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容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容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的目标,具体内容包括:
1. 经济建设:发展经济,提高国民经济整体水平,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
2. 收入分配:实现收入分配公平,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3. 教育事业:推进教育现代化,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公平,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4. 医疗卫生事业:建立健全全民医保制度,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
5. 基本公共服务:加强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建设,包括住房保障、养老保障、社会救助等,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6. 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7. 社会治理: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加强社会管理和维稳工作,创建安全、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8. 军队建设: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确保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
这些内容涵盖了经济、政治、社会、环境等方面,旨在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全面提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第6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节约用水,从我做起
节约用电
节约资源,我们还可以做。。。。
• 低碳生活
• 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 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 方式。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 康、更自然、更安全,返璞 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 动。
作业
•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意义
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
• 党的十七大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 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 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 协同带动转变;发展现代服务业, 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应该说, 服务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重 要特征,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 要方向,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 重要标志。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由温饱迈向小康
小康社会的提出
小康社会
• “小康社会”是由邓小平在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 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 时提出的战略构想。随着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 深入,其内涵和意义不断地 得到丰富和发展。
全面小康社会
• 党的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我们
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 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 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 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 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全面奔向小康社会
我们心中的小康社会
我们的梦想是什么呢?
社会更加和谐
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全面
• 覆盖的人群全面
全面
• 涉及的领域是全面的
更好的教育
更稳定的工作
更满意的收入
更可靠的社会保障
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
更舒适的居住条件
更优美的环境
总体规划
具体设想
•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第六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十六大提出的奋斗 目标。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要 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 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 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 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这既是符合中国实际的,又是现代化的战略目标。
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1.总体小康水平
(1)总体小康成就的微观表现:
城乡居民得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2)总体小康成就的宏观表现:
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微观上看
华 西 村 一 瞥
南京市的变化(宏观看)
河西奥体中心
南地铁
2.低水平的、不全面的、 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山 区 落 后 的 教 育
“三步走”战略
改革开放之初: 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 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这个任务基本实现。 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 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 平。 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 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 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然 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经济更加发展
民主更加健全
科教更加进步
社会更加和谐
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二、经济建设的目标
1. 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 值到2020年翻两翻,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 显增强。
算一算:到2020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应该是多少? 到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大约36万亿元人民币,基 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我国的经济总量将从目前的 世界第6位,提高到 第 3 位,仅次于美、日两国。
(2)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是建设一个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一个更高水平的、更全面的、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
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与加快推进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
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符合人民的愿望,令人鼓舞,催人奋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强国富民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实现强国富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但这一美好愿望的实现并不是轻而易举的,特别是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而言就更是如此。
如上所述,虽然我国目前的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六位,但就人均水平而言,我们还只是从总体上初步达到小康,这种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我国目前的生产力和科技、教育还比较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没有改变,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贫困人口还为数不少;人口总量继续增加,老龄人口比重上升,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大;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我们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经济体制和其他方面的管理体制还不完善;民主法制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等等。
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在现有小康水平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否则,在国际间竞争日益剧烈的今天,我们强国富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愿望就可能成为一句空话。
所谓“形势逼人,不进则退”,正是我们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的真实写照。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客观需要。
正如党的十六大报告所指出的那样,中国共产党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开放型经济体系 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生态文明制度
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 社会保障体系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 2
3 4 5
“ 小 康 ” 的 提出 什 么 是 小 康 社会 小 康 社 会 “ 三步走 ”的发 展战略 “ 三 步 走 ” 的发展 战略取 得成果 全 面 建 设 小 康社会 的目标 小 康 社 会 基 本标准 2 0 1 6 年 小 康新 标准 “ 小 康 社 会 ”之未 来
6 7
8
全 面 建 设 小 康 社 会
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五位一体
1 2
经济更加发展 民主更加健全 科教更加进步 文化更加繁荣 社会更加和谐 生活更加殷实
3 4
5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
5
并提出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六、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是什么
2012年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准则:
CONTENTS
