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二轮专题练(六) 古代诗歌阅读含解析

合集下载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专项训练 语文诗歌鉴赏含解析解析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专项训练 语文诗歌鉴赏含解析解析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训练语文诗歌鉴赏含解析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听安万善吹觱篥①中歌(节选)李颀枯桑老柏寒飕飑,九雏鸣凤乱啾啾。

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

忽然更作渔阳掺②,黄云萧条白日暗。

变调如闻杨柳③春,上林繁花照眼新。

岁夜高堂列明烛,美酒一杯声一曲。

【注释】①觱篥(bìlì),簧管古乐器,似唢呐,以竹为主,上开八孔,管口插有芦制的哨子。

汉代由西域传入,今巳失传。

②渔阳掺:渔阳一带的民间鼓曲名。

③杨柳:指古曲名《折杨柳》。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与《李凭箜篌引》一样都是古体诗,题目中的“歌”是诗体标志。

B.前四句用不同的喻体描写了吹奏觱篥的曲调特点,将抽象的乐音具体化。

C.诗人善于借曲写曲,用《渔阳掺》和《折杨柳》唤起读者对觱篥曲的联想。

D.除夕之夜,诗人听到美妙的觱篥曲,悲从中来,流露出借酒浇愁的情绪。

(2)安万善吹觱篥的乐曲旋律有怎样的变化?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听颖师琴歌[唐]李贺别浦云归桂花渚,蜀国弦中双凤语。

芙蓉叶落秋鸾离,越王夜起游天姥。

暗佩清臣敲水玉,渡海蛾眉牵白鹿。

谁看挟剑赴长桥,谁看浸发题春竹。

竺僧前立当吾门,梵宫真相眉棱尊。

古琴大轸长八尺,峄阳老树非桐孙。

凉馆闻弦惊病客,药囊暂别龙须席。

请歌直请卿相歌,奉礼官卑复何益。

(1)《听颖师琴歌》是唐代著名诗人李贺的代表作之一,本诗前八句描写________,后八句叙写________。

(2)文字是无声的,却能够生动刻画有声的音乐,在《听颖师琴歌》中,李贺是如何表现古琴的音乐魅力的?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杜工部①蜀中离席(唐)李商隐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戈惜暂分。

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

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

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

【注】①这首诗的题目本是“蜀中离席”,因为诗的风格模仿杜甫,所以加“杜工部”三字。

(江苏专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题型研训六对联、诗句理解(含古代文化常识)精练(含解析)

(江苏专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题型研训六对联、诗句理解(含古代文化常识)精练(含解析)

题型研训六对联、诗句理解(含古代文化常识)1.(2019·江苏卷)下列诗句与“悯农馆”里展示的劳动场景,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

②种密移疏绿毯平,行间清浅縠纹生。

③分畴翠浪走云阵,刺水绿针抽稻芽。

④阴阴阡陌桑麻暗,轧轧房栊机杼鸣。

A.①织布②插秧③车水④打稻B。

①织布②车水③插秧④打稻C.①打稻②插秧③车水④织布D。

①打稻②车水③插秧④织布解析要从诗句中的关键字眼入手,理解诗句所对应的劳动场景。

①中的“连枷”是答题的关键,连枷是由一个长柄和一组平排的竹条或木条构成,用来拍打谷物,使籽粒掉下来的农具。

所以这两句诗和“打稻”有关.②中的“绿毯”是答题的关键,运用比喻的修辞,写出了刚插好的秧苗的特点,“清浅縠纹”说的则是水。

所以这两句诗和“插秧”有关。

③这两句诗出自苏轼的《无锡道中赋水车》。

“分畴”是说田间的分区,“走云阵”形容水流淌进稻田后的样子。

“刺水”句的意思是,秧苗像绿针一样刺出水面。

所以这两句诗和“车水”有关.“车水”即用水车排灌。

④中的“机杼”是织布机,所以这两句诗和“织布”有关。

据此确定答案为C.答案C2。

(2018·江苏卷)下列诗句与所描绘的古代体育活动,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乐手无踪洞箫吹,精灵盘丝任翻飞。

②雾縠云绡妙剪裁,好风相送上瑶台。

③浪设机关何所益,仅存边角未为雄。

④来疑神女从云下,去似姮娥到月边。

A。

①下围棋②荡秋千③抖空竹④放风筝B。

①抖空竹②荡秋千③下围棋④放风筝C。

①下围棋②放风筝③抖空竹④荡秋千D.①抖空竹②放风筝③下围棋④荡秋千解析①句,“乐手无踪”却有洞箫声,“盘丝任翻飞”,可知诗句说的是抖空竹。

②句,“好风相送上瑶台",可知诗句说的是放风筝。

③句,“设机关”“仅存边角”,可知诗句说的是下围棋.④句,“来”以为是“神女从云下”,“去"以为是“姮娥到月边”,可知诗句说的是荡秋千.答案D3.(2017·江苏卷)下列对联中,适合悬挂在杜甫草堂的一组是( )①为闻庐岳多真隐别有天地非人间②十年幕府悲秦月一卷唐诗补蜀风③狂到世人皆欲杀醉来天子不能呼④秋天一鹄先生骨春水群鸥野老心A.①③ B。

