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气象学
气象学资料
一、名词解释:1.ENSO:即厄尔尼诺,表示在南美西海岸延伸至赤道东太平洋向西至日界线(180度)附近的海面温度异常增温现象。
2.白贝罗风压定律:地转风方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即平行于等压线,因而若背风而立,在北半球高压在其右方,在南半球,高压在其左方,此称风压定律。
3.饱和空气:在温度一定的情况下,单位体积空气中的水汽量有一定限度,如果水汽含量达到此限度,空气就呈饱和状态,这时的空气称为饱和空气。
4. 比湿:在一团湿空气中,水汽的质量与该团空气总质量的比值。
5.大气逆辐射:大气辐射指向地面的部分。
6.大气稳定度:指气块受任意方向扰动后,返回或远离原平衡位置的趋势和程度。
7.东风波:是副高南侧(北半球)深厚东风气流受扰动而产生的波动。
8.锋:由两种性质不同的气团相接触形成,由于气团占有三度空间,因而锋是三度空间的天气系统,是冷、暖气团相交绥的地带。
9.峡谷风:当空气由开阔地区进入山地峡谷口时,气流的横截面积减小,由于空气质量不可能在这里堆积,于是气流加速前进(流体的连续性原理),从而形成强风,这种风成为峡谷风。
10.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温带大陆西岸,纬度约在40°—60°,包括欧洲西部,阿拉斯加南部、加拿大的哥伦比亚、美国华盛顿和俄勒冈两州、南美洲40°—60°S西岸、澳大利亚的东南角,包括塔斯马尼亚岛和新西兰等地。
这些地区终年盛行西风,受温带海洋气团控制,沿岸有暖洋流经过。
冬暖夏凉,最冷月气温在0℃以上,最热月在22℃以下,气温年较差小,约在6℃—14℃左右。
全年湿润有雨,冬季较多,年降水量约在750—1000mm上下,迎风山地可达2000mm以上。
11.季风: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又显著改变的现象。
12.干绝热直减率和湿绝热值减率:对于干空气和未饱和的湿空气来说,气块绝热上升单位距离时的温度降低值。
对于饱和湿空气来说,气块绝热上升单位距离时的温度降低值。
气象学知识点
气象学知识点气象学,这门研究大气现象和过程的科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无论是每天出门前的穿衣选择,还是农业生产的规划,亦或是航空、航海等重大活动,都离不开气象学的支持。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气象学的世界,探索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首先,我们来聊聊“大气的组成”。
大气主要由氮气、氧气、氩气等气体组成。
氮气约占大气总体积的 78%,氧气大约占 21%。
除了这些主要成分,还有一些微量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臭氧等。
二氧化碳虽然含量较少,但它对地球的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
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不断上升,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这一严峻的问题。
再来说说“大气的垂直分层”。
从地面向上,依次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
对流层是我们生活和天气现象发生的主要区域,这里的气温随着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平均每升高 1000 米,气温下降约 65 摄氏度。
平流层的特点是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这是因为其中的臭氧吸收了太阳紫外线的能量。
平流层适合飞机飞行,因为这里气流相对平稳。
接下来是“气温”这个重要的概念。
气温是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影响气温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纬度、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
一般来说,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沿海地区的气温变化相对较小,而内陆地区的气温变化较大;高山地区的气温通常比同纬度的平原地区低。
“降水”也是气象学中的关键知识点。
降水包括雨、雪、冰雹等形式。
形成降水的条件主要有三个:充足的水汽、上升运动以及凝结核。
不同地区的降水类型和降水量差异很大。
赤道地区常年高温多雨,而沙漠地区则降水稀少。
然后是“风”。
风是空气的水平运动。
风的形成与气压差有关,高压区的空气会流向低压区,从而形成风。
风向通常用八个方位来表示,如东风、南风、西风、北风等。
风速则用米每秒或千米每小时来度量。
气象学中的“气候”概念也不容忽视。
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期的大气状况,包括气温、降水、风等要素的综合表现。
世界上有多种气候类型,如热带气候、亚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寒带气候等。
气象学的基本知识
气象学的基本知识气象学是研究大气层中的物理和化学现象的学科。
它涉及了许多方面,例如大气层的构成、天气形成的原因以及预测和控制天气和气候变化等。
本文将探讨气象学的基本知识,包括大气层的结构、天气现象的形成和预测、气候变化以及气象科学的重要性。
大气层的结构大气层从地球表面开始,向上延伸数百公里。
它由多层不同的气体组成,其中最重要的是氮气和氧气,二者占据了大气层中的绝大部分。
另外,还有一些少量的气体,例如氩气、水蒸气、二氧化碳和氢气等。
大气层根据特定的温度和高度范围分为不同的层次,这些层次的分界线被称为层界面。
从地球表面出发,大气层的层次如下:- 对流层:高度大约为10-15公里。
大部分的天气形成在这一层,大约占据了大气层的一半。
- 平流层:从对流层到距离地球表面50公里左右地方。
