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必经的3次叛逆期,家长应对大全(值得收藏)

合集下载

家长如何对待孩子人生中3次叛逆期

家长如何对待孩子人生中3次叛逆期

家长如何对待孩子人生中3次叛逆期家长如何对待孩子人生中3次叛逆期人出生到长大会经历有3个阶段的叛逆期,第一个阶段是宝宝叛逆期;第二个阶段是儿童叛逆期;第三个阶段是青春期叛逆期。

那么,面对孩子的三个叛逆期,身为父母如何解决呢?第一阶段:宝宝叛逆期这一阶段的宝宝一般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总喜欢做一些自我为中心的事情;做一些与父母对抗的事情;这一阶段的孩子最重要的是需要得到尊重,他们不喜欢父母给自己的安排和使唤。

面对这种情况,父母需要抱有一种爱理不理的心态,这样子是对孩子的成长是有一定的帮助的。

第二阶段:儿童叛逆期这一阶段,因为父母对孩子的约束会越来越多,导致孩子更加容易叛逆。

如果父母能做到凡事都能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和理解孩子的话,相信能减少孩子的叛逆行为。

同样,这一阶段的孩子很喜欢效仿别人,父母的行为举止是很有影响力的,父母要做好一个好的`榜样,对孩子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

第三阶段:青春期叛逆这一阶段是很重要的,如何处理不好会导致孩子走入歧途,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未来。

在处理孩子叛逆问题,家长要学会尊重孩子的追求和需求,要学会去理解孩子。

不要随意批评孩子,切莫伤害了孩子自尊心。

在教导孩子的过程中要注意场合,不要在大场合之下去批评孩子。

在教导的过程要让孩子学会将心比心。

让孩子学会多站在父母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为人父母的难处。

都说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坏人,孩子也是一样,孩子都是好孩子,就看父母是怎么去教导。

没有一个是天生不听父母的话的孩子;也没有一个天天都想跟父母作对的孩子,其实应该这么说,孩子没有坏孩子,而你是不是合格的父母?这个问题应该值得我们每位父母深思的。

结语:孩子只有在父母精心的培养下,才能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

才能做一个品质高尚的人。

孩子必经的三个危险反抗期,家长记住.

孩子必经的三个危险反抗期,家长记住.

孩子必经的三个危险反抗期,家长一定要预防孩子乱仍东西,不听话而已;孩子上课捣乱,不听话而已;孩子打架逃课,不听话而已;很多家长经常把孩子的各种“反抗”归结为不听话。

真的只是不听话而已吗?你是否深入思考过孩子为什么变得不可理喻,不服管教呢?其实,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通常会经历三个反抗期;表现的形式有很多样,情节也或轻或重。

这三个反抗期都是什么时候?有什么表现?家长该如何应对?一起来看!第一反抗期3岁左右三岁左右,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出现持续半年至一年的“反抗期”,这个反抗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心理学上称为“第一反抗期”。

这个时期的孩子更多表现为独立意识的出现,他想要尝试更多他觉得有趣的事情,想要自己去探索。

具体表现孩子从两岁的时候开始就会形成自我意识,这个时候他们会用自己的方式去了解世界,去展示自己的力量。

这个时候的孩子特别喜爱哭闹,有的乃至喜爱砸东西,他们喜欢以这种方式取得想取得大人的关注。

1、动作能力方面的发展。

他们身体活动能力已经较强,就渴望尝试去独立完成新的事情。

但这些要求往往会受到家长的阻拦和限制,因此就会产生反抗。

2、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能区分自己的意愿和别人的意愿。

但自己的意愿往往与成人的规范相抵触,于是孩子会有挫折感,从而导致反抗。

3、许多方面发展得不成熟。

两三岁孩子的情绪控制能力还很弱,一旦他们感到不满,就会以直截了当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如哭闹。

家长怎么做?对于“第一反抗期”里孩子们的表现,不管顶嘴也好,还是游戏心理也罢,都需要家长们冷静面对。

1、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给孩子自由。

这个时期正是孩子个性发展的时期,如果强硬地去以一个标准要求他们,会使他们的个性发展受到阻碍,此时家长应充当保护者的角色,在确保孩子安全的前提下,给孩子适当的自由,让他们自己去探索。

在孩子遇到困难时鼓励他;做得好时表扬他;犯错误时纠正他;让孩子慢慢地了解到自己行动自由的限制在哪里,哪些是正确的行为,哪些是错误的做法。

【家庭教育】孩子必经的3次叛逆期,家长应对大全(值得收藏)

【家庭教育】孩子必经的3次叛逆期,家长应对大全(值得收藏)

第一次“反抗期”:2-4岁,鸡蛋碰上石头反抗:顾名思义就是说一方对另一方不满意,从言行上给予对方有声或者无形的反对。

拿到家庭教育中来,就是孩子情绪反作用在家长身上,在家长身上体现出来的一种张力。

对于2—4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经常会看到他们有不听话现象,你说你的,我做我的,有时弄的家长急了,就吼孩子两嗓子。

甚至还有性急的家长,在指挥命令无效状态下,给孩子几巴掌,结果弄的孩子哇哇大哭。

任凭怎么讲道理,怎么说劝都无法改变孩子的想法,气急之下的家长不是批评就是干脆暴打一顿。

看到这些现象,我经常会想到:孩子有时像“鸡蛋”,家长抓在手里,任凭你怎么用力,鸡蛋都不会破——家长拿孩子一点办法没有。

而有时看到一些家长那种强行想改变孩子的粗暴的作法,我感觉更像“石头”——冰冷、无情、生硬。

追究现象背后的本质,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呢?实际上并不难找出原因:原因之一:我要表达,我有想法对于2—4岁左右的孩子,从最初的吱吱呀呀对大人们来说所有点不知所云,到清晰说出来话来想表达他们的内心世界,这绝对是一个质的飞跃。

这说明宝宝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维,他们的话有时更倾向于描述所看到眼前的事——尽管有时很“夸张”,有时还会向大人们表达他们内心的想法和要求——尽管有时无法“兑现”。

但是由于宝宝们掌握的字、词汇量很少,无法真实表现他们的内心世界,有时一些家长缺乏耐心,又不认真观察,不了解孩子心理特点的家长便会错误理解孩子的本义,孩子本来说向东,家长理解成了向西,这难免让宝宝不满意,甚至闹情绪了。

