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抗震》复习题

合集下载

结构抗震与防灾复习题 库(含答案)

结构抗震与防灾复习题 库(含答案)

《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复习题一、填空题1.地震按其成因可划分为(火山地震)、(陷落地震)、(构造地震)和(诱发地震)四种类型。

2.地震按地震序列可划分为(孤立型地震)、(主震型地震)和(震群型地震)。

3.地震按震源深浅不同可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

4.地震波可分为(体波)和(面波)。

5.体波包括(纵波)和(横波)。

6.纵波的传播速度比横波的传播速度(快)。

7.造成建筑物和地表的破坏主要以(面波)为主。

8.地震强度通常用(震级)和(烈度)等反映。

9.震级相差一级,能量就要相差(32)倍之多。

P510.一般来说,离震中愈近,地震影响愈(大),地震烈度愈(高)。

11.建筑的设计特征周期应根据其所在地的(设计地震分组)和(场地类别)来确定。

12.设计地震分组共分(三)组,用以体现(震级)和(震中距)的影响。

13.抗震设防的依据是(抗震设防烈度)。

14.关于构造地震的成因主要有(断层说)和(板块构造说)。

15.地震现象表明,纵波使建筑物产生(垂直振动),剪切波使建筑物产生(水平振动),而面波使建筑物既产生(垂直振动)又产生(水平振动)。

16.面波分为(瑞雷波 R波)和(洛夫波 L波)。

17.根据建筑使用功能的重要性,按其受地震破坏时产生的后果,将建筑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18.《规范》按场地上建筑物的震害轻重程度把建筑场地划分为对建筑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的地段。

19.我国《抗震规范》指出建筑场地类别应根据(等效剪切波速)和(覆盖层厚度)划分为四类。

20.饱和砂土液化的判别分分为两步进行,即(初步判别)和(标准贯入度试验判别)。

21. 可液化地基的抗震措施有(选择合适的基础埋置深度)、(调整基础底面积,减小基础偏心)和(加强基础的整体性和刚度)。

详见书P1722.场地液化的危害程度通过(液化等级)来反映。

23.场地的液化等级根据(液化指数)来划分。

建筑结构抗震复习题带答案

建筑结构抗震复习题带答案

建筑结构抗震复习题一、判断题1.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既适用于弹性体系,也可用于弹塑性体系X2.结构的刚心就是地箴惯性力合力作用点的位置X3.受压构件的位移延性将随轴压比的增加而减小V4.结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等于竖向荷载加上各可变荷载组合值。

X5.箴源到震屮的垂直距离称为震中距。

X6.对应于一次地震,震级只有一个,烈度也只有一个。

X7.横波一般周期较长,振幅较大,引起地面水平方向的运动。

J8.采用底部剪力法时,突出屋而的屋顶件,由于刚度突变、质量突变,英地震作用的效应乘以增大系数3,此增大部分应向下传递。

X9.采用底部剪力法时,突岀屋而的屋顶件,由于刚度突变、质量突变,英地震作用的效应乘以增大系数3,此增大部分应向下传递。

X10•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以横波最快,面波次之,纵波最慢。

X11.横波只能在固态物质屮传播丿12.设防烈度为8度和9度的高层建筑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X13.众值烈度比基本烈度小1.55度,罕遇烈度比基本烈度大1.55度X14在进行抗丧设计时,结构平而凹进的一侧尺寸为其相应宽度的20%时,认为是规则的J15.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以横波最快,而波次之,纵波最慢.X16.在同等场地、烈度条件下,钢结构房屋的震害较钢筋混凝上结构房屋的丧害要严重。

X17.钢筋混凝上框架柱的轴压比越大,抗震性能越好。

X18.场地特征周期与场地类别和地震分组有关。

X19.受压构件的位移延性将随轴压比的增加而减小。

V20.选择结构的自振周期应尽可能接近场地卓越周期。

X21.根据液化指数,将液化等级分为三个等级。

J22.质疑和刚度明显不对称、不均匀的结构,应考虑水平地箴作用的扭转影响23.地震作用对软土的承载力彫响较小,丄越软,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就越小。

X24.结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等于竖向荷载加上各可变荷载组合值。

X25.采用底部剪力法时,突岀屋而的屋顶件,由于刚度突变、质量突变,其地震作用的效应乘以增大系数3,此增大部分应向下传递。

《工程结构抗震》复习 学习材料 试题与参考答案

《工程结构抗震》复习 学习材料 试题与参考答案

《工程结构抗震》参考资料复习学习材料试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罕遇地震烈度所对应的超越概率为(B)A.10%B.2%-3%C.50%D.63.2%2.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大小除了与结构质量,地震烈度,结构自振周期有关外,还与下列何种因素有关(B)A.场地平面尺寸B.场地特征周期C.荷载分项系数D.抗震等级3.在抗震构造措施中,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符合一定要求,比如,当设防烈度为9度时,混凝土强度等级应该(B)A.不能低于C60B.不宜超过C60C.不能低于C70D.不宜超过C704.当建筑物有局部突出屋面的小建筑(如女儿墙)时,由于该部分结构的重量和刚度突然变小,将产生(D)A.共振B.扭转效应C.主体结构破坏D.鞭端效应5.关于地基土的液化,下列哪句话是错误的(A)A.饱和的砂土比饱和的粉土更不容易液化B.土中粘粒含量越高,抗液化能力越强C.土的相对密度越大,越不容易液化D.地下水位越低,越不容易液化6.地震对某一地区的影响和破坏程度称地震烈度,简称为烈度。

下面不是影响烈度的因素是(C)A.震级B.震中距C.基础埋深D.地质构造7.在抗震设计的第一阶段,(A)A.计算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B.验算结构的弹塑性变形C.采用大震作用效应D.验算是否满足“大震不倒”的要求8.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将超过(B)层的建筑规为高层钢结构建筑。

