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大题
马原考试题精选
马原考试题姓名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学院________________一、不定项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1、以下说法错误的为()。
CA、人口的数量和质量等因素对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加速或者延缓的作用B、自然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必要的条件,是人们生活和生产的自然基础C、无论是自然地理环境还是人口因素,有时可能会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D、适度的人口对社会发展起加速作用2、马克思和恩格斯认是在共产主义社会把要消失的“三大差别”有()。
ADCA、工业和农业的差别B、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差别C、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D、城市与乡村的差别3、适应该高度发展的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共产主义社会把彻底废除()。
DA、国家B、阶级C、所有制D、私有制4、“既然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来决定,那么一个人越不熟练,他的商品就越有价值,因是他制造商品需要花费的时间越多。
”这个说法的错误在于混淆了()。
CA、简单劳动时间和复杂劳动时间B、具体劳动时间和抽象劳动时间C、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5、列宁的“一国或者数国首先胜利”的理论内容是指()。
BADCA、社会主义把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取得胜利,而其余的国家在一段时间内把仍然是资产阶级或者资产阶级以前的国家B、社会主义把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首先取得胜利C、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把是一国或者数国首先取得胜利,后波浪式地发展是全世界的胜利D、社会主义把在资本主义统治的薄弱环节首先取得胜利6、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关系中最根本的关系为()。
BA、认识关系B、实践关系C、利用关系D、价值关系7、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是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协议或者联合,对一个或者几个部门的商品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为()。
马原试题及参考答案
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点是()A.阶级性B.实践性C.科学性D.革命性2. 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A.世界的统一性B.世界的联系和发展C.世界的可知性D.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中谁是第一性的3.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句话表明()A.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D.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上的区别4、“度”是指()A事物质变的关节点B事物质变的临界点C事物保持一定质的量的限度D事物保持一定量的限度5. 哲学中的发展指的是()A.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B.运动和静止的辩证统一C.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D.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6.“防微杜渐”中包含的哲学规律是()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7.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是()A普遍性和特殊性B同一性和斗争性C绝对性和相对性D对抗性和非对抗性8.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A.实践的观点B.客观实在性的观点C.反映的观点D.主体性的观点9.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表现的是()A.辩证唯物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的对立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C.唯物论与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1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是()A.科学评价B.能动反映C.自由选择D.主观创造11. 真理的客观性指的是()A.真理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B.真理的形式是客观的C.真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D.真理的内容及检验标准是客观的12. 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主要的物质标志是()A.劳动者的技术水平B.劳动对象C.生产工具D.科学技术13. 社会进步的最终动因在于()A.阶级斗争B.杰出人物的意志C.生产关系的变革D.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14. 在货币和资本的关系上,正确的论断是()A、货币本身就是资本B、任何数量的货币都能成为资本C、货币和资本没有本质区别D、货币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才转化为资本15. 能正确反映资本家剥削工人程度的是()A、剩余价值率B、年剩余价值率C、利润率D、年利润率16、货币的基本职能是()A、价值手段与流通手段B、支付手段与世界货币C、储藏手段与支付手段D、流通手段与储藏手段17. 商品经济是()A、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B、为他人而生产的经济形式C、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D、存在于一切社会的经济形式18. 下列反映资源配置两种方式的经济范畴是()A、产品经济和商品经济B、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C、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D、计划经济和产品经济19、下面不属于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论述的是( )A.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B.有计划地调节生产C.国家开始消亡但尚未完全消亡D.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20、下面不属于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是( )A.物质财富极大丰富B.社会关系高度和谐C.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D.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下列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A.存在就是被感知B.万物皆备于我C.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D.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2、唯物辩证法认为()A必然性意义重大,偶然性可以忽略不计B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C偶然性体现并制约于必然性D必然性与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3.下列哪些说法正确概括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A.只有在认识必然的基础上,人们才有自由的活动B.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C.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客观规律性D.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4.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A.否极泰来,物极必反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C.凡是存在的都是要灭亡的D.为山九仞,功亏一篑5、党的群众路线是()A一切向人民群众学习B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C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D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2、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3、价值规律有什么消极后果?4、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含义是什么?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如何理解真理的检验标准?2、如何理解“矛盾的共性与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五、材料题(每题10分,共20分)材料题1、光学发展的历史在十七世纪,牛顿曾坚信光是由很小的微粒组成的,这一学说得到了几何光学实验的证明。
马原期末考试题及答案大题
