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电子备课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二氧化碳》教案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二氧化碳》教案教学目标- 了解二氧化碳是由什么组成的- 知道二氧化碳的特性和用途- 能够识别一些产生二氧化碳的常见活动教学准备- 教材: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 教具:投影仪、图片或实物展示二氧化碳相关的物品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什么是氧气?-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二氧化碳2. 研究(20分钟)- 向学生简单介绍二氧化碳的组成:由二个氧原子和一个碳原子组成。
- 使用图片或实物展示二氧化碳的特性:- 无色、无味、无臭- 可以溶解在水中- 可以用来灭火- 探讨二氧化碳的一些常见用途:-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碳酸饮料中含有二氧化碳,会起泡- 工业生产中使用二氧化碳进行冷冻、灭菌等- 让学生自己动手感受二氧化碳的一些特性,例如用吹气筒吹进洗衣粉水溶液,观察产生的气泡等。
3. 活动(15分钟)-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产生二氧化碳的活动。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相交流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 每个小组从讨论结果中选择一些活动进行展示,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4. 总结(5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强调二氧化碳的组成、特性和常见用途。
- 提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你们还能想到哪些产生二氧化碳的活动?教学延伸- 家庭作业:请学生观察家庭中哪些活动会产生二氧化碳,并记录下来。
- 下节课预告:下节课我们将研究二氧化碳的循环和影响。
注意事项- 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 以简单直观的方式展示二氧化碳的特性和用途,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培养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发表自己的观点,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积极参与。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2《空气能占据空间吗》优质课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2《空气能占据空间吗》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空气能占据空间吗》这一课是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空气的存在和空气能占据空间的特点。
教材通过简单的实验和问题引导,帮助学生建立对空气概念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他们对于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对于科学实验也有一定的兴趣。
但是,他们对于空气的概念和空气能占据空间的特点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空气的存在和空气能占据空间的特点。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空气的存在和空气能占据空间的特点。
2.如何通过实验和观察来验证空气的存在和空气能占据空间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感受空气的存在和空气能占据空间的特点。
2.问题引导法: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科学思维。
3.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共同完成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气球、针筒、塑料瓶等。
2.教学课件:用于辅助教学,展示实验过程和结果。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谜语来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存在:“是什么无形无味,无处不在,还能占据空间?”让学生猜测答案,引出本课的主题。
呈现(10分钟)1.向学生介绍实验材料和实验目的。
2.演示实验一:用气球和针筒展示空气的存在。
教师用针筒向气球中注入空气,让学生观察气球的膨胀,引导学生认识到空气的存在。
3.演示实验二:用塑料瓶展示空气能占据空间的特点。
教师将塑料瓶中装满水,然后倒掉水,将塑料瓶放在桌子上,让学生观察塑料瓶是否能占据空间。
操练(10分钟)1.分组进行实验:每组学生用气球、针筒和塑料瓶进行实验,验证空气的存在和空气能占据空间的特点。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2课教案
2把汇报结果列在黑板上。
3“瀑布具有有生命物体的特征吗?”要求学生在回答时说出理由
限时作业:完成新课堂本节第2、3题
板书设计:校园里的植物
操场上、墙角下、树上、砖头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校园里的植物
课时目标:认识到植物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
一、预习交流展示
学生继续展示在校园里搜集到的有生命的物体
交流讨论,它们有什么特征。
比一比哪个小组说的好。
最好用笔画一画。
二、精讲点拨
引导学生讨论小动物有哪些共同特征
1.学生观看多媒体上有关的动物图片和视频
2.学习小组间同学相互讨论
3.研究蜗牛的食性。
4.学生观察、记录、展示、交流。
5.讨论::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比较。
泗店镇中心小学教师电子备课
任课教师_张崇伦学科_三年级科学第二单元
教学课题:2校园里的植物
教学课时
2课时
主备老师
_张崇伦
教学时间
第三周
教学目标
(1)知道植物的共同特征
(2)认识到植物的多样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植物在形态方面的一些特征
教学难点
找出植物的相同之处。
教学准备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总结概括:怎样给常见的动物分类,说出自己的依据。
限时作业:完成新课堂本节第5、6题
板书设计:
给常见的动物分类
依据: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等
教后反思:
学生用:一张长30cm、宽10cm的纸条、长杆铅笔、彩色笔。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小学最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教学课件
朝下
不会湿
占据
鼓起来
空气
占据
鼓起
有孔
没有孔
拓展提高
思考—交流
谁能说一说聪明的乌鸦是用什么办法喝到水的?
