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菌检验操作规程
检验科无菌操作规程

永安镇卫生院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一)无菌技术操作原则1、环境要清洁。
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半个小时,须停止清扫地面等工作,避免不必要的人群流动,防止尘埃飞扬。
治疗室每日用紫外线照射消毒一次。
2、进行无菌操作时,衣帽穿戴要整洁。
帽子要把全部头发遮盖,口罩遮住口鼻,并修剪指甲,洗手。
3、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别放置,无菌物品不可暴露在空气中,必须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无菌物品一经使用后,必须再经无菌处理后方可使用,从无菌容器中取出物品,虽未使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容器内。
4、无菌包应注明无菌名称,消毒灭菌日期,并按日期先后顺序排放,以便取用,放在固定的地方。
无菌包在未被污染的情况下,可保存7-14天,过期应重新灭菌。
5、取无菌物品时,必须用无菌钳(镊)。
未经消毒的物品不可触及无菌物或跨越无菌区。
6、进行无菌操作时如器械、用物疑有污染或被污染,即不可使用,应更换或重新灭菌。
7、一套无菌物品,只能供一个病员使用,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二)准备质量标准1、工作人员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修剪指甲。
2、备齐用物。
3、治疗盘、无菌持物钳或镊,浸泡于消毒溶液内,无菌溶液、无菌包布、无菌容器及物品、无菌手套、弯盘、75%酒精、无菌棉签。
4、查对无菌物品、灭菌日期及手套号。
5、用物排放有序,符合无菌操作要求。
(三)操作流程质量标准1、选择清洁、干燥、宽阔的场所进行操作。
2、解开无菌包系带卷放在包布下边。
3、用拇指和食指先揭左右两角,最后揭开内角,注意手不可触及包布内面。
用无菌钳(镊)取出一块无菌巾放于治疗盘内,剩余部分按原折痕包起扎好,并注明开包时间。
4、铺无菌盘:单巾铺盘:双手拇、食指捏住治疗巾两上角外面,轻轻抖开,双折铺于治疗盘上,内面为无菌区,盖的半幅成扇形折到对面无菌盘上,开口边向外,放入无菌物品后,边缘对齐盖好。
将开口处向上翻折两次,两侧边缘向下翻一次,以保持无菌。
双巾铺盘:双手捏住无菌巾的左右两上角的外面,轻轻抖开,由远向近铺于治疗盘上,无菌面向上,放入无菌物品。
细胞无菌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细胞无菌检查标准操作规程标准操作规程:细胞无菌检查1. 引言细胞无菌检查是实验室进行细胞培养和实验的关键步骤。
细胞环境的无菌性是保证实验结果准确性和细胞生长的重要因素。
本标准操作规程旨在规范细胞无菌检查的操作,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2. 器材准备2.1 离心机:用于离心培养物,以分离细胞和培养液。
2.2 高温消毒器:用于消毒培养器具和试剂。
2.3 紫外线灯:用于消毒培养箱和操作台面。
2.4 细胞培养箱:用于细胞培养的环境,保持恒定的温度和湿度。
2.5 无菌离心管和移液器:用于处理无菌液体和细胞移植。
2.6 片玻片和培养皿:用于制备细胞标本。
2.7 无菌培养物:用于细胞培养和细胞无菌检查。
2.8 无菌培养基:用于培养细胞。
2.9 无菌生理盐水:用于洗涤细胞。
3. 操作步骤3.1 消毒操作台面和培养箱:使用紫外线灯对操作台面和培养箱进行紫外线照射消毒,确保无菌环境。
3.2 滴漏法消毒培养器具和试剂:将培养器具和试剂放入高温消毒器中,设置合适的温度和时间进行高温消毒。
3.3 细胞无菌接种:将需要无菌检查的细胞接种到无菌培养基中,按照实验要求进行培养,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3.4 细胞收获和处理:在培养达到一定密度后,使用离心机将培养物离心,收集上清液。
将上清液转移至无菌离心管中,并进行离心,去除细胞沉淀。
3.5 细胞标本制备:将细胞沉淀转移至无菌离心管中,加入适量的无菌生理盐水悬浮细胞,然后将悬浮细胞制备成片玻片或涂布于无菌培养皿上。
3.6 烘干和固定:将制备好的片玻片或培养皿放入培养箱中,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进行烘干固定,使细胞附着于玻片或培养皿上。
3.7 染色和观察:使用适当的染色方法对细胞进行染色,并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状态和无菌性。
3.8 结果判断:根据染色结果和观察到的细胞状态判断细胞是否具有无菌性。
4. 注意事项4.1 操作时需佩戴无菌手套,避免污染试剂和培养器具。
4.2 使用无菌移液器和管道处理液体,避免交叉污染。
无菌检验标准操作规程(最全)

无菌检验标准操作规程一、目的无菌检验是指检查经灭菌方法处理后的医疗器械(具)、植入物品、敷料等是否达到无菌标准的一种方法。
临床部门不应常规进行无菌检验,如有需要,可联系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派专人来采样检测。
二、试验前准备1.无菌检验应在洁净度为100级以上的洁净实验室内实施,并证实该实验室各项指标符合GB50073—2001《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T16292~16294—1996《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浮游菌和沉降菌的测试方法》等相关要求,且在有效期范围之内。
2.按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制备无菌检验用洗脱液、需氧一厌氧培养基与真菌培养基(见附)。
3.在无菌检验前三日,分别在需氧一厌氧培养基与真菌培养基内各接种1ml洗脱液,分别置30~35℃与20~25℃:培养72h,应无菌生长。
4.阳性对照管菌液制备:(1)在检验前一天取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003]的普通琼脂斜面新鲜培养物,接种一环至需氧一厌氧培养基内,在30~35℃培养16~18h 后,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稀释至10~100cfu/ml(可通过比浊法或稀释后用1m1接种平板来确认)。
(2)取生孢梭菌[CMCC(B)64941]的需氧菌、厌氧菌培养基新鲜培养物一接种环种于相同培养基内,于30~35℃培养18~24h后,用0.85%无菌氯化钠溶液稀释至10~100cfu/ml。
(3)取白念珠菌[CMCC(F)98001]真菌琼脂培养基斜面新鲜培养物一接种环种于相同培养基内,于20~25℃培养24h后,用0.85%无菌氯化钠溶液稀释至10~100cfu/ml。
三、样本制备根据检样的类型与大小,以及带孔(腔)与否,可以按照以下不同的方法进行制备。
1.敷料类等非管道类样品:取2个包装内的样本,剪成约10mm×30mm 大小的样片21片,接种需氧一厌氧菌培养管5管与真菌培养管2管。
每培养管含培养基40m1,各接种3片样片。
无菌操作规程

