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陈术附汤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茵陈茯苓汤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茵陈茯苓汤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导语:现在经济飞速发展,人们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更重视养生。
很多人都知道茵陈茯苓汤可以治疗很多疾病,对人体有很多好处,接下来我们就带大
现在经济飞速发展,人们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更重视养生。
很多人都知道茵陈茯苓汤可以治疗很多疾病,对人体有很多好处,接下来我们就带大家了解一下茵陈茯苓汤。
【处方】茯苓桂枝各30克猪苓21克滑石15克茵陈60克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治阴黄。
病人五六日,脉沉细微,身温四肢冷,小便不利,烦躁而渴者。
【用法用量】每服15克,水煎服。
【摘录】《伤寒微旨》卷下
茵陈茯苓汤属于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方剂,使用的主要是一些中药材和制而成的。
对于人们的身体上的一些疾病具备不错的治疗效果。
生活常识分享。
茵陈的功效与作用和茵陈的两款汤谱

茵陈的功效与作用和茵陈的两款汤谱不时不食。
这句话不是只针对食物,放在药材身上,也是一样的理儿。
佘自强药师还记得那句歌词:“3月因陈补,4月当柴烧”,说的正是“农历3月是绵茵陈最佳时期”。
3月是广东最湿气的时候,华佗大叔早早就把绵茵陈封为最有用、最有名的祛湿物。
绵茵陈又叫茵陈、白蒿,在我国各地都有分布,京西分布广泛,以中部山区和浅山区居多,多生于田间、地头、路边、沟边,尤其撂荒地里居多。
它的嫩茎叶可供食用。
清明节之际,正是绵茵陈风华正茂之时,上坟祭祀的人络绎不绝,顺便采集绵茵陈治病或解馋。
绵茵陈的吃法有许多,一是吃包子、团子做馅,二是掺进玉米面蒸窝头,将绵茵陈的嫩茎叶去杂洗净,切碎,掺进玉米面,拌匀和好,蒸窝头。
既能入食,又能防病治病。
棉茵陈蜜枣煲鲫鱼效果:清热祛湿利水,适宜湿气重的时候吃,特别适合不思饮食、犯春困的人。
材料:棉茵陈20~25g、蜜枣3个、炒薏米30g、鲫鱼1条、猪瘦肉80g,生姜3片。
烹调:将绵茵陈洗净,炒薏米稍微浸泡,用专用的煲汤袋装好绵茵陈,免得散开;蜜枣去核,鲫鱼洗净后斩件,煎一煎,撞入少许清水。
之后再加2000毫升水(大约8碗量),武火滚后改文火煲1个小时左右。
汤煲好后丢去药渣,加入盐即可。
分量:3~4人用绵茵陈蜜枣煲清蛹效果:健脾胃,起药膳作用。
现在是肝炎病高峰期,对于因肝病而全身发黄的人来说能退黄疸,对于南方人来说能够祛疳积。
清蛹是青蛙的一种。
材料:绵茵陈20~25g,蜜枣3个、清蛹2只、猪瘦肉150g、生姜3片。
烹调:绵茵陈洗净,放入煲汤袋;蜜枣去核;请售卖者将清蛹斩件洗净;猪瘦肉洗净切块;放入8碗水,武火滚后改文火煲1个半小时。
分量:2~3人用。
肝炎,肝腹水可以试试古代“阴黄”名方茵陈术附汤

