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己酮质量标准

合集下载

原料指标

原料指标

第一节苯一、苯技术指标GB3405—89注:(1)将试样注入100mL玻璃量筒中,在20±3℃下观察,应是透明,无不溶水及机械杂质。

第二节甲苯一甲苯技术指标第三节工业硫酸和发烟硫酸一、工业硫酸应符合表1的规定第四节稀硝酸一.稀硝酸技术指标W508第八节磷酸注:磷酸含量内控制指标为≥84%,二氧化硅≤10 mg/kg。

第五节浓硝酸第六节液碱一、液酸技术指标分析项目单位控制指标氢氧化钠含量% 测定值碳酸钠含量mg/kg ≤6000氯化钠含量mg/kg ≤840铁(以Fe2O3计)mg/kg ≤150钙+镁mg/kg ≤25硫酸盐(以SO4计)mg/kg ≤700二氧化硅mg/kg ≤100-200 重金属总量(以Pb计)mg/kg ≤30氯化钠mg/kg ≤100第七节液氨二、检验方法第九节工业叔丁醇一、工业叔丁醇技术指标第十节硅溶胶溶液第十一节2一乙基蒽醌一、技术要求2一乙基蒽醌主要技术规格应符合表1要求:表1 要求第十二节磷酸三辛酯一、技术要求1、外观:清澈透明油状液体,无可见悬浮物和机械杂质。

2 、酸三辛酯的主要技术规格应符合表1要求:第十三节工业碳酸钾本标准采用GB/T 1587-2000一、技术指标1、外观:本品为白色粉状或颗粒状。

2、工业碳酸钾应符合表1要求:表1 要求第十四节工业用甲醇一、技术指标1、工业用甲醇无异臭味、无色透明液体,无可见杂质。

2、工业用醇应符合表1所示的技术要求。

(CB 338-2004 )羰基化合物的质量分数(以HCHO计)% ≦0.002 0.005 0.010 蒸发残渣的质量分数%≦0.001 0.003 0.005 硫酸洗涤试验/Hazen单位(铂一钻色号)≦50 —乙醇的质量分数/% ≦供需双方协商—第一节工业用环己烷本标准采用SH/T 1673-1999《工业用环己烷》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工业用环己烷的要求。

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标志、包装。

运输、贮存和安全要求.本标准适用于由苯经催化加氢制得的工业用环己烷分干式:C6H12结构式:相对分子式质量:84.16(按1997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环己酮技术标准

环己酮技术标准

环己酮(Cyclohexanone)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常用于溶剂、合成原料和化学反应催化剂等方面。

以下是环己酮技术标准的一般概述:1. 纯度要求:环己酮的纯度通常以质量分数表示,常见要求为99%以上的纯度。

高纯度的环己酮在一些应用领域(如医药、电子等)中更为重要。

2. 外观:环己酮应为无色或淡黄色透明液体,不应有悬浮物或颗粒。

3. 水含量:环己酮的水含量通常应低于0.1%或更低的水平。

水含量高会影响一些化学反应的效果。

4. 酸度或碱度:环己酮的酸度或碱度应符合特定的要求,以确保其在特定应用中的稳定性和适应性。

5. 不纯物质:环己酮中不应含有有害或不希望的杂质。

常见的不纯物质包括酮类、醛类、酯类、酸类、酚类等,其含量应控制在特定的限制范围内。

6. 其他指标:根据具体应用和需求,环己酮的技术标准还可能包括其他指标,如沸点、密度、闪点、粘度等。

环己酮的技术标准可能会因不同国家、地区、行业以及具体用途而有所变化。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具体的技术标准应根据相关法规和标准进行确定。

化工三剂标准

化工三剂标准

专业装置名称产品种类序号品种准入主要技术指标化工乙烯脱丙烷塔阻聚剂1脱丙烷塔阻聚剂阻聚剂添加量不大于80ppm(总进料量);再沸器的连续运转周期不低于六个月。

缓蚀剂2水相使用的缓蚀剂必须保证采出水的铁离子增加量不高于相关部门规定的指标(铁离子增加量由相关的设备管理部门提供);油相使用的缓蚀剂控制指标参考炼油用缓蚀剂的准入标准。

黄油抑制剂3胺值≥100KOHmg/g倾点≤-15℃硫化剂4二甲基二硫有机硫化物含量≥99%裂解压缩机用抗垢剂5比重(15.56度):(0.9-1.0);pH (50%) :≤10运行期间段间凝液中胶质含量无明显增加。

