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合成抗感染药

合集下载

人工合成抗菌药

人工合成抗菌药

人工合成抗菌药近年来,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导致了许多病原菌对传统抗生素的耐药性逐渐增强。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科学家们不断努力开发新型的抗菌药物,其中人工合成抗菌药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本文将讨论人工合成抗菌药的意义、方法及前景。

一、人工合成抗菌药的意义传统的抗菌药物往往来源于天然产物,如青霉素等。

然而,这些天然产物的开发已经到了瓶颈期,并且很多病原菌逐渐产生了对这些药物的耐药性。

因此,通过人工合成抗菌药的方式可以突破传统的限制,创造更多新型的抗菌药物。

人工合成抗菌药的另外一个意义在于可以对抗一些传统抗生素无法应对的耐药菌株,比如“超级细菌”。

这些细菌对传统抗生素具有很高的耐药性,但是通过人工合成出的抗菌药物有可能对其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从而为人们治疗此类感染提供新的选择。

二、人工合成抗菌药的方法人工合成抗菌药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结构导向的合成:这种方法是通过分析已知抗菌药物的结构与活性之间的关系,设计并合成出新的有活性的化合物。

该方法需要对化学合成具有较高的要求,并且需要大量的实验验证。

然而,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快速地获得具有较好抗菌活性的新化合物。

2. 高通量筛选:这种方法利用高通量筛选技术,通过筛选大量的化合物库,寻找具有较好抗菌活性的化合物。

高通量筛选技术能够快速筛选出大量药物候选化合物,为研发新型抗菌药物提供了高效的手段。

3. 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随着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利用这些技术来预测抗菌药物的活性也成为了一种新的研究方向。

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的训练,可以快速地预测一种化合物是否具有抗菌活性,从而加速人工合成抗菌药物的进程。

三、人工合成抗菌药的前景人工合成抗菌药的研究前景广阔。

首先,人工合成抗菌药可以帮助科学家们理解抗菌药物抑制机制的更多细节。

通过对抗菌药物结构与活性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可以为合成更多的新型抗菌药物提供理论指导。

其次,人工合成抗菌药还可以应对新兴的耐药性问题。

药物化学中抗病毒药物

药物化学中抗病毒药物
间接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干扰病毒在体内的传播等。例如,干扰素通 过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病毒蛋白,抑制病毒复制;利巴韦林则通过抑制病毒RNA聚合酶,阻止病 毒复制。
抗病毒药物的发展历程
抗病毒药物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程。最早 的抗病毒药物主要是一些天然产物,如植物 提取物、抗菌药等。随着分子生物学和药理 学的发展,人们开始针对病毒的特定靶点进 行药物设计和筛选,发现了许多具有抗病毒 活性的小分子化合物。
提供基础。
药物筛选
利用高通量筛选技术, 从大量化合物中筛选出 具有抗病毒活性的候选
药物。
结构优化
根据抗病毒活性测试结 果,对候选药物进行结 构优化,以提高疗效和
降低副作用。
临床试验
对新药进行多阶段临床 试验,评估其在人体内
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抗病毒药物的生产工艺
0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2
03
04
发酵工程
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生产抗病 毒药物,如抗生素。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干扰素是一类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的蛋白质,通过激活宿 主细胞的抗病毒蛋白合成而抑制病毒复制。干扰素主要用 于治疗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慢性乙型肝炎。金刚烷胺主要 用于预防和治疗甲型流感病毒感染。
03
抗病毒药物的研发与生 产
抗病毒药物的研发流程
靶点发现
确定病毒的特异性靶点 ,如病毒酶、受体或关 键蛋白质,为药物设计
化学合成
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制备抗病毒 药物,如核苷类似物。
基因工程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重组蛋 白或多肽类抗病毒药物。
细胞培养
通过细胞培养技术生产病毒抗 体或细胞因子类抗病毒药物。
抗病毒药物的质量控制

化学生物学在抗感染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化学生物学在抗感染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化学生物学在抗感染药物研发中的应用在当今医学领域,抗感染药物的研发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重要课题。

感染性疾病,无论是由细菌、病毒、真菌还是寄生虫引起,都对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化学生物学作为一门融合化学和生物学的交叉学科,为抗感染药物的研发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化学生物学的核心在于运用化学的原理和技术,研究生物体系中的分子过程和相互作用。

在抗感染药物研发中,化学生物学能够从多个层面深入探究病原体的生命活动机制,为药物靶点的发现和药物设计提供关键的依据。

首先,化学生物学有助于发现新的药物靶点。

传统的药物研发往往依赖于已知的靶点,但对于一些顽固的病原体,已知靶点可能已经被充分研究,难以开发出全新的有效药物。

化学生物学通过研究病原体的代谢途径、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以及基因表达调控等方面,可以发现那些尚未被充分关注但却对病原体生存和致病至关重要的分子靶点。

例如,通过对细菌细胞壁合成过程的深入研究,发现了参与这一过程的关键酶,从而为开发针对细菌细胞壁的新型抗生素提供了靶点。

其次,化学生物学在药物筛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传统的药物筛选方法通常效率较低,且容易遗漏一些潜在的有效化合物。

而基于化学生物学的筛选方法,如基于活性的蛋白质组学分析(ABPP),可以直接检测化合物与靶点蛋白的相互作用,快速筛选出具有潜在活性的药物分子。

此外,利用化学生物学中的高通量筛选技术,可以同时对大量的化合物进行筛选,大大提高了药物发现的效率。

再者,化学生物学能够帮助优化药物的化学结构。

在确定了药物靶点和筛选出初步有效的化合物后,需要对化合物的化学结构进行优化,以提高其药效、降低毒性和改善药代动力学性质。

化学生物学中的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CADD)技术可以通过模拟药物与靶点的结合模式,预测药物分子的结构活性关系,为药物结构的优化提供指导。

同时,化学合成方法的不断创新也使得能够快速合成和改造大量的化合物,为药物研发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化学合成抗感染药—抗真菌药(药物学课件)

化学合成抗感染药—抗真菌药(药物学课件)