一、“小康”的提出
1979年邓小平第一次使用了“小康”的
概念。
1981年邓小平又提出了“小康社会”。
1987年,邓小平又完整地提出了“三步走”
的发展战略,即到20世纪80年代末,人均 国民生产总值达到500美元;20世纪末达到 1000美元;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 水平。
二、什么是小康社会
“所谓小康社会,就是虽不富裕,
但日子好过。我们是社会主义社
会主义国家,国民收入分配要使 所有人都得益,没有太富的人, 也没有太穷的人,所以日子普遍 好过。”——邓小平
三、小康社会重要阶段“三步走”
三步走战略部署:
简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简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指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各个方面实现小康社会,达到人民的普遍幸福和国家的全面发展。
具体来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经济建设目标: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实现农村农业现代化和城市化,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2. 民生建设目标:建设公平、公正、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全民共进步、共享发展的目标,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解决好教育、就业、医疗、住房、养老等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3. 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和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让人民群众生活在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中。
4. 政治建设目标: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深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保持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
5. 文化建设目标: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化创新和文化产业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和获得感,增加国家文化软实力。
总的来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个领域实现全面发展和人民的幸福生活,推动国家实现现代化。
如何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 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凝聚人心、鼓舞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凝聚人心、 斗志, 斗志,加快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行动纲 领。 • 因此,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 因此, 会这一奋斗目标, 会这一奋斗目标,无疑也是一个符合国情 而又顺应时代, 而又顺应时代,代表着人民的根本利益而 又体现了事业发展的需要, 又体现了事业发展的需要,实事求是而又 充满创新精神的奋斗目标, 充满创新精神的奋斗目标,它必将起到凝 聚人心、鼓舞斗志, 聚人心、鼓舞斗志,加快推进我国现代化 建设的巨大作用。 建设的巨大作用。
要着力加强文化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加文化建设, ※要着力加强文化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健全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要着力加快发展社会事业 保障和改善民生, 发展社会事业, ※要着力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保障和改善民生,扩大公共服 完善社会管理,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务,完善社会管理,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要着力建设生态文明 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节能减排, 建设生态文明, ※要着力建设生态文明,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节能减排,建 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着力推进经济、政治、 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着力推进经济、政治、 文化、社会等领域各项改革成果的制度化, 文化、社会等领域各项改革成果的制度化,形成一整套同建 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 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 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断提供有 效制度保障。 效制度保障。
胡锦涛强调, 胡锦涛强调,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 目标的新要求,一个突出的特点, 目标的新要求,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要 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 以人为本的理念 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顺应各族人民过上 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注重解决人民最关心、 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注重解决人民最关心、 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阶段性目标。
小康社会,指的是国民经济总体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文明进步、社会和谐的社会形态。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要任务,具体目标是在2020年全国基本实现现代化,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首先体现在经济建设上。
经济发展是小康社会建设的基础,要追求经济总量的逐步提高,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农业现代化的全面推进,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一体化等。
目标是实现总体上与中等发达国家相当的经济发展水平,改善人民的物质条件和生活水平,确保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其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还包括社会建设。
社会建设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要追求社会文明程度的进步和社会风气的良好。
全面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提供良好的教育、医疗、环境等公共服务,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推动社会进步和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此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还需要注重生态保护和环境建设。
生态环境的恶化问题对于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也是现代化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加强环保工作,推动绿色发展,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资源,建设宜居宜业的环境。
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党建工作。
党的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保证,要加强党的领导,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水平,确保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总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全方位、全领域的目标,涉及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标准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其标准主要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维度。
以下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标准和指标:1. 经济标准:国内生产总值(GDP):基本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收入水平:农村和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明显增长。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共同富裕。
就业率:实现城乡居民就业稳定,基本消除贫困人口。
2. 社会标准:基本公共服务: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面,质量提升。
基本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健康水平:提高全体居民的健康水平,延长预期寿命。
建设健全的医疗卫生体系,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社会保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障覆盖全民。
解决低保人口、特困人员基本生活困难。
3. 环境标准:生态环境质量:确保空气、水质量达到国家标准,实现生态环境的良好状况。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和污染排放。
资源保障:确保国家粮食和能源安全。
实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
4. 国际影响力:国际地位:在国际舞台上具有更大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参与全球治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合作,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加强与各国的友好往来,促进共同发展。
5. 创新和科技水平:科技创新:在关键领域取得国际领先的科技成果。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数字化经济: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构建数字中国。
提高信息化水平,推动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准和指标在不断调整和更新中,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变化。
这些标准的达成需要长期的努力、合理的政策引导和全社会的共同奋斗。
第5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国民生产总值 再翻一番,人 民生活达到小 康水平
人均国民生产总 值达到中等发达 国家水平,人民 生活比较富裕, 基本实现现代化 。
今天, 一样的 蓝色, 不一样 的感觉
六、七十年代,由于 物质匮乏,人们只能穿 蓝色制服
60年代,人们平均2个 月才可以领到半斤肉, 并且还要凭票供应。
今天,超市出售的方 便食品,种类繁多。
基本实现现 代化
“十九大” 速递
新征程: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 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 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 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 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 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
幸福生活哪里来?
