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水平产业结构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差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术水平、产业结构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差异

宋长鸣

2012-3-29 8:32:03 来源:《产业经济研究》 2011年第6期摘要:本文运用“转换份额分析”和方差分解方法将1985~2008这二十四年间地区与经济总体劳动力要素生产率之差分解为产业结构布局效应、产业生产率效应和配置效应,以分析各地区经济增长和发展差异的原因;此外,本文还详细分析了各产业各自的技术水平和结构布局对地区经济差异形成和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生产率差异不仅是地区经济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而且还是各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相比于其它产业,第二产业的技术水平和布局对地区经济差异的形成和各地区经济的增长有更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技术水平,产业结构,生产率效益,转换份额,生产率分解

—、引言

改革开放这三十年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但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差距十分明显。2008年东部、中部和西部的人均GDP分别为34716元、19281元和14790元,东部人均GDP分别是中部和西部的1.80倍和2.35倍①。经济发展区域不平衡的矛盾正逐步制约着整体经济的增长。探讨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对于整体调控各地区产业结构并协调其经济发展以进一步平衡各区域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由于各产业生产率不一致,要素从生产率较低产业流向生产率相对较高产业的过程中会促进整体经济的发展。显然各区域间产业结构布局和同一产业的生产率也存在差距,若能有效的将各地区产业生产率和产业结构布局差异从区域经济

差异中分离出来,则除了能纵向有效分析区域经济的增长,还有利于横向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形成的原因。与运用回归计量方面的实证分析不同,本文在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时,运用“转换份额分析”将产业结构生产率差异和产业结构布局差异分离出来,之后运用方差分析的方法分析区域间产业生产率和产业结构布局差异的贡献。此外,还从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的角度更具体的探讨区域间产业生产率和产业结构出现差异的原因。

二、文献述评

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形成的原因,很多文献从不同的研究视角进行了分析。刘夏明、魏英琪、李国平认为地区发展战略和政策、全球化和经济自由化、要素市场的扭曲、地区特定因素和累积性因果循环都可能是地区差距形成的原因[1];任建军、阳国梁从固定资产、中央项目基本建设、房地产及外商投资这几项资本因素的区域差异化解释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的原因[2];从制度因素、地区自身特点和要素投入等方面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文献还有管卫华、林振山和顾朝林[3],洪名勇[4],窦玲[5],欧向军、陈修英[6],黄赜琳、傅东绵[7]等。上述文献归纳总结的是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影响因素,对实证分析虽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但有待进一步分析这些因素的影响机制和作用大小。地区发展战略和政策、全球化和经济自由化程度等制度因素主要通过影响技术效率,进而对地区的产业生产率水平产生影响;地区因素及任建军、阳国梁[2]总结的资本要素投入方面的因素,主要影响的是地区的产业结构布局。此外,定量分析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文献主要是以地区间教育水平和人力资本差异作为切入点。杨俊、李雪松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地区间教育不平等是各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重要因素[8];魏后凯的研究结果表明基础设施尤其是经济基础设施水平影响着中国区域制造业的发展[9];燕安、黄武俊论证了人力资本分布差异是影响地区经济增长

的主要因素之一[10]。上述文献实证分析了教育水平、人力资本和基础设施水平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但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呢?显然,教育水平、人力资本和基础设施水平对一个地区的技术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有着重要影响,进而影响其产业生产率水平,不同产业间生产率水平的差异又会促使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本文正是从产业生产率水平和产业结构布局这两个角度来分析区域经济差异形成的原因。

从产业生产率水平和产业结构布局这两个角度研究中国总体经济增长的文献较多。由于不同产业生产率水平存在差异,要素由低生产率产业向高生产率产业流动的过程中会促进总体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结构红利”描述的即为这种以要素重新配置的产业结构调整来促进经济发展的现象。比较一致的观点是未来经济的增长主要依赖于技术进步,但对近几十年来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贡献的强弱一直存在争论。干春晖、郑若谷论证了劳动力要素的产业间流动具有“结构红利”现象[11];温杰、张建华的研究表明由于各产业之间的要素生产率差异仍旧较大,中国经济仍可从产业结构变迁中的资源再配置效应中获得巨大利益[12]。而新古典经济学认为要素投入增加所引致的经济增长没有可持续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取决于知识的积累与溢出:即技术进步。刘伟、张辉分析了各个阶段产业结构变迁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认为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正在减弱,技术进步的力量正取代代表市场化力量的产业结构变迁效应对经济增长的贡献[13];万卫东分析了新加坡1960年以来经济发展和结构转型历程的五个阶段的特点[14];王鹏、赵捷研究了不同产业比重对区域创新的影响[15]。上述文献主要研究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水平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显然地区的产业结构布局和生产率水平对地区经济发展也十分重要,而各个地区同一产业生产率水平和产业结构存在差距,从而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也会出现差异。本文正是从这个角度分析各个地区1985~2008这二十四年产业技术水平

和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并分析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形成的原因。

三、地区产业结构布局与产业技术水平的衡量

(一)各地区与经济总体劳动力要素生产率之差的分解

显然,已有相当部分文献支持目前各产业间生产率的不一致,这意味着整体经济仍将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中获益。假设不同地区同一产业的生产率一致,则地区间产业结构的差异将会导致地区间经济发展的差异,产业结构相似度可以定量的测量,陈先强对武汉城市圈产业一体化的研究中就定量测量了不同城市产业结构的相似度[16];当地区间产业结构布局趋于一致时,不同地区同一产业生产率的差距也将导致地区间经济的差异,这是由不同地区各个产业技术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的不同所导致的,与各地区的基础设施状况、人力资本等因素有很大关联。从地区间产业结构和产业生产率差异的角度解释区域经济差异的文献有

J.Esteban[17]、Frank Cörvers and Jaanika Meriküll[18]、Massimiliano Mazzanti and Anna Montini等[19]。

本文运用“转换份额分析”的方法衡量各个地区产业结构和产业生产率的差别。为了体现各个地区产业结构和产业生产率的差距,本文以经济总体的产业结构和产业生产率为标准,总体的产业结构和产业生产率为各地区产业结构和各产业生产率的加权平均。

令总体的要素生产率为X,Xj表示第j产业的要素生产率(其中j=1,2,3,分别代表第一、二、三产业);Yj和Lj分别表示第j产业的生产总值和从业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