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央1号文件全文

合集下载

解读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

解读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

解读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郭晓鸣1. 主线:全力加大统筹城乡力度今年一号文件强调要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凸显出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的主线。

从2002年以来,我国实施了一系列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政策举措,在调整城乡关系和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但从现实来看,城乡差距仍表现出扩大趋势,究其原因,既有诸多旧矛盾的累积,也有大量新问题的产生,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城乡之间潜在的矛盾和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又有所扩大。

在此背景下,要实现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保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就必须强调以始终不渝地坚持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发展根本。

正因如此,一号文件强调要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以此为基础全面推进统筹城乡向纵深发展。

一是要求在继续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的基础上,修改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法律,将农村土地制度突破从政策层面提升到法律规范层面,这将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制度,实现土地要素充分合理流动,确保农民的土地利益。

二是强调破解农村融资困难,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流向三农,提出要消除基础金融服务空白乡镇,这对缓解当前资金要素继续单向流出农村、农村金融抑制依然严重等矛盾,无疑将产生积极作用。

三是提出要创新农村劳动力流动方式,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城市化进程,实现新生代农民工以中小城市为重点更有效地融入城市化过程。

通过更大力度的政策调整和突破,促进城乡之间土地要素、资金要素和劳动力要素更加均衡地分布。

构建更加合理的城乡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均衡发展目标,是一号文件贯穿始终的主线,这也必将成为推动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最重要的动力机制。

当然,城乡要素对流机制的构建将面临制度创新和利益调整的艰巨任务,同时,不可能在短期内一举突破。

总的来说,进一步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目标值得期盼,但仍需付出艰辛的努力。

2. 重点:更加关注农村民生中国30多年改革发展的基本经验,是必须确保将农民作为真正的利益主体,使其充分分享改革发展的重要成果。

2010年一号文件

2010年一号文件

个人业务条线员工基本作业准则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个人负债业务基本作业准则第三章个人贷款业务基本作业准则第四章信用卡业务基本作业准则第五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证全行个人业务健康、高效、有序开展,有效防范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让个人条线从业人员熟悉并掌握个人条线关键风险点,在办理业务过程中牢固树立风险防控意识,固化良好的操作习惯,根据人民银行《个人存款账户实名制规定》、《中国建设银行会计基本规定》、《中国建设银行出纳制度》、《中国建设银行信用卡营销人员行为规范实施细则(试行)》、《中国建设银行四川省分行会计专用印章管理实施细则》、《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效公司四川省分行重要单证管理实施细则》、《中国建设银行四川省分行法律性文件管理实施细则》、《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省分行个人贷款操作规程(试行)》、《关于印发中国建设银行四川省分行银行卡特约商户业务相关制度的通知》等规定,特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是建设银行个人业务安全运行的基本制度保证,凡违反本准则的均属于严重破坏安全机制、严重违反建设银行规章制度的行为,建设银行可以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二)款及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中的相关条款,与当事人解除劳动合同。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个人条线操作人员、客户经理、业务主管、二级分支行部门负责人及分管行领导。

第二章个人负债业务基本作业准则第三条现金、贵金属管理现金、贵金属是银行重要的金融资产,是个人业务内部控制的关键环节之一,凡接触现金、贵金属业务工作人员应确保现金、贵金属安全,账实相符。

坚持收入现金、贵金属先收款后记账,付出现金、贵金属先记账后付款;办理现金、贵金属业务一笔一清,日清日结,营业终了现金、贵金属核对账实相符入库保管。

任也1.擅自动用库款垫付其他款项、白条抵库;2.柜台收付现金或自助设备清机中发现长、短款时以长款补短款或挪用、盗用长款;3.不按真实情况记载库款金额;4.将现金、贵金属以各种方式夹带出营业室;5.收入现金、贵金属不入账;6.各级管理人员授意、指使、强令、胁迫其他员工办理以上违规操作。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内容解读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内容解读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内容解读(2010.3.14)主持人:早上好,听众朋友,欢迎您收听“致富早班车”节目,我是田园。