而对于很多家长来说,特别是很多自我意识比较强烈的家长,哪能任凭宝宝们不“听话”呢。

这还了得,我是你爹你娘,不听话还了得!在劝说无效下,结果是非打既骂,企图逼孩子就范,可是已经有了表达能力的宝宝们,此时已经不再情愿受爸爸或者妈妈“摆布”了。

当一方要求:你必须听我的。

另一方却是我要说我的,我要做我的。

呵呵,再看,亲子矛盾就呈现在我们眼前了吧?原因之二:家长忽略了孩子的游戏心理家长们常常会忽略2-4岁的孩子们有一种游戏心理。

孩子叛逆期:三个阶段,家长这样应对

孩子叛逆期:三个阶段,家长这样应对

孩子叛逆期:三个阶段,家长这样应对孩子叛逆期分为三个阶段:1.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会出现许多不同的阶段,而其中一个令人感到棘手的阶段就是宝宝叛逆期。

这个时期一般出现在儿童两到三岁时,是宝宝从一个依赖他人的小宝宝逐渐开始形成自我意识和独立个性的时期。

在这个阶段,宝宝会开始表现出一种与家长对着干的行为,不愿意听从父母的或照顾者的安排。

他们可能会拒绝接受命令,不愿意合作,甚至会故意做出一些让大人们头疼的事情。

同时,他们的脾气也会变得阴晴不定,时而乖巧可爱,时而愤怒暴躁。

面对宝宝的叛逆期,家长们需要有一定的耐心和理解。

虽然宝宝的行为可能会让人感到疲惫和无助,但是这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必然经历的阶段。

在这个时期,家长们应该积极与宝宝进行沟通,理解他们的需求和情绪,并且尽可能地给予他们自由和支持。

通过理解和处理宝宝叛逆期的方式,家长们可以帮助宝宝顺利地度过这个阶段,并且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们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看到宝宝成长的过程也会带来更多的喜悦和满足感。

2.在儿童成长的道路上,7-9岁是一个重要的阶段,也是孩子叛逆期的开始。

这个时期的孩子正在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面临着新的教育环境和严格的学习要求,可能会感到压力和不安。

这个阶段的孩子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开始独立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他们对独立、自由、自主有着强烈的渴望和需求。

建议家长在和孩子的相处过程中,不要只是一味地强调自己的意见和决定,而是要多与孩子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

在涉及到孩子自身的事情时,可以尝试将自主决定权交给孩子,让他们感到被尊重和认可。

当孩子受到挫折的时候,不要轻易否定和批评他们,而是要给予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

当孩子感觉困惑的时候,家长可以给予一些引导和帮助,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孩子叛逆期的过程中,家长要理解和尊重孩子的成长需求和心理变化,不要把孩子的行为看作是针对自己的,而是要理解孩子的情绪和感受。

面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三次叛逆期

面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三次叛逆期

面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三次叛逆期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经历三次叛逆期,分别是青少年期叛逆、大学期叛逆和成人期叛逆。

这些叛逆期都是孩子探索自我、独立思考和建立自我身份的重要阶段。

在面对这些叛逆期时,家长需要理解和支持孩子,并与他们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

青少年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常见和最为人熟知的叛逆期。

正值青春期的青少年更加追求个人独立和自主性,他们开始质疑家长的权威和价值观念。

在这个阶段,孩子会试图独立做出自己的决策,希望能够掌控自己的生活。

家长在面对这个叛逆期时,首先需要明白孩子正处在一个探索自我的过程中,并且试图建立自己的身份。

他们需要自己去做决策,并从中学习和成长。

家长需要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尊重孩子的意见和需求,与他们保持开放的对话,建立起信任和理解的关系。

大学期叛逆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第二个重要叛逆期。

这个阶段的叛逆主要表现在对学业的不满,追求独立和自我实现的渴望。

大学生通常会面临对专业选择的困惑,对未来职业的迷茫,以及对自我身份的认同问题。

家长在面对孩子的大学期叛逆时,需要给予足够的支持和理解。

他们可以鼓励孩子探索不同的兴趣和专业方向,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同时也要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建议。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参加社团活动、实习或志愿者工作等,让他们有机会接触到不同的经验和人群,从中找到自己的兴趣和激情。

成人期叛逆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最后一个叛逆期。

这个阶段的叛逆主要体现在对传统和权威的质疑,对自身身份和目标的思考。

成人期叛逆往往表现为对传统社会观念和价值观的质疑,对家庭期望和责任的追问。

家长在面对孩子的成人期叛逆时,需要倾听孩子的声音,理解他们的思考和不满。

同时,家长也可以通过与孩子交流,引导他们思考对传统社会观念的批判和改变的方式。

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明确自己的目标和价值观,并鼓励他们为自己想要的生活奋斗。

总之,在面对孩子的叛逆期时,家长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与他们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

孩子的3次叛逆期

孩子的3次叛逆期

孩子的3次叛逆期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听话懂事,但是宝宝有叛逆期,当父母遇到宝宝的叛逆期,应该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呢?很多孩子小的时候特别地听话、乖巧,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却也做出了很多的叛逆举动,很多父母不知所措,因为孩子的叛逆不仅破坏了亲子关系,也会赌上孩子自己的未来。

这可怎么办才好?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孩子的叛逆期。

1.孩子第一次叛逆期——2-3岁二至三岁这个时间段是孩子从婴儿期过渡到幼儿期的这个阶段,这个时候的孩子有了自主意识,不再愿意对父母言听计从,反而父母越是让他干什么他就偏偏不干什么,而且自己有很多的鬼灵精的小主意,并且还会想方设法地去实现自己的愿望。

很多家长不知道这一叛逆期,以为是孩子的“撒野”,所以动不动就进行一番严肃的说教甚至是打骂孩子。

其实,两岁是孩子的一个转折点,所有的叛逆都说明孩子在成长,有了自己的小算盘,而面对这种情况,爸爸妈妈一定要有耐心地去对待孩子。

2.第二次叛逆期——7-9岁七到九岁是孩子从幼儿过渡到少年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往往有着较强烈的叛逆心理,他们厌学、挑食、赖床、凡事都爱和父母对着干,这是因为他们在进入学校学习以后,点击怀孕后您不知道的那些事儿···认识了很多的新朋友,也交流到很多的新思想,有了很强烈的独立的意识,总是认为自己也是个小大人了,可以独当一面了,便急于摆脱家长的控制,爱和父母唱反调。

这个时期里父母最需要做的就是尊重孩子,遇事要多和孩子商量,小小地照顾一下他“小大人”的意识,再多一点细心、爱心和技巧,相信就一定能和孩子和善相处。

3.第三次叛逆期——青春期似乎“青春”一直和“叛逆”一次挂上钩的,大约从上初中开始,不论是女孩还是男孩都似乎不受自己的掌控了,他的想法和行为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不听话、爱发脾气、自我为中心,成了这个阶段的孩子多多少少都会有的通病。

