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点专项增加项目

合集下载

2024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工作总结

2024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工作总结

2024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工作总结2024年,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就。

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包括政策措施、健康教育、科学研究和医疗服务等方面。

一、政策措施2024年,政府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工作高度重视,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首先,完善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监测和报告系统,提高了疾病的监测和报告率。

其次,加大了对高危人群的干预力度,建立了一套健康管理机制,对高危人群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和评估,提供个性化的干预措施。

此外,加强了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医疗保障政策,降低了患者的就医费用,提高了患者的治疗率和康复率。

二、健康教育2024年,我国加大了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健康教育宣传力度,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向公众传递相关的健康知识和防控技能。

首先,加强了对学校和社区的健康教育工作,通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和讲座,提高了公众的健康素养。

其次,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开展了线上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提高了公众的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

此外,还开展了一系列健康知识科普活动,通过科学普及的方式,引导公众正确对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并采取预防措施。

三、科学研究2024年,我国加大了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科学研究力度,推动了相关领域的学术进展和技术创新。

首先,加强了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研究,深入探究了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相关的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因素等。

其次,加强了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技术的研发,推动了相关医学科技的进步和应用。

此外,还加强了相关领域的国际合作和交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提高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控水平。

四、医疗服务2024年,我国加大了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医疗服务力度,提高了患者的就医体验和治疗效果。

首先,加强了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和能力提升,提高了基层医生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点专项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点专项

夏建川 李雯
慢阻肺康复体系和策略的建立及其
15
2018YFC1313600
临床应用性研究
复旦大学
李善群
慢阻肺早期筛查、防治及呼吸健康
16
2018YFC1313700
管理的物联网技术研究与推广
同济大学
李强
17
2018YFC1313800 肠道与下丘脑在糖尿病发生发展中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
的作用及干预新方案研究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点专项
序号
项目编号
2018 年度拟立项项目公示清单
项目名称
项目牵头承担单位
项目 负责人
中央财政经费 (万元)
项目实施周期(年)
1
2018YFC1312200
脑出血损伤机制与干预评价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
胡波
1668
2018.8-2020.12
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发病机制及干预
2 型糖尿病智能优化综合管理体系 和社会经济效益评价
中山大学
适用于中国人群的认知筛查和评估 系统的建立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精神分裂症早期个体化诊疗生物学 标记体系研究
天津医科大学
酒精、吗啡依赖关键诊疗技术的推 广应用研究
中山大学
阿尔茨海默病神经调控及智能康复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关键技术和临床应用研究
2
2018YFC1312300
研究
四川大学
雷鹏
适合国人的有效安全可负担的降压
3
2018YFC1312400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李静
调脂药物及治疗模式研究
4
2018YFC1312500 心房颤动风险评估方案及干预策略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等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等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等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科学技术部•【公布日期】2016.04.06•【文号】国科发资〔2016〕104号•【施行日期】2016.04.0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技计划正文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等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国科发资〔2016〕10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科技主管司局,各有关单位:《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2014〕64号,以下简称国发64号文件)明确规定,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针对事关国计民生需要长期演进的重大社会公益性研究,以及事关产业核心竞争力、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家安全的重大科学问题、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和产品、重大国际科技合作,按照重点专项的方式组织实施,加强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研发布局和协同创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领域提供持续性的支撑和引领。

重点专项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实施的载体,是聚焦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围绕解决当前国家发展面临的瓶颈和突出问题、以目标为导向的重大项目群。

重点专项按程序报批后,交由相关专业机构负责具体项目管理工作。

按照国发64号文件的要求,科技部会同相关部门,根据“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原则,遵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的项目形成机制,面向2016年凝练形成了若干重点专项并研究编制了各重点专项实施方案,已经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战略咨询与综合评审特邀委员会(以下简称“特邀咨评委”)和部际联席会议审议通过,并按程序报国务院批复同意。

根据“成熟一批、启动一批”的原则,现将“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海洋环境安全保障”2个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予以公布。

2024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工作总结

2024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工作总结

2024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工作总结一、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情况分析2024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在我国仍然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主要表现为心血管疾病、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等。

这些疾病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对社会经济也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工作亮点1.加强健康教育宣传。

通过各种媒体和渠道,向公众传递健康生活的理念和知识,提高人们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2.强化监测和预警。

建立健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掌握疾病的流行趋势和高风险人群,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3.加强风险因素干预。

针对吸烟、酗酒、不良饮食和缺乏运动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主要风险因素,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引导人们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4.优化医疗服务体系。

