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6章123节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六章教案(1)
二、正确理解法治思维方式
培养法治思维方式,增强法治意识,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权利与权力、权利与义务、自由与平等、实体与程序的关系。
民主与法治的关系一方面,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础,决定着社会主义法治的性质和内容。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实现途径。
讨论:法治与法治的区别
讨论:联系自身实际,让学生举身边的例子,讲身边的,如何培育法治理念;
提问: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举例:比如,同样是在路口闯红灯,普通老百姓被拦住又是开罚单又是扣分,而特殊牌照车辆则扬长而去,你想想老百姓心里会是什么滋味?明明是违了章该罚他也不会服气。
总结:必须强调的是,在对法律问题的思考与处理上,法律思维应当优先,不能用道德的原则和评价取代法律的规则和评价。
服务大局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服务大局与依法治国是统一的。运用法律的手段
服务大局,按照法治的方式服务大局。依法正确履行职责是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服务大局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
课程导入:
1、由李天一的案例引发的思考
2、在公共汽车上抓小偷只要对方先动手自己就可以正当防卫打死小偷吗?
3、“拾到钱不还”只受道德谴责吗?
一、法律权威
法律权威就是法律所具有的尊严、力量和威信。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迫切需要。任何社会都必须树立有效的权威,没有权威就没有秩序。
二、维护法律权威的意义
•防止冤案错案的发生
•提高司法的公正性
•提高司法人员素质
•与国际接轨
•实现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六章遵守道德规范提高道德品质
第二节 树立家庭美德 LOGO
二、 家庭美德
1.家庭美德的含义
家庭成员之间应该努力营造一种和谐、健康、向 上的关系。家庭关系就是生活在一个家庭内成员之间 的人际关系,如夫妻关系、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兄弟 姐妹关系等。它以婚姻或血缘为基本纽带,表现为家 庭成员之间的相互依存、共同生活。社会主义国家在 家庭道德方面包含有丰富的内容,它涉及家庭各方面 的关系,这种关系是血亲关系的体现,更是社会伦理 的重要组成部分 。
LOGO
(2)全民性
(3)相对稳定 性
第一节 遵守社会公德
二、 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LOGO
1.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2.助人为乐是为人民服务精神的直接体现 3.爱护公物是社会公共生活中的基本要求 4.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也是社会公德的基本内容之一 5.遵纪守法是社会公共生活的又一基本要求
第一节 遵守社会公德 LOGO
知识拓展
6.大庭广众之下脱去鞋袜、赤膊袒胸,把裤腿卷到膝 盖以上、翘“二郎腿”,酒足饭饱后毫不掩饰地剔牙,卧 室以外穿睡衣或衣冠不整,有碍观瞻。
7.说话脏字连篇,举止粗鲁专横,遇到纠纷或不顺心
的事大发脾气,恶语相向,缺乏基本社交修养。 8.在不打折扣的店铺讨价还价,强行拉外国人拍照、
第一节 遵守社会公德 LOGO
2.大学生如何在实践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践行社会公德规范
(1)要提高认识
(2)注重培养学 生养成良好的公德
习惯
第二节 树立家庭美德 LOGO
一、 确立正确的恋爱观
1.大学生恋爱的心理特点
(2)
(1)
恋爱动机简单化
(3)
自主性强
不成熟性与不稳 定性
第二节 树立家庭美德
一套完整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案-第六章上课讲义
第六章培育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教学目标】阐明职业生活、爱情与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要求和法律要求,帮助大学生培养高尚的职业精神,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践行职业生活中的法律规范;帮助大学生认清爱情的本质,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家庭美德观,履行婚姻家庭法律规范的基本要求。
【教学重点】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劳动法》、《公务员法》的基本要求;大学生择业观和创业观的树立;恋爱、爱情、婚姻、家庭的内涵及其道德要求;《婚姻法》的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大学生的择业观和创业观的树立;恋爱、爱情、婚姻、家庭的内涵及其道德要求。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教学内容】第一节职业活动中的道德与法律一、职业与道德和法律二、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三、职业生活中法律的基本要求四、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的培养第二节大学生择业与创业一、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二、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三、在艰苦中锻炼,在实践中成才第三节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一、爱情与人生二、婚姻与家庭三、家庭美德四、婚姻家庭法律规范第一节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职业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普遍、最基本的活动。
职业道德和职业生活中的法律,就是为了调节和约束从业人员的职业活动而形成和制定的行为规范。
它们广泛渗透于职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仅对各行各业的从业者具有约束引导作用,同时也是保障社会持续、健康、有序发展的必要条件。
一、职业与道德和法律1.职业职业是从业者获得生活来源、建立和扩大社会关系、发挥其在所受教育中取得的专业技能、实现其自身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专门工作活动。
