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诗歌

合集下载

先秦最有名的十大诗词

先秦最有名的十大诗词

先秦最有名的十大诗词
先秦时代,诗歌以民间歌谣和士人诗歌为主,其中一些作品流传至今,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

以下是先秦最有名的十大诗词:
1. 《诗经》:《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

其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等诗句广为人知。

2. 《楚辞》:《楚辞》是战国时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诗人所创作的一种新诗体,其中最有名的是屈原的《离骚》。

3. 《九歌》:《九歌》是屈原创作的一组诗歌,包括十一首歌曲,是楚辞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4. 《九章》:《九章》也是屈原的作品,包括九首诗歌,是《楚辞》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5. 《易经》:《易经》是中国最早的卜筮之书,其中的卦辞和爻辞是一种古老的诗歌形式。

6. 《尚书》:《尚书》收录了古代的各种文书、信札、讲话等,其中有些篇章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7. 《左传》:《左传》是《春秋》的注释和阐述,其中收录了一些古代的诗歌和谚语。

8. 《国语》:《国语》是一部各国史书的汇编,其中收录了一些古代的诗歌和民谣。

9. 《论语》:《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其中有些章节具有一定的文学性。

10. 《孟子》:《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其中有些章节具有一定的文学性。

这些诗词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后世的诗歌、戏曲等文学形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一编 先秦文学诗歌

第一编 先秦文学诗歌

第一编先秦文学诗歌一、诗经1、《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诗三百》,《庄子·天运》最早出现诗经二字,至汉代儒家著作被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

诗经一共305篇,另有《小雅》中的六篇笙诗,有目无辞,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约成书于6世纪,编订有采诗、献诗、删诗之说。

《诗经》多为抒情言志之作,内容深刻地反映了殷周时期,尤其是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也标志着我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的开端。

2、《诗经》的分类——风雅颂《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所收录的都是曾经入乐的歌曲,按音乐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风雅颂三类。

风即国风,共160篇,大多是带有民歌色彩来自不同诸侯国和地区的地方土乐;雅即指周朝王畿之地的雅正之乐,出自各级贵族之手,主要内容是怨刺和颂赞;雅又分为大雅小雅,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

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共40篇,包括周颂31、鲁颂4、商颂5三种,大多数颂赞之作,可以说是庙堂文学之祖。

周颂和大雅大部分是西周初年的作品,大雅小部分和小雅大部分是西周末年的作品,国风大部分和鲁颂、商颂的全部则是东迁后至春秋中叶的作品。

周颂《生民》《公刘》《緜》《皇矣》《大明》前三部是周人建国三部曲。

3、《诗经》的艺术手法——赋比兴(1)赋比兴是诗经的艺术表现手法,赋即铺陈直叙,叙事描写、议论抒情都包括在内,是诗经最基本、最常用的表现手法。

如《豳风·七月》即以直接叙述农民的衣食住行和描写四季变换来加以表现。

《卫风·氓》也以叙述和描写手段写出了弃妇的遭际和复杂的心理情感。

(2)比就是比喻,也是诗经常用的表现手法,如《魏风·硕鼠》《新台》等整首都拟物作比,多数篇章都是具体的比喻,如《卫风·硕人》以一系列比喻描写形容女子的美丽。

诗经的比喻拥有广泛,形式多样(3)兴即触物兴词,是诗歌开头而引起下文的一种手法。

有的只是作为开头,但多数有与下文具有某种意义的关联,起到象征、烘托、联想、比喻等作用。

关于诗经的诗歌

关于诗经的诗歌

关于诗经的诗歌1、《卫风硕人》先秦·佚名硕人其颀,衣锦褧衣。

齐侯之子,卫侯之妻。

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硕人敖敖,说于农郊。

四牡有骄,朱幩镳镳。

翟茀以朝。

大夫夙退,无使君劳。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

施罛濊濊,鳣鲔发发。

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

2、《关雎》先秦·无名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3、《蒹葭》先秦·无名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4、《桃夭》先秦·佚名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5、《氓》先秦·佚名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6、《采薇》先秦·佚名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古诗文300篇--先秦两汉诗

古诗文300篇--先秦两汉诗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注释】壤:据论是古代儿童玩具,以木做成,前宽后窄,长一尺多,形如鞋。

玩时,先将一壤置于地,然后在三四十步远处,以另一壤击之,中者为胜。

作:劳动。

息:休息。

帝力句:一说为“帝何德与我哉”。

帝力:尧帝的力量。

何有:有什么(影响)。

如果是“何德”,那就是有什么(恩惠)。

【译文】太阳出来就去耕作田地,太阳落山就回家去休息。

凿一眼井就可以有水喝,种出庄稼就不会饿肚皮。

这样的日子有何不自在,谁还去羡慕帝王的权力。

【赏析】这首歌谣大约流传于距今4000多年前的原始社会时期。

是一首淳朴的民谣。

也许是中国歌曲之祖。

据《帝王世纪》记载:“帝尧之世,天下大和,百姓无事。

有八九十老人,击壤而歌。

”这位八九十岁的老人所歌的歌词就是《击壤歌》。

1.桃夭【先秦】【佚名】桃之夭夭,灼[zhuó]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fén]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zhēn]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释】夭夭:花朵怒放,美丽而繁华的样子。