瓶子中的水为什么会上升呢?
石子有一定的体积,扔下去后,小石子占据了水的位置,水就升上来了。
拓展提高
空气占据空间的应用
空气质量轻,并占据一定的空间。
课堂总结
这一节我们学习了……
课堂练习
做一做
1.我们把纸塞入干净的杯子 ,杯口 竖直放入带水的水槽,纸 。 2.空气是 空间的,例如打气后的皮球是 。 3.我们吹气球,把 进气球,气球会 来,说明空气会 空间。 4.__________的瓶子里的气球能吹大,__________的瓶子里的气球不能吹大。
压缩
弹性
弹性
压缩
推动
空间
气垫船
玩空气枪
体积
拓展提高
压缩空气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 你知道哪些地方利用了压缩空气吗?
说一说
拓展提高
空气具有可压缩性,经空气压缩机做机械功使本身体积缩小、压力提高后的空气叫压缩空气。 压缩空气是一种重要的动力源。与其它能源比,它具有下列明显的特点:清晰透明,输送方便,没有特殊的有害性能,没有起火危险,不怕超负荷,能在许多不利环境下工作,空气在地面上到处都有,取之不尽。
塑料瓶中的气球——不能吹大
带孔的塑料中——气球会吹大
作业布置
做一做
请认真实验并完成实验报告
第二单元 3.压缩空气
新知导入
已经打了好多次,但球的大小没有多大变化
球里的空气被压缩了
说一说
新知讲解
活动1:给篮球充气
我们一起来体验给篮球充气的过程。
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研究土壤》全部教案(共5课时)
根据2019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材制定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认识土壤》全部教案(共5份)学校:姓名:日期:4.土壤的成分【教材分析】本课是新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研究土壤》的第一课,本单元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土壤:土壤的成分、不同类型的土壤以及保护土壤。
本节课《土壤的成分》中,教材设计了三个环节,分别是挖土壤、观察土壤并进行记录、最后利用两种方式深度观察研究土壤。
在新教材中没有提及腐殖质的概念,也没有让学生具体描述看到的土壤分层时那些物质到底是什么,但根据后一课的内容分析,在用水浸泡土壤后,学生要能观察到土壤的分层情况并描述,且发现土壤中是有颗粒大小不同的土壤的。
本节课虽然在一单元中处于起始位置,但与后一课的联系不可忽略。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其心智和接受能力还处于自己二年级的水平。
但经历过两年的科学学习,他们的观察经验已经得到了很大的丰富,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探究能力,能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但在合作分享的方面也有一定的欠缺,如果让他们合作观察一份材料的话,可能会引发一些矛盾,因此材料要充足。
其次,要激发学生观察的欲望,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注意力可能很容易分散,因此把握好课堂节奏,逻辑也要梳理清晰。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组成土壤的成分有空气、水和颗粒大小不同的土壤等科学探究:1.通过观察土壤,记录并描述出它们包含的肉眼可见的成分。
2.能利用纸巾、水、放大镜等工具来进一步观察,证明一些不可直接观察到的成分的存在,知道观察的方法多种多样。
科学态度:1.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方式完成科学探究,体会其中的乐趣。
2.能接纳别人的观点,乐于分享彼此的想法。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土壤资源,了解人类的活动可能对土壤带来的影响。
【教学重点】利用多种方法观察土壤,并能记录和描述看到的物质。
【教学难点】知道有些无法直接观察到的物质,可以利用间接的办法证明它们的存在。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PPT、土壤。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单元备课(集体备课)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单元备课(集体备课)一、备课目标- 掌握科学第二单元中的重点知识和技能。
-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探究能力。
- 增强学生对科学实践的兴趣和参与度。
二、备课内容1. 本单元的主题和内容- 主题:种子的生长- 内容:- 种子和花朵的区别- 种子的组成结构- 种子的发芽过程- 种子的生长需要的条件- 种子的传播方式2. 知识要点- 种子和花朵的区别:- 种子是植物生长的起点,花朵是植物的繁殖器官。
- 种子的组成结构:- 种皮、胚珠、胚芽、营养物质。
- 种子的发芽过程:- 吸水膨胀、破裂、根的伸长、茎的伸长。
- 种子的生长需要的条件:- 适当的温度、光照、水分和空气。
- 种子的传播方式:- 风传播、动物传播、人工传播。
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种子和花朵的区别。
- 理解种子的组成结构。
- 了解种子的发芽过程和生长需要的条件。
- 了解种子的传播方式。
- 能力培养目标:- 能够观察、描述和记录实验现象。
- 能够提出问题和做出合理猜想。
- 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和记录结果。
