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自然资源教案

合集下载

第3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整章教案(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优质教案)

第3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整章教案(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优质教案)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目标1. 初步了解自然资源及其主要类型。

2. 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和重要性及中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现状。

教学重点自然资源的主要类型及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根据有关数据资料概括出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并使学生懂得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并能够付诸行动。

教学准备收集相关资料数据,准备相关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对于我们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来说,有许多东西是得益于自然界的奉献。

比如:我们做饭用的铁锅,它来自于自然界中的铁矿。

大家分析一下,铁矿从哪里来?(自然界)对人类有何意义?(有使用价值,即有用)可见铁矿就是一种自然资源,叫做铁矿资源。

下面请同学们说出家里的生活用品中,哪些来自于自然界?是何种自然资源?学生积极思考,然后教师提问,学生的回答中有的是自然资源,有的不是;有的直接来自于自然界,有的则间接来自于自然界。

教师要做好点评,让其辨明“真伪”。

二、新课教学(一)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请同学们说一说,在大自然中有哪些资源?什么是自然资源呢?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等,都是自然资源。

所以,自然资源必须能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即具有自然属性,还应服务于生产和生活,对人类有利用价值即经济属性。

教师举例说明:铁矿石、小麦、甘蔗和闪电哪些是自然资源?(铁矿石是;小麦和甘蔗虽然对人类有用,具备了经济属性,但不是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取的,而是经过人类的培育和加工,所以不是自然资源;闪电存在于自然界中,但在目前科技条件下,人类不能直接利用,所以它只具备自然属性,不具有经济属性,不是自然资源。

) 教师总结:判断物质是否是自然资源时,要看是否同时具备“自然”和“经济”属性。

过渡:我们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一时一刻都离不开自然资源,那我们就来看看自然资源与我们的关系。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指出问题:在批改作业过程中,教师应指出学生作业中的错误和不足之处,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
-给出建议:针对学生作业中的问题,教师应给出具体的改进建议,指导学生如何改正并提高作业质量。
-鼓励进步:对于学生的努力和进步,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定期反馈:教师可以定期与学生进行作业反馈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遇到的困难,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答案:我国矿产资源总量丰富,种类繁多,但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矿产资源的基本特征对我国工业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重工业;东部地区矿产资源相对较少,制约了工业发展。
例题四:
题目:请说明我国生物资源的基本特征,并分析其对我国农业和生态保护的影响。
答案:我国生物资源种类繁多,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生物资源的基本特征对我国农业和生态保护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生物资源丰富,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2.教学年级和班级:八年级地理
3.授课时间:2课时
4.教学时数:2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内容,强调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小学地理教案:认识中国的主要自然资源分布 (2)

小学地理教案:认识中国的主要自然资源分布 (2)

小学地理教案:认识中国的主要自然资源分布一、中国的主要自然资源概况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国家,其中包括矿产资源、能源资源、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等。

这些自然资源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对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产生着深远影响。

下面将从不同方面介绍中国主要自然资源的分布情况。

二、矿产资源分布中国是世界上矿产储量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丰富的煤炭、铁矿石、铜矿以及稀土等重要矿产资源。

其中,华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煤田地带,山西、河南等省份是主要产区;辽宁和东北地区则富含大量的铁矿石;云南等省份则储量丰富的稀土元素。

三、能源资源分布能源是现代工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基础,而中国主要能源包括化石能源(如:煤、油、天然气)和新能源(如:水电、风电等)。

目前,我国油气资源主要集中在辽宁渤海湾、华北、西南盆地和东海陆架等地;煤炭资源则分布广泛,特别是在蒙东、陕北等地。

此外,中国水电资源丰富,在四川长江上游和云南湄公河流域有许多大型水电站。

四、土地资源分布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具有辽阔的耕地面积。

而我国土壤类型多样,适宜不同农作物的种植。

根据气候带来的影响,我国农作物生产具有明显的区域特性。

例如,稻谷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平原地区;小麦主产区位于黄淮海平原和东北平原;玉米则在黄淮海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最为重要。

五、水资源分布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至关重要。

我国境内拥有众多湖泊和河流,其中大江大河如长江、黄河、珠江等是我国重要的水资源来源。

此外,中国还拥有丰富的地下水储量,并广泛应用于农业灌溉、城市供水等方面。

六、林木资源分布中国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种类繁多,涵盖了南北方不同的植被类型。

华北地区以松树为主,东北地区则以落叶松和云杉为主,西南地区则是一片茂盛的竹林。

这些森林资源在木材供应、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七、结语通过对中国主要自然资源分布情况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在自然资源方面拥有巨大优势和潜力。

