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
如何平衡“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之间的关系?
如何平衡“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之间的关系?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平衡:教育的双螺旋我当然也知道“全面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都是教育体系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彼此不是对立,只是共生共存、螺旋上升的辩证关系。
该如何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是教育改革的关键命题。
一、解释“综合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内涵差异全面素质教育: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核心素养。
其核心是相对而言“全面发展”和“适应未来”。
应试教育:以考试为目标,崇尚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训练,以提高升学率为主要评价标准。
其核心是“知识掌握”和“考试成绩”。
二、揭示“全面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相互依存关系1. 应试教育是全面素质教育的必要基础:参加考试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对学习过程提供有效的评估和反馈,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另一方面,应试教育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增强他们的竞争意识,引导他们努力学习。
2. 素质教育是应试教育的必然趋势:应试教育的弊端在于过分强调应试技巧,轻视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
而全面素质教育强调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这些能力的提升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考试,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三、追寻“全面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平衡之道1. 建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评价体系:改变唯分数论的评价,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指标纳入评价体系,以多元化的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优化课程设置,整合学科知识:将学科知识与生活实践、社会热点相结合,以项目学习、观察现象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师资素质:鼓励教师积极探索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推动教学模式改革,以学生为中心,实现教学的个性化和多元化。
4. 引导家庭参与,共同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家长应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活动,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指导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价值观。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1.正确理解“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我国中小学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是教育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
那么,“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在那里呢?我们认为,“应试教育”以应付考试、取得好的考分为教育目的,并为达到这个目的而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
“素质教育”的教育目的是要使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
教育目的的根本不同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
在谈到“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联系与区别时,有人把取消考试称为实施“素质教育”的起点与一种标志,这种认识与做法是错误的。
历来的考试,都是教育的手段,我们必须科学地动用考试这种手段,来促进“素质教育”质量的提高。
比如认真地对待每次考试,并通过考试及其知识质量分析,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改进教学工作,必然会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提高学校的文化科学素质。
可见实施“素质教育”也要科学地运用考试这种手段,进行必要的应试训练。
这与作为一种应付考试,取得好的考分的“应考试教育”中的考试是有区别的。
“素质教育”,反对频繁的考试、搞突然袭击、以考试压学生,用考分排队等违背教育规律的做法。
2.深刻认识“应试教育”的严重危害“应试教育”的严重危害,包括显性危害与隐性危害。
其显性危害已被人们所认识,但其隐性危害还远未被人们所认识,甚至至今还很少有人提及。
而实际上,其隐性危害的后果,大大超过显性危害。
“应试教育”隐性危害,主要表现在对学生身心摧残上。
由于“应试教育”造成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学生身心长期处于难以承受的超负荷的状况;频繁的各类考试、按考分来区分学生的优劣,扼杀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极大的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3.怎样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一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更高层次、更高质量的教育。
如何平衡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如何平衡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如何能达到平衡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在当今社会,教育面临着庞大无比的挑战,其中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平衡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在功利化的社会环境下,应试教育占据主导地位,而综合素质教育则相对薄弱。
仅利用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严重缺乏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因此,如何平衡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是教育界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焦点。
一、认清两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并非相互对立,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
应试教育可以为学生提供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为其未来发展奠定基础,而素质教育则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在未来社会中取得更大的成功。
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二、探索有效的平衡策略1. 强化课程改革,形成多元化评价体系:将应试教育的知识灌输改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式学习、项目式学习和体验式学习。
打破单一考试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涵盖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的评价指标,引导学校和教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2. 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加强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培养,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例如实验探究、艺术创作、社会实践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例如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
3. 加强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形成合力:家庭教育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良好习惯和道德品质,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社会教育要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素质教育活动,例如博物馆参观、科技馆探寻、社会实践等,丰富学生的课外学习体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保障教育公平,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教育公平是平衡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根本保障。
应积极探索教育资源配置的优化,加大对农村地区、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确保绝大部分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如何看待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间的关系?
