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数据

合集下载

计量经济学

计量经济学

名词解释1、 因果效应:在理想化随机对照实验中得到的,某一给定的行为或处理对结果的影响2、 实验数据:来源于为评价某种处理(某项政策)抑或某种因果效应而设计的实验3、 观测数据:通过观察实验之外的实际行为而获得的数据4、 截面数据:对不同个体如工人、消费者、公司或政府机关等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内收集到的数据5、 时间序列数据:对同一个体(个人、公司、国家等)在多个时期内收集到的数据6、 面板数据:即纵向数据,是多个个体分别在两个或多个时期内观测到的数据7、 离散型随机变量:一些随机变量是离散的连续型随机变量:一些随机变量是连续的8、 期望值:随机变量经过多次重复实验出现的长期平均值,记作E (Y )9、 期望:Y 的长期平均值,记作μY10、方差:是Y 距离其均值的偏差平方的期望值,记作var (Y )11、标准差:方差的平方根来表示偏差程度,记作σY12、独立性:两个随机变量X 和Y 中的一个变量无法提供另一个变量的相关信息13、标准正态分布:指那些均值102==σμ、方差的正态分布,记作N (0,1)14、简单随机抽样:n 个对象从总体中抽取,且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相等的可能性被选入样本15、独立分布:两个随机变量X 和Y 中的一个变量无法提供另一个变量的相关信息,那么这两个变量X 和Y 独立分布 16、偏差:设Y Y E Y Y μμμμ-ˆˆ)(为的一个估计量,则偏差是; 一致性:当样本容量增大时,Y μˆ落入真实值Y μ的微小领域区间内的概率接近于1,即Y Y μμ与ˆ是一致的 有效性:如果Y μˆ的方差比Y μ~更小,那么可以说Y Y μμ~ˆ比更有效 17、最小二乘估计量:21)(m ini -Y ∑=最小化误差m -i Y 平方和的估计量m 18、P 值:即显著性概率,指原假设为真的情况下,抽取到的统计量与原假设之间的差异程度至少等于样本计算值与 原假设之间差异程度的概率19、第一类错误:拒绝了实际上为真的原假设20、一元线性回归模型:i i 10i μββ+X +=Y ;1β代表1X 变化一个单位所导致Y 的变化量21、普通最小二乘(OLS )估:选择使得估计的回归线与观测数据尽可能接近的回归系数,其中近似程度用给定X 时预 测Y 的误差的平方和来度量22、回归2R :可以由i X 解释(或预测)的i Y 样本方差的比例,即TSSSSR TSS ESS R -==12 23、最小二乘假设:①给定i X 时误差项i μ的条件均值为零:0)(i i =X μE ;②从联合总体中抽取的,,,,),,(n ...21i i i =Y X 满足独立同分布;③大异常值不存在:即i i Y X 和具有非零有限的四阶距24、1β置信区间:以95%的概率包含1β真值的区间,即在所有可能随机抽取的样本中有95%包含了1β的真值25、同方差:若对于任意i=1,2,...,n ,给定)(条件分布的方差时χμμ=X X i i i i var 为常数且不依赖于χ,则 称误差项i μ是同方差26、异方差:若对于任意i=1,2,...,n ,给定)(条件分布的方差时χμμ=X X i i i i var 为常数且依赖于χ,则称 误差项i μ是异方差27、遗漏变量偏差:指OLS 估计量中存在的偏差,它是在回归变量X 与遗漏变量相关时产生的28、多元回归模型:n ...1i ...i k i k i 22i 110i ,,,=+X ++X +X +=Y μββββ;1β代表在其他影响Y 的因素2X 不变的 前提下,1X 变化一个单位所导致Y 的变化量29、调整2R (2R ):是2R 的一种修正形式,由于加入新变量后2R 不一定增大,即22ˆ211-k -n 1-n 1Y s s TSS SSR R μ-=⨯-= 30、虚拟变量陷阱:如果有G 个二元变量,且每个观测都只属于其中一类,又如果回归中包含截距项以及所有G 个二 元变量,则会因为完全多重共线性而无法进行回归31、控制变量:回归中保持某些因素不变的回归量32、二次回归模型:i 2i 2i 10i ncome ncome core est μβββ+++=I I S T 33、非线性回归函数:i k i i 2i 1i ...f μ+X X X =),,,(Y ,i=1,...,n ;其中f (k i i 2i 1...X X X ,,,)为非线性回归函数 34、多项式回归模型:i r i r 2i 2i 10i ...μββββ+X ++X +X +=Y35、双对数模型:i i 10i ln ln μββ+X +=Y )()(填空题1、 计量经济学提供了利用观测数据(而非实验数据)或者来自现实世界不太完美的实验数据估计因果效应的方法2、 截面数据 是多个个体在同一时间点上收集到的数据;时间序列数据是一个个体在多个时间点上收集到的数据;面板数据 是多个个体分别在多个时间点上收集到的数据3、 随机变量Y 的期望值(也可称为均值,μY )记作E (Y ),是变量的概率加权平均值;Y 的方差为[]2)(2Y Y E μσ-=Y ,Y 的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4、 两个随机变量X 和Y 的联合概率由它们的联合概率分布所表示;给定X=χ下Y 的条件概率分布是指给定X 取值为χ的条件时,Y 的概率分布5、 正态分布随机变量具有钟形概率密度;若要计算有关正态随机变量的概率,首先需要对其标准化,然后再查阅附录表1的标准正态累积分布表6、 简单随机抽样可以产生n 个随机观测值1Y ,...,n Y ,它们是独立分布的7、 样本均值n 1...Y Y Y Y ,,的估计量;当是总体均值μ为独立分布时,有: ①Y 的抽样分布均值为n 22Y=Y Y σσμ,方差为;②Y 是无偏的;③根据大数定律,Y 是一致的; ④根据中心极限定理,当样本容量较大时,Y 的抽样分布是近似正态的8、 t 统计量可以用来计算和原假设相关的p 值;较小的p 值意味着原假设是错误的9、 Y μ的95%置信区间是指在95%全部可能样本中包含Y μ真值的区间10、样本相关系数是总体相关系数的估计量,它度量了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它们的散点图究竟有多近似于一条直线11、总体回归线X X +是10ββ的函数,表示Y 的均值:斜率1β表示X 变化一个单位时对应Y 的预期变化;截距0β决定了回归线的水平(或高低)12、利用样本观测数据(i i Y X ,),i=1,2,... ,n 使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可以估计总体回归线;回归截距和斜率的OLS 估计量分别记为10ˆˆββ和 13、2R 和回归标准误差(SER )度量了i Y 与总体回归线的接近程度;其中2R 的取值范围为0到1;2R 取值较大表明i Y 接近总体回归线;回归标准误差是回归误差的标准差的估计量14、线性回归模型中有三个重要假设:①给定i X 时误差项i μ的条件均值为零:0)(i i =X μE ; ②从联合总体中抽取的,,,,),,(n ...21i i i =Y X 满足独立同分布;③大异常值不存在:即i i Y X 和具有非零有限的四阶距;若这些假设成立,则OLS 估计量10ˆˆββ和是①无偏的②一致的③大样本时服从正态分布 15、对回归系数的假设检验类似于对总体均值的假设检验,都是利用t 统计量来计算p 值,从而确定是接受还是拒绝 原假设;类似于总体均值的置信区间,回归系数的95%置信区间为估计量±1.96标准误差16、如果三个最小二乘假设成立,回归误差同方差并且服从正态分布,则利用同方差适用标准误差计算的t 统计量在原假设下服从学生t 分布;当样本容量足够大时,学生t 分布和正态分布之间的差异可忽略不计17、若遗漏变量(1)与回归中的回归变量相关;(2)是Y 的决定因素之一,则会产生遗漏变量偏差(同时满足)18、多元回归模型是包含多个回归变量的线性回归模型,,,k 21...X X X ,每个回归变量都对应一个回归系数 ,,,,k 21...βββ其中系数1β表示在其他回归变量不变的情况下,1X 变化一个单位时Y 的预期变化,其他回归系数的解释与之类似19、可通过OLS 估计多元回归中的系数;当满足四个最小二乘假设时,OLS 估计量是无偏一致估计量,并且在i 大样本 下服从正态分布①给定i k i i 2i 1...μ时,,,X X X 的条件均值为零,即0...k i i 2i 1i =X X X ),,,(μE ;②从联合分布中抽取的i Y ),...i k i i 2i 1,,,,(X X X =1,...,n 满足独立同分布; ③不存在大异常值,即具有及,,i k i i 1...Y X X 非零有限四阶距; ④不存在完全多重共线性20、在多元回归中,当某个回归变量是其他回归变量的完全线性组合时就产生了完全多重共线性,通常是有选择回归变量时的错误引起的,因此处理完全多重共线性的方法是改变回归变量集21、回归标准误差、22R R 及都表示多元回归模型的拟合优度22、当系数涉及多个约束时的假设称为联合假设,可利用F 统计量进行检验23、在非线性回归中,总体回归函数的斜率依赖于一个或多个解释变量的取值24、两个变量的乘积项称为交互项,在回归中加入交互项可以使其中一个变量的回归斜率依赖于另一个变量的取值计算题P41 2.2 使用表2-2中的概率密度计算E(Y)和E(X)Pr(X=0)=0.30 Pr(X=1)=0.70Pr(Y=0)=0.20 Pr(Y=1)=0.78E(X)=0*0.30+1*0.70=0.70E(Y)=0*0.22+1*0.78=0.782.6下面的表格给出了基于2008年美国适龄人口从业状况和接受大学教育的联合分布(1)E(Y)=0*0.046+1*0.954=0.954(2)失业率=Pr(Y=0)=0.046(3)E(Y丨X=1)=0*Pr(Y=0丨X=1)+1*Pr(Y=1丨X=1)=0.332/0.341=0.9736E(Y丨X=0)=0*Pr(Y=0丨X=0)+1*Pr(Y=1丨X=0)=0.622/0.659=0.94385(4)大学毕业生的失业率=1-E(Y丨X=1)=1-0.9736=0.0264非大学毕业生的失业率=1-E(Y丨X=0)=1-0.94385=0.5615(5)Pr(X=1丨Y=0)=0.009/0.046=0.196Pr(X=0丨Y=0)=0.037/0.046=0.804(6)P(X=Xi,Y=Yi)=P(X=Xi)*P(Y=Yi)独立反之不独立P71 3.8对1000个随机抽取的高三学生安排一项新版的SAT测试。

《计量经济学》第4章数据

《计量经济学》第4章数据

《计量经济学》各章数据第4章异方差性例4.3.1我国制造工业利润函数。

表4.3.1列出了1998年我国主要制造工业销售收入与销售利润的统计资料(单位:亿元)。

表4.3.1 我国制造工业1998年销售利润与销售收入情况4.5 案例分析——中国农村居民人均消费函数中国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主要由人均纯收入来决定。

农村人均纯收入除了从事农业经营的收入外,还包括非农经营收入,即从事其他产业的经营性收入及工资性收入、财产收入和转移支付收入等。

试根据表4.5.1数据,建立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消费函数(采用对数模型):u X b X b b Y +++=22110ln ln ln其中,Y 表示农村人均消费支出,1X 表示从事农业经营的收入,2X 表示其他收入。

表4.5.1 中国2001年各地区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与消费支出(单位:元)资料来源:《中国农村住户调查年鉴》(2002),《中国统计年鉴》(2002)思考与练习10.建立住房支出模型:t t t u x b b y ++=10,样本数据如表1下(其中:y 是住房支出,x 是收入,单位:千美元):表1 住房支出与收入数据(1)用最小二乘法估计10,b b 的估计值、标准差、拟合优度。