灼灼:花朵色彩鲜艳如火,明亮鲜艳的样子。

华:同“花”。

之子:这位姑娘。

于归:姑娘出嫁。

古代把丈夫家看作女子的归宿,故称“归”。

于:去,往。

宜:和顺、亲善。

蕡(fén):草木结实很多的样子。

此处指桃实肥厚肥大的样子。

有蕡即蕡蕡。

蓁(zhēn):草木繁密的样子,这里形容桃叶茂盛。

【译文】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

这位姑娘要出嫁,喜气洋洋归夫家。

桃花怒放千万朵,果实累累大又多。

这位姑娘要出嫁,早生贵子后嗣旺。

桃花怒放千万朵,绿叶茂盛永不落。

这位姑娘要出嫁,齐心协手家和睦。

【赏析】各章的前两句,是全诗的兴句,分别以桃树的枝、花、叶、实比兴男女盛年,及时嫁娶。

清姚际恒《诗经通论》:“桃花色最艳,故以喻女子,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

”这种意象被后世的诗人反复使用。

诗中运用重章迭句,反复赞咏,更与新婚时的气氛相融合,与新婚夫妇美满的生活相映衬,既体现了歌谣的风格,又体现了农村的物侯特征。

先秦的著名古代诗歌

先秦的著名古代诗歌

先秦的著名古代诗歌到了唐代,中国诗歌出现了四句的绝句和八句的律诗。

律诗押平声韵,每句的平仄、对仗都有规定。

绝句的规定稍微松一些。

本店铺在此整理了先秦的著名古代诗歌,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先秦的著名古代诗歌11蒹葭佚名〔先秦〕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如果把诗中的“伊人”认定为情人、恋人,那么,这首诗就是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怅心情。

精神是可贵的,感情是真挚的,但结果是渺茫的,处境是可悲的。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及其弟子〔先秦〕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是人一作:斯人)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短文不但立论高远,见解卓越,道常人所不能道,而且论证明晰,逻辑严谨,有不容置辩的说服力。

本文善用排比,层层深入进行论证,形成压倒一切的逼人气势,在艺术上也很值得称道。

先秦的著名古代诗歌21鱼我所欲也孟子及其弟子〔先秦〕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先秦经典诗歌民谣,一起回味两千年前的美好爱情

先秦经典诗歌民谣,一起回味两千年前的美好爱情

先秦经典诗歌民谣,一起回味两千年前的美好爱情秦朝统一各国前的诗歌为先秦诗歌。

先秦诗歌包括《诗经》、《楚辞》、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汉族民歌和部分原始社会歌谣。

民歌及上古歌谣集中收录于《古诗源》中。

先秦诗歌是中国汉族诗歌的源头,其中《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而《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

先秦诗歌大都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极富诗意,特别是那些表现男女青年的热烈追求和真挚爱恋的诗歌民谣更是成为千古佳作。

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那个采葛的姑娘,一天没有见到她,好像隔了三月啊!)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那个采萧的姑娘,一天没有见到她,好像隔了三秋啊!)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那个采艾的姑娘,一天没有见到她,好像隔了三年啊!)这是一首思念情人的小诗。

采葛为织布,采萧为祭祀,采艾为治病。

都是女子在辛勤劳动。

男子思念起自己的情人来,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月、年)。

说一天会像三个月,三个季节,甚至三年那样长,这当然是物理时间和心理时间的区别所在。

用这种有悖常理的写法,无非是为了极言其思念之切,之深而已。

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

这位姑娘要出嫁,喜气洋洋归夫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花怒放千万朵,果实累累大又多。

这位姑娘要出嫁,早生贵子后嗣旺。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桃花怒放千万朵,绿叶茂盛永不落。

这位姑娘要出嫁,齐心协手家和睦。

)这首诗非常有名,即便只读过很少几篇《诗经》的人,一般也都知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从桃花到桃实,再到桃叶,三次变换比兴,勾勒出男婚女嫁一派兴旺的景象。

古人通过桃花似的外“美”,巧妙地和“宜”的内“善”结合起来,表达着人们对家庭和睦安居乐业生活的美好向往。

越人歌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晚是怎样的晚上啊河中漫游。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今天是什么日子啊与王子同舟。

先秦时期诗歌

先秦时期诗歌

采薇歌作者:伯夷年代:先秦体裁:类别: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神农虞夏,忽焉没兮。

吾适安归矣。

吁嗟徂兮,命之衰矣。

硕鼠作者:国风年代:先秦体裁:类别: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

乐国乐国,爰得我直?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

逝将去女,适彼乐郊。

乐郊乐郊,谁之永号?易水歌作者:荆轲年代:先秦体裁:类别: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九辩作者:宋玉年代:先秦体裁:楚辞类别:悲哉!秋之为气也。

