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隐球菌性脑膜炎
1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脑炎患者的护理
囊 0.1g,每 12 h 1次 及 间 隔 6 h交 替 使 用 20% 甘 露 醇 125ml,甘 抗 原 ,以 提 高 早 期 诊 断 率 。
油果 糖 250ml后 止 痛 效 果 仍 不 明 显 。 夜 间 常 诉 疼 痛 难 忍 ,严 重 影 响睡眠 。主要是 由于弥漫性脑膜炎症影 响脑脊液循环和脑实 质 充 血使 颅 内压 增 高 引 起 的 。 因此 ,除 应 及 时 给 予 脱 水 剂 外 ,还
教 育。认为早期诊断 、早期 治疗、加强发病期 间的护理、重视心理护理及健康教 育可延缓 疾病 进展 ,减 少并发症 的发 生率 ,从 而降低
死 亡 率 。 关键 词 :隐球 茵性 脑 膜 脑 炎 ;护理
中 图 分 类 号 :R473.5
文 献 标 识 码 :B
文 章编 号 :1006—6411(2012)08—0162—03
龄均可发病 ,20~40岁青壮年最常 见多 ,呈亚 急性或慢 性起病 , 培 养 均 为正 常 ,2011年 12月 10 日最 后 一 次 随访 无 任 何 不 适 。
40% 病 例 曾 误 诊 l。本 科 于 2011年 4月 22 日收 治 了 1例新 型 2 护 理
2.1 保证用药安全和营养供给
心肌 及肝 、肾功 能损 害等 ,故应定期做血清钾肝 肾功能血常规和 心 理 ,并 征得 患 者 和 家 属 的 签字 同 意 ;手 术 后 嘱 咐 患 者 去 枕平 卧
心电图等检查。②氟康唑 :前期 两性 霉素 B静 脉滴 注合并 鞘 内 4~6h,告 知 卧 床 期 问 不 可抬 高 头 部 ,以 防 发 生 头 痛 、腰 痛 、脑 疝
· l62 ·
TODAY NURSE ,August,2012,No.8
隐球菌性脑膜炎
隐球菌性脑膜炎
第10页
隐球菌性脑膜炎
第11页
2 、免疫学检验
隐球菌荚膜内含特异性抗原性多糖 体,约90%隐球菌脑膜炎患者血清和脑 脊液中可检出这种抗原和对应抗体。
隐球菌性脑膜炎
第12页
3、 影像学检验
颅脑CT缺乏特异性,40%~50%显示正常,其 阳性率与病程不一样阶段相关,病程越长,阳 性率越高。可见脑室扩大、脑积水、脑膜强化 及脑实质内不规则大片状、斑片状或粟粒状低 密度影,少数显示小梗死灶或出血灶。
隐球菌性脑膜炎
15
第15页
判别诊疗 ----与结脑判别
病名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
起病
亚急性、慢性
多呈亚急性
发烧
不规则 38℃左右 较早出现午后热
颅神经 视神经
外展神经
CSF WBC 200/mm3以下多见 200-500/mm3
CSF GLU 显著下降至零
极少低于1.12 mmol/L
CSF-P 轻、中度增高
隐球菌性脑膜炎
5
第5页
传染途经呼吸道有三种:
①呼吸道传输造成肺感染
②消化道传输,有些人给动物口服大量隐 球菌可造成隐球菌感染,但尚无确凿证 据证实经过 消化道可致隐球菌感染
③皮肤可造成系统性隐球菌病潜在入侵路 径,因为临床上原发性皮肤隐球菌病可 发生隐球菌脑膜炎
隐球菌性脑膜炎
6
第6页
病理
隐球菌脑膜炎病理肉眼可见脑膜广泛增 厚,尤其颅底脑膜较显著,脑膜血管充 血,脑组织水肿,脑回变平,脑沟和脑 池内可见到小肉芽肿,蛛网膜下腔有胶 样渗出物。早期镜检可见到淋巴细胞和 单核细胞及隐球菌,病情严重者可见到 局部脑组织缺血和坏死,脑实质可形成 肉芽肿和隐球菌性囊肿。
隐球菌性脑膜炎护理
03 腰穿术护理
• 术前护理: 向患者及家属说明腰椎穿刺术的必要性,腰椎 穿刺术目的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和配合,并 签署知情同意书。嘱患者排空大小便。 • 术后护理: 指导患者绝对卧床,去枕平卧6小时,告知卧 床期间不可抬高头部,以防发生头痛、腰痛、 脑疝等并发症。适量饮水补充水分,告知患者 及家属穿刺口防污染、潮湿,且24小时内不宜 碰水,以免引起穿刺口局部皮肤软组织、椎管 或颅内感染。
2 诊断治疗
诊断
流行病学资料 • 了解是否存在暴露于鸟类,特别是鸽类病史 • 了解是否存在影响免疫防御功能的基础疾病和因素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临床表现 • 发热、颅内高压症状、脑膜刺激征,甚至出现颅神经受损、精神异 常、意识障碍等
新型隐球菌感染证据 • 脑脊液病原学检查发现新型隐球菌
相关检查
脑脊液检查 (腰穿术)
04 一般护理
① 头痛评估及护理 ——由于颅内高压引起
1、评估工具 评估头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
面部表情疼痛量表 (FPS-R)
数字评分法 (NRS)
04 一般护理
① 头痛评估及护理
• 缓解头痛主要还是依靠病因治疗, 除了积极进行的抗真菌治疗之外, 使用甘露醇脱水是降低颅内压以 缓解头痛的主要手段。
隐球菌性脑膜炎观察与护理
1 疾病概述 2 诊断治疗 3 护理措施
疾病概述1
定义
隐球菌性脑膜炎是由新型隐球菌感
染脑膜和(或)脑实质所致。主要侵犯 中枢神经系统,多数发生在全身免疫 功能极度低下的患者。
流行病学
传染源
主要是鸽 (鸽粪)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多数有呼吸道吸 入 ,另有1/3患 者经皮肤、黏膜、 消化道传染
儿科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课件PPT
