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课件--地层与地层单位
地层、地层单位及其表示方法
![地层、地层单位及其表示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76df3f3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b6.png)
地层、地层单位及其表示方法地质学研究中,地层(Stratum)是指地壳的垂直交错的一层或多层的岩石组合,也即地壳的剖面。
地层是由历史构造和地质作用形成的,它具有层序学特征,表示地壳的构造变化。
在地质学调查中,一般将地层分为单层地层和多层地层,单层地层通常指一个岩石层,多层地层通常指由多个岩石层组成的地层单元,如火山岩及其夹层、粉砂岩及其夹层等。
地层单位指的是地层中基本的单元,如岩石层、岩溶洞、流纹层、岩砾层、沉积物层等。
地层中的各个单元之间是相互连续的,在调查中,一般将多个单元组成一个地层单元。
在地质调查中,为了准确描述地层,一般采用层序学表示方法。
层序学表示方法是一种基于地层结构的科学表示法,它系统地描述了地层的结构、构造特征、物质组成及其空间分布。
层序学表示方法的基本原则是将地层划分为不同的地层单元,并将每个地层单元按照其厚度、物质组成、构造特征等因素进行分类排列,形成一个地层序列。
地层序列是一种表示地层构造结构的系统,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层的结构特征、构造特征以及地质作用的特点。
地层序列的表示方法一般采用简笔素描法,即将每层地层用线条、矩形、圆形等图示表示出来。
地层简笔素描的表示方法可以更加容易地把握地层的结构特征,易于理解。
虽然层序学表示方法让我们更好地把握地层的构造特征,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由于地层简笔素描表示方法只能表示地层的表面情况,无法深入分析地层的内部结构;其次,由于地层结构复杂,层序学表示方法往往难以充分反映地层的复杂性。
因此,层序学表示方法需要与其他地质调查方法,如地质剖面,地层测绘,地质调查,地质采样分析等相结合,充分发挥其优势,更好地反映地层的构造特征。
总之,地层、地层单位及其表示方法是地质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层序学表示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层的结构特征、构造特征以及地质作用的特点,并且需要与其他地质调查方法结合,才能更好地反映地层的构造特征。
第九章 地层单位和地层系统
![第九章 地层单位和地层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92ac8b85680203d8ce2f2452.png)
分布范围,而是通过
这些生物界面而限定 的生物面来定义。
以a类消失和b类消 失 定义一个地层间隔
谱系带
含有代表进化谱系中某一特定化石的地层体。 它既可以是某一化石分类单元在一个演化谱系中的延限,也可以是该化石分类 单元后裔分类单元出现前的那段延限。 种系带的界限是通过演化谱系中化石的最低存在生物面来确定的。
组合带
特有的化石组合所占有的地层。该地层中所含的化石或其中一类化石,从整 体上说构成一个自然的组合,并且该组合与相邻地层中的生物化石组合有明 显不同。
间隔带/ Interval Zone
位于两个特定的生 物面之间的地层体。 不一定是某一个或 几个生物分类单元的
以a类最低存在界面 和b类最高存在界面 定义一个地层间隔
分级:群、组、段、层
Group→ Formation →Member →Bed
岩石地层单位-组
定义:组是基本的岩石地层单位,具有相对
一致的岩性、岩相和变质程度,且具有一定 结构类型的地层体。
建组条件:
1)岩性相对一致(均一、夹层、互层或特别复杂); 2)内部结构一致(内部不分段的组为一种结构类型,
延限带Range Zone-选定化石的延限范围所代表的地层 顶峰带Abundance Zone-以某个特有分类单元或一组特定
生物带 Biozone
分类单元的丰度明显高于相邻地层丰度的地层体 组合带Assemblage Zone-以三个或更多化石分类单元构 成的组合或伴生视为一整体,而有别于相邻地层 间隔带Interval Zone-两个特定生物面之间的含化石地层 谱系带Lineage Zone-含有代表进化种系中某一特定片断 化石的地层
很明显,生物地层各单位之间不存在 大小级别关系; 并非所有地层都能用生物地层学方法 进行划分对比; 因而,生物地层单位本身并不构成独 立的地层系统 但是生物地层仍是目前进行远距离、 高精度(古生代以来)地层对比所普 遍采用的、较为可靠的方法
地质构造—地质年代(工程地质课件)
![地质构造—地质年代(工程地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cd37054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52.png)
•与地质年代相对应的地层单位是宇、界、系、统、阶。
• • 每个宙中分为若干“代”,每个代又分为若干“纪”,“纪”
内再分为世、期等。宙、代、纪、世是国际通用地质时间单位,期的 划分和名称,则适用于一个生物地理区,其下尚可再分时,均称为区 域性年代单位。
•
三、地质年代表
地质年代表反映了 地壳历史阶段的划分和 生物的演层的地质年代有两种:一种是绝对地质代,另一种是 相对地质年代。在地质工作中,一般以相对地质年代为主。
1.沉积岩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
1)地层层序法 3)岩层接触关系法
2)岩性对比法 4)古生物法
a 整合接触
b 平行不整合接触 c 角度不整合接触
2.岩浆岩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
1) 侵入接触
2) 沉积接触
花岗岩与围岩的侵 入接触和沉积接触
岩脉的穿插关系
地质年代
一、地质年代和地层
