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岩土工程勘察报告.doc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1、前言1.1、工程概况新建3#拌和站位于汕头市濠江区沈海高速与053 县道交叉口。
本次拟建的建筑物如下表。
建筑结构采用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物的地基变形允许值按国标《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表5.3.4规定采用。
受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的委托,我司对新建设场地进行工程地质勘察。
建筑物一览表插表11.2、工程勘察目的、任务及要求本次勘察属施工图设计阶段详细勘察。
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勘探孔的布置及勘察要求由设计部门提供,总共布置钻孔3个。
本次勘察要求:1.2.1、查明场区成因、地形、地貌特征、地层结构等。
1.2.2、判别地基土类型和建筑场地类别,提供地震设计的有关参数。
1.2.3、查明场址地基岩土层结构、分布情况、均匀性及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1.2.4、查明地下水的类型,评价地下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1.2.5、根据建筑物和场地地质情况,提出经济合理的基础方案,提供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和桩侧摩阻力特征值及桩的端阻力特征值等设计所需的技术参数。
1.2.6、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特殊性岩土类型、分布等。
1.2.7、搜集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图,场区的地面整平标高,建筑物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地基允许变形等资料1.3、勘察方法及完成情况勘察方法以钻探取芯鉴定描述、现场进行标准贯入试验和取样进行室内试验为主,钻探工艺主要采用泥浆护壁无泵取芯钻进。
淤泥、粉质粘土采用单动三重管回转取土器进行取样,土试样质量等级为Ⅱ级。
水样采用分层隔水抽取法,进行分层取样。
勘察采用XY-1A型工程钻机1台次进场施钻,施工时间为2020年5月29日~2020年5月31日进行,完成钻孔3个,其中技术孔1个,孔深13.20~24.80m,总进尺62.50m,现场标准贯入试验10次;采取土试样12件,水样2件,易容盐2件;孔位测定、孔囗标高测量及地下水位测定各3点。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一、引言本次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是为某建筑项目提供地质资料,以便进行建筑规划和设计。
勘察任务包括查明建筑物范围内各层岩土的类别、结构、厚度、工程特性及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对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进行评价,并根据场地条件和施工条件,提出合理的基础类型建议,以及提出持力层和软弱下卧层的分布。
本次勘察采用了钻探、原位测试和室内试验等多种手段进行地质勘查工作。
二、勘察方法与技术1.钻探:本次勘察采用了钻探技术,通过钻机在地面钻孔,获取地下岩土样本,以了解地下岩土的类别、结构、厚度及物理力学性能指标。
2.原位测试:在钻孔中进行原位测试,包括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等,以获取更准确的地质参数。
3.室内试验:对采集的岩土样本进行室内试验,包括常规土工试验、岩石力学试验等,以了解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
三、勘察结果1.岩土类别:根据钻探和室内试验结果,建筑物范围内岩土主要包括碎石土、黏性土、砂土和岩石等。
其中,碎石土具有较高的承载力和稳定性,但可能存在颗粒破碎和位移问题;黏性土具有较好的承载力和稳定性,但可能存在灵敏度和压缩性问题;砂土具有较高的承载力,但可能存在液化问题;岩石具有最高的承载力和稳定性,但可能存在风化和破碎问题。
2.场地稳定性与适宜性评价:根据勘察结果,建筑物范围内的岩土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适宜性。
其中,碎石土和黏性土具有较高的稳定性,砂土和岩石也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因此,该场地适合进行建筑规划和设计。
3.基础类型建议:根据场地条件和施工条件,建议采用桩基础或复合基础。
对于桩基础,建议选择具有较高承载力和稳定性的岩石或砂土作为持力层;对于复合基础,建议选择黏性土作为持力层,并在下方铺设一定厚度的碎石或砂土作为垫层。
4.持力层和软弱下卧层分布:根据勘察结果,持力层主要分布在建筑物范围内的岩石或砂土层中。
软弱下卧层主要分布在黏性土层中,需要对其进行处理和加固。
四、结论与建议本次岩土工程勘察提供了详细的场地地质资料,为建筑规划和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
北京市北土城东路某市政工程岩土勘察报告
XX路(XX桥~XX路口)市政工程(道路)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目录文字部分:1.工程概述 (1)2.地形地貌及地下水 (3)3.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3)4.岩土工程分析评价 (4)5.结论与建议 (5)1 概述1.1 勘察目的及任务要求受XX市XX公司之委托, 我公司对XX路(XX桥~XX路口)市政工程(道路)工程场地进行详勘阶段岩土工程勘察。
该道路总长为4.3km, 属主干路。
勘察目的: 为施工图设计提供准确、详细地质勘察资料。
勘察工作要求:(1) 按图中所示位置进行勘察, 孔位可视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施钻时注意保护现况管线。
(2)各土层的液限、相对湿度、含水量、稠度、土质分类及土基回弹模量E0值等物理、力学性质。
(3)地下水分布情况。
(4)钻孔深度: 现况地表以下6m。
(5)两相邻勘探孔地质状态有突变时, 请在其间加密探孔以探明突变位置, 标注回填土范围。