这个时候,父母最好不要进行强行管教,要平等、尊重的和孩子进行沟通,给孩子一点自己的空间、只要不犯错就不要给孩子太多的干涉。

孩子人生的3次叛逆期,这样管才有效

孩子人生的3次叛逆期,这样管才有效

第一叛反期:两岁半到三岁左右,自我意识萌发
孩子的第一个逆反期出现在自我意识萌发的时期,一般是在两岁半到3岁左右。

不过现在的孩子大约1岁前后就开始表现的“叛逆”了。

就这一点,我的分析是:一方面现在孩子的确越来越聪明了;另一方面是父母们养孩子更加小心,也因此对孩子更早、更多说“不”。

孩子们说出的第一个“不”,就是从父母这里学来的。

这个时期的孩子,行动上,常常会用“打人”来表达自己不同意、反对的态度;语言上,则开始说“不”,什么都是“不”,做与不做都是“不”。

这是孩子从意识上最早开始的与父母的分离。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开始形成自己的想法和态度,感受与他人分离的快乐,并由此建立和派生出孩子优秀的个人品质。

比如一位妈妈问:老师,您好!我的女儿两岁八个月了,一个月前我刚送她上半天制的幼儿园。

在此之前,她不执拗,不爱发脾气,凡事有商有量;但这之后,她好像突然就叛逆、任性起来,稍不如意就撇嘴,甚至做出打人或者拍打东西的动作,“不”“就不”时刻挂在她的嘴边,仿佛时刻等着反驳大人似的。

究竟会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她的这种变化呢?她很爱幼儿园,从未表现出抗拒上学。

但是这突然性情大变,我该如何引导?
案例里这个孩子,其实就是进入了她生命里的第一个逆反期。

说“不”,是她新学会的一种能力。

这说明,孩子长大了,而且心理非常健康!了。

5.幼儿园叛逆期及青春期叛逆期父母怎么做

5.幼儿园叛逆期及青春期叛逆期父母怎么做
叛逆来了怎么办
贾冕 导师
加拿大西三一大学管理学领导力硕士 国家家庭教育高级讲师、高级指导师 中国关工委讲师团特聘讲师、指导师教练 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研究员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特聘专家 教育部社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全国家庭教育优秀高级指导师
三个叛逆期:
1、3-5岁 2、13-15岁 3、婚姻中
第一、要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按规律把事情做对。 第二、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引导孩子成长。 第三、激发孩子主动求知的欲望。
家长的高度 决定
孩子的层次
贾冕导师 qhdjtjy
3-5叛逆期
一、家长心态的转变: 教育无小事(牛奶杯的例子) 1.家长在错误的事情中要有正确的发现。 2.消除孩子的恐惧感,建立连接感。 3.孩子做事情的能力是通过反复训练得来的。
二、说话方式的转变: 先认同,再陪伴,最后才改变
13-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叛逆期
做人和做事的 沟通方式
13-15岁叛逆期阶段的孩子要怎么做呢?

孩子最叛逆的3个年龄段,这样管最有效!比打骂管用100倍

孩子最叛逆的3个年龄段,这样管最有效!比打骂管用100倍

孩子最叛逆的3个年龄段,这样管最有效!比打骂管用100倍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孩子会表现出不同的叛逆行为,如果家长能够理解这些行为背后隐藏的心理需求,也许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了。

第一次叛逆期————————2到3岁孩子的第一个叛逆期出现在2—3岁,这是从婴儿过渡到幼儿的阶段。

英文中有个词叫做“Terrible Two”,翻译过来就是“可怕的两岁”。

两岁之前,孩子是一个只会乖乖服从大人命令的小天使,而在两岁之后,就会随时变身为愤怒的小鸟,爱和家长对着干,越让他做什么他就偏不做什么,自己还有很多小主意,总是想方设法地实施自己的想法,为一丁点儿的事情就乱发脾气等等。

经过一年的酝酿,叛逆在3岁达到了顶点。

面对两三岁孩子的不听话、难管教,很多家长都不知所措,轻则指责说教,重则打骂。

其实,两岁是一个转折点,所有的叛逆都代表着孩子在长大,有了主见和独立意识,所以,爸爸妈妈们一定要有耐心。

家长要怎么做?1.不要对孩子的无理取闹予以积极回应当孩子因为自己的某种要求或愿望没有得到满足而大哭大闹时,家长千万不要一时心疼而缴械投降,而是要温柔而坚定地坚持自己的原则,疼爱孩子但绝不溺爱孩子。

因为一旦让孩子在自己哭闹和大人满足要求之间建立联系,认为哭闹可以达成自己的目的,他们便会把哭闹变成一种手段。

2.鼓励孩子的自主性两岁的孩子已经开始形成自我意识了,他们已经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行动。

他们想自己做自己的主,想去自己想去的地方,父母也就不要再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要求命令孩子了,而是在允许的空间内,鼓励孩子去探索,自己做决定,自己动手。

比如可以让孩子自己选择穿什么衣服,吃什么饭,然后自己动手吃饭穿衣。

第二次叛逆期————————7到9岁7—9岁,是孩子从幼儿过渡到少年的阶段。

强烈的逆反心理是这个阶段孩子的常见现象,他们赖床、不收拾房间、挑食,做作业拖拉、看电视毫无节制、厌学,爱和父母对着干等。

这是因为他们进入学校后学习了很多知识,有了强烈的独立的思想意识,自己以为已经是小大人了,不再是孩子了,便急于想挣脱家长的掌控,于是处处和父母唱反调。

你的孩子要经历几个“叛逆期”?

你的孩子要经历几个“叛逆期”?

你的孩子要经历几个“叛逆期”?作者:来源:《恋爱婚姻家庭·青春》2021年第11期人有三个叛逆期,不同的叛逆期,有不同的个性发展、心理生理发育特点,父母应对的方法也要不同。

第一个“叛逆期”:2~3岁,称为“宝宝叛逆期”自我意识敏感期:爱说“不”,自己的东西绝不给别人,有些事一定要自己来。

秩序敏感期:莫名固执,难以变通。

1.理解与尊重:孩子执着于某种秩序,其实是有意义的,有利于发展孩子的逻辑思维、安全感、专注力。

2.允许孩子发泄,家长态度温柔而坚定:先允许孩子把焦虑、恼怒哭出来;待孩子情绪平稳之后,运用同理心帮助孩子说出感受;最后孩子完全平静之后,再和孩子讲道理。

3.鼓励孩子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这个阶段的孩子马上要进入3岁,而3岁是独立的开始,孩子在跨越这一步的时候心理上会有所抵触,情绪容易焦躁,常常发脾气,对爸妈进行语言攻击,甚至是扔玩具、咬人、打人等。