A.11B.12C.13D.149.“三水准、两阶段”的抗震设防目标可概括为(A)。

A.“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B.“小震不倒,中震不坏,大震可修”C.“小震可修,中震不倒,大震不坏”D.“小震不坏,中震不倒,大震可修”10.实际地震烈度与下列何种因素有关(C)A.建筑物类型B.行政区划C.离震中的距离D.城市大小11.在地震仪所记录到的地震波记录图中,最晚到达的是(B)A.体波B.纵波C.剪切波D.面波12.为保证结构‘小震不坏’,要求结构具有(B)A.较大的初始刚度B.较高的截面承载能力C.较好的延性D.较小的自振周期13.关于设防烈度的说法中,下列哪条是不正确的?(D)A.设防烈度并非是基本烈度B.设防烈度大都是基本烈度C.设防烈度是该地区今后一段时间内,可能遭受最大的地震产生的烈度D.设防烈度不能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随意提高14.下列论述不正确的是(C)A.多层砌体结构的楼盖类型决定楼层地震剪力的分配形式B.多层砌体结构的横墙间距越大.数量越少,破坏越严重C.构造柱和圈梁可以不相连D.配筋混凝土小砌块房屋的芯柱内必须设置一根钢筋15.《规范》规定,框架-抗震墙房屋的防震缝宽度是框架结构房屋的(A)A.70%,且不宜小于70mmB.60%,且不宜小于70mmC.80%,且不宜小于70mmD.90%,且不宜小于70mm16.地震引起的直接灾害是(B)。

建筑结构抗震考试复习题

建筑结构抗震考试复习题

建筑结构抗震考试复习题建筑结构抗震考试复习题建筑结构抗震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关系到建筑物在地震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建筑结构抗震的知识,下面给大家提供一些考试复习题。

题一:简答题1. 什么是地震?地震的成因是什么?2. 什么是建筑结构抗震能力?它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3. 请简要介绍一下常见的抗震措施有哪些?4. 什么是地震烈度?它与地震破坏有什么关系?5. 请简要介绍一下建筑结构中常用的抗震构造体系有哪些?题二:选择题1. 地震烈度是描述地震强度的指标,一般用什么单位表示?A. 米B. 度C. 级D. 克2. 建筑结构抗震能力的评价指标是什么?A. 地震烈度B. 抗震设防烈度C. 建筑物高度D. 地基条件3. 哪种材料的抗震性能最好?A. 钢材B. 混凝土C. 木材D. 砖材4. 哪种抗震构造体系适用于高层建筑?A. 剪力墙结构B. 框架结构C. 钢结构D. 砖混结构5. 哪种抗震措施可以有效减小建筑结构的地震响应?A. 加固墙体B. 增加柱子数量C. 增加楼层高度D. 减小建筑物质量题三:计算题1. 一个建筑物的质量为10000吨,地震作用下的加速度为10m/s²,求建筑物所受地震作用的力。

2. 一栋高层建筑的设计基本周期为2秒,求其设计抗震设防烈度。

3. 一栋建筑物的地震烈度为7度,设计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求该建筑物的地震安全系数。

题四:分析题1. 地震烈度与地震破坏程度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2. 建筑结构抗震能力的提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实现?3. 请分析一下剪力墙结构和框架结构在抗震能力方面的优缺点。

4. 为什么在地震区建造建筑物时需要进行抗震设防设计?以上是一些建筑结构抗震考试复习题,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和理解相关知识。

建筑结构抗震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需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抗震能力,为建设更安全、更稳定的建筑物做出贡献。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期末复习题(含答案)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期末复习题(含答案)

第一章 绪论(一)填空题1.我国《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规定:把10层及10层以上或房屋高度大于28m的住宅建筑,以及房屋高度大于24m的其他高层民用建筑,称为高层建筑,此处房屋高度是指室外地面到房屋主要屋面的高度。

2.高层建筑设计时应该遵循的原则是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方便施工。

3.复杂高层结构包括带转换层的高层结构,带加强层的高层结构,错层结构,连体结构以及竖向体型收进结构等。

4.8度、9度抗震烈度设计时,高层建筑中的大跨和长悬臂结构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5.高层建筑结构的竖向承重体系有框架结构体系,剪力墙结构体系,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筒体结构体系等;水平向承重体系有普通肋形楼盖体系,无梁楼盖体系,组合楼盖体系等。

6.高层结构平面布置时,应使其平面的质量中心和刚度中心尽可能靠近,以减少扭转效应。

7. 三种常用的钢筋混凝土高层结构体系是指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

(二)选择题1.高层建筑抗震设计时,应具有[ a ]抗震防线。

a.多道;b.两道;c.一道;d.不需要。

2.下列叙述满足高层建筑规则结构要求的是[ d ]。

a.结构有较多错层;b.质量分布不均匀;c.抗扭刚度低;d.刚度、承载力、质量分布均匀、无突变。

3.高层建筑结构的受力特点是[ b ]。

a.竖向荷载为主要荷载,水平荷载为次要荷载;b.水平荷载为主要荷载,竖向荷载为次要荷载;c.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均为主要荷载;d.不一定。

4.8度抗震设防时,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最大高宽比限值是[ C ]。

a.2;b.3;c.4;d.5。

5.钢筋混凝土高层结构房屋在确定抗震等级时,除考虑地震烈度、结构类型外,还应该考虑[ A ]。

a.房屋高度;b.高宽比;c.房屋层数;d.地基土类别。

6.随着建筑物高度的增加,变化最明显的是[ C ]。

A. 轴力B. 弯矩C.侧向位移D.剪力7.某高层建筑要求底部几层为大空间商用店面,上部为住宅,此时应采用那种结构体系[ D ]。

结构抗震设计期末复习选择题

结构抗震设计期末复习选择题
15、设防烈度为7度,乙类建筑抗震设计应按什么要求进行设计()?
[A]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按8度考虑
[B]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按7度考虑
[C]地震作用按8度确定,抗震措施按7度采用
[D]地震作用按7度确定,抗震措施按8度采用
16、不是建筑结构“三水准”抗震设防目标是()?
[A]小震不坏[B]中震可修[C]大震不倒[D]性能设计
[A]火山地震[B]陷落地震[C]构造地震[D]诱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地震
23、地震反应不包括()?
[A]结构的内力[B]结构的变形[C]结构的加速度[D]结构的惯性力
24、设防烈度为8度,丙类建筑抗震设计应按要求进行设计()?
[A]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按8度考虑
[B]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按9度考虑
[C]地震作用按8度确定,抗震措施按9度采用
结构抗震设计期末复习选择题
1、按产生地震的原因分类,与其他三项不属于同一分类的是()?
[A]火山地震[B]陷落地震[C]构造地震[D]诱发地震
2、可以简化为单质点体系的结构不包括()?
[A]单层工业厂房[B]水塔[C]加油站单层网架[D]多层框架结构
3、不是建筑结构“三水准”抗震设防目标是()?
[A]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可继续使用
[A]平面形状规则[B]侧向刚度均匀[C]楼层承载力连续均匀[D]建筑形状较为新颖,但较复杂
27、从抗震角度考虑,场地选择时应该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考虑不利地形的影响[B]考虑工程地质情况
[C]考虑水文条件情况[D]考虑距离交通线路较近的地点
28、关于地基土的液化,下列哪句话是错误的()?
[A]饱和的砂土比饱和的粉土更不容易液化