建立多级医疗服务体系,提供全方位、连续性的医疗服务,包括早期发现、就诊和随访等,提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5.加强科学研究。

加大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研究力度,寻找新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为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医疗服务。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1.健康教育宣传力度不够,公众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认识仍然不够深入。

2.号召力度不够,一些人仍然存在吸烟、酗酒和不良饮食等不健康生活方式。

3.医疗服务体系不完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早期发现和就诊率仍然不高。

4.科学研究力度不够,新的预防和治疗方法研究不足,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

四、改进措施1.加强健康教育宣传,通过多种途径向公众传播健康生活方式的知识和理念,引导人们积极预防和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2.加大对风险因素的干预力度,加强吸烟、酗酒和不良饮食等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宣传和引导,促使人们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3.建立健全医疗服务体系,提供全方位、连续性的医疗服务,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

4.加大科学研究力度,鼓励医疗科研机构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研究,加速新的预防和治疗方法的研发和推广。

全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项目实施方案

全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项目实施方案

XX省XXXX年度慢性病防治项目实施方案为明确并完成XXXX年度省财政慢性病防治项目任务,制定本方案。

一、项目目标(一)在总结评估“十二五”慢性病防治工作基础上,继续在慢性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慢性病管理3个平台上推进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在“十三五”开局之年探索慢性病防治路径,特别是研究动员社会、医防衔接与分级诊疗对接等机制。

(二)推进全人群死因监测县区全覆盖。

整合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省财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源,消除空白县区,提高监测质量,省、市、县三级完成年度报告。

(三)加强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儿童营养改善项目实施。

在国家重大项目资金补助基础上,省财政安排12个项目县区资金,促进营养监测和营养教育工作。

(四)继续加强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培养、伤害监测、农村癫痫防治项目管理。

二、项目内容1(一)慢性病综合防治。

37个已经命名的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巩固综合监测和高危行为干预工作。

监测工作按照各项技术规范开展,提高质量,完成各项年度报告。

干预活动重点关注慢性病高危人群发现、自我健康管理。

(二)全人群死因监测。

县区全覆盖。

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安部、民政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人口死亡医学证明和信息登记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卫规划发〔2013〕57号)以及《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国卫办规划发〔2014〕68号)的要求及我省工作部署,完成辖区工作。

(三)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儿童营养改善项目。

12个项目地区与教育部门密切合作,加强营养教育与监测工作,辐射影响学生家庭、社区,推进合理膳食。

(四)居民营养监测与改善、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培养试点、伤害监测、农村癫痫防治管理4类项目继续按相关技术方案实施。

三、组织实施在省卫生健康委疾控处领导下,省疾控中心具体负责项目工作的组织实施与督导考核。

2项目县(市、区)卫健行政部门负责辖区项目的组织实施和督导考核。

2024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制工作计划

2024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制工作计划

2024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制工作计划一、引言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CDs)是指发生于长时间内的健康问题,通常与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相关。

这些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症和部分癌症等。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每年有3800万人死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占到总死亡人数的70%。

因此,制定一项科学合理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工作计划对于保障民众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目标和目的本工作计划的目标是通过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和健康管理等综合措施,减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具体目的如下:1. 提高公众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认识和防控意识;2. 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和实施;3. 提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相关服务的质量和效益。

三、工作计划1. 健康宣传和教育(1)制定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宣传资料,包括传单、海报、宣传片等,加强对公众的宣传和教育。

(2)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知识普及活动,包括健康讲座、健康知识竞赛等。

(3)通过新媒体渠道,如微博、微信公众号,定期发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相关的科普文章和健康信息。

(4)与各级学校合作,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知识纳入课程,提高青少年的健康素养。

2. 健康促进(1)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相关的健康活动,如健步走、公益健身操等,吸引公众参与,提高锻炼意识。

(2)加强对高危人群的干预和管理,包括减肥指导、戒烟戒酒、心理疏导等。

(3)鼓励企事业单位实施健康管理措施,提供健康检查和健康指导服务。

(4)推广健康饮食理念,倡导均衡膳食、合理摄入,并减少加工食品和高热量食品的摄入。

3. 健康管理(1)建立完善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机制,包括建立电子健康档案,提供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

(2)积极推广健康管理APP,提供健康监测、用药提醒等功能,方便患者进行自我管理。

(3)加强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提高治疗依从性和康复效果。

(4)建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管理的长效机制,确保患者的长期跟踪和管理。

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点专项 (2)

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点专项 (2)