无菌操作规程无菌操作是在医疗、实验室等领域中进行的一种重要操作。
它的目的是保持环境的无菌状态,防止外界的污染,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无菌操作的一般规程和注意事项,以期帮助读者正确地进行无菌操作。
一、准备工作在进行无菌操作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确保操作的场所清洁整齐,并保持室温适宜。
其次,要准备好所需的无菌器械和培养基等物品,并对其进行必要的消毒。
再次,要对自己进行全面的消毒,包括洗手、穿戴无菌衣物和戴上无菌手套等。
二、无菌操作步骤1. 打开试验台:在无菌试验台上进行操作时,首先应按照操作规程打开试验台,确保室内的无菌环境。
2. 洗手消毒:在进行无菌操作前,必须进行彻底的洗手消毒。
先用流动水洗手,然后使用无菌洗手液进行洗手,并用流动水彻底冲洗干净。
最后,用无菌酒精进行手部消毒。
3. 穿戴无菌衣物:完成洗手消毒后,接下来要穿戴无菌衣物。
无菌衣物包括无菌帽、无菌口罩、无菌手套和无菌鞋套等。
穿戴时要注意不要碰触到其他物品,以免引入污染源。
4. 开始操作:在穿戴好无菌衣物后,可以开始进行无菌操作了。
操作前要将所需的器械和试剂置于无菌台上,避免污染。
5. 使用无菌器械:在进行无菌操作时,务必使用无菌器械。
无菌器械是经过高温高压灭菌处理的,可以保证其无菌状态。
使用时要注意不要碰触其他非无菌物品,同时注意不要使器械碰撞,以免影响无菌性。
6. 注意无菌培养基的使用:无菌培养基是进行微生物培养的基础,使用前要检查培养基是否有变色、变质等情况,同时要注意不要碰触到其他物品,以免引入污染。
7. 触摸操作:在触摸培养基或其他无菌物品时,要注意手部的无菌性。
当需要触摸无菌物品时,要用无菌手套轻柔地触摸,避免使用指尖接触,以免杂菌附着。
8. 包装无菌物品:当需要将培养基或其他无菌物品包装时,要使用专门的无菌包装袋或容器,并在包装过程中保持手部的无菌性。
三、注意事项1. 避免大面积的污染:在进行无菌操作时,要避免大面积的污染,尽可能将无菌区域与非无菌区域分隔开来,防止跨区域传播。
无菌实验室操作规程

无菌实验室操作规程一、实验前准备1.个人防护:佩戴实验室指定的防护服、手套、口罩、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装备,确保实验人员不受微生物污染。
2.清洁操作区:使用消毒剂彻底清洁操作区域,包括实验台面、水槽、试剂瓶等,保持无尘。
3.消毒设备:运行灭菌器,确保消毒设备达到规定的温度和压力,消毒杀菌器具。
4.消毒试剂:对后续实验所需的培养基、缓冲液、试剂瓶等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5.检查设备:确保离心机、培养箱、显微镜等设备工作正常。
二、无菌操作1.操作台面无尘:用70%酒精或其他指定消毒剂擦拭操作台面,确保无尘无菌。
操作结束后,再次进行清洁。
2.洗手消毒:在进入无菌实验室之前必须进行手部消毒,并在实验过程中避免揉搓面部和头发。
3.消毒准备:在操作台上摆放所需的操作用具,如试管、移液器、培养皿等。
操作结束后,将使用过的工具置于消毒缸中。
4.灭菌操作工具:对需要使用到的工具,如实验钳、玻璃棒等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处理,确保无菌状态。
5.培养基处理:取出经高压蒸汽灭菌的培养基,注意不要接触培养基表面以防细菌污染。
6.试剂注射:使用注射器等工具进行试剂的搬运和注射时,保持注射器前端远离任何细菌源,避免污染。
7.细菌移植:细菌移植操作时,使用专用的细菌接种棒、接种环等工具,在消毒灯下进行操作以减少细菌污染。
8.手套替换:在操作过程中如有手套受到任何形式的污染或破损,应立即更换新手套,并进行手部消毒。
9.严禁吃喝以及使用化妆品:无菌实验室严禁进食、饮水或使用化妆品等,以防止人体分泌物中的微生物进入实验区。
三、实验后处理1.杀菌处理:实验结束后使用适当的杀菌剂对操作台面、实验器皿、工具进行彻底杀菌处理。
2.清洁离心机:每次使用离心机后,应及时清理离心机转盘和转管。
3.渗透器清洗:实验结束后,将渗透器进行脱离滤膜、清洗干净,并使用高压蒸汽进行灭菌处理。
4.设备维护:定期对实验室设备进行维护,保证设备正常工作。
5.动物尸体处理:将动物尸体进行无菌处理,避免对实验环境造成污染。
无菌检测操作规程

无菌检测操作规程无菌检测操作规程一、目的无菌检测是对生产环境、物品和人员进行无菌状态的监测,以保障生产过程的无菌条件,防止污染和交叉感染的发生。
二、适用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医疗机构、制药企业、实验室等需要进行无菌检测的场所。
三、设备和试剂准备1. 无菌检测器具:包括无菌采样器、玻璃培养皿、无菌滤膜等。
2. 无菌试剂:包括无菌生理盐水、无菌琼脂培养基等。
3. 其他辅助设备:无菌手套、试验操作台、灭菌器等。
四、操作步骤1. 所有操作人员需佩戴无菌手套并消毒双手。
2. 检测前检查无菌器具是否完好无损,无菌试剂是否在有效期内。
3. 打开灭菌器,按照灭菌器操作规程进行灭菌。
4. 取出灭菌的无菌器具放置在无菌工作台上。
5. 打开无菌生理盐水,用无菌采样器采集样品,将样品转移到无菌琼脂培养基上。
6. 用无菌滤膜过滤空气样品,将滤膜放置在无菌琼脂培养基上。
7. 将培养皿密封好,标记好样品信息和日期。
8. 将培养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温度设置在37℃左右,培养时间为24-48小时。
9. 培养结束后,观察培养皿中是否有菌落的形成,通过目测判断是否有无菌条件被破坏。
10. 将培养结果记录在相应的登记表上,并及时处理无菌条件被破坏的情况。
五、注意事项1. 操作过程中要保持操作台面整洁,避免产生细菌交叉污染。
2. 操作前要先进行培养皿的灭菌,防止细菌的污染。
3. 操作人员要注意穿戴无菌手套,避免手部污染物的接触。
4. 操作完毕后要将废弃物经过正确处理,避免外源性菌的传播。
5. 操作人员要接受相关培训,熟悉操作规程,并定期进行技能评估。
六、操作记录和报告1. 每次进行无菌检测都要详细记录操作时间、地点、样品名称、操作人员等信息,形成操作记录。
2. 若有无菌条件被破坏的情况,要及时报告负责人,并进行相应的处理措施。
七、操作规程的验证1. 操作规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需要定期进行验证,包括设备的灭菌效果、样品的灭菌效果等。
2. 验证结果要记录并备案,为操作规程的修订提供依据。
无菌检验操作规程