-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科学实践的兴趣和积极参与态度。
-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互助精神。
三、备课准备1. 教学资源准备- 课本《最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科学》- 实验器材:种子、水杯、纸巾、放大镜等- 实验记录表- 学生教具:活动卡片、课件、图片等2. 教学环境准备- 教室布置:准备展示种子和花朵的图片、标签等。
- 实验区:确保实验台面整洁,提前摆放好实验器材。
四、教学步骤1. 导入- 利用图片展示种子和花朵,引导学生思考:它们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植物要有种子?2. 探究活动- 分组进行实验:1. 实验一:观察种子的组成结构。
2. 实验二: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
3. 实验三:探究种子的生长需要的条件。
3. 总结归纳- invite students to summarize and share their findings about the structure of seeds, the process of seed germination, and the conditions required for seed growth.4. 练巩固- 完成课本上相关练题。
三年级科学第二单元单元备课
第二单元备课主备人:侯忠敏参加人:三年级全体科学教师备课时间:单元教材分析教材选用的观察活动、观察活动所及的内容对象,是对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良好载体,但不是惟一载体。
可以是蜗牛,也可以是田螺,可以是蚂蚁,也可以是别的昆虫。
蜗牛的教学目的并不是要认识蜗牛,这没有多大意义,真正意义在于以课堂上指导孩子们观察蜗牛的活动,使他们获得观察动物的经历,以此来影响他在课外自己来寻找另外一种小动物的活动;送蚂蚁回家活动中,蚂蚁的家在哪里?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产生新的观察和发现;观察蜗牛壳,学生提出我的头旋儿是左旋还是右旋、排水时旋涡是左旋还是右旋的等新问题……这是我们科学教育所期待的迁移,要给这样的问题、这样的孩子以鼓励。
因为不管是孩子的观察还是成人的科研领域,正是各种各样的问题引领着观察研究活动向着更深入处、更广阔处拓展的。
教学目标1、生命体具有一些基本的特征———都是由物质构成的,都有新陈代谢活动,能适应和影响环境、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进行生长发育。
2、地区上有很多种不同种类的动物,它们和植物一起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的生命世界。
3、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4、动物有最基本的生存需要:食物、空间和应激性。
5、动物会经历出生、发育和死亡的过程,会繁殖他们的后代。
6、动物有相同点: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命,会排泄废物,会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
重点1、经历对蜗牛外形、运动、反应等方面的观察活动2、经历观察蜗牛吃食、休眠、排泄的过程,体会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3、经历对蚯蚓、蚂蚁的观察,初步理解动物身体结构的多样性。
4、通过观察金鱼的生活,了解水生动物与陆生动物的相同和不同。
难点1、学生观察过程中对蜗牛的态度及对观察到的信息的整理。
2、对蚯蚓的细致的观察,对蚯蚓身体结构的认识3、学生有想法时用实验的方法进行验证。
教具准备课件、放大镜、滴管、蜗牛、蚯蚓、蚂蚁、金鱼的图片等教法设计探究法演示法参观法实践法讨论法课时分配:1、寻访小动物 1课时2、蜗牛(一) 1课时3、蜗牛(二) 1课时4、蚯蚓 1课时5、蚂蚁 1课时6、金鱼 1课时7、动物有哪些相同特点 1课时。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自然与科学第二单元教案7篇
【导语】科学课以培养学⽣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亲⾝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来培养他们的好奇⼼和探究欲,以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为他们终⾝的学习和⽣活打好基础。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是什么样的 教学⽬标: 1、能⽤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并⽤语⾔描述所观察的⽔的形态特征。
2、运⽤⽐较的⽅法辨别物体的特征。
3、认识⽔是什么样的。
4、了解物质三种常见的状态:固态、液态、⽓态。
5、愿意合作与交流。
6、养成全⾯细致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 1、各种不同形状的装⽔容器、注射器、塑料袋、玻璃板等。
2、酱油、醋、盐⽔、清⽔、糖⽔、油等。
教学过程: ⼀、导⼊新课 ⽔是我们天天都能见到的物体,下⾯我们就来研究什么样的物体是⽔。
(板书课题) ⼆、实验探究,解决问题 1、实验⼀ (1)将酱油、醋、盐⽔、糖⽔、清⽔分别注⼊烧杯⾥,⽤眼、⿐、⾆辨别它们的颜⾊、⽓味和味道。
(2)在每杯液体的背后放置⼀⽀⽩⾊的粉笔,让学⽣观察它们的透明程度。
(3)讨论:⽔是什么样的物体? (4)归纳:⽔是⼀种⽆⾊、⽆味、透明的液体。