抗真菌药
真菌所致疾病与常用药物
各种癣菌
浅部真菌病
头 癣
体 癣
指甲癣
灰黄霉素
制霉菌素
特比萘芬
咪 康 唑
新型隐球菌
白色念珠菌
深部真菌病
脑膜炎
肺 炎
心内膜炎
两性霉素B
酮 康 唑
氟 康 唑
抗真菌药
真菌所致疾病与常用药物(一)
类别
药名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多烯类
两性霉素B
严重深部真菌
的首选药
肝肾毒性、
血液毒性、
常用药物有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和伊曲康唑等。
抗真菌药
抗真菌药物的分类:
抗生素类:灰黄霉素、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
咪唑类:酮康唑、克霉唑、咪康唑、益康唑、联苯苄唑
三唑类:伊曲康唑、氟康唑
丙烯胺类:特比萘芬
嘧啶类 :氟胞嘧啶
抗真菌药
口腔念珠菌病
乙酰辅酶A
抗真菌药
【作用机制】 1.作用于真菌细胞膜
相关链接-唑类抗真菌药物

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类合成抗真菌药
• 于60年代末问世
• 1969年–克霉唑和咪康唑作为抗真菌药用于临床
• 大量的唑类药物被开发
• –可以治疗浅表性真菌感染及体内深度的霉菌感染
• –还可口服治疗全身性真菌感染
咪唑类抗真菌药
N
咪康唑
分子中含有咪唑环:
N
CH2
Cl
CH OCH2
制霉菌素作用与两性霉素B基本相同,但毒性更大,不作注射
用。口服用药用于免疫缺陷患者或肿瘤患者防治消化道念珠菌
病,局部用药治疗口腔、皮肤、阴道念珠菌感染和阴道滴虫病

第十二章 合成抗感染药

第十二章  合成抗感染药

第一节 磺胺类药物及其增效剂
(三)作用机制与构效关系
2.构效关系 对氨基苯磺酰胺是产生抗菌作用的基本结构,而且氨 基和磺酰胺基必须互为对位。苯环上的其它其他位置 引入其他任何取代基,或苯环用其它其他杂环代替时 ,其抗菌作用会降低或丧失。芳香第一胺是抗菌活性 的必需基团,N4氨基上的一个氢被其他基团取代,则 必须在体内代谢成芳香第一胺才有效,否则失效。
理化性质
第三节 抗结核病药
在弱酸性下较稳定,故本品酸度应控制在pH4.0~6.5范 围内。本品在酸性条件下与亚硝酸钠反应,氧化成醌型 化合物,由橙色变为暗红色,可作鉴别。
临床应用
第三节 抗结核病药
本品临床主要用于肺结核及其他结核病,也可用于麻风病或 厌氧菌感染。与异烟肼、乙胺丁醇合用有协同作用,可延缓 耐药性的产生。
取代基的名称。
磺胺嘧啶(SD)
第一节 磺胺类药物及其增效剂
(二)结构、命名和分类
(2)化学名以对氨基苯磺酰胺为母体,再标明取代基的位 置及名称。例如:化学名为N-(5-甲基-3-异噁唑基)-4氨基苯磺酰胺。
第一节 磺胺类药物及其增效剂
(二)结构、命名和分类
(2)化学名以对氨基苯磺酰胺为母体,再标明取代基的 位置及名称。例如:化学名为N-(5-甲基-3-异噁唑基) -4-氨基苯磺酰胺。
磺酰胺基上的活泼氢原子,可被某些金属离子(铜、银、 钴等)取代,生成有色的金属盐沉淀。磺胺类药物的钠盐 溶液,加硫酸铜试液生成不同颜色的铜盐沉淀。
第一节 磺胺类药物及其增效剂
(四)理化性质
2. 芳伯氨基(Ar-NH2)的性质 (1)弱碱性 (2)重氮化偶合反应 (3)与芳醛反应 (4)自动氧化 3. 苯环上的溴代反应
第二节 喹诺酮类抗生素

化学药制剂

化学药制剂

化学药制剂化学药制剂是指通过化学方法合成的药物,通常是由抗生素、激素、生物碱、化学合成物等成分组成的药品。

这些药物通常在疾病的治疗、缓解和预防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化学药制剂的概念、类型、制备方法及用途等方面。

一、化学药制剂概述化学药制剂是一种通过化学合成获得的药品。

这些药品通常是一种或多种化学物质的复合物,具有特定的化学结构和药理活性。

化学药制剂通常是由有机化合物合成,它们可以对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产生生物学效应,治疗或缓解疾病症状。

随着现代医学发展,化学药制剂越来越受到医生和病人的信任和支持,成为治疗疾病的首选药物之一。

二、化学药制剂的分类化学药制剂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抗生素:抗生素是一种使用广泛的化学药制剂。

它们通常是从某些细菌、真菌或类似微生物中提取的化学物质。

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感染,如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胃肠道感染等。

2. 激素:激素是一种人体内分泌系统产生的物质。

某些激素,如肾上腺素和生长激素等,可以通过人工合成的化学药物达到类似的生物学效应。

激素药物通常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如炎症、过敏、肿瘤等。

3. 生物碱:生物碱是一种从植物或其他生物体中提取的化学物质。

生物碱通常具有非常强的生物学活性,可以对癌细胞和病原体产生杀菌、杀病毒的效果。

生物碱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肿瘤、心血管系统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等。

4. 化学合成物:化学合成物是指利用化学方法从简单化合物通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合成的药物。