无菌检验操作规程无菌检验操作规程一、目的和适用范围为了保证实验室无菌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规范无菌检验操作,并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安全和健康,特制定本操作规程。
本操作规程适用于实验室进行无菌检验的所有工作,包括培养基制备、无菌器具处理、样品采集和处理、培养方法等方面。
二、基本要求1. 实验室应具备无菌检验所必需的设施和设备,并保持良好的清洁卫生环境。
2. 实验室工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并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3. 实验室应保证培养基的质量,确保无菌性和适用性。
4. 实验室应建立必要的记录和档案,对无菌检验的结果进行及时记录和分析。
三、无菌器具处理1. 确保无菌器具的质量,每批次器具在使用前应进行质量检验。
2. 器具的清洗和消毒应在专门的消毒台上进行,使用无菌的工具和材料。
3. 清洗器具时应使用无菌特效洗涤剂,并充分冲洗干净。
消毒时应使用适当浓度的消毒剂,消毒时间应符合标准要求。
4. 清洗后的器具应存放在无菌柜或密封的袋子中,以防再次污染。
四、样品采集和处理1. 采集样品前,要对采样器具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并使用无菌容器保存样品。
2. 采样时要保持无菌采样器具的封闭性,避免外界环境的污染。
3. 对于液体样品,应在无菌操作台上进行,严禁倒杯操作。
对于固体样品,应在无菌条件下处理。
4. 样品采集完成后,应及时将采样器具和容器送到实验室,并妥善保存,以防止再次污染。
五、培养基制备1. 制备培养基的操作应在无菌操作台上进行,工作台面应经过清洁和消毒处理。
2. 使用的培养基应经过质量检验,确保无菌性和适用性。
3. 制备培养基时,要注意保持操作的无菌性,避免污染。
4. 制备完成的培养基应标明名称、批号和有效期,并妥善保存,避免污染和变质。
六、培养方法1. 培养前要将培养基及所需器具放置在无菌操作台上,以使其达到与环境相同的温度。
2. 培养时要保持培养器具的密封性,避免外界空气和微生物的污染。
3. 培养容器的开启和关闭要快速,并尽量避免与空气接触时间过长。
产品无菌检验操作规程

产品无菌检验操作规程一、引言无菌检验是产品质量控制中一项重要的程序。
本操作规程旨在规范无菌检验的操作步骤,确保产品达到无菌检验标准,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二、检验前准备1. 检验员应按照要求穿戴无菌工作服,并佩戴口罩、手套和帽子等相关防护装备。
2. 准备好检验所需的器械和试剂,包括培养基、试管、针头、培养皿等。
3. 确保工作区域的清洁和无菌,使用消毒剂对操作台面进行消毒。
4. 检验前应对培养基和试剂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其无菌性。
三、样品准备1. 根据产品特性和规定要求,选择合适的样品量,并在符合无菌操作条件下进行取样。
2. 将样品转移到无菌试管或培养皿中,避免污染。
3. 特殊产品的样品准备应根据产品特性和相应的要求进行试验。
四、培养基接种1. 使用无菌针头,将样品均匀接种于含有培养基的培养皿中。
2. 对于液体产品,将样品转移到含有培养基的试管中,并确保样品和培养基充分混合。
3. 确保培养基接种过程中无空气污染,避免培养皿或试管周围的细菌进入培养基。
五、培养条件控制1. 根据产品特性和试验要求,选择适宜的培养温度和时间,并进行相应的标注。
2. 确保培养过程中温度的稳定性和恒定性,避免对微生物生长产生影响。
3. 需要进行气体环境控制的试验,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并根据要求调节相应的气体浓度和流速。
4. 在培养过程中需注意观察培养皿或试管的状态,及时记录培养结果。
六、检验结果判读1. 在规定的培养时间后,检查培养皿或试管中是否有细菌菌落的形成。
2. 对于有细菌菌落形成的培养皿或试管,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确定是否有可疑细菌。
3. 对于液体产品,进行相关的物理化学指标测定,确定是否符合质量标准。
4. 根据样品的培养结果和其他相关数据,判断产品是否符合无菌要求。
七、记录和报告1. 检验员应及时记录无菌检验的操作步骤和检验结果,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2. 写明样品的标识、培养温度和时间等相关信息。
3. 对于不合格的样品,应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医疗器械产品无菌检验操作规程

医疗器械产品无菌检验操作规程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器械在诊疗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在医疗器械的生产过程中,无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介绍医疗器械产品无菌检验的操作规程,以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和可靠性。
一、无菌检验的重要性医疗器械在使用过程中与人体直接接触,如不具备无菌性,会引起严重的感染问题。
因此,无菌检验是确保医疗器械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
只有通过无菌检验,才能保证医疗器械的无菌性,从而有效地减少感染的风险。
二、无菌检验操作规程(一)准备工作1. 确保检验环境的洁净度:无菌检验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因此应确保检验环境的洁净度。
工作区域应进行深度清洁,并使用有效的空气过滤系统和洁净工作台。
2. 准备必要的无菌材料:无菌检验操作所需的材料包括无菌培养基、培养皿、观察镜等。
这些材料应该在使用前进行无菌处理,并且要保持密封。
3. 检查设备和工具的完好性:确保所使用的设备和工具没有损坏或者污染。
损坏或污染的设备和工具可能影响无菌检验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二)无菌检验操作步骤1. 样品采集:根据具体要求,采集待检样品。
样品采集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以避免外界污染。
2. 样品处理:将样品置于无菌室内进行处理。
首先,应对样品外表进行目测观察,排除明显可见的外部污染。
然后,将样品放入无菌培养皿中,采用湿敷法、浸润法等方法进行培养基的接种。
3. 培养:将培养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设置适当的温度和培养时间。
在培养过程中,需要定期观察培养皿内的情况。
4. 结果判断:根据培养结果,判断样品是否具备无菌性。
常见的无菌检验结果包括阳性、阴性和疑似阳性。
阳性结果表示样品中存在微生物生长,即不符合无菌要求;阴性结果表示样品无细菌生长,满足无菌要求;疑似阳性结果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确认和处理。
5. 结果记录和报告:将检验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并根据需要制作无菌检验报告。
报告中应包括样品标识、检验结果、检验日期等信息,以便后续跟踪和管理。
无菌检查.操作规程