这时父母要先稳住自己的情绪,然后再帮助孩子化解负面情绪,鼓励孩子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让孩子明白什么是生气,什么是难过,什么是开心,要告诉孩子用语言攻击来表达情绪是不对的。

第二个“叛逆期”:7~9岁,称为“儿童叛逆期”爱顶嘴:和父母辩论,一定要争个输赢。

拖拉:让做什么偏不做。

脾气大,批评不得,讨厌被当成小孩。

爱面子,自尊心强,重视同辈看法。

1.从小培养孩子“内动力”:从小就应该培养孩子做什么都是“为了自己”的思维。

这样即使到了叛逆期,孩子也会趋于“内动力”,继续正常学习生活。

2.“爱顶嘴”不是坏事:爱顶嘴其实是一种“爱思考”“爱表达”“有主见”的表现。

孩子提出异议,我们要抱着倾听态度,耐着性子先听完。

孩子说的有道理的,我们要及时采纳、认真接受,一味否定会损坏孩子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

3.给孩子尊重,把孩子当“人”:孩子反抗、敏感的并不只是我们的要求,而是家长那种“我说的就是对的”“你个孩子你懂什么”的自大态度。

你给他尊重,他才会给你尊重。

4.要民主,不要权威:7~9岁的孩子早已学会了独立思考,家长是时候试着把自主权逐渐交给孩子,家里的事情、孩子的自身情况,不妨多听听孩子的想法,和孩子商量商量。

孩子人生的3次叛逆期,与其吼吼吼,这样跟他说话最有效

孩子人生的3次叛逆期,与其吼吼吼,这样跟他说话最有效

孩子人生的3次叛逆期,与其吼吼吼,这样跟他说话最有效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叛逆期是他们必经的阶段。

面对孩子的叛逆,许多家长会感到无所适从,不知道如何应对。

然而,作为育儿专家,我深知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需要我们以不同的方式与他们交流。

今天,我将与大家分享如何在孩子人生的三个叛逆期中,用最有效的方式与他们沟通。

一、了解孩子的叛逆期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经历三个叛逆期,分别是2-3岁、7-9岁和12-13岁。

在这三个阶段,孩子会逐渐产生自我意识和自主性,不再盲目听从父母,开始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然而,他们的表达方式可能会让家长感到困惑和无助。

因此,了解孩子的叛逆期是家长们需要做的第一步。

二、用正确的方式与孩子沟通尊重和理解在孩子的叛逆期,尊重和理解是沟通的基础。

家长们需要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给予他们充分的表达空间。

同时,家长们也需要理解孩子的情绪和行为背后的原因,以便更好地引导他们。

引导和鼓励在孩子的叛逆期,引导和鼓励是必不可少的。

家长们需要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引导他们发现自己的潜力和优势。

同时,家长们也需要鼓励孩子多尝试、多实践,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和自尊心。

在沟通时,家长们可以用鼓励的语气和态度来肯定孩子的努力和进步。

设定明确的规则和限制在孩子的叛逆期,设定明确的规则和限制是必要的。

家长们需要为孩子设定合理的规则和限制,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在设定规则时,家长们需要与孩子一起商量,让他们明白规则的重要性。

同时,家长们也需要对孩子的行为进行适当的限制,防止他们做出危险或不适当的行为。

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和陪伴在孩子的叛逆期,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注和陪伴是至关重要的。

家长们需要花时间陪伴孩子,与他们一起做游戏、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在陪伴过程中,家长们可以了解孩子的需求和感受,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同时,家长们也需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和情绪管理能力。

三、用爱与关怀温暖孩子的心在孩子的叛逆期中,家长们需要用爱与关怀温暖孩子的心。

2-16岁孩子必经三个叛逆期——家长应对指南大全

2-16岁孩子必经三个叛逆期——家长应对指南大全

2-16岁孩子必经三个叛逆期——家长应对指南大全2-4岁,鸡蛋碰上石头第一“反抗”期反抗:对于2—4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经常会看到他们有不听话现象,你说你的,我做我的,有时弄的家长急了,就吼孩子两嗓子。

甚至还有性急的家长,在指挥命令无效状态下,给孩子几巴掌,结果弄的孩子哇哇大哭。

还有的家长一安排孩子做什么事,孩子马上说不,或者干脆坚持自己的想法,任凭家长怎么讲道理,怎么说劝都无法改变孩子的想法,气急之下的家长不是批评就是干脆暴打一顿。

追究现象背后的本质,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呢?实际上并不难找出原因:一、我要表达,我有想法对于2—4岁左右的孩子,从最初的吱吱呀呀对大人们来说所有点不知所云,到清晰说出来话来想表达他们的内心世界,这绝对是一个质的飞跃。

这说明宝宝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维,他们的话有时更倾向于描述所看到眼前的事——尽管有时很“夸张”,有时还会向大人们表达他们内心的想法和要求——尽管有时无法“兑现”。

但是由于宝宝们掌握的字、词汇量很少,无法真实表现他们的内心世界,有时一些家长缺乏耐心,又不认真观察,不了解孩子心理特点的家长便会错误理解孩子的本义,孩子本来说向东,家长理解成了向西,这难免让宝宝不满意,甚至闹情绪了。

而对于很多家长来说,特别是很多自我意识比较强烈的家长,哪能任凭宝宝们不“听话”呢。

这还了得,我是你爹你娘,不听话还了得!在劝说无效下,结果是非打既骂,企图逼孩子就范,可是已经有了表达能力的宝宝们,此时已经不再情愿受爸爸或者妈妈“摆布”了。

当一方要求:你必须听我的。

另一方却是我要说我的,我要做我的。

呵呵,再看,亲子矛盾就呈现在我们眼前了吧?二、家长忽略了孩子的游戏心理家长们常常会忽略2-4岁的孩子们有一种游戏心理。

当大人们经常制止的事,他们反而会认为很好玩儿。

比如大人说:那个加电的插座很危险,千万别动,当心电着你,可是有的宝宝偏就在家长的提醒下非要长按一下,要么用手去捅一捅,要么用小棍什么的去动一动。

家长如何面对孩子成长道路上的三次反抗期

家长如何面对孩子成长道路上的三次反抗期

家长如何面对孩子成长道路上的三次反抗期?关于孩子的叛逆和反抗问题,很多家长第一反应都是想到孩子的青春期叛逆。

诚然,青春期的孩子往往更容易出现叛逆和反抗的情况,让家长比较头疼。

其实,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不仅有青春期这一个叛逆阶段。

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孩子的叛逆会有不同的特点和表现。

对于家长和家庭教育来说,掌握不同阶段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以及应对方法,是每个家长的必修课。