2020年高考专题 高三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解析版)

2020年高考专题 高三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解析版)

专题古代诗歌阅读(解析版)【考点解读】古代诗歌阅读主要考查学生的鉴赏评价能力:(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对形象、思想情感、表达技巧的考查是诗歌鉴赏命题的重点,尤其是思想情感的考查每年都会涉及,因此在依据考纲考点备考的过程中,要侧重对这几个考点的备考。

【命题角度】古代诗歌鉴赏由两个小题构成,一个单选题一个主观题,单选题侧重于考查综合鉴赏诗歌内容,而主观题主要考查形象、思想情感和表达技巧等内容。

近期的高考模拟试题中,诗歌取材范围主要以唐宋作品为主,宋代诗歌备受青睐。

因此在备考中全面涉猎各朝代的各题材诗歌作品的同时,仍要加大对唐宋诗歌备考的力度。

分题材对诗歌鉴赏进行备考,明确各题材的主题内容和情感方向,规范各考点答题思路和答题模式。

【方法点睛】(一)解读形象、情感。

解读形象情感,先要总结概括出诗中描绘歌咏的主要形象,再结合诗句分析所咏形象的基本特征,再指出所塑造形象的意义、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解读诗歌的形象、情感,通常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切入:从题目序言切入,有的题目序言中点明事件的时间、地点、写作缘起等;从关键的标志性、暗示性词句入手;从背景、作者切入,比如宋代的很多诗词都与破碎山河相联系等;从具体的环境描写及人物动作等方面切入,具体细节具体分析能发现抒情主体的情感变化等。

具体解答时一般的答题模式:用了什么手法,刻画了什么形象(或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二)分析意境。

分析意境就是先描述一番诗中所描绘的景象,再用概括的语言总结出其整体上的特色(如氛围特点“孤寂清冷”“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给人的感受,当然意境的分析离不开对诗人情感的把握。

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以下几点:1.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2.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3.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4.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三)鉴赏语言。

如果是“炼字炼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应首先把该字放入原句中展开联想描述景象,然后指出运用了某种表达技巧并分析其效果,必要时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课标通用)山东省2020版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六古代诗歌阅读精练(含解析)

(课标通用)山东省2020版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六古代诗歌阅读精练(含解析)

古代诗歌阅读(一)1.(2019邹城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9分)菩萨蛮舒亶楼前流水西江道,江头水落芙蓉老。

画鼓叠凉波,凭栏颦翠娥。

当年金马①客,青鬓芦花色。

把酒感秋蓬②,骊③歌半醉中。

[注] ①金马:官署门旁有铜马,故曰“金马”。

②秋蓬:秋季的蓬草因枯易飘,故喻漂泊不定。

③骊歌:告别的歌。

(1)下列对本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两句描写了江水悠悠流去,水边飘荡着老去的芙蓉花瓣的景象,起到渲染氛围的作用,奠定了感伤的基调。

B.“画鼓叠凉波,凭栏颦翠娥”,一动一静,有景有人,画面的层次感强,而“凉、颦”又让画面的情调更突出。

C.本词上阕写景下阕写情,这是由实到虚又虚实结合的写法;而抒写的情感又衬托了眼前实景的感伤之色。

D.词中撷取流水、老芙蓉、画鼓、凉波、翠娥、青鬓、芦花、秋蓬、骊歌等意象,全着冷色调,全词意脉贯通。

(2)本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6分)答:答案(1)C(2)①当年满头黑发、春风得意的金马客如今却双鬓斑白,表达了年华易逝的伤感;②作者自比秋蓬,蕴含着自己漂泊不定的辛酸之情;③听着别离的歌曲,作者借酒浇愁,表达了即将分别时的不舍与哀伤。

2.(2019曲阜一中期中)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题目。

(9分)八尺①顾炎武②八尺孤帆一叶舟,相将风水到今秋。

曾来白帝寻先主,复走江东问仲谋。

海上鱼龙应有恨,山中草木自生愁。

凭君莫话兴亡事,旧日长年已白头。

[注] ①八尺:地名,在今江苏吴江。

又形容为八尺孤帆。

②顾炎武(1613—1682),明末清初思想家。

本诗作于清顺治六年(1649年)。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描写出一个苍远悲愁的场景,这叶孤帆犹如飘零无依的诗人。

B.颔联写诗人驾着孤帆来白帝访刘备,下江东问孙仲谋,采用了虚写的手法。

C.颈联写海上的鱼龙、山中的草木,寄托着作者心中绵绵的愁绪和遗恨。

D.本诗沉郁深厚,感慨兴亡,悲沉苍凉中带着一些激越之感。

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提高练习:古代诗歌阅读 诗

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提高练习:古代诗歌阅读 诗

古代诗歌阅读·诗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春夕①崔涂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②烟景有谁争。

注:①《春夕》是诗人旅居湘鄂时所作。

②五湖,指春秋越国大夫范蠡隐居的太湖,这里指崔涂的家乡浙江桐庐一带。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描绘了春水远流、春花凋谢的暮春之景,点明了诗人春归时节身在异乡的境况,渲染出凄凉孤愁的气氛。

