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钟山记字词整理
《石钟山记》文言知识整理
《石钟山记》文言知识整理一、通假字①南声函胡,北音清越(函胡,同“含糊”,重浊而模糊)②至莫夜月明(莫,通“暮”,晚上)③汝识之乎(识,通“志”,知道)二、古今异义1.空中而多窍古:中间是空的;今:天空上。
2.自以为得其实古:那事情的真相;今:实际上。
三、一词多义1.鼓①噌吰如钟.鼓不绝(鼓,名词)②微风鼓.浪(振动,掀起,动词)2.莫①至莫.夜月明(“莫”通“暮”,日落的时候,名词)②故莫.能知(没有人,否定性无定代词)3.自①自.以为得之矣(自己,代词)②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从,介词)4.焉①硿硿焉(相当于“然”,“地”、“……的样子”,形容词词尾)②微波入焉(相当于“于是”,即“到那里”,兼词)③如乐作焉(无义,表陈述语气词,助词)5.余①余.韵徐歇(剩余的,形容词)②余.尤疑之(我,代词)6.得①得.双石于谭上(得到,找到,动词)②固得.观所谓石钟者(能够,助动词)7.搏①水石相搏.(击,拍,动词)②森然欲搏.人(扑向,动词)四、词类活用(一)名词作状语①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舟,用船,乘着船)②大石侧立千尺(侧,在旁边)③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夜,在夜里,在晚上)(二)名词作动词而此独以钟名(名,命名,取名)(三)使动用法虽大风浪不能鸣也(鸣,使……鸣响)五、特殊句式(一)判断句①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②此鹳鹤也③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④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⑤此世所以不传也(二)省略句①今以钟磬置(于)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之)也,而况石乎!②磔磔(于)云霄间③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于)绝壁之下(三)宾语前置古之人不余欺也(“不余欺”即“不欺余”)(四)定语后置石之铿然有声者(即“铿然有声之石”)(五)状语后置①得双石于潭上②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③而大声发于水上六、一词多义:1、而:扣而聆之(表顺接)徐而察之(表修饰)空中而多窍(表并列)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表转折)2、焉:箜箜焉(相当于“然”,形容词词尾)微波入焉(兼词,于此)3、因: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因此)因笑谓迈曰(于是)七、重点词义:1、水石相搏(击、拍)2、桴止响腾(传播)3、余尤疑之(更加)4、所在皆是也(这样)5、适临汝(往)6、余方心动欲还(刚才)(心惊)7、则山下皆石穴罅(缝隙)8、涵淡澎湃而为此也(形成)9、与向噌洪者相应(先前)(应和)10、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大概)11、此世所以不传也(…的缘故)八、重点句子翻译(1)、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翻译:(被敲击时)铿锵作响的石头,到处都是这样的,可是唯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为什么呢?(2)、古之人不余欺也。
石钟山记知识点
石钟山记知识点-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石钟山记》知识点整理一、通假字①南声函胡,北音清越(函胡,同“含糊”,重浊而模糊)②至莫夜月明(莫,通“暮”,晚上)二、古今异义1.空中而多窍古:中间是空的;今:天空上。
2.自以为得其实古:那事情的真相;今:实际上。
三、一词多义1.鼓①噌吰如钟鼓不绝(鼓,名词)②微风鼓浪(振动,掀起,动词)2.莫①至莫夜月明(“莫”通“暮”,日落的时候,名词)②故莫能知(没有人,否定性无定代词)3.自①自以为得之矣(自己,代词)②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从,介词)4.焉①彭蠢之口有石钟山焉(兼词,相当于“于此”,在那里)②硿硿焉(相当于“然”,“地”、“……的样子”,形容词词尾)③微波入焉(相当于“于是”,即“到那里”,兼词)④如乐作焉(无义,表陈述语气词,助词)5.余①余韵徐歇(剩余的,形容词)②余尤疑之(我,代词)6.得①得双石于谭上(得到,找到,动词)②固得观所谓石钟者(能够,助动词)7.搏①水石相搏(击,拍,动词)②森然欲搏人(扑向,动词)四、词类活用(一)名词作状语①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舟,用船,乘着船)②大石侧立千尺(侧,在旁边)③事不目见耳闻(目,亲眼;耳,亲耳)④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夜,在夜里,在晚上)(二)名词作动词①而此独以钟名(名,命名,取名)(三)使动用法①虽大风浪不能鸣也(鸣,使……鸣响)五、特殊句式(一)判断句①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②此鹳鹤也③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④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⑤此世所以不传也(二)省略句①今以钟磬置(于)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之)也,而况石乎!②磔磔(于)云霄间③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于)绝壁之下(三)宾语前置①古之人不余欺也(“不余欺”即“不欺余”)②余是以记之(“是以”即“以是”)(四)定语后置①石之铿然有声者(即“铿然有声之石”)(五)介词结构后置①得双石于潭上②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③而大声发于水上六、一词多义:1、而:扣而聆之(表顺接)徐而察之(表修饰)空中而多窍(表并列)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表转折)人而无仪《相鼠》(表假设)2、焉:箜箜焉(相当于“然”,形容词词尾)微波入焉(兼词,于此)4、因:因得观所谓石钟者(趁机)因笑谓迈曰(于是)七、重点词义:1、水石相搏(击、拍)2、桴止响腾(传播)3、余尤疑之(更加)4、所在皆是也(这样)5、适临汝(往)6、余方心动欲还(刚才)(心惊)7、则山下皆石穴罅(缝隙)8、涵澹澎湃而为此也(形成)9、与向噌洪者相应(先前)(应和)10、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大概)11、此世所以不传也(…的缘故)。