无菌检查.操作规程无菌检查是指对无菌状态的物品、器械、培养基等进行检查,以确定其是否具有无菌性的一种操作。
无菌检查主要是为了保证医疗器械和药品的质量,防止传播致病菌和交叉感染。
下面是无菌检查的操作规程,共1200字。
一、仪器与试剂准备1. 玻璃器皿:无菌检查中常使用的玻璃器皿应先清洗,然后用高压蒸汽高温灭菌。
确保玻璃器皿表面没有任何污物和细菌。
2. 培养基: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培养基,如营养琼脂、肉膏琼脂等。
使用前应检查培养基包装是否完好,是否过期,如有问题应废弃,以免影响检测结果。
3. 培养皿:无菌培养皿应提前准备好,如果有无细菌培养基的培养皿,最好优先选择使用。
4. 培养皿贴壁:无菌贴壁是为了避免液体滴入培养皿内引起细菌污染,使用前应检查贴壁是否完好。
5. 双口试管:用于无菌培养物的传递,提前准备好。
二、人员准备工作1. 手部卫生:进行无菌检查前,操作人员应进行手部卫生,包括洗手和消毒。
先用流动水清洗手部,然后使用75%酒精进行消毒。
2. 穿戴无菌操作服:无菌检查需要穿戴无菌操作服,操作服要求干净、整洁,且经过高温蒸汽灭菌。
穿戴手套前,应先检查手套是否完整、无损。
3. 工作台表面消毒:将工作台表面用70%酒精进行擦拭消毒,确保无菌操作环境。
三、操作步骤1. 取一份待检物品:如医疗器械或药品,然后进行外观检查。
确保物品包装完好,无明显损伤和破损。
2. 打开培养皿:将培养皿的盖子拉开一些,方便后续操作。
3. 将待检物品放入培养皿:用镊子或无菌力ps,将待检物品放入培养皿内,尽量避免让待检物品直接接触培养皿的边缘。
4. 培养皿倒置:将培养皿倒置放于工作台上,检查物品是否有菌落生成。
5. 灭菌培养皿口:用长火柴将培养皿上的边缘逐一燃烧,防止细菌飞溅和传播。
6. 检查结果:观察培养皿上是否有菌落生成。
如果有菌落,则证明待检物品不符合无菌要求;如果无菌皿上没有菌落生成,则证明待检物品具有无菌性。
7. 结果记录:将无菌检查结果记录在检验记录表格上,包括待检物品的名称、批号、检查日期等信息。
无菌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无菌检查标准操作规程1 目的明确无菌检查法的过程,保证产品质量。
2 适用范围使用薄膜过滤法或直接接种法,检查要求无菌的产品及其原、辅料等是否无菌。
3 定义无。
4 职责与权限检验员:按本标准判定产品质量并出具报告。
负责人:监督执行情况,审批最终结果。
5 内容及流程5.1 实验说明5.1.1 TSB为“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
5.1.2 所用材料及用具(待检品、菌株除外)应经过灭菌处理;检验全过程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再污染,防止污染的措施不得影响供试品中微生物的检出。
5.1.3 直接接种法适用于无法用薄膜过滤法进行无菌检查的供试品。
5.2 检验量最少检验量(生物制品原液或半成品):每个容器(每个容器制品)的取样量为总量的0.1%或不少于10mL,每开瓶一次,应如上法抽验。
5.3 实验材料与用具5.3.1 待检品(供试品)。
5.3.2 菌悬液(浓度≤100cfu/mL):应根据供试品特性选择阳性对照菌。
①无抑菌作用及抗革兰阳性菌为主的供试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作对照;②抗革兰阴性菌为主的供试品,以大肠埃希菌作对照;③抗厌氧菌的供试品,以生孢梭菌作对照;④抗真菌的供试品,以白色念珠菌作对照。
5.3.3 薄膜过滤法:无菌封闭式薄膜过滤器、无菌滤膜(孔径≤0.45μm,直径约50mm)、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400mL/瓶)、TSB培养基(400mL/瓶)、无菌吸头、移液器。
5.3.4 直接接种法:0.9%无菌氯化钠溶液、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15mL/支)、TSB培养基(10mL/支)、无菌吸头、移液器。
5.4 薄膜过滤法5.4.1 供试品处理:打开包装前,先用75%乙醇对供试品容器表面进行彻底消毒,再以无菌操作拆开每个包装。
如有需要可将供试品混合不少于100mL的稀释液中再进行操作。
5.4.2 润湿:取10mL 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注入滤筒,过滤,使整个滤膜表面湿润。
产品无菌检验操作规程

产品无菌检验操作规程一、目的本操作规程旨在规范产品无菌检验的操作流程,确保产品的无菌质量,防止微生物污染,保证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二、适用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需要进行无菌检验的医药、食品、化妆品等产品的检验操作。
三、检验前准备1.检验人员需具备无菌操作技能和微生物学基础知识,经过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进行无菌检验操作。
2.检验人员需穿戴整洁的工作服、帽子、口罩和手套,必要时需穿戴防护眼镜和防护服。
3.检验室需保持清洁、干燥、通风良好,定期进行消毒和灭菌处理。
4.检验用具和试剂需符合相关标准,经过灭菌处理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5.待检产品需按照规定的取样方法和数量进行取样,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均匀性。
四、检验操作流程1.洗手消毒:检验人员需用肥皂和流动水彻底清洁双手,然后用75%酒精或其他有效消毒剂进行消毒。
2.穿戴防护用品:检验人员需穿戴好工作服、帽子、口罩和手套,确保无菌操作。
3.取样:按照规定的取样方法和数量进行取样,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均匀性。
取样过程中需避免污染。
4.样品处理:将取好的样品放入无菌容器中,进行必要的稀释和处理,以便于后续的检验操作。
处理过程中需保持无菌操作。
5.检验操作:根据产品的特性和检验要求,选择合适的检验方法进行无菌检验。
常用的方法有膜过滤法、直接接种法、培养法等。
操作过程中需保持无菌操作,避免污染。
6.结果观察:在规定的时间内观察检验结果,记录相关数据和信息。
如发现异常情况,需及时进行分析和处理。
7.结果判定:根据检验结果和相关标准,判定产品是否符合无菌要求。
如不符合要求,需进行复检或采取其他措施进行处理。
8.清洗消毒:检验结束后,需对检验用具和场地进行清洗和消毒处理,确保下次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9.记录归档:将整个检验过程和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并归档保存备查。
记录内容应包括产品名称、批次号、取样日期、检验方法、检验结果等信息。
五、注意事项1.检验人员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产品无菌检验操作规程