芳烃联合装置白土6活性白土比表面积≥200 m2/g;颗粒度(250~2000)μm≥95%(质量分数);脱烯烃初活性(以溴指数计) ≤5mgBr/100g油。

脱附剂7对二乙苯对二乙基苯含量≥99%;其他指标执行Q/SH 0063—2007抽提溶剂8环丁砜密度(30℃)1.260~1.270g/cm3;耐热性≤16 mgSO2/kg;其他指标执行Q/SH 0062—2007乙二醇消泡剂9油醇型沸程760mmHg,℃:50%310-320,90%320-350,95%350-36010聚醚型羟值:(53-57)KOH mg/g;平均分子量3000±200抑制剂11二氯乙烷(EDC)二氯乙烷纯度的质量分数≥99.8%;水分的质量分数≤0.01%;密度(20℃):(1.253-1.256)g/cm312一氯乙烷一氯乙烷纯度的质量分数≥99.8%;水分≤0.01%;苯乙烯阻聚剂13阻聚剂TBC(对叔丁基邻苯二酚)沸点(65-85)℃;纯度的的质量分数≥99%;熔点≥53.0℃;灰分﹤0.2%(质量分数)14DNBP无硫阻聚剂(2-仲丁基-4,6二硝基苯酚)纯度的质量分数≥97.0%;熔点34℃;比重1.227;苯中的不溶物含量﹤0.2%(质量分数);游离酸含量﹤0.02%(质量分数)聚烯烃给电子体15DCPDMS(二环戊基二甲氧基硅烷)纯度的质量分数≥99.0%;折光率n D(25℃):1.4640~1.4660;水分≤100×10-6g/L16DIPDMS(二异丙基二甲氧基硅烷)纯度的质量分数≥97.0%;密度(20℃):(0.886-0.890)g/cm3水分:100×10-6g/L17DIBDMS(二异丁基二甲氧基硅烷)纯度的质量分数≥97.0%;密度(20℃):(0.868-0.872)g/cm3水分:100×10-6g/L18CHMMS(环已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纯度的质量分数≥99.0%;密度(20℃):(0.942-0.947)g/cm3水分:100×10-6g/L色度≤20号(Pt-Co号)引发剂19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CP-02纯度的质量分数≥98%;TBHP≤0.1%;色度≤100号(Pt-Co号);Fe ≤0.0005%;活性氧≥8.07%20过氧化3.5.5三甲基己酰CP-10纯度的质量分数≥75%;TBHP≤0.1%;色度≤100号(Pt-Co号);活性氧≥3.83%;21叔丁基过氧化-2-乙基己酯(C67)纯度的质量分数≥97%;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0.05%色度≤20号(Pt-Co号);活性氧≥7.18%22叔丁基过氧化苯甲酸酯(C11)纯度的质量分数≥98%;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0.1%色度≤40号(Pt-Co号);活性氧≥8.07%23C02(≥99%叔丁基过氧化物)纯度的质量分数≥99%;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0.1%色度≤40号(Pt-Co号);活性氧≥10.83%24C86(C87)纯度的质量分数(74-77)%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0.1%色度≤50号(Pt-Co号)25C32纯度的质量分数(74-77)%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0.05%色度≤20号(Pt-Co号)溶剂26引发剂溶剂LP-14运动粘度:37.8℃/厘泊14-17, 98.9℃/厘泊3-5;27聚烯烃用正己烷馏程(5%~95%)(66-70)℃;溴值≤100mgBr/100g;苯含量≤100μg/g卤素吸收剂28325目硬脂酸锌游离酸(以硬脂酸计)的质量分数1.0%;其他指标执行Q/SH 0069—2007食品级硬脂酸锌铅(Pb)≤5.0mg/kg,镉(Cd)≤5.0mg/kg,锌(Zn)≤5.0mg/kg ;其他指标执行Q/SH 0069—200729高纯级硬脂酸钙钙含量的质量分数6.5±0.5%,细度(200目)≥99%;其他指标执行Q/SH 0070—2007超高纯级硬脂酸钙灰分的质量分数(9.0~10.5)%,细度(325目)≥99%;钠(Na2O计)的质量分数≤0.2%;其他指标执行Q/SH 0070—2007爽滑剂30油酸酰胺油酸酰胺含量的质量分数≥98%;其他指标执行Q/SH0071-200731芥酸酰胺芥酸酰胺含量的质量分数≥98%;其他指标执行Q/SH0072-2007成核剂32水合硅酸镁二氧化硅(SiO2)含量的质量分数61-65%;氧化镁(MgO) 含量的质量分数(30-33)%;其他指标执行Q/SH0073-200733对叔丁基苯甲酸羟基铝成核剂白度≥96,熔点≥350℃,灰分的质量分数(12.4-16)%34山梨醇缩苯甲醛系列成核剂游离醛含量的质量分数≤0.05%,平均粒度5-50D μm35AL-PTBBA(NA成核剂)碱式对特丁基苯甲酸铝铝含量的质量分数( 6.20-6.60 )%;熔点大于250 ℃;筛分,45μm通过率≥98%;三乙基铝36总铝的质量分数≥23%,三乙基铝的质量分数≥96%;三正丙基铝的质量分数≤0.7%;三正丁基铝的质量分数≤6.0%;三异丁基铝的质量分数≤0.1%;氢化物(以AlH3计)的质量分数≤0.5%脱硫剂37径向抗压碎力≥50N/cm;评价指标:脱硫至总硫≤1×10-6脱砷剂38径向抗压碎力≥100N/cm:评价指标:脱砷至砷化氢≤25×10-9抗氧剂39抗氧剂1010有效组分的质量分数≥98.0%;主含量的质量分数≥94.0%;透光率(425nm)≥96.0%,(500nm)≥98.0%。

有机化工公司环己酮分析操作规程

有机化工公司环己酮分析操作规程

有机化工公司环己酮分析操作规程第二卷分析操作规程总章原料分析 (2)第一章氢气纯度的测定 (15)第二章环己烷含量的测定 (16)第三章粗醇酮含量的测定 (19)第四章 X油中环己酮和环己醇的测定 (21)第五章产品环己酮含量的测定 (23)第六章环己醇、环己酮中水份含量的测定 (25)第七章粗醇酮中钠离子的测定 (27)第八章环己烷凝固点的测定 (29)第九章气体中氧气,环己烷含量的测定 (30)第十章环己酮高锰酸钾值的测定 (31)第十一章有机物中总固形物的测定 (32)第十二章环己烷氧化产物中过氧化物的测定 (33)第十三章环己烷氧化产物酸值和酯化值的测定 (34)第十四章环己烷过氧化物游离氢氧化钠的测定 (35)第十五章苯中微量水份的测定 (36)第十六章氢气中微量水份的测定 (37)第十七章磷酸盐的测定 (38)第十八章固碱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测定(电位法) (39)第十九章皂化液中固形物含量的测定 (41)总章原料分析1、苯技术指标(GB3405-89)项目单位指标试验方法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外观透明液体,无不溶于水及机械杂质目测颜色Hazen单位Pt-Co色号≤20 GB3143密度(20℃) Kg/m3878~881876~881GB2013馏程范围℃79.6~80.5 GB3146酸洗比色酸层颜色不深于1000ml稀酸中含0.1g重铬酸钾标准溶液酸层颜色不深于1000ml稀酸中含0.2g重铬酸钾标准溶液GB2012总硫含量Mg/kg ≤2 ≤3 SY2506中性试验中性GB1816 结晶点(干基)℃≥5.40 ≥5.35≥5.00GB3145蒸发残留物Mg/100ml ≤5 GB32092、检验方法2.1外观目测2.2颜色2.2.1方法试样的颜色与标准铂钴比色液的颜色目测比较,并以Hazen (Pt-Co)颜色单位表示结果。

