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行动与社会结构
(完整)经济行动与社会结构
经济行动与社会结构:嵌入性问题[美]马克·格拉诺维特提要:行为和制度如何受到社会关系的影响,是社会理论的古典问题之一。
本文关涉在现代工业社会中,经济关系嵌入于社会关系中的程度。
虽说通常新古典主义描述对此种行动提供了一种“低度社会化”或原子化行动者的解释,但试图使社会结构返回并以“过度社会化"方式去解释的改良派经济学家,却受到了丹尼斯.荣格(Dennis Wrong)的批判。
低度社会化和过度社会化的描述,就它们忽略了运行中的社会关系结构而言,是背谬地相类似的,而对于经济行动的精巧描述必须考虑到其嵌入于此种结构之中。
该论断通过对奥利弗?威廉姆森(Oliver Williamson )的“市场与等级制”研究纲领的批判而得到阐示。
导言:嵌入性问题行为和制度如何受到社会关系的影响,是社会理论的古典问题之一。
因为此种关系总是在场的,所以当其不在场时所出现的情境,唯有借助于托玛斯?霍布斯(Thomas Hobbes)的“自然状态”(state of nature)或约翰?罗尔斯(John Rawls)的“原初位置”(original position)之类的思想实验才能加以想象。
大多数的功利主义传统,包括古典和新古典主义的经济学在内,都假定理性、自利的行为鲜少受到社会关系的影响,因此诉诸于与这些思想实验相去不远的理想状态。
在另一个极端中,则有我称之为“嵌入性”的论断:正在加以分析的行为和制度是如此受限于运行中的社会关系,以至将它们认定为独立的就是一种难以忍受的误解。
本文即关涉经济行为的嵌入性.认为此种行为在前市场社会中深深嵌入于社会关系之中,但随着现代化而变得愈加自主的观点,长期以来在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政治学家和历史学家中间已是主流的观点。
这一观点将经济视为在现代社会中日渐分离和分化的领域,因为经济交易不再由这些交易活动的社会或亲缘义务来界定,而是通过对个体赢利的理性算计来界定的。
有时还进一步主张,传统情境正好被颠倒过来:经济生活不再沉浸在社会关系中,这些关系变成市场的副现象。
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
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布迪厄是20世纪著名的社会学家,他的社会实践理论对社会科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并探讨它如何揭示社会行动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
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强调社会行动者在社会世界中的积极参与和主动行为。
他认为,社会不仅仅是一个客观的结构,更是一个主观的、由行动者构建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中,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社会实践,这些实践又反过来塑造了社会结构。
布迪厄的理论体系包含三个关键概念:场域、惯习和资本。
场域指的是一个社会空间,在这个空间中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社会实践,每个实践都有其独特的规则和逻辑。
惯习是行动者个人的行为倾向,它由行动者在场域中积累的经验和知识构成,指导着行动者的行为和思考。
资本则是行动者在场域中竞争和比较的优势和劣势的源泉,它可以表现为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等形式。
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为我们理解社会行动和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首先,社会结构是由社会行动构建的。
人们的日常行为、交流方式、价值观念等都在不断地塑造和改变着社会结构。
其次,社会结构又反过来影响社会行动。
一个特定的社会结构会鼓励某些类型的行动,而限制其他类型的行动。
因此,布迪厄的理论强调了社会行动和社会结构之间的互为影响和相互依存关系。
此外,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不平等的根源。
在布迪厄看来,社会不平等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差距,更表现为一种文化和社会资本的差异。
这种差异使得人们在争夺有限的社会资源时处于不同的地位,从而造成了社会不平等的现象。
总的来说,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为我们理解社会行动和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工具。
通过对这个理论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背后的逻辑,为构建更加公平、合理和包容的社会提供参考。
首先,布迪厄的理论提醒我们社会行动者的主动性。
在传统社会学中,行动者往往被视为社会的被动承受者,而布迪厄的理论则强调了行动者的主观性和创造性。
社会资本:关于社会结构与行动的理论
社会资本及其主要理论研究观点综述陈柳钦内容摘要:社会资本是当代西方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概念和分析工具。
社会资本概念的界定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社会资本的概念至今还没有达成共识,大多数学者都是从自己的学科角度对其加以定义和利用。
本文输理了国内外学者对社会资本的界定及其主要研究观点。
尽管对于社会资本,不同学者的表述有所不同,但其基本的意义和指向是相同的,都把社会资本定义为一种和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相区别的存在于社会结构中的个人资源,它为结构内的行动者提供便利的资源,包括规范、信任和网络等形式。
关键词:资本;社会资本;理论综述一、社会资本概念的提出资本是经济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
资本是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它一直是经济学研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就其本质而言,资本是一个不断扩展的概念,其内涵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而日益丰富。
从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开始,经济学视野中的资本的内涵不断丰富,它指的是一种能够生产产品的物质资本或物质资本的象征物(货币),并与土地、劳动并列为最基本的推动经济增长的获种生产要素。
马克思从阶级分析出发最先对资本这一概念进行了科学的界定,他认为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反映了资本家剥削雇佣劳动者的社会关系;同时从动态的角度,进一步分析了资本的运动过程及其价值增殖过程。
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变迁规律。
随着西方经济学的发展以及经济学在社会科学中主导地位的确立,西方经济学家为克服传统主流经济学的局限性,不断拓展资本的内涵。
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和贝克通过对社会经济增长的研究,突破了相对比较狭隘的货币资本和物质资本的局限,首次提出了“人力资本”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个人所具备的知识、才能、技能和资历等要素的总和,是一种“非物质资本”。
但是,无论是物质资本还是人力资本,都只是一种经济性的资本。