B.颈联诉说了思乡之苦,"动""绝"两字,把诗人那种由期待而沮丧的复杂心理,逼真地传达出来了。

C.尾联运用了反问和用典的手法。

从暗用五湖典故来看,这里的"归"字,表达的就是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D.这首诗感情真切,意境深婉,尾联中"自是不归归便得"一语自慰自嘲,反映出诗人内心的苦闷和彷徨。

2.本诗颔联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结合该联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问题。

夏晚望嵩亭有怀罗邺①正怜云水与心违,湖上亭高对翠微。

尽日不妨凭槛望,终年未必有家归。

青蝉渐傍幽丛噪,白鸟时穿返照飞。

此地又愁无计住,一竿何处是因依。

【注】① 罗邺,唐朝余杭人。

有文名,尤擅律诗。

科考屡下第,漂泊湘、浦间,不得志,晚年赴职单于牙帐,郁郁而终。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起句写漂泊不定的浮云和流水,从侧面烘托出作者的思归之情。

B.第二句写湖上亭子与湖岸青山相对,引发出后面的登亭远望、所见有怀。

C.虽然望嵩亭周围景色优美,整日可观,但作者仍觉得它终是异乡,不能久留。

D.诗的最后以景结情,说自己好似修竹,孤独无依,透露出作者无所归依的迷惘。

2.本诗的第五、六句“青蝉渐傍幽丛噪,白鸟时穿返照飞”写景很有特色,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登尉佗楼许浑刘项持兵鹿未穷,自乘黄屋①岛夷中。

2020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练习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①杜牧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因见范蠡②,参差烟树五湖东。

【注】①这首七律写于唐文宗开成年间,当时杜牧任宣州(今安徽宣城)团练判官。

②春秋时范蠡曾辅助越王勾践打败吴王夫差,功成之后,为了避免越王的猜忌,乘扁舟归隐于五湖。

范蠡经商有道,号陶朱公。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登临览景,古今勾连,营造了一种笼罩全篇的气氛。

B.颔联意在写“今”,鸟去鸟来,人歌人哭,描绘一时见闻。

C.颈联所绘之景,一阴一晴,一朦胧一明丽,时间上不连续。

D.前三联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的历史兴亡、人世变迁之感。

15.与汪遵的《五湖》“已立平吴霸越功,片帆高扬五湖风。

不知战国官荣者,谁似陶朱得始终。

”相比,两诗写到范蠡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6分)14.B"意在写今"有误,似乎是写眼前景象,写"今",但同时又和"古"相沟通,既是写"今",也是写"古";"一时见闻"也有误,飞鸟在山色里出没,固然是向来如此,而人歌人哭也并非某一片刻的景象,这些景象都不是诗人一时之所见所闻,而是平时积下的印象,在登览时被触发了。

15.(1)相同: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范蠡的缅怀仰慕之情。

(2分)(2)不同:①杜诗表达了无因会见范蠡、无法像他那样泛舟五湖的惆怅之意,这是诗人归隐之志的体现,诗人厌倦官场,寄情山水,向往隐士生活。

(2分)②汪诗主要表达诗人对范蠡的"功成身退,善始善终"的做法的赞美之情。

(2分)诗歌赏析:本诗抒写了诗人在开元寺水阁上,俯瞰宛溪,眺望敬亭时的古今之慨。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强化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强化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2020 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强化练习题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贺新郎·九日刘克庄湛湛长空黑。

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

老眼平生空四海,赖有高楼百尺。

看浩荡千崖秋色。

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①滴。

追往事,去无迹。

少年自负凌云笔。

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

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②,把破帽年年拈出。

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人岑寂。

鸿北去,日西匿。

【注】①牛山: 齐景公登上牛山想到终有一死而凄凉落泪。

②南朝狂客:孟嘉。

晋孟嘉为桓温参军,曾于重阳节登龙山,风吹帽落而不觉。

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三句先以“湛湛长空黑”烘托出胸中块垒,通过对风雨交加环境的描写,表达出词人忧虑国事、痛心神州陆沉的悲愤之情。

B. “白发书生”是作者自指,作者落泪既是为神州残破沉沦伤心洒泪,也是联想到齐景公牛山落泪,想到自己生命终将逝去而滴泪。

C. “少年”三句遥接“老眼平生”折,笔追叙少年时代的豪兴与才情。

但是目前却青春已逝,壮志成空,进一步突出了如今的家国之恨。

D. 作者最后目送飞鸿北去,抒发对故土的思恋。

“日西匿”暗指南宋国势危殆,振兴无望。

以天际广漠之景物作结,与首句呼应,意余言外。

2. 词人主要用了哪些手法表现自己的家国情怀?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各题。

菩萨蛮纳兰性德黄云紫塞三千里,女墙西畔啼乌起。

落日万山寒,萧萧猎马还。

笳声听不得,入夜空城黑。

秋梦不归家,残灯落碎花。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起笔两句以如椽之笔描绘景物,黄云、紫塞、女墙、乌啼,边塞苍凉之感油然而生。

B. “落日”两句,有远有近,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场面宏阔,呈现一片苍茫萧索之景。

C. 这首词意境雄浑,黄云浩渺,紫塞绵延,万山横亘,猎马驰骋,抒发了戍边的豪情。

D. 词作上片遒劲豪迈,下片韵致绵长,从浩荡塞歌转为低回离歌,格调豪迈而幽婉。

2020全国Ⅱ卷高考语文诗歌阅读试题

2020全国Ⅱ卷高考语文诗歌阅读试题

【2020·全国Ⅱ卷】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读史王安石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