Hazen (Pt-Co)颜色单位即:每升溶液含1毫克铂(以氯铂酸计)及2毫克六水合氯化钴溶液的颜色。

化学试剂检测标准

化学试剂检测标准
80
全部参数
化学试剂 六水合硝酸钴(硝酸钴)GB/T 15898-1995
81
化学试剂 七水合硫酸钴
81
全部参数
化学试剂 七水合硫酸钴(硫酸钴)HG/T 2631-2005
82
化学试剂 二水合氯化铜
82
全部参数
化学试剂 二水合氯化铜(氯化铜)GB/T 15901-1995
83
化学试剂 氯化亚铜
83
全部参数
化学试剂氢氧化钠
21
全部参数
化学试剂氢氧化钠
GB/T 629-1997
22
化学试剂乙醇
22
全部参数
化学试剂乙醇(95%)
GB/T 679-2002
23
化学试剂过二硫酸钾
23
全部参数
化学试剂过二硫酸钾(过硫酸钾)
GB/T 641-2011
24
化学试剂乙酸酐
24
全部参数
化学试剂乙酸酐
GB/T 677-2011
广东省质量监督化学试剂检验站: 广东省质量监督化学试剂检验站是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授权的广东省内唯一专业从事化学试剂检测的具有第三方公正地位的质检机构,是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办公室指定的危险化学品生产许可证指定检测机构。
批准广东省质量监督化学试剂检验站计量认证的项目及限制要求
序号
检测产品/项目
检测项目/参数
99
化学试剂 磷酸二氢铵
99
全部参数
化学试剂 磷酸二氢铵HG/T 3466-1999
100
化学试剂 偏钒酸铵
100
全部参数
化学试剂 偏钒酸铵HG/T 3445-2003
101
化学试剂 溴化钠

52034过氧化环己酮

52034过氧化环己酮

过氧化环己酮一、标识中文名过氧化环己酮;1—过氧化氢环己基相对分子质量246.3lCAS号78—18—2化学类别有机过氧化物危规号:52034二、主要组成与性状主要成分纯品外观与性状白色及淡黄色针状结晶或粉末。

商品通常为含有溶剂的浆状物。

主要用途用作橡胶、塑料合成中的交联剂和引发剂。

三、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人、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吸人、口服或经皮肤吸收后对身体有害,对眼睛、皮肤、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强烈刺激作用。

吸人后,可引起喉、支气管的炎症、水肿、痉挛、化学性肺炎、肺水肿。

接触后可引起烧灼感、咳嗽、喘息、气短、头痛、恶心与呕吐等。

四、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误服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五、燃爆特性与消防燃烧性易燃闪点(℃) 78 爆炸下限(%) 无资料引燃温度(℃) 无资料爆炸上限(%) 无资料最小点火能(mJ) 无资料最大焊炸压力(MPa) 无资料危险特性干燥状态下极易分解和燃烧爆炸,加热后能产生爆炸着火。

与过渡金属化合物接触时,常温下即可着火。

对撞击、摩擦敏感,易发生爆炸。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在有防爆掩蔽处操作。

灭火剂: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

遇大火切勿轻易接近。

在物料附近失火,须用水保持容器冷却。

六、泄漏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小量泄漏:用惰性、潮湿的不燃材料混合吸收。

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减少飞散,然后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七、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仓间。

远离火种、热源。

仓内温度不宜超过30℃。

防止阳光直射。

保持容器密封。

应与还原剂、易燃或可燃物、硫、磷等分开存放。

环己酮工艺规程

环己酮工艺规程

3.1 苯 项目
名称 比重 色度(Pt—Co) 凝固点
指标 石油纯苯 0.882~0.886
≤20 ≥5.4℃
4
总硫 1~96%馏程(包括 80.1℃) H2S 试验 溴指标 酸洗色度 甲苯+甲基环己烷 正庚烷
≤1mg/kg ≤1℃ 阴性 ≤10 ≤1#
≤300mg/kg ≤50mg/kg
3.2 氢气
环己酮生产工艺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产品概述、生产原理、物料衡算、产品所需的原料、中间产品、
工艺过程、岗位安全操作法、安全技术、三废处理、以及产品的包装和运输的特殊 要求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环己酮生产工艺过程。 2. 产品概述 2.1 产品名称:环己酮 2.1.1 化学分子式:C6H10O 2.1.2 分子量:98.15 2.2 产品规格 2.2.1 物理性质
μ s/Cm
max
H2 CL2 H2S CO CO2 温度 压力
项目
指标 ≥99.5% ≤0.1mg/Nm3 ≤0.1mg/Nm3 ≤10mg/Nm3 ≤10mg/Nm3 ≤40℃ ≥78KPa
3.3 液碱 NaOH NaCl
Fe(以 Fe2O3 计)
30%wt~32% 最大 400mg/kg NaOH, 平均 200mg/kg NaOH
≤50mg/kg NaOH
5
3.4 中间产品环己烷
环己烷作为中间产品,产品质量按企业内部质量标准控制。
序号
项目
指标
1
凝固点(℃)≥
6.0
2
馏程(℃)
80.0~81.0
3
芳烃含量(%)≤
0.1
4
非挥发物(g/kg)≤
10
5