(2)用Goldfeld-Quandt 检验异方差性(假设分组时不去掉任何样本值),取05.0=α。

(3)如果存在异方差性,假设222t t x σσ=,用加权最小二乘法重新估计10,b b 的估计值、标准差、拟合优度。

11.试根据表2中消费(y )与收入(x )的数据完成以下问题:(1)估计回归模型:t t t u x b b y ++=10;(2)检验异方差性(可用怀特检验、戈德菲尔德——匡特检验);(3)选用适当的方法修正异方差性。

表2 消费与收入数据12.考虑表3中的数据。

(1)估计OLS 回归方程:t t t u x b b y ++=10表3 样本数据(2)估计:tttttttu x b b y σσσσ++=11分析两个回归方程的结果。

《计量经济学》第3章数据

《计量经济学》第3章数据

《计量经济学》各章数据第3章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例3.1.1 经过研究,发现家庭书刊消费水平受家庭收入及户主受教育年数的影响。

现对某地区的家庭进行抽样调查,得到样本数据如表3.1.1所示,其中y 表示家庭书刊消费水平(元/年),x 表示家庭收入(元/月),T 表示户主受教育年数。

下面我们估计家庭书刊消费水平同家庭收入、户主受教育年数之间的线性关系。

回归模型设定如下: t t t t u T b x b b y +++=210(t =1,2, …)表3.1.1 某地区家庭书刊消费水平及影响因素的调查数据表例3.4.1根据表3.4.1给出的中国1980-2003年间总产出(用国内生产总值GDP度量,单位:亿元),劳动投入L(用从业人员度量,单位为万人),以及资本投入K(用全社会固定投资度量,单位:亿元),试建立我国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表3.4.1 1980-2003年中国GDP、劳动投入与资本投入数据例3.4.2 某硫酸厂生产的硫酸透明度一直达不到优质要求,经分析透明度低与硫酸中金属杂质的含量太高有关。

影响透明度的主要金属杂质是铁、钙、铅、镁等。

通过正交试验的方法发现铁是影响硫酸透明度的最主要原因。

测量了47组样本值,数据见表3.4.3。

试建立硫酸透明度(y)与铁杂质含量(x)的回归模型。

表3.4.3 硫酸透明度(y)与铁杂质含量(x)数据例3.4.3假设某企业在15年中每年的产量Y(件)和总成本X(元)的统计资料表3.4.7所示,试估计该企业的总成本函数模型。

表3.4.7 某企业15年中每年总产量与总成本统计资料3.6.1 案例1——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分析根据表3.6.1给出的1980-2003年间总产出(用国内生产总值GDP度量,单位:亿元),最终消费CS(单位:亿元),投资总额I(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度量,单位:亿元),出口总额(单位:亿元)统计数据,试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

计量经济学李子奈第4版数据表格全

计量经济学李子奈第4版数据表格全

计量经济学〔第4版〕数据表表某社区家庭每个月收入与花费支出统计表每个月家庭可支配收入X〔元〕800110014001700200023002600290032003500每5616388691023125414081650196920902299月5947489131100130914521738199121342321家6278149241144136415511749204621782530庭6388479791155139715951804206822662629消93510121210140816501848210123542860费96810451243147416721881218924862871支1078125414961683192522332552出1122129814961716196922442585Y1155133115621749202122992640〔元〕11881364157317712035231012101408160618042101143016501870211214851716194722002002合计242049501149516445193052387025025214502128515510表参数预计的计算表1800638-1350-94512756151822500892836640000407044 21100935-1050-64868029511025004197741210000874225 314001155-750-42832092556250018309819600001334025417001254-450-32914800520250010817528900001572516520001408-150-175262352250030590400000019824646230016501506710065225004502529000027225007260019254503421539452025001170326760000370562582900206875048536382556250023532284100004276624932002266105068371725511025004666265134756 10350025301350947127858518225008969986400900乞降2150015829497475074250003354955均匀21501583表中国各地域居民家庭人均整年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整年花费性支出〔元〕地域可支配收入花费支出地域可支配收入花费支出X Y X Y北京湖北天津湖南河北广东山西广西内蒙古海南辽宁重庆吉林四川黑龙江贵州上海云南江苏西藏浙江陕西安徽甘肃福建青海江西宁夏山东新疆河南资料根源:?中国统计年鉴?〔2021〕。

计量经济学:面板数据

计量经济学:面板数据

Panel Data 分析的基本框架
线性模型 非线性模型
Panel Data 分析的基本框架:线性模 型
线性模型: (1)单变量模型 (2)联立方程模型 (3)带测量误差模型 (4)伪Panel Data
Panel Data 分析的基本框架:线性
模型之单变量模型
(1) 固定效应和固定系数模型(Fixed Effect Models and Fixed Coefficient Models):通常采用OLS估计。固 定效应包括时间效应以及时间和个体效应,并可以进一 步放宽条件,允许在有异方差、自相关性和等相关矩阵 块情况下,用GLS估计。 (2)误差成分模型(Error Components Models):最 常用的Panel Data模型。针对不同情况,通常可以用OLS 估计、GLS估计、内部估计(Within Estimator)和FGLS 估计,并检验误差成分中的个体效应以及个体和时间效 应,同时将自相关和异方差情况也纳入该模型框架中。
平行数据的含义
所谓平行数据,是指在时间序列上取多个 截面,在这些截面上同时选取样本观测值 所构成的样本数据。 面板数据是同时在时间和截面空间上取得 的二维数据。从横截面上看,是由若干个 体在某一时刻构成的截面观测值,从纵剖 面上看是一个时间序列。
平行数据研究的应用和发展
最早是Mundlak(1961)、Balestra和 Nerlove (1966)把Panel Data引入到经济计量中。从此 以后,大量关于Panel Data的分析方法、研究文 章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经济学、管理学、社会 学、心理学等领域。从1990年到目前为止,已 有近1000篇有关 Panel Data理论性和应用性的文 章发表,Panel Data 研究成为近十年来经济计量 学的一个热点。

计量经济学数据类型

计量经济学数据类型

计量经济学数据类型
“计量经济学”是指利用经济学理论和数学统计方法来研究实际的经济问题。

数据是计量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基础,计量经济学中常见的数据类型如下:
1. 时间序列数据:时间序列数据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数据,例如经济指标、股票价格、汇率等。

应用:基于时间序列数据进行趋势预测和时间序列分析,例如预测未来的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利率等。

2. 横截面数据:横截面数据是在相同时间点上针对不同个体所收集的数据,例如收入、教育程度、职业等。

应用:基于横截面数据进行个体变量的比较分析,例如探讨收入水平与教育程度的关系、职业类型与收入的关系等。

3. 面板数据:面板数据是同时包含时间序列和横截面数据的数据,例如企业的经济数据、家庭调查数据等。

应用:基于面板数据进行个体和时间变量的研究,例如探讨企业投资和利润的关系、家庭收支变化的影响因素等。

4. 实验数据:实验数据是通过对特定因素进行控制来获取的数据,例如经济政策的实验数据、招聘决策的实验数据等。

应用:基于实验数据进行因果关系的分析,例如探讨各种政策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探讨招聘流程中不同因素对应聘者选择和工作表现的影响等。

以上数据类型及其应用是计量经济学研究中常见的基础。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实际问题和数据可用性,研究者可以将不同类型的数据进行组合分析,以获取更深入的结论。

计量经济学名词解释

计量经济学名词解释

1、截面数据:截面数据是许多不同的观察对象在同一时间点上的取值的统计数据集合,可理解为对一个随机变量重复抽样获得的数据。

2、时间序列数据:时间序列数据是同一观察对象在不同时间点上的取值的统计序列,可理解为随时间变化而生成的数据。

3、虚变量数据:虚拟变量数据是人为设定的虚拟变量的取值。

是表征政策、条件等影响研究对象的定性因素的人工变量,其取值一般只取“0”或“1”。

4、内生变量与外生变量:内生变量是由模型系统决定同时可能也对模型系统产生影响的变量,是具有某种概率分布的随机变量,外生变量是不由模型系统决定但对模型系统产生影响的变量,是确定性的变量。

5、总体回归函数:是指在给定X i 下Y 分布的总体均值与X i 所形成的函数关系(或者说将 总体被解释变量的条件期望表示为解释变量的某种函数)6、最大似然估计法(ML ): 又叫最大或然法,指用产生该样本概率最大的原则去确定样本 回归函数的方法。

7、OLS 估计法:指根据使估计的剩余平方和最小的原则来确定样本回归函数的方法。

8、残差平方和:用RSS 表示,用以度量实际值与拟合值之间的差异,是由除解释变量之外 的其他因素引起的被解释变量变化的部分。

9、拟合优度检验:指检验模型对样本观测值的拟合程度,用2R 表示,该值越接近1表示拟合程度越好。

10、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在现实经济活动中往往存在一个变量受到其他多个变量影响的现象,表现在线性回归模型中有多个解释变量,这样的模型被称做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多元是指多个解释变量。

11、调整的可决系数:又叫调整的决定系数,是一个用于描述多个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联合影响程度的统计量,克服了2R 随解释变量的增加而增大的缺陷,与2R 的关系为2211(1)1n R R n k -=----。

12、偏回归系数:在多元回归模型中,每一个解释变量前的参数即为偏回归系数,它测度了当其他解释变量保持不变时,该变量增加1单位对被解释变量带来的平均影响程度。

计量经济学导论伍德里奇数据集

计量经济学导论伍德里奇数据集

数据集概述:计量经济学导论伍德里奇数据集是一个包含了多个经济指标的样本数据集,用于开展计量经济学研究和统计推断。

该数据集是经济计量学领域中常用的数据集之一,可用于分析各种经济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本篇文章将介绍数据集的基本情况、样本选择的原因和意义,以及数据预处理和结果分析的方法。

数据集特点:计量经济学导论伍德里奇数据集包含了多个经济指标的时间序列数据,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失业率、消费支出、投资额等。

这些指标涵盖了宏观经济领域的多个方面,可以用于分析各种经济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数据集的时间跨度较长,包含了多个年份的数据,为研究经济变化提供了丰富的样本。

此外,数据集还提供了不同年份的季节调整数据,方便了对经济指标进行更准确的统计分析。

样本选择原因和意义:本篇文章选择计量经济学导论伍德里奇数据集作为研究样本的原因和意义在于,该数据集包含了多个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可以用于分析宏观经济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通过对该数据集进行深入分析和挖掘,可以更好地了解经济运行规律和趋势,为政策制定和预测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此外,该数据集还可以用于检验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准确性和适用性,为经济学的理论研究和应用提供有力的支持。

数据预处理:在进行数据分析之前,需要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缺失值填充、异常值处理和数据清洗等。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进行数据预处理:1. 缺失值填充:对于缺失的数据,我们采用了均值插补的方法进行了填充。

2. 异常值处理:通过对数据进行箱型图观察,剔除了明显异常的数据点。

3. 数据清洗:对不符合要求的数据进行了清洗,如去除无效样本和不符合研究目的的数据。

结果分析:通过对预处理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我们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结论:1. 国内生产总值和失业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即当失业率上升时,国内生产总值也相应下降。

这可能是由于失业率上升时,消费者和投资者的信心受到影响,导致需求下降,进而影响到经济增长。

计量经济学数据

计量经济学数据

计量经济学数据引言: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中的一个分支,它运用数理统计学和经济学的原理,通过收集和分析经济数据来研究经济现象和经济政策的影响。

在计量经济学中,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对于研究结果的可靠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计量经济学中常用的数据类型、数据来源、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方法。

一、数据类型在计量经济学中,数据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横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

1. 横截面数据:横截面数据是在某个特定时间点上对不同个体进行观察和测量的数据。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调查收集到某一年份不同家庭的收入、教育水平、家庭规模等信息。

2. 时间序列数据:时间序列数据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同一事物进行观察和测量的数据。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统计机构的报告获得过去几年某个国家的GDP增长率、失业率等信息。

二、数据来源计量经济学的数据可以从多个来源获取,常见的数据来源包括:1. 统计机构:各国的统计机构通常会发布各种经济指标和统计数据,如国内生产总值(GDP)、劳动力市场数据、物价指数等。

