部编版(人教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教学内容:本课选自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讲述了一个关于王戎小时候的故事。
故事中,王戎在路边看到一棵结满李子的树,但他并没有去摘,而是选择继续前行。
这个故事传达了做人要诚实、守规矩的道理。
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2. 学习王戎身上体现出的诚实、守规矩的品质。
3. 培养学生从故事中提炼道理的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王戎为什么不去摘道旁的李子。
2. 培养学生从故事中提炼道理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课文《王戎不取道旁李》。
2. 教学PPT。
3. 学生笔记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诚信故事,如《曾子杀猪》、《孟母三迁》等。
2. 提问:这些故事中的人物都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二、新课导入1. 板书课题《王戎不取道旁李》,学生齐读。
2. 教师简要介绍王戎的背景及故事梗概。
三、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王戎为什么不去摘道旁的李子?2. 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深入探讨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王戎为什么不去摘道旁的李子。
2.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派代表发言。
3. 教师点评并总结,强调王戎身上体现出的诚实、守规矩的品质。
五、总结提炼1. 教师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道理。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点评并总结。
六、课后作业1. 抄写本课生字词。
2. 根据故事内容,自编一篇关于诚信的短文。
板书设计: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一、王戎为什么不去摘道旁的李子?二、王戎身上体现出的品质:诚实、守规矩三、从故事中提炼道理作业设计:1. 抄写本课生字词。
2. 根据故事内容,自编一篇关于诚信的短文。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故事,引导学生学习王戎身上体现出的诚实、守规矩的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深入探讨,从而培养学生从故事中提炼道理的能力。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教学内容《王戎不取道旁李》选自《世说新语·雅量》。
本课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王戎七岁时,与其他小孩一起玩耍,看到路边的李子树上挂满了李子,其他小孩都争相跑过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
王戎解释说,树长在路边却还有这么多李子,必然是苦李。
通过王戎冷静分析,不盲从大家的举动,突出了王戎的聪明机智。
教学目标1. 学习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诸、竞走”等字词的意思。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
3.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课文内容。
4. 感悟王戎观察仔细、善于思考、不盲从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1. 朗读课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2. 理解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3. 感悟王戎的优秀品质。
教具学具准备1. 课文插图。
2. 生字卡片。
3. 纸和笔。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文言文,激发学生对新课文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注意停顿,读通句子。
3. 检查反馈:教师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对重点词句进行讲解,确保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4. 品读感悟:引导学生细读课文,理解王戎的行为和想法,感悟王戎的优秀品质。
5. 交流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6.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王戎的优秀品质,引导学生向王戎学习。
板书设计- 课题:王戎不取道旁李- 重点词句:王戎、道旁李、诸、竞走- 王戎的优秀品质:观察仔细、善于思考、不盲从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
2. 熟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3. 想一想,王戎的优秀品质对自己的启发。
课后反思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王戎的优秀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自读、讨论、分享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同时,我也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从王戎的行为和想法中,感悟到观察仔细、善于思考、不盲从的优秀品质。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教学内容《王戎不取道旁李》是一篇描绘了我国古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王戎童年时期的一则小故事。
故事讲述了王戎七岁时,与小朋友一起玩耍,见到路旁的李子树上挂满了李子,其他小朋友都去争抢,唯独王戎不去。
别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树长在路边,李子却这么多,一定是苦的。
”后来经过验证,果然如王戎所说。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王戎的聪明才智。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善于观察,敢于质疑的能力。
3. 教育学生做人要诚实,不贪图小便宜。
教学难点1. 理解王戎为什么不去摘李子。
2. 引导学生从中学习到的生活哲理。
教具学具准备1. 课文《王戎不取道旁李》。
2. 投影仪,用于展示课文内容及相关图片。
3. 黑板,用于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遇到类似情况时会怎么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课文:逐段讲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王戎为什么不去摘李子。
3. 分析课文: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理解王戎的聪明才智和诚实品质。
4. 总结课文:总结课文要点,强调诚实、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5. 情境创设:创设情境,让学生代入王戎的角色,思考如何面对类似情况。