当时黮闇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

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

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

[注]①黮(dàn)闇(àn):蒙昧,糊涂。

②糟粕:这里用来指代典籍,也作“糟魄”,《庄子·天道》:“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从大处着眼,并非是针对某个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而作。

B.历代高人贤士一世奔忙,建立功业,但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

C.历史人物在其所处的时代已经难免被误解,在世俗的传言中更会失真。

D.颈联的上下两句反复陈说,表明诗人的观点,堪称这首诗的警策之语。

2.这首诗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对我们有何启示?(6分)1.B【解析】“但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错,说法绝对。

2.①史书是由人编写的,难以做到绝对客观,所以历史记载与历史真实之间存在差异;②在读书时必须保持批判精神,善于分辨,切忌盲从。

【参考译文】自古以来,一个人要名就功成要历尽苦辛,却不知谁能如实记载他们的事迹。

(行藏:行止,指事迹)当时的情况往往说不清,还以讹传讹;加上后世的习俗,更搅乱了历史的真相。

后人往往把流传下来的糟粕当作精华(真正美好的东西很难流传),因为即便是最出色的画师,也无法描绘出人的精神。

所以,那一点点历史记载怎么能真正表达出历代高贤的意思?一些人却只会死守古书上的这些糟粕。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六落实训练高效增分古诗词鉴赏一含解析[京津鲁琼版]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六落实训练高效增分古诗词鉴赏一含解析[京津鲁琼版]

古诗词鉴赏(一)1.(2019·梅州3月质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①辛弃疾白苎②新袍入嫩凉。

春蚕食叶响回廊。

禹门③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

又携书剑路茫茫。

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注】①秋试:科举时代于秋季举行的考试。

②白苎: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

③禹门:龙门,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嫩凉”巧妙点题,突出题目中“秋试”之“秋”微凉、清爽的季节特点。

B.“春蚕食叶响回廊”一句生动贴切地描摹出考生奋笔疾书、考场庄严寂静的情形。

C.“又携书剑路茫茫”写廓之携书佩剑踏上前路,暗示应考之路艰难坎坷,隐含了担忧之情。

D.此词在意象运用与意境创设上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大鹏、丹凤,意象豪迈;北海、朝阳、路茫茫,意境开阔。

解析:选C。

词中“又携书剑”展现的是儒雅、刚健、自信的形象,“路茫茫”是写廓之会踏上广阔辽远的应考之路,而不是“暗示应考之路艰难坎坷”,整句流露出的是诗人的鼓励、赞赏之情,而不是“担忧之情”。

(2)本词下阕最后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赏析。

答:答案:此词下阕最后两句表达了对廓之参加科举应试的热情鼓励和美好祝福。

运用虚写的手法,想象明年的今日,他必已金榜高中,青云直上,那时他会笑着回看世间还在为科举考试忙碌的举子,非常轻松愉悦。

2.(2019·怀化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青玉案被檄出郊题陈氏山居张榘①西风乱叶溪桥树,秋在黄花羞涩处。

满袖尘埃推不去。

马蹄浓露,鸡声淡月,寂历荒村路。

身名都被儒冠误,十载重来漫如许。

且尽清樽公莫舞②。

六朝旧事,一江流水,万感天涯暮。

【注】①张榘:南宋词人。

②辛弃疾有词“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深秋清晨,天边淡月,板桥浓霜,瑟瑟西风,枯叶漫舞,菊花含羞;悠远的鸡鸣声中,“嘚嘚”的马蹄,朝那宁静的山野之村行去:一幅荒村行旅图首先呈现于眼前。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6:古代诗歌鉴赏(附解析)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6:古代诗歌鉴赏(附解析)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6:古代诗歌鉴赏(附解析)[考情报告]2016-2019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古代诗歌鉴赏考点分析一览表卷别体裁考查内容考查角度命题特点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Ⅰ唐诗李白《金陵望汉江》①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作用;②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鉴赏表达情感的技巧题型:2016年是两道主观题,2017年换成一道5选2的选择题和一道主观题,2018年换成一道4选1的选择题和一道主观题。

2019年题型与上一年相同。

时代和题材:所选诗歌体裁以唐宋诗为主,在备考中全面涉猎各朝代的各题材诗歌作品的同时,仍要加大对唐宋诗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Ⅱ唐诗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节选)》①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作用;②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鉴赏表达情感的技巧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Ⅲ宋诗曹翰《内宴奉诏作》①鉴赏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和作用;②分析比较诗歌的思想感情、评价思想内容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Ⅰ唐诗欧阳修《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①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作用;②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鉴赏表达情感的技巧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Ⅱ宋诗苏轼《送子由使契丹》①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作用;②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鉴赏表达情感的技巧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Ⅲ唐诗白居易《编集拙诗,成十一五卷,因题卷末,①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和作用;②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鉴赏表达情感的技巧考向预测戏赠元九、李二十》歌备考的力度。