这些数据通常经过严格的调查和统计,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2. 调查数据:研究人员可以通过设计并实施调查来收集经济数据。

例如,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企业的生产成本、消费者的购买意愿等数据。

调查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取决于样本的选择和问卷设计等因素。

3. 学术研究:研究人员在进行学术研究时,通常会使用已有的学术文献和研究成果中的数据。

这些数据通常经过严格的检验和验证,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三、数据处理在计量经济学中,数据处理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它包括数据清洗、数据转换和数据标准化等过程。

1. 数据清洗:数据清洗是指对收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筛选和清理,去除异常值、缺失值和错误值等。

这样可以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确保后续分析的可靠性。

2. 数据转换:数据转换是指对原始数据进行变换,使其符合模型假设和分析的要求。

常见的数据转换包括对数转换、差分运算等。

3. 数据标准化:数据标准化是指将不同尺度和单位的数据转化为统一的尺度和单位,以便进行比较和分析。

举例说明计量经济学模型常用的数据类型

举例说明计量经济学模型常用的数据类型

举例说明计量经济学模型常用的数据类型
计量经济学模型是经济学领域的一种常用模型,它可以用来研究特定问题,如特定国家的经济增长模式、因果关系等,以帮助决策者为经济政策形成更准确的建议。

计量经济学模型又被称为回归模型,因为它借助数据可用于实施回归分析,以获得该经济系统的定量分析和经济预测。

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数据类型主要包括定量数据和定性数据。

定量数据是指数据的变量是符号数字表示的,如利率、消费和出口量等;定性数据是指数据的变量以文字或符号图形表示,如行政区划、居住地点、性别等。

另外,还有指标数据,指标数据是指以定量或定性来表示某一变量的活动,了解该变量与特定因素之间的关联。

比如,该变量可能与特定政策之间的关系,也可能与某一行业的重要指标有关。

最后,也有结构数据。

结构数据是指查看某一特定变量的特定类型的数据,它关注变量的变化——如绝对值大小、增长率、趋势等,而不关注实际的数值。

总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数据类型主要有定量数据、定性数据、指标数据和结构数据,这些数据有助于经济学家分析和预测特定经济系统的状况,并帮助决策者采取有效的行动,以提高经济系统的效率。

计量经济学 第三版 李子奈 书中表格数据

计量经济学 第三版 李子奈 书中表格数据

计量经济学(第3版)例题和习题数据表表2.1.1 某社区家庭每月收入与消费支出统计表表2.3.1 参数估计的计算表表2.6.1 中国各地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全年可支配收入与人均全年消费性支出(元)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7)。

表2.6.3 中国居民总量消费支出与收入资料单位:亿元年份GDP CONS CPI TAX GDPC X Y 19783605.6 1759.1 46.21519.28 7802.5 6678.83806.7 19794092.6 2011.5 47.07537.828694.2 7551.64273.2 19804592.9 2331.2 50.62571.70 9073.7 7944.24605.5 19815008.8 2627.9 51.90629.899651.8 8438.05063.9 19825590.0 2902.9 52.95700.02 10557.3 9235.25482.4 19836216.2 3231.1 54.00775.5911510.8 10074.65983.2 19847362.7 3742.0 55.47947.35 13272.8 11565.06745.7 19859076.7 4687.4 60.652040.79 14966.8 11601.77729.2 198610508.5 5302.1 64.572090.37 16273.7 13036.58210.9 198712277.4 6126.1 69.302140.36 17716.3 14627.78840.0 198815388.6 7868.1 82.302390.47 18698.7 15794.09560.5 198917311.3 8812.6 97.002727.40 17847.4 15035.59085.5 199019347.8 9450.9 100.002821.86 19347.8 16525.99450.9 199122577.4 10730.6 103.422990.17 21830.9 18939.610375.8 199227565.2 13000.1 110.033296.91 25053.0 22056.511815.3 199336938.1 16412.1 126.204255.30 29269.1 25897.313004.7 199450217.4 21844.2 156.655126.88 32056.2 28783.413944.2 199563216.9 28369.7 183.416038.04 34467.5 31175.415467.9 199674163.6 33955.9 198.666909.82 37331.9 33853.717092.5 199781658.5 36921.5 204.218234.04 39988.5 35956.218080.6 199886531.6 39229.3 202.599262.80 42713.1 38140.919364.1 199991125.0 41920.4 199.7210682.58 45625.8 40277.020989.3 200098749.0 45854.6 200.5512581.51 49238.0 42964.622863.9 2001108972.4 49213.2 201.9415301.38 53962.5 46385.424370.1 2002120350.3 52571.3 200.3217636.45 60078.0 51274.026243.2 2003136398.8 56834.4 202.7320017.31 67282.2 57408.128035.0 2004160280.4 63833.5 210.6324165.68 76096.3 64623.130306.2 2005188692.1 71217.5 214.4228778.54 88002.1 74580.433214.4 2006221170.5 80120.5 217.6534809.72 101616.3 85623.136811.2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1,2007)整理。

计量经济学面板数据模型讲义(4-7)

计量经济学面板数据模型讲义(4-7)

面板数据模型1.面板数据定义。

时间序列数据或截面数据都是一维数据。

例如时间序列数据是变量按时间得到的数据;截面数据是变量在截面空间上的数据。

面板数据(panel data)也称时间序列截面数据(time series and cross section data)或混合数据(pool data)。

面板数据是同时在时间和截面空间上取得的二维数据。

面板数据示意图见图1。

面板数据从横截面(cross section)上看,是由若干个体(entity, unit, individual)在某一时刻构成的截面观测值,从纵剖面(longitudinal section)上看是一个时间序列。

面板数据用双下标变量表示。

例如y i t, i = 1, 2, …, N; t = 1, 2, …, TN表示面板数据中含有N个个体。

T表示时间序列的最大长度。

若固定t不变,y i ., ( i= 1, 2, …, N)是横截面上的N个随机变量;若固定i不变,y. t, (t = 1, 2, …, T)是纵剖面上的一个时间序列(个体)。

图1 N=7,T=50的面板数据示意图例如1990-2000年30个省份的农业总产值数据。

固定在某一年份上,它是由30个农业总产总值数字组成的截面数据;固定在某一省份上,它是由11年农业总产值数据组成的一个时间序列。

面板数据由30个个体组成。

共有330个观测值。

对于面板数据y i t, i = 1, 2, …, N; t = 1, 2, …, T来说,如果从横截面上看,每个变量都有观测值,从纵剖面上看,每一期都有观测值,则称此面板数据为平衡面板数据(balanced panel data)。

若在面板数据中丢失若干个观测值,则称此面板数据为非平衡面板数据(unbalanced panel data)。

注意:EViwes 3.1、4.1、5.0既允许用平衡面板数据也允许用非平衡面板数据估计模型。

计量经济学数据

计量经济学数据

计量经济学数据一、引言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中的重要分支,通过运用统计学方法和数学模型来分析经济现象和经济关系。

在计量经济学研究中,数据是不可或缺的基础,它们用于验证经济理论、检验经济假设以及预测经济变量的未来走势。

本文将详细介绍计量经济学中常用的数据类型和标准格式,以及一些常见的数据来源。

二、数据类型1. 交叉面板数据交叉面板数据是计量经济学中常用的数据类型之一,它包含多个个体(如企业、家庭、国家等)在多个时间点上的观测数据。

这些数据通常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其中行表示个体,列表示时间点。

交叉面板数据可以用于分析个体之间的差异以及时间序列的变化。

2. 时间序列数据时间序列数据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的一系列观测值。

这种数据类型常用于分析经济变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时间序列数据可以是连续的(如每月的销售额)或离散的(如每年的GDP增长率),并且可以包含多个变量。

3. 截面数据截面数据是在某一时间点上对多个个体进行的观测。

与交叉面板数据不同的是,截面数据只包含一个时间点的观测值。

截面数据常用于比较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例如不同国家的人均收入。

三、数据格式1. CSV格式CSV(逗号分隔值)是一种常见的数据格式,它使用逗号将数据字段分隔开。

每一行代表一个观测值,每一列代表一个变量。

CSV格式的数据可以使用文本编辑器或电子表格软件进行查看和编辑。

2. Excel格式Excel是一种广泛使用的电子表格软件,它可以存储和处理各种类型的数据。

Excel格式的数据以工作表的形式组织,其中每个单元格可以包含一个数据值。

Excel还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功能,方便计量经济学研究的进行。

3. 数据库格式数据库是一种用于存储和管理大量数据的系统。

常见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包括MySQL、Oracle和SQL Server等。

数据库可以以表的形式组织数据,每个表包含多个字段和记录。

计量经济学研究中常用的数据可以通过SQL查询语言从数据库中提取。

计量经济学数据

计量经济学数据

计量经济学数据计量经济学数据是指在计量经济学研究中所使用的各种数据。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现象和经济理论之间关系的学科,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来验证经济理论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在计量经济学研究中,数据的选择和使用非常关键。

合适的数据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经济现象,验证经济理论,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下面将介绍计量经济学研究中常用的数据类型和数据来源。

1. 宏观经济数据:宏观经济数据是指一国或一地区整体经济活动的数据,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失业率、通货膨胀率、消费者物价指数等。

这些数据通常由国家统计局或中央银行等机构发布,可以通过官方网站或相关报告获取。

2. 行业数据:行业数据是指特定行业的经济活动数据,如制造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等。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行业协会、商业数据库或专业研究机构获取。

3. 个体数据:个体数据是指个别经济主体的数据,如个人、家庭、企业等。

个体数据常用于研究特定经济行为或个体之间的关系。

个体数据可以通过调查问卷、实地访谈、企业报告等方式获取。

4. 时间序列数据:时间序列数据是指同一经济变量在不同时间点上的观测值,如股票价格、利率、汇率等。

时间序列数据可以通过金融市场报价、央行公告等途径获取。

5. 横截面数据:横截面数据是指在同一时间点上对不同经济主体进行观测得到的数据,如不同城市的房价、不同企业的利润等。

横截面数据可以通过调查问卷、企业报告等方式获取。

在计量经济学研究中,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非常重要。

为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研究者通常需要进行数据清洗和处理,包括删除异常值、填补缺失值、调整单位等。

此外,还需要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如描述性统计、回归分析等,以得出科学的结论。

总之,计量经济学数据是进行计量经济学研究的基础和支撑。

通过合理选择和使用各种类型的数据,研究者可以深入理解经济现象,验证经济理论,并为实际政策制定提供有力的依据。

计量经济学实验题目和数据

计量经济学实验题目和数据

注意:实验报告的题可以从以下题目中选择,也可以自己命题,自己命题要与金融专业知识相关。

第一部分多元线性回归1、经研究发现,家庭书刊消费受家庭收入及户主受教育年数的影响,表中为对某地区部分(1) 建立家庭书刊消费的计量经济模型;(2)利用样本数据估计模型的参数;(3)检验户主受教育年数对家庭书刊消费是否有显著影响;(4)分析所估计模型的经济意义和作用2某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全年耐用消费品支出、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及耐用消费品价格指数的统计资料如表所示:利用表中数据,建立该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全年耐用消费品支出关于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和耐用消费品价格指数的回归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并检验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及耐用消费品价格指数对城镇居民人均全年耐用消费品支出是否有显著影响。

3、下表给出的是1960—1982年间7个OECD 国家的能源需求指数(Y )、实际GDP 指数(X1)、(1)建立能源需求与收入和价格之间的对数需求函数t t t tu X X Y +++=2ln 1ln ln 210βββ,解释各回归系数的意义,用P 值检验所估计回归系数是否显著。

(2) 再建立能源需求与收入和价格之间的线性回归模型 u X X Y t t t +++=21210βββ,解释各回归系数的意义,用P 值检验所估计回归系数是否显著。