2、实验⼆: (1)将清⽔慢慢地滴在⽔平放置的玻璃板上,观察⽔是否向各个⽅向流动。
(2)让学⽣观察⾃⼰的⽂具盒、橡⽪、课本等,它们能在桌⾯上流动吗? (3)把⽔倒⼊不同形状的的容器⾥,观察⽔有没有固定的形状,有没有⼀定的体积。
(4)观察⾃⼰的铅笔、橡⽪、课本有固定的形状吗? (5)⼩结:⽔具有流动性,有⼀定的体积,没有固定的形状。
3、让学⽣⽐较⽔(液体)与⽊块、玻璃珠(固体)和空⽓(⽓体)有哪些不同。
(1)⽔与⽊块、玻璃球⽐较:不同点是,⽔没有固定形状,⽽⽊块、玻璃球具有固定形状。
(2)⽔与空⽓⽐较: 实验:将⽔和空⽓分别装⼊注射器中(溶积相等),堵住注射器嘴,再按压活塞,表现出⽔的体积不易改变,⽽空⽓的体积易改变。
(3)归纳出什么是液体、⽓体、固体。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教案·最新说明:本文整理了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的教案,内容包含第一单元的所有课时,主要来源多年教学工具中的精华部分,与所有同仁分享。
目录一、单元《空气》介绍 (3)二、第1课时《感受空气》 (4)三、第2课时《空气能占据空间吗》 (7)四、第3课时《压缩空气》 (10)五、第4课时《空气有质量吗》 (13)六、第5课时《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 (16)七、第6课时《我们来做“热气球”》 (19)八、第7课时《风的成因》 (22)九、第8课时《空气与我们的生活》 (25)一、单元《空气》介绍二、第1课时《感受空气》三、第2课时《空气能占据空间吗》四、第3课时《压缩空气》五、第4课时《空气有质量吗》4.空气有质量吗六、第5课时《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七、第6课时《我们来做“热气球”》第(二)单元第 6 课第 1 课时课题 6.我们来做“热气球”作课时间作课内容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教材34-35页课时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放飞“热气球”活动,了解空气受热后温度升高,体积膨胀上升。
2.学生通过放飞“热气球”活动,了解热气球能升空是由于里面的空气受热膨胀变轻,从而带动了热气球升空,空气冷却后热气球又会降下来。
3.在放飞“热气球”的活动中,能描述热气球上升和下降的现象,并对类似的现象进行解释。
教学重难点学生通过放飞“热气球”活动,了解热气球能升空是由于里面的空气受热膨胀变轻,从而带动了热气球升空,空气冷却后热气球又会降下来。
教具学具蜡烛,点火器,塑料袋,纸筒板书设计我们来做“热气球”作业设计孔明灯能持续飞行,主要是因为。
A.孔明灯体积大B.孔明灯的热源温度高C.孔明灯的热源与灯一起飞行“热气球”表面变热“热气球”变得手要拎着——空气变热空气体积空气会上八、第7课时《风的成因》九、第8课时《空气与我们的生活》。
(精品)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二单元第2课时空气能占据空间吗
第2课时空气能占据空间吗(教材P25~26)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累计____1____课时探索与研讨2.研讨汇报。
集体汇报帮助卡主持人:请各小组代表依次汇报你们组在实验中的发现。
小组1: 我们组的纸团没有湿,因为杯子里有空气,空气占据了杯中空间,水就进不去了。
主持人:你们认为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小组1:我们认为这个现象说明空气可以占据一定的空间。
主持人:其他小组有不同的现象或结论吗?小组2:我们组的现象和小组1的不同。
我们组的纸团湿了,因为杯子在压下去的时候倾斜了,空气泄漏,水进到杯子里,所以纸团湿了。
这让我们知道了在进行活动或做实验的时候,一定要谨遵操作要求,要认真、细心、有耐心。
主持人:谢谢大家的发言,汇报活动结束。
探索二:扎孔观察1.提问:空气占据了杯中的空间,所以水进不去,你们有办法让水进到杯子里吗?(预设:在杯子底部扎一个小孔。
)2.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分组实验,完成实验帮助卡。
探索与研讨3.交流:指导学生组内讨论。
组内研讨帮助卡主持人: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学生1: 我观察到移开手指后,杯中的水面变高了,杯底的纸团湿了,小孔处出现了气泡。
主持人:小孔处的变化与水位变化和纸团变湿有关系吗?学生2:有关系。
小孔处出现气泡,说明移开手指以后,水跑到杯子里面,空气被水挤出来了,所以水面变高了,空气占据的空间现在被水占据了,所以纸团湿了。
主持人汇总大家的发言。
探索三:打气观察1.过渡:水的本领还真大,把空气挤出了杯子,你能想办法让空气再回到杯子中去吗?(预设:向杯子里打气。
)2.演示:出示打气筒,指导学生如何打气,并进行演示。
3.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分组实验,完成实验帮助卡。
探索与研讨【设计意图】将三个实验分开探究,旨在落实与每一个实验相关的研讨和思考内容,规范学生的操作和实验结果的汇报,尽可能地建立起纸团是否被打湿与空气是否占据杯内空间之间的逻辑联系。
4.交流:指导学生组内讨论,将实验现象汇总,并思考研讨问题。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电子备课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电子备课教学设计目标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小学三年级的学生通过电子备课,更好地完成科学上册全册的研究。