环己酮的安全技术说明书

环己酮的安全技术说明书

环己酮的安全技术说明书一标识中文名:环己酮英文名:Cyclohexanone;Ketohexamethylene分子式:C6H10O相对分子质量:98.14CAS号:108-94-1危险性类别:第3.3类高闪点易燃液体化学类别:酮类二主要组成部分与性状主要成分:100%外观与性状:无色或浅黄色透明液体,有强烈的刺激性臭味。

主要用途:主要用作溶剂和用于合成油漆三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对眼及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高浓度时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

急性中毒:短期内吸入较高浓度本品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明显的刺激症状、眼结膜及咽充血、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胸闷、四肢无力、意识模糊、步态蹒跚。

重者可有躁动、抽搐或昏迷。

有的有癔病样发作。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有神经衰弱综合征,女工有月经异常,工人常发生皮肤干燥、皲裂、皮炎。

四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五燃爆特性与消防燃烧性:易燃闪点(℃):43爆炸下限(%):1.1爆炸上限(%):9.4引燃温度(℃):420最小点火能(mJ):无资料最大爆炸压力(MPa):0.784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六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露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

尽可能切断泄露源。

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

己内酰胺理化性质与质量指标

己内酰胺理化性质与质量指标

己内酰胺理化性质与质量指标1.1己内酰胺的基本概念己内酰胺,又称ε-己内酰胺;别名:卡普隆、羊毛脂内酰胺、环己酮羟肟、绵羊内酰胺、环己酮羟肟、1,6-己内酰胺ε-已弱蛋二ε-己内酰胺;英文名:caprolactam、epsilon-caprolactam、2-oxohexamethylenimine、hexanolacta、aza-2-cycloheptanone;缩写:CPL;分子式:c6h11no;分子量:113.16(按2021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cas号:105-60-2;einecs登录号:203-313-2;结构式:图1.1己内酰胺的分子结构式己内酰胺是ε-氨基己酸h2n(ch2)5cooh分子内缩水而成的内酰胺,又称ε-己内酰胺,它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主要用途是通过聚合生成聚酰胺切片(通常叫尼龙-6切片,或锦纶-6切片),可进一步加工成锦纶纤维、工程塑料、塑料薄膜。

尼龙-6切片随着质量和指标的不同,有不同的侧重应用领域。

广泛应用在纺织、汽车、电子、机械等领域。

己内酰胺还可用于抗血小板药物、6-氨基己酸、laurazone等的生产。

近年来,世界己内酰胺生产能力稳步提高。

中国的己内酰胺工业生产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在中国引进的两个大型己内酰胺装置建成并投入运行后,国内己内酰胺生产才迅速发展。

虽然我国己内酰胺的产量增长迅速,但仍不能满足需求,进口量也在不断增加。

己内酰胺在常温下为白色晶体或结晶性粉末。

固体外观为白色、片状固体;液体外观为无色、透明液体;熔点68~71℃,沸点268.5℃,134℃(1.3kpa),密度:1.0135g/cm3(80℃)、1.05g/cm3(70%水溶液),蒸汽压:0.67kpa/122℃,闪点:152℃,熔化热:121.8j/g,蒸发热:487.2j/g。

纯己内酰胺的凝固点为69.2℃,在760mmhg时沸点为268.5℃,85℃下密度1010kg/m3。

对二氧环己酮企业标准

对二氧环己酮企业标准

9.17.03对二氧环己酮企业标准12对二氧环己酮企业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产品性质和用途1.1 产品中文名:对二氧环己酮1.2 产品英文名:Dioxocyclohexanone1.3 产品别名:双氧环己酮、对氧环己酮1.4 分子式:C6H10O31.5 分子量:142.151.6 结构式:1.7 性状: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苦。

1.8 用途:对二氧环己酮是一种有机合成原料,主要用于制备聚对二氧环己酮、对二氧环己酮酸等化学品,广泛用于医药、农药、涂料、塑料等领域。

二、质量指标2.1 外观: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苦。

2.2含量:≥99.0%2.3熔点:82.0-84.0℃2.4 水分:≤0.5%2.5 灰分:≤0.5%2.6重金属:≤10ppm2.7 砷盐:≤2ppm2.8 溶剂残留:≤0.5%三、试验方法3.1 外观:目测3.2 含量:按国家标准《化学试剂对二氧环己酮含量的测定》进行测定。

3.3 熔点:按国家标准《化学试剂熔点测定法》进行测定。

3.4 水分:按国家标准《化学试剂水分测定法》进行测定。

3.5 灰分:按国家标准《化学试剂灰分测定法》进行测定。

3.6 重金属:按国家标准《化学试剂重金属测定法》进行测定。

3.7 砷盐:按国家标准《化学试剂砷盐测定法》进行测定。

3.8 溶剂残留:按国家标准《化学试剂溶剂残留测定法》进行测定。

四、包装、运输和储存4.1 包装:25kg/袋,内衬塑料袋,外用编织袋包装。

4.2 运输:运输过程中应避免日晒、雨淋,防潮、防火、防爆。

4.3 储存: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远离火源、热源,避免与氧化剂、还原剂接触。

4.4 保质期:在规定的储存条件下,保质期为2年。

五、安全与环保5.1 安全:对二氧环己酮具有一定的毒性,对眼睛、皮肤、粘膜有刺激性,操作时应穿戴防护用品,避免与皮肤、眼睛接触。

如不慎接触,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就医治疗。

5.2 环保:对二氧环己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应进行处理,达到国家环保要求。

原料指标

原料指标

第一节苯一、苯技术指标GB3405—89注:(1)将试样注入100mL玻璃量筒中,在20±3℃下观察,应是透明,无不溶水及机械杂质。

第二节甲苯一甲苯技术指标第三节工业硫酸和发烟硫酸一、工业硫酸应符合表1的规定第四节稀硝酸一.稀硝酸技术指标W508第八节磷酸注:磷酸含量内控制指标为≥84%,二氧化硅≤10 mg/kg。