XX6“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点专项2021年定向项目申报指南本专项聚焦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糖尿病和神经精神疾病等重大慢病,突出解决重大慢病防控中的瓶颈问题,重点突破一批重大慢病防治关键技术,搭建重大慢病研究公共平台,建立健全重大慢病研究体系和创新网络,为XX重大慢病防控技术突破、控制医疗费用增长、促进技术合理规范应用、降低医疗和XX负担、遏制重大慢病发病率、死亡率居高不下的局面提供积极有效的科技支撑。

2021年度定向择优部署12个XX指南方向,拟支持项目12项,国拨经费总概算约2.7亿园,实施周期为2021年至2021年。

1. 重大慢病综合防控研究1.1综合防控技术研究1.1。

1 多病种联动综合防控技术集成策略、组织管理模式研究研究内容:开展心脑肾代谢等重大慢病协同防治策略研究,针对重大慢病防控中存在的亟待改善的问题,研究便于基层使用、具有成本效益的防控措施及多病种联动综合防控新模式和综合评价体系,研究针对多病种的防控技术的评价标准,筛选和集成XX适宜社区的联防联控技术服务包,并在前瞻队列中验证其效果效益,提高重大慢病综合防控的效果和效益,为重大慢病综合防控技术的推X提供科学依据。

考核指标:建成兼顾不同地域与经济水平的重大慢病多病种联动综合防控技术集成机制;XX重大慢病综合防控评价体系、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建成有利于评价综合防控干预效果的队列不少于3万例;XX适宜社区的重大慢病综合防控技术包,并获得评价其应用效果及效益的可靠证据.拟支持项目数:1 项.有关说明:由XX卫生计生委、科技委、食品药品监管XX 局或地方科技主管部门推荐建有XX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医疗机构牵头申报。

1.2区域应用示范推XX台1.2.1华北地区慢病防控科技综合示范研究研究内容:在华北地区建立慢性病防控科技综合示范XX,开展符合成本效益的重大慢病防控适宜技术的示范应用研究,包括高危人群筛查、风险预测与评估、综合干预等健康管理适宜技术及策略、早诊早治技术、成熟的临床诊疗技术、康复技术及疾病管理适宜技术等;研究建立慢性病综合防控的多部门联动、防治结合的有效机制,适宜技术以及管理平台,科研成果快速、高效地转化,为适宜技术在更大范围推X提供科学依据。

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点专项

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点专项

“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本专项聚焦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糖尿病和神经精神疾病等重大慢病,各病种联动推进,突出解决重大慢病防控中的瓶颈问题,重点突破一批重大慢病防治关键技术,搭建重大慢病研究公共平台,建立健全重大慢病研究体系和创新网络,为加快重大慢病防控技术突破、控制医疗费用增长、促进技术合理规范应用、降低医疗和社会负担、遏制重大慢病发病率、死亡率居高不下的局面提供积极有效的科技支撑。

按照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2016年部署了心脑血管疾病防控技术研究、恶性肿瘤防控技术研究、慢阻肺防控技术研究、糖尿病防控技术研究、神经精神疾病防控技术研究及国际合作研究等六大方向,启动了38个三级指南方向。

根据项目规划,2017年指南在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阻肺、糖尿病、神经精神疾病防控技术研究及国际合作研究六大方向继续部署34个三级指南方向。

专项实施期4年,2017-2020年。

1.心脑血管疾病防控技术研究1.1心脑血管病病因、发病机制及干预技术与策略研究1.1.1动脉粥样硬化和心力衰竭阻断的关键基础研究研究内容:针对心脑血管病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动脉粥样硬化和心力衰竭,研究其可逆的关键干预靶点,并评价针对性干预措施的应用效果。

针对动脉粥样硬化及其重要基础脂代谢异常,研究调控机制,深入研究临床表现及其相关的分子机制。

针对心血管疾病终末阶段的心力衰竭,明确心力衰竭发展各阶段的病理特征,转录特征以及蛋白表达特征。

深入研究临床表现及其相关的分子机制。

考核指标:获得完善的中国人脂代谢异常、动脉粥样硬化和心力衰竭的临床表型,在脂代谢异常、动脉粥样硬化和心力衰竭的分子机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明确脂代谢异常、动脉粥样硬化、心力衰竭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可干预靶点;申请/获得不少于2项发明专利;在国内外专业期刊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不少于10篇。

支持年限:2017-2020年拟支持项目数:1-2项1.1.2基于急性脑缺血损伤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的神经损伤与保护研究研究内容:利用急性脑缺血损伤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开展急性脑缺血损伤后神经保护性药物的作用机制及远期疗效研究,筛选出能改善动物模型神经结构和功能、临床患者有潜在获益可能的神经保护性药物;开展所筛选药物的临床转化研究。