《石钟山记》文言知识整理精品课件
.
3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 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 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 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 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 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
.
4
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 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 人不余欺也!”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 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于余同,而言之不详。 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 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
8
四、一词多义
鼓 ①噌吰如钟鼓不绝 ②微风鼓浪
焉
①微波入焉
②硿硿焉
③如乐作焉
.
9
虽
①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②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言
①言之不详
②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然
①然是说
②石之铿然有声者
.
10
五、古今异义词
1、余方心动欲还 2、空中而多窍 3、自以为得其实 4、而渔工水师
.
11
六、文言句式
此世所以不传也 则山下皆石穴罅 古之人不余欺也 余是以记之
石之铿然有声者 得双石于潭上 闻人声亦惊起 此世所以不传也
.Leabharlann 12六、文言句式此世所以不传也 则山下皆石穴罅 古之人不余欺也 余是以记之
石之铿然有声者 得双石于潭上 闻人声亦惊起 此世所以不传也
.
13
.
5
一、文言实词
所在皆是也( )
适临汝( )
石钟山记知识点
石钟山记》知识点整理一、通假字①南声函胡,北音清越(函胡,同“含糊”,重浊而模糊)②至莫夜月明(莫,通“暮”,晚上)二、古今异义1.空中而多窍古:中间是空的;今:天空上。
2.自以为得其实古:那事情的真相;今:实际上。
三、一词多义1.鼓①噌吰如钟鼓不绝(鼓,名词)②微风鼓浪(振动,掀起,动词)2.莫①至莫夜月明(“莫”通“暮”,日落的时候,名词)②故莫能知(没有人,否定性无定代词)3.自①自以为得之矣(自己,代词)②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从,介词)4.焉①彭蠢之口有石钟山焉(兼词,相当于“于此”,在那里)②硿硿焉(相当于“然”,“地”、“……的样子”,形容词词尾)③微波入焉(相当于“于是”,即“到那里”,兼词)④如乐作焉(无义,表陈述语气词,助词)5.余①余韵徐歇(剩余的,形容词)②余尤疑之(我,代词)6.得①得双石于谭上(得到,找到,动词)②固得观所谓石钟者(能够,助动词)7.搏①水石相搏(击,拍,动词)②森然欲搏人(扑向,动词)四、词类活用(一)名词作状语①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舟,用船,乘着船)②大石侧立千尺(侧,在旁边)③事不目见耳闻(目,亲眼;耳,亲耳)④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夜,在夜里,在晚上)(二)名词作动词①而此独以钟名(名,命名,取名)(三)使动用法①虽大风浪不能鸣也(鸣,使……鸣响)五、特殊句式(一)判断句①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②此鹳鹤也③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④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⑤此世所以不传也(二)省略句①今以钟磬置(于)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之)也,而况石乎!②磔磔(于)云霄间③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于)绝壁之下(三)宾语前置①古之人不余欺也(“不余欺”即“不欺余”)②余是以记之(“是以”即“以是”)(四)定语后置①石之铿然有声者(即“铿然有声之石”)(五)介词结构后置①得双石于潭上②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③而大声发于水上六、一词多义:1、而:扣而聆之(表顺接)徐而察之(表修饰)空中而多窍(表并列)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表转折)人而无仪《相鼠》(表假设)2、焉:箜箜焉(相当于“然”,形容词词尾)微波入焉(兼词,于此)4、因:因得观所谓石钟者(趁机)因笑谓迈曰(于是)七、重点词义:1、水石相搏(击、拍)2、桴止响腾(传播)3、余尤疑之(更加)4、所在皆是也(这样)5、适临汝(往)6、余方心动欲还(刚才)(心惊)7、则山下皆石穴罅(缝隙)8、涵澹澎湃而为此也(形成)9、与向噌洪者相应(先前)(应和)10、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大概)11、此世所以不传也(…的缘故)。
高考语文知识点:石钟山记
高考语文知识点:石钟山记《石钟山记》作者苏轼,是一篇考察性的游记。
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高考语文《石钟山记》的复习知识点以供大家学习。