(6)土壤液化分析及建议。
(7)除以上要求外, 请按“市政工程勘察规范”要求钻勘。
成果资料要求:(1)按“市政工程勘察规范”要求提供地勘报告(不良地质段需有说明、结论、建议)。
(2)按钻孔编号顺序提供地质柱状图及剖面图。
(3)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土基回弹模量等)(包括回填土)。
(4)提供按钻孔编号顺序绘制的地质剖面图软盘。
1.2 勘察工作依据的技术标准勘察工作依据的技术标准是:《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94);《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 064-98);《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公路抗震设计规范》(JTJ 004-89);《XX地区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DBJ01-501-9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 051-93)。
1.3 勘察方法及勘察工作布置勘察工作采用SH-30型钻机跟管锤击钻进。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书
本次勘察,勘探点依拟建物角点和边线布设。
采用的高程测量基准点为场地东侧办公楼西南角第二层台阶上一点,其相对标高为0. 00 米,具体位置见"建筑物和勘探点位置图"(附图1 )。
(二)、勘察依据(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SOO21-94)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 ); ( 3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O011-2001 ) ; ( 4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J25 -90 ) ;(5)《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 JGJ94-94 ) ; ( 6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SO123-1999 ) ; ( 7 )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CECS99:98 )。
(三)、勘察进程( l )准备工作:2002 年06 月18 日一2002 年06 月19 日;( 2 )野外作业:2002 年06 月19 日一2002 年06 月25 日;( 3 )室内试验:2002 年06 月20 日一2002 年06 月26 日;( 4 )资料整编:2002 年06 月26 日一2002 年06 月27 日;( 5 )提交报告:2002 年06 月27 日一2002 年06 月28 日。
三、场地条件(一)、位置和地形场地位于天水市北道区道北,市收容遣送站院内,南邻前进北路,交通便利。
场地地形相对平坦,地面相对标高介于-0.552~0.281米之间。
地貌单元属渭河北岸n 级阶地后缘与北山山前坡积带复合部位。
(二)、地层岩性本次勘察查明,在钻探所达深度范围内,场地地层由第四纪坡、洪积物组成。
自上而下为:①杂填土Q42ml:遍布整个场地。
灰褐或杂色。
稍湿至湿。
土质不均,成分杂乱,含砖块、瓦片、硅块、煤渣、树根及少量生活垃圾。
结构松散,物理力学性质差异很大,属近期人工填土。
层厚0.70~2.40米。
②黄土状粉土留,Q4dl+pl:遍布整个场地。
黄或黄褐色。
地勘报告(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地勘报告(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一、前言该报告是针对一处地点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其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该地区的地质与地貌情况,以便进行建筑与环境工程设计。
为了准确描述该地质状况和提高勘察精度,我们采用了多种勘察方法,得出了以下。
二、勘察地点简介本次勘察地点位于某地市区南部,面积约为1000亩,建筑用地面积为600亩,环境工程用地为400亩。
该地区地势起伏不大,平均海拔为30米左右。
周围无大型山脉或江河,是一处相对平稳的地形。
下面将对该勘察地点的岩土地质状况进行详细描述。
三、地质情况分析1. 地层岩性该土地地质构造复杂,主要由下部地层的花岗岩、石英岩和上部地层的黏性粘土层、杂屑土-砂土层组成。
其中,花岗岩为主要地质岩层,在该地区占主导地位,岩性为石英二长花岗岩。
黏性粘土层与杂屑土-砂土层在地下30米处之上,发育至地面以下10-15米,厚度约为30米。
2. 岩体稳定性评价根据本次勘察结果,岩体在地下部分稳定性较好,整体稳定度为一般。
但岩体表面过于粗糙,毛细孔隙度较大,较易发生岩体剥落、局部崩塌等现象,增大了建筑物基础的施工难度。
3. 地震地质灾害评价该地区地震等级较小,为三级地震,地震烈度为VI度。
考虑到地质条件和历史资料,该地区地震引发的岩石崩塌和滑坡等地震灾害风险较小。
4. 地下水地质分析-33米之间,该区域地下水较为丰富。
地下水层位上下界分别在-15米0米、-40米地下水层埋深为33-40米,主要为含水层,水质条件较好,适宜用于生活和工业用水。
四、勘察与建议本次勘察如下: 1. 该地区地下水资源较丰富,为生活和工业用水提供了便利;2. 该地质区构造复杂,岩体距离表面距离较近,建筑物施工难度较大,需要进行合理的基础设计; 3. 该地区地震风险较小,保证了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相对安全性。
因此,我们建议在该地区进行建设时,一定要结合实际地质情况,制定合理的建造方案和基础设计,确保建筑物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同时也能满足安全要求。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一、项目背景。
本次岩土工程勘察报告针对某某工程项目进行,该项目位于某某地区,地理位置优越,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本次勘察旨在全面了解工程所在地的地质和土壤情况,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
二、勘察范围。
本次岩土工程勘察范围包括工程所在地的地质构造、地层分布、土壤性质、地下水情况等内容。
