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中应坚持“以人为本”
论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
激 励 机 制 是指 形 成 员工 内在追 求 的强 大动 力 ,主要 包括 物 质 动力 和精 神动 力 , 即利 益 激 励 机 制 和 精神 激 励 机 制 。 教育管理者一方面要下决心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另一方面 要针对教师劳动的特点进行管理。采取多种激励手段 ,如 目标激 励 、荣 誉激 励 、信任 激 励 、情 感 激励 等 。多 为教 职 工提 供 实现 志 向 和 发挥 才 能 的机 会 ,多 给 教 职 工一 些 “ 情 投 资 ” 感 。 第 五 ,用 欣 赏 的眼 光 去 看 教 师 。 每个 教 师 身 上都 有 其 长处 ,有其 短 处 。 如果 管 理人 员 只 看到 教师的短处,那么教师与管理者的摩擦就会产生 。如果说物质的 摩擦 可 以 产生 热 量 ,那 么 人 际 的摩擦 恰 好 相 反 。它 会无 端 地 损耗 人才 自身 的底 气 和储 能 ,降低 人 才 群 的整 体效 能 。这不 单 单 是管 理 者 的不 幸 ,更 是 学 校 事 业 的 悲 哀 。 欣 赏 其 实就 足 一 种认 可 ,是管 理 人 员对 教 师 工作 的一 种 积极 评判 。教 师都 有 一种 希 望 自身 工作 价 值 得 到认 可 的 成就 心 理 。只 要 满 足这 一 心 理 ,就 能 使 之 获 得 更大 的工 作 内驱 力 。 作为管理人员还应把欣赏的 目光投 向失败者 、爱发牢骚者和 幕后辛劳者等特殊教师群体。帮助他们找出失败的原因,引导他 们养 成 豁 达 的胸 襟 、乐 观 的态 度 和 开放 的眼 界 ,肯 定其 工 作热 情 和能 力 ,维 护 他 们 在 集 体 中 的威 信 。 第 六 ,做 好 教 师 心 理 的 “ 摩 师 ” 按 。 教师应该是学生的 “ 理医生” 心 。这 就 决 定 着 教 师不 仅 要 洞 察 学 生 心 理 ,而 且也 应 该 有 一颗 健 康 的心 。 联 系 到 我们 身 边 ,经 常 听 说 ,有 的 教 师 因为器 量 狭 窄 与 同事 过不 去 ,人 际关 系僵 化 ;有 的教 师 因 为某 次 工作 上 的挫 折 ,对 自 己的职业开始厌倦 ;更有教师 因为恋爱 、家庭等方面的纠葛而一 蹶不振。这些现象和事实 ,无不提醒我们的管理人员 :要 “ 读懂” 教 师 ,要 做 教 师 心 理 的 “ 摩 师 ” 按 。 三 、 以人 为 本 的 教 学 管 理 应 该 注 意 的 问题 实施以人 为本的教学管理能促进学校持续 、健康发展 ,但在 管 理 过 程 中我 们 必 须 注 意 以 下 问题 :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的八大基本理念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的八大基本理念一、引言《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是我国教育领域迄今为止最为全面、最为系统的战略规划,提出的八大基本理念为我国教育现代化指明了方向。
本文将对这八大基本理念进行详细解析,以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关注教育发展的社会各界提供参考。
二、八大基本理念解析1.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理念之一。
教育现代化不仅仅是硬件设施的现代化,更是教育理念的现代化。
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利益,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
2.坚持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强调教育的全面性,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
教育现代化应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体系,让学生在各个领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3.坚持创新发展创新发展是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强大动力。
我国教育现代化应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育评价体系,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4.坚持协调发展协调发展强调教育内部各个环节、各个领域之间的平衡与和谐。
教育现代化应关注各级教育之间的衔接,推动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形成良好的教育生态。
5.坚持融合发展融合发展是指教育与现代科技、社会、文化等领域的紧密结合。
教育现代化应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拓宽教育渠道,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与优化配置。
6.坚持共享发展共享发展强调教育机会的公平与均等。
教育现代化应关注弱势群体,加大对农村、贫困地区教育的支持力度,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7.坚持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教育发展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实现教育事业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教育现代化应充分考虑环境因素,推动绿色校园建设,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8.坚持开放发展开放发展强调教育与国际的交流与合作。
教育现代化应积极参与国际教育竞争与合作,借鉴世界先进教育经验,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三、结语《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的八大基本理念为我国教育现代化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教学中以人为本的理念
教学中以人为本的理念
教学是一项关乎人的活动,而以人为本的理念是教育工作者在
教学过程中应该始终坚守的原则。
这一理念强调的是教师应该将学
生置于教学的中心地位,关注他们的需求、兴趣和个性特点,以便
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首先,以人为本的理念意味着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