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憭栗兮,若在远行。

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泬寥兮,天高而气清;寂寥兮,收潦而水清。

憯悽增欷兮,薄寒之中人;怆怳懭悢兮,去故而就新;坎廪兮,贫士失职而志不平;廓落兮,羁旅而无友生;惆怅兮,而私自怜。

燕翩翩其辞归兮,蝉寂漠而无声。

雁廱廱而南游兮,鹍鸡啁哳而悲鸣。

独申旦而不寐兮,哀蟋蟀之宵征。

时亹亹而过中兮,蹇淹留而无成。

悲忧穷戚兮独处廓,有美一人兮心不绎;去乡离家兮徠远客,超逍遥兮今焉薄!专思君兮不可化,君不知兮可柰何!蓄怨兮积思,心烦憺兮忘食事。

原一见兮道余意,君之心兮与余异。

车既驾兮朅而归,不得见兮心伤悲。

倚结軨兮长太息,涕潺湲兮下霑轼。

慷慨绝兮不得,中瞀乱兮迷惑。

私自怜兮何极?心怦怦兮谅直。

皇天平分四时兮,窃独悲此廪秋。

白露既下百草兮,奄离披此梧楸。

去白日之昭昭兮,袭长夜之悠悠。

离芳蔼之方壮兮,余萎约而悲愁。

秋既先戒以白露兮,冬又申之以严霜。

收恢台之孟夏兮,然欿傺而沉藏。

叶菸邑而无色兮,枝烦挐而交横。

颜淫溢而将罢兮,柯仿佛而萎黄。

萷櫹椮之可哀兮,形销铄而瘀伤。

惟其纷糅而将落兮,恨其失时而无当。

揽騑辔而下节兮,聊逍遥以相佯。

岁忽忽而遒尽兮,恐余寿之弗将。

悼余生之不时兮,逢此世之俇攘。

澹容与而独倚兮,蟋蟀鸣此西堂。

心怵惕而震荡兮,何所忧之多方。

卬明月而太息兮,步列星而极明。

先秦的爱情诗歌《诗经·邶风·击鼓》阅读

先秦的爱情诗歌《诗经·邶风·击鼓》阅读

【导语】《诗经·邶风·击⿎》是⼀篇典型的战争诗,其中描写战⼠感情的“死⽣契阔,与⼦成说,执⼦之⼿,与⼦偕⽼”,在后世也被⽤来形容夫妻情深。

下⾯就和⼀起来了解下先秦的爱情诗歌《诗经·邶风·击⿎》,欢迎阅读! 《诗经·邶风·击⿎》 先秦·佚名 击⿎其镗,踊跃⽤兵。

⼟国城漕,我独南⾏。

从孙⼦仲,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忧⼼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契阔,与⼦成说。

执⼦之⼿,与⼦偕⽼。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赏析】 如果说起《诗经》中的爱情诗句,相信很多⼈最先想到的应是这⼏句“死⽣契阔,与⼦成说。

执⼦之⼿,与⼦偕⽼”,其间包含多少深情、多少执念,⼀读便知,⽆需赘⾔。

这⼏句本来是描写战友之间同⽣共死的深情厚谊的,后来演化为形容爱⼈之间不离不弃、相伴到⽼的美丽誓⾔。

《击⿎》⼀诗是描写战争的,“怨”的情绪贯穿始终。

战争着实让⼈痛恨,征夫远离妻⼦家乡,远离了幸福,承受⽣命中的本不该有的痛苦,都是因为战争。

然⽽这⼏句战友之间共勉的话语却铿锵有⼒,充满凝聚⼒,也体现了作为个体的⼈所应该具备的团结互助意识。

也有⼈说,这⼏句是诗⼈的回忆,回忆离家时与妻⼦执⼿泣别时的情形,“死⽣契阔,与⼦成说,执⼦之⼿,与⼦偕⽼”,反映了夫妻⼆⼈深沉、坚贞的感情,也包含着对未来的隐隐担忧。

然⽽这种担忧终成为严酷的现实,征⼈通过对往事的回忆,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与痛恨。

扩展阅读:《诗经》产⽣年代 《诗经》是中国第⼀部诗歌总集,最早的记录为西周初年,最迟产⽣的作品为春秋时期,上下跨度约五六百年。

产⽣地域以黄河流域为中⼼,南到长江北岸,分布在陕西、⽢肃、⼭西、⼭东、河北、河南、安徽、湖北等地。

经⽂史专家考定,《诗经》中的作品是在周武王灭商(前1066年)以后产⽣的。

《周颂》时代最早,在西周初年产⽣,是贵族⽂⼈作品,以宗庙乐歌、颂神乐歌为主,也有部分描写农业⽣产。

先秦 诗歌

先秦 诗歌

先秦的诗歌周颂·执竞——【先秦】佚名执竞武王,无竞维烈。

不显成康,上帝是皇。

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

钟鼓喤喤,磬莞将将,降福穰穰。

降福简简,威仪反反。

既醉既饱,福禄来反。

清人——【先秦】佚名清人在彭,驷介旁旁。

二矛重英,河上乎翱翔。

清人在消,驷介麃麃。

二矛重乔,河上乎逍遥。

清人在轴,驷介陶陶。

左旋右抽,中军作好。

国风·鄘风·相鼠——【先秦】佚名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棫朴——【先秦】佚名芃芃棫朴,薪之槱之。