勘察范围囊括工程周边区域,确保对工程影响因素的全面了解。
三、勘察方法。
1. 野外地质勘察,通过实地观测和采集地质样品,了解地质构造和地层分布情况。
2. 土壤力学勘察,通过取样分析和现场测试,获取土壤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工程性质。
3. 地下水勘察,通过水文地质勘察和水文地质试验,了解地下水位、水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四、勘察成果。
1. 地质构造和地层分布,经过野外地质勘察,确定工程所在地为XX构造,主要由XX地层组成。
2. 土壤性质,土壤为XX类型,具有XX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工程性质。
3. 地下水情况,地下水位为XX,水质为XX,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较小。
五、工程建议。
根据本次岩土工程勘察成果,为工程提出以下建议:
1. 对地质构造和地层分布进行合理的工程设计和施工方案制定。
2. 根据土壤性质,合理选择基础处理和土壤改良措施,确保工程稳定和安全。
3. 针对地下水情况,制定合理的排水和防水措施,保障工程施工和运行。
六、结论。
本次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充分了解了工程所在地的地质和土壤情况,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工程建议,为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Word版(共16页)(图文)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目录一、前言........................................................................................................................................ - 1 -二、区域地质概述........................................................................................................................ - 2 -三、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 8 -四、水文地质条件...................................................................................................................... - 10 -五、岩土工程评价...................................................................................................................... - 10 -六、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 11 -七、地基土承载力...................................................................................................................... - 12 -八、场地稳定性与适宜性评价.................................................................................................. - 12 -九、场地地震效应...................................................................................................................... - 13 -十、地基方案.............................................................................................................................. - 14 - 十一、结论与建议...................................................................................................................... - 14 -一、前言1、工程概况为完成灾后重建任务,我院受中国中铁玉树灾后重建现场指挥部委托,于20__年9月承担了XX省玉树藏族自治州XX县西杭商住南组团A42地块的岩土工程详细勘察任务。
道路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道路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石狮市嘉禄路(濠江路至东环路)市政道路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第一章、前言一、勘察目的与任务受石狮市市政建设管理处的委托,我院承接了石狮市嘉禄路(濠江路至东环路)市政道路工程岩土工程详细勘察任务,目的是查明沿线工程地质条件,为路基设计、边坡的稳定性处理与加固,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施工设计排水等提供工程地质依据和必要的设计参数,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具体任务为:(1)、查明沿线各地段地质构造,岩土类型,各岩土层的空间揭露规律及其物理力学性质;(2)、查明不良地质的成因、类型、性质、空间揭露范围、发生和诱发条件等,论证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并提出计算参数及整治措施的建议;(3)、查明地下水的类型、水位、埋藏条件、水位变化幅度与规律;地表水的来源、水位、积水时间以及排水条件,查明沿线路基的湿度状况提供划分干湿类型所需的参数;并判定地下水和地表水对路基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及稳定性影响;(4)、查明沿线暗埋的河、湖、沟、坑和坟场的揭露情况,回填土的土类、厚度及密实度,判定场地地震效应等。