新世纪连续第七个“一号文件”,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发表了。

可以说年前发表的一号文件,是对我们农民朋友最好的一份新春贺礼。

此前连续6个一号文件,年年有新政策,支农力度不断加大,惠农成效不断扩大,开创了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多年难得的好局面。

今年的一号文件又有哪些新亮点?“三农”工作又有哪些新举措?9亿农民又将得到哪些新实惠?在今天的节目里,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

(间奏乐)今天我们有幸请到了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党组书记、中国合作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建华书记做客我们的演播间。

陈书记,您好!专家:田园你好!听众朋友们大家好!主持人:陈书记,从2004到2009年,中央已连续出台6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了。

强农惠农政策密度之大、力度之大、突破之大,可以说是前所未有。

您看这几年啊,农业税免了,补贴年年增加,农业连年增产,农民连年增收,我们的农村形势可以说是持续向好。

那在这种情况下,第七个一号文件继续锁定“三农”,相较于前6年的一号文件来说,是出于怎样的背景去考虑的呢?专家:这些年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锁定“三农”,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的体现,成了社会关注“三农”政策的风向标。

前6个中央一号文件都有很高的含金量,对指导农业农村工作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去年,我国虽然面对历史罕见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面对多年不遇自然灾害的重大考验,面对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异常波动的不利影响,农业农村发展仍然取得了显著成效,粮食再获丰收,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农民转移就业稳步增加,农民生活不断改善,农村社会安定和谐,这也是近几年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的结果。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是在三农形势明显好于预期的背景下产生的,既立足于当前,又着眼长远,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长远战略意义。

崇高使命: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学习2010年中央1号文件

崇高使命: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学习2010年中央1号文件

我 国农业机械化交响乐章。
作 为重 要 的强 农 惠农 政 策 , 机具 购置 补 贴 对 现代 农 农
0 业 描 4农 拘l
2 0O 01 . 3
总第 1 5 8 期
业 起 重 要 带动 作 用 。2 1 年 中 央 1 文件 决 定 在 2 0 00 号 09 年 巨大 增 长 的基 础 上 “ 一 步增 加农 机 具 购 置补 贴 ” 中央 进 。
机械化问题。 但是 , 与以往不同的一个最鲜明的特征 , 就是
市场 , 动了农 民积极性 , 调 推进 了全国农机工业和农业机 械化的快速发展。
由于 观 念 和 行 为 准备 不 足 ,一 个 突飞 猛 进 的 增 长 之
在战略决策上提 出了“ 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 ” 。我们知道 ,
20 04年一 20 年 6个 中央 1 文 件 对农 业 机 械化 问题 的 09 号
是 质 的跃 升 。 20 年 开 始 的国 际金 融危 机影 响 下 , 国 在 08 我
予全 国农机界的崇高使命。 我国农业机械化的确到了历史
上 最好 的发展 时 期 。 中央 1 文件 提 出 : 发展 现 代农 业 作 为 转变 经 济发 号 把
把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方针定位于“ 平稳较快” 而对农 。 业机械化却从 20 年 1 月 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 07 2 加快推
要求。在新 的历史时期 , 农业机械化已从个别项 目的选择 进入到多个环节 、 多种作物 , 及种植 、 养殖等多产业 的机械 化, 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 但各方面仍然应该是有先有后 、 有所侧重 , 按照协调和可持续的要求做到有步骤 、 有次序 、
有 后 劲地 发展 , 弹好农 机化 这 架 “ 琴 ”奏 出雄 浑 和 谐 的 钢 ,

2010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

2010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2009年12月31日)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

面对历史罕见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面对多年不遇自然灾害的重大考验,面对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异常波动的不利影响,各地区各部门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迎难而上,奋力拼搏,巩固和发展了农业农村好形势。

粮食生产再获丰收,连续6年实现增产;农民工就业快速回升,农民收入连续6年较快增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农村体制创新取得新的突破;农村水电路气房建设继续加强,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改变;农村教育、医疗、社保制度不断健全,农村民生状况明显改善;农村基层组织进一步巩固,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这为党和国家战胜困难、共克时艰赢得了战略主动,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提供了基础支撑。

当前,我国农业的开放度不断提高,城乡经济的关联度显著增强,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日益加大,农业农村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在积累增多,各种传统和非传统的挑战也在叠加凸显。