地壳发展演变的历史叫做地质历史,简称地史。据科学推算,地球 的年龄至少有45.5亿年。
地质年代是指一个地层单位的形成时代或年代。 地层是在地壳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层位的一层或一组岩层 (包括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并具有时代的概念。
• 二、地质年代单位和地层单位
第十一章 地层学(地层的划分和对比)
![第十一章 地层学(地层的划分和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ec39fdd46529647d27285295.png)
第十一章地层学 Stratigraphy1 概念、定律和地层的接触关系2 地层划分和对比3 地层单位和地质年代4 地层的形成作用1、概念、定律和地层的接触关系1.1 地层:层状岩石的统称.包括所有的沉积岩,部分火成岩和变质岩.地层学:研究成层岩系形成的先后顺序、地质年代、时空分布规律(狭义)和形成环境条件及其物理、化学性质的地质学分支学科.复习地层的构造特征层面层理1.2 地层的形成作用:垂向加积;侧向加积;生物沉积;海进-海退垂向加积是指沉积物在地球重力场的作用下从沉积介质(水体)中自上而下降落,依次沉积在沉积盆地底部的沉积作用。
形成“千层糕式”的地层。
地层特征:岩性界面一般是水平或近于水平的;时间界面与岩性界面是平行或基本平行的.环境分布: 较深水海洋盆地、湖盆, 泛滥平原侧向加积是指沉积物在搬运介质中沿水平方向的位移和堆积作用。
如曲流河河道侧向迁移形成的侧向加积作用、河流作用为主的三角洲与海滩、障壁沙坝的进积作用以及滨岸沉积的退积作用等。
地层特征:地层时间界面和岩性界面不一致或斜交。
穿时普遍性原理:在所有侧向堆积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岩石地层必然是穿时的。
生物筑积定义: 指造架生物原地筑积而形成地层的作用地层特征:地层一般呈丘状隆起,岩层多具块状构造在形式上,可以表现为侧向加积或垂向加积1.3 地层学的基本定律地层叠覆律: 任何未经扰动的地层序列,原始地层的先后顺序总是自下而上是从老到新。
(上新下老)化石层序律(Principle of fossil succession)不同时代的地层含有不同的化石,含相同化石的地层其时代相同。
William Smith (1769-1839)----地层学之父于1817年提出。
化石层序律的理论基础和问题相同时代的地层就一定含有相同的化石吗?不一定1.相同的时代可有不同的沉积环境2.相同的时代也可有不同的埋藏和保存环境.化石层序律的意义根据化石内容1 对比不同剖面的地层2 确定地层的相对顺序及相对时间1.4 海进与海退•海侵(海进):由于地壳下降或海平面上升,使海岸线不断向大陆方向退却的现象. •超覆(overlap ):由于海侵使得沉积盆地范围不断扩大,后期形成的沉积层超越其下伏的较老的沉积层而盖在更老的地层之上的现象。
地质学基础第六章 地层
![地质学基础第六章 地层](https://img.taocdn.com/s3/m/34a9f49825c52cc58ad6bec3.png)
25
地质学基础
群:比组高一级的岩石地层单位,常用的最大岩 石地层单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经常伴随在一起而 具有某些统一的岩石学特点的组联合构成的,或由 一大套厚度巨大,岩类复杂的地层组成。
群的顶底界线即其顶底组的上下界,而不应当从 组内穿过;群内不允许有重要的间断或不整合存在 。
群在必要时可以再分成亚群,或合并为超群。群 的名称通常取自典型剖面附近的地名。
利用地震资料对比地层有其不可取代的重要作 用,如覆盖区地层的划分对比,在一定条件下,它 正确地揭示出岩石地层学和生物地层学方法的缺陷 与弊端,并予以修正。
2021/7/13
23
2021/7/13
地质学基础
24
三、地层单位和地质年代表
(一)岩石地层单位及其级别
地质学基础
岩石地层单位分为四级:群、组、段、层, 这是主要单位。
系和分布规律。在地层学的意义上是表示地层特征
和地层位置的相当。
3、地层划分与对比:确定地层的相对新老关系
及其分布规律。
2021/7/13
5
(二)、地层划分对比的方法
地质学基础
地层有多少种属性,就有多少种地层划分对 比的方法,因此,地层划分对比的方法很多。但最 常用的方法有:岩石地层学、生物地层学、地球物 理学等方法。
把野外见到的成层岩石,包括沉积岩、火山 岩及其变质岩,这种成层岩层,泛称岩层;
地层(Stratum):是指具有某些共同特征和属 性,与相邻岩层存在明显差异、具有一定地质年 代的岩层或岩石组合;
地层除具有一定的形体和岩石内容外,还有 时间顺序的涵义。
2021/7/13
3
地质学基础
地层层序律:丹麦医生斯坦诺(N. Steno)根 据意大利北部的野外观察,于1669年提出的,其内 容是:年代较老的地层在下,年代较新的地层叠覆 在上。也就是上新下老,这就是著名的地层形成的 时间顺序规律——地层叠覆律(Law of Superposition)。
地质学基础课件:地史39页PPT
![地质学基础课件:地史39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372872539ec3d5bbfd0a74c6.png)
➢划分活动区与稳定区
根据以上方法可分析各地区的地壳运动历史(构造演化 历史),然后可划分出两种构造性质不同的地区:活动区(地 槽或板块边缘)和稳定区(地台或板块内部)。同一时期,不 同地区分活动区和稳定区;同一地区,不同时期活动区与稳定 区相互转化。
➢划分地壳构造发展阶段(地壳运动阶段、构造旋回、构造阶段)
06.06.2020
古生物化石与文物的区别:
a、古生物化石,是指由地质作用形成的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或遗 迹,属于国家的自然遗产。而文物是指人类历史文化的遗物,属于国家的历 史文化遗产。
b、化石研究的时间跨度是“人类史前”的地质时期,而文物研究的是 “人类历史以来”。