(5)、未尽事宜详见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及2009年修订本)及行业标准《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94)等有关规范要求。
二、勘察依据的技术标准(1)勘察合同及委托技术要求;(2)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及2009年修订本);(3)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4)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及2008年修订本);(5)国家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6)交通部标准《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7)行业标准《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94);(8)行业标准《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9)行业标准《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10)行业标准《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11)行业标准《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12)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13)行业标准《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14)福建省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J13-84-2006);(15)福建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J13-07-2006)(16)《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等。
XXXX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XXXX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一、项目基本信息项目名称:XXXX岩土工程勘察项目地址:XXXX市XXXX区XXXX路甲方:XXXX开发有限公司乙方:XXXX勘察有限公司勘察时间:XXXX年XX月XX日二、勘察目的本次岩土工程勘察旨在对XXXX项目的地质、岩土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并提供相应的技术建议和措施,为项目的规划、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三、勘察范围本次勘察主要涵盖以下内容:1.地质和岩土资料的搜集2.地面地貌、地质构造和地层情况的勘察3.岩土工程地质调查4.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编制四、勘察方法本次勘察采用了以下主要方法:1.野外地质调查:通过实地观察和采样等方法,对地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赋存情况进行详细调查。
2.钻孔勘察:采用旋转钻机进行岩土钻孔勘察,获取不同深度的岩土样本,以评估地层稳定性和承载力等参数。
3.地球物理勘察:采用地震勘探、电磁法等地球物理手段,获取地下岩土结构和水文地质等信息。
4.室内试验:通过岩土样本的室内试验,获得其物理力学性质和工程性质参数。
五、勘察结果1.地质情况:该区域地质构造相对稳定,地层主要由XXXX组成,坚硬程度较高,适合进行基础工程建设。
2.岩土条件:岩土层间存在一定的夹土层,局部地段存在断层带,需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
3.水文地质:地下水位深度较浅,需注意排水系统的设计和施工。
4.地震状况:该区域属于XXXX地震带,需进行抗震设计和加固措施。
六、工程建议基于上述勘察结果,针对XXXX项目的工程建议如下:1.建议在设计中加入断层带和夹土层的影响,进行相应的加固措施设计。
2.建议排水系统的设计和施工,确保地下水位的控制和基础的稳定。
3.建议在建筑物和结构的设计中,考虑抗震要求,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
七、总结本次XXXX岩土工程勘察结果显示,该区域地质条件较好,岩土层坚硬,适合进行基础工程建设。
然而,存在夹土层和断层带等局部问题,需要在设计中加入相应的加固措施。
此外,需注意地下水位深度较浅和地震带的影响,做好排水系统的设计和抗震措施。
昆明某市政道路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内容
地层岩性是指地层中岩石的种类、成分、结构、物理和化学性质等特征。在市政道路建设中,地层岩 性的分析至关重要,因为不同岩性的地层具有不同的工程性质,对道路的稳定性、承载能力、变形特 性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地层岩性分析
总结词
地层岩性的变化对道路建设的影响
详细描述
在市政道路建设中,地层岩性的变化可能会对道路建设造成一定的影响。例如,岩石的 硬度、风化程度、含水率等因素的变化,都可能影响道路基础的稳定性。因此,在道路 建设中,需要对地层岩性的变化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评估,以确保道路建设的顺利进行。
工程地质稳定性评价
总结词
工程地质稳定性对道路安全的重要性
详细描述
工程地质稳定性是指在一定的工程载荷作用下,地壳中 岩石的稳定程度和变形特性。在市政道路建设中,工程 地质稳定性的评价至关重要,因为不同的工程地质条件 会对道路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造成重要影响。
工程地质稳定性评价
要点一
总结词
不同工程地质条件下的稳定性评价方法
报告对可能存在的不良地质现象进行了调 查,如滑坡、泥石流等,提出了相应的预 防措施。
建议与措施
地基处理建议
根据岩土工程参数,提出了地基处理 建议,如换填、桩基等,以确保道路 建设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排水系统设计建议
结合水文地质条件评估,提出了排水 系统设计建议,以防止道路积水对行 车安全的影响。
边坡防护措施
地质构造分析
总结词
褶皱对道路建设的影响
详细描述