而舒尔茨和贝克尔提出的人力资本概念,首一次使“资本”的概念摆脱了具体的物质形态而向广义的、抽象的层次扩展,成为可以带来价值增值的所有物质与非物质资源的代名词,从而为社会资本理论的提出奠定了理论基础。
对社会的影响与作用
对社会的影响与作用社会是由人们组成的复杂网络,每个个体都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和作用。
本文将探讨不同方面对社会的影响与作用,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环境和人际关系等方面。
一、经济影响与作用经济是社会的基础,它直接决定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繁荣与发展。
对于社会而言,经济的影响与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影响社会结构:经济的发展和变化导致社会结构的调整与变革。
例如,工业革命引发了城市化的浪潮,极大改变了农村社会结构,形成了现代城市社会。
2.就业与财富创造:经济的发展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财富创造的机会。
高就业率和经济增长不仅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可以减少社会犯罪率,促进社会稳定。
3.社会福利与公平:经济的繁荣可以带来更好的社会福利和公平分配。
国家可以通过税收等手段来提供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减少社会的不平等现象。
二、政治影响与作用政治影响社会的方方面面,它决定了社会的运行方式、权力分配和治理能力。
政治的影响与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权力与决策:政治决定了权力的归属和行使,决策的过程和结果会对社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政府的政策和法律规定了社会的行为准则和秩序。
2.社会秩序和稳定:政治的稳定与和谐是社会秩序和稳定的基石。
政府的稳定和合法性能够维护社会的稳定,减少社会冲突和动荡,保障人民的安全感。
3.公民权利和社会参与:政治的发展能够促进公民权利的实现和社会参与的增加。
公民有权利参与政治决策和表达自己的意见,政治参与能够推动社会变革和进步。
三、文化影响与作用文化是一个社会的灵魂,它属于所有人,具有持久的影响和作用。
文化的影响与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身份认同与价值观:文化是人们身份认同和价值观念的重要来源。
社会的文化多样性能够增加人们的互相理解和尊重,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2.思想与创新:文化对思想与创新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能够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推动社会的进步。
社会网络分析——经济社会学的一种解释范式
社会网络分析——经济社会学的一种解释范式社会网络分析——经济社会学的一种解释范式提要:本文从经济社会学的复兴谈起,叙述了社会网络分析的重要作用,并介绍了西方主要的网络理论及其研究的领域,并对其在中国社会中的适用性简单加以论证,最后评述了网络分析的局限和在中国的经济社会学研究中扮演的角色,提出文化`制度和网络三位一体的研究视角。
关键词:社会网络嵌入性制度一.经济社会学的新视角:网络分析经济社会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她可以被简单的定义为“运用社会学的观点研究经济现象”。
(1)虽然许多经济学家和社会学的思想中包含了丰富的经济社会学的思想,如马克思`韦伯`杜尔凯姆`熊彼特`波兰尼等的贡献(2),但其形成主要是在本世纪的五六十年代。
帕森斯和斯梅尔塞的《经济与社会》的出版,“不仅标志着现代经济社会学研究的开端,而且为后来的经济社会学学科的正式形成奠定了基础。
”(3)长期以来经济社会学和主流经济学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具体表现在:行动者的假设;经济行为;行为的约束;经济与社会的关系;分析的目的;方法的运用;学科传统等方面。
(4)也正是因为这些的不同,才使经济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有其存在的意义。
但“经济学帝国主义”(economic imperielism)的兴起给她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所谓的“经济学帝国主义”,也就是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试图在经济学方法的基础上重建其他社会科学。
格兰诺维特对此曾有描述:(5)象所证实的那样,对于经济学和其他社会科学之间认为的分工发起挑战的最先是经济学家他们自己。
……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当一些学者,如Gary Becker和Anthony,他们认为政治课题可以用经济模型加以分析,这是他们做的第一步。
60年代,这种新的方法被扩展到其他的一些领域,包括历史,法律和人口统计学。
到了70年代中期,它出现在所有的研究中,“经济学帝国主义” 逐渐被用于形容这一行为。
1976年Gary Becker的《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出版,这本书或多或少的成了“经济学帝国主义”的宣言。
论经济行动在社会结构中的嵌入——对新经济社会学嵌入性理论的分析
中图分 类号 : 9 2 C1
经 济学对 于经 济行 动剖析 的局 限性
一
、
长 期 以来 , 经济 学 一直 以理 性经济 人为 假设进 行讨 论 , 这种
人 权力 和社会 性 的实现 都离不 开社会 模 型化 策略假 定了人类 的经济 行为发 生在一个 决策独立 、 息完 理性 的行为 动机 。 的地位 、 信 全 交换 自由的世 界中 , 为其 行动应 当并始终 以利益 最大 化 的 认 实现 为终极 目标 来左右 着 生产 、 交换 、 配等 活动 。认 为在 竞争 通 过分 研究芝 加哥一家 银行 的贷 款业 务后发现 , 分 银行作 为借方并
另外 , 尔 曼也认 为经济 行动 是受社 会关 系制约 的,他说 : 科
在 如 不充分 社会化 和过度 社会化 的批判 , 一步强调 了经济 行动嵌入 “ 市场 交易 中, 果两个 出售 同样货物 的卖 主都 保证在 同一 期 进
毫 理性 行动者 将选 择其 中的信 誉度较 高的 一 于社会 关系 网络中 , 为社会 关系在 形塑经济 行动过程 中扮演着 限 内交货 , 无疑 问 , 认
原子化和孤立的, 而是始终处于不断变化的社会关系申。新经济社会学从嵌入性的视角出发, 对经济行动加以解释, 指出 其 是嵌入 于社 会行 动 中, 为经济行 动的主 体是在 具体 的 不断变动 的社 会关 系 中追 求 目标的 实现。 认
关 键词 经 济行动 嵌 入性 社会 结构 格 兰诺 维特 文献 标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0 909(0 00-9-1 10 -522 i)7100 动力 市场是 受社会 关系 所支 配的 。 针 对这 些现 象的解 释 , 格兰 诺维特 认为 : 人必 定存在 非经济
经济社会学文献报告——格兰若维特的“嵌入性”
关键词
• 嵌入性 • 低度社会化与过度社会化 • 经济行动与社会关系网 • 市场和等级制
思想核心
大多数行为都紧密地嵌入于社会关系 的网络之中——嵌入性。
研究角度 关心的问题 要解决的问题
“低度社会化” • 生产、分配与消费行为完全不受社会关
系与社会结构的影响
“过度社会化” • 人被视为完全敏感于他人的意见,并完
谢谢
Hale Waihona Puke 低度社会化生产分配与消费行为完全不受社会关系与社会结构的影响过度社会化人被视为完全敏感于他人的意见并完全屈从于共有的价值与规范系统
小组读书报告之
《经济行动与社会结构:嵌入性问题》
Mark Granovetter.1985. "Economic Action and Social Structure:The Problem of Embeddedness."