济济辟王,左右趣之。

济济辟王,左右奉璋。

奉璋峨峨,髦士攸宜。

淠彼泾舟,烝徒楫之。

周王于迈,六师及之。

倬彼云汉,为章于天。

周王寿考,遐不作人?追琢其章,金玉其相。

勉勉我王,纲纪四方。

大雅·瞻卬——【先秦】佚名瞻卬昊天,则不我惠?孔填不宁,降此大厉。

邦靡有定,士民其瘵。

蟊贼蟊疾,靡有夷届。

罪罟不收,靡有夷瘳!人有土田,女反有之。

人有民人,女覆夺之。

此宜无罪,女反收之。

彼宜有罪,女覆说之。

哲夫成城,哲妇倾城。

懿厥哲妇,为枭为鸱。

妇有长舌,维厉之阶!乱匪降自天,生自妇人。

匪教匪诲,时维妇寺。

鞫人忮忒,谮始竟背。

岂曰不极,伊胡为慝?如贾三倍,君子是识。

妇无公事,休其蚕织。

天何以刺?何神不富?舍尔介狄,维予胥忌。

不吊不祥,威仪不类。

人之云亡,邦国殄瘁!天之降罔,维其优矣。

人之云亡,心之忧矣。

天之降罔,维其几矣。

人之云亡,心之悲矣!觱沸槛泉,维其深矣。

心之忧矣,宁自今矣?不自我先,不自我后。

藐藐昊天,无不可巩。

无忝皇祖,式救尔后。

采葛妇歌——【先秦】佚名葛不连蔓棻台台。

我君心苦命更之。

尝胆不苦甘如饴。

令我采葛以作丝。

女工织兮不敢迟。

弱于罗兮轻霏霏。

号絺素兮将献之。

越王悦兮忘罪除。

吴王叹兮飞尺书。

增封益地赐羽奇。

机杖茵蓐诸侯仪。

群臣拜舞天颜舒。

我王何忧能不移。

饥不遑食四体疲。

先秦的诗句鉴赏

先秦的诗句鉴赏

【导语】秦朝统⼀各国前的诗歌为先秦诗歌。

先秦诗歌包括《诗经》、《楚辞》、春秋战国时期的⼀些传统民歌和部分原始社会歌谣。

先秦诗歌是中国传统诗歌的源头,其中《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

【魂兮归来哀江南】 出处 战国•宋⽟《楚辞•招魂》 原⽂ 青骊结驷兮,齐千乘, 悬⽕延起兮,⽞颜烝。

步及骤处兮,诱骋先, 抑骛若通兮,引车右还。

与王趋梦兮,课后先。

君王亲发兮,惮青兕。

朱明承夜兮,时不可以淹。

皋兰被径兮,斯路渐。

湛湛江⽔兮,上有枫。

⽬极千⾥兮,伤春⼼。

魂兮归来,哀江南! 注释 魂:魂魄。

赏析 作者宋⽟所招的是⾃投汨罗江⽽死的屈原的魂。

这句诗意思是说:江南地⽅卑湿,不可久居。

先⽣的魂魄赶快回到郢都(时为楚国的国都在长江之北,据说在今湖北省江陵县东南)来吧!江南在古代还没有开发的时候,被认为是瘴疠之地,居住在那⾥是不幸的。

宋⽟正是从这个意思出发的。

但到了南北朝时代,庾信写“哀江南赋”时,江南已经是民康物⾩的地区,六朝先后建都⾦陵。

庾信原是梁朝的官吏,后出使西魏,被羁留在北⽅做官,他经常思念家乡,写了⼀篇很有名的赋,以“哀江南”为题,内有“⽇暮途远,⼈间何!将军⼀去,⼤树飘零”;壮⼠不还,寒风萧瑟等词句,脍炙⼈⼝。

【蒹葭苍苍,⽩露为霜。

所谓伊⼈,在⽔⼀⽅】 出处 先秦•《诗经•秦风•蒹葭》 原⽂ 蒹葭苍苍,⽩露为霜。

所谓伊⼈,在⽔⼀⽅。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中央。

蒹葭凄凄,⽩露未晞。

所谓伊⼈,在⽔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中坻。

蒹葭采采,⽩露未已。

所谓伊⼈,在⽔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右长。

溯游从之,宛在⽔中沚。

注释 蒹葭(jiānjiā):芦苇。

苍苍:茂盛的样⼦。

伊⼈:那个⼈,指⼼中怀念的⼈。

在⽔⼀⽅:喻所在之远。

赏析 这⼏句诗的意思是:芦苇长得青翠茂盛,⽩⾊的露珠已变成霜,我思念的⼈⼉啊,就在⼤⽔的那⼀边。

先秦的著名诗歌(精选5篇)

先秦的著名诗歌(精选5篇)

先秦的著名诗歌先秦的著名诗歌(精选5篇)秦朝统一各国前的诗歌为先秦诗歌。

先秦诗歌包括《诗经》、《楚辞》、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传统民歌和部分原始社会歌谣。

小编在此整理了先秦的著名诗歌合集,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先秦的著名诗歌(精选篇1)1、《扬之水》诗经 ? 先秦扬之水,不流束楚。