职业是一个历史范畴,是由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社会分工的结果和表现,是一种以社会分工和劳动分工为纽带的社会关系和利益关系。
这些关系包括职业内部从业人员之间的联系,不同职业从业人员之间的联系以及职业从业人员与广大职业服务对象之间的联系。
正是在这些关系中,人们对从事不同职业活动的人提出了相应的要求;长期从事某种职业活动的人也逐渐养成了特定的职业心理、职业习惯、职业责任心、职业荣誉感等。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六章
和
法
律 ★努力学习职业道德和职业活动中的法律知识。 的
关 ★努力进步职业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 系
★努力锻炼实际履行职业道德标准和法律标准的才能。
第二节 大学生择业与创业
一、择业与创业 二、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
三、在艰辛中锻炼,在理论中成才
一、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
当前我国的就 业压力较大的 原因
◆二是要有敢于创 业的勇气。
◆三是要进步创业 的才能。
三、在艰辛中锻炼,在理论中成才
(一)在艰辛中锻炼是成才的 必要条件
(二)社会理论是锻造人才 的“熔炉〞
第三节 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
第三节 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
A
B
一、爱情与人生
二、婚姻与家庭
C 三、家庭美德
D 四、婚姻家庭法律标准
名人谈爱情
3、离婚
◆概念:夫妻双方依法解除婚姻关系的行为。 ◆两个原那么:保障离婚自由 反对轻率离婚 ◆离婚方式:协议离婚
无效婚姻:因违背婚姻法规定的结婚的本质性 要件使婚姻无效:重婚;有制止结婚的亲属关 系 ;婚前患有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并且婚后尚未 治愈 ;未到法定年龄。
2、家 庭 关 系
①夫妻关系
◆夫妻关系,包括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两个方面。 ◆夫妻间的人身关系,是指夫妻双方与其人身不
可别离而没有直接经济内容的在人格、身份、 地位以及生育等方面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夫妻间的财产关系,是指夫妻双方在财产、扶 养和继承等方面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财产以及婚 前财产所有形式。
?劳动法?于1994年7月5日由第八
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
议通过,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第六章(精)
离婚自由
不允许任何一方对另一方加以强迫,不允许 任何第三者加以干涉。
• 2、一夫一妻
• 不得同时有两个或更多的配偶。禁止重婚、禁止
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
• 3、男女平等 • 4、保护妇女儿童和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 涉及妇女的财产继承、子女的抚养教育、非婚生
子女的合法权益、防止家庭暴力、防范遗弃老人 干涉老人婚姻自由等。
• • • 心境不同:友谊让人充实,爱情则充满欠缺。
• 2.错置爱情的地位
• 把爱情放在人生最高的地位。过分追求爱情,必 •
定降低人本身的价值。 当然,这是就社会生活而言。但在婚姻、家庭中 却应该是至高无上的原则。
• 3.片面地或功利化地对待恋爱
• 谈恋爱不是为了寻觅知音,或认为恋爱时机已经
成熟,而纯粹是从众的结果,看到别人出双入对, 心理难以保持平衡,于是随大流。
多为他服务的人的工作质量,包括精神上的和物 质上的,所以做好自己这份工作具有了职业道德 的意义。
(五)奉献社会
• 这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中最高层次的要求。
三、职业活动中法律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处理劳动争议的法定途径
劳动法概述
• 《劳动法》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 包括:总则、促进就业、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
有关离婚的特别规定
a.现役军人的配偶要求离婚,须得军人同意,但军
人一方有重大过错的除外;
b.妇女在怀孕期间、分娩后1年内或中止妊娠后6个
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
离婚后子女及财产处理
1)婚后的子女问题 离婚后父母仍有抚养教育子女的义务,有探 视子女的权利。 2)离婚后的财产问题 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照顾子女和女 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3)离婚过错损害赔偿制度 一方有下列过错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 请求损害赔偿:重婚的、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 实施家庭暴力的、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六章
法治应该包含两 种意义:已成立的
法律获得普遍的
服从,而大家所服 从的法律又应该
本身是制定得良 好的法律。
亚里士多德
4月12日,南京市公安局高新技术开发 区分局以涉嫌故意伤害罪,向南京市浦口区 人民检察院提请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李某。
4月16日,南京市浦口区人民检察院就 犯罪嫌疑人李某殴打养子施某一案举行审查 逮捕听证会。与会人员多数认为此案不适宜 采取逮捕措施。
一、社会主义பைடு நூலகம்治理念的重要意义
有利于促进正确法治观念的形成 有利于理解法律的内在精神
有利于养成依法办事的行为习惯
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
核
本
价
重
根
心
质
值
要
本
内
要
追
使
保
容
求
求
命
证
依执公服党 法法平务的 治为正大领 国民义局导
依法治国
1、内 涵 2、基 本 要 求
依法治国就是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 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治理国家,而不是依照 个人意志、主张治理国家;要求国家的政 治、经济运作、社会各方面的活动统统依 照法律进行,而不受任何个人意志的干预、 阻碍或破坏。简而言之,依法治国就是依 照法律来治理国家。
同居情侣共买房 分手后共有房产该归谁?