马原期末考试题及答案大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特征包括:A. 唯物主义、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B. 唯物主义、辩证法、自然辩证法C. 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历史唯物主义D. 唯心主义、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答案:A2. 马克思的《资本论》主要研究的是:A.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B. 社会主义生产方式C. 封建主义生产方式D. 共产主义生产方式答案:A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是: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 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C. 劳动价值论D. 剩余价值论答案:D4.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B. 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C. 阶级矛盾D. 人与自然的矛盾答案:C5. 下列哪项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A. 阶级斗争B. 剩余价值C. 劳动异化D. 社会契约论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6. 简述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答案: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的哲学观点之一,它认为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历史的发展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7. 什么是剩余价值?它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作用是什么?答案:剩余价值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资本家从工人的劳动中获取的超出工人工资的那部分价值。
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剩余价值是资本家获得利润的来源,也是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的基础。
8. 请简述马克思关于阶级斗争的理论。
答案:马克思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原因。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这种矛盾最终会导致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阶级的社会。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9. 论述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理论。
答案: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固有的矛盾所导致的。
马原期末考试大题题目
马原期末考试大题题目第一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门重要的理论学科,它以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为基础,以唯物史观和辩证法为核心,对人类社会发展和人类思维规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请你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思想和主要特点,回答以下问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思想是什么?它的核心是什么?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举例说明。
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他哲学流派的不同之处在哪里?第二题: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比较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是对于历史发展规律的两种不同的观点和解释。
请你比较和对比这两种哲学思想:1.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分别是什么?它们的核心概念是什么?2.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在对待社会历史运动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解释上有何不同?3.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影响和意义分别是什么?第三题: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原理。
请你就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是社会存在?什么是社会意识?2.社会存在是如何决定社会意识的?请举例说明。
3.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对于理解社会变革和社会发展有何启示?第四题: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之一,它强调矛盾和变化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请你就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回答以下问题:1.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有哪些?分别是什么含义?2.矛盾是辩证法的核心概念,什么是矛盾统一规律?请举例说明。
3.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是什么?以上是关于马原期末考试大题题目的一些问题,你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来回答。
祝你考试顺利!。
马原考试试题及答案
马原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A. 神B. 物质C. 意识D. 能量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是()A. 劳动价值论B. 剩余价值论C. 资本积累论D. 商品交换论3.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是指()A. 人们的思想活动B. 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C. 人们之间的社会交往D. 人们的精神创造4.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 阶级斗争B. 科技进步C.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D. 文化传承5. 下列哪项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A.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C. 历史是由少数英雄人物创造的D.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6.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A. 资本与劳动的矛盾B. 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C. 资本家与无产阶级的矛盾D. 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7. 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剩余价值的来源是()A. 必要劳动B. 剩余劳动C. 资本家的投资D. 政府的税收8.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最终目标是()A. 实现共同富裕B. 建立无阶级社会C. 实现个人自由发展D. 全面发展经济9. 下列哪项不属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A. 以公有制为主体B. 以市场为基础进行资源配置C. 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标D. 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10. 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的显著特征是()A. 物质极大丰富B. 阶级差别消失C. 按需分配D. 所有制形式的多样化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1.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特征。
12. 阐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剩余价值理论。
13. 描述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14. 解释为什么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本质区别。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5. 论述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的理论。
马原考试试题及答案
马原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任务是:A. 批判反动的哲学体系B. 提供党和人民的思想武器C. 了解自然和社会的本质D. 探讨人类存在的意义答案:B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A. 革命性B. 实践性C. 科学性D. 主观性答案:B3. 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以什么为核心?A. 实践B. 理论C. 无产阶级D. 党的建设答案:A4.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发展过程一般分为几个重要阶段?A. 三个阶段B. 四个阶段C. 五个阶段D. 六个阶段答案:B5.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的观点是:A. 实践决定意识B. 意识决定实践C. 实践和意识相互作用D. 实践与意识无关答案:A二、简答题1.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基本矛盾是什么?它对社会发展有什么指导作用?答案: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它指出,生产力的发展逐渐与旧的生产关系不适应,引发社会变革的动力。
这一矛盾对于我们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推动社会变革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2.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核心观点是什么?它与传统历史观的区别是什么?答案: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核心观点是: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强调阶级斗争是驱动历史发展的主要动力,社会变革是历史发展的基本内在规律。