如何看待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间的关系?最近,我陪闺女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小小科学家”活动,正好切身体会了一下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之间的关系,还挺有意思的。
活动那天,学校操场被布置成了一个大型实验室,摆满了各种稀奇古怪的实验器材,孩子们脸上都带着兴奋和好奇。
活动的第一项任务是制作简易的风力发电机。
这明显是考察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和应试教育关系不大,孩子们都玩得挺开心的。
我家闺女是个动手能力不太强的孩子,一开始就犯了难,好不容易组装起来,结果发电机转速很慢,风力不足,她有点沮丧。
旁边有个小朋友,一看就是经常做实验的,非常熟练地调整了发电机叶片角度,还用吹风机帮忙加了点风力,顿时发电机就转起来了,速度还挺快!闺女看了就特别兴奋,一边观察,一边认真地问那个小朋友是怎么做到的。
接下来的活动环节,是设计一款“未来城市交通工具”,这个就有点考验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了。
孩子们纷纷拿出自己准备的材料,纸板、彩笔、剪刀、胶带……有的孩子设计了会飞的汽车,有的孩子设计了自动驾驶的火车,还有的同学设计了可以变形的机器人,每个人都脑洞大开,充满了奇思妙想。
活动过程中,我留意到老师们并没有刻意追求正确答案,而是鼓励孩子们自由发挥,并根据他们的设计思路提出问题,引导他们思考和改进。
比如,有个孩子设计了一款会喷水的汽车,老师就问他:“如果汽车在沙漠里行驶,没有水怎么办?”孩子愣了一下,随后就开始思考解决方案。
整个活动下来,我感觉孩子们都在享受学习的过程,没有压力和负担,更没有那种为了考试而学习的焦虑感。
这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让孩子们在玩乐中学习,在探索中成长,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分数和排名。
可是一想到孩子们未来要参加各种考试,我又忍不住担心。
现在的应试教育体系,对孩子的学习内容和思维方式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很多孩子为了应试考试,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失去了探索世界的热情。
其实,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并不矛盾,相反,它们是相辅相成的。
如何平衡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之间的关系?
如何平衡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之间的关系?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平衡:教育发展的新方向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好似教育发展道路上的两条河流,各自拥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二者并非势不两立,而是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教育体系。
如何调节平衡二者关系,实现教育的优化发展,成为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内涵及价值1. 素质教育:特别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批判性思维等,强调重视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自主学习、积极探索的精神。
其目的是造就适应社会发展、更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2. 应试教育:以升学考试为导向,特别注重知识积累和技能训练,强调应试技巧和策略,以获得优异的考试成绩为目标。
其目的是选拔优秀人才,推动社会进步。
二、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相互作用1. 素质教育为应试教育奠定基础:良好的学习习惯、独立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维等,是考试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素质教育重视培养的这些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识,并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2. 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提供动力:考试作为一种评价机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努力勤奋,持续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和能力。
三、平衡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策略1.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将考试成绩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潜力、实践能力等有机结合,避免片面追求纯粹分数。
2. 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
3.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加强对教师综合素质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培训,引导教师将学科教育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中。
4. 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学校要营造积极向上、勇于创新、包容理解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学会独立思考、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平衡的意义和未来展望平衡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不仅是教育领域的重大课题,更关系着国家未来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
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辩证关系
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辩证关系素质教育的提出,是根据我国的人才资源开发目标和目前教育现状之间的矛盾,而做出的针对性的教育改革。
素质教育的宗旨是“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从而提高受教育者个体乃至民族的整体素质。
传统的“应试教育”则是单纯应付考试的教育,是在不正确的教育目标、教育思想,不正确的人才观、评价观的影响下而发展形成的一种教育倾向。
对于“应试教育”所带来的危害和弊端,已为人们所共识,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已势在必然。
转轨过程中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应试教育”同素质教育的关系。
不搞清楚这个关系,就不能彻底地转变观念,或者转变成另外一种错误的观念,从而影响到转轨的质量和进程。
对于这个关系,目前理论界讨论的比较多,一类观点认为“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是对立的,另一类观点则认为不是对立的,两种观点各执一词,往往令教育工作的操作者们无所适从。
因此,有必要对这个问题作一个更加深刻的研究。
对于“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关系,笔者认为对立和非对立观点的分歧,主要反映在对“应试教育”这一概念的理解层次、角度上。
下面就这一问题,作一下具体的分析。
1非对立观点1.1教育的本能就是一个培养人的过程,尽管目的和形式有所不同,客观上都在提高人的素质。
只不过是目的不同,形式不同,提高的程度和广度有所不同。
在“应试教育”中,学校的精神面貌、教学秩序、教师的状态都是好的,办学方向上也有符合教育规律的地方。
从“德、智、体”到“德、智、体、美、劳”,也曾要求使受教育者全面发展,尽管不如素质教育要求全面发展更全面;也曾为国家培养了人才,尽管没有照顾到全体;也提高了人的素质,尽管不全面。
“应试教育”的问题,只是教育功能上的一些偏差和缺陷,有待于通过素质教育来进一步改正和完善。
因而素质教育对“应试教育”只能是批判地继承,是扬弃。
素质教育还要以“应试教育”作为发展的基础。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是两种指导思想完全不同的教育。
弄清他们的不同,明确二者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对老师和同学都起到很大的作用。
1、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对立关系。