地理教案《中国的自然资源》

地理教案《中国的自然资源》

地理教案《中国的自然资源》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自然资源的定义及其分类;(2)掌握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和开发利用状况;(3)认识自然资源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提高自然资源保护意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观察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2)运用数据分析方法,了解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3)开展小组讨论,探讨自然资源保护的措施。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自然资源的自豪感;(2)提高学生对自然资源保护的重视,培养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我国自然资源的种类、分布特点及开发利用状况;(2)自然资源与人类生活的关系;(3)自然资源保护的措施。

2. 教学难点:(1)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2)自然资源保护的具体措施。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2)准备相关地图、图片、数据等教学资料;(3)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评价标准。

2. 学生准备:(1)预习教材,了解自然资源的基本概念;(2)搜集有关我国自然资源的资料,进行初步了解;(3)准备笔记本,做好课堂记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提问: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自然资源吗?它们分布在哪里?2. 教学新课:(1)教师展示我国自然资源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各种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2)介绍我国各类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分析自然资源与人类生活的关系;(3)讲解自然资源保护的重要性,提出具体的保护措施。

3. 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自然资源保护的措施;4. 课后作业:(1)绘制我国自然资源分布图;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合作意识等。

六、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水电站、矿山等地,让学生亲身感受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2. 开展自然资源知识竞答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3. 举办自然资源保护主题的班会,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做起,培养环保习惯。

中国的自然资源教案

中国的自然资源教案
积极进行思考。
第一层级
预习情况检查
分小组让学生对预习部分中的教材知识回顾及自主预习检测进行检查;看各小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学生交叉检查预学部分的情况,并进行得分统计,供教师评价参考。
PPT展示参考答案。
第二层级
环节一
中国的自然资源
分好小组合作探究金太阳思维探究与创新内容。小组内部小组长要做好工作的协调和分配。探究内容均衡分配给各组,在学生探究过程中,老师要及时进行纪律的规范和探究内容的指导工作,分配好展示任务。展示部分建议口头展示和展区展示相结合。
以小组为单位口头展示或黑板展示预习情况,小组间相互点评、质疑、补充、纠正等。
PPT课件
第三层级
知识
运用
指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对《技能运用与拓展》要求人人过关,可以下讲台进行相关的抽查。同时对部分的题进行适当的点拨。
抢答的方式与探究讨论的方式相结合。希望同学们能积极回顾导学案上相关试题。
PPT展示相关分析及参考答案。
学生认真倾听,表现出积极的情感体验,并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板书设计
3.21 中国的自然资源
1、自然资源概述
1.自然资源与我们 2.自然资源基本国情
2、土地资源
1.土地资源利用2.土地资源分布
三、水资源
1.水资源分布 2.水资源保护
第四层级
思维
建模
本节课关键词:自然资源、分类、分布、自然资源利用与保护。
学生归纳本节知识点和学习方法。小组间完成思维导图,并相互交流。
PPT展示思维导图构建过程。
总结概括提升
创设
总结
情境
【旁白】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使我国自然资源数量上的特征。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们要正确看待总量和人均占有量,我觉得人均占有量的现实意义更大。所以我们要反思我们以前的行为,正确认识我国资源的现状,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为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做出我们的贡献。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学案设计教案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学案设计教案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学案设计初稿(区初二中心组苏海鹰)第一节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什么是自然资源,以及自然资源的分类。

2.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和重要性,以及中国资源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国情现状。

3.树立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并倡导节约资源的崭新观念,培养资源保护意识。

学习主题一:自然资源与我们(一)读地理书60页的图3.1,完成下列问题,认识自然资源,以及它们和我们的关系:1.下列有关自然资源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上所有的物质和能量B.人类广泛使用的物质和能量C.人类周围的自然环境D.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2.下列属于自然资源的是:()A.布匹 B.煤炭 C.钢材 D.水泥3.举例说明自然资源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读地理书61页的图3.2,完成下列问题,认识自然资源的分类:1.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属________资源;还有些自然资源,总是用一些就少一些,是________资源。

2.下列各组资源,均为可再生资源的是()A.草地、荒漠、纸张 B.阳光、水能、木材C.石油、煤、天然气 D.耕地、森林、水资源(三)读地理书62页的图3.3,以及下面的漫画,完成下列问题,认识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和方法:小鱼的哀求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土地、水资源等可再生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没有必要节约保护B.为了卫生,尽量多使用一次性木筷C.尽可能地增加鱼产量,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D.土地是万物之本2.人们对可再生资源的保护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人类对非可再生资源的保护措施是( )A.充分合理利用B.节约综合利用C.保护和促进更新D.加强地质堪探工作4.举例说明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习主题二:资源丰富,人均不足(一)阅读以下对话,完成下列问题,了解中国自然资源的国情现状:小明和小红正在议论我国自然资源的国情。