教学内容本教学设计包括以下教学内容:1. 自然界中的日月星辰2. 动物中的鸟类3. 植物中的种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自然界中日月星辰的基本知识;2. 了解鸟类的分类,了解它们的生活性和特点;3. 了解种子发芽的基本过程和条件。
能力目标1. 通过观察,识别和分类不同的鸟类;2.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种子发芽的过程和条件;3. 通过科学探究的方式,发现自然界中日月星辰的神秘。
情感目标1. 培养爱护自然的情感,学会保护自然;2. 培养勤奋研究科学的惯。
教学步骤1. 导入新知识,让学生初步了解日月星辰;2. 研究鸟类的分类,了解它们的生活性和特点;3. 实验观察种子发芽的条件;4. 制作抽屉式种子标本观察;5. 实验观察月亮的不同形态;6. 了解恒星的基本知识,观察星空;7. 课外拓展,引导学生在自然中探索。
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实验法3. 观察法4. 操作法教学评价1. 能够回答课上的问题;2. 能够观察、分类鸟类;3. 能够识别与种子相关的胚芽、营养物质等;4. 能够用自己的话解释日月星辰中发生的现象;5. 能够用抽屉式种子标本观察种子的萌芽和生长;6. 能够通过观察星空,认识星座。
总结通过本次教学,学生通过电子备课的方式更好地完成了对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的学习,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学习科学的兴趣。
青岛版(2017秋)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植物的生活全套教案
青岛版(2017秋)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植物的生活全套教案青岛版(2017秋)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植物的生活全套教案5《植物的“身体”》教学设计【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描述植物一般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组成,这些部分具有帮助植物维持自身生存的相应功能。
2.教材分析《植物的“身体”》是青岛版六三制三年级上册《植物的生活》单元的第一课时。
本节课以植物的“身体”为主线,让学生通过一系列活动,不同的认识方式,知道不同的植物具有不同的“身体”组成部分,即使是同一种植物的“身体”在不同的生长时期也会有所不同。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提出问题“我们的周围生长着很多的植物,它们的“身体”是怎样构成的?”通过问题引领学生在观察周围植物的基础上对植物的身体组成进行探究。
第二部分是活动过程,有两部分组成:一是观察凤仙花,它的“身体”由哪几部分组成?是对植物的“身体”的初探:实物观察凤仙花,让学生对凤仙花进行观察,从而对植物的“身体”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知道植物的身体组成有哪些部分,并明确它们的名称;二是其他植物的“身体”有几部分组成?是对植物的“身体”的再探:通过观察苹果树、肾蕨、葫芦藓、向日葵这四种植物的图片,知道其他植物的“身体”组成部分,从而总结出:有的植物的“身体”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组成,有的植物则只具备其中的几部分。
第三部分拓展活动:观察周围的植物,找一找它们“身体”的各个部分,使学生既认识了植物种类的多样性,也明确了即使植物在不同的生长时期,但最终身体的组成却是这样的:有的植物的“身体”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组成,有的植物则只具备其中的几部分,加深了认识,也为后续知识植物的根、茎、叶的蒸腾作用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3.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对植物的“身体”从生活中已有一些经验和认识,也知道植物“身体”组成的名称,但是有些认识是比较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
植物“身体”的不同部分,是由于植物处在不同的生长和发育阶段,它的全部的“身体”组成不一定在同一时期同时具有。
2023年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全册)
2023年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全册)2023年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身边的万物(一)课时一:水的性质和用途教学目标:1. 了解水的性质和用途;2. 掌握正确使用水的方法;3. 培养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教学内容:1. 水的来源和种类;2. 水的形态和性质;3. 水的用途和重要性;4. 正确使用水的方法;5. 水的保护与节约。
教学方法:1. 导入法:通过展示不同种类的水,引发学生对水的兴趣和认知;2. 演示法:利用实验演示水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的性质变化;3. 情景模拟法:设计情景让学生讨论如何正确使用水;4. 合作研究法:分小组讨论水的保护与节约的方法。
教学资源:1. 水样;2. 实验器材和材料;3. 图片、图表和幻灯片;4. 小组活动资料。