威廉姆森:将复杂的经济活动归入从等 级制上整合起来的厂商,来解释经济生 活。
格兰诺维特:与那些关系的结构更有关 联,而远甚于与组织形式的关联。
嵌入性的观点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研究 组织行为及经济生活的切入点,组织包 括个人的行为都离不开人际关系与互动 网络。
思考:在分析经济行动中,格兰诺维特
始终在强调经济与人际关系网络不可分离, 那政治、文化和制度等其他因素对经济行 动? 嵌入性的明晰概念?
全屈从于共有的价值与规范系统
格兰诺维特从人们所处的社会关系角度来 解释人们的经济行动——行动者有目的性 的行动尝试是嵌入于具体的、持续运转的 社会关系体系中的。
经济生活中的信任与欺诈:
为什么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并没有观察到那 么多的不信任现象和欺诈行为呢?
“社会化的过程和制度的约束有效地解决 一定经济问题。”
社会资本——关于社会结构与行动-PPT精选文档
• 社会结构中的等级制
• 等级制结构的金字塔形状 • 复杂的社会结构与资源交易 权威
权威是对有价值资 源的相对控制和获 取机会。可以在一 堆位置间确定相对 的等级。结构的等 级越多,位置间的 相对权威越不同。
位置 社会结构
代理人
规则
代理人是位置的占据者,他们被期待按照这些规则 和程序来行动。
结构与行动基础
• 同质假设(homophily hypothesis):社会互动倾向于在有相似的生 活方式和社会经济特征的个体间发生。 • 社会经济特征和生活方式反映了嵌入在个体及他们的等级位置和网络位 置中的资源
结构与行动基础
资源是社会资本定义的核心。 • 资源的结构性潜入:资源如何呈现价值,以及在社会如何分配
• 相对资源的机会结构:行动者对资源的获取如何产生差异
• 资源激活的过程:如何将这些社会资源动员起来
结构与行动基础
资源是社会资本定义的核心。 • 资源的结构性潜入:资源如何呈现价值,以及在社会如何分配
有用 信息
A
B
代理 人
获取资源的能力
社会信用(social credentials)
自 我 的 价 值 共 享 利 益 和 资 源 的 集 体 成 员
/
施加影响
社会资本:通过社会关系获得的资本
关于社会资本的不同视角 • 视角1:个人对社会资本的使用(获取和使用社会网络中的资源)
– 个人如何在社会关系中投资
• 相对资源的机会结构:行动者对资源的获取如何产生差异
• 资源激活的过程:如何将这些社会资源动员起来 社会资本的结构基础 社会资本的行动基础
结构与行动基础
资源如何被赋予意义和重要性的假设: • 资源被共识或影响赋予不同的价值。(Lin,1982)
经济行为与社会结构
经济行为与社会结构:嵌入性问题格兰诺维特简介:嵌入性问题行为和制度如何被社会关系影响是社会理论的经典话题之一。
只要这种关系存在,那么由它们的“在场”所引致的状况就只有通过一种思想实验,就像霍布斯(Tomas Hobbes)的“自然状态”或是罗尔斯(John Rawls)的“原始位置”等来想象了。
在功利主义的传统中大部分观点,包括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都假设理性的、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几乎不受社会关系影响,因此追求一种近乎于这些思想实验的理想化状态。
与此相反的则是我所谓的“嵌入性”的主张:这种讨论认为行为和制度总是受到正在运行的社会关系的压抑和控制,因此将它们看作是彼此分离的做法是一种令人痛心的误解。
本文关注经济行为的嵌入性。
长时期以来,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政治家和历史学家的主要观点就是:在前工业化社会,经济行为深深地嵌入于社会关系之中,受各种非经济因素的影响。
但随着现代化的发展,经济行为变得越来越自主。
这种观点将经济视为工业社会中一个独立的、与其他领域曰渐分离的领域,经济交换行为不再以交易的社会和亲缘义务来定义,而是以个人利益的理性计算来定义。
有时进一步的讨论甚至认为,现代情况与传统的情况是相反的:不是经济生活沉浸在社会关系之中,而是这些关系变成了市场的附庸现象。
嵌入性的地位与人类学的“实质主义”学派相关,人们通常将这个学派与卡尔波兰尼的名字联系在一起(1994;波兰尼,艾瑞森伯格和皮尔逊,1957),以及与历史学和政治学中的“道德经济”观念(汤普森1971;斯科特1976)是同一的。
它在某些方面还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有着明显的关系。
然而,对于这种伴随现代化而出现的对嵌入性观念的突破,几乎没有经济学家接受。
大部分人坚信早期社会中的嵌入性程度实质上并不比现代社会中所谓的低水平嵌入性更高。
这种基调是亚当•斯密首先设定的,他假定“在人类的本性中存在一种与他人以物易物和互换物品的倾向”,并假设既然劳动是原始社会唯一的生产要素,那么物品就必须依据劳动的成本来交换,就像在一般的经典交换理论中那样([1776],1979,第一卷,第二章)。
新经济社会学
马克思、杜尔凯姆和韦伯为代表的古典经济社会学开始,就将研究经济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作为主要任务;以帕森斯和斯梅尔瑟为代表的现代经济社会学家于20 世纪50 年代建立了功能—结构主义的经济社会学理论;以格兰诺维特、伯特、乌兹为代表的新经济社会学家从波兰尼(Polanyi,1968)提出的“经济嵌入于社会”的概念中提出了一个一般化的“经济行动嵌入于社会结构”的假设,从社会网络角度研究经济行动。
从以上两个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学术发展来看,一是经济学,二是社会学,都殊途同归于采用嵌入的观点研究经济社会系统及其绩效的决定。
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已经经历了仅以价格和市场决定经济生活,以个体赢利的理性来界定经济生活的纯资本主义时代,伴随社会的发展,交易活动所嵌入的社会义务、亲缘义务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会更加突出。
新经济社会学是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经济行为和经济体系的一门学科,它把人与人之间以经济为媒介物所相互缔结的关系作为研究课题,是研究社会的经济部分的社会学。
新经济社会学认为,经济现象是嵌入社会结构之中的。
在新经济社会学家看来,社会结构就是一种网络。
社会结构牵涉到个人之间、角色之间、群体之间、组织之间等多种层次的社会单位之间的关系模式。
一、新经济社会学概述“新经济社会学”一词同样包含着两层含义。
一是必须获得对经济社会学这门特定学科的新发展;二是所建构的理论必须是一种可竞争的一般性理论。
新发展意味着对“旧”经济社会学的继承和拓展。
经济社会学创立至今,经历了从古典到现代的演化阶段。