(3 )比较所建立的两个模型,如果两个模型结论不同,你将选择哪个模型,为什么?4、考虑以下“期望扩充菲利普斯曲线(Expectations-augmented Phillips curve )”模型:t t t t u X X Y +++=33221βββ其中:t Y =实际通货膨胀率(%);t X 2=失业率(%);t X 3=预期的通货膨胀率(%) 下表为某国的有关数据,表1. 1970-1982年某国实际通货膨胀率Y (%),23(1)对此模型作估计,并作出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的说明。

(2)根据此模型所估计结果,作计量经济学的检验。

计量经济学:面板数据

计量经济学:面板数据

Panel Data 分析的基本框架:非线性模型
生存模型:主要包括对Cox模型、加速生存 模型、竞争风险模型研究。 点过程:主要包括对马氏过程、半马氏过程, 以及用广义半参方法处理的点过程。
Panel Data 分析的基本框架:非线性模型
处理Panel Data数据不完整而带来的选择偏 差问题:通常不完整的Panel Data按照对研 究结果的影响分为可忽略选择规则(机制) 和不可忽略选择规则(机制)。可忽略选择 规则(机制)模型参数通常用ML估计和EM 算法,而不可忽略选择机制模型参数通常用 二步估计,?是否是?(含义不清)不可忽 略选择规则(机制)通常采用LM检验、 Hausman检验、变量可加性检验。
计量经济学:平行数据分析
平行数据分析
平行数据分析的一般问题 平行数据分析的基本框架 平行数据分析模型
平行数据分析的一般问题
为什么引入平行数据分析 平行数据的含义 平行数据研究的应用和发展 平行数据分析的优点和限制因素
为什么引入平行数据分析
经典线性计量经济学模型中利用的数据有两个特征: 1.或只用截面数据,或只用时间序列数据;2.作为 被解释变量的样本观测值必须是连续的,且与随机 误差项同分布。而实际上,只用截面或时间序列数 据常常不能满足分析需要,并且数据常常是不连续 的。正是由于经典线性计量经济学模型的这些不足, 计量经济学家们才研究了运用平行数据进行分析的 方法。
Panel Data 分析的基本框架:非线性模型
非线性模型 (1)logit和probit模型 (2)非线性潜在变量模型 (3)生存模型 (4)点过程 (5)处理Panel Data数据不完整而带来的选择偏 差问题 (6)GMM估计方法的使用和对非线性模型进行特 殊检验 (7)借助Gibbs抽样