工程结构抗震重点复习题(附答案解析)

工程结构抗震重点复习题(附答案解析)

工程结构抗震重点复习题(附答案)、填空题1、构造地震为由于地壳构造运动造成地下岩层断裂或错动引起的地面振动2、建筑的场地类别,可根据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划分为四类。

3、《抗震规范》将50年内超越概率为10%的烈度值称为基本地震烈度,超越概率为63.2%的烈度值称为多遇地震烈度。

4、丙类建筑房屋应根据抗震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

5、柱的轴压比n定义为n=N∕fcAc(柱组合后的轴压力设计值与柱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6、震源在地表的投影位置称为震中,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震源深度7、表征地震动特性的要素有三,分别为最大加速度、频谱特征和强震持时8、某二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集中于楼盖和屋盖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相等G1.=G2=1200kN z第一振型φ1.2∕φ1.1.=1.618∕1.;第二振型φ22∕φ21=-0.618∕1.o则第一振型的振型参与系数0、7249、多层砌体房屋楼层地震剪力在同一层各墙体间的分配主要取决于楼盖的水平刚度(楼盖类型)和各墙体的侧移刚度及负荷面积10、建筑平面形状复杂将加重建筑物震害的原因为扭转效应、应力集中11、在多层砌体房屋计算简图中,当基础埋置较深且无地下室时,结构底层层高一般取至室外地面以下500mm处12、某一场地土的覆盖层厚度为80米,场地土的等效剪切波速为200m∕z则该场地的场地土类别为田类场地(中软土)13、动力平衡方程与静力平衡方程的主要区别是,动力平衡方程多惯性力和阻尼力14、位于9度地震区的高层建筑的地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为j=SGSGEEhSEhkEvSEvkwwSwko15、楼层屈服强度系数为y(i)Vy(i)∕Ve(i)为第i层根据第一阶段设计所得到的截面实际配筋和材料强度标准值计算的受剪实际承载力与第i层按罕遇地震动参数计算的弹性地震剪力的比值16、某一高层建筑总高为50米,丙类建筑,设防烈度为8度,结构类型为框架■抗震墙结构,则其框架的抗震等级为二级,抗震墙的抗震等级为一级17、限制构件的剪压比,实质是是防止梁发生脆性的斜压破坏18、某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则其多遇地震烈度为6.45度,罕遇地震烈度为9度19、框架结构的侧移曲线为剪切型。

建筑结构抗震复习题

建筑结构抗震复习题

建筑结构抗震复习题第一章内容判断题1.震源到震中的垂直距离称为震中距()2.横波只能在固态物质中传播()3.众值烈度比基本烈度小1.55度,罕遇烈度比基本烈度大1.55度。

()4.地震动的三大要素是最大振幅、频谱和持续时间。

()5.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所以不同地区地震烈度相同()6.地震震级与地震烈度的概念是一样的()7. 地震动振幅越大,地震反应谱值越大。

()8. 多遇地震下的强度验算,以防止结构倒塌。

()9.震源到震中的垂直距离称为震源距()10.地震基本烈度是指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的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值()11. 纵波是由震源向外传递的剪切波,其质点的运动方向与波的前进方向相垂直。

()12. 瑞雷波传播时,质点在与波的前进方向垂直的水平方向运动,在地面上表现为蛇形运动。

()13. 横波一般周期较长,振幅较大,引起地面水平方向的运动。

()14. 北京地区按6度设防。

()15.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以横波最快,面波次之,纵波最慢。

()16. 地震时造成的火灾、水灾、海啸等属于次生灾害。

()17. 选择结构的自振周期应尽可能接近场地卓越周期。

()18. 地震波中面波的传播速度比横波慢。

()19. 现行抗震规范规定的抗震设防范围为6、7、8、9 度区,对烈度为10 度的地区按有关规定执行。

( )选择题1.下列灾害中,不属于地震次生灾害的是()A.火灾B. 毒气泄漏C.海啸D. 噪声2. 纵波、横波和面波(L波)之间的波速关系为()A.V S > V P > V L B.V P > V S > V L C.V L > V P > V S D.V P > V L> V S3.基本烈度50年的超越概率为()A.50%B.20%C.10%D.5%4. 下列哪项不属于地震动的三要素()A.震幅B.震级C.频谱D.持时5.地震烈度主要根据下列哪些指标来评定()A.地震震源释放出的能量的大小B.地震时地面运动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C.地震时大多数房屋的震害程度、人的感觉以及其他现象D.地震时震级大小、震源深度、震中距、该地区的土质条件和地形地貌6. 下列哪种不属于地震波的传播方式()A. P波B. S波C. L波D. M波7. 下列地震波中传播速度最快的是()A. 纵波B. 横波C. 瑞利波D. 乐夫波8. 地球内部组成圈层不包含以下哪个()A、地壳B、岩石层C、地幔D、地核9. 为保证__________,则需进行结构非弹性地震反应分析。

结构抗震设计复习题

结构抗震设计复习题

结构抗震1. 由于地球内部岩层构造产生错动而产生的,称为(B ).A火山地震B构造地震C 坍塌地震2、地基的液化受哪些因素影响?答:1, 土层的地质年代。

2 ,土的组成和密实程度。

3 ,液化土层的埋深。

4 ,地下水位深度。

5 ,地震烈度和持续时间。

1. 我国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将建筑物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哪几个抗震设防类别?答案:特殊设防,重点设防,标准设防,适度设防2. 结构构件的抗震设计应避免剪切破坏先于弯曲破坏,避免混凝土的压溃先于钢筋屈服。