以马克思、杜尔凯姆和韦伯为代表的古典经济社会学已为该学科确立了研究经济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的基本理念和学术空间,然而,他们之间却未能建立起一个统一的经济社会学理论体系。
至20世纪50年代,以帕森斯和斯梅尔瑟为代表的现代经济社会学家,以其理论整合的方式,在古典经济社会学确立的研究范围内,建立了一个抽象力和形式化俱强的综合的经济社会学理论,即功能—结构主义经济社会学。
经济与社会发展
经济与社会发展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经济与社会发展已成为当代社会中最重要的议题之一。
经济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相互影响,共同推动着社会的前进和进步。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以及如何促进经济与社会的良性互动。
一、经济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经济与社会是密不可分的,相辅相成的关系。
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实现个人价值的空间。
经济的增长不仅带来了个人的物质财富增长,也带动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
同时,社会的进步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例如教育的普及、法治的健全等,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人力和人才储备。
二、经济发展对社会的影响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首先,经济的发展提升了社会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经济发展使得国家在国际舞台上更具话语权,为社会带来尊严和自豪感。
其次,经济发展带来了社会结构的变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观念和价值观也随之发生变化,社会的结构也发生了重构。
再次,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科技和文化的进步。
科技的创新和文化的繁盛不仅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支撑,也为社会的进步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选择。
三、社会发展对经济的影响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也对经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首先,社会的进步提升了劳动者的素质和能力,为经济提供了更多的劳动力和创新动力。
其次,社会发展促进了消费的升级和扩大,为经济的增长提供了内在动力。
再次,社会的进步推动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高品质、环保、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需求不断增加,这也使得经济在结构和模式上进行了调整和优化。
四、促进经济与社会的良性互动为了实现经济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行动。
首先,要加强教育和人才培养。
教育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石,只有有良好的教育体系和高素质的人才,才能为经济提供强大的支持。
其次,要坚持科技创新和文化繁荣。
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源泉,文化繁荣是社会进步的基础。
经济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一、名词解释1.关系嵌入:指经济行动、经济产出和经济制度受行动者个人关系的影响。
2.结构嵌入:指经济行动、经济产出和经济制度受整个关系网络结构的影响。
3.结构洞:在社会网络中存在两种状态,其中一种是处于网络中的个体(个人或组织)与其他任何一个个体都存在着联系;另一种,网络中的个体仅与部分个体存在直接联系,而与其他个体都不存在直接联系。
在第二形态中,整个网络中就出现了某些个体与另外一些个体联系断裂的现象,就像网络结构中出现了洞穴一样,这就是结构洞。
4.经济行为的社会构建:经济本身是嵌入由习俗、社会规范、社区和家庭关系所形成的社会制度中;因此,市场转型的经济社会学研究将社会制度与结构因素更充分的纳入变迁的因果解释,而不是像国家中心分析法那样优先从政治领域找原因5.有限理性:人的行为是有意识的理性的,但这种理性又是有限的。
包括两方面的含义:第一,环境是复杂的,在非个人交换形式中,人们面临的是一个复杂的、不确定的世界,而且交易越多,不确定性就越大,信息也就越不安全;第二,个人对环境的计算能力和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人不可能无所不知。
6.价值理性:是通过有意识地对一个特定的行为(伦理的、美学的、宗教的或作任何其他解释的)无条件的固有价值的纯粹信仰,不管是否取得成就。
价值理性仅看重行为本身的价值,甚至不计较手段和后果。
7.工具理性:是通过对外界事物的情况和他人举止的期待,并利用这种期待作为“条件”或者作为“手段”,以期实现自己合乎理性所争取和考虑的作为成果的目的。
工具理性的人不是看重所选行为本身的价值,而是看重所选行为能否作为达到目的之有效手段。
8.权力距离:是在一定等级制度情形下,可以控制和能够控制别人行动的程序,以及被控制的人遵从控制所基于条件的程度。
9.社会资本(普特南):是社会组织的那些可通过促进协调行动而提高社会效能的特征,比如信任、规范及网络等。
(林南):是投资在社会关系中并希望在市场上得到回报的一种资源,是一种镶嵌在社会结构之中并且可以通过有目的的行动来获得或流动的资源。
格兰诺维特的社会关系理论
格兰诺维特的社会关系理论作者:余田来源:《青年与社会》2013年第13期20世纪80年代左右,以格兰诺维格为代表的一批美国社会学家建立起了一种新经济社会学,强调从一个新的社会学角度即社会结构或社会网络的视角研究经济生活。
一、弱连带的优势格兰诺维特在1973年发表了《弱连带的优势》这篇文章,其中提出的强连接(也叫强关系)与弱连接(也叫弱关系),至今仍然有着重要影响。
开篇作者即说明,“社会网分析被认为是一种连接微观和宏观层次之社会学理论的工具”,本文的目的就是要选择一个小范围的人际互动,运用网络分析对其人际连带强度进行分析,然后再将这种微观联系投射到各种宏观现象上去。
