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标准研究】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标准
关于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性标准研究
关于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性标准研究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性是指电力系统在正常运行条件下,能够满足用户需求,并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为了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性,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标准和规范进行研究和应用。
1. 系统频率稳定性标准:系统频率是衡量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的重要指标,频率的变化会影响电力设备的工作和用户用电质量。
为确保系统频率稳定,需要制定相应的频率调整和控制标准,包括频率偏差、功率平衡等指标。
3. 系统短路能力标准:电力系统的短路能力是保障系统运行安全的重要指标。
为了确保系统具有足够的短路能力,需要制定相应的短路能力标准,包括短路电流、短路电压等指标。
5. 系统安全评估和控制标准:针对电力系统的不同运行状态和工作条件,需要进行系统安全评估和控制。
为了确保系统的安全运行,需要制定相应的评估和控制标准,包括故障等级分类、安全控制措施等指标。
6. 系统调度运行标准:为了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需要制定相应的系统调度运行标准,包括电力系统调度工作的组织管理、运行规程、应急预案等内容,以及操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要求。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性标准研究的目的是为了保障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稳定和可靠,确保用户的用电质量和供电可靠率。
通过制定和应用相关标准,可以促进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性的提升,降低系统运行风险,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提高电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还可以维护供电方和用户的利益,推动电力系统建设和运营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性标准研究对于电力系统的可靠运行和用户用电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计算模型与算法研究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计算模型与算法研究一、引言电力系统作为现代社会中至关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其安全稳定的运行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电力负荷的逐渐增加,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问题变得愈发复杂和严峻。
为了预测和避免可能发生的电力系统事故,并保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研究人员不断探索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计算模型和算法。
二、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意义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对于保障电力供应的连续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一旦发生电力系统事故或出现电力系统不稳定现象,将导致大面积停电,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带来重大影响。
因此,研究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计算模型和算法,可以帮助实时监测电力系统健康状况,提前判断潜在隐患,采取相应措施以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三、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计算模型1. 电力系统稳定性评估模型电力系统稳定性评估模型的作用是分析电力系统中存在的潜在问题,预测电力系统在不同负荷条件下的稳定性情况。
这些模型通常基于电力系统的动态方程和稳定性准则,使用数学方法描述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并进行稳定性评估。
常用的电力系统稳定性评估模型包括传统的动态等值方法模型、蒙特卡罗方法模型以及基于概率统计的模型等。
2. 电力系统故障诊断模型电力系统故障诊断模型是为了处理电力系统故障时,能够及时准确地定位故障点和诊断故障原因的模型。
这些模型可以根据电力系统的运行数据和故障信息,通过数据处理和故障特征分析等方法,辅助运维人员进行故障诊断和故障处理。
常见的电力系统故障诊断模型包括基于机器学习的模型、基于故障树分析的模型以及基于故障经验的模型等。
四、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算法研究1. 电力系统状态估计算法电力系统状态估计算法是为了根据电力系统的观测数据和模型,估计系统的未知参数和状态变量的算法。
通过状态估计,可以实现对电力系统各个元件的状态、电力负荷以及电力质量等进行准确估计,为系统运行和调控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DL755-2001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DL755-2001Guideonsecurityandstabilityforpowersystem2001-04-28发布2001-07-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发布前言本标准对1981年颁发的《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进行了修订。
制定本标准的目的是指导电力系统规划、计划、设计、建设、生产运行、科学试验中有关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工作。
同时,为促进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要鼓励采用新技术,例如,紧凑型线路、常规及可控串联补偿、静止补偿以及电力电子等方面的装备和技术以提高电力系统输电能力和稳定水平。
自本标准生效之日起,1981年颁发的《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即行废止。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电网运行与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主要修订单位: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等。