1-庞皓《计量经济学(科学出版社(2010年6月第2版))》实验数据

1-庞皓《计量经济学(科学出版社(2010年6月第2版))》实验数据

庞皓《计量经济学(科学出版社(第2版))》实验数据(2010年6月版)第2章原始数据第2章表2.1数据P24第2章表2.2-2.3数据P28两个随机样本收入消费1 消费22000 1548 1688 2500 1814 1750 3000 2179 2079 3500 2485 23674000 2665 26654500 3050 31895000 3321 33215500 3650 38026000 4087 41656500 4265 4345第2章表2.4数据P33序号可支配收入Xi 消费支出Yi xi=Xi-X yi=Yi-Y xiyi xi21 2000 1548 -2250 -1358.4 3056400 50625002 2500 1814 -1750 -1092.4 1911700 30625003 3000 2179 -1250 -727.4 909250 15625004 3500 2485 -750 -421.4 316050 5625005 4000 2665 -250 -241.4 60350 625006 4500 3050 250 143.6 35900 625007 5000 3321 750 414.6 310950 5625008 5500 3650 1250 743.6 929500 15625009 6000 4087 1750 1180.6 2066050 306250010 6500 4265 2250 1358.6 3056850 5062500 合计42500 29064 12653000 20625000 平均4250 2906.4第2章表2.5数据P55第2章表2.9 P63习题2.1数据表2.11 1990-2007年中国货币供应量(M2)和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有关数据年份货币供应量M2/亿元国内生产总值GDP/亿元1990 15293.4 18718.31991 19349.9 21826.21992 25402.2 26937.31993 34879.8 35260.01994 46923.5 48108.51995 60750.5 59810.51996 76094.9 70142.51997 90995.3 78060.81998 104498.5 83024.31999 119897.9 88479.22000 134610.4 98000.52001 158301.9 108068.22002 185007.0 119095.72003 221222.8 135174.02004 254107.0 159586.72005 298755.7 184088.62006 345603.6 213131.72007 403442.2 251483.2第2章表2.10P64习题2.2数据美国软饮料公司广告费用于销售数量品牌名称广告费用X/10E6美元销售数量Y/10E6箱Coca-Cola Classic 131.3 1929.2 Pepsi-Cola 92.4 1384.6 Diet-Coke 60.4 811.4 Sprite 55.7 541.5 Dr.Pepper 40.2 546.9 Moutain Dew 29.0 535.6 7-Up 11.6 219.5第2章表2.11P64习题2.3数据深圳市地方政府预算内财政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单位:万元)年份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Y 国内生产总值(GDP) X 1990 21.70 171.671991 27.33 236.661992 42.96 317.321993 67.25 453.141994 74.40 634.671995 88.02 842.481996 131.75 1048.441997 142.06 1297.421998 164.39 1534.731999 184.21 1804.022000 221.92 2187.452001 262.49 2482.492002 265.93 2969.522003 290.84 3585.722004 321.47 4282.142005 421.38 4950.912006 500.88 5813.562007 658.06 6801.57第2章表2.12P65习题2.4数据中国国民总收入与最终消费(单位:亿元)年份国民总收入X 最终消费Y1978 3,645.217 2239.11979 4,062.579 2633.71980 4,545.624 300.71981 4,889.461 3361.51982 5,330.451 3714.81983 5,985.552 4126.41984 7,243.752 4846.31985 9040.737 5986.31986 10,274.38 6821.81987 12050.62 7804.61988 15036.82 9839.51989 17000.92 11164.21990 18,718.32 12090.51991 21,826.2 14091.91992 26,937.28 17203.31993 35260.02 21899.91994 48108.46 29242.21995 59810.53 36748.21996 70142.49 43919.51997 78060.83 48140.61998 83024.28 51588.21999 88479.15 55636.92000 98000.45 615162001 108068.2 66878.32002 119095.7 71691.22003 135174 77449.52004 159586.7 87032.92005 184088.6 97822.72006 213131.7 110595.32007 251483.2 128444.6第2章表2.13P66习题2.5数据表2.13 美国各航空公司航班正点到达比率和每10万名乘客投诉的次数航空公司名称航班正点率/% 投诉率/(次/10名乘客)西南(Southwest)航空公司81.8 0.21大陆(Continental)航空公司76.6 0.58西北(Northwest)航空公司76.6 0.85美国(US Airways)航空公司75.7 0.68 联合(United)航空公司73.8 0.74美洲(American)航空公司72.2 0.93德尔塔(Delta)航空公司71.2 0.72 美国西部(Americawest)航空公司70.8 1.22 环球(TWA)航空公司68.5 1.25第2章表2.14P66习题2.6数据表2.12 某年16种公益股票每股账面价值和当年红利公司序号账面价值/元红利/元1 22.44 2.42 20.89 2.983 22.09 2.064 14.48 1.095 20.73 1.966 19.25 1.557 20.37 2.168 26.43 1.609 12.14 0.8010 23.31 1.9411 16.23 3.0012 0.56 0.2813 0.84 0.8414 18.05 1.8015 12.45 1.2116 11.33 1.07第2章表2.15 P67数据P67表2.151992年亚洲各国人均寿命等数据序号国家和地区人均寿命人均GDPX1/100美元成人识字率X2/% 一岁儿童疫苗X3/%1 日本79 194 99 992 中国香港77 185 90 793 韩国70 83 97 834 新加坡74 147 92 905 泰国69 53 94 866 马来西亚70 74 80 907 斯里兰卡71 27 89 888 中国内地70 29 80 949 菲律宾65 24 90 9210 朝鲜71 18 95 9611 蒙古63 23 95 8512 印度尼西亚62 27 84 9213 越南63 13 89 9014 缅甸57 7 81 7415 巴基斯坦58 20 36 8116 老挝50 18 55 3617 印度60 12 50 9018 孟加拉国52 12 37 6919 柬埔寨50 13 38 3720 尼泊尔53 11 27 7321 不丹48 6 41 8522 阿富汗43 7 32 35第3章原始数据第3章表3.1数据P792002年西部各地区电力消费等数据地区电力消费量Y(亿kw·h) 国内生产总值X2(亿元)水电燃料价格指数X3(%)内蒙古320.43 1734.31 104.7广西356.95 2455.36 101.7重庆248.01 1971.3 109四川660.51 4875.12 103.4贵州366.63 1185.04 99.3云南353.2 2232.32 102.9陕西355.97 2035.96 103.2甘肃339.66 1161.43 102.6青海125.51 341.11 107.3宁夏178.76 329.28 105.2新疆214.6 1598.28 109.6第3章表3.3数据P93表3.3 中国税收收入及相关数据年份税收收入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支出商品零售价格指数1978 519.28 3624.1 1122.09 100.71979 537.82 4038.2 1281.79 1021980 571.7 4517.8 1228.83 1061981 629.89 4862.4 1138.41 102.41982 700.02 5294.7 1229.98 101.91983 775.59 5934.5 1409.52 101.51984 947.35 7171 1701.02 102.81985 2040.79 8964.4 2004.25 108.81986 2090.73 10202.2 2204.91 1061987 2140.36 11962.5 2262.18 107.31988 2390.47 14928.3 2491.21 118.51989 2727.4 16909.2 2823.78 117.81990 2821.86 18547.9 3083.59 102.11991 2990.17 21617.8 3386.62 102.91992 3296.91 26638.1 3742.2 105.41993 4255.3 34634.4 4642.3 113.21994 5126.88 46759.4 5792.62 121.71995 6038.04 58478.1 6823.72 114.81996 6909.82 67884.6 7937.55 106.11997 8234.04 74462.6 9233.56 100.81998 9262.8 78345.2 10798.18 97.41999 10682.58 82067.5 13187.67 972000 12581.51 89468.1 15886.5 98.52001 15301.38 97314.8 18902.58 99.22002 17636.45 104790.6 22053.15 98.72003 20017.31 135822.8 24649.95 99.92004 24165.68 159878.3 28486.89 102.82005 28778.54 183217.4 33930.28 100.82006 34804.35 211923.5 40422.73 1012007 45621.97 249529.9 49781.35 103.8第3章表3.7数据P99表3.7 某地区部分家庭书刊消费抽样调查的样本数据家庭书刊年消费支出Y/元家庭月平均收入x /元户主受教育年数T/a家庭书刊年消费支出Y/元家庭月平均收入X/元户主受教育年数T/a450 1027.2 8 793.2 1998.6 14 507.7 1045.2 9 660.8 2196 10 613.9 1225.8 12 792.7 2105.4 12 563.4 1312.2 9 580.8 2147.4 8501.5 1316.4 7 612.7 2154 10 781.5 1442.4 15 890.8 2231.4 14 541.8 1641 9 1121 2611.8 18 611.1 1768.8 10 1094.2 3143.4 16 1222.1 1981.2 18 1253 3624.6 20第3章表3.8数据P99表3.7 1970-1982年某国实际通货膨胀率、失业率和预期通货膨胀率年份实际通货膨胀率Y/% 失业率X2/% 预期通货膨胀率X3/% 1970 5.92 4.9 4.781971 4.3 5.9 3.841972 3.3 5.6 3.311973 6.23 4.9 3.441974 10.97 5.6 6.841975 9.14 8.5 9.471976 5.77 7.7 6.511977 6.45 7.1 5.921978 7.6 6.1 6.081979 11.47 5.8 8.091980 13.46 7.1 10.011981 10.24 7.6 10.811982 5.99 9.7 8第3章表3.9数据P100表3.8 某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全年耐用消费品支出、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及耐用消费品价格指数的统计资料(单位:元)年份人均耐用消费品支出Y 人均年可支配收入X1 耐用消费品价格指数X2(1990年为100)1991 137.16 1181.4 115.96 1992 124.56 1375.7 133.35 1993 107.91 1501.2 128.21 1994 102.96 1700.6 124.85 1995 125.24 2026.6 122.49 1996 162.45 2577.4 129.86 1997 217.43 3496.2 139.52 1998 253.42 4283 140.44 1999 251.07 4838.9 139.12 2000 285.85 5160.3 133.35 2001 327.26 5425.1 126.39第3章表3.10数据P100表3.9 1960-1982年7个OECD国家的能源需求指数(Y)、实际GDP指数(X1)、能源价格指数(X2)年份能源需求指数Y实际GDP指数X1能源价格指数X2 年份能源需求指数Y实际GDP指数X1能源价格指数X21960 54.1 54.1 111.9 1972 97.2 94.3 98.6 1961 55.4 56.4 112.4 1973 100 100 100 1962 58.5 59.4 111.1 1974 97.3 101.4 120.1 1963 61.7 62.1 110.2 1975 93.5 100.5 131 1964 63.6 65.9 109 1976 99.1 105.3 129.6 1965 66.8 69.5 108.3 1977 100.9 109.9 137.7 1966 70.3 73.2 105.3 1978 103.9 114.4 133.7 1967 73.5 75.7 105.4 1979 106.9 118.3 144.5 1968 78.3 79.9 104.3 1980 101.2 119.6 179 1969 83.3 83.8 101.7 1981 98.1 121.1 189.4 1970 88.9 86.2 97.7 1982 95.6 120.6 190.9 1971 91.8 89.8 100.3第3章表3.11数据P101表3.11某市粮食年销售量、常住人口、人均收入、肉、蛋、鱼的销售数据P101年份粮食年销售量Y/万吨常住人口X2/万人人均收入X3/元肉销售量X4/万吨蛋销售量X5/万吨鱼虾销售量X6/万吨1974 98.45 560.20 153.20 6.53 1.23 1.89 1975 100.70 603.11 190.00 9.12 1.30 2.03 1976 102.80 668.05 240.30 8.10 1.80 2.71 1977 133.95 715.47 301.12 10.10 2.09 3.00 1978 140.13 724.27 361.00 10.93 2.39 3.29 1979 143.11 736.13 420.00 11.85 3.90 5.24 1980 146.15 748.91 491.76 12.28 5.13 6.83 1981 144.60 760.32 501.00 13.50 5.41 8.36 1982 148.94 774.92 529.20 15.29 6.09 10.07 1983 158.55 785.30 552.72 18.10 7.97 12.57 1984 169.68 795.50 771.16 19.61 10.18 15.121985 162.14 804.80 811.80 17.22 11.79 18.25 1986 170.09 814.94 988.43 18.60 11.54 20.59 1987 178.69 828.73 1094.65 23.53 11.68 23.37第4章原始数据第4章表4.3数据P119第4章表4.11数据P125表4.11 中国商品进口额、国内生产总值、消费价格指数年份商品进口额/亿元国内生产总值/亿元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985年为100)/%1985 1257.8 9016.0 100.0 1986 1498.3 10275.2 106.5 1987 1614.2 12058.6 114.3 1988 2055.1 15042.8 135.8 1989 2199.9 16992.3 160.2 1990 2574.3 18667.8 165.2 1991 3398.7 21781.5 170.8 1992 4443.3 26923.5 181.7 1993 5986.2 35333.9 208.4 1994 9960.1 48197.9 258.6 1995 11048.1 60793.7 302.8 1996 11557.4 71176.6 327.9 1997 11806.5 78973.0 337.1 1998 11626.1 84402.3 334.4 1999 13736.4 89677.1 329.7 2000 18638.8 99214.6 331.0 2001 20159.2 109655.2 333.3 2002 24430.3 120332.7 330.6 2003 34195.6 135822.8 334.6 2004 46435.8 159878.3 347.72005 54273.7 183084.8 353.9 2006 63376.9 211923.5 359.2 2007 73284.6 249529.9 376.5第4章表4.12数据P126表4.12 1985-2002年统计数据年份能源消费标准煤总量Y/万t国民总收入X1/亿元GDPX2/亿元工业增加值X3/亿元建筑业增加值X4/亿元交通运输邮电业增加值X5/亿元人均生活电力消费X6/(kW.h)能源加工转换效率X7/%1985 76682 9040.7 9016 3448.7 417.9 406.9 21.3 68.29 1986 80850 10274.4 10275.2 3967 525.7 475.6 23.2 68.32 1987 86632 12050.6 12058.6 4585.8 665.8 544.9 26.4 67.48 1988 92997 15036.8 15042.8 5777.2 810 661 31.2 66.54 1989 96934 17000.9 16992.3 6484 794 786 35.3 66.51 1990 98703 18718.3 18667.8 6858 859.4 1147.5 42.4 67.2 1991 103783 21826.2 21781.5 8087.1 1015.1 1409.7 46.9 65.9 1992 109170 26937.3 26923.5 10284.5 1415 1681.8 54.6 66.00 1993 115993 35260 35333.9 14188 2266.5 2205.6 61.2 67.32 1994 122737 48108.5 48197.9 19480.7 2964.7 2898.3 72.7 65.2 1995 131176 59810.5 60793.7 24950.6 3728.8 3424.1 83.5 71.05 1996 138948 70142.5 71176.6 29447.6 4387.4 4068.5 93.1 71.5 1997 137798 77653.1 78973 32921.4 4621.6 4593 101.8 69.23 1998 132214 83024.3 84402.3 34018.4 4985.8 5178.4 106.6 69.44 1999 133831 88189 89677.1 35861.5 5172.1 5821.8 118.2 69.19 2000 138553 98000.5 99214.6 4003.6 5522.3 7333.4 132.4 69.04 2001 143119 108068.2 109655.2 43580.6 5931.7 8406.1 144.6 69.03 2002 151797 19095.7 120332.7 47431.3 6465.5 9393.4 156.3 69.04 2003 174990 135174 135822.8 54945.5 7490.8 10098.4 173.7 69.4 2004 203227 159586.7 159878.3 65210 8694.3 12147.6 190.2 70.71 2005 223319 183956.1 183084.8 76912.9 10133.8 10526.1 216.7 71.08 2006 246270 213131.7 211923.5 91310.9 11851.1 12481.1 249.4 71.24 2007 265583 251483.2 249529.9 107317.2 14014.1 14604.1 274.9 71.25第4章表4.13P127(本章引言部分的例题数据)表4.13 1978-2007年财政收入及其影响因素数据年份CS NZ GZ JZZ TPOP CUM SZM1978 1132.3 1027.5 1607 138.2 96259 2239.1 507901979 1146.4 1270.2 1769.7 143.8 97542 2633.7 393701980 1159.9 1371.6 1996.5 195.5 98705 3007.9 445261981 1175.8 1559.5 2048.4 207.1 100072 3361.5 397901982 1212.3 1777.4 2162.3 220.7 101654 3714.8 331301983 1367 1978.4 2375.6 270.6 103008 4126.4 347101984 1642.9 2316.1 2789 316.7 104357 4846.3 318901985 2004.8 2564.4 3448.7 417.9 105851 5986.3 443651986 2122 2788.71 3967 525.7 107507 6821.8 471401987 2199.4 3233.0 4585.8 665.8 109300 7804.6 420901988 2357.2 3865.4 5777.2 810 111026 9839.5 508701989 2664.9 4265.9 6484 794 112704 11164.2 469911990 2937.1 5062.0 6858 859.4 114333 12090.5 384741991 3149.48 5342.2 8087.1 1015.1 115823 14091.9 554721992 3483.37 5866.6 10284.5 1415 117171 17203.3 51333 1993 4348.95 6963.8 14188 2266.5 118517 21899.9 48829 1994 5218.1 9572.7 19480.7 2964.7 119850 29242.2 55043 1995 6242.2 12135.8 24950.6 3728.8 121121 36748.2 45821 1996 7407.99 14015.4 29447.6 4387.4 122389 43919.5 46989 1997 8651.14 14441.9 32921.4 4621.6 123626 48140.6 53429 1998 9875.95 14817.6 34018.4 4985.8 124761 51588.2 50145 1999 11444.08 14770.0 35861.5 5172.1 125786 55636.9 49981 2000 13395.23 14944.7 40036 5522.3 126743 61516 54688 2001 16386.04 15781.3 43580.6 5931.7 127627 66878.3 52215 2002 18903.64 16537.0 47431.3 6465.5 128453 71691.2 47119 2003 21715.25 17381.7 54945.5 7290.8 129227 77449.5 54506 2004 26396.47 21412.7 65210 8694.3 129988 87032.9 37106 2005 31649.29 22420.0 76912.9 10133.8 130756 98918.1 38818 2006 38760.20 24040.0 91310.9 11851.1 131448 110595.3 41091 2007 51321.78 28095.0 107367.2 14014.1 132129 128444.6 48992第4章表4.13数据P128表4.13 1978-2003年财政收入及其影响因素数据年份财政收入CS/亿元农业增加值NZ/亿元工业增加值GZ/亿元建筑业增加值JZZ/亿元总人口TPOP/万人最终消费CUM/亿元受灾面积SZM/万hm21978 1132.3 1018.4 1607 138.2 96259 2239.1 50760 1979 1146.4 1258.9 1769.7 143.8 97542 2619.4 39370 1980 1159.9 1359.4 1996.5 195.5 98705 2976.1 44530 1981 1175.8 1545.6 2048.4 207.1 100072 3309.1 39790 1982 1212.3 1761.6 2162.3 220.7 101654 3637.9 33130 1983 1367 1960.8 2375.6 270.6 103008 4020.5 34710 1984 1642.9 2295.5 2789 316.7 104357 4694.5 31890 1985 2004.8 2541.6 3448.7 417.9 105851 5773 44370 1986 2122 2763.9 3967 525.7 107507 6542 47140 1987 2199.4 3204.3 4585.8 665.8 109300 7451.2 42090 1988 2357.2 3831 5777.2 810 111026 9360.1 50870 1989 2664.9 4228 6484 794 112704 10556.5 46991 1990 2937.1 5017 6858 859.4 114333 11365.2 38474 1991 3149.48 5288.6 8087.1 1015.1 115823 13145.9 55472 1992 3483.37 5800 10284.5 1415 117171 15952.1 51333 1993 4348.95 6882.1 14143.8 2284.7 118517 20182.1 48829 1994 5218.1 9457.2 19359.6 3012.6 119850 26796 55043 1995 6242.2 11993 24718.3 3819.6 121121 33635 45821 1996 7407.99 13844.2 29082.6 4530.5 122389 40003.9 46989 1997 8651.14 14211.2 32412.1 4810.6 123626 43579.4 53429 1998 9875.95 14552.4 33387.9 5231.4 124761 46405.9 50145 1999 11444.08 14472 35087.2 5470.6 125786 49722.7 49981 2000 13395.23 14628.2 39047.3 5888 126743 54600.9 54688 2001 16386.04 15411.8 42374.6 6375.4 127627 58927.4 52215 2002 18903.64 16117.3 45975.2 7005 128453 62798.5 47119 2003 21715.25 17092.1 53092.9 8181.3 129227 67442.5 54506第5章原始数据第5章表5.1数据P142表5.1 四川省2000年各地区医疗机构数与人口数地区人口数X/万人医疗机构数Y/个地区人口数X/万人医疗机构数Y/个成都1013.3 6304 眉山339.9 827 自贡315 911 宜宾508.5 1530 攀枝花103 