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五代钱币大全

合集下载

五代十国古钱币书写

五代十国古钱币书写

五代十国古钱币书写
五代十国古钱币书写,渊源甚久。

历史上最早出现铸币的时间大
概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这一时期开始出现以金属为材料的货币,而
西周时期的“小钱”则是秦汉时期以前使用的货币。

到了五代十国时期,以银和铜作为货币的使用出现了显著的增加,而且以各个朝代的徽札作为发行的标志。

五代十国古钱币形式多样,
有或直径大小不一,或形状不同,或直径大小一样而形状不同,甚至
是多种类型合而为一的混合钱币。

五代十国古钱币书写以古文书俗文体,乃其当时书畵技能之所定:以四联、八行、十六行与二十四行为主,加以二联、三字、六联、十
字等多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象征着帝王对君臣的意思,蕴藏着深厚的
文化底蕴。

五代十国古钱币书写也有一定的规定,书写一般以硬笔挥毫刻铸,规定用清楚秀丽、极具美感的楷书书写,以“文武双全”之言,于币
面上写尽天地之大,刻入朝代之荣。

精雕细琢,完全体现了帝王、将
相乃至贵妇“至尊”之礼节。

五代十国文化中,古钱币书写体现了这一时期中民族文化发展的
历史状态,古钱币书写,在研究五代十国的历史文化及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很重要的研究价值。

新中国全五套人民币简介及高清图

新中国全五套人民币简介及高清图
一百元
第15页/共60页
一百元
第16页/共60页
一百元
第17页/共60页
二百元
第18页/共60页
二百元
第19页/共60页
二百元
第20页/共60页
五百元
第21页/共60页
五百元
第22页/共60页
五百元
第23页/共60页
一千元
第24页/共60页
一千元
பைடு நூலகம்
第25页/共60页
一千元
第26页/共60页
五千元
第27页/共60页
五千元
第28页/共60页
五千元
第29页/共60页
一万元
第30页/共60页
一万元
第31页/共60页
五万元
第32页/共60页
1955年3月1日~1962年4月20日陆续发行纸币共有11种面值,11种图案,13种版别硬币3种面值,3种图案,3种版别3、5、10元由苏联代印,于1964年5月15日起停止流通其余券种于1998年12月31日起停止流通,其中纸分币于2007年4月1日起停止流通。
第33页/共60页
第34页/共60页
第35页/共60页
第36页/共60页
第37页/共60页
第38页/共60页
第39页/共60页
第40页/共60页
1962年4月20日~1974年1月5日陆续发行纸币共有7种面值,7种图案,9种版别硬币4种面值,4种图案,4种版别于2000年7月1日起停止流通。
Thanks!
第59页/共60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60页/共60页
第49页/共60页
第50页/共60页
第51页/共60页
第52页/共60页

唐、五代十国钱币

唐、五代十国钱币

唐、五代十国钱币唐因隋末恶钱泛滥,废五铢,行新钱。

唐自武德四年行用“开元通宝”,至唐末仍在使用。

钱文用元宝自此始。

中间曾间杂铸行过年号钱“乾封泉宝”、“乾元重宝”、“建中通宝”,以“宝”为名的钱开始流行起来。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唐代的货币出现了值得注意的变化:以铢两重量命名的货币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通宝、元宝、重宝的“宝”字钱通行于市;白银货币在流通中的地位逐渐提高;大面额的飞钱(类似今天的银行汇票)出现,具有纸币的某些特征。

唐朝是我国历史又一个强盛的封建王朝。

唐钱的形状,没有什么更改,但是名称却有很大的变革。

唐高祖废五铢钱,于武德四年铸开元通宝钱。

从此以后钱币就再不以重量命名了。

除开元钱外,又铸年号钱,钱文也大多用隶书。

这说明唐代钱制进入了一概新时代。

唐钱的另一个特征,就是它反映了中国文字书法的演变情形。

唐朝流通的钱币有七八种之多。

第一种是开元钱,第二种是乾封泉宝,这是正式的年号钱。

这种钱运行一年就作废了,现在这些少量稀少的古币价值就越大。

第三种是乾元钱,乾元钱流传下来的很多。

第四种是顺天元宝和得壹元宝,这是安史之乱史思明铸造的。

第五种是大历年间铸的大历元宝,制作不精,大历元宝一般钱径2.3厘米,重3克。

大历元宝现在少见,价格在千元以上,建中年间铸的建中通宝,比大历钱还更加轻小,更加少见,因而每枚价格也在千元以上。

于是有伪造者用开元钱,挖去开通,增补大历二字,用挖补过的钱币作模,翻铸假币。

假币四字不相称,由此即可判定。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铸行了一种新钱“开元通宝”。

钱文为大书法家欧阳询所书,书法凝重端庄、结体严谨。

“开元通宝”钱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它是中国货币史上最早的宝文钱,此后钱币不再以重量为名称,开始以纪年为主。