高考语文知识点:石钟山记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1、是:是说也,人常疑之(这个)2、置、虽: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放在;即使)3、始: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才)4、腾:桴止响腾,余韵徐歇(传播)5、是:所在皆是也(这样)6、适: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往)7、赴: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赴任,就职)8、因:因得现所谓石钟者(因而)9、其、焉、固: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其中的;同"然",形容词词尾;本来)10、然:如猛兽奇鬼,森然欲博人(形容词词尾)11、而:涵淡澎湃而为此者(因为)12、因、识: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于是;知道)13、终: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终究)14、所以:此世所以不传也(……的原因)15、乃、考: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竟;敲)16、是以、盖: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因此;大概)二、通假字至莫夜月明(暮)三、一词多义1、鼓:①微风鼓浪(振动)②噌吰如钟鼓不绝(一种打击乐器)③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击鼓)2、殆:①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危险)②郦元之所风闻,殆与余同(大概,可能)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通"怠",懈怠)④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几乎,近于)3、莫:①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通"暮",日落的时候、傍晚)②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不)③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不要,不可)④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没有谁、没有人)4、发:①而大声发于水上(发生,发出)②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发射,射出)③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出发)④舜发于畎亩之中(启用,被任用)⑤发闾左征戍渔阳九百人(征发,征调)5、何:①不然,籍何以至此(什么)②徐公何能及君也(怎么)③水何澹澹(多么)④而此独以钟名,何哉(为什么)⑤豫州今欲何至(哪里)四、词类活用1、下: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名作状,在下面)2、鼓:微风鼓浪(名作动,振动)3、鸣:虽大风浪不能鸣也(使动用法,使……鸣)4、名:而此独以钟名(名作动,命名)5、舟:余自齐安舟行适临安(名作状,坐船)6、目、耳:事不目见耳闻(名作状,用眼睛;用耳朵)7、夜: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名作状,在夜里)五、古今异义的词1、其实:①古义:事情的真相。
石钟山记字词整理
《石钟山记》知识点一、通假字:南声函胡(通“含糊”,重浊模糊)至莫夜月明(通“暮”,晚上)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通“叩”,敲击)二、古今异义:空中而多窍(中间是空的)自以为得其实(那事情的真相)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船夫)三、一词多义:1、鼓:微风鼓浪(振动)噌吰如钟鼓不绝(击鼓声)2、绝: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陡峭)噌吰如钟鼓不绝(断绝)3、而:扣而聆之(表承接)余固笑而不信也(表并列)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表转折)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表因果)4、搏:水石相搏(击,拍;动词)森然欲搏人(原义抓、扑,引申为捕捉)5、然:然是说也(然而)石之铿然有声音(……的样子)6、自:自以为得之矣(自己。
代词)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从。
介词)7、焉:崆崆焉(助词,相当于“然”,形容词词尾)微波入焉(兼词,“于之”即“到那里面”)心不在焉(指示代词,那里,这里)且焉置土石?/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疑问代词,哪里,怎么)于是余不叹焉/如乐作焉(语气助词,呢,啊,呀。
)8、莫:至莫夜月明(同“暮”,晚上)故莫能知(没有谁。
否定代词)9、得:得双石于潭上(找到。
动词)因得观所谓石钟者(能够。
助动词)10、始: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才。
副词)始舍于其址(当初。
副词)11、是:是说也,人常疑之(这个。
代词)所在皆是也(这样。
代词)12、因: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因(之),因此,借此机会)因笑谓迈曰(于是)13、至: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直到)送之至湖口(到)14、其:择其一二扣之(其中)不知其浅深(它的)16、而:1. 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2. 扣而聆之3. 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4.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5. 余固笑而不信也6. 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7. 徐而察之8. 空中而多窍9. 而笑李渤之陋也10.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11. 而言之不详12. 涵淡澎湃而为此也13.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四、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微风鼓浪(振动)而此独以钟名(命名)动词使动:虽大风浪不能鸣也(使……发出声响)名词作状语: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乘船)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在夜里)事不目见耳闻(亲眼;亲耳)五、特殊句式:定语后置句:石之铿然有声者宾语前置句:古之人不余欺也省略句:今以钟磬置(于)水中磔磔(于)云霄间介词结构后置句:得双石于潭上而大声发于水上判断句:或曰此鹳鹤也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