934 广安438.6 1589 泸洲463.7 1297 达州620.1 2403 德阳379.3 1085 雅安149.8 866 锦阳518.4 1616 巴中346.7 1223 广元302.6 1021 资阳488.4 1361 遂宁371 1375 阿坝82.9 536 内江419.9 1212 甘孜88.9 594 乐山345.9 1132 凉山402.4 1471 南充709.2 4064第5章表5.8数据P149表5.8 消费Y与收入X的数据Y X Y X Y X55 80 84 115 74 10565 100 98 130 110 16070 85 95 140 113 15080 110 90 125 125 16579 120 75 90 108 145115 180 55 80 115 180140 225 70 85 130 185120 200 75 90 135 190145 240 65 100 120 200130 185 74 105 140 205152 220 80 110 140 210144 210 84 115 152 220175 245 79 120 140 225180 260 90 125 137 230135 190 98 130 145 240140 205 95 140 175 245178 265 108 145 189 250191 270 113 150 180 260137 230 110 160 178 265189 250 125 165 191 270第5章表5.9数据P150P150页表5.9各地区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与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数据(单位:亿元)地区家庭人均纯收入家庭消费支出北京9439.63 6399.27天津7010.06 3538.31河北4293.43 2786.77山西3665.66 2682.57内蒙古3953.1 3256.15辽宁4773.43 3368.16吉林4191.34 3065.14黑龙江4132.29 3117.44上海10144.62 8844.88江苏6561.01 4786.15浙江8265.15 6801.6安徽3556.27 2754.04福建5467.08 4053.47江西4044.7 2994.49山东4985.34 3621.57河南3851.6 2676.41湖北3997.48 3090湖南3904.2 3377.38广东5624.04 4202.32广西3224.05 2747.47海南3791.37 2556.56重庆3509.29 2526.7四川3546.69 2747.27贵州2373.99 1913.71云南2634.09 2637.18西藏2788.2 2217.62陕西2644.69 2559.59甘肃2328.92 2017.21青海2683.78 2446.5宁夏3180.84 2528.76新疆3182.97 2350.58第5章表5.11数据P151P151表5.11各地区建筑业总产值和建筑业企业利润总额(单位:万元)地区建筑业总产值X 建筑业企业总利润Y 北京25767692 960256.4天津12219419 379211.6河北16146909 446520.8山西10607041 194565.9内蒙古6811038.3 353362.6辽宁21000402 836846.6吉林7383390.8 102742黑龙江8758777.8 98028.5上海25241801 794136.5江苏70105724 2368711.7浙江69717052 1887291.7安徽15169772 378252.8福建15441660 375531.9江西7861403.8 188502.4山东32890450 1190084.1河南21517230 574938.7湖北21108043 698837.4湖南18288148 545655.7广东29995140 1388554.6广西6127370 126343.1海南821834 14615.7重庆11287118 386177.5四川21099834 466176贵州3487908.1 41893.1云南7566795.1 266333.1西藏602940.7 52895.2陕西11730972 224646.6甘肃4369038.8 152143.1青海1254431.1 24468.3宁夏1549486.5 25224.6新疆4508313.7 68276.6第5章表5.10数据P151表5.10个人储蓄和个人收入数据资料(单位:元)P151 时期储蓄额Y 收入额X 时期储蓄额Y 收入额X1 264 8777 17 1578 241272 105 9210 18 1654 256043 90 9954 19 1400 265004 131 10508 20 1829 276705 122 10979 21 2200 283006 107 11912 22 2017 274307 406 12747 23 2105 295608 503 13499 24 1600 281509 431 14269 25 2250 3210010 588 15522 26 2420 3250011 898 16730 27 2570 3525012 950 17662 28 1720 3350013 779 18575 29 1900 3600014 819 19635 30 2100 3620015 1222 21163 31 2300 3820016 1702 22880第5章表5.12数据P152表5.14 1978~2008年四川省农村人均纯收入和人均生活费支出(单位:元)时间农村人均村收入X农村人均生活费支出Y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时间农村人均村收入X农村人均生活费支出Y商品零售价格指数1978 127.1 120.3 100 1994 946.33 904.28 310.2 1979 155.9 142.1 102 1995 1158.29 1092.91 356.1 1980 187.9 159.5 108.1 1996 1453.42 1349.88 377.8 1981 221 184 110.7 1997 1680.69 1440.48 380.8 1982 256 208.23 112.8 1998 1731.76 1440.77 370.9 1983 258.4 231.12 114.5 1999 1843.47 1426.06 359.8 1984 286.8 251.83 117.7 2000 1903.60 1485.34 354.4 1985 315.07 276.25 128.1 2001 1886.99 1497.52 351.6 1986 337.9 310.92 135.8 2002 2107.64 1591.99 3471987 369.46 348.32 145.7 2003 2229.86 1747.02 346.7 1988 448.85 426.47 172.7 2004 2580.28 2010.88 356.4 1989 494.07 473.59 203.4 2005 2802.78 2274.17 359.3 1990 557.76 509.16 207.7 2006 3002.38 2395.04 362.9 1991 590.21 552.39 213.7 2007 3546.69 2747.27 376.7 1992 634.31 569.46 225.2 2008 4121.2 3127.9 398.9 1993 698.27 647.43 254.9第6章原始数据第6章表6.3数据P167表6.3 1985-2007年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和消费年份全年人均纯收入(现价)全年人均消费性支出(现价)消费价格指数(1985年为100)人均实际纯收入(1985年可比价)人均实际消费性支出(1985年可比价)1985 397.60 317.42 100.0 397.60 317.40 1986 423.80 357.00 106.1 399.43 336.48 1987 462.60 398.30 112.7 410.47 353.42 1988 544.90 476.70 132.4 411.56 360.05 1989 601.50 535.40 157.9 380.94 339.08 1990 686.30 584.63 165.1 415.69 354.11 1991 708.60 619.80 168.9 419.54 366.96 1992 784.00 659.80 176.8 443.44 373.19 1993 921.60 769.70 201.0 458.51 382.94 1994 1221.00 1016.81 148.0 492.34 410.00 1995 1577.70 1310.36 291.4 541.42 449.69 1996 1923.10 1572.10 314.4 611.67 500.03 1997 2090.10 1617.15 322.3 648.50 501.77 1998 2162.00 1590.33 319.1 677.53 498.28 1999 2214.30 1577.42 314.3 704.52 501.75 2000 2253.40 1670.00 314.0 415.69 531.85 2001 2366.40 1741.00 316.5 747.68 550.08 2002 2475.60 1834.00 315.2 785.41 581.85 2003 2622.24 1943.30 320.2 818.86 606.81 2004 2936.40 2185.00 335.6 874.97 651.07 2005 3254.93 2555.00 343 948.96 744.90 2006 3587.00 2829.00 348.1 1030.45 812.70 2007 4140.00 3224.00 366.9 1128.37 878.70第6章表6.6数据P172表6.6 1960~1995美国个人实际可支配收入和个人实际消费收入(单位:1010美元)年份个人实际可支配收入X个人实际消费支出Y 年份个人实际可支配收入X 个人实际消费支出Y1960 157 143 1978 326 295 1961 162 146 1979 335 302 1962 169 153 1980 337 301 1963 176 160 1981 345 305 1964 188 169 1982 348 308 1965 200 180 1983 358 324 1966 211 190 1984 384 3411967 220 196 1985 396 357 1968 230 207 1986 409 371 1969 237 215 1987 415 382 1970 247 220 1988 432 397 1971 256 228 1989 440 406 1972 268 242 1990 448 413 1973 287 253 1991 449 411 1974 285 251 1992 461 422 1975 290 257 1993 467 434 1976 301 271 1994 478 447 1977 311 283 1995 493 458第6章表6.7数据P173表6.7 北京市连续19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收入与支出数据表(单位:元)年份顺序人均收入/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元商品零售物价指数/%人均实际收入/元人均实际支出/元1 450.18 359.86 100.00 450.18 359.862 491.54 408.66 101.50 484.28 402.623 599.4 490.44 108.60 551.93 451.604 619.57 511.43 110.20 562.22 464.095 668.06 534.82 112.30 594.89 476.246 716.60 574.06 113.00 634.16 508.027 837.65 666.75 115.40 725.87 577.778 1158.84 923.32 136.80 847.11 674.949 1317.33 1067.38 145.90 902.90 731.5810 1413.24 1147.60 158.60 891.07 723.5811 1767.67 1455.55 193.30 914.47 753.0012 1899.57 1520.41 229.10 829.14 663.6413 2067.33 1646.05 238.50 866.81 690.1714 2359.88 1860.17 258.80 911.85 718.7715 2813.10 2134.65 280.30 1003.60 761.5616 3935.39 2939.60 327.70 1200.91 897.0417 5585.88 4134.12 386.40 1445.62 1069.9118 6748.68 5019.76 435.10 1551.06 1153.7019 7945.78 5729.45 466.90 1701.82 1227.13第6章表6.8数据P174表6.8 日本工薪家庭实际消费支出与实际可支配收入(单位:103日元)年份个人实际可支配收入X个人实际消费支出Y 年份个人实际可支配收入X个人实际消费支出Y1970 239 300 1983 304 384 1971 248 311 1984 308 392 1972 258 329 1985 310 400 1973 272 351 1986 312 403 1974 268 354 1987 314 411 1975 280 364 1988 324 428 1976 279 360 1989 326 434 1977 282 366 1990 332 441 1978 285 370 1991 334 4491979 293 378 1992 336 451 1980 291 374 1993 334 449 1981 294 371 1994 330 449 1982 302 381第6章表6.09数据P175表6.10 地区生产总值(Y)与固定资产投资额(X)(单位:亿元)年份地区生产总值(Y)固定资产投资额(X)年份地区生产总值(Y)固定资产投资额(X)1980 1402 216 1991 3158 523 1981 1624 254 1992 3578 548 1982 1382 187 **** **** 668 1983 1285 151 **** **** 699 1984 1665 246 1995 4897 745 1985 2080 368 1996 5120 667 1986 2375 417 1997 5506 845 1987 2517 412 1998 6088 951 1988 2741 438 1999 7042 1185 1989 2730 436 2000 8756 1180 1990 3124 544第7章原始数据第7章表7.1数据P183表7.1 1955—1974年美国制造业库存量Y和销售额X的统计资料(单位:亿美元)年份Y X 年份Y X1955 450.69 264.80 1965 682.21 410.031956 506.42 277.40 1966 779.65 448.691957 518.70 287.36 1967 846.55 464.491958 500.70 272.80 1968 908.75 502.821959 527.07 302.19 1969 970.74 535.551960 538.14 307.96 1970 1016.45 528.591961 549.39 308.96 1971 1024.45 559.171962 582.13 331.13 1972 1077.19 620.171963 600.43 350.32 1973 1208.70 713.981964 633.83 373.35 1974 1471.35 820.78第7章表7.4数据P1971996-2005年全国广义货币供应量及物价指数月度数据时间广义货币M2/1011元广义货币增长量M2Z/1011元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指数TBZS1996年1月58.401 109 1996年2月63.778 5.377 109.3 1996年3月64.511 0.733 109.8 1996年4月65.723 1.212 109.7 1996年5月66.88 1.157 108.9 1996年6月68.132 1.252 108.6 1996年7月69.346 1.214 108.31996年8月72.309 2.963 108.1 1996年9月69.643 -2.666 107.4 1996年10月73.1522 3.5092 107 1996年11月74.142 0.9898 106.9 1996年12月76.0949 1.9529 107 1997年1月78.648 2.5531 105.9 1997年2月78.998 0.35 105.6 1997年3月79.889 0.891 104 1997年4月80.818 0.929 103.2 1997年5月81.151 0.333 102.8 1997年6月82.789 1.638 102.8 1997年7月83.46 0.671 102.7 1997年8月84.746 1.286 101.9 1997年9月85.892 1.146 101.8 1997年10月86.644 0.752 101.5 1997年11月87.59 0.946 101.1 1997年12月90.9953 3.4053 100.4 1998年1月92.2114 1.2161 100.3 1998年2月92.024 -0.1874 99.9 1998年3月92.015 -0.009 100.7 1998年4月92.662 0.647 99.7 1998年5月93.936 1.274 99 1998年6月94.658 0.722 98.7 1998年7月96.314 1.656 98.6 1998年8月97.299 0.985 98.6 1998年9月99.795 2.496 98.5 1998年10月100.8752 1.0802 98.9 1998年11月102.229 1.3538 98.8 1998年12月104.4985 2.2695 99 1999年1月105.5 1.0015 98.8 1999年2月107.778 2.278 98.7 1999年3月108.438 0.66 98.2 1999年4月109.218 0.78 97.8 1999年5月110.061 0.843 97.8 1999年6月111.363 1.302 97.9 1999年7月111.414 0.051 98.6 1999年8月112.827 1.413 98.7 1999年9月115.079 2.252 99.2 1999年10月115.39 0.311 99.4 1999年11月116.559 1.169 99.1 1999年12月119.898 3.339 99 2000年1月121.22 1.322 99.8 2000年2月121.5834 0.3634 100.7 2000年3月122.5807 0.9973 99.8 2000年4月124.1219 1.5412 99.7 2000年5月124.0533 -0.0686 100.1 2000年6月126.6053 2.552 100.5 2000年7月126.3239 -0.2814 100.5 2000年8月127.79 1.4661 100.3 2000年9月130.4738 2.6838 1002000年10月129.522 -0.9518 100 2000年11月130.9941 1.4721 101.3 2000年12月134.6103 3.6162 101.5 2001年1月137.5436 2.9333 101.2 2001年2月136.2102 -1.3334 100 2001年3月138.7445 2.5343 100.8 2001年4月139.9499 1.2054 101.6 2001年5月139.0158 -0.9341 101.7 2001年6月147.8097 8.7939 101.4 2001年7月149.2287 1.419 101.5 2001年8月149.9418 0.7131 101 2001年9月151.8226 1.8808 99.9 2001年10月151.4973 -0.3253 100.2 2001年11月154.0883 2.591 99.7 2001年12月158.3019 4.2136 99.7 2002年1月159.6393 1.3374 99 2002年2月160.9356 1.2963 100 2002年3月164.0646 3.129 99.2 2002年4月164.5706 0.506 98.7 2002年5月166.061 1.4904 98.9 2002年6月169.6012 3.5402 99.2 2002年7月170.8511 1.2499 99.1 2002年8月173.2509 2.3998 99.3 2002年9月176.9824 3.7315 99.3 2002年10月177.2942 0.3118 99.2 2002年11月179.7363 2.4421 99.3 2002年12月185.0073 5.271 99.6 2003年1月190.4883 5.481 100.4 2003年2月190.1084 -0.3799 100.2 2003年3月194.4873 4.3789 100.9 2003年4月196.1301 1.6428 101 2003年5月199.5052 3.3751 100.7 2003年6月204.9314 5.4262 100.3 2003年7月206.1931 1.2617 100.5 2003年8月210.5919 4.3988 100.9 2003年9月213.5671 2.9752 101.1 2003年10月214.4694 0.9023 101.8 2003年11月216.3517 1.8823 103 2003年12月221.2228 4.8711 103.2 2004年1月225.1019 3.8791 103.2 2004年2月227.0507 1.9488 102.1 2004年3月231.6546 4.6039 103 2004年4月233.6279 1.9733 103.8 2004年5月234.8424 1.2145 104.4 2004年6月238.4275 3.5851 105 2004年7月234.127 -0.3005 105.3 2004年8月239.7292 1-6002 105.3 2004年9月243.7569 4.0277 105.2 2004年10月243.7403 -0.0166 104.3 2004年11月247.1356 3.3953 102.82004年12月254.107 6.9714 102.42005年1月257.7085 4.6015 101.92005年2月259.3573 1.6488 103.92005年3月264.5889 5.2316 102.72005年4月266.9927 2.4038 101.82005年5月269.2405 2.2478 101.82005年6月275.7855 6.545 101.62005年7月276.9663 1.1808 101.82005年8月281.2882 4.3219 101.32005年9月287.4383 6.1501 100.92005年10月287.5916 0.1533 101.22005年11月292.3504 4.7588 101.32005年12月298.7557 6.4053 101.62006年1月303.5717 4.816 101.92006年2月304.5163 0.9446 100.92006年3月310.4907 5.9744 100.82006年4月313.7023 3.2116 101.22006年5月316.7098 3.0075 101.42006年6月322.7564 6.0466 101.52006年7月324.0108 1.2544 1012006年8月327.8867 3.8759 101.32006年9月331.8654 3.9787 101.52006年10月332.7472 0.8818 101.42006年11月337.5042 4.757 101.92006年12月345.6036 8.0994 102.82007年1月351.4988 5.8952 102.22007年2月358.6593 7.1605 102.72007年3月364.0937 5.4344 103.32007年4月367.4256 3.33187 1032007年5月369.7182 2.29258 103.42007年6月377.8322 8.114 104.42007年7月383.8849 6.05273 105.62007年8月387.205 3.32016 106.52007年9月393.0989 5.89387 106.22007年10月394.2042 1.10526 106.52007年11月399.7579 5.55374 106.92007年12月403.4013 3.64339 106.52008年1月417.8462 14.44487 107.12008年2月421.0378 3.19167 108.72008年3月423.0545 2.01669 108.32008年4月429.2409 6.18638 108.52008年5月436.2216 6.98069 107.72008年6月443.141 6.91942 107.12008年7月446.3622 3.22115 106.32008年8月448.8467 2.48451 104.92008年9月452.8987 4.05203 104.62008年10月453.1333 0.23461 1042008年11月458.6447 5.51134 102.4第7章表7.11数据P205表7.11 1970—1987年美国个人消费支出(PCE)和个人可支配收入(PDI)数据年份PCE PDI 年份PCE PDI 年份PCE PDI 1970 1492.0 1668.1 1976 1803.9 2001.0 1982 2050.7 2261.5 1971 1538.8 1728.4 1977 1883.8 2066.6 1983 2146.0 2331.9 1972 1621.9 1797.4 1978 1961.0 2167.4 1984 2249.3 2469.8 1973 1689.6 1916.3 1979 2004.4 2212.6 1985 2354.8 2542.8 1974 1674 1896.6 1980 2000.4 2214.3 1986 2455.2 2640.9 1975 1711.9 1931.7 1981 2042.2 2248.6 1987 2521.0 2686.3第7章表7.12数据P205表7.12 某地区1980—2001年固定资产投资Y与销售额X的资料(单位:亿元)年份Y X 年份Y X1980 36.99 52.805 1992 128.68 168.1291981 33.60 55.906 1992 123.97 163.3511982 35.42 63.027 1993 117.35 172.5471983 42.35 72.931 1994 139.61 190.6821984 52.48 84.790 1995 152.88 194.5381985 53.66 86.589 1996 137.95 194.6571986 58.53 98.797 1997 141.06 206.3261987 67.48 113.201 1998 163.45 223.5411988 78.13 126.905 1999 183.80 232.7241989 95.13 143.936 2000 192.61 239.4591990 112.60 154.391 2001 182.81 235.142第7章表7.13数据P206表7.13 1962—1995年某地区基本建设新增固定资产Y和全省工业总产值X(单位:亿元)年份Y X 年份Y X1962 0.94 4.95 1979 2.06 42.691963 1.69 6.63 1980 7.93 51.611964 1.78 8.51 1981 8.01 61.51965 1.84 9.37 1982 6.64 60.731966 4.36 11.23 1983 16 64.641967 7.02 11.34 1984 8.81 66.671968 5.55 19.9 1985 10.38 73.781969 6.93 29.49 1986 6.2 69.521970 7.17 36.83 1987 7.97 79.641971 2.33 21.19 1988 27.33 92.451972 2.18 18.14 1989 12.58 102.941973 2.39 19.69 1990 12.47 105.621974 3.3 23.88 1991 10.88 104.881975 5.24 29.65 1992 17.7 113.31976 5.39 40.94 1993 14.72 127.131977 1.78 33.08 1994 13.76 141.441978 0.73 20.3 1995 14.42 173.75第7章表7.14数据P207。