开元钱当初规定每十文为一两,每文的重量为钱,由此就产生了一个新的重量单位“钱”。

使“两”以下的重量单位的十进制原则得以确立,促进了中国古代衡法的演进。

开元钱的形制虽然比较统一,但因铸年长久,所以版式极多。

五代十国货币大全

五代十国货币大全

五代十国货币大全一件藏品的成交离不开广告宣传!以最低的费用,做最实在的宣传,这是古玩收藏交易圈成交的核心秘密郑重提示:1,不收购,不上门2,赝品与不到代工艺品不合作五代十国货币大全一、开平通宝开平为五代梁朱温年号(公元907~911),存世钱币有“开平通宝”,“开平元宝”各一枚,由于皆系孤品,有无确切的史料记载,真伪难辨,此外,存世有少量开平元宝小铅钱。

“开平通宝”生坑有红绿锈,而“开平元宝”熟坑无锈。

“开平通宝”一般被认作为真品,二、汉元通宝五代后汉隐帝,刘承祐乾祐元年开始铸行(公元948年)。

三年后(公元950年),国亡停铸。

制作精良,边廓完好,钱文四字隶书直读,形制面文制式均仿造“开元通宝”,钱背多有星、月纹。

现今存世数量已不多三、通正元宝五代十国时期前蜀王建永平五年(公元916年)改元通正,同年铸造通正元宝。

钱面文基本属于隶书体,钱文旋读,钱背多光素无文,也有上铸星纹、月纹者。

钱体较薄,小于开元钱。

《泉志》:“李孝美曰:按此五钱文皆王氏父子年号,计当时所铸,并径七分,重五铢,形制粗恶,今世所存甚多。

余按:通正、天汉、光天、乾德钱皆重三铢,独咸康钱重三铢三絫通正元宝,中国古代钱币的一种,五代十国时期,前蜀高祖王建通正元年(公元916年)铸。

钱文及体制均仿开元钱,然制作粗率。

此钱铸造欠精,铜色褐红,钱径约2.2厘米,重约2.6克。

钱文为隶书体,旋读。

多光背,背有星月纹少见。

另有一种大样钱,文字稍逊,“元”字右挑,数量略少四、天汉元宝五代十国时期,前蜀高祖王建,天汉元年(公元917年)铸。

形制较工整,内外廓稍平,钱文四字隶书旋读,文字端正。

高祖王建期间共铸三种钱币,另外两个是“通正元宝”和“光天元宝五、光天元宝光天元宝,中国古代铜铸币。

十国时期前蜀高祖王建于光天元年(公元918年)铸。

钱面文光天元宝,隶书体,旋读,其中光天二字略具行书意。

钱背多铸月纹。

钱体较开元钱薄小此钱制作粗劣,钱文草率,钱文“光”字作行书,其余三字为隶书,背有月纹,小平存世稀少。

五代十国珍稀古钱币的收藏与欣赏

五代十国珍稀古钱币的收藏与欣赏

Stamp & Coin 邮币卡五代十国一般所指从公元907年朱温灭唐到公元960年北宋建立这短短的54年间。

其中中原相继出现了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即史称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当时在这五朝之外还相继出现了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和北汉十个割据政权,这十个政权被统称为十国,这一时期就是历史上的五代十国。

历史上这个阶段战火频仍,政局混乱,政权屡有更迭。

五代中的后梁维持的时间最长也只有17年,而后汉仅仅4年,频频的兵戎相见,给百姓带来了极大痛苦和灾难。

相对于五代来说,十国的情况则要好些。

在这十国之中,除刘崇的北汉在北方今山西、陕西和河北的一部分外,其他诸国皆在中国的南方,它们政局相对稳定,维持时间也远五代十国珍稀古钱币的收藏与欣赏杜 军1.11.21.31.41.5编辑|朱慧敏Stamp & Coin 邮币卡比中原要长,如最短的前蜀亦有34年,是后唐的两倍,而最长的吴越竟,58年之久,是后梁的两倍。

由于北方战争连续不断,不少中原人士移徙南方以避战祸,他们带来了北方的生产技术和科学文化,对南方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这也是为什么当时有些远离中原发达地区的南方政权铸钱水平很高的原因。

五代十国时期由于分治政权多,所以铸钱的品种丰富,但存世数量均很少,收藏它们不容易,它们铸造的精、粗不一,这与各地经济实力、发达程度和政权存在时间的长短都有直接的关系。

正因五代十国时期情况复杂,给后世留下了不少十分珍稀的铸钱品种,在当今收藏界都颇有影响,下面就介绍几种较为经典的五代十国时期的铸钱。

开平元宝、开平通宝(图1)五代十国时期(公元907年)朱温代唐称帝建立大梁,建都开封,史称后梁。

公元923年被后唐所灭,共历三帝。

梁太祖朱温开平年间(公元907年~911年)铸年号钱。

铸造精良,面文旋读,形制规整,文字洒脱,特色明显,钱体大小均有,代表不同的面值。

“开平元宝”“开平通宝”是中国古钱五十大珍之一,有些钱谱甚至称其为孤品,可见稀少程度不一般,现实讲是罕而不孤。

第五套人民币图解大全及收藏价格[1]