6. 交流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想法和感悟。
7. 课堂小结: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强调诚实、独立思考的价值。
板书设计1. 《王戎不取道旁李》2. 课文要点:王戎的聪明才智、诚实品质3.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诚实、独立思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王戎的短文,不少于200字。
2. 思考题: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在生活中如何做到诚实、独立思考。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故事,让学生理解了王戎的聪明才智和诚实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质疑精神。
同时,通过情境创设和交流讨论,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内涵,从而更好地领悟诚实、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王戎不取道旁李 教学教案(多篇)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学习王戎聪慧机智、细心观察的品质,多动脑,勤思考,根据有关现象进行理智的推理判断。
语言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思维能力: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并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审美创造:引导学生加入自己的理解,声情并茂地把故事讲精彩。
【课前解析】关注人物:王戎,魏晋时期名士,竹林七贤之一,自幼聪颖,神采秀彻。
据说能直视太阳而不目眩。
裴楷称赞他说:“戎眼烂烂,如岩下电。
”关注出处:《世说新语》是我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
是由南朝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关注内容:本文讲述了王戎幼时即善于思考、冷静推断的故事: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一些小朋友出去游玩。
他们看见路边有一棵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
那些小朋友争着跑去摘李子,只有王戎站着不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大路边,还有这么多李子,一定是苦李子。
”大家摘来一尝,果然是苦的。
“道旁苦李”这个成语就出于此文,也叫“道边苦李”。
关注词语:课文中有些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意思相近。
如,“诸”是“众”的意思,“竞”指“争着”,“必”是“一定”的意思。
有些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差别比较大。
如,“走”在文言文中常指“奔跑”。
【教学目标】1. 认识“戎、诸”等4个生字,会写“戎、尝”等5个生字。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重点)4. 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难点)【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王戎生平及《世说新语》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我们来看看课文《精卫填海》,回忆一下说一说: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有哪些?(出示课件2)今天,让我们走进另一篇小古文,出示课题。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精美教案
第八单元【教材分析】1.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王戎不取道旁李》《西门豹》两篇精读课文和《故事二则》一篇略读课文组成。
其中《王戎不取道旁李》本文讲了王戎和小朋友在路边看到树上有很多李子,其他孩子争相摘李子,王戎认为必是苦李,结果不出王戎所料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王戎观察仔细,准确判断推理的赞赏。
《西门豹》课文讲的是西门豹在邺巧施妙计,破除迷信,兴修水利,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历史故事,刻画了一个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的古代地方官的形象。
《故事二则》课文主要讲述的是“扁鹊治病”写扁鹊拜见蔡桓公,几次指出蔡桓公病在何处,劝他赶快治疗。
蔡桓公坚信自己没有病,因而对扁鹊的态度由不相信,到不理睬,到最后的不高兴,致使延误了病情,小病酿成了大病,病入膏肓,无药可医。
故事以蔡桓公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警示人们不要讳疾忌医、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纪昌学射”讲的是纪昌拜飞卫为师学习射箭,飞卫告诉他先要下功夫练眼力,纪昌一一照做。
等练好了眼力,飞卫才开始教他开弓放箭。
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故事以生动的事例阐明了无论学什么技艺,都要从学习这门技艺的基本功入手的道理,从另一角度看,学习者的恒心和毅力、名师的指点对学习结果也非常重要。
教学时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的能力,从故事中明白道理。
2.单元重点:(1)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
简要复述课文,注意顺序的详略。
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是精典故事,体会人物形象,只有反复朗读,才能感受到人物身上的精神。
王戎从小就聪明过人,善于观察,动脑思考;西门豹的才智过人,将计就计,破除迷信;蔡恒公自我中心,刚愎自用,扁鹊,乐于助人;纪昌的学习是得其精髓,又不失创新的,飞卫让徒弟去真正地得到摸索的机会,都要通过反复朗读才能感受到。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公开课)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公开课)一. 教材分析《王戎不取道旁李》是一篇文言文故事,出自《世说新语》。
文章讲述了王戎小时候聪明过人,善于观察,推理判断的能力超过常人的故事。
通过王戎不取道旁李的事情,告诉我们看问题要仔细观察,善于动脑,不要盲目跟从。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文言文,对文言文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四年级学生的文言文理解能力还不够强,需要通过图片、动作、情景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同时,学生对故事情节感兴趣,善于模仿,通过讲故事、演故事等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学会通过故事了解道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动脑思考的习惯,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推理判断。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2.难点:理解文言文词语的意思,学会通过故事了解道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动作、情景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2.合作学习法:小组讨论、分享,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学会自主学习。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动画、图片、词语解释等。