(V)1. 对于抗震等级为一、二级的框架结构,采用普通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答案:1.253. 相邻楼层的侧向刚度的变化不得超过(),或与其上部相邻三层楼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相比不得小于()答案:30% ; 80%1、隔震结构体系是在结构物的__________ 加设隔震装置而构成的体系。

答案:(底部与基础之间)3、下面关于隔震支座错误的是(B )A. 具有较好的阻尼消能特性B.水平刚度较大C.具有弹性恢复特性D.水平刚度较小5、结构体系应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丧失抗震能力或对重力荷载的承载能力。

(V)7、建筑所在地区遭受的地震影响,应采用相应于抗震设防烈度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特征周期表征(对)9、抗震设防烈度为_6_度时,除本规范有具体规定外,对乙、丙、丁类的建筑可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

10、下列属于平面不规则的主要类型的是( D )A, 扭转不规则B,凹凸不规则C,楼板局部不连续D,楼层承载力突变11、建筑形体不规则分为平面不规则、立面不规则和竖向剖面不规则。

(V)12、为了避免侧向刚度和承载力突变,可以将竖向抗侧力构件的截面尺寸和材料强度宜自下而上逐渐增大(x)13、当不设置防震缝是应采用符合实际的计算模型,分别判断其应力集中,变形集中或地震扭转效应等导致的易损部位,采取相应的加强措施(V)3、构件节点的破坏,可以先于其连接的构件。

建筑结构抗震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建筑结构抗震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1震级:按地震时所释放出的能量大小确定的等级标准。

2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地区的地面及各类建筑物遭受到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

3基本烈度:一个地区未来五十年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受的具有10%超越概率的地震烈度值称为该地区的基本烈度。

又叫偶遇烈度。

4设防烈度:就是基本烈度。

同上。

5多遇烈度:在50年期限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的超越概率为63%的地震烈度值,相当于50年一遇的地震烈度值。

6罕遇烈度:在50年期限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的超越概率为2%~3%的地震烈度值,相当于1600~2500年一遇的地震烈度值。

7震中:震源在地表的投影点。

震中也称震中位置,是震源在地表水平面上的垂直投影用经、纬度表示。

实际上震中并非一个点,而是一个区域。

8震中距: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称为震中距。

同样大小的地震,在震中距越小的地方,影响或破坏越重。

9震源:震动的发源处10地震波:由震源向各个方向传播的地震能量的波叫地震波。

11地震烈度表:评定地震烈度大小的标准和尺度。

(采用1~12共12个等级划分的地震烈度表)12抗震设防措施:就是为达到抗震效果,在工程建设时对建筑物进行抗震设计并采取抗震设施。

抗震措施是指除地震作用计算和抗力计算以外的抗震设计内容,包括抗震构造措施。

13抗震构造措施:根据抗震概念设计原则,一般不需要计算而对结构和非结构各部分必须采取的各种细部要求。

常见的有:圈梁、防震缝等。

14沙土液化:在强烈地震作用下,处于地下水位以下的沙土,其性质可能发生明显的变化,致使它的表现具有类似液体的特征,这种现象,人们称之为沙土液化。

P5515剪切波速:是指震动横波在土内的传播速度,单位是m/s。

16建筑场地类别:根据建筑场地覆盖层厚度和土层等效剪切波速等因素,按有关规定对建设场地所做的分类。

用以反映不同场地条件对基岩地震震动的综合放大效应。

(分为四类)16建筑场地:指建筑物所在地,大体相当于厂区、居民点和自然村的区域范围,范围不应太小,一般不小于0.5Km217特征周期:是指抗震设计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中,反应地震震级、震中距和场地类型等因素的下降段起始点对应的周期值,简称特征周期。

《建筑结构抗震》复习题答案

《建筑结构抗震》复习题答案
求可低于主要抗侧力构件。(√) 16. 在进行梁端弯矩调幅时,可先进行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的梁端弯矩组合后再进行调幅。
(×) 17. 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可以先浇柱,后砌墙。(×) 18. 构造柱必须单独设置基础。(×) 19. 地震时内框架房屋的震害要比全框架结构房屋严重,比多层砖房要轻。( ×) 20. 中心支撑与偏心支撑相比具有较大的延性。(×) 21. 耗能梁段的屈服强度越高,屈服后的延性越好,耗能能力越大。(×)
三、 判断题
1. 构造地震分布最广,危害最大。(√) 2. 体波可以在地球内部和外部传播。( ×) 3. 横波向外传播时,其介质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前进方向相垂直。(√) 4. 地震现象表明,横波使建筑物产生上下颠簸。(×) 5. 一般来说,离震中愈近,地震影响愈大,地震烈度愈小。(×) 6. 纵波的特点是周期较长,振幅较大。(×) 7. 横波只能在固体内传播。(√) 8. 对应于一次地震,震级只有一个,烈度也只有一个。(×) 9. 震害表明,坚硬地基上,柔性结构一般表现较好,而刚性结构有的表现较差。(√) 10. 一般来讲,震害随场地覆盖层厚度的增加而减轻。(×) 11. 地基土的抗震承载力小于地基土的静承载力。(×) 12. 结构的自振周期随其质量的增加而减小,随刚度的增加而加大。(×) 13. 一般而言,房屋愈高,所受到的地震力和倾覆力矩愈大,破坏的可能性也愈大。(√) 14. 弯曲构件的延性远远小于剪切构件的延性。 (×) 15. 在同等设防烈度和房屋高度的情况下,对于不同的结构类型,其次要抗侧力构件抗震要
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区域内的地表和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平均强弱程度。 M(地震震级)大于 5 的地震,对建筑物就要引起不同程度的破坏,统称为破坏性地
震。我国地震烈度表分为十二度,用罗马数字表示。 8. 什么是基本烈度和设防烈度?什么是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 答:基本烈度: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我国取 50 年)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按一定概