• 辅助检查 血常规示白细胞6.57×10 9 /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55.9%,淋 巴细胞百分比47.2%,肝功能、肾功能、CRP、ASO、肌酶谱、LDH同工 酶均正常。脑脊液压力400mmH 2 O,脑脊液常规、生化示无色,透明, 蛋白(+),细胞总数40×10 6 /L,有核细胞总数20×10 6 /L,葡萄糖 2.9mmol/L,总蛋白0.46g/L,氯126mmol/L,脑脊液LDH 22U/L,脑 脊液涂片隐?
• 答:(1)多呈亚急性或慢性起病,少数急性起病各年龄段均可发病。
• (2)首发症状常为间歇性头痛、恶心及呕吐伴低热周身不适、精神不振 等非特异性症状。随病情发展头痛渐加重转为持续性精神异常、躁动不安 严重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 (3)约半数以上伴脑神经受损以视神经最常见,其次为第Ⅷ、第Ⅲ、第 Ⅶ、第Ⅵ对脑神经。部分出现偏瘫、抽搐、失语等局灶性脑组织损害症状。
• 入院诊断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 目前的治疗措施 平卧休息,监测意识、呼吸、血压、心率;减轻脑细胞 水肿,甘露醇加地塞米松;苯巴比妥抗惊厥治疗;两性霉素B抗真菌治疗; 静脉营养治疗。
贰
【护士长提问】
什么是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 答: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所引起的亚急性或慢性脑膜 炎。新型隐球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大多从呼吸道吸入,形成肺部病源, 经血流播散于全身各器官,30%~50%的该病患儿有较严重的全身性疾 病。
• (4)脑神经受损和有神经系统后遗症的患儿,应尽早进行综合康复治疗。 _x000C_
感谢观看
讲授人:
联系电话: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流行病学特征是什么?
• 答:(1)主要传染源及传播途径 可能是鸽新型隐球菌多由呼吸道吸入; 另有约1/3患儿经皮肤黏膜、消化道传染。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28例临床分析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28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分析28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资料,以期提高对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认识。
方法:回顾性总结近年28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误诊情况及治疗。
结果:隐球菌性脑膜炎误诊率高,采用二性霉素b(amb)、氟康唑和(或)5-氟胞嘧啶联合治疗,总有效率为64.3%。
10例无效患者中7例死于脑疝。
结论:减少病死率的关键在于提高警惕,早期诊断,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
【关键词】脑膜炎;隐球菌;诊断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所引起的亚急性或慢性脑膜炎(以下简称隐脑),常进行性加重,病死率极高。
若未经抗真菌治疗,病死率高达87%〔1〕。
随着人们长期不规则大剂量的应用抗生素和皮质激素,有使本病增多的趋势。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002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确诊的28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住院病人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1 对象及方法1.1 研究对象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诊断标准:有脑膜炎的临床表现;脑脊液墨汁染色涂片阳性和(或)隐球菌培养阳性。
符合上述标准的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28例,男17例,女11例。
年龄14~68岁,平均41岁。
病程4d~1a,平均45d。
急性起病6例(21.4%),慢性起病22例(78.6%)。
有基础疾病者11例(39.3%),其中肾病综合征3例,肺结核者3例,肺部感染2例、2型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各1例。
接触鸽粪5例。
1.2 临床表现头痛28例,发热24例,呕吐23例,视力下降21例,抽搐10例,意识障碍11例,听力下降8例,面瘫5例,肢体偏瘫2例。
颈抵抗28例, brudzinski征阳性20例,kernig 征阳性15例,锥体束征阳性18例。
1.3 脑脊液检查脑脊液压力升高压25例,其中超过30mmh2o 20例,外观多为无色透明,微黄稍混浊者5例。
白细胞计数10×106/l 以下6例,(10~250)×106/l 12例,(251~500)×106/l 7例,超过500×106/l 3例。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
第15页
• 3.神经影象学检验:CT.MRI.检验可见脑水
肿,脑积水和脑实质内隐球菌性脓肿,可 表现为多发小低密度病灶。
• 4.胸片检验:肺中.下野为主浸润性病变,