与传统历史观相比,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更加强调社会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注重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之间的相互作用,深刻揭示了阶级斗争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三、论述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强调实践在人类认识和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请结合具体例子进行论述。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认为实践是人类认识和历史发展的基础和根本动力。
例如,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的"实践决定意识",指出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是通过实践活动来实现的。
只有通过实践,人们才能感知和理解客观世界,并在实践中不断改变和深化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另外,马克思主义强调的革命实践也是实践观的体现。
马原期末考试大题试题及答案
马原期末考试大题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马克思的《资本论》主要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哪种经济现象?A. 商品交换B. 剩余价值C. 货币流通D. 社会分工答案:B2.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是什么?A. 资本与劳动的矛盾B.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C.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D. 个人与社会的矛盾答案:B3.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由什么决定?A. 商品的使用价值B. 商品的交换价值C. 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D. 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答案:D4.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什么?A. 市场供求失衡B. 资本积累的无序性C. 货币供应不足D. 社会总需求不足答案:B5.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的异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A. 劳动产品异化B. 劳动过程异化C. 人的本质异化D. 所有以上答案:D6.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什么?A. 资本家如何获取利润B.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C. 工人阶级的贫困化D. 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公答案:B7.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的积累是通过什么实现的?A. 技术创新B.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C. 剩余价值的无偿占有D. 市场扩张答案:C8. 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认为,社会变革的根本动力是什么?A. 科技进步B. 阶级斗争C. 政治革命D. 思想启蒙答案:B9.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什么决定的?A. 思想观念的变迁B. 经济基础的变革C. 政治制度的更替D. 文化传统的传承答案:B10. 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A. 没有阶级差别B. 物质财富极大丰富C. 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D. 所有以上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
答案: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必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马原期末考试题及答案大题
马原期末考试题及答案大题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是什么?请简要解释。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论和辩证法。
•唯物论强调物质的首位,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人类的思维、认识和社会意识都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
•辩证法强调辩证思维方法,强调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
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2.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方法和思维方式。
•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包含着对立面和矛盾,事物的运动和发展就是矛盾斗争的结果。
•辩证法强调量变和质变的关系,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由量变引起质变,从而形成新的事物。
•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无穷尽的运动发展的,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
3. 什么是唯物史观?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有哪些?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历史和社会发展的理论。
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包括:•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了社会的政治、法律、道德等意识形态上的东西。
•转型理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由一个社会形态向另一个更高级的社会形态转变的过程,如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
•革命理论:社会发展是通过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实现的,新的社会形态的产生是通过推翻旧的社会形态来实现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相通之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相通之处包括:•人的本质观念:马克思主义哲学注重人类的自由、平等和全面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的自我完善和修养有相似之处。
•社会公平与正义观念:马克思主义追求社会的公平和正义,而中国传统文化也强调类似的价值观。
•对自然的观念: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到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中国传统文化也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作为指导性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思想方法和原则。
马原大题(必考)
重点:题型:选择题(80道80分),客观题20分(我们老师说的是其中包括三个简答题12分,一个论述题8分,但有别的老师说是两道大题共20分)这100分最后折合为70分,其他三十分为作业和平时成绩得分。
范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第一章到第五章,具体为:绪论部分,只出选择题。
第一章,除了三十二页的时间和空间不考,其他均可能考到。
重点,对立统一规律,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哲学基本问题及其意义。
第二章,七十五页的“真理与谬误”第二节的第三小节“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和第二节“认识与实践的统一”不考。
重点:“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真理的检验标准”。
第三章,第一节中第四小节“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但需留意社会形态的概念)”第三节中第二小节“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不考,第二节“社会历史发现的动力”只出选择题。
重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第四章,第一节中第三小节“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第二节中第二小节“资本主义所有制”一百六十五页“资本的循环周转与再生产”第三节“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形态意识”不考。
重点:“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第五章,第二节“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三节”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只需简单看看,不作为重点,只出选择题。
重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点和实质。
以上就是我们老师给画的范围与重点,仅供复习参考。
ps.课本是王道,其他供参考。
答案:1.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⑴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
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联系,事物发展的动力就在于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
⑵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它们的钥匙。
⑶矛盾分析法是认识的根本方法。
《马原》大题题库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理论基础是什么?科学学说的创立和发展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马克思主义也不例外。
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的继承,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答: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第三。