肝炎,肝腹水可以试试古代“阴黄”名方茵陈术附汤黄疸分阴黄和阳黄,茵陈蒿汤治疗阳黄证,茵陈术附汤治疗阴黄证。
张仲景创立了黄疸的名方茵陈蒿汤,但说过“伤寒发汗已,身目为黄,所以然者,以寒湿在里不解故也。
以为不可下也,于寒湿之中求之。
”表明黄疸可因寒湿而发。
清代名医程国彭从张仲景的寒湿发黄理论受到启发在《医学心悟》发明了茵陈术附汤,由茵陈、白术、附子、干姜、甘草、肉桂组成。
具健脾化湿退黄之功效。
【方解】方中君药茵陈清热利湿退黄;附子、肉桂温化寒湿,白术、干姜、甘草温中健脾。
方中附子之热,干姜之辛,甘草之甘,配肉桂可亢奋血行,有利于气化之功。
诸药合用,脾阳得健,寒湿得化,瘀黄得退,肝络得通,温化寒湿、扶助阳气,振奋中焦阳气,脾能运化水湿,则湿有去路,阴黄自退。
诸症得解。
【临床应用】茵陈术附汤现多用于肝炎、慢性肝衰竭等肝脏疾病的治疗。
1 肝炎茵陈术附汤加减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阴阳黄证具有较好临床疗效,能改善患者中医证候及肝功能。
2 流产茵陈术附汤联合黄体酮治疗脾肾阳虚复发性流产,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3 肝腹水茵陈术附汤合龙胆泻肝汤加味合剂在治疗乙肝肝硬化腹水临床应用中收效令人满意。
整个试验进行过程的始末均未见不良反应的发生。
4 肝衰竭治疗慢性肝衰竭上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运用加味茵陈术附汤结合西医治疗的治疗组疗效优于单纯运用西医治疗的组别,肝功能(血清胆红素、碱性磷酸酶、转氨酶)、凝血功能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更能有效改善患者身软乏力、便塘/便干结、饮食减少等症状。
5 淤胆型肝炎加味茵陈术附汤治疗慢性淤胆型肝炎(阴黄证)疗效确切。
【现代研究】茵陈是治黄要药,现代临床药理学研究证实促进胆汁流量以茵陈最好,茵陈蒿中香豆素类成分是利胆作用的有效成分,其含有多种利胆成分,如茵陈烯、茵陈酮等,有明显的增加胆汁分泌、消炎利胆之功。
且茵陈能降低奥狄氏括约肌紧张度以利于胆汁的分泌和排泄,能增加胆汁中固体物、胆固醇、胆红素的排泄,并能减轻肝细胞炎症,防止肝细胞坏死,促进肝细胞新生。
【钱海青:茵陈术附汤加减-阴黄】

【钱海青:茵陈术附汤加减-阴黄】【组成】淡附片90g(先煎2~3h),干姜60g,肉桂粉(冲)、淡吴茱萸各15g,北细辛10g,茵陈蒿、薏苡仁各30g,茯苓50g,苍术、泽泻、红枣各20g、猪苓12g。
【功效】温阳利湿退黄。
【主治】阴黄。
症见:身目俱黄,黄色晦暗,或如烟熏,身冷,脉沉细,小便自利。
舌淡苔腻,脉濡缓或沉迟。
【方解】方中茵陈蒿为治黄之专药,与温中回阳之四逆汤并用,则可温化寒温退黄;肉桂暖肝温肾祛寒,白术益气温中燥湿。
诸药合用,奏温中健脾,利湿退黄之功。
常用加减:兼恶心,加吴茱萸,寒甚,加北细辛,脾虚湿盛,加薏苡仁、茯苓、苍术、泽泻、猪苓。
验案举例患者,男,36岁。
初诊(1997年8月11日)全身发黄已5年余,曾几次住院治疗,疗效均不显著,而来我处就治。
诊见巩膜深度黄染而鲜明,周身皮肤呈深黯黄色,体形消瘦,精神倦怠,声低息短,少气懒言,不思饮食,口不渴,小便短少,色如浓茶,两胁胀痛。
舌苔厚腻色黄少津,脉紧沉。
肝脏活体检查,证实为胆汁性肝硬化。
血胆红素为187μmol/L。
细阅前医所用之中药,多为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之品,如茵陈蒿、焦栀子、大黄、丹参、赤芍、虎杖、垂盆草、白花蛇舌草、田基黄、石楠叶等,均未能取效。
中医诊断:黄疸。
证型:阴黄(寒湿阻遏)。
治法:温阳散寒,健脾化湿。
处方:淡附片90g (先煎2~3h),干姜60g,肉桂粉(冲)、淡吴茱萸各15g,北细辛10g,茵陈蒿、薏苡仁各30g,茯苓50g,苍术、泽泻、红枣各20g,猪苓12g。
15剂,分两次温服。
二诊(1997年8月26日)精神转佳,黄疸已十之八九,小便色转清,食欲增加,大便正常,血胆红素降至62μmol/L。
患者肝肾虚寒,脾气尚弱,寒湿之邪未清,故仍宜温阳化湿。
上方去细辛、苍术、猪苓,加白术、丹参。
10剂。
三诊(1997年9月5日)诸症均除,肝功能检查已恢复正常,继以上方加减调理1个月。
随访1年,病情稳定。
【按】本例虽然巩膜黄染鲜明、苔黄厚腻而少津,似为热象,但患黄疸已5年,周身皮肤深黯黄色,精神倦怠,少气懒言,不思饮食,口不渴当为脾胃虚弱,中阳不振,寒湿留滞于中焦,肝胆气机不畅,胆液外溢所致,且前医多用清热之品而不效,故治当温阳散寒、健脾化湿。
茵陈的作用与功能主治用量是多少

