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重点文言虚词记忆口诀与范例释义
文言虚词含义谐音记忆口诀
文言虚词含义谐音记忆口诀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18个常见虚词是同学们记忆的难点,每一个虚词有多种词性,每一种词性又有多种用法,死记硬背既费时费力,又容易遗忘。
用19个速记口诀,压缩记忆内容,化复杂为简单,利用谐音,化枯燥为有趣,同学们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轻轻松松地记住18个常见虚词的用法和意思。
则【速记口诀】连词假承并转让,判断副词是就是【谐音】莲池贾承并转让,判断扶持是就是【奇思妙想】记忆时同学们要这样联想:村民贾承包村里的莲花池,并且把他转让给了邻村人。
有人向村委会举报村民贾让“肥水流到了外人田”。
村委会主任来判断这个事情,当他知道外村需要扶持时,就说:“什么转包不转包的,是就是,不是也是,毕竟远亲不如近邻嘛!”【释义举例】“则”字有连词、副词两种词性。
1、用作连词,表示假设、承接、并列、转折、让步关系,译为“如果”“便”“ 就”“ 却”“ 倒是”等。
①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假设关系,如果)②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劝学》)(承接关系,便)③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师说》)(并列关系,就)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师说》)(转折关系,却)⑤其室则迩,其人甚远。
(《诗经》)(让步关系,倒是)2、用作副词,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译为“是”“就是”。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就是)而【速记口诀】你的修假并因转承递【谐音】你的休假病因专程递【奇思妙想】记忆时同学们要这样联想:你生病要休假,病假要写明病因,专程递给你的班主任。
【释义举例】“而”字用法有两种:1、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你的”。
例如:①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项脊轩志》)2、用作连词,表示目的、修饰、假设、并列、因果、转折、承接,递进关系。
例如: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目的关系)②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修饰关系)③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高考18个文言虚词记忆口诀
④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成“为……所……〞的格 式,表示被动。例如:
①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六国论?)(被)
3、“所〞“以〞连用,主要有两种:一种表示原因, 一种表示凭借和目的。例如:
“所〞的助词用法主要有三种。
1、“所〞 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构造〞,表 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 情况〞“所……地方〞等。例如:
①今所养非所用,所用非所养。(?史记•老庄申韩列 传?)(所养的人;所用的人)
②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曹刿论战?)(安 身的东西)
2、用作连词,表假设,译为“如果〞“假设〞等;表 选择,译为“或〞“或者〞。例如:
①假设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假 设,如果)
②以万人假设一郡降者,封万户。(?汉书•高帝纪?)(选
7因
【速记口诀】 趁经通因凭 于是便顺承 谐音:曾精通音频 于是便顺成 【奇思妙想】学校需要用电脑合成新校歌,
④为之,那么难者亦易矣;不为,那么易者亦难 矣。(?为学?)(做)
⑤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鸿门 宴?)(成为)
⑥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 家?)(担任)
3、用作语气助词,位于句尾,表疑问、感慨、 反诘,可译为“呢〞。
①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 传?)(疑问)
“焉〞有助词、代词、兼词、副词四种用法。
1、用作助词,在句中或句尾,或作形容词、副词 词尾,一般不译;用于反诘语气,译为“呢〞。 例如: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 师说?)(句中不译)
②于是余有叹焉。(?游褒禅山记?)(句末不译)
18个文言虚词记忆口诀(整理想你念你)