第五节浓硝酸第六节液碱一、液酸技术指标分析项目单位控制指标氢氧化钠含量% 测定值碳酸钠含量mg/kg ≤6000氯化钠含量mg/kg ≤840铁(以Fe2O3计)mg/kg ≤150钙+镁mg/kg ≤25硫酸盐(以SO4计)mg/kg ≤700二氧化硅mg/kg ≤100-200 重金属总量(以Pb计)mg/kg ≤30氯化钠mg/kg ≤100第七节液氨二、检验方法第九节工业叔丁醇一、工业叔丁醇技术指标第十节硅溶胶溶液第十一节2一乙基蒽醌一、技术要求2一乙基蒽醌主要技术规格应符合表1要求:表1 要求第十二节磷酸三辛酯一、技术要求1、外观:清澈透明油状液体,无可见悬浮物和机械杂质。

2 、酸三辛酯的主要技术规格应符合表1要求:第十三节工业碳酸钾本标准采用GB/T 1587-2000一、技术指标1、外观:本品为白色粉状或颗粒状。

2、工业碳酸钾应符合表1要求:表1 要求第十四节工业用甲醇一、技术指标1、工业用甲醇无异臭味、无色透明液体,无可见杂质。

2、工业用醇应符合表1所示的技术要求。

(CB 338-2004 )第一节工业用环己烷本标准采用SH/T 1673-1999《工业用环己烷》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工业用环己烷的要求。

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标志、包装。

运输、贮存和安全要求.本标准适用于由苯经催化加氢制得的工业用环己烷分干式:C6H12结构式:相对分子式质量:84.16(按1997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环己酮生产工艺中杂质的探讨[Word文档]

环己酮生产工艺中杂质的探讨[Word文档]

环己酮生产工艺中杂质的探讨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最新最全的学术论文期刊文献年终总结年终报告工作总结个人总结述职报告实习报告单位总结演讲稿环己酮生产工艺中杂质的探讨己内酰胺中所含的杂质种类因生产方法不同而有所差别。

杂质的来源一般认为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由原材料(环己酮、双氧水、液氨)、反应中间体和溶剂(叔丁醇、甲苯、苯)带入;二是生产过程中工艺参数控制不当,工艺条件波动,促进副反应发生;三是产品己内酰胺在储存、转运过程中因环境影响,如受潮、受热、吸氧等,都有可能使己内酰胺发生质变。

不同质量等级己内酰胺的杂质富集液总离子流图见图1,通过谱库检索、标准物对照、质谱解析确定杂质的结构.定性结果见表1。

由图1可见,合格品中杂质较多,可检测出20个较大杂质峰,一级品的杂质峰明显减少,优级品杂质峰最少,说明己内酰胺品质越差其杂质数量和种类越多。

由表2可以看出,杂质主要由不同结构的C3~C7酰胺、肟、酯、酚、苯胺组成,其中酰胺杂质最多,包括不同结构的直链脂肪酰胺、环状内酰胺以及酰亚胺。

经分析比较,丁二酸二异丁酯、戊二酸二异丁酯、二叔丁基对甲基苯酚是重结晶溶剂带来的微量杂质,其余是己内酰胺含有的杂质。

与优等品相比,合格品中含有较多的含氮类杂质,第一类是N-乙基乙酰胺(1号)、N-甲基乙酰胺(2号)、N-甲基丙酰胺(3号)、正丁酰胺(6号)、正戊酰胺(10号)、正己酰胺(13号)等含直链脂肪酰胺类杂质;第二类是环己酮肟(5号)、O-甲基己肟(9号)等肟类杂质;第三类是苯胺(4号)及己二酰亚胺(19号)杂质。

一级品含有微量的环己酮肟(5号),O-甲基己肟(9号),环己基甲酰胺(18号)以及较多的正戊酰胺(10号),正己酰胺(13号)等杂质。

不同质量等级的己内酰胺中都存在较多的甲基戊内酰胺(12号)、甲基己内酰胺(14-17号)、戊内酰胺(20号)等环状内酰胺杂质。

1原料环己酮的杂质对己内酰胺的影响原料环己酮中的杂质对己内酰胺质量的影响是世界性难题,目前没有一家单位或学术机构能够明确定位出环己酮中的所有杂质对己内酰胺哪项指标有明确的影响。

环己烷氧化操作规程

环己烷氧化操作规程

中石化巴陵分公司己内酰胺事业部环己烷氧化高压装置岗位操作法编制:张晓辉一审:二审:三审:审核:批准:目录第一章产品及原材料简介 0第二章主要生产原理简介................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装置流程简介及岗位划分..........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设备位号、管线编号及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章安全技术规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章各岗位操作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岗位任务第八章紧急停车按钮开关................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九章事故处理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章异常现象与处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一章联锁 (48)第一章产品及原材料简介1.1 产品简介1.1.1 产品名称、规格型号及生产能力产品为液体环己酮,质量优于国标GB10669-2001,环己酮纯度(%)≥99.90,15000H 装置生产能力为80kt/a。