这一层是飞机和火箭行驶的区域。
- 中间层:从平流层到电离层顶部之间的高度。
在这一层,大气密度变得很小,世界上最高的气球探测器也飞行在这里。
- 电离层:从距离地球表面约80公里的地方开始。
这一层含有电离的气体,使得短波无线电波在这里反射。
- 外大气层:从电离层以上高度开始。
这一层与空间相连,向外延伸至无尽的宇宙。
天气现象的形成和预测天气是每天最感兴趣的话题之一。
但实际上,天气现象是由诸如温度、湿度、气压和风速等许多因素共同影响而成的。
当这些因素遇到某些特定条件时,就会发生天气现象,如暴雨、冰雹和龙卷风等。
因此,预测天气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观测和分析。
气象科学家使用各种仪器来记录和测量这些数据,如温度计、湿度计、气压计、雷达和卫星等。
这些数据被输入到计算机模型中,通过复杂的算法和模拟,预测未来几天内天气的变化。
虽然气象预测不可能完美无误,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天气预测的准确性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当前最重要的气象话题之一。
它是由诸如人类活动、自然变化和太阳活动等多种因素影响而成的。
人类活动,如燃烧化石燃料、大规模采伐森林和工业排放等,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浓度增加,从而对气候产生影响。
气象学基础知识
气象学基础知识气象学是研究大气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了解气象学的基础知识对于我们理解天气变化、防灾减灾、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气象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
1. 大气的组成与结构大气是地球固有的外包层,主要由氮气(78%)和氧气(21%)组成,还包括少量的水蒸气、二氧化碳等气体。
大气分为不同的层次,从地球表面向上依次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外层。
2. 大气的循环大气循环是指大气中能量和物质的不断交换和运动。
其中最重要的循环是地球各地的热量分布不均引起的热传递和气体的垂直循环,即热力循环。
这一循环包括对流和辐射两种传热方式,对气候和天气具有重要影响。
3. 气温与热量气温是大气中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强弱程度的度量。
温度单位常用摄氏度或华氏度表示。
热量是物体内部分子热运动的总和,以焦耳(J)为单位。
当物体吸收热量时,温度会升高;放出热量时,温度会降低。
4. 湿度与相对湿度湿度是大气中水蒸气含量的表示。
常用的湿度指数有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
绝对湿度是指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的水蒸气质量,以克/立方米表示。
相对湿度是指在特定温度下,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实际质量与该温度下饱和水蒸气质量的比值,以百分比表示。
5. 气压与气压变化气压是大气对单位面积的压力。
一般以帕斯卡(Pa)为单位,常用的气压单位还有毫米汞柱(mmHg)和百帕(hPa)。
气压的变化与天气的变化密切相关,气压高的地方天气多为晴朗稳定,气压低的地方常有阴雨天气。
6. 风与风力风是空气在地球表面上的水平运动,是大气循环的一种表现形式。
风力是指风的强弱程度,以国际标准制定的风力等级表示。
风力等级1为无风,风力等级12为飓风。
7. 降水与云降水是指湿空气中水蒸气凝结后以雨、雪、雾、露等形式落到地面上的现象。
云是由水蒸气在大气中升华凝结形成的一种气象现象,包括高云、中云和低云等不同类型。
8. 天气与天气预报天气是大气在某一时间和地点的具体表现,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降水、云量等要素。
小学自然科学气象学入门
小学自然科学气象学入门气象学是研究大气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而小学自然科学中的气象学则是从基础的气象知识入门,帮助学生了解天气现象及其形成原因。
通过学习气象学,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奥妙,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科学素养。
本文将介绍小学自然科学气象学入门的内容,包括气候、天气和天气预报等方面。
一、气候气候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范围内,某个地区的天气状况的统计结果。
气候变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它会影响到一个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
了解气候有助于我们预测未来的天气变化,比如某地区夏季多雨,冬季多风等。
二、天气天气是指一个地区在某一时刻的气候状况,它是短期的、瞬息万变的。
天气会受到气候、地理位置、季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我们通过观察天气现象,比如阳光明媚、阴雨绵绵等来了解当天的天气情况。
三、气象现象气象现象是指在大气中出现的各种现象,比如云、风、雨、雪等。
这些现象是由大气层的温度、湿度以及空气流动所引起的。
通过观察和了解这些现象,我们可以预测天气的变化。
四、气象仪器气象仪器是用来观测和测量天气气象现象的硬件设备。
比如温度计用来测量气温,气压计用来测量气压等。
学习气象学,我们需要了解这些仪器的使用方法和读数的含义。
五、天气预报天气预报是根据气象数据和统计模型,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天气的变化情况。
天气预报可以帮助我们提前做好准备,比如出门带伞、穿衣搭配等。