高考18个文言虚词记忆口诀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18个常见虚词是同学们记忆的难点,每一个虚词有多种词性,每一种词性又有多种用法,死记硬背既费时费力,又容易遗忘。
为了帮助同学们突破这一难点,笔者编了19个速记口诀,压缩记忆内容,化复杂为简单,利用谐音,化枯燥为有趣,让同学们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轻轻松松地记住18个常见虚词的用法和意思。
【18个虚词口诀】于(与)焉何其若因为所以则而且乃之乎者也谐音:语嫣何其弱因为所以则而且乃之乎者也【奇思妙想】这个口诀目的是帮助同学们记住18个常见虚词,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头号美女王语嫣,何其弱不禁风,为什么身体会这么弱呢?解释一下,因为——所以——则——而且——这怎么叫解释呢?简直就是(乃)之乎者也一样的废话连篇。
1 于【速记口诀】自从由于和对于在给向到被和比谐音:自从鱿鱼和对鱼再给向导杯和笔【奇思妙想】我们去海南旅游,自从向导带我们买了便宜鱿鱼和对鱼(在内地百元一斤,在海南却只要五角钱一斤),我们非常开心,不仅感谢的话说了一箩筐,回来后我们再给向导送了一个杯子和一支笔。
大热天她帮我们讨价还价,一口水都没来得及喝,所以送个杯子给她喝水。
送笔的原因,是我们这群人竟然没人会写表扬信,只好让她以我们的名义写一份表扬信,带回旅游公司。
【释义举例】“于”主要用作介词,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多种组合关系。
译为“自”“从”“由于”“对于”“在”“给”“向”“到”“被”“比”等。
例如:①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
(《左忠毅公逸事》(自、从)②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进学解》)(由于)③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对、对于)④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在)⑤余将告于莅事者。
(《捕蛇者说》)(给)⑥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赤壁之战》)(向)⑦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愚公移山》)(到)⑧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18个文言文虚词顺口溜记忆口诀是什么
在给向到被和比
18个文言文虚词顺口溜 记忆口诀是什么
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18个常见虚词是同学们记忆的难点,每一个虚词有 多种词性,每一种词性又有多种用法,死记硬背既费时费力,又容易遗忘。 下面是19个速记口诀,让同学们快速记住18个常见虚词的用法和意思。
118个虚词口诀于(与)焉何其若
因为所以则而且
则而且
乃之乎者也
【奇思妙想】
这个口诀目的是帮助同学们记住18个常见虚词,记忆时同学们要这样联想:
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头号美女王语嫣,何其弱不禁风,为什幺身体会 这幺弱呢?解释一下,因为 —— 所以——则—— 而且——
这怎幺叫解释呢?简直就是(乃)之乎者也一样的废话连篇。
于
【速记口诀】
文言文十八个虚词顺口溜
1于(与)焉何其若因为所以则而且乃之乎者也谐音:语嫣何其弱因为所以则而且乃之乎者也【奇思妙想】这个口诀目的是帮助同学们记住18个常见虚词,记忆时同学们要这样联想: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头号美女王语嫣,何其弱不禁风,为什么身体会这么弱呢?解释一下,因为——所以——则——而且——这怎么叫解释呢?简直就是(乃)之乎者也一样的废话连篇。
于【速记口诀】自从由于和对于在给向到被和比谐音:自从鱿鱼和对鱼再给向导杯和笔【奇思妙想】记忆时同学们要这样联想:我们去海南旅游,自从向导带我们买了便宜鱿鱼和对鱼(在内地百元一斤,在海南却只要五角钱一斤),我们非常开心,不仅感谢的话说了一箩筐,回来后我们再给向导送了一个杯子和一支笔。
大热天她帮我们讨价还价,一口水都没来得及喝,所以送个杯子给她喝水。
送笔的原因,是我们这群人竟然没人会写表扬信,只好让她以我们的名义写一份表扬信,带回旅游公司。
【释义举例】“于”主要用作介词,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多种组合关系。
译为“自”“从”“由于”“对于”“在”“给”“向”“到”“被” “比”等。
例如:①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
(《左忠毅公逸事》(自、从)②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进学解》)(由于)③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对、对于)④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在)⑤余将告于莅事者。