1.1.2 产品性质1.1.2.1 产品物理性质1.1.2.1.1 外观:无色透明油状液体,有丙酮气味。

1.1.2.1.2. 相对密度:d40 0.9644; d415 0.951; d420 0.9478 d425 0.9421;与空气比较的相对蒸汽密度: 3.41.1.2.1.3 沸点:155.65±0.5℃1.1.2.1.4 熔点:-26 ℃1.1.2.1.5 折光率:n D20 1.45071.1.2.1.6 粘度:η15 2.45×10-3Pa·S η30 1.803×10-3Pa·Sη659 1.01×10-3Pa·S1.1.2.1.7 比热:液体(15-18℃时) 1.803J/g℃1.1.2.1.8 蒸发潜热:4.18×(114-0.141t)KJ/Kg1.1.2.1.9 闪点:43℃1.1.2.1.10自然点:430℃1.1.2.1.11爆炸极限:1.1~9.4vol%1.1.2.1.12溶解度:水在酮中(wt%): 10℃ 5.6% 20℃ 5.7% 50℃ 6.5%酮在水中(wt%): 10℃ 10.5% 20℃ 9.0% 50℃ 6.15%1.1.2.2 产品化学性质1.1.2.2.1分子式:C6H10O1.1.2.2.2结构式:=O1.1.2.2.3分子量:98.151.1.2.2.4化学特性:环己酮的结构式中,具有羰基(C=O),羰基中的碳氧双健由氧的2P轨道和碳的SP2杂化轨道重叠形成一个σ健,两原子的2P轨道右侧面重叠成一个π健一起组成双健。

气相色谱法定量分析2,4戊二酮、2-庚酮和环己酮混合物

气相色谱法定量分析2,4戊二酮、2-庚酮和环己酮混合物

气相色谱法定量分析2,4戊二酮、2-庚酮和环己酮混合物王朝阳【摘要】采用气相色谱技术,建立了可同时测量含有2,4戊二酮、2-庚酮和环己酮混合物质的定量分析方法.选用毛细管柱Rtx?-5(30 m×0.25 mm×0.25μm),利用纯物质标准品对照法进行定性分析,优化了色谱条件.运用标准曲线法实现了3种物质的定量测定,2,4戊二酮、2-庚酮和环己酮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1~0.4、0.7~3.5和0.9~4.4 mg/mL,r大于0.999,线性良好.方法相对标准偏差RSD均低于5%,精密度良好.3种组分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2.93%、103.17%和102.96%,均在80%~120%之间,符合质量控制要求.方法实现了同时测定2,4戊二酮、2-庚酮和环己酮,也为相关酮类物质的检测提供了参考.【期刊名称】《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年(卷),期】2017(023)003【总页数】6页(P189-194)【关键词】2,4戊二酮;2-庚酮;环己酮;气相色谱【作者】王朝阳【作者单位】陕西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陕西西安 71004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57.3Abstract: Adopting the gas chromatographic technology,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method for samples containing 2,4-glutaric ketone, 2-heptanoneand cyclohexanone is set up. Qualitative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using a capi llary column Rtx®-5(30 m×0.25 mm×0.25 μm)and a pure standard material as the control. Standard curve method was used to perform quantitative analysis after the optimization of chromatographic conditions. The linearities of each composition were good because all the linear coefficient r were above 0.999 in the concentration range of 0.1~0.4mg/mL for 2,4-glutaric ketone, 0.7~3.5 mg/mL for 2-heptanone and 0.9~4.4 mg/mL for cyclohexanone respectively. The precision of the method was good for the RSD was less than 5%. The spiked recovery of three components were 92.93%, 103.17% and 102.96%, respectively, all of which ranged from 80% to 120%, conform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quality control. The method realizes the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2,4-glutaric ketone, 2-heptanone and cyclohexanone, and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correlative ketones.Key words: 2,4-glutaric ketone;2-heptanone;cyclohexanone;gas chromatography工业生产过程中常会用到沸点较低易挥发的有机溶剂,这些有机溶剂极易挥发,会对作业者的呼吸器官乃至全身造成危害[1]. 在油漆工业、磁带涂渍等过程中,经常使用的2,4戊二酮(乙酰丙酮)[2]、2-庚酮(甲基戊基酮)[3]和环己酮[4],这些物质对人体皮肤、呼吸系统有强烈的刺激作用,长期接触会抑制神经中枢、脾脏等器官,对人身心健康有较大影响[1]. 快速准确地检测这几种物质对生产过程的污染控制和安全防护具有积极的作用. 由于这几种物质性质较为相似,目前也少有发现分离检测这3种物质的方法,只有类似物质的分离[5-6]. 