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文化的传承与发展(2011.6.27)

合集下载

湖湘文化的传承与湖南教育现代化

湖湘文化的传承与湖南教育现代化

湖湘文化的传承与湖南教育现代化湖湘文化是湖南地区形成的具有独特风格的地域文化。

其心忧天下的思想精髓、敢为天下先的开拓精神、经世致用的价值标尺、不屈不饶的拼搏精神等,影响与激励一代又一代三湘民众。

湖湘文化正是以其独特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底蕴造就了一批批优秀的音乐人才,如李谷一、宋祖英、张也、谭盾等。

大学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历程,学生们在这个阶段接受新的知识与新的文化。

因此,什么样的教育品格、教育方式、教育态度、教育内容,必将对学生产生什么样的教育影响。

把湖湘文化融入高校音乐教育活动是一个新的课题,也是一个很好的开端,两者的结合,是教育的使命,更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一)提高湖南高校音乐教育的精神品格湖湘文化的“湖”是指洞庭湖,“湘”是指湘江,湖湘文化具有鲜明化、个性化的观念标签,它是历史的积淀,也是存在的反映。

其中所包裹的丰富思想价值与深邃精神内容是值得我们不断探索和学习的。

作为接受音乐教育的湖南高校学生们,绝大部分来自于湖湘本土,生于此,长于此,受教于此。

对于他们而言,感受湖湘文化、体验湖湘文化、了解湖湘文化、探寻湖湘文化、品读湖湘文化,是身为湖湘人不可或缺的精神补给和文化馈赠。

因此,湖湘文化需要以教育这个桥梁,在客观上融入高校音乐教育活动中。

在音乐教育中研究、传播、弘扬湖湘文化,不仅能拓展音乐教育中的文化内涵,而且还能让学生在其精神层面、价值取向、知识构建等方面受益良多,培养更加亲切的'教育情感。

(二)多样湖南高校音乐教育的艺术内涵湖湘文化中的艺术,就像一座珍藏了奇珍异宝的宝藏。

有的显露在外,登入艺术的殿堂,有的却隐匿民间,等待我们去采挖。

湖湘的传统剧目如花鼓戏、目莲戏、巴陵剧等,湖湘的传统曲艺如长沙弹词、祁阳小调、常德丝弦等,湖湘的传统舞蹈如土家族摆手舞、湘西苗族鼓舞、衡南七巧龙舞等,湖湘的传统民歌如桑植民歌、湘西苗族民歌、土家族打溜子等。

这一切表明,湖湘文化的艺术宝库值得我们在音乐教育教学的活动中去发掘研究、弘扬传播,让湖湘文化的艺术焕发出光彩夺目、璀璨亮丽的光芒。

如何传承,创新湖湘文化作文

如何传承,创新湖湘文化作文

如何传承,创新湖湘文化作文
说到湖湘文化,那真的让人心生向往!那片土地上的岳麓书院,古老而庄严,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声。

洞庭湖畔,渔夫们一边打渔
一边唱着歌,那种宁静和美好,真的让人陶醉。

湖湘文化,就像那
湘江的水,时而汹涌澎湃,时而温柔细腻。

说到传承,嘿,这湖湘文化可没闲着!传统工艺湘绣,现在的
设计师们可玩得转,加上点现代元素,就让人眼前一亮。

还有那湘剧,别以为只是老古董,现在结合舞台技术,简直让人看得目瞪口呆!传承嘛,就是要不断创新,这样文化才能永远年轻。

说到创新,湖湘的年轻人可真不含糊!他们不仅学习传统文化,还懂得怎么把它和现代生活结合起来。

你看那湘菜,现在可是越来
越受欢迎了,那些新菜品,都是年轻厨师们结合现代烹饪技术搞出
来的。

还有那些动画电影,把湖南的民间故事讲得生动有趣,真的
让人看了还想看!
要传承湖湘文化,咱们每个人都得出把力!在学校里,可以组
织些文化活动,让学生们了解湖湘的历史和传统。

在社区里,也可
以举办些民俗展览或者演出,让大家感受到湖湘文化的魅力。

在家
里,跟家人讲讲湖南的故事,也是一种传承。

只要大家都行动起来,湖湘文化就一定能传得更远,更久!。

湖湘文化的传承与发展(2011.6.27)

湖湘文化的传承与发展(2011.6.27)

明代,湖南成为朱氏王朝分封藩王的一个主要地区。朱元璋 有3个儿子封在湖南。以后历代分封在湖南的王共达48人。分
封的地区包括长沙、常德、衡阳、武冈、宜章、宁远、江华、
绥宁、祁阳、常宁、永兴、安仁、泸溪、沅陵、麻阳、安仁、
永明。其中先后封在武冈州的王就达11人。
明代湖南接受移民的输入超过了以往的任何一个朝代。原有
但是同样也不能对明代湖湘文化的发展程度估量过高。明代 湖南在国内的排名其实仍然还是十分落后的。与邻近的江西和 湖北比较:一部《明史》列传中的人物,江西385人,湖北
157人,而湖南只有63人。黄宗羲《明儒学案》中有专传及
附载的重要人物:江西55人,湖北5人,湖南仅2人。又钱谦 益的《列朝诗集小传》中的人物,江西102人,湖北26人,湖
教育的兴盛与南北分闱,导致了湖南人才群体的蔚起。据载 清朝自顺治九年开科至道光二十年(1840)凡75榜(不包括咸丰至 光绪朝),湖南成进士者达441人,中举者则达数千人。
其中,官至总督、尚书、大学士的有陈鹏年(湘潭人)、彭维新
(茶陵人)、杨超曾(武陵人)、陈大受(祁阳人)、罗源汉(长沙人)、 刘权之(长沙人)、何凌汉(道州人)、赵慎轸(武陵人)、陶澍(安化 人)、贺长龄(善化人)、易棠(善化人)、罗绕典(安化人)、李星沅 (湘阴人)、劳崇光(善化人)、曾国藩(湘乡人)、左宗棠(湘阴人)等
人口的增长,实际上最大限度地开垦了湖南的荒地,使耕地面 积显著扩大。据统计康熙二十四年(1685)湖南还只有13万余顷耕 地,雍正二年(1724)即达30万顷多。乾隆三十一年(1766),更增 至31.3万余顷。 清代湖南的农业生产发展超过了前此任何一个朝代。明中期民
间流行的“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到了清朝乾隆年间便一改