本标准主要修订人员:赵遵廉、舒印彪、雷晓蒙、刘肇旭、朱天游、印永华、郭佳田、曲祖义。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电网运行与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目次1.范围2.保正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基本要求3.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标准4.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计算分析5.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工作的管理附录A(标准的附录)有关术语及定义l 范围本导则规定了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基本要求,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标准以及系统安全稳定计算方法,电网经营企业,电网调度机构,电力生产企业,电力供应企业,电力建设企业,电力规划和勘测、设计、科研等单位,均应遵守和执行本导则。
本导则适用于电压等级为220kV及以上的电力系统。
220kV以下的电力系统可参照执行。
2 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基本要求2.1总体要求2.1.1为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维持电网频率、电压的正常水平,系统应有足够的静态稳定储备和有功、无功备用容量。
备用容量应分配合理,并有必要的调节手段。
在正常负荷波动和调整有功、无功潮流时,均不应发生自发振荡。
电力系统三级安全稳定标准中
电力系统三级安全稳定标准中一、电力系统三级安全稳定标准中的基本概念在电力系统中,三级安全稳定标准是保证系统正常运行和安全稳定的重要指标之一。
三级安全稳定标准分别是一级稳定、二级稳定和三级稳定,它们分别对应了电力系统在不同故障情况下的安全保障措施。
一级稳定是指电力系统在遭受临时性故障时,能够通过自身的调节和控制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
二级稳定则是在一些持续时间较长或复杂性较高的故障情况下,电力系统仍能够通过自身的调节来保持稳定。
而三级稳定则是指在一些极端情况下,系统需要依靠外部干预来维持稳定。
二、三级安全稳定标准的意义和价值三级安全稳定标准的设定不仅对于确保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更能够保障电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一级稳定保证了电力系统在常规故障情况下的安全运行,避免了因临时故障导致的系统崩溃和停电情况。
而二级稳定和三级稳定则分别对应了系统在遭受更加复杂和严重的故障时所需的应对措施,能够保证电力系统在恶劣条件下依然能够稳定运行,保障了电力系统的鲁棒性和可靠性。
三、电力系统三级安全稳定标准的关键技术和控制手段要实现电力系统的三级安全稳定标准,关键在于采用先进的调度和控制技术。
在一级稳定方面,需要借助智能化的控制系统,能够对故障进行精准定位和快速隔离,同时实现负荷的动态调整和电压的平稳控制。
而在二级稳定和三级稳定方面,则需要更加精密的控制策略和多重备份措施,以应对各种复杂和极端的故障情况。
也需要依托先进的通信和信息技术,实现系统的远程监控和智能化运行,以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四、结语电力系统的三级安全稳定标准是保障电网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保证。
只有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管理手段的改进,才能够更好地实现三级安全稳定标准,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希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电力系统在未来能够更加安全、稳定地为社会各界提供可靠的电力供应。
个人观点和理解:我认为电力系统三级安全稳定标准的设定和实施,是电力行业在不断提升运行水平和服务质量的重要举措。
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系统标准体系研究评述
电力工程枝*Electric Power Engineering Technology2021年1月第40卷第1期58 D01:10.12158/j.2096-3203.2021.01.008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系统标准体系研究评述丁卫东,张丽全,许剑冰,薛峰,白杰,张维宁(南瑞集团(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1106)摘要:为解决各单位独自开发带来的电网安全稳定控制装置(简称稳控装置)自身标准化低、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系统(简称稳控系统)运行管理不规范以及稳控系统新技术的应用缺少标准依据等问题,有必要对现行稳控系统标准体系进行全面分析,研究稳控系统标准的适应性。
文中首先阐述了稳控系统标准体系架构,包括设计研发、入网管理、检修检验和运行管理4个方面内容;随后对稳控系统标准体系现状进行分类梳理和解读,每个方面选取典型标准进行介绍,探讨了各个环节标准发展现状及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电网发展对稳控系统的新要求以及稳控系统实际运行管理中面临新的问题,提出稳控系统标准体系完善建议,对今后稳控系统相关标准的修订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稳控系统;设计研发;入网管理;检修检验;运行管理中图分类号:TM77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3203(2021)01-0058-070引言随着特高压交直流电网快速发展,我国电网特性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化,当前电网运行控制复杂程度前所未有。
电网运行高度依赖稳控系统,稳控系统已成为特高压交直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标准配置。
近年来,我国各大区域电网已逐步构建了特高压交宜流电网系统保护(简称系统保护)⑴,进一步拓展传统区域型稳控系统的架构和思路。
稳控系统为匹配电网运行特性,大多采用定制式设计研发,系统架构设计复杂,装置投退操作繁琐且检修计划协调困难,给系统管理和现场运维造成困难。
我国高度重视并持续推进稳控系统标准化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标准,文献[2—11]、文献:12—15]、文献[16—19]和文献[20—26]分别从设计研发、入网管理、检修检验和运行管理4个方面对稳控系统进行规范。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计算规范
主要内容
总则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计算分析的目的和要求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计算分析的基础条件
安全稳定计算的方法和判据
稳定计算分析和提高稳定性的措施 稳定计算分析的管理
3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计算分析的基础条件
3.1 计算条件和基础数据 3.1.1 安全稳定计算分析前应首先确定的基础 条件包括:
(1)元件类 电力系统接线和运行方式 电力系统各元件及其控制系统的模型和参数 负荷模型和参数