(《捕蛇者说》)(给)⑥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赤壁之战》)(向)⑦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愚公移山》)(到)⑧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被)⑨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劝学》)(比)与【速记口诀】动与给参与结交亲同跟和连介叹测疑谐音:冻鱼给单于结交亲同根荷莲借探测仪【奇思妙想】记忆时同学们要这样联想:西汉初年,汉王朝和匈奴打仗,总是打败仗。
为了搞好两国关系,减少军事对抗,汉王朝采用了和亲政策,也就是把公主嫁给单于。
18个文言虚词记忆口诀_打印版
-18个文言虚词记忆口诀于(与)焉何其若因为所以则而且乃之乎者也语嫣何其弱因为所以则而且乃之乎者也【奇思妙想】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头号美女王语嫣,何其弱不禁风,为什么身体会这么弱呢解释一下,因为——所以——则——而且——这怎么叫解释呢简直就是(乃)之乎者也一样的废话连篇。
1、于自从由于和对于在给向到被和比。
自从鱿鱼和对鱼再给向导杯和笔我们去海南旅游,自从向导带我们买了便宜鱿鱼和对鱼(在内地百元一斤,在海南却只要五角钱一斤),我们非常开心,不仅感谢的话说了一箩筐,回来后我们再给向导送了一个杯子和一支笔。
大热天她帮我们讨价还价,一口水都没来得及喝,所以送个杯子给她喝水。
送笔的原因,是我们这群人竟然没人会写表扬信,只好让她以我们的名义写一份表扬信,带回旅游公司。
【释义举例】“于”主要用作介词,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多种组合关系。
译为“自”“从”“由于”“对于”“在”“给”“向”“到”“被” “比”等。
例如:①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
(《左忠毅公逸事》(自、从)②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进学解》)(由于)③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对、对于)④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在)`⑤余将告于莅事者。
(《捕蛇者说》)(给)⑥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赤壁之战》)(向)⑦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愚公移山》)(到)⑧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被)⑨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劝学》)(比)2、与动与给参与结交亲同跟和连介叹测疑冻鱼给单于结交亲同根荷莲借探测仪/西汉初年,汉王朝和匈奴打仗,总是打败仗。
为了搞好两国关系,减少军事对抗,汉王朝采用了和亲政策,也就是把公主嫁给单于。
当时的嫁妆很有意思,两样东西:冰冻带鱼和同根莲藕。
吃冰冻带鱼前,要先解冻,这就寓意两国关系的解冻。
莲藕同根,表示永结连理的意思。
据科学家借助探测仪测得,最古老的莲距今已有5000多年了,估计那时人们结婚不送戒指,送莲子。
高考18个文言虚词记忆口诀(课)
(由于)
③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惑矣!(《师说》)(对、对于)
④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在)
⑤余将告于莅事者。(《捕蛇者说》)(给) ⑥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
战》)(向) ⑦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
山》)(到) ⑧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被) ⑨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比) ⑩燕王欲结于君。(和)
【奇思妙想】今天我去渔夫家,渔夫说烧 鱼给我吃。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化而为 鸟,其名为鹏。这么大的鱼,吃起来很费 劲,吃个尾巴都要用锯子锯,还很难锯下 来。鲲的鱼鳍,也就是将来鹏鸟的长翼, 被称作鱼翅。不吃鱼尾了,反过来截鱼鳍。 什么?不知道那里居然带刺,《茶馆》看 过吗?相当于是之扮演的王掌柜家的茶碗 那么粗。我说:“渔夫,怎么吃啊?这哪 里是吃鱼翅,简直是啃大树。”
【释义举例】 助、代、兼、副词
3、兼词,相当于“于是”“于之”,译为“在其中”“ 从这 里”等。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在其中)
②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桃花 源记》)(从这里)
4、用作疑问副词,译为“怎么” “哪里”。 ①焉用亡郑以陪邻。
(《烛之武退秦师》)(哪里)
(《《季氏将伐颛臾》》)(疑问语气) ③然则废衅钟与?