化学合成药物具有更广泛的应用范围,包括治疗疾病、生产生物技术产品等。

如:头孢类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等等均属于化学合成药物。

三、化学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化学药制剂的制备方法主要是化学合成法。

化学合成法是通过在反应器中控制化学反应条件制备出所需药品的一种方法。

该方法利用化学反应条件,选择适当的反应物,引发化学反应,并通过加热、冷却、升降压等方式调节反应条件,使化学反应的速度、选择性和产率达到最佳状态,从而制得药品。

氟喹诺酮

氟喹诺酮
6喹诺酮类和其他抗菌药的作用点不同,它们以细菌的脱氧核糖核酸(DNA)为靶。细菌的双股DNA扭曲成为 袢状或螺旋状(称为超螺旋),防止DNA形成超螺旋的酶称为DNA回旋酶,喹诺酮类妨碍此种酶,进一步造成染色 体的不可逆损害,而使细菌细胞不再分裂。它们对细菌显示选择性毒性。当前,一些细菌对许多抗生素的耐药性 可因质粒传导而广泛传布。本类药物则不受质粒传导耐药性的影响,因此,本类药物与许多抗菌药物间无交叉耐 药性。
药物作用
在氟喹诺酮类较广泛使用的品种中,对绿脓杆菌作用较强的为环丙氟哌酸,MIC90为1 mg.L-1,其次为氟嗪 酸MIC90为2 mg.L-1。氟哌酸抗绿脓杆菌MIC90虽为2 mg.L-1,但其吸收差,血药浓度低,不能有效控制感染, 故环丙氟派酸为应用较好品种。氟嗪酸对一般阴性杆菌的作用与环丙氟哌酸相仿或稍弱,90年代后开发的新品种 多氟哌酸类某些品种,不仅抗G-杆菌活性与环丙氟哌酸相似,而且抗G+球菌作用加强,对MRSA有效,对衣原体、 支原体、厌氧菌亦有一定作用,明显优于环丙沙星。另据国外报导,此类药已突破抗菌概念,在抗病毒、抗肿瘤 方面亦有新进展,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就。预计本世纪末到下世纪初,本类药物会有更多有希望的新品种问世。
4 消化道反应 恶心、呕吐、胃部不适、腹泻、腹痛等,生率3%~5%。
5 肝肾毒性 有0.8%~4.3%患者可出现肝肾功能异常,故肝肾功能不良患者慎用。
6 血液系统毒性 可有血细胞及血小板减少,溶血性贫血,也有再障报道。
参考文献
1 戴自英主编.实用抗菌药物学.第一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268~276 2 陈新谦,金有豫主编.新编药物学.第十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101~103 3 张致平.中国抗生素杂志,1992,17(2):87 4 陈华庭,张 玉,陈 伟等.武汉地区1995年度喹诺酮类药物评估.中国药房,1997,8(3):116 5 范 勇,杨国勤.南京地区1996年度喹诺酮类药物用药分析.中国药房,1997,8(6):268 6 李家泰主编.临床药理学.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511~518 7 孙曼琴.喹诺酮类抗菌药的安全性评价.全国抗感染药物临床评价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华医学会临床药物 评价专家委员会.北京,1996,67

药物化学-第十二章-合成抗感染药

药物化学-第十二章-合成抗感染药

喹诺酮类抗菌药
诺氟沙星Norfloxacin
抗菌谱广,对G+菌和G-菌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特别是对绿脓杆菌的作用大于氨基糖苷类的庆大霉素。主要用于敏感菌所至泌尿道、胃肠道等感染。
酸碱性:在醋酸,盐酸或氢氧化钠液中易溶。
01
稳定性:在室温下相对稳定;但遇光变色(光照分解,哌嗪开环)。
02
鉴别(叔胺基团)——与丙二酸和醋酐反应,显红棕色。
03
鉴别(有机氟)——本品经氧瓶燃烧破坏后,吸收液与茜素氟蓝和硝酸亚铈试液作用生成蓝紫色配合物。
04
诺氟沙星
盐酸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
Hydrochloride 抗菌谱广,对所有细菌的活性比诺氟沙星强,优于某些第三代头孢菌素。 可用于呼吸、泌尿及消化系统的感染。
1
2
喹诺酮类抗菌药
左氧氟沙星
开创了细菌感染性疾病化学治疗的新纪元; 启示从体内代谢产物中寻找新药; 开辟了一条从代谢拮抗来寻找新药的途径; 启发从研究药物的副作用来发现新药。
磺胺类药物及抗菌增效剂
磺胺嘧啶Sulfadiazine, SD 对溶血性链球菌、脑膜炎双球菌、肺炎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易渗入脑脊液中,为治疗和预防流行性脑膜炎的首选药物。至今在临床上仍占有重要的地位。 磺胺类药物及抗菌增效剂
本品为白色结晶性粉末。几乎不溶于水,易溶于稀盐酸、氢氧化钠试液和氨试液。
本品具芳香第一胺基,遇光易氧化生成偶氮化合物和氧化偶氮化合物而变黄并逐渐加深。
本品具有芳香第一胺基,可发生重氮化偶合反应,生成橙红色沉淀。
本品的钠盐水溶液与硫酸铜试液作用,产生草绿色铜盐沉淀。
甲氧苄啶(TMP)
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苦。几乎不溶于水,易溶于冰醋酸。 本品的醇溶液加稀硫酸和碘试液,即生成棕褐色沉淀。 本品为抗菌增效剂

合成抗菌药物的分析

合成抗菌药物的分析
• 抗革兰氏阴性菌药物(1962-1969年):萘啶酸、奥索利酸、吡咯米酸 -抗菌谱窄,易产生耐药性,作用时间短 革兰氏染色反应是细菌分类和鉴定的重要性状。它 • 抗革兰氏阳性菌药物(1970-1977年):西诺沙星、吡哌酸 是1884年由丹麦医师创立的。细菌先经碱性染料结晶染 --对肠道、尿路感染有效 色,而经碘液媒染后,用酒精脱色,在一定条件下有的 --副作用少,在体内稳定
CH3
N O CH3
H3C
O
四、含量测定
非水溶液 滴定法 紫外分光 光度法 高效液相 色谱法
• 非水溶液滴定法
喹诺酮类药物具有酸碱两性的物质,而且大部分该类药物为疏水性,在 pH6-8范围类水溶性较差,不能在水溶液中直接滴定。非水滴定中,以碱量法 最常用。
• 紫外分光光度法
分子结构中具有共轭体系,在紫外区有特征性吸收。又它们具有酸碱两性 特征,在碱性或酸性中皆可溶解,并且稳定性良好。因此,可利用吸收系数 或对照品对照法进行含量测定。
前言
合成抗 菌药物 是一类能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 的药物(化学治疗剂)
喹诺酮类
磺胺类
抗结核类
抗真菌类
第一节
喹诺酮类抗菌药
常见的氟喹诺酮类药物
O F N N 培氟沙星 O O F N N O 氧氟沙星 N N OH F N O 左氧氟沙星 N N O OH N N 依洛沙星 O O OH N N O F O OH
第一代(1962-1969)
各代喹诺酮类药物的主要特性—发展趋势
• • 分代 药动学 安全性 抗菌活性 抗菌谱 第1代 第2代 第 3代 第 4代 差 较差 良好 良好 小 中等 应用 窄 泌尿系感染