终鲜兄弟,维予与女。

无信人之言,人实诳女。

扬之水,不流束薪。

终鲜兄弟,维予二人。

无信人之言,人实不信。

2、《黄鸟》诗经 ? 先秦交交黄鸟,止于棘。

谁从穆公?子车奄息。

维此奄息,百夫之特。

临其穴,惴惴其栗。

彼苍者天,歼我良人。

如可赎兮,人百其身!交交黄鸟,止于桑。

谁从穆公?子车仲行。

维此仲行,百夫之防。

临其穴,惴惴其栗。

彼苍者天,歼我良人。

如可赎兮,人百其身!交交黄鸟,止于楚。

谁从穆公?子车鍼虎。

维此鍼虎,百夫之御。

临其穴,惴惴其栗。

彼苍者天,歼我良人。

如可赎兮,人百其身!先秦的著名诗歌(精选篇2)1、《板》诗经 ? 先秦上帝板板,下民卒瘅,出话不然,为犹不远。

靡非管管,不实于亶,犹之未远,是用大谏。

天之方难,无然宪宪,天之方蹶,无然泄泄。

辞之辑矣,民之洽矣,辞之怿矣,民之莫矣。

我虽异事,及尔同僚,我即尔谋,听我嚣嚣。

我言维服,勿以为笑,先民有言,询当刍荛。

天之方虐,无然谑谑,老夫灌灌,小子蹻蹻。

匪我言耄,尔用忧谑,多将熇熇,不可救药。

天之方懠,无为夸毗,威仪卒迷,善人载尸。

民之方殿屎,则莫我敢葵,丧乱蔑资,曾莫惠我师。

天之牖民,如埙如篪,如璋如圭,如取如携。

携无曰益,牖民孔易,民之多辟,自无立辟。

价人维蕃,大师维垣,大邦维屏,大宗维翰。

怀德维宁,宗子维城,无俾城坏,无独斯畏。

敬天之怒,无敢戏豫,敬天之渝,无敢驱驰。

昊天曰明,及尔出王,昊天曰旦,及尔游衍。

2、《殷武》诗经 ? 先秦挞彼殷武,奋发荆楚,穼入其阻,裒荆之旅。

有截其所,汤孙之绪。

维女荆楚,居国南乡,昔有成汤,自彼氐羌。

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曰商是常。

先秦两汉古诗名篇精选

先秦两汉古诗名篇精选

【导语】先秦指秦朝以前的历史时代,起⾃远古⼈类产⽣时期,⾄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六国为⽌。

经历了夏、商、西周,以及春秋、战国等历史阶段。

两汉是西汉和东汉。

下⾯是分享的先秦两汉古诗名篇精选。

欢迎阅读参考!1.先秦两汉古诗名篇精选 离骚 屈原〔先秦〕 帝⾼阳之苗裔兮,朕皇考⽈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正则兮,字余⽈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兰兮,⼣揽洲之宿莽。

⽇⽉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之零落兮,恐美⼈之迟暮。

(惟通:唯) 不抚壮⽽弃*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惟纫夫蕙茝! 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得路。

何桀纣之猖披兮,夫惟捷径以窘步。

惟夫党⼈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岂余⾝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忽奔⾛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荃不查余之中情兮,反信谗⽽齌怒。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不能舍也。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

⽈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改路! 初既与余成⾔兮,后悔遁⽽有他。

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树蕙之百亩。

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

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

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

羌内恕⼰以量⼈兮,各兴⼼⽽嫉妒。

忽驰骛以追逐兮,⾮余⼼之所急。

⽼冉冉其将⾄兮,恐修名之不⽴。

朝饮⽊兰之坠露兮,⼣餐秋菊之落英。

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

掔⽊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

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

謇吾法夫前修兮,⾮世俗之所服。

虽不周于今之⼈兮,愿依彭咸之遗则。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申之以揽茝。

中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关先秦、秦汉时期的诗歌

中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关先秦、秦汉时期的诗歌

中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关先秦、秦汉时期的诗歌1、渡易水歌佚名(先秦)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探虎穴兮入蛟官,仰天呼气兮成日虹。

2、越人歌佚名(先秦)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说君兮君不知。

3、上邪佚名(汉)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4、江南佚名佚名(汉)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5、行行重行行佚名(汉)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6.明月何皎皎佚名(汉)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帷。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7、迢迢牵牛星佚名(汉)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礼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8、生年不满百佚名(汉)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

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

9、青青河畔草佚名(汉)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10、涉江采芙蓉佚名(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11、大风歌刘邦(公元前256-195)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12、垓下歌项)羽(公元前232一202)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雅不逝。

雏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先秦诗歌·式微》原文翻译古诗赏析

《先秦诗歌·式微》原文翻译古诗赏析

《先秦诗歌·式微》原文|翻译|古诗赏析《国风·邶风·式微》是一首先秦时代的诗歌。

采用反问、隐语、互文等多种修辞方式,情感表达宛转而有情致。

重章换字,押韵和谐。

兼有长短的句式,节奏感强,韵律和谐优美,用词异常精巧。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先秦诗歌·式微原文译文及古诗句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式微》原文先秦:佚名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译文及注释译文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注释⑴式:作语助词。

微:(日光)衰微,黄昏或曰天黑。

⑵微:非。

微君:要不是君主。

⑶中露:露中。

倒文以协韵。

⑷躬:身体。

古诗鉴赏全诗只有短短二章,都以“式微,式微,胡不归”起调: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诗人紧接着便交待了原因:“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意思是说,为了君主的事情,为了养活他们的贵体,才不得不终年累月、昼夜不辍地在露水和泥浆中奔波劳作。

然而,《式微》诗上下二章只变换了两处文字,但就在这巧妙的变换中,体现出了作者用词的独具匠心。

其一,一章“微君之故”和二章“微君之躬”。

上下章只变换“故”“躬”两字,却使诗歌语义饱满、押韵和谐。

“微君之故”,朱熹《诗集传》释为:“我若非以君之故”; “微君之躬”,“躬”是“躳”的异体,《尔雅·释言》:“躬,身也。

”躬、身二字互训,故“躬”即自身也,也即“君”。

“微君之躬”即“我若无君”。

上章言“我若非以君之故”,下章言“我若无君”。

上下章表达相同的意思却运用不同的字眼,把作者委婉含蓄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其二,一章“胡为乎中露”和二章“胡为乎泥中”。

“露”为“路”的假借字。

《尔雅·释名》:“路,露也。

言人所践蹈而露见也。

”方玉润《诗经原始》:“‘泥中’犹言泥涂也。

诗经经典名篇赏析【五篇】

诗经经典名篇赏析【五篇】

诗经经典名篇赏析【五篇】1.诗经经典名篇赏析子衿佚名〔先秦〕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 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 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 子宁不来?挑兮达兮, 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 如三月兮!赏析《国风·郑风·子衿》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全诗三章, 每章四句。