针对这3种酮类物质的混合物样品,采用气相色谱法选择合适的检测条件,建立了其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方法,并对该方法的精密度和回收率进行了测试与评价.1.1 试剂和仪器无水乙醇:色谱纯,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2,4戊二酮:标准物质,上海安谱科学仪器有限公司;2-庚酮:标准物质,上海安谱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环己酮:标准物质,天津市津科精细化工研究所;样品:某企业提供的试样,含有特定组成的2,4戊二酮、2-庚酮和环己酮3种物质.气相色谱仪:GC-2014,日本岛津制作所.1.2 试验方法1.2.1 色谱条件色谱柱:采用Restek型号为Rtx®-5的毛细管色谱柱(30 m×0.25 mm×0.25μm),柱内5%苯基,95%聚甲基聚硅氧烷,对应USP药典G27固定相,可用于酮类的分离[7].1.2.2 标准溶液配制分别称取2,4戊二酮、2-庚酮和环己酮3种标准物质0.492 4、3.531 5和4.437 2 g,用色谱纯乙醇定容到50 mL容量瓶中,得到3种物质的标准储备液.为减少定量误差,通常要求标准品的浓度与被测组分浓度接近. 分别称取3种储备液一定体积,定容到50 mL容量瓶. 量取的储备液体积和混标液质量浓度分别如表1、2所列.1.2.3 检测测试方法的精密度及加标回收率,并对实际样品进行分析.2.1 色谱条件的优化初始色谱条件由企业提供:初温40 ℃,保持2 min,以20 ℃/min的速率升至60 ℃,然后以25 ℃/min的速率升至250 ℃保持4 min.优化色谱条件:初温72 ℃,保持0.8 min,以15 ℃/min的速率升至74 ℃,保持4.8 min,后以25 ℃/min的速率升至250 ℃保持4 min. 进样口温度:150 ℃;检测器温度:270 ℃;载气:高纯氮气;毛细管柱流速:0.98 mL/mim;进样方式:分流进样,分流比为60∶1.初始色谱条件和优化色谱条件下的色谱图如图1、2所示.由图1可知,根据标准品的出峰情况,混合标准溶液出峰顺序依次为溶剂乙醇、2,4-戊二酮、2-庚酮和环己酮,保留时间分别为3.600、5.507和5.747 min. 在原始色谱条件下,环己酮(155 ℃)和2-庚酮(149 ℃)沸点相似[1],保留时间非常接近,谱图中两种物质的峰没有完全分开.由图2可以看出,在优化条件下,2-庚酮和环己酮两种样品的出峰情况良好,其分辨率RS由式(1)计算[8],结果为1.8,满足样品分辨率大于等于1.5的要求,说明两种物质已完全分离.RS=式中,tR2和tR1分别为相邻两峰的保留时间,Y1和Y2分别为两峰的峰底宽度. 2.2 混合标准溶液色谱图及标准曲线按1.2.1中所选色谱条件,对混合标准溶液进行分析,其色谱图如图3所示.根据测得的混合标准溶液中各组分的峰面积,建立浓度y对峰面积x的关系标准曲线,各组分的线性方程结果,以信噪比(S/N)为3时对应的标准品浓度,作为仪器最低检出限( LOD)[9] ,结果如表3所列.由表3可见,各组分的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9,说明该方法线性好,拟合度高.2.3 精密度取同一样品溶液,连续进样5次,计算样品精密度,方法的精密度的测定如表4所列.由表4可见,该方法相对标准偏差RSD均低于5%,根据样品中不同组分的浓度范围,符合质量控制RSD低于10%的要求[10] ,说明该方法精密度良好.2.4 加标回收率用加标回收率来评价方法准确度[11]. 从5个样品中随机抽取2个,分别吸取0.1 mL样品溶液,用色谱纯乙醇溶解定容于50 mL的容量瓶,测定样品浓度. 另取2个50 mL的容量瓶,加入样品溶液0.1 mL,再加入与样品溶液各组分含量一致的标准溶液(按照样∶标准品=1∶1加标),用色谱纯乙醇定容后测定质量浓度,计算加标回收率. 样品加标回收率测试结果如表5所列.由表5可见,根据不同的浓度范围,2,4戊二酮加标回收率符合质量控制在80%~120%之间的要求,2-庚酮和环己酮的加标回收率符合质量控制在95%~105%之间的要求[9].2.5 实际样品测试结果随机抽取3份实际样品进行测试,结果如图4所示,质量浓度检测结果如表6所列.针对某种含有2,4戊二酮、2-庚酮和环己酮3种混合物样品,建立了定量分析的方法. 该方法定性分离完全、定量准确,加标回收率符合质量控制要求,成功地完成了样品的定量检测任务. 该方法也为相关酮类物质的检测提供了参考.【相关文献】[1] 王广生,主编. 石油化工原料与产品安全手册[M]. 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 2010.[2] 胡跃飞,主编. 现代有机合成试剂性质、制备和反应(第2卷)[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1:404-406.[3] 崇明本, 张典鹏, 李琪, 等. 2-庚酮制备、应用新进展[J]. 化工生产与技术, 2004, 2: 25-30.[4]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工业用环己酮[M].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1.[5] 徐正云,林力,余建军.气相色谱法测定环已酮中戊醛、2-已酮、2-庚酮的含量[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4,34(12):19-24.[6] 徐庆利, 郭灿城, 曾旭, 等. 仿生催化环己烷空气氧化联产环己醇、环己酮和己二酸工艺的产物分离与分析[J].精细化工中间体. 2009, 39(3):47-52.[7] 李好枝,主编. 体内药物分析(第2版)[M].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1: 209.[8] 马红梅,主编. 实用药物研发仪器分析[M].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4:157.[9] 席宏波,周岳溪,宋玉栋. 气相色谱/质谱测定苯酚丙酮生产废水中半挥发性有机物[J]. 环境污染与防护. 2012, 34(2):9-13.[10] 吉林化学工业公司研究院. 气相色谱实用手册[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1980: 446.[11] 周静,包秀秀,张元华,等. 高效液相法定量分析戊二酸、戊二酸单甲酯和戊二酸二甲酯混合物[J].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 2017.23(1):29-33.。