石钟山记字词整理
一、通假字:南声函胡(通“含糊”,重浊模糊)至莫夜月明(通“暮”,晚上)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通“叩”,敲击)二、古今异义:空中而多窍(中间是空的)自以为得其实(那事情的真相)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船夫)三、一词多义:1、鼓:微风鼓浪(振动)噌吰如钟鼓不绝(击鼓声)2、绝: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陡峭)噌吰如钟鼓不绝(断绝)3、而:扣而聆之(表承接)余固笑而不信也(表并列)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表转折)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表因果)4、搏:水石相搏(击,拍;动词)森然欲搏人(原义抓、扑,引申为捕捉)5、然:然是说也(然而)石之铿然有声音(……的样子)6、自:自以为得之矣(自己。
代词)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从。
介词)7、焉:崆崆焉(助词,相当于“然”,形容词词尾)微波入焉(兼词,“于之”即“到那里面”)心不在焉(指示代词,那里,这里)且焉置土石?/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疑问代词,哪里,怎么)于是余不叹焉/如乐作焉(语气助词,呢,啊,呀。
)8、莫:至莫夜月明(同“暮”,晚上)故莫能知(没有谁。
否定代词)9、得:得双石于潭上(找到。
动词)因得观所谓石钟者(能够。
助动词)10、始: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才。
副词)始舍于其址(当初。
副词)11、是:是说也,人常疑之(这个。
代词)所在皆是也(这样。
代词)12、因: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因(之),因此,借此机会)因笑谓迈曰(于是)13、至: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直到)送之至湖口(到)14、其:择其一二扣之(其中)不知其浅深(它的)16、而:1. 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2. 扣而聆之3. 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4.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5. 余固笑而不信也6. 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7. 徐而察之8. 空中而多窍9. 而笑李渤之陋也10.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11. 而言之不详12. 涵淡澎湃而为此也13.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四、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微风鼓浪(振动)而此独以钟名(命名)动词使动:虽大风浪不能鸣也(使……发出声响)名词作状语: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乘船)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在夜里)事不目见耳闻(亲眼;亲耳)五、特殊句式:定语后置句:石之铿然有声者宾语前置句:古之人不余欺也省略句:今以钟磬置(于)水中磔磔(于)云霄间介词结构后置句:得双石于潭上而大声发于水上判断句:或曰此鹳鹤也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
高三一轮复习-《石钟山记》知识点总结
《石钟山记》知识点总结一、特殊句式1、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状】+谓语古文中:谓语+状语)谓语=动词/形容词状语=介词+名词(1)得双石于潭上(2)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3)而大声发于水上2、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定语)+主语或(定语)+宾语】(注:主语和宾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石之铿kēng然有声者——敲击后能发出响亮声音的石头3、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谓语+宾语文言文中:宾语+谓语)(注:宾语一般由名词和代词充当,谓语大部分由动词充当,小部分由形容词充当即宾语=名词/代词谓语=动词/形容词)古之人不余欺也——古人没有欺骗我啊4、无标志被动句,即无标志词,但语义是被动的闻人声亦惊起——听到人声,也受惊飞起二、重点字词是(这)说也/ 是(这)日也虽(即使)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寻访)其遗踪(旧址,陈迹)访(寻访)其遗踪(旧址,陈迹)余自(从)齐安舟(名作动,乘船)行适(到……去)临汝而长子迈将赴(赴任,就职)饶之德兴尉寺僧使(派)小童持斧余固(仍旧,还是,本来)笑而不信也。
至莫(通“暮”,晚上)夜月明不知其浅深(形容词作名词,深度;浅深,偏义复词,偏指深)微波入焉(兼词,“于之”即“到那里”),汝识(通“志”,记住)殆(大概)与余同/ 殆(大概)有神护者今以(介词,把)钟磬qìng置而此独以(用)钟名士大夫终不肯以(用)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娘以(用)指叩门扉以(介词,用)手阖(关上)门问征夫以(用)前路农人告余以(介词,把)春及三、成语博闻强识:意为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石钟山记》文言知识点拨