2024年慢性病防治工作计划

2024年慢性病防治工作计划

2024年慢性病防治工作计划一、引言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慢性病已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难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每年约有4050万人因慢性病而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70%。

在我国也是如此,慢性病已成为我国的主要致残和致死原因。

针对这一现状,我国政府一直在致力于慢性病的防治工作,并制定了相应的计划和政策。

本文就是根据2024年的需要制定的慢性病防治工作计划,旨在进一步深化慢性病防治工作,提高我国居民的健康水平。

二、总体目标1.提高公众对慢性病的认识和了解,增强预防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2.加强慢性病防控体系建设,提高慢性病防治水平和服务能力。

3.降低慢性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重点任务和措施1.加强健康教育(1)制定全民健康教育计划,将慢性病预防知识纳入学校教育和公众宣传中。

(2)推广慢性病健康教育APP,通过互联网技术向公众传播慢性病预防知识和自我管理技巧。

(3)组织慢性病健康教育讲座,提供定期的免费健康咨询和体检服务。

2.加强早期筛查和检测(1)建立全民健康体检档案,推动全面健康体检,特别是对高风险人群进行定期检测。

(2)推广常见慢性病早期筛查,如高血压、糖尿病、肺癌等,提高早期发现和干预的机会。

(3)加强慢性病筛查技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提高筛查准确度和敏感性。

3.加强慢性病诊疗服务(1)增加慢性病诊疗床位和医疗资源,提高患者的就医便利性和满意度。

(2)推动慢性病诊疗技术创新和研究,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

(3)加强慢性病患者的病情监测和随访管理,制定规范的治疗方案和用药指导。

4.鼓励健康生活方式(1)宣传健康饮食和适度运动的重要性,倡导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习惯。

(2)加强控烟和限制饮酒等公共卫生政策的实施,减少慢性病的危险因素。

(3)组织健康生活方式的培训和交流活动,提供相关的技能和指导,帮助公众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四、多部门合作机制为了更好地推进慢性病防控工作,需要各部门的协同合作。

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综合预防与控制策略

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综合预防与控制策略

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综合预防与控制
策略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当前我国公众健康的重要威胁,严重影响着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为此,社区应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开展综合预防与控制工作,以有效减少慢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一是加强慢性疾病的预防,推动个人和社会的健康习惯养成。

社会应该加强对公众的营养健康、心理健康、职业卫生及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宣传教育,使大家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自我保护意识。

二是积极实施慢性疾病的早期筛查,有效控制慢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在易发慢性疾病的重点人群和易发年龄段中,及时开展身体检查,及早发现慢性疾病的症状,及早进行诊治,以有效控制慢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三是积极开展慢性病的护理,以提高慢性病患者的生存质量。

对慢性病患者应提供有效的护理,包括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医学护理等,从而提高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抗病能力。

以上就是我们应采取的综合预防和控制策略,通过全民参与,发挥社会组织、社会力量和政府部门的重要作用,有效减少慢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为人民的健康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点专项

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点专项

“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点专项2018年度定向项目指南编制专家组名单
序号姓名单位职称
1 王拥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教授
2 孔灵芝原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研究员
3 张澍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教授
4 赵文华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所教授
5 杨新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教授
6 杜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主任医师
7 孙保存天津市肿瘤研究所副所长
8 曾木圣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研究员
9 房静远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教授
10 曾正陪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教授
11 姚婉贞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教授
12 王文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教授
13 朱以诚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教授
14 武力勇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副主任医师
15 陆林北京大学第六医院教授
16 吕泽平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附属康复医院主任医师
17 宁光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教授
18 王明荣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主任医师
—1—
19 王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
20 赵一鸣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教授
21 周玉民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教授—2—。

2024年慢性病防控工作计划

2024年慢性病防控工作计划

2024年慢性病防控工作计划一、背景介绍慢性病是指发病缓慢、发展缓慢、病程长、病情反复的疾病。

由于生活方式变化、环境污染、人口老龄化等原因,慢性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给人们的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胁。

因此,制定有效的慢性病防控工作计划,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和任务2024年慢性病防控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减少慢性病的发病率和致残率,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完成以下任务:1.加强慢性病监测和预警体系的建设:建立健全慢性病监测和预警体系,及时掌握慢性病的发病趋势和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科学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2.推行“健康中国行动”:加快慢性病防控与健康促进的融合,通过加强健康教育、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养,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促进健康行为的形成和转化。