茵陈的作用与功能主治用量是多少茵陈概述茵陈(学名:Artemisia scoparia Waldst. et Kit.)是菊科蒿属茵陈组植物,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它广泛生长于我国的各个地区,尤其是山区、河岸、沼泽地以及耕地旁等环境。
茵陈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并被广泛用作中草药。
茵陈的作用与功能茵陈在中医药中有多种用途,并具有以下主要作用和功能:1.清热解毒:茵陈寒凉的性质使其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热毒引起的症状,如高热、咽喉肿痛和口舌生疮等。
2.利尿通淋:茵陈具有利尿作用,可以帮助排尿并促进尿液的排出,有助于清除体内的废物和毒素。
3.消肿止痛:茵陈具有消肿的作用,可以缓解痛风、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引起的疼痛和肿胀。
4.抗菌抗病毒:茵陈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一定的抗菌和抗病毒作用,可以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
茵陈的主治茵陈在中医药中有多种主治,常用于以下症状和疾病的治疗:1.高热:茵陈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适用于高热引起的症状,如头痛、口渴等。
2.咽喉肿痛:茵陈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咽喉肿痛、咳嗽等症状。
3.口舌生疮:茵陈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适用于口舌生疮引起的疼痛和不适。
4.尿路感染:茵陈具有利尿通淋的作用,可以帮助排尿并促进尿液的排出,对尿路感染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5.痛风:茵陈具有消肿止痛的作用,可以缓解痛风引起的关节疼痛和肿胀。
6.风湿性关节炎:茵陈具有消肿止痛的作用,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引起的关节疼痛和肿胀。
7.感染性疾病:茵陈具有抗菌抗病毒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如感冒、咳嗽、发热等。
茵陈的用量茵陈的用量因人而异,具体用量需要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来确定。
一般来说,茵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服用:1.茵陈汤剂:每次服用10-15克,加水煎煮,分2-3次服用。
2.茵陈颗粒剂:按照说明书上的剂量来服用,一般为每次2-3包,分2-3次服用。
3.茵陈口服液:按照说明书上的剂量来服用,一般为每次口服5-10毫升,分2-3次服用。
茵陈泡水喝的功能主治

茵陈泡水喝的功能主治茵陈泡水喝是一种常见的中药调理方法。
茵陈,又称为茵陈蒿,是一种中药材,具有多种功能和主治作用。
茵陈泡水喝在中医中被广泛使用,并且被认为对各种健康问题有一定的疗效。
以下是茵陈泡水喝的功能主治的详细介绍。
1. 解暑清热茵陈泡水喝对于解暑清热非常有效。
在高温天气下,人体容易出现热症,如口渴、疲倦、汗出等。
茵陈具有较强的清热作用,可以降低体温,缓解热症。
通过将茵陈泡水喝,可以帮助人体迅速降温,缓解体内的热气。
茵陈泡水喝方法:将适量的茵陈放入热水中,浸泡片刻后饮用,常用量为5克。
2. 消炎抗菌茵陈具有很强的消炎抗菌作用。
它含有丰富的活性成分,具有抗炎、抗菌、清热解毒的作用。
茵陈泡水喝可以帮助治疗多种炎症性疾病,如喉咙疼痛、口腔溃疡等。
茵陈还可以通过调理肠胃,抑制病菌生长,帮助消化,缓解腹泻等肠胃问题。
茵陈泡水喝方法:将适量的茵陈放入开水中,浸泡10-15分钟后饮用,常用量为5克。
3. 利尿通淋茵陈泡水喝还具有利尿通淋的功能。
茵陈中含有一些利尿成分,能够刺激尿液的产生,帮助排出体内多余水分和废物。
茵陈泡水喝可以帮助解决尿液不畅、淋沥不爽等问题,改善尿路疾病的症状。
茵陈泡水喝方法:将适量的茵陈放入凉开水中,浸泡2-3小时后饮用,常用量为5克。
4. 调经止痛茵陈泡水喝对于调经止痛也有一定的功效。
茵陈中的一些活性成分能够调理妇女月经不调和痛经问题。
茵陈泡水喝可以舒缓经期的不适感,减轻痛经的疼痛程度。
对于经前不适等问题也有一定的调理作用。
茵陈泡水喝方法:将适量的茵陈放入热水中,浸泡片刻后饮用,常用量为5克。
5. 缓解焦虑紧张茵陈泡水喝还有助于缓解焦虑紧张情绪。
茵陈中的活性成分对神经系统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可以帮助放松身心,缓解紧张不安的情绪,改善睡眠质量。
茵陈泡水喝可以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种调理方法,帮助缓解工作压力和焦虑情绪。
茵陈泡水喝方法:将适量的茵陈放入开水中,浸泡10-15分钟后饮用,常用量为5克。
经方:术附汤(风湿痛,排脓疡)