可形成结节.隐球菌球.空洞或胸腔积液。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
第16页
• 六、诊疗
• 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症状,起病亚急性或慢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
第30页
病例五:陈××,女,28岁,农民。头痛、发烧5 月余入院,后期出现行走不稳、视物含糊。外院
诊疗“结脑、ⅲ型肺结核”,予抗痨治疗一度好
转,后加重,转龙潭医院经脑脊液检验发觉隐球
菌,转入我院时查体:T37℃,神清,复视,
颈抵抗,克氏征阳性。胸片示左中上肺浸润病灶。 腰穿脑脊液压力高,细胞数和蛋白稍高,糖和氯 化物降低,墨汁染色涂片找隐球菌阳性。诊疗 “隐脑、隐球菌肺炎”。经两性霉素B+氟康唑治 疗118天治愈出院。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
第33页
• 4、囊肿型
本型可有头痛、头晕、耳鸣、听力下降 及偏瘫等表现。CT或MRI可显示颅内占位性 病变部位,开颅术可见蛛网膜增厚及蛛网 膜腔单个或多个囊肿。
•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
第12页
• 五、试验室检验
• 1.脑脊液检验:70%以上脑脊液压力显著
增高(平均为350mmH2O 以上),90% 细胞数轻至中度增高(20~500,单核为主) 蛋白含量显著增高,蛋白、细胞数不成百 分比;糖、氯化物早期正常,中晚期降低, 糖下降更显著。脑脊液涂片墨汁染色发觉 隐球菌可确诊。或真菌培养阳性 。
第8页
• 1、脑膜炎型
本型最常见,初为轻度间歇性头痛,继 之持久性头痛,逐步加重伴恶心、呕吐。 可有发烧。神经症状有谵妄、昏睡或昏迷 等。体征有颈强直、视乳头水肿,视物含 糊、复视、视力减退或失明。还可有动眼 神经、外展神经、面神经及听神经损害。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诊疗指南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诊疗指南【概述】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是由新型隐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naans)感染所致,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真菌感染。
本病发病率虽很低,但病情重,病死率高,且临床表现与结核性脑膜炎颇为相似,常易误诊。
隐球菌是条件致病菌,接触鸽子排泄物是发生新型隐球菌病的主要原因,但只有当宿主免疫力低下时才会致病,该病常见于全身性免疫缺陷性疾病、慢性衰竭性疾病,如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淋巴肉瘤、网状细胞肉瘤、白血病、霍奇金病、多发性骨髓瘤、结节病、结核病、糖尿病、肾病及红斑狼疮等。
【临床表现】本病通常起病隐袭,多呈亚急性或慢性起病,急性起病仅占10%,进展缓慢。
30~60岁多见,男性较多,鸽子饲养者的患病率较一般人群高数倍,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患者多见,5%~10%的AIDS患者可发生隐球菌性脑膜炎。
几乎所有的患者均有肺部感染,但由于症状短暂、轻微,临床易被忽略。
本病典型表现为间歇性头痛、呕吐及不规则低热,常见脑膜刺激征如颈强直及Kernig征,可见意识障碍、痫性发作及精神障碍等。
发热仅见于半数病例,头痛可为持续性或进行性加重,大多数患者可出现颅内压增高、视乳头水肿和小脑受累症状、体征。
由于脑底部蛛网膜下腔渗出明显,蛛网膜粘连常引起多数颅神经受损,如听神经、面神经及动眼神经等,可因脑室系统梗阻出现脑积水。
少数患者以精神症状如烦躁不安、人格改变、记忆减退及意识模糊为主,偶可因大脑、小脑或脑干的较大肉芽肿引起偏瘫、失语和共济失调等局灶性神经体征,少见症状如视力模糊、眼球后疼痛、复视和畏光等。
约15%的患者无脑膜炎症状、体征。
新型隐球菌感染也可引起遍及全脑的隐球菌结节,可大至肉眼见到,小至显微镜下方可查见,炎性反应较轻。
隐球菌结节聚积于视神经可引起视神经萎缩,较大的隐球菌结节可出现颅内占位病变症状,隐球菌结节偶见于脑室内、脊髓、脊髓硬膜外或硬膜下等。
本病通常呈进行性加重,平均病程为6个月,偶见几年内病情反复缓解和加重者。
一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死亡的体会
忠 者 , 男性 ,4 0岁 ,农 民 ,中 等 体 重 , 因 3天 前 咳 嗽 、 咳 痰 并 于 3小 时前 出现 头 晕 、 头 痛 、 恶 心 、 呕 吐 ,于 3月 3 1 日入住 我 院神 经 内科 。 首诊 查体 :B 3/0 mH , 精 神 状 态 差 ,言 语 尚流 利 , P108 m g
每 2h帮 助 患 者进 行 肢 体 被 动 活 动 ,双 下 肢肌 肉按 摩 ,以减 缓 肌 肉萎 缩 的 进 程 , 同 时鼓 励 患者 主 动 进 行 上 肢 的锻 炼 。
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 给予正确的康复指导,教会患者正确 的
功能锻炼是取得良 好疗效的另一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胸 腰 椎 骨 折 合 并 截 瘫 的发 病 率 日趋 上 升 。 行 椎 板 切 除 减 压 ,骨 折 椎 体 复 位 ,植 骨 及 A F内 固 定手 术 治疗 效 果 满 意 。术 后 帮 助 患 者 树 立 战 胜疾 病 的信 心 , 动 配 合 治 疗 和护 理 。同 时 主