产品无菌检验操作规程1.目的2.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生物制品、医疗器械等无菌产品的无菌检验。
3.定义3.1无菌状态:指产品中不存在可繁殖的微生物,无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的存在。
3.2细菌菌落计数:针对产品表面的微生物菌落,用来评价产品表面的微生物污染情况。
3.3结果解释:根据无菌检验的结果判断产品是否通过检验或被污染。
4.用具和试剂4.1不锈钢操作台:用于操作无菌检验的工作台。
4.2灭菌器:用于对试剂、无菌操作的用具等进行灭菌处理。
4.3滑板培养基:可供细菌、真菌的培养和分离。
4.4特制无菌采样器:用于取样时保持无菌状态。
5.环境要求5.1操作室温度控制在20-25摄氏度。
5.2操作室相对湿度控制在45%-60%。
5.3操作室应保持无尘、洁净状态,避免与其他非无菌产品接触。
6.操作流程6.1准备工作6.1.1检查操作台的无菌状态,保证干净无尘。
6.1.2检查灭菌器的工作状态,保证灭菌的效果。
6.1.3上岗前必须进行手部消毒,并将手部放入操作台内的空气幕进行吹干。
6.2取样6.2.1使用特制无菌采样器,取样前注意采样器的无菌状态。
6.2.2将特制无菌采样器放入培养基中,取出后使用。
6.2.3按照相应的取样方法进行取样,注意取样的过程中避免污染。
6.3培养6.3.1将取样后的特制无菌采样器立即放入滑板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6.3.2滑板培养基进行按照接种方法进行培养,注意培养的温度和时间。
6.3.3培养后的滑板培养基进行观察和计数,记录细菌菌落的数量。
6.4结果解释6.4.1根据滑板培养基上的菌落数量判断产品是否通过无菌检验。
6.4.2如果滑板培养基上有菌落,需要进一步进行鉴定和分离。
7.记录和报告7.1无菌检验过程中的操作记录,包括取样时间、温度、湿度等。
7.2无菌检验结果的记录,包括滑板培养基上的菌落数量和鉴定结果。
7.3不合格产品的处理记录,包括如何处理不合格产品及原因分析。
7.4无菌检验报告,根据记录编制无菌检验报告,并归档保存。
无菌检验操作规程

2、检验依据:《中国药典》2020 版1101无菌检查法。
3、仪器、设备无菌室、生化培养箱(30~35℃)、生化培养箱(20~25℃)、手提式高压灭菌锅、电子天平、试管架、大试管、电热恒温干燥箱、手术镊、剪刀、75%酒精棉、灭菌棉球、酒精灯、移液管( 1~3ml 可以每支产品用一个移液管,共需要11 支)、无菌服、口罩等。
4、无菌室环境要求:4.1 无菌检验应在环境洁净度10000 级下的局部百级的单向流空气区域内进行。
4.2 缓冲区与外界环境、无菌检验室与缓冲区之间空气应保持正压,阳性对照室与缓冲区之间空气应保持负压。
无菌检验室与室外大气之间静压差应大于 10Pa。
无菌检验室的室温应保持18~26℃,相对湿度,45~65%。
4.3 无菌检验室的单向流空气区、工作台面及受控环境应定期按洁净室区悬浮粒子、沉降菌及风速和换气次数检测规程进行监测。
4.4 无菌检验过程中应同时检查超净工作台单向流空气中的菌落数,每次操作时在层流空气所及台面的左中右置3 个营养琼脂平板,暴露30min,于30~35℃培养48 小时,菌落数平均应不超过1CFU/平板。
5、器具灭菌、消毒:5.1 灭菌:试验过程中与供试品接触的所有器具必须采用可靠方法灭菌。
可经电热干燥箱 160℃以上干烤2 小时或置压力蒸汽灭菌器内121℃蒸汽灭菌30 分钟后使用(根据灭菌效果验证决定灭菌参数)。
所有的灭菌物品存放不应超过2 周,否则应重新灭菌。
5.2 消毒:凡检验中使用的器材无法灭菌处理的,使用前必须经消毒处理,如无菌检验室的试管架、电子天平、工作台面、工作人员的手、橡胶吸头等,可采用消毒剂浸泡或擦拭。
消毒剂应每月更换以防止产生耐药菌株。
5.3 标识:器具的灭菌、消毒后必须做好标识,标明灭菌、消毒时间和使用有效期。
5.4 人员、物料进入无菌检验室5.4.1 开启紫外线灯或臭氧发生器进行空间灭菌处理,消毒时间不得少于30min。
5.4.2 物料进入无菌检验室流程5.4.2.1 脱包:进入无菌检验室的物品若有双重包装的,需将外包装在传递窗(缓冲间)拆除后传入试验室。
无菌检验操作规程

无菌检验操作规程一、目的为了确保实验室在进行无菌检验的操作过程中能够遵守规范的操作步骤,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减少样品污染的可能性。
二、适用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实验室进行各类无菌检验的操作。
三、操作要求1.操作人员必须熟悉相关实验室操作规程,并接受实验室培训。
2.操作人员需穿戴符合规定的个人防护设施,包括无菌手套、实验服、口罩等。
3.所有实验器材和试剂必须提前进行验证和校准,保证其符合要求。
4.操作人员在操作前应仔细阅读相关操作规程,并进行适当的实验准备。
5.实验室内应保持洁净,防止灰尘和杂质的进入。
6.操作结束后,操作人员应及时清理操作台面和实验器材,保持工作区域的清洁。
四、操作步骤1.洗手1.1操作人员必须在进入实验室前先洗手,使用无菌肥皂或洗手液彻底清洁双手。
1.2洗手后使用干净、无菌的纸巾或风干器将双手擦干。
2.穿戴个人防护装备2.1操作人员在操作无菌检验前,必须穿戴干净的无菌手套,并检查手套是否有破损。
2.2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佩戴干净的实验服,并系好服装。
2.3操作人员应佩戴口罩以避免口腔呼出的微生物污染样品。
3.操作台面清洁3.1操作人员应在操作前将操作台面进行清洁消毒,使用适合的消毒剂进行擦拭。
3.2擦拭过程中应注意力度不宜过大,以免损坏操作台面。
4.检验样品处理4.1操作人员应将待检验的样品收集在无菌容器中,并尽可能保持样品的不受污染。
4.2操作人员在取样时应避免对样品的二次污染,掌握合适的取样方法。
5.培养基的制备5.1操作人员必须使用无菌技术进行培养基的制备。
5.2操作人员在制备培养基时要仔细控制各类试剂的加入量,避免污染。
6.培养基接种6.1操作人员在接种培养基前必须进行灭菌处理,保证无菌状态。
6.2操作人员应采用无菌技术将样本转移到培养基中,并尽可能避免空气污染。
7.培养条件控制7.1操作人员在对培养基接种后,应根据实验要求对培养条件进行控制,如温度、湿度、光照等。
医疗器械产品无菌检验操作规程