《石钟山记》文言知识点拨一、重要词语释义《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郦元以为下临(面对)深潭,微风鼓(激荡,掀动)浪,水石相搏(击),声如洪(大)钟。
是说也,人常疑之。
今以(把)钟磬置水中,虽(即使)大风浪不能鸣(使……发出声音)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旧址),得(得到)双石于(在)潭上,扣(敲)而聆之,南声函胡(同“含糊”),北音清越(清脆、悠扬),桴(鼓槌)止响(响声)腾(传播),余韵(声音)徐(慢慢地)歇。
自以为得之(得名的原因)矣。
然是说也,余尤(更)疑之。
石之铿然(敲击金石发出来的响亮声音)有声者(定语后置),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名作动,命名),何哉?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名作动,乘船)行适(到)临汝,而长子迈将赴(到……去)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于是)得观所谓石钟者。
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敲)之,硿硿焉(形容词词尾)。
余固(本来)笑而不信也。
至暮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极陡峭的)壁下。
大石侧(名状,在旁边)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阴森的样子)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鸟鸣声)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有人)曰此鹳鹤也。
余方(正)心动(心惊)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形容钟声洪亮)如钟鼓不绝(停息)。
舟人大恐。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裂缝),不知其浅深(偏义复词,偏深,深度),微波入焉(兼词,到那里),涵澹澎湃而为(形成)此(这种声音)也。
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抵挡)中流,可坐百人,空中(中间空的)而多窍(窟窿),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前)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语气词)。
因笑谓迈曰:“汝识(通“志”,记住)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
古之人不余欺也!”(宾语前置)事不目(名作状,亲眼)见耳(名作状,亲耳)闻,而臆断(主观推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大概)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在夜里)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虽然)知而不能言。
《石钟山记》文言整理
③自以为得其实(古:那事情真相。今:实际上。)
④将入港口(古:支流入口处。今:江海可停泊大船的口岸。)
一词多义
绝
得
至绝壁下(陡峭的)
得双石于潭上(找到)
噌吰如钟鼓不绝(止)
因得观所谓石钟者(能
够)
虽
言
虽大风浪不能鸣也(即使)
言之不详(说)
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虽然)
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用文字表述、记载)
莫
自
至莫夜月明(通“暮”,晚上)
自以为得之矣(以
为)
故莫能知(不)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从)
因
搏
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因而)
水石相搏(击,拍)
因笑谓迈曰(于是)
森然欲搏人(抓)
焉
其
硿硿焉(相当于“然”,形容词词尾)
择其一二扣之(其中
的)
微波入焉(兼词,于之)
不知其浅深(它的)
如乐作焉(句末语气助词)
句式
1、古之人不余欺也(宾语前置)
11、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判断句)
12、则山下皆石
穴罅(判断句)
13、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省介于) 14、今以钟磬置
水中(省介于)
15、磔磔云霄间(省略介词于、介后)
词类活用
1、微风鼓浪(名作动,振动)
2、磔磔云霄间(名作
动,发出磔磔的声音)
3、而此独以钟名(名作动,命名)
4、事不目见耳闻(名作
《石钟山记》文言常识整理通假字①南声函胡,北音清越(“函胡”通“含糊”,声音重浊而模糊。)
②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扣”通“叩”,敲击。)
③至莫夜月明(“莫”通“暮”,晚上。)
《石钟山记》文言知识整理
《石钟山记》文言知识整理一、通假字1、扣而聆之“扣”同“叩”,敲击,敲打2、南声函胡“函胡”同“含糊”,重浊而模糊3、至莫夜月明“莫”同“暮”,日落之时二、一词多义1、鼓①噌吰如钟鼓不绝敲②微风鼓浪振动2、得①得双石于谭上发现②固得观所谓石钟者能够③自以为得之矣找到3、而①而况石乎无解②扣而聆之无解③而此独以钟名表转折,然而,但是④空中而多窍并且⑤徐而察之无解4、虽①虽大风浪不能鸣也即使②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虽然5、焉①彭蠢之口有石钟山焉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在那里②硿硿焉相当于“然”,“……的样子”,形容词词尾③微波入焉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在那里④如乐作焉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在那里6、然①然是说但是②石之铿然有声者……的样子7、搏①水石相搏击,拍②森然欲搏人抓扑,搏扑8、自①自以为得之矣自己②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从9、莫①至莫夜月明“莫”同“暮”,日落之时②故莫能知没有人10、之①汝识之乎代词,代钟声②笑李渤之陋也的,结构助词③石之铿然有声者定后标志,无义三、特殊句式1、判断句(1)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2)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3)此世所以不传也(4)此鹳鹤也2、宾前古之人不余欺也3、定后石之铿然有声者。