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在学习能力、兴趣
爱好、性格特点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充分
考虑到这些差异,制定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
习需求。
其次,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的是教育工作者应该关注学生的全
面发展。
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
合素养。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团队
合作能力、情感情绪管理等方面的素养,帮助他们成为具有全面发
展能力的人才。
最后,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注重与学生的
情感沟通。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情感需求,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建立起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关系。
只有在这种关系基础上,学生才能更好地接受教师的指导,更愿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总之,以人为本的理念是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应该始终坚守的原则。
只有将学生置于教学的中心地位,关注他们的需求、兴趣和个性特点,才能更好地实现教育的价值和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的根本含义
坚持以人为本的根本含义坚持以人为本是一种哲学和思想理念,强调人的利益和人的尊严,将人的需求放在首位,追求人的幸福和全面的发展。
它强调重视每个人的独特性和尊重个体,同时关注社会结构和文化环境对人的作用。
人是自然界的一种特殊存在,具有独特的智慧和创造能力。
因此,坚持以人为本,就要从人的角度出发,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以人为本就是强调人的利益和人的价值,在任何时候都把人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这一理念在社会中具有广泛的意义和应用,可以贯穿于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等方面。
首先,政治层面的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强调政治权利和民主参与的保障。
政治权利是人的基本权利,政府要以人为本,就必须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维护人民的尊严和自尊心,保障人们的生命健康权利和基本权利。
政治体制的建设和改革,必须以人民对于自身政治和社会重新生产的认识为基础,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实现人民群众在政治生活中的广泛参与和多元化表达意见。
其次,经济层面的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追求公平公正的分配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必须考虑人与人之间结构和文化背景的差异性,促进社会公平公正,实现社会整体的发展。
对于经济体制的创新,必须关注对贫困人群、弱势群体和特殊群体的帮助和促进,实现社会中的公平和平等。
第三,文化层面的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关注不同文化的衍生和发展,保障文化多样性和人们的自主创造。
文化本身是一种创造力和创新力,在不同历史、地域和社会条件下的进展都有其特点和不同之处。
坚持以人为本的文化理念,就要让不同的文化和民族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互通有无,创造充分的文化生态,促进文化多元化和推动文化创新。
最后,教育层面的坚持以人为本,就是注重个体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创造。
培养人力资源的目的在于营造一个乐观向上的社会氛围,将个体人的需要放在教育体系的中心位置。
教育要培养每个人的独特性,要求广泛关注每个个体,关注每个个体的个性化发展和人格成长的途径,注重个体精神和心理的完善。
班级管理应坚持“以人为本”
管 理班 级 学 习 、纪 律 、文 体 、 卫 生等 方 主任 管 理 五 位 分 管 学 习 、 卫 生 、纪 律 、
应 的A 、B 、C 、D 组 的 五位 小 组 长 , 、E
1重 视 班 级 环 境 的创 造 。 教 室 是 师 . 具 有 鲜 明 的思 想 性 和 教 育 性 ,激 励 他 们
的 明天 而 不 断 努 力 。经 过 不 断探 索 和 自 体 育 组 长 每 周 的 一 、 三 、 五 课 问操 时 间
我 完 善 ,我 确 立 了 以 “ 以人 为 本 ” 的教 进 行 跳 绳 、 跳 远 训练 , 学 习组 长每 周 一
育理念 ,紧紧围绕 “自我管理 ,自我教 次 的 单 科 测 试 训 练 , 卫 生 组长 的双 周评
小 组长 管 理 本 组 的十 五位 同 学 ,组 长 任
的板 报 栏 中设 有 表 扬 栏 和 批 评 栏 。 为 使
班 学 生适 应 时 代 的 需 要 ,班 级 还 设 立 了信 学 生进 行 “ 兴 我 荣 ,班 落 我 耻 , 以 班
息 角 , 为 学 生 提 供 许 多信 息 。 随 着 他 们 为 家 , 荣 辱 与 共 ” 的教 育 思 想 , 以此 来 的 成 长 , 这 些 “ 件 ”环 境 逐 渐 被 学 生 增 强班 主 任 的 向心 力 、凝 聚 力 。 在 校 运 软
四 、给 学 生 以广 阔 的 宅 问 , 让其 获
学 习 、 纪 律 等 标 兵 ; 成 立 了 班 级 管 委 得成 功 感 班 级 应 为学 生 的 发 展 创 造 一个 良好 会 ,对 不 良现 象 批 评 教 育 。从 而 在 班 内 形 成 好 人 好 事 有 人 夸 ,不 良现 象 有人 管 的环 境 , 尊 重 他 们 理 解 他 们 ,鼓 励 他 们 独 立 思 考 , 敢 想 敢 说 ,质 疑 问难 , 有 自 的 讲 学 习 、 讲 正 气 、讲 文 明 的好 风气 ,
坚持“以人为本”,创新班级管理模式
3科技资讯科技资讯S I N &T NOLOG Y I NFORM TI ON 2008N O.23SC I ENC E &TEC HNO LO GY I N FO RM A TI ON 学术论坛古希腊散文家普罗塔戈说:“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被点亮的火把。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学生的自主思想、主体意识在不断的增强,要求自我表现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