第五套人民币图解大全及收藏价格[1]

第五套人民币1元纸币:兰花。

风姿绰约,幽香远溢,为花中四君子之一,四季名花之司春使者,在我国有着悠久的栽培史。

孔子赞美此花为“兰当为王者香”。

兰花因其有“高洁、典雅、第五套人民币:五元纸币和坚贞不渝”的品格与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英雄相惜。

第五套人民币1元背面:三潭印月1元人民币上的图案并非完全写实,摄影师所在角度只能拍到两座石塔。

三潭印月,杭州西湖十景之一,位于西湖中部偏南,与湖心亭、阮公墩鼎足而立合称“湖中三岛”,犹如我国古代传说中的蓬莱三岛,故又称小瀛洲。

北宋时已成为湖上赏月佳处。

明人张宁诗云:“片月生沧海,三潭处处明。

夜船歌舞处,人在镜中行。

”5元纸币:水仙。

叶姿秀美,亭亭玉立,雅号“凌波仙子”,深受国人喜爱。

每到农历春节,家家户户的厅堂中都要摆上一盆水仙花,黄蕊白被如金银的水仙总是会捎给人们新一年的喜气与财运。

第五套人民币5元背面:泰山又称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等。

名称之多,实为全国名山之冠。

泰山之称最早见于《诗经》,“泰”意为极大、通畅、安宁。

《五经通义》云:“宗,长也,言为群岳之长”。

泰山突兀的立于华北大平原边上的齐鲁古国,同衡山、恒山、华山、嵩山合称五岳,因地处东部,故称东岳。

10元纸币:月季。

姿态婀娜,瑰丽多彩,被誉为“花中皇后”。

我国是月季的原产地,后月季传入欧洲,赢得了西方世界的青睐,后披着“玫瑰”的华丽外衣荣归故里,已经是蜚声四海。

作为“世界四大切花”之一,月季为世界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实乃花卉中的“外交官”。

第五套人民币10元背面:夔门夔门,在瞿塘峡入口处是长江三峡的西大门,又名“瞿塘关”,在巍峨壮丽的白帝城下,是出入四川盆地的门户。

从白帝城向东,便进入长江三峡中最西面的瞿塘峡,全长约8公里,在三峡中最短,却最为雄伟险峻。

杜甫诗云:“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

”20元纸币:荷花。

号称“花中君子”,四季名花之司夏使者,其拥有“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格,早在周朝时期就有栽培的记载。

隋唐五代十国时期的钱币

隋唐五代十国时期的钱币

隋唐五代十国时期的钱币隋朝一统长久以来南北分裂的中国,北讨突厥,南征林邑,扬威国外,结束了数百年的分裂状态。

隋文帝统一中原后,废除北周六官制度,重视农业,重建强大的统一王朝。

唐朝前期,巩固统一,政局稳定,社会繁荣,人民安居乐业,出现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鼎盛局面。