第一个反抗期:我自己来。

相信家长们都会有这样一个感觉,当孩子2岁或者3岁的时候,本来温顺听话的孩子,开始变得调皮、不听话:天气变凉了,你想要给孩子加一件外套,但是他就是不穿;家里来了客人,妈妈让孩子叫人,但是他就是不理不睬;妈妈让孩子不要碰危险的东西,他总是不听话想去碰一碰看看。

没错,这就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第一个反抗期。

第一反抗期大多出现在孩子2-3岁的时候,随着孩子动作和认知能力的显著发展,他的探索欲望和自我主张越来越强烈,独立性和自主性也相应发展起来,他们不仅拒绝成人的命令和要求,甚至拒绝成人的帮助,事事要“我自己来”。

孩子是在不断成长的,他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也是在不断变化的,如果家长们始终按照幼儿时期眼光来看待和要求孩子,必然引起孩子的反抗。

其实,从孩子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角度看,这种“反抗期”的表现是一种正常的现象。

这是孩子发育所必经的阶段,也更加有利于孩子个性的建立和未来的成长,家长不需要过度紧张。

对家长的建议:那么,对于家长来说,如果帮助孩子渡过第一反抗期呢?首先,要采用正确的应对方式。

在这个阶段,家长要放弃强硬的态度,不能看到孩子反抗就想着“镇压”,而要及时抓住孩子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机,对孩子的正面行为进行鼓励,促进孩子自我意识和行动能力的成型。

其次,家长要发挥引导作用。

我们既不能一棍子打死孩子的反抗行为,也不能一味的纵容;最重要的是要注意因势利导,从旁协助,给予正确合理的教育。

比如孩子要自己走,那你就放手让孩子自己走路,家长在傍边保护就好了;孩子要自己吃饭,家长也可以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让孩子自己动手,锻炼孩子的自主能力。

孩子一生中的三次叛逆期

孩子一生中的三次叛逆期

孩子一生中的三次叛逆期一、3岁,乖巧女儿也会闹脾气在女儿三四岁的时候,她很认生,有陌生人来就会大哭,出门见到熟人也不愿打招呼。

对此,我并没有替她找理由,而是等待她平复情绪后,鼓励她见人一定要问好。

年幼的女儿因为我的坚持,也不再胆怯,越来越主动地见人就打招呼,周围的人都夸她是个懂礼貌的好孩子。

现在很多家教理念认为,孩子小,要尊重他们,不应该逼着孩子跟人打招呼。

但我认为,“打招呼”这件看起来的小事,其实是对孩子社会化的基础训练。

她的主动问好是在用社会的标准,规范自己的行为。

一个情商高、懂礼貌的孩子,才会赢得身边人的信赖。

不过,乖巧的她也有闹脾气的时候。

记得有一次,她因为看动画片时间太长,奶奶让她关上电视,她不听话,还和奶奶顶嘴。

我知道后,给她讲明道理,让她给奶奶道歉,可是她不好意思认错。

我依然毫不退让,直到她哭着向奶奶道歉。

当孩子因为年龄小、不懂事、闹脾气的时候,我没有迁就她,用我的坚持,告诉她可以怎样做。

她也许当时并不太懂得深刻的道理,但她却知道应该怎么做。

就这样,我的女儿成了人见人爱的小天使。

二、8岁,她是小大人更是小主人当女儿长到八九岁的时候,已经是三年级的小学生了,许多事情都想去尝试。

一天放学,她告诉我有一个英语的大赛,老师推荐她去。

她觉得这是一种光荣,就想去参加。

我提醒她,她的英语水平在班里还可以,但是去参加全国大赛会有很多困难。

她马上表示,自己已经长大了,可以自己做决定了。

当她顺利地通过预赛、初赛之后,她却因为同学放弃复赛而犹豫了。

我听后问了她两个问题:她参赛是为了什么?她希望从中获得什么?她说是为了挑战自己,锻炼自己。

于是,女儿坚定地选择继续参赛,最后获得了全国三等奖。

在和她对话的过程中,我清楚地意识到此时的说教,不如引导她思考更深入的问题。

学会选择,并在选择之后,为自己所选之路付出努力。

这种做法唤醒了孩子的内驱力,让她行动的动力来自自己的内心,这样取得成功后,会更有成就感。

其实,这是一个“知易行难”的过程,我看了很多家教书,也懂得不少教育方式。

孩子人生的三次叛逆期,我们怎样让它变成孩子的成长期

孩子人生的三次叛逆期,我们怎样让它变成孩子的成长期

孩子人生的三次叛逆期,我们怎样让它变成孩子的成长期小孩从幼年到成年,会经历三个专门的时期,期间都会表现得专门叛逆——父母应该依照自家小孩的年龄特点区别对待。

只有尊重小孩的身心进展特点,用科学的方式引导小孩的行为,才能把“叛逆期”变成小孩的“成长期”。

第一逆反期2--3岁自我意识萌发那个时期的小孩,行动上,常常会用“打人”来表达自己不同意、反对的态度;语言上,则开始说“不”,什么差不多上“不”,做与不做差不多上“不”。

这是小孩从意识上最早开始的与父母的分离。

在那个过程中,小孩开始形成自己的方法和态度,感受与他人分离的欢乐,并由此建立和派生出小孩优秀的个运气质。

比如一位妈妈问:平子老师,您好!我的女儿两岁半了,我送她上半幼儿园之前,她不执拗,不爱发脾气;但这之后,她看起来突然就叛逆、任性起来,稍不如意就撇嘴,甚至做出打人或者拍打东西的动作,“不”“就不”时刻挂在她的嘴边。

怎么说是什么缘故导致了她的这种变化呢?案例里那个小孩,事实上确实是进入了她生命里的第一个逆反期。

说“不”,是她新学会的一种能力。

这说明,小孩长大了,而且心理专门健康!了解到这一点后,父母还需要反思。

想一想,是不是平日面对小孩的所作所为经常采取命令、要求的态度和语气,甚至简单粗暴地打断小孩的行为?那小孩习得的,也将是粗暴的处理方式。

简言之,面对叛逆期小孩,父母不能限制,更好的方法是接纳,并引导。

有一个简单易行的方法,即给小孩提供两个选择,让小孩做一道选择题。

如,进家后,父母与其命令小孩:“不要把鞋子放在床上”,不如换成可供小孩选择的陈述句:“你能够把鞋子放在床边或是放在鞋架上。

”睡觉的时候,父母给出的选择能够是:“咱们是现在上床,依旧五分钟后上床?”如此做有两点好处:一方面,父母能够对小孩的行为做到良性引导;另一方面,小孩也可不能产生被操纵感,相反还可关心小孩建立积极的自我。