应试教育片面强调知识灌输,面向少数尖子生,忽视大多数学生,着眼点是培养“高层次人才”,忽视学生身心发展和个性发展,不利于学生创造精神的发挥,“填鸭式”的教学导致学生中存在“高分低能”现象,思维方式单一,缺乏个性,意志脆弱。
目前,据调查中国孩子普遍存在一个明显的弱点:意志脆弱,自立精神、适应能力、生存能力均较差。
素质教育则是从学生身心发展不同特点出发,面向全体学生,认清每个学生的优势,因地因校制宜,着眼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与各个环节,运用多种方式着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全面成长,使全体学生各自走上不同的成才之路,成长为不同层次、不同规格的有用之才。
而国家现在要各个方面的人才,所以说实施素质教育对国家的更好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
2、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统一关系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互相联系、互相依存。
应试教育起源于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科举制度下读书为官的遗风一直影响到现代,在这一大段历史时期内,教育虽有发展,但实质都是应试教育,都始终未能摆脱其特定的历史条件与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具体要求。
“文革”以后高考恢复,应试教育成为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
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应试教育已不适应社会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因此,教育界有识之士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了素质教育的理论模式、希望我们的教育培养适合21世纪的人才,以适应未来的需要。
由此可见,没有应试教育的长期发展,也就无所谓素质教育。
因为应试教育的存在,素质教育才有了特定的内涵。
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素质教育是应试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但我相信最终素质教育将取代应试教育,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但这种取代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正如屈原所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浅谈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辩证关系
浅谈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辩证关系从古至今,中国人都逃脱不了考试的命运,从以前封建的科举考试制度,到当代的升学考试制,一考定终身的思想深入人心,也造就了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无数悲剧人生。
由于考试的重要性,象征考试优劣的分数就有了无比崇尚的地位,也成了衡量一个人优秀与否的尺码,应试教育油然而生。
然而考试成绩并不能完全代表一个人的能力和综合素质,这样也会扭曲教育的本质,导致学校更偏重于考试技巧的强化方面。
所以,寻求在考试制度下教育的素质教育化,正是立足当前中国现实的教学方式改革的基本立足点。
但是,该如何实施教育改革,却是个难题。
首先,个人觉得应该要清楚它们的定义,从质的方面去鉴别两者。
何为素质教育呢?素质教育的理念是指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以人为的性格为基础,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并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
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
素质教育中的素质,指的是人在先天基础上通过后天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内在、相对稳定并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质结构,通常又称为素养。
主要包括人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是一对矛盾体,应试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对立面,两者的关系既有区别也有联系,这是辩证的关系。
这里只谈两者的联系。
既然要批判应试教育,那么必须要搞清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很好的推行和推进素质教育。
(没有搞清两者的关系就盲目的批评和批判应试教育,是不严肃的,可笑的,不是真正的辩证唯物主义者。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不是同一范畴的两个方面(如“素质教育”的对立面不是“应试教育”,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是教育的目标,而考试是检验教育效果的手段,不能把“手段”做为“目标”的对立面,恰好相反,在竞争机制建立后的现代社会,“应试”也是素质培养的一部分。
按照辩证法观点,如果不是同一范畴,就不存在对立面,也就不存在对与错。
如何看待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
如何看待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辩证的视角与完全融合的路径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作为教育领域的两个重要概念,五十多年来一直引发着争议和讨论。
一、对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理解1. 全面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涵盖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的素质,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精神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
其核心在于“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成为有责任感、有担当的公民。
2. 应试教育则更强调以考试成绩为导向,通过大量练习和刷题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以追求升学率为最终目标。
其弊端在于忽略学生的个性发展,容易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负担过重,以及考试焦虑等问题。
二、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辩证关系1. 互补关系: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间并非完全对立,而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关系。
应试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素质教育提供基础,例如通过考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水平,为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提供参考。
而素质教育则可以丰富应试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提升应试效率。
2. 矛盾关系:在实际操作中,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间也存在着矛盾和冲突。
过度强调应试教育,容易造成教育资源的过度投入,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而过分反诘综合素质教育,则可能导致教学内容缺乏体系性,难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
三、实现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融合1. 注重教学内容的整合:将素质教育的理念融入应试教育的教学内容中,将知识与能力、技能与价值观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提升综合素质。
2. 改革评价体系:建立起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不再单单以考试成绩为评价标准,而是将考试、参与、作品等多种方式结合起来,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提升教师素质:培养具备素质教育理念的教师队伍,引导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家校联合: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重视对孩子素质的培养,避免过度依赖应试教育,共同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论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