C、由于古生物化石与文物自然属性以及保存状态的差异,文物的挖掘保 护方式及研究与古生物化石差别甚大,不宜纳入同一法规进行保护。
三、构造历史分析(历史构造分析、地壳运动历史分析)
地壳运动(构造变动)引起生成环境的变化
➢分析方法或依据
1、岩相的垂直变化——可确定地壳的升降变化 2、岩层厚度——可推断地壳的下降幅度 3、地层接触关系——可判断地壳运动的性质(升降运动、褶皱运动)
和过程
4、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可判断地壳运动的剧烈程度
地壳的发展具有阶段性、旋回性,从一个旋回(阶段)到另 一个旋回(阶段)。
06.06.2020
§2 地层系统
一、岩性地层单位
区域性或地方性,只反映某一地区的沉积过程及其发展变 化,不涉及时代的问题。主要根据岩性的变化及岩性组合的差
别来划分,其单位有群、组、段。
06.06.2020
二、年代地层单位
大区域性、全国性或国际性的。它是一定地质时期所形成的 地层的总体名称(即与地质时代单位相对应),是超越地区性 具体差异的抽象概括(即代表在一定地质时期所形成的所有沉 积,而不论其岩性、厚度和化石内容有何差异)。例如,石炭 系代表石炭纪这个地质时代所形成的所有地层,而不管不同地 区岩性、厚度、化石方面的差异。它们的划分以地质时代为标 准,其确定时代的方法有同位素年龄测定、古生物化石、古地
地质学基础PPT课件全文
![地质学基础PPT课件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b06a4443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d2.png)
2024/8/31
8
第89页/共45页
第一节 地球概况
二、地球的物理性质
(一)地球的密度和重力
布格校正
2024/8/31
地壳均衡说
9
第第190页页/共/共4455页页
第一节 地球概况
二、地球的物理性质 (二)地磁
2024/8/31
10
第110页/共45页
第一节 地球概况
二、地球的物理性质 (二)地磁
2024/8/31
26
第267页/共45页
第二节 地球的结构
二、地球的内部圈层 (一)地壳
2.地壳的厚度和结构
陆壳:约占地壳面积的 1/3多一点,陆壳具有 明显的双层 结构,即存 在上、下地壳。
洋壳:位于海洋之下, 约占地壳面积2/3少一 点,其上为 约4km厚的 海水,洋壳缺失上地壳
2024/8/31
第一节 地球概况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大地水准体” (Geoid)
2024/8/31
1
第12页/共45页
第一节 地球概况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024/8/31
2
第23页/共45页
第一节 地球概况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赤道半经(α):6378137m 地球极半经(с):6356752m
2024/8/31
用以计算岩石的年龄的公式为:
t=ln(1+D/N)/λ
λ为衰变常数;D为子体同位素含量;N为母体同位素含量。 目前用放射性同位素方法测得地球上最古老岩石的年龄为40- 43亿年; 对来自外星球的陨石及月岩的测定,获得的最大年龄为45- 47亿年。 据此,确定地球的年龄为至少有45亿年。
2024/8/31
地质学基础第三章 地层分析
![地质学基础第三章 地层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e5fde99d15abe23492f4d25.png)
西南石油学院--代宗仰,2002年8月
西南石油学院--代宗仰,2002年8月
2. 穿时普遍性原理 “穿时”——指在持续地海侵或海退的情况下,地质时代 因地而异的一个岩石地质体及其界线与地质时间面或化石 带斜交的现象或关系。这种穿时的现象是由沉积环境随时 间的迁移和侧向堆积作用所造成的。
穿时普遍性原理可概括为:全部侧向上可以识别和追索的 非火山成因的陆表海沉积物的岩石地层单位都必然是穿时 的。
在分析和对比岩石地层单位时,不采用穿时普遍性原 理作指导,而只采用叠覆原理,必然歪曲事物的真相,颠
倒地层和古地理的解释,也无法搞清岩层的真正侧向关系
西南石油学院--代宗仰,2002年8月
表1-3-1 塔里木石炭系地层划分方案对比表
种生物共生在一起组成一个生物群体(组合)。生物 群及其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层形成时期的自 然地理环境的改变和时代的变化。
化石组合法可以避免因个别标准化石在特殊沉积 环境中,由于穿时现象造成地层对比的错误。
西南石油学院--代宗仰,2002年8月
3、种系演化法
生物地层法的局限性:化石鉴定的分歧 地质环境地复杂多变:相变与古生物
δ ( ‰)=(R样品-R标准)/R标准 ×103
R样品为上述三个比值之一, R标准 为国际标准对比样品。 氧同位素,选SMOW和PDB;硫同位素,选CDT;碳同位素,
PDB
SMOW、CDT和PDB分别是标准平均洋水氧、亚利桑那某峡
谷某一陨石铁中的硫、南卡罗莱纳州晚白垩Peedee组中箭石
化石的碳和氧。
绝大部分的沉积层或厚的沉积物楔形体是由沉积 物通过侧向加积或进积型式在倾斜面上堆积而成的。 该原理认为:
地层学
![地层学](https://img.taocdn.com/s3/m/facaedd9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4a.png)
地层单位
生物地层单位 年代地层单位
岩石地层单位
生物地层、年代地层 和岩石地层单位之间 关系
生物地层单位(biostratigraphic unit)是根据地层中所含有的生物化石内容和特征划分出来的地层单位。 生物地层单位是以含有相同的化石内容和分布为特征,并与相邻单位化石有别的地层体。
事件地层学的出现与地质事件概念和灾变概念的提出密切相关。