3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计算分析的基础条件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规定: 电力系统承受大扰动能力的安全稳定标
准分为三级:
• 第一级标准:保持稳定运行和电网的正
常供电;
• 第二级标准:保持稳定运行,但允许损
失部分负荷;
3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计算分析的基础条件
• 第一级安全稳定标准
正常运行方式下的电力系统受到下述单一 元件故障扰动后,保护、开关及重合闸正 确动作,不采取稳定控制措施,必须保持 电力系统稳定运行和电网的正常供电,其 它元件不超过规定的事故过负荷能力,不 发生连锁跳闸。 • 任何线路单相瞬时接地故障重合成功;
3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计算分析的基础条件
(3)被简化的低压网络中的小
电源,原则上可与本地负 荷抵消,对系统特性影响
V S
P+jQ 110kV 220kV
较大的小电源可根据需要
予以保留。
RD jX D
配电网络
Z 配网无功补偿
I
P 等值电动机 小机组
等值静态负荷
3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计算分析的基础条件
3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计算分析的基础条件
3.3 电力系统的简化和等值 3.3.1 根据计算分析的目的和要求,必要时可
电力系统运行安全与稳定性要求
电力系统运行安全与稳定性要求电力系统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设施,其运行安全和稳定性对于保障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确保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制定一系列的规范、规程和标准,以明确运行要求并提供指导和保障。
本文将从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两个方面展开论述,并分为以下几个小节进行阐述。
1. 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要求1.1 设备安全要求在电力系统中,各类设备的安全运行是保障系统安全性的基石。
对于发电设备、输电设备、配电设备等各个环节,需要制定相应的安全规范和检测标准。
例如,要求设备在正常运行和异常情况下都能保持稳定可靠的工作状态,设备的绝缘和漏电保护等安全功能要符合国家标准。
1.2 运行人员安全要求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离不开专业的运行人员,他们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也需要遵守相关的规程和操作规范。
这包括制定合理的工作安排、保证运行的高效性和稳定性,以及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做出反应并采取有效措施。
1.3 系统监测与预警要求电力系统的复杂性决定了需要进行实时的监测和预警,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问题。
监测系统应具备较高的精度和灵敏性,能够对电力设备、电力线路和负载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
同时,还需要建立预警机制,通过分析数据和模型计算,及时预测电力系统的运行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2. 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要求2.1 调度控制要求调度控制是电力系统的核心环节,它的目标是保证电力系统稳定运行和优化供电质量。
规范的调度控制要求包括在合理的范围内调节电力负荷和发电出力之间的平衡,确保电力系统的频率和电压维持在正常状态,以及合理规划和分配电力资源等。
2.2 频率和电压稳定控制要求频率和电压是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的重要指标,稳定的频率和电压可以保证供电的质量和可靠性。
为了实现频率和电压的稳定控制,需要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和规范,包括发电出力的调整、自动调压系统的控制、应急控制措施等。
试论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标准
试论 电力 系统安全稳定标准
刘婷婷 李岩岩 林文静
国 网德 州 供 电公 司, 山 东 德 州 2 5 3 0 0 0
摘 要 :文 章针 对 整 个 电 力 系统 的 安 全 稳 定 标 准从 运 行 前 的规 划设 计标 准 以 及运 行 过 程 中 的具 体 安 全 、 稳 定 标 准 两个 方面 进行 了分析和论述 ,并针对存在的一些问题提 出了对 应的解 决策略 ,希望能为我国电力行 业运行标准的研 究提供一定的借 鉴。 关键 词 : 电 力 系统 :安 全 :稳 定 :标 准 中图分类号 :T M 7 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2 . 1 3 8 8 ( 2 0 1 5 ) 0 4 . 0 0 1 8 . O 1
2运行 中的安全及稳定标准
维持 电网系统 的安全 及稳 定运 行一 直是我 国 电力系统 进行工作开展时的首要任务 ,我国在上世 纪八十年代相继 出 现 了多次 电网安全 及稳 定性遭受破坏 的事故 ,对此,我 国专 门制订 了 《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这一制度标准 ,其 出台 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针 对电力系统稳 定运行的强化管理 ,取 得 了很大的成效,电网的事故发生率大大下降。在之后 的 3 O 年时间里 ,我 国又相继 出台了一系列和电网安全运行相关 的 规章制度和运行标准,这些标准 的出台,对于指导 电网系统 的规划 、建设 、设计 、运行 以及科学实验等工作就不利于一些安全 措施 的进 步贯彻和落实 ,同时也限制了一些细节条例制度 的制定 。 对此 ,可 以从 以下几个方面对其进行完善 : ( i )研究并分 析 《 条例》和 《 导则 》等标 准之间 的相 互适应性 ,确保各项规定和法规的相互协调。 ( 2 )根据现有标准 对于 电网 系统 发展的适 应程度结合 实际的发展 需要将故障 的划分 以及安全、稳定措施的控制配
电力系统第二级安全稳定标准要求
电力系统第二级安全稳定标准要求是指在电力系统中,为了确保系统的安全和稳定运行,对系统运行的技术指标和要求的规定。
这些标准要求在电力系统设计、运行和维护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对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我们需要了解电力系统第二级安全稳定标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电力系统第二级安全稳定标准要求是指在电力系统中,为了确保系统的安全和稳定运行,对系统运行的技术指标和要求的规定。
这些标准要求涵盖了电力系统的各个方面,包括电压、频率、负荷调节等技术指标。
我们需要了解电力系统第二级安全稳定标准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在电力系统第二级安全稳定标准中,通常包括了对电力系统各项指标和要求的具体规定,比如对电力系统的电压、频率、负荷调节等技术指标的要求。
这些标准要求的内容非常丰富和复杂,需要对电力系统的运行有着深入的理解和分析。