(《齐桓晋文之事》)(测度语气)
3 虚词——焉
【速记口诀】句尾词尾常不译 反诘语气常译呢 代词什么之哪里 兼词相当于是之 疑副怎么和哪里 谐音:锯尾吃尾常不易 反截鱼鳍长翼呢 带刺什么知那里 见刺相当于是之 渔夫怎么和哪里
3 虚词——焉
高考18个文言虚词记忆也
因为所以则而且 乃之
高中常见的文言虚词用法及运用口诀
高中常见的文言虚词用法及运用口诀1.而1、用作连词。
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一)表示并列关系。
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如:蟹六跪而二螯。
(《劝学》)(二)表示递进关系。
可译为“并且”“而且”。
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三)表示承接关系。
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过秦论》)(四)表示转折关系。
可译为“但是”“却”。
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五)表示假设关系。
可译为“如果”“假如”。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婉贞》)(六)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
可不译。
如:吾恂恂而起。
(《捕蛇者说》)2、用作代词。
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3、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师说》)2.以1、用作介词。
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
例如:乃入见。
问:“何以战?”(《曹刿论战》)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逍遥游》)斧斤以时入山林。
(《寡人之于国也》)(二)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
如: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寡人之于国也》)(三)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
如:罚所及,则无以怒而滥刑。
(《谏太宗十思疏》)(四)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
如: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
(《登泰山记》)(五)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
如: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
(《战国策·周策》)2、用作连词。
用法和“而”有较多的相同点,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
(一)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
18个文言文虚词顺口溜 记忆口诀是什么
18 个文言文虚词顺口溜记忆口诀是什么
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18个常见虚词是同学们记忆的难点,每一个虚词有多种词性,每一种词性又有多种用法,死记硬背既费时费力,又容易遗忘。
下面是19个速记口诀,让同学们快速记住18个常见虚词的用法和意思。
118个虚词口诀于(与)焉何其若
因为所以则而且
乃之乎者也
谐音:
语嫣何其弱
因为所以则而且
乃之乎者也
【奇思妙想】
这个口诀目的是帮助同学们记住18个常见虚词,记忆时同学们要这样联想:
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头号美女王语嫣,何其弱不禁风,为什幺身体会这幺弱呢?解释一下,因为——所以——则——而且——
这怎幺叫解释呢?简直就是(乃)之乎者也一样的废话连篇。
于
【速记口诀】
自从由于和对于
在给向到被和比。
18个文言虚词记忆口诀精校版
• 2、副词可以放在形容词、动词前面或句首。用在形 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多么”“怎么”; 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可以译为 “怎么”“为什么”。
• ①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 (《伶官传序》)(形容词前,多么)
• ②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 (《赤壁之战》) (句首,为什么)
18个文言虚词记忆口诀精校版
6
【释义举例】
• ⑤余将告于莅事者。(《捕蛇者说》)(给) • ⑥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向) • ⑦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到) • ⑧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廉颇蔺相如列传》)(被) • ⑨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比) • ⑩燕王欲结于君。(《》)(和)
• 谐音:锯尾吃尾常不易 反截鱼鳍长翼呢 带刺什么知那里 见刺相当于是之 姨夫怎 么和哪里
18个文言虚词记忆口诀精校版
11
3 虚词——焉
• 【奇思妙想】今天我去姨夫家,姨夫说烧 鱼给我吃。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化而为 鸟,其名为鹏。这么大的鱼,吃起来很费 劲,吃个尾巴都要用锯子锯,还很难锯下 来。鲲的鱼鳍,也就是将来鹏鸟的长翼, 被称作鱼翅。不吃鱼尾了,反过来截鱼鳍。 什么?不知道那里居然带刺,刺有多粗? 《茶馆》看过吗?相当于是之扮演的王掌 柜家的茶碗那么粗。我说:“姨夫,怎么 吃啊?这哪里是吃鱼翅,简直是啃大树。”
• ②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
• (《汉书·高帝纪》)(选择,或者)
• 3、动词 译为“像,好像” “及,比得上”
• 若予者,岂独得其意,并得其法。(《文与 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18个文言虚词记忆口诀精校版
25
7 虚词——因
18个文言虚词记忆口诀精校版
18个文言虚词记忆口诀精校版
2
高考18个文言虚词记忆口诀
• 【18个虚词口诀】 • 于(与)焉何其若 因为所以则而且 乃之乎者也 • 谐音:语嫣何其弱 因为所以则而且 乃之乎者也 • 【奇思妙想】 • 这个口诀目的是帮助同学们记住18个常见虚词,金庸小
说《天龙八部》中头号美女王语嫣,何其弱不禁风,为 什么身体会这么弱呢?解释一下,因为——所以—— 则——而且—— 这怎么叫解释呢?简直就是(乃)之 乎者也一样的废话连篇。
• (《郑伯克段于鄢》)(什么)
• ③且焉置土石?