学习气象学,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天气预报来了解不同天气状况的特点。
六、小结通过学习小学自然科学气象学,我们可以了解气候、天气和天气预报等方面的知识。
了解这些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适应不同天气条件下的生活,提高我们的观察力和科学素养。
同时,培养对自然界的兴趣和探索精神也是学习气象学的重要目的之一。
以上是小学自然科学气象学入门的内容介绍。
希望通过学习这些基础知识,学生们能够对气象学产生兴趣,并且能够应用所学知识来观察和理解天气现象,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自然观察能力。
了解天气现象:气象学的基础知识
了解天气现象:气象学的基础知识气象学是研究地球大气、天气现象以及气候特征的科学。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天气都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了解天气现象能够帮助我们做出合理的决策,比如是否带伞出门、穿何种衣物以及如何安排旅行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各种天气术语,比如气温、降水、气压等等。
那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气象学的基础知识,更好地理解天气现象。
什么是气象学?气象学是一门研究大气现象的学科。
大气通常指的是地球上的气氛层,是由气体、水汽、微粒等组成的。
气象学家通过观测、实验以及数学模型来研究大气现象,包括温度、湿度、风、降水等。
他们利用这些数据来预测天气变化以及研究气候现象。
气象学的历史气象学作为一门学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多年的古希腊。
古希腊人观察到天空中的云朵、风、降雨等现象,并开始记录与观察这些天气现象的变化。
然而,直到19世纪,随着气象站的建立以及现代气象观测仪器的发展,气象学才得以快速发展。
现代气象学的奠基人是英国的约翰·德鲁里,他在19世纪中期提出了气压系统的概念,并建立了气象预报的方法。
气象观测是气象学的基础。
通过观测各种气象要素,比如温度、湿度、大气压力等,可以获得有关天气现象以及气候特征的信息。
气象观测通常通过气象站来进行,气象站通常设有各种气象仪器,包括温度计、湿度计、气压计以及风速仪等等。
温度观测温度是气象观测中最常见的一个要素。
温度观测通常使用温度计来进行,温度计可以通过测量物体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热交换来确定温度。
温度的单位通常使用摄氏度或者华氏度来表示,摄氏度是国际标准单位。
湿度观测湿度是指空气中含有水分的程度。
湿度观测通常使用湿度计来进行,湿度计可以测量空气中的水汽含量。
湿度通常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示,表示湿空气中水汽占总空气容积的百分比。
大气压力观测大气压力是指大气对单位面积产生的压力。
大气压力的观测使用气压计来进行。
常用的气压单位是帕斯卡(Pascal)或者百帕(hPa),同时也经常使用英寸汞柱(inHg)作为单位。
气象学的基本理论
气象学的基本理论气象学是研究大气环境的科学,是近代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
它不仅涉及天气预报、气象灾害预警等方面,同时也与工农业生产、城市建设等各方面密切相关。
在当今经济、社会、人类活动与大气环境相互作用日益复杂和深入的情况下,丰富和深化气象学的研究成果已经变得尤为重要。
对气象学的基本理论的掌握是深入研究和应用气象学的前提。
一、大气的基本特征与组成大气是地球表面上空气的总称,是由各种气体组成的,其中主要是氮气(78%)和氧气(21%),另外还有水蒸气、二氧化碳、氖气、氦气等其他气体成份。
大气的分层结构包括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等层次,其上限到地球表面的距离是70至80公里,即为“大气层界”。
二、大气循环与气候变化大气循环是指大气中各种物理过程的相互作用。
和许多气象现象(如风、云、降水)、自然灾害(如龙卷风、暴雨、飓风、洪水等)有关。
此外,它还对气候变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为气象学中最复杂的部分之一,也是气象学家们长期致力于研究的领域。
三、气象要素的测量与分析气象要素是指气体的各种物理特征、状态等不同方面的特征。
气象学家需要通过很多手段来对气象要素进行测量和分析。
例如,用气压计测量大气压强、用温度计测量气温、用湿度计测量湿度、用光电测量仪测量辐射、用雷达测量云和降水等。
通过这些测量手段收集到的数据可以进一步用于分析未来的气象变化趋势,为人类生产和社会管理做出贡献。
四、天气预报理论与方法天气预报是一项旨在预测未来天气状况的工作,是气象学的重要领域之一。
目前常用的天气预报方法包括观察分析法、数值天气预报法、动力学和统计学方法等。
在气象站等多元数据的支持下,这些方法可以基本确保天气预报的准确率。
五、气象灾害与预警在大气循环、天气预报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基础上,人们可以计算和预测各种天气灾害的发生概率。
例如,根据气象台提供的预警信息,人们可以采取安全措施来避免洪涝灾害、台风、暴雨等灾害发生。
此外,各种应急管理机构也提供不少应对气象灾害产生的应对方案,以帮助这些灾害下的人们进行应对。
自然科学了解气象学的基本知识
自然科学了解气象学的基本知识自然科学:了解气象学的基本知识气象学是一门研究大气现象和天气变化的学科,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
通过对气象学的学习,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天气背后的科学原理,提高我们对气候变化和天气预报的认知。
本文将介绍气象学的基本知识,帮助读者对自然科学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气象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气象学可定义为研究大气现象和天气变化的科学。