课时二:观察生活中的水教学目标:1. 观察生活中不同用途的水;2. 归纳总结水的用途;3. 培养爱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内容:1. 饮用水、洗衣水、农田用水、厕所冲水等不同用途的水;2. 水对生活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1. 提问法:通过提问学生观察他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水;2. 讨论法:学生小组讨论不同用途的水,并进行归纳总结;3. 视频展示: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深入了解水的用途与重要性。
教学资源:1. 图片、实物样本;2. 视频资料。
第二单元:观察水果和蔬菜(一)课时一:观察不同水果的外部特征教学目标:1. 观察不同水果的外部特征;2. 分辨不同水果;3. 培养细致观察和分类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不同水果的外部特征;2. 对水果进行简单的分类。
教学方法:1. 观察法:学生观察不同水果的外部特征,并进行描述;2. 比较法:将不同水果进行比较,寻找它们的相似与不同之处;3. 图片展示:展示水果的图片,让学生进行分类。
教学资源:1. 不同水果的实物样本;2. 图片。
课时二:观察不同水果的内部结构教学目标:1. 观察不同水果的内部结构;2. 掌握水果的部分名称和用途;3. 培养耐心观察的能力。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单元备课
物体的形态——二单元备课
主备人:
教材分析
生活中有多种多样的物体,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与物质状态有关的感性知识,对固体、液体和气体这些词汇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教学目标
1.通过本习小组能将本组研究结果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
第7课································1课时
第8课································1课时
第9课······························· 1课时
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实验、比较、分类等多种方法探究固体的主要性质。
教学策略
1.学生能通过小组讨论研究的方法对周围常见的物体或物质按照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标准进行分类。
2.在实验中学生能利用感官估测物体的质量或体积,对固体的特征有初步认识。
教学准备
实验用器,课件ppt,
第教学课时
第6课································1课时
2024年最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精品课件
2024年最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最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我们的身体》中的“认识骨骼与肌肉”章节。
具体内容包括:骨骼的组成与功能,肌肉的组成与作用,以及骨骼与肌肉的协同运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骨骼的组成,知道骨骼对人体的支撑和保护作用;2. 认识肌肉的组成,理解肌肉在运动中的作用;3. 掌握骨骼与肌肉的协同运动原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骨骼的组成与功能,肌肉的组成与作用,骨骼与肌肉的协同运动。
难点:骨骼与肌肉协同运动原理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人体骨骼模型、肌肉模型、挂图、多媒体课件。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人体骨骼模型,引导学生关注我们的身体结构,提出问题:“我们的身体是如何支撑起来的?”2. 讲解:使用多媒体课件,讲解骨骼的组成与功能,肌肉的组成与作用,骨骼与肌肉的协同运动原理。
3. 实践操作:分发画纸、彩笔等材料,让学生画出自己的骨骼和肌肉,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4. 例题讲解:通过挂图展示不同动作的骨骼与肌肉协同运动,讲解动作背后的原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挂图上的动作,观察自己的骨骼与肌肉是如何协同运动的。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认识骨骼与肌肉2. 内容:骨骼的组成:骨、骨连接、关节骨骼的功能:支撑、保护、运动肌肉的组成:肌肉组织、肌腱肌肉的作用:收缩、舒张、产生力量骨骼与肌肉的协同运动:神经系统的调节,骨骼肌的收缩与放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最喜欢的运动时的骨骼与肌肉协同运动图。
2. 答案:根据学生画出的图,判断其是否正确展示骨骼与肌肉的协同运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掌握了骨骼与肌肉的协同运动原理,是否能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所学知识。