高三地理教案:中国的自然资源与环境承载力

高三地理教案:中国的自然资源与环境承载力

中国地大物博,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是指人类可以利用的自然物质和能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基础。

然而,自然资源并非无穷无尽的,也需要环境的支撑和维护。

本课程将会介绍中国的自然资源与环境承载力,为学生了解中国的资源优劣势、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

一、中国的自然资源及其分布中国的自然资源主要包括土地、水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和生物资源。

1.土地资源中国是一个土地面积居世界第三的国家,但耕地资源紧缺,耕地面积仅为1.38亿公顷。

其中,华北地区的平原耕地最为丰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丘陵坡耕地居次,西南地区的丘陵山地耕地最为缺乏。

2.水资源中国的总水资源丰富,但是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北方缺水、南方水多。

尤其是西北地区的干旱状况极为严重。

同时,中国的水资源污染也极为严重,自来水水质不达标的城市常年超过80%。

3.矿产资源中国的矿产资源种类繁多,主要包括铁、锰、铜、铝、镍、锡、锂、钨、金、银等金属矿产,以及煤、石油、天然气、钾盐等非金属矿产。

其中,煤、铁、铜、铝、锌等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原材料,对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4.能源资源中国的能源资源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核能、风能、太阳能等。

然而,我国的能源结构过于依赖煤炭,已成为我国环境污染、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源头。

因此,加强新能源开发和利用,推进清洁能源,对我国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生物资源中国丰富的生物资源是我国的特色之一,包括世界上最多的动物和植物品种,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4年,我国已审定的动物和植物品种近7万种。

然而,随着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许多物种正面临着生存危机,保护生物多样性已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二、中国的环境承载能力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最高人口、物质和能量负荷的能力。

中国几千年的人口积累、不合理的经济发展、过于依赖化石能源的能源结构和不断加剧的污染,造成了中国的环境问题。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教案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教案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设计说明:建设和谐高效课堂必须让和谐思维之树常青,让和谐、思维之树常青包括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二是如何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和谐,其内容包括教学过程安排是否合理、学生之间的合作是否愉快、教学方式是否恰当,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

1、设计理念。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着,在教学中教师因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探究与小组内成员的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2、通过学生自学发现问题,利用多媒体手段和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解决问题。

采用知识抢答、问题答辩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

课程标准及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内容,是本章的第一节,依据《标准》,这是一节向学生传授“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的一课。

本节选用了“自然资源和我们”、“资源丰富,人均不足”两个标题,表述了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中国资源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国情,为后面具体学习各种资源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1、初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读图分析能力,能够满足从图文资料中获取信息探究新知识的要求。

2、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对我国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有了了解,为本章节学习打下了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了解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离不开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

2.自然资源的归类分析3.知道怎样合理使用自然资源。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加深对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的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

2.通过对收集资料的对比分析。

使学生学会正确分析我国资源现状,学会简单的数字分析和对比方法,初步学会运用辩证的方法分析地理事物和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认识到自然资源与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对合理利用、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重要意义的认识。

地理教案《中国的自然资源》

地理教案《中国的自然资源》

Adversity is an inevitable process of growth. People who can accept adversity bravely will grow stronger day byday.精品模板助您成功!(页眉可删)地理教案《中国的自然资源》目标导航:1、记住自然资源的概念、类型并能举例说明。

2、记住自然资源的特征,了解其利用中出现的问题。

3、阅读矿产分布图,记住主要矿产的分布,知道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主要途径。

重点:1、自然资源的特征。

难点:2、主要矿产的分布。

课内探究一、背景资料,创设问题情境:2分钟出示四幅图片,判读人们正在利用哪些自然资源?图片1________ 图片2_________ 图片3__________ 图片4_________常见的自然资源还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二、知识梳理,构建框架:模块一,自主学习,夯实基础:3分钟自然资源是指________中对人类____利用价值的物质和能量。

活动:下列各项中哪些属于自然资源?①天然宝石②煤油③羊毛衫④东北虎⑤沼泽⑥森林⑦阳光⑧闪电⑨水泥⑩水稻 (11)河流水 (12)皮革归类(填序号):矿产资源_____. 土地资源_____. 生物资源_____. 水资源_____.气候资源_____可再生资源______________. 非可再生资源______________.其中最基本的`自然资源是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交流展示:2分钟①自然资源是固定不变的吗?②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模块二,自主学习,夯实基础:10分钟1、阅读P54中国主要石油和天然气分布图,判断下列石油和天然气所在的省。

大庆________ 辽河________ 华北________ 中原________ 南阳________玉门_______ 冷湖_______ 克拉玛依_________ 江汉_______ 泸州________2、阅读P54中国主要煤矿分布图,判断下列煤矿所在的省。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第3章《中国的自然资源》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第3章《中国的自然资源》教案