18个文言虚词记忆口诀精校版
12
【释义举例】 助、代、兼、副词
• 1、用作助词,在句中或句尾,或作形容词、副词词 尾,一般不译;用于反诘语气,译为“呢”。
•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 • (《师说》)(句中不译)
• ②于是余有叹焉。(《游褒禅山记》)(句末不译) • ③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
18个文言虚词记忆口诀精校版
7
2 虚词——与
• 【速记口诀】动与给参与结交亲 同跟和连介叹测疑
•
谐音:冻鱼给单于结交亲 同根荷莲借探测仪
• 【奇思妙想】西汉初年,汉王朝和匈奴打仗,总是打 败仗。为了搞好两国关系,减少军事对抗,汉王朝采
用了和亲政策,也就是把公主嫁给单于。当时的嫁妆
很有意思,两样东西:冰冻带鱼和同根莲藕。吃冰冻
18个文言虚词记忆口诀精校版
6
【释义举例】
• ⑤余将告于莅事者。(《捕蛇者说》)(给) • ⑥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向) • ⑦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到) • ⑧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廉颇蔺相如列传》)(被) • ⑨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比) • ⑩燕王欲结于君。(《》)(和)
【记忆口诀】高考丨文言虚词含义记忆口诀
高考丨文言虚词含义记忆口诀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18个常见虚词是同学们记忆的难点,每一个虚词有多种词性,每一种词性又有多种用法,死记硬背既费时费力,又容易遗忘。
用19个速记口诀,压缩记忆内容,化复杂为简单,利用谐音,化枯燥为有趣,同学们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轻轻松松地记住18个常见虚词的用法和意思。
一、“于”速记口诀:自从由于和对于,在给向到被和比【谐音】自从鱿鱼和对鱼,再给向导杯和笔【奇思妙想】记忆时同学们要这样联想:我们去海南旅游,自从向导带我们买了便宜鱿鱼和对鱼(在内地百元一斤,在海南却只要五角钱一斤),我们非常开心,不仅感谢的话说了一箩筐,回来后我们再给向导送了一个杯子和一支笔。
大热天她帮我们讨价还价,一口水都没来得及喝,所以送个杯子给她喝水。
送笔的原因,是我们这群人竟然没人会写表扬信,只好让她以我们的名义写一份表扬信,带回旅游公司。
释义举例“于”主要用作介词,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多种组合关系。
译为“自”“从”“由于”“对于”“在”“给”“向”“到”“被”“比”等。
例如:①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
(《左忠毅公逸事》(自、从)②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进学解》)(由于)③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对、对于)④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在)⑤余将告于莅事者。
(《捕蛇者说》)(给)⑥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赤壁之战》)(向)⑦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愚公移山》)(到)⑧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被)⑨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劝学》)(比)二、“与”速记口诀:动与给参与结交亲,同跟和连介叹测疑【谐音】冻鱼给单于结交亲,同根荷莲借探测仪【奇思妙想】记忆时同学们要这样联想:朝采用了和亲政策,也就是把公主嫁给单于。
当时的嫁妆很有意思,两样东西:冰冻带鱼和同根莲藕。
吃冰冻带鱼前,要先解冻,这就寓意两国关系的解冻。
文言文虚词记忆顺口溜
文言文虚词记忆顺口溜文言文虚词记忆顺口溜之记忆顺口溜:之字可代人事物,定名之间可译的;用作动词去、往、到,用作助词可不译。
1、用作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
代人多是第三人称。
译为他(他们)、它(它们)。
例: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义,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2、用作助词:a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
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 b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
例:宋何罪之有?(《公输》)c结构助词。
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
译时也可省去。
例: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隆中对》)d音节助词。
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
例:顷之,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狼》)3、用作动词:可译为去、往、到。
例: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其记忆顺口溜:其字可代我和他,远指近指这和那;后带数词译其中,表示反问译难道。
1、用作第三人称,相当于他、她、它(们)。
例:妻跪问其故。
2、活用为第一人称。
相当于我(的)、自己(的)。
例:并自为其名。
(《伤仲永》)3、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例:其真无马邪?(《马说》)4、指示代词相当于那这之类的'词。