它主要涉及大气物理学、气象力学、大气化学和气候学等领域,并通过对气体运动、能量传递、气象系统和气候形成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揭示了大气层中各种天气现象的形成原理。
1. 大气层的组成和特性大气层是地球表面上方的气体包围层,主要由氮气、氧气和少量的其他气体组成。
大气层的上部为平流层,下部为对流层。
平流层中的大气运动主要呈水平流动,而对流层中的大气运动则被垂直气流主导。
2. 气象现象的形成原理气象现象包括各种天气和气候现象,如风、雨、雪、雷暴等。
它们的形成受到大气运动、水循环、能量交换等因素的影响。
例如,风是由于气压差引起的空气运动,降雨是云中水汽凝结形成的。
3. 气象预报和灾害预警气象学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是天气预报和灾害预警。
通过观测气象现象和分析气象数据,气象学家可以预测未来的天气状况和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提前采取预防和保护措施,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气象学的发展历史气象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人们开始观察天象和天气变化,并记录下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气象学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科学发现。
1. 天气观测和气象仪器的发展在过去,人们通过观察云朵、风向和气温等指标来预测天气。
随着现代科学的进步,气象观测站的建立和各种气象仪器的发明,为气象学的发展提供了更准确的数据和工具。
2. 数值天气预报的出现20世纪50年代,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为气象学带来了重大的突破。
科学家们开始使用数值模型和数学算法,通过运算机进行天气预报,大大提高了预报的准确性和时间效率。
气象学知识——精选推荐
⽓象学知识⽓象学知识天空状况是指观测时天空云量的多少。
把整个天空划分成⼗份,云彩遮盖天空的成数叫“云量”。
根据云量的多少,把天空状况分为以下四种:晴天:云量不到⼆成;少云:云量⼆成到四成;多云:云量五成到七成;阴天:云量在⼋成以上。
如天空云量变化不定,则⽤“晴到少云”、“多云间阴”等来说明。
天⽓预报中的降⽔⽤语⽓象部门把下⾬下雪都叫做降⽔,降⽔的多少叫降⽔量,表⽰降⽔量的单位通常⽤毫⽶。
1毫⽶的降⽔量是指单位⾯积⽔深1毫⽶。
1毫⽶降⽔落到⽥地⾥有多少呢?我们知道,每亩地⾯积是666.7平⽅⽶,因此,1毫⽶降⽔量就等于每亩地⾥增加0.667⽴⽅⽶的⽔。
每⽴⽅⽶的⽔是1000公⽄,这样,1毫⽶降⽔量也就等于向每亩地浇了约667公⽄⽔。
据测定,降5毫⽶的⾬,可使旱地浸透3~6毫⽶。
在⽓象部门发布的天⽓预报中,我们经常听到⼩⾬、中⾬、暴⾬等专业术语,它们之间有何区别呢?⼩⾬是指24⼩时内降⽔量不超过10毫⽶的⾬,⼩到中⾬为5~18毫⽶,中⾬为10~25毫⽶,中到⼤⾬为18~38毫⽶,⼤⾬为25~50毫⽶,⼤到暴⾬为38~75毫⽶。
24⼩时内⾬量超过50毫⽶的称为暴⾬,超过100毫⽶的称为⼤暴⾬,超过250毫⽶的称为特⼤暴⾬。
在天⽓预报⽤语中,不同的说法有不同的含义。
⽐如,“零星⼩⾬”指降⽔时间很短,降⽔量不超过0.1毫⽶。
“有时有⼩⾬”意即天⽓阴沉,有时会有短时降⽔出现。
“阵⾬”指的是在夏季降⽔开始和终⽌都很突然,⼀阵⼤,⼀阵⼩,⾬量较⼤。
“雷阵⾬”则是指下阵⾬时伴着雷鸣电闪。
“局部地区有⾬”指⼩范围地区有降⽔发⽣,分布没有规律。
空调温度湿度设定有学问随着⽣活⽔平的提⾼,空调开始已⾛进普通百姓家庭。
有了空调,夏天不怕热,冬天不愁冷。
但空调使⽤不当,会引来空调病,如夏天,空调的温度开的太低,凉风吹的时间过久,招来周⾝乏⼒、头晕眼花、伤风感冒或关节炎复发等疾病。
空调的功能有两个部分,⼀是调节温度,⼆是调节湿度。
气象学的基本知识
气象学的基本知识
气象学是研究大气现象和过程的学科,包括气象要素、天气预报、气候变化等内容。
一、气象要素
气象要素是指气象学研究的基本物质,包括:
气压:是大气内部的压强,单位是帕。
温度:是指大气中的热量,常用摄氏度(℃)或华氏度(℉)表示。
湿度:是指大气中的水蒸气的含量,常用相对湿度(RH)表示。
风:是指大气中气流的速度和方向。
雨量:是指一定时间内降雨的总量,单位是毫米(mm)或英寸(in)。
二、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是指根据气象观测资料和气象模型,预测未来几天或几周的天气情况的过程。
天气预报的目的是为人们提供有关天气情况的信息,帮助人们做好出行、生产、生活等安排。
三、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是指地球气候系统发生的长期变化,包括气温、降水、风力等各项气象要素的变化。
气候变化可能由自然因素,如太阳辐射、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如工业化、城市化和温室气体排放等造成。
气候变化会对人类和自然界产生重大影响,如极端气候事件(如暴雨、龙卷风、干旱、洪水等)频发,海平面上升,冰川融化等。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人类应该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如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森林和生物多样性等。
气象学是一个广泛的学科,包含了许多内容。
这里只是简单介绍了其中的一些基本知识,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关于气象学的信息,可以查阅相关的书籍和资料。
小学科学中的气象学知识
天气现象与气象观 测
雨:水蒸气凝结形成的水 滴落下
雪: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冰 晶落下
雷电:云层中电荷积累产 生的放电现象
雾:地面附近水蒸气凝结 形成的悬浮微粒
