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婉语中“死亡”的英汉说法对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委婉语中“死亡”的英汉说法对比
【摘要】委婉语是人类语言使用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本文通过“死亡”一词委婉语英汉说法的对比,对中西委婉语跨文化现象进行了对比研究,揭示了其内在联系。
【关键词】委婉语等级观念宗教背景
【中图分类号】h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2-0054-02
一委婉语的定义
委婉语(euphemism)是人类语言使用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是人们谈论那些令人不快或尴尬的事情时所使用的较为礼貌的说法。euphemism一词源于希腊语的前缀eu(=good,sounding well,好的,好听的)和词根pheme(=speech or saying,话语或好话)。euphemism字面上的意思就是“use of pleasant, mild or indirect words or phrases in place of more accurate or direct ones.(用好听的话或令人愉快的方式表达)”根据《英语委婉语详解词典》的定义,委婉语是一种用无害的或悦耳的词语替代那些较直接的、唐突的言词,用善意的话语把事实掩盖起来的修饰手段。它不仅是一种社会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死亡是人类普遍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无论中西方人都避犹不及。本文将从“死亡”一词入手,对比英汉委婉语的相似与不同。
二委婉语中“死亡”的英汉说法的不同之处
1.中西方等级观念的差异
汉文化更为注重等级观念,对于上级、领导,人们谨言慎行,唯恐不敬,大多不敢直呼其名,而冠以职位,因此对于“死”的委婉语因阶级、地位、等级、身份、对象、方式等方面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说法。《礼记·曲礼》说:“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庶人曰死。”皇帝“死”的委婉语还有“驾崩”、“山陵崩”、“弃群臣”、“宫车晏驾”、“千秋万岁后”等。皇太后、皇后死也称“晏驾”。对美女的死称为“香消玉殒”、“玉碎珠沉”,妻子死为“断弦”、“失俪”。战死为“牺牲”、“捐躯”、“阵亡”等;名人死为“逝世”、“谢世”;一般亲友为“安息”、“离世”;一般人死为“完了”、“断气了”、“翘辫子了”、“上八宝山了”等;坏人的死为“见阎王”、“完蛋了”、“玩完了”、“蹬腿了”、“呜呼哀哉”等。而在西方,不论职位高低、年龄大小,大多数人都喜欢别人直呼其名,常常听到小孩直呼一个比他大得多的人的名字,这并不表示不敬,只表明人与人相互之间是平等相处,没有名字禁忌的。因此英语“死”的委婉语没有这么繁多。
2.中西方宗教背景的差异
基督教在英语国家的人们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关于死亡的委婉语多半来自《圣经》,与基督教信仰密切相关。许多基督徒都相信“来世”和“原罪”之说,在他们看来,死亡就意味着“to go to heaven”(进天堂)、“to be called to cod”(被召唤到上帝那)or“to cancel ones account”(销账)。所以英语中“死”有很多委婉说法:be safe in the arms of jesus, be asleep in the
valley,be in abraham’s bosom, be promoted to glory),be taken to paradise, etc。
汉语中则主要是来自于与道教和佛教有关的用语,如道教有关“死”的委婉语有:羽化、仙逝、仙游、登仙、成仙、归西、归天、驾鹤西去、驾返瑶池等;佛教的有:坐化、入寂、圆寂、物化、升天、灭安、涅槃、转世、归真、迁化、归寂等。和尚之死为“涅槃”;高龄而死为“寿终”;殉情为“飞蛾扑火”;为贞节而死为“全节”;为民族利益而死为“殉国”;随君主一起死为“殉葬”;为保卫祖国而死为“烈士”;共产党人之死是“去见马克思”,更有老百姓所谓的“地下工作者”等对死人的谑称。
三委婉语中“死亡”的英汉说法的相同之处
中西方人们都把死亡看做“休息”或“睡眠”,“final sleep”、“to be at rest”、“to return to dust”这些都反映出了两大民族对“死亡”看法的相似之处。因此,对于这个词,人们想当然地加上了个人的感情色彩。对于自己的亲人、朋友、爱人、伟人以及值得尊敬的人,人们将其美化,而反之则丑化。
1.对于“死亡”一词的美化
如:pass away/fade away 与世长辞;to go to sleep 长眠;to lay down one’s life 献身;to die a martyr 牺牲;to expire 逝世;to end one’s day 寿终;to answer the last call 授命;to abandon the world 弃世,谢世;to pay the debt of nature 了解尘缘;to pass over to the great beyond 驾鹤西游;to return
to dust 入土;to join the choir invisible 入寂,归寂;to release souls from suffering 超度;to go to nirvana 去极乐世界;to demise 崩,薨;to depart to the world of shadows 命归黄泉等。
2.对于“死亡”一词的丑化
如:to come to a violent death横死、凶死、强死、死于非命;to give up the ghost 见阎王;to kick the bucket 翘辫子、伸腿;to kick up one’s heels 蹬腿、伸腿;to lay down one’s knife and fork 撂挑子;pop one’s clogs 死掉、蹬腿;toes up 死、翘辫子;drop off the hooks 死、翘辫子;fly off the handle 翘辫子等。
四结束语
“死亡”委婉语在世界各民族的语言中都有反映。对“死亡”的委婉有多方面的原因,有时是出于迷信;有时不愿引起心中厌恶或悲痛的感觉;有时则是由语用功能驱动,在交际行文中表达对死者的尊敬、赞美、怀念或贬损之情。无论出于何种原因,拨开“死亡”委婉语的神秘外壳,我们发现,在它们的身上都有民族文化的印记。对比分析中英“死亡”委婉语,有助于透过语言现象了解其深厚的文化意蕴,加深对英汉两种语言和文化本质的理解,有助于提高语言修养,促进社会的文明礼貌,从而提高我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参考文献
[1]孔庆成.委婉语现象的主体透视[j].外国语,19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