肌的被动 收缩运动 ,每天 2次,每次 3  ̄6 0 0分钟。同时加强 四肢关节 、 肉的主动功能锻炼 , 肌 将主动 与被动锻炼结合 ,以 预防肌 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 防止发生足下垂。 对完全性瘫痪者 ,
一
外伤 史、出血热病史 ,辅助检查脑 C T示双额叶脑 软化灶 ,而 颅骨 陈旧性骨折 。 初步诊断①病毒性脑膜炎②急性上呼吸道 感 染⑨颅骨陈 旧性骨折实行对症 治疗 , 脱水减轻脑水肿 ,应用 激 素纠 正电解质 ,保护 胃黏膜及支持 治疗 。
2 检 查 与 治 疗
4月 1日 2 0患 者 出现 癫 痫 发作 ,体温 3 ." :4 85 C,双 肺 散
隐球菌性脑膜脑炎的影像表现
慢性期(>2个月):颅内单发、多发圆形、椭圆形及片 状T1WI低信号,T2WI等低信号区,病灶周围有水肿, 可有互相融合;增强扫描病变呈多发小结节环型增强。
谢谢
蛛网膜下腔、脑池模
糊、密度增高。 软脑膜呈线样、铸状、
结节状、不规则强化。 可合并颅神经受累,
脑积水,脑梗死。
鉴别诊断—化Leabharlann 性脑膜炎急性中毒症状,脑膜刺激征,可有脑神经受损表现。 CFS典型表现-确诊依据。 脑沟、脑池结构不清。 软脑膜及脑表面弥漫性强化。 多伴有脑脓肿、硬膜下积液或积脓。
CM主要影像表现及病理基础
脑内深穿支分布区域异常信号(胶样假囊或肉芽肿)。 软脑膜增厚、强化(脑膜炎)。 脑积水(脑膜炎型脑积水)。 脑血管影增多、变细,管壁边缘毛糙(血管炎)。 软脑膜强化及伴发的深部脑组织病变是隐脑的常见表现。
CM不同时期脑内MR表现
急性期(<1个月):主要表现为脑水肿,脑实质斑点状 长T1长T2信号区,增强不强化。
隐球菌性脑膜脑炎 (cryptococcus meningoencephalitis)
的MR表现
隐球菌性脑膜脑炎(CM)-概述
CM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真菌感染。 新型隐球菌是隐球菌中致病的菌株,感染主要通过呼吸
道并经血循环达颅内,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亲嗜性,多同 时侵犯脑膜和脑实质。 新型隐球菌为条件致病菌,明显的颅内高压是本病的特 征性表现。 通过脑脊液墨汁染色或培养查到隐球菌而确诊。
弥 漫 浸 润 , 脑 底 部 多 见 。 C F S 可 正 常 或 找 到 肿 瘤 细 胞 。 T 1 W I 呈 等 - 略 低 信 号 , T 2 W I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病情说明指导书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病情说明指导书一、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概述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ryptococcal neoformans meningitis)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的真菌性脑膜炎症,好发于鸽子饲养者、慢性衰竭性疾病及免疫功能异常的患者,如糖尿病、肾衰竭、肝硬化、恶性淋巴瘤、白血病、艾滋病、器官移植以及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其他免疫抑制剂的患者。
临床表现为慢性或亚急性起病,头部胀痛渐进加重,可伴有发热、恶心、呕吐、烦躁。
脑脊液涂片和(或)分离培养找到新型隐球菌是确诊本病重要依据。
英文名称:cryptococcal neoformans meningitis其它名称:无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 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与遗传无关发病部位:颅脑常见症状:头痛、发热、恶心、呕吐、烦躁主要病因:新型隐球菌感染、免疫力低下检查项目:体格检查、血常规、T 淋巴细胞检测、血清抗原检查、胸部 X 线、CT、MRI、脑脊液检查、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重要提醒:本病的预后较差,死亡率较高,须积极治疗。
临床分类:暂无资料。
二、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发病特点三、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病因病因总述:新型隐球菌的孢子经呼吸道等途径进入人体,由于机体免疫力低下,隐球菌在肺内生存并通过血行播散,侵袭中枢神经系统从而致病。
人体的免疫功能低下是发病的关键因素。
基本病因:1、新型隐球菌感染新型隐球菌是广泛存在于土壤、鸽粪中的条件致病菌。
新型隐球菌孢子经呼吸道进入肺部后形成荚膜,并将人体的多巴胺等转化为黑色素。
新型隐球菌在荚膜和黑色素的帮助下抵抗机体的免疫防御,在肺部存活。
2、免疫力低下人体免疫功能不全,T 细胞防御能力低下,不能使新型隐球菌局限在肺部,隐球菌经血行播散至肺外其他器官。
3、脑脊液和脑组织的特殊生理特点正常人脑脊液和脑组织中缺乏抵抗新型隐球菌的补体、因子、炎症细胞,同时又有高浓度的儿茶酚胺介质帮助隐球菌产生黑色素。
隐球菌性脑膜脑炎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小结
