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坛魁斗照河山_记当代中国针灸针法研究之父郑魁山教授_方晓丽

合集下载

“西北针王”郑魁山家传八大针刺手法

“西北针王”郑魁山家传八大针刺手法

“西北针王”郑魁山家传八大针刺手法导读:一位针灸名家说过“针灸取得疗效的关键,一靠取穴二靠手法”。

因此,除了取穴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学好手法。

针刺,如果没有手法这一重要因素在里边,几乎每个人都会扎针了,可实际并非如此。

今日揭秘西北针王郑魁山老先生的八大家传针刺手法,一睹为快。

PS.如果您想跟郑魁山老师高徒、美国洛杉矶知名针灸师陆飚老师学习针灸手法,可添加微信邀请进入学习交流群,微信号:QHACU01。

郑魁山教授西北针王,我国著名的针灸专家,在其近70载的临床、科研、教学工作中,成就斐然。

他一直倡导并致力于中国针灸传统针法的研究,对中国乃至世界针灸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古今实践证明,针灸治病,手法至关重要。

目前对针刺手法研究的报道很多,但究其大概,不外补法、泻法和平补平泻法3类。

笔者导师郑魁山,秉承先祖毓琳公家学渊源,在专擅烧山火、透天凉手法之后,又从古代繁琐复杂的针刺手法中,潜心揣摩,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总结出8种常用针刺手法,它们具有简便易学、实用效速的特点。

现将郑氏8种家传针刺手法的说明、操作方法及临床应用介绍如下。

01二龙戏珠法这种手法是综合关闭、提插、捻转、迎随等补泻手法组成的,由于操作时或起针后,常有两条感应传导包围眼球,恰似耍龙灯时二龙戏珠的形象,故名。

操作方法:施针时以感觉传导眼区为目的,如针太阳穴,左手食指紧按脑穴,右手持针刺至一定深度,候其气至,右手持针使针尖和押手同时向上眼睑方向,连续推按、捻转,重(急)插轻(慢)提或轻插重提3~5次,捻按或捻提守气,使热感或凉感由上眼睑扩散传导眼球;再将针提至皮下,针尖向下眼睑方向,重复施行同样针法,使热胀感或凉麻感由下眼睑扩散传入眼球,上下两条感应包围眼球。

留针与否视病情而定。

该手法常用于针太阳、丝竹空、瞳子髎等穴,治疗急、慢性结膜炎,视网膜出血,视神经萎缩等各种眼病。

虚证用热补法,实证用凉泻法。

02喜鹊登梅法这种手法是综合提插、捻转、推垫等手法组成的,由于操作时的手法和针的动,似喜鹊站立在腊梅枝上歌舞时头尾上下摆动一般,故名。

“西北针王”郑魁山典型医案选(四)

“西北针王”郑魁山典型医案选(四)

“西北针王”郑魁山典型医案选(四)编辑:Leon导读:中医药学术发展史业已证明:医案,是一代又一代中医在读书、临证、传承的实践中,不断继承、不断发展,不断实践、不断创新的结晶,名老中医医案是指导后继者的临证范本。

郑魁山典型医案是经由方晓丽教授加注了按语,分享与大家,以利郑老先生临证经验的传承。

胸痹/胸阳不振痰浊阻滞型(郑魁山主治)冠心病心前区阵发性压榨样疼痛,通连肩臂属胸阳不振,痰浊阻滞之胸痹者,以内关为主穴,施以温通针刺手法,确有良效。

李某,女,54岁,2000年4月10日初诊,患者心前区阵发性压榨样疼痛有5年之久,痛时向左肩及左上肢放射,有时疼连小指。

既往有高血压、高血脂病史。

发时常服硝酸甘油、消心痛、速效救心丸及复方丹参滴丸等中西药物。

近日频繁发作,服上述药物效果欠佳,遂请郑老诊治。

初诊:患者体型肥胖,嗜食肥甘,怯寒肢冷,胸部憋闷疼痛,并连及左肩臂,面色口唇紫暗,舌体胖有齿痕及瘀斑,苔白腻润滑,脉沉细涩。

此乃胸阳不振,痰浊阻滞,瘀血痹阻心脉。

治以温振心阳,通脉祛瘀,化痰泄浊。

取内关为主穴,配以心俞、膻中、肾俞、丰隆。

施以温通针刺手法,针刺内关时左手拇指按在内关穴下方,右手持1寸毫针刺入穴位0.5—0.8寸施以温通针法,使针感传向心胸部,针后立竿见影,胸痹疼痛立刻缓解。

留针30分钟,并嘱其节饮食,调情志。

复诊:4月12日,胸痹疼痛次数明显减少且持续时间显著缩短,取穴、治法同前。

之后,隔日针刺1次,连续治疗半月,血压基本恢复正常,又巩固治疗半年。

一年后随访,胸痹疼痛未见复发,其血脂也基本恢复至正常范围。

按:冠心病是全球性的常见病、多发病、急危重症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存质量。

本案例郑老据其体型肥胖,嗜食肥甘,怯寒肢冷,胸部憋闷疼痛,并连及左肩臂,面色口唇紫暗,舌体胖有齿痕及瘀斑,苔白腻润滑,脉沉细涩,辨证为胸阳不振,痰浊阻滞,瘀血痹阻心脉。

郑老在临床上经数十年总结的“温通针法”以“温化瘀浊,通经调气”为要旨,选穴内关、心俞、重在活血祛瘀,通利心脉;内关为手厥阴之络穴,又为阴维交会穴,阴维、冲脉合于胃心胸,阴维主一身之里。

名老针灸专家经验集---八法治疑难杂症,郑魁山临证经验

名老针灸专家经验集---八法治疑难杂症,郑魁山临证经验

名老针灸专家经验集---八法治疑难杂症,郑魁山临证经验“八法”治疑难杂病---郑魁山临证经验郑魁山(1918-2010),男,河北省安国县人,全国首批名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甘肃省首届名中医、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号称“西北针王”、“中国针灸当代针法研究之父”。

生于1918年12月,16岁跟随父亲郑毓林学习针灸医学。

1942年和父亲赴北平行医。

1947年考取中医师,1951年和高风桐等创办北京市中医学会针灸研究班。

1952年7月与栾志仁等创办北京市广安门联合诊所。

1953年3月协助北京中医学会创办针灸门诊部。

1954年3月任华北中医实验所针灸主治医师,1955?196年在卫生部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任主治医师兼第三研究室负责人,1970年1月下放后留甘肃省工作。

著作有《针灸集锦》、《子午流注与灵龟八法》。

曾任甘肃中医学院针灸系名誉主任,中国针灸学会理事,甘肃省针灸学会副会长。

出版专著14册,其中《针灸集锦》获甘肃省新长征优秀作品一等奖,日本京都中医研究会1983年翻译成日文出版;《子午流注与灵龟八法》,台湾千华图书出版公司1989年用繁体字出版;《点校·针灸大全》、《针灸问答》、《针灸补泻手技》,日本东洋学术出版社1991年用日文出版。