(二)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当今“小康社 会”概念是邓 小平同志在 1984年3月对 日本首相中曾 根康弘的谈话 中首先提出。
邓小平同志的“三步走”指哪三步?
“三步走”发展战略目标
Hale Waihona Puke 第一步 1980-1990
第二步 1990-20世纪末
第三步 21世纪中叶
国民生产总 值翻一番, 解决人民的 温饱问题
GDP远非“完美”——— GDP,不能直接反映老百姓人均实际收入 GDP,不能有效显现环保的品质指标;
GDP,不能理想制约眼前利益与终极价值 的统筹。
2006.3.徽县5岁儿童被电击昏,截掉左手,验血铅严 重超标,经检查共有368人血铅超标,其中14岁以下儿 童149人.污染源为该县有色冶炼公司 被黑灰覆盖的树叶
5
3、城乡协调共同发展,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不足18%上升 到57.3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什么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什么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使全体人民共同享有物质文化生活双丰富,民主法治生活更加有序,国家安全更加可靠,社会公平正义更加有力,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更加明显的目标。
首先,实现经济发展的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是实现经济的全面发展,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
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探索新的增长动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形成现代产业体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来源,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其次,实现民主法治的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指导下,加强民主制度建设,深化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提高决策透明度和制度公正性,加强政府法治建设,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建设人民当家作主、法治有力、政府廉洁高效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再次,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消除贫困和区域发展差距,建设共同富裕的社会。
通过改革和政策引导,提高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为全体人民提供平等和优质的公共服务,使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人人都有机会实现自我发展和获得幸福感。
最后,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实施生态修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行绿色发展,保护好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总的来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实现经济发展、民主法治、社会公平正义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均衡发展,为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根据世界经济科技发展新趋势和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本世纪头20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前10年要全面完成“十五”计划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使经济总量、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再上一个大台阶,为后10年的更大发展打好基础。
要完成好这个主要任务,我们就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是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内容。
我们必须在加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加强政治文明建设,并使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这个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与加快推进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符合我国国情与现代化建设实际,符合人民的愿望。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引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近年来的重要目标之一。
小康社会的建设意味着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充分满足,也意味着国家的发展进入全面提速、高质量的新阶段。
本文将从经济、社会、环境和文化四个方面探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性以及相关政策措施。
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首要任务是实现经济的全面发展。
经济的稳定增长是小康社会的基础,只有经济发展健康、持续、可持续,人民才能真正享受到物质上的富足。
在实现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提高人民收入水平通过加强劳动力培训、推动企业创新发展,提高人民的劳动生产能力,从而使得人民的收入水平得到提高。
同时,也要注重调整收入分配结构,确保收入分配的公平合理,减小贫富差距。
扩大就业机会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特别是对于青年人和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要给予更多关注和支持。
通过稳定就业,人民才能实现自我发展、获得尊严和幸福感。
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差异明显的国家,要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必须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政府应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帮助这些地区脱贫致富,同时也要加强发达地区的支持,促进各地区的共同发展。
社会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仅需要经济的发展,更需要社会的和谐稳定。
只有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才能真正实现小康社会。
加强基本公共服务政府需要加大对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确保人民享有平等的基本公共服务。
同时,还需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和水平,更好地保障人民的生活质量。
加强社会治理社会治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和保障。
政府需要加强对社会治理的领导和组织,完善法律法规,提高法治水平。
同时,也需要加强社会组织和居民自治,让人民参与社会治理的过程,共同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安全。
环境保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还需要注重环境保护。
只有蓝天白云、绿水青山,人民才能真正享受到健康的生活环境。
中国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知识点总结
中国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知识点总结中国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旨在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公平正义、人民全面幸福的目标。
下面将对中国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1. 实现现代化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顶层设计,其核心目标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2.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涵是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发展更加健康、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二、经济发展的知识点1. 经济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
中国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2. 推动乡村振兴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中的重点任务,通过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农民收入增长等方面的支持,实现城乡发展的协调与融合。
三、社会建设的知识点1. 社会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
中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加强社会公平正义、民主法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等方面的建设。
2.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中国通过加大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推动医疗、教育、养老等方面的改革,实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四、生态文明建设的知识点1. 生态文明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中国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动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等方面的工作。