湖湘文化中设计元素的传承与创新分析

湖湘文化中设计元素的传承与创新分析

湖湘文化中设计元素的传承与创新分析一、湖湘文化的涵义湖南特有的地域文化被称为湘文化和湖南文化,被国内外学者称为湖湘文化。

中华文化的多元结构中,湖湘文化是一个具有地域特色的分支。

广义上分析,湖湘文化主要是指从古至今,在湖南这个区域内的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的过程中形成了个性化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总量。

狭义上来分析,湖湘文化指的是从古至今,湖南的本土居民和迁徙过来的人民,以及曾在这片土地上生活过的外地人,他们一起创造和延伸出的精神文化,久而久之,积淀成为霸蛮、血性的湖南人性格。

总之,湖湘文化具有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和韵味,在其基础上向外延伸出更多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经典,涵养富足,经久不衰。

二、湖湘文化中设计元素的传承和创新(一)湖湘文化精神的传承1.心忧天下的文化湖湘文化中心忧天下的文化精神最生动的写照可以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来概述。

设计是一种服务于很多人的生活艺术,其终极目的是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

设计师应该具备社会责任心和对作品负责任的态度,这样才能创造出服务于大众的优秀作品。

设计的性质决定了设计师身上肩负的社会责任,设计是为了人们的生活更美好,为了社会产业更和谐地发展。

设计中的很多地方都可以体现设计师心忧天下的精神,比如生态设计理念和绿色设计理念,表现出人们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的决心。

2.敢为人先的文化湖湘文化中非常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敢为人先。

敢为人先是一种创新和开拓的精神,意味着推陈出新,走在潮流前端。

湖湘文化在中华民族文化中起到重要作用,多年以来经久不衰,其主要原因是世代湖南人民敢于突破禁锢,勇于变革和创新,不断地把湖湘文化推到历史的顶端。

设计是具有创造性的活动,是人们不断追求新想法和新观念的结果。

设计讲究创意,能够与时俱进就是好的创意,这同敢为人先的文化精神高度吻合。

只有坚持原创,设计才能具有创新的元素,不能因为商业用途就向传统的设计理念妥协,应该在保持商业功能的条件下,有计划地加入设计师自己的想法。

湖湘文化的历史发展轨迹

湖湘文化的历史发展轨迹

湖湘文化的历史发展轨迹
湖湘文化是指一种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中华文化,其历史发展轨迹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楚文化。

以下是湖湘文化的历史发展轨迹:
1. 先秦时期:湖湘地区是楚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楚国的文化和哲学思想对湖湘文化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2. 汉代:湖湘地区成为中国南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儒家文化在这里得到广泛传播和发展。

3. 唐宋时期:湖湘地区的文化和艺术繁荣发展,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和思想家,如王昌龄、杜甫、欧阳修、周敦颐等。

4. 明清时期:湖湘文化达到了鼎盛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学者和思想家,如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等,他们的思想和学说对中国近代文化和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5. 近现代时期:湖湘文化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和文
化名人,如曾国藩、左宗棠、谭嗣同、毛泽东等。

总之,湖湘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发展轨迹反映了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传承湖湘文化,引领家风建设

传承湖湘文化,引领家风建设

清风书香·论廉_周秋光 刘雨媛湖湘文化是指源于楚文化,在今湖南地域范围内经过漫长历史演变而逐渐形成与发展的区域文化。

湖湘文化是湖南人重要的精神资源,其中的家风文化,不仅对历史上湘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更是推动当前家风建设的重要精神动力。

湖湘文化中的家风文化家风文化是湖湘文化的重要内容,不同历史时期,湖湘文化都有其代表人物,这些代表人物都有其独特的家庭教育方式,构筑了各具特色的家风文化。

南宋时期湖湘学派的创始人胡安国极为重视家庭教育,他教导儿子:“立志以明道,希文自期待;立心以忠信,不欺为主本;行已以端庄,清慎见操执;临事以明敏,果断辨是非;又谨三尺,考求立法之意而操纵之:斯可为政,不在人后矣,汝勉之哉。

”他期待儿子应做到治心修身,做人做事要忠厚诚信,清正廉洁。

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其子胡寅、胡宏都在理学上成就卓越。

晚清咸同时期的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的家教家风都别具一格。

曾国藩将西学融入湖湘文化,向朝廷举荐了大批湖湘人才,扩大了湖湘文化在全国的影响力。

曾国藩于家庭教育中一直注重勤俭节约、廉洁奉公, 强调勤奋作风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

其思想主张因时局有所改变,主张中体西用。

他主动接触西方的科学技术,积极开展洋务运动,给儿子聘请英国家庭教师学习英文,开阔视野,次子曾纪泽成为著名的外交家,三子曾纪鸿成为数学家。

而且,曾氏子孙后代纷纷出国留学,学成之后仍以拳拳之心报效祖国。

同样,左宗棠也十分重视家风传承,他在给儿子的家书中告诫道,“唯崇俭乃可广惠也”“境遇以清苦淡泊为妙”。

郭嵩焘的祖父郭铨世曾定下家训:“世家先立本,道德与文章。

”郭嵩焘一直铭记于心,他为人乐善好施,守志明礼;为官则清正廉洁,即使担任苏松粮道这类有大利可图的官职,也能坚守本心,不收贿赂。

郭嵩焘使西回国后,痛感中西差距,以强烈的爱国热忱开展洋务运动。

他晚年居家,崇尚节俭,曾有言:“官不要日日想大,家不要日日想富,做人则须日日想好……今家中有了饭吃、有了衣穿,即是莫大之福,何必更求丰盈。

湖湘文化在当地的传承方式是怎样的?