• 新型隐球菌为条件致病菌,在机体免疫力降低时易发病 • 明显的颅内高压是本病的特征性表现 • 通过脑脊液墨汁染色或培养查到隐球菌而确诊 • 主要沿VRS繁殖并向脑深部侵入 • 影像表现:V-R间隙扩大、脑膜强化、胶样假囊或肉芽肿
性病变、脑积水、血管炎等
–I型(基底节型):沿着豆纹动脉分布于基底节区周围 (壳核外下部和外囊下部,常位于通常位于基底节区的 下1/3)
–II型(大脑半球型):沿着髓质穿支动脉分布,分布于 皮层下白质(半卵圆中心、胼胝体和侧脑室附近)
–III型(中脑型):随着来自大脑后动脉的穿通动脉进 入中脑,分布于中脑、桥脑中脑连接处
Bilateral type I VR spaces in a 6-year-old boy
M56 反复头肿
• 隐球菌沿VRS繁殖、蓄积并向脑深部侵入,在基底节、丘脑、 脑干等部位形成多个肥皂泡样的胶样假囊,其内含有隐球 菌荚膜形成的粘液样物质
• 大脑皮层下、大脑半球深部白质、两侧基底节区、中脑等 部位出现点状、圆形或椭圆形病灶
• T1WI等-低信号,T2WI高信号 • FLAIR上部分病灶呈高信号,部分为低信号 • DWI可受限或者不受限 • 可不强化或轻度强化,形成隐球菌瘤时可呈环形强化
• 明显的颅内高压是本病的特征性表现 • 通过脑脊液墨汁染色或培养查到隐球菌而确诊
VRS(V-R间隙,即血管周围间 隙) • 是软脑膜随着穿通动脉和流出静脉进出脑实质的延续而成
• 外界是神经胶质界膜,内界是血管外层,随着血管树一直 延伸至毛细血管水平,最后,胶质界膜与血管外层融合成 盲端
• 与蛛网膜下腔并不直接相通
• 一般认为,正常的VRS直径<2mm,直径>2mm的VRS被 认为是VRS扩大
隐球菌性脑膜炎演示课件
人群分布
传播方式
隐球菌性脑膜炎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 。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更多见于2050岁的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
临床表现与分型
临床表现
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多样,包 括发热、头痛、恶心、呕吐、颈项强 直等脑膜刺激症状,以及精神症状、 癫痫、偏瘫等脑实质损害症状。
分型
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特点,隐球 菌性脑膜炎可分为急性型、亚急性型 和慢性型三种类型。其中,亚急性型 和慢性型更为常见。
通风换气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长时间关闭门窗,减少 室内隐球菌浓度。
控制传染源
对已知的隐球菌感染者进行隔离和治疗,防止病 原体传播。
提高人群免疫力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适当的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
接种疫苗
针对隐球菌的疫苗可以预防感染,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增强免疫力
对于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或免疫疗法来提高免 疫力。
家庭支持
鼓励家属积极参与患者的护理和康复过程,提供 情感支持和生活照顾,帮助患者度过难关。
3
社会支持
引导患者加入相关病友组织或参加康复活动,与 病友交流经验,互相鼓励和支持,共同面对疾病 挑战。
05 预防策略与措施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
保持环境清洁
定期清扫居住和工作环境,特别是潮湿、阴暗的 角落,减少隐球菌的滋生。
发病机制
新型隐球菌首先通过呼吸道进入肺部,在肺部形成病灶后,可经血行播散至全身 各器官,但最易侵犯的是中枢神经系统。该菌常侵犯脑膜,引起隐球菌性脑膜炎 ;亦可单独或一并侵犯脑实质,引起隐球菌性脑炎、脑脓肿等。
流行病学特点
地区分布
隐球菌性脑膜炎在世界范围均有分布 ,但更多见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可 能与这些地区的温度和湿度更适宜于 隐球菌的生长有关。
隐球菌性脑膜炎护理查房
健康指导
1.向家属讲解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病情经过,启发患者及家属理性地看待 疾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采取正确的态度,积极配合治疗,参与 护理。
2.做好腰穿的护理,预防并发症发生。向家属说明腰穿的目的、方法与 注意事项。
3.加强营养,保证足够的热量、蛋白质、维生素和水的摄入量以支持机 体消耗和康复的需要。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护理查房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定义:
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真菌感染,由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 临床变现为发热、头痛、呕吐等亚急性或慢性脑膜炎、脑膜炎 的症状,少数患者变现为颅内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表现。
病例简介
黄云威,男性,68岁,因“突发头痛头晕1周”于2020年06月01日11 时15分入院,于6月16日由神外转入我科
护理措施
有管道脱落的风险 与留置胃管、尿管有关