在班级管理中,他们往往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而此时班主任还是简单地把自己放在一个师长的地位上来管理班级,向学生实施单向的灌输式命令式教育,必然会使学生反感而产生抵触情绪,或阳奉阴违,或公然对抗,这样就会影响班级管理的成效。
因此,在新教育理念深入人心之时,新型班级管理应坚持“以人为本”,而不能再把我们的学生简单地当作是我们可以按照同种模式去生产的产品。
坚持“以人为本”,创新班级管理模式,即在班级管理中“以学生为本”,也就是在班级管理中“让学生当家作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给学生一个自由自主发挥的空间,让他们在主动参与班级管理中锻炼和提高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交际能力和合作意识、探究意识,反对对学生进行强制与命令、灌输与说教、压抑与责骂,从而扼杀学生的主体性。
“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是以谋求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的管理,它不仅是管理的一种手段,更是一种管理的目的。
那么,如何坚持“以人为本”,创新班级管理模式?1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能力人所共知,没有个性的教育谈不上是好的教育。
如果学生的个性特长得不到保护与发展,那么成才也只能是空谈。
但学生的个性发展是有条件的,其中首要的是应交给学生选择的机会和自主的权利,真正还学生以主体地位。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学会自己教育自己,这是最高级的教育技巧和艺术”。
由此,班主任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千方百计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让人人能自由发表意见,让人人有机会展示自己,从而激发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增强成长和成功的自信。
坚持“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理念促进学校的和谐快速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理念促进学校的和谐快速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促进学校和谐、快速发展我校近几年在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办学条件彻底改善,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教职工团结和睦,凝聚力强,各项管理规范有序、扎实。
学校之所以能和谐、快速地发展,主要是始终坚持施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一、以人为本、发扬民主,增强教师的凝聚力作为教育管理者要遵循教育发展规律,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出长远发展办学规划来指导办学。
我校始终坚持“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人人成才”的办学理念,把办学理念和学校的“三风一训”转化为教职工的统一思想,使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被自觉践行。
在学校管理中注重民主性和实效性,创设民主和谐的管理氛围,让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让每一名教师都成为学校的管理人。
学校是大家的学校,我们在工作中通过各种活动、学习,时时帮助教师树立“校荣我荣、校耻我耻”的思想。
在学校重大活动和建设项目的决策过程中,我们一直坚持“民主参与、民主监督”的办事原则,让每一位教师都有机会参与,有机会评议。
所以,在学校管理过程中,我们没有失误过,原因就是不搞“一言堂”,大家都是主人,群策群力,扬长避短(举例)。
俗话说:“众人划桨开大船,众人拾柴火焰高”,这样,既利于学校的管理,又能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为了一个共同事业,一个共同的目标,一个共同的愿望,团结到一起,励精图治,拼搏进取,也就是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增强教师的凝聚力。
能否产生这种凝聚力,要看校长的自身建设。
作为校长要处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知人善用,以德服人,以规正人,廉洁自律(举例);作为校长要与教师平等相处。
几年来,我始终坚持把自己的位置放低一些,围着教师转,替着教师想,用真诚和友善去感染教师。
多一些沟通、理解和激励,实现关怀暖人、情感动人、事业励人的大好局面。
我永远相信这样两句话:“如果校长把教师当牛马,教师偏要做人;如果校长把教师当人,教师甘愿做牛马”、“大海之所以成为一切河流的归宿,是因为它善于把自己放在比较低的位置”(举例)。
我对“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认识
我对“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认识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曾明确指出: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如今,不少学校都旗帜鲜明的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
我们的教育教学也一直在谈“以人为本”,那“以人为本”究竟体现在哪里。
我的看法有以下几点。
首先,在教育工作中以人为本最集中体现就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德是做人的根本,是立人之基。
忽视或不注意学生的思想德行的教育、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不可取的,也是极其危险的。
我们的学校教育承担的是为社会培养有用之才的任务。
这样的任务,首先忽略了一部分在知识技能上达不到社会要求的孩子,如果不能在思想上,人生观上对他们加以更正确更充分的引导,这部分人很有可能在“无用”的同时,而成为社会存在的危险因素。
据一份调查资料显示,青少年犯罪是因为有近50%的人在其童年时代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而这一群体又都处在犯罪的危险边缘。