例: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核舟记》)5、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例: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以记忆顺口溜:以作介词把、拿、用,因为、按照、在、凭、从;又作连词如同而,偶尔通假要分清。
1、作为介词表示凭借,译为凭、靠例:乃入见。
问:何以战?(《曹刿论战》)表示工具、方式、方法,译为用、拿、把、按照例: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以后省略介词宾语。
高中文言文虚词整理记忆虚词的顺口溜
高中文言文虚词整理记忆虚词的顺口溜
高中文言文虚词整理记忆虚词的顺口溜
有很多的同学是非常想知道,高中文言文虚词有哪些,记忆的顺口溜是
什幺,小编整理了相关信息,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1 高中文言文虚词及用法一、之
(一)代词
(1)作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作“他(她)(他们)”。
如: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
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陈涉世家》)
③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十则》)
(2)指示代词,指代事物,可译作“它(它们)”。
或直译事物名称。
①学而时之,不亦说乎?(《十则》)
②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狼》)
③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十则》)
④肉食者谋之。
(《曹刿论战》)
⑤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狼》)
(3)有时也作第一人称,译为“我”。
如: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上枢密韩太尉书》)(二)助词
1.结构助词,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如: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岳阳楼记》)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
高考文言文虚词用法解析及运用口诀
高考文言文虚词用法解析及运用口诀1.【而】(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
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2.表示递进关系。
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③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3.表示承接关系。
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鸿门宴》)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4.表示转折关系。
可译为"但是""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陈情表》)5.表示假设关系。
可译为"如果""假如"。
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婉贞》)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
可不译。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③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7.表示因果关系,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②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8.表示目的关系,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②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三)通“如”:好像,如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重点文言虚词记忆口诀与范例释义很多同学都会对文言文学习中的虚词用法感到头疼,今天为大家整理了常用的文言虚词记忆口诀,非常棒!于【速记口诀】自从由于和对于,在给向到被和比【谐音】自从鱿鱼和对鱼,再给向导杯和笔【奇思妙想】记忆时同学们要这样联想:我们去海南旅游,自从向导带我们买了便宜鱿鱼和对鱼(在内地百元一斤,在海南却只要五角钱一斤),我们非常开心,不仅感谢的话说了一箩筐,回来后我们再给向导送了一个杯子和一支笔。
大热天她帮我们讨价还价,一口水都没来得及喝,所以送个杯子给她喝水。
送笔的原因,是我们这群人竟然没人会写表扬信,只好让她以我们的名义写一份表扬信,带回旅游公司。
【释义举例】“于”主要用作介词,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多种组合关系。
译为“自”“从”“由于”“对于”“在”“给”“向”“到”“被”“比”等。
例如:①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
(《左忠毅公逸事》(自、从)②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进学解》)(由于)③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对、对于)④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在)⑤余将告于莅事者。