一、隋朝钱币据史书记载,隋初时期货币极为混乱,前朝钱币均能使用。

如北齐的“常平五铢”、北周的“五行大布”“永通万国”、南朝的陈“五铢”“太货六铢”、刘宋的“鹅眼钱”、萧梁的“剪边钱”等都在使用。

由于这些钱币大小轻重不一,使用不便,为满足商品交换需要,隋文帝下令整顿货币,改铸统一标准的“五铢”钱。

隋五铢共有两种:一种是“开皇五铢”,又称“置样五铢”。

另一种是“五铢白钱”。

“开皇五铢”铸造于“隋文帝”开皇年间(581-600年),每千钱重约四两二斤。

“开皇五铢”大钱尺寸为2.5厘米,重3克-3.4克,小钱直径为2.3厘米,重2.25克-2.3克。

“五铢”两字为篆文,横读,“五”字交笔斜直(也有稍弯曲的),穿孔右边铸有一竖线。

背面皆有廓,边廓且较阔。

“五铢白钱”铸造于隋炀帝“杨广”大业年间(605-616年)。

因铸币原料含锡、铅等金属,使得钱色发白,故称“白钱”。

隋五铢的“五”字左边大多有一竖线,旋转过来看像“凶”字,于是人们借机发泄说:“此钱为凶钱,杨广凶多吉少,注定没有好下场”。

所以,历朝历代在钱币铸造上,始终未能摆脱封建迷信色彩。

二、唐朝钱币的形制与流通唐朝在中国历史上经济繁荣,商业发达,对外贸易密切。

因此,唐朝是铸造货币最规整,铸量较多的朝代。

据史书记载,唐朝和东南亚各国在经济、文化上的联系非常密切。

随着商业往来,唐朝时期的财物、钱币一批又一批地通过海运和陆运,流通到东南亚各国。

据史书记载,林邑(今越南中部)、真腊(今柬埔寨)、室利佛逝(今印尼的苏门答腊)、堕婆登(今印尼)、狮子国(今斯里兰卡)和骠国(今缅甸)经常派遣使者到我国唐朝。

细说五代十国之货币

细说五代十国之货币
五代十国几十年的分裂割据,社会动荡不 安,造成经济混乱不堪,反映在钱币上,是普遍 实行货币减重、贬值和区域性通货膨胀。币制混 乱,各地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行其政,带有浓厚的地方性。一些 地区大量发行铁、铅钱,直接影响到朱以后形成 铜铁区、铁钱区的流通格局。
相关
上传相关
0
0c27f6ca 易博
唐国通宝。李最于显德六年(959 年)铸。有 折十型铜质篆文太钱,小钱有钢铁两种,钱文篆 隶、篆楷成对,首开对钱先河。传世楷书唐国通
宝,珍罕无定价。
长大后的生活那么的简单,六块钱可以买一张三好学生的奖状,六块钱就可以买六包摇摇
大唐通宝。铸于唐国通宝之后,铜质,制作 不及前钱,大多鹱形制薄小。阔缘大型者少。传 世有银质大唐通宝。‘‘大唐镇库”大钱,珍罕无 定价。
字右挑,制作较精。和铸钱面二目各异,文字拙 劣,轻薄小样,制怍粗糙。
4.后汉货币 汉元通宝。后汉乾幸占元年(948 年)铸。形 制书体仿开元钱。面背常有星月纹。
5.后周货币 周元通宝。柴荣显德二年(955 年)毁佛铸钱,
精湛异常,可与开元钱媲美,钱制为五代之冠。 铸量较多。
(二)十国货币 1.楚货币
唐末,在黄巢农民起义打击下.王室衰微, 政权旁落。907 年。朱温灭唐建立后梁政权,中 国步入五代十国(907—960 年)的动乱时期。
(一)五代货币
1.后梁货币开平元宝、开平通宝。后梁朱 温开平年间(907-911 年)铸。现存世各 l 枚。真 伪莫辨,未定。此外,传世有少量。“开平元宝” 小铅钱。
长大后的生活那么的简单,六块钱可以买一张三好学生的奖状,六块钱就可以买六包摇摇
通宝大铁钱,未见实物;大铜钱,真伪存疑。
3.南汉货币
乾亨重宝,乾亨通宝。南汉刘 7 乾亨元年(917 年)铸。铜、铅两质。一般制作不精,文字内多 流铜。乾亨重宝铅钱文字拙劣,有传形及上“邕” 字,出土较多。

五代十国货币介绍

五代十国货币介绍

导读:唐朝末年,籓镇之祸、宦官之乱、黄巢起义、朋党之争让强大的唐帝国终于崩溃了。

起而代之的五代十国,是中国继春秋战国、三国、南北朝之后的又一次大分裂割据时期。

在五代十国这段较为特殊的历史时期里,几乎每一个曾经独立过的政权都发行过自己的货币。

五代十国的钱币种类极多,但流存下来的非常少。

开平元宝:中国古代钱币之一。

开平为五代十国时期梁太祖朱温年号公元907~911,存世钱币有“开平通宝”,“开平元宝”各一枚,由于皆系孤品,有无确切的史料记载,真伪难辨,此外,存世有少量开平元宝小铅钱。

“应圣元宝”是五代十国期间燕王刘守光在应天元年911年铸造的钱币,由于为试铸币所以存量稀少。

中国古钱“五十名珍”之一。

五代十国货币天福元宝,中国古代钱币之一。

五代十国后晋石敬瑭天福年间铸造。

当时所铸造既有官铸也有私铸。

官铸精美,私铸粗劣。

天福元宝存世不多,官铸更稀少。

流通古币中使用带“福”字的货币,目前所知最早的是后晋天福三年公元938年铸造的“天福元宝”铜钱,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1]。

这一铜钱的铸造,还有一段历史原由:五代十国后唐末年,天平节度使石敬瑭投靠契丹,献中原16州,拜小他12岁的契丹王为义父,娶契丹贵族女为妻。

契丹帮他夺得后唐江山,做了儿皇帝,立国为晋史称后晋,称“高祖”。

他认为自己得天下是上天赐福,于是取国号为“天福”,下旨铸造“天福元宝”铜钱。

比如后梁开平年间铸“开平通宝”大钱和“开平元宝”,后唐有“天成元宝”,后晋有“天福元宝”,后汉“汉元通宝”,等等。

而“应圣元宝”是当时的北燕铸造的钱币。

五代十国时期的货币,总结起来有两大特点:一是大额钱币盛行。

唐朝除了在短期内发行过大额钱币外,一直使用的都是小平钱。

而五代十国的钱币多为当十、当百或是当千的大钱。

二是这个时期的铸币大部分采用的是“铁”这种最为普通的金属,因此铁钱的流通量比较大,同时这个时期铸币的质量也不是很高。

由于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权更替极为频繁,每个政权的存在时间都很短,因此这个时期的很多钱币都传世极少,成为钱币界的珍品。

历代五铢版别实物图谱(图很多)

历代五铢版别实物图谱(图很多)

历代五铢版别实物图谱(图很多) 五铢钱长铸近800年,在中国钱币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版别款式浩如烟海,令集藏者眼花缭乱,真真是趣味盎然,蔚为大观。