一些结构特征,比如盐穹和背斜,已经在地震数据采集的开始被认可。在20世纪70年代,地质学家想出了一 个办法来解释与海平面相关的大规模沉积物(维尔等人,1977)。这一理论被称为地震地层学,考虑全球沉积板块, 通过解释地震线来展示特定区域是如何沉积的,以此来研究地震地层学。通过解释地下沉积岩层的形成条件,地 质学家可以推断出周围的岩石类型,还可以利用地震地层学获得对油藏更好的认识。
(2)依据岩性变化来划分地层。在地质时期的地壳运动过程中,在一定的程度上岩性的变化反映了沉积环境 的变化情况。因此,依据岩性的不同,把地层分为若干不同的单位,基本上可以代表地壳发展的阶段。比如:在 一个地层剖面中,存在两种沉积,其上部是火山碎屑岩,其下部为含砂页岩煤层。这样两种不同的沉积,表现着 两个不同的沉积环境和时代,下部表现的是还原环境和成煤时代,上部则反映着地壳运动强烈和火山活动时代。 根据岩性的不同就可以把地层分为两个单位,代表两个发展阶段。
地层学
地质学分支学科
01 简介
03 地层单位 05 地层对比
目录
02 地层的分类 04 地层划分 06 分支
地层学主要是研究成层岩系所含的古生物化石的相对年代顺序,一般称为生物地层学或者年代地层学。从沉 积学的角度来讲,研究成层岩系的沉积环境以及它的形成过程,被称为“沉积地层学”或者“岩石地层学”。
地层划分对比
![地层划分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4606b8ad770bf78a6529547c.png)
标准化石法、化石组合法
标准化石:演化快、地理分布广、数量丰富、特征 明显、易于识别的化石。
❖ 在应用标准化石法时应注意其精度
(2)生物学方法
化石组合法是根据地层的化石组合对比地层的方法
化石组合:指在一定的地层层位中所共生的所有化 石的综合。
2.地层对比的方法
(1)岩石学方法 按两地岩层的颜色、成分、结构和构造的相似性来
建立其对比关系的方法。
❖ 岩层在侧向连续的条件下,不同地区的岩石学特征相当 的地层是可以对比的。
❖ 绝大多数岩石地层单位是穿时的。
标志层方法
❖ 标志层:指厚度不大、岩性稳定、特征突出、易于识别、 分布广泛接触关系类型 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类型的差异是地壳运动
及其性质的不同表现形式。往往会引起自然 地理环境的巨大变化,造成生物界的重要变 革。 1)、整合接触(Conformity) 连续沉积的上下两套地层之间无明显的截然 变化(沉积作用基本没有停止,无缺失地层 现象)。
岩性由一种或一种以上构成,厚度几米乃致数百米, 有一定的分布范围,上、下界线清晰;是野外地质 调查和填图中最重要的基本岩石地层单位。
岩石地层单位-组
建组条件:
❖ 岩性相对一致(均一、夹层、互层或特别复杂) ❖ 内部结构一致(内部不分段的组为一种结构类型,内
部分段的组可有多种结构类型) ❖ 顶底界线明显(不整合或明显的整合) ❖ 一定和厚度和分布范围(一般要求能在区域地质图
(1)岩石学方法
标志层通常用于地层对比
标志层有两种类型:
❖ 穿时性的标志层,如地层中的砂岩夹层、煤层、蒸发岩 层等;
❖ 等时性的标志层,如火山灰层、小行星撞击事件层及风 暴岩层等。
地质学课件--地层与地层单位
![地质学课件--地层与地层单位](https://img.taocdn.com/s3/m/2814a23343323968011c92e1.png)
二、绝对地质年龄 (同位素地质年代的建立)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所具有的固定衰变 周期,来测定某些含放射性同位素的矿 物(岩石)的形成时代-同位素年龄 (单位Ma)。 主要测试手段有:钾-氩法;铷锶法; 铀铅法;宇宙核素;裂变径迹法;14C法 等。
三、地质时代系统 地质年代单位 年代地层单位 宙eon 宇eonothem 代era 界erratum 纪period 系system 世epoch 统series 期episode 阶stage
二、地层层序的标志
在野外地质工作中判别地层是否倒转有时是十 分困难的,有时我们仅通过判别岩层的顶底面来确 定地层是否倒转。
沉积岩在形成过程中,由于沉积环境、 水动力条件、生物等的影响,沉积岩的 层面或层内均会保存各种示顶构造。通 过这些示顶构造可以判断岩层的正常与 倒转,主要有如下几种: 1.层面标志:存在于岩层层面上的标志。
地层单位及术语表
地质年代单位 宙eon 代era 纪period 年代地层单位 宇eonothem 界erathem 系system 岩石地层单位
世epoch 期episode 时chron
统series
阶stage 时带chronozone
群group 组formation 段member 层bed
3.生物标志:沉积岩中常含有生物化石, 化石的保存形态也具有示顶功能。如足 迹、孔穴、根系、叠层石等。
scour surface
4、冲刷面:是固结和半固结的沉积层的顶面,因水流冲 刷而成为凹凸不平的面。 sandstone, silicalite, limestone, cross-bedding, silicalite gravels
生物地层对比
标准化石:指那些演化速度快、地理 分布广、数量丰富、特征明显、易于识别 的化石。利用标准化石不仅可以鉴定地层 的时代,也可以用于地层的年代对比。 化石组合:指在一定的地层层位中所 共生的所有化石的综合。化石组合法是根 据地层的化石组合对比地层的方法。
第十一章 地层与地层单位
![第十一章 地层与地层单位](https://img.taocdn.com/s3/m/888299c70c22590102029d83.png)
地质年代单位
• 地质年代单位系统的形成: 地质年代单位系统的形成: • 综合考虑生物演化,地层的形成的顺序, 综合考虑生物演化,地层的形成的顺序, 构造运动等多方面的因素,把地质历史分 构造运动等多方面的因素, 为四个大的阶段“ 为四个大的阶段“宙” • 各个阶段之下又可以进行细分为“代” 各个阶段之下又可以进行细分为“ • “代”之下再分“纪”,“纪”之下分 之下再分“ “期”
原始侧向连续律
旋回沉积作用和非旋回沉积作用
• 地层旋回性:地层在垂向上的规律组合 和变化。由旋回沉积作用形成。 • 旋回沉积作用:在一定沉积环境中由于 环境单元的变迁,或在一定的沉积作用 过程中由于作用方式的变化导致地层单 元纵向上规律重复的沉积作用。 • 非旋回沉积作用:无规律重复的沉积作 用。
