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 6.0隋朝大一统帝国的重建剖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隋朝的建立和统一
独孤信 杨忠 宇文泰
隋 独孤 文 皇后 帝 杨 皇 后
周 武 帝 周 宣 帝 周 静 帝
独孤 周 皇后 明 帝
周隋帝室关系图
二、隋朝的建立和统一

周武帝时杨坚袭父爵为隋国公。 576年 从周武帝伐齐,授定州总管。 578年 周宣帝即位,以皇后父拜上柱国、大司马。580年 五月, 周宣帝卒,静帝即位。近臣郑译等矫诏引坚辅政。七月,平 定相州总管尉迟迥等反抗,削弱地方割据势力。十二月,进 爵隋王。
《隋书· 炀帝本纪》: 大业二年(606)诏:“百官不得计考增级,必有德行功能灼然显著擢之。” 大业八年(612)诏:“自三方未一,四海交争,不遑文教,唯尚武功。 设官分职,罕以才授,班朝治人,乃由勋叙,莫非拔足行阵,出自勇 夫,斅(xiao)学之道,既所不习,政事之方,故亦无取。是非暗于在己, 威福专于下吏,贪冒货贿,不知纪极,蠢政害民,实由于此。自今已 后,诸授勋官者,并不得回授文武职事。”
隋朝:统一帝国的重建
一、研究资料 二、隋朝的建立和统一 三、隋朝前期的政治经济措施 四、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五、隋朝的衰亡
一、研究资料




一、史料: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唐· 魏征《隋书》 后晋· 刘昫《旧唐书》 宋· 欧阳修《新唐书》 政书: 唐· 杜佑《通典》 唐· 长孙无忌《唐律疏议》 宋· 王溥(pu) 《唐会要》 周绍良主编《唐代墓志汇编》,《唐代墓志汇编续集》 《吐鲁番出土文书》
二、隋朝的建立和统一

下令“诸改姓者,悉宜复旧”: 令宇文泰 时改为鲜卑姓氏的汉人文武大臣恢复原来 的姓氏。

称帝当日,宣布废除北周“六官” 制度, 复行魏晋官制。
三、隋朝前期的政治经济措施

政治措施



官制改革 府兵制的改革 科举制度的创立 刑律的改革 均田(略) 赋役(略) 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样 整顿钱币和度量衡(略)
1.隋文帝取消郡 2.隋炀帝改州为郡
隋代改地方行政三级 制为二级制,唐代又
出现向三级制回归的
倾向。
300余
1500余
监察区~行政区
三、隋朝前期的政治经济措施
严耕望著: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周振鹤著: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三、隋朝前期的政治经济措施
1.3废除九品中正制,确立以才授官原则
《隋书》卷二八《百官志》 开皇十五年(595),“罢州县乡官”。彻底废除了九品中正制
三、隋朝前期的政治经济措施
明经、进士、秀才三科。

明经科:重在经学。如经学家孔颖达在隋大业初
“举明经高第”。

进士科:在隋朝只试策论。如房玄龄即隋之进士。
秀才科:最难考。“秀才者,文才杰出,对策高
第之人。”如学者刘焯。
三、隋朝前期的政治经济措施
4、改定刑律
隋朝制定《开皇律》,成为唐律及其以后各代 法典的基础 《开皇律》十二卷、五百条 死刑 流刑
出令
审核颁布
门下省
执行 礼部
尚书省 兵部 刑部
(秘书、内侍)
吏部
民部
工部
(都官) (度支)
二、隋朝的建立和统一
隋炀帝时中央机构主要官员设置
尚书省
门下省
内史省
尚书令一人 左、右仆射各一人 左、右丞各一人
纳言二人 黄门侍郎二人 给事郎四人
内史令二人 内史侍郎二人 内史舍人四人
六部:尚书一人、侍郎一人、郎四人 吏部:吏部尚书、吏部侍郎、选部郎
三、隋朝前期的政治经济措施
2、府兵制的改革
府兵制研究的集大成著作。
谷霁光《府兵制度考释》
三、隋朝前期的政治经济措施
府兵制的改革 魏末丧乱,宇县瓜分,役车岁动,未遑休息。兵士军人,权 置坊府,南征北伐,居处无定。家无完堵,地罕苞桑,恆为 流寓之人,竟无乡里之号。朕甚愍之。凡是军人,可悉属州
县,垦田籍帐,一与民同。军府统领,宜依旧式。罢山东河