人与人之间连带的强度,用四个因素来衡量:认识时间的长短、互动的频率、亲密性(相互倾诉的内容)以及互惠性服务的内容。
在直观基础上,将连带分为强连带、弱连带和无连带。
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弱连带比强连带的效果更好。
举例来说,A-B,A-C是两个强连带,即A分别与B和C关系密切,那么B和C就有很大的可能认识并熟悉。
当A将信息传递给B 和C时,B也有可能将该信息传递给C,而C早就知道,这样,B-C间的信息传播就是重复和低效率的。
如果A-B与A-C都是弱连接,则对B与C认识的可能很小,信息要想从B到达C,只有通过A才能完成,重复就会减少。
弱连带的意义在于两个方面:首先是对个人的意义;其次是社区层次的。
对个人而言,人际关系中较多的强连带,就需要较多的时间加以维系,对社交时间产生了排挤效果,使一个人的关系网络变小,并且产生信息通路上的浪费。
通过调查发现,找工作主要是通过人际关系的介绍,而非由市场力量来运作,这个时候弱连带比起强连带的人际关系网更大,对职业流动就更有好处。
对一个社区而言,弱连带比强连带多的情况下,有较小的可能形成小的团体,因而社区内部上下左右之间的人际沟通就会比较通畅,就不会出现破碎的社區结构模式,其凝聚力就会越大,行动一致的能力也越高。
二、经济行动与社会结构:镶嵌问题首先,格兰诺维特对社会学与经济学领域现存的两种方法论提出了批判,即过度社会化与低度社会化。
格兰诺维特的 “镶嵌理论”
格兰诺维特的“镶嵌理论”关于《格兰诺维特的“镶嵌理论”》,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949年,德鲁克发表了《不流行的克尔凯郭尔》(The Unfashionable Kierkegaard)一文,他指出19世纪以来思想家们都在思考一个共同的问题:“社会是如何存在的?”不同的学者,给出了迥异的解答,格兰诺维特镶嵌理论,实质上也是为了回答这个问题。
下载论文网1985年,格兰诺维特在《美国社会学杂志》(America Journal of Sociology)上发表《经济行动与社会结构:镶嵌问题》(Economic Action and Social Structure: The Problem of Embeddedness),由此拉开了“新经济社会学”的研究序幕。
格兰诺维特所说的“镶嵌”(Embeddedness)这一概念来源于卡尔?波兰尼(Karl Polanyi)。
波兰尼是一位出生于匈牙利的学者,被公认是20世纪最伟大的社会科学家之一。
彼得?德鲁克是波兰尼一家人的好友,在《旁观者》(Adventures of a Bystander)中,德鲁克以惊叹的笔调描写道:“这一家人是我所见所闻中,最了不起而且成就最为惊人的,每一个都非常成功而且深具影响力。
但是,最叫人叹为观止的,还是他们全家人……都致力于超越19世纪,找寻自由的新社会:一个既非中产阶级,也非属于自由派的,欣欣向荣而不为经济所操纵的,公有共享且不是马克思集体主义的社会。
他们一家人……让我想到朝着不同方向行进,追寻同一个圣杯的圆桌武士。
”能够被德鲁克喻为圆桌武士,这是非常难得的赞誉。
在西方,圆桌武士是指跟随亚瑟王(King Arthur)的一群勇士,他们击溃罗马军队,建立了统一的不列颠国家,然后四处寻找耶稣留下的圣杯,是中世纪欧洲骑士的楷模,是“英勇”、“忠诚”和“信任”的象征。
德鲁克以寻找圣杯的圆桌武士比喻波兰尼全家,形象地表达了他们追寻真理、追寻完美、追寻人类社会未来方向的不懈探索。
新经济社会学的主要理论
*新经济社会学的主要理论
*一、新经济社会学的三大理论主张
*新经济社会学在西方学术界被誉为是西方研究经济与社会关系的三大视角之一。
它的形成既是以帕森斯、斯梅尔瑟为代表的西方经济社会学学术成果在当代的最新发展,也是经济学与社会学不断交融以回应新社会经济问题挑战的结果。
*在理论内容上,新经济社会学主要有三大理论主张:
*第一,经济行动是社会行动的一种。
经济主体(个体或组织)并不是简单的、原子式的理性行动者,社会价值观念、规范等因素渗透于经济行动者的决策与具体行动过程之中;
*第二,经济行动具有社会性的定位。
经济行动者,不管是个体或组织都是与其他社会群体发生联系时而存在,行为者之间频繁的交往与联系构成了群体关系网络,一个个相互交错、互相联系的网络在更大层面上又构成了他们所依存的社会结构。
*格兰诺维特在此对嵌入性做了发挥,认为嵌入性可分为两种:
*一是关系性嵌入(relational embeddedness),即经济行动者是嵌入于其所在的关系网络中并受其影响和决定的;
*二是结构性嵌入(structural embeddedness),在更宏大层面上,行为者们所构成的关系网络是嵌入于由其构成的
社会结构之中,并受到来自社会结构的文化、价值因素的影响或决定;
*第三,经济制度是一种社会性的建构。
经济制度并不是如新制度经济学所认为的只是单纯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最有效率安排,而是经济活动者之间的稳定、持续社会网络互动的结果,它具有明显的路径依赖性。
在分析框架上,新经济社会学主要沿用三大核心概念:嵌入性(embeddedness)、社会网络(social network)以及社会资本。
格兰诺维特的社会关系理论
格兰诺维特的社会关系理论20世纪80年代左右,以格兰诺维格为代表的一批美国社会学家建立起了一种新经济社会学,强调从一个新的社会学角度即社会结构或社会网络的视角研究经济生活。
一、弱连带的优势格兰诺维特在1973年发表了《弱连带的优势》这篇文章,其中提出的强连接(也叫强关系)与弱连接(也叫弱关系),至今仍然有着重要影响。
开篇作者即说明,“社会网分析被认为是一种连接微观和宏观层次之社会学理论的工具”,本文的目的就是要选择一个小范围的人际互动,运用网络分析对其人际连带强度进行分析,然后再将这种微观联系投射到各种宏观现象上去。
人与人之间连带的强度,用四个因素来衡量:认识时间的长短、互动的频率、亲密性(相互倾诉的内容)以及互惠性服务的内容。
在直观基础上,将连带分为强连带、弱连带和无连带。
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弱连带比强连带的效果更好。
举例来说,A-B,A-C是两个强连带,即A分别与B和C关系密切,那么B和C就有很大的可能认识并熟悉。
当A将信息传递给B和C时,B也有可能将该信息传递给C,而C早就知道,这样,B-C间的信息传播就是重复和低效率的。
如果A-B与A-C都是弱连接,则对B与C认识的可能很小,信息要想从B到达C,只有通过A才能完成,重复就会减少。
弱连带的意义在于两个方面:首先是对个人的意义;其次是社区层次的。
对个人而言,人际关系中较多的强连带,就需要较多的时间加以维系,对社交时间产生了排挤效果,使一个人的关系网络变小,并且产生信息通路上的浪费。
通过调查发现,找工作主要是通过人际关系的介绍,而非由市场力量来运作,这个时候弱连带比起强连带的人际关系网更大,对职业流动就更有好处。
对一个社区而言,弱连带比强连带多的情况下,有较小的可能形成小的团体,因而社区内部上下左右之间的人际沟通就会比较通畅,就不会出现破碎的社区结构模式,其凝聚力就会越大,行动一致的能力也越高。