作家作品:不倾向名家名作,多选择名家较生僻的作品。

考点:对形象、思想情感、表达技巧的考查是诗歌鉴赏命题的重点,尤其是思想情感的考查每年都会涉及,因此在依据考纲考点备考的过程中,要侧重对这几个考点的备考2018年全国新课标卷Ⅰ唐诗李贺《野歌》①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作用;②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鉴赏表达情感的技巧2018年全国新课标卷Ⅱ宋诗陆游《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①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作用;②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鉴赏表达情感的技巧2018年全国新课标卷Ⅲ唐诗王建《精卫词》①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作用;②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鉴赏表达情感的技巧2019年全国新课标卷Ⅰ、Ⅱ、Ⅲ宋诗+唐诗陈与义《题许道宁画》杜荀鹤《投长沙裴侍郎》刘禹锡《插田歌(节选)》①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作用;②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鉴赏表达情感的技巧一、鉴赏诗歌的形象诗歌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六古代诗歌阅读含解析

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六古代诗歌阅读含解析

专题强化练(六) 古代诗歌阅读(分值:63分时间:70分钟)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题。

(9分)西湖泛舟呈运使学士张掞[北宋]欧阳修波光柳色碧溟蒙,曲渚斜桥画舸通。

更远更佳唯恐尽,渐深渐密似无穷。

绮罗香里留佳客,弦管声来扬晚风。

半醉回舟迷向背,楼台高下夕阳中。

1.【提分攻略1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借助波光、柳色、斜桥、画舫等优美意象,营造了江南水多清丽又显迷蒙的意境。

B.“更”“渐”两字叠用,既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也凸显出西湖美景深远无穷的特点。

C.“唯恐尽”与“似无穷”呼应,表现了诗人从害怕美景有限到发现美景无穷的心理转变过程。

D.尾联前一句以半醉迷途直接抒发喜爱陶醉之情;后一句以景结情,夕阳楼台的景象令人回味。

,不是直接抒发情感。

2.【提分攻略20】和柳永的《望海潮》相比,本诗的内容侧重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6分):本诗通过波光、柳色、斜桥、画舫等景物的描写侧重于展现景色秀丽、空蒙的西湖自然美景,而《望海潮》既展现西湖的自然景色,更侧重于杭州的繁华富庶景象和生活美。

②从表达情感上看:本诗侧重写出游人对西湖美景的沉醉迷恋之情,而《望海潮》则是干谒词,赞颂杭州繁华的同时,更表达了对治理者的称颂。

,更侧重于表现杭州的繁华富庶景象和生活美,属于干谒词,赞颂杭州繁华的同时,更表达了对治理者的称颂。

本诗根据诗句“波光柳色碧溟蒙,曲渚斜桥画舸通”“绮罗香里留佳客,弦管声来扬晚风”可见重在展现景色秀丽、空蒙的西湖自然美景,由“半醉回舟迷向背,楼台高下夕阳中”可见此诗侧重写出游人对西湖美景的沉醉迷恋之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

(9分)省试湘灵鼓瑟①钱起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②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传说中的河神名。

3.【提分攻略1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两句倒装,暗用《湘夫人》中“帝子降兮北渚”的语意,让人想起湘灵弹奏哀伤乐曲的情景,开门见山,点明题意。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古代诗歌阅读(专项训练)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古代诗歌阅读(专项训练)

古代诗歌阅读(专项训练)1.(2020·重庆高三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冶城①刘克庄②断镞遗枪不可求,西风古意满原头。

孙刘数子如春梦,王谢千年有旧游。

高塔不知何代作,暮笳似说昔人愁。

神州只在阑干北,度度来时怕上楼。

【注】①冶城:在今天江苏南京市内朝天宫一带,这里是春秋时代冶铸刀枪剑戟的中心。

②刘克庄:南宋末年豪放派诗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曾是铸造兵器之地,而今寻断镞遗枪都不可得,首句把人带入沉重孤绝的历史感中。

B.西风萧瑟,古意悲凉,“满原头”凸显出一片苍茫之境,使抽象的思想活动变得形象化了。

C.作者追慕和冶城有关的孙刘、王谢等历史人物的英雄业绩,表达为国效力的愿望。

D.第三联回到现实,诗人借所见“高塔”、所闻“暮笳”,来抒发自己的感慨愁情。

E. 作者登临冶城,思接千载,怀古伤今,总结兴亡教训,意在为南宋统治者提供借鉴。

2.诗人为什么“度度来时怕上楼”?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答案】1.CE2.因为不忍登楼远望,害怕看到沦陷的神州。

表达了昔盛今衰的感慨,山河破碎、恢复无望的痛心,对南宋王朝命运的担忧,深挚的爱国之情。

【解析】1.试题分析:该题是对诗歌的综合考查,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

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

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

C项,“孙刘数子如春梦,王谢千年有旧游”两句的意思是,孙权、刘备,他们不都是当的英雄豪杰吗?最终还不是归为一场春梦!王谢风流,盛极一时,如今也只剩下昔人“旧游”之地罢了。

并无追慕其英雄业绩的意思,此处也并非表达为国效力的愿望。

E项,“总结兴亡教训,意在为南宋统治者提供借鉴”说法有误,属于无中生有,诗中并不有提及这方面。

2.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主旨的理解能力。

答题前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诗歌的内容。

【高考专题】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题海特训营 诗歌鉴赏 六(含答案解析)