2.道具:准备一些水果,用于课堂演示。
3.座位安排:将学生分成小组,便于合作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播放课文动画,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解释生字词的意思。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情景描写,理解课文大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模仿课文中的情景。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动作、表情表现课文内容。
4.巩固(10分钟)学生小组讨论:课文中的王戎为什么不要道旁李?你们认为王戎是一个怎样的人?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优秀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优秀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优秀教案第【1】篇〗《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王戎不取道旁李》是一篇文言文,选自《世说新语雅量》。
文章告诉我们要仔细观察,善于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明白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学情分析这篇小古文虽然篇幅不长,但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师要利用多媒体课件、学生交流讨论、朗读感悟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
2、理解课文中出现的词语“唯”“竞走”“信然”等的意思,以及重点句子“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含义。
3、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
4、能够复述课文并理解课文的内涵。
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课文中出现的词语“唯”“竞走”“信然”等的意思,以及重点句子“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
难点:能够复述课文并理解课文的内涵。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投影设备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第八单元的主题是什么?生:是“时光如川浪淘沙,青史留名多俊杰”。
师:是啊,咱们中国的历史上出现了不少的英雄豪杰。
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认识一个古代的小俊杰——王戎,他有他的过人之处,到底在哪里呢?咱们今天学一篇文言文《王戎不取道边李》。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字。
1、出示课文,全班齐读课文,读准确生字。
2、出示要求会写的字:戎、尝、诸、竞、唯。
3、说说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给生字组词。
4、教师指导写字。
学生读记。
5、抽查学生识字情况(针对差困生)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
1、出示课文,老师范读,学生跟读,划出节奏分隔线。
2、根据注释,联系上下文,小组合作交流,谁能用现代语讲讲这个故事呢?其他同学倾听。
生试讲,其他学生纠正,老师概括、引导。
3、理解课文意思后,再来进行男生读课文,女生翻译课文。
4、文中重点句,重点指导“树在道边多子,此必苦李”说明的含义。
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四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25《王戎不取道旁李》一、教学内容《王戎不取道旁李》是四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的一篇文言文,选自《世说新语·雅量》。
文章讲述了王戎七岁时,与其他小孩一起玩耍,看到路边的李子树上结满了李子,其他小孩都争相去摘,唯独王戎不动。
旁人问他为何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最后证实王戎的判断是正确的。
本文通过王戎小时候的故事,赞扬了王戎观察仔细、善于思考的品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了解古代年龄的称谓。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种阅读方式相结合,以读促悟,感受文言文的魅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王戎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品质,懂得遇事要多思考,不犯不必要的错误。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理解与感悟。
2. 把握文章的主旨,学习王戎的品质。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古代年龄称谓的故事,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引入本课。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停顿,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整体感知课文。
3. 理解课文: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理解课文,教师点评、讲解,帮助学生疏通文意。
4. 感悟课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王戎品质的认识,教师引导,总结王戎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品质。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文言文。
6. 课后作业:熟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思考如何将王戎的品质运用到生活中。
六、板书设计1. 《王戎不取道旁李》2. 主要内容:王戎小时候的故事3. 王戎的品质:善于观察、勤于思考4. 课后作业:熟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思考如何将王戎的品质运用到生活中。
七、作业设计1. 朗读课文,注意停顿,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疏通文意。