此诗写单相思, 描写一个女子思念她的心上人。

每当看到颜色青青的东西, 女子就会想起心上人青青的衣领和青青的佩玉。

于是她登上城门楼, 就是想看见心上人的踪影。

如果有一天看不见, 她便觉得如隔三月。

全诗采用倒叙的手法, 充分描写了女子单相思的心理活动, 惟妙惟肖, 而且意境很美, 是一首难得的优美的情歌, 成为中国文学描写相思之情的经典作品。

全诗三章, 采用倒叙手法。

前两章以“我”的口气自述怀人。

“青青子衿”, “青青子佩”, 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

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 使她念念不忘, 可想见其相思萦怀之情。

如今因受阻不能前去赴约, 只好等恋人过来相会, 可望穿秋水, 不见影儿, 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 “纵然我没有去找你, 你为何就不能捎个音信?纵然我没有去找你, 你为何就不能主动前来?”第三章点明地点, 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 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 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 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全诗五十字不到, 但女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的焦灼万分的情状宛然如在目前。

这种艺术效果的获得, 在于诗人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

诗中表现这个女子的动作行为仅用“挑”“达”二字, 主要笔墨都用在刻划她的心理活动上, 如前两章对恋人既全无音问、又不见影儿的埋怨, 末章“一日不见, 如三月兮”的独白。

两段埋怨之辞, 以“纵我”与“子宁”对举, 急盼之情中不无矜持之态, 令人生出无限想像, 可谓字少而意多。

末尾的内心独白, 则通过夸张修辞技巧, 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 从而将其强烈的情绪心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可谓因夸以成状, 沿饰而得奇。

从先秦到明清,一个朝代一首诗,带你看遍历史的更迭

从先秦到明清,一个朝代一首诗,带你看遍历史的更迭

从先秦到明清,一个朝代一首诗,带你看遍历史的更迭“文史相通”一直是人们的共识,诗歌作为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古人用诗歌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用诗歌吟咏王朝兴替、世事变迁,不同时代的诗词,蕴含着诗人的情感和经历,折射出当时各阶层人民的境遇。

01、《击壤歌》先秦(佚名)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先秦(旧石器时期--公元前221年),这首民谣作于先秦时期,描绘的是在上古尧时代的太平盛世,人们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太阳出来就开始干活,太阳落下就回家休息,开凿井泉就有水饮,耕种田地就有饭吃……这反映了农耕文化的显著特点,是劳动人民自食其力生活的真实写照。

02、《十五从军行》两汉(佚名)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两汉(前202~220),《十五从军征》作于两汉时期,是一首暴露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汉代乐府民歌,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少年从军65年返回故里时家破人亡的情景,揭露了当时的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带来的苦难。

03、《饮酒·其五》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魏晋(265~420),此诗作于魏晋时期,诗人以“逍遥”、“隐逸”的风格而闻名,饮酒和纵情山水是他所崇尚的生活方式。

通过此诗可以看出:魏晋时期文学日益摆脱经学的影响,开始寻找文学自身独立存在的意义。

04、《木兰诗》(节选)南北朝(佚名)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南北朝(420—589),《木兰诗》作于南北朝时期,是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