同位素年龄测定与地层划分对比
同位素年龄测定是根据放射性同位素衰变原理 进行的。放射性元素在衰变过程中, 进行的。放射性元素在衰变过程中,释放出能 量并转化为终极元素。 量并转化为终极元素。 用于地层年龄测量的同位素方法主要有铀- 用于地层年龄测量的同位素方法主要有铀-铅 铅法、 锶法、 氩法、 法、钍-铅法、铷-锶法、钾-氩法、钐-钕 法等。 法等。同一地区的地层的同位素年龄可以用于 地层年龄的确定, 地层年龄的确定,不同地区的地层的同位素年 龄可以用于地层对比。 龄可以用于地层对比。
岩性 划分 对比
岩 石 地 层 划 分 对 比
化石
标准化石:指那些演化速度快、地理 标准化石:指那些演化速度快、 分布广、数量丰富、特征明显、 分布广、数量丰富、特征明显、易于识 别的化石。利用标准化石不仅可以鉴定 别的化石。 地层的时代, 地层的时代,也可以用于地层的年代对 比。 化石群: 化石群:指在一定的地层层位中所共 生的所有化石的综合。 生的所有化石的综合。化石组合法是根 据地层的化石组合对比地层的方法。 据地层的化石组合对比地层的方法。
第一章地层学总论
![第一章地层学总论](https://img.taocdn.com/s3/m/a1b4416925c52cc58bd6becf.png)
第二节 地质时间与地层工作方法
一、地层学中关于地质时间的概念
(一)序列:地层的年代和时间范围 (二)时限:一个补充的定量概念 (三)同时性:同时与对比
(一)序列:地层的年代和时间范围
地层学的最基本的问题是时间上对比 和区分两个事件:是同时发生的还是间隔 一定时间发生的?如果有间隔多长时间? 一旦得出答案,就可以迈出下一步, 即通过两两对比,将一系列事件排列成一 个年代序列。这样的序列,例如按地层叠 覆顺序得出的序列、岩系和地层等,明显 的反映了以时间顺序方式 出现的时间流逝 过程,这种时间的流逝以理想的单一线性 和单一方向的体系出现,这种特征也可用 时间的终极性或不可逆的术语表示。
四、带、间隔、面
带是许多不同类别的地层划分是所采用的一个
较小地层单位,根据特征和属性不同,可以有许多 类型的带,如岩石带、生物带、时间带、矿物带、 变质带等等。 一个地层间隔是两个地层标志间的地层体。一 个地质年代间隔是两地质事件的时间跨度。 地层面是代表地层序列内一个特殊位置的界面, 事实上它常常是一个薄而明显的层,根据所含的地 层特征可以有许多的地层面,如岩石面、生物面、 年代面、地震面、电录井面等等。地层面中不但包 含地层单位的界线,也包括单位内部对比上特别有 用的特定标志。
(二)时间的表示
18世纪早期的地质学家认为,时间是永久的现 在,在这个“现在”里,严格地遵循着现实主义原 则,无任何的新事件发生,一切现象就像今天发生 的现象一样,只是周而复始的重复而已。 进入19世纪,在地史的时间的概念上,古生物 学家又吸收了当时流行的一系列观念中的“渐进” 概念。19世纪初叶的地球演化理论,在设想一些古 老的状态重复出现的同时,将时间是旋回出现的观 点与地史是渐进的观点结合起来,这是观念上的进 步。地史时间、渐进时间和旋回时间,都是目前我 们使用的表示地层时间的方式,都是具有揭示过去 事件组合的意义。
普通地质学7-地层ppt课件
![普通地质学7-地层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36f86f94b73f242336c5fe6.png)
➢ 地质年代
绝对年代
相对年代
先后顺序 距今的年龄
地层层序律 生物层序律 切割律、穿插关系
1.地层层序律
下老上新
由于后期地壳运动使地层变动(倾 斜、倒转等)的地层层序,可用沉积 构造中的层面构造(波痕、泥裂、雨 痕等)作为“示底构造”恢复顶底后, 再判断先后顺序。
地层的正常层序与倒转层序
波痕
风积层理
层面泥裂
雨打沙滩
2.生物层序律
人类对现代生物及古生物的研究, 认识到生物的演化史从简单到复杂, 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具有不可逆 的生物演化规律。
中生代 菊花螺化石
复原图
中生代植物化石
鱼化石
恐龙脚印 (欧洲)
2.生物层序律
(William Smith,1769-1832)英国地质之父
第四纪动物
E,N
子贝等化石。
下奥陶系 仑山组
O1
>400
中部灰、深灰色中、厚层灰岩、夹薄层灰岩、 含燧石条带和结核,富产房角石等。
综
下部灰色厚层白云岩与灰岩互层,产指纹头 见于仑
虫网格笔石等。
山汤山
合
两地 上部灰白色中、厚层白云岩、含少量燧石结
柱 状
上寒武统 观音台组 Є
>770
核和条带。 下部灰色至深灰色中——薄层白云岩、偶夹
古生代 Palaeozoic Era,“古老生物”
距今6-2.3亿年前
Cambrian Period 542-488ma前,历时54ma。 广泛的海侵,为“生物大爆炸”提供条件。
三叶虫
寒武纪后期(芙蓉世,第三世)
5亿年-4.4亿年前 古生代海侵最广泛的时期,三叶虫,笔石,海绵等; 原始鱼类的出现
地层学
![地层学](https://img.taocdn.com/s3/m/1e676bab9ec3d5bbfd0a74d5.png)
(三)沉积旋回
当海进-海退序列交替进行时,在剖面中自下
而上岩性按照一定的生成顺序作有规律的镜像对
称分布现象称为沉积旋回。剖面中岩石粒度由粗
-细-粗-细的变化的现象称为沉积韵律。
湖水进退 曲流河发展 鲍玛序列
沉积旋回 旋回性韵律
沉积旋回层序的产生主要受四种因素的影响:
海(湖)平面升降、古气候变化、沉积物源供应
地球磁场的这种变 化可以记录在地层中, 因此可以应用地球磁 场极性变化来对比地 层。
6、同位素年龄对比
测定矿物或岩石的年龄。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①放射性元素衰变常数必须准确地测定;② 在准确计算年龄之前,先要确定现存子体同 位素丰度;③进行测年的事件从其形成时起, 母体或子体同位素需不受外界影响而发生增 加或丢失,如有外界影响,应予以校正。在 满足上述的条件下,可用下述公式计算:
地层与地层
不整合
unconformity
整合
conformity
角度 /angular
平行 parallel/disco
n.