假如小孩不要你给出的选择,而想要额外的,可你不能同意,那就直截了当告诉小孩,他们所提出的不是一项选择。

孩子叛逆期家长应该如何应对

孩子叛逆期家长应该如何应对

孩子叛逆期家长应该如何应对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叛逆期是让许多家长感到头疼和困惑的阶段。

在这个时期,孩子的心理和行为都会发生较大的变化,他们可能会变得固执、冲动、不听话,甚至与家长产生激烈的冲突。

面对孩子的叛逆,家长应该如何应对呢?首先,家长要理解叛逆期是孩子成长的必经阶段。

一般来说,孩子的叛逆期主要出现在两个阶段,第一个是在 2-3 岁左右,被称为“宝宝叛逆期”;第二个是在 12-18 岁左右,被称为“青春叛逆期”。

在这些阶段,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他们开始渴望独立、自主,试图摆脱家长的束缚和控制。

这是孩子心理发展的正常表现,家长不必过于惊慌和焦虑。

在孩子的叛逆期,家长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

很多家长在面对孩子的叛逆行为时,容易失去耐心,变得愤怒、暴躁,甚至采取打骂等极端的教育方式。

这样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加剧孩子的叛逆心理,破坏亲子关系。

家长要保持冷静和理智,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孩子的变化,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尊重他们的想法和选择。

沟通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在孩子叛逆期,家长要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但要注意沟通的方式方法,不要一味地说教和指责,而是要采用平等、尊重的态度,倾听孩子的心声。

比如,当孩子犯错时,家长不要急于批评,而是先让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原因,然后再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建议。

同时,家长也要多关注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生活点滴,寻找共同话题,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

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叛逆期,孩子渴望独立和自主,家长可以适当放手,让他们在一定范围内自己做决定。

比如,让孩子自己选择衣服的款式、房间的布置、周末的活动安排等。

这样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责任感,让他们感受到家长的信任和尊重。

当然,在给予自主权的同时,家长也要设定好边界和规则,让孩子明白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

家长还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孩子是通过观察和模仿家长的行为来学习和成长的,如果家长自己都做不到言行一致、诚实守信,又怎么能要求孩子做到呢?所以,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孩子传递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孩子人生3次叛逆期是考验,父母学会应对是关键!

孩子人生3次叛逆期是考验,父母学会应对是关键!

孩子人生3次叛逆期是考验,父母学会应对是关键!1第一个叛逆期:2-3岁2-3岁被称为宝宝叛逆期,也会被大家用“可怕的两岁”“恐怖的两岁”来形容,足以见得孩子人生中第一个叛逆期来得有多么“轰轰烈烈”。

这个转折也让很多父母第一次展开了与“叛逆“的较量,因为你眼中的乖宝宝已经变成了一个喜欢“不”字打头的"小恶魔",最喜欢对和你对着干,比如:“睡觉”“不睡!”“吃饭”“不饭饭!”“拉着手一起走”“不要!”……分分钟让人恼火的节奏。

我们需要了解,孩子在2岁左右自我意识开始变得强烈,比较容易自我为中心,开始觉得自己长大了,能够以做“对抗”行为来展示自己的能力,凡事喜欢自己做,不愿意他人帮忙,更不愿意被“指挥”“分配”,同时这个阶段的孩子情绪情感还变化无常,让人难以招架。

父母该怎样应对这一时期的孩子呢?1、当孩子强烈表现出反抗、不配合的时候,也正是需要你把“理解孩子“落到实处。

尽可能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的独立、探索得到释放、满足,自然一些叛逆的言语行为就会减少,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获得知识经验的途径,每个人都如此。

2、让孩子有选择空间。

父母当然希望孩子可以听自己的,所以在这个阶段不能一味地下指令,而是针对所做事情有个简单的选择范围,这样做不但能给孩子引导而且也是在尊重他,即便有让你意外的答复,当你重申选择范围的时候,孩子也会比较容易接受这样的规矩,亲子间的冲突也会减少。

3、有时候孩子是胡搅蛮缠,我们不可能去满足他的愿望,那就暂时“冷处理”。

当他的哭闹、折腾,无法引起父母的注意时,自然也会明白自己的不合理需求无法实现。

等孩子平静下来的时候,在慢慢地给孩子说明情况,要多注意自己的说话口气,尽量避免命令指责口气“不许”“必须”引起孩子的反抗。

2第二个叛逆期:6-8岁6-8岁被称为儿童叛逆期,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进入小学生活,鲜明的特征就是觉得自己已经是个“小大人”,很反感被称为“小朋友”。

这个阶段孩子的自我意识快速发展,有了自己的经验、学到了很多知识,对独立、自主有了很强烈的愿望,迫切地想要证明自己就是长大了、长大了、长大了!这个时期的孩子不愿意被父母掌控,为了证明自己少不了叛逆“唱反调”。

孩子人生的3次叛逆期,你一定得这样管! - 父母心得

孩子人生的3次叛逆期,你一定得这样管! - 父母心得

孩子人生的3次叛逆期,你一定得这样管! - 父母心得其实,所谓叛逆,不过是大人一厢情愿的说法,对孩子来说那是人家成长的一个标志而已。

如果你能真正理解孩子叛逆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尊重他的成长,你就不会再为此而挠头。

所以,孩子人生的3次叛逆期,你一定得这样管!1第一个叛逆期:可怕的两岁左右孩子在两岁左右自我意识开始变得强烈,所以就会从之前的“小乖乖”变成一个令人感到无奈的“小恶魔”。

凡事总喜欢以“不”字打头,他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在你说的指令前面加个“不”字来回应。

比如:“睡觉!”“不觉!”“吃饭!”“不饭!”“叫阿姨!”“不阿姨!”等等。

有的妈妈说她的孩子在一岁多的时候就开始这样叛逆了,那可能是因为妈妈在跟孩子交流时,总喜欢命令式的不要怎样,不许怎样,孩子就过早地学会了说“不”。

孩子就是家长的一面镜子,你是怎么样的,在他那里就会得到反射。

所以改变孩子的关键,还是先改变自己!而且孩子虽然有了强烈的自我意识,但是在与人交往中,很多想法他不知道该如何表达,比如当别人抢他玩具时,情急之下他会做出拳打脚踢的动作。

一个是因为手脚敏感期,一个是因为他自己不知道该怎样正确表达意见,慌乱中做出的随心所欲的反应。

那么父母该如何管教这一时期的孩子呢?(1)切记不要太民主很多家长似乎很民主,凡事都与孩子用商量的口气,我们去吃饭好不好?我们一起刷牙好不好?孩子这种情况下大都会回答“不好!”接着你又会开始发脾气或者讲道理,那宝宝会更听不进去。