4、介后(1)得双石于潭上(2)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3)而大声发于水上5、省略句省宾语(1)余固笑而不信(之)(2)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之)而求之(3)虽大风浪不能鸣(之)也省介词(1)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于)绝壁之下(2)磔磔(于)云霄间(3)今以钟磬置(于)水中省主语(余)送之至湖口……四、词类活用1、名作状(1)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舟:乘船(2)大石侧立千尺侧:在旁边(3)事不目见耳闻目:用眼睛耳:用耳朵(4)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夜:在夜里(5)郦元以为下临深潭下:往下2、名作动(1)微风鼓浪鼓:振动(2)而此独以钟名名:命名(3)噌吰如钟鼓不觉鼓:敲3、形作动空中而多窍多:多有,有许多4、使动虽大风浪不能鸣也鸣:使……发出声响【文学常识】1、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
《石钟山记》知识点整理
《石钟山记》知识点整理一、通假字①南声函胡,北音清越(函胡,同“含糊”,重浊而模糊)②至莫夜月明(莫,通“暮”,晚上)二、古今异义1.空中而多窍古:中间是空的;今:天空上。
2.自以为得其实古:那事情的真相;今:实际上。
3.与向之噌咳者相应古:先前;今:方向,相对。
三、一词多义1.鼓①噌吰如钟鼓不绝(鼓,名词)②微风鼓浪(振动,掀起,动词)2.莫①至莫夜月明(“莫”通“暮”,日落的时候,名词)②故莫能知(没有人,否定性无定代词)3.自①自以为得之矣(自己,代词)②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从,介词)4.焉①彭蠢之口有石钟山焉(兼词,相当于“于此”,在那里)②硿硿焉(相当于“然”,“地”、“……的样子”,形容词词尾)③微波入焉(相当于“于是”,即“到那里”,兼词)④如乐作焉(无义,表陈述语气词,助词)5.余①余韵徐歇(剩余的,形容词)②余尤疑之(我,代词)6.得①得双石于谭上(得到,找到,动词)②固得观所谓石钟者(能够,助动词)7.搏①水石相搏(击,拍,动词)②森然欲搏人(扑向,动词)8.殆①知彼知已,百战不殆/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危险)②郦元之所邮闻,殆与余同 (大概)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通“怠”,懈怠)④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几乎,近于)四、词类活用(一)名词作状语①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舟,用船,乘着船)②事不目见耳闻(目,亲眼;耳,亲耳)③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夜,在夜里,在晚上)(二)名词作动词①而此独以钟名(名,命名,取名)(三)使动用法①虽大风浪不能鸣也(鸣,使……鸣响)五、特殊句式(一)判断句①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②此鹳鹤也③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④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⑤此世所以不传也(二)省略句①今以钟磬置(于)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之)也,而况石乎!②磔磔(于)云霄间③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于)绝壁之下(三)宾语前置①古之人不余欺也(“不余欺”即“不欺余”)②余是以记之(“是以”即“以是”)(四)定语后置①石之铿然有声者(即“铿然有声之石”)(五)状语后置①得双石于潭上②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③而大声发于水上六、文学文化常识(略)。
6.《石钟山记》原文+重点字词、文言现象+翻译+把关题 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文言文知识梳理
6石钟山记苏轼一、原文《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郦元以为下临(面对)深潭,微风鼓(激荡,掀动)浪,水石相搏(击),声如洪(大)钟。
是说也,人常疑之。
今以(把)钟磬置水中,虽(即使)大风浪不能鸣(使……发出声音)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旧址),得(得到)双石于(在)潭上,扣(敲)而聆之,南声函胡(同“含糊”),北音清越(清脆、悠扬),桴(鼓槌)止响(响声)腾(传播),余韵(声音)徐(慢慢地)歇。
自以为得之(得名的原因)矣。
然是说也,余尤(更)疑之。
石之铿然(敲击金石发出来的响亮声音)有声者(定语后置),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名作动,命名),何哉?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名作动,乘船)行适(到)临汝,而长子迈将赴(到……去)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于是)得观所谓石钟者。
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敲)之,硿硿焉(形容词词尾)。
余固(本来)笑而不信也。
至暮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极陡峭的)壁下。
大石侧(名状,在旁边)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阴森的样子)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鸟鸣声)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有人)曰此鹳鹤也。
余方(正)心动(心惊)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形容钟声洪亮)如钟鼓不绝(停息)。