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总之、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这是物质、意识关系问题上的唯物主义。
如何理解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答: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意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辩证关系。
首先,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
其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
最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二者的区分是相对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感性认识是在实践中产生的,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也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的。
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答:实践之所以能作为真理的检验标准,这是由真正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首先,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简述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答:一是生产的全球化。
二是贸易的全球化。
三是金融的全球化。
四是企业经营的全球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有哪些?答:第一,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
第二,国家和私人共有、合营企业。
大学马原考试题库及答案
大学马原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它包括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分别是:A. 哲学、政治学、经济学B. 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阶级斗争学说C.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D. 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答案:D2.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A. 精神B. 物质C. 意识D. 能量答案:B3. 在资本主义生产中,剩余价值的产生是通过:A.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B.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C. 超额剩余价值生产D. A和B答案:D4.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A. 生产过剩B. 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C.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D.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答案:D5. 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目标是:A. 实现个人自由B. 建立无阶级社会C. 消除贫富差距D. 促进经济发展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6.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包括:A. 生产力B. 生产关系C. 生产方式D. 上层建筑答案:B C7.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是:A. 资本与劳动的矛盾B. 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市场调节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C.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D. 资本家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答案:A B C8.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A. 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B. 社会主义最终取代资本主义C. 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D. 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答案:A B三、简答题9.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及其主要内容。
答案:马克思主义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探讨了世界的本原是物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以及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等基本原理。
政治经济学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剥削关系,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实现过程,以及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
科学社会主义则阐述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即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阶级的社会主义社会。
马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大题
马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大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包括:A. 哲学、政治学、经济学B. 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C. 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阶级斗争学说D.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学说答案:B2.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认为,剩余价值是:A. 工人的劳动时间超过必要劳动时间所创造的价值B. 工人的劳动时间低于必要劳动时间所创造的价值C. 工人的劳动时间等于必要劳动时间所创造的价值D. 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的劳动时间所创造的价值答案:A3.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A. 生产力的过剩B. 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C. 消费能力的不足D. 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答案:B4. 马克思的阶级斗争学说认为,阶级斗争是:A. 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B. 社会发展的间接动力C. 社会发展的障碍D. 社会发展的次要因素答案:A5.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A. 社会意识B. 社会制度C. 社会结构D. 社会关系答案:A...(此处省略其他选择题)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
答案: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由生产该商品所必需的社会平均劳动时间决定。
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也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所必需的劳动时间成正比。
2. 解释什么是“异化”以及马克思如何理解异化。
答案:异化是指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工人的劳动变成了一种商品,工人失去了对自己劳动成果的控制,从而失去了自我。
马克思认为异化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必然结果,它不仅表现在物质生产领域,也表现在人的精神和社会关系上。
3. 论述马克思关于阶级斗争的观点。
答案:马克思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这种矛盾最终会导致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阶级的社会。
马原考试试题及答案
马原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
A.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B. 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的统一C. 唯心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D. 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统一答案:A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
A. 毛泽东思想B. 邓小平理论C. 科学发展观D.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答案:A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
A. 剩余价值理论B. 劳动价值论C. 资本论D. 经济危机理论答案:A4.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A. 阶级斗争B. 社会基本矛盾C. 个人奋斗D. 科技进步答案:B5.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 德国古典哲学B.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D. 以上都是答案:D6.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因为()。
A. 实践是主观的B. 实践是客观的C. 实践是理论的D. 实践是抽象的答案:B7.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
