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321《季风水田农业》word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季风水田农业》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季风水田农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够说出季风水田农业,分析气候、地形、劳动力对水稻分布的影响,归纳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并分析影响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季风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的分析,训练读图分析能力;2.分析亚洲水稻生产商品率低的原因,找出这些区位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自然条件是人类生产活动的基础,制约着人类农业活动类型,形成顺应自然、尊重客观规律、因地制宜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重点:季风水田农业的主要特征及代表性的分布地区和区位条件。
难点: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条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运用图片导入法,通过多媒体展示袁隆平的图片,并辅以谚语: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
图片上这位农民打扮的人就是袁隆平,袁隆平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在西方,把杂交水稻称为“东方魔稻”,杂交水稻的出现不仅解决了中国人吃饭的问题,并且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
那这些水稻都种植在哪些地方?又有哪些特点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季风水田农业,进而导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1.回顾上节课的农业区位因素。
问题:分析农业的区位条件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分析?学生回答。
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劳动力、机械、政策、科技以及交通运输等。
2.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
教师展示亚洲的水稻分布图、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亚洲地形图,引导学生找出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分布地区,并从自然方面分析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
问题:(1)季风水田农业分布在哪些地区?(2)季风水田农业都分布在哪些气候类型分布区?(3)季风水田农业为什么会分布在这些气候类型所在的区域?(4)亚洲的地形与河流对季风水田农业的分布有什么影响?学生活动:学生以地理小组为单位,自主合作探究总结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分布地区为:东亚、南亚、东南亚。
3.2《季风水田农业》 教案
3.2季风水田农业一、教学达成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亚洲水稻种植业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的特点;以及这种农业地域类型产生的自然、社会的区位因素。
过程与方法通过展示多媒体展示图片,让学生学习农业区位因素,分析农业地域类型的主导因素;结合文字资料与图示资料的阅读,初步掌握提取地理信息的基本方法;利用案例完成知识的学习与应用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世界和我国粮食问题的重要性;初步形成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利用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方法,学习水稻种植业的特点;理解在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过程中,各个农业区位因素对其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学习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方法,分析形成农业地域类型的主导因素;结合文字资料与图示资料的阅读,初步掌握提取地理信息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自学指导法教学课时:1课时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提问】我国珠江三角洲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什么?引入季风水田农业【看图】《地理地图册》P18 “世界水稻种植业分布”图,说出世界水稻的主要分布区。
强调:水稻种植业区主要分布在亚洲。
【提问】亚洲的水稻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哪些国家产量较大?【归纳】东亚、东南亚、南亚;中国、印度。
【提问】广东农谚“清明谷雨时,插田莫迟疑”,四川农谚“立夏小满正栽秧”,江苏农谚“立夏浸种,芒种栽秧”,问题:“为什么这三省的水稻插秧时间会不一样?”【归纳】各地气温条件的不同对水稻种植有影响。
【过渡】你认为水稻的种植受哪些因素的影响?【探究学习】看图3.10,总结1、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热带季风气候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季风区,还有部分在热带雨林气候区。
2、全年高温或夏季高温,热量充足,雨热同期,水源充足,土壤肥沃。
3.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人口稠密地区,这里劳动力丰富。
4.亚洲季风区人多地少,粮食需求量大,水稻单产高;水稻种植历史悠久;居民有吃米饭的传统。
小结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指出发展目标。
季风水田农业的课程设计