湖湘文化在当地的传承方式是怎样的?

湖湘文化在当地的传承方式是怎样的?湖湘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湖南和湖北两省的文化代表。

湖湘文化以“风味独具、充满活力、淳朴自然、具有时代感”为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

那么,在湖南和湖北两省,湖湘文化是如何被传承的呢?一、文化遗产的保护湖湘文化源远流长,拥有众多的文化遗产。

为了保护这些文化遗产,湖南和湖北两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例如,湖南省成立了湖南省文物保护中心,湖北省成立了湖北省文物保护研究所。

这些机构负责收集、整理、保护和研究湖湘文化的各种文物和古迹,确保它们得到妥善的保护和管理。

湖南和湖北两省还在各个地方建立了博物馆和文化遗产保护区。

这些博物馆和保护区不仅向公众展示湖湘文化的历史和文化,还为湖湘文化的传承提供了重要的场所和平台。

二、文化活动的推广湖湘文化的传承不仅要靠文化遗产的保护,还要靠文化活动的推广。

湖南和湖北两省每年都会举办各种文化活动,以宣传和推广湖湘文化。

例如,湖南省每年都会举办“湖南文化旅游节”,展示湖南的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湖北省每年都会举办“楚文化节”,宣传楚文化的魅力和影响。

湖南和湖北两省还会在各个地方举办一些传统文化活动,如草书展、木版年画展、民间歌舞表演等等。

这些活动不仅能够让人们更好地了解湖湘文化,还能够让人们亲身体验和参与湖湘文化的传承。

三、教育的重视湖湘文化的传承还需要靠教育的重视。

湖南和湖北两省在教育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推广和传承湖湘文化。

例如,湖南省在中小学教育中加强了湖湘文化的教育,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湖湘文化的历史和文化;湖北省在高等教育中设立了湖湘文化专业,培养湖湘文化的专业人才。

湖南和湖北两省还会在各个地方设立一些文化培训机构,如书法培训班、民间音乐培训班等等。

这些培训班不仅能够让人们更好地了解湖湘文化,还能够让人们学习和传承湖湘文化的技艺和技能。

湖湘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湖南和湖北两省的文化代表。

湖湘文化的传承需要靠文化遗产的保护、文化活动的推广和教育的重视。

奋力谱写湖湘文化发展新篇章

奋力谱写湖湘文化发展新篇章

奋力谱写湖湘文化发展新篇章章 琛李心玥湖湘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域特色。

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推动湖湘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其对接时代重大需求、焕发新的活力,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着力增强湖湘文化认同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凝聚了最根本、最深沉和最持久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

湖湘文化只有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发展,才能在担负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中做出新的贡献。

要坚定对湖湘文化的认同和自信,加大对湖湘文化传统、湖湘文脉精髓的宣传推广,用人们听得懂、能理解、可接受的语言范式讲好湖湘文化故事,增强湖湘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熏陶力。

要深化对湖湘文化的研究阐释,不断丰富其理论体系、创新其话语体系。

要注重挖掘湖湘文化中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立足湖湘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突出湖湘特色、湖湘优势,打造湖湘文化品牌和亮点。

全面展现湖湘文化时代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要有新气象新作为。

”在推动湖湘文化发展上展现新气象新作为,必须聚焦湖湘文化的时代特性,在丰富其时代内涵上下功夫。

要着眼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角度的精神文化需求,将湖湘文化与三湘儿女火热的生活有机融合,实现“历史的”与“时代的”、“传统的”与“现代的”有机统一,增强湖湘文化张力,构建湖湘文化发展新格局。

要结合新时代人才发展要求,搭建平台、延伸服务,实施一系列人才培养计划,在培养人才、发现人才、珍惜人才、凝聚人才上出台更多务实管用的举措,积极构建“老中青梯次衔接,省内外交相辉映”的人才格局,夯实湖湘文化发展基石。

湖湘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湖湘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湖湘文化的起源与发展湖湘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支脉,是湖南各族人民长期积累的具有特色的民风、民俗、民族性格、社会心理、社会意识等因素的总和。

湖湘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它的历史源头是楚文化。

战国时期的长沙已是楚人聚居、人口稠密、手工业和商业都相当发达的城。

反映宗教与神话的文献有屈原楚辞中的《九歌》、《楚辞》、《九章》、《天问》和1942年长沙子弹库楚墓中出土的帛书,以及各种墓葬习俗的考古资料。

此外,由楚人与湖南土着居民共同创造的文学艺术,包括诗歌、散文、音乐、绘画、雕塑、工艺美术等,在春秋战国时都已经达到相当的程度与水准。

湖湘文化隶属中国传统儒家政治文化。

其重要特点是“思想、文化、道德、理想、信念融于现实中,并为政治服务。

在宋代,湖南道州出现了理学开山祖—周敦颐,他创建的理学,就是以孔孟儒家思想为核心,吸收了老庄道学、释家佛学而形成的,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开“三教合流”的先河。

理学又称道学、新儒学,是后来出现的“湖湘学派”的思想渊源。

“湖湘学派”的奠基人胡安国,曾在衡山山麓创办文定书院,他于1138年春在湖南去世,安葬于湘潭阴山。

明清之际,湖南衡州出现了理学集大成者王船山,从而使湖南成为理学思潮形成和发展的大本营,而这一时期在湖湘大地建立了闻名全国的岳麓书院、城南书院则成为理学思潮的主要学术文化基地。