在实际的电力系统运行中,电力系统第二级安全稳定标准的要求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严格遵守这些标准要求,才能够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而对于电力系统的设计、运行和维护人员来说,要深入理解和分析这些标准要求,不断优化和改进电力系统的运行,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我看来,电力系统第二级安全稳定标准的要求是非常重要的,对电力系统的安全和稳定运行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只有严格遵守这些标准要求,才能够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和分析这些标准要求,不断优化和改进电力系统的运行,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总结回顾,电力系统第二级安全稳定标准要求是保障电力系统安全和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
这些标准要求对电力系统的设计、运行和维护起到重要作用,对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和分析这些标准要求,不断优化和改进电力系统的运行,以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电力系统的第二级安全稳定标准是为了确保电力系统能够在各种负荷情况下保持稳定运行而制定的。
这些标准要求对于保障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认真的执行。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第一条为了实现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指导电力系统的规划、计划、设计、基本建设、生产运行和笠研试验等部门有关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工作,特制定本导则、各部门应共同遵守。
第二条本导则适用于电压等级为220千伏及以上的电力系统。
第三条电力系统规划、计划、设计、基本建设、生产运行和笠研试验等部门,必须进行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分析研究工作,在技术经济合理的前提下,加强电网结构和采用相应的技术措施。
第二章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基本要求第四条为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基本要求如下:1.为保证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稳定性和频率、电压水平、系统应有足够的静态稳定储备和有功、无功备用容量,并有必要的调节手段。
在正常负荷波动和调节有功、无功潮流时,均不应发生乍发振荡。
2.电网结构是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
在规划设计中、应从全局着眼、统期待考虑,合理布局,搞好电网结构,加强主干网络,满足如下要求:(1)能够适应发展变化和各种运行方式下潮流变化的需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2)任一元件无故障断开,应能保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且不致使其他元件超过事故过负荷的规定;(3)应有较大的抗扰动能力,并满足本导则中规定的各项有关要求;(4)实现分层和分区原则。
主力电源一般应直接接入高压主电网。
3.在正常运行方式(包括正常检修运行方式)下,系统中任一元件(发电机、线路、变压器、母线)发生单一故障时,不应导致主系统发生非同步运行,不应发生频率崩溃和电压崩溃。
4.在事故后经调整的运行方式下电力系统仍应有按规定的静态稳定储备。
其它元件允许按规定的事故过负荷运行。
5.电力系统发生稳定破坏时,必须有预定措施,缩小事故范围,减少事故损失。
第五条电力系统在运行中应有足够的静态稳定储备,并满足如下要求:1.在正常运行方式和正常检修运行方式下按功角判据计算的静态稳定储备系数Kp%≥15~20%,按无功电压判据计算的静态稳定储备系数Kp%≥10~15%。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计算规范标准[详]
•
2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计算分析的目的和要求
2.8 电压稳定计算分析 • 电压稳定计算分析的目的是在规定的运行方式和故障形态下,对系统 的电压稳定性进行校验,并对系统电压稳定控制策略、低电压减负荷 方案、无功补偿配置以及各种安全稳定措施提出相应的要求。 频率稳定计算目的是,当系统的全部或解列后的局部出现较大的有功 功率扰动造成系统频率大范围波动时,对系统的频率稳定性进行计算 分析,并对系统的频率稳定控制对策、低频减负荷方案、机网协调策 略以及各种安全稳定措施提出相应的要求。
路电流安全校核、静态稳定计算、暂态稳定
计算、动态稳定计算(大扰动、小扰动)、
电压稳定计算、频率稳定计算以及再同步计
算,并对计算结果进行认真、详细的分析,
研究系统的基本稳定特性,检验规划电网的
2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计算分析的目的和要求
2.2 无功电压分析
•
无功电压分析目的是分析无功平衡状况与
电压水平, 发现电压无功薄弱环节,制定
算分析中,应保证所采用模型和参数的准
3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计算分析的基础条件
3.2 系统接线和运行方式 3.2.1 选取系统接线和运行方式的原则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系统通用技术条件1 定义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系统(Power System Security and Stability Control System,简称PSSSCS)是指一套用于控制和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自动化系统,主要定位于电力系统双重目标(安全性和经济性)之中的安全方面,其主要功能是通过在线监测、判断和分析电力系统的状态和趋势,并实时提供控制建议和自动控制手段,在电力系统出现异常和事故情况时迅速响应和进行调整,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安全运行。
2 基本要求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系统应具备以下基本要求:(1)可靠性高。
“可靠性高”是指系统能够实现高强度运行,运行故障率低,稳定性强,确保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2)灵活性强。
“灵活性强”是指系统能够动态地适应复杂环境下的变化,具备自适应性,并对复杂故障有很好的应对措施,从而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可扩展性好。
“可扩展性好”是指系统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电力系统,随着新技术和新能源的不断发展,能够不断地更新和完善自身,同时也推进整个电力系统的创新发展。
(4)实时在线。
“实时在线”是指系统需要实时地获取电力系统的参数和变化情况,并实时分析,实时响应,在系统出现异常和事故情况时,能够迅速做出响应,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3 主要功能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1)状态监测功能。
该功能用于监测电力系统的运行状况,包括功率、电压、电流等参数,以及各类故障和事故情况。
(2)状态判断功能。