姗姗和张俊原本是一对恋人,毕业后便在一起居住。 2003年初,“小两口”在上地附近看中了一套商品房,计 划用两人共同的储蓄10万元支付首付。张俊因工作需要出 差了一个月,这期间姗姗独自一人办理好了所有的购房手 续,并支付了10万元的首付。不幸的是,张俊在出差期间 结识了上海分公司的同事小刘,一见钟情。张俊申请调入 上海分公司,并决定和姗姗分手,出售两人合买的房子折 现,以便到上海另筑爱巢。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第六章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内涵: (一)爱岗敬业,反映的是从业人员热爱自己的工作 岗位,敬重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勤奋努力,尽职尽 责的道德操守。这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 求。 (二)诚实守信,既是做人的准则,也是对从业者的 道德要求,即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应该诚实劳动, 合法经营,信守承诺,讲求信誉。 (三)办事公道,就是要求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做 到公平、公正,不谋私利,不徇私情,不以权损公, 不以私害民,不假公济私。 (四)服务群众,就是在职业活动中一切从群众的利 益出发,为群众着想,为群众办事,为群众提供高 质量的服务。 (五)奉献社会,就是要求从业人员在自己的工作岗 位上树立奉献社会的职业精神,并通过兢兢业业的 工作,自觉为社会和他人作贡献。这是社会主义职 业道德中最高层次的要求。
第六章
培育职业精神 树立家庭美德
才能来自对事业的热爱,甚至可以说, 才能实质上无非就是对事业的热爱,对工作 的热爱。 ——高尔基 培育高尚的职业精神,树立新时代的家 庭美德,都是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锤炼人 的优秀道德品质的重要环节。
第一节
职业活动中的道德与法律
职业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普遍、最基本的 活动。 职业道德和职业活动中的法律,就是为了调节 和约束从业人员的职业活动而形成和制定的行 为规范。
大学生学习职业道德知识,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对于今后从事职业活动具有重大意义。要从现 在做起,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会与他人合作。 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力戒自由散漫,发扬团结 协作精神; 敢于坚持真理,大胆探索,力戒消极保守,发 扬开拓进取精神; 提倡艰苦朴素,勇挑重担,力戒贪图享受,发 扬艰苦奋斗精神; 养成执著认真、刻苦钻研的学习习惯,力戒浮 躁不专,发扬精益求精精神。 同时,大学生还应该自觉培养廉洁自律意识, 提升人格境界,为今后在职业活动中全心全意 为人民服务、依法办事、廉洁奉公打下坚实的 基础。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及法律基础第6章
第三节
一、爱情与人生
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
爱情 是指男女双方基于一定的物质基础和共同的 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中形成对对方的最真挚的 倾心爱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生伴侣的一种 最强烈、最稳定、最专一的高尚感情。
古龙论爱情
▲一个男人若不爱他的老婆,就绝不会怕她 的,这就叫因爱而生畏。 ▲人生的初恋只有一次,就正如死亡也只有 一次一样。 ▲原来能为自己所爱的人吃苦,竟也是一种 快乐,只是世上又有几人能享受到这种快乐。 ▲人为什么总是对已得到的情感不加以珍惜, 却在失去后再追悔呢?而这种痛苦,本来就是人类 最古老、最深邃的痛苦。 ▲爱情不是占有的,而是供给与牺牲的。
二、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
1、立足多渠道就业 2、不要一次就业定终身,立足多次就业 3、不单纯依靠家长、学校,要立足自主就业
创业需要有信心
创业需要有恒心
创业需要有耐心
创业需要有知识
互动教学
活动内容: 生命线
第一步: 下面一条线代表你的生命线,起 点是你的出生的时候,终点是你自己预测的 死亡年龄。
劳动合同
《劳动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 用期,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 试用期和见习期
《北京市劳动合同规定》 第十六条 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劳动合同期限在6个月以内的,试 用期不得超过15日;劳动合同期限在6个月以上1年以内的,试用期不得超过 30日;劳动合同期限在1年以上2年以内的,试用期不得超过60日;劳动合同 期限在2年以上的,试用期不得超过6个月。 试用期包括在劳动合同期限内。 《上海市劳动合同条例》 第十三条 劳动合同当事人可以约定试用期。劳动合同期限不满6个月 的,不得设试用期;满6个月不满1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1个月;满1年 不满3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3个月;满3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6个月。 劳动合同当事人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即为劳动合同 期限。
2018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六章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2
第二节 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二、我国的实体法律部门 三、我国的程序法律部门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法律体系 由现行法律部门所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叫做法