这是给我们德育教育现状提出的警告。
我们更多的注重了教育的“量”,甚至用学习成绩为标准,筛选“人才”,以至于忽略了这一部分“漏网之鱼”的需要。
其次,这样的任务,过分的注重了“有用”,而又把有用没用的衡量标准放在成绩上,导致好多所谓的有用人才,只有才而没德。
自私自利,人格缺陷等等问题让在发挥才的时候,面对着这样那样的危机,不仅给自身发展带来困阻,严重者甚至会危害他人,危害社会。
我认为一个人长大后固然不能成为废品,但也不能成为危险品。
因此教育必须想方设法为学生打牢思想道德基础,他们的学习才有动力,前进才有方向,成才才有保障。
教育者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
坚持“先做人,后成才”,坚持“德才兼备”,坚持把德育放在教育的首位,才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
其次,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挖掘和发展学生的心智和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论学校管理中的以人为本
论学校管理中的以人为本作者:刘玉秀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第48期摘要:从古到今,取得成功的人莫不是以人为本,但是,对以人为本往往在不同的人群中有不同的阐释,因此,要正确理解以人为本,就必须摆正不同人的位置,渗透主体参与、尊重人性、促进发展、服务对象的理念。
关键词:管理;服务;尊重;发展中图分类号:G647?摇文献标志码:A?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8-0026-02以人为本,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难在哪里?除利益关系外,恐怕就难在弄清以谁为本。
难在对以人为本内涵的理解。
因此,在人事管理工作中必须认真摆正三个位置,搞清楚学校的各项工作分别应以谁为本,渗透四种意识,明确以人为本在具体工作中的具体含义。
一、摆正三个位置“以人为本”,学校管理就是人对人的管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如学校领导、管理干部、教师、学生,都是人,那么,以谁为本呢?笔者认为,应以被管理者、服务对象为本。
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往往会以管理者自己为本,从自己的利益出发思考问题、制定政策,以自己方便为原则。
因此,在学校管理中,必须正确处理好各类人员之间的关系,摆正各类人的位置。
1.在师生关系及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坚持以学生为本。
有人常常叹息现在的学生不好管,这有客观原因,但也有主观原因,主要是因为管理者没有正确处理好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
从国家对教育工作者的要求而言,以学生为本是教育工作者的职责。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一书中指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都应以学生为本,做到学校工作一切关注学生,关注一切学生,关注学生的一切,特别是要注重关注一些在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有困难的学生的日常生活、心理健康与安全。
从经营管理的理念而言(虽然笔者不敢苟同所谓的教育产业化),应以学生为本。
学生是教师的教育对象,经过学校教育后学生的素质、技能提高程度如何,直接影响学校的声望以及可持续发展。
高校教学管理中“以人为本”理念的实施策略
2019年第10期收稿日期:2019年9月16日。
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息息相关。
在高校,教学管理是重点,高校教学管理人员承担着管理、教育双重职责[1]。
高校教育管理具有事务性、系统性、周期性特征,因此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创新管理方法,提高人性化。
以人为本以全面发展为核心做出了反复说明,也就是以独特性、创造性和个性为本。
长时间以来,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均是我国科学发展的重中之重。
1高校教学管理实施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意义第一,实施以为文本的管理,可将有效的教学管理体系建立起来。
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促进了管理工作有效性的提高,能够把一个层次丰富的教学管理体系给建立起来,完成教学目标。
与此同时,以人为本的管理也有助于以制度规范教学管理,让教学各个环节有章可循,教学双方都能够根据有序的活动方式展开,让管理效率更高。
同时也使教学状况信息反馈系统更加充实,可对决策执行的准确性予以保证,顺利实施教学。
第二,实施以为文本的管理,能够有效培养创新人才。
培养创造性人才是高校担负的历史使命,同时也是传承优秀文化的一个重要平台。
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显著拓宽了创新人才的培养途径,进一步强化了创新意识的教育、创新思维和主题馆教育。
这种管理能够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起到有效保证作用,引导学生在自学进取中变得更加自信,在战胜挫折中形成坚强的意志。
第三,实施以为文本的管理,可将学校师生员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到学生、教师和其他管理工作人员为高校教学管理的主要对象。
三者一起构成了教学管理的主体,其积极性、主动性对学校教学管理的效果和效率具有决定性作用。
以人文本的管理围绕学生而展开,教学管理的主体是学生,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校的发展,建立健全以人为本的高校教学管理体系,以实现高校教育教学质量最佳化。
与此同时,以人为本教学管理也让教师工作的舒适性提高,可将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发挥出来,促进教学质量的显著提升。
第四,实施以为文本的管理,可将教育使命完成。
学校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师管理
2 以 挖 掘 教 师 潜 能. 根 本 。 虽 然 ,教 师 工 作 时 间 . 为
和 空 间 是 无 限 的 ,但 教 师 的 教 学 则 是 有 一 定 的 教 学 时
理 。人 的 自我 管 理 是 管 理 的 最 高 境 界 。 以 人 为 本 的 教 师 管 理 模 式 的 倡 导 ,科 学 与 人 文 的 融 合 是 现 代 管 理 理
4 引 导 教 师 实 现 组 织 共 同 目标 。 学 校 的 教 学 目标 .