为助益各位泉友五铢版别集藏研究,现辑录高人集藏的五铢版别实物图谱,供大家学习借鉴,希望对你的泉识提高和鉴赏及集藏方略有所裨益,此甚善。

大致按五铢通行年代倒置贴图,自隋五铢开始反至大汉,贴图太多,重在图示标示说明,顺序错乱在所难免,敬请谅解。

1、隋朝置样五铢2、隋朝曲笔五铢3、隋朝直笔五铢正样(一排)、小样(二排)4、北魏永平五铢5、北魏永平五铢减重版现代经济一不好就使劲发行钱币,古代经济一不好就减重~~其实原理都一样,钱币里掺水~~6、南朝陈五铢7、北周五铢(有称陈五铢二式)8、南朝梁两柱五铢(有说曹魏两柱五铢)9、南齐五铢?10、六朝无文11、六朝传形12、沈郎五铢13、沈郎五铢(横隔五、纵隔五、传行)14、六朝两柱五铢15、曹魏五铢两版16、蜀五铢(或刘焉五铢)17、六朝五铢背四出南梁五铢这个是~梅长苏买宅子用的就是这个~~得用一车~~18、剪边极限方五铢19、鸡目五铢普品20、鸡目五铢广穿21、鸡目五铢上杠22、鸡目宽边上下杠鸡目五铢,是陪葬品,也就是冥币~~23、更始五铢更始五铢前边介绍过,需要了解的朋友回复“更始五铢”四个字就能收到相关介绍文章。

24、背四出25、背四决纹26、五金版27、赤仄五铢-面四决纹28、东汉阔缘29、鸡目五铢(穿下半星)30、实心金头31、传行32、磨边传行33、剪边合背(背文逆时针旋转90°)34、剪边合背(背文顺时针旋转90°)35、剪边合面36、合面37、饼子五铢(直径:27.15mm 厚:2.76mm 重:7.0g)38、趣味品(实心五内上部分,实心金头;五笔画上巨星)39、趣味品(实心五内上部分,实心金头;五笔画上巨星)40、趣味品(古人不知为何作此造型?当纽扣?)41、浅字模糊版42、面接穿上全星43、面接穿下全星44、“五”叠文版45、“铢”叠文版46、'五'、'铢'两字都叠文47、纵隔五版48、横隔五版49、'五'内上星50、“五'内下星51、“五”左旁星52、'五'右旁星53、面上双星54、面下双星55、“五”下星、“铢”下星56、五内双星57、面上四星58、面上三星59、面下三星65、面上单星68、“五”上横杠69、“五”下横杠70、“铢”上横杠71、“铢”下横杠72、面上横杠73、面下横杠74、“五”上竖杠75、“五”下竖杠76、“铢”上竖杠77、“铢”下竖杠78、穿上竖杠79、穿下竖杠80、面上阳文卧“王”81、面上阴文卧“王”。

五代十国古钱币书写

五代十国古钱币书写

五代十国古钱币书写五代十国古钱币,作为我国古代货币形式之一,历史悠久。

五代十国古钱币分布时间范围在公元907年至960年,此期间国家不断迁移,庄县改划,就导致古钱币书写和出现新的变化。

五代十国古钱币的书写,主要以大明金、大金元体为主,也有少量的银元。

大明金主要有一条龙、太和、天盛、嘉泰、景武、崇宁等六种,大金元体有金田、福庆、冠禄、含笑、太平等五种,银元有若干种。

一条龙是五代时期发行的金币,制造的材质为黄铜,本体书法样式书写“一条龙”四字,上方顶部并列书写“大明金”二字,底部并列书写“今何年、库平五钱”,左右两边分别镌刻蝙蝠纹饰。