试论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作者:摘要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这两个概念,一直是教育界的热门话题。
一般舆论倾向是提倡素质教育,反对应试教育。
但在具体实践中,出于对学生升学深造的迫切需求,一些家庭和学校又往往看重应试教育,忽视素质教育,谁能让学生考高分,就算谁教学有方。
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被人为地片面化和矛盾化了。
其实,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就像一对孪生儿一样共存于一个母体之中,他们是教育教学过程中同一个目的的两个侧面。
就是说,素质教育是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应试能力是素质教育在特定条件下的具体体现。
怎样摆正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关系呢?一要正确认识素质教育的本质和他在人类生存发展中的作用,二要全面了解应试教育产生和存在的历史条件。
一、素质教育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素质教育是指人类自身素养和参与社会活动能力的培养过程。
它产生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生产劳动实践,又反过来服务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生产劳动实践。
其主要内容包括人的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劳动生存能力、观察思维和开拓创新能力、思想品格素养和社会交际能力等等。
从根本上讲,自人类社会形成以来,素质教育就贯穿于人的生命的全过程中。
人类靠素质教育传播知识、经验和技能;靠素质教育培养人的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和开拓创新能力;靠素质教育推动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进步。
总之,人类社会发展的每一步都离不开素质教育。
从范围上讲,素质教育分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类型。
确切地说,人类的素质教育是自家庭开始的。
从婴儿呱呱坠地,直至学话、学步、入学和后来的步入社会,有意无意的素质教育无处不在。
其中在各种类型的素质教育中,学校教育至关重要。
因为学生时期是一个人发育身体和开发智力的最佳时期,学生在学校中可受到最为全面、最为系统的知识、技能教育,较之家庭和社会教育更能影响一个人一生的事业和成就。
从内容上讲,素质教育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阶级性。
不同社会形态和不同时期,人类进行素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也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异。
如何平衡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间的关系?
如何平衡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间的关系?在当今社会,教育遭遇着极度的挑战,如何平衡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是许多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焦点。
一些人认为应试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取得好成绩,为未来发展打下基础;而另一些人则认为素质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那么,如何平衡这两种教育理念,实现教育的良性发展呢?一、了解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辩证关系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并非是对立的两种教育模式,而是共生共存、相互补充的两个方面。
1. 应试教育的意义与不足应试教育强调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考试成绩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和训练学习能力,为学生升学、就业提供一定的保障。
但其弊端也显而易见:- 过分强调应试技能,轻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过度注重考试技巧和解题策略,忽略了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团队合作等重要素质的培养。
- 易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学习压力过大。
为了追求分数,学生被海量的习题和考试所困扰,失去对学习的兴趣,甚至产生厌学心理。
-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和潜能。
应试教育倾向于统一标准和模式化的教学,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潜能差异,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发挥。
2. 素质教育的意义与挑战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涵盖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综合素质,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素质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更有效地融入社会生活,实现人生价值。
然而,素质教育的推广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缺乏统一的评价体系和标准。
目前,全面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和标准尚未完全建立,导致评价标准难以客观公正,无法有效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
- 教学模式和师资力量的不足。
素质教育需要更加灵活、多元、互动性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具备更高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 社会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不足。
一些家长和社会人士仍然认为高考成绩是衡量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对素质教育的价值和意义认识不足。
如何看待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
如何看待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一、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互相联系、互相依存。
应试教育的源流要追溯到科举制度,自隋唐至清末,科举维持了1300年之久,这绝不是偶然的。
新中国在“文革”以后恢复高考,高考制度的恢复对解决人才匮乏和教育混乱状况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教育自身的发展,且越来越难适应社会进步。
所以,人们经过逐步整合形成了“素质教育”这一理论和实践探索的新领域。
没有应试教育的长期发展,也就无所谓素质教育。
我们现在提出并欲以实行的素质教育,尽管是针对应试教育提出来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二者是完全对立和水火不相容的。
“素质教育”自诞生,就站在了“应试教育”的对立面,但是,如果只看到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对立的一面,就会导致对素质教育理解抽象化而显得可望而不可求,从而使素质教育难以全面而深入的实施。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有重大的区别,但不是水火不相容好无联系的,这种区别只是思想观念上的区别,是一种思想倾向,在实际中很难找到纯粹的两种教育。
如果硬要机械的对号入座,贴标签,只能导致理论和实际的混乱。
笔者认为,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在以下几方面存有统一性。
素质教育并不是完全否定应试教育,而是对应试教育的“扬弃”,即辩证的否定。
我们知道,应试教育是在一定的特殊历史阶段的教育模式,是为满足当时社会对教育快出人才、多出人才的需要多方位、多层次选拔人才的一种方式。
这种选拔人才的方式在当时条件下是必要的、“合理”的,随着历史的发展,实践的深入,越来越需要的是各方面基础都较为雄厚,各方面素质特别是综合素质较高的复合型人才。
是一专多能的人才,而在应试教育下很难大量培养出这样的人才。
应试教育最大的弊端就是一切工作围绕考试来进行。