• • • 较大 较强 大 强 较小 中等 扩大 广谱 广谱

第三章 化学合成抗菌素

第三章 化学合成抗菌素

磺胺类药物作用原理
• 磺胺药是通过干扰敏感菌的叶酸代谢而抑制其生长繁殖。
• 根据上述作用机制,应用时须注意: • (1)PABA对二氢叶酸合成酶的亲和力较磺胺类大5000~15000
倍,因此,应用磺胺类药时必须要有足够的剂量和疗程,首次 常用加倍量(负荷量),使血药浓度迅速达到有效抑菌浓度;
• (2)在脓液和坏死组织中含有大量的PABA,可减弱 磺胺类药物的局部作用,故局部应用时要清创排脓;
抗菌增效剂
• 因能增强磺胺药和多种抗生素的疗效,故称为抗生素增效剂。 它们是人工合成的二氨基嘧啶类。国内常用甲氧苄啶(TMP) 和二甲氧苄啶(DVD)两种,二甲氧苄啶为动物专用品种。
甲氧苄啶(TMP)
• 【药动学】 • TMP内服吸收迅速而完全,脂溶性高,广泛分布各组织和体液中。 • 【药理作用】抗菌谱广。一般不单用。 • 【临床应用】常以1:5比例与SMD、SMM、SMZ、SD、SM2、SQ等
• (3)局部应用普鲁卡因时,普鲁卡因在体内可水解 生成PABA,亦可减弱磺胺类药物的疗效;
• (4)能利用外源叶酸的细菌对礦胺类药物不敏感。 • (5)细菌对磺胺药易产生耐药性。
临床应用
1. 全身感染 2. 肠道感染 3. 泌尿感染 4. 局部软组织和创面感染 5. 原虫感染 6. 其他
全身感染
化脓棒状杆菌、大肠埃希菌、副鸡嗜血杆菌等;
• 一般敏感的有: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巴氏杆菌、产气荚 膜杆菌、克雷伯菌、炭疽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
• 某些横胺药还对球虫、卡氏白细胞虫、疟原虫、弓形体等 有效,但对螺旋体、立克次体、结核杆菌等无作用。
• 不同磺胺类药物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亦有差异。一般来说,其抗 菌作用强度的顺序为磺胺间甲氧嘧啶(SMM)>磺胺甲噁唑(SMZ)>磺 胺嘧啶(SD)>磺胺地索辛(SDM)>磺胺对甲氧嘧啶(SMD)>磺胺二甲 嘧啶(SM2)>磺胺多辛(SDM’)>氨苯磺胺(SN)。

2.合成抗感染药(药物化学)

2.合成抗感染药(药物化学)

1,4-二氢-4-氧代吡啶-3-羧酸 (吡酮酸类 )
二、发展
第一代(1962-1969)
H3C CH3 N NH CH3
Cl
N
氯喹
萘啶酸 (萘啶羧酸类 )
第二代(1969-1978)
O O
6 6 N
HN N
OH
6 7
7
N
N
N
CH3
吡哌酸 (嘧啶并吡啶羧酸类)
西诺沙星 (噌啉羧酸类)
第三代(1978-1998)
N H
O S H 2N
O N N H
磺胺甲氧嗪(t1/2=37h)“长效磺胺”
5、优缺点
• 优点 – 抗菌谱较广 – 性质稳定 – 使用方便 – 价格低廉 – 对某些感染有显著疗效 • 缺点 – 抗菌活性弱,为抑菌剂 – 易产生耐药性 – 肾损害
二、结构分类
• 基本结构:对氨基苯磺酰胺
R1 HN
4 1
2
N
1
磺胺甲噁唑 新诺明(SMZ)
O H2N
O S
3
NH N
1
O
5
CH3
复方新诺明:SMZ+TMP
六、构效关系
(1) 氨基与磺酰氨基在苯环上必须处于对位;
(2)磺酰氨基上N单取代活性增强
-杂环取代更佳;
(3)4位氨基的游离或潜在的游离状态是活性的关键
H2N N N
N
O H2N S
O NH
N
SO2NH2
[作用机制]
2.抑制拓扑异构酶IV 干扰细菌G(+) DNA复制
解环连
(-) 喹诺酮类药物
四、构效关系
5
B环可作改变, 苯环、吡啶环、 嘧啶环均可。 7

《药物化学基础(中职药剂专业)》第11章_抗感染药

《药物化学基础(中职药剂专业)》第11章_抗感染药

H2N
SO2NH N O CH3
磺胺甲噁唑 SMZ(11-5)
O H2N SO2NH C CH3
磺胺醋酰 SA 磺胺噻唑 ST
N H2N SO2NH S
N H2N SO2NH N
OCH3
磺胺甲氧嘧啶
分类:
◆根据临床感染部位不同,磺胺药通常分为三大类:
局部感染用磺胺 肠道感染用磺胺药 全身性感染用磺胺药 ◆根据药物在体内作用时间长短又可分为三类 : 短效磺胺药如磺胺异恶唑 中效磺胺药如磺胺嘧啶SD 长效磺胺药如磺胺甲氧嘧啶
第三代的喹诺酮类抗菌药是 吡哌酸 环丙沙星 莫西沙星 萘啶酸 诺氟沙星


哪个药物揭开了喹诺酮类药物研究的序幕 () A.氟哌酸 B.萘啶酸 C.依诺沙星 D.环丙沙星 E.氧氟沙星

(二)结构、命名和分类(熟)

磺胺类药物的结构通式如下:★
4 HN 1 SO2NH
R1
R2
R1多为H,R2多为杂环,如嘧啶、异恶唑 环等,环上取代甲基或甲氧基
命名:

以对氨基苯磺酰胺为母体进行命名,通 常冠以“磺胺”,其后接N1取代基的名 称。
N H2N SO2NH N
磺胺嘧啶 SD(11-4)


磺胺甲嗯唑(SMZ)与甲氧苄啶(TMP)代谢拮抗叶酸 的生物合成通路 都作用于二氢叶酸还原酶 都作用于二氯叶酸合成酶 前者作用于二氢叶酸还原酶,后者作用于二氢叶 酸合成酶 前者作用于二氢叶酸合成酶,后者作用于二氢叶 酸还原酶
(二)构效关系(熟)
R1 4 HN 1 SO2NH R2
第十一章 抗感染药 (合成抗感染药)
你知道有哪些名人受感染而死亡的名人吗? 1939年11月12日白求恩死于葡萄球菌引起 的败血症而死!!(什么是败血症) 雪莱(英国诗人):死于肺结核!!(冬天来了,春 天还会远吗?)