3.完善慢性病防控体系:加强基层医疗机构慢性病防治能力的建设,提高慢性病管理水平,加强慢性病诊断和治疗的规范化管理,促进全人群的健康管理。

4.加强风险干预与控制:建立慢性病风险评估模型,并将其运用到慢性病防控工作中,通过有效的风险干预与控制,降低慢性病的发病风险。

5.加强科学研究与创新:加大慢性病防控科研投入,加强慢性病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提高慢性病的防控水平和治疗效果。

三、实施方案1.加强慢性病监测和预警体系的建设(1)完善慢性病病例报告制度,推广电子报告平台,提高慢性病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2)建立慢性病数据库,整合和分析慢性病监测数据,掌握慢性病的发病趋势和流行病学特征。

(3)加强慢性病预警系统的建设,及时发现慢性病的流行趋势和风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2.推行“健康中国行动”(1)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养,普及慢性病防控知识。

(2)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推广科学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健康行为,降低慢性病的发病风险。

(3)完善健康档案管理系统,建立健康管理档案,为人民群众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

2024年慢性病防控实施方案(二篇)

2024年慢性病防控实施方案(二篇)

2024年慢性病防控实施方案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慢性病已经成为全球最主要的健康问题之一。

慢性病在我国也呈现出高发趋势,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防控慢性病,保障人民的健康,____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提出了关于加强慢性病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加强慢性病防控的重要性和具体的实施要求。

本篇文章将在此基础上,对2024年慢性病防控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阐述。

一、制定和贯彻慢性病防控政策1. 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指导,制定完善的慢性病防控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

2. 建立慢性病防控工作的长效机制,包括建立健全慢性病防控领导小组、联席会议等,实现多部门的协同合作。

3. 加强对慢性病防控政策的宣传和落实,提高公众对慢性病防控的认识和责任感。

二、加强慢性病监测和数据分析1. 建立健全慢性病监测体系,包括建立慢性病监测网络、完善慢性病登记制度等,实现对慢性病的全面监测和数据的实时更新。

2. 加强慢性病数据的分析和利用,为慢性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和重要参考。

三、促进健康饮食和适度运动1. 加强对健康饮食的宣传和教育,推广科学合理的膳食指南,引导公众选择健康的饮食方式。

2. 鼓励和推动公众加强体育锻炼,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提高身体素质。

3. 加强学校和单位的食堂管理,提供健康的饮食和营养知识的传播。

四、加强慢性病预防和早期筛查1. 强化慢性病风险评估和早期筛查工作,开展常见慢性病的筛查活动,提高慢性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率。

2. 建立健全慢性病预防和管理的信息化系统,提供患者健康档案和健康管理服务。

3. 加强慢性病预防和筛查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主动参与慢性病防控的能力。

五、加强慢性病管理和康复服务1. 建立和完善慢性病管理和康复服务体系,包括建立患者管理台账、定期随访等措施,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生命质量。

2. 加强慢性病管理和康复服务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

2024年慢性病防治工作计划(3篇)

2024年慢性病防治工作计划(3篇)

2024年慢性病防治工作计划一、背景介绍慢性病是世界上主要的健康挑战之一,严重影响了人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每年约有4100万人因慢性病而死亡,占全部死亡人口的71%。

慢性病防治是当前我国卫生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已成为国家战略的重点领域,为了更好地推进慢性病防治工作,特制定以下2024年慢性病防治工作计划。

二、总体目标到2024年,我国慢性病防治工作取得显著进展,慢性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慢性病患者获得及时有效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服务,人民健康水平得到提升,慢性病防治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

三、具体措施1.加强慢性病预防宣传教育(1)开展全民健康素养教育,提高公众对慢性病预防的认知。

(2)利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宣传慢性病的预防知识,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行为习惯。

2.优化慢性病管理服务(1)建立健全慢性病管理体系,完善慢性病管理服务网络,提高服务的可及性和质量。

(2)加强慢性病患者的健康档案管理,推广电子健康卡,方便患者就医和信息共享。

3.加强重点人群的慢性病防治(1)针对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肺癌等常见慢性病,制定并实施健康管理方案,提高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

(2)加强老年人和儿童、孕产妇等特殊人群的慢性病预防和管理,提供针对性的健康咨询和服务。

4.加强慢性病监测和评估(1)建立完善的慢性病监测系统,及时掌握慢性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趋势。

(2)开展慢性病风险评估和效果评价,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5.加强慢性病科研和技术支持(1)推进慢性病科研项目,加强重大疾病的基础和应用研究。

(2)加强慢性病防治技术的培训和推广,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能力。

6.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1)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国际合作伙伴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国际经验,推广国际先进的慢性病防治模式和方法。