先秦六言诗

先秦六言诗

先秦六言诗《无羊》谁谓尔无羊?三百维群。

谁谓尔无牛?九十其犉。

尔羊来思,其角濈濈。

尔牛来思,其耳湿湿。

或降于阿,或饮于池,或寝或讹。

尔牧来思,何蓑何笠,或负其餱。

三十维物,尔牲则具。

尔牧来思,以薪以蒸,以雌以雄。

尔羊来思,矜矜兢兢,不骞不崩。

麾之以肱,毕来既升。

牧人乃梦,众维鱼矣,旐维旟矣。

大人占之:众维鱼矣,实维丰年;旐维旟矣,室家溱溱。

衍生注释:- “三百维群”的“维”是语气助词,没有实际意义,这里是说羊有三百只一群,形容羊的数量众多。

- “九十其犉”的“犉”指的是七尺的大牛。

- “其角濈濈”的“濈濈”形容羊角聚集的样子。

- “其耳湿湿”的“湿湿”是牛耳朵摇动的样子。

赏析:主题上,这首诗描绘了牛羊成群的畜牧景象。

情感方面,充满了对于畜牧兴盛的一种自豪感。

在表现手法上,从实写牛羊的数量、状态,到牧人的形象,再到牧人做梦后的占卜,层层递进。

先将畜牧场景进行细致而生动的描写,就像一幅幅鲜活的画面在眼前展开,比如“尔羊来思,其角濈濈。

尔牛来思,其耳湿湿”,真是把牛羊的那种聚集、自在的状态写活了。

牧人出场时“何蓑何笠,或负其餱”的形象刻画得很是具体。

后面写梦和占卜,又增添了一种祥和的色彩,好像牛羊众多就是一种祥瑞,预示着丰年和家族兴旺。

作者介绍:关于这首诗的作者已经无从考证,从诗歌内容来推测,很有可能是当时有亲自观察过畜牧生活的人所作。

诗中对于畜牧场景描写得如此细致,无论是牛羊的状态还是牧人的装备,都好像是亲眼所见,也许是一名养牧者,对自己的牛羊和生活充满热爱,才创作了这样的诗歌。

运用片段:例子一:在一个关于乡村农业发展的演讲会上,演讲者慷慨激昂地说:“就如同先秦时期《无羊》诗里描述的那样‘谁谓尔无羊?三百维群。

谁谓尔无牛?九十其犉’,我们的乡村也要朝着畜牧兴旺的方向去发展,而且我们现代的养殖技术、我们的智慧农业一定能让牛羊数量更多、品质更好。

”例子二:老师在给学生讲古代人民的生产生活时说:“古代的畜牧生活很丰富有趣呢。

先秦诗歌:骚客迁人,以汝为宗

先秦诗歌:骚客迁人,以汝为宗

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 蓝田。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自 秦归。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明 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楚王曰:“ 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张仪 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 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 (jìn)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是时屈 原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 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 张仪,不及。
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 ,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 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 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 ,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 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cuò)地削 ,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 不知人之祸也。《易》曰:“井渫(xiè) 不食,为我心恻(cè),可以汲。王明,并 受其福。”王之不明,岂足福哉!令尹子 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 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先秦诗歌:屈原
先秦诗歌
迁客骚人,以汝为宗
五哀诗·屈平
司马光 〔宋代〕
白玉徒为洁,幽兰未谓芳。 穷羞事令尹,疏不忘怀王。 冤骨销寒渚,忠魂换旧乡。 空余楚辞在,犹与日争光。
屈平
沈辽 〔宋代〕
屈平已放逐,行吟成九歌。 孤心抱幽恨,君王将若何。 才调固洒落,胡为情虑多。 哀哀抚长铗,轧轧感女萝。 彼已不我待,吾将怀彼那。 空令汨罗水,予客泣清波。
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 唐眜(mò)。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 。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 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 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 ,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 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 ,竟死于秦而归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三、《采薇》作品赏析
艺术手法:
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相映成辉
26 2013-7-21
三、《采薇》作品赏析
诗句分析: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
霏”——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
增其哀乐!(王夫之)
27 2013-7-21
五、《伯兮》赏析
楚辞的一些特点:
①语气词语“兮” ②神话色彩
北方:史官文化,重人事,讲求实际。
南方:巫官文化,信鬼神,富于想象。 ③比兴和象征
三、《湘夫人》讲析
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江的配偶神。湘君是湘水神,湘夫人
是帝女,居于洞庭之山。因为湘水与洞庭湖相距甚近,所以 民间传说这两个神有恋爱关系。
《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是屈原根据楚国沅、 湘一带的民间祭歌为素材,再加工创作而成的两篇抒情诗。 两诗的具体内容无疑是描写神灵在爱情生活中的遭遇与 追求,并且通过一种祭礼仪式表现出来,然而作者却是把人 间的恋爱生活寄托在神灵的形象上。古代的祈神赛会活动, 正是人们借以交往、娱乐的好机会,更是青年男女寻求伴侣 和发展爱情的大好时机。作为祭歌的“二湘”,名为娱神, 实为娱人。诗中抒写男女相恋之情,主要通过一次赴约—失 约的过程表现出来。
“在水一方”则表现人类的一种悲剧处境
和悲剧心态。在这里,不懈的追求精神是
可嘉的,但结果是可悲的,前途是渺茫不
确定的。
22 2013-7-21
二、《蒹葭》作品赏析
艺术表现手法: 1、运用起兴手法,达到情景交融;
2、运用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
3、采用回环、反复或复叠的章法。
23 2013-7-21
中国诗歌发展线索
(三)中唐 1、韩愈、李贺
2、柳宗元、刘禹锡
3、郊寒岛瘦:贾岛、孟郊 4、元白:元稹、白居易
10 2013-7-21
中国诗歌发展线索
(四)晚唐两宋 1、晚唐:“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2、北宋:“江西诗派”(黄庭坚等)、
“诚斋体”(杨万里)。
11 2013-7-21
中国诗歌发展线索
2、赋比兼用,曲尽其妙。
3、刚柔并济,富有感染力
29 2013-7-21
三、《诗经》的地位和影响
开辟了诗歌抒情和反映现实的创作道路:
其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
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风