气象观测的基本方法:通过观察、测量和记录大气状态和现象,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 速和风向等。
气象观测的工具:包括温度计、湿度计、气压计、风速计、风向标等。
气象学将更加注重与其他 学科的交叉融合,如物理 学、化学、生物学等,以 促进对地球系统的综合研 究。
气象学在未来的发展中将 面临一些挑战,如数据安 全和隐私保护、气候变化 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等。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气象灾害的定义和类型 气象灾害的预警和预报 应急救援措施:包括疏散、救援和医疗救治等 减灾措施:包括加固建筑物、提高防灾意识、建立应急救援体系等
人类活动与气象学
工业生产: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农业活动:改变地表覆盖,影响局地气候 城市化进程:城市热岛效应,影响城市气象 交通工具:排放污染物,影响大气成分和气候
气候与气候变化
气候定义:长期平均的天气状况,包括温度、降水、风速等 气候分类:根据不同标准(如降水、温度、风等)将气候分为不同类型,如热带、温带、寒带等
原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 影响: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增多、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应对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发展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 结论:气候变化对人类和地球的影响越来越显著,需要采取行动应对
现代气象观测技术:利用卫星、雷达、自动气象站等高科技手段进行气象观测,可以获取更 准确、更全面的气象数据。
气象观测的意义:通过对气象数据的观测和分析,可以预测天气变化、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 等,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提供重要依据。
气象学复习资料
气象学复习资料气象学是一门研究大气现象和天气变化的学科,涉及的内容广泛且深奥。
对于学习气象学的学生来说,复习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在这份气象学复习资料中,我们将为你提供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和复习方法,帮助你高效地复习气象学知识。
第一部分:气象学基础知识1. 大气的成分和结构:学习大气的主要成分,包括氮气、氧气、水汽等,以及大气的垂直结构分层。
2. 大气的物理性质:了解大气的密度、压强、温度等物理性质,以及它们的测量方法和变化规律。
3. 大气的热力学过程:学习大气中的热力学过程,如热量的传递、气体的膨胀和压缩等。
掌握气体的状态方程和热力学定律。
4. 水汽和云雾:了解水汽的形成和消散机制,云雾的分类和形成原因。
学习云的结构和云量的观察和测量方法。
5. 大气的辐射与能量平衡:掌握大气辐射的基本概念,包括太阳辐射、地球辐射和大气辐射平衡。
了解大气的能量收支和能量传递过程。
第二部分:天气系统和气候1. 大气环流和风:学习大气环流的形成和影响因素,掌握风的定义、测量和记录方法。
了解不同尺度的风系统,如地区风、季风、西风带等。
2. 气压和风系:了解气压的定义和测量方法,掌握风的生成原因和风系的分类。
学习风力等级和风向的判定方法。
3. 大气湿度与降水过程:掌握湿度的测量和表示方法,了解降水的形成和降水类型。
学习降水量的观测和记录方法。
4. 气象学中的气候学:学习气候的定义和分类方法,掌握气候要素的观测和记录,了解气候变化的影响和原因。
第三部分:天气预报和气象灾害1. 天气观测和天气预报:了解常见的天气观测仪器和观测方法,学习天气图的绘制和解读。
掌握天气预报的基本方法和误差分析。
2. 气象灾害与灾害预警:了解常见的气象灾害,如台风、暴雨、干旱等。
学习灾害预警的发布和应对措施。
3. 气象服务与气象信息:了解气象服务机构和气象信息的获取和利用途径。
掌握常用的气象信息产品和预警系统。
第四部分:气候变化与环境保护1. 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包括自然和人为因素。
气象专业基础知识
气象专业基础知识嘿,朋友!咱来聊聊气象这个神秘又有趣的领域。
你知道吗?气象就像个调皮的孩子,时而阳光灿烂,让你心情超好;时而狂风暴雨,打得你措手不及。
这其中的奥秘可多着呢!先来说说大气的组成。
大气就像一个大杂烩,有氮气、氧气、氩气等等。
氮气就像个低调的大哥,默默地占着大部分空间;氧气则是个活力四射的小弟,让我们能欢快地呼吸。
这就好比一个团队,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重要作用,缺了谁都不行。
再讲讲气温。
气温的变化就像坐过山车,一会儿高一会儿低。
夏天热得像蒸笼,冬天又冷得像冰窖。
这和我们的心情有时候很像,一会儿开心得像小鸟,一会儿又低落得像霜打的茄子。
还有那风,风可是个自由自在的家伙。
微风轻抚,就像妈妈温柔的手;狂风呼啸,仿佛愤怒的狮子在咆哮。
你想想,要是没有风,这世界得多沉闷啊,就像没有音乐的舞会。
说到降水,那可是大自然的礼物。
毛毛雨像轻柔的抚摸,大雨则像泼水节一样疯狂。
降水对于庄稼来说,就像给口渴的孩子喝水,缺了可不行。
气象中的云也很有意思。
白云朵朵像棉花糖,乌云滚滚像黑锅。
云的变化预示着天气的变化,就像人的脸色能反映心情一样。
天气预报就像是气象的预言家。
虽然有时候也会“犯错”,但大多数时候还是能给我们提供不少帮助的。
就像我们猜谜语,不一定每次都能猜对,但总是充满期待。
了解气象专业基础知识,能让我们更好地应对天气的变化。
比如知道要下雨了,赶紧收衣服;刮大风了,关好窗户。
这就像我们在生活中掌握了一些小技巧,能让日子过得更顺畅。
总之,气象专业基础知识可不是枯燥的数字和理论,而是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有趣学问。
多了解一点,就能让我们在大自然这个大舞台上更加游刃有余,不是吗?。