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学习目标】1.知道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

2.正确认识我国自然资源现状,树立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

【学习重难点】正确认识我国自然资源的现状。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新课导入】让学生找一找本市的自然资源种类,一起讨论,看谁找的准,引导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特征。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学习活动(一)自主探究:1.学生阅读课本P62页文字内容,理解自然资源的含义。

自然界中对人类活动有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称为自然资源。

2.学生完成课本P63页活动1,认识和区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可再生资源: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可以循环使用。

非可再生资源:再生过程非常缓慢,相对于人类历史而言,几乎不可再生,用一点就少一点。

(二)合作探究:阅读课本P64-65页内容。

1.归纳我国自然资源基本特征: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2.完成课本P66页活动。

当堂演练达成目标见学生用书课后反思查漏补缺1.本节课的收获:2.本节课还存在的疑惑:第二节土地资源【学习目标】1.知道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构成特点。

2.认识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对我国农业布局的影响。

3.了解我国所面临的土地资源与环境和发展问题,增强土地保护意识。

【学习重点】1.我国土地资源的构成特点。

2.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

【学习难点】认识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增强土地保护意识。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新课导入】话题导入——“民以食为天”而“粮食的生产”离不开土地,土地是生命之本。

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状况是十分必要的。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学习活动(一)自主探究:认识我国土地类型的构成。

1.学生阅读课本P68页图3.6,图3.7,图3.8,图3.9,完成以下任务:(1)归纳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林地,可利用草地、工矿生产和城乡建设用地、耕地、难以利用土地。

(2)从土地利用类型构成图中得知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基本特征是: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中国的自然资源》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中国的自然资源》教案

说出下列资源哪些是可再生资源,哪些是非可再生的。

天然钻石、山羊、皮鞋、制作羊绒大衣的布匹、阳光、闪电、地震。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四)教师点拨
1.自然资源的范围不是一成不变的,象空气、风景以前不是自然资源,现在就归为自然资源,随着科技的进步,现在不是自然资源的地震、闪电或者海啸以后很可能会变成自然资源。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后可能还会有新自然资源被开发利用。

2.教师展示新能源可燃冰的发现、开发和利用前景。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自然资源的范畴在逐渐增大。

但是由于我国的人口过多、需求量过大,还需要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五)解疑释惑
我国自然资源的特征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我国的资源现状是总量丰富,人均少。

(六)合作探究
针对我国自然资源人均较少的现状,人口众多对资源的需求量多的现状,如何科学利用自然资源。

三、课堂小结
教师展示知识树帮学生梳理知识。

四、达标测试
完成配套同步练习。

板书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地理教案:认识中国的自然资源与环境问题

地理教案:认识中国的自然资源与环境问题

地理教案:认识中国的自然资源与环境问题认识中国的自然资源与环境问题一、中国的自然资源概况1. 中国的土地资源中国是世界第三大国土面积,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

根据统计,中国陆地总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公里。

这其中包括广袤的平原、高山峡谷和广阔的草原等各种不同类型的土地。

中国土地面积虽然庞大,但由于人口众多和经济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需求增加,部分土地逐渐受到破坏。

2. 中国的水资源作为一个全球化大国,中国也是水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根据统计数据,中国拥有约249,090亿立方米可用水资源,分布在不同地区。

尽管如此,在中东部沿海城市和干旱少雨区域,水资源供应可能会受到限制,充分利用和保护水源显得尤为重要。

3. 中国的能源资源在能源领域,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国,并且还是天然气、原油和核能等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量都位居前列。

不过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增强以及可再生能源的推广,中国在清洁能源领域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二、中国面临的环境问题1. 水污染水污染是中国面临的最大环境问题之一。

持续的工业化和农业化使得很多河流、湖泊和地下水受到了污染。

主要污染物包括重金属、农业化学物质和生活废水等。

这对人民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威胁。

2. 空气污染中国也面临着持续不断的空气污染问题,特别是在城市地区。

车辆排放、工厂烟囱以及燃煤产生的废气都会导致雾霾等严重空气污染现象。

长期暴露在高浓度的有害气体中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3. 土壤退化由于过度的农业活动、过度开采以及工业废弃物排放等原因,中国土壤质量普遍下降,出现了退化问题。

这直接影响到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并可能导致土地荒漠化和生态环境破坏。

4. 生物多样性丧失由于栖息地破坏、非法捕捞和非法贸易等因素,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丧失问题比较突出。

一些珍稀动植物种类正面临灭绝危机。

保护生物多样性成为保护国家自然资源的重要任务之一。

三、解决中国自然资源与环境问题的措施1. 推行可持续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是解决中国自然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关键。