2.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通过加大对环境保护的力度、推动生态文明观念的普及、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等方面的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
总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
其中,经济发展、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
中国通过加强供给侧结构改革、推动乡村振兴、加强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的改革和建设,旨在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公平正义、人民全面幸福的目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容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容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容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个方面。
经济建设方面,主要包括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等。
具体措施包括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加强科技创新、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
政治建设方面,主要包括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等。
具体措施包括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动依法治国、加强党的建设、增强党的领导力和执政能力等。
文化建设方面,主要包括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文化创新发展等。
具体措施包括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等。
社会建设方面,主要包括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
具体措施包括扩大就业、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改善民生福祉、加快城乡发展差距缩小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的重要目标,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阶段性目标。
实现全面小康,不仅是经济上的建设,更是全面发展,社会进步的目标。
只有在各个方面全面发展、协调发展,才能实现全面小康。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课件
区域发展不平衡
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仍 然较大,需要加强扶贫 工作,促进区域协调发
展。
创新能力不足
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需 要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
培养。
资源环境约束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面临 瓶颈,需要加强生态文 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
。
未来小康社会建设的目标与规划
经济发展目标
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 要引领和支撑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中国梦的重要基础。
0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性成果
经济发展
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二 ,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居民收入持续增长,贫困人口大幅减少,人民生活水平 迈上新台阶。
民主政治建设
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人民依法行使 民主权利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
小康社会建设的国内经验
东部地区经验
东部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在小康社会建设方面取得 了显著成就,其经验包括创新驱动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加 强环境保护等,这些经验为其他地区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中西部地区经验
中西部地区在小康社会建设过程中,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探 索出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扶贫开 发、促进民族团结等,这些经验同样值得其他地区借鉴。
城市小康社会建设案例
总结词
城市地区的小康社会建设案例 展示了在城市规划、公共服务 、居民生活品质提升方面取得
的显著成果。
城市规划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加强城市 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综合 承载能力。
公共服务
完善城市公共服务体系,提高 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的服 务质量和覆盖范围。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解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解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指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
个方面实现全面进步和发展,让人民群众在物质和精神上都能够过
上更加幸福、安定、美好的生活。
从经济角度来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味着实现经济的持续稳
定增长,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
这需要
推动产业升级、创新发展、提高就业率、改善收入分配等措施。
从政治角度来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建立健全的法治体系,加强党的领导和治理能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保障公民
的权利和自由,加强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
从文化角度来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推动文化繁荣发展,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人民的
文化素质和创造力。
从社会角度来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供普惠的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加强社会治理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从生态角度来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推动绿色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确保子孙后代能够生活在一个美丽、宜居的地球家园。
总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综合性的目标,需要从多个角度全面推进,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的全面发展和进步,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怎样建设全面小康社会
怎样建设全面小康社会?1.经济: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②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③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④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不动摇。
⑤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⑥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保护,发展环保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
⑦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坚持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中部崛起战略、缩小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差距,努力实现共同富裕。
2.政治:①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②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加强民族团结,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切实保障人民大家作主的权利。
③发展基层民主,实行村务公开、政务公开、村民自治制度,完善制约和监督机构,实行听证制度。
④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政府做到执法行政,坚持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方略。
3.文化:①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
②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③努力学习和借鉴外国优秀文明成果,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弘扬和培育民主精神,坚持与时俱进,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民族精神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⑤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让人民享受文化发展成果,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程度。
4.生态文明:①坚持科学发展观。
②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③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