太和古钱币书写“太和”二字,上方书写“大明金”,底部书写“今何年”,左右两边分别镌刻牡丹花纹饰,钱币正面中间外环绘有“唐三彩”回纹饰。

天盛古钱币,书写“天盛•金”三字,上方书写“大明金”,底部书写“今何年”,左右两边分别镌刻“中华龙”或“荷花”纹饰。

嘉泰古钱币书写“嘉泰•金”三字,上方书写“大明金”,底部书写“今何年”,左右两边分别镌刻“葫芦”或“满文”纹饰。

景武古钱币书写“景武通宝”四字,上方书写“大明金”,底部书写“今何年”,左右两边分别镌刻“芭蕉”或“八卦”纹饰。

崇宁古钱币书写“崇宁”二字,上方书写“大明金”,底部书写“今何年”,左右两边分别镌刻“云雷”纹饰。

金田古钱币书写“金田通宝”四字,上方书写“大金元”,底部书写“今何年”,左右两边分别镌刻“蝠、犀、骷髅”等纹饰。

福庆古钱币书写“福庆通宝”四字,上方书写“大金元”,底部书写“今何年”,左右两边分别镌刻“海星”纹饰。

冠禄古钱币书写“冠禄通宝”四字,上方书写“大金元”,底部书写“今何年”,左右两边分别镌刻“卷草”或“鼋头”纹饰。

含笑古钱币书写“含笑通宝”四字,上方书写“大金元”,底部书写“今何年”,左右两边分别镌刻“梅”纹饰。

太平古钱币书写“太平通宝”四字,上方书写“大金元”,底部书写“今何年”,左右两边分别镌刻“鹤”纹饰。

6、永通万国五代铸造精致文字最美的折十母钱

6、永通万国五代铸造精致文字最美的折十母钱

6、永通万国五代铸造精致文字最美的折十母钱
北周静帝宇文阐,大象元年(公元579年)始铸。

面文“永通万国”,玉箸篆,
“永通”意为永远通行,“万国”示天下万国可用。

字廓深峻,形体厚重,钱文和铸工均臻妙境,堪称“北周三品”之首。

当时以一枚兑换折一钱五万枚,堪称虚值大钱之冠,民不乐用,流通时间不长。

由于实行的虚价货币政策,所以“布泉”“五行大布” “永通万国”三种钱币后来亦逐渐减重。

永通万国是中国古代钱币的一种,“永通万国”的出现,连同布泉、五行大布使北周三大美泉不仅在南北朝、乃至在我国以及世界铸币工艺史上,达到一个崭新的高度。

直径47mm.3.8mm。

外缘有明显的拔模斜度。

玉筋篆书。

斑驳陆离的锈色。

字口。

五代十国古钱币书写

五代十国古钱币书写

五代十国古钱币书写
五代十国古钱币是中国历史上曾经流通使用过的货币。

这些钱币
最早出现在五代十国时期,它们常用来交易商品、购买服务,也是当
时财富的象征。

五代十国古钱币上面刻有文字和图案,主要有正面、
背面、侧面三部分,每一部分的书写不同。

正面上,五代十国古钱币常常有一个圆形或方形的标志,其中最
重要的文字是“统一”或“共存”,这意味着此钱币是当时政权官方
统一铸造的货币。

此外,正面还可能会书写政权名称、实行者的名称、钱币版式、成色、材质、装订等信息。

背面常常书写着一些古文字和内容,诸如国家实行者的建议、圣旨,以及制定钱币的法令等。

同时,也会有一些神话故事或古代传说
的描述,或者一些寓意美好的图案、花纹。

侧面部分,也可能会书写一些古文字和图案,例如巩固政权、坚
持道德等文字,或者当时出现的一些象征性图案,用以表达政权当时
的意向。

五代十国古钱币上书写的文字和图案,在历史上大多具有重
要的文化和政治意义,极大的增加了这些钱币的收藏价值。

“出谱”古钱币图鉴——秦代至五代篇

“出谱”古钱币图鉴——秦代至五代篇

“出谱”古钱币图鉴——秦代至五代篇大型半两秦国铸币,青铜质,径6厘米,重74.7克,特大型罕见大型半两(背面)大型半两秦国铸币,青铜质,径6.4厘米,重62.9克,特大型罕见。

大型半两(背面)大泉五千吴大帝嘉禾五年(236年)或赤乌元年(238年)铸。

铁质,径3.8厘米;“大泉五千”传世少极,铁质更罕太和五铢北魏建国于丙戌(386年)正月,初称代国,至同年四月始改国号为魏,439年灭北凉,统一北方。

孝文帝太和十九年(495年)铸太和五铢。

青铜质,径2.6厘米,双点“太”,似样钱。

开元通宝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始铸,青铜质,径4.6厘米折十型大钱,背穿上祥云。

天授通宝武后称帝,改国号为周,武周天授年间(690~691年)铸行青铜质,径4.4厘米;折十型大钱,钱体厚重,文字深峻,制作精美。

乾元重宝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铸行,青铜质,径4.7厘米折十型大钱,背穿上祥云。

高昌吉利隋末唐初吐鲁番高昌国主麴文泰延寿七年(630年)铸行。

青铜质,径4.1厘米;折十型大钱,钱体厚重,字口深峻,钱文端庄秀美,极罕。

天成元宝后唐明宗天成年间(926~929年)铸,青铜质,径4.2厘米;折十型大钱,钱文“元”作右挑。

历代钱谱记载,天成钱极罕,仅小平一种。

近年小平、折十均有发现,当然此钱也极为难得。

汉元通宝后汉隐帝刘承祐(948年)铸,青铜质,径4.5厘米折十型大钱,背月孕星,厚重、精美;钱文与开元钱相似,疑为开元钱改范而成。

永隆通宝闽王曦永隆四年(942年)铸,青铜质,径3.6厘米;钱文古朴。

背上“闽”下“月”青铜质为仅见品,钱谱中只收录有铁质和铅质。

天德重宝闽王延政天德元年称帝于建州,改国号殷,天德二年(944年)铸天德重宝与通宝。

青铜质,径4.5厘米;折十型天德重宝钱文苍劲有力,钱体浑厚,字口深峻,背穿上“殷”字,迄今为仅见品。

五代十国古钱币书写

五代十国古钱币书写

五代十国古钱币书写
五代十国古钱币,是指北宋以前历史上各朝代使用的钱币。

五代十国为“五代”和“十国”统一,从公元907年到公元960年在中国大陆地区治理期间产生的钱币,其前后历经五代十国而产生的大量钱币,极具史料价值和收藏价值。

其中,五代钱币书写比较像文字,或者有花纹的文字,如“持平”、“新细”、“宝福”、“康德”等文字。

而十国时期的钱币,则各有特色,但书写都比较精致,标注也相对较多。

如宋钱的书写,常只有一个文字,如“宋”,或者一两个字组合,如“宝福”等;辽钱的书写方式,则有“大宝”、“贯元”、“铁钱”及“平安”等字样;西夏钱币书写方式有“大贯”、“康德”、“宣德”等字样;而金钱书写,则有“大贯”、“大宝”、“宝藏”等,形式也不尽相同。