这样的教育严重背离了社会主义教育目的。
具体表现为初中教学围绕着中考的指挥棒转,高中教学围绕着高考的指挥棒转。
即便是小学无论家长、教师还是学生,也都围绕考分转。
都在为将来能升入好初中、好高中,最终能升入大学作准备。
如何平衡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
如何平衡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怎么达到平衡应试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在当今社会,关于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
一方面,应试教育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考试成绩,为升学提供保障;另一方面,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如何均衡二者的关系,是教育界一直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熟悉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本质应试教育以考试为导向,注重知识的记忆和技能的训练,以“高分”与“升学”为目标。
其优势在于重视培养学生快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同时也容易导致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缺乏兴趣和创造力等弊端。
全面素质教育则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社会责任感等,强调“全面发展”与“未来适应”。
其优势在于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也容易造成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自学动力等问题。
二、均衡二者关系的策略1. 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体系: 应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核心,将应试内容融入素质教育的框架中。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也要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写作训练。
2. 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 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注重趣味性、互动性和实践性。
例如,可以采用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注重评价体系的改革: 应多元化评价体系,不能过分依赖学生的考试成绩,也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可以结合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项目成果、学生作品等进行多元化评价,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应鼓励学生积极提问、主动思考、敢于探索,共同营造宽松舒适、自由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三、应对挑战的措施1.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要加强教师的专业素养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教育理念,引导教师改变教学观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如何理解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
如何理解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相互结合,辩证发展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看似矛盾,实则相互依赖。
一名教育专家曾一贯主张将二者辩证地结合,相互取长补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解释二者的内涵与差异: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着重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等,最终使其成为具有独立人格、健全心理、社会责任感、终身学习能力的合格公民。
应试教育则以考试为中心,以提高应试成绩为目标,往往注重知识的记忆和机械训练,而忽视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发展。
二、两者并非完全相互对立:应试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考试作为一种评价手段,可以为学生学习提供目标和进度参考。
通过考试中对知识和能力的考察,可以引导学生更有针对性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素质教育的实施离不开科学的评价体系。
应试教育的考试结果可以为素质教育提供客观评价标准,为课程改革和教学实践提供数据支持。
三、如何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最终要形成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考试可以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一种方式,但不能是唯一标准。
应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包括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形成完整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将知识与能力融合到生活实践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鼓励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学理念,提升自身素质,掌握素质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并将素质教育理念融入到教学实践中。
四、结语: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是教育发展中的两股力量,二者并非绝对对立,而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我们应客观看待二者之间的关系,坚持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以应试教育为辅助,构建科学合理的教育体系,为学生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重视培养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最终,我们要实现的教育目标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环境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获得成功和幸福。
如何平衡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
如何平衡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怎么均衡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如同教育体系的两面,四十多年来,二者之间的关系一直是教育界探讨的重要议题。
如何平衡二者,实现教育的全面发展,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一、认识误区:并非非此即彼,而是相辅相成部分观点认为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存在着绝对不可调和的矛盾,甚至将两者对立起来。
这样的观点过于片面,忽视了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要知道,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并非对立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
1. 素质教育是应试教育的基石:高质量的素质教育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这些素养是学生应试能力的根本保证。