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应该更加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鼓励他们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见解。此外,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我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指导,确保他们能够跟上教学进度。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王戎不取道旁李》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拒绝诱惑,坚持原则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坚持原则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课文的基本情节和主题。本文讲述了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故事,展示了他的坚持原则和自律精神。这种精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具有很高的价值。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学生需掌握《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故事情节,明白王戎为何不取道旁李,理解其背后的寓意。
举例:讲解课文时,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王戎的行为,分析其心理动机,从而理解文章主旨。
(2)掌握生字词:学生需要掌握本节课的生字词,如“戎”、“道旁”等,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尝试以下改进措施:
1.增加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意见,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2.对于古文理解方面的困难,我会提前准备更多的教学资源,如视频、动画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他们个别辅导,确保他们能够掌握课程内容。
4.加强课后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调整。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创新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创新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创新教案第【1】篇〗教材解读本文讲述了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幼时即善于思考、冷静推断的故事: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一些小朋友出去游玩。
他们看见路边有一棵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
那些小朋友争着跑去摘李子,只有王戎站着不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大路边,还有这么多李子,一定是苦李子。
”大家摘来一尝,果然是苦的。
“道旁苦李”这个成语就出于此文,也叫“道边苦李”。
课文虽然简短,但描写十分生动。
如,“竞走取之”写出了众孩童争先恐后摘李子的场面;“唯戎不动”写出了王戎的冷静,与众孩童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此必苦李”中的“必”,表现出王戎的自信。
课文中有些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意思相近。
如“诸”是“众”的意思,“竞”指“争着”,“必”是“一定”的意思。
有些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差别比较大。
如,“走”在文言文中常指“奔跑”。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画了因结满果子而低垂的李树枝,有助于学生图文对照理解“李树多子折枝”的意思。
教学目标1.认识“戎、诸”等3个生字,会写“戎、尝”等5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4.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明确单元主题,读懂课题今天来学习24课,学课文前,先看这一单元的导语。
1.PPT出示导语,明确单元主题:历史传说故事(学生自读——教师指读)2.生读学习要求。
小结:就让我们带着这些学习要求走入本单元的学习。
本单元一共有3篇课文,今天我们先来学习这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伸出手来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3.板书课题:“戎”既是会认的字,也是会写的字,这个字的斜钩书写要把握好弧度,写得挺拔舒展,两个撇画要写出区别,一个是竖撇,一个是斜撇。
“戎”这个字由两部分组成:“戈”指的是长柄兵器,“十”指的是上战场时所穿的盔甲,合起来表示争斗、战争的`意思。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 (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教学内容《王戎不取道旁李》是一篇描绘晋代名士王戎童年时期的一则故事。
文章通过讲述王戎路过李树,却不摘取李子的行为,展示了其自小就具备的自律和谦逊品质。
故事简短而寓意深刻,旨在引导学生学习王戎的优秀品质,培养其良好的道德观念。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 学习生字、新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 培养学生从故事中提炼道德观念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王戎的自律和谦逊品质,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 培养学生对古代名士的敬仰之情。
教学难点1. 理解王戎不取道旁李的行为背后的道德观念。
2. 引导学生将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具学具准备1. 课文《王戎不取道旁李》。
2. 生字卡片。
3. 相关图片或插图。
4. 课堂活动道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或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古代名士的故事,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教师辅导学生解决生字、新词。
3. 讲解课文: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王戎不取道旁李的行为背后的道德观念。
4. 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王戎行为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5. 情境表演:学生分组进行情境表演,将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呈现出来,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6.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和道德观念,强调王戎自律、谦逊的品质。