该功能通过对电力系统状态的分析和判断,判断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以及存在的问题,从而提供相应的控制建议。
(3)控制指令生成功能。
该功能用于根据状态判断的结果,生成相应的控制指令,控制电力系统的稳定和安全运行。
(4)控制执行功能。
该功能通过控制设备的调节和控制,执行控制指令,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4 总结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系统是电力系统的“智能大脑”。
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基本要求
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基本要求一、背景电力系统作为一种基础设施,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能源供应系统。
它的稳定运行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全稳定。
因此,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是电力工作者长期以来一直追求的目标。
二、稳定运行的定义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是指在电力负荷变化、电力设备突发故障等突发情况下,系统能够迅速地实现状态平衡、保持运行状态的能力。
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要求。
三、系统可靠性要求电力系统的可靠性是指系统能够在一定条件下按照预定目标、运行时间和要求,满足用户的用电需求,同时保证电力系统安全可靠。
电力系统的可靠性要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设备可靠性设备的可靠性是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石。
设备的可靠性不仅仅是指设备自身的可靠性,还包括设备的运行维护、检修保养等方面的可靠性。
因此,设备的可靠性要求是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一个重要方面。
2. 能源可靠性电力系统依赖于能源供应,因此能源的可靠性也是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基本要求之一。
能源的可靠性主要包括能源供给能力可靠性、能源质量可靠性、输配电网可靠性、保障能源供应的应急机制可靠性等方面。
3. 人员素质要求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除了依赖于设备和能源的可靠性,还需要系统操作人员的高素质保障。
电力系统的操作人员既需要具备一定的电力知识和技能,也需要具备一定的应急处置经验和能力。
对于电力系统操作人员需进行全面的培训,提高其应对电力系统突发状况的反应能力和处理能力。
4. 管理系统可靠性电力系统的管理系统对于稳定运行也是至关重要的。
管理系统包括电力系统的计划管理、设备运行管理、现场协调管理、事故应急管理等。
要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系统,保证管理工作的顺畅运行。
四、人员技术要求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需要操作人员具备以下技能和知识:1. 基本知识操作人员需要具备基本电力知识,包括电路、电机、变电站、输配电设备、保护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是指针对电力系统的安全和稳定,由国家能源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部门出台的对各地电力系统运行安全、稳定性的相关规定。
主要内容包括:
一、整体安全性原则:确保全国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以及电力系统中所有设备和子系统的安全性。
二、可靠供电原则:确保全国电力系统能够满足用户正常用电需求,并保证用户用电安全可靠。
三、节能减排原则:努力提高电力系统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有效利用资源,保护环境,保障人民生活质量。
四、技术安全性原则:降低电力系统发生故障的风险,控制电力系统空间分布和负荷特性,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性。
五、可操作性原则:确保电力系统可以通过实施操作措施以确保安全稳定运行。
六、灾害应急处理原则:针对电力系统可能发生的灾害,提前制定有效的应急处理方案,尽快恢复正常供电。
电力系统安全系统稳定导则
1 围本导则规定了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基本要求,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标准以及系统安全稳定计算方法,电网经营企业,电网调度机构,电力生产企业,电力供应企业,电力建设企业,电力规划的勘测、设计、科研等单位,均应遵守和执行本导则。
本导则适用于电压等级为220kV及以上的电力系统。
220kV以下的电力系统可参照执行。
2 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基本要求2.1 总体要求2.1.1 为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维持电网频率、电压的正常水平,系统应足够的静态稳定储备和有功、无功备用容量。
备用容量应分配合理,并有必要的调节手段。
在正常负荷波动和调整有功、无功潮流时,均不应发生自发振荡。
2.1.2 合理的电网结构是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
在电网的规划设计阶段,应当统筹考虑,合理布局。
电网运行方式安排也要注重电网结构的合理性。
合理的电网结构应满足基本要求:A)能够满足各种运行方式下潮流变化的需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并能适应系统发展的要求;B)任一元件无故障断开,应能保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且不致使其他元件超过规定的事故过符合和电压允许偏差的要求;C)应有较大的抗干扰能力,并满足本导则中规定的有关各项安全稳定标准;D)满足分层和分区原则;E)合理控制系统短路电流。
2.1.3 在正常运行方式(含计划检修方式,下同)下,系统中任一元件(发电机、线路、变压器、母线)发生单一故障时,不应导致主系统非同步运行,不应发生频率崩溃和电压崩溃。
2.1.4 在事故后经调整的运行方式下,电力系统仍应有规定的静态稳定储备,并满足再次发生单一元件故障后的静态稳定和其他元件不超过规定事故过符合能力的要求。
2.1.5 电力系统发生稳定破坏时,必须有规定的措施,以防止事故围扩大,减少事故损失。
2.1.6 低一级电压电网中的任何元件(包括线路、母线、变压器等)发生各种类型的单一故障,均不得影响高一级电压电网的稳定运行。
2.2 电网结构2.2.1 受端系统的建设:2.2.1.1 受端系统是指以负荷集中地区为中心,包括区和邻近电厂在,用较密集的电力网络将负荷和这些电源连接在一起的电力系统。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实现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指导电力系统的规划、计划、设计、基本建设、生产运行和笠研试验等部门有关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工作,特制定本导则、各部门应共同遵守。
第二条本导则适用于电压等级为220千伏及以上的电力系统。