此外,南宋钱币也很有特色,书写最多的形式是“大通”、“持平”以及“康定”等字样。

总之,五代十国古钱币的书写,形式各异,博大精深,极具收藏价值。

三千年历史,这50枚古钱最珍贵第四篇之五代十国钱

三千年历史,这50枚古钱最珍贵第四篇之五代十国钱

三千年历史,这50枚古钱最珍贵第四篇之五代十国钱泉藏古藏论古今,不管唐宋元明清方圆之间天地大,古往今来岁月明五代后唐钱。

天成年间(926-930)铸。

“天成元宝”因所出甚少,可谓五代钱中的珍稀之品,目前市场价格在235万元左右。

前蜀钱。

永平年间(911-915)铸,存世极罕。

传世多见一种文字纤弱之“永平通宝”小钱,系安南所铸。

闽钱。

天德年间铸,有铜、铁两种,当百使用,背穿上“殷”字,以纪国号。

2011年嘉德春拍一枚天德重宝背殷,成交价格25.3万元。

楚钱。

马殷受梁封天策上将军,建天策府,于乾化元年(911)铸天策府宝,有铜、铁两种。

楚马殷所铸大钱。

有铜、铁二种,背有天、策、天府、天策、策府等字,铜钱数量少于铁钱,钱文隶书,与唐高宗乾封泉宝不同。

唐朝政府速将其回笼销熔改铸开元通宝,这就是乾封泉宝存世不多的缘由。

后蜀钱。

孟昶广政年间(938-965)铸,有铜、铁、铅三种平钱。

广政通宝铜钱早年被评为古钱五十名珍之一,今已不甚难见,目前市场价格在2万元左右,铁钱、铅钱市场价后蜀钱。

钱文形制与广政通宝接近。

存世极罕。

《历代古钱图说》中标明民国时期曾有3枚“大蜀通宝”现世,分别被3名古币专家收藏,后3人过世,古币下落不明。

格在500元左右。

南唐钱。

李璟保大年间(943-957)铸,背上“天”字,形制厚重,存世极少。

2010年嘉德秋季拍卖会拍出一枚,成交价格为78.4万元南唐钱。

显德五年(958),李璟铸永通泉货大钱,以一当十,钱文有篆、隶两种,篆书者较薄小,为后期的减重钱。

南唐钱。

此钱真品仅发现二枚,因其文字形制与大唐通宝接近,所以定为南唐开国者徐知诰升元元年(937)建国号大齐时所铸。

一说为南唐后期铸大唐通宝时所铸。

五代人民币大集合最大面值曾达五万元

五代人民币大集合最大面值曾达五万元
第一套人民币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发行的唯一的法定货币。在图样题材上,选择当时经济建设和新社会人们生活的图案。
第一套人民币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胜利进军的形势下由人民政府所属国家银行在1948年12月1日印制发行的唯一的法定货币
五代人民币大集合最大面值曾达五万元
背面图案,票面年号改为“2015年”;取消了右侧全息磁性开窗安全线和右下角防复印图案;调整了面额数字样式、票面局部装饰图案色彩和胶印对印图案及其位置。

五代十国古钱币书写

五代十国古钱币书写

五代十国古钱币书写
五代十国古钱币是古代中国的一种钱币,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五
代十国,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古代钱币书法是一种十分重要的
艺术形式,代表了当时社会文化水准的发展程度,可以说它是历史文
化传承的体现。

五代十国古钱币大多以两面平刻成圆形,或有缺口,
或有凹痕。

正面钱币书写字体清晰,有着特殊的文字格式,而反面则
记录着当时具体的年号、季节、祭祀信息等,用以确认钱币的真伪。

五代十国时期的钱币书写字体通常为“行书”,它由端正挺拔的“楷书”和更加自由灵动的“隶书”组成,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行书”书写风格。

字迹规范,笔触遒劲有力,能调动观者的情绪,在千百年
前就颇具魅力。

袁崇焕钱币“明初青绿”是出了名的,它的正面“明
初青绿”的书写则犹如一头青龙,十分雄浑壮美。

五代十国的古钱币书写虽然有不同的字体,但书写特征也十分明显,字体橫直轻重恰到好处,笔画端庄大方,严谨清晰,极富古典气息。

“楚钱”的古钱币书写虽然有着明显的楚风之韵,但仍具备五代
十国古钱币书写的典型特征。

此外,五代十国古钱币书写一般都具有
让人感到神秘之感,使用线条变化巨大,把较细的线条放在较厚的线
条上突出,灵动多变,气韵生动,古朴典雅。

五代十国古钱币书写,其书写特点及风格未见得太大变化,是一
种可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以及衡量一个民族文化水准的重要标志。