抗感染药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抗感染药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抗感染药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抗感染药物已成为当代医学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因为感染性疾病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增加。

抗感染药物的发展,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治疗与预防各种感染性疾病,减少全球范围内的死亡人数。

抗感染药物的合成抗感染药物的合成,通常是从天然界中提取出优良的化合物,然后通过化学合成形成新的物质。

作为化学领域中一种重要的化合物,硝基苯胺衍生物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硝基苯胺衍生物已被证明可以用于治疗许多感染性疾病,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

硝基苯胺由于其吸收性好,血液与尿液中的浓度高和深度抗菌作用等多种优点,被广泛用于制作抗感染药物。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针对硝基苯胺的化学合成不断探索和研究,使得抗感染药物得到了持续发展。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对甲基苯胺的硝化来制备硝基苯胺,从而获得合成硝基苯胺的前驱体。

当然,硝基苯胺衍生物仅仅是一种抗感染药物的类型,还有许多其它种类的抗感染药物。

抗感染药物的生物活性对于一种抗感染药物,其生物活性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它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效果。

许多学者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和药物学知识,在研究抗感染药物的生物活性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例如,某些抗生素中的分子结构可以与病原体上的生理过程相互作用,从而引起其死亡。

此外,抗感染药物可通过影响病原体的DNA、RNA或蛋白质合成,抑制其生长和繁殖,防止其产生耐药性等。

这些研究成果为科学家们提供了丰富的思路和方法,有助于设计、筛选并合成新出的抗感染药物。

不过,应当注意到,一些抗感染药物的生物活性可能会对人体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应当在研究抗感染药物时,不仅需要考虑药物本身的生物活性,也要兼顾其对人体的安全性。

总结抗感染药物的研究对于现代医学的发展极为重要,而药物效能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治疗效果。

因此,在合成抗感染药物的同时,也需要对其生物活性进行深入研究,以兼顾其治疗效果和人体安全性。

期望能够在未来的实验中,不断发掘出具有优良性能的抗感染药物,为全球范围内的感染性疾病肆虐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手段。

新型抗病毒药物的合成与研究

新型抗病毒药物的合成与研究

新型抗病毒药物的合成与研究自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以来,全球各国都加快了病毒的研究和开发,以期找到有效的治疗药物,抗击病毒。

目前为止,已经有不少的新型抗病毒药物被开发出来,使得治疗病毒的效果得到了极大地提高。

本文将会就新型抗病毒药物的合成和研究进行一些探讨。

一、什么是抗病毒药物抗病毒药物是一种用于抑制病毒感染的药物。

与传统的抗生素不同,抗病毒药物不能消灭病毒,但它可以防止病毒在宿主体内繁殖和感染新细胞。

一些抗病毒药物能够加速宿主机体的免疫反应力度,使机体能够迅速地抵抗病毒感染。

二、如何合成新型抗病毒药物新型抗病毒药物主要是由化学合成和天然界中生物合成两种途径合成。

化学合成法是通过人工合成新型抗病毒药物的成分,将这些成分组合成为药物。

化学合成法通常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资金,但它可以将药物的成分一步步精确地合成成为期望的结果,从而提高药物效果和治疗范围。

化学合成也可以改善药物分子结构、改进制剂类型、增强合成效率和降低成本,以达到更好的开发新药的效果。

天然界中生物合成法是指利用天然界中生物——或者是动物,或者是植物,从它们体内或体表中提取成分。

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它减少了药物的生产成本和时间,同时也可以较好地同调整药物的剂量和成分。

但天然界中生物合成法的不足之处在于,药物的成分是来自天然界中的生物,因此自然界中杂质也多,治疗上的效果常被限制。

三、新型抗病毒药物的研发进展目前,新型抗病毒药物的研究已经逐渐得到了大力的推广和发展。

新型抗病毒药物的研发主要是针对各种病毒相关的疾病。

例如,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疫苗目前已经被研发出来,并陆续进入到人体临床试验阶段。

除此之外,新型抗病毒药物的研究还有很多其他方面。

例如,力帆肽(Remdesivir)是新型抗病毒药物的一种,它可以抑制病毒在人体内的繁殖,在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效。

在这一方面,也有其他的新型抗病毒药物进行了研究,例如苯磺酸鲑鱼胰岛素等,但其疗效一般。

第三节化学合成抗菌药

第三节化学合成抗菌药
第三节 化学合成抗菌药
一、磺胺类 二、抗菌增效剂 三、硝基呋喃类 四、喹噁啉类 五、氟喹诺酮类 六、硝基咪唑类
一、磺胺类
抗菌谱
• • • • • • 对G+菌、G-菌、衣原体、放线菌、原虫有效; 对弓形体有效; 对绿脓杆菌有效; 对砂眼衣原体有效; 对伤寒杆菌敏感; 对立克次体、螺旋体、结核杆菌无效。
哌嗪基与细菌DAN螺旋酶 B亚基之间相互作用,增强 N 了该酶的亲和力,活性增强。
OH
B A
HN
N
N
N CH3
使整个分子的碱性和水溶性增加
特 点: 抗菌谱扩大(抗G(-) G(+)菌、绿脓杆菌)。
抗菌活性增加( 对G(-)菌作用更强, 但G(+)菌较弱)。 药代动力学性质也得到改善, 毒副作用小(分子极性增加),耐药性低, 临床上用于治疗泌尿道感染、肠道感染及耳道感染。
不良反应
急性中毒:静脉注射磺胺类钠盐,速度过快或
剂量过大;
慢性中毒:剂量较大或连续用药超过1周以上,
肾毒性;
应用时应充分饮水,促进排出; 宜与碳酸氢钠同服,碱化尿液,促进排出。
耐药性
细菌对磺胺类药物易产生耐药性,可能是
细菌改变了代谢途径
各磺胺药之间可产生程度不同的交叉耐药
性,但与其它抗菌药之间五交叉耐药性
地美硝唑(dimetridazole)
又名二甲硝咪唑; 广谱抗菌和抗原虫作用; 鸡对本品敏感,大剂量可引起平衡失调。
第四节 抗病毒药
作用机制
(1)干扰病毒吸附于细胞,阻止其 进入宿主C;
(2)抑制病毒核酸复制;
(3)抑制病毒蛋白质合成;
(4)诱导宿主C产生抗病毒蛋白。
病毒的复制及抗病毒药的作用部位