第三条电力系统规划、计划、设计、基本建设、生产运行和笠研试验等部门,必须进行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分析研究工作,在技术经济合理的前提下,加强电网结构和采用相应的技术措施。
第二章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基本要求第四条为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基本要求如下:1.为保证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稳定性和频率、电压水平、系统应有足够的静态稳定储备和有功、无功备用容量,并有必要的调节手段。
在正常负荷波动和调节有功、无功潮流时,均不应发生乍发振荡。
2.电网结构是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
在规划设计中、应从全局着眼、统期待考虑,合理布局,搞好电网结构,加强主干网络,满足如下要求:(1)能够适应发展变化和各种运行方式下潮流变化的需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2)任一元件无故障断开,应能保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且不致使其他元件超过事故过负荷的规定;(3)应有较大的抗扰动能力,并满足本导则中规定的各项有关要求;(4)实现分层和分区原则。
主力电源一般应直接接入高压主电网。
3.在正常运行方式(包括正常检修运行方式)下,系统中任一元件(发电机、线路、变压器、母线)发生单一故障时,不应导致主系统发生非同步运行,不应发生频率崩溃和电压崩溃。
4.在事故后经调整的运行方式下电力系统仍应有按规定的静态稳定储备。
其它元件允许按规定的事故过负荷运行。
5.电力系统发生稳定破坏时,必须有预定措施,缩小事故范围,减少事故损失。
第五条电力系统在运行中应有足够的静态稳定储备,并满足如下要求:1.在正常运行方式和正常检修运行方式下按功角判据计算的静态稳定储备系数Kp%≥15~20%,按无功电压判据计算的静态稳定储备系数Kp%≥10~15%。
电力系统安全系统稳定导则
1 范围本导则规定了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基本要求,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标准以及系统安全稳定计算方法,电网经营企业,电网调度机构,电力生产企业,电力供应企业,电力建设企业,电力规划的勘测、设计、科研等单位,均应遵守和执行本导则。
本导则适用于电压等级为220kV及以上的电力系统。
220kV以下的电力系统可参照执行。
2 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基本要求2.1 总体要求2.1.1 为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维持电网频率、电压的正常水平,系统应足够的静态稳定储备和有功、无功备用容量。
备用容量应分配合理,并有必要的调节手段。
在正常负荷波动和调整有功、无功潮流时,均不应发生自发振荡。
2.1.2 合理的电网结构是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
在电网的规划设计阶段,应当统筹考虑,合理布局。
电网运行方式安排也要注重电网结构的合理性。
合理的电网结构应满足基本要求:A)能够满足各种运行方式下潮流变化的需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并能适应系统发展的要求;B)任一元件无故障断开,应能保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且不致使其他元件超过规定的事故过符合和电压允许偏差的要求;C)应有较大的抗干扰能力,并满足本导则中规定的有关各项安全稳定标准;D)满足分层和分区原则;E)合理控制系统短路电流。
2.1.3 在正常运行方式(含计划检修方式,下同)下,系统中任一元件(发电机、线路、变压器、母线)发生单一故障时,不应导致主系统非同步运行,不应发生频率崩溃和电压崩溃。
2.1.4 在事故后经调整的运行方式下,电力系统仍应有规定的静态稳定储备,并满足再次发生单一元件故障后的静态稳定和其他元件不超过规定事故过符合能力的要求。
2.1.5 电力系统发生稳定破坏时,必须有规定的措施,以防止事故范围扩大,减少事故损失。
2.1.6 低一级电压电网中的任何元件(包括线路、母线、变压器等)发生各种类型的单一故障,均不得影响高一级电压电网的稳定运行。
2.2 电网结构2.2.1 受端系统的建设:2.2.1.1 受端系统是指以负荷集中地区为中心,包括区内和邻近电厂在内,用较密集的电力网络将负荷和这些电源连接在一起的电力系统。
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与优化
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与优化电力系统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其安全稳定运行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随着能源消费量的增加和电力供需矛盾的加剧,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面临着新的挑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与优化。
一、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是指在各种极端情况下,电力系统能够保持电压、频率等各项参数的稳定运行,并不会在任何情况下发生系统崩溃或停电等重大事故。
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对于整个社会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涉及到以下的几个方面:1、电能质量的保障电能质量是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指标之一,其包括电压、频率和波形等多种参数。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电能质量的稳定性可以直接影响到电力设备的安全,甚至是整个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2、负荷平衡的控制负荷平衡的控制对于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在实际应用中,这需要对各个电力设备进行维护,并且对不同的负荷进行分配。
同时,需要实时监测电力过载情况,并对不同的负荷进行及时调整。
3、系统安全的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是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保障,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对系统进行全面的监测和控制。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采用各种技术手段,例如变压器和配电柜等设备的监测,以及电流监测和接地监测等技术手段。
二、电力系统的优化电力系统的优化是指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电力系统进行优化调整,以实现电力高效、可靠运行。
电力系统的优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1、通过大数据实现电力资源的优化分配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力系统的优化也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的运用,实现电力资源的高效分配。