经⽅:术附汤(风湿痛,排脓疡)术附汤(桂枝附⼦去桂加⽩术汤)【原⽂】⽩术四两⽢草⼆两(炙) 附⼦三枚(炮) ⼤枣⼗⼆枚(劈) ⽣姜三两右五味,以⽔六升,煮取⼆升,去滓,分温三服。
初服其⼈⾝如痹,半⽇许,后服之,三服尽,其⼈如冒状,勿怪;此以附⼦术并⾛⽪内,逐⽔⽓未得除,故使之尔,法当加桂枝四两,此本⼀⽅⼆法也。
只有⽩术、附⼦,就是术附汤。
【⼜名】桂枝附⼦去桂加⽩术汤【作者】张仲景【出⾃】《伤寒论》【经典回顾】1、伤寒⼋九⽇,风湿相搏,⾝体烦疼,不能⾃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涩者,桂枝附⼦汤主之。
若其⼈⼤便溏,⼩便⾃利者,桂枝附⼦去桂加⽩术汤主之。
见于《伤寒论》,见于《⾦匮》【⽤法】1、药吃下去会感到⿇痹是正常现象;2、如果没有感觉,三⼩时后再喝⼀碗,这样⼀直下去,直到感觉⿇痹;3、有感觉的时候,停药。
【剂量】1、⽩术的剂量⽐炮附⼦的多。
倪师经验:体格⼤的时候,⽩术⽤到⼀两,炮附⼦⽤到⼋钱五钱都可以,但是第⼀剂先开五钱,体格⽐较⼩的开三钱。
好转20%-30%,第⼆次可以多开⼀些。
这样⼦就⽐较稳。
2、⽣姜,炙⽢草,⼤枣⼗枚,⽣姜是两⽚。
【组成】⽢草⽩术⼤枣姜附⼦【时机】1、⼤便溏,⼩便利;2、⾝疼痛不能转⾝。
【应⽤集锦】1、极度的晕眩,病⼈眼睛⼀张开他就头昏,头重如裹,也是中风,不能动。
这种症状是因为中焦寒湿太盛,所以他不能睁眼睛,他眼睛动⼀下、⼀张开,那个湿会振动。
整个⼈必须平躺,枕头摆上去就开始头昏。
这就是术附汤2、中风病⼈极度晕眩,头重如裹,中膈寒湿太重,术附汤。
3、⼀般性的风湿,有表证的⽤桂枝附⼦汤,没表证的⽤术附汤。
也可以两个合并⽤,效果都⾮常好。
4、唇炎、⼝⾓炎,常是维⽣素B2缺乏病的⼀种表现。
症见下唇微肿、脱屑和⾊素沉着,偶有糜烂、裂隙、破⽪,产⽣痛感,⼝⾓乳⽩⾊糜烂和裂隙。
中医认为是湿邪为患,⽽⼝唇属脾,脾主湿,故应从脾治,术附汤(⽩术30克,熟附⼦9克)温阳燥湿,阳得温,湿得燥,其症可愈。
中医内科学——黄疸寒湿阻遏——茵陈术附汤——阴阳解析

中医内科学——黄疸寒湿阻遏——茵陈术附汤——阴阳解析茵陈术附汤——阴阳解析
黄疸寒湿阻遏证候:
身目俱黄,黄色晦暗,或如烟熏,脘腹痞胀,纳谷减少,大便不实,神疲畏寒,口淡不渴,舌淡苔腻,脉濡缓或沉迟。
治法:温中化湿,健脾和胃
代表方剂:茵陈术附汤加减
茵陈术附汤:《医学心悟》
茵陈一钱,白术二钱,附子五分,干姜五分,甘草(炙)一钱,肉桂(去皮)三分。
水煎服。
解析:
阳性药:白术、附子、干姜、肉桂
平性药:甘草
阴性药:茵陈
君药:附子
白术:苦、甘,温;归脾、胃经。
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炮附子:辛,大热,有毒。
归心、脾、肾经。
回阳救逆、温里逐寒、温经止痛。
干姜:辛,热。
归脾、胃、心、肺经。
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
肺化饮。
肉桂:辛、甘,热。
归肾、脾、心、肝经。
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通经脉。
甘草:甘,平。
归心、脾、肺、胃经。
补脾益气,润肺止咳,清热解毒,缓解止痛,缓和药性。
茵陈蒿:苦,微寒。
归脾、胃、肝、胆经。
清利湿热,退黄疸。
阳性药物多,阴性药物少,药性偏阳,针对寒多热少;君药以温里逐寒为主,针对虚多实少;少阴太阴阳明合病(里寒热合表寒)。
方剂中,附子、干姜、肉桂,温里逐寒;白术、甘草,健脾和胃;茵陈蒿,清利湿热。
诸药合用以温里逐寒为主,健脾和胃为辅,兼顾清利湿热。
适用于中阳不振,寒湿滞留,肝胆失于疏泄者。
茵陈四苓汤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茵陈四苓汤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导语:茵陈四苓汤大家了解吗,它是一种中药方剂,能够让我们的身体状况得到改善,大家应该都知道茵陈四苓汤功效是挺多的,对于具体的茵陈四苓汤的
茵陈四苓汤大家了解吗,它是一种中药方剂,能够让我们的身体状况得到改善,大家应该都知道茵陈四苓汤功效是挺多的,对于具体的茵陈四苓汤的作用,我们来看看下面的介绍。
【处方】茵陈泽泻白术各4.5克枳实猪苓各3克山栀仁1.5克
【功能主治】治黄疸,渴饮水浆,小便亦少。
【用法用量】水煎,空腹时温服。
【摘录】《杏苑生春》卷六
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发现茵陈四苓汤的好不仅体现在对某些疾病的治疗效果上,而且它的副作用小更是从古至今都受人推崇,养生效果真的超赞。
生活常识分享。
茵陈中草药的功能主治