临床和科研实践,创立了汗、吐、下、和、温、清、消、补的“针灸治疗八法”。

1961年12月,郑魁山与朝鲜实习班留影(后排右三)图1在美国演示郑氏针法图2郑魁山在为研究生上课图3郑魁山和学生黄龙祥合影(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副所长、世界针联执委,右一)图4学术特点和医疗专长在长期从事针灸学的临床、科研与教学活动中,郑氏对针灸学理论与传统手法,以祖国医学的辨证施治,基础理论,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八法”为指导,努力探索针灸配穴和针刺手法的应用规律。

双手操作,重用左手,注意总结疑难杂症的治疗,在传统手法的基础上,对“烧山火”、“透天凉”等手法去繁就简、精练手法;在古代“子午流注”、“灵龟八法”论述的基础上,根据个人经验,改革旧图,研制新的临床应用盘。

“西北针王”郑魁山典型医案选(二)

“西北针王”郑魁山典型医案选(二)

“西北针王”郑魁山典型医案选(二)编辑:Leon导读:中医药学术发展史业已证明:医案,是一代又一代中医在读书、临证、传承的实践中,不断继承、不断发展,不断实践、不断创新的结晶,名老中医医案是指导后继者的临证范本。

本典型医案是经由郑魁山的弟子、学术继承人方晓丽教授整理并加注了按语,分享与大家,以利郑老先生临证经验的传承。

链霉素中毒性耳聋/风寒上扰湿毒内停(郑魁山主治)风寒上扰湿毒内停型毒聋,拟祛风散寒、利湿毒疏肝胆、开窍聪耳之法。

取合谷、风池穴为主,施针刺烧山火手法,促气达病所。

针治月余,获愈。

付××,男,58岁,兰州,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院工程师。

因听力突然减退42天,1983年3月19日初诊。

患者1983年1月上旬感冒,中旬去西安出差,感冒加重,注射青、链霉素,下旬返回兰州,继续注射青、链霉素,并口服土霉素,2月5日早晨参加追悼会,因心情沉重,加之天气寒冷,受凉后出冷汗,自觉全身痠痛,鼻塞严重,呼吸困难,下午突然听力减退。

2月7日经×医院内科治疗,效果不显,2月12日去陆军×医院五官科就医,经口服土霉素、黄连上清丸、麻黄碱滴鼻,注射大青叶注射液后,舌干口渴异常,17日转入兰州×医院,诊断为神经性耳咽管阻塞,经注射青霉素、输液10天未见好转。

3月11日用导管疏通右耳咽管后,鼻孔流血,病情加重,耳内闷响,听力尽失。

初诊:3月19日转来我院,五官科检查:鼻粘膜充血、肿胀、通气不畅,两耳鼓膜内陷,听力减退,两耳气、骨导均减低,双侧重度耳聋。

其它检查:胸部拍片,肺纹理较重。

心电图、超声波、鼻部拍片、血常规、二便、血小板、生化、肝功等均正常。

患者鼻塞不通、张口呼吸,呼吸音粗,舌质淡,苔白腻,脉浮有力,(74次/分)。

此乃风寒上扰,湿毒内停、闭阻少阳、壅遏清窍。

宜采用祛风散寒、利湿毒疏肝胆、开窍聪耳之法治之。

取合谷、风池,用烧山火法,使热感传至前额而使全身出汗,上迎香点刺,上星、听会,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

传统针刺手法及郑氏针法的临床应用.

传统针刺手法及郑氏针法的临床应用.

在甘肃中医学院20余年的医、教、研 过程中,培养出了一批传承弟子、硕 士研究生和千余名针灸实习医生,分 布于国内外,在临床中均发挥着重要 作用,诚可谓桃李遍天下。
郑魁山先生在其近70载的临床、科研、教学工 作中,学验俱丰,成就斐然。他一直倡导并致 力于中国针灸传统针法的研究,对中国乃至 世界针灸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郑 老学识之广博,手法之精湛蜚声中外,历来 为同道所赞佩,有“中国针灸当代针法研究 之父” (Father of Contemporary Acupuncture Research in
郑氏针法学术流派特征 (Characteristics) 围绕传统针刺手法的应用与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针灸临 床诊疗“理、法、方、穴、术” (Theory, principle, prescription, acupoints, techniques) 完整的学术体系。 郑氏针法主要创始人和奠基者郑毓琳先生 (Mr.ZhengYulin) 是 我国现代最卓越针灸家之一,他一生秉承家学,勇于创新, 成功地将内功与中国传统针法相融合 (Integration of inner Kongfu and traditional acupuncture),形 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郑氏针法,用于治疗眼疾重症等疗效卓 著,誉隆四海,为弘扬中医针灸学做出了贡献。
临床应用传统针刺手法的优势 取穴少、见效快 减少治疗频次 缩短疗程 疑难病症有良效
3.郑魁山教授关于针刺基本功的理论与实践 Professor Zheng Kuishan’s theory and practice on basic skills of acupuncture
(1) 中国传统文化基础
郑毓琳先生自 14 岁
起就随其叔祖郑云 祥及舅父曹顺德学 习针灸, 18 岁时又 拜博野县名医霍老 顺为师学习四载。

针坛魁斗照河山

针坛魁斗照河山

针坛魁斗照河山——针灸名家郑魁山教授(摘录)发表者:代金刚2892人已访问作者:方晓丽田大哲李金田郑俊江本文摘录自《中国针灸》摘要郑魁山教授是我国著名的针灸专家,在其近70载的临床、科研、教学工作中,成就斐然。

他一直倡导并致力于中国针灸传统针法的研究,对中国乃至世界针灸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主要有:参与中国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创院初期的科研、临床及教学工作;首倡并领导“经络实质研究”;创建甘肃中医学院针灸系和甘肃郑氏针法研究会。

郑老关于重视研究中国传统针灸针法的观点和实践,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针灸针法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纵观中国医学发展史,针灸医学渊源流长,且历久不衰,穷本究原,在于她理论的科学性、疗效的可靠性,而这一切存在的可能性又在于针灸所蕴涵的文化内涵,一种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并以此为灵魂的针灸补泻手法,正是有了它,才使得针灸一诞生便生机勃勃,穿越数千年而永葆青春,福被华夏,世界瞩目。

当我们闭目凝神之际,当我们掩卷长思之时,一位世纪老人悄悄向我们走来,他是那样的亲善仁和,他是那样的坚忍执着,他以铮铮铁骨之躯铸就了不朽的民族之魂,他以拳拳赤子之情诠释了中国针灸生命永恒的玄机,他就是当代中国针灸针法研究之父——甘肃中医学院郑魁山(1918-)教授。

他曾任中国针灸学会理事、中国针灸学会针法灸法分会高级顾问、甘肃郑氏针法研究会会长等职,是全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之一和500位名老中医带徒的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清代著名针灸学家李守先说过针灸之难“难不在穴,在手法耳。

明于穴而手法不明,终生不医一疾;明于手法而因症寻穴,难者多而显而易知者亦不少矣……习此,首学手法,次学认症,而以寻穴为末务”(《针灸易学·序》)。

郑魁山教授深谙其理,精研其道,他知道:如果一种文化、一门学问丧失了根,它迟早会枝枯叶落。

这也是郑老70年如一日潜心中国针灸针法研究的原因。

他曾亲眼目睹了上个世纪中国针灸的荣盛兴衰,每一步每一段历程,都牵着他的魂系着他的梦。

学思鼎新承前启后 精湛针艺造福苍生——郑魁山教授成才之路经验总结

学思鼎新承前启后 精湛针艺造福苍生——郑魁山教授成才之路经验总结

求 于他 , 都 一 视 同仁 , 心治疗 。在 成 县 工 作 时 , 的家 几 乎 他 精 他
成 了 临时 家庭 医 院 , 者 随 到 随 医 , 收 分 文 。郑 老 认 为 , 为 患 不 作