抗震结构设计复习题

抗震结构设计复习题

抗震结构设计复习题一、填空题1.构造地震为由于地壳运动,推挤地壳岩层使其薄弱部位发生断裂错动而引起的地震。

P12.建筑的场地类别可依据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划分为4类。

P173.《抗震规范》将50年内超越概率为10%的烈度值称为基本地震烈度,超越概率为63.2%的烈度值称为多遇地震烈度。

P124.丙类建筑房屋应根据抗震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

5.柱的轴压比n 定义为n=N/f c A,即柱组合后的轴压力设计值与柱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

6.震源在地表的投影位置称为震中,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震源深度。

7.地震动的三大要素,分别为最大加速度、频谱特征和强震持时。

8.某二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集中于楼盖和屋盖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相等G 1=G 2=1200KN ,第一振型Φ12/Φ11=1.618/1,第二振型Φ22/Φ21=-0.618/1,则第一振型的振型参与系数γj =0.724。

P50式(3.87)[由于G 1=G 2,可知m 1=m 2,那么WOγj =X 11+X 12X 112+ X 122=1+1.6181+1.618=0.724] 9.多层砌体房屋楼层地震剪力在同一层各墙体间的分配主要取决于楼盖的水平刚度(楼盖类型)和各墙体的侧移刚度及负荷面积。

10.建筑平面形状复杂将加重建筑物震害的原因为扭转效应、应力集中。

11.在多层砌体房屋计算简图中,当基础埋置较深且无地下室时,结构底层层高一般取至室外地面以下500mm 处。

12.某一场地土的覆盖层厚度为80米,场地土的等效剪切波速为200m/s ,则该场地的场地土类别为Ⅲ类场地。

13.动力平衡方程与静力平衡方程的主要区别是,动力平衡方程多惯性力和阻尼力。

14.位于9度地震区的高层建筑的地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为wk w w Evk Ev Ehk Eh GE G S S S S S γϕγγγ+++=。

抗震复习题二

抗震复习题二

抗震复习题二结构抗震作业题一、单项选择题1. 在多、高层建筑结构中,随高度增加,水平荷载对结构的作用将()。

A.不变;B.增大;C.减小;D.变化。

2. 随高度增加,多、高层建筑结构在水平荷载下的侧移增加较内力增加()。

A.一样;B.更慢;C.更快;D.无规律。

3. 框架是多、高层建筑中常用的结构体系之一,其主要特点是()。

A.平面布置受限,刚度大侧移小;B.平面布置灵活,刚度大侧移小;C.平面布置灵活,刚度小侧移大;D.平面布置受限,刚度小侧移大。

4. 剪力墙结构是高层建筑中常用的结构体系之一,其主要特点是()。

A.平面灵活,刚度小侧移大;B.平面受限,刚度大侧移小;C.平面灵活,刚度大侧移小;D.平面受限,刚度小侧移大。

5. 框架-剪力墙结构是高层建筑中常用的结构体系之一,其主要特点是()。

A.平面布置灵活,刚度小侧移大;B.平面布置受限,刚度大侧移小;C.平面布置灵活,刚度大侧移小;D.平面布置受限,刚度小侧移大。

6. 在地震荷载作用下,抗震墙结构的侧向变形曲线为()。

A.弯曲型;B.剪切型;D.剪弯型。

7. 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侧向变形曲线为()。

A.弯曲型;B.剪切型;C.弯剪型;D.剪弯型。

8. 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由柱轴向变形产生的侧向变形曲线为()。

A.弯曲型;B.剪切型;C.弯剪型;D.剪弯型。

9. 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剪力墙结构的侧向变形曲线为()。

A.弯曲型;B.剪切型;D.剪弯型。

10. 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框-剪结构的侧向变形曲线为()。

A.下部剪切型,上部弯曲型;B.下部弯曲型,上部剪切型;C.剪切型变形;D.弯曲型变形。

11. 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的间距受楼板构件跨度的限制,一般为()。

A. 4~6m;B. 3~5m;C. 3~8mD. 2~5m。

12. 在地震区须设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的房屋,其缝宽均取为()。

A.伸缩缝缝宽;B.沉降缝缝宽;C.防震缝缝宽;D.三者平均值。

建筑结构抗震复习题带答案(考试学习)

建筑结构抗震复习题带答案(考试学习)

建筑结构抗震复习题一、判断题1.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既适用于弹性体系,也可用于弹塑性体系×2.结构的刚心就是地震惯性力合力作用点的位置×3.受压构件的位移延性将随轴压比的增加而减小√4.结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等于竖向荷载加上各可变荷载组合值。

×5.震源到震中的垂直距离称为震中距。

×6.对应于一次地震,震级只有一个,烈度也只有一个。

×7.横波一般周期较长,振幅较大,引起地面水平方向的运动。

√8.采用底部剪力法时,突出屋面的屋顶件,由于刚度突变、质量突变,其地震作用的效应乘以增大系数3,此增大部分应向下传递。

×9.采用底部剪力法时,突出屋面的屋顶件,由于刚度突变、质量突变,其地震作用的效应乘以增大系数3,此增大部分应向下传递。

×10.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以横波最快,面波次之,纵波最慢。

×11.横波只能在固态物质中传播√12.设防烈度为8度和9度的高层建筑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13.众值烈度比基本烈度小1.55度,罕遇烈度比基本烈度大1.55度×14在进行抗震设计时,结构平面凹进的一侧尺寸为其相应宽度的20%时,认为是规则的√15.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以横波最快,面波次之,纵波最慢。

×16.在同等场地、烈度条件下,钢结构房屋的震害较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的震害要严重。

×17.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的轴压比越大,抗震性能越好。

×18.场地特征周期与场地类别和地震分组有关。

×19.受压构件的位移延性将随轴压比的增加而减小。

√20.选择结构的自振周期应尽可能接近场地卓越周期。

×21.根据液化指数,将液化等级分为三个等级。

√22.质量和刚度明显不对称、不均匀的结构,应考虑水平地震作用的扭转影响√。

23.地震作用对软土的承载力影响较小,土越软,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就越小。

×24.结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等于竖向荷载加上各可变荷载组合值。

厦大网教第一学年《结构抗震》课程复习题

厦大网教第一学年《结构抗震》课程复习题

厦⼤⽹教第⼀学年《结构抗震》课程复习题厦门⼤学⽹络教育2015-2016学年第⼀学期《结构抗震》课程复习题⼀、判断题1. 柔性结构体系通过⼤⼤减少结构物的刚性来避免结构与地⾯运动发⽣类共振,从⽽减轻地震⼒。