茵陈中草药的功能主治1. 茵陈概述茵陈,又名细辛、陈子草,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它具有多种功效,既可以内服,也可以外用。
下面将介绍茵陈中草药的功能主治。
2. 茵陈的内服功效茵陈的内服功效主要包括:•活血祛瘀:茵陈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帮助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缓解血液淤积引起的各种疼痛症状。
•化痰止咳:茵陈具有化痰止咳的功效,适用于支气管炎、慢性咳嗽等病症。
•解毒消肿:茵陈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对抗病毒、细菌引起的感染,缓解局部的红肿和疼痛。
•散结消积:茵陈可以散结消积,对于肝气郁结引起的胀痛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祛湿利尿:茵陈具有祛湿利尿的作用,可用于湿热下注引起的尿道感染、尿石症、浮肿等病症。
3. 茵陈的外用功效茵陈的外用功效主要包括:•活血消肿:茵陈可以外用敷贴,具有活血消肿的功效,适用于外伤引起的疼痛和肿胀。
•止痛退热:茵陈外用可以缓解局部的疼痛和热症,适用于跌打损伤、扭伤等。
•祛痰止咳:茵陈外用对于咳嗽痰多、咽喉肿痛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祛湿止痒:茵陈可以用于湿疹、湿疮等湿热病症,具有祛湿止痒的效果。
4. 茵陈的注意事项虽然茵陈具有多种功效,但在使用茵陈时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避免长期大剂量使用:茵陈虽然是中草药,但也需要掌握适量。
长期大剂量使用茵陈可能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
•避免过敏反应:个别人可能对茵陈过敏,使用茵陈前应先进行过敏测试,如果出现过敏反应要及时停药并就医。
•避免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茵陈内服时需要注意避免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尤其是一些降压药物等,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孕妇、哺乳期妇女慎用:茵陈具有一定的药性,孕妇、哺乳期妇女慎用,尽量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以上是茵陈中草药的功能主治的介绍,茵陈在中医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使用茵陈时需要注意适量使用,并避免使用过程中出现过敏反应或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
如需使用茵陈,请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茵陈蒿汤加减化裁

茵陈蒿汤加减化裁【方组:临证参考用邀】茵陈18g栀子9g大黄6g上3味,以水2400ml,先煮茵陈,减1200ml,再下余2昧,煮取600ml,去滓,3次分服。
【功效】清热利湿退黄。
【主治】主证:身目尽黄,色如橘子而鲜明,小便不利,色黄而短少,舌苔黄膩,脉滑数。
副证:发热,脘腹痞满,不欲饮食,恶心欲吐,大便秘结或不爽,汗出不彻,无汗,或但头汗出,口渴,舌苔黄腻,或脉滑数。
【临证加减】1.茵陈蒿汤及其加味治疗急性黄疸性肝炎:公认本病多属中医阳黄,应从阳明论治,属阴黄者居极少数。
大多单用茵陈蒿汤,少数以茵陈蒿汤为基础,随证加减,选加龙胆草、木通、泽泻、茯苓、板蓝根、猪苓、大青叶、赤芍、苦参;或合用五苓散、栀子柏皮汤、小陷胸汤等。
[伤寒论汤证新编.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149]2.茵陈蒿汤加味治疗急性黄疸性肝炎:药用茵陈、栀子、大黄、白花蛇舌草、败酱草、鸡骨草、板蓝根、田基黄。
肝细胞性黄疸加蒲公英、银花、连翘、虎杖;阻塞性黄疸加大黄、郁金、丹皮、莪术、鸡内金;肝区痛加柴胡、郁金;恶心加佩兰、白蔻仁、竹茹;小便不利加半边莲、车前子。
[河南中医,1983,(3):40]3.小儿黄疸性肝炎的茵陈蒿汤加味治疗:以茵陈10~20g,栀子、大黄各4~6g,柴胡、车前子、泽泻、当归、白芍各6~9g,茯苓、五味子、厚朴各9~12g为基本方。
有恶心呕吐加半夏、竹茹;纳呆食少加焦三仙;两胁胀痛加元胡、青皮。
每日1剂,水煎服,10日为1个疗程。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96,(4):9]4.茵陈蒿汤加味治疗小儿急性肝炎:以茵陈、板蓝根各30g,大黄、平地木、车前子、丹参各15g,山栀子、炒谷芽各10g为基本方,转氨酶200U以上加垂盆草、山豆根;黄痘重加金钱草、赤芍;发热加连翘、黄芩;呕吐重加苏梗、黄连。
每日1剂水煎服。
[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5):280]5.茵陈蒿汤加味治疗胆囊结石术后黄疸不退:药用茵陈45g,生山栀15g,生大黄5~10g(后下),黄芩、郁金各10~15g,金钱草30g,元胡、炙鸡内金各10g。
茵陈的功效与作用