A. 反映B. 决定C. 创造D. 否定答案:A8.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
A. 资本与劳动的矛盾B.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C. 资本家与工人的矛盾D.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答案:B9.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
A. 必然的B. 偶然的C. 人为的D. 随机的答案:A10.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和核心是()。
A. 辩证唯物主义B. 历史唯物主义C. 辩证法D. 唯物主义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包括()。
A. 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B.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C. 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的统一D. 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答案:ABD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包括()。
A. 毛泽东思想B. 邓小平理论C. 科学发展观D.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答案:ABCD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包括()。
马原期末试题大题及答案
马原期末试题大题及答案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解:本大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1.()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唯物史观,是指()。
A.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B. 历史的发展是波浪式的前进形式C.历史发展是一步一步翻越的逐步推进过程D.历史只能是历史的个案答案:A2.()在人的实践过程中产生出来的社会各种思想,就是指()。
A.意识形态B. 生态思维C.知识经验D.历史概念答案:A3.()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关于社会形态分析的方法是()。
A.唯物辩证法B. 唯物史观C.唯物论D. 辩证唯物主义答案:B二、简答题(每题10分)1. 请简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主要内容。
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理论,具体内容包括……2.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答: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是指……三、论述题(共150分)1.阶级斗争是指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都表现为阶级之间的斗争。
请回答以下问题:(1)阶级斗争是什么?为什么说阶级斗争是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都表现为阶级之间的斗争?(2)阶级斗争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什么?(3)在当代中国,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阶级斗争问题?答:(1)阶级斗争是指……2.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形态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唯物史观。
请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是社会形态,社会形态的演变有哪些?(2)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形态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什么?并阐述其内涵与作用。
(3)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指导作用在当代有什么现实意义?答:(1)社会形态是指……3.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经济学领域的理论创新,也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关键内容之一。
请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2)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是什么?(3)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意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趋势是什么?答:(1)科学社会主义是指……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产物。
马原期末考试题大题及答案
马原期末考试题大题及答案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内容。
答案: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的哲学思想中的核心内容之一,它认为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历史的发展是客观规律性的体现。
2.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是如何揭示资本主义剥削本质的?答案: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创造的价值超出了他们自身劳动力的价值,这部分超出的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即剩余价值。
资本家通过延长劳动时间或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增加剩余价值,从而实现对劳动者的剥削。
3. 马克思关于阶级斗争的观点是什么?答案:马克思认为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都存在着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是主要的阶级斗争形式,无产阶级通过阶级斗争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阶级社会。
二、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 论述马克思关于商品的二重性理论及其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分析意义。
答案:马克思认为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重性。
使用价值是商品满足人类需要的属性,而价值则是商品交换中所体现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商品的二重性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中劳动与资本的关系,以及价值的形成和转移过程。
这一理论为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资本积累和剥削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2. 论述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及其原因。
答案: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固有的矛盾所导致的。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导致生产过剩和市场需求不足,进而引发经济危机。
此外,资本主义经济的无计划性、竞争和资本积累也加剧了经济危机的周期性。
三、案例分析题(每题30分,共30分)案例:某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一次经济危机,大量企业倒闭,失业率上升,社会矛盾激化。
马原大题
案例分析(第一章)1、联系自身实际,分析为什么“互联网到底是阿里巴巴的宝库,还是潘多拉的魔盒”取决于互联网的“命运共同体”?(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在矛盾群中又存在着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在每一对矛盾中又有矛盾的主要方面与矛盾的次要方面,所以我们必须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抓关键、看主流的方法,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趋利避害,抓住其积极的作用,避免其消极作用。
(2)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积极方面,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服务。
2、怎样以辩证的思维方式认识与处理“蚂蚁”与“大象”的关系?(1)唯物辩证法认为,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指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趋势和关系。
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由于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条件,矛盾双方可以利用对方的发展使自己得到发展。
由于矛盾双方相互包含,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要求我们在对立中把握同一与在同一中把握对立。
(2)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在“大象”和“蚂蚁”的竞争中,“大象”要学习“蚂蚁”军团灵活的作战特点,创造条件,使自己的劣势转变为优势,通过竞争使“大象”和”蚂蚁”同时得到发展。
案例分析(第一章)3、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分析"巧用大循环,处理不再难"中"巧"在何处?(1)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规律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它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正确理解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大一马原考试题目及答案