连续 /continuity
不连续 discontinuity
有地层缺失,上下地层产状不一致
有地层缺失,上下地层产状一致
Disconformity,假整合
上下地层之间没有明显的沉积间断 有沉积间断 (hiatus/diastem),
地层学三定律是构造地质学和地层学的基础
美国科罗拉多州大峡谷国家公园
倒转地层的识别方法(沉积学)
C B A
倒转地层的识别方法(沉积学)
●化石层序律—Principle of fossil succession
不同时代的地层 含有不同的化石, 含相同化石的地 层其时代相同。
地层学-年代地层
![地层学-年代地层](https://img.taocdn.com/s3/m/e8ce1e3a804d2b160a4ec049.png)
(二)年代地层单位
3、年代地层单位
阶(Stage) 指在一个“期”的时间内形成的地层
阶的划分主要是根据科、属级的生物演化特征, 但可包含几个生物带。 标准阶的延续时限为2-10Ma 一般一个统包含2-6个阶
阳新统 冷坞阶
二叠系
孤峰阶
祥播阶
罗甸阶
船山统 隆林阶
紫松阶
国际二叠系划分
3个统9个阶
Lopingian Changhsingian(长兴阶)
(乐平统) Wuchiapigian(吴家坪阶)
Capitania(卡匹达阶)
Pwemian Guadalupin Wordian(沃尔特阶)
(四)年代地层学应用
年代地层学系统地编制成与地质时间间隔 (地质年代单位)相对应的年代地层单位, 使之作为时间对比的基础及记录地质历史 事件的参照系统
确定地方性时间对比以及单纯地确定地方性 剖面或地区范围内地层的相对年代,对于 地方或区域地质起着重要的作用
2、特点
①每个年代地层单位都有严格相对应的地质时间, 如石炭系是在石炭纪形成的地层
②年代地层的顶底界线都是以等时面为界,单位的 大小随地层形成所需时间的长短而变化。
③有其自身体系,有级别大小,连续。
④适用于全球。
3、年代地层单位等级
地质年代单位
年代地层单位
宙(Eon)
宇(Eonothem)
代(Era)
(二)年代地层单位
3、年代地层单位
系(system) 系的名称来源不一:
有的表示时间位置(第四系) 有的出自岩石含义(石炭系、三叠系、白垩系) 有的源于种族名称(奥陶系、志留系) 有的来自地名(寒武系、二叠系、泥盆系、侏罗系)
《地质构造》PPT课件PPT精品文档102页
![《地质构造》PPT课件PPT精品文档102页](https://img.taocdn.com/s3/m/1153295c01f69e3143329487.png)
角度不整合(discordant):
时间上不连续,产状不一致。 反映地壳剧烈运动。
7
2. 岩浆岩与围岩接触关系
侵入接触 沉积接触 侵入与沉积接触
8
第三节 地质构造
水平岩层 (horizontal stratum)
水平构造的地貌景观(阶梯 状陡崖)
9
倾斜岩层(tilted stratum)
单斜构造的力学成因
图 4-6 褶曲要素示意图
15
褶皱构造基本形态:
背斜(anticline):岩层向上弯曲,核部老,两翼新。 向斜(syncline):岩层向下弯曲,核部新,两翼老。
16
褶皱分类
按轴面产状分:
直立
倾斜
倒转
平卧
17
按枢纽产状分:
水平
倾伏
18
按褶曲长短轴的比例分:
图 4-10 穹隆和构造盆地 (a)穹隆;(b)构造盆地
62
断层破碎带及构造岩
牵引构造及伴生节理
第四章 地质构造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地壳运动 第二节 地质年代 第三节 地质构造 第四节 活断层 第五节 地质图
1
第一节 地壳运动
升降运动(造陆) 水平运动(造山)
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示意图
2
第二节 地质年代
• 绝对年龄:通过放射性元素蜕变周期测定。适
用于岩浆岩、变质岩地区。 • 相对年代:通过地层层序、古生物、岩性对比、 地层接触关系测定。适用于沉积岩地区。
原生裂隙:岩石在成岩过程中形成的裂隙。 次生裂隙:包括风化裂隙、卸荷裂隙等。 构造裂隙:由于地壳构造运动而形成的裂隙。
分为张裂隙和剪裂隙。
31
玄武岩的六边形柱状节理
地层学第二章
![地层学第二章](https://img.taocdn.com/s3/m/ddcd5802ff00bed5b9f31d2b.png)
如果沉积过程中曾经有一段时间沉积作用停止,但没有 发生明显的大陆侵蚀作用,之后又接受沉积,造成新、老地 层之间的间断(hiatus)。沉积作用中断或沉积环境变迁都可 造成沉积间断。间断面上、下地层的岩性有时变化不明显, 所以在传统地层学中,沉积间断接触被归入整合接触。(在 层序地层学中将沉积间断接触归入不整合)
岩现岩 中象体 的、切 地 围与割 层 岩侵, 形 捕入穿 成 虏体插 后 体共围 , 。生岩 再 的。被 岩围岩 脉岩浆 贯的侵 入接入 ,触, 岩变造 浆质成
侵 入 接 触
沉积接触
是指先成的岩浆岩体露出地表遭受风化剥蚀,之后地 壳下降,在岩浆岩体之上又形成沉积岩,造成上覆沉积岩 与下伏岩体之间的沉积接触。上覆沉积岩层不可能有烘烤 和接触变质现象,常有下覆岩体的砾岩存在;下覆岩体被 截切,岩浆岩中不可能有捕虏体。
整合接触(conformity)
沉积盆地中,如果 沉积作用不断进行,形 成的地层就是连续 (continuity)的。连 续沉积的地层之间为整 合接触,整合接触的上、 下地层时代连续、产状 一致、岩性常常逐渐过 渡。
地层间的连续: 沉积作用没有发生中断, 地层特征相同。 地层的间断: 沉积作用有中断,但是没有明显的大陆剥蚀作用,常为岩性的截然
★地层学三定律是构造地质学和地层学的基础 Principle of Superposition In any sequence of undisturbed strata (rock layers), the oldest layer is on the bottom and the youngest is on the top. Principle of Original Horizontality Sediments settle from fluid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gravity, therefore the deposits are nearly horizontal or at very shallow inclines.