• 1.将管道妥善固定,与患者翻身时避免牵拉管道。 •2.患者躁动不安时可适时约束双上肢,避免自行拔出管道。 • 3.向患者家属解释留置管道的重要性。
护理措施
潜在并发症:药物不良反应存在并发症
• 1.使用两性霉素时注意患者是否有寒颤、发热、头痛、恶心、静脉炎、 皮疹、神经系统毒性反应、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
4.预防感染,注意手卫生。 5.安全教育,约束双上肢时,注意手腕部的皮肤情况,避免挣扎致皮肤
破损。
(1)老年男性,急性起病,以“突发头痛头晕1周”为主诉
(2)现病史:患者自述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头晕,无恶心呕 吐、肢体抽搐、呼吸困难、腹胀腹痛
(3)既往史:既往有高血压病、糖尿病病史,自行服药治疗,具体不 详。
查体:
病例简介
儿童新型隐球菌脑膜炎17例临床分析
的 新 型 隐球 菌脑 膜 炎 临床 资料 。 结 果 院 外误 诊 1 5例 ; 两性 霉 素 B联 合 氟 康 唑 治 疗 1 3例 ; 愈 、 转 7例 ; 亡 2 。 治 好 死 例
童 新 型 隐球 菌 脑 膜 炎是 以发 热和 颅 内压 增 高 为 主要 特 点 , 复 进 行 脑 脊 液 检 查有 助 于早 期 诊 断 。 两性 霉 素 B联 合 氟 康 唑 治 疗 新 反
●
重 庆 医 学 20 0 8年 1 2月 第 3 7卷 第 2 4期 障“ , 种 克隆 株 问 能 进 行 可 逆 的基 因 表 转 换 ( 。 新 型 隐 球 2
新 型 隐 球 菌 脑 膜 炎 ( rpoo csn ooma sme i is cy tccu efr n nn t , g i CN ) 新 型 隐 球 菌 及 其 变 种 引 起 的 中 枢 神 经 系 统 真 菌感 染 M 系 性疾 病 , 临床 表 现 缺乏 特 异 性 , 脊 液 变 化 不 典 型 , 常 被 误 诊 脑 常 而延 误治 疗 。现 将 本 院 确 诊 的 1 例 新 型 隐 球 菌 脑 膜 炎 患 儿 临 7
c yp oc c e ng ts M e h ds A er s c ie a alss waspe f r e n t e ci c lda a o te sw ih c y o oc a e r t oc alm ni ii. to r t o pe tv n y i r o m d o h l a t f1 pa int t r pt c c lm n ni 7 i ii. s ls Fit e hidr n wih c y o o c lm e i gii e e m idign e f e a ng ts Re u t fe n c l e t r pt c c a n n tsw r s a os d beor dm iso o ourho pia Se e — s in t s t 1. v n of1 pa 3 te s t al e o r d w ih a p t rcn B n u c a o e t r p t o o he did. int ot ly r c ve e t m ho e ii a d f lon z l he a y,w ft m e Con l son T hec r c e itcm a f s a i cui ha a t rs i nie t ton o r pt c c a e ng ts i hi e a n y i l def ve nd i t a r nilhy re i n. t i e pf o m a e a a l a nossby fc y o o c lm ni ii n c l n m i l nc u e ra n r c a a pe t nso I s h l ult k n e ry dig dr i
隐球菌脑膜炎治疗方案
一、引言隐球菌脑膜炎(Cryptococcal meningitis)是由新型隐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mans)引起的严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主要发生在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如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肿瘤患者、器官移植受者等。
隐球菌脑膜炎的病死率高,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隐球菌脑膜炎的治疗方案。
二、治疗方案概述隐球菌脑膜炎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支持治疗和并发症的处理。
以下将分别介绍。
三、药物治疗1. 抗真菌药物(1)两性霉素B(Amphotericin B):是目前治疗隐球菌脑膜炎的首选药物。
通常采用联合用药,与氟胞嘧啶(Flucytosine)或氟康唑(Fluconazole)联合使用。
(2)氟胞嘧啶:与两性霉素B联合使用,可提高治疗效果。
氟胞嘧啶主要作用于真菌细胞膜,干扰其细胞壁合成。
(3)氟康唑:对于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氟康唑可以作为初始治疗方案。
但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通常需要与两性霉素B联合使用。
2. 药物治疗方案(1)诱导期: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或氟康唑,持续使用4-6周。
治疗过程中,需注意监测肝肾功能和电解质平衡。
(2)巩固期: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或氟康唑,持续使用2-4周。
