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吸附作用与多相催化(第5次课)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吸附作用与多相催化
一、金属的化学吸附活性
1、金属的化学吸附能力
金属对气体分子化学吸附强度顺序:
O2 > C2H2 > C2H4 > CO > H2 > CO2 > N2
各种金属对气体的吸附能力强弱不同,有的金属能吸附所 有气体,有的只能吸附氧,多数居中间,只能吸附从氧到氢 (金例外)。 过渡金属,吸附能力强 非过渡金属,吸附能力弱 原因:价电子层都有一个以上的未配对 d电 子或d空轨道,易与吸附分子形成吸附键。
工业催化
第三章 吸附作用与多相催化
第三章 吸附作用与多相催化
第三节 金属表面上的化学吸附
研究金属表面上的化学吸附的意义:
100多种元素中,金属占80%
70%以上的催化反应涉及某种形式的金属组分, 如:催化加氢与脱氢,部分氧化反应
适宜于催化理论研究, 易制成纯净的形式、易于表征 金属丝、金属薄膜、金属箔片、金属单晶
铜
3d104s1 3d 4s
10 1
的原子结构
原因: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d空穴数减少,吸附强度减弱,但 Ⅷ族变化不大,对气体吸附强度适中。
第三章 吸附作用与多相催化
二、化学吸附与催化-火山形原理
1、火山形原理 催化剂表面上反应物的化学吸附键: 太强:难以断开,阻碍后续反应物分子的吸附, 终止反应,催化剂的毒物 很弱:表面覆盖率度,难以活化,催化速度小 中等强度:足以使吸附的反应物分子中的键断裂; 使表面中间物仅有一个短暂的停留时间; 产物分子迅速脱附。 催化剂活性与吸附强度的关系:呈“火山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吸附强弱的量度方法
-- 吸附物种与催化剂表面键合形成化学吸附健的强弱,
由反应物与催化剂的性质及吸附条件决定
--其数值大小可由化学吸附热度量。
克分子吸附热: 1mol物质从气态转变成化学吸附态所产生 的焓变 . 吸附热越大,吸附键愈强;反之,吸附热越小.吸附键 越弱。因此,吸附热是选择催化剂时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O C dxy d Z 2 dxy M M M
(3)桥式结构(二位吸附) CO再杂化,sp sp2, 与2个金属原子的自由价形 成桥联的二位吸附。
O C M M
(4)孪生吸附 在负载的细颗粒的Rh上,1个Rh原子吸附2个CO分 子。
O
O C C Rh
例2:烃类的吸附态
吸附态类型
饱和烃(CH4):解离吸附
与ns对应的表面原子 面积/10-9m2 1.63 1.51 1.47 1.15 1.16 1.30 1.40 1.37 1.63 1.54 1.24 1.59
12
四、金属表面上分子的吸附态
吸附分子与金属表面原子形成吸附键,构成分子的吸附态 (吸附物种的形态)。
吸附键类型 共价键
配位键 离子键
饱和烃分子和H2分子等
第三章 吸附作用与多相催化
二、化学吸附与催化-火山形原理
1
Activity
Too weak
Too strong
Adsorption strength
火山形曲线
三、金属表面上化学吸附的应用
主要应用:测定金属的表面积
常用吸附质:H2、CO、O2和N2O 计算公式:
n xm A ns
s m
较之金属表面上 化学吸附要复杂:
金属氧化物表面含有两种 类型的物种,阳离子和阴离子 热稳定性彼此差异很大 多为二元以上复合氧化物,其表面 组 成复杂。
一、半导体氧化物上的化学吸附
半导体氧化物显著的特点:是它的阳离子有可调变的 氧化数。吸附的发生,伴随有相当数量的电子在其表面与吸 附质之间传递。 ⒈N-型半导体: (Negative Type)
+ Pt
H2C CH2 Pt
C
C
乙炔的吸附态 型:
H C M C M H
型吸附
HC CH M M
CH
解离吸附
C M
H M
苯的吸附态 六位型吸附
* * * * *
+
6*
*
二位型吸附
+
2* * *
苯的吸附态