2. 应试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支撑:应试教育也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方向指引和评价标准,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为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平衡之道:以学生发展为核心,构建多元评价体系1. 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将学科教育融入跨学科教学,将核心素养渗透进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中,尽量减少传统应试教育的弊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2. 设计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摆脱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的评价体系,建立包含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实践能力和个性特长等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更加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综合发展水平。
3. 提升教师专业发展:帮助教师掌握素质教育的理念和方法,提升其教学设计、课堂组织和学生评价的能力,引导教师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4. 家校共育:学校与家庭共同努力,营造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环境,家校携手,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结语:平衡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是教育发展的首要方向。
通过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设计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提升教师专业发展和加强家校合作,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全面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需要注意的是,平衡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不断探索实践,才能找到更有效的路径,促进中国教育向更美好和幸福的方向发展。
浅谈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
浅谈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引言近年来,素质教育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随着教育观念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素质教育。
与此同时,应试教育仍然是中国教育的主流。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间的关系成为教育工作者和学者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浅谈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定义素质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立足于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方式,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情感认识、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等多方面素质。
应试教育则是指以应对考试为目的的教育方式,其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和牢记大量的考试内容,以达到高分的目的。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冲突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冲突。
应试教育重视的是学生的成绩和排名,而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培养。
相比之下,素质教育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社会责任感、情感认识等多方面素质,而忽略了考试成绩的重要性。
这种冲突体现在教育方式上。
在应试教育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主要以教授知识点和应试技巧为主。
而素质教育则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教学方式更注重引导学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互补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并非水火不容,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互补关系。
应试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学科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有很大作用,这是素质教育无法替代的。
而素质教育则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具备更强的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相比之下,应试教育容易忽略综合素质发展,缺少了对学生的全面培养。
素质教育则在这一方面有天然的优势。
所以,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应该是互补的关系,而不是对立的关系。
结论总的来说,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间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冲突和互补。
应试教育存在的问题需要被深刻认识,并通过改革来引导学生综合发展。
而素质教育也要注重结合教育实践,形成科学、可操作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以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素质教育,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针对应试教育而提出的。
教育要避免纳入应试教育的轨道,我们就必须认识到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对立的诸多方面。
归纳起来,主要有:在教育目的上,素质教育追求学生素质即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应试教育旨在应付考试,片面追求升学率。
在教育对象上,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学生;应试教育则把学校工作放在少数所谓优秀的即有升学前途的学生身上。
在教育内容上,素质教育重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的“全面开花”,把几项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应试教育则只重智育,片面强调对知识的掌握忽视了教学生学习如何做人。
在教育方法上,素质教育注意在一定共同要求的基础上对学生因材施教;应试教育则只是对少数学生提出“升学”的统一要求,并没有实现因材施教。
在教育评价上素质教育要求从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来评价学生的素质水平;应试教育则把考试作为惟一的评价方法,将分数作为惟一的评价标准。
在教育结果上,素质教育“不求个个升学,但愿人人成功”,或者每个学生“及格+特长”模式;应试教育则只有少数人升学,获得成功,而大多数学生的才能被忽略,以失败者的心态走向社会。
从上述两种教育的“对立”中我们不难看出,正是由于应试教育存在着如此众多的负面消极因素,所以才激发、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发展。
如何平衡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之间的关系?
如何平衡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之间的关系?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平衡之道:统合协同发展新格局在当今社会,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之间的关系一直备受大家关注。
如何平衡两者,构建和谐的教育生态,既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又能保证其在升学竞争中的优势,成为教育界亟待解决的难题。
一、了解两种教育理念的本质区别素质教育注重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旨在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核心素养,例如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