④发展保护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1. 引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提出的战略目标。
自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来,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发展。
本文将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个方面探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和具体实施路径。
2. 经济方面的建设2.1 制定发展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方面,首要任务是制定明确的发展目标。
我国已确定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建党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在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2 加大发展力度为实现经济方面的小康建设,必须加大发展力度。
这包括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加强创新驱动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动力等。
2.3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这就要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更加注重解决人民群众的低收入、教育、医疗、居住等方面的问题,确保人民群众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3. 政治方面的建设3.1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政治方面,要求推进全面依法治国。
这就意味着要加强法治建设,建立健全法律制度和法治体系,保障公民的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3.2 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提高党的领导水平。
这要求党要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不断提高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3.3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政治方面,还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这涉及到反腐败工作的深入推进,加强党内监督和社会监督,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构建清廉政治环境。
4. 文化方面的建设4.1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文化方面,需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就要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加强道德建设,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良好的社会风尚和公民道德。
4.2 提高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文化方面,要提高文化产业发展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就是要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更全面的、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
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涵义,可以从时间、空间和质量这三个方面加以理解和把握:
从时间上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从一个起点开始不断向终点趋进的过程。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起点是从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目标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开始,即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800美元、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为起点;终点是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即到本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4000美元,基本实现现代化。
从空间上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可以分作空间结构和空间布局两个层次。
在空间结构上,它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环境等全面发展的目标,其基本要求是: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接受良好教育,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人与自然更加和谐;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足、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在空间布局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发展比较均衡,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缩小,城镇人口比重超过50%,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家庭财产普遍增加,广大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的过程。
从质量上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由低水平向更高水平趋进的过程。
就是用大约20年的时间,使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人均超过3000美元,相当于当时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使我国进入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
从古至今,小康是我们关乎理想的状态,是我们不懈追求的目标,是我们为之努力的方向,是我们奋进向前的动力。
自1979年,由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小康之家”,我们开始了建设小康之路。
从十六大界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内容,到十七大的“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再到十八大“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显示着小康的观念对我们现代生活的影响。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们先实行了实现小康建设的前提和基础经济建设;在完成小康之路的建设之路上,我们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为基础,要建成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的“五位一体”的社会。
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是一个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社会,是人民民主不断扩大的社会,是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的社会,是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全面提高的社会,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社会。
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如期完成目标的各项指标:从经济发展指标看,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从民主法治指标看,民主制度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从文化建设指标看,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从人民生活水平指标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从资源环境指标看,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目标明确的完成各项指标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目的。
我们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坚守以下几点:第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途径。
第二,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
第三,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强大动力。
另外,大力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和平外交,维护和平、稳定的内外部环境,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前提,千万不可忽视。
总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国现阶段发展的重大变化,是奠定民族地位的基础。
飞速发展的经济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要条件;我们每个个体与社会群体的共同发展,是建成小康社会要实现的目标;社会.群体与生态自然的和谐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生活状态;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不可少的因素,是我们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必要步骤,是我们继承和发扬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体验,是我们不断完善
和发展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的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