移 默 化 着 学 生 。 学 生 的 成 长 质 量 在 相 当 程 度 上 取 决 于
教 师 的 素 质 和 能 力 。 学 生 的 成 长 水 平 标 志 着 学 校 办 学
维普资讯
2o 0 2年 3期
广东省经济管理干部 学院学报 ( 季刊)
J u n lo a g o g E'n mi a a e e t l g ( atr ) o r a fGu n d n t o  ̄M n gm n l e Qu r l o Co e ey
N0 . 2 0 3 02
( 第5 总 8期 )
・
S ra eilNO .8 5
管理纵横 ・
学 校 应 坚 持 以 人 为 本 硇 教 师 管 理
汪梦 宁 ’文 的融合 ,也 是 现代 管 理 理 论 与 实 践 发 展 的 基本 走 向 。要 实 现 以人 为 本 的 教
师 是 教 育 之 本 。 教 师 通 过 课 堂 教 学 指 导 学 生 掌 握 科 学 文 化 知 识 ; 教 师 通 过 自 已 的 言 行 举 止 感 染 和 熏 陶 着 学 生 ;教 师 的 人 生 观 、 世 界 观 和 价 值 观 以 无 形 的 力 量 潜
班主任工作心得:班级管理以人为本
班主任工作心得:班级管理以人为本一、在班级治理中必需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我国建立和谐社会的根本原则,也是我国传统文化在新的历史进展时期的创新和进展。
它要求我们在以进展为目标的实施过程中,把人当作重要因素来对待,只有人的和谐才是真正的和谐,才可能其他方面也和谐;只有人的进展才是真正的进展,才可能是其他方面得到进展。
坚持“以人为本”可谓意义重大而深远。
学校是个“小社会”,在学校班级治理中,也必需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这对于全面贯彻教育思想,培育学生全面安康进展,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就整个社会而言,坚持“以人为本”,是为了有一个和谐的、有利于社会整体进展的社会环境。
就学校而言,坚持“以人为本”,则是为了有利于为学生制造一个和谐、宽松的环境,让他们在这种环境中学习、熬炼,在学业、性格、人格培育、乃至学习与生活习惯等方面,都得到全面、安康的进展。
在班级治理中坚持“以人为本”,还有利于与建立和谐社会的整体目标接轨。
众所周知,任何一个学生,最终都要离开学校,走向社会,成为一个“社会人”。
建立和谐社会,需要全社会每一个人的积极参加,假如学生在学校就开头承受“以人为本”的教育、治理和熏陶,对于他们日后走向社会,适应社会,参加建立和谐社会,可以奠定良好的根底。
为了把“以人为本”的教育和治理落到实处,作为学校治理的根本单位--班级,毫无疑问应当担负起这一重要职责,而主导班级治理的班主任则更是至关重要。
二、在班级治理中如何坚持“以人为本”从本人多年担当班主任工作这个“角色”的经受和感悟而言,本人认为,在班级治理中坚持“以人为本”,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敬重学生人格,充分爱惜他们的自尊心。
人格,在心理学上,是指个人所独有的、不同于别人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即所谓“共性”;也指各个个人之不同于任何其他动物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即人所具有的共同的心理特征。
现代心理学成果说明,人的机体是由一些特别的构造所构成的整体,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也包括一些有组织的构造,因而人格就是个人这个有机构造同他的环境特殊是他的社会环境之间的各种关系的反映的总和(据《辞海》1979年版增补本,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
浅谈“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
浅谈“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内容摘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作为一种新型管理理念正风靡整个管理界。
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社会组织,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对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学校管理中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就必须立足于学校实际,最大限度地关注人的问题,激发人的潜能,求得超越式发展。
必须用人文精神去管理学校,做到以情感人,以情育人,以德服人。
必须做到以人为核心,做到“以教师为本"和“以学生为本",促进教师和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关键字:以人为本学校管理学校是培养人才的社会组织,其组织开展的所有活动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劳动者。
学校活动中涉及两个很重要的因素:即教师与学生。
其余因素只有通过这二者的相互作用才能发挥效用。
因此,人的管理是学校管理的关键和核心。
学校管理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促进学校工作的顺利推进和健康发展,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合格劳动者。
本文就从“以人为本"学校管理的意义、内涵、措施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学校管理现状及实行“以人为本”管理的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学校管理采用分级管理的模式,分为三个层面:学校领导层面,为学校管理的高层;教师层面,为学校管理的中层;学生层面,为学校管理的下层。
这种金字塔式的管理体制,决定了权利的高度集中。
同时,国家为明确学校的责任,大力推行校长负责制,使学校权力基本集中在一个人身上.近十几年来,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教育行政部门,往往将指标分解下达,学校再把指标下达给教师,为确保指标的完成,学校大都推行一定的奖惩制度。
在利益面前,教师轻重取舍就成了不言而喻的事情。
所以,教师自主权被遏制,学生个性被抹杀,成了现行教育的主要弊病。
这些弊病当然有学校外部的原因,但学校本身也难辞其咎。
现行学校管理仍不尽人意,机制有待健全,管理水平亟待提高,尤其需要花大力气来转变观念,否则,就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求,就会拖经济社会发展的后腿,民族素质的提高、国家的振兴就很难落到实处。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坚持以人为本
口文 / 孙 红 张 敬 周晓楠 董晓芳
( 河北化工 医药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 ・ 石家庄 )