《兽医药理学》化学合成药物

《兽医药理学》化学合成药物

作用机理
谷氨酸 食物 + 二氢叶酸合成酶 二氢叶酸还原酶 二氢蝶啶 二氢叶酸 四氢叶酸 + (-) 对氨苯甲酸 一碳单位 (-) (PABA) 核酸合成 磺胺类 甲氧苄啶类
作用机理
(1)能选择性地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使二氢叶酸 不能还原为四氢叶酸,阻止细菌核酸的合成而。
(2)与磺胺合用,可使菌体叶酸遭双重阻断,作用
第二节 化学合成抗菌药 synthetic antimicrobial agents



磺胺类及其增效剂 喹诺酮类 喹噁啉类 其他
o硝基呋喃类 o硝基咪唑类
一、磺胺类及其增效剂


磺胺类(sulfanamides):抗菌谱广,性质 稳定,使用方便,价格低廉,不消耗粮 食,国内能大量生产,与增效剂有协同 作用。 增效剂(sulfanamide combinations):能 增强磺胺药和多种抗生素的效力。

〔作用机制〕

抑菌药,磺胺药的结构和PABA相似,因 而可与PABA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阻碍 二氢叶酸的合成,从而影响核酸的生成, 抑制细菌生长繁殖。
谷氨酸 食物 + 二氢叶酸合成酶 二氢叶酸还原酶 二氢蝶啶 二氢叶酸 四氢叶酸 + (-) 对氨苯甲酸 一碳单位 (-) (PABA) 核酸合成 磺胺类 甲氧苄啶类

肠道感染:选用肠道内服难吸收的磺胺类,一 般与DVD合用,常用药物有SG、PST、SST等。
泌尿道感染:选用作用强、排泄快、乙酰化率 低、尿中药物浓度高的药物,如SMM、SMD、 SM2等,与TMP合用。


局部软组织和创伤感染:SN、SD-Ag。 原虫感染:SQ、磺胺氯吡嗪、SM2、SMM、 SDM等,用于球虫病、鸡卡氏白细胞虫病、

化学合成抗菌药

化学合成抗菌药
[机制] 主要是通过抑制细菌的DNA 回旋酶,而影响细菌DNA 的复制,与其他药物无交叉耐药 现象 。
【临床应用】广泛
氟喹诺酮类适用于治疗敏感G-菌、G+菌引起的感染。
包括:泌尿道感染、肠道感染、呼吸道感染、骨骼系统 感染(骨髓炎和骨关节感染 )、皮肤软组织感染等各种 感染。
【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5%
1·抗厌氧菌作用 对革兰阳性或革兰 阴性厌氧球菌、杆菌均有杀灭作用, 对脆弱类杆菌作用最强。 2·抗阿米巴原虫 是治疗急、慢性阿米 巴痢疾和阿米巴肝脓肿的首选药,
【作用和用途】
01
.3.抗滴虫 是治疗阴道滴虫病的首选药。对反复发作的病 人应夫妇同时服药,以求根治。
02
4·抗贾第鞭毛虫 是目前治疗贾第鞭毛虫最有效的药物, 治愈率可达90%。
01
第十四章抗微生物 药
02
第五节 化学合成 抗菌药
一、 喹诺酮类
[概述] 是一类含有4-喹酮母核的合成抗菌药,可分为四代。 第一代:萘啶酸,已被淘汰。 第二代:吡哌酸等。吡哌酸对G-菌有效,口服后尿中浓度
高,用于尿道或肠道感染,已少用。
01
第三代:氟喹诺酮类。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 左氧氟沙星、洛美沙星等。口服易吸收、广谱、抗菌活 性增强,用于尿道或肠道感染。
主要用于敏感菌所致的泌尿道、呼吸道、 胆道、皮肤软组织、耳鼻喉及眼部的感染。
左氧氟沙星
氧氟沙星的左旋体,抗菌活性是氧氟沙星的2倍, 主要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各种急慢性感染、难治 性感染。不良反应较轻。
二、磺胺药和甲氧苄啶 (一)磺胺药
是1935年合成并用于防治全身感染的抗菌 药,与甲氧苄啶合用后对某些感染性疾病 疗效显著,且性质稳定、使用方便、价格 低廉,故目前在抗感染治疗中仍占有一定 地位。

人工合成抗菌药物

人工合成抗菌药物
析原因,采取纠正措施。
04
人工合成抗菌药物的市场分析
全球人工合成抗菌药物市场规模
总结词:持续增长
详细描述:随着全球范围内抗生素耐药性的日益严重,人工合成抗菌药物市场规 模不断扩大。根据市场研究报告,全球人工合成抗菌药物市场规模在未来几年内 将以年复合增长率逐年增长。
中国人工合成抗菌药物市场规模
人工合成抗菌药物
• 抗菌药物的概述 • 人工合成抗菌药物的介绍 • 人工合成抗菌药物的研发与生产 • 人工合成抗菌药物的市场分析 • 人工合成抗菌药物的未来展望
01
抗菌药物的概述
抗菌药物的分类
大环内酯类
如红霉素等,通过抑制细菌蛋 白质合成发挥抗菌作用。
四环素类
如四环素、土霉素等,通过抑 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发挥抗菌作 用。
人工合成抗菌药物的优势与局限性
优势
抗菌谱广、疗效显著、使用方便 等。
局限性
可能出现耐药性、不良反应、交 叉感染等问题。
03
人工合成抗菌药物的研发与生产
人工合成抗菌药物的研发流程
靶点筛选
确定药物作用的微生物靶点,如细菌的细 胞壁、DNA或RNA等。
临床试验
将候选药物进行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其 疗效和安全性,并确定适应症、剂量、给 药方式等。
等。
21世纪初至今
03
新型抗菌药物的研究和开发,针对耐药菌的抗菌药物成为研究
重点。
02
人工合成抗菌药物的介绍
人工合成抗菌药物的种类
磺胺类药物
如磺胺嘧啶、磺胺甲恶 唑等,主要用于治疗细
菌感染。
喹诺酮类药物
抗生素类
其他
如环丙沙星、左氧氟沙 星等,具有广谱抗菌活
性。
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