大一马原考试题目及答案**大一马原考试题目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 德国古典哲学B.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D. 以上都是答案:D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A.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B. 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C. 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D. 以上都是答案:D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 多样性B. 物质性C. 可知性D. 规律性答案:B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A. 反映B. 决定C. 创造D. 否定答案:A5.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 人与自然的矛盾B. 人与社会的矛盾C.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D.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答案:C6.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A. 创造者B. 旁观者C. 领导者D. 被领导者答案:A7.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因为实践具有()A. 客观性B. 能动性C. 社会历史性D. 直接现实性答案:D8.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的本质是()A. 主观符合客观B. 主观创造客观C. 客观符合主观D. 客观创造主观答案:A9.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是()A. 阶级斗争B. 个人奋斗C. 英雄人物D. 人民群众答案:A10.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价值在于()A. 个人财富的积累B. 个人地位的提升C. 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D. 个人对自然的征服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包括()A.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B. 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C. 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D. 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答案:ABC2.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存在包括()A. 地理环境B. 人口因素C. 生产力D. 生产关系答案:ABCD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意识包括()A. 政治法律思想B. 道德观念C. 宗教信仰D. 艺术形式答案:ABCD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过程包括()A. 感性认识B. 理性认识C. 从实践到认识D. 从认识到实践答案:ABCD5.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价值实现需要()A. 个人的努力B. 社会的支持C. 历史的机遇D. 自然的条件答案:ABC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
马原考试试题及答案
马原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A.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B. 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结合C. 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的结合D. 唯心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2. 马克思的《资本论》主要分析了()A. 商品和货币B.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C. 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D.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A. 阶级矛盾B. 社会化大生产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C. 个人与社会的矛盾D.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4. 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A. 直线式上升B. 循环式发展C. 螺旋式上升D. 随机式发展5.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A. 社会意识B. 社会制度C. 社会生产力D. 社会关系答案:1-5 A, B, B, C, A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
答: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由生产该商品所必需的社会平均劳动时间决定。
劳动是一切价值的源泉,商品的价值是劳动的物化形式。
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即价值规律。
2. 如何理解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答: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工人的劳动创造出的价值超过了他们自身劳动力的价值,这部分超出的价值即为剩余价值。
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的剩余劳动,获取剩余价值,这是资本主义盈利的来源。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30分)试论述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答: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多种社会形态的更替,每一种社会形态都有其特定的生产方式和相应的社会结构。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认为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
结束语:通过本试题的练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掌握其核心思想,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中,以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分析(第一章)1、联系自身实际,分析为什么“互联网到底是阿里巴巴的宝库,还是潘多拉的魔盒”取决于互联网的“命运共同体”?(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在矛盾群中又存在着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在每一对矛盾中又有矛盾的主要方面与矛盾的次要方面,所以我们必须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抓关键、看主流的方法,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趋利避害,抓住其积极的作用,避免其消极作用。
(2)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积极方面,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服务。
2、怎样以辩证的思维方式认识与处理“蚂蚁”与“大象”的关系?(1)唯物辩证法认为,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指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趋势和关系。
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由于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条件,矛盾双方可以利用对方的发展使自己得到发展。
由于矛盾双方相互包含,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要求我们在对立中把握同一与在同一中把握对立。
(2)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在“大象”和“蚂蚁”的竞争中,“大象”要学习“蚂蚁”军团灵活的作战特点,创造条件,使自己的劣势转变为优势,通过竞争使“大象”和”蚂蚁”同时得到发展。
案例分析(第一章)3、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分析"巧用大循环,处理不再难"中"巧"在何处?(1)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规律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它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正确理解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
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2)在材料中,从蘑菇厂的建立,到引进生物科技公司,来生产有机复合肥,再到后面建立“自主退耕还林生态富民”的措施,都体现了把握事物的联系,利用规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原理。
(3)矛盾是指事物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关系。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要求我们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必须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
(用矛盾特殊性原理也可以)(4)材料中的“巧用大循环,处理不再难”还体现的是,我们要善于抓住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促使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实现经济发展,“处理不再难”的效果。
4、当你在生活中遇到难题和矛盾时,上述事例对你有何启示?这个材料要求我们现实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要善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出矛盾的特点,推动矛盾对立面的转化,促进事物的发展。