季风水田农业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季风气候对水田农业的影响,掌握季风水田农业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学生能够描述我国季风水田农业的主要种植作物和耕作制度,了解其分布情况。
3. 学生能够解释季风水田农业中水资源利用、肥料施用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知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分析季风水田农业的分布和影响因素。
2. 学生能够通过实地考察、数据收集和分析,评估季风水田农业的生产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状况。
3. 学生能够设计合理的水田农业改良措施,提高农业产量和生态效益。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我国季风水田农业的热爱和自豪感,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2. 培养学生尊重劳动者,关注农民生活,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3. 培养学生具备合作、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农业科学研究的兴趣。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地理学科,以季风水田农业为主题,结合学生所在年级的知识深度,旨在提高学生对我国农业地理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的特点,课程设计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同时,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引言:介绍季风水田农业的背景和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了解季风气候与农业的关系。
- 掌握季风水田农业的定义和特点。
2. 季风水田农业的分布与作物种植- 学习我国季风水田农业的分布区域。
- 了解主要种植作物及其耕作制度。
3. 季风水田农业的生产技术- 掌握水资源利用、肥料施用和病虫害防治等技术。
- 分析不同生产技术对农业产出的影响。
4. 季风水田农业的生态与环境保护- 学习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
- 探讨季风水田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3.2.1《季风水田农业》word教学设计
广东省惠东县平海中学高中地理 3.2.1季风水田农业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2一、教学目标1、掌握发展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条件;2、掌握水稻种植业的特点及其原因和措施。
二、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时主要涉及的是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之季风水田农业。
教材通过图文结合,展示了水稻种植业的区位条件,并总结归纳了其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可适当补充其形成各特点的原因及可采取的措施。
本课时的重难点具体如下所述:1、重点(1)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条件;(2)水稻种植业的特点及其原因和措施。
2、难点分析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条件。
三、教学过程与环节设计(一)课程导入(2′)前面,我们学习了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具体来学习4种农业地域类型。
因为在世界粮食生产中,亚洲的水稻生产占用重要的地位。
水稻种植业包括了我国南广大的水稻种植区,能直接反映我国农业生产的实际,所以我们首先来学习水稻种植业,也就是季风水田农业。
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47-48,完成自主学习的问题。
(二)自主学习(15′)1、读图3.11,完成读图思考题。
(6分)设置意图:探究性问题,学生通过读图思考,分析出季风水田农业的主要区位条件。
培养学生的地理读图能力,提高其地理基本技能。
2、试分析水稻种植业的特点及其原因和措施。
(9分)设置意图:探究性问题,学生依据课本已有的特点理解其形成的原因,并思考针对这样的特点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及思维能力。
(三)小组讨论(5′)1、图3.11中四幅图分别给了我们什么信息;2、面对季风水田农业的几方面特点,我们可以采取什么措施。
(四)展示交流(12′)展示时应合理划分问题,避免一个人或一个小组包揽所有题目,另外,尽量保证机会均等,每个小组一节课就回答一次问题为好,对于特别积极的小组予以表扬,但要向其提议把机会让给其他还没有回答问题的小组。
通过这个环节,小组内未能解决的问题基本上都可以得到较好的解决了,还不能解决的,教师作为精讲内容进行讲解,并视情况适当延伸问题。
季风水田农业教学设计
季风水田农业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季风水田农业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了解季风水田农业的发展历程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3.能够分析季风水田农业的优缺点,并对其进行评价;4.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探索能力。
二、教学内容1.季风水田农业概述a.季风水田农业的定义和特点;b.季风水田农业的起源和发展历程;c.季风水田农业的地理分布。
2.季风水田农业对人类生活的影响a.增加粮食产量和改善食物供应;b.促进人口迁徙和聚居;c.塑造人类社会和文化。
3.季风水田农业的优缺点a.优点:增加粮食产量、改善食物供应、促进人口迁徙和聚居;b.缺点:受季节性气候影响、生态环境破坏等。
4.季风水田农业的未来发展a.技术手段的引进和应用;b.生态农业的发展和推广;c.文化传承与保护。
三、教学过程1.教师引入(10分钟)a.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提问或播放相关视频引入主题;b.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季风水田农业?它的特点是什么?2.学生探究(30分钟)a.学生小组合作,利用图书馆或互联网等资源,查找季风水田农业的定义和特点;b.学生通过讨论和总结,将所得信息整理成书面报告或展示形式。