经济措施



三、隋朝前期的政治经济措施
1、改革官制
目的: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
中央:建立三省六部制
具体措施: 地方:改州郡县三级制为州县两级制
选拔:废除九品中正制,以才授官
意义:奠定了中国古代后半期官僚政治制度的基础。
三、隋朝前期的政治经济措施
1.1中央制度:建立三省六部制
皇 帝
内史省
司 谒 御 隶 者 史 台 台 台

581年 正月加九锡,二月篡位,国号隋,年号开皇,此年杨
坚40岁,是为隋文帝。
二、隋朝的建立和统一
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一五《隋文帝杀宇文氏子孙》:“古
来得天下之易,未有如隋文帝者,以妇翁之亲,值周宣帝早
殂,结郑译等矫诏入辅政,隧安坐而攘帝位” 。
《剑桥中国隋唐史》:帝国的继承和创建,在当时不过是一 次宫廷政变,是西北的一个贵族家族接替另一个家族即位。 后来唐朝的继承也不过是把皇位移向这一紧密结合的家族 集团中的另一个家族而已。
徒刑 杖刑 笞刑
绞、斩 一千里、一千五百里、二千里
一年、一年半、二年、二年半、三年 六十、七十、八十、九十、一百 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
三、隋朝前期的政治经济措施
大索貌阅 是时山东尚承齐俗,机巧奸 伪,避役惰游者十六七。四 方疲人,或诈老诈小,规免 租赋。(隋)高祖令州县大 索貌阅,户口不实者,正长 远配,而又开相纠之科。大 功已下,兼令析籍,各为户 头,以防容隐。于是计帐进 四十四万三千丁,新附一百 六十四万一千五百口。 ——《隋书》卷二四《食货 志》 输籍定样 高熲又以人间课输,虽有 定分,年常征纳,除注 恒多,长吏肆情,文帐 出没,复无定簿,难以 推校,乃为输籍定样, 请遍下诸州。每年正月 五日,县令巡人,各随 便近,五党三党,共为 一团,依样定户上下。 帝从之。自是奸无所容 矣。 ——《隋书》卷二四 《食货志》
上亦必具同一渊源之信仰,受同一文化之熏习。
二、隋朝的建立和统一
统一战争前的准备
政治:迫使突厥称臣,解决后顾之忧 策略:“远交而近攻,离强而合弱” 结果:开皇五年,东突厥臣服于隋。
二、隋朝的建立和统一
“造大舰,名曰五牙,上起楼五层, 高百余尺,左右前后置六拍竿,并 高五十尺,容战士八百人,旗帜加 于上。次曰黄龙,置兵百人”。
四、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中国古代历史上有这样一种现象:中央集权国家,辉煌的文治武功,灿然可 观的典章制度,规模巨大的建设工程,尽管多出现于统一时期,但是地区的
经济、文化的发展,包括小工程的兴建,却往往在分裂时期更为显著。一般
说来,统一王朝的政治、文化以至经济中心多在首都及少数重镇,只有这些 地方才有优先发展的机会;远离交通干线的地区,例如南方腹地广大地区,
王寿南《隋唐史》
一、研究资料
三、工具书 《隋唐五代史研究概要》一九九六年 《二十世纪唐研究》二○○二年
张国刚主编
胡戟等主编
二、隋朝的建立和统一
国土开发
分裂时代的历史遗产
民族整合 文化整合
“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 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
四、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隋 炀 帝 杨 广
隋炀帝即位后的两大工程: 一、营建东都洛阳 二、开凿大运河 目的:更有效的对关东和 江南进行管理、控制
好内远礼曰炀。 内好多淫,外则荒政。
四、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中国古代都城Biblioteka Baidu动示意图
大运河贯穿海、黄、淮、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真正把中国历史上最基本的南、北两大区域密切沟 通了起来。是唐代统一局面得以巩固的重要基础。
三、隋朝前期的政治经济措施
1.2地方制度:改州郡县三级制为州县二级制

南北朝后期,州郡县的数目庞大。隋初平均每州管辖不到三 个郡,每郡管辖只要两个县。
例:《隋书》卷四六《杨尚希传》:
• “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
千,二郡分领。具僚以众,资费日多;吏卒人倍,租调岁 减。……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 ” 。 • “今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 才,敢陈管见,伏听裁处。(隋文)帝览而嘉之,于是遂罢天下