雅精神”),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
确定了民间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赋比兴等艺术表现手法为后世文学提供了
一、《诗经》概说 (二)主要内容
1、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 2、农事劳作诗歌; 3、宴飨饰美诗; 4、政治怨刺诗; 5、战争徭役诗; 6、婚姻爱情诗;
16 2013-7-21
一、《诗经》概说 (三)内容来源
1、采集于各地民间之诗(周王朝采诗制 度—了解民情民风); 2、公卿列士所献之诗(颂美或讽谏); 3、周王朝乐官保存下来的宗教和宴飨中的 乐歌等。
三、《采薇》赏析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yōu)止。 忧心烈烈,载(zài)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pìn)。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gǔ),不遑(huáng)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一、《诗经》概说
(五)表现手法——“赋”、“比”、“兴”
朱熹《诗集传》: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 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 词也。 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其它表现手法: 1、四言为主( 句式多是四言); 2、重章叠句(章节回环复沓,反复咏唱) 。
楚物(方言文学)。南方民歌给予楚辞直接影响,但经过屈 原等人的努力,“楚辞”这种文体才正式建立,并且在诗歌
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屈原是最主要的代表作家。
《楚辞》是指西汉末年,刘向编定的一部“楚辞”体诗歌
集,用“楚辞”作书名,内收有屈原《离骚》、《天问》、 《九章》、《九歌》等楚辞体作品。 “楚辞”是一种诗体的名称,《楚辞》是一部诗集名称。
——《诗经· 卫风》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qiè
jié
shū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適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28 2013-7-21
gǎo
yì n
xuān
mèi
五、《伯兮》作品赏析
艺术特色: 1、层层递进,表现怨思之深。
17 2013-7-21
一、《诗经》概说
(四)性质分类——“风”、“雅”、“颂”
1、“风”(160篇) ——十五国风(地方乐调或 民歌)。 2、“雅”(105篇)——大雅31篇、小雅74篇;
雅,即正,指朝廷所作地的音乐,多为贵族、士大夫
所作,用于宴会典礼。 鲁颂、商颂等。
18 2013-7-21
3、“颂”(40篇)——宗庙祭祀之乐,包括周颂、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
客,应对诸侯。 ——《史记· 屈原列传》
2013-7-21
33
屈原与龙舟赛
二、关于“楚辞”与《楚辞》
“楚辞”是指战国时产生在楚地,吸取楚地民间神巫文化
而创作的一种诗体,又成“骚体”。 它具有楚国地方地方
特色的乐调、语言、名物——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
靡室靡家,玁(xiǎn)狁(yǔn)之故。不遑(huáng)启居,玁狁之故。
戎车既驾,四牡(mù)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kuí)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féi)。 四牡翼翼,象弭(mǐ)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jí)!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yù)雪霏(fēi)霏。
5 2013-7-21
中国诗歌发展线索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 1、建安文学:三曹七子(孔融、陈琳、王粲、俆 干、应玚 、阮瑀 、刘桢) 2、正始文学:阮籍、嵇康
3、两晋文学:左思(西晋)、陶渊明(东晋)
谢灵运(南朝)
6 2013-7-21
中国诗歌发展线索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 4、南北朝乐府民歌: 1)南朝:《西洲曲》、《孔雀东南飞》 2)北朝:《木兰辞》
《楚辞》:中国浪漫主义诗歌
的源头。(战国后期)
14 2013-7-21
第一节 《诗经》选讲
一、《诗经》概说 (一)名称由来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我国诗歌的源头)。
共收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
(公元前6世纪)的诗歌305篇(相传孔子删 定为305篇,其中5篇为“笙诗”;原名为 《诗》或《诗三百》。 从汉代起,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因此称为 《诗经》。汉朝毛亨、毛苌兄弟曾注释《诗 经》,因此又称为《毛诗》。
19 2013-7-21
二、《蒹葭》作品赏析
这首诗体现了《诗经》的那些艺术表
现手法?
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诗中所谓的 “伊人”,你觉得是指什么?
20 2013-7-21
二、《蒹葭》作品赏析
这首诗抒发了一种强烈的怀人之情,表达了诗人对“伊
人”的一种执着的思念和追求;
“在水一方” :追寻者——河水——伊人。
成功的艺术借鉴。
30 2013-7-21
第二节 “楚辞”选讲
——《湘夫人》
一、屈原生平简介:
(约前340至约前278)出生于楚国贵族,与楚 王同姓。始祖为传说中的古帝颛顼高阳氏。“帝 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离骚》) 屈原家乡为湖北秭归县。贵族出身,使他有机 会接受教育。学识渊博,同时由于他和楚王同姓, 所以培养出较浓厚的宗国感情。 屈原生活的时代在战国中期,七大国之间连 年征战。当时最有条件统一中国的是秦国和楚国, 但秦国占优势,因为经过商鞅变法后秦国更加强 大起来,而楚国在吴起变法失败后越加腐败,所 以楚国必须和齐国结盟共同对抗秦国。
屈原——(约前340至约前278)
左徒(兼管内政外交) 计划改革内政,并出使齐 国,订立齐楚联盟 受 到贵族排挤打击,怀王 “怒而疏屈平” 张仪游 说,楚王断绝与齐的联盟 (受骗) 怀王武关被 劫,死于秦 顷襄王 即位,做了秦国女婿 屈原再次被谗,遭流放到 南方 顷襄王二十 一年郢都沦陷 屈原 在汩罗河投江自尽。
3 2013-7-21
中国诗歌发展线索
二、先秦时期(诗歌发展两大源头)
1、现实主义源头:《诗经》(西周至春秋)
2、浪漫主义源头:《楚辞》(战国后期) 注意:“楚辞”与《楚辞》的区别。
4 2013-7-21
中国诗歌发展线索
三、中国诗歌成熟期(两汉至魏晋南北朝)
(一)两汉时期
1、汉乐府:《上邪》、《陌上桑》 2、《古诗十九首》、文人五言诗;
7 2013-7-21
中国诗歌发展线索
三、中国诗歌繁荣期(隋唐时期)
(一)初唐
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
卢照邻、 2、陈子昂
骆冰王
8 2013-7-21

中国诗歌发展线索
(二)盛唐 1、“双子星”:李白、杜甫;
2、山水田园诗派:王维、孟浩然;
3、边塞诗派:高适、岑参、王昌龄;
9 2013-7-21
大学语文
广东文艺职业学院
中国古代文学概况






远古歌谣、神话 先秦诗文(诗歌、散文) 汉赋 魏晋六朝骈文 唐诗 宋词 元曲 明清小说
2 2013-7-21
中国诗歌发展线索
一、原始发生期(上古歌谣)
1、最古老的文学形式之一。
2、重要特征:诗、乐、舞三者紧密结合。 3、代表作——《吴越春秋》九卷所载《弹歌》: 断竹,继竹,飞土,逐宍(古“肉”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