手 。并 总 结 出 一套 与 气 功 相 结 合 的独 特 “ 针 法 ” 练 。
1 3 师 承 祖 业 .
郑 老 幼 承 家 学 ,在 教 师 与 家父 的严 格 管教 下 ,系统 学 习 了
锻 炼 精 、 、 , 而使 人 能对 生 命 过 程进 行 自我 调 节 , 气 神 从 增强 体
质 , 病 延 年 的一 门 科 学 。作 为优 秀 的针 灸 医师 , 当 习 练之 。 祛 应 古人 云 :凡刺 之 真 , 先 治神 。 ” “ 必 治神 要 求 做到 :经 气 以 至 . “ 灶
1 2 扎 实 的 基 本功 .
物 ” “ 在 秋毫 , 意 病者 ” ,神 属 。说 明 治 神 的关 键 是 医 者 能调 心 守 神 , 自己 的精 、 、 集 中于针 下 。要 做 到 这一 点 , 将 气 神 就必 须 进 行 特定 功 法 的练 习 , 强 本 身 的元 气 。通 过 气 功锻 炼 . 刺 时 才 能 增 针
本 后 藤 学 院 、 国东 方 医 学 院客 座 教 授 。发 表 学 术论 文 6 英 6篇 ,
郑 老通 过 勤 学苦 练 ,继 承 了郑 氏家 传 手 法 和 治病 秘 方 , 打 下 了治 学的 坚 实 基 础 。郑 氏家 传手 法 , 其 父 毓 林 公 改进 “ 山 是 烧
火 ” 透 天 凉 ” 法之 后 , 从古 代 繁 琐 复杂 的针 刺 手 法 中 . “ 手 又 经过 长期 临 床 实 践 , 简化 而 来 的 常用 手 法 , 有 简 便 、 学 、 用 、 具 易 实 效

西北针王郑魁山家传八大针灸手法(干货收藏)

西北针王郑魁山家传八大针灸手法(干货收藏)

西北针王郑魁山家传八大针灸手法(干货收藏)文|闰土来源|青竹医社导读有人说,“针灸不传之秘在于手法”,在针灸临床中,如果辨证得当、取穴精准,再施以针刺手法,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疗效,郑魁山教授针灸家传四代,针刺手法颇有传承,今天,让我一起学习郑老家传的八大针灸手法吧~针灸治病,手法至关重要。

目前对针刺手法研究的报道很多,但究其大概,不外补法、泻法和平补平泻法三类。

郑氏家传手法,系郑魁山教授秉承先父毓琳公家学渊源,将传统烧山火、透天凉等补泻手法改进之后,又从古代繁琐复杂的针刺手法中,潜心揣摩,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简化创制出来的八种针刺操作手法,它们具有简便易学、实用效速的特点。

现将郑氏八种家传针刺手法的说明、操作方法及适应证介绍如下。

一、二龙戏珠法是从善用针者使“气至病所”发展而来的。

由于操作时使针感向上下传导,犹似两条游龙戏珠的形象,故命名二龙戏珠法。

操作方法:主要用于瞳子、丝竹空、太阳等穴。

左手食指紧按针穴,右手持针速刺或捻转进针,得气后,右手持针控制针尖和左侧押手同时向上眼睑方向推按、捻转,使针感传导到上眼睑和眼球。

然后,右手持针控制针尖和左侧押手同时再向下眼睑方向推按、捻转,使针感传导到下眼睑和眼球。

使两条针感包围眼球。

虚证用补法,实证用泻法,留针与否应根据病情而定。

适应证:目赤肿痛、青盲、夜盲、结膜炎、角膜炎、视网膜出血、视神经萎缩、青光眼、白内障等眼病。

二、喜鹊登梅法是从“青龙摆尾”手法简化而来的。

由于操作时拇、食、中三指推垫针柄,使针体、针尖上下摆动,有似喜鹊在梅枝上登着上下颤动,故命名喜鹊登梅法。

操作方法:主要用于攒竹、鱼腰等穴。

左手食指点按针穴,右手持针速刺或捻转进针,得气后,右手拇、食二指持针柄,中指推垫针体,使针柄、针体、针尖上下摆动,针感连续不断地传导到眼内。

虚证用补法,实证用泻法,留针与否应根据病情而定。

适应证:目赤肿痛、青盲、夜盲、近视、视网膜出血、视神经萎缩等眼病。

并可治疗头痛、面神经麻痹等。

“西北针王”郑魁山家传针灸基本功及八大针刺手法

“西北针王”郑魁山家传针灸基本功及八大针刺手法

“西北针王”郑魁山家传针灸基本功及八大针刺手法·基本功是硬本领,得天天练,不断地练,日积月累从无到有,由浅到深,经过生疏到达熟练。

这不仅对初学的人来说非常重要,对于那些中医针灸学术有一定基础的同道来说,也是很重要的,理由很多,主要的是基本功一定要熟练。

就以读《灵枢经》、《针灸大成》来说吧,如果能做到不加思考,张口就来,动手就做,到临床应用时,不但能触机即发,左右逢源,还会得心应手,熟能生巧。

否则,在读书时虽能背诵,到了应用时一有障碍,就想不起来或想不全面了。

这是因为读书不够认真,基本功不够熟练的缘故。

所以学习期间要天天练,工作期间也要抓紧业余时间不断地练,才能练好基本功。

针灸医生在病人面前,一切为了病人,认证靠诊断准,治疗靠方穴熟、手法精,病症无穷,方穴众多,基本功不扎实,就不能得到很好的疗效。

比如在门诊或病房工作中写病历,一方面要注意四诊八纲、理法方穴术的一致性,还要注意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既要有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的观念,又要注意病位与症状的关系,才能写出较完整的病历。

中医针灸学,初学入门比较容易,学精学深比较困难,不下苦功夫认真揣摩钻研,是达不到精益求精的。

中医针灸学术,一般的学会了四诊八纲、理法方穴,好像就已经掌握了中医针灸的诊断和治疗,其实,这只是学会了似下象棋的跳马、出车、“将军”等初步的东西而已。

病证有千百种,方穴有千百个,手法也有几十种,各种病证都有它的本质与特征,应针对其本质与特征进行治疗,否则就会使辨证施治庸俗化,肤浅而不深入,能治疗一般的病,不能治疗特殊的病,能治疗小病、轻症,不能治疗大病、重症。

每种病证都有它的前、中、后的阶段性,还有性别、年龄、体质、气候等的复杂性,再加上阴阳、虚实的错综混淆,只凭一方几穴、一种手法,想要控制住病证的全过程,往往是不可能的。