(√)2. 阻尼⽐⼤于1时,体系产⽣振动,称为过阻尼状态。

(√)3. 振幅谱中幅值最⼤的频率分量所对应的周期为地震动的卓越周期。

(√)4. 鞭梢效应就是共振。

(√)5. 横墙承重砌体房屋的震害轻于纵墙承重砌体房屋。

(√)6. 刚性结构体系的结构地震反应接近地⾯地震运动,⼀般不发⽣结构强度破坏。

(√)⼆.名词解释:1抗震承载⼒调整系数E⽤以反映不同材料和受⼒状态的结构构件具有不同的抗震可靠指标。

2、基本烈度:指某⼀地区,在今后⼀定时间内(如100年)和⼀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到的最⼤地震烈度值。

3、反应谱:⼀组具有相同阻尼、不同⾃振周期的单质点体系,在某⼀地震动时程作⽤下的最⼤反应,为该地震动的反应谱。

反应谱分为加速度反应谱、速度反应谱和位移反应谱。

三.简答题1. 框架节点核芯区的抗震验算应满⾜哪些要求?答:《⾼规》《抗震规范》规定抗震设计时,⼀、⼆级框架的节点核⼼区,应进⾏抗震验算;三、四级框架的节点核⼼区以及各抗震等级的屋顶层端节点核⼼区,可不进⾏抗震验算。

各抗震等级的框架节点均应符合构造措施的要求。

2. 什么是鞭梢效应?设计时如何考虑这种效应?答:鞭梢效应在规范中的定义为:在地震作⽤下,⾼层建筑或其他建(构)筑物顶部细长突出部分振幅剧烈增⼤的现象。

⾸先,内⼒计算。

抗震设计规范规定,采⽤底部剪⼒法时,突出屋⾯的屋顶间、⼥⼉墙、烟囱等的地震作⽤效应,宜乘以增⼤系数3,此增⼤部分不应往下传递,但与该突出部分相连的构件应予计⼊;采⽤振型分解法时,突出屋⾯部分可作为⼀个质点;单层⼚房突出屋⾯天窗架的地震作⽤效应的增⼤系数,应按本规范9章的有关规定采⽤。

其次,突出物按薄弱层设计。

根据抗震设计规范,顶物构筑物⼀般需要定性为竖向不规则,竖向不规则的抗震设计应采⽤如下措施:第3.4.3-2条,平⾯规则⽽竖向不规则的建筑结构,应采⽤空间结构计算模型,其薄弱层的地震剪⼒应乘以1.15的增⼤系数,应按本规范有关规定进⾏弹塑性变形分析,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竖向抗侧⼒构件不连续时,该构件传递给⽔平转换构件的地震内⼒应乘以1.25~1.5的增⼤系数;2)楼层承载⼒突变时,薄弱层抗侧⼒结构的受剪承载⼒不应⼩于相邻上⼀楼层的65%(HiStruct 注:此条可参考,但65%的规定对于顶部突出物不适⽤)。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建筑构造抗震设计》期末考试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地震波:地震引起旳振动以波旳形式从震源向各个方向传播并释放能量;(2)地震震级:体现地震自身大小旳尺度,是按一次地震自身强弱程度而定旳等级;(3)地震烈度:体现地震时一定地点地面振动强弱程度旳尺度;(4)震中:震源在地表旳投影;(5)震中距:地面某处至震中旳水平距离;(6)震源:发生地震旳地方;(7)震源深度:震源至地面旳垂直距离;(8)极震区:震中附近旳地面振动最剧烈,也是破坏最严重旳地区;(9)等震线:地面上破坏程度相似或相近旳点连成旳曲线;(10)建筑场地:建造建筑物旳地方,大体相称于一种厂区、居民小区或自然村;(11)沙土液化:处在地下水位如下旳饱和砂土和粉土在地震时有变密旳趋势,使孔隙水旳压力急剧上升,导致土颗粒局部或所有将处在悬浮状态,形成了如同“液化”旳现象,即称为场地土抵达液化状态;(12)构造旳地震反应:地震引起旳构造运动;(13)构造旳地震作用效应:由地震动引起旳构造瞬时内力、应力应变、位移变形及运动加速度、速度等;(14)地震系数:地面运动最大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旳比值;(15)动力系数:单质点体系最大绝对加速度与地面运动最大加速度旳比值;(16)地震影响系数:地震系数与动力系数旳乘积;(17)振型分解法:以构造旳各阶振型为广义坐标分别求出对应旳构造地震反应,然后将对应于各阶振型旳构造反应相组合,以确定构造地震内力和变形旳措施,又称振型叠加法;(18)基本烈度:在设计基准期(我国取50年)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也许遭遇超越概率(10%)旳地震烈度。

(19)设防烈度:按国家规定权限同意旳作为一种地区抗震设防根据旳地震烈度。

(20)罕遇烈度:50年期限内对应旳超越概率2%~3%,即大震烈度旳地震。

(21)设防烈度(22)多道抗震防线:一种抗震构造体系,有若干个延性很好旳分体系构成,并由延性很好旳构造构件连接起来协同作用;(24)鞭梢效应;(25)楼层屈服强度系数;(26)重力荷载代表值:建筑抗震设计用旳重力性质旳荷载,为构造构件旳永久荷载(包括自重)原则值和多种竖向可变荷载组合值之和;(27)等效总重力荷载代表值:单质点时为总重力荷载代表值,多质点时为总重力荷载代表值旳85%;(28)轴压比:名义轴向应力与混凝土抗压强度之比;(29)强柱弱梁:使框架构造塑性铰出目前梁端旳设计规定;(30)非构造部件:指在构造分析中不考虑承受重力荷载以及风、地震等侧向力旳部件二、填空题1.地震按其成因可划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和(诱发地震)四种类型。