镇痛解热:茵陈浸剂有很好的解热功效,可缓解感冒。
降血压:它具有降血压作用,能有效降低血脂。
利尿:它的挥发油能让人体尿量增加,有利尿的功效。
抗癌:它还有抗癌及抗过敏的功效。
清热止痒:用它煮水加入到洗澡水中可起到止痒效果。
1、镇痛解热
茵陈浸剂有很好的解热功效,具有镇痛解热的作用,经常与其他药材制作成中药,用于感冒的治疗中。
2、降血压
它可以降血压、扩张冠脉,能有效降低血脂,增加脑血的流量,是高血压患者用来降血压的一种良药,效果很好。
3、利尿
茵陈有利尿的功效,它的挥发油能让人体尿量增加,小便不通畅的人可以用它来缓解,可以达到很好的利尿效果。
4、抗癌
茵陈有抗癌及抗过敏的功效,它被广泛的应用在抗癌领域中。
5、清热止痒
用它煮水,加入到洗澡水中,可以起到很好的清热止痒效果,这
是一种偏方,不过至今都有人在使用,效果也很好。
茵陈术附汤加味对慢性肝衰竭阴黄证患者的疗效观察

茵陈术附汤加味对慢性肝衰竭阴黄证患者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究茵陈术附汤加味对慢性肝衰竭阴黄证患者的疗效观察。
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收治患慢性肝衰竭阴黄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据随机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茵陈术附汤加味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结果研究组中医症候评分及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比较显示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茵陈术附汤加味对慢性肝衰竭阴黄证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陈术附汤加味;慢性肝衰竭;阴黄肝脏做人体合成、解毒、排泄、生物转化等功能的主要脏器,一旦肝脏功能障碍或失代偿会出现以凝血机制障碍、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临床症状为主的肝脏疾病。
肝衰竭因发病迅速、病情凶险、预后差、死亡率高等特点一直是临床上关注的重点。
近年来,相关研究[1]认为中西医结合可使慢性肝衰竭患者病死率降低,随着研究的深入,有学者认为慢性肝衰竭患者中“寒”与“虚”病机逐渐受到重视,其中“阴黄”类型尤为突出。
明朝医家程钟玲在《医学心悟》中对“阴黄”治疗提出采用茵陈术附汤治疗。
本研究现拟定对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收治慢性肝衰竭阴黄患者给予茵陈术附汤加减治疗,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收治患慢性肝衰竭阴黄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据随机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
研究组男性45例、女性17例,年龄在46~72岁,平均年龄为(64.05±16.95)岁,病程在8~16年,平均病程为(12.95±5.62)年;对照组男性40例、女性22例,年龄在50~70岁,平均年龄为(64.82±12.98)岁,病程在5~15年,平均病程为(13.58±6.98)年。
两组患者从性别、年龄、病程等临床基础资料对比显示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存在可比性。
附子药对(3)——茵陈配附子之方剂介绍