气象学基本概念与应用
《气象学基本概念与应用》一、气象学的基本概念气象学是一门研究大气现象和过程的科学,它涉及到大气的物理、化学和动力学特性。
气象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大气的组成、大气的垂直结构、气象要素等。
1. 大气的组成大气主要由氮气、氧气、氩气等气体组成,此外还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水汽和其他微量气体。
这些气体在大气中的比例和分布对气象现象有着重要的影响。
2. 大气的垂直结构大气可以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等不同的层次。
对流层是大气中最接近地球表面的一层,也是气象现象最为活跃的一层。
平流层中大气运动相对平稳,适合飞机飞行。
中间层和热层的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外层是大气的最外层,大气非常稀薄。
3. 气象要素气象要素是描述大气状态的物理量,主要包括气温、气压、湿度、风向、风速、降水等。
气温是表示大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常用摄氏度(℃)表示。
气压是指大气对单位面积的压力,常用百帕(hPa)表示。
湿度是表示大气中水汽含量的物理量,常用相对湿度表示。
风向是指风的来向,风速是指空气流动的速度。
降水是指从云中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或固态水。
二、气象学的应用气象学的应用非常广泛,涉及到农业、交通、能源、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
1. 农业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
适宜的气温、降水和光照条件可以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气象预报可以帮助农民合理安排农事活动,如播种、施肥、灌溉和收割等。
此外,气象灾害如干旱、洪涝、台风等也会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的损失,气象部门可以通过监测和预报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帮助农民采取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
2. 交通气象条件对交通运输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恶劣的天气如暴雨、暴雪、大雾等会影响道路的能见度和路况,增加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
航空运输对气象条件的要求更高,大风、雷雨等天气会影响飞机的起降和飞行安全。
气象部门可以通过提供准确的气象预报,为交通运输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保障交通运输的安全和畅通。
3. 能源气象条件对能源生产和供应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气象学入门
气象学入门大自然的奥秘无穷无尽,人们对大自然知之甚少。
如果有什么不懂的问题都可以找专家来解决,那该多好啊!我小时候就常想:长大后能成为一个科学家,这样就能帮助更多的人了。
在农村有这样一种说法:“二八月乱穿衣。
”意思是说在农历二八月份,气温变化很大,早上穿棉袄热,中午穿衬衫冷,晚上穿夹克还冷,这种怪现象主要与昼夜温差和空气湿度有关。
科学研究证明,夜间大气的低层主要靠地面辐射的热量维持其相对稳定状态,当太阳落山以后,地面的热量逐渐减少,近地面的大气变冷,处于高压区的空气会向四周扩散,使低层冷空气侵入,形成强烈降温。
再加上白天大气中增暖,也会使地面附近的空气减少,导致昼夜温差较大。
白天空气温度高、湿度大,晚上反之,加上晚上天空无云,地面辐射热量逐渐减少,于是温度降低,冷空气进入使得大气压力减弱,产生逆温现象,因而气温变化较大。
同理,在盛夏的三伏天里,白天晴朗无云,太阳照射很强,下午2时前后出现热的逆温现象,由于地面辐射增温,温度升高,加上风速不大,所以人们感觉天气闷热,直到傍晚才慢慢凉快起来,所以这些天中午最热。
现在我们学习了气象学,对昼夜温差和空气湿度等方面有了新的认识。
昼夜温差是气象上规定的气温日较差,它是衡量一天内气温的高低和气温日变化的指标。
一般以白天最高气温与夜间最低气温之差,即气温日较差表示。
它是表示气温日变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我国绝大部分地区的平均值为3~5 ℃,东北北部地区平均值为10~12 ℃,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可达15~20 ℃。
日较差的大小受地理纬度和季节的影响,随着纬度的增高,日较差逐渐增大。
我国各地气温日较差的大小顺序是:大兴安岭---呼伦贝尔-北京-天津-济南-青岛-杭州。
各月昼夜温差以8月份最大,全国平均达6~7 ℃,华南、华中、华东、华北为5~6 ℃。
我国海洋性和大陆性气候区域的温差不仅有大小,而且还存在着日变化的差异。
我国沿海地区夏季白天高温多雨,夜晚低温少雨;冬季则正好相反。
气象学基础知识讲解
气象学基础知识讲解1.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在环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上所处位置划定的,属于阳历的范畴。
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为度,以春分时为0度,清明时为15度,以后每隔15度为一个节气,其日期在阳历中是基本固定的。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历法的独创,是我国古代科学文化的辉煌成就之一。
2.太阳黑子:太阳光球上经常出现的阴暗斑点。
它是太阳活动的基本标志。
根据统计,地球上天气或气候反常均与太阳黑子活动有密切关系。
3.气候异常:正常气候起伏中出现的明显反常现象。
主要由气候因子的配置发生较大变化所致。