有不少学习中医针灸的同道,停留在“对号入座”上,选定一病一方、几个穴位、某种手法,一直治疗下去,效果不佳,也不变换处方、穴位和手法。

郑魁山教授“温通针法”临证运用规律总结

郑魁山教授“温通针法”临证运用规律总结

郑魁山教授“温通针法”临证运用规律总结[摘要]“温通针法”是郑魁山教授在数十年的临床实践中,独创的治疗各种疑难杂症的特色针刺手法,该手法补泻兼施,具有温经通络、化痰浊、祛风散寒、行气活血、扶正驱邪的作用,临床用于治疗冠心病、头面五官疾病、脑病、风寒湿痹等难治性病症,常获良效。

[主题词]名医经验;针灸师;针刺疗法/方法郑魁山,全国著名针灸专家、教授、硕士生导师,全国500位名老中医师带徒指导老师之一。

郑老继承历经四代传播下来的宝贵针灸医疗经验,再根据他本人60余年来从事针灸临床、科研和教学的经验,在实践中,勤求古训、博采众长、汲取精髓、推陈出新,不断整理和完善家传手法,使家传手法逐渐系统化和理论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针刺手法特点,并使其学术特点自成一家。

郑老临证以手法治疗疑难杂症而著称,“温通针法”即是他在数十年的临床实践中,独创的治疗各种疑难杂症的特色针刺手法。

精湛之手法配以精当之选穴,临证治疗各种疑难病症力专而效宏。

该手法补泻兼施,能激发经气并通过推弩守气,推动气血运行,使气至病所,具有温经通络化痰浊、祛风散寒、行气活血、扶正驱邪的作用。

笔者跟随郑魁山教授从事医、教、研工作20余年,深得郑老身传心授,现将其独创针刺手法“温通针法”的临证运用规律总结介绍如下。

1 “温通针法”的操作方法左手拇指或食指切按穴位,右手将针刺人穴内,候气至,左手加重压力,右手拇指用力向前捻按9次,使针下沉紧,针尖拉着有感应的部位连续小幅度重插轻提9次,拇指再向前连续捻按9次,针尖顶着有感应的部位推弩守气,使针下继续沉紧,同时押手施以关闭法(即左手拇指按压于穴位下方经络,防止针感下传),以促使针感传至病所,产生热感,守气1~3分钟,留针后,缓慢出针,按压针孔。

2 临证运用2.1治疗冠心病多年来郑老在临床上取内关穴为主施以温通针法,使针感向心性传导,治疗急、慢性冠心病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

辨证取穴:以内关穴为主穴,心阳亏虚、寒邪内侵者,配通里、心俞、厥阴俞;痰浊阻络者,配丰隆、胃俞、脾俞、中脘、足三里;气滞血瘀者配膻中、膈俞、肝俞、太冲、脾俞。

现代名医传记之郑魁山

现代名医传记之郑魁山

现代名医传记之郑魁山全国首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甘肃省首届名中医、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号称“西北针王”、“中国针灸当代针法研究之父”的甘肃中医学院郑魁山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10年2月21日2时在兰州逝世,享年93岁。

郑魁山1918年12月出生于河北省安国县的针灸世家。

16岁随父郑毓琳先生系统学习《内经》、《难经》、《针灸甲乙经》等中医经典著作。

20岁时学成后行医于安国、保定等地,1943年赴北平行医,1947年考取中医师,独立开业。

1951年从卫生部中医进修学校毕业后,与同道栾志仁等针灸界同仁创办北京广安门联合诊所,任针灸顾问。

1951年~1953年协助北京中医学会创办北京中医学会针灸研究班和针灸门诊部。

1952年受卫生部派遣任赴山西医疗队队长。

1954年任华北中医实验所针灸主治医师,并受聘在政务院(国务院)医务室为中央首长诊疗疾病。

1955年~1969年在卫生部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任主治医师兼第三研究室负责人,从事传统针法研究。

1957年与北京协和医院协作研究视神经萎缩,任副组长。

1960年与协和等10个医院协作研究经络实质,任组长。

1956~1966年分别在中医研究院高师班、国际针灸班和前苏联、印度、朝鲜等外国专家班任教。

1970年调到甘肃省成县医院,任中医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1982年,郑魁山调入甘肃中医学院针灸教研室,主要从事教育工作,1985年与其他同志一道共同创建了针灸系,并任针灸系主任,后因年事高改任名誉系主任、教授。

1992年甘肃中医学院针灸系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创建了学院唯一的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其担任研究生导师组组长。

在这一时期,他还任职中国针灸学会等学术组织,并受聘为《新编针灸大辞典》、《中国大陆名医大典》、《世界名人录》编委会顾问。

1993年,郑魁山教授被人事部、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遴选为有独到临床经验和技术特长的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中国当代针灸名家简介

中国当代针灸名家简介

中国当代针灸名家简介咱今儿个就来唠唠中国当代的针灸名家。

有这么一位针灸大家,程莘农院士。

老爷子那可是针灸界的泰斗级人物。

他扎针可有一套呢,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法师。

他的手啊,特别稳,那针下去又准又快,病人还没怎么感觉到疼呢,针就已经扎好了。

而且他对待病人那叫一个耐心,不管是啥样的患者,他都会轻声细语地问病情,就像家里的长辈一样关心人。

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针灸事业,培养了好多好多优秀的针灸人才,那些学生就像他播撒下的种子,在各地生根发芽呢。

还有贺普仁教授。

贺老的针灸技术也是相当厉害的。

他就像是针灸界的武林高手。

他对火针的运用那可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很多疑难杂症在他的火针下都有了转机。

他总是充满热情地去研究针灸的各种疗法,想把针灸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他在给病人治病的时候,眼里就只有病人的病情,一心就想把病人治好,那种专注劲儿让人特别佩服。

再说说郭诚杰教授。

郭老啊,他特别注重针灸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推广。

他就像一个热心的邻居大叔,总是想把针灸的好处告诉更多的人。

他在研究针灸对女性疾病治疗方面有独特的见解。

很多女性患者在他的治疗下,身体的各种不舒服都得到了改善。

他还经常给年轻的医生分享他的经验,没有一点架子,就盼着大家都能把针灸学好,能为更多的病人解除痛苦。

这些针灸名家啊,他们都有一颗热爱针灸的心,用自己的双手,用那一根根小小的银针,为无数患者带来了健康和希望。

他们就像星星一样,在针灸的天空里闪闪发光,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针灸人不断前进呢。

还有一些年轻的针灸名家也崭露头角。

他们继承了前辈们的技艺和精神,又结合现代的医学知识。

他们在治疗现代病,像因为长期伏案工作导致的颈椎病啊,还有年轻人的失眠问题等方面,都做出了很多创新的尝试。

这些年轻的针灸师们就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充满了活力,给针灸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他们也和那些老专家一样,用心对待每一个病人,让病人在针灸的治疗中感受到温暖和希望。

郑魁山教授临床应用刺络疗法经验总结

郑魁山教授临床应用刺络疗法经验总结

·名老中医经验·郑魁山教授临床应用刺络疗法经验总结赵海红 孙桂云 王允娜(甘肃中医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郑魁山教授出身针灸世家,他结合自己六十多年的临床医疗经验创立了针灸的治病八法,即汗、吐、下、和、温、清、消、补。