面对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促进农业生产上新台阶的制约越来越多,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难度越来越大,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要求越来越高,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任务越来越重。

全党务必居安思危,切实防止忽视和放松“三农”工作的倾向,努力确保粮食生产不滑坡、农民收入不徘徊、农村发展好势头不逆转。

必须不断深化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基本认识,稳定和完善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突出强化农业农村的基础设施,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基层体系,大力加强农村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夯实打牢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努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毫不松懈地抓好农业农村工作,继续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新的贡献。

共青团中央、科学技术部关于开展“农村青年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的通知-中青联发[2010]1号

共青团中央、科学技术部关于开展“农村青年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的通知-中青联发[2010]1号

共青团中央、科学技术部关于开展“农村青年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的通知正文:---------------------------------------------------------------------------------------------------------------------------------------------------- 共青团中央、科学技术部关于开展“农村青年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的通知(中青联发[2010]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团委,科技厅(局):为贯彻落实科技部、团中央等八部委下发的《关于深入开展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的意见》(国科发农[2009]242号),引导农村青年积极学用科学技术,促进农村青年就业创业、致富成才,共青团中央、科技部决定共同实施“农村青年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对科技的需求,以促进农村青年就业创业为重点,以农村青年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为载体,以大学生村官和返乡农村青年为重点群体,促进科技要素带动资金、人才、信息、管理等生产要素向农村集聚,推动农村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探索一条农村青年以科技促创业、以创业促增收的发展道路。

二、工作目标围绕促进农业科技产业链建设,在全国每年培养3000名农村青年科技特派员并提供小额贷款服务,每年帮扶500个青年农民专业合作社。

围绕农村科技人才培养,在全国每年建立300个农村青年科技培训基地,培训2万名农村青年科技创业带头人。

促进农业科技推广,搭建科技信息服务平台,每年重点推广500项农业实用技术和科技项目,开展1000场科技下乡活动。

三、工作任务1.建设一支农村青年科技特派员队伍。

从各级团组织评选表彰的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杰出青年农民、青年商会会员特别是大学生村官等各类人才中,每年选择推荐一批科技特派员,纳入当地科技部门培养计划,并优先为农村青年科技特派员创业提供小额贷款服务。

2010年1号文件终稿

2010年1号文件终稿

关于2010年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公司各单位:2010年是实现集团公司“十一五”战略目标的冲刺年,为了确保安全生产秩序持续稳定,现就2010年安全生产工作决定如下:一、认清形势新的一年,集团公司安全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安全生产压力增大。

一是本部煤矿安全压力增大,随着煤矿开采的不断延伸,承压水开采、瓦斯涌出量增大、突出危险增加、地质条件复杂等问题日显突出;二是整合煤矿安全压力增大,随着整合煤矿的迅速增多,煤层赋存条件各异、地域分布扩散、职工素质较低、安全基础薄弱等问题不容忽视。

三是地面单位安全压力增大,随着新型高危行业的不断增加,专业人才短缺、管理经验匮乏、安全保障能力薄弱等问题亟待解决。

“安全是最大的政治,是最硬的发展”。

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坚持充分认清形势,树立危机感,提高安全意识,创新安全管理模式,切实提升安全工作执行力。

二、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生产方针,牢固树立“安全发展是一切发展的基础,安全搞不好一切发展都是零”理念,坚持创新与执行,完善大安全管理格局,构建以安全为中心的管理体制;坚持源头治理,狠抓本部煤矿、被整合煤矿和地面高危行业重大事故预防;坚持“装备、管理、培训”并重,提升安全保障能力,为建设既强又大国际化新潞安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

三、奋斗目标1、坚决杜绝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2、全公司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确保0.2以下。

3、各生产矿井、基建矿井实现无死亡事故;各地面单位实现无重伤以上事故。

四、重点工作(一)全面完善大安全管理格局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自主管理、分类监管、强化执行”的原则,进一步完善集团公司大安全管理格局。