3.教师讲解(20分钟)a.教师根据学生的报告或展示,对季风水田农业进行详细讲解;b.教师介绍季风水田农业的起源、发展历程和地理分布;c.教师强调季风水田农业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和影响。
4.学生评价(20分钟)a.学生讨论季风水田农业的优缺点,并展开辩论;b.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个人观点,综合评价季风水田农业的重要性和可持续性。
5.教师总结(10分钟)a.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和评价进行总结,强调季风水田农业的优点和发展前景;b.教师鼓励学生提出未来季风水田农业的发展方向和解决方法。
四、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季风水田农业的定义和特点;2.学生能够独立利用资源进行学习和研究;3.学生能够分析和评价季风水田农业的优缺点;4.学生能够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和未来发展方向。
(优质课)季风水田农业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二节3.2.1 季风水田农业(教案)授课人:王小涛学习目标1.分析气候、地形、劳动力等因素对水稻分布的影响以及通过读图分析训练,培养学生基本的读图分析能力。
2.找出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对策,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季风水田农业分布的优势区位分析。
2.季风水田农业的生产特点及其原因。
教学难点1.季风水田农业的优势区位条件;2.季风水田农业的存在问题及措施。
教学方法1.读图分析法;2.合作探究法;3自主学习法教学准备教材(47页-49页);导学案教学过程补充更正上课之前,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领导和老师前来批评指正!<导入设计>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人总是丢三落四,一会儿书不见了,一会儿笔不见了,但是哪怕再健忘的人,都不会忘了吃饭。
大家都知道,我们平时的主食是什么?(米饭),米饭是由水稻做出来的,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跟水稻有关的相关知识。
<过渡>首先请同学们快速预习一下教材47-49页的相关内容,完成导学案任务一的空格。
再请一位同学讲自己的预习成果分享给大家。
(点评纠正)<学生讲述时板书>一、概况1.主要作物:水稻2.主要分布:亚洲季风区3.主要国家:中国,泰国等<提问一>刚才我们说到了水稻主要分布在亚洲的季风区,现在请同学看到导学案任务二的内容,材料一给我们提供了水稻的生长习性,材料二则是书本第47的四幅图。
请大家分组讨论,为何水稻分布于亚洲的季风气候区?(分别请三位学生回答水稻与其分布区气候、地形、人口密度的关系)提示:从水稻的生活习性入手。
对学生甲:1.水稻的生活习性对水分、热量有何要求?2.亚洲的水稻主要分布于什么地区?3.这些地区的气候类型分别是什么?4.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的气候特征?5.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对学生乙:1.水稻的生活习性对地形有何要求?2.亚洲的水稻分布于哪种地形为主?3.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对学生丙:1.水稻的生产过程是否复杂?需要的劳动力多不多?2.亚洲水稻分布区的人口密度如何?3.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提问二>刚才三位同学已经得出了亚洲季风区的气候、地形、劳动力适合水稻的生长,那么大家根据教材,思考下还有没有其他因素的影响呢?比如,河流、土壤、食物偏好、种植历史<过渡>在同学们的努力下,我们知道了季风水田农业的分布区位,那么季风水田农业都有何特点呢?请同学们在教材上快速地找出来。
“季风水田农业”教学设计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 (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A
40申丫比理教学参考
■■■■■■■ 2019 年第 9 期•下
课堂教学
的农业观。 二、教学过程 1 •课前准备 (1)全班按学号分为三组,为每组设定特定角
色,有针对性地进行探究性预习:第一组(学号1 ~ 15 号)气象专家:季风水田农业形成、分布的地理位置与 气候条件的关系。第二组(学号16-30号)地质专
过渡
为什么说亚洲在最合适的地方种植了最合适餉农作物——水稻
举手回答,并带着问 题进入之后的学习
提出问题,创设情境,让 学生带着问题自然过渡 到"季风水田农业区位 条件分析”的学习中
读图分析 启发教学
季风水田农业区位条件。 请气候组、地形组、人口组根据课前预习收集餉资料和课件展示 的资料,进行组内讨论,派代表发言向全班分享成果。 (1) 气候小组 ① 读水稻种植分布图和亚洲气候分布图(图略),回答季风水田 农业分布区的气候特点,分析气候与季风水田农业形成的关系。 ② 读亚热带季风乞候和热带季风气候气温降水示意图(图略), 分析孟买和上海两地的气候特点,说出气候对季风水田农业的 形响。 (2) 地形小组 读水稻种植分布图和亚洲地形图(图略),分析亚洲季风水田农 业分布与地形的关系。 (3) 人口小组 读水稻种植分布图和亚洲人口密度分布图(图略),分析东亚、 南亚和东南亚水稻种植区与亚洲人口分布的关系。
掌握了农业的区位选择相关知识,本课时是对前一节
内容的延伸与具体运用。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
可以“季风水田农业”为案例,掌握分析某一特定农
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的一般方法,为后续学
高中地理-《季风水田农业》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季风水田农业》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2《季风水田农业》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本教学设计的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数学教科书·地理(必修2)》(人教版),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第一课时——季风水田农业。
农业是发展历史最悠久,也是受自然区位因素影响最大的国民经济生产部门,本节第一课时以季风水田农业为代表,主要体现了自然因素的影响,让身处农村的学生了解农业十分有必要,体现了地理新课程的时代性、生活性。