附子药对(3)——茵陈配附子之方剂介绍吴文博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麻黄——附子;附子——肉桂;附子——细辛;附子——甘草;附子——白术;附子——熟地;附子——当归;附子——桂枝;附子——花椒;附子——茯苓;黄连——附子;大黄——附子;茵陈——附子;黄芪——附子;干姜——附子。
茵陈配附子的意义茵陈:本品苦能燥湿,寒能清热,其气清芬,功擅清热除湿退黄,为治黄疸要药。
附子:本品辛热燥烈,走而不守,能通行十二经。
功能峻补下焦之元阳,而逐在里之寒湿。
其强心回阳,用治亡阳欲脱,身凉肢冷,大汗淋漓,吐利水止,脉微欲绝者;其温里散寒,助阳化气,用治肾阳衰微,阳萎足冷,腰膝软弱,以及脾肾阳虚,阴寒内盛,心腹冷痛,吐泻转筋,脚气水肿。
其逐寒湿,止疼痛,用治风寒湿痹,疼痛麻木。
总之,既能追复散失之亡阳,又能资助元阳之不足,与补益药同用,可治一切内伤不足,阳气衰弱之症。
.一起配伍功效:茵陈苦泄下降,功专清利湿热以退黄,附子大辛大热,为寒证所必需,功可温肾暖脾。
二药相配,茵陈得附子,变疗湿热为治寒湿之用,利湿退黄之功仍显,而免苦寒伤阳之弊。
共奏温阳祛寒,利湿退黄之功。
主治:阴黄,黄色晦暗、胸痞脘胀,神疲畏寒,大便不实,舌苔白腻,脉沉细无力。
茵陈配附子的方剂茵陈附子汤《伤寒微旨论》卷下组成服法:附子2个(破8片),干姜1两半,茵陈蒿1两半。
水2升,煮取1升半,去滓放温,分作2服。
功效主治:病人服茵陈四逆汤身冷汗出不止。
茵陈姜附汤(《笔花医镜》卷一)。
组成服法:茵陈3克,白术6克,附子1.5克,干姜1.5克,甘草(炙)3克,肉桂(去皮)1克。
水煎服。
功能主治:治阴黄身冷,脉沉细,身如熏黄,小便自利者。
茵陈的妙用

茵陈的妙用茵陈的妙用有哪些?茵陈是一种中药材,茵陈的妙用大家知道有哪些吗?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茵陈的妙用有哪些,还有茵陈泡水喝的功效。
茵陈的妙用用于湿热熏蒸而发生黄疸的病症,可单用一味,大剂量煎汤内服;亦可配合大黄、栀子等同用。
若小便不利显著者,又可与泽泻、猪苓等配伍。
本品退黄疸之效甚佳,故除用于湿热黄疸之外,对于因受寒湿或素体阳虚发生的阴黄病症,也可应用。
但须配合温中祛寒之品如附子、干姜等药同用,以奏除阴寒而退黄疸的作用。
茵陈的选方1、治阳明病,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瘀热在里,身发黄者:茵陈蒿300克,栀子十四枚(擘),大黄100克(去皮)。
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
小便当利,尿如皂角汁状。
(《伤寒论》茵陈蒿汤)2、治发黄,脉沉细迟,肢体逆冷,腰以上自汗:茵陈100克,附子一个作八片,干姜(泡)75克。
甘草(炙)50克。
上为粗末。
分作四贴,水煎服。
(《玉机微义》茵陈四逆汤)3、治病人身如金色,不多语言,四肢无力,好眠卧,口吐粘液:茵陈蒿、白藓皮各50克。
上二味粗捣筛。
每服15克,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温服,日三。
(《圣济总录》茵陈汤)4、治一切胆囊感染:茵陈30克蒲公英12克忍冬藤12克川军10克.水煎服.(《青岛中草药手册》)治热病发斑:茵陈100克川大黄(锉碎微炒)、玄参各50克栀子仁0.5克生甘草25克.捣筛为散.每服20克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服.(《圣惠方》茵陈散)5、治疬疡:茵陈蒿两握以水一斗五升煮取七升(先)以皂荚汤洗疬疡上令伤然后以汤洗之汤冷更温洗可作三四度洗隔日作佳不然恐痛难忍.(《外台》引《崔氏方》)茵陈泡水喝的功效茵陈对人体结核杆菌有完全的抑制作用,对某些皮肤真菌有一定抑制作用。
有显著的消热利湿,清肝利胆,降血压等作用,对湿热黄疸、黄疸型肝炎、胸胁胀痛、胆囊炎、胆石症以及高血压、心烦失眠,头晕目眩的作用。
茵陈附子干姜汤