2. 拓展延伸:让学生收集关于骨骼与肌肉的趣味知识,进行课堂分享,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第二单元)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动物第1课《寻访小动物》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提出寻访小动物中可能碰到的未提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发展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的态度,形成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去寻访、亲近、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
【教学难点】避免学生在寻访过程中过分关注某一种小动物。
【教学准备】1、在校园里准备一块可供学生寻访小动物的场地(最好教师提前寻访一遍)。
2、设计简单的记录表,供学生参考。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理解小动物1、教师问:“听到‘动物’这个词我们想到了那些动物?”“‘大动物’我们能想到那些动物?”“‘小动物’我们能想到那些动物?”2、学生用举例的方法来区分大动物和小动物。
3、关注:学生举例的普遍性性,举现实存在的动物的为俐。
4、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小动物所指范围。
二、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1、教师组织学生回忆、交流在一定范围内见过那些小动物。
2、过程中注意引起学生寻访小动物的兴趣。
3、关注:学生是否注意倾听同学的经历;学生的描述是否有想象的内容。
4、设计意图:初步认识动物的多样性。
三、寻访活动的准备1、组织讨论,明确寻访的任务、寻访的时间、地点和观察与调查的方法。
2、学生分组讨论,并明确组内的分工。
3、交流寻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注意事项。
4、教师做好明确要求:注意安全、关注和爱护小动物。
5、关注:学生任务和分工是否明确。
6、设计意图:为顺利寻访做好准备。
四、到校园里寻访小动物1、学生分组寻访。
2、教师适时提供指导和帮助。
3、关注:学生是否遵守纪律、是否爱护小动物,是否用一定的方式作记录。
4、进一步增强对动物多样性的认识,获得更多的信息。
【板书设计】寻访小动物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第2课《蜗牛(一)》教学设计教学导航【学情分析】通过一次次的亲历活动,学生的科学态度得以端正,科学探究能力得以锻炼和提高。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备课
第二单元我眼里的生命世界单元计划本单元是依据小学科学《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关于常见的植物、常见的动物、生物的基本形态结构和功能、生物的基本需求等具体内容标准建构的,是整套教材在生命世界部分的开篇,也是学生从总体上对有生命的物体(生物)建立起初步认识的一个单元。
本单元教学内容涉及到《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标准有:科学探究:1、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实证据为基础,收集证据可以有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
2、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尊重事实,对收集到的证据能做好原始记录,并注意保留且不随意涂改原始数据;能对收集到的证据用文字、图表等方式来呈现。
3、能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
4、能条理清晰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并为自己的观点辩护,阐明自己观点的合理性。
5、能把探究过程中习得的知识、过程与方法运用于新的情境中。
科学知识:1、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并能对常见植物进行简单的分类。
2、了解更多的植物种类,感受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
3、了解当地的植物资源,能意识到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4、能简单概括植物的共同特征。
5、知道常见动物的名称,了解更多的动物种类,感受动物世界的纷繁复杂。
6、能用不同的标准对动物进行分类,能归纳某一类动物的共同特征。
7、认识几个大类动物的特征,如昆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并能根据这些特征,对常见的动物进行归类。
8、认识昆虫身体的基本结构。
9、知道生物生存需要水、空气、营养和空间。
10、知道动物靠吃其他生物获取营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并体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2、珍爱动植物的生命,不伤害它们。
3、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大自然。
对于学生而言,生命世界是一个充满生机、多姿多彩的世界,是他们从孩提时代就怀有浓厚兴趣的神奇世界。
花草树木,虫鱼鸟兽,都曾引起他们的关注。
我们要做的就是延伸学生的这份兴趣,把学生对生命现象和事物的表面认识发展到对生命本质的认识,探求生命世界的奥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 至 2014 学年度第一学期电子备课