湖湘文化,是指一种具有鲜明特征、相对稳定并有传承关系的历史文化形态。

先秦、两汉时期湖南的文化应该纳入到另外一个历史文化形态——楚文化中。

屈原的诗歌艺术、马王堆的历史文物,均具有鲜明的楚文化特征。

而南北朝及唐宋以来,由于历史的变迁发展,特别是经历了宋、元、明的几次大规模的移民,使湖湘士民在人口、习俗、风尚、思想观念上均发生了重要变化,先后产生了理学鼻祖周子,主张经世致用而反对程朱理学的王夫之,以及“睁眼看世界”的魏源等一系列思想家,从而组合、建构出一种新的区域文化形态,称之为湖湘文化。

先秦、两汉的楚文化对两宋以后建构的湖湘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是湖湘文化的源头之一。

湖湘文化的发展历程及湖南人的精神

湖湘文化的发展历程及湖南人的精神

湖湘文化湖湘文化的“湖”是指洞庭湖,“湘”是指湘江。

湖湘文化主要是指以今湖南为主体的近代区域文化。

知有所谓对于天下之责任者,当自洪杨之难始。

”所谓“洪杨之难”,是指洪秀全,杨秀清所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曾国藩领导的湘军在与太平军交战中一战成名,由此确立了湖湘文化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的显赫地位,从洋务运动到新中国成立,举凡一切军国大事,几乎都少不了湖南人的身影。

湖湘文化在近代的发达,有两大源头;其一是传统楚文化的孕育,这是间接源头;其二是南宋时期的湖湘学派,这是直接源头。

湖南曾是楚文化重要腹地,屈原南游沅湘,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篇,尤其是相传作于湖南的《天问》,对宇宙、自然和历史的传统观念提出了大胆的怀疑和质问。

这种精神后来深深扎根于湖湘文化的土壤之中,可以说,楚文化的因子已逐渐融汇到湖湘文化的小传统之中,成为民间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湖南相对闭塞的地理环境保证了这些楚文化因子不致流失,当近代西方文明冲击湖湘大地时,楚文化因子历久弥珍,喷然而出,焕发出奇异的光彩。

湖湘学派是宋代理学阵营中的一个重要学派,创始人胡宏,字仁仲,号五峰,福建崇安人,后迁居湖南衡山,隐居衡山20余年,终老于此。

张木式,字敬夫,号南轩,今四川绵州人,8岁随父亲张浚到长沙定居,后拜胡宏为师,成为胡宏的得意弟子,其学术思想较之乃师更胜一筹。

张木式的名声之大,还引起了另一位大学者——朱熹的注意,由此导致了学术史上著名的“朱、张会讲”。

当时(1167年)朱熹37岁,张木式34岁,却都已跻身中国学术文化的最前列。

这二位青年才俊,在岳麓书院幽静的环境里,用精密高超的思维探讨着哲学意义上的人和人性的秘密,有时连续论争三天三夜都无法取得一致意见。

他们的学术讨论是公正无私的,研究探讨的结果是:两人越来越佩服对方,两人都觉得对方启发了自己。

“朱张会讲”以及朱熹在岳麓书院的讲学,几乎成为湖湘文化的精神象征。

到了明末清初,湖湘文化中又出现了另一位杰出学者——王夫之。

湖南历史文化的源流与传承从楚国文化到湖湘文明

湖南历史文化的源流与传承从楚国文化到湖湘文明

湖南历史文化的源流与传承从楚国文化到湖湘文明湖南历史文化的源流与传承:从楚国文化到湖湘文明湖南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湖南位于中国南部,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自然资源丰富,这为湖南历史文化的源流与传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从楚国文化的繁荣到湖湘文明的传承,湖南拥有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深厚的传统底蕴。

本文将从楚国时期的历史文化起源谈起,探讨湖南历史文化的发展和传承过程。

一、楚国文化与湖南历史文化的渊源楚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重要诸侯国,其疆域涵盖了今天的湖南地区。

楚国文化的繁荣为湖南历史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楚国以其独特的文化传统而闻名,他们崇尚武士精神,注重音乐艺术,尤其擅长诗歌创作。

楚辞作为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深深地影响了湖南地区的文化发展。

楚国文化的代表人物屈原更是湖南地区的文化偶像。

屈原是楚国伟大的诗人和政治家,他的辞章不仅体现了楚人的精神面貌和文化内涵,也直接影响了湖南历史文化的形成。

屈原通过他的辞章,表达了对祖国深深的怀念和对时局的无奈,他的作品至今仍被广泛传诵。

二、湖南的历史文化发展1. 湖南的文化融合与传承湖南地区历史文化的发展受到了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在战国时期,湖南地区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风俗,既保留了楚国文化的传统,又吸收了其他地区的文化元素。

随着历史的发展,湖南地区逐渐形成了以楚文化为基础,与其他地区文化相融合的湘文化。

湘文化是湖南地区独特的文化形态,它以楚文化为基础,融合了岭南地区的粤文化、闽文化和巴渝地区的川文化等多元元素,形成了湖南独有的文化氛围。

湘文化以其艺术成就和文化内涵,对湖南地区的历史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湖湘文明的传承与发展湖湘文明是湖南地区历史文化的精髓,长期以来在湖南社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湖湘文明是湖南历史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以湘江和资江流域为中心,以元、明、清等历史时期为主要载体,集中体现了湖南地区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

湖湘文化在湖南高校学生社会实践中的传承与发展

湖湘文化在湖南高校学生社会实践中的传承与发展

湖湘文化在湖南高校学生社会实践中的传承与发展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是一个民族鲜明的旗帜,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血脉。