(2)让孩子做选择题在要求孩子前,用你自己所能接受的选择方式,给出他两个选择!比如你想吃米饭还是面条?咱们现在出去,还是五分钟后出去?当然,有的小孩会给出额外的答案,那你就明确地告诉他,这不是选择范围内的,然后很严肃地再重复一遍自己的命题。

其实,很多时候小孩子也不想给家长太多的冲撞,一般此时他会根据你的范围来选择的。

这样做一方面可以给孩子很好的引导,另一方面让孩子觉得你非常尊重他,有一种当家作主的感觉!(3)不要总是用命令的口气交流比如:不许把玩具到处乱扔!其实你直接说:“宝宝应该把玩具放好!”这句他更乐意接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孩子必经的3次叛逆期,家长应对大全!(值得收藏)亲爱的一起欢乐成长的朋友们:你们好~在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叛逆会有不同的特点和表现。

只有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找出叛逆背后的真正原因,才能理解孩子的种种行为表现,更好地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反抗期”。

如果我们懂得倾听孩子的心声,并能针对孩子的不同问题和矛盾,找到恰当的方法去帮助孩子理性应对,就可以实现良好的亲子沟通,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孩子在经历叛逆期时,很奇怪,不可理喻,家长怎么做都没用,拿孩子一点办法没有。

2-4岁,鸡蛋碰上石头第一“反抗”期反抗:顾名思义就是说一方对另一方不满意,从言行上给予对方有声或者无形的反对。

拿到家庭教育中来,就是孩子情绪反作用在家长身上,在家长身上体现出来的一种张力。

对于2—4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经常会看到他们有不听话现象,你说你的,我做我的,有时弄的家长急了,就吼孩子两嗓子。

甚至还有性急的家长,在指挥命令无效状态下,给孩子几巴掌,结果弄的孩子哇哇大哭。

还有的家长一安排孩子做什么事,孩子马上说不,或者干脆坚持自己的想法,任凭家长怎么讲道理,怎么说劝都无法改变孩子的想法,气急之下的家长不是批评就是干脆暴打一顿。

看到这些现象,我经常会想到:孩子有时像“鸡蛋”,家长抓在手里,任凭你怎么用力,鸡蛋都不会破——家长拿孩子一点办法没有。

而有时看到一些家长那种强行想改变孩子的粗暴的作法,我感觉更像“石头”——冰冷、无情、生硬。

追究现象背后的本质,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呢?实际上并不难找出原因:原因之一:我要表达,我有想法对于2—4岁左右的孩子,从最初的吱吱呀呀对大人们来说所有点不知所云,到清晰说出来话来想表达他们的内心世界,这绝对是一个质的飞跃。

这说明宝宝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维,他们的话有时更倾向于描述所看到眼前的事——尽管有时很“夸张”,有时还会向大人们表达他们内心的想法和要求——尽管有时无法“兑现”。

但是由于宝宝们掌握的字、词汇量很少,无法真实表现他们的内心世界,有时一些家长缺乏耐心,又不认真观察,不了解孩子心理特点的家长便会错误理解孩子的本义,孩子本来说向东,家长理解成了向西,这难免让宝宝不满意,甚至闹情绪了。

而对于很多家长来说,特别是很多自我意识比较强烈的家长,哪能任凭宝宝们不“听话”呢。

这还了得,这不坏了我们中国家庭教育的传统——我是你爹你娘,不听话还了得!在劝说无效下,结果是非打既骂,企图逼孩子就范,可是已经有了表达能力的宝宝们,此时已经不再情愿受爸爸或者妈妈“摆布”了。

当一方要求:你必须听我的。

另一方却是我要说我的,我要做我的。

呵呵,再看,亲子矛盾就呈现在我们眼前了吧?原因之二:家长忽略了孩子的游戏心理家长们常常会忽略2-4岁的孩子们有一种游戏心理。

当大人们经常制止的事,他们反而会认为很好玩儿。

比如大人说:那个加电的插座很危险,千万别动,当心电着你,可是有的宝宝偏就在家长的提醒下非要关注一下,要么用手去捅一捅,要么用小棍什么的去动一动。

还比如,当大人强调:快点吃饭,别磨磨蹭蹭的了,再看宝宝,就在那给你拖拉啊,磨蹭呀。

有时气得大人恨不得给两巴掌。

可是又怕孩子吃不饱,一点办法也没有了。

有时大人干脆就在孩子身后追着喂饭,弄的一顿饭吃的鸡飞狗跳墙。

这样的例子很多,家长们可以环顾四周去观察,在此不多举例了。

原因之三:孩子的“单向思维”不容忽视“第一反抗期”的孩子思维是属于单向的。

孩子们经常会大脑不转弯,想什么就是什么,不管你怎么劝,总会按着自己的想法去干,面对这种不可逆转的想法,家长只需要冷处理,或者装看不到,或者采用延迟满足要求的方法,便可以摆脱眼前的困境了。

比如孩子走到楼下了,把玩具忘家里了,这时如果你说:我们已经下楼了,下次再拿吧,可是看看孩子偏就不,就让你上楼去拿,怎么办?还比如几个宝宝在一起玩,你的宝宝护自己的玩具,别人动哪件都不行,别的小朋友一动,他就要、争、抢,结果弄的哇哇大哭,场面很不好控制,怎么办?对于“第一反抗期”里孩子们的表现,不管顶嘴也好,还是游戏心理也罢,都需要家长们冷静面对,用不着去和孩子们着急,也不用去焦虑。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应对呢?方法一:走到孩子身边,蹲下来告诉孩子“我需要帮助”当你要求孩子做某件事的时候,只需要提醒或者郑重告诉孩子一遍或者两遍就够了。

如果他们仍在自顾自地做着手里事,或者在专注于玩儿时,请不要再说第三遍了,如果你这样做了,就等于白白浪费你的感情。

因为孩子压根就没听你说啥,更没有去执行的意愿。

如果你喋喋不休的话,就等是废话了。

面对充耳不闻的孩子,请家长冷静地走到孩子身边,不妨蹲下来,静静地看着孩子,这时你会发现专注于手里事情的孩子,会逐渐把目光转移到你的身上。

抬起头望着你,这时做为家长,当能和孩子进行目光交流,表情交流时,意味着你可以用最简洁的语言告诉孩子你要做什么的时候了。

这里要提醒家长一点:尽可能不要用命令的话语,而是用请求帮助的口吻。

因为对于这么大的宝宝来说,非常愿意帮助人,甚至他会毫不推辞地愿意接受你的请求。

但如果你命令孩子“你马上去干某某事”时,孩子可能会反驳“凭什么是我去,为什么不是你去?”,呵呵,一句话,便会让你哭笑不得。

方法二:制定家庭规则,少去唠叨说废话很多家长忽略制定家庭规则这点,这对于引导孩子遵守家庭教育秩序,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非常不利的。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在家庭教育中必须要关注规矩,让孩子清楚,规矩是大家都共同遵守的,不是给你小孩子一个人用的。