[ 提要] 本文阐述以人 为本 的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 中, 往往不把 教育 作,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通过管理来
分析 当前 高校 大学生 中存在 的主要 问题 , 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双边活动 的整体 , 而 引导和规范学生的行为 , 培养 良好的思想 阐述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 育 坚持 以人 为本 是过分突 出教师的主导作用 。 片面强调教 道德行为习惯。 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实
的意义, 以及高校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坚持 师权威 ,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 使 施严格 管理 的依据主 要体现在 以下 三个
以人为本是科 学发展观 的灵魂 , 是 标准 统一 , 也 一方面会使大学生 因教育 目标 习、 生活等行 为符合一定 的社会道德规 范
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原则 。 的十六大 以 高不可攀 而丧 失 自我提高和发展的勇气; 要求, 党 进而使其在 受到一定法律 、 规章制
来 , 中央反复强调 : 持以人为本 的科 另一方面 又会因为 既定 目标不 能实现而 度或规范约束、 党 坚 警戒 、 惩罚等 过程 中, 激发 学发展观, 最终 目标就是要促进社会全面 陷入无所适从 的迷惘和 困惑 , 从而 导致高 道德情感 、 强化道德体验、 强道德 意志 , 增 发展 以实现人本身的全面发展 。 促进入的 校学生思想政 治教育不能取得预 期效果 。 提 高道德行 为能力 , 最终达到提高学 生道
第一 , 严格管理符合管理育人的教育
基本原则 。教书育人 以德 为先, 管理育人
“以人为本”理念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价 应坚 持 发 展性 、 多样 性 、 个性 化 以 及 激励 性 的 原 则 要 求 , 全 体 学 生 的 基 本 要 求 提 为 出 明确 的标 准 , 为学 生 发 展 个性 、 持 少 并 支 数 学生 脱 颖 而 出积 极 创造 条件 。 外 , 生 另 学 学 习 评 价 体 系 要 注 重 学 生 的进 步 发 展 , 关 注 学 生 的 学 习过 程 与 个 体 差 异 , 以鼓 励 学 生 的个 性 化 和 创 造性 发 展 。 后 , 立 发 展 最 建 性 教 师 评 价 制 度 , 促 进 教 师 的 个 人 发 展 以 以 及 鼓 励 教 师 积极 改 进 自身 的教 育 工 作 。 除此 之 外 , 学校 应 重 视 教 师 的 自我 评 价 , 自 我 激励 以 及 未 来 的 发 展 , 重 评 教 过 程 中 尊 教 师的 存 在价 值 , 及 教 师 的独 立 性 、 以 主动 性 与能 动性 , 励 教 师 的 创造 性 发 展 。 鼓 3. 实行全 过程质 量管 理 3 实 行 全 过 程 的 质量 管 理 不 仅 有 助 于 实 现 教学 目标 , 可 以 体 现 高 职 院 校 的 以 人 也 为 本 的 管 理 理 念 。 先 是 实 行 教 学 的计 划 首 管理 , 为教 学 管 理 中的 经 常性 工 作 , 划 作 计 管理 是 学 校 保 证 教 学 质 量和 人 才 培 养 规 格 的重 要 步 骤 。 制度 教 学 计 划 管 理 , 要 确 立 先 专 业 的 培 养 目标 , 由 学 校 管 理 者 进 行 广 再 泛 的社 会 调 查 , 结 合 学 校 的 实 际 情 况 基 在 础 上 , 出学 校 的 教 学 计 划 实 施 意 见 及 要 提 求 , 对 计 划 的实 施 进 行 具 体 安排 的监 督 , 并 最 后 进 行 实 施情 况 的 总 结 , 得注 意 的 是 , 值 教 材 计 划 管 理 的 整 个过 程 要 体 现 出 对 学生 德、 、 智 体等 方面 的 全 面要 求 , 注 重知 识 、 应 能 力 、 质协 调 发 展 和 共 同 提 高 的原 则 。 素 其 次 , 教 学 的运 行 管 理 , 作 为 教学 活 动 中 是 其 最 核 心 、 重要 的部 分 , 堂教 学 是 教 学 工 最 课 作 的 中心 环 节 , 决 定 教 学 质量 的 关 键 。 是 因 此 , 职 院校 教 师 的教 学 方 法 , 充分 考 虑 高 应 学生 的 基 础 学 习 能 力 , 养 学 生 发现 问 题 、 培 分析 问题 和 解 决 问 题 的能 力 , 中, 其 所提 出 的 问题 要 难 易适 中 , 有 启 发性 和 研 究 性 , 具 既 不 能 让 学 生 完 全 回答 不 上 , 要 促 使 他 又 能 在 课 后 去 探 究 思 考 , 充分 发 挥 出 学 生 以 的 主 体 性 。 后 , 行 教 学 组 织 的 系 统 管 最 实 理。 因此 , 求 学 校健 全 教 学 工 作 的校 级 领 要 导体制 , 要进行 政策、 制上的调控 , 主 机 在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理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它关乎教育质量、学校活力以及人才培养的质量。
以下是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主要理念:一、以人为本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还要关注学生的品德、情感、心理等方面。
教师应尊重学生个性,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依法治校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要遵循法律法规,依法治校。
学校应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等各方的权利和义务,确保学校管理有序、规范。
同时,要加强对学校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教育,提高依法治校水平。
三、自主发展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要赋予学校办学自主权,激发学校发展活力。
学校应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制定发展规划,自主选择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形成特色办学。
政府应减少对学校办学过程的不必要干预和控制,鼓励学校多元办学,办出特色与个性。
四、科学管理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要注重科学管理,提高管理效能。