褶皱是地壳中岩石的一种塑性变形现象,它 会导致地壳中岩石的弯曲和变形。在市政道 路建设中,如果道路穿越褶皱区域,可能会 对道路的稳定性和变形特性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道路建设中,需要对褶皱的分布 和特征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评估,以确保道路
岩土勘察报告
岩土勘察报告
一、项目背景。
本次岩土勘察报告针对某某工程项目的岩土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旨在为工程设计、施工和安全提供可靠的依据。
二、勘察范围。
本次岩土勘察范围包括工程项目周边地质环境、地表和地下水情况、土壤和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等内容。
三、勘察方法。
我们采用了现场勘查、实地取样、室内试验等多种方法,结合地质雷达、钻孔等技术手段,全面了解了工程区域的岩土情况。
四、勘察结果。
1. 地质环境,工程区域地质构造复杂,存在断裂带和滑坡等地质灾害隐患,需要加强监测和防范措施。
2. 地表和地下水情况,地表水位变化较大,需合理设计排水系统;地下水位较浅,需采取防渗措施。
3. 土壤和岩石性质,土壤为黏土和砂土的混合层,岩石为花岗岩和片麻岩,具有较好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五、勘察建议。
1. 对地质灾害隐患区域进行详细监测和评估,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2. 合理设计排水系统,确保工程地基和基础的稳定性。
3. 根据土壤和岩石性质,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六、总结。
本次岩土勘察报告全面、准确地反映了工程区域的岩土情况,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同时,我们也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和建议,希望能够为工程的顺利进行和安全施工提供保障。
七、附录。
1. 勘察地点示意图。
2. 勘察样品实验数据。
3. 监测报告和评估分析。
以上为本次岩土勘察报告的主要内容,希望能够对工程的顺利进行和安全施工起到积极的作用。
岩土工程施工勘察报告
岩土工程施工勘察报告一、引言本次岩土工程施工勘察报告旨在对地区的岩土工程施工进行全面的勘测和评估,为工程施工提供科学可靠的数据和指导。
通过本次施工勘察,我们对该地区的地质条件、土壤特性以及岩石性质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
二、勘察地点及背景本次勘察地点位于市区,该地区是一片开发较为活跃的地段。
施工工程类型主要为高层建筑,设计总建筑面积约为XXX平方米。
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勘察工作的重点是在满足施工要求的基础上保证施工安全。
三、地质调查结果经过详细的地质调查,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该地区土壤以黏土为主,黏性较强,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2.存在少量的砂质土壤,但其分布较为局限,主要位于地表较浅的部分;3.地下水位较深,对施工有一定的影响,需要相应的排水措施;4.山体较陡峭,存在一定的滑坡和岩体崩塌的风险,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防护。
四、岩石特性分析经过对勘察区域内岩石进行采样与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勘察区域主要为砂岩和灰岩,岩层整体较坚硬,适合进行基础工程;2.岩石中存在少量的软弱层,强度较低,容易发生断裂和滑动;3.研究了岩层的稳定性,对滑坡等地质灾害进行了分析和测算;4.根据测量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岩体支护方案,以确保施工期间的岩体稳定性。
五、安全评估与建议根据以上勘察和分析结果,我们对该地区的施工安全性进行了评估1.在施工过程中,要对土壤进行合理的处理和固结,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2.对特殊地质条件下的施工区域,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地下水防渗、岩体支护等;3.施工期间要进行长期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地质灾害隐患;4.对已经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分析研究,为未来的岩土工程提供经验和参考。
六、总结本次岩土工程施工勘察报告对地区的地质条件、土壤特性和岩石性质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分析。
通过勘测结果,我们对该地区的施工安全性进行了评估,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希望该报告能够为下一步的岩土工程施工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和指导。
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doc
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doc1、某某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具体勘察〕工程编号:2022-*-*工程负责:***报告编写:****校对:****单位技术负责:***工程负责:***审核:***审定:***法定代表人:***工程联系电话:************公司传真:***********勘察证书业务范围:工程勘察专业类岩土工程乙级;**类。