中职旅游:中国旅游文化教案 自然资源

中职旅游:中国旅游文化教案  自然资源

中职旅游:中国旅游文化教案自然资源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自然资源旅游文化。

2. 学习中国各类自然资源景观的特点和旅游价值。

3. 培养对我国自然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旅游开发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内容:第一章:中国水资源景观1. 长江三峡2. 黄果树瀑布3. 杭州西湖4. 教学活动:欣赏长江三峡的图片,了解其旅游价值和生态保护措施。

第二章:中国草原资源1. 呼伦贝尔大草原2. 锡林郭勒大草原3. 教学活动:通过图片和视频,了解呼伦贝尔大草原的景观特点和旅游活动。

第三章:中国沙漠资源1. 沙漠风光2. 沙漠探险活动3. 教学活动:欣赏沙漠风光图片,了解沙漠探险活动的旅游价值和发展。

第四章:中国森林资源1. 长白山森林2. 峨眉山森林3. 教学活动:通过图片和视频,了解长白山和峨眉山的森林景观特点和旅游活动。

第五章:中国海洋资源1. 海南三亚2. 青岛海滨3. 教学活动:欣赏三亚和青岛海滨的图片,了解其旅游价值和生态保护措施。

教学方法:1. 采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生动展示各类自然资源景观。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旅游价值和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各类自然资源景观的认识和旅游体验。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提问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合作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话题的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资源,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

中职旅游:中国旅游文化教案自然资源教学内容:第六章:中国矿产资源1. 稀土资源2. 煤炭资源3. 教学活动:通过图文资料,了解稀土和煤炭资源的分布及旅游开发情况。

第七章:中国地质公园1. 黄山地质公园2. 张家界地质公园3. 教学活动:欣赏黄山和张家界地质公园的图片,了解其地质特点和旅游价值。

中国的自然资源教案

中国的自然资源教案

第五章中国的自然资源教学案第一课时中国的自然资源一、考纲要求考查水力资源如何效劳于农业,引导学生关注矿产资源的开发和爱惜二、学习目标:1、明白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人均少”及缘故2、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散布、土地利用的问题及计谋。

3、我国水资源时空散布特点,成因及解决水资源不足途径和方法。

4、我国要紧矿产资源的散布,矿产资源利用中显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5、明白得我国海洋资源丰硕,进展海洋水产业的优越条件,我国开发海洋资源中显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三、学习进程【自主学习、知识梳理】读地图册“中国的自然资源图”完成以下知识,并识记:(一)、自然资源概况1、分类:可再生资源:资源、水资源、资源、生物资源等。

非可再生资源:资源2、我国自然资源特点:1)总量,种类 2)人均资源 3)由于利用、治理不善,自然资源破坏和浪费现象严峻。

(二)、土地资源1、土地要紧利用类型:、林地、交通建设用地、滩涂、沼泽、沙漠、沙漠、石山等2、我国土地资源现状1)总量______,人均占有量;2)各类土地资源散布不均,______多,________少,耕地比重;3)各类土地比例不合理,土地资源不足;3、我国土地资源的散布(1)耕地:A___ _ _,B___ __,散布在______及低缓的丘陵地域。

(2)C_____ _:散布在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_______ 地域及青藏高原。

(3)D___ __ :散布在_____ 、__ __交通不便的深山及的山地。

4.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1)土地利用中存在的要紧问题:_________、土地荒漠化、__________等。

(2)方法:合理用地、______用地、爱惜耕地,把十分珍爱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作为一项大体国策。

(三)、水资源和水能资源1、地球上的水的类型(1)海洋水:97%(2)陆上淡水:% 冰川、深层地下水:98%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2、我国水资源的特点(1)总量丰硕(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资源占有量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地域散布,表现为,;(3)时刻分派不均,表现为多,少,年际转变大。

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自然资源教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自然资源教案

精品文档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教案第1课时可再生资与非可再生资知识与技能1.举例分析自然资及其主要类型。

2.学会分析我国自然资应如何合理利用。

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搜集整理资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联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树立保护资、节约资的理念,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节约资。

重点学会举例说明我国自然资的分类及利用。

难点学会分析自然资的分类及利用。

一、导入新课教师:在课前同学们已经进行了家庭小调查,现在谁能够告诉老师:你家现在的耕地比以前多了还是少了?刚才很多同学说到自己家耕地减少了,乱占耕地的现象很严重,比如城市中公路、铁路的修建,工厂的建设等。

土地孕育了地球上的万物,是自然界给予我们的物质,这是一种自然资,那么什么是自然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了解我国自然资的特征。

二、讲授新课教师:首先,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什么是自然资。

学生: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必须利用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物质和能量,自然界中对人类活动有价值的,称为自然资。