地史地层学课件——第三章地层系统和地质年代
![地史地层学课件——第三章地层系统和地质年代](https://img.taocdn.com/s3/m/6f444b18daef5ef7bb0d3c47.png)
常见的地层接触关系类型
不整合
有沉积间断
整合
连续
角度不整合 有地层缺失,上下地层产状不一致
平行 不整合
有地层缺失,上下地层产状一致 不一致,假整合
连续/连续性 上下地层之间没有明显的沉积间断
不连续断绝 有沉积间断 (裂缝/diastem),
地层与其 他地质体
非整合
不一致
沉积接触 覆盖的l联系
侵入接触 贯入的联系
新
老
美国科罗拉多州大峡谷国家公园
确定地质年代的方法
一、相对年代的确定方法
2.古生物学方法:生物演化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
高级,生物种属由少到多,而且这种演化和发展是不可逆 的。因而,各地质时期所具有的生物种属、类别是不相同 的。时代越老,所具有的生物类别越少,生物越低级,构 造越简单;时代越新,所具有的生物类别越多,生物越高 级,构造越复杂。因此,在时代较老的岩石中保存的生物 化石相对较低级,构造较简单;而在时代较新的岩石中保 存的生物化石相对较高级,构造较复杂。
N
N
地 质
X X
E
V V VVV V
E
剖 JX
+ + ++
面
X
+ V ++
图
P+XX++++V V++++++ P
现今测得 的地球上 最古老的 岩石年龄 为42亿年。 测得的陨 石年龄为 45.5亿年。 推断原始 地球形成 的年龄为 46亿年。
地球的年龄
地质年代单位
在地质学研究中,把地质历史按不同的级别划分了不 同的时间单位。由大到小分别是:宙、代、纪、世。而在 这些时间单位内形成的地层称为:宇、界、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海进序列、海退序列与沉积旋回
假设某地位于海边(陆地),当海进开 始后,海水逐渐向陆地侵进,水体由浅变深。 该地将由陆地变为滨海,浅海等海洋环境,其 相应的沉积物在纵向上由粗变细。我们将因海 进造成沉积环境在纵向上由浅水相变为深水相 的现象称之为海进序列,反之称为海退序列。 在一次海进与海退过程中,沉积物可形成一个 由浅水相—较深水相—浅水相呈镜相对称的垂 向序列,称之为沉积旋回。
(1)生物地层学方法 任一古生物在其发生、发展直至灭绝的过 程中均占有一定的时限及区域,部分保存于 相应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由于生物的演化遵 循从低级到高级的演化规律,同时,生物在 演化过程中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因此,可以 根据地层中的古生物化石对地层进行划分, 以及进行大范围的地层对比。例如早古生代 的地层中以海生无脊椎动物为其特征等。 主要包括地层中所含的生物化石类别、 组合、丰度、分异度、保存状态等。
2.岩石地层单位的命名
1.群和组的命名 群 群和组的命名通常采用优 先、典型剖面地命名原则。 例如:大冶群—大冶县(地 名)+群,黄家组—黄家 (地名)+组。 2.段和层的命名 段通常是以某一具体岩性 或在组中的位置来命名。例 如 砂岩段、泥岩段,某组 的上、中、下段或上、下段。 ×群
岩石地层单位
• 地层对比:地层意义上的对比 指论证地层特征或地层位置相 当。根据所强调的侧重点的不 同,有不同种类的对比。
• 岩性 “对比”是论证岩石特征和岩石地层 位置的相当; • 两个含化石层的“对比”是证明化石内容 和生物地层位置相当; • 年代“对比”是论证年龄和年代地层位置 的相当。
3、地层划分与对比的方法
第十一章 地层与地层单位
• 第一节 基本知识 • 第二节 岩石地层与单位 • 第三节 地质年代的单位与系统
一、基本概念
第一节 基本知识
岩性:岩石的物质组成、颜色、结构和构造等特征。
岩层:由上下两个岩性界面所限制的同一岩性的层状 岩石。上,下层面分别称为顶面和底面。 按厚度可划分为:块状层>1m;厚层1-0.5m; 中厚层0.5-0.1m;薄层<0.1m
岩性对比
追索对比
岩 石 地 层 对 比
岩性相同或大致相 同的连续岩层可以 划分为一个岩石地 层单位,岩性不同 的地层体应该划分 为不同的岩石地层 单位。 包括组成地层的岩 石的颜色、矿物组 分或结构组分、结 构、组构和沉积构 造等。
岩石学特征
和龙山组
(灰岩)
殷坑组
(钙质泥岩 夹灰岩)
中国浙江 长兴煤山 早三叠世 地层剖面
岩石地层单位划分:群、组、段、层四级,其中 组是基本单位。 组formation:是具有相对一致的岩性和具有一定结 构类型的地层体,由一种或数种岩层有规律的组合而 成。这种规律组合是指岩层中的夹层、互层及旋回等。 组是野外地质填图的基本单位。 建组条件:1)岩性相对一致(均一、夹层、互层或 特别复杂);2)内部结构一致(内部不分段的组为一 种结构类型,内部分段的组可有多种结构类型);3) 顶底界线明显(不整合或明显的整合);4)一定和厚 度和分布范围(一般要求能在区域地质图(1/5-1/20 万)上表达)。
泥裂(Mud Cracks)—松散、细粒沉积 物表面,暂时露出水面,在阳光的暴晒 下发生龟裂。泥裂的开口向上。
雨痕(Rain Impression)—松散、细粒沉积物表 面,暂时露出水面,在雨滴或冰雹的冲击下遗 留的痕迹。凹坑向下,外圈脊状突起向上。
2.层内标志:最主要是层理标志。
Determination of the younging direction from cross-bedding. the oblique laminae converge to the bottom of the bed A– normal beds, top to the top left; B– vertical beds, top to right; C– overturned beds, top to the bottom right
三、超覆与沉积旋回