当我们的父母都来做遵守规矩的模范时,孩子便也习惯于遵守了。

对于处于游戏状态下的亲子沟通,比如孩子越制止越不听,越追越不老老实实吃饭的宝宝们,请家长们干脆还是不要做无谓的叮嘱了,比如对于吃饭,实行分餐制,一人一份,饭前做好就餐规定:必须认真吃饭,如果拖拉磨蹭,大家都吃完了,你还没有吃完,不好意思,我们就收拾碗筷了,没有饭吃,你就饿到下一顿吧。

当孩子真看到因为磨蹭而被收走眼前的碗筷时,下一次,他自然就有了经验和教训,不用多说,自然就会老实多了。

如果孩子还拖拉,如法,几次后,孩子便自觉了。

家长全然不用担心孩子会饿坏了,只要饭后不给零食,不去给孩子骄纵,好的饮食习惯很快就会养成的。

在这里郑重提醒家长们:不要唠叨孩子,唠叨孩子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唠叨会让孩子抓不住重点,唠叨会让孩子不知道自己该做点什么。

用简洁的话,合适的语调,走到孩子身边,在目光交流的前提下告诉孩子,你想要做什么,或者让孩子做什么,这就足够了。

方法三:巧妙运用注意力转移法应对孩子的单向思维对待“第一反抗期”的宝宝们,家长无需急三火四地给他们讲道理,更用不着武力来制止孩子,只需要冷静一些,用注意力转移法,将孩子一心想做的事,想要的玩具,或者非要实现的想法给转移了,便可以让孩子顺着你的思路走了。

有时一些家长非要给孩子讲一番道理,来证明孩子是错的。

这种方法不可取,对孩子来说,一方面孩子理解能力是有限的,对于成人语言并不会完全理解,这时对孩子讲道理,试想,正处于情绪里的孩子,哪能听得进去呢,相反家长会越讲心里火气越大。

另一方面孩子的单向思维仅关注事本事,并不会一定要实现,只是想法罢了。

比如有个三岁宝宝晚上要吃饼干,天已经黑,不方便去买,这时家长何不采用想像的方法来和宝宝“画饼充饥”呢,可以和宝宝一起想像,对我们要买一个大大的饼干,我们要买好多好多的饼干,我们要那种巧克力的饼干……当和孩子一起展开丰富的想像时,过一会儿再看宝宝,基本上就会忘记买饼干这件事了,也不再闹着要饼干了,一切都在快乐的想像氛围中解决了。

注意力转移法,家长要灵活运用,在宝宝们闹情绪的时候,不妨采取冷处理的方式,暂时给自己一个寻找方法的间隙,同时也避免了激起孩子的倔强的心理。

7-9岁:当矛遇上了盾第二“反抗”期对于矛和盾来说,两者属于进攻和防御工具。

此时如果把家长比喻成“矛”的话也未尝不可。

且说家长之“矛”一般都会体现在试图改变,甚至打破孩子的很多毛病或者坏习惯方面。

比如有一些孩子对学习逐渐不感兴趣时,家长便想着办法想解决这种现象,先是说教,当说教不起作用时便批评,当批评也不起作用时,便会动用武力,企图用强力来改变孩子。

比如有些孩子在生活中的一些拖拉、磨蹭的习惯,不管家长如何督促,如何大嚷大叫,仍然于事无补。

还比如有些孩子的耐性差,做什么事都坚持不了几分钟,不管家长如何去鼓励,去打气,仍然会半途而废等等,所以当家长再锋利的手段“矛”遇到孩子时,可能也奈何不得孩子的心理之防御“盾”。

再看看孩子们心理防御之“盾”吧。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思想在逐步走向独立,特别是小学二、三年级的孩子们,此时已经有强烈的独立的思想意识,当思想有独立意识时,行动的独立便会逐渐表现出来。

比如,孩子们经常会放学在路上和同伴玩儿,回到家写完作业后,也会急不可待地去楼下找小伙伴去玩儿,周末更是如此。

当很多家长看到孩子如此疯狂地玩儿后,自然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中,气在肺腑之上。

因为很多家长非常不情愿看到自己给孩子设计的学习计划和目标被孩子们就这样玩掉。

于是家长们便会阻止孩子去玩儿,或者把孩子关在家里写作业,不允许随便出去玩儿,或者不允许看电视,或者不允许用电脑等,结果呢,当孩子感觉到自己没有自由时,在父母的严格的督促之下,也只好不情愿地呆在家里,没有自由和活泼做为吸引和动力的学习,也只是流于形式,于是便可以看到很多孩子边写作业边玩儿,这还不算,作业中经常会发现有错误,字也会写的很潦草,橡皮擦留下的痕迹让作业总显得邋里邋遢。

孩子们为什么会在心里逐渐构起了防御之“盾”呢?最关键有以下几点,被很多家长忽略掉了,甚至根本不知道这是孩子所需要的。

第一点,孩子是在玩耍中让自发性得到成长的。

小学二、三年级,也就是孩子在7-9岁的时候,这一阶段还被称为“小团伙时代”。

相互投机的孩子们组成“党徒”在一起疯来吵去,或跑到老远的地方去玩耍。

这是孩子确立自我的关键时期。

如果缺乏对孩子心理了解的话,就很容易去片面地限制孩子的自由。

当孩子感觉到自己不自由时,第一反应就是反抗,表现出来的行为,诸如:顶嘴,父母让让这样,孩子偏不,并且会说出一大堆理由。

或者有的孩子在反抗无果的情况下,干脆就沉默下来,用不说话来反抗。

这样一来,亲子沟通关系就急转直下,让家长有些束手无策了。

其实,在与小朋友的玩耍中,孩子们的自发性会不断地发展着。

如果不给孩子充分的自由,过分地加以强制,往往会孩子心情压抑,不能感受到来自于父母的爱,使孩子人格形成发展受阻。

如果家里有这样的孩子,请家长首先要思考一下了,你是否过度地限制孩子玩耍这一天性和自由,如果有,就需要我们的家长赶快解除紧紧束缚孩子自由心灵的绳索吧。

第二点,培养孩子的学习意愿。

缺乏学习意愿是自发性发育迟缓的缘故。

孩子缺乏自己思考,自己决定想做的事情,不依赖于他人而能自主一切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