成人教育 《建筑结构抗震》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成人教育 《建筑结构抗震》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建筑结构抗震练习题A一、判断题1.对多层砌体房屋,楼层的纵向地震剪力皆可按各纵墙抗侧移刚度大小的比例进行分配 ( )2.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既适用于弹性体系,也可用于弹塑性体系 ( )3.受压构件的位移延性将随轴压比的增加而减小 ( )4.计算竖向地震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时,可直接取1max 0.75αα= ( )5. 震害表明,坚硬地基上,柔性结构一般表现较好,而刚性结构有的表现较差。

( )6.抗震设计时,结构平面凹进的一侧尺寸为其相应宽度20%时,认为是规则的。

( )7.地震动的三大要素是最大振幅、频谱和持续时间。

( )8.场地条件的地震影响与覆盖层厚度无关。

( )二、选择题1.框架结构中布置填充墙后,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将 ( )A .增大B .减小C .不变D .说不清2.下列哪项不属于提高结构延性的构造措施 ( )A .强柱弱梁B .强剪弱弯C .强节点弱构件D .强梁弱柱3. 规范规定不考虑扭转影响时,用什么方法进行水平地震作用效应组合的计算?( )A.完全二次项组合法B. 平方和开平方法C.杜哈米积分D.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4. 下列哪项不属于地震动的三要素()A.震幅 B.震级 C.频谱 D.持时5. 震级相差一级,能量就要相差()倍之多A. 2B. 10C.32D.100三、简答题1.地基抗震承载力比地基静承载力提高的原因?2.简述现行抗震规范计算地震作用所采用的三种计算方法及其适用范围。

3.简述众值烈度、基本烈度和罕遇烈度的划分标准及其关系?4.任何分配砌体结构各横墙的地震力?5.在多层砌体结构中设置构造柱和圈梁的作用是什么?四、计算题1. 某场地的地质钻孔资料如下表所示:土层底部深度(m)土层厚度di(m)土层名称剪切波速vs(m/s)2.5 2.5 杂填土 2004.0 1.5 粉土2805.9 1.9 粉砂3107.2 1.3 中砂3859.7 2.5 砾砂520类别划分250≥ V se >140<3 3~50 >50 - V se ≤140 <3 3~15 >15~80 >80试确定场地类别。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复习题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复习题

建筑结构抗震复习题一、判断题1.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既适用于弹性体系,也可用于弹塑性体系(×)2.结构的刚心就是地震惯性力合力作用点的位置(×)3.受压构件的位移延性将随轴压比的增加而减小(√)4.结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等于竖向荷载加上各可变荷载组合值。

(×)5.震源到震中的垂直距离称为震中距。

(√)6.对应于一次地震,震级只有一个,烈度也只有一个。

(×)7.横波一般周期较长,振幅较大,引起地面水平方向的运动。

(√)8采用底部剪力法时,突出屋面的屋顶件,由于刚度突变、质量突变,其地震作用的效应乘以增大系数3,此增大部分应向下传递。

(×) 10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以横波最快,面波次之,纵波最慢。

(×)11.横波只能在固态物质中传播(√)12设防烈度为8度和9度的高层建筑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13众值烈度比基本烈度小1.55度,罕遇烈度比基本烈度大1.55度(×)14在进行抗震设计时,结构平面凹进的一侧尺寸为其相应宽度的20%时,认为是规则的(√)16.在同等场地、烈度条件下,钢结构房屋的震害较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的震害要严重。

(×)17.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的轴压比越大,抗震性能越好。

(×)18.场地特征周期与场地类别和地震分组有关。

(√)20.选择结构的自振周期应尽可能接近场地卓越周期。

(×)21.根据液化指数,将液化等级分为三个等级。

(√) 22.质量和刚度明显不对称、不均匀的结构,应考虑水平地震作用的扭转影响。

(√)23.地震作用对软土的承载力影响较小,土越软,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就越小。

(×)26在抗震设计中,对烈度为9度的大跨、长悬臂结构,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27.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所以不同地区地震烈度相同。

(×)25.一般来讲,震害随场地覆盖层厚度的增加而减轻。

(×)22.地震烈度是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

抗震结构设计复习题(考试学习)

抗震结构设计复习题(考试学习)

抗震结构设计复习题 一、填空题 1.构造地震为由于地壳运动,推挤地壳岩层使其薄弱部位发生断裂错动而引起的地震。

P1 2.建筑的场地类别可依据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划分为4类。

P173.《抗震规范》将50年内超越概率为10%的烈度值称为基本地震烈度,超越概率为63.2%的烈度值称为多遇地震烈度。

P124.丙类建筑房屋应根据抗震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

5.柱的轴压比n 定义为n=N/f c A,即柱组合后的轴压力设计值与柱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

6.震源在地表的投影位置称为震中,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震源深度。

7.地震动的三大要素,分别为最大加速度、频谱特征和强震持时。

8.某二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集中于楼盖和屋盖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相等G 1=G 2=1200KN ,第一振型Φ12/Φ11=1.618/1,第二振型Φ22/Φ21=-0.618/1,则第一振型的振型参与系数γj =0.724。

P50式(3.87)[由于G 1=G 2,可知m 1=m 2,那么WO γj =]9.多层砌体房屋楼层地震剪力在同一层各墙体间的分配主要取决于楼盖的水平刚度(楼盖类型)和各墙体的侧移刚度及负荷面积。

10.建筑平面形状复杂将加重建筑物震害的原因为扭转效应、应力集中。

11.在多层砌体房屋计算简图中,当基础埋置较深且无地下室时,结构底层层高一般取至室外地面以下500mm 处。

12.某一场地土的覆盖层厚度为80米,场地土的等效剪切波速为200m/s ,则该场地的场地土类别为Ⅲ类场地。

13.动力平衡方程与静力平衡方程的主要区别是,动力平衡方程多惯性力和阻尼力。

14.位于9度地震区的高层建筑的地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为wk w w Evk Ev Ehk Eh GE G S S S S S γϕγγγ+++=。