医疗器械产品无菌检验操作规程一、目的:为了保证医疗器械产品的无菌性,减少感染的风险,确保器械在使用前不会对患者产生任何不良影响。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医疗器械产品的无菌检验操作。
三、设备与工具:1.灭菌器:包括高压蒸汽灭菌器和乙烯氧化物灭菌器。
2.无菌室:应具备无菌室必备的设备,如无菌工作台、超净台和灭菌器等。
3.操作工具:包括手套、无菌棉签、无菌剪刀、无菌镊子等。
四、检验步骤:1.准备工作:(2)检查设备与工具的正常工作状态,如灭菌器是否正常运行,无菌室的洁净程度等。
(3)检查器械包装是否完好无损,无破损、打开或湿润的情况。
2.环境准备:(1)打开无菌室,确保无菌室内外的卫生环境。
(2)将要检验的医疗器械产品放置在无菌工作台上,避免与非无菌物品接触。
3.无菌检验操作:(1)佩戴手套并将其消毒,确保双手干净。
(2)打开器械包装,注意保持包装内物品的无菌性。
(3)使用无菌棉签、无菌剪刀或无菌镊子等工具检查器械的外观,如有任何异常,应及时记录并报告。
(4)若器械需要使用前进行灭菌处理,则将其放入灭菌器中进行灭菌,按照灭菌器的操作规程进行处理。
(5)灭菌完成后,将器械取出并放置在无菌工作台上,等待其冷却。
(6)冷却后,使用无菌棉签或其他无菌工具进行取样,采样点应包括器械的各个部位。
(7)采样完成后,将无菌棉签放置在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中,进行菌落培养。
(8)培养基培养一定时间后,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菌落生长,如有则说明器械不符合无菌要求。
5.清洁与记录:(1)清洁无菌工作台和使用的工具,保持无菌室的清洁。
(2)进行记录,包括器械的名称、批号、灭菌方式、采样结果等。
六、注意事项:1.操作者应注意个人的清洁和卫生,保证双手清洁且戴好手套。
3.在操作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对器械进行过多的接触,以免造成污染。
4.检查无菌室的洁净程度并及时清理,保持其无菌环境。
七、附录:无菌检验操作记录表器械名称:批号:灭菌方式:采样结果:日期:时间:。
无菌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无菌检查标准操作规程无菌检查法是检查要求无菌的药品、医疗器具、原料、辅料及要求无菌的其他物品是否染有活菌的一种方法。
事实上,若供试品符合无菌检查法的规定,仅表明了供试品在该检验条件下未发现细菌和真菌污染。
无菌检查法有薄膜过滤法、直接接种法两种方式。
细菌培养温度32.5℃±2.5℃,真菌培养温度25.5℃±2.5℃。
1 无菌检查的环境无菌检查的所有操作均需在严格控制微生物污染的环境下进行,操作环境的无菌保证程度将直接影响无菌检查用洁净室(区)环境的稳定性,确保检查结果的可考性,对洁净室(区)的环境质量采取合理的控制措施和评价方法是必要的。
无菌检查应在环境洁净度10000级和局部洁净度100级的单向留空气区域内或隔离系统中进行,其全过程笔削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污染。
单向流空气区、工作台面及环境应定期按《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浮游菌和沉降菌的测试方法》的现行国家标准进行洁净度验证。
隔离系统按相关的要求进行验证,其内部环境的洁净度须符合无菌检查的要求。
无菌室应采光良好、避免潮湿、远离厕所及污染区。
面积一般不超过10m2,不小于5m2;高度不超过2.4m。
由1~2个缓冲间、操作间组成(操作间和缓冲间的门不应直对),操作间与缓冲间之间应具备灭菌功能的样品传递箱。
在缓冲间内应有洗手盆、毛巾、无菌衣裤放置架及挂钩、拖鞋等,不应放置培养箱和其他杂物;无菌室内应六面光滑平整,能耐受清洗消毒。
墙壁与地面、天花板连接处应呈凹弧形,无缝隙,不留死角。
操作间内不应安装下水道。
无菌操作室应具有空气除菌过滤的单向流空气装置,操作区洁净度100级或放置同等级别的超净工作台,室内温度控制18~26℃,相对湿度45%~65%。
缓冲间及操作室内均应设置能达到空气消毒效果的紫外灯或其他适宜的消毒装置,空气洁净级别不同的相邻房间之间的静压差应大于5Pa,洁净室(区)与室外大气的静压差大于10Pa。
无菌室内的照明灯应嵌装在天花板内,室内光照应分布均匀,光照度不低于300lx。
无菌检查操作规程