计量经济学数据

计量经济学数据

计量经济学数据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旨在利用数理统计和经济学理论的方法来分析经济现象和经济政策的影响。

在计量经济学中,数据是非常重要的,它们被用来验证经济理论、估计经济模型以及进行经济政策分析。

本文将详细介绍计量经济学数据的标准格式以及数据的来源和类型。

一、计量经济学数据的标准格式计量经济学数据通常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其中包含了不同的变量和观测值。

以下是计量经济学数据的标准格式:1. 变量名称:表格的列标题应该是清晰明确的变量名称。

例如,如果我们研究的是GDP增长率,那么列标题可以是"年份"和"GDP增长率"。

2. 观测值:表格的每一行表示一个观测值,比如某一年的GDP增长率。

观测值应该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以便进行时间序列分析。

3. 单位:每个变量的单位应该在表格的标题下方进行说明。

例如,GDP增长率的单位可以是百分比。

4. 缺失值:如果某些观测值缺失,应该用适当的符号或标记来表示。

常见的缺失值标记包括"NA"或"-"。

5. 数据来源:在表格的底部或侧边应该注明数据的来源,以确保数据的可信度和可复制性。

数据来源可以是官方统计机构、学术研究机构或其他可靠的数据提供者。

二、计量经济学数据的来源计量经济学数据可以从多个渠道获取,以下是常见的数据来源:1. 官方统计机构:各国的官方统计机构通常负责收集、编制和发布各种经济数据,如国内生产总值、就业率、通货膨胀率等。

例如,美国的经济数据可以从美国经济分析局(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获取。

2. 国际组织:国际组织如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也提供了大量的经济数据。

这些数据通常涵盖多个国家和地区,可以用于跨国比较和国际经济研究。

3. 学术研究机构:许多大学和研究机构在经济学领域进行研究并发布相关数据。

这些数据通常经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和验证,可以作为独立的数据来源。

计量经济学横截面数据举例子

计量经济学横截面数据举例子

计量经济学横截面数据举例子什么是计量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是使用统计方法分析经济数据;通常分析非实验数据。

计量经济分析的典型目标1.估计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2.检验经济理论和假设;3.预测经济变量;4.评估和执行政府和企业政策经济模型可能是微观或宏观模型;经常使用优化行为,平衡建模;建立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例如:需求方程,定价方程…例1.1犯罪的经济模式在一篇开创性的文章中,诺贝尔奖获得者加里·贝克尔提出了一个效用最大化框架来描述个人参与犯罪。

某些犯罪有明确的经济回报,但大多数犯罪行为都有成本。

犯罪的机会成本妨碍了罪犯参与其他活动,如合法就业。

此外,还有与被抓的可能性相关的成本,如果被定罪,还有与监禁相关的成本。

从贝克尔的观点来看,从事非法活动的决定是一种资源分配,考虑到竞争活动的利益和成本。

在一般假设下,我们可以推导出一个等式,描述犯罪活动中花费的时间是各种因素的函数。

我们可以表示这样一个函数y=f(x1,x2,x3,x4,x5,x6,x7),(1.1)犯罪的经济模型(Becker(1968))基于效用最大化推导犯罪活动方程y=f(x1,x2,x3,x4,x5,x6,x7),(1.1)y→在犯罪活动中花费的时间x1→犯罪活动的“工资”;x2→合法就业工资;x3→其他收入;x4→被抓住的概率;x5→如果被抓住,定罪的概率;x6→预期句子;x7→年龄未指定关系的功能形式;在没有经济模型的情况下,这个方程可以假设例1.2工作培训和工作效率考虑在第1.1节开头提出的问题。

一位劳动经济学家想研究工作培训对工人生产力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形式理论几乎没有必要。