(2)参与全球慢性病防治合作,为全球慢性病防治做出积极贡献。

四、推进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形成科学决策机制和工作机制。

关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

关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
4.5
42
2016YFC1304200
慢阻肺急性加重救治体系和支持技术应用效果评价及优化研究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罗远明
567
4.5
43
2016YFC1304300
慢阻肺急性加重预警与救治体系构建研究
中日友好医院
詹庆元
567
4.5
44
2016YFC1304400
慢阻肺并发症和合并疾病的诊治技术研究
冠心病血栓事件预测及优化干预技术研究
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
王效增
1003
4.5
14
2016YFC1301400
基于大数据的人体健康管理系统在冠心病抗栓治疗中的应用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高长青
902
4.5
15
2016YFC1301500
急性缺血性卒中再灌注治疗关键技术与流程改进研究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消化道癌的立体多层次临床路径优化研究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令狐恩强
891
4.5
37
2016YFC1303700
卵巢癌治疗方案及临床路径优化研究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吴令英
891
4.5
38
2016YFC1303800
肺癌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优化研究
广东省人民医院
周清
891
4.5
39
2016YFC1303900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周智广
708
4.5
51
2016YFC1305100
1型糖尿病的遗传与免疫发病机制和相关防控技术研究
复旦大学
陈思锋
567

我国对四类重大慢性病发起攻坚战

我国对四类重大慢性病发起攻坚战

我国对四类重大慢性病发起攻坚战新华社北京7月15日电(记者王秉阳、温竞华)国务院近日印发《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国家层面出台《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明确提出,我国将针对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这四类重大慢性病开展防治行动。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以这四类疾病为代表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8%,导致的疾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70%以上。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于学军指出,本次健康中国行动文件在定位上,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全方位聚焦影响人民健康的主要因素。

据了解,健康中国行动将监测、检测、早诊早治、规范化治疗等建议贯穿四类重大慢性病防治行动,在策略上从注重“治已病”向“治未病”转变,从个人、社会和政府方面提出具体的防治防控方案。

在心脑血管疾病方面,文件提出,心脑血管疾病目前是我国居民第一位死亡原因,全国现有高血压患者2.7亿、脑卒中患者1300万、冠心病患者1100万。

行动文件给出了血压监测、血脂检测、自我健康管理、膳食、运动等建议,并提出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发病的自救措施。

癌症是严重影响我国人民健康的疾病。

目前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约380万,死亡人数约229万,发病率及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行动文件主要针对癌症预防、早期筛查及早诊早治、规范化治疗、康复和膳食指导等方面给出有关建议。

国家癌症中心主任赵方辉表示,行动通过传递预防肿瘤的科普核心知识,为群众了解癌症的危险因素、避免危险行为和生活方式、积极主动参与防癌行动、主动寻求规范的医疗服务起到明确且具体的指导作用。

以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为代表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病率高,严重影响健康水平,我国总患病人数近1亿。

行动文件主要针对慢阻肺、哮喘的主要预防措施和膳食、运动等方面给出指导建议。

此外文件还提出糖尿病防治的建议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点专项增加项目申报指南本专项聚焦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糖尿病和神经精神疾病等重大慢病,突出解决重大慢病防控中的瓶颈问题,重点突破一批重大慢病防治关键技术,搭建重大慢病研究公共平台,建立健全重大慢病研究体系和创新网络,为加快重大慢病防控技术突破、控制医疗费用增长、促进技术合理规范应用、降低医疗和社会负担、遏制重大慢病发病率、死亡率居高不下的局面提供积极有效的科技支撑。

按照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2016 年、2017年及2018年部署了心脑血管疾病防控技术研究、恶性肿瘤防控技术研究、慢阻肺防控技术研究、糖尿病防控技术研究、神经精神疾病防控技术研究、重大慢病综合防控研究、重大慢病支撑平台体系研究及国际合作研究等方向,共启动了109个三级指南方向。

为贯彻落实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要集中优势力量开展疑难高发恶性肿瘤治疗专项重点攻关”和在《2018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的“国家科技投入要向民生领域倾斜,加强雾霾治理研究,推进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防治攻关,使科技更好造福人民”的任务要求,2019 年本专项将结合前期的部署情况,以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的恶性肿瘤为研究对象,聚焦恶性肿瘤筛查早诊早治研究和突破性诊疗新技术的研发,拟在液体活检技术研发、恶性肿瘤筛查方案优化与评价研究及恶性肿瘤新型免疫治疗技术研发三个方面,重点部署5个三级指南方向,拟支持项目8个,国拨经费总概算约1.2亿元,实施周期为2019年—2021 年。