【高考专题】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题海特训营 诗歌鉴赏 六(含答案解析)

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题海特训营诗歌鉴赏六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临江仙许庭不见灞陵原上柳,往来过尽蹄轮。

朝离南楚暮西秦,不成名利,赢得鬓毛新。

莫怪枝条憔悴损,一生唯苦征尘。

两三烟树倚孤村,夕阳影里,愁杀宦游人。

登宝意寺①上方旧游韦应物翠岭香台出半天,万家烟树满晴川。

诸僧近住不相识,坐听微钟记往年。

【注】①宝意寺在武功,诗人曾居此寺。

(1)《临江仙》一词中,诗人为何而愁?请简要概括。

(2)两首诗都写到了“烟树”,这两处“烟树”所营造的意境有何不同?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醉中感怀陆游早岁君王记姓名,只今憔悴客边城。

青衫犹是鵷行①旧,白发新从剑外生。

古戍旌旗秋惨淡,高城刁斗夜分明。

壮心未许全消尽,醉听檀槽②出塞声。

注:①鵷行:喻指朝官的行列。

②檀槽:指乐器。

(1) “古戍旌旗秋惨淡,高城刁斗夜分明。

”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它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2)抒情主人公过去和现在的形象特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内容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高适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青枫江①上秋天远,白帝城②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注]①青枫江:指浏水,在长沙与湘江汇合。

②白帝城:在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东白帝山上,东临巫山县。

(1)下列对本诗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此别”“谪居”等词点题,“嗟”字和“问”字表现了诗人与两位朋友的关系非同寻常。

B.颔联“巫峡啼猿”“衡阳归雁”与“数行泪”“几封书”,既是情景交融之佳句,又深得虚实结合之妙处。

C.颈联“青枫江上”紧扣王少府贬长沙,“白帝城边”紧扣李少府贬峡中,“秋天远”“古木疏”意境高远雄浑。

D.尾联:“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诗针对李、王二少府远贬的愁怨和惜别的忧伤,进行了语重心长的劝慰,对前景作了乐观的展望。

2024届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强化练习题6(含答案解析)

2024届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强化练习题6(含答案解析)

2024届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强化练习题6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题。

送人游杭石延年激激霜风吹墨貂,男儿醉别气飘飘。

五湖载酒期吴客,六代成诗倍楚桥。

水荇渐青含晚意,江云初白向春娇。

前秋亦拟钱塘去,共看龙山八月潮。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所在的地方尚是寒风猎猎,人们还穿着貂皮衣服,而友人要去的杭州则已经水草泛绿,春意融融,令人向往。

B.诗人运用想象,依次描写了杭州的五湖、楚桥、水荇、云彩等景物,表达了诗人对杭州一带美景的热爱之情。

C.颔联中的“期”字生动表现出五湖对吴客到来的期待,而这其实表达的是诗人对友人到达杭州后尽情游玩的祝愿。

D.本诗虽为送别诗,但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样,都并没有着重表现诗人的不舍和伤感,反而含有豪迈之气。

2.诗歌写的是现在送友人到杭州游览,为什么在诗的结尾笔锋一转,提到“前秋”的计划?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彩树歌陈子昂嘉锦筵之珍树兮,错众彩之氛氲。

状瑶台之微月,点巫山之朝云。

青春兮不可逢,况蕙色之增芬。

结芳意而谁赏,怨绝世之无闻。

红荣碧艳坐看歇,素华流年不待君。

故吾思昆仑之琪树【注】,厌桃李之缤纷。

【注】琪树:仙境中的玉树。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两句诗人在描写彩树的外在特征时,调动视觉、嗅觉,对彩树的似锦繁花、馥郁芳香进行了描绘。

B.诗人运用想象,以仙境的新月、巫山朝霞为喻,咏叹彩树的美好,以此刻画了完美高洁的自我形象。

C.诗人通过描写彩树虽繁花似锦、艳丽迷人却无人欣赏的处境,表达了对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

D.诗人立意构思时抓住物与人、客体与主体在形神方面的相似之处进行叙写,借咏物而言志。

4.诗歌最后四句是如何表达诗人的情感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强化练(六)古代诗歌阅读(分值:63分时间:70分钟)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题。

(9分)西湖泛舟呈运使学士张掞[北宋]欧阳修波光柳色碧溟蒙,曲渚斜桥画舸通。

更远更佳唯恐尽,渐深渐密似无穷。

绮罗香里留佳客,弦管声来扬晚风。

半醉回舟迷向背,楼台高下夕阳中。

1.【提分攻略1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借助波光、柳色、斜桥、画舫等优美意象,营造了江南水多清丽又显迷蒙的意境。

B.“更”“渐”两字叠用,既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也凸显出西湖美景深远无穷的特点。

C.“唯恐尽”与“似无穷”呼应,表现了诗人从害怕美景有限到发现美景无穷的心理转变过程。

;后一句以景结情,夕阳楼台的景象令人回味。

”错误。

尾联前一句是以游人迷失来侧面烘托西湖景色的美好,不是直接抒发情感。

20】和柳永的《望海潮》相比,本诗的内容侧重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6分):本诗通过波光、柳色、斜桥、画舫等景物的描写侧重于展现景色秀丽、空蒙的西湖自然美景,而《望海潮》既展现西湖的自然景色,更侧重于杭州的繁华富庶景象和生活美。