他擅长应用传统针法治疗急症、重症、疑难症,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具有特殊治疗作用的针刺方法,对传统针刺法进行了独创性的发展。

本文主要对郑魁山教授在刺络疗法方面的经验进行总结。

刺络疗法,俗称刺血疗法、放血疗法,是祖国医学针灸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流传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如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就对刺络疗法的理论、操作和临床治疗作了较全面记载,为刺络疗法奠定了基础。

明·杨继洲《针灸大成》中记载了较多刺络的穴位和治疗病种。

如“太阳在眉后陷中,太阳紫脉上,治眼红肿及头痛,用三棱针出血。

”“癞(麻风)感天地间杀厉之气,声哑者难治,针委中出血二三合,黑紫疙瘩上,亦去恶血。

”郑氏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了发挥。

操作方法郑氏指出:临床应用刺络放血宜浅,出血不要过多,主要治疗发热、昏厥、咽喉肿痛、局部充血、急性腹痛、吐泻和神志病等病症,操作方法主要有三种:1.点刺(速刺)放血:局部消毒后,左手拇食中三指捏紧被针穴位,右手持针迅速刺入半分深左右,即将针迅速退出,然后捏挤局部使之出血,排黏液。

常用于十二井、十宣放血,治疗昏厥,发热,咽喉肿痛;局部放黏液,治疗腱鞘囊肿。

2.结扎放血法:先用带子或橡皮带一根,结扎在被针部位上端,局部用碘酒消毒,酒精棉球擦净后,左手拇指压在被针部位下端,右手持三棱针对准被针部位的静脉刺入脉中(0.5~1分深左右)即将针退出,使其流出少量血液,出血停止后,将带子解开,再用消毒棉球揉按针孔,不使出血过多。

常用于尺泽、委中放血治疗吐泻、急性腹痛等。

对于有瘀血的络脉部位,刺过之后,使其恶血自流,待恶血流尽后,再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当出血时,也可以轻轻按摩经脉的上端,以帮助邪毒外出。

郑魁山教授独家针法及创新思想探析

郑魁山教授独家针法及创新思想探析
郑 氏家 传手法 , 系郑魁 山教授 之父郑 毓琳 先生 改进烧 山火 、透天
凉手法 之后 , 又从 古代 繁琐 、复杂 的针刺手 法 中 , 经过长期 临床实践 , 简化 而来 的 常 用手 法 , 它具 有简 便 、 易学 、实 用 、速 效的 特 点 。郑 氏针法 历经 四代传承 , 至郑魁 山已形成 了一套 完整 的针灸手 法操 作体
穴, 以左 手 固定肢体 , 拇指 紧掐其 穴 , 右手握 住足尖 , 上下 摇动 , 以松 动 踝 关 节 , 可 揣 清穴 位 。 便 1 7 摇滚升 降法 . 遇到 伸屈 关节 , 拨肌腱 才能 较好 显露 穴位 时 , 推 应采 用摇滚 升 降 法 。如取 肩髑 穴 , 左手 拇 指紧 掐其穴 , 右手 托握肘 关节 , 上下 抬举 , 左 右摇 滚 活动 , 拨穴 位周 围组 织 , 推 使穴 位显 于指 下 。 1 8 舒张押手 法 .
英 文版和 中华现 代 中西 杂志编 委 , 世界教 科文组 织专 家成 员等 。曾任
甘肃 省政 协 第四 、五 、六 届委 员 。发 表学 术 论 文 6 6篇 , 有 《 著 针
灸 集 锦 》、 子 午 流 注 与 灵 龟 八 法 》 针 灸 补 泻 手 法 、 《 、 郑 氏针 灸 全集 》 等 14部 著 作 。 郑 老博览群书 , 学识渊博 , 师古而泥 不古 , 重理论联 系实际 , 注 能荟 萃 各家学 说 , 出 自己的见解 。郑 教授从 医 6 提 0余载 , 验俱丰 , 学 擅长
特的针 刺手法特 点 , 并使其 学术特 点 自成一家 。郑魁 山兼 任中 国针灸
学会荣誉理事 , 针法灸法 分和美 国国际整体 医灸学会名 誉会长 , 甘肃郑氏针 法研 究会荣 誉会长 , 日本后藤 学院 和英国东方 医学 院客座教授 , 中国针 灸专家讲 师团教授 , 世界针灸 杂志

【西北针王】郑魁山针刺手法要点

【西北针王】郑魁山针刺手法要点

【西北针王】郑魁山针刺手法要点郑魁山教授认为,针灸是通过经络穴位,从外治内的医疗方法,做为一名针灸医生,必须掌握理、法、方、穴、术5种基本要领,而其中之“术”尤为奥妙精深,临床上采用何种针刺手法是疗效好坏的重要因素之一。

他常强调:“针刺手法,十分重要,没有辨证配穴,抓不住病机;没有熟练手法,也不能针到病除”。

“难不在穴,在手法耳”。

只有正确地操作针法,才能有好的疗效。

有时操作方法的正确与否,还起决定性作用。

尤其对一些急性病症,合适的针刺方法可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反之则会无效,或者微效,甚至导致不良后果。

兹就郑老的针刺手法模式作一初探。

《难经》云:“知为针者信其左,不知为针者信其右,当刺之时,必先以左手压按所针之处。

”郑老在临证时注重进针前以左手揣、按、循、摸以确定穴位的准确位置,常用方法有:指切法、分拨法、按压法、旋转法、滚摇法、升降法等。

其目的是:揣摸肌肉的厚薄、孔隙之大小,指感的位置;分拨穴位结构层的肌腱、血管;确定进针方向和深浅;辅助刺手进针;令气血宣散,下针不伤营卫。

顺序临床上郑老非常重视针刺穴位的顺序。

一般是自上而下,若处方中有头部、胸腹部、四肢部穴位时,则先针头部,次上肢,中胸腹,后下肢的顺序进行操作。

若为同经穴位,则采用通经接气法,即从上至下,使气感按节传递。

而特殊情况又特殊对待。

如治疗崩漏,则先取脾经隐白穴益气统血,配肝经行间穴理气和血,再针人中穴提气摄血。

若病原在下,则先针下后针上,病原在上则先针上后针下。

四肢取穴,有时也用担截法。

主要采取右手快速进针法,左手辅助,如指切速刺法,刺入捻进法,但有时也根据不同部位、不同穴位采用缓慢捻进法、指压切入法、压针缓进法等。

进针后,即根据辨证需要或采取徐缓推进毫针,或采取分段分部进针。

但进针关键是针向病所。

气行针郑老常告诫学生,每次进针后,必先候气至。

气至感应医患两者均可察知,然后根据气至再使用手法。

若针已至所定部位仍无气至,就应采用催气方法以使气至,常用方法是:退针至皮下,改变针刺方向或前或后,或左或右地反复搜寻针感,以得气为止,或采用循按穴位附近,或弹振针柄,如法仍无气至,则可重新移动针刺部位或调整针刺方向,一般即可得气。