律体系。
法律部门 又称部门法,指的是一个国家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标准
划分的本国同类法律的总称。
①党的领导原则。 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制度最大优势。 ②人民主权原则。 主权:指国家的最高权力。 人民主权:指国家中绝大多数人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 国体:人民民主专政。 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③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 人权:指人作为人享有和
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它包括 生存权和发展权。
③基本经济制度。 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公有制经济的形式:全民所有制(国有经济)、集体所有
制(集体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的形式:个体、私营等形式。
法律体系的分类: 根据内容,划分为:
①实体法律:
是指规定具体权利义务或者 法律保护的具体情况的法律。如 民法、合同法、婚姻法、公司法 等。
普通法律的内容必须符 合宪法的规定,不得与宪法 相抵触。
讨论
“孙志刚案”
2003年3月17日晚,27岁的武汉青年孙 志刚因未携带任何证件,在广州市后转送广州 市收容遣送中转站。
第二天晚上,孙自称有心脏病被送至 广州市收容人员救治站诊治。
1954年宪法
1993年修正案
2018年修正 案
1975年宪法
1988年修正案
1978年宪法
1982年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颁布的四部宪法:
1954年
1975年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6章-73页文档资料
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习本章意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了解社
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以及与职业相关的法律规范;树立
正确的恋爱观,理解爱情的本质和恋爱的道德要求;了解家庭 道德的基本内容以及相关的法律规定。
本章重点: 1、掌握职业的内涵和本质,以及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 求
三、职业生活中法律的基本要求
(一)了解职业生活中的主要法律
• 职业生活中最主要的法律有《劳动法》和《公务员法》等。 •《劳动法》于1994年7月5日通过,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劳动法》是我国第一部关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的重 要法律。其适用范围是除公务员和比照公务员制度的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 的工作人员以及农业劳动者、现役军人等以外的所有劳动者。 •《公务员法》于2019年4月27日通过,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公务员法》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干部人事管理总章程性质的重要法律,适 用于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 人员,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中国共产党员和民主党派 机关的工作人员、法官和检察官等。《公务员法》是人事管理的一般法, 规定的是全体公务员具有共性的内容,而《法官法》、《检察官法》、 《人民警察官法》等特别法,适用于特殊类别的公务员。
(二)坚持职业生活中的法律的基本原则
•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有:一是维护劳动者的合 法权益与兼顾用人单位利益相结合的原则。二是 按劳动分配与公平救助相结合的原则。三是劳动 者平等竞争与特殊劳动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四是 劳动行为自主与劳动标准制约相结合的原则。
• 《公务员法》的基本原则有:一是公开、平等、 竞争择优和法制原则。二是监督约束与激励保障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六章
1、结合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谈谈“法制”与“法治”的区别与联系?答:(1)“法治”与“法制”,是相互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
虽有一字之差,但内涵与外延却不相同。
法制是国家的法律制度的简称,属于制度范畴,常常与“民主”相对称,例如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
它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是实现“法治”的前提。
(3)“法治”就是在人民民主基础上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
“法治”与“人治”相对称,是一种治理国家的理论、原则、理念和方法,属于意识形态范畴。
2、为什么说“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答:(1)按照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其深刻内涵可以概括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的内容。
其中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
(2)执法为民,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