学校应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优化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
同时,要注重数据分析,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学校管理的智能化、精细化。
五、民主决策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要推进民主决策,保障各方利益。
学校应建立健全民主决策机制,广泛听取教师、学生、家长、社区等各方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共识。
同时,要加强学校内部的民主监督,确保学校管理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六、合作共赢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要注重学校、家庭、社区之间的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学校应加强与家庭、社区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共同推动学校发展。
同时,要充分发挥社区教育资源,为学校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七、持续发展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要注重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学校应关注教育改革动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调整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同时,要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为教师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教学中实践以人为本(3篇)
第1篇一、引言以人为本是当今教育改革的重要理念,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
在教学实践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教学中实践以人为本的理念。
二、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1. 德育为先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使他们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具体做法包括:(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3)强化集体主义观念,增强团队协作意识;(4)注重诚信教育,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
2. 智育为本智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关键。
教师应注重以下方面:(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求知欲;(2)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3)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4)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3. 体育为基体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健康体魄和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
教师应注重以下方面:(1)加强体育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2)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增强学生的体质;(3)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他们的运动技能;(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4. 美育为翼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
教师应注重以下方面:(1)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2)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3)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4)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1.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具体做法包括:(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愿意主动学习;(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学会如何学习;(3)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4)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党校教育如何坚持以人为本
程 中得到解决 , 能真 正调动学员学习的 才 主动性。 从而收到事半功倍 的效果 。 三、 如何在 党校教 育中坚持以人为本 l 在 教 学 内 容上 , 全 面 满 足 学 员 发 、 要
展 的需 要
在党校 教学过程 中坚 持 以人 为本 的
思 想 ,就 必 须 做 到 从 学 员 的 实 际 需 要 出 发 , 足 广 大 学 员 的实 际 需 求的差异 , 他们 在接 受党校培 训过程中
一
、
党校教 育坚持以人为本符合科学
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以人 为 本 , 为 一 种 社 会 思 潮 和 价 值 作 观 念 , 已 有之 。从 我 国古 代 思 想 家 提 出 古 的“民惟 邦 本 , 固邦 宁 ”到 近 代 西 方 崇 本 , 尚 自 由 、 扬 人 性 的 人 本 主 义 , 到 建 立 张 再 在 历 史 唯 物 主义 基 础 之 上 的 马 克 思 主 义 人 本 思想 , 以人 为 本在 社会 历 史发 展 的 不 阶 段 发 挥 了其积 极 的作 用 。 新 世 纪 新 在
— 墨 重圃 匝 二二 二 二二 二 二二 二 二 二二 二
党 校 教 育 如 何 坚 持 以 人 为 本
口 云 廷 民
( 河 县委 党校 , 东 3 T 山 齐河 2 10 ) 5 0 1
: .