证书编号:********营业执照:******单位:*******勘察工程有限公司地址:*********名目1工程与勘察工作概况41.1拟建工程概况41.2勘察目的、任务要求41.3勘察依据与执行的技术标准41.3.1国家标准:41.3.2行业标准:51.3.3浙江省标准:51.3.4其它:51.4岩土工程勘察等级51.5勘察方法及勘察工作量51.5.1勘察工作2、量的布置51.5.2工程地质调查51.5.3勘探设备和方法61.5.4室内岩、土试验及水〔土〕腐蚀性分析61.5.5勘探完成工作量61.5.6勘探点测放依据71.5.7资料整理、报告编制72场地环境与工程地质条件72.1气象和水文状况72.2场地地形、地貌82.3地基土构成及特性82.4不良地质作用、地下埋藏物及特殊性岩土92.5水文地质条件92.5.1地表水92.5.2地下水93岩土参数统计103.1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统计103.2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建议值104岩土工程分析评价104.1场地稳定性、适合性评价104.1.1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难评价104.1.2场地地震效应评价114.1.3场地稳定性、适合性评价114.1.4特殊性岩土分析评价114.2地基土3、分析评价114.3地下水和地表水评价124.3.1地下水〔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评价124.3.2地下水对建立工程的影响124.4地基岩土层承载力参数的确定134.5自然地基的可行性及地基根底方案分析134.5.1自然根底条件分析评价134.5.2桩基方案分析评价145结论与建议16附表:1、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设计参数表2、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数理统计表3、地层分布统计表4、标贯试验成果统计表5、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成果表6、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统计表7、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表8、土工试验成果总表附图:1、勘探点平面位置图2、工程地质剖面图3、钻孔柱状图4、固结试验分层e-p曲线1工程与勘察工作概况1.1拟建工程概况*******在*****地块建一座*****,进站的专用通道4、宽6米,垂直于****的中心线,直线距离52米,该***为二层,总占地面积65米×40米,其余是厂房及****和****,设计高程为40米,〔±0.00〕,建筑物接受框架构造,拟接受桩根底。
道路勘察报告模板.doc
道路勘察报告模板常熟市沿江开发区万和路道路、挡墙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目录第一部分工程勘察文字报告1前言2 1.1工程概况2 1.2目的与任务2 1.3依据技术标准2 1.4外业施工概况3 2工作内容及方法3 2.1地面调绘3 2.2测量定位3 2.3钻探3 2.4资料整理3 3 工程地质条件3 3.1自然地理条件3 3.2地层岩性3 3.3地震效应4 3.4水文地质条件4 3.5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5 4、路基与挡墙基础方案评价5 5、结论与建议6 第二部分附图、表1、勘探孔平面位置图2、工程地质剖面图3、钻孔柱状图4、静力触探单孔曲线图1、土层工程物理力学指标与建议设计参数一览表2、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表3、土工试验成果总表4、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统计表5、分层固结试验曲线成果表6、水质分析报告表1前言1.1工程概况拟建的常熟市沿江开发区万和路道路、挡墙工程位于常熟市沿江开发区出口加工区。
本次勘察万和路段,自长春路至长青路,总长约620m,属次干道。
原砼路面机动车道宽度约15m。
路基宽度约27m。
砼路面黄海标高为2.90m左右,经现场调查,路面未见明显破损及翻浆现象。
本次拟对道路改建为沥青路面,路基宽度为30m,其中机动车道沥青路面宽度为15m,慢车道宽度4.0m,快车道与慢车道间绿化带宽度2.0m,北侧人行道3.0m。
路面标高基本不变,黄海标高2.80-3.00m。
南侧路基外5.0m,为宽度约10.0m河道,河底黄海标高为-1.00m左右。
拟建河岸挡墙,拟采用轻型钢筋砼挡墙型式。
挡土墙高约3.00m左右。
本区为沿江软土地基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属设计抗震分组第一组。
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划分为抗震不利地段,无不良地质现象。
地形地貌较简单,岩土种类较多。
按市政工程勘察规范场地分类应划分为Ⅱ类。
本工程道路为次干道,河道边挡墙为Ⅱ类堤岸。
路基与堤岸间距较近,钻孔沿设计道路边(河道一侧)布置,勘探孔主要为取土钻孔与静力触探孔,间距约50米左右。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一、勘察地点:该勘察地点位于XX市XX区XX路XX号,拟建一座五层高的商业综合楼。
二、勘察目的:1.了解该地区的地质条件和地下水情况,为建筑的地基设计和地下室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
2.确定该地区的岩石和土壤的物理力学性质,为建筑的结构设计提供参数。
3.针对该地区的地质和地下水条件,提出相应的施工措施和工程设备要求。
三、勘察方法:1.现场地质调查:通过地下钻探和取样分析等手段,获取地下岩石和土层的情况,并进行室内试验分析。
2.地下水勘察:通过地下水位的观测,了解地下水的分布和水质情况。
3.室内试验:对取样的土壤和岩石进行物理力学性质试验和水质分析。
四、勘察结果:1.地质条件:经过地下钻探和取样分析,勘察区域主要由第三纪地层组成,主要包括砂砾岩、泥岩和沙岩。
其中,砂砾岩层较为坚硬,具有较好的承载能力;泥岩层较为黏土,具有较强的剪切性;沙岩层呈块状分布,容易发生坍塌。
2.地下水情况:经过地下水位的观测,该地区地下水位较深,地下水丰富,但水质有一定的硬度,需要进行净化处理。
3.物理力学性质:通过室内试验,取得了岩石和土壤的相关数据。
砂砾岩的抗压强度约为150MPa,抗拉强度约为5MPa;泥岩的抗压强度约为10MPa,抗拉强度约为2MPa;沙岩的抗压强度约为80MPa,抗拉强度约为3MPa。
五、建议:1.对于地基设计,建议选择砂砾岩作为承载层,避免选取沙岩层作为地基,以保证建筑的稳定性。
2.对于地下室施工,需要采取加固措施,加强泥岩层的承载能力,并避免发生坍塌事故。
3.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强地下水的净化处理,以免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和周边环境。
4.在结构设计中,需要根据岩石和土壤的物理力学性质,合理选择材料和设计参数。