教师:你能举出一些实例说明什么是自然资吗?学生:农业生产需要的土地、阳光、水;冶炼钢铁需要的铁矿;开动汽车需要的汽油、天然气等。

这些土地、阳光、水、铁矿、石油等都是自然资。

讨论交流:请观察你周围的环境,教室里哪些事物与自然资有关?它们是用什么自然资做成的?学生众说纷纭,各抒己见,只要说得合理就鼓励。

学生:教室里用的桌凳是用木材做的,用的铅笔是木材做的,铅笔芯是矿产中提炼的,作业本的纸张是木材做的等。

教师:自然资分几类?读图3.1“可循环使用的土地资”,图 3.2“用一点就少一点的煤炭资”,请举例说明你身边的自然资分别属于哪一类。

学生:自然资分为可再生资和非可再生资。

土地、阳光、森林、水和水能等,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可以循环使用,称为可再生资。

煤炭、石油、铁矿等,形成再生过程非常缓慢,相对于人类历史而言,几乎不可能再生,用一点就少一点,称为非可再生资。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3.1中国的自然资源》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3.1中国的自然资源》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3.1中国的自然资源》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的第三单元第一节,主要介绍了中国的自然资源。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文并茂的方式,使学生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种类、分布和利用状况,培养学生对自然资源的认知和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了地理基础知识后,对地理学科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针对自然资源这一概念,部分学生可能还较为模糊,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自然资源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对自然资源保护的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中国自然资源的种类、分布和利用状况,学会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自然资源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资源的认知和保护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自然资源的种类、分布和利用状况。

2.难点:如何培养学生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准备教案、PPT等教学资料。

3.准备课堂练习题和课后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我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自然资源?为什么说我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我国自然资源的种类、分布和利用状况,引导学生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根据呈现的内容,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自然资源的问题。

4.巩固(5分钟)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加深对自然资源的理解。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让学生认识到自然资源的重要性,提高保护意识。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教案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教案学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教案学案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学案【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什么是自然资源,以及自然资源的分类。

2.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和重要性,以及中国资源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国情现状。

3.树立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并倡导节约资源的崭新观念,培养资源保护意识。

【学习重点】1.会举例说明自然资源与我们日常生活、生产的联系。

2.懂得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

【学习难点】1.会区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理解可再生资源如果不被合理利用和保护,也将变成非可再生资源。

2.能够根据有关数据资料概括出我国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国情现状。

【学习过程】【自学导航】认真阅读教材,你能独立解决下列问题!一: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学法提示:把课本文字内容和图结合起来1、看课本图片以及课本内容,回答问题:(1)自然资源与我们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在我们的身边就有很多我们用到的、看到的物品与自然资源有关,请举出例子?(2)什么是自然资源?可以分为那两大类?完成63页活动题1。

(3)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结合教材64页活动2题图文资料谈谈你的看法。

二:总量丰富人均不足1、在资源方面我国的国情是怎样的?2、根据课本给出的数据如何理解“丰富”和“不足”谈谈你的想法?【交流展示】同桌或小组交流学习结果【合作探究】1、如何利用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生活中我们如何去做?2、到目前为止,我国人口和资源的矛盾是否已经不再进一步激化了呢?3、谈谈如何保障我国资源供给。

【我的收获】【学后质疑】通过前面的学习,你还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吗?【同步演练】(一)填空题1.可再生资源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自然资源;非可再生资源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理教案《中国的自然资源》

地理教案《中国的自然资源》

一、教案基本信息《中国的自然资源》适用年级:八年级学科:地理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9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种类及特点;(2)掌握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规律及利用状况;(3)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图表等资料,分析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2)运用案例分析法,探讨我国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3)开展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自然资源的观念;(2)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3)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观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我国自然资源的种类、特点及分布规律;2. 教学难点:(1)自然资源分布规律的把握;(2)自然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我国自然资源风光短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资源;(2)学生分享自己对自然资源的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课题。

2. 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种类及特点;(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自主学习效果。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规律及利用状况;(2)学生跟随教师思路,总结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3)教师运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探讨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然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的措施;(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分布规律及利用保护状况。

6. 课后作业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过程(续)7. 课堂拓展(1)教师展示我国自然资源利用与保护的实例,如水资源管理、矿产资源开发等;(2)学生分析实例中的成功经验与不足之处;(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节约自然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中国的自然资源”教案

“中国的自然资源”教案

“中国的自然资源”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中国的自然资源概况,包括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2.让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分布及存在的问题。

3.让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的严峻形势,并理解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措施。