文化需要传承,更需要共享,传承是纵向维度,是共享的前提和基础,共享是横向维度,是传承的创新和发扬。

只有找到文化传承和共享的最大公约数,不断推陈出新,中华文化才能在保留历史经典,散发时代气息,历久弥新,熠熠生辉。

文化传承是文化共享的基本前提,文化在传承中源远流长。

随着时代巨轮的发展,很多文化都渐渐堙没在历史的尘埃,例如浙江一带老房子、古建筑都渐渐遭到破坏,文化血脉遭到切断,让人痛心疾首,再比如梁祝文化也曾经遭遇岌岌可危,真正能原滋原味的将梁祝故事从头讲到尾的只有寥寥几位老人,这样关于传统文化遭到危机的例子不胜枚举,而我们知道,传统文化的失传是我们民族精神上的难以估量的巨大损失,一旦失传,这种文化将一去不复返,我们的子子孙孙将与此断绝尘缘,不再能够触摸它、接受它的润泽,而只有我们传承好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们才有能够让民众共享我们传统文化的累累硕果,只有传承好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们才能实现文化自信、打造文化强国。

文化共享资源就是发扬的必然要义,文化在共享资源中发扬光大。

文化共享资源就是技术创新文化传播方式,就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契合点,就是文化发扬的重中之重。

以清朝历史为背景的《延禧进击》、《例如懿录》,以电视剧的形式为媒介热播后,乾隆后宫被网友们“甩了个底朝天”,清史深入探讨空前热切,比如清代手饰、服装、礼节等等,正是这种文化的共享资源对文化发扬存有四两拨千斤的妙效,为文化的发扬有力的关上了方便快捷之门。

现如今,文化共享资源不再“养育在深宫人托音”,而是“飞进寻常百姓家”,公众可以像是“M511RD”一样紧密高度关注古墓的考古发掘,可以仔细观看一件件文物、一幅幅佳作,这从多层次、多方位同时实现了传统文化的共享资源,而这种文化共享资源更好的助推了文化的发扬,使传统文化不再束之高阁,并使传统文化更加生动、亲民。

如何传承和弘扬湖湘传统文化作文

如何传承和弘扬湖湘传统文化作文

如何传承和弘扬湖湘传统文化作文湖湘传统文化,是我们湖南人的精神家园,是我们的根和魂。

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道德观念、文学艺术、科技成果等方面的内容。

如何传承和弘扬湖湘传统文化,使之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是我们每一个湖南人的责任和使命。

我们要深入学习和了解湖湘传统文化。

只有深入了解,才能真正理解其内涵和价值。

我们可以通过阅读经典著作、参加文化活动、听取专家讲座等方式,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我们还要学会批判性思维,不盲目崇拜,不迷信权威,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

我们要积极参与湖湘传统文化的传播和推广。

我们可以通过写作、演讲、绘画、音乐等形式,将湖湘传统文化的精髓传递给更多的人。

我们还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将湖湘传统文化与时俱进,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湖湘传统文化。

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湖湘传统文化的精神。

湖湘传统文化强调“仁爱”、“忠诚”、“孝顺”等美德,这些都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应该学习和实践的。

我们要尊重他人,关爱家人,关心社会,做一个有道德、有责任、有担当的人。

传承和弘扬湖湘传统文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和付出。

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为湖湘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如何传承和弘扬湖湘传统文化作文

如何传承和弘扬湖湘传统文化作文

如何传承和弘扬湖湘传统文化作文哎呀呀,湖湘传统文化可真是太有意思啦,嘿嘿!
要传承和弘扬湖湘传统文化呀,我觉得首先得了解它呢。

就像我们学习知识一样,要先知道有啥,才能更好地去记住它,哈哈。

比如说那些漂亮的湘绣呀,嘿呀,那针脚可精细啦,图案也特别好看。

我们可以多去看看湘绣展览,了解它是怎么做出来的,这样就能把这门
手艺记住啦。

还有花鼓戏呢,那唱起来可有意思啦,哈哈。

我们可以去听听花鼓戏的表演,跟着哼哼几句,哎呀,说不定我们也能唱得有模有样呢。

湖湘的美食文化也不能忘呀,嘿呀。

像臭豆腐、糖油粑粑,那味道,啧啧,一想起来就流口水呢,哈哈。

我们可以把这些美食介绍给其他地
方的小伙伴,让他们也尝尝湖湘的味道。

在学校里呢,我们也可以和同学们一起讲讲湖湘的故事呀,哎呀。

大家一起讨论,肯定能学到更多呢。

我们还可以参加一些传统文化的活动呀,和大家一起感受湖湘文化的魅力,嘿嘿嘿。

哎呀呀,只要我们都用心去做,就一定能把湖湘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下去,哈哈!。

我们应如何传承并创新湖湘传统文化作文

我们应如何传承并创新湖湘传统文化作文

我们应如何传承并创新湖湘传统文化作

哎呀呀,湖湘传统文化可真是好有意思呀!
我们要传承湖湘传统文化呢,嘿嘿,那就要先去了解它呀。

比如说那些有趣的民间故事、漂亮的传统手艺,还有好听的地方戏曲。

我们可以
多去听听老人们讲讲过去的事情,去看看那些传统的表演。

我们还可以去学习那些传统的技艺呢,嘿呀,像什么剪纸呀、陶艺呀。

学会了之后,还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加进去,让它们变得更有趣。

哈哈,然后呀,我们还可以用新的方法来展示湖湘传统文化。

比如说,我们可以把传统故事做成有趣的动画片,让更多的小朋友喜欢。

也可以
把传统的服饰设计得更时尚,让大家都愿意穿。

哎呀,我们还可以在学校里开展一些关于湖湘传统文化的活动呢。

大家一起唱唱传统的歌谣,跳跳传统的舞蹈,那该多好玩呀。

我们要努力让湖湘传统文化一直流传下去,并且变得越来越精彩。

嘿嘿,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做到的!哈哈!。

“强省会”战略背景下湖湘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强省会”战略背景下湖湘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强省会”战略背景下湖湘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作者:严圆圆杨玉霜来源:《科学导报》2024年第07期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湖湘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当前,在“强省会”战略背景下,要積极推动湖湘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通过以文铸魂,汇聚强省会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以文化软实力赋能“强省会”。

立足湖南实际,推动湖湘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新时代湖湘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必须坚持推动供给侧改革,要聚焦湖湘人民多样化、个性化的文化需求,坚持内容为王,形成更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