应试教育则特别注重应试技巧的训练,以升学率为目标,侧重点在于知识记忆和技能训练,往往忽略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能力培养。
二、探讨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辩证关系二者并非是对立的,而是辩证统一的。
学科教育是应试教育的更高目标,应试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必要手段。
一方面,素质教育的实施需要依托一定的评价体系,应试教育可以为素质教育提供客观评价标准和激励机制;另一方面,应试教育可以与素质教育理念相结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三、形成完整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协同发展的新格局1. 优化课程体系:将应试教育内容融入到全面素质教育框架,以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设计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教学内容,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将古诗词鉴赏与写作训练相结合,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并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创作;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改革评价体系,打破唯分数论,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纳入评价范畴。
例如,采用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特别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贡献度,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敢于挑战、乐于分享。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教师的专业素养培训,提升教师对素质教育理念的理解和实施能力,鼓励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和各种教学资源,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教育教学模式。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研究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研究现代教育系统中,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之间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
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而应试教育则注重考试成绩,鼓励学生追求高分。
尽管两者有着明显的差异,但它们之间并非完全对立,而是存在一定的联系和互补。
首先,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辅相成。
应试教育强调知识、考试成绩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这些都是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必备的基本素养。
而素质教育则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这些都可以为学生在应试教育中获得好成绩提供帮助。
例如,通过素质教育的培养,学生可以更加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应对各类考试的能力。
其次,素质教育可以缓解应试教育的问题。
应试教育注重知识的灌输和功利性的目标导向,这容易让学生陷入过度追求分数的境地,忽视自身的兴趣和发展。
而素质教育的理念则更关注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鼓励学生发展兴趣爱好、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素质教育的引导,学生可以摆脱应试教育给他们带来的压力,更好地发现和发展自己的潜能和特长。
另一方面,应试教育也可以为素质教育提供一定的基础。
虽然应试教育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但通过应试教育的方式,学生也可以通过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
这为他们在接受素质教育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毕竟,素质教育重视学生的内涵培养,但从根本上来说,学生的素质也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依靠知识储备来支撑。
在现实生活中,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之间的关系往往存在一定的冲突。
过于注重应试成绩的学校往往会忽视学生的发展需求,而强调素质教育的学校则可能会降低对学术成绩的要求。
因此,如何兼顾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平衡二者的关系,是一个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探索一些具体的实践方法。
例如,学校可以设计合理的教育评价体系,将素质评价纳入考核体系,给学生提供展示个人素质的机会。
同时,在教师培训方面,应提高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技能水平,培养他们具备综合素质教育的理念和教育方法。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关系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关系一、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关系分析从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概念出发,本文对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关系从区别与联系两个不同的方面进行分析。
1.1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区别。
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本质区别主要体现在教育目的、教育对象、教育内容以及教育评价等几个方面。
从教育目的层面来看,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以适应未来的社会;而应试教育只追求学生的学习分数的提高以应付眼前的升学。
从教育对象的层面来看,素质教育尊重学生的个性以及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提倡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而应试教育则强调整齐划一,用分数压抑学生的个性,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塑造”。
从教育内容的层面来看,素质教育把培养学生做人放在首位,主张德智体美劳并举,注重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并能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增设多样化的选修课;而应试教育只重视与升学考试有关的学科教学,反复培养学生的应考技巧,其他教育内容则居于次要地位甚至干脆被取消。
除此以外,就教育评价而言,素质教育把学生综合素质的“合格”放在首位(升学成绩只是其中的一项指标),坚决反对将“升学率”与学校或教师的奖惩挂钩;应试教育却只看“一好遮百丑”的“升学率”,直接把升学成绩作为评定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尺。
1.2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联系。
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是教育存在的两种不同模式,尽管在不同的社会历史发展时期有着不同的侧重点,但都有一个共同的朴素的愿望,即让受教育者学好。
没有应试教育的存在,就不可能有素质教育的提出。
素质教育是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中产生的素质教育不可能完全脱离应试教育,重新支起自己的炉灶。
无论是应试教育的体系、内容、方法、手段都给素质教育提供了一个参考、借鉴、发展的基本框架和素材,应试教育的弊端需要素质教育来克服,应试教育的优势需要素质教育来发扬光大。
素质教育的发展必须以应试教育的革新为前提,素质教育的发展没有一个现成的例子作参考,是一次全新的教育改革,为了避免改革的盲目性,造成教育的人、财、物的极大浪费,应从改革应试教育的弊端开始,特别要对为应付考试和取得高升学率而采取的一系列教育内容、方法、措施等进行改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多视应试科考为升官发财的敲门砖,在“四书五经”中孜孜钻求,甚至白头终老。 封建的科举制度使应试教育真正从素质教育中派生出来了。