②从表达情感上看:本诗侧重写出游人对西湖美景的沉醉迷恋之情,而《望海潮》则是干谒词,赞颂杭州繁华的同时,更表达了对治理者的称颂。

,更侧重于表现杭州的繁华富庶景象和生活美,属于干谒词,赞颂杭州繁华的同时,更表达了对治理者的称颂。

本诗根据诗句“波光柳色碧溟蒙,曲渚斜桥画舸通”“绮罗香里留佳客,弦管声来扬晚风”可见重在展现景色秀丽、空蒙的西湖自然美景,由“半醉回舟迷向背,楼台高下夕阳中”可见此诗侧重写出游人对西湖美景的沉醉迷恋之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

(9分)省试湘灵鼓瑟①钱起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②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该诗为钱起唐玄宗天宝十载参加进士考试的应试诗。

②冯夷,传说中的河神名。

3.【提分攻略1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头两句倒装,暗用《湘夫人》中“帝子降兮北渚”的语意,让人想起湘灵弹奏哀伤乐曲的情景,开门见山,点明题意。

B.“冯夷空自舞”中“空自”二字,点出冯夷并不理解湘灵的哀怨,诗人借这一句表达世间知音难遇的落寞和感伤。

C.“苍梧”代指葬在苍梧山的舜帝;“白芷”,一种香草,句意是说瑟音感动了舜帝,也引得白芷摇动,具有感染力。

D.“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此二句,乐曲进入最高潮,湘灵深深的哀怨随流水与悲风“传湘浦”“过洞庭”,绵延不绝,凄婉幽怨,动人心魄。

”的理解有误,属于过度解读,此为应试诗。

“冯夷”的表现是为了突出瑟音巨大的感染力。

4.【提分攻略20】同样是写音乐,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与本诗“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一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何异同?请作简要赏析。

(6分):都是直接(正面)描写乐音及其变化。

②异:《琵琶行》中的“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主要运用了比喻、通感的修辞手法,“花底滑”突出了琵琶声的婉转流利,而“冰下难”突出了琵琶声的滞塞难通,属于实写;《省试湘灵鼓瑟》一诗,“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指瑟声哀婉悲苦,能使坚硬的金石为之凄楚;瑟声清亢响亮,它可以传到那穷高极远的苍穹中去。

这两句运用拟人和夸张,虚写想象的瑟音的凄苦、清亢。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是说琵琶声一会儿像花底下婉转流畅的鸟鸣声,一会儿又像水在冰下流动受阻艰涩低沉、呜咽断续的声音。

“间关”是鸟鸣声,运用比喻,“滑”形容乐声婉转流畅,“冰下难”以泉水在冰下流动受阻形容乐声艰涩低沉、呜咽断续,“间关”之声轻快流利,而这种声音又好像“莺语花底”,视觉形象的优美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幽咽”之声悲抑哽塞,而这种声音又好像“泉流冰下”,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的冷涩,这是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这都是对乐声的实写。

再看“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这是说瑟声哀婉悲苦,它能使坚硬的金石为之凄楚,瑟声清亢响亮,它可以响遏行云,传到那穷高极远的苍穹中去,这里运用夸张手法;而以“凄”来写“金石”,又使用拟人修辞。

这两句中,诗人张开想象的翅膀,任思绪在湘水两岸、苍梧之野、洞庭湖上往复盘旋,写出了一个神奇虚幻的世界。

由分析可知,这四句诗歌都是从正面来描写音乐及其变化的,不同点体现在使用的修辞手法以及虚实的表现方法上。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

(9分)送綦毋潜落第还乡王维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遂令东山客①,不得顾采薇②。

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

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

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

吾谋适③不用,勿谓知音稀。

东山客:东晋谢安曾隐居会稽东山。

②采薇:商末周初,伯夷、叔齐兄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后世遂以采薇指隐居生活。

③适,偶然。

5.【提分攻略1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至四句写英灵来投、隐者改志,可见当时士人积极用世的态度、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

B.五至六句点“落第”之题。

金门是汉代皇帝召见贤士之地,金门远,则是名落孙山了。

C.七至十四句说送别之意。

诗人置酒饯行,不舍难离,友人则因落第而与诗人产生了隔阂。

“落第”“还乡”展开,有劝慰,有惜别,但更多鼓励,整体基调令人振奋。

”错。

“同心与我违”意思是“同心知己又要与我分开了”,此处“违”是“分离”的意思。

6.【提分攻略20】清人沈德潜评此诗“反复曲折,使落第人绝无怨尤”。

请结合诗句对“反复曲折”简要分析。

(6分)反复”体现在多次表达对友人落第的宽慰:①落第并不意味着“吾道非”;②落第只是一时偶然,并不意味着“知音稀”。

“曲折”体现在“宽慰”的含蓄和情感的变化:①这场考试是“英灵尽来”,都是谢安、伯夷、叔齐这样的高手,考中固然伟大,落第也是光荣;②宽慰的多次表达中,还间以对朋友“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艰辛赶考的理解及送别朋友“同心”而“违”的伤感。