(《捕蛇者说》)(给)⑥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赤壁之战》)(向)⑦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愚公移山》)(到)⑧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被)⑨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劝学》)(比)与【速记口诀】动与给参与结交亲,同跟和连介叹测疑【谐音】冻鱼给单于结交亲,同根荷莲借探测仪【奇思妙想】记忆时同学们要这样联想:西汉初年,汉王朝和匈奴打仗,总是打败仗。
为了搞好两国关系,减少军事对抗,汉王朝采用了和亲政策,也就是把公主嫁给单于。
当时的嫁妆很有意思,两样东西:冰冻带鱼和同根莲藕。
吃冰冻带鱼前,要先解冻,这就寓意两国关系的解冻。
莲藕同根,表示永结连理的意思。
据科学家借助探测仪测得,最古老的莲距今已有5000多年了,估计那时人们结婚不送戒指,送莲子。
【释义举例】“与”字动词、连词、介词、语气助词四种词性。
1、用作动词,译为译为“给与”“参与”“结交”“亲附”例如:①则与一生彘肩(《鸿门宴》)(给与)②骞叔之子与师。
(《骞叔哭师》)(参与)③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结交,亲附)2、用作连词,“同”“和”“跟”。
①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
(《勾践灭吴》)(和,跟,同)3、用作介词,“同”“和”“跟”;“给”“替”;“和……比较”;例如:①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和、同、跟)②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陈涉世家》)(给,替)③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和……比较)4、通“欤”,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测度、疑问语气。
例如:①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感叹语气)②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疑问语气)③然则废衅钟与?(《齐桓晋文之事》)(测度语气)焉【速记口诀】句尾词尾常不译,反诘语气常译呢,代词什么之哪里,兼词相当于是之,疑副怎么和哪里【谐音】锯尾吃尾常不易,反截鱼鳍长翼呢,带刺什么知那里,见刺相当于是之,姨夫怎么和哪里【奇思妙想】记忆时同学们要这样联想:今天我去姨夫家,姨夫说烧鱼给我吃。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这么大的鱼,吃起来很费劲,吃个尾巴都要用锯子锯,还很难锯下来。
鲲的鱼鳍,也就将来鹏鸟的长翼,被称作鱼翅。
不吃鱼尾了,反过来截鱼鳍。
什么?不知道那里居然带刺,刺有多粗?《茶馆》看过吗?相当于是之扮演的王掌柜家的茶碗那么粗。
我说:“姨夫,怎么吃啊?这哪里是吃鱼翅,简直是啃大树。
”【释义举例】“焉”有助词、代词、兼词、副词四种用法。
1、用作助词,在句中或句尾,或作形容词、副词词尾,一般不译;用于反诘语气,译为“呢”。
例如: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
(《师说》)(句中不译)②于是余有叹焉。
(《游褒禅山记》)(句末不译)③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
(《石钟山记》)(词尾不译)④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呢)2、用作代词,相当于“之”可译为“他”、“它” ;疑问代词,译为“什么”“哪里”等。
①谨食之,时而献焉。
(《捕蛇者说》)(它,指蛇。
)②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郑伯克段于鄢》)(什么)③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哪里)3、兼词,相当于“于是”“于之”,译为“在其中”“从这里”等。
例如: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在其中)②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桃花源记》)(从这里)4、用作疑问副词,译为“怎么”“哪里”。
例如:①焉用亡郑以陪邻。
(《烛之武退秦师》)(哪里)何【速记口诀】代定宾谓,什么哪里原因,副形动前首,多么怎么为什么【谐音】待定病危,什么哪里原因,福星洞前兽,多么怎么为什么【奇思妙想】记忆时同学们要这样联想:同桌告诉你,有一位同学,是否病危,待定。
听到这个消息,你慌忙问:“什么,他病危?在哪里住院?什么原因?”又一次,同桌告诉你,山洞前有一头野兽是福星。
你好奇地问:“多么奇怪的事情,怎么回事?他为什么是福星呢?”【释义举例】“何”字有代词和副词两种词性。
1、疑问代词可以作定语、宾语、谓语,定语译为“什么”“哪”;宾语译为“什么“”哪里”;谓语问原因,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
例如:①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琵琶行》)(定语,什么)②大王来何操?(《鸿门宴》)(宾语,什么)③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谓语,为什么这样)2、副词可以放在形容词、动词前面或句首。
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多么”“怎么”;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可以译为“怎么”“为什么”。