这需要对电力系统的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数据收集和分析,以实现电力资源的最大利用和最小浪费。
2、通过智能运维实现电力设备的智能调节智能运维是电力系统优化的另一种手段,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智能化的技术手段对电力设备进行更加精确的控制和监测。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采用智能计算机,并利用传感器等技术手段,实现电力设备的即时监测和调节。
电力系统承受大扰动能力的安全稳定标准
电力系统承受大扰动能力的安全稳定标准电力系统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承担着供电、输电和配电的重要任务。
然而,随着能源消耗的增加和能源结构的多样化,电力系统面临着更高的负荷和更大的扰动。
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电力系统承受大扰动能力的安全稳定标准进行全面评估,并探讨如何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
一、电力系统承受大扰动能力的概念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各种扰动,如天气条件变化、设备故障、负荷波动等。
电力系统承受大扰动能力是指系统在遭受这些扰动影响时,能够保持正常的运行和稳定的供电。
电力系统承受大扰动能力的好坏,反映了系统的鲁棒性和抗干扰能力。
二、电力系统承受大扰动能力的评估指标为了评估电力系统承受大扰动能力的好坏,可以从以下几个指标进行综合考量。
1. 稳定性指标:包括动态稳定和静态稳定。
动态稳定是指系统在发生扰动后的动态过程中保持稳定,不发生不可逆的失稳行为。
静态稳定是指系统在恢复到新的平衡状态后,不再出现不稳定的情况。
稳定性指标主要通过相关模型和计算方法进行评估。
2. 供电可靠性指标:包括电压合格率、中断次数和中断时间等。
电压合格率是指系统中电压在合格范围内的百分比。
中断次数和中断时间则反映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恢复能力。
3. 负荷供需平衡指标:包括最大负荷和峰谷差。
最大负荷是指系统在某个时间段内的最高负荷水平。
峰谷差则表示系统负荷在不同时段的波动情况。
这些指标直接关系到系统的供电能力和经济性。
三、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措施为了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1. 提高系统的调度和运行水平。
通过完善的调度策略和灵活的运行方案,合理调配系统资源,优化供电结构,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 强化设备的监测和维护。
及时检测设备运行状态,发现隐患并采取措施修复,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避免故障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3. 增加系统的备用容量和调度灵活性。
加强电源的多样化布局,增加备用容量,提高系统的供电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标准研究】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标准水利电力技术Shui Li Dian Li Ji Shu建筑与发展Jian Zhu Yu Fa Zhan·997·地下水水质检测中质量异议问题的原因分析祁成华新疆昌吉州水利科学技术研究所831100【摘要】本文通过对国土资源部某专业实验测试中心10年质量异议资料,分析了地下水水质检测中质量异议问题的原因。
【关键词】质量异议;检测参数;地下水引言:质量异议是各种检测中都不可避免的问题,产生质量异议的原因多种多样,出现质量异议的检测结果并不一定是错误的检测结果。
笔者结合在国土资源部某专业实验测试中心10年的工作经验,依据该中心1991—2000年10年间质量异议资料,就地下水水质检测中容易产生质量异议的检测项目及其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预防措施,旨在总结经验教训,减少质量异议的发生。
一、质量异议及其处理情况中心1991—2000年共有12个检测项目产生42次质量异议,笔者对产生质量异议的检测项目、出现异议次数、复查结果等进行归纳与整理,统计结果见表1(表中所列次数均为10年间总次数)。
检测技术失误主要指由于测试手段的局限性或测试人员水平限制,导致在处理测试中遇到一些较特殊的技术问题时,未能采取正确方法,或对检测数据估计不准确而导致得出错误结论。
例如,测定H2SIO3时要求水质清澈,但个别情况下会遇到测试过程中水样出现浑浊的现象,如果不能及时发现,没有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或校正,就会致使结果偏高;在Sr 的测定过程中也出现由于测试仪器不稳定造成结果超出允许误差范围的情况。
的检测方法对检测条件与检测人员要求较高。
实验室一般采用嗅酚红比色法检测Br -,淀粉比色法和催化还原分光光度法测I -。
相对来说,这3种方法对实验条件要求较高,如果条件控制不严格,就可能会出现较大误差;再者,用淀粉比色法测I -时,如果I -含量高,有时会出现I -被包裹的现象,造成其含量很低的假象。
这两方面是造成Br -、I-复检结果与原结果不符的主要原因。
Li的测定方法相对容易掌握。
经分析,仪器运行状态的不稳定以及操作时粗心大意是出现技术失误的原因。
是日常检测中最容易出现错误的项目之一,其检测方法很,目前大多实验室仍沿用EDTA 滴定法,该方法无需仪器且容易操作,但步骤多,计算繁琐。
另外,检测方法有其适用范围,如果采用的方法与实际含量不符就会使检测结果出现较大偏差。
检测人员疏忽主要包括检测时取错样、读错数及计算错误等。
因疏忽造成的复检结果与原结果不符,1次,所占比例为26.3%(表2),是一个不小的比例。
除上述两种原因外,还可能会有其他因素造成复检结果与原结果不符。
例如,不同时期水中各离子含量有一定的波动范围(如丰水期与枯水期),测定过程中也存在允许误差,从而造成前后两次检测结果不符。
Sr与H 2SiO 3是矿泉水的两项极为重要的达标指标,当其含量恰在达标界限附近时,就有可能出现两次测试结果在误差范围内,但第一次达标而第二次不达标的情况。
三、提高检测质量减少质量异议的措施质量异议在检测工作中不可避免,采用科学合理的检测手段和质量保证与控制措施是检测机构必须认真履行的。
要想获取可靠测试数据,以下措施应重点考虑。
1. 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地下水环境千差万别,不同地区的地下水样品有共性也有特性。
日常检测中选择的检测方法适用于大部分样品,但当遇到具有特殊性质的样品时,这种测试方法很可能不再适用,这时需对样品进行预处理或选择更适合的方法。
我国目前实行的水质标准检验方法已发布10年以上,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仪器制造业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检测方法,有些方法虽然还未被纳人国家或行业标准,但其在检出限、回收率或测定离子种类、适用范围等方面取得了进步。
例如,溴和碘的测定除标准检验法中规定的比色法、离子色谱法、催化还原法外,电感藕合等离子体质谱法也日臻完善,在有充分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措施、测试结果能满足项目要求的前提下,这些方法同样可以选用。
相信在今后的标准检验方法修订中会对较先进和成熟的检测方法予以考虑。
2. 加强检测质量管理化学分析中,首先,应加强检测过程的质量监控,方式主要有标准物质分析、双份分析、空白试验、加标回收、异常检查、疑点抽查、不同方法对照和实验室间检查等;其次,测试完毕后,要对质量异议形成的结果进行检查核对,方式主要有:阴阳离子平衡关系、分析结果中一些计算值的检查、检测人员自检、校核人员检查、质量保证人审核、技术负责人层层把关检查;第三,检测人员应养成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杜绝因取错样、读错数、计算错误等疏忽造成的错误。