六、结论:通过本次岩土工程勘察,了解了勘察地点的地质条件和地下水情况,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施工措施。
这些结果和建议将为建筑的地基设计和地下室施工提供重要依据,保证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星子县西湖新区道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1、前言1.1 工程概况拟建的星子县西湖新区道路工程,全长约2500米,路基宽度为18米,道路等级Ⅲ级城市次干道,设计行车速度20km/h。
工程主要内容有道路工程、排水工程、桥梁工程、涵洞工程。
1.2 勘察目的及任务要求1.2.1 勘察目的为星子西湖新区道路工程一阶段施工图设计提供详尽的地质勘察资料,对道路修建的适宜性和稳定性有关的工程地质条件作出适宜性评价,提供道路区域内的岩土的设计参数。
为道路中的桥梁工程的施工图设计提供详尽的地质勘察资料。
对建桥的适宜性和稳定性有关的工程地质条件作出适宜性评价,提供桥型方案的基础类型、基底设置高程、地基岩土的设计参数。
1.2.2 勘察任务1 查明场地土层成层条件和分布规律、地层的物理力学性质、空间分布特点及地基土层岩土工程特性,为本工程设计、地基整体稳定性分析等工作提供地层分布资料和岩土物理力学参数指标。
2 查明有无影响本工程建设场地稳定的不良地质作用,若存在,分析其成因类型、分布范围,预测其发展趋势,并评价其对本工程建设的影响。
3 查明场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地下水动态变化基本规律,以及场区历年最高、最低地下水位标高,并分析其对本工程设计与施工可能产生的影响,判定地下水和土对混凝土的腐蚀性。
4 划分场地类别,查明有关砂土、粉土的地震液化可能性,对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作出评价。
5 查明场地周围建(构)筑物及地下管线的分布情况。
6 对场地的岩土工程地质特性作出评价,结合本工程性质,对基础型式及相应的持力层进行分析论证。
7 查明本区域场地气象条件,包括降雨、温度等情况。
1.2.3 勘察技术要求建设单位提出的技术要求如下:1.勘察范围和钻孔布置勘察范围为星子县西湖新区道路及桥梁部分,道路部分,孔位一般布设在道路中线,遇特殊地段,如水塘、小河等路段适当加布孔位。
桥梁部分孔位布设在桥梁墩台的原位处,拟建桥梁为3×10钢筋混凝土简支板梁桥,共设桥台两个,桥墩一个。
钻孔坐标见附表,另附勘探孔位平面图。
2. 钻孔深度道路部分要求单孔总钻孔深度一般情况下不大于8米。
桥梁部分要求探明中风化或微风化层分布,钻孔进入中风化或微风化层深度不小于8米,总钻孔深度一般不大于30米。
当土层深度变化较大及不能查明不良地质情况时,勘察单位可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增加钻孔和适当延长钻孔深度(增加钻孔和延长钻孔深度前请通知设计方,经双方共同研究后决定)。
3.取土样原则上各土层均需取土样,一般要求每1~2m取一组试样。
4.室内土工试验内容天然含水量、比重、容重、孔隙比、液限、塑限、非粘性土颗分;压缩系数、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渗透系数和固结系数、c、φ值、土的承载比试验(CBR值)、土的击实试验、有机质含量及易溶盐含量试验等。
5.现场原位测试标准贯入试验:根据本工程需要布置标准贯入试验孔,各土层均须进行标准贯入试验。
竖向间距按地层特点和土的均匀程度确定。
静力触探试验:确定各土层的强度及桩周摩阻力、桩端承载力标准值;若为岩层,需提供岩石饱和含水率的单轴极限抗压强度。
6.地下水测试地下水埋藏条件及对路基的影响的试验。
7.钻探现场记录钻探记录需派有经验技术人员担任,负责记录土名、变层深度、颜色、包含物、状态和结构构造特点,砂类土的密实度和标贯击数,岩层的名称、颜色、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特征。
8.其他要求1)控制性钻孔必须钻至设计单位所提供的孔深。
2)钻孔严格按照《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执行。
9.勘察报告内容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应包括国家现行规范规定的有关内容及下述内容:1.勘察工作概述;2.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评价;3.地基均匀性评价;4.各土层的桩周摩阻力标准值、承载力基本容许值;若发现基岩应提供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以各土层的相关物理指标。
5.地下水埋藏条件、路基的设防水位;6.场地地基的地震效应评价;7.场地周围建(构)筑物及地下管线的调查情况;8.工程环境评价及施工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1.2.4 勘察依据1 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 交通部标准《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3 交通部标准《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4 交通部标准《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5 交通部标准《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6 交通部标准《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7 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20021-2001);8 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9 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10 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DBJ15-38-2004);11 国家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12 国家标准《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112-8713 《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I87-92);14 《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JGJ89-92);15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16 《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17 《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94)。