舟人大恐。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裂缝),不知其浅深(偏义复词,偏深,深度),微波入焉(兼词,到那里),涵澹澎湃而为(形成)此(这种声音)也。
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抵挡)中流,可坐百人,空中(中间空的)而多窍(窟窿),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前)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语气词)。
因笑谓迈曰:“汝识(通“志”,记住)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
古之人不余欺也!”(宾语前置)事不目(名作状,亲眼)见耳(名作状,亲耳)闻,而臆断(主观推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大概)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在夜里)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虽然)知而不能言。
《石钟山记》文言知识整理
六、文言句式
• • • • • • •
判断句 A、“· · · · · · 者,· · · · · · 也”式 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 子之歌钟也 B.“· · · · · · 也”式 此世所以不传也 此鹳鹤也 C.副词表判断(为、乃、则、即等) 则山下皆石穴罅;
六、文言句式
宾语前置
三、词类活用
• A.使动用法 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鸣:使……鸣) • B.名词做动词: 1、微风鼓浪 (鼓:振动) 2、而此独以钟名 (命名) 3、噌吰如钟鼓不觉 (敲钟击鼓) 4、磔磔云霄间 (磔磔地叫)
三、词类活用
• C形容词作名词 不知其浅深 浅深:深度
三、词类活用
D名词做状语
–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舟:乘船) – 大石侧立千尺 (侧:在旁边) – 事不目见耳闻 (目:用眼睛 耳:用耳朵) – 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夜:在夜里)
《石钟山记》文言知识复习
一、文言实词
• • • • • • • • • 所在皆是也( ) 适临汝( ) 余固笑而不信也 (当然) 绝壁之下( ) 与向噌洪者相应( )( ) 笑李渤之陋 ( )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 桴止响腾( )(传播) 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
二、通假字
• 1、扣而聆之 (“扣”同“叩”) • 2、南声函胡 (“函胡”同“含糊”) • 3、至莫夜月明 (“莫”同“暮”)
四、一词多义
• • • • • • 鼓 ①噌吰如钟鼓不绝 (鼓,名词) ②微风鼓浪 (振动,掀起,动词) 莫 ①至莫夜月明 (“莫”通“暮”,夜晚,名词) ②故莫能知 (没有人,否定性无定代词)
四、一词多义
• 焉 • ①彭蠢之口有石钟山焉 微波入焉 (兼词,相当于“于此”,在那里) • ②硿硿焉 • (相当于“然”,“……的样子”,形容词词尾) • ③如乐作焉 (无义,表陈述语气词,助词)
石钟山记实词归纳
《石钟山记》重点实词归纳云《水经》云:云山雾罩“……”云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世皆谓天门云黄河远上白云间天下云集响应云云众生至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至纤至悉也至若春和景明一日晌午,谍报敌骑至送之至湖口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寡助之至,亲戚畔之至其可人之口者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察徐而察之明察秋毫大小之狱,虽不能察向察众人之议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适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适庖官进鸡汤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逝将去汝,适彼乐土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从上观之,适与地平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鼓百姓闻王钟鼓之声令赵王鼓瑟虎鼓瑟兮鸾回车战于长勺,公将鼓之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微风鼓浪,水石相搏遂鼓吻奋爪以向先生四鼓塑至城下,无一人知者噌吰如钟鼓不绝瑜等率轻锐继其后,擂鼓大进臣乃市井鼓刀屠者戊申晦,五鼓,与之颖从日观亭。
是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是又在六国下矣不知木兰是女郎 _自言本是京城女唯命是从定国是之诏既下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是说也,人常疑之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是故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于是余有叹焉遗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秦无亡矢遗镞之费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邻人京城氏之霜妻有遗男,始龀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古人之观于……往往有得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洋洋自得此余之所得也此言得之从井以救人,解衣以活友,于彼计则得,其如就死地何!