首先,要鼓励文化创新和技术创新,不断拓展新的文化业态,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推动传统文化产业不断升级焕新,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其次,要进一步做实改革文章,全面激发湖湘文化的创造力,增强湖湘文化持续发展内生动力。

一方面,要强化品牌赋能,持续拓展发展优势,打造文化精品力作,释放文化发展活力,持续擦亮“文化湘军”品牌,守正创新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发挥文化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意义。

总的来说,通过抓紧抓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湖湘文化在推进长沙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战略作用,为奋力实施“强省会”战略持续奉献精神的力量。

创新发展,探索“湖湘文化+”多元融合新模式。

数字经济时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促进万物智联。

当前,要深刻把握文化发展的新态势,顺应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大趋势,探索湖湘文化发展的新思路,以科技创新保护和传承好湖湘文化,以科技创新赋能新时代湖湘文化建设,全面提升文化科技创新水平。

当前,要在“湖湘文化+”上持续发力,通过“湖湘文化+”实现湖湘文化与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更深融合和创新发展。

首先,要牢固树立和强化“湖湘文化+”理念,通过应势而谋、创新创造,用“湖湘文化+”的力量支撑湖南文化强省建设。

我们应如何传承并创新湖湘传统文化作文

我们应如何传承并创新湖湘传统文化作文

我们应如何传承并创新湖湘传统文化作文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题目:“我们应如何传承并创新湖湘传统文化”湖湘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承载了千百年来湖南湖北地区的文化精髓和智慧。

如何传承和弘扬湖湘传统文化作文

如何传承和弘扬湖湘传统文化作文

如何传承和弘扬湖湘传统文化作文湖湘文化,我们共同的宝藏哎呀妈呀,提起湖南来,我心里就痒痒的。

湖南啊,那可是个文化宝库,藏着好多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呢!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看看怎么把湖南的文化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首先得说说湖南人的性格——直爽、豪迈,这可不是吹的。

想想看,湖南出了多少英雄豪杰,像毛泽东、曾国藩、左宗棠这些大佬,他们的事迹多传奇,性格多鲜明,不正是湖南文化的写照吗?这种直爽豪迈的性格,让湖南人做起事来风风火火,干劲十足。

这不,湖南出了那么多创新的科技产品,比如高铁技术、杂交水稻,还有那个超级厉害的共享单车,都是湖南人的聪明才智和豪迈精神的结晶。

再来说说湖南的饮食文化。

湖南菜啊,那是麻辣鲜香的代表,辣椒、大蒜、生姜,这些调料在湖南菜里可是大有用处。

想想那些地道的湖南小吃,如臭豆腐、口味虾、糖油粑粑,那味道,真是让人回味无穷。

而且湖南人吃饭时那豪气,一盘好菜上来,大家围坐一圈,你夹我一筷子,我夹你一筷子,那场面,比过节还热闹。

再说说湖南的方言。

湖南话可是个大宝贝,听起来既亲切又有韵味。

湖南人说话时那腔调,就像讲故事一样,有板有眼。

要是有人能把湖南话说得那么地道,那简直就是个语言大师了!说到湖南的历史遗迹和文化传统,那可真是数不胜数。

岳阳楼、桃花源记、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这些都是湖南的名片。

每次去这些地方游玩,我都能深深地感受到湖南深厚的文化底蕴。

当然啦,湖南的文化传承不仅仅是这些物质层面的,更多的是要体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比如说,湖南人做事讲究“义”字当头,这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他们生活中的真实写照。

在湖南,我们经常能看到邻里之间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场景,这不就是湖南文化中最宝贵的财富吗?所以啊,我们要珍惜这份来自湖南的文化遗产,把它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让我们每个人都成为湖南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让更多的人了解湖南、爱上湖南。

只有这样,我们的湖湘文化才能永远熠熠生辉,成为我们共同的宝藏!。

湖湘文化在高校学生社会实践中的传承与发展

湖湘文化在高校学生社会实践中的传承与发展

湖湘文化在高校学生社会实践中的传承与发展摘要:湖湘文化作为传承千年的区域性文化,是在历史发展以及文化演进过程中逐渐形成并兴起的,在推动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发展方面中做出了巨大贡献,其文化精神内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

在新的发展时期,为了促进湖湘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就需要以高校教育为载w,融入高校社会实践教育中,提高高校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

文章阐述了湖湘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精神内涵,分析了湖湘文化与高校学生社会实践之间的关系,并对湖湘文化在高校学生社会实践中的传承和发展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湖湘文化;高校学生;社会实践;关系;传承与发展0 引言为了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就需要充分发挥各种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教育作用,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力度,为大学生个性发展提供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

湖湘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见证了历史发展的脚步,蕴含了多种精神内涵,在提高大学生文化素养以及精神品质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1 湖湘文化的概念及精神内涵1.1 湖湘文化的概念当前对湖湘文化概念的解释有两种说法,一部分学者认为,湖湘文化是指由湖湘地区的原住居民、移民以及流寓者,所创造并逐渐积累起来的文化精神,一部分学者认为,湖湘文化是指生活在湖湘地区的各族人民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物质文化以及精神文化的总和。

但是,总地来说,湘湖文化具有区域性和历史性两大特点,是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生成、演化并兴起的一种属于湖南省范围内的传统文化。