二、经济行动与社会结构:镶嵌问题首先,格兰诺维特对社会学与经济学领域现存的两种方法论提出了批判,即过度社会化与低度社会化。
从韦伯的概念结构中,我们能明晰地
从韦伯的概念结构中,我们能明晰地看到,韦伯依循的是从“行动”到“秩序”(或从经济行动到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分析进路,以及理念类型的分析方法。
同时,我们也能特别明显地感觉到,韦伯对于合理的“制度”(包括完全的财产权、自由的企业经营、自由的劳动市场、自由的市场交换、合理的和可计算的生产技术、形式合理的法律和行政管理等制度性条件)在资本主义理性经济活动中的作用的强调。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韦伯此时已成为一个“制度主义”者。
从总体上看,韦伯既非“文化决定论”者(即使在中期研究也是如此),也非在此所“表现”的制度决定论者,而是一个强调制度与文化相互配合的综合论者(汪和建,1991)。
我们从韦伯的最后著作《世界经济通史》(1981)中也可获此证明。
1919-1920年冬季,韦伯为慕尼黑大学的学生开设了“世界社会与经济史”课程。
“他是迫于学生们的一再请求而同意讲授这一课程的……他只是把这项强加给他的工作看成是缺点很多的即兴之作”,因而他没有打算将其授课内容公开发表,他也没有留下“任何手稿甚或有条理的提纲”(韦伯,1981:iii)。
因此,1923年,在韦伯去世三周年之际,这部著作是由韦伯夫人(Marianne Weber)所选定的两位编辑,依据几位学生的听课笔记校定编撰出版的(韦伯,1981:德文本编者序)。
的确,该书并非韦伯计划中的一个成果(此时他正在精心修订其“理解社会学”和建构“经济行动的社会学”),但是,从韦伯经济社会学探索的心路历程看,该书的问世仍然是一个必然。
因为,如前所述,从研究“世界诸宗教的经济伦理”起,韦伯就已改变其研究策略,即将其研究的重点从社会学的因果关系分析转变为历史学的因果关系分析;相应地,也从单一因素的理论分析转变到多因素的综合—历史分析。
《世界经济通史》也正是这一研究转向的结果。
韦伯意在展示的是一幅资本主义的历史画面,即强调物质的、制度的和文化的因素的相互关联和配置在西方理性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历史”意义。
经济社会学理论传统嵌入性等当代理论
Selected Publications
1973. "The Strength of Weak Ties."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78 (May): 1360-1380.
1978. "Threshold Models of Collective Behavior."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83 (May): 1420-1443.
格拉诺维特当前的经济社会学研究
经济制度的社会建构
Professor Mark Granovetter is currently concentrating on three main projects. The first is a general treatment of economic sociology with the preliminary title Society and Economy: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Economic Institutions, to be published by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The theoretical scheme that will inform the book is laid out in his 1985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paper, "Economic Action and Social Structure: The Problem of Embeddedness".
☆功利主义传统:理性较少受到社会关系影响 [例]霍布斯:自然状态(state of nature) 罗尔斯:原初位置(original position)
经济行为的嵌入性分析
经济行为的嵌入性分析本文介绍了格兰诺维特于1985年发表的《经济行为与社会结构:嵌入性问题》一文的核心概念和内容,分析了“嵌入性”理论的发展并作了简要评述。
认为,格兰诺维特将社会学和经济学相结合,从“嵌入性”的视角分析了人们的经济行为即经济行动是嵌入到社会关系网络中的。
人们的经济行动既是理性的但同时也受所处的社会结构和社会网络关系的影响和制约。
进而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社会网络理论分析框架并开创了新经济社会学。
这一嵌入性理论和社会网络分析法依然蕴含着丰富的学术价值和思想,值得人们去探究和思考。
标签:经济行为;嵌入性;社会网络关系;信任与欺诈;格兰诺维特在1985年,格兰诺维特于美国社会学杂志发表了《经济行为与社会结构:嵌入性问题》一文,这篇文章被认为是新经济社会学产生的标志,而其中的核心概念“嵌入性”则成为了新经济社会学的重要术语。
全文围绕“社会关系和结构如何影响个体的经济行为”这一论题,分析了现代工业社会中嵌入于社会网络关系中的种种经济行为,从而对古典经济学的”理性经济人假设“和社会学传统中的“社会人”假设提出质疑和批判,认为在分析人们的经济行动时,不可忽视社会网络关系这一重要的影响因素并将其视为情景化的场景。
格兰诺维特对经济行为和制度的嵌入性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的运用,将经济学和社会学恰当地融合,弥补了以往传统视角孤立分析问题的不足,为后来的学者研究市场、货币及全球化等一系列重要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视角和分析框架。
一、经济行为与社会结构的嵌入性“嵌入性”这一概念的提出最早是见于波兰尼《伟大的转折》一书中,后经过格兰洛维特的修正和重新阐释而成为新经济社会学的核心概念和术语。
格兰洛维特关于“社会网络关系和社会结构对经济行动和制度的影响”这一论题的讨论开始于对经济学中“低度社会化”和社会学中的“过度社会化”问题的批判。
经济学中认为经济行为中的人们都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理性人,其生产、分配、消费和交易等一系列经济行为都丝毫不受社会结构和关系影响,并以赫希曼的观点给予进一步证实,“通过契约联系在一起的各种各样的交易者也不需要进入一种会导致他们彼此结识的持续的或重复的关系之中”,这种契约关系就是作者所指的带有低度社会化的制度秩序,因而存在“低度社会化”的倾向,而社会学中则认为个体处于社会中,因为其经济行动时刻受到经由社会构建的价值观念和规范的影响,是丧失个体行动意志的屈服者,社会对个人拥有强大的决定性力量并在长期的作用下形成布迪厄所谓的“惯习”,存在“过度社会化”的倾向。