P7515.楼层屈服强度系数为)(/)()(i V i V i e y y =ξ 指按钢筋混凝土构件实际配筋和材料强度标准值计算的第i 层受剪承载力和按罕遇地震作用下计算的第i 层的弹性地震剪力的比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厦门大学网络教育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
《结构抗震》课程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B)
A. 一次地震有多个烈度
B. 一次地震有多个震级
C. 地震震级是表示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
D. 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点,称为震中
2.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提出的三水准设防目标中的第二水准可以用以下哪一项来描述(C)
A. 小震不坏
B. 中震不坏
C. 中震可修
D. 大震不倒
3.下面哪一项不可以作为抗液化的措施(C )
A. 全部消除地基液化沉陷
B. 部分消除地基液化沉陷
C. 减小结构的整体刚度
D. 对基础和上部结构进行处理
4.在推导地震作用下单自由度体系的运动方程时,质点上没有考虑的力是哪一项?(B)
A. 惯性力
B. 重力
C. 阻尼力
D. 弹性恢复力
5.地震系数k与下列何种因素有关?(A )
A. 地震基本烈度
B. 场地卓越周期
C. 场地土类别
D. 结构基本周期
6.规范规定不考虑扭转影响时,用什么方法进行水平地震作用效应组合的计算?(B )
A. 完全二次项组合法(CQC法)
B. 平方和开方的方法(SRSS法)
C. 杜哈米积分
D.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7.下列哪一种方法适用于进行结构非弹性地震反应分析(D )
A. 振型分解法
B. 底部剪力法
C. 顶部位移法
D. 时程分析法
8.下列关于抗震横墙间距的描述,哪一项不正确(C )
A. 横墙间距越小,结构的空间刚度就越大
B. 横墙间距越小,结构的抗震性能好
C. 横墙间距过小时,楼盖刚度可能不足以传递水平地震力到相邻墙体
D. 房屋顶层的最大横墙间距可适当放宽
9.框架结构在7度区适用的房屋最大高宽比(B )
A. 5
B. 4
C. 3
D. 2
10.屈曲约束支撑是根据下面哪一项原理实现抗震设计的?(B)
A. 隔震减震
B. 耗能减震
C. 吸振减震
D. 主动控制
11. 表征地震动特性的要素有三个,下列哪项不属于地震动要素?( B )
A.地震动峰值
B.地震烈度
C.频谱特性
D. 地震持时
12.某地区设防烈度为7度,乙类建筑抗震设计应按下列要求进行设计(C)
A. 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按8度考虑
B. 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按7度考虑
C. 地震作用按8度确定,抗震措施按7度采用
D. 地震作用按7度确定,抗震措施按8度采用
二、判断(正确的填涂A、错误填涂B)
13.横向楼层地震剪力分配时,刚性楼盖可视为以各横墙为弹性支座的刚性多跨连续梁。


14.框架结构计算地震作用时,层剪力按各柱的刚度分配给各柱,通常需要假定楼屋盖在其平面内的刚度为无穷大。


15.轴压力的存在会使节点区的延性降低。


16.多层砌体房屋设置构造柱可抵抗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造成的破坏。


17.计算层数较少且较为规则的框架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内力时,可采用D值法。


楼层屈服强度系数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结构,薄弱层的位置为最高层错
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设防烈度为8以上地区的高层建筑需要考虑竖向地震作用错
18.多遇地震作用下结构允许弹性变形验算的主要目的是防止非结构构件破坏。


19.底部剪力法中的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是为了考虑高阶振型地震作用影响。


三、问答题
20. 什么是地震反应谱?什么是设计反应谱?它们有何关系?
答:地震反应谱:为便于求地震作用,将单自由度体系的地震最大绝对加速度、速度和位移与其自振周期T 的关系定义为地震反应谱。

设计反应谱:地震反应谱是根据已发生的地震地面运动记录计算得到的,而工程结构抗震设计需考虑的是将来发生的地震对结构造成的影响。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不能采用某一确定地震记录的反应谱,考虑到地震的随机性、复杂性,确定一条供设计之用的反应谱,称之为设计反应谱。

设计抗震反应谱和实际地震反应谱是不同的,实际地震反应谱能够具体反映 1 次地震动过程的频谱特性,而抗震设计反应谱是从工程设计的角度,在总体上把握具有某一类特征的地震动特性。

地震反应谱为设计反应谱提供设计依据。

21.简述底部剪力法的适用范围,计算中如何考虑鞭稍效应。

22.什么是地震反应的时程分析?时程分析怎么选用地震波?
23.什么是鞭梢效应?设计时如何考虑这种效应?
答:鞭梢效应在规范中的定义为:在地震作用下,高层建筑或其他建(构)筑物顶部细长突出部分振幅剧烈增大的现象。

首先,内力计算。

抗震设计规范规定,采用底部剪力法时,突出屋面的屋顶间、女儿墙、烟囱等的地震作用效应,宜乘以增大系数3,此增大部分不应往下传递,但与该突出部分相连的构件应予计入;采用振型分解法时,突出屋面部分可作为一个质点;单层厂房突出屋面天窗架的地震作用效应的增大系数,应按本规范9章的有关规定采用。

其次,突出物按薄弱层设计。

根据抗震设计规范,顶物构筑物一般需要定性为竖向不规则,竖向不规则的抗震设计应采用如下措施:第3.4.3-2条,平面规则而竖向不规则的建筑结构,应采用空间结构计算模型,其薄弱层的地震剪力应乘以1.15的增大系数,应按本规范有关规定进行弹塑性变形分析,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时,该构件传递给水平转换构件的地震内力应乘以1.25~1.5的增大系数;2)楼层承载力突变时,薄弱层抗侧力结构的受剪承载力不应小于相
轴压比的概念是什么?为什么框架柱中要限制轴压比
答:轴压比指柱(墙)的轴压力设计值与柱(墙)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值。

限制柱轴压比主要是为了控制柱的延性,因为轴压比越大,柱的延性就越差,在地震作用下柱的破坏呈脆性。

四.计算题
24.对于图示一个单层剪切型结构,已知:结构自振周期T=1.018s;,设计反映谱有关参数
见图,T g =0.35s ,16.0max =α,求其在地震作用下的底部剪力。

4max α 0
α0.45max α max α⎪⎪⎭⎫ ⎝⎛T g
25.某三层剪切型结构如图所示,各层质量分别为123300,300,220m t m t m t ===;设计反映谱有关参数见图,Tg=0.3s ,16.0max =α,结构阻尼比为0.05。

已求得该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1T 0.457s = ,试采用底部剪力法求解该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最大底部剪力。

4
max α
α0.45max α max α⎪⎪⎭⎫ ⎝⎛T 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