湖湘文化内容丰富,涉及物质、精神、观念等多个方面,覆盖范围比较宽泛,包含基层群众以及中上阶层所有社会层面。

1.2 湖湘文化的精神内涵湖湘文化的形成基础为楚风,并且在演变过程中受到了历史因素的影响,所以湖湘文化的精神内涵既包括湖湘传统的精神品质,如勤劳、勇敢、奋斗、爱国、简朴等,又包括具有历史时代特色的爱国情操、艰苦奋斗、实践务实等精神品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韩愈、李白和杜甫,他们也在湖南一些地方留下了活动的足迹及
诗篇。
4、两宋:湖湘学派的形成 湖南在唐末五代时曾由马殷建立楚国割据五十余年,这是历史 上唯一以湖南为中心所建立的国家政权,应当说为湖南的区域性
பைடு நூலகம்
开发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到北宋统一后,中原王朝将重心移向南方。南移的枢纽虽在江 浙,但湖南间接地通过江西而得到相应的带动。
明代,湖南成为朱氏王朝分封藩王的一个主要地区。朱元璋 有3个儿子封在湖南。以后历代分封在湖南的王共达48人。分
封的地区包括长沙、常德、衡阳、武冈、宜章、宁远、江华、
绥宁、祁阳、常宁、永兴、安仁、泸溪、沅陵、麻阳、安仁、
永明。其中先后封在武冈州的王就达11人。
明代湖南接受移民的输入超过了以往的任何一个朝代。原有
佛教传入湖南也在魏晋之际。湖南最早的一座佛教寺庙为麓 山寺,建于西晋初年。稍后又有巴陵君山寺、圆通寺、桃源净照 寺、衡阳上圆清寺、衡山衡岳寺、攸县证果寺等一批佛教寺庙的
出现。
魏晋南北朝时期湖南在文化学术上已经有所表现。 东晋耒阳人罗含著《更生论》是湖南最早的哲学著作。
三国时湖南的著名文士有蒸阳(今衡阳)人刘巴、湘乡人蒋琬
但是同样也不能对明代湖湘文化的发展程度估量过高。明代 湖南在国内的排名其实仍然还是十分落后的。与邻近的江西和 湖北比较:一部《明史》列传中的人物,江西385人,湖北
157人,而湖南只有63人。黄宗羲《明儒学案》中有专传及
附载的重要人物:江西55人,湖北5人,湖南仅2人。又钱谦 益的《列朝诗集小传》中的人物,江西102人,湖北26人,湖
16人;
官至巡抚、布政使、按察使和学政的有方显(巴陵人)、张奎 祥(华容人)、罗典(湘潭人)、周克开(长沙人)、严如煜(溆浦 人)、杨健(清泉人)、周系英(湘潭人)、郑敦谨(长沙人)、唐训方
(常宁人)、胡林翼(益阳人)、江忠源(新宁人)、郭嵩焘(湘阴
人)、贺熙龄(善化人)、胡达源(益阳人)、俞东技(善化人)、严正 基(溆浦人)、丁善庆(清泉人)、常大淳(衡阳人)、陈启迈(武陵 人)、唐鉴(善化人)、何绍基(道州人)等21人。这无论如何是以 前不曾有过的现象。清末郭嵩焘曾称道湖南国朝“人文远过明 代”,洵非虚言。
和长沙人桓阶。并且刘巴作过蜀国的尚书令,蒋琬作过蜀国的 尚书郎与大将军,可以说是当时中央一级的官吏。湖南人最早 崭露头角,参与中央国家的政治生活,在东汉时有耒阳人蔡伦 (任中常侍)、桂阳人胡腾(任窦武之佐治属官)、泉陵(令零陵)人
蒋晋(任尚书郎)和刘优(任尚书右仆射),到魏晋时期则为刘巴与
蒋琬。 湖南的文化学术从秦汉到魏晋,虽然较之以前有了进步,但 是在全国范围内估量,其总体水平还不高。
观。湖南的第一个进士是长沙人刘蜕于唐宣宗大中四年(850)所 中,号称“破天荒”。
唐前期的湖南文化之所以不竞,主要是因为当时的湖南缺 乏一个政治经济中心。 唐代宗广德二年之后,湖南的西部虽仍被分割,岳阳地区
也划归于鄂岳沔节度使管辖,但湘资二水流域大体上从江右
(江西别称江右)分出来了,成为一个独立的行政管辖区,即置 湖南观察使,领衡、潭、邵、永、道5州,这就使得湖南有了 一个政治经济中心——长沙,于是中唐以后,在今湖南地区出 了大批人才。
南才15人。
6、清代:湖湘文化的空前发展 清代,是湖湘文化空前发展的新阶段。造成其空前发展的原因 很多: 首先是湖南的单独建省,这是湖湘文化空前发展的先决条件。 康熙三年(1664),中央便将原湖广行省一分为二,分设湖北布 政使司和湖南布政使司。在设湖北巡抚的同时,将原设于沅州 (今芷江)的偏沅巡抚移驻长沙。雍正二年(1724),正式将偏沅巡 抚改名为湖南巡抚。是为湖南建省的经过。 其次是湖南人口的大幅度增长,这是湖湘文化空前发展的基本 动力。 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湖南的人口曾比明朝减少,只有121万 余。但至乾隆十一年(1746),即剧增至1 354万人,至道光二十 年(1840)鸦片战前,更增长为1 989万人。与明代的人口数相 比,300年间增长了10倍。
而 为“湖南熟,天下足”。大抵从乾隆初年开始湖南的粮食生产水 平 就已赶上和超过了湖北。
再次是教育的兴盛与两湖乡试的“南北分闱”,这是湖湘文 化
空前发展的重要因素。
康熙三年(1664)湖南成为独立的行省以后,湖南的历任巡抚
赵申乔、潘宗洛、李发甲及布政使宋致等人多次奏请“南北分 闱”,终于被清朝采纳,于偏沅巡抚改称湖南巡抚的这一年, 即 雍正二年(1724)在长沙设试院,是年第一次单独举行了湖南乡 试,按朝廷议定分配给湖南乡试的中式名额,正取49名,副榜 9名,又武举25名。
载南宋时湖南全境有书院51所,当时全国著名的四大书院(庐山的白鹿洞
书院、衡阳的石鼓书院、应天的应天书院和长沙的岳麓书院)竟有两所在 湖南!据清光绪朝《湖南通志》所列举两宋时期湖南县以上官吏390余
人,其中进士达179人。
5、元明:从低迷到复兴 元代是湖湘文化发展的一个低迷期。元朝因为是由游牧民族所 建,其文化势能低于汉族。与前代比较,元代在制度文化的建设 上出现了新的变化。 元代湖南也一度出现了人口骤增的现象。据统计元至元二十七 年(1290),湖南所属14路3州的总人口达571.9万余人。