环己酮的试验方法、检验规则

环己酮的试验方法、检验规则

环己酮的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示性式:相对分子质量:98.14(按照1997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化学试剂的要求、实验办法、检验规章、包装及标记。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全部标准都会被修订,用法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用法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614-1988 化学试剂折光率测定通用办法(neq ISO 6353-1:1982) GB/T 619-1988 化学试剂采样及验收规章 GB/T 6682-1992 分析试验室用水规格和实验办法(neq ISO 3696:1987) GB/T 9722-1988 化学试剂气相色谱法通则 GB/T 9740-1988 化学试剂蒸发残渣测定通用办法(eqv ISO 6353-1:1982) GB 15346-1994 化学试剂包装及标记 3 性状本试剂为无色透亮液体,溶于醇、醚、等有机溶剂,溶于水。

4 规格环己酮的规格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环己酮的规格 5 实验本章中试验用水应符合GB/T 6682中三级水规格,样品均按精确至0.1mL量取。

5.1 环己酮含量按GB/T 9722的规定测定,其中: 5.1.1 测定条件检测器: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载气及流速:氮气,4.0 cm/s。

柱长(不锈钢柱):3 m。

柱内径:2 mm。

固定相:15%12 000涂于0.18 mm~0.25 mm(60目~80目)101白色硅藻土载体,于180℃老化4h以上。

柱温度:130℃。

汽化室温度:170℃。

检测室温度:170℃。

进样量:0.4 uL。

色谱柱有效板高:Heff≤1.5mm。

不对称因子:f≥0.90。

难分别物质对的分别度:R≥1.5(和)。

组分相对主体的相对保留值:r环乙醇,环己酮=1.39。

5.1.2 定量办法按GB/T 9722-1988中8.2的规定测定。

环己酮残留量测定

环己酮残留量测定

环己酮残留量测定作业标准书环己酮残留量测定作业标准书2014年4月14日发布 2014年4月14日实施1 目的以确保试验操作标准化,减少人为因素引起的误差,并降低使用过程中对人体的危害。

2 适用范围适用灭菌后产品中环己酮残留量的检测。

3 职责由试验人员对本试验进行操作,并将相关测试值予以记录。

4 程序4.1仪器要求气相色谱仪:使用氮气为载气,流量为1.7mL/min。

色谱柱为HP-FFAP石英毛细管柱(30m*0.53mm*1.0μm);设定进样口温度为200℃、柱温90℃、检测器温度为260℃。

进样体积为1.0μL,分离比为5:1。

4.2溶液的制备4.2.2内标物的制备精密量取无水乙醇250.0mg置于25mL容量瓶内,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配置成浓度为10mg/mL的内标溶液。

4.2.3 供试品的制备取输液器上涂布有环己酮的导管粘接部位0.3g,加入一定量的内标液后,浸于50mL蒸馏水中,加盖置37℃浸泡24小时。

取无环己酮的导管同方法制备对照液。

4.2.4 环己酮含量的测定4.3.4对样品进样三次,记录色谱图和峰面积,按公式f=(CR /AR)/(CS/AS),计算乙醇和环己酮的相对校正因子得f乙醇和f环己酮。

对三份供试品进行溶剂的测定,每批进样三次,记录峰面积,依照内标法按公式(1)计算出被测组分含量。

A环己酮W环己酮= *100% (1)fA乙醇+A环己酮其中:2014年4月14日发布 2014年4月14日实施W环己酮—环己酮的质量百分含量f—相对校正因子A环己酮—环己酮的峰面积A乙醇—内标物的峰面积4.3 方法适用性的验证4.3.1 环己酮的线性范围与检测限在上述色谱条件下不同浓度的环己酮溶液分别进样,进样量分别为:以环己酮峰面积为纵坐标,进样量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根据回归方程Y=aX+b,得出其线性关系与检出限。

4.3.1 系统适应性试验取对照液进样分析,根据色谱图判断样品与内标物的分离度(按公式3),判断色谱条件是否满足测定要求。

4-boc氨基环己酮 标准

4-boc氨基环己酮 标准

4-Boc氨基环己酮是一种化学物质,其标准可能因不同的应用领域而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可能适用的标准:
1.纯度标准:4-Boc氨基环己酮的纯度应达到一定标准,以确保其质量和性能。

纯度标准
通常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或其他分析方法进行测定。

2.结构标准:4-Boc氨基环己酮的结构应符合化学结构式的要求,这可以通过核磁共振
(NMR)谱图、红外光谱(IR)等分析技术进行确认。

3.杂质限量标准:4-Boc氨基环己酮中可能存在的杂质应在一定限度内,以确保产品的安
全性和有效性。

杂质限量标准通常通过质量标准或药典规定。

4.物理性质标准:4-Boc氨基环己酮的物理性质,如熔点、沸点、密度等,应符合一定范
围或特定值,以确保产品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5.毒性标准:对于涉及药物、农药或其他可能对人体或环境产生影响的4-Boc氨基环己酮
应用,应制定相应的毒性标准,以确保产品的安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己酮质量标准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环己酮的技术要求、检验方法和检验规则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环己酮。

2.技术要求:
2.1性状:本品为无色澄清液体。

2.2血袋产品中环己酮残留量检测:每套血袋产品中环己酮残留量不得过0.001ml。

试剂:碱性碘化汞钾、环己酮、氯化汞
检验液的制备:取一套规格为Q200的空血袋内,向母袋充入公称容量的注射用水,使注射用水充盈整条采血管后再组装采血针,完毕经115℃35min灭菌后取出放入恒温箱内37℃保温24h,即得。

测试方法
标准液:分别取1ml环己酮,同时制备浓度为1:1000及1:10000的标准液。

分别取5ml检验液及5ml标准液于干净的比色管内,加碱性碘化汞钾试液3滴,即摇匀,3min内观察结果,检验液的颜色不得比标准液更深。

2.3环己酮溶血试验
2.3.1取新鲜抗凝人血,用无菌氯化钠注射液稀释,溶液与血液的体积比为5:1。

在离心机上以1500—2000g离心5min。

吸出上清液,再加入同样体积的无菌氯化钠注射液在等同条件下重复对红细胞进行处理。

2.3.2将以这种方式获得的红细胞用无菌氯化钠注射液以1:9的比例稀释,在室温条件下贮存该悬浮液,应在6小时内使用。

2.3.3取三支采血针,按现有粘接工艺粘取环己酮,分别用5ml无菌氯化钠注射液洗涤粘接部位的环己酮后,加入1ml红细胞悬浮液,在(37±1)0C下放置20min。

然后以1500—2000g离心混合液5min。

在相同的条件下,但不加入环己酮,同法制备对照液。

2.3.4 按2.3.2的方法,在5ml无菌氯化钠注射液中分别加入0.1 ml环己酮,作为试验液。

2.3.5 用1cm比色池在540nm下测量试验液和对照液上清液的吸光度,试验液的
吸光度与对照液的吸光度之差不超过10%。

3.检验规则
3.1每个进货批检测外观及血袋产品中环己酮残留量两个项目3.2更换供应商时需要进行全项目检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