1.海进与海退的概念 海平面上升,海水向陆地侵进的现象称 为海进(transgression)。反之称为海退 (regression)。
海 退 序 列 海 进 序 列 等 时 面
超覆区
陆地
岩 性 界 面
超覆区
海 退 序 列 海 进 序 列
等 时 面
陆地
岩 性 界 面
2.超覆与退覆的概念 由于海进使后期沉积物依次向上叠覆,其分 布范围超过早期沉积物并直接覆盖于更老沉积物 之上的现象称之为超覆(overlap)。反之称之为退 覆(offlap)。超越的那部分地区称为超覆区,退 出的那部分地区称为退覆区。
磁极倒转与磁性地层
第二节
岩石地层与单位
一、岩石地层单位 地层单位分为岩石地层单位与年代地 层单位。 主要依据岩层的岩性特征来划分的地 层单位。 由于地层的岩性在横向和纵向上的变 化较大,因此岩石地层单位仅适用于某一 地区或区域,而不能进行全球范围的地层 对比,故也称之为地方性地层单位。
1.岩石地层单位的划分
组生 合物 定化 年石
(2)岩石地层学方法 • 包括组成地层的岩石的颜色、成分、结构和 沉积构造等。 • 岩性相同或大致相同的连续岩层可以划分为 一个岩石地层单位,岩性不同的地层体应该划 分为不同的岩石地层单位。
• 岩性地层学方法主要有岩性法、标志层法和沉积旋回法。 1)岩性法 将出露的岩层按不同的岩性及岩性组合特征将 岩层划分成一个个地层单位,并确定其新老关系的方法。 2)标志层法 利用标志层来划分和对比地层的方法。标志 层某些层位稳定,岩性特征突出的岩层或矿层。 3)沉积旋回法 由于沉积环境多次有规律的重复变化,造 成沉积物的岩性特征发生相应的重复变化现象。当沉积环境中 的水体由浅变深时,相应沉积物的粒度也会由大到小发生变化, 例如由下部的粗砂岩变成为上部的细砂岩系列。
(3) 地壳运动法 地壳运动常使地表发生大区域的变动(古 地理、古气候等)。地壳运动所造成的地层 之间的不整合界面是划分地层的重要标志。 (4) 同位素地质测年法 利用岩层中放射性同位素衰变的原理,对 地层进行划分与对比的方法。 (5)古地磁学方法 利用岩层中的残余磁性,结合“地磁极向 年表”,对地层进行划分与对比的方法。
岩性符号
组
|||| |||| |||| ||||
×组
×组
×组
第三节
地质年代的单位与系统
相对年代(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 绝对年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时间距今多少年)
一、相对地质年代单位的建立
相对年代的确定就是要判断一些地质事件发生的 先后关系。这些地质事件保留在地质历史留下的物质 纪录中。可根据几个基本原则来判断,地层层序律、 生物层序律及切割穿插定律。 • 以生物化石的相对新老关系,可分为: • 显生宙:动、植物多门类显现和发展并有大量硬体化 石保存下来的时期。又分为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 隐生宙:显生宙之前的时期。又分为太古宙和元古宙。
生物地层对比
标准化石:指那些演化速度快、地理 分布广、数量丰富、特征明显、易于识别 的化石。利用标准化石不仅可以鉴定地层 的时代,也可以用于地层的年代对比。 化石组合:指在一定的地层层位中所 共生的所有化石的综合。化石组合法是根 据地层的化石组合对比地层的方法。
标 准 化 石
各纪常用的分带化石门类
地层:具有一定层位(时代与顺序)的一层或一组岩层。 地层的层序:地层形成时的先后次序。 地层叠覆律:地层层序的基本规律,即在地层未发生倒转时, 老地层在下、新地层在上。 地层倒转:由于构造运动的影响,使老地层覆盖于新地层之上。
二、地层层序的标志
在野外地质工作中判别地层是否倒转有时是十 分困难的,有时我们仅通过判别岩层的顶底面来确 定地层是否倒转。
地层单位及术语表
地质年代单位 宙eon 代era 纪period 年代地层单位 宇eonothem 界erathem 系system 岩石地层单位
世epoch 期episode 时chron
统series
阶stage 时带chronozone
群group 组formation 段member 层bed
4.等时与穿时现象 某一地区同一时代的沉积物的界面可 以看作是等时面,但随着海进或海退引 起某一粒级或成分的沉积物在纵向上发 生迁移,从而造成沉积物的岩性界面与 等时面斜交现象,称为穿时现象。
侧向加积
四、地层的划分和对比
1.地层划分和对比的意义 地球表层或岩石圈的演化历史只能通过其演化 过程中的原始记录反映出来,这些原始记录主要保 存于不同地质历史阶段的沉积岩(地层)中。由于 这些沉岩在漫长的地质历史过程中经历了多次构造 变动,研究这些沉积岩的形成时代及当时的古地理、 古气候特征是了解岩石圈演化历史的重要内容。 2.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地层划分:根据地层的特征和属性(如岩性、 化石和不整合面等)将地层组织成相应的单位。
3.生物标志:沉积岩中常含有生物化石, 化石的保存形态也具有示顶功能。如足 迹、孔穴、根系、叠层石等。
scour surface
4、冲刷面:是固结和半固结的沉积层的顶面,因水流冲 刷而成为凹凸不平的面。 sandstone, silicalite, limestone, cross-bedding, silicalite gravels
二、绝对地质年龄 (同位素地质年代的建立)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所具有的固定衰变 周期,来测定某些含放射性同位素的矿 物(岩石)的形成时代-同位素年龄 (单位Ma)。 主要测试手段有:钾-氩法;铷锶法; 铀铅法;宇宙核素;裂变径迹法;14C法 等。
三、地质时代系统 地质年代单位 年代地层单位 宙eon 宇eonothem 代era 界erratum 纪period 系system 世epoch 统series 期episode 阶st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