制度变迁对社会结构和社会行动的影响
制度变迁对社会结构和社会行动的影响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制度的变迁起着重要的作用。
制度是指社会规范与组织规则的总称,它规定了社会成员的行为方式和相互关系。
制度的变迁不仅会对社会结构产生深远影响,还会对社会行动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社会结构和社会行动两个方面探讨制度变迁对社会的影响。
首先,制度变迁对社会结构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社会结构是社会成员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关系的总和,它由个体、群体及其相关机构组成。
制度的变迁会导致社会结构发生调整和变化。
例如,从封建制度向现代工业制度的转变,使得社会结构由以家族为单位的封建等级制度转变为以个人和社会组织为核心的现代社会结构。
这种转变对社会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打破了封建社会中阶级的壁垒,提升了个体的地位,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又如,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变迁,推动了社会结构中经济各个部门的调整,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变化。
因此,制度的变迁必然会对社会结构产生重要的影响。
其次,制度变迁对社会行动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社会行动是指人们在社会背景下的行为活动,包括经济行动、政治行动、文化行动等。
制度的变迁会为社会行动设定新的规则和框架,对人们的行动产生影响。
例如,经济领域的制度变迁会对人们的经济行动产生直接的影响。
在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对生产和分配实行严格控制,人们的经济行动主要受限于政府的指导,缺乏自主性。
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经济行动受到更多的自主性和选择权的影响,个体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生产和消费行为。
此外,政治制度的变迁也会对人们的政治行动产生重要的影响。
一个良好的政治制度可以保障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为公民的政治行动提供保障和支持。
相反,政治制度的不完善和缺陷可能会限制公民的政治行动,甚至导致社会动荡。
因此,制度变迁对社会行动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仅限于经济和政治领域。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制度变迁对社会结构和社会行动的影响是相互作用的。
社会结构和社会行动在制度的变迁中相辅相成,相互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行动与社会结构:嵌入性问题[美]马克·格拉诺维特提要:行为和制度如何受到社会关系的影响,是社会理论的古典问题之一。
本文关涉在现代工业社会中,经济关系嵌入于社会关系中的程度。
虽说通常新古典主义描述对此种行动提供了一种“低度社会化”或原子化行动者的解释,但试图使社会结构返回并以“过度社会化”方式去解释的改良派经济学家,却受到了丹尼斯.荣格(Dennis Wrong)的批判。
低度社会化和过度社会化的描述,就它们忽略了运行中的社会关系结构而言,是背谬地相类似的,而对于经济行动的精巧描述必须考虑到其嵌入于此种结构之中。
该论断通过对奥利弗?威廉姆森(Oliver Williamson )的“市场与等级制”研究纲领的批判而得到阐示。
导言:嵌入性问题行为和制度如何受到社会关系的影响,是社会理论的古典问题之一。
因为此种关系总是在场的,所以当其不在场时所出现的情境,唯有借助于托玛斯?霍布斯(Thomas Hobbes)的“自然状态”(state of nature)或约翰?罗尔斯(John Rawls)的“原初位置”(original position)之类的思想实验才能加以想象。
大多数的功利主义传统,包括古典和新古典主义的经济学在内,都假定理性、自利的行为鲜少受到社会关系的影响,因此诉诸于与这些思想实验相去不远的理想状态。
在另一个极端中,则有我称之为“嵌入性”的论断:正在加以分析的行为和制度是如此受限于运行中的社会关系,以至将它们认定为独立的就是一种难以忍受的误解。
本文即关涉经济行为的嵌入性。
认为此种行为在前市场社会中深深嵌入于社会关系之中,但随着现代化而变得愈加自主的观点,长期以来在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政治学家和历史学家中间已是主流的观点。
这一观点将经济视为在现代社会中日渐分离和分化的领域,因为经济交易不再由这些交易活动的社会或亲缘义务来界定,而是通过对个体赢利的理性算计来界定的。
有时还进一步主张,传统情境正好被颠倒过来:经济生活不再沉浸在社会关系中,这些关系变成市场的副现象。
嵌入性观点与人类学的“实体主义学派”(substantivist school)有关,特别与卡尔? 波拉尼(Polanyi,1944;Arensberg and Pearson, 1957)和史学、政治学中的“道义经济”(moral economy)思想认同(Thompson,1971;Scott,1976)。
它与马克思主义思想也有某些明显的联系。
然而,却没有几个经济学家承认这个由现代化而打碎了的嵌入性概念。
他们中的大多数反而断定:较早社会的嵌入性在本质上并不比在现代市场中所发见的低水平嵌入更深。
调门是由亚当?斯密(Adam Smith)确定的,他设定了“人性中……互通有无、以物易物和互相交易的特定偏好”([1776]1979, 第一卷,第二章),并且假定因为劳力是原始社会唯一的生产要素,所以商品必定是按其劳动成本的比例而交换的----正如在一般的古典交换理论中那样([1776]1979, 第一卷,第六章)。
从1920年代起,若干人类学家采用了类似的观点,这种观点渐渐被称为“形式主义”(formalist)观点:为使标准的新古典主义分析成为有用的,甚至在部族社会中经济行为也是充分地独立于社会关系的(Schneider,1974)。