建立无菌检查的标准操作规程,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合用于本厂质监科化验室对本厂生产的注射剂进行无菌检查。
化验员有责任按本操作规程操作,并对检验结果负责。
无菌检查法系指检查药品是否无菌的一种方法。
5. 1 无菌操作设备:无菌操作室或者超净工作台,无菌衣、口罩、帽子、消毒鞋、酒精灯等。
5.1.1 无菌室分无菌操作室和缓冲间。
在缓冲间内应有洗手盆、干手器、无菌 衣放置架及挂钩、拖鞋等。
无菌操作室应具有空气除菌过滤的层流装置,局 部洁净度 100 级超净工作台。
缓冲间及操作室内均设置能达到空气消毒的紫外 光灯和照明灯,操作室或者工作台应保持空气正压。
5.1.2 无菌室应每周和每次操作前用 0.1%新洁尔灭或者 2%甲酚液擦拭操作台及 可能污染的死角,开动无菌空气过滤器及紫外光灯杀菌 1 小时。
在每次操作完毕,同样用 2%甲酚或者 0.1%新洁尔灭溶液擦拭工作台面,用紫外光灯杀菌半小时。
5.1.3 无菌室的无菌程度检查:无菌室在消毒处理后,无菌试验前及操作过程 中需检查空气中菌落数。
取直径 90mm 双碟,在接种室内点燃酒精灯,在酒精灯 旁,以无菌操作,将双碟半开注入溶化的营养琼脂培养基约 20ml ,制成平板: 在 35-37℃预培养 48 小时,证明无菌后将 3 个平板以无菌方式带入无菌操作间 颁发部门接收部门生效日期操作标准---质量文件编号文件页数 共 7 页分发部门制定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制定人 审核人 批准人的洁净区域左、中、右各放 1 个;打开碟盖扣置,平板在空气中暴露 30 分钟后将盖盖好,置 35-37℃培养 48 小时,取出检查, 3 个平板上生长的菌落数相加总数不得超过 10 个。
无菌操作台面或者超净工作台应定期请有关部门检测其洁净度,应达到100 级(普通用尘埃粒子计数仪),检测尘埃粒径≤5p m 的粒数不得超过 3.5个/升;空气流量应控制在 0.75-1.0m3/s;细菌菌落数平均<1 个,可根据无菌状况定期置换过滤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疗器械产品无菌检验操作规程1目的通过无菌检验,确保灭菌后产品能够达到无菌的要求。
2适用围适用于灭菌后医疗器械产品的无菌检验。
3检验依据《中国药典》 (2005年版GB14233.2-2005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第二部分:生物试验方法GB15980-1995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卫生标准4仪器、设备超净工作台、电热干燥箱、电热恒温培养箱、霉菌培养箱、压力蒸汽灭菌器、集菌仪(器、电子天平、 PH 计、冰箱、恒温水浴锅、酒精灯、三角烧瓶,接种环、无菌棉签、镊子,试管架,大试管若干等。
5无菌检验室的环境要求5.1无菌检验应在环境洁净度 10000级下的局部百级的单向流空气区域进行。
5.2缓冲区与外界环境、无菌检验室与缓冲区之间空气应保持正压,阳性对照室与缓冲区之间空气应保持负压。
无菌检验室与室外大气之间静压差应大于 10Pa 。
无菌检验室的室温应保持 18~26℃,相对湿度:45~65%。
5.3无菌检验室的单向流空气区、工作台面及环境应定期按《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浮游菌和沉降菌的测试方法》的现行国家标准进行悬浮粒子、浮游菌和沉降菌的监测。
每年至少检测一次。
5.4无菌检验过程中应同时检查超净工作台单向流空气中的菌落数:每次操作时在层流空气所及台面的左中右置 3个营养琼脂平板,暴露 30min ,于 30~35℃培养 48小时,菌落数平均应不超过 1CFU/平板。
6无菌检验前的准备6.1器具灭菌、消毒6.1.1灭菌:试验过程中与供试品接触的所有器具必须采用可靠方法灭菌。
可经电热干燥箱 160℃以上干烤 2小时,或置压力蒸汽灭菌器 121℃蒸汽灭菌 30分钟后使用(根据灭菌效果验证决定灭菌参数。
所有的灭菌物品不应超过 2周即用毕, 否则应重新灭菌。
6.1.2消毒:凡检验中使用的器材无法灭菌处理的,使用前必须经消毒处理。
如无菌检验室的试管架、电子天平、工作台面、工作人员的手、橡胶吸头等。
可采用消毒剂浸泡或擦拭。
消毒剂应每月更换,以防止产生耐药菌株。
6.1.3标识:器具的灭菌、消毒后必须做好标识,标明灭菌、消毒时间和使用有效期。
6.2人员、物料进入无菌检验室6.2.1开启紫外线灯或臭氧发生器进行空间灭菌处理,消毒时间不得少于30min 。
6.2.2物料进入无菌检验室流程6.2.2.1脱包:进入无菌检验室的物品若有双重包装的,需将外包装在传递窗 /缓冲间拆除后,传入试验室。
6.2.2.2消毒:进入无菌操作室的所有培养基、供试品等的外表都应采用适用的方法进行消毒处理,以避免将外包装污染的微生物带入无菌检验室。
6.2.2.3传递:查看所有进入无菌检验室的器具上的灭菌、消毒标识, 是否在有效期。
符合要求的经传递窗传入无菌检验室。
6.2.3人员进入无菌检验室流程6.2.3.1更鞋脱衣:在一更区脱去一般区工作鞋, 穿上无菌检验室工作鞋; 脱去一般区工作服。
6.2.3.2洗手:首先用肥皂或洗手液在手上揉擦出泡沫, 再用流水连续冲洗 20秒, 洗净泡沫。
6.2.3.3更衣:在二更区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穿戴无菌工作服(包括衣、帽、口罩等 ,要求裤子掖在上衣里,口罩掩住口鼻,帽子包裹所有头发。
6.2.3.4手消毒:用消毒液浸泡双手 5秒以上或用浸过消毒液的棉球擦拭双手。
消毒液可用洗必泰、新洁尔灭、碘伏、 75%酒精等。
6.2.3.5人员进入:经缓冲间进入无菌检验室。
6.2.4人员进入无菌检验室后,进一步用消毒液擦拭工作台面,戴无菌手套。
7无菌检验操作要求7.1全过程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污染。
7.2使用玻璃器皿应轻取轻放,避免破损,以防培养物扩散。
7.3所有操作均应在近火焰区进行,且不得有大幅度或快速动作,以免搅动空气中的尘埃微粒。
7.4使用金属接种器具时,用前、用后均需灼烧灭菌。
7.5在接种培养物时,动作应轻、准,防止培养物溅出,产生汽溶胶,造成污染。
7.6操作过程中所有的带菌物品,用后均应作消毒、灭菌处理。
可在检验过程中随用随时放入消毒液缸浸泡或消毒桶,或在检验完成后经传递窗传至一般区, 立即用压力蒸汽灭菌锅 121℃灭菌 30分钟。