①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形容词前,多么)②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 (句首,为什么)③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动词前,怎么)其【速记口诀】一三人称指示代,假设选择是连词,句首句中表语气,婉商期望反诘度【谐音】一三人称指示袋,假设选择是连吃,局中举手标余棋,晚上棋王反劫夺【奇思妙想】记忆时同学们要这样联想:有一次,我和小明去看澳洲棋王袋鼠和考拉下围棋,袋鼠下得太臭,眼看就要输给考拉了,我和他(第一第三人称)指示袋鼠:假设选择的是连吃,就一定会满盘皆输,不如在局中举手示意暂停,先把余下的棋表上记号。
晚上棋王袋鼠来了个中盘大逆转,反过来打劫(围棋术语),夺取了最后的胜利。
【释义举例】“其”字有代词、连词、副词三种词性。
1、用作代词,可用作第一人称,译为“我(的)”;可用作第三人称,指代人、事、物,译为“他(的)”“她(的)”“它(的)”“他们(的)”“它们(的)”;可以用作指示代词,译为“其中的”“那”“那个”“那些”“那里”。
例如:①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游褒禅山记》)(第一人称,我)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师说》)(第三人称,他)③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石钟山记》)(指示代词,其中的)2、用作连词,表假设,译为“如果”“假如”“要是”;表选择,译为“还是”。
例如:①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这专耳,岂他人之过哉?(《送东阳马生序》)(假设,要是)②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逍遥游》)(选择,是……还是……)3、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测度、反诘、婉商、期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配合,可译为“大概”“难道”“还是”等或省去。
例如:①其皆出于此乎?(《师说》)(测度,大概)②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反诘,难道)③以乱其整,不武,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婉商,还是)④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期望)若【速记口诀】代词你们和这样,连词如果与或者【谐音】呆痴你们喝这样,莲池如果鱼活着【奇思妙想】记忆时同学们要这样联想:一群醉汉喝高了,在公园的莲花池里吐了一池脏东西。
公园的管理员看见了,生气地说:“呆痴啊,你们?喝这样干嘛?这莲池里的金鱼是美国总统赠送的,明天如果活着,就算了;如果你们吐的东西把金鱼醉死了,你们就等着进拘留所吧!【释义举例】“若”有代词和连词两种词性。
1、用作代词,表对称,译为“你(的)”“你们(的)”;表近指,译为“这”“这样”。
例如:①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鸿门宴》)(你)②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捕蛇者说》)(你的)③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齐桓晋文之事》)(这样)2、用作连词,表假设,译为“如果”“假设”等;表选择,译为“或”“或者”。
例如:①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赤壁之战》)(假设,如果)②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
(《汉书·高帝纪》)(选择,或者)因【速记口诀】趁经通因凭,于是便顺承【谐音】曾精通音频,于是便顺成【奇思妙想】记忆时同学们要这样联想:学校需要用电脑合成新校歌,我曾精通音频制作,于是便顺利地成功地完成了任务。
【释义举例】“因”字有介词和连词两种词性。
1、用作介词,译为“趁着”“经由“”通过”“因为”“凭借”等。
例如:①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廉颇蔺项如列传》)(趁着)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蔺项如列传》)(经由,通过)③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谏太宗十思疏》)(因为,由于)④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
(《屈原列传》)(凭借)2、用作连词。
表示顺接上文,译为“于是”“便”。
例如:①相如因持璧却立。
(《廉颇蔺相如列传》)(于是,便)为【速记口诀】动谓算是做成任,介因被动给对向,语气助词放句尾,疑问反诘和感叹【谐音】董伟算是做成人。
借鹰背董给对象,玉琪主持放菊味,疑问反诘和感叹【奇思妙想】记忆时同学们要这样联想:老董的儿子董伟小时候很听话,现在算是作为成年人了,背着老董,把家里喂养了多年的猫头鹰借给对象玉琪玩。
玉琪这姑娘太顽皮,竟然主张往猫头鹰放菊华牌味精。
猫头鹰疑惑地看着他们,问:“不会害我吧?”董伟和玉琪异口同声:“不会的。
”猫头鹰反诘道:“不会?董伟你小子害我还少吗?”董伟说:“就相信我这一次,我对我爸发誓,我决不会害你。
”猫头鹰半信半疑地吃了菊花味精,感叹道:“世风日下啊!臭小子,看老董回来怎么收拾你!”【释义举例】“为”字有动词、介词、语气助词三种词性。
1、用作动词,通“谓”;或译为“算是”“是”“做”“成为”“担任”等。
例如:①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通“谓”)②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
(《活板》)(算是)③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鸿门宴》)(是)④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