1. 恶性肿瘤筛查早诊技术开发与评价研究1.1 恶性肿瘤液体活检技术研发及评价研究1.1.1 恶性肿瘤液体活检技术研发及评价研究研究内容:针对我国常见高发恶性肿瘤(肺癌、结直肠癌、胃癌、肝癌、食管癌等)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标志物的现状,研发提高单个循环肿瘤细胞识别和捕获准确性的关键技术,优化微量核酸(外泌体核酸、ctDNA、miRNA等)的提取技术,并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筛选特定肿瘤的液体活检特异性检测靶点;研发特定标志物的靶向性PCR 扩增及测序、海量数据的统计学分析处理技术,筛选出10~20个差异最为显著的液体活检靶点,并建立相应恶性肿瘤早期诊断的模型;在全国具代表性和工作基础较好的地区开展大样本(5万人以上)队列研究,与目前普遍应用的筛查技术对比,验证其有效性;针对经过验证的液体活检靶点,基于自主原创性研究开发具有知识产权的筛查/早期诊断试剂盒,为常见恶性肿瘤的筛查和早期诊断提供新的有效手段。

考核指标:要求对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敏感度达到1~10个/ml;改进现有的核酸提取技术,要求对混杂在大量正常基因组背景下的突变(如甲基化、缺失、插入等突变)应达到0.1%的检测敏感性(即能够检测到99.9%的正常基因组背景下0.1%的突变位点);通过对肿瘤患者和正常人核酸分子相应位点的数据分析,采用多种成熟的统计学方法,筛选出10~20个检测靶点,并建立相应的早诊模型,要求对早期肿瘤患者鉴别的敏感度>90%,特异性>95%,进一步在覆盖地区的大样本队列研究中验证其有效性;选择经过验证的液体活检靶点,开发4~5个靶点早期诊断试剂盒;要求与现有筛查手段相比,在不明显增加成本(<20%)的前提下,对早期患者检出的敏感性提高20%,特异性提高15%。

支持年限:2019 年~2021 年。

拟支持项目数:不超过2 项。

有关说明:本项目要求企业参与,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2:1。

1.2 恶性肿瘤筛查新技术评价及方案优化研究1.2.1 鼻咽癌筛查新技术评价及方案优化研究研究内容:结合EB 病毒高危亚型、遗传易感及环境暴露史进行高危人群的个体化发病风险预警;开展血浆EB病毒DNA检测的标准化研究,鼻咽癌早诊标志物的筛选与验证研究,研发高危人群检测试剂盒;优化基于以EB病毒相关抗体谱、EB 病毒DNA (游离血浆、鼻咽拭子)为初筛手段,电子鼻咽内镜和/或头颈部磁共振为精筛手段的联合筛查新方案,寻找精准度高、卫生经济的鼻咽癌筛查方案;在鼻咽癌高发区新增不少于5个筛查点,覆盖20 万以上高危人群;建立10 万人以上的大型人群筛查队列;开展大规模随机对照的筛查试验,评价新筛查方案与标准筛查方案的近、远期效果,并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建立长期随访的大规模筛查队列,构建全国鼻咽癌筛查大数据平台。

考核指标:鼻咽癌发病模型的预测准确性超过75%;发现、识别和鉴定可用于鼻咽癌早诊的生物标志物不少于3个;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符合卫生经济学原则、可推广的筛查方案1~3 项,新筛查方案在示范区早期鼻咽癌检出率达到60%,在高危人群中的阳性预测值达到35%;完成覆盖地区人群队列筛查,覆盖地区早诊率达到50%,鼻咽癌死亡率较对照人群下降25%。

支持年限:2019年~2021年。

拟支持项目数:1~2 项。

有关说明:由建有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医疗机构牵头申报。

1.2.2 胰腺癌筛查新技术评价及方案优化研究研究内容:开展胰腺癌风险因素评价研究,在目前的CA199联合B超/CT 的筛查基础上,联合其他分子标志物(蛋白抗原、外泌体、ctDNA、miRNA等)的血清学检测等筛查新技术,并对联合的筛查方案进行系统的、开放式的技术评价,优化建立符合我国胰腺癌发病特点的新型筛查方案并进行筛查效果和卫生经济学评价。

考核指标:制定出适合我国人群的胰腺癌风险测评系统,以及基于不同风险程度的筛查方案不少于3项;建立1~2项适合中国人群、符合卫生经济学效益原则的可推广的胰腺癌筛查方案,完成覆盖地区人群的筛查工作,筛查地区早诊率不低于50%;人群顺应性不低于60%,显著降低早期胰腺癌漏诊率,早诊率达30%以上。