郑氏传统针法及其临床应用

郑氏传统针法及其临床应用
学界100位名人中就有他的名字。
《子午流注与灵龟八法》一书于1989年在台湾被千华图书出 版公司改为繁体字出版。《针灸集锦》和《针灸补泻手法》面 世后,也分别被日本京都中医研究会和日本东洋出版社译成日 文出版。2004年5月,日本国将《针灸补泻手法》一书作为日本 国立针灸大学及各针灸院校的教科书,并称“研究中国针灸针 法,必从郑氏始”。1987年11月,在北京召开的世界针联第一 届针灸学术大会上,郑魁山宣读的“针刺治疗链霉素中毒性耳 聋14例临床观察”、演示的幻灯片“针刺手法100种”均受到与 会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欢迎和好评。会议期间,日本中国医疗普 及协会会长横山瑞生、东京后藤学园园长后藤修司、中国室长 兵头明、东洋学术出版社社长山本胜旷等19人及美国部分针灸 学者,都请郑魁山给他们扎一针,亲自体会一下中国针法的奥 妙,结果个个心悦诚服,盛赞“中国无愧于‘针灸故乡’的称 号,称郑教授是当今中国针灸针法研究之父当不为过!”。 1991年10月郑魁山在北京出席了“世界针联国际针法灸法现场 交流会”,并担任执行主席。至此,郑魁山领衔中国针灸针法 研究50载,世称“中国针灸当代针法研究之父”已是不争的事
当代名老中医成才之路关键因素研究
文化背景类因素 ——是否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对中
医成才有较大影响。 1.汉族学医近水楼台 2. 以有古文基础者佳 3. 传统文化熏陶有益
情操品性类因素 1.勤奋好学 2.执爱中医 3.大医重德
读书学习类因素
1.熟读经典 (1)必须首先熟读多背 (2) 必须经常结合实践 (3)必须反复温故知 新
郑魁山教授还在家传及临床实践的基础上,以祖 国医学八纲辨证、八法治病理论原则为指导,创立了针 灸的汗、吐、下、和、温、清、消、补的“针刺治病八 法”及相关针刺手法二龙戏珠、喜鹊登梅、老驴拉磨、 金钩钓鱼、白蛇吐信、怪蟒翻身、金鸡啄米、鼠爪刺等, 从而确立了针灸治病的辨证思维及临证施治手法,使辨 证、选穴、手法有机结合,为后学者的学习和实践提供 了理论依据。郑魁山教授还在临床中形成了一套独具特 色的针刺手法,如“穿胛热”“过眼热”“温通 法”“关闭法”等不胜枚举,其中“穿胛热”手法针刺 天宗穴时,可根据病情需要使热感传到前胸或上肢,随

中国厉害的15位针灸大师,知道3个以上算你牛?

中国厉害的15位针灸大师,知道3个以上算你牛?

中国厉害的15位针灸大师,知道3个以上算你牛?小编从医30余年,主攻针灸疗法,30余年来几乎学遍了所有创始人的针法,一路走过感慨良多,期间多有名师指点,但也不乏上当受骗,尤其一些好财之徒学的一知半解便开门授课误人不浅,更有甚者学的某种针法不知感恩反而盗为己有,言为自创,真恬不知耻。

今小编把近几十年来曾经学习过的针灸名家介绍给同仁,对于那些欺世盗名之辈暂且不提,大家谨慎既是!中国之大不乏隐士藏龙之人,因不识或者不了解小编不便妄加评论还望海涵,亦期待读者把那些你熟识的真才实学之人推荐给我也好去拜访,先谢过!!!以下15位针灸名家小编大多数均当面学习过,即使个别老师无缘当面学习也对其著作做了深入研究,大家可以参考学习!彭静山针灸专家。

奉天(今辽宁)开原人。

自幼从师学医,后开业行医。

建国后,历任中国医科大学、辽宁中医学院针灸教研室主任、副教授、教授和附属医院针灸科主任、副院长。

善于运用针灸术治疗脑血栓后遗症,疗效显著。

1970年首创眼针疗法,治疗中风等疗效亦较明显。

著有《简易针灸疗法》、《针灸秘验》等。

主要成就:彭氏的眼针穴区划分和眼针疗法的临床价值,使眼针疗法得到推广应用,并在海内外针灸界产生较大影响。

注:彭老当之无愧是当代针灸临床实战家!小编有幸拜读彭老著作收获良多,致敬!董景昌台湾著名针灸师,是董氏奇穴的创始人。

董先生早年从军,随著国民政府撤退来台湾。

在台湾传授他家传的针法,因为由他传授的穴位并不在传统内经所记载的范围内,但疗效显著,因此被称为董氏奇穴。

董景昌先生自成一套独特的经络思想,与传统的十四经络循行路线不同,针灸的穴位配伍极为简明,在放血治疗方面特别擅长,他门下弟子甚多,在台湾中医界极负盛名。

主要成就:创立董氏奇穴,对针灸的普及推广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美中不足董氏奇穴穴位太多难以短时间掌握!小编遍阅董老及其弟子著作大有收获,只是后面讲授董氏奇穴的老师水平良莠不齐,多有误人子弟之嫌。

程莘农程莘农(1921.8.24—2015.5.9)原名希伊,号莘农,江苏省淮安市人,中医、针灸专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医针灸”代表性传承人。

郑魁山教授针治面瘫初期的经验介绍

郑魁山教授针治面瘫初期的经验介绍
,
刺激轻浅
,
初期应 控制炎症
,
,
改 善局 部血 液 循 环
,
,
留针
,
分钟


,
J 针治一 次 [

减 轻 局 部水 肿
如 在 炎 症 部 位强 刺激
,
无异于
治七 次

眼 能闭合
不歪
面 部对称 ;
,
诸证
加 重 局 部充 血 水 肿

出现 病情 缠 绵
`
,
不 利 于疾
,
普愈
面 瘫 为 临床 常 见针 灸 适 应 证 郑魁 山 教 授
,
阳走 阴 而 阴走 阳也
,
证 属 络 脉空 虚 血阻 滞 池
, ,
卫 外 不 固 当风 致 风 邪 入 络
` 、
气 风
取 穴 可 驱 散经 络 风 寒 之 邪 筋 脉得 以 濡 养 也认 为:
,
使气 血运 行 通 畅
,
筋脉失养
,
治 以 祛风 通 络
取穴
:
面 部功 能得 以 恢 复
现 代 医学
行 热补 法
,

使 患 者 头 面 部 出现 细 微 汗 珠 以
、 、 、
面 瘫 是 由 于基 乳 突 孔 内 的病 毒感 染
祛风 解表
左 侧 (健 侧 ) 取 四 白 对侧合谷
5 、 1 0
, ,
下关
,
颧耀 行 平 补平
,
引 起 组 织 水 肿 或 骨 膜 炎 症压 迫 面 神 经 而 产 生 的 炎症
,
地 仓 透颊 车 泻法
6
x
x

郑魁山老师的一针风池让我走上针灸研究之路

郑魁山老师的一针风池让我走上针灸研究之路

郑魁山老师的一针风池让我走上针灸研究之路我是甘肃中医学院的首届毕业生,郑魁山老师1982年调到学院时,我已进入临床实习,没能聆听他的课——这也成为我后来决定报考针灸专业研究生的一个重要因素(补课针灸)。