本节内容是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的延伸和具体运用,教材用案例的形式说明典型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在本章中起着延伸、承接的作用,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还能够掌握分析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的一般方法,并可能运用该方法自主学习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本节内容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条件方面,教材大量提供地图(分布图、气候图、地形图、人口分布图)力图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密切关系,其他因素则以较短篇幅的文字描述;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方面则以文字描述为主,兼两幅景观图和“阅读”部分。
教材文字内容不多,配置了更多的地图和景观图片,可见编者的意图是让学生通过视觉信息去推导、掌握本节主要内容,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认知起点:学生为高一学生,有一定地理基础知识,但较为零散不能形成系统。
学习兴趣:本校学生大部分生活在农村,农业是他们所熟悉的,多联系生活很容易调动其学习兴趣。
学习障碍:高一学生知识面较窄;读图分析和提取信息的能力低;语言表达能力不强。
学习难度:对专业性术语如:商品率、机械化水平、小农经营等日常生活接触不多,理解可能感到吃力。
设计思想由于本校是农村学校,学生又大部分来自农村,因此学习本章内容感性材料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基础好,课堂设计可以较好地切合新课程改革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热情的理念;再结合现代教育技术以及多种媒体的信息传授,使学生能够改变传统接受知识的方式,利于掌握和记忆知识。
《季风水田农业》教案
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季风水田农业【教材分析】《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二节内容,上节课学习了《农业的区位选择》,为本节内容做了铺垫,是本册教材中较为重要的知识,是高考的必考内容。
【教学目标】1.读图说出季风水田农业的主要分布地区。
2.阅读地图,从气候、地形、人口等因素,分析影响季风水田农业的农业区位条件。
3.归纳季风水田农业生产特点。
4.结合案例或实例说明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会产生的影响。
5.理解世界和我国粮食问题的重要性;初步形成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6.贯彻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的思想。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季风水田农业与商品谷物农业等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区位条件和产生的主要特点。
难点:比较农业地域类型在农业区位条件和农业生产特点上的异同。
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设备、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情境导入:饭——米饭——稻米——水稻——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农业)配合呈现下图组:图示水稻种植的一般过程。
明确分析农业地域类型的一般步骤:探究主题:季风水田农业分布的区位条件和生产特点探究问题1:影响季风水田农业分布的有利区位条件有哪些?探究工具:书本P47图3.11呈现图片组:探究问题2:季风水田农业的生产特点及发展措施有哪些?特点成因发展措施小农经营以家庭经营为主,人均耕地少,每户耕种的田地很少适度集约化经营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低精耕细作,使稻谷的单产高,但由于人口多,生产规模小,所产稻谷以自给为主控制人口数量,增强商品意识,发展规模经营机械化和科技水平低田地规模小,经济水平低,劳动力丰富,机械化水平低,农业生产主要靠传统经验,现代科技水平低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机械化水平水利工程量大水稻生长需水量大,季风区水旱灾害频繁,对水稻生产威胁大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兴修水利工程【教学总结】【教学反思】1.用地形、气候、人口等分布图,说明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条件。
季风水田农业
《季风水田农业》教学设计一: 教材内容分析在人类的各种活动中,与自然环境联系最密切、相互影响最深刻的就是农业生产活动。
人类的生产活动总是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中进行的,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也是随着人类生产活动的深入而不断扩大和加深的。
本章教材紧紧围绕者人地关系这一主线,通过介绍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阐述了农业生产活动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
而在设计的这一节课里,主要是阐述季风水田农业,重点分析这一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区位条件和生产特点。