这一观点近来得到了新的炮制,因为经济学家及其在史学、政治学中的同路人在社会制度的经济分析方面--其大多落入所谓“新制度主义经济学派”的巢臼--发展出新的兴趣,而且主张先前被诠释成嵌入于早期社会以及我们自己社会的行为和制度,可以作为由理性的、多少原子化了的个人追求私利所引发的东西而得到更好的理解(例如,North and Thomas, 1973; Williamson,1975;Popjin,1979)。
我自己的观点与这两个思想流派都是背道而驰的。
我断定经济行为的嵌入水平,在非市场社会中要比实体主义者和发展理论家所宣称的更低一些,而且随着“现代化”而发生的变迁也比他们相信的更小一些;但是我也主张:这一水平比起形式主义者和经济学家所考虑的,又总是并将仍然是更为实质性的。
我在此并不试图探讨由非市场社会所提出的问题。
反之,我起步于对嵌入性概念的理论详述,其价值因而随着来自现代社会、当前对新制度经济学至为重要的问题而得到阐示: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何种交易是在市场中实现的?何种交易应归属于从等级制上组织起来的厂商?这个问题经由奥利弗?威廉姆森所启动的“市场与等级制”研究纲领而被抬高到显著的地位。
社会学和经济学中关于人类行动的过度社会化和低度社会化的概念我始于重提丹尼斯?容格(Dennis Wrong)在1961年对于“现代社会学中人的过度社会化概念”抱怨----一个这样的概念:人对于其他人的舆论具有压倒一切的敏感性,因而服从共识地发展起来的规范和价值观系统的指令,通过社会化而将之内化,所以服从并不被视为一种负担。
就此种概念在1961年地位显赫而论,它主要产生自塔尔科特?帕森斯(Talcott Parson)对霍布斯(Hobbes)所提出的秩序问题的认识,以及帕森斯自己通过超越功利主义传统(霍布斯也是其一个组成部分)关于人的原子化和低度社会化概念而化解此问题的尝试(帕森斯,1937,Pp.89-94)。
容格赞同摒弃原子化的功利主义并强调行动者“嵌入于社会脉络之中”----这是霍布斯的思考中尚付阙如的关键因素,但也警告了夸大此种嵌入性的程度及其可能剔除冲突的范围:唤起对于下列情况的注意常常是社会学家的任务:人们对其亲密伙伴在一系列情景下,特别是在接受了不当强调他人动机的那些理论和意识形态的情景下,给予他们好评的欲望和为之而努力的强度。
……例如,社会学家表明:工厂的工人对待其同行工友的态度,要比单纯的经济激励更为敏感。
……批判此种研究的发现确乎并非我的意图。
我的目标在于……尽管社会学家已经批判了以往在人类行动中挑选出一个基本动机的努力,但通过赢得来自他人赞同而达成合适的自我意象的欲望却仍然时常在他们自己的思想中占据这样的一席之地”[1961,Pp.188-89] 。
与之相反,古典主义和新古典主义的经济学,是与原子化的、低度社会化的人类行动概念一道运转的,它持续处于功利主义传统之中。
由假设界定的理论论断拒绝承认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对生产、分配和消费的任何影响。
在竞争性市场中,没有一个生产者或消费者引人注目地影响到总供给或总需求,或因而影响到价格或其它形式的贸易。
正如阿尔伯特?赫希曼(Albert Hirschman)所注意到的:此种理想化的市场,正因它们是理想化的,涉及“一大批由完全信息供给的、在接受定价方面毫无特色的卖主和买主…无需各当事人之间的任何延长了的人类接触或社会接触而发挥功能。
在完全竞争之下,没有为讨价还价、协商、争辩或相互调适留下余地,一定缔约的各种各样的运作者也无需进入据之会使他们彼此得到充分了解的循环和持续的关系之中”(1982,p.1473)。
人们久已认识到:完全竞争的理想化市场能够幸免于理论攻击,部分地是因为自我调节的经济结构在政治上对许多人是有吸引力的。
这一幸免的另一个较少为人所清楚理解的原因,则在于从经济分析中剔除社会关系,也就从理论日程中去掉了秩序问题,至少在经济领域是如此。
在霍布斯的论断中,失序之所以产生,是因为摆脱冲突的社会和经济交易,是以信任和泯除违法乱纪为基础的。
但当个人被设想为既没有社会关系,又没有制度脉络时,如在“自然状态”中那样,信任和泯除违法乱纪就是不大可能的。
霍布斯通过添加专制权威结构而遏制这一难题。
古典自由主义,以及相应的古典经济学的化解方案是与之对立的:由于使强力和欺诈成为徒劳无益的竞争市场,压抑性的政治结构被判定为不必要的。
竞争以个体交易者不可能操控的方式决定了贸易的形式。
即使贸易者遇到了以失信和不轨为特征的复杂或难处的关系,他们也能够转向乐于按市场形式做生意的为数众多的其他交易者。
社会关系及其细节因而成为磨擦问题。
因而在古典主义和新古典主义经济学中,行动者彼此之间具有社会关系的事实,被处理为--无论是不是全部--阻碍竞争市场的磨擦障碍。
在一段被引用最多的论述中,亚当?斯密抱怨说:“同一交易中的人们甚至为了庆典和娱乐也决少碰面,除非交谈的目的是反对公众的共谋,或是旨在抬价的奸计”。
他的自由-放任政治对这一问题没有给出什么答案,但他的确提议:废除诸规则,而要求所有同一交易中的人们公开注册;此种信息的公开存在“使那些否则就可能从不彼此知晓的个人关联起来,并且给参与交易的每一个人以在何处可以找到参与贸易的其它另一个人的方向”。
在这里值得注意的并不是颇为古板的政策限制,而是社会原子化是完全竞争的先决条件这样一种认识(斯密,[1776]1989, Pp. 232-33)。
经济学家最近对“社会影响”的评论,将其解释为行动者获得习俗、惯性或规范的过程,它们是机械地和自动地接踵而来,与行动者所担负的理性选择无关。
这个观点与荣格的过度社会化概念密切相关,反映在詹姆斯?杜伊森伯里的冷嘲热讽中:“经济学全是有关人们是如何做出选择的,社会学全是有关人们是如何不能做出选择的”(1960, p.233),也反映在E? H?菲力普斯?布朗对“‘社会学家’的研究方法”的描述中:将决定性当成导源于下列假设,即人们“以特定的方式行动,因为这样做或是出于一种习惯,或是出于一种义务,或是“自然而然地去做’,或是正确的和恰当的,或是正义的和公平的”(1977.p.17)。
但是尽管低度社会化和过度社会化的观点有显而易见的不同,我们仍可注意到一个有巨大的理论重要性的反讽:两者都共同地具有通过原子化行动者而实现的行动和决策概念。
在低度社会化的描述中,原子化导源于对自我利益的狭隘功利性追求;在过度社会化的观点中,原子化则产生于行为模式业已内化,因而持续运转的社会关系对行为仅只具有边缘性影响的事实。
内化的行为规则在起源上是社会的,并没有将这一论断与功利主义论断严格地区分开来,在后者中效用函数(utility function)的泉源仍是开放的,为完全由共识地确定了的模式和价值观所导引的行为留下了空间--正如在过度社会化观点中一样。
对于秩序问题的低度社会化和过度社会化的解决方案,因而融解于其行动者的的原子化,远离于直接的社会脉络中。
这一反讽的融合物在霍布斯的《利维坦》中已可察见,在那里处于自然状态的不幸居民被原子化所带来的失序后果所压倒,心甘情愿地面对一个威权放弃他们所有的权利,随后就按照驯化的和高尚的姿态来行事。
由于社会契约的机巧,他们突然从低度社会化状态直接倒向过度社会化状态。
当现代经济学家真的企图考虑社会影响之际,他们却按照上述引文所表征的那样,以过度社会化的方式将这些影响典型地表征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