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一、教材概览

首先我们一起看来教材

本册教材共八个单元,包括两个识字单元共8课和六个阅读单元共21课,识字部分安排在教材的第一和第五单元,穿插在阅读单元之间。本册有四次口语交际,每个单元后面都有一个语文园地,在第一单元之后,安排了一次“快乐读书吧”。在全书最后,安排了几个附表:识字表、写字表和常用偏旁名称表。

语文园地: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我的发现/展示台、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

大家已经使用过部编一年级上册的教材了,对教材编排已经非常熟悉,所以对全册的整体框架只做一个简单的了解。

下面我们具体看六个阅读单元,在假期我看了电子版的一下教材,从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个方面对这六个阅读单元进行了梳理。

第一单元的识字略过,我们看第二单元,有两篇传统的课文《吃水不忘挖井人》和《四个太阳》,新增了两篇课文《我多想去看看》和《一个接一个》,这个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心愿,语文要素是找出课文中的明显信息。

第三单元中《小公鸡和小鸭子》这个故事大家可能比较熟悉,新

增的课文是《树和喜鹊》、《怎么都快乐》,一看题目,《小公鸡和小鸭子》、《树和喜鹊》我们就能就猜出了小公鸡和小鸭子可能是好朋友,树和喜鹊可能也是好朋友,所以这个单元的人文主题就是伙伴,语文要素是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的意思。

第四单元体裁多样,有思念亲人的古诗《静夜思》,儿童诗《夏夜》,《端午粽》是一篇关于传统习俗的散文,《彩虹》是一篇想象奇特的散文,表达了一个小女孩对家人的关心。这一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家人,语文要素是读好长句子。

第六单元有两首古诗和两篇传统的课文都是描写夏天的诗文,人文主题是夏夜,语文要素是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词语的意思。

第七单元由《文具的家》《一分钟》《动物王国开大会》和《小猴子下山》这四篇文章组成,编者是想让孩子们学完一篇课文就明白自己应该养成一种好的习惯。所以这一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习惯,语文要素是:1、读出疑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2、根据课文信息作简单推断。

第八单元由《棉花姑娘》、《咕咚》和《小壁虎借尾巴》三篇课文组成,其中《咕咚》是旧教材的选读课文,三篇文章大家都不陌生,这三篇文章想要让孩子们他通过根据课文中的明显信息进行推断后

学习一些科普性的知识,养成爱思考会质疑、不盲目跟从的好习惯。所以这一单元的人文主题是问号,语文要素是找出课文中的明显信息。

这六个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我给大家列了一个表格,我们来看一下,教学时我们可以一一对照,每个单元的核心要素是什么这个单元就要一以贯之的来落实,不要以为一个单元学完了,这个语文要素就结束了。后面进行新的要素训练的同时也要把前面的要素给予落实。

过度:我结合课程纲要、各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梳理出了本册的阅读目标,分为朗读、阅读理解和语言积累三部分。下面我们一起来看本册的阅读目标:

二、本册的阅读目标

1、朗读

(1)学习朗读比较长的句子。重点在(2、3单元)落实

(2)学习读好感叹句和疑问句,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

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重点在这些单元落实( 2、3、6、7 单元)

(3)学习对话比较多的短文,能读好人物间的对话,学习分角

色朗读。重点在这些课落实( 5、11、13、14、17、19、21 课)

2、阅读理解

(1)读懂课文,学习提取明显信息。( 2、3、6、7 单元)

(2)根据课文信息作出简单推断。( 7、8单元)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从第6课开始就应给予关注了)

(4)训练学生愿意交流自己的独特感受。( 3、5、6、11课)

(5)读好连环画课文。( 20、21课)

其中(1)读懂课文,学习提取明显信息。(2)根据课文信息作出简单推断。(4)训练学生愿意交流自己的独特感受。是本册阅读教学的重点。

3、语言积累

(1)用扩词法积累一些词语。(每课)

(2)积累偏正短语(2、19课)、AABB式词语(6课)、积累意思相对的词语(6课)、和动宾短语(7课)。

(3)分类积累表示地点、颜色等词语(4课)。

(4)积累“×来×去”的词语。(11课)

(5)

(6)积累课内7首古诗( 8和12课、语文园地2、3、4、8)、课外15首古诗。

过度:以上这些阅读目标如何落实到每个单元的每一课呢?下面我就分单元地给老师们进行单元内容的重点解读。

三、单元内容的重点解读

我们看第二单元,两篇传统的课文我就不说啦。我们看新增的课文《我多想去看看》,在过去是一首小诗现在部编教材改编为一篇散,这篇课文用两个孩子的视角写出了这两个孩子不同的愿望,大家可以打开书十九页我们一起来看,一个是住在天山的孩子想去北京看看升旗仪式,另一个是写住在北京的孩子想去新疆的天山去看看的美好愿望。课文的两个段落结构相似,我们就可以引导孩子学好一段放手让学生自学下一段的方法来教学。《一个接一个》这篇课文写了一个非常乐观向上的小孩儿,文章每一个小节的特点都是当他玩儿的正高兴的时候突然被打断,有些遗憾,不过······又转回来,想到了做······也很高兴。通过对这个单元的简要分析,我给这个单元订了四条目标。

语言积累我就不读了,在后面具体讲。

第一个目标:读好带有感叹号的句子,主要有三种途径,分别是:1、想象画面、句子删换 2、联系生活实际。3、借助语气词。

首先我们看第一个途径:想象画面、句子删换。

例如在《我多想去看看》这一课,老师们可以一起看一下,这篇文章有两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结尾都反复出现了两次“我多想去看

看”而且句尾带有一个感叹号,我们如何引导学生读好这个带有感叹号的句子呢?

首先教师领读学生跟读第一段,让学生初步熟悉这个语段的表达。

第二、分句读。可以分句同桌可以分句读,也可以开火车读,这样就让孩子们疏通了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第三、换成诗行读,体会诗歌的韵味。

第四、想象画面读。因为我们可以借助图片想像雄伟的天安门、壮观的升旗仪式,或者我们也可以说一些描述性的话语让学生想象画面来读这一自然段。

第五、对比体会读。这一段最后一句反复两次出现“我多想去看看”,我们把去掉结尾带有感叹号的的那句“我多想去看看”,让学生对比读,在对比当中感受小作者想去天安门看升旗仪式的强烈愿望,我们通过句子删换让学生明白了带有反复修辞手法的感叹句所蕴含的强烈的情感,从而读好带有感叹号的句子。

第二种途径是:联系生活实际

比如《一个接一个》这一课。

第一小结的后两个句很短,“哎,我好想再多玩一会儿啊。不过,回家睡着了,倒可以做各种各样的梦呢!”但是她的语气完全不同。前一分句是说当我游戏被打断后的无奈,有些遗憾;后一句中“不过”是心里的一个转折,虽然不能玩了,但是回家睡觉还能做各种各样的好梦呢!这时孩子的心里很高兴,也很期待。

但是小朋友不容易作出这样的体会,那我们老师怎么办呢?

1.联系生活,换位体验。

在学生初读的基础上,我们在给他们一些小提示:同学们生活中你有没有这样类似的经历呀?读的时候你的心情一样吗?现在把自己

换位当成文中的我练着读一读来体验一下,一会儿老师来采访。这样我们就把孩子自己带进去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