茵陈附子干姜汤茵陈附子干姜汤(温阳化湿法)元·罗天益《卫生宝鉴》附子炮,去皮脐,三钱干姜炮,二钱茵陈一钱二分白术四分草豆蔻面裹煨,一钱白茯苓去皮,三分枳实麸炒半夏汤泡七次泽泻各半钱陈皮三分,去白上×咀。
为一服,水一盏半,加生姜五片,煎至一盏,去滓凉服,不拘时候。
【主治】因凉药过剂,变为阴证,身自俱黄,四肢皮肤冷,心下痞硬,眼涩不欲开,自利倦卧。
【方论选萃】元·罗天益:经云: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佐以苦辛;湿淫所胜,平以苦热,以淡渗之,以苦燥之。
附子、予姜辛甘大热,散其中寒,故以为主;半夏、草蔻辛热,白术、陈皮苦甘温,健脾燥湿,故以为臣;生姜辛温以散之,泽泻甘平以渗之,枳苦微寒泄其痞满,茵陈苦微寒,其气轻浮,佐以姜、附,能祛肤膜间寒湿而退其黄,故为佐、使也(《卫生宝鉴》)。
近代·程门雪:汗出不畅,又兼小便不利,渴饮水浆,则湿热遏蒸,出路既少,两邪交郁,不得宣泄,故蕴而发黄也。
《伤寒论》曰:“伤寒发汗已,身目为黄,所以然者,以寒湿在里不解故也,以为不可下也,于寒湿中求之。
”所谓系在太阴者,即指阴黄而言,以其太阴脾湿盛也。
盖发黄总属湿热交蒸为病;惟阳黄则热盛于湿,阴黄则湿居七八,热仅一二,且其热仍是由湿郁而生,故治以温燥太阴脾湿为主,重湿不重热也。
脾为阴土,湿为阴邪,但化湿利湿而湿仍不化者,非助阳化湿不可;寒湿发黄,原文未出方,王海藏补之曰:“小便不利,大便反快者,五苓散;小便利者,术附汤。
”茵陈术附汤,是阴黄主方,五苓散仅为佐使(《书种室歌诀二种》)。
【按语】此茵陈术附汤加味法也。
以治寒湿阴黄者也。
盖太阴湿土,得阳始运。
脾土卑监,湿郁成热,面目皮肤皆黄,其黄色必晦黯枯槁,杳无淖泽。
若黄色鲜明者,则为阳黄也。
阴黄治法,以茵陈术附汤加主方。
茵陈为退黄专药,术、附助阳化湿,以湿为阴邪,非湿不化也。
罗氏加草果、干姜,增其温化之力;二陈之用,在燥湿化痰,以中焦湿郁,妨碍气机之升降耳。
茵陈的作用有哪些?

茵陈的作用有哪些?
茵陈又名茵陈蒿、绵茵陈、绒蒿。
茵陈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茵陈蒿或滨蒿的嫩叶茎,主产陕西、山西、安徽、湖北、四川、江西、江苏、河北、浙江、山东等地,以干燥叶茎入药。
茵陈按采收季节不同,分绵茵陈(春季采收)和茵陈蒿(秋季采收)两种,以质嫩、绵软、色灰白、香气浓者为佳。
一般认为陕西所产的绵茵陈品质最优。
【成分功用】
茵陈含二甲氧基香豆素、绿原酸、咖啡酸、叶酸、挥发油、茵陈酮等。
其挥发油中含一种成分,对皮肤病病原性丝状菌有强力杀菌作用,还有扩张胆管、排泄胆汁、促进肝细胞再生作用。
茵陈是中医治疗黄疸的有效药物,实验表明茵陈煎剂、热水提取物、水浸剂、去挥发油水浸剂、挥发油、挥发油中的茵陈二炔、茵陈二炔酮和茵陈炔内酯、醇提取物等均有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作用。
水煎剂或注射液对四氯化碳所致肝损害,无沦在肝脏功能或病理形态方面均有治疗作用。
从北茵陈中分离的胆碱有抗脂肪肝作用。
茵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白喉、炭疽、伤寒、甲型副伤寒、绿脓、大肠、枯草、弗氏、志贺氏痢疾杆菌,脑膜炎双球菌,流感病毒等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茵陈素等对引起皮肤病的某些真菌有强大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尚有抗钩端螺旋体作用,在试管内对艾氏腹水癌有轻度抑制作用。
茵陈醇浸剂有显著解热作用。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茵陈术附汤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导语:只要一提到茵陈术附汤,大多数人都知道它是由几种中药材组成的,但你知道具体是哪几种吗?它们各自的量又是多少呢?大部分人肯定不太清楚吧
只要一提到茵陈术附汤,大多数人都知道它是由几种中药材组成的,但你知道具体是哪几种吗?它们各自的量又是多少呢?大部分人肯定不太清楚吧,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别名】茵陈姜附汤(《笔花医镜》卷一)。
【处方】茵陈3克白术6克附子1.5克干姜1.5克甘草(炙)3克肉桂(去皮)1克
【功能主治】治阴黄身冷,脉沉细,身如熏黄,小便自利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医学心悟》卷二
从上面的介绍中可以知道茵陈术附汤的作用十分的广泛,所以现在很多的科学家都在研究如何可以将其应用到临床中,预防和治疗一些疾病。
生活常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