支持年限:2019年~2021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有关说明:由建有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医疗机构牵头申报。

2. 恶性肿瘤突破性诊疗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研究2.1 新型溶瘤病毒恶性肿瘤治疗制品研发及关键技术研究2.1.1 新型溶瘤病毒恶性肿瘤治疗制品研发及关键技术研究研究内容:开发基于疱疹病毒、肠道病毒等的新型溶瘤病毒药物及相应的增效策略,并建立鉴定其安全性、有效性评价的关键技术体系。

针对脑癌、肺癌、肝癌、乳腺癌、膀胱癌、骨肉瘤和鼻咽癌等恶性肿瘤,在完成临床前研究基础上开展I/II 期临床试验,完成评价新型溶瘤病毒的安全性和疗效,为我国肿瘤患者尽早使用更有效、更经济的新型溶瘤病毒药物奠定坚实基础。

考核指标:获得1~3种自主创新溶瘤病毒药物用于恶性肿瘤治疗的临床前研究证据,明确其疗效和安全性;获得1~3种潜在的溶瘤病毒联用增效剂并完成临床前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完成新型溶瘤病毒对8~10种恶性肿瘤的临床前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完成1~3种溶瘤病毒药物的工艺研究,形成一定制造规程并建成质量控制技术体系,获准并完成新型溶瘤病毒药物在2~3 种恶性肿瘤适应症中的I 期临床试验,并启动新型溶瘤病毒药物在1~2种恶性肿瘤适应症中的II期临床试验。

支持年限:2019年~2021年。

拟支持项目数:不超过2项。

有关说明:本项目要求企业参与,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2:1。

2.2 基因修饰T 淋巴细胞治疗实体恶性肿瘤新技术研究2.2.1 基因修饰T 淋巴细胞治疗实体恶性肿瘤新技术研究研究内容:针对我国高发特发恶性肿瘤(肺癌、乳腺癌、肝癌和消化道肿瘤等),突破增强全人源或人源化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和T细胞受体嵌合型T细胞(TCR-T)等新型基因修饰T淋巴细胞治疗实体恶性肿瘤疗效和安全性的关键技术,在通过I期临床试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后续多中心临床试验,优化临床治疗方案,明确最佳获益人群,探寻疗效预测指标,显著提高临床恶性肿瘤治疗疗效,推动恶性实体肿瘤的基因修饰T淋巴细胞免疫治疗在我国的发展。

考核目标:研发2~3项实体恶性肿瘤的抗原特异性CAR-T或TCR-T细胞治疗产品或可显著增强CAR-T或TCR-T疗效或安全性的新技术,通过开展国家药监局(NMPA)批准的新药临床试验(IND),进行临床评价和完成临床方案的优化研究;临床研究样本量符合统计学要求,疗效评价符合国际疗效评价标准,入组新型免疫疗法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提高20%~30%。

支持年限:2019年~2021年。

拟支持项目数:不超过2项。

有关说明:本项目要求企业参与,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2:1。

申请时已拥有与申请项目研究内容密切相关的专利或完成了专利的申请。

申报要求1.本专项除有特殊要求外,所有项目均应整体申报,须覆盖相应指南研究方向的全部考核指标。

每个项目下设课题不超过5个,除有特殊要求外,每个项目参与单位总数不超过10 家。

2. 本专项要求申报单位和个人必须签署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承诺各领域项目产生的所有科学数据无条件、按期递交到科技部指定的平台,在重大慢病专项约定的条件下对重大慢病专项各个承担单位,乃至今后面向所有的科技工作者和公众开放共享。

申报本专项则视为同意本条款。

如不在商定的期限内履行数据递交,则由专项责令整改,拒绝整改者,则由专项追回项目资金,并予以通报。

3. 本专项研究涉及人类遗传资源采集、收集、买卖、出口、出境等须遵照《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暂行办法》相关规定执行。

涉及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要遵守国家实验动物管理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有关规定,使用合格实验动物,在合格设施内进行动物实验,保证实验过程合法,实验结果真实、有效,并通过实验动物福利和伦理审查。

遵守国际国内伦理准则,严格遵循技术标准和伦理规范。

申报本专项则视为同意本条款。

4. 对于拟支持项目数为1~2项的指南方向,原则上该方向只立1 个项目,仅在申报项目评审结果相近、技术路线明显不同的情况下,可同时支持2个项目,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根据中期评估结果再择优继续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