人工合成抗菌药物

人工合成抗菌药物

作用特点


临床使用
抗菌活性
第 G-菌有效,绿脓无 中等
肠道、泌尿系
一效
作用时间短,

中枢作用大,
耐药,
第 抗菌活性增强,G- 中等,口服吸 肠道、泌尿系

二 、部分G+均有效, 收少

代 绿脓杆菌有作用


第 广谱,G-、G+、支、 较强,口服吸 敏感菌所致各种
三 衣、军、分枝,部 收好,体内较 感染
2. 10-50:50% 3. <20:25%-50%
Iv:0.4- + 0.6g q24h
同po
吉米 Po:0.32gq + 沙星 d
1. >50-90:100% 2. 10-50:100% 3. <10:50%
洛美 Iv:0.4
+
沙星 q24h
1. >50-90:100%
2. 10-50:50%-100% 3. <10:50%
+
同po
血透患者 CRRT治疗 给药方式 患者给药
方式
0.1 bid
同po. 0.25g q12h 0.2g q12h 0.2g q12h
表三 氟喹诺酮类
莫西 沙星
正常给 药方式
调 整 药品名称 减 延长 肾功不全调整 量 时间 肌酐清除率:调整剂量
(Ccr,ml/min)
Po:0.4gq + d
无需调整
Iv:0.4g + qd
无需调整
血透患者 CRRT治疗 给药方式 患者给药
方式
0.1 bid
同po.
0.4gqd
小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H NH2
N
NH NH2
异烟肼性质-还原性
(3)分子中的肼基具有还原性,易被氧化。 在酸性条件下可被溴、碘、硝酸银、溴 酸钾等氧化剂氧化,生成异烟酸,肼则 被氧化成氮气。
N
N
O
+ N2
CO NH NH2
CO OH
异烟肼性质
(4)异烟肼的肼基可与芳香醛缩合成腙。 如与香草醛反应生成异烟腙,也是抗结 核病药物。
4 COOH
O
化学名:1-乙基-6-氟-4-氧代-1,4-二氢-7-(1哌嗪基)-3-喹啉羧酸,又名氟哌酸
酸碱性 稳定性 鉴别
诺氟沙星性质
诺氟沙星性质-酸碱性
❖ (1)结构中既含有羧基和碱性的哌嗪基,既可 溶于酸,又可溶于碱,具有酸碱两性。
HN
C2H5
N8 7
N1 2
3


F6 5
4 COOH
异烟肼性质-稳定性
(1)具酰胺结构,不稳定,在酸或碱性条 件下,均可水解生成异烟酸和肼。肼的毒 性大,故变质后不可药用。本品常做成薄 膜包衣片或粉针。
异烟肼性质
(2)微量金属离子能与异烟肼生成鳌合 物,使异烟肼水溶液变色,故制剂生产 中,应避免与金属器皿接触。
O Cu
H2N NH N
N
O Cu O
5.间歇疗法:
每隔几日用药一次 2-3次/周 每次用药量加大, 优点:疗效相似,减少毒性
6.化疗失败原因:
(1)不规则或不充分治疗. (2)单用一药或中断治疗(毒性、过敏) (3)开始治疗阶段剂量不足 (4)细菌产生耐药性
[不良反应] 1.外周神经炎:四肢麻木,烧灼感,键反射迟钝
机理:与维生素B6竞争酶系或结合成腙由尿 排出 →维生素B6下降.
S:兴奋、精神失常、共济失调,因维生素B6 减少,使r-氨基丁酸生成减少.
3.肝损害:GPT上升
对氨基水杨酸钠
化学名:4-氨基-2-羟基苯甲酸钠盐二水合物
对氨基水杨酸性质
N CH3
O
OH
H3C
O
本品为鲜红色或暗红色结晶性粉末。
利福平性质
氧化反应:本品结构中含有酚羟基,在碱 性下易氧化成醌型结构失活。
本品加盐酸溶解,加亚硝酸钠,由橙色变 为暗红色。
腙的分解反应:在强酸性下腙键可分解回 原来的芳醛和1-氨基-4-甲基哌嗪。
利福平
[抗菌谱] 广谱 结核杆菌,革兰氏阳性、阴性球菌(金葡菌、
所致。
OH [o] HO
OH [o] HO
OH
O
O
O
O
NH2
H2N
NH2
HO
OH
对氨基水杨酸性质
(3)具有酚的性质:在稀盐酸溶液中,与三 氯化铁反应生成紫红色配位化合物。
(4)具有芳伯氨基的性质:可进行重氮化和 偶合反应。
对氨基水杨酸钠
[抗菌谱] 抑菌弱 [作用原理]与PABA竞争拮抗而阻碍叶酸合成 [体内过程]
[临床应用]
各型结核及重症者,麻风病、抗金葡菌感染
[不良反应] 1.胃肠道刺激:恶心、呕吐.
2.肝损害:肝大、黄疸 3.过敏:药热、皮疹、血小板减少 4.可激活肝药酶,加速皮质素、雌激素破坏
异烟肼
N
CONHNH2
又名雷米封 在水中易溶,水溶液偏碱性。 本品遇光慢慢变色。
异烟肼性质
稳定性 还原性 缩合 与金属离子的反应
喹诺酮类药物的发展
➢ 第一代(1962~1969):萘啶酸等. 作用特点:对G-菌具有中等活性,易产生耐药性.
➢ 第二代(1970~1977):吡哌酸等。 作用特点:抗菌谱扩大,对G-菌作用强,对G+菌和绿脓杆菌 也有作用,耐药性低.
➢ 第三代(1978年至今):诺氟沙星、环丙沙星等。 作用特点:抗菌谱广,耐药性低,毒副作用小.
分二期治疗:
(1)开始治疗阶段: (3-6月)选用较强的药物:不间断地联合用药. 目的:尽快控制症状,消灭痰菌,稳定病变
(2)巩固治疗阶段: (1-1.5年)继续联合用药或单用异烟肼 目的:巩固疗效,避免复发,防止恶化.而空洞型,干酪性肺炎,
粟粒性结核,结核性脑膜炎,不应少于2-3年
4.短程疗法
利福平(利福定)异烟肼为基础,加用链霉素, 乙胺丁醇或吡嗪酰胺(6月) 优点:痰菌转阴快,复发率与副作用低
(1)脱羧反应:本品在酸性下受热,易发生脱 羧反应,生成间氨基酚,反应受pH及温度影响 很大,在酸性条件下脱羧较快。
COOH
OH 酸性
OH
NH2
NH2
对氨基水杨酸性质
(2)氧化变色反应:本品遇光或遇热,色渐变
深,可显淡黄、黄或红棕色,这是脱羧后的间
氨基酚继续被氧化成3,5,3’ 5-四羟基二苯醌
一、 喹诺酮类抗菌药
本类药物为吡酮酸类衍生物,具有4-吡啶酮-3羧酸基本结构,通过阻止细菌DNA合成从而杀 死细菌。 人工合成,具有抗菌谱广、活性强、毒性低、与 多数药物无交叉耐药性等特点
作用机制
喹诺酮类药能穿透细菌的细胞壁,深入到细菌 内部,抑制DNA螺旋酶的活动,造成细菌遗传物 质不可逆损伤,故有很强的杀菌作用。
麻风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革兰 氏阴性杆菌,病毒(沙眼衣原体)
[作用原理]
抑制多聚酶,阻止mRNA合成(依赖DNA的RNA多 聚酶),主要为繁殖期杀菌药.
[抗药性] 易产生
[体内过程]
吸收快而完全,穿透力强,能进入细胞、结核空洞、 痰液及胎儿。肝内代谢,可诱导肝药酶,主要从胆汁排 泄,形成肠肝循环.分泌物(尿、粪、泪液、痰等)呈桔红色
2、光毒性
与化学结构相关
❖ .结构中的羧基和酮基,极易和钙和铁等金属离子形
成配位物,不仅降低药物的抗菌活性,同时也使体内
的金属离子流失,不宜与牛奶等含铁钙的食品或药
品同服
HN
N8 7
C2H5 N1 2
3
F6 5
4 COOH O
喹诺酮类其它常用药物
环丙沙星
性质
易和钙、铁、锌、铝等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降 低药物的抗菌活性,使用时应注意。
N
+ OHC
CO NH NH2
OCH3 OH
N CO NH N=CH
OCH3 OH
异烟肼:目前作用最强的抗结核病药
[抗菌谱] 结核杆菌、麻风杆菌;对结核杆菌的杀菌作用:繁殖
>静止 [作用原理]
抑制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壁的组成成分——分枝菌 酸的合成 [抗药性]
易产生 与其他药物合用
[临床应用] 各型结核首选药,常与其它第一线药联合使用
O
诺氟沙星性质-稳定性
在室温下相对稳定 光照分解,可检出分解产物(光毒性) 脱羧
–在2mol/L盐酸中回流50小时,可生成69 %脱羧物
诺氟沙星(氟哌酸)
抗菌谱:G+、 G-(绿脓杆菌) 衣原体、支原体、军团菌、结核菌无效 临床应用:用于泌尿道感染、肠道感染、急性淋