任教学科科学
任课班级三年级
教师姓名
江苏省无锡市蠡园中心小学
蠡园中心小学电子备课格式
一、封面(见样本)。
二、内页(见样本)。
内页行文格式如下:
1、单元备课时,先做单元教材分析,再分课时备课。
一课时备完,另起一页,复制内页格式后,再备下一课时。
2、字体统一为宋体小四,固定值18磅;页面设置默认。
3、“反思与讨论”、“教学后记”用红色字体。
4、“第单元第课时(总课时)”中的“总课时”指的是该教学内容在本单元的总课时数。
三、保存
1、请上传至校园网-集体备课-内网快速通道栏目相应年级目录中,用户名为“术科组”,密码为“000000”。
3、课件及相关素材也请上传,作为备课资源之一。
把一个课件打包作为一个文件保存。
命名如:“声音的产生”。
保存在文件夹内。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内容涉及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有:
*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实证据为基础,证据的收集
可以有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
* “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尊重事实,对收集到的证据能做好原始
记录,并注意保留且不随意涂改原始数据;能对收集到的证据用文字、图表等方式来呈现。
* “能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
*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实证据为基础,证据的收集
可以有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
*能条理清晰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并为自己的观点辩护,阐明自己观点的合理性。
*能把探究过程中习得的知识、过程与方法运用于新的情境中。
* 能条理清晰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并为自己的观点辩护,阐明自己观点的合理性。
* 能把探究过程中习得的知识、过程与方法运用于新的情境中。
* “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尊重事实,对收集到的证据能做好原始记录,并注意保留且不随意涂改原始数据;能对收集到的证据用文字、图表等方式来呈现。
* “能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
*“能条理清晰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并为自己的观点辩护,阐明自己观点的合理性。
*“能把探究过程中习得的知识、过程与方法运用于新的情境中。
知识与技能:
*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并能对常见植物进行简单的分类。
*了解更多的植物种类,感受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
*了解当地的植物资源,能意识到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能简单概括植物的共同特征。
*能指认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知道各种器官的作用。
*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并能对常见植物进行简单的分类。
*了解更多的植物种类,感受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
*了解当地的植物资源,能意识到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能简单概括植物的共同特征。
*知道常见动物的名称。
了解更多的动物种类,感受动物世界的纷繁
复杂。
*能用不同的标准对动物进行分类。
能归纳某一类动物的共同特征。
*认识几个大类动物的特征,如昆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并能根据这些特征,对常见的动物进行归类。
*认识昆虫身体的基本结构。
*知道生物生存需要水、空气、营养和生存空间。
*靠吃其他生物获取营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并体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珍爱动植物的生命,不伤害它们。
*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美。
*感受并体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珍爱动植物的生命,不伤害它们。
*感受并体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珍爱动植物的生命,不伤害它们。
*感受并体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 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美。
单元课题第二单元第 1课时(总 1 课时)
单元课题第二单元第 1 课时(总 2课时)
单元课题第二单元第 1课时(总 1课时)
第二单元第 1 课时(总 1课时)
单元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