7. 作业布置:布置与课文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课题:《王戎不取道旁李》2. 主要内容:王戎路过李树,不摘取李子3. 道德观念:自律、谦逊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王戎自律、谦逊品质的感悟。
2. 课堂作业:制作生字卡片,巩固新学的生字。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故事,引导学生学习王戎的自律、谦逊品质。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一. 教材分析《王戎不取道旁李》是一篇文言文故事,讲述了王戎小时候聪明过人,善于观察、思考的故事。
文章通过王戎不取道旁李的行为,展示了他的聪明才智和独立的思考能力。
本篇文章内容简短,寓意深刻,适合四年级学生学习。
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培养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同时学会从生活中发现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对于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也有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但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字词的理解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疏通字词,理解文意。
同时,学生对于文章中所体现的思考问题的方法可能还不够了解,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学会从生活中发现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王戎的聪明才智,培养阅读文言文的兴趣,树立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
2.难点:疏通字词,理解文意,学会从生活中发现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讨论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提高学习效果。
4.朗读教学法:通过反复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理解课文大意。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报。
2.文言文阅读指导资料。
3.相关问题讨论卡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黑板报,展示课文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大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教材分析:《王戎不取道旁李》选自《世说新语》,这是四年级上册的一篇古文短篇,原本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因此对于小学生而言,理解起来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因此在教学时,教学生朗诵古文的技巧方法也是十分有必要的,也为今后的古文教学培养良好的语感。
二、教学重难点:1、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培养文言语感,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学习古人仔细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使学生了解《世说新语》“志人”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世说新语》的兴趣。
2、本文的教学难点是: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
作者不是直接写王戎的聪明,而是先写别的小孩“竞走取之”,再过写“唯戎不动”,这是一种对比的写作手法,这手法反衬了王戎的聪明过人。
要综合运用以前学到的阅读方法来学习,有意识地检查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三、教学效果围绕本课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1、强调了诵读要做到“声断情不断”,加强了诵读的多样化(录音范读,老师范读、自读,齐读,表演读)有意识地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逐步积累、感悟,体会文章的内容及蕴含的道理,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2、抓住教学预设之外的突发情境,巧妙地搞好了课堂动态生成,达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
例如:按照教学预设,出示问题:“怎样评价王戎这个孩子?”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基本上大功告成。
突然有学生提出:“‘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我认为王戎也在动,他在动什么呢?”我马上组织讨论,学生发表了很多见解:(1)诸儿动的是脚,竞走取之。
(2)王戎动的是眼睛,要善于观察。
(3)王戎动的是会思考的大脑,然后我很自然地引导学生要学会客观、公正、全面地去评价一个人。
3、注重了对学生品德的`培养。
在教学设计中有意加重了对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佳境,从中领悟到如何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优秀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优秀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优秀教案第【1】篇〗《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王戎不取道旁李》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
本课是一篇文言文,讲的是王戎小时候的故事,作者不是直接写王戎的聪明,而是先写别的小孩“竞走取之”,再写“唯戎不动”,反衬出王戎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优秀品质。
教学本课,要注意运用多种朗读方法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文,在熟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以前学过的文言文学习方法,如:结合插图、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来学习本课,并适时介绍“补充”新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够将故事的情节复述完整。
在理解本课的基础上,以“一篇带多篇”,激发学生阅读群文的兴趣。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文,背诵古文。
2.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学习文言文,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