回顾我国的教育发展史,科举制度从隋唐经宋、元、明、清先后延续了 1300 多 年。其中明清两代以“八股文”的办法,把应试教育极为消极的一面,即把应试教育 的片面性和腐朽性发展到了顶峰。这种片面性和腐朽性共存的应试教育,造就了一 批又一批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食古不化、不学无术的书呆子,严重滞碍了中国 社会文明的正常发展。
三、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统一性 前面谈到,应试教育形成于封建社会的选士制度,并且随着封建社会的没落而 逐渐变得片面和腐朽。当然,这并不是说应试教育本身是片面的、腐朽的和不可取 的,而只能说,不同的社会形态和历史时期使应试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产生了本质上 的差异,问题并不在于应试教育的本身。事实上,在人类社会,尤其是在当今社会, 作为一项社会功能的应试教育本身还是不可缺少的,关键是看考试制度是否合理, 应试导向是否正确。 在封建社会,尤其是在封建社会晚期,随着封建社会制度的日益腐朽和“八股文” 取士应试导向的确立,“学而优则仕”、“半部论语治天下”成了一成不变的信条,“四 书五经”成了读书人终身探讨“微言大义”的不竭源泉。那时的教育内容受封建科考制 度的影响,几乎全部是脱离社会、脱离现实、禁锢思想、束缚创新精神的说教。封
新中国建立后,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教育事业,多次对教育制度和教育内容进行 重大改革:摆正了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关系,完善和健全了人才选拔机制;逐渐 摆脱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制度对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影响和干扰,促进了全民教育 事业的健康飞速发展,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及祖国的日益繁荣昌盛培养了 大批的高素质建设人才。
二、应试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派生物 原始社会的素质教育是同生产劳动结合在一起的。在生产劳动中传授制造和使 用工具以及其他劳动生产经验,是原始社会的主要教育内容。如传说中燧人氏教民 钻木取火、伏羲氏教民结网捕鱼、神农氏教民耕作等等。在这些故事传说的神秘外 衣中,我们依稀可以看到当时人类原始的素质教育情景。 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特别是随着阶级社会的出现,人类教育的平等性转 变为阶级性。于是,教育除了为生产劳动服务外,打上了深深的阶级的烙印,并逐 渐成为一项专门的社会功能。为统治阶级培养“高素质”的统治人才,成了当时的首 要任务。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早期,受教育者受当时选士制度的影响,往往接受 的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实用教育,具有一定的“应试”倾向,但尚未形成定型的应 试教育模式。自隋唐开始,选士制度由两汉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 制过渡到了科举制,开科取士成了统治阶级选拔官吏的重要渠道,科考成了众多学 子荣身显贵的便捷途径,教育内容逐渐失去了社会性和实用性。这样一来,读书人
近年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深入,以开拓创新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成了教育事业发展的方向和主流。从家庭、学校到社会,人人谈素质教育,人人关 注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成了社会化理念和各级各类学校探讨的首要课题,而应试教 育则成为舆论否定和批判的对象。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讲,应试教育应该是素质教 育的一项基本内容,他们之间矛盾和对立的关系只是一种表象,是全可以理解和 摆正的。
试论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
作者:
摘要
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这两个概念,一直是教育界的热门话题。一般舆论倾向是 提倡素质教育,反对应试教育。但在具体实践中,出于对学生升学深造的迫切需求, 一些家庭和学校又往往看重应试教育,忽视素质教育,谁能让学生考高分,就算谁 教学有方。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被人为地片面化和矛盾化了。其实,素质教育和应 试教育就像一对孪生儿一样共存于一个母体之中,他们是教育教学过程中同一个目 的的两个侧面。就是说,素质教育是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应试能力是素质教育在 特定条件下的具体体现。怎样摆正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关系呢?一要正确认识素 质教育的本质和他在人类生存发展中的作用,二要全面了解应试教育产生和存在的 历史条件。
一、素质教育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 素质教育是指人类自身素养和参与社会活动能力的培养过程。它产生于人类认 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生产劳动实践,又反过来服务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生 产劳动实践。其主要内容包括人的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劳动生存能力、观察思维 和开拓创新能力、思想品格素养和社会交际能力等等。从根本上讲,自人类社会形 成以来,素质教育就贯穿于人的生命的全过程中。人类靠素质教育传播知识、经验 和技能;靠素质教育培养人的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和开拓创新能力;靠素质教育推 动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进步。总之,人类社会发展的每一步都离不开素 质教育。 从范围上讲,素质教育分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类型。确切地说,人类的素质 教育是自家庭开始的。从婴儿呱呱坠地,直至学话、学步、入学和后来的步入社会, 有意无意的素质教育无处不在。其中在各种类型的素质教育中,学校教育至关重要。 因为学生时期是一个人发育身体和开发智力的最佳时期,学生在学校中可受到最为 全面、最为系统的知识、技能教育,较之家庭和社会教育更能影响一个人一生的事 业和成就。从内容上讲,素质教育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阶级性。不同社会形态和不
同时期,人类进行素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也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异。就中国来说,自 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出现学校以来的数千年中,素质教育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巨大 的变化。春秋时期孔夫子开私学之先河,提倡“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教育内容 以“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为主,这大约就是那个时代的素质教育。在之 后两千余年的封建社会中,虽然历经变革,但教育内容不外乎以“学而优则仕”的封 建教育为主。“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是当时的社会时尚和众多学子的基本心态。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经济、政治和科学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事业成了党和国 家科教兴国战略的百年大计,其中素质教育更成为教育事业的核心和精髓。开展以 开拓创新为主体,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为目的的现代化素质教育成了家庭、学 校、社会和舆论界讨论的重要课题。
事实上,在当今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世界发展格局中,政治形势千变万 化,科学技术水平日新月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在这竞争激烈、优胜劣汰的 国际环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努力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不断 增强劳动者的开拓创新能力。因为从根本上讲,开拓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一个民 族文明进步和生存发展的灵魂。因此,以开拓创新为主要内容的素质教育也就成了 现代教育事业的首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