二:教学目的(一) 课标要求举例说明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二) 学习目标1、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和生产特点2、综合评价区位因素对季风水田农业的影响,认识人类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必要性3、从当地的农业生产现状、发展的实际入手,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态度(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先进的科技对农业的巨大影响,树立科技兴农的意识,培养学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观,同时认识我国在农业生产方面的优势,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1、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及形成条件是本节的重点2、本节的难点是对“季风水田农业”的描述和思考,掌握一定的分析思路和方法。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策略本节教材编写的思想是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了解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类型,因此学习过程中应注意突出这一特点,特别是本节教材介绍的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亚洲,而在我国南方地区更是广泛分布,因此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应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对熟悉的案例分析完成学习过程。
另外,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我们还应注意进行知识的迁移,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问题。
我是从广州的神话故事引入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种植水稻历史悠久,然后引导学生分析珠江三角洲种植水稻的区位因素有哪些,然后再从南方人们的饮食结构入手,引出水稻在我国的主要分布在南方,结合教材提供的“亚洲水稻的主要分布区图”,说明亚洲哪些地区是以水稻种植业为主,进一步分析“世界水稻种植业的分布”。
高一地理《季风水田农业》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高一地理3.2《季风水田农业》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课题选自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的第二节课《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在第一节分析农业选择的基本原理之后,从本节开始,教材重点分析了4种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本节内容通过两个案例“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两种农业地域类型,再次强调了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的分析思路和方法,承接了第一节课的内容,同时本节与下一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在内容的安排上是并列关系。
从宏观上看,本节既是前面知识的加深和升华,又是后面知识的对比和参照。
鉴于它承上启下的地位,我将季风水田农业用一课时以案例的形式引导学生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的方法,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二、教学目的(一)课标要求举例说明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二)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季风水田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及特点。
2、能运用已学的知识分析季风水田农业形成的主要区位条件过程与方法1.综合评价区位因素对季风水田农业的影响,认识人类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必要性。
2.从当地的农业生产现状和发展实际入手,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培养分析、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态度。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到先进的科技对农业的巨大影响,树立科技兴农的意识,培养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观,同时认识我国在农业生产方面的优势,培养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分析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
2.归纳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
教学难点本节的难点是通过对“季风水田农业”的分析,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分析思路和方法。
四、学情分析:1、通过高一第一学期地理课的学习,虽然基础不是很扎实,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地理知识素养。
2、通过本章第一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理解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过程。
3、学生对水稻等农产品的种植环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并不完全。
高二地理季风水田农业教学简案
高二地理季风水田农业教学简案
《季风水田农业》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本教学设计的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数学教科书•地理(必修2)》(人教版),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第一课时季风水田农业。
农业是发展历史最悠久,也是受自然区位因素影响最大的国民经济生产部门,本节第一课时以季风水田农业为代表,主要体现了自然因素的影响,让身处农村的学生了解农业十分有必要,体现了地理新课程的时代性、生活性。
本节内容是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的延伸和具体运用,教材用案例的形式说明典型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在本章中起着延伸、承接的作用,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还能够掌握分析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的一般方法,并可能运用该方法自主学习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本节内容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条件方面,教材大量提供地图(分布图、气候图、地形图、人口分布图)力图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密切关系,其他因素则以较短篇幅的文字描述;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方面则以文字描述为主,兼两。