不良反应
1、与金属离子络合 –(Fe3+,Al3+,Mg2+,Ca2+)
穿透力弱,不易透入脑脊液及细胞内,肝代谢为乙酰 化与异烟肼竞争乙酰化酶,减慢异烟肼的代谢。
[抗药性] 不易产生
[临床应用]
不单独使用,常合用
[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 2.肾刺激:结晶尿,蛋白尿 3.过敏:皮疹,药热 4.抑制凝血酶原生成
抗结核药的用药原则
1.早期用药: (1)早期主要是渗出反应,组织破坏少,可恢复性大. (2)病灶供血丰富,药物易透入细胞 (3)细菌生长繁殖旺盛,代谢活跃,对药物敏感
2.联合用药
(1)抗菌机制不同,互相补充,增强疗效 (2)减少药量,减少毒性 (3)防止和延迟抗药性发生 原则:异烟肼+1,2或3种
异+利(最好),异+链,异+PAS 常三联或四联
3.坚持长期和规律性用药
药物对生长繁殖期细菌敏感,对静止期不敏感,而结核杆菌
可长期处于静止状态,故需长期给药,使全部细菌在生长期时 受药物和机体抵抗力的抑制和消灭. 主要是增高疗效,防止复发
(抑菌效力差,毒性大,价贵, 供一线药耐药时用)
利褔平
又名甲哌利褔霉素,为利褔霉素类抗生素。 利褔霉素B本身的抗菌活性很弱。利褔平是 利褔霉素B的结构修饰产物,为较好的抗结 核药。
利褔平的化学结构和用途
H3CCOO H3CO
CHO3HCH3 CH3
OH O CH3 HO OH H3C
Hale Waihona Puke OCHN N喹诺酮类抗菌药的构效关系
8 7
6 5
❖ 1-位为乙基或乙基的生
R N1 2
物电子等排体。
❖ 3-位羧基和4位氧是必 要基团。
3
❖ 5-位被氨基取代可使抗
4 COOH 活性显著增强。
O
❖ 6-位引入F原子可增效。
❖ 7-位引入哌嗪环可扩大
抗菌谱,增效。
诺氟沙星
HN
N8 7
C2H5 N1 2
3
F6 5
稳定性好,但在酸性下加热或长时间光照下,可 检出类似诺氟沙星的哌嗪环开环产物和脱羧产物。
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 环丙氟哌酸)
抗菌谱:广,G+ 、G- (包括绿脓杆菌)
军团菌、弯曲菌 耐药的绿脓杆菌、MRSA、淋球菌 氨基苷类、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的G+ G – 但厌氧菌无效
抗菌作用: 对G-作用强,体外抗菌最强
喹诺酮类其它常用药物
氧氟沙星
左氧氟沙星
第二节、抗结核病药物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慢 性疾病。
分类:
⑴抗生素类抗结核病药。如利福霉素、链霉素等; ⑵合成抗结核病药。如异烟肼、对氨基水杨酸钠、 盐酸乙胺丁醇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