常导致人类及动植物的不相适应,而影响人类社会活动及生产活动,危及动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等。
4.气候因子:形成气候的基本因子。
主要有三个主要方面:辐射因子、环流因子、地理因子。
5.气候预报:指利用气候演变规律制作的预报。
制作方法与“长期天气预报”相似。
它是从气候演变规律出发预报未来一段时期内可能出现的天气状况。
6.生物气候学:研究生命有机体与气候环境条件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学科。
属于应用气候学范畴。
7.季风与季风气候:由于大陆及邻近海洋之间存在的温度差异而形成大范围盛行的、风向随季节有显著变化的风系,具有这种大气环流特征的风被称为季风。
受季风支配的区域里的气候又被称为季风气候,季风气候区一般夏季受海洋气流影响,冬季受大陆气流影响,主要特征为冬干夏湿。
8.雾与城市雾:雾是悬浮在近地面层大气中大量微细水滴的可见集合体。
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华的结果。
城市雾是发生在受人类活动影响最集中的城区及其相关设施(机场、港口及高速公路等)的雾,城市雾的出现往往叠加了城市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雾本身就具有局地性的特征,而城市雾则是发生在局地性极强的城市环境中的雾。
9.全球暖化:近年来全球气候普遍偏暖,且气温有持续逐年升高的趋势。
据统计,全球气温已经连续20年高于正常值,其中最暖的10年全部发生在年以来,而其中7年又发生在年以来。
近年来的气候变暖,不仅受自然因素影响,而且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也日益明显。
小学科学气象学基础
小学科学气象学基础气象学,这一门神秘而又有趣的科学,对于小学生来说,就像是一个充满惊喜的知识宝库。
它不仅能让我们了解天空中那些奇妙的变化,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周围的世界。
首先,让我们来聊聊什么是气象。
简单地说,气象就是指发生在大气中的各种物理现象和过程,比如刮风、下雨、打雷、下雪等等。
而气象学呢,就是研究这些现象的形成原因、变化规律以及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那气象是怎么被观测和记录的呢?在气象站里,有各种各样的仪器来帮助我们。
比如说,测量气温的温度计,它能告诉我们天气是冷是热;测量风速的风速仪,让我们知道风的力量有多大;还有测量降雨量的雨量器,能清楚地显示下了多少雨。
对于小学生来说,了解气象的重要性可不小。
知道明天会不会下雨,可以提前准备好雨伞;如果天气炎热,就可以穿上轻薄的衣服,做好防暑措施。
而且,气象还和农业生产息息相关。
农民伯伯们需要根据天气预报来决定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收割,这样才能有好的收成。
接下来,咱们说一说常见的气象现象。
先说说风吧。
风是空气的流动产生的。
有时候风轻轻吹过,让人感觉很舒服;但有时候风会变得很强劲,甚至能把树吹倒。
那风是怎么形成的呢?这和不同地区的温度差异有关。
温度高的地方空气会上升,温度低的地方空气就会流过来补充,这样就形成了风。
再讲讲雨。
当空气中的水汽足够多,遇到冷空气就会凝结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聚集在一起,就变成了云。
当云里的水滴越来越大,重量超过了空气的浮力,就会落下来形成雨。
雪也是一种很美丽的气象现象。
在寒冷的冬天,当气温足够低时,云中的小水滴会直接变成小冰晶,这些小冰晶聚集在一起飘落下来,就成了雪。
还有雷电,这可是很厉害的自然现象。
当云层中的电荷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放电现象,这就是我们看到的闪电。
同时,闪电会使周围的空气迅速膨胀,产生巨大的声响,这就是雷声。
气象的变化可不是毫无规律的。
比如说,四季的更替就是一种有规律的气象变化。
在春天,天气逐渐变暖,万物复苏;夏天通常比较炎热,阳光充足;秋天天气开始变凉,树叶会变黄掉落;冬天则非常寒冷,可能会下雪。
气象普法知识点
气象普法知识点气象是指大气的物理状态和变化,它与人类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了解气象知识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测天气变化,还可以指导我们在天气变化下采取合理的行动,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以下是一些气象普法的知识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1.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和气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天气是指某一时刻或一段时间内的大气状况,如阳光明媚、多云、阴天、下雨等。
而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期的天气特征,如气温、降水量、风向等。
我们经常听到的“四季如春”、“炎热干旱”等都是描述气候的词语。
2.天气预报的意义天气预报是根据当前的气象条件和历史数据,利用气象仪器、卫星和气象模型等手段预测未来天气的变化。
天气预报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农业、交通运输、航空航天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天气预报,我们可以提前了解到即将到来的天气变化,从而合理安排活动,避免受到不良天气的影响。
3.大气环流和气象灾害大气环流是指大气在地球上的运动方式。
了解大气环流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和理解天气变化。
例如,副热带高压带是造成夏季高温和干旱的原因之一,而副热带低压带则常常伴随着台风等气象灾害的发生。