3.学习王戎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优秀品质,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4.理解“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重点难点】重点:1. 理解故事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2.理解“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难点:理解“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体会王戎的仔细观察,善于思考、分析。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第二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引经据典,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英雄辈出,天才无数。
四岁让梨的孔融,五岁称象的曹冲,七岁破瓮救友的司马光……他们的故事至今仍被人们口耳相传,津津乐道。
今天我们将再认识一位天才少年——王戎。
在他的身上又会发生怎样有趣的故事呢?伸出右手食指,跟老师一起写课题!2.板书课题,指导书写“戎”:出示甲骨文“戎”:这个字由两部分组成——“戈”指的是长柄兵器,“,十”指的是上战场时所穿的盔甲,合起来表示武器、军队的意思。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公开课教案第【1】篇〗设计说明本文是一篇文言文。
文章短小,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因为四年级学生很少接触到文言文,因此,教学设计中首先通过多层次的朗读,引导学生把文言文读通顺、读正确、读明白,然后抓住“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这一关键点,引发学生的思考,在辨析中感知“我们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的道理。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认读生字。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初识“文言文”1.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两个文言句子,指名朗读,并说一说:这两个句子和我们今天的语言有什么不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学生交流后,教师点明:这种以古汉语为基础的语言,被我们称为“文言”,由文言组成的文章就叫“文言文”。
3.引言: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言文。
教师板书课题:王戎不取道旁李。
4.识记“戎”字,怎样记住这个生字?教师相机点明:“戎”这个字由两部分组成——“戈”指的是长柄兵器,“十”指的是上战场时所穿的盔甲,合起来表示争斗、战争的意思。
5.学生做扩词训练:“戎”可以组什么词语?6.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初识文言文,并借助题目随文识字,丰富学生的识字经验。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1.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读一读上面的音节,也可以向老师和同学请教。
2.大声读一读带有生字的句子,努力将每一个字音读准。
3.小组展开合作,集中识记生字“戎”“诸”“竞”。
(1)组长利用生字卡片,逐一检测组员的认字情况。
(2)小组商议识记生字的好方法。
4.每组指派一名学生汇报学习成果:这三个生字,你是怎样识记的?预设:(1)诸,可以用换部首的方式识记,“赌”将“贝”换成“讠”。
也可以用字谜的方式识记,“记者的语言”。
(2)竞,可以用比一比的方式识记:竟—竞。
统编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
统编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王戎不取道旁李》是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本单元以“历史传说故事”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历史人物的智慧和品德,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这篇课文讲述了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小时候的故事。
王戎七岁时,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看到路边的李树上结满了李子,小伙伴们都争先恐后地去摘李子,只有王戎不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后来,小伙伴们一尝李子,果然是苦的。
这个故事表现了王戎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品质。
文言文语言简洁,篇幅短小,但含义深刻。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文言文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借助注释、插图等多种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二、整体设计思路以读为本,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文言文的韵味。
引导学生运用借助注释、结合插图、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王戎的善于观察和思考。
通过角色扮演、故事复述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拓展阅读相关的历史故事,加深学生对历史人物的了解,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教学目标认识“戎、诸、竞”等5个生字,会写“戎、尝、诸”等7个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能理解“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体会王戎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讲述故事。
教学难点理解“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体会王戎的品质。
五、教学策略诵读感悟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体会文言文的语言之美。
自主探究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5王戎不取道旁李》人教(部编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5王戎不取道旁李》人教(部编版)一、教案背景分析《25王戎不取道旁李》是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王戎不为名利所诱,保持清廉风骨的故事。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什么是真正的风骨和品德,以及如何做一个真正的有担当的人。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要词语和句子。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人物形象,领悟人物情感。
3.情感目标:启发学生珍爱清廉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1.难点:理解王戎为什么不取道旁李的道理。