教学重点:
1.自然资源的定义和分类。

2.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分布。

3.我国水资源的严峻形势及解决措施。

教学难点:
1.自然资源的范畴是不断变化的。

2.自然资源数量巨大,但又是有限的。

教学准备:
1.教学挂图:展示中国自然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情况。

2.投影片:展示我国水资源短缺的严峻形势及解决措施。

3.准备实例或数据,帮助学生形成直观、具体的认识。

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中国美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图片,引导学生进
入本课主题。

2.新课学习:
o什么是自然资源?举例说明自然资源的种类。

o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有哪些?分布情况如何?存在哪些问题?
o我国水资源的严峻形势是什么?如何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3.互动交流:让学生小组讨论,分享自己了解到的自然资源情况,并互相提
问、解答。

4.课堂小结:总结本课学到的知识,强调自然资源的珍贵性和保护意识。

5.作业布置: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写一篇关于我国自然资源的短文。

教学反思:
1.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让他
们真正理解自然资源的价值和意义。

2.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资源观和环保意识,让他们懂
得珍惜自然、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教学目标
1.了解自然资源及其主要类型。

2.学会运用资料说明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3.学会运用资料说明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4.举例说明我国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而建设的大型工程。

5.学会以水土资源为例归纳我国的资源国情特征,提高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懂得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并能够付诸行动。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够根据有关数据资料概括出我国资源总量多,人均少,利用不尽合理的国情特点。

教学方法
讨论法。

教学媒体
挂图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在课前同学们已经进行了家庭小调查,现在谁能够告诉老师:你家现在居住地周围的环境在你爷爷十三四岁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在你爸爸十三四岁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现在又是什么样子?
【提问】刚才很多同学说到自己家现在居住的地方以前是林地或者耕地。

现在老师根据大家的调查结果绘制三幅示意图,每一幅示意图中只有一条趋势线是对的,你们能够判断出来吗?
【讲解】我们根据家庭小调查总结出了我县森林资源总量、人均占有量的变化趋势。

这种趋势不仅仅适用于我县的森林资源,它也同样适用于我国全国各地的很多种资源状况可见我国自然资源的形势是十分严峻的。

【板书】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自然资源的概况和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
一、自然资源的概况
【讲授新课】
请大家看书中一组数据,你能否根据数据概括出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板书】我国自然资源基本特征:总量多、人均少,
【提问】提据以前所学过的世界地理知识,你能不能说说在自然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方面,我国与日本、美国、加拿大相比有什么区别?
【提问】中国林木资源的应用是否也有如此问题?
【讲解】我国在资源利用方面还存在着很多利用不尽合理的问题,如有些资源利用不当或管理不善,还有些资源遭到了破坏和浪费,这样就更加重了我国资源形势的严峻性。

【板书】利用不尽合理
【提问】你身边有哪些对自然资源利用不合理的现象?
【提问】我们应该用什么实际行动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呢,大家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
可根据学生们的讨论、倡议成立“小小环保队”,进行检查校内水龙头,回收废旧电池,垃圾分类回收等活动,也可带领学生确定环保队队员、标志和活动时间等。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分析讨论,大家可以得出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是:总量多,人均少,利用不尽合理。

但是这节课我们更重要的收获是我们确定了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去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

矿产资源(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阅读有关图文资料,使学生了解我国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并初步学会评价其优劣。

2.使学生知道我国主要煤炭、石油、金属矿产地的分布。

3.使学生了解我国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上存在的问题,初步学会就其问题寻求对策。

4.使学生认识到要合理开发,节约、综合有效利用矿产资源,寻求替代品的必要性和责任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教学重点
1.我国主要矿产的分布。

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3.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教学难点
使学生认识到要合理开发,节约、综合有效利用矿产资源,寻求替代品的必要性和责任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教学媒体
我国主要矿产资源分布挂图,我国主要矿产资源分布投影片,中国政区底图(学生每人一份)。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导学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自然资源的概况。

那么工业发展重要的物质基础是什么呢?(矿产资源)【板书】二、矿产资源
【讲述】矿产资源是制约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体现一个国家国力强弱的主要标志之一。

我国矿产资源的情况如何呢?
【板书】一、我国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
【指导读图】指导学生阅读、分析三幅我国矿产资源分布图,引导学生从宏观上看出:煤矿、油气田、铁矿、有色金属矿分布具有既广泛又相对集中的特点;煤、石油、铁矿北方居多;有色金属矿南方居多。