坚 持 以人 为本 , 能 在 学 习 过 程 中确 保 学 才
员主 体作 用 的 发挥 , 能 确 保 学 员 在 学 习 才
阶段 , 国 共产 党 于 20 中 0 3年 1 0月在 十 六
“ ” 党 ,意味着党校 是党委 的一个部 门, 它 要 围绕 党 的要 求 开 展 工 作 。以人 为 本 是 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管理中应坚持“以人为本”
摘要:学校的教育管理行为中从“权治”到“情治”的转变,以及由“管”到“放”的转变,是当前教育形式的新要求;同时,想方设法减少教师的枯燥感,使积极性得到增强,沟通提供了一种释放情感的情绪表达机制,则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最佳体现;要满足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教育管理中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使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感,让每位教师切实感同身受,最终使他们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人。
关键词:教育管理坚持以人为本
新课改以来,关于“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已经被人们普遍接受,这是因为,这一理念明确指出了人的作用乃是管理的根本,这是将“人”与其他管理要素的管理作用相比较得出的重要结论。
“以人为本”所说的“人”是多元的,既包括管理者,也包括被管理者,还包括管理的人文环境,就学校而言,“以人为本”涉及到的“人”有学校领导、教职工、学生、还有家长、社会群众等,这些人对学校管理的质量都有重要的影响,笔者试图从“以人为本”中“人”的发展的角度浅析这一管理理念的目的,即管理要达到开发人、创造人、提高人和完善人。
那么,作为学校的领导,如何让教师真正实现自身的价值呢?
首先管理行为中“权治”到“情治”的转变
以往,我们的学校管理工作通常侧重于“领导说了算”,校长“唯权至上”,无视教师的感受,工作没有商量的余地,这样不仅泯灭了教师工作的独立性,斥退了教师的个性,更大程度上还会摧残人、摧残精神和摧残文化,忽视教育管理的人文因素而造成学校人际关系紧张,束缚甚至压抑了教师群体的创造性。
因此,在这里特别强调,管理者要实行“情治”,工作由“强加”变为“委任”,通过调整管理行为,创造一个为促进教师发展服务的教学管理环境,使教师“心服”、“心乐”,让教师群体活得高兴、干得痛快、干出名堂。
其次管理方式中的“管”到“放”的转变
教育管理理念转变后,我们认为,教学管理的核心是对教师工作积极性的调动,对教师而言,好的教学管理不再是一种外在的约束,而是一种促进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
这里的“放”,也并非放任自流,而是有的放矢,不搞“齐步走”、“一刀切”,要根据教师的个性专长,留点工作弹性和空间,如,不应强求备课形式的划一;不必苛求课堂结构的完整等,对象有别,要求不同。
第三赋予挑战性工作
与一般工作人员相比,教师更在意自身价值的实现,并强烈期望得到学校和社会的认可。
他们并不满足于被动地完成一般性事务,而是尽力追求完美的结果。
因此,他们更热衷于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把克服难关看作一种乐趣,一种体现自我价值的方式。
要使工作富有挑战性,除了下放决策权外,还可以通过工作轮换和工作丰富化来实现。
当教师觉得现有工作已不再具有挑战性时,学校领导就可以把他轮换到同一水平、技术相近的另一个更具挑战性的岗位上去。
例如,一位经验丰富的但已疲惫于当班主任的教师可让他试试当教研组长,这样,由工作轮换所带来的丰富的工作内容,就可以减少教师的枯燥感,使积极性得到增强。
第四实现无缝沟通
沟通对于学校提高教师忠诚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1、沟通能对教师起到激励作用。
管理能通过教师的业绩反馈来强化教师的积极行为,这就是强化激励作用;管理层通过教师目标完成状况的反馈来激励教师向学校目标前进,这就是目标激励作用。
2、沟通有利于教师的情绪表达。
对于教师来讲,工作群体是表达自己的挫折感和满足感的主要社交场所。
因此,沟通提供了一种释放情感的情绪表达机制,并满足了教师的社交需要。
同时,良好的沟通环境,还可以起到教师知识共享,信息交流互补的作用。
教师在沟通中既是知识和信息的提供者,又是知识和信息的吸收者,他们彼此学习,互相提高。
第五关心教师,让教师忠诚于教育事业
关心教师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却是从来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问题。
我国很多出色学校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中,一直强调遵循的“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的原则,说的就是关心教师,但在现实中,一直是说得多,做得少。
首先,学校应该关心教师的健康状况。
其次,学校应关心教师的家庭生活状况,要尽力帮助教师达到工作和家庭相互平衡。
此外,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特别快,能干的教师并非永远能干,教师的技能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老化。
学校应加大对教师培训和开发的投资,为教师提供受教育和不断提高自身技能的学习机会。
国家教育部已制定了教师继续教育、终生教育计划,从而使教师具备了终身就业能力,但我们不应把师资培训看成仅仅是国家教育部门的问题,我们更应该从校本出发,开发好教师资源,为教师前途提供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即是为学校明天的长远发展作一次规划。
总之学校是每位教师的“家”,每位教师都是“家”的主人,有义务,也有权利,学校教育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感,使每位教师切实感同身受。
只有感受才会感动,才会在感动中净化灵魂,升华人格,升华人生;只有感动,才会化为自觉行动;只有感动,才不会把教育仅仅作为自己谋生的手段,而是作为一项事业,就会更加热爱教育,自觉完成各项教育教学工作。
教育管理、学校教育只有贯彻这样的“以人为本”,才能把教育教学推向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