型吸附
*
解离吸附
C6H6 + M M
C6H5 H M M
第四节 氧化物表面上的化学吸附 (自学)
不饱和烃:非解离吸附为主 非解离吸附类型:
型:不饱和烃的 键均裂,C原子从sp2杂化变为sp3杂 化,与两个或多个金属原子键合,形成二位或多位吸附。
例如:
H2C CH2 H2 H2 C C Ni Ni
+
NiBiblioteka Baidu
Ni
型:不饱和烃的 电子与金属原子的d空轨道键合,形成化 学吸附键。 例如:
H2C CH2
第三章 吸附作用与多相催化
1、金属的化学吸附能力
金属的化学吸附能力 组 金属 O2 C2H2 A Ti, Zr, Hf, V, Nb, Ta, Cr, Mo, W, Fe, Ru, Os B1 Ni, Co B2 Rh, Pd, Ir, Pt B3 Mn, Cu C Al D Li, Na, K E Mg, Ag, Zn, Cd, In, Si, Ge, Sn, Pb, As, Sb, Bi 气体 C2H4 CO H2 CO2 N2
有的能吸附酸性的吸附质。如K2O-SiO2-Al2O3 能化学吸
附CO2;有的能吸附带碱性的吸附质,如γ-Al2O3 能化学 吸附NH3。这类氧化物都会发生表面羟基化。负载金属 离子——载体。
三、氧化物表面积的测定
单一组分 多组分 BET 法 选择性吸附。
例1:Cr2O3/Al2O3催化剂中Cr2O3组分的表面积测定。
当氧化物在空气中受热时,有的失去氧,阳离子氧化数 降低,直至变成原子态。
如:ZnO受热后: 2Zn + 2O
++ =
△
2Zn + O2
导电是靠与Zn原子相结合的电子,因为电子荷负电, 称ZnO为N-型半导体。
⒉P-型半导体: (Positive Type)
有的氧化物受热时要获得氧,阳离子氧化数升高。 如NiO受热后:2Ni++ + 2O= + ½ O2 2Ni+++ + 3O=
方法:N2O 选择性吸附 步骤:先进行空白实验,测Al2O3 的化学吸附量,再测 Cr2O3/Al2O3的化学吸附量。 例2:合成氨用的熔铁催化剂中的K2O的表面积测定:采用
CO2选择性化学吸附。
H2 + 2M RH + 2M 2M-H R-M + H-M
吸附态
解离性吸附
具有孤对电子或 π电子的分子。 举例见下页
非解离性的吸附
例1:CO的吸附态
CO 分子:4种吸附态 线形结构、-键合、桥式结构、孪生吸附 (1)线形结构(一位吸附) 电子与金属表面的自由价键合
O C M
(2)-键合(三位吸附):碳原子孤对电子对与金属原子的 空轨道键合形成 键,金属原子中 dxy轨道的电子,与 CO 分子 中空的*轨道形成键。
5
氧化物的生成焓和O2吸附焓与周期系的关系
氮化物的生成焓和N2在金属上的吸附焓与周期系的关系
实践表明,各种气体在金属上的吸附热,随金属在周期表中 位置从左到右呈下降趋势
例如:铁
3d64s2 能带 3d 4s
7.8 0.2
钴
3d74s2 3d 4s
8.3 0.7
镍
3d84s2 3d 4s
9.4 0.6
总金属原子个数 单位表面积上的金属原子个数
式中: xm —每个吸附质分子相结合的表面金属原子的个数 ns —单位表面积上金属原子的个数
nsm—单分子层的吸附量(吸附的吸附质分子的个数)
11
表 金属 Cr Co Cu Au Hf Ir Mn Mo Fe Ni Nb Os
单位多晶表面上的金属原子数目(ns) 金属 Pd Pt Re Rh Ru Ag Ta Th Ti W V Zr 与ns对应的表面原子 面积/10-9m2 1.27 1.25 1.54 1.33 1.63 1.15 1.25 0.74 1.35 1.35 1.47 1.14
1个O2使4个Ni++变成Ni+++离子,同时在晶格中增加两 = 个O 离子,造成晶格中正离子的缺位,称它为正空穴。靠 这种正空穴传递而导电的导体,称为P-型半导体。
二、绝缘体氧化物上的化学吸附
绝缘体氧化物是属于化学计量关系的氧化物,如 MgO、SiO2、Al2O3 等都是绝缘体。这类氧化物的阳离 子既不能氧化,也不能还原,故既不能吸附氧,也不能 吸附H2 和CO。 由于这些氧化物自身的酸碱度可能差别很大,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