2.重点:掌握课文中生词和重要句子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课文教材《25王戎不取道旁李》。
2.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3.学生课本和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利用图片或故事引入,引起学生兴趣,预习课文内容。
第二步:学习课文1.逐段阅读课文,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2.学习词汇,明确重点词语的含义。
3.学习重点句子,理解王戎选择不取道旁李的原因。
第三步:讨论与交流分组讨论王戎的品质和做法,展示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
第四步:提高拓展用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是否在现实生活中也能做到清廉如王戎。
第五步: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引导他们从课文中领悟到正确的做人态度。
六、课堂作业1.背诵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2.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是否赞成王戎的做法。
七、教学反思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会深入了解到什么是真正的品德和品格,懂得珍惜清廉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同时也能感受到王戎的担当与责任,激励自己做一个有担当的人。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 教案 )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教学内容本课选自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内容为《王戎不取道旁李》。
这是一篇古文,讲述了王戎七岁时,看到路边李子树上多子折枝,许多小孩都争相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因为他知道路边的李子一定是苦的。
这个故事体现了王戎的观察力和判断力,也传达了做人要诚实、不贪图小利的道理。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王戎的形象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诚实、不贪图小利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难点1. 理解古文的语言特点,把握课文内容。
2. 把握王戎的形象特点,体会其观察力和判断力。
3.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领悟到做人要诚实、不贪图小利的道理。
教具学具准备1. 课文插图2. 课文朗读录音3. 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故事背景资料4. 学生学习单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文知识,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 朗读课文: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跟读,感受古文的韵味。
3. 理解课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查阅工具书、讨论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把握王戎的形象特点。
4.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故事中领悟到做人要诚实、不贪图小利的道理。
5. 交流分享:各组选代表进行交流分享,教师点评并总结。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王戎的观察力和判断力,以及做人要诚实、不贪图小利的道理。
板书设计1. 课题:王戎不取道旁李2. 重点词语:王戎、道旁李、观察力、判断力、诚实、不贪图小利3. 课文结构:故事背景、王戎的选择、王戎的观察力和判断力、道理启示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写一篇关于王戎的观察力和判断力的短文。
2. 课后阅读:推荐阅读与王戎相关的故事,进一步了解王戎的形象特点。
小学语文统编版四年级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
1.出示一些与观察、思考有关的名言警句,如“观察,观察,再观察。——巴甫洛夫”“思考是人类最大的乐趣。——布莱希特”等,让学生读一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2.让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有没有类似通过观察和思考解决问题的经历,然后和小组同学分享。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延伸,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善于观察、勤于思考这一主题的认识,同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他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这些品质的重要性。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讨论疑难问题,交流学习心得,共同提高。
诵读感悟法:通过反复诵读,在诵读中感悟文言文的魅力和课文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约5分钟)
1.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需要我们做出判断。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古代小孩的故事,他在面对一种情况时,做出了与众不同的选择,你们想知道是谁吗?他就是王戎。
3.学习第三句“人问之,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1)教师出示这句话,引导学生思考:别人问王戎的时候,王戎是怎么回答的?他为什么会这样说?
(2)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王戎的推理过程:因为树在道边,如果李子是甜的,早就被人摘光了,而现在树上还有很多李子,所以肯定是苦李。
(3)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王戎的推理过程,加深理解。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出处及相关背景知识,为理解课文内容奠定基础。
2.初读课文,提出要求
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者工具书解决。
教师巡视,观察学生的朗读情况,及时给予指导。
3.检查初读情况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倾听,注意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第1篇】一、文本分析《王戎不取道旁李》选自《世说新语·雅量》,这是统编教材进入三年级以来选取的第四篇文言文,选取的文言文都有内容简短、语言浅显、内涵丰富的特点,它们符合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能够激起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这篇课文讲述了王戎幼时广为流传的一个小故事: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一些小朋友出去游玩。