18 行业标准《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CECS99-98。
1.3 勘察方法及完成工作量评述1 勘察方法本次勘察采用回转岩芯钻探及锤击钻探,结合标准贯入试验、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室内土、水实验等多种方法进行。
野外钻探严格执行有关规范及勘察纲要要求,室内资料整理及编制采用理正勘察软件进行。
岩土分类定名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第3.3.3~3.3.6条执行,同时结合野外钻探结果及室内土工试验结果综合确定。
2 测量放样本次钻孔放样是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道路设计平面图及测量控制点,用经标定合格的全站仪按图上尺寸测放而成,高程为黄海高程系统。
各孔孔口坐标及高程详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勘探点一览表。
3 岩芯钻探采用三台XY-1型液压岩芯钻机,地下水位以上采用干钻方式,地下水位以下采用泥浆护壁,土层及全风化、强风化岩层使用口径Φ110mm合金钻头回转钻进,中风化岩层采用口径Φ75mm金刚石钻头回转钻进。
野外钻探严格按《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要求进行。
4 原位测试本次勘察原位测试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及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方法,测试器具均经计量检定合格,测试数据准确,测试数量均不少于6次。
5 土、水样采取及土工试验A、试样采取及试样数量:粘性土原状样按Ⅱ级土样质量等级要求采用厚壁取土器采取。
砂类土主要采用标贯器采取,对卵石主要由岩芯管取样。
在拟建线路内取1组土样及1件地下水水样做室内土、水的简化学分析。
B、土样试验项目:物理力学指标:含水量、重度、比重、液限、塑限、压缩模量、剪切强度、砂类土及碎石土的室内颗分,取样点力求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代表性。
C、水、土样的试验项目:测定地下水、地表水及土规范要求所有腐蚀性介质含量。
地下水位观测:沿线各孔均用测水钟量测地下水的的稳定水位。
6、施工时间及完成工作量野外钻探工作于2009年08月05日始至2009年08月23日结束野外钻探任务,完成的工作量如表1:完成工作量一览表表1本次勘察过程中,严格按照我院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加强质量管理,严格执行国家及有关市政公路勘察规范,钻孔采用全站仪实地放测,采取的水、土样品具有代表性,岩土设计物理力学参数采用试验指标数理统计、现场原位测试并结合有关规范和地区工程经验提出的,真实可靠,所提供的岩土技术参数等能满足拟建工程施工图设计及施工需要。
2、区域自然地理及地质概况2.1 区域自然地理概况拟建道路自然地理位于星子县城以西,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属亚势带季风区,年平均降水量1437.1毫米,年平均气温15至18℃,1月份平均气温4.5℃,7月份平均气温29.2℃。
拟建道路所在区域地表水系较为发育,西面邻近鄱阳湖,中间有沟谷穿越,沟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并顺地形倾向向西部鄱阳湖水域径流排泄,流量受季节控制,所以本次项目中间部位设置有钢筋混凝土简支板梁桥。
道路沿线在ZK03、ZK09以及ZK12处为水塘分布,水深约1~2m。
2.2 区域地质条件拟建道路场地大地构造位置属扬子准地台(Ⅰ级)下扬子凹陷(Ⅱ级)与江南古隆起(Ⅱ级)间;次级构造属庐山隆起(为主)与鄱阳断陷之间,赣南大断裂北端西侧。
3、线路工程地质条件3.1 地形地貌拟建道路位于山坡及山谷前缘地带,地形总体东西两侧高,中间低洼,北高南低,沿线各段受人类耕作影响,呈台阶状,场地农作物主要以菜地为主,局部种有地瓜、花生等作物。
根据钻探揭露地层情况,沿线地貌主要以山麓斜坡冲、堆积成因的山前平原地貌为主,小部分为残积坡麓地貌。
拟建道路周边无已建建筑物,经勘察,拟建道路沿线未发现有地下构筑物及地下管网分布,场地周边环境条件简单,详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3.2 岩土层工程地质特征根据线路地质调查及钻探揭露,拟建道路沿线岩土层可分为9个工程地质大层,3个亚层,上覆土层第①层为近代人工堆填积(Q4ml),第②层为耕土(Q4pd),第③层为全新世冲洪积层(Q4al+pl),第④~⑦层为全新世冲积层(Q4al),第⑧层为第四系上更新统残积层Q4el),下覆基岩为燕山期(γ51)花岗岩。
现分述如下:1、人工填土(Q4ml)第①层:灰褐、黄褐色,稍湿,松散,土性主要为杂填土,由人工堆积的粉质黏土、碎石等组成,含砖头、瓦片和生活垃圾等。
不均匀的欠压实土。
该层仅在ZK13附近路段见有揭露,层底标高为20.54m,厚度为3.40m。
2、耕土(Q4pd)第②层:灰褐色,很湿至饱和,可塑状,由粘性土及石英中粗砂组成,层表局部地段可见少量植物根系,局部地段含大量灰黑色碳化物质,工程性能较差,分布较薄,最大厚度1.00m,一般厚度0.50m~0.80m。
沿线各路段普遍有分布。
3、第四系全新世冲、洪积层(Q4al+pl)第③层粉质粘土:黄褐色,饱和,可塑,切面稍有光泽,手捏有砂感,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组份以粉粒和粘粒为主,含石英中粗砂及少量铁锰质结核。
该层在拟建桥梁位置处缺失,道路沿线大部分钻孔有分布。
层底标高为10.04m~21.32m;厚度1.20m~6.60m,平均为3.69m。
第④层细砂:浅黄、灰白色,饱和,松散,成分以石英为主,含少量云母及泥质,干燥时颗粒基本分散,砂粒均匀,级配良好,分选性较好。
该层仅在路线桥位处ZK26~ZK33号钻孔见有揭露,层底标高为11.20m~14.94m;厚度0.80m~1.30m,平均为1.02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