8培养基制备8.1需气菌、厌气菌培养基(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的制备8.1.1所用试剂酪胨(胰酶水解 15.0%葡萄糖 5.0g L-胱氨酸 0.5g 硫乙醇酸钠 0.5g (或硫乙醇酸(0.3ml 酵母浸出粉 5.0g 氯化钠 2.5g 新配制的 0.1%刃天青溶液 1.0ml 琼脂 0.75g 水1000ml8.1.2制备除葡萄糖和刃天青溶液外,取上述成分混合,微温溶解,调节 pH 为弱碱性,煮沸,滤清,加入葡萄糖和刃天青溶液,摇匀,调节 pH 为 7.1±0.2。
8.1.3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剂氧化层的颜色要求在供试品接种前, 培养基氧化层的高度不得超过培养基深度的 1/5, 否刚需经 100℃水浴加热到粉红色消失 (不超过20分钟迅速冷却,只限加热一次,并应防止被污染。
8.2霉菌培养基(改良马丁培养基的制备8.2.1所用试剂胨 5.0g 酵母浸出粉 2.0g 葡萄糖 20.0g 磷酸二氢钾 1.0g 硫酸镁 0.5g 水 1000 ml8.2.2制备除葡萄糖外,取上述成分混和,微温溶解,调节 pH 值约为 6.8,煮沸,加葡萄糖溶解后,摇匀,滤清,调节 pH 为 6.4±0.2。
8.3还可使用按处方生产的符合规定的脱水培养基,按照使用说明书配制。
8.4培养基配制后应尽快灭菌,避免微生物繁殖。
一般采用高压蒸汽 121℃灭菌 30分钟。
8.5制备好的培养基应在 2~25℃保存,在 3周使用。
8.6培养基的无菌性检查每批配制的培养基均应进行无菌性检查 (可与产品无菌检验同步进行。
检查时,每批培养基随机取不少于 5支(瓶培养 14天,应无菌生长。
9稀释液、冲洗液的制备9.1 0.1%蛋白胨水溶液取蛋白胨 1.0g ,加水 1000ml ,微温溶解,滤清,分装后置入压力蒸汽灭菌器, 121℃灭菌 30分钟后,于 4℃保存备用。
, 分装后置入压力蒸汽灭菌器, 121℃灭菌 30分钟后,于 4℃保存备用9.2 pH7.0氯化钠 -蛋白胨缓冲液取磷酸二氢钾 3.56g 、磷酸氢二钾 7.23g 、氯化钠 4.30g 、蛋白胨 1.0g ,加水 1000ml 。
微温溶解,滤清,分装后置入压力蒸汽灭菌器, 121℃灭菌 30分钟后,于 4℃保存备用。
9.3浸提介质:9g/L无菌氯化钠溶液,可直接从有证单位采购大输液。
10对照菌液制备10.1无菌检验所用的菌株传代次数不得超过 5代。
10.2取金黄色葡萄球的普通琼脂斜面培养物, 接种至营养琼脂培养基, 在 30~ 35℃培养 18~24h 后备用, 同时制备 0.9%氯化钠溶液加入在 6支小试管, 每支试管加 9.0ml 的 0.9%氯化钠溶液,在压力锅经 121℃灭菌 30min 备用。
将已配好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菌液取 1.0ml 加入第一支小试管, 稀释成浓度 1:10的菌液; 取第一支试管 1.0m l 菌液加入第二支小试管,稀释成浓度 1:100的菌液,同法稀释成浓度1:106(每 ml 含菌量≤ 100CFU 即可。
10.3采用平皿计数法测定活菌数。
11无菌检验培养温度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置 30~35℃培养。
改良马丁培养基,置 23~28℃培养。
12无菌检验12.1如产品注册标准中明确“产品应经过一个确认过的灭菌过程” ,则执行 12.1项下各项。
12.1.1放样每个灭菌批次按已验证的灭菌工艺,在灭菌柜相应的位置放置适量菌片,灭菌后对菌片进行无菌检验。
12.1.2菌片贮存灭菌前、后菌片应按菌片说明书规定条件保存。
12.1.3接种开启生物安全柜,在此环境下,分别将灭菌后的菌片成对放入已灭菌的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中。
同时以未灭菌的菌片作阳性对照,以未接种的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和未接种的改良马丁培养基作为阴性对照。
12.1.4培养阳性对照管于 30~35℃细菌培养箱培养 48~72小时。
其余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于 30~35℃培养 7天。
改良马丁培养基于 23~28℃培养 7天。
12.1.5结果判定培养后,阳性对照应有菌生长,阴性对照和被检样品未见需气菌、厌气菌和霉菌生长的为合格。
12.2如产品注册标准中明确产品应进行无菌检验,则执行 12.2.1~12.2.5。
12.2.1抽样根据各自的产品注册标准和相应产品出厂检验规程的规定, 对成品库的产品进行抽样。
一般同一个灭菌批产品检验 3~11个单位供试品。
12.2.2供试液准备优先采用将供试品或其有代表性的各部分直接投放入培养基培养的方法, 如供试品不适宜直接投放,可按下列方法制备供试液,应使浸提介质充分洗提供试品的浸提表面,供试液制备应按无菌操作法进行,在制备后 2小时使用。
根据供试品具体特性选择下列方法:a管类器具:按管表面积每 10cm2 流过管腔 1ml 浸提介质,流量约为10ml/min,收集到无菌的容器。
b容器类器具:按容器表面积每 10cm2 加入浸提介质 1ml 的比例,振摇数 c实体类器具:实体类器具按表面及每 10cm2 加入浸提介质 1ml,振摇数次。
收集上述冲洗液或浸提介质于无菌容器中。
12.2.3 接种12.2.3.1 薄膜过滤法:优先采用封闭式薄膜过滤器(集菌器),也可使用开放式薄膜过滤器。
滤膜孔经不大于 0.45µm。
滤器和滤膜使用前应采用适宜的方法灭菌,或直接采用无菌集菌器。
a、如采用封闭式薄膜过滤器,取一副三联式集菌器,将供试液通过集菌仪过滤,使通过每只培养管的量基本均匀。
然后通过集菌仪一只加 120ml 改良马丁培养基,另两只分别加入 120ml 硫乙醇酸盐培养基(其中一只做阳性对照,加金黄色葡萄球菌液 1ml)。
另取一副二联集菌器,用同批的冲洗液或浸提介质 120ml 通过集菌仪过滤(每只约 50ml),同法一只加硫乙醇酸盐培养基 120ml,另一只加改良马丁培养基 120ml 分别作阴性对照。
b、如用一般薄膜过滤器,将供试液过滤后取出滤膜,将其剪成 3 等份,分别置于含 50ml 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及改良马丁培养基的容器中,其中两份作检验,一份作阳性对照。
12.2.3.2 直接接种法:适用于一次性使用注射针、一次性使用静脉输液针(包括输液器、输血器、注射器配套使用注射针)。
a、敷料供试品:取规定数量,每个包装以无菌操作拆开,于不同部位剪取约 120mg 或 1cm×3cm 的供试品,接种于各管足以浸没供试品的适量培养基中。
b、无菌针头:直接投入含 15ml 以上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及改良马丁培养基的容器中。
c、一次性使用的材料:拆散或切成小碎断,接种于各管足以浸没供试品的适量培养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