看见路边有一棵李树结满了李子,大家都争着跑去摘,只有王戎站着不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说:“这树长在大路边,还有这么多李子,一定是苦李子。
”摘来一尝,果真如此。
“道旁苦李”这一成语便出于此。
课文虽然简短,却生动地给我们刻画出了一个善于思考、冷静推断的聪明孩童形象。
课后有三道习题,题一是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其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是小学阶段对学习文言文一以贯之的学习要求。
题二是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结合注释是读懂文言文最直接高效的方法,也只有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才能讲好故事。
对本课的学习不仅要读好课文,读懂故事,还要明白“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道理。
二、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在三年级接触小古文的学习之后,对这种篇幅短小,语言通俗,蕴含道理,读起来朗朗上口的小故事是很感兴趣的。
了解了学习小古文的基本方法,基本上能借助注释读懂故事内容。
课后提出的把故事讲一讲,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可以做到的,不过,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让他们把故事讲生动。
激发每个学生课下学习小古文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1.认识“戎、诸”等3个生字,会写“戎、尝”等5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4.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感受人物形象。
【目标解读】课后习题的安排体现了从读到讲的过程,多形式地读好课文,结合注释读懂故事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在读懂的基础上讲清楚故事内容体现了紧密的层级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人教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文言文中的词语解释,积累常用文言词语。
2、借助注释,学会口译文章,从而理解文章所传达的信息。
教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讨论等说出文中儿童所具有的品质。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通过不同角度的分析与引导,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思维能力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习中华民族自古就不乏智慧少年,学习他们善于观察、缜密思考的精神。
2、会联系实际对事件进行不同角度的分析,培养求异思维。
教学重点
1. 用现代文翻译全文。
2. 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他们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难点
能准确识别并翻译文言文中的省略句。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该是非常熟悉的。
(请一位学生讲故事)(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光持石击瓮,水迸,儿得活。
)
这个故事中的司马光留给我们最深的印象就是很聪明,充满智慧,一个七岁的孩子在面对如此紧急的情况能果断地采取措施,是非常了不起的,因此这个故事流传了下来。
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一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和他交个朋友。
整体感知
1.教师简单介绍王戎:
王戎简介:
王戎是西晋琅琊(今属山东)人,自幼就聪明过人,好清淡,为"竹林七贤"之一,官至尚书令,司徒.
2. 范读:注意字词的读音和语句的停顿。
王戎识李
刘义庆《世说新语》
王戎①七岁,尝与诸②小儿游③。
看道边李树多子④,折枝⑤,诸儿竞走⑦取之,唯⑧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⑥。
3. 请学生自己找出本文应注意的字词:
〔诸〕众。
〔游〕玩。
〔子〕果实。
〔折枝〕压弯了树枝。
〔信然〕真是这样。
竞走: 争相地跑过去,竞: 争逐,走:跑。
唯:只有然:这样
4.学生自由朗读
5. 齐读
三、疏通文意
1. 刚才同学们在老师范读的基础上进行了朗读,但是对于有的语句的停顿,可能同学们还有疑问,为什么在这里要断句呢?这就需要对文意有比较深入的理解,下面,我给大家几分钟时间,小组内的同学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小组内四人讨论合作解决。
小组内解决不了的记下来。
2. 文言文语言的特点之一就是比较简洁,正因为如此,有的内容因为与上文重复,作者就会将其省略,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文言文初学者,像我们各位同学,带来一些阅读困难,所以我们要学会在翻译之前将省略的部分补充出来。
我们试着将下面这个句子补充完整: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3.这句话只是一个例子,文中还有几处省略的地方,请同学们拿起笔,将本文中你认为是省略的部分补充完整。
4.质疑(关于字词句)
5.关于文章字、词、句的难点我们大体已经梳理了一遍,有没有同学可以给我们把这篇文章大意的大意概述出来。
译文: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
看见路边有株李子树,结了很
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
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
只有王戎没有动。
大家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
6. 文章的意思理解了,我相信同学们的朗读肯定会有所进步,我们再把文章齐读一遍。
四、问题探究:
1、王戎为什么事先就知道李子是苦的?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明确:
因为在路边,如果是甜的,早就被别人摘光了。
启示:
1、善于观察,对事物有强力好奇心,且有丰富想象力
2、观察事物时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我们应该:
我们应该学习王戎的观察仔细,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理智的推理判断。
文章最后讲“取之信然”说明他的推理是正确的,他是一个聪明、机智、善于动脑的孩子。
2、换个角度,你会更优秀。
七年级(1)班的王恒同学在学完《王戎识李》后,在网上,在网上发表了一个贴子,网友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请你在读完贴子后发表自己的看法。
对王戎识李的重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