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此事还得你去才弄明白谓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之不敢背项王也争而不得,不可谓强愚谓大计不如迎之君谓计将安出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太守谓谁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乐心中有足乐者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渔歌互答,此乐何极兵精足用,英雄乐业民可以乐成,不可与虑始逝将去女,适彼乐土如乐作焉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并怡然处乐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五人墓碑记》重点实词归纳激为谷中大水冲激振声激扬激于义而死焉者也激流勇退声益习其声闻秦王善为秦声为之声义声名狼藉易以十五城请易璧能不易其志者采掇者易辨识耳由是贼中险易远近尽知之不易之论移风易俗平易近人发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有时朝发白帝孤当续发人众西门豹即发民凿十二渠贤士大夫发五十金发其志士之悲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傍行八道,施关发机窃发盆,探石发穴发人深省牵一发动全身枕边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发扬光大一发子弹顾赢得仓皇北顾顾野有麦场将军宜枉驾顾之莫我肯顾大行不顾细谨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顾吾念之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后顾之忧奋不顾身义无返顾置之不顾加加彘肩上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大王加惠,以大易小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得以加其土封终不能加胜于赵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则其至又加少矣变本加厉雪上加霜风雨交加无以复加遇与操遇于赤壁斯固百世之遇也或遇其叱咄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不如因善遇之追先帝之殊遇明绕船月明江水寒言甚详明,明于治乱火尚足以明也亦以明死生之大吾未见其明也而神明自得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明察暗访窗明几净光明正大眼明手快开宗明义泾渭分明先见之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____<石钟山记>字词整理
一、通假字:
南声函胡(通“含糊”,重浊模糊)
至莫夜月明(通“暮”,晚上)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通“叩”,敲击)
二、古今异义:
空中而多窍(中间是空的)
自以为得其实(那事情的真相)
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船夫)
三、一词多义:
1、鼓:微风鼓浪(振动)
噌吰如钟鼓不绝(击鼓声)
2、绝: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陡峭)
噌吰如钟鼓不绝(断绝)
3、而:扣而聆之(表承接)
余固笑而不信也(表并列)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表转折)
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表因果)
4、搏:水石相搏(击,拍;动词)
森然欲搏人(原义抓、扑,引申为捕捉)
5、然:然是说也(然而)
石之铿然有声音(……的样子)
6、自:自以为得之矣(自己。
代词)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从。
介词)
7、焉:崆崆焉(助词,相当于“然”,形容词词尾)
微波入焉(兼词,“于之”即“到那里面”)
心不在焉(指示代词,那里,这里)
且焉置土石?/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疑问代词,哪里,怎么)
于是余不叹焉/如乐作焉(语气助词,呢,啊,呀。
)
8、莫:至莫夜月明(同“暮”,晚上)
故莫能知(没有谁。
否定代词)
9、得:得双石于潭上(找到。
动词)
因得观所谓石钟者(能够。
助动词)
10、始: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才。
副词)
始舍于其址(当初。
副词)
11、是:是说也,人常疑之(这个。
代词)
所在皆是也(这样。
代词)
12、因: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因(之),因此,借此机会)
因笑谓迈曰(于是)
13、至: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直到)
送之至湖口(到)
14、其:择其一二扣之(其中)
不知其浅深(它的)
16、而:
1. 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2. 扣而聆之
3. 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4.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
5. 余固笑而不信也
6. 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
7. 徐而察之
8. 空中而多窍
9. 而笑李渤之陋也
10.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11. 而言之不详
12. 涵淡澎湃而为此也
13.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四、词类活用:
名词用作动词:
微风鼓浪(振动)
而此独以钟名(命名)
动词使动:
虽大风浪不能鸣也(使……发出声响)
名词作状语: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乘船)
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在夜里)
事不目见耳闻(亲眼;亲耳)
五、特殊句式:
定语后置句:石之铿然有声者
宾语前置句:古之人不余欺也
省略句:今以钟磬置(于)水中
磔磔(于)云霄间
介词结构后置句:得双石于潭上
而大声发于水上
判断句:或曰此鹳鹤也
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
此世所以不传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