巩固期结束后,改为氟康唑单药治疗,持续使用6-12个月。
(3)维持期:氟康唑单药治疗,持续使用1-2年。
四、支持治疗1. 纠正低蛋白血症:给予患者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饮食,必要时可给予静脉营养支持。
2. 改善免疫力: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可给予免疫调节剂,如干扰素-α(Interferon-α)等。
3. 控制并发症:对于合并有其他感染的患者,需给予相应的抗感染治疗。
五、并发症的处理1. 颅内压增高:对于颅内压增高的患者,可给予脱水剂、利尿剂等治疗,必要时可行脑室引流术。
2. 脑室炎:对于脑室炎患者,需给予抗真菌药物治疗,并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3. 神经功能障碍:对于出现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需给予相应的康复治疗。
医学-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的影像学诊断
3/7 2/3 0/5 0/0 3/12 2/3 2/12 2/3
MR 表现
(8例平扫,4例增强)
T1WI T2WI T2FLAIR DWI
T1增强
总人数 8 MR表现 斑点状
及小 圆 形低信
号
阳性率 8/8
8
斑点 状及 小圆 形高 信号
8/8
8
6
4
大部分病 部分弥 大部分病
灶呈低信 散受限, 灶未见明
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的影像学诊断
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
cryptococcal meningoencephalitis
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真菌感染 是艾滋病(AIDS)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
染,也是艾滋病常见提示性疾病及死亡原因 多呈亚急性或慢性起病,无明显诱因,早期症
状亦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复杂,常被误诊(如结 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神经性头痛、 上呼吸道感染)
患者,女性,4岁,病程3 个月,非AIDS患者
男性,46岁,病程一个半月,AIDS患者
脑实质改变
新型隐球菌主要沿血管周围间隙(VirchowRobin-spaces,VRS) 繁殖、蓄积并向脑深部侵 入,在基底节、丘脑、中脑、脑干或小脑等部位形 成多数肥皂泡样的胶状假囊,其内含有隐球菌荚 膜形成的粘液样物质。
脑积水
新型隐球菌慢性期, 可出现纤维母细胞增生, 脑膜胶原纤维化,使蛛网膜和软脑膜变厚或 互相粘连, 导致第四脑室的正中孔和外侧孔 或中脑周围的环池堵塞,引起脑积水
较少发生于AIDS患者,因为缺少脑膜的炎 症反应,大脑的基底池较少形成粘连
男性 41岁 非AIDS患者 病程10月
患者 男性 33岁 非AIDS
增强扫描病变呈多发小结节环形增强
隐球菌脑膜炎护理查房
既往史
发现乙肝肝硬化五年。有糖尿病病史五年,平时予以“中性胰岛素”控制血糖,血糖控制不详;2011年在全麻下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当时有输血。否认“结核”等其他传染病病史,否认食品药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Company Logo
个人史
出生生长于本地,无外地久居史,无化学工业毒物接触应用史,无烟酒不良嗜好。25岁结婚,育有一子一女,家人体健。
07-16 4.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需要量与肝功能减 退、门静脉高压引起食欲减退、消化吸收障碍有关
Company Logo
目标:患者住院期间营养需求得到满足。 措施: 1. 评估病人的营养状况,观察皮下脂肪,出现肌容积减少及时汇报。 2.饮食限制是改善肝功能、延缓病情进展的基本措施,同时病人有糖尿病合理饮食尤其重要,嘱家属准备高蛋白、高维生素适当热量无渣软食。注意食物的色、香、味,提供病人易接受的少量多餐饮食及提供整洁舒适的进餐环境。嘱病人进食新鲜的低糖水果、蔬菜,适当加麻油。 3.遵医嘱定期查肝功能及血常规,防止发生低蛋白血征及贫血。 4.遵医嘱予浅静脉营养支持如白蛋白、氨基酸,ATP、辅酶A、维生素等,增强机体抵抗力。 5.监测营养指标(医生填写营养筛查表,由营养师到床边评估)及肾功能情况,观察营养状况是否改善。予匀浆液按时口服 07-23 患者住院期间营养需求基本得到满足 07-16 白蛋白30g/L 07-23 白蛋白31.8g/L
Company Logo
实验室检查
治疗方案
抗真菌治疗 (1.)两性霉素B:是目前效果最强的抗真菌药物,但其不良反应多且严重,主张与5-氟胞嘧啶联合治疗,以减少其用量。 (2.)氟康挫:为广谱抗真菌药,对隐球菌脑膜炎有特效。 (3.)5-氟胞嘧啶:可干扰真菌细胞中嘧啶生物合成,与两性霉素B合用可增强疗效。 对症及全身支持治疗 (1.)颅内压增高可使用脱水剂 (2.)脑积水可行侧脑室分流减压术 (3.)患者的营养支持:蛋白维持,肠内营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例新型隐球菌引起的脑膜炎
杨继承,预防医学与医学检验系06级检本一班
关键词:新型隐球菌,免疫低下,隐球菌性脑膜炎。