当郑老得知我是当年学院考上的唯一一名研究生,而且考取的正是他当年的工作单位——中国中医研究院,导师就是他当年的师弟时,就专门让人带话要我去找他。

一见面,郑老就对我说:我虽然没有教过你的课,但我现在已是学院的针灸老师,我不希望从这里出去的学生,让别人觉得针灸的基础功不扎实。

针灸的基本功首先就是取准穴位,接着就为我讲述他多年的取穴经验与要领,特别强调了押手在取穴、刺穴中的重要性,那种对年轻学子的提携与慈爱溢于言表。

见那天郑老心情不错,加之这样的机会实在难得,于是我又鼓勇请求能否体验一下郑氏针法。

“好”,郑老说,“给你扎个风池穴吧”——那时我还不知“风池”乃郑门看家之穴。

进针非常轻柔,三下两下,针感徐徐而至,又缓缓传至前额,一种清晰而又轻柔的针感体验。

针毕,郑老意犹未尽,又把他的大儿子郑俊江叫到身边,让其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手把手地为我示范取穴,并进一步体验郑氏热补凉泻针法。

第一次感受郑氏针法留下太深的印象,学习并探求其奥秘的渴望油然而生,怎奈赴京求学深造迫近,而我也深知习郑氏之针非一日之功,于是便毫不犹豫鼓励并帮助同学黄幼民留在了郑老身边潜心学艺,以得真传。

不久又承郑老不弃而幸运成为郑老的第一位入门弟子——两年后又成为我的妻子,成为我学习郑氏针法的桥梁。

而来到北京的我,经过短时间的试探性研究之后,很快就将自己的研究方向锁定在针灸腧穴研究。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耕耘于历代腧穴文献之中,与古人对话,向今人讨教,或许是这份真诚与坚持感动了上帝,我很幸运地参与了中国第一个针灸国家标准《经穴部位》的制订,并于16年后主持了该标准的修订,同时又作为中国代表团的团长完成了世界卫生组织标准《针灸经穴定位》(中国方案)的起草,并代表中国参加了该标准制定的全部11次会议。

郑魁山教授针灸学术思想初探

郑魁山教授针灸学术思想初探

郑魁山教授针灸学术思想初探
方晓丽;李金田;郑俊江;郑俊武;秦晓光
【期刊名称】《上海中医药杂志》
【年(卷),期】2007(41)2
【摘要】郑魁山(1918-),男,出生于针灸世家。

16岁随父著名针灸专家郑毓琳先生学医,20岁学成。

1951年协助创办北京中医学会针灸研究班和针灸门诊部。

1955年在卫生部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从事传统针法研究,并受聘于政务院医务室,为中央首长诊疗,且在外国专家班、国际班任教。

1970年下放到甘肃成县医院,1982年调入甘肃中医学院,主持筹建针灸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全国500位名老中医师带徒指导老师之一。