“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等句可以看出诗人多次宽慰友人落第一事,告诉友人落第只是偶然,并不意味着“吾道非”“知音稀”,由此可得出“反复”。

在诗人的宽慰中,诗人借“东山客”“采薇”等含蓄委婉地告诉友人这场考试中“英灵尽来”,即使落第也是光荣的;而“江淮度寒食……同心与我违”又表达出诗人对友人艰辛赶考的理解及送别友人的伤感,可看出诗人在“宽慰”中情感的变化。

这些都体现了此诗的“曲折”。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7~8题。

(9分)感愤王令二十男儿面似冰,出门嘘气玉蜺①横。

未甘身世成虚老,待见天心②却太平。

狂去诗浑夸俗句,醉余歌有过人声。

燕然未勒胡雏在,不信吾无万古名。

蜺:同“霓”,虹的一种。

玉蜺,指白虹。

此句化用曹植诗“慷慨则气成虹蜺”。

②天心:指君主的心意。

“待见天心”包含待见明主之意。

7.【提分攻略1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形容枯槁、面色如冰,但诗人并没有因眼前的贫困处境而失去内心的浩然之气。

B.诗人不甘虚度此生,“未甘”二字表现出他在困窘中渴望有所作为的壮怀。

C.诗人自信才情过人,兴来写诗多有超凡脱俗之句,醉后放歌歌声美妙动人。

,通过感愤抒写个人抱负,表达内心的情怀。

”分析不当,“过人声”不是指声音的美妙动听,而是说他的一腔感慨及忧国忧民之情,较之一般诗人更为深广。

8.【提分攻略20】本诗尾联与陆游《书愤》一诗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的情感基调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6分),自己功业未就,“不信吾无万古名”表现了年少犹有豪气,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自信与豪情。

②陆诗写自己大志落空,衰鬓先斑,表达了诗人英雄白首,而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愤慨与苦闷。

“燕然未勒”就是说功业未就,范仲淹有“燕然未勒归无计”之句;“胡雏”指当时威胁宋王朝的辽国等,用“胡雏”含有轻蔑之意;“不信吾无万古名”表现了诗人渴望杀敌立功的自信与豪情;陆诗“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一联中,诗人曾以“塞上长城”自许,可见其少时之壮志;而如今诗人大志落空,揽镜自照,已是衰鬓先斑;两相比照,心中充满了愤慨与苦闷。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9~10题。

(9分)众人王安石众人纷纷何足竞,是非吾喜非吾病。

颂声交作莽①岂贤,四国流言旦②犹圣。

唯圣人能轻重人,不能铢两为千钧。

乃知轻重不在彼,要之美恶由吾身。

莽:王莽,汉平帝时为大司马,时群臣奏言“大司马莽功德比周公”,一时“颂声并作”,王莽后篡汉建立新朝,民不聊生。

②旦:姬旦,即周公,成王幼年即位,由周公摄政,其弟管叔、蔡叔等造谣攻击他。

9.【提分攻略1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众人”指普通人,兼指变法反对者,面对他们的纷纭议论,作者态度很镇定。

B.诗的第三、四两句用典,巧妙暗示自己的处境,直接点明贤圣标准,同时与尾句相呼应。

C.五、六两句说只有品行完备的圣人才能正确评价衡量人,不会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作者具有明确的立场和看法,由此可以看出其不凡的个性。

”错误,在颔联中,诗人只是通过王莽和周公的典故来暗指自己当时的处境,并没有说明贤圣的标准,只有在尾句“要之美恶由吾身”中,作者才道出了贤圣的标准。

10.【提分攻略20】面对非议,王安石的态度与屈原在《离骚》“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中表达的态度,有何相近之处?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

(6分)都有坚守自己的信念追求的人生态度。

面对“众人纷纷”,王安石不争辩,不担忧;尾联“乃知轻重不在彼,要之美恶由吾身”,更是集中表现出王安石面对非议,坚信人的美恶不在于众人的评价,而在于自己本身的德行,这与屈原感叹无人了解自己也没什么,只要自己内心保持高洁美好的态度接近。

,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思考:首先,面对非议,王安石是什么态度,他在诗中是如何表现的;其次,面对非议,屈原在“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中表现出了什么态度;再次,他们两人在面对非议时有什么相似之处。

结合本诗和《离骚》选文,我们可以看到:王安石在面对非议时,坦然说出“是非吾喜非吾病”,表明自己不会因为别人的议论而高兴或担忧,他相信“要之美恶由吾身”,即一个人的高下优劣在于自己的德行,因此他不会因别人而改变自己的理想和坚持。

屈原也是这样,他并不因别人的不理解而忧伤,他要求自己内心保持高洁、美好。

由此看来,他们两人在面对非议时都选择坚持自我,坚守内心的信念。

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1~12题。

(9分)田家苦章甫何处行商因问路,歇肩听说田家苦:“今年麦熟胜去年,贱价还人如粪土。

五月将次尽,早秧都未移;雨师懒病藏不出,家家灼火钻乌龟①。

前朝夏至还上庙,着衫奠酒乞杯珓②;许我曾为五日期,待得秋成敢忘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