钱币的书写不仅仅代表着一个时代的历史发展,更是一段古老的历史
文化的精神继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套人民币最全票样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中国人民银行是国家管理人民币的主管机关,负责人民币的设计、印制和发行。

人民币的单位为元,人民币的辅币单位为角、分。

1元等于10角,1角等于10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发行人民币以来,历时50多年,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的需要而逐步完善和提高,至今已发行五套人民币,形成纸币与金属币、普通纪念币与贵金属纪念币等多品种、多系列的货币体系。

除1、2、5分三种硬币外,第一套、第二套和第三套人民币已经退出流通,目前流通的人民币,是中国人民银行自1987年以来发行的第四套人民币和1999年发行的第五套人民币,两套人民币同时流通。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发行第一套人民币,共12种面额62种版别,其中1元券2种、5元券4种、10元券4种、20元券7种、50元券7种、100元券10种、200元券5种、
50
0元券6种、1000元券6种、5000元券5种、10000元券4种、50000元券2种。

统一发行人民币是为迎接全国解放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它清除了国民党政府发行的各种货币,结束了国民党统治下几十年通货膨胀和中国近百年外币、金银币在市场流通买卖的历史,促进了人民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在建国初期经济恢复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一套人民币票样1元
1
2
第一套人民币票样5元
1
2
3
4
第一套人民币票样10元
1
2
3
第一套人民币票样20元
1
2
3
4
5
6
7
第一套人民币票样50元
1
2
3
4
5
6
7
第一套人民币票样100元
1
2
3
4
5
6
7
8
9
第二套人民币
第二套人民币于1955年3月1日开始发行,同时收回第一套人民币。

第二套人民币和第一套人民币折合比率为1:10000。

第二套人民币共有1分、2分、5分、1角、2角、5角、1元、2元、3元、5元、10元11个面额,其中1元券有2种,5元券有2种,1分、2分和5分券别有纸币、硬币2种。

为便于流通,自1957年12月1日起发行1分、2分、5分三种硬币,与纸分币等值流通。

1961年3月25日和1962年4月20日分别发行了黑色1元券和棕色5元券,分别对票面图案、花纹进行了调整和更换。

由于大面额钞票技术要求很高,在当时情况下3、5、10元由
苏联代印。

第二套人民币设计主题思想明确,印制工艺技术先进,主辅币结构合理,图案颜色新颖。

主景图案集中体现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风貌,表现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的战斗历程和各族人民大团结的主题思想。

在印制工艺上除了分币外,其它券别全部采用胶凹套印,凹印版是以我国传统的手工雕刻方法制作的,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其优点是版纹深、墨层厚,有较
好的反假防伪功能。

第二套人民币票样分
1
2
3
第二套人民币票样角
1
2
3
第二套人民币票样元
1
2
3
4
5
6
7
第三套人民币
第三套人民币于1962年4月20日发行,共有1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7种面额、13种版别,其中1角券别有4种(包括1种硬币),2角、5角、1元有纸币、硬币2种。

1966年和1967年,又先后两次对1角纸币进行改版,主要是增加满版水印,调整背面颜色。

第三套人民币票面设计图案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当时中国国民经济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农轻重并举的方针。

在印制工艺上,第三套人民币继承和发扬了第二套人民币的技术传统、风格。

制版过程中,精雕细刻,机器和传统的手工相结合,使图案、花纹线条精细;
油墨配色合理,色彩新颖、明快;票面纸幅较小,图案美观大方。

第三套人民币票样角
1
2
3
第三套人民币票样元
1
2
3
4
第四套人民币
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健全中国的货币制度,方便流通使用和交易核算,中
国人民银行自1987年4月27日,发行第四套人民币。

共有1角、2角和5角、1元、2元、5元、10元、50元、100元9种面额,其中1角、5角、1元有纸币、硬币2种。

与第三套人民币相比,增加了50、100元大面额人民币。

为适应反假人民币工作需要,1992年8月20日,又发行了改版后的1990年版50、100元券,增加了安全线。

第四套人民币在设计思想、风格和印制工艺上都有一定的创新和突破。

主景图案集中体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各族人民意气风发,团结一致,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主题思想。

在设计风格上,这套人民币保持和发扬了中国民族艺术传统特点,主币背面图景取材于中国名胜古迹、名山大川,背面纹饰全部采用富有中国民族特点的图案。

在印制工艺上,主景全部采用了大幅人物头像水印,雕刻工艺复杂;钞票纸分别采用了满版水印和固定人像水印,它不仅表现出线条图景,而且表现出明暗层次,工艺技术很高,进一步提高了
中国印钞工艺技术水平和钞票防伪能力。

第四套人民币票样角
1
2
3
>
第四套人民币票样元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