高中地理人教版 必修二 季风水田农业 教案
比较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形成条件和特点(学生完成)
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季风水田农业这一农业地域类型,分析了它主要的区位条件及主要的分布地区。并以我国的季风水田农业为例,归纳了它的特点并提出了发展措施。
板书设计:
3.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综上我们不难看出亚洲季风区是世界上最适合水稻种植的地方,有着大约7000年的种植历史,米饭是当地人主食。中国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产国。
总结:亚洲水稻生产的区位因素及区位优势。(学生完成)
下面阅读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一户人家的水稻生产实况资料(幻灯片展示)总结季风水田农业有哪些特点。
3、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
阅读材料
李某家住在江淮平原上。全家6口人,上有两位老人,下有两个上学的孩子李守田承包了8块地,共0.5公顷,农活主要由他和妻子来做。李某家与另外5家村邻共同购买了一头耕牛、一台水泵、一台电动脱粒机。其他小型农具每家自备。一般情况下,李某每年约收稻谷3800千克,其中2500千克留作家庭口粮、饲料用粮,其余的1300千克到市场上出售。令李某最为头痛的是每年的水旱灾害,每当发生灾害的年份,农田的经济损失就很大。而李某又无力建设水利工程,需要政府大力投资并组织水利工程建设。
(1)教育学生要珍惜粮食;
(2)培养学生顺应自然、尊重客观规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观念;
教学重点
1.分析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
2.归纳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
教学难点
归纳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知道,我国南北方的饮食习惯是南米北面,这与我国农业分布——南稻北麦有关,南方主要种植水稻,形成了水稻产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水稻种植业,也称为季风水田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惠东县平海中学高中地理 3.2.1季风水田农业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2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发展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条件;
2、掌握水稻种植业的特点及其原因和措施。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时主要涉及的是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之季风水田农业。
教材通过图文结合,展示了水稻种植业的区位条件,并总结归纳了其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可适当补充其形成各特点的原因及可采取的措施。
本课时的重难点具体如下所述:
1、重点
(1)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条件;
(2)水稻种植业的特点及其原因和措施。
2、难点
分析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条件。
三、教学过程与环节设计
(一)课程导入(2′)
前面,我们学习了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具体来学习4种农业地域类型。
因为在世界粮食生产中,亚洲的水稻生产占用重要的地位。
水稻种植业包括了我国南广大的水稻种植区,能直接反映我国农业生产的实际,所以我们首先来学习水稻种植业,也就是季风水田农业。
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47-48,完成自主学习的问题。
(二)自主学习(15′)
1、读图3.11,完成读图思考题。
(6分)
设置意图:探究性问题,学生通过读图思考,分析出季风水田农业的主要区位条件。
培养学生的地理读图能力,提高其地理基本技能。
2、试分析水稻种植业的特点及其原因和措施。
(9分)
设置意图:探究性问题,学生依据课本已有的特点理解其形成的原因,并思考针对这样的特点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及思维能力。
(三)小组讨论(5′)
1、图3.11中四幅图分别给了我们什么信息;
2、面对季风水田农业的几方面特点,我们可以采取什么措施。
(四)展示交流(12′)
展示时应合理划分问题,避免一个人或一个小组包揽所有题目,另外,尽量保证机会
均等,每个小组一节课就回答一次问题为好,对于特别积极的小组予以表扬,但要向其提议把机会让给其他还没有回答问题的小组。
通过这个环节,小组内未能解决的问题基本上都可以得到较好的解决了,还不能解决的,教师作为精讲内容进行讲解,并视情况适当延伸问题。
1、区位条件
(1)自然条件
气候:雨热同期;
地形:平原、丘陵地势平坦开阔;
水源:灌溉水源充足;
土壤:土壤肥沃。
(2)社会经济条件
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市场:市场广阔,需求量大;
生产习惯: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粮食偏好:人们的主要粮食。
2、特点:小农经营;
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
机械化和科技水平比较低;
水利工程量大。
原因:略。
措施:适度规模经营;
控制人口数量,增强商品意识;
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机械化水平;
增加投入,兴修水利。
(五)拓展练习(5′)
《新坐标》P36【随堂双基练习】1-3题。
(六)课后作业
新坐标
四、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