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切权利都来自于人民,执法者只有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和保障人权,才能保证人民赋于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此外,执法为民也是对我们党的群众路线的继承和发怕扬,只有从人民利益出发,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才能使执法活动和法律得到群众的认可,真正确立法律的权威,使执法活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3、如何理解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与以德治国的关系?答:如何处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之间的关系,将直接影响到对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正确理解与贯彻。
(1)依法治国是最根本的治国方略。
以德治国是在依法治国的基础上,对人们的思想道德提出的更高要求。
(2)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属于不同范畴。
社会主义法治与道德本质是一致的,产生于同样的经济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六章
要 求可 他以 人做 做、 、可 要以 求不 他做 人、 不 做
必
法律义务:指
须 做
法律所规定的
、
法律关系的主
必 须
体所承担的必
不 须履行的责任。
做
第三、从范围看:权利和义务是有界限的。
首先,权利和义务的种类和范围受限于社会物 质生活条件、政治文明程度等因素。例如现在我国 养老、医疗、就业等社会保障权利只有城市居民才 享有,而农村居民基本上不享有,这就是由于我国 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国家没有足够的财力来保证所 有人都能享受到社会保证权。
平等更强调实质上的平等
如在联合国的会费交纳中,各国交纳的费用不同。其 中每年交纳一亿美元以上的有美国、德国与日本三个国家, 中国为2000多万美元,排在第13位。
尽管各个国家交纳的费用不一样,但就各个国家就 其本身的能力上是否已经“尽力”而言,各国在会费的承 担上是平等的。
人人平等具有理想因素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具有理想因素,其最终实现有 待于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的整体进步与发展。
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资本主义法治思想 的关系
3、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4、服务大局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第二节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
一、法律思维方式的含义和特征
法律思维方式是指人们按照法治理念、原则 和标准判断、分析和处理问题的理性思维方 式
其特征:法律之上、权力制约
人权保障、正当程序
二、正确理解法治思维方式
宪法和法律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是否真正 享有最高权威则是一个国家是否实现法治的关键。
2、维护法律权威的意义
二、保障法律之上的地位 1、推进依法行政 2、提高立法质量 3、严格规范公正执法 4、提升司法公信力 5、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18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6章 123节
案例导入——青岛考生诉教育部案
考生以教育部划定的各地分数线不统一,所为行政行为不能平等对待考 生为由,向最高人民法院起诉教育部。在诉状中起诉人请求:法院确认被告 所作出的关于2001年全国普通高校高等教育招生计划的行政行为违反《中华 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教育法》的有关规定;法院向被告提出司法建议书, 督促被告今后避免作出类似违法行政行为。
史载,诛方孝孺十族,死者达八百多 人,行刑七日方止。临到最后杀方孝 孺时,方孝孺谩骂不止。朱棣先是命 人将方孝孺的嘴割裂至两耳,并割下 舌头,随后处以凌迟之刑……
四是刑罚严酷。
封建制法律
资本主义法律
一、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 二、契约自由原则; 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四、人权保障原则。 大陆法系
法律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地理环境 社 会 物 质 生 活 条 件
人口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根本因素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1)法律所体 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 意志,不是个别统治者 的意志,也不是统治者 个人意志的简单相加。
(2)法律所体 现的统治阶级意志,不 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全部 ,而仅仅是上升为国家 意志的那部分意志。
案例导入——乙肝歧视案
2003年6月,原告张先著在芜湖市人事局报名参加安徽省公务员考试,报 考职位为芜湖县委办公室经济管理专业。经过笔试和面试,综合成绩在报考 该职位的三十名考生中名列第一,按规定进入体检程序。同年9月17日,张先 著在芜湖市人事局指定的铜陵市人民医院的体检报告显示,其乙肝两对半中 的HBsAg、HBeAb、HBcAb均为阳性,主检医生依据《安徽省国家公务员录 用体检实施细则(试行)》确定其体检不合格。
麦、俄罗斯、波兰、保加利亚等国家,或把“宪法日”规定为“国民 的节日”、“全民的节日”,或作为法定的“休假日”。 韩国“宪法日”这天,股市休市。其作用都是为了进行全国 普法宣传,让各国公民更多更深刻地了解本国的宪法,接触法,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