现任中国针灸学会理事,中国针灸学会针法灸法研究会顾问,郑氏针法研究会会长,日本后藤学园、英国东方医学院客座教授。

发表学术论文66篇,著有《针灸集锦》《、子午流注与灵龟八法》《、针灸补泻手法》《、郑氏针灸全集》等14部著作。

【总页数】3页(P9-11)
【关键词】学术思想;名老中医;郑魁山
【作者】方晓丽;李金田;郑俊江;郑俊武;秦晓光
【作者单位】甘肃中医学院针灸推拿系;甘肃中医学院中医系;郑氏针法研究会诊所【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5-0
【相关文献】
1.宗“子午”针刺创独技守“灵龟”临证重候气—郑魁山教授传略及学术思想 [J],
2.郑魁山教授针灸学术思想概述 [J], 口锁堂;郑魁山
3.宗“子午”针刺创独技守“灵龟”临证重候气──郑魁山教授传略及学术思想[J], 陈跃来
4.郑魁山针灸学术思想述要 [J], 张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雨伞 , 一盏马灯 , 并凛然相诫 : 今后行医 , 不论刮风下 雨 , 路远天黑 , 病家有求必应 , 勿畏艰难困苦 。 作为 郑氏针灸的第 4 代传人 , 郑魁山噙泪颔首 , 这是对父 亲的感念 , 更是对事业的承诺 。 郑毓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造诣和对中国传统针 灸针法的研究 , 注定了他的不平凡 , 也为日后郑魁山 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石 。 更难能可贵的是 , 作为一 介儒医的他 , 具有极强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感 , 这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郑魁山 。 民国期间 , 教育总 长汪大燮提出“ 决意今后废去中医” , 1929 年国民政 府卫生部又通过了 《 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 碍案》 , 中医面临灭顶之灾 。 郑毓琳义愤填膺 , 当闻 及张锡纯等人振臂疾呼之际他充满了感动 , 看到了 希望 , 惟一能做的也必须得做的是精研苦练针法针 技 , 用疗效把中医在民间的根扎得更深更牢 。 飓风 雷霆不可摧又岂是小小蚍蜉所能撼动 这种刻骨铭 心的经验教训 , 随着血缘的流淌渗入了郑魁山的骨 子里 。 新中国成立伊始 , 卫生部副部长王斌再次旧 调重弹提出“ 中医是封建医 , 应随封建社会的消灭而 消灭” 时 , 郑魁山协同其父郑毓琳决然抨击 , 直到中 央政府高度重视中医为止 。 “七 七” 事变后 , 华北失陷 , 保定沦陷 。 国民党 军队一路南退 , 八路军一二 ○ 师主力东进冀中 , 吕正 操将军率部驻扎安国一带 , 召开群众大会 , 号召积极 捐钱捐物团结抗日 , 郑毓琳 、郑魁山父子当仁不让 , 先后捐献大洋 1 000 圆 、 战马 18 匹 。 郑氏父子一面 从事百姓诊疗及八路军伤员救治工作 , 一面宣传抗 日救亡政策 , 积极投身抗日洪流 。 1939 年的一天 , 时任村经济主任的郑魁山在办理土地登记工作时 , 由于叛徒出卖被日军捉走 , 要他留在军营治病 , 郑魁 山大义凛然断然拒绝 。 丧心病狂的日寇用蒺藜鞭抽 打得他遍体鳞伤 , 又用刺刀挑 伤他的双脚 , 计划送 731 部队作试验品 , 幸好被我地下工作者李焕文及 时救出 , 才幸免于难 , 为新中国保留了一名坚强的战 士和一位卓越的针灸家 。 1943 年 , 郑魁山随父进京行医 。 1947 年在北京 考取中医师资格 , 独立开业 。 1951 年在新中国卫生 部中医进修学校毕业 , 与栾志仁等创办了北京广安 门联合诊所 , 任针灸顾问 。 1952 年受卫生部派遣 , 任山西医疗队队长 , 为抗美援朝归国的志愿军伤员 治病 。 先后在太原市 、太谷县 、 汾阳县等疗养院内工 作了 43 天 , 为近千人进行了治疗 , 疗效显著 。 返京 后 , 卫生部领导听取了他的汇报 , 还专门召开了经验 交流会 。 此时 , 郑毓琳在家庭诊所热情接待应诊者 , 郑魁山的夫人孟昭敏则就职于北京市中医学会门诊
[ 主题词] 针灸师 ; 针灸学 ; 名医经验
Professor ZHENG Kuishan — — — the father of modern study of Chinese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and needling methods
F A N G Xiaoli 1 , T I A N Daz he2 , L I J intian 3 , Z HE N G J unjiang 1 (1. Department of A cupuncture & M assage , G ansu Co lleg e of T CM , L anzhou 730000 , China ; 2. Cang zho u T o ng da ta ng G uo yiguan o f Hebei P ro vince ; 3. Depa rtment o f T CM , Gansu Co llege of T CM) ABSTRACT Pro fesso r Z HE N G K uishan is a famous specialist of acupuncture and mox ibustion sciences , and he has o btained a lo t of achievements in abo ut 70 y ears'clinical trea tment , scientific studies and teaching . He has advo ca ted and dev o ted him self to the studies of tr aditional needling metho ds of acupuncture and mo xibustio n , w ith outstanding contributio ns to the develo pment of Chinese and w or ld' s acupuncture and mox ibustion. H e pa rticipated in the scientific studies , clinical trea tment and teaching o f acupuncture and mox ibustion at the early stage of f ounding of the China A cademy of T CM . H e first advo ca ted and led “ the study o n channel essence” , established Department o f A cupuncture and M ox ibustion , Gansu Co llege of T CM and Ga nsu Socie ty o f Zheng' s Needling M ethods. P rofessor Zheng' s opinio ns and practice which em phasize o n the studie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acupuncture , mox ibustion and needling methods indicate the direct o f acupuncture and mo xibustio n studies in bo th China and w or ld. KEY WORDS A cupuncturists ; A cup M o x Science ;Famo us Doc to r
“ 十五”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 2004BA 721A 01Z41 第一作者 : 方晓丽(1963 - ), 女 , 副教授 。 研究方向 : 针灸传 统针法的 临床应用与基础研究 。 email : f angxlzyxy @163. com
朽的民族之魂 , 他以拳拳赤子之情诠释了中国针灸 生命永恒的玄机 , 他就是当代中国针灸针法研究之 父— — — 甘肃中医学院郑魁山(1918 - )教授 。 他曾任 中国针灸学会理事 、中国针灸学会针法灸法分会高 级顾问 、 甘肃郑氏针法研究会会长等职 , 是全国百年 百名中医临床家之一和 500 位名老中医带徒的指导 老师 、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 清代著名针灸学家李守先说过针灸之难“ 难不 在穴 , 在 手法耳 。 明于穴而手法不明 , 终生不医一 疾; 明于手法而因症寻穴 , 难者多而显而易知者亦不 少矣 … …习此 , 首学手法 , 次学认症 , 而以寻穴为末 务”( 《 针灸易学 序》 )。 郑魁山教授深谙其理 , 精研
载的临床 、
科研 、教学工作中 , 成就斐然 。 他一直倡导并致力于中国针灸传统针 法的研究 , 对中国乃至世界针灸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 主 要有 : 参与中国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创院初期的科研 、 临 床及教学工作 ; 首倡并领导“ 经络实质研究” ; 创建甘肃中医学院针灸 系和甘肃郑氏针法研究会 。 郑老关于重视研究中国传统针灸针法的 观点和实践 , 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针灸针法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
中国针灸 2007 年 2 月第 27 卷第 2 期
141
文章编号 : 02552930(2007)020141 06 中图分类号 : R209 文献标识码 : A
针灸人物
针坛魁斗照河山
— — —记当代中国针灸针法研究之父郑魁山教授
方晓丽 田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李金田 郑俊江
1 2 3 1
(1. 甘肃中医学院针灸推拿系 , 兰州 730000 ; 2. 河北省沧州同达堂国医馆 ;3. 甘肃中医学院中医医疗系) [ 摘 要] 郑魁山教授是我国著名的针灸专家 , 在其近 70
142
Chinese Acupuncture & Moxibustion , Feb. 2007 , Vo l. 27 No . 2
其道 , 他知道 : 如果一种文化 、一门学问丧失了根 , 它 迟早会枝枯叶落 。 这也是郑老 70 年如一日潜心中 国针灸针法研究的原因 。 他曾亲眼目睹了上个世纪 中国针灸的荣盛兴衰 , 每一步每一段历程 , 都牵着他 的魂系着他的梦 。 他身体力行 , 以一个巨人的身形 站在中国针灸发展的至高点 , 以最沉重的声音提醒 着世人 : 不要丢掉传统文化 , 不要湮没了国粹 — — —针 灸 。 针灸是中国先祖源于自然的发明 , 也是世人历 经洗礼最终回归自然的抉择 。 这不仅是一个智者留 给我们的深思 , 更是一位哲人指给我们的方向 。 郑魁山及其先父郑毓琳先生 , 在中国针灸传统 针法研究上的成果是针灸界公认和令国内外同仁所 景仰的 。 1996 年 8 月 18 日 ,“ 国际郑氏传统针法学 术研讨会暨郑毓琳先生诞辰 100 周年纪念会” 在兰 州隆重召开 。 中国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 副院长 、 第二届世界针联主席王雪苔教授题词“ 箕裘 世绍郑家针 , 工巧堪追泉石心 。 准若弓开矢中的 , 效 如桴落鼓出音 。 毓翁绝技惊幽燕 , 魁老医名噪杏林 。 几代真传成集锦 , 千年奥秘此中寻 。 ” 中国工程院院 士、 中国中医研究 院程莘农教授题词 “ 针法 鸣世” 。 两者不仅道出了郑氏针法的学术地位 , 更指出了针 灸针法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 循着这条线 , 我们 慢慢解读郑氏针法的形成历程及郑氏针法的杰出代 表郑魁山教授对中国针灸事业所作出的贡献 。 1 世家传承 , 牛刀小试 郑魁山教授出生于河北省安国县一个 针灸世 家 , 父亲郑毓琳自 14 岁起就随父亲郑老勋及舅父曹 顺德 学习针灸 , 18 岁时又拜博野 县名医霍老顺 为 师 , 学习四载 后 , 针技日臻完善 , 屡起沉疴 , 声名鹊 起 , 誉满京南 。 每天求诊者门庭若市 , 其中有布衣百 姓 , 也有晚清的达官贵侯 。 翰林太傅蒋式芬之爱女 芝歌身患痼疾 , 病情恶化 , 众多名医已然束手 。 慕名 求诊后 , 一针见效 , 经半年调治痊愈 。 蒋式芬亲书中 堂一副“ 慈善高师法巨天 , 神术秘诀中指点 。 精微奥 妙常来转 , 针灸去病似仙丹 ” 以赠 , 并亲为传名 。 就 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 , 郑魁山自幼耳濡目染 , 对针 灸怀有深厚的情感 , 并在父亲带教下系统学习了中 国传统文化 , 从四书五经开始 , 而后又诵记了《 内经》 《 难经》 《 针灸甲乙经》 《 针灸大成》 等经典医学名著 。 每天父亲坐堂出诊 , 他都侍诊其后 , 风雨无阻十几个 春秋 , 让他熟识了病证的多样性和多变性 , 熟练了针 灸针法的操作手法和临床技巧 , 体察人世间的疾苦 , 让他也更明白了作为一名医生的光荣性和艰巨性 。 20 岁那年 , 父亲为郑魁山举行了出师仪式 , 亲 朋好友齐聚一堂 , 父亲郑重地送给他两件礼物 : 一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