通过了解大气环流,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和减轻气象灾害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4.气象灾害的种类和防范措施气象灾害包括暴雨、洪水、干旱、台风、冰雹、雪灾等。
这些灾害都会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为了减轻灾害损失,我们需要学习一些防范措施。
例如,在台风来临之前,我们可以及时关注天气预报,采取措施确保家里的窗户关闭,物品固定,避免在台风期间出行等。
5.气象观测和仪器气象观测是指对大气各种要素进行测量和记录的过程。
常见的气象观测要素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速、降水量等。
为了准确地观测和记录这些要素,气象学家使用各种仪器和设备,如温度计、湿度计、气压计、风速仪等。
通过气象观测和仪器,我们可以获取到当前的天气状况,并为天气预报提供数据支持。
6.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气候变化是指长期来看气候要素的变化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气象学》
1. 课程名称:普通气象学(3学分)
2. 总学时:51学时(讲课51)
3. 适用专业:地理类本科
4. 先行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热力学
5. 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面向大学地理类本科生,在教学中向学生讲解有关气象学、气候学中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特别是与地理结合较为紧密的地理气候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大气的基本状况,太阳辐射基本概念、大气辐射过程,大气环流的知识、大气中的水分输送主要途径,主要天气系统,气候的形成因子,气候分类及主要气候带,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和当代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对气候影响的途径和后果。
6. 重点:太阳辐射和大气辐射,大气环流,地气系统的水分循环,天气系统和气候的形成,气候分类和气候带。
7. 难点:大气辐射过程,主要天气系统,气候的形成。
8. 总学时:51学时,讲课51学时。
9. 教材:气象学与气候学,周淑贞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0. 主要参考书:《大气科学概论》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徐玉貌,刘红年,徐桂玉。
《天气学教程》第三版,朱乾根,2000年
《大气物理学基础》,气象出版社,1993年,许绍祖。
《气候学教程》气象出版社,1996年,高国栋。
《气候学》气像出版社,1995年,缪启龙。
《物理气象学》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王明康
主要章节
第一章引论4学时
重点:空气状态方程,主要气象要素,大气的垂直结构,气压场
难点:讲解空气状态方程需要由热力学的初步知识;
第一节气象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第二节气候系统概述大气的物理性状
第二章大气的热能和温度6学时
重点:辐射的基本定律,太阳辐射及其在大气中衰减,地球辐射,地面辐射差额和能量平衡。
难点:辐射的基本定律,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的衰减
第一节太阳辐射
第二节地面和大气的辐射
第三节大气增温和冷却
第四节大气温度随时间的变化
第五节大气温度的空间变化
第三章大气中的水分8学时
重点:水分循环、相变,云的形成,雾的形成和分类,降水的形成过程,云雾的微观过程难点:云雾的微观过程,云的形成
第一节蒸发和凝结
第二节地表面和大气中的凝结现象
第三节绝热过程和绝热温度变化
第四节大气静力稳定度
第四章大气的运动8学时
重点:大气运动方程,自由大气的平衡运动,地转偏差和垂直运动,大气环流
难点:大气运动方程,地转偏差和垂直运动,环流与涡度等基本知识。
第一节气压水高度和随时间的变化
第二节气压场
第三节大气的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第四节大气运动方程
第五节环流与涡度
第六节大气环流
第五章天气系统8学时
重点:天气图,温带地区天气系统,热带和副热带地区天气系统,中小尺度对流系统难点:热带和副热带地区天气系统,中小尺度天气系统
第一节气团和锋
第二节中高纬度天气系统
第三节低纬度天气系统
第四节对流性天气系统
第六章气候的形成7学时
重点:气候形成主要因子,及相应的物理过程
难点:气候形成的环流因子,特别是“三风四带”对气候的作用
第一节气候形成的辐射因子
第二节气候形成的环流因子
第三节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
第四节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第五节冰雪覆盖与气候
第七章气候带和气候型6学时
重点:气候带的分类标准,及其含义
难点:气候带形成的气象学意义,及地带性的特点。
第一节气候带与气候型的划分
第二节低纬度气候
第三节中纬度气候
第四节高纬度气候
第五节高山气候
第八章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4学时
重点:气候变化的可能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影响的途径
难点: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人类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方式
第一节气候变化
第二节影响气候变化的因素
第三节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