【讲述】目前在我国煤炭探明储量中,北方占近90%,南方只占10%,全国l/2以上的铁矿集中在辽、冀、川三省……
【学生概括】我国矿产资源分布既广泛而又相对集中。

【板书】分布既广泛又相对集中
【提问】我国矿产资源分布既广泛又相对集中的特点,对于矿产资源的开采、运输会带来什么影响呢?
学生讨论。

【教师小结】集中分布,有利于矿产资源大规模集中开采,形成全国性矿产基地;但同时,造成了不同地区间矿产资源的流通交换,加重了运输负担。

【过渡】矿产资源按用途分为能源矿产、金属矿产,刚才说到的煤、石油都属于能源矿产,大家说一说还有什么能源?
【板书】二、我国的能源矿产
1.主要大型煤矿的分布
2.主要油田的分布
【讲述】我国能源矿产在世界上的地位。

我国煤储产量在世界上居第一位,石油产量居世界第四位。

【指导学习】请结合生活实际,说明煤、石油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

【指导读图】读我国主要煤矿、油田的分布图。

【指导作业】把我国主要煤矿、油田填绘在中国政区底图上。

【讲述】我国虽是一个能源大国,但人均占有量少,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煤、石油、电
力不能满足生产、生活需要。

(使学生形成紧迫感、责任感)
【提问】如何解决能源不足问题。

学生讨论。

【归纳小结】加强能源勘探开发;加强能源基地建设;因地制宜,寻找新能源。

我国金属矿产情况如何?
【板书】三、金属矿产
【讲述】金属分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

黑色金属通常指铁(有时也包括铬和锰)和铁基合金。

有色金属是除黑色金属外的其它金属。

铁矿是钢铁工业的“粮食”;钢铁工业又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

因此,铁矿资源在国家的经济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

(大家说说我们生活中的钢铁工业产品有什么?)
【板书】 1.铁矿的分布
【讲述】我国铁矿资源丰富,居世界第三位,分布广泛而又相对集中,河北、辽宁、四川三省的储量占我国的一半。

【指导读图】读我国主要铁矿分布图,掌握主要铁矿的分布。

【学生作业】把主要铁矿分布填绘在中国政区底图上。

【板书】2.有色金属矿的分布
【讲述】我国是世界上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之一,有“有色金属王国”之称。

不仅储量丰,而且品种全。

有色金属为我国发展现代工业和尖端科学技术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如炼钢时,若加入少量熔点高的钨、熔点低的锂、比重轻的钛,有磁性的钴等有色金属就能分别制成各种各样的特殊钢。

用于宇航、国防及尖端科学技术等领域。

【提问】我国哪些有色金属储量居世界首位?
【回答】稀土、钛、锂、钨、锡、锑。

【指导读图】读有色金属矿的分布图,适当介绍著名矿产地的特点。

【学生作业]把主要有色金属矿填绘在中国政区底图上。

【出示投影]看我国主要矿产的分布图,要求同学们掌握的矿产名称、符号、位置。

展示学生填图作业并给予表扬。

【教师启发】我国矿产资源分布广泛,有些很丰富,我们应如何利用?请大家讨论。

【结论】要合理开发、利用,还要研究、利用新材料,代替非可再生的能源矿产和金属矿产。

四、太阳辐射量在我国各地区的差异
板书设计
【二】矿产资源
一、我国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
分布既广泛又相对集中
二、我国的能源矿产
1.主要大型煤矿的分布
2.主要油田的分布
三、金属矿产
1.铁矿的分布
2.有色金属矿的分布
四、太阳能
【课堂练习】(略)
教学后记
1.自然资源与我们
自然资源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然界中关系国家经济发展、产业布局、人民生活的重要因素之一。

使学生从实际生产、生活的实例出发,从身边用到的、看到的物品出发,体会“自然资源与我们”的密切联系。

在“活动”课文中,又安排学生从衣食住行各方面,举例说明自然资源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充分挖掘学生的自身体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便于学生由浅入深地学习自然资源的相关知识。

什么是自然资源?自然资源包括哪些基本的种类?教材没有使用一些概念化、抽象化的文字叙述,
而是举出实例,说明其“存在于自然界中,并对人类有利用价值”这两个基本属性。

2.资源丰富,人均不足
科学辩证地认识“地大物博”这个常用的形容词,对合理利用和保护我国的自然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一段课文中,通过数字说明、文字分析和阅读资料等形式,将我国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的突出特点客观地展示给学生。

应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我国“资源大国”的优势,特别是和上学期学习过的世界上一些资源贫乏的国家和地区进行对比(例如日本、西欧),更可增强学生们的爱国热情,鼓励学生们富国强民的信心。

同时,也应启发学生分析“人口大国”对以上优势的负面影响,对学生进行“危机教育”。

一方面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还会不断大量增长;另一方面,生活水平和生产能力的提高,自然资源的消耗量也将持续增长。

再加上我国资源利用不当、保护不力、管理不善等问题突出,导致破坏和浪费严重,更加剧了我国资源问题的严峻性。

由此,节约资源、保护资源的重要性呼之欲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