同时,要善于分析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具体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找出规律,积极促进事物的发展。
论述5、请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有关原理,分析人类认识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原因并说明它对我们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意义。
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如此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一步步地深化和提高,这就是认识发展的总过程。
人类认识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原因有:(1)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多次反复的过程。
(2)从人们具体的认识过程看,当某一思想、理论、计划、方案等,经过多次反复,在实践中达到了预想的结果,就算完成了。
但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物质世界是无限发展的,决定了认识发展的无限性。
认识的任务是力求获得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主观认识要同特定的时间、空间、条件下的客观实践相统一,主观认识要同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客观实践相统一。
我们既要反对主观认识落后于客观实际的右倾错误,更要反对主观认识明显超越历史阶段的左倾错误论述6、既然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那么,为什么同一时代条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却丰富多彩、差异很大甚至产生对立呢?搞清这些道理,对于提高自己思想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会有什么帮助?(1)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
社会意识到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统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又具有反作用。
社会存在就是人们的现实生活过程,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具有自觉能动性,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原理并不排除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作用,而是把这种能动作用视为社会存在的一个内在环节。
这样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原理,也就是人们的物质关系决定人们的思想关系,所以,人们在不同生产关系、阶级关系中的地位不同,就会有不同的理想、不同的荣辱观念,甚至在同一问题面前观念却截然相反)(2)社会意识不是消极被动地反映客观实在,它具有相对独立性,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
首先,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其次,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
第三,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处于同一时代条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会丰富多彩,出现很大差异甚至产生对立,本质上是由人们各自的人生实践具有很大差异造成的。
这并不是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原理的背离,而是这一原理的体现。
(3)懂得了这样的道理我们就要自觉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以积极向上的“意识”去创造积极向上的人生,用以积极向上的人生去展现积极向上的自我。
论述#7、运用社会基本矛盾原理,分析社会主义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1)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2)社会基本矛盾是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化。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对生产力发展起阻碍作用。
②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3)改革在社会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①改革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②在一定社会形态的量变过程中、当社会基本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但又尚未激化到引起社会革命的程度时,就需要依靠改革的途径或手段。
③改革所涉及的领域是多方面的。
④改革是用于解决现存的社会体制存在的问题。
(4)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是不会停止的。
论述#8、如何理解商品二因素的矛盾来自劳动二重性的矛盾,归根到底来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1)商品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是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具体劳动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而抽象劳动反映的则是社会生产关系,是一个历史范畴。
(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商品生产者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
生产商品的劳动既是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的过程,又是抽象劳动形成价值的过程。
具体劳动反映人和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一般属性;抽象劳动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各种具体劳动在性质上是不同的,在量上是无法比较的;抽象劳动在性质上是没有差别的,在量上可以相互比较。
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着商品的二重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体现着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对立统一。
(3)私人劳动是指劳动具有私人性质,因为在私有制的条件下,生产商品者占有生产资料,生产多少,怎么生产以及如何分配都是他私人的事。
社会矛盾是指劳动具有社会性质,在社会分工条件下,生产者生产的产品不是供给自己消费的。
他是为他人和社会需要而生产的,是社会总劳动的组成部分。
(4)具体劳动能否还原为抽象劳动,在根本上取决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能否实现统一。
商品生产者的私人劳动生产的产品如果与社会的需求不相适应,这种私人劳动就不会被承认为社会劳动,它作为具体劳动的有用性质也就不会被社会承认,因而不能还原为抽象劳动,这意味着商品的价值不能实现,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没有得到解决。
反过来,如果私人劳动生产的产品为社会所接受,则这种私人劳动就会被承认并转化为社会劳动,它作为具体劳动的有用性质就会被社会承认,因而可以还原为抽象劳动,这意味着商品的价值得到了实现,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得到了解决。
所以,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其它一切矛盾的基础。
论述#9、论述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1)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地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2)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以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条件.要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就必须降低劳动力价值.而劳动力价值是由维持劳动力再生产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构成,因而就需要提高生活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及与生活资料生产有关的生产资料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可见,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以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前提的.(3)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在现实生活中,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首先是从个别企业开始的,个别企业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是为了追求超额剩余价值.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导致其它资本家为此目的开展竞争,从而提高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因此,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过程中实现的。
论述#10、如何认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1)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指出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和本质规定,是完全正确的,任何时候都不能违背,必须坚持。
(2)它是一种科学预测和对社会发展趋势的分析,在实践中不能僵化地教条式地对待它。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阶段。
③任何国家的社会主义都必须是社会主义的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的共性与中国特色个性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