基本的经济学知识足以认识到教育、经验和培训等因素会影响工人的生产力。

此外,经济学家也很清楚,工人的工资与他们的生产力相称。

这种简单的推理导致了一个模型,比如:工资=f(教育、经验、培训)(1.2)岗位培训模式与员工生产力额外培训对工人生产力有什么影响?正式经济理论并不需要推导方程式:工资=f(教育、经验、培训)工资→小时工资;教育→正规教育年限;经验丰富→多年的工作经验;培训→工作培训周其他因素也可能相关,但这些是最重要的犯罪活动的计量经济模型必须指定功能形式;变量可能必须用其他量来近似犯罪=β0+β1工资+β2其他收入+β3频率+β4频率转换+β5平均值+β6年龄+u犯罪→犯罪活动的量度工资→合法就业工资;其他收入→其他收入;频率→先前逮捕的频率;频率转换→定罪频率;犯罪活动的量度→定罪后的平均刑期;年龄→年龄;u→犯罪活动的不可观察的决定因素举例:道德品质,犯罪活动的工资,家庭背景…职业培训与工人生产率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工资=β0+β1教育+β2经验+β3培训+u工资→小时工资;教育→正规教育年限;经验丰富→多年的工作经验;u→工作培训周;不可观察的工资决定因素举例:先天能力,教育质量,家庭背景…大多数计量经济学研究的是误差的说明经济计量模型可用于假设检验例如,参数β3表示培训对工资的影响这种影响有多大?它和零不同吗?经济计量分析需要数据不同类型的经济数据集截面数据;时间序列数据;合并横截面;面板/纵向数据计量经济学方法取决于所用数据的性质使用不适当的方法可能会导致误导性的结果横断面数据集在给定时间点/给定时期内的个人、家庭、公司、城市、州、国家或其他利益单位的样本横断面观察或多或少是独立的例如,从总体中进行纯随机抽样有时,纯粹的随机抽样是违反的,例如单位拒绝在调查中作出答复,或如果抽样的特点是聚类应用微观经济学中常见的横截面数据工资和其他特征的横截面数据集指标变量(1=是,0=否)观察数;小时工资关于增长率和国家特征的横截面数据人均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政府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成人中等教育率时间序列数据一个或几个变量随时间的变化:比如股票价格,货币供应量,消费者价格指数,国内生产总值,年谋杀率,汽车销售…时间序列观测值通常是串行相关的观察结果的顺序传达了重要信息数据频率:每日、每周、每月、每季度、每年…时间序列的典型特征:趋势与季节性典型应用:应用宏观经济学和金融学最低工资及相关变量的时间序列数据给定年份的平均最低工资平均覆盖率;失业率;国民生产总值合并横截面两个或多个横截面组合在一个数据集中横截面是相互独立绘制的通常用于评估政策变化的汇总横截面例子:•评估房产税变化对房价的影响•1993年房价随机抽样•1995年新的随机房价样本•前后比较(1993年:改革前,1995年:改革后)住宅价格综合截面图房产税;房屋面积(平方英尺)卫生间数量;改革前;改革后面板或纵向数据相同的横截面单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面板数据具有横截面和时间序列维度面板数据可以用来解释时不变的不可观测现象面板数据可用于建模滞后响应例子:•城市犯罪统计;每个城市在两年内进行观察•可对不可观测的时不变城市特征进行建模•警察对犯罪率的影响可能表现出时滞城市犯罪统计两年小组数据每个城市都有两个时间序列1986年警察人数;1990年警察人数因果关系与平等概念X对y因果关系的定义:“如果变量x改变了,变量y如何变化但所有其他相关因素都保持不变。

计量经济学数据

计量经济学数据

计量经济学数据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经济现象的量化分析和经济模型的构建。

在计量经济学研究中,数据是至关重要的,它提供了对经济现象进行分析和验证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计量经济学数据的标准格式和一些常用的数据类型。

一、计量经济学数据的标准格式计量经济学数据通常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其中包括以下几个主要部份:1. 变量名称:表格的第一行通常是变量名称,用于标识每一列数据所代表的经济变量。

例如,可以包括GDP(国内生产总值)、CPI(消费者物价指数)、投资等。

2. 时间序列:表格的第一列通常是时间序列,用于标识每一行数据所对应的时间点。

时间序列可以按照不同的频率进行分类,如年度数据、季度数据、月度数据等。

3. 数据值:表格的其他单元格中填写了相应的数据值,代表了每一个变量在不同时间点上的观测值。

数据可以是实数,也可以是离散的分类变量。

4. 单位:表格的第一列下方通常注明了数据的单位,用于说明数据所代表的具体含义,如货币单位、百分比等。

5. 数据来源:表格的最底部通常注明了数据的来源,包括调查机构、统计局等。

这有助于保证数据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

二、常用的计量经济学数据类型在计量经济学研究中,常用的数据类型包括以下几种:1. 时间序列数据:时间序列数据是按照时间顺序罗列的一系列观测值,用于分析经济变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和周期性。

例如,GDP的年度数据就是一种时间序列数据。

2. 截面数据:截面数据是在某一特定时间点上对不同个体进行观测得到的数据,用于分析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和关系。

例如,不同地区的失业率数据就是一种截面数据。

3. 面板数据:面板数据是时间序列数据和截面数据的结合,既包括对不同个体的多次观测,也包括对同一时间点的多个个体观测。

面板数据可以用于分析个体特征和时间效应对经济变量的影响。

4. 横截面时间序列数据:横截面时间序列数据是对多个个体在多个时间点上的观测数据,既包括截面数据的横截面特征,也包括时间序列数据的时间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1.3序列T和H分别表示某地区1997年1月至2000年12月的气温和绝对湿度的月平均值序列,数据见表1.2。

要求绘制序列H的经验累计分布函数图和它与序列T的QQ 图。

表1.2(0102)某地区气温和绝对湿度月平均值
ls car c pmg pop rgnp pgnp
ls qmg c car pmg pop rgnp pgnp
ls car c pmg pop rgnp pgnp
scalar vifcar=1/(1-eqcar.@r2)
eq01.testdrop car
Ls qmg-qmg(-1) car-car(-1) pmg-pmg(-1) pop-pop(-1) rgnp-rgnp(-1) pgnp-pgnp(-1)
Ls qmg-qmg(-1) car-car(-1)
Ls qmg c qmg(-1) car car(-1) pmg pmg(-1) pop pop(-1) rgnp rgnp(-1) pgnp pgnp(-1)
Ls qmg c qmg(-1) car pmg pmg(-1) pop pop(-1) rgnp rgnp(-1)
pgnp
Ls qmg c qmg(-1) car pmg pmg(-1) pop pop(-1) rgnp(-1) pgnp Ls qmg c qmg(-1) car pmg pmg(-1) pop pop(-1) rgnp(-1)
Eq01.testdrop pgnp
Ls qmg c qmg(-1) car pmg pmg(-1) pop pop(-1) rgnp(-1)
pgnp(-2)
Ls qmg-eq11.@coefs(1)*qmg(-1) c car-eq11.@coefs(1)*car(-1) pmg-eq11.@coefs(1)*pmg(-1)pop-eq11.@coefs(1)*pop(-1)
rgnp-eq11.@coefs(1)*rgnp(-1)pgnp-eq11.@coefs(1)*pgnp(-1) Scalar beta0=eq04.@
Dependent Variable: QMG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10/16/12 Time: 19:02
Sample: 1950 1987
Included observations: 38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C 5.105587 0.0000
CAR 1.587677 0.137742 11.52646 0.0000
PMG - 3346338. -3.100526 0.0040
POP -462.2931 108.0825 -4.277224 0.0002
RGNP -12666.47 5248.346 -2.413421 0.0217
PGNP -579453.0 59259.84 -9.778173 0.0000
R-squared 0.991878 Mean dependent var
Adjusted R-squared 0.990608 S.D. dependent var
S.E. of regression 2226295. Akaike info criterion 32.21351
Sum squared resid 1.59E+14 Schwarz criterion 32.47208
Log likelihood -606.0568 Hannan-Quinn criter. 32.30551
F-statistic 781.5361 Durbin-Watson stat 0.869418
Prob(F-statistic) 0.000000
例2.2为研究采取某项保险革新措施的速度y与保险公司的规模x1和保险公司类型的关系,选取下列数据:y—一个公司提出该项革新直至革新被采纳间隔的月数,x1—公司的
资产总额(单位:百万元),x2—定性变量,表示公司类型:其中1表示股份制公司,0表示互助公司。

数据资料见表2.5。

得到模型为
y=33.87407-0.101742*x1+8.055469*x2
差分回归方程:


消除自相关的模型:
qmg=.38+1.4390*car-*pmg-503.50*pop-5290.80*rgnp-565089.4*pgnp
求:
1.Y关于X1、X2、X3、X4和X5的回归方程;
2.对回归方程和解释变量做显著性检验;
3.当X1=4,X2=8,X3=7,X4=36%,X5=8时,对楼盘的均价进行预测。

例3.1表3.3是某企业在16个月度的产品产量和单位成本资料,研究二者关系。

表3.3 (0301)某企业某产品产量和单位成本资料
月度序号obs 产量(台)x 单机位成本(元/台)y
1 4300 346.23
2 4004 343.34
3 4300 327.46
4 5016 313.27
5 5511 310.75
6 5648 307.61
7 5876 314.56
8 6651 305.72
9 6024 310.82
10 6194 306.83
11 7558 305.11
12 7381 300.71
13 6950 306.84
14 6471 303.44
15 6354 298.03
16 8000 296.21
为了明确产量和单机成本是何种关系,先绘制散点图。

双曲线模型:y=a+b/x
对数曲线模型:y=a+blnx
双对数曲线模型:lny=a+lnx
在自变量个数K=1,样本量n=16,在显著性水平 =0.01下,d L=0.84,d u=1.00,此时有D.W=1.151568
D.W=1.115981
D.W=1.156127
均有d u=1.0≤D.W=1.151568≤4- d u=3
说明三种模型来描述x与y的关系都比较好。

例3.2 根据例3.1中数据,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建立成本函数模型
例3.3粮食产量通常由粮食生产劳动力(L)、化肥施用量(K)等因素决定。

表3.8是我国粮食生产的有关数据(由于粮食生产劳动力不易统计,假定它在农业劳动力中的比例是一定的,故用农业劳动力的数据代替),研究其间关系,建立Cobb—Douglas生产函数模型。

生产的产出量与投入要素之间并不简单地满足线性关系,通常讨论的生产函数,都是以非线性的形式出现。

Cobb—Douglas生产函数模型为
Y=aL b K1-b(
例4.1我国轿车保有量资料见表4.1
根据表绘制时间序列曲线趋势图。

例4.6我国民航客运量数据的季节调整。

有关数据见表4.6
表4.6(0406)我国1993年10月至1998年3月民航客运量数据
例5.4序列Pt是某国1960年至1993年GNP平减指数的季度时间序列。

表5.4(0504)某国1960年至1993年GNP平减指数的季度时间序列
例5.6表5.4是我国1990年1月至1997年12月工业总产值的月度资料(1990年不变价格),记作IP t,共有96个观测值,对序列IP t建立ARMA模型。

例5.6 表5.4是我国1990年1月至1997年12月工业总产值2资料(1990年不变价格),记作ipt,共有96个观测值,对序列ipt建立ARMA模型。

表6.1 某水库各旬的流量与降水量数据
例6.2表6.6中,序列St和Zt分别表示1992年1月至1998年12月经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调整的中国城镇居民月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生活费支出时间序列,现以人均生活费支出Zt 为因变量,建立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

联邦政府拨款额,INC为各州收入的自然对数,POP为各州人口总数,PS为小学与中学在校人数。

欲建立如下联立方程模型:
表7.1 美国各州和地方政府费用支出数据
0123GOV AID INC POP ααααε=++++ ( 012AID GOV PS βββν
=+++ (
例7.4 序列Y1、Y2和Y3分别表示我国1952年至1988年工业部门、交通运输部门和商务部门的产出指数序列,见表7.7。

试建立V AR 模型。

表7.7 我国三部门产出指数序列 单位:%
t t 见表8.1
表8.1 我国商品零售物价指数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