3、隋唐五代:湖湘文化的酝酿期 唐代宗广德二年(764),中央在衡州设立湖南都团练守捉观察处 置使,简称湖南观察使。“湖南”之名由此始。大历五年(769), 湖 南观察使始迁往潭州(今长沙)。其时,北方人口继续大量南徙,据 载在唐贞观至开元年间,湖南境内的人口已达123万余人。
隋唐五代时期,湖南的文化较之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经有所改
这样一个“风俗夷僚”、“蛮越杂处”的“卑湿”、“炎热” 之地,在当 时普遍为安置贬官谪吏的去处。如王昌龄被贬龙标(今黔阳),刘 禹锡被贬朗州(今常德),褚遂良被贬潭州(今长沙),赵冬曦、张 说被贬岳州,令狐楚被贬衡州,元结、吕温被贬道州,戎昱被贬 辰州等等。当然,也有视湖南为“清绝地”而前来漂泊游览者, 如
湖湘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主讲:周秋光
长沙市政协副主席;湖南师大教授、博士生导师
一、古代湖湘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概略
1、楚文化:湖湘文化的源头 湖湘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旧石器时代,湖南境内便发 现有古人类活动的遗址。可考的古代湖湘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新石器时代。 湖南在新石器时代的全部文化积淀到了青铜器时代,便都融入 到逐渐形成的楚文化之中。 楚文化成为后来湖湘文化的源头。 楚人不仅与湖南的土著民族共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物质文化, 也创造了新兴的封建的制度文化与充满着神奇色彩的精神文化。 由楚人与湖南土著居民共同创造的文学艺术,包括诗歌、散 文、音乐、绘画、雕塑、工艺美术等,在春秋战国时都已经达到 相当的程度与水准。
教育的兴盛与南北分闱,导致了湖南人才群体的蔚起。据载 清朝自顺治九年开科至道光二十年(1840)凡75榜(不包括咸丰至 光绪朝),湖南成进士者达441人,中举者则达数千人。
其中,官至总督、尚书、大学士的有陈鹏年(湘潭人)、彭维新
(茶陵人)、杨超曾(武陵人)、陈大受(祁阳人)、罗源汉(长沙人)、 刘权之(长沙人)、何凌汉(道州人)、赵慎轸(武陵人)、陶澍(安化 人)、贺长龄(善化人)、易棠(善化人)、罗绕典(安化人)、李星沅 (湘阴人)、劳崇光(善化人)、曾国藩(湘乡人)、左宗棠(湘阴人)等
2、秦汉魏晋:楚文化与中原文化的融合 秦汉时期因兵祸与天灾的频繁发生,北方和中原地区的人口大 规模地向南迁徙。
秦时湖南地区的人口尚不足50万。西汉元始元年(公元1年)达
到约51万。及至东汉永和五年(公元140年)时,便增长到281万。 中原人和楚人再同那些没有退徙的湖南土著居民融合,便构成 了湖南境内新的主体民族——汉族。 湖南境内的楚文化与新进入的中原文化融合,在原有的基础上
继续向前发展,形成新的具有楚文化特色的汉文化。
在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湖南地区的人口由140年前的
281万减少到只有97万。三国时,“长沙好米”已是名声在外。 由于崇尚“老庄”和清谈玄学之风的盛行,与之相近的道教 在 湖南得到广泛的传播。 道教的主要据点在南岳衡山。衡山的祝融峰有南岳观,西晋 太康八年(公元287年)所建。在其他地方的著名道观有巴陵的青 霞观,醴陵的登真观等。
的湖南境内的居民大批地逃往外省——主要是逃往四川;而随 后,外省的居民——主要是江西的则以从征、屯垦、宦游和经
商等方式,又大批地涌入湖南。这种情形,正好印证了民间所
流传的那种“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的说法。
湖南居民的族源与血缘,在明朝中晚期又进行了一次较大规
模的更新。不过明代湖南人口的数量,却比前朝减少了许多。
然而我们估量唐后期湖南文化的发展也不宜过高。在中原人
的眼里,湖南当时还是一个未完全汉化的地方。
中唐人张谓撰《长沙风土碑铭》,序中有云:“郡邻江湖,大
抵卑湿,修短疵疠,未违天常,而云家有重膇之人,乡无颁白之 老,谈者之过也。地边岭瘴,大抵炎热,寒暑晦明,未愆时序,
而云秋有赫曦之日,冬无凛冽之气,传者之差也。”
江西带动湖南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向湖南输出移民。
两宋时期也是湖南地方文化在全国形成自己特色的时期,这就是 该时期湖南出现了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理学中的重要学 派—— 湖湘学派。
理学的开山祖周敦颐是北宋湖南营道(今道县)人,他的《太 极图说》与《通书》奠定了宋明理学的基本规模。
但把周敦颐所开创的理学传到湖南并创立湖湘学派的却是南
据不完全统计,湖南在明万历六年(1578)7府8州(不包括湘西 南的18个土司)的人口大约只有191万。明代湖南的社会经济较 之前代有重大发展。宋代曾有“苏湖熟,天下足”之谣,而到

明代中期,谚语则称“湖广熟、天下足”, 明代湖南的学校教育远比元代发达。明代举行的会试82场, 湖南进士题名者计达541人,其中状元、榜眼、探花各1人,分 别为华容的黎淳、安仁的邓伟奇、临武的曾朝节。与前代相 比,明代湖南的人才格局已有新的突破,用晚清湖南经学家皮 锡瑞的话说是“浸浸始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