3. 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取样带来的误差是地下水检测结果误差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取样是取得可靠测试结果非常关键的环节。
目前国内外都有较成熟的地下水样品采集和保存方法;,在取样及样品运输过程中应严格按规范执行。
一要保证样品的代表性;二要根据不同的检测项目采用适当的保存方法保存样品;三要保证从采样至送检的全过程避免水样的污染。
作为检测机构,有责任向非专业的委托单位或个人宣讲取送样规则及注意事项,使检测工作更加科学、规范,检测结果更可靠,降低质量异议的发生四、结束语本文提出的问题在水质(地下水、矿泉水、饮用水等)检测中具有普遍性。
总之,水质检测中产生的质量异议不可避免,容易引起质量异议的检测项目主要是水文地质、水文地球化学、地下水环境质量研究和地下水开发利用所关心的关键参数。
产生质量异议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委托方主观判断错误和在样品采集与运输过程中造成污染、检测人员技术失误和疏忽、水样本身及其他原因等。
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加强检测质量管理和取得代表性水样是提高检测质量和减少质量异议的重要措施参考文献:[1] GB/T14848-1993.地下水质量标准[S]. 1993[2] GB8537-1995.饮用天然矿泉水[S]. 1995[3] GB/T8538-1995.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S]. 1995[4]宋金如,刘淑娟,朱霞萍.测定水中硫酸根方法的概述[J].华东地质学院学报,202,25(2):154—158. [5]马新荣,李冰,韩丽荣.稀氨水密封溶解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土壤沉积物及生物样品中的碘和溴[J].岩矿测试,20003,22(3):174—178.[6]张培新,黄光明,董丽等.电感祸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同时测定地质样品中的锗碘[J]. 24(1):36—39. [7]储亮侪.化学分析的质量保证仁[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97—4.从表1可见,异议最多的项目为与Sr,二者合计占总次数的54.76%。
其次为,合计占总次数的28.57%。
剩余7项各出现1次质量异议,合计占总次数的16.67%。
对有质量异议的检测项目进行复检,发现与原检测结果不符的项目所占比例总体为45%,的复检结果均与原结果不符,一有部分结果不符,其余复检结果与原结果基本相符。
二、结果不符的原因分析委托方对检测结果提出质量异议时,检测方需对有异议的检测项目进行复检。
1991—2000年间复检结果与原结果不相符的比例为45%,出现的检测项目有7 种:(详见表2)。
不相符的原因有由于技术因素造成的失误、检测人员疏忽及其他原因。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标准研究张潇寒新疆电力设计院电网设计室新疆乌鲁木齐830001【摘要】我国电力系统发展已经经历过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并且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的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安全稳定标准。
本文从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基本标准、规划设计类标准、运行控制类标准、网源协调类标准与仿真建模类标准五个重点来对于目前的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标准进行了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标准【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lectric power system has experienced a long period of time, and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gradually formed a set of perfect safety standard. This article from the security and stability of power system planning and design basic standards, standards, operation control standards, network coordination standards and simulation modeling of standard five key to the security and stability of power system at present standard are studied and analyzed.【Key Words】power system security and stability; standard要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就必须树立行之有效的管理标准,从电网的规划建设、运行控制、协调等多方面来进行管理。
下文就从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基本标准、规划设计类标准、运行控制类标准、网源协调类标准与仿真建模类标准五个重点来对于目前的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标准进行研究。
1、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基本标准在电网运行过程中,一个行之有效的基本标准是电网运行管理的重要依据。
现阶段随着电网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受端电网的运行稳定性受到了各方面的关注,并且其稳定运行的管理工作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只有保证电力系统具有一个良好的基本运行标准,才可以对于相关运行指标进行良好,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减少系统安全隐患。
对于现有的基本运行标准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来进行改进。
第一,加强对于电压稳定的特点、原理的研究,对于现有静态、动态以及暂态电压的控制制定有效的量化指标,并且为电网的设计与规划提供指导。
第二,对于我国现行的管理条例与规范进行深入的研究,将基本标准的有关内容与国家相关规范保持高度的一致性。
第三,加强对于电网运行基本标准的喜欢工作,区别的对待不同的电网运行需求,提高电网承受能力。
2、规划设计类标准目前,随着社会技术以及电力需求水平的不断发展,以往的规划设计的相关标准已经与现代电网发展不能很好相适应,对于现有规划设计标准进行完善已经成为了当务之急。
相关标准制定人员要对于现有的规划设计中的技术标准进行调整,并且对于技术标准与调度需求的衔接不良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改善,通过制定近期、中期以及长期的发展规划,实现规划设计类标准的平稳过渡。
在规划设计类标准的制定时,要充分考虑相关标准的经济性,并且保证经济性与安全性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