伴随国际国内医药技术的飞速发展,临床上相关药物的滥用现象也日益增多。
广谱抗菌药、激素、免疫抑制剂及抗肿瘤药物的应用,一方面,保护人类免受多种微生物、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的侵袭,另一方面,也对机体自身免疫系统有害。
隐球菌归入半知菌亚门,半知菌纲,隐球菌目,隐球菌属,有A、B、C、D 4个血清型[1]。
作为一种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往往能造成免疫能力低下患者机体深部感染,如中枢神经系统亚急性、慢性感染等。
我院检验科于2010年1月15日培养鉴定出1例新型隐球菌,现将培养鉴定结果报告如下:
1月11日接收脑脊液标本一份。
患者入院时血常规显示:白细胞14.10×109/L,其中单核0.9×109/L,中性粒11.8×109/L,占83.8%,淋巴1.2×109/L,占8.77%,但免疫功能检查显示:补体C3 0.09g/L,IgA 0.65g/L ,IgG 4.68g/L。
将标本接种于血琼脂平板、
小BB培养基后,取标本离心涂片,墨汁负染,镜检结果发现有带有宽厚荚膜的较圆的菌体存在,初步判断为新型隐球菌(如图1)。
图1
1月13日血平板上长出较小,白色,较干燥的菌落,涂片后镜检为菌体较圆的革兰阳性孢子(图2);小BB微浑,涂片墨汁染色镜检发现亦为有宽厚荚膜且较圆的菌体(图3)。
图2 图3
1月13日下午,上生化鉴定(ID32C)及药敏(ATB TM FUNGUS3)板。
14日,生化
鉴定结果如下:能同化肌醇、葡萄糖、半乳糖、蔗糖,脲酶试验阳性;糖类发酵试验及乳糖同化试验结果为阴性。
药物敏感性实验结果为5-FC 敏感(S),两性霉素B 耐药(R),氟康唑中介(I)。
综合上述检查及培养鉴定结果,确认病原菌为新型隐球菌。
讨论:
新型隐球菌多造成免疫力低下患者机体的深部感染,如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往往会造成亚急性、慢性隐球菌性脑膜炎。
新生隐球菌为条件致病菌,近20年,隐球菌造成的感染越来越普遍。
在国外,已成为AIDS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是AIDS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国内已将隐球菌病和病毒性肝炎等疾病同列入乙类传染性疾病[2]。
其主要致病物质为荚膜。
新型隐球菌的检测主要分以下几类:①对脑脊液标本的直接检测,将标本直接离心,取沉渣涂片,墨汁负染法;检测荚膜特异性多糖抗原的ELISA、胶乳凝集实验及利用抗原抗体反应原理的单克隆抗体法;有条件地区还可利用PCR技术对真菌DNA进行检测,其特异性及敏感性更高。
②实验室培养鉴定法,经接种真菌(或其他)培养基后,根据长出的菌落特征及染色特性,选择响应生化、药敏鉴定板,并综合上述结果对标本中的病原菌做出准确判断,药敏结果还能指导临床正确用药。
脑脊液墨汁染色是诊断隐脑最直接、经济而快速的诊断方法[2]。
但乳胶凝集试验检测荚膜多糖抗原在早期快速诊断中明显优于涂片墨汁染色[2],且乳胶凝集试验兼有诊断和估计预后的价值[3],但应与肿瘤、SLE、结节病等鉴别,因为血清RF阳性时可造成假阳性结果。
实验室诊断过程中,标本的处理方法直接影响着检出率的高低。
对脑脊液标本直接检测时,若使用墨汁染色,必须先对标本进行离心处理(2000r/min,15min),以提高检出率,PCR实验则须防止标本污染而出现假阳性。
培养鉴定时,由于新型隐球菌生长较为缓慢,BA 可于48h后见到明显的真菌菌落(中大,白,圆,稍干);小BB中可能无法见到明显浑浊,但仔细观察,还是可以看到有轻微浑浊的现象,镜检前最好也先离心处理。
疾病的治疗方面,可参考药敏试验的结果合理选择药物。
如5-FC、氟康唑、两性霉素B等。
但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可能出现药物在血液中已达到一定浓度,但在脑脊液中却未达到最小抑菌浓度(MIC)的现象。
往往是一部分患者久治不愈的原因所在。
其实很多疾病都是可以预防的。
新型隐球菌主要存在于土壤及鸽粪中,主要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也可经皮肤、黏膜或肠道侵入,鸽子是最重要的传染源。
免疫功能低下常为新型隐球菌病的重要诱因,如艾滋病、淋巴瘤、白血病、肾衰竭及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而长期使用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药或细胞毒性药物者亦较易发生本病。
所以避免接触鸟类粪便、积极锻炼身体是很有必要的,临床上广谱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及抗肿瘤的药物必须正确及合理应用。
同时日常生活中也应积极预防“病从口入”,饭前便后洗手、不生吃瓜果蔬菜等看似不起眼的好习惯却是我们远离多种病痛最直接有效的办法。
参考文献:
[1] 倪语星,尚红.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第4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4):374 - 376。
[2] 崇雨田. 隐脑的诊治体会[J].新医学, 2003,34 (6) : 343 – 345。
[3] 李京红,张国俊新. 型隐球菌脑膜炎脑脊液的检测方法探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2009,12(5):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