济 渠 通 济

邗沟
江 南 河
四、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淮之转输,其为 利也博哉! ——《皮子文薮•汴河铭》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重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 《汴河》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 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脂膏是此河。 ——李敬方《汴河直进船 》 有汴 数与 耶此 。渠 , 皆 假 手 隋 氏 , 而 为 陆吾 游宋 《之 入利 蜀, 记岂 》亦 隋 氏 作 之 虽 劳 , 后 代 实 受 其 利 焉 。 世炀 之帝 利此 ,举 可, 谓为 不其 仁国 而促 有数 功年 者之 矣祚 。, 而 为 后 世 开 万
五、隋朝的衰亡
滥用民力和劳师远 征是导致隋朝灭亡的直 接原因。
五、隋朝的衰亡
滥用民力:

大业元年,修筑东都,每月役丁二百万,死者十之四五。 大业三年四月,北巡,随行甲士50万,马10万匹。七月, 筑长城,发丁男百万,死者十之五六。 大业四年正月,开永济渠,发河北郡民百余万,丁男不足, 以妇女供役。 七月,发丁男二十余万筑长城
南及北方缘边之地新置军府。 效果:府兵制进一步与均田制结合,巩固了府兵制;加强了 中央集权。
三、隋朝前期的政治经济措施
3、科举制度的创立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
先秦 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元明清 世卿世禄制 察举 征辟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度
三、隋朝前期的政治经济措施



3、科举制度的创立 开皇十八年(589年)诏 京官五品以上,总管刺史,以 志行修谨,清平幹济二科举人。 ——《隋书· 高帝纪下》 大业三年(607年)诏 1夫孝悌有闻,人伦之本,2德行 敦厚,立身之基。或3节义可称,或4操履清洁,所以激贪 厉俗,有益风化。5强毅正直,6执宪不挠,7学业优敏,8 文才美秀,并为廊庙之用,实乃瑚琏之资。9才堪将略, 则拔之以御侮,10膂力骁壮,则任之以爪牙。爰及一艺可 取,亦宜采录,众善毕举,与时无弃。以此求治,庶几非 远。文武有职事者,五品已上,宜依令十科举人。 ——《隋书· 炀帝纪上》 炀帝始建进士科。 ——《通典· 选举二》
一、研究资料
二、研究成果(一) 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 吕思勉:《隋唐五代史》 王仲荦:《隋唐五代史》 吴宗国:《隋唐五代简史》
一、研究资料
研究成果(二)




【日】谷川道雄著,李济沧译:《隋唐帝 国形成史论》 王寿南著:《隋唐史》 [美]费正清、[英]崔瑞德 主编《剑桥中国隋唐史》
《 元 和 郡 县 图 志 》 卷 六
——
《 行 水 金 鉴 》 卷 九 二
——
——
四、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我国第二次大一统帝国出现时的客观形 势,和第一次大一统时有些不同。当第 一次大一统的时候,全国军事政治和经 济的重心全在北方,问题比较简单。可 是到了第二次大一统帝国出现的时候, 军事政治重心虽然仍在北方,经济重心 却已迁移到南方去了。因此,和第二次 大一统帝国出现的同一时间,便发生了 一个新的问题,即如何把这已经南移的 经济重心和尚留在北方的军事政治重心联系起来,以便这个伟 大的政治机构能够运用灵活,尽量发挥它的作用。能够满足这 种需要的交通线,是那沟通南北的运河。 ——全汉昇
发展速度则要缓慢一些。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现象,往往在交替出现的分裂
时期逐渐得到一些弥补。分裂时期的小国,为了自立自存,不得不勉力开发 一些道路河渠等工程,以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而分裂时期地区经济的发展,
又给以后出现的统一局面提供更高的经济、文化基础。这是中国古代历史的
一个周期性的发展过程。 ——田余庆:《古运河开发中所见的一个问题》载《秦汉魏晋史探微 》
二、隋朝的建立和统一

就西魏-北周-隋-唐前期统治集团的核心及其政治重心与基本国策而言, 继承性或者说延续性极强。对于以关中地区为统治重心这一基本国策,
陈寅恪称之为“关中本位政策”。

关陇集团:关系紧密的胡汉/文武混合集团 宇文泰融合其所割据关陇区域内之鲜卑六镇民族,及其他胡汉土著之
人为一不可分离之集团;非独物质上应处于同一利害之环境,及精神
诸郡”。
三、隋朝前期的政治经济措施
时代 州 14 19 263 300余 道 10
秦 汉 西晋 北周与陈 隋文帝时 隋炀帝时 唐太宗时
郡(国) 县 48 1000余 约100 1500余 172 1232 617 1562 约1500 190 1255 州(郡) 县
地方行政制度的改革
层次与名称的改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