1、统一领导。

在集团公司安委会的统一领导下,各矿、各子公司、分公司,包括新加盟绝对控股和相对控股公司,以及各地面单位全部纳入集团公司大安全管理体系。

2、分级负责。

各单位要层层落实分级负责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集团公司是全公司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是所属各单位的监管主体,安监局对所属单位负监察责任,各业务处室对所属单位负业务保安责任。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全文)_资讯_凤凰网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全文)_资讯_凤凰网

7.推进菜篮子产品标准化生产。实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加快园艺作物生产设施化、畜禽水产养殖规模化。支持建设生猪、奶牛规模养殖场(小区),发展园艺作物标准生产基地和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开展标准化创建活动,推进畜禽养殖加工一体化。支持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完善扑杀补贴政策,推进基层防疫体系建设,健全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增加渔政、渔港、渔船安全设施等建设投入,搞好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支持发展远洋渔业。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
4.积极引导社会资源投向农业农村。各部门各行业要主动服务“三农”,在制定规划、安排项目、增加资金时切实向农村倾斜。大中城市要发挥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开展与乡村结对帮扶,参与农村产业发展和公共设施建设。企业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或者设立专项的农村公益基金会,用于建设农村公益事业项目的捐赠支出,不超过年度利润总额12%的部分准予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前扣除。有关部门要抓紧健全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下乡支农制度,通过完善精神物质奖励、职务职称晋升、定向免费培养等措施,引导更多城市教师下乡支教、城市文化和科研机构到农村拓展服务、城市医师支援农村。健全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充分发挥气象服务“三农”的重要作用。
一、健全强农惠农政策体系,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
1.继续加大国家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按照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的要求,不断增加“三农”投入。要确保财政支出优先支持农业农村发展,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优先投向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民生工程,土地出让收益优先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各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增长幅度都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要继续向重大农业农村建设项目倾斜。耕地占用税税率提高后,新增收入全部用于农业。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计提和使用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收入,严格执行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全部用于耕地开发和土地整理的规定。对各地土地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各项资金征收和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检查。继续增加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和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规模。

中国人民银行令〔2010〕第1号

中国人民银行令〔2010〕第1号

中国人民银行令〔2010〕第1号为促进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依法履行职责,规范执法检查行为,保护金融机构以及其他单位和个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等法律、行政法规,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了《中国人民银行执法检查程序规定》,经2010年3月19日第4次行长办公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行长:周小川二〇一〇年四月十四日中国人民银行执法检查程序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促进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依法履行职责,规范执法检查行为,保护金融机构以及其他单位和个人(以下简称被检查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依法履行职责,对被检查人进行执法检查的,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执法检查,是指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根据履行职责需要,进入被检查人现场,监督被检查人执行有关金融管理规定情况的行政执法活动。

第四条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开展执法检查,应当遵循合法、公开、公正、合理、效率的原则。

第五条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应当统筹安排、合理计划执法检查工作,可以根据需要开展综合性的执法检查。

第六条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对执法检查中获取的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信息应当保密,不得违反规定对外提供。

第二章执法检查程序第一节检查的准备第七条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根据执法检查计划、监督管理中发现的问题、举报信息、上级行的要求以及其他履行职责的需要,组织实施执法检查。

第八条中国人民银行各执法职能部门需要对年度执法检查项目、执法检查计划作出部署的,应当在每年一季度安排。

第九条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根据上级行的执法检查计划和本行履行职责的需要,对本辖区的执法检查工作作出部署。

第十条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进行执法检查的,应当立项并填写《执法检查立项审批表》,拟定检查方案,经本行行长或者副行长(主任或者副主任)批准后实施。

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公告2010年第1号--挂牌督办的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名单

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公告2010年第1号--挂牌督办的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名单

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公告2010年第1号--挂牌督办的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名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公布日期】2010.09.06•【文号】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公告2010年第1号•【施行日期】2010.09.0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劳动安全保护正文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公告(2010年第1号)为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加大生产安全事故查处力度,深刻吸取事故教训,严肃追究有关人员责任,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重大事故查处实行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挂牌督办”的要求,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经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批准,决定对2010年以来有关47起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实行挂牌督办,现予公告,接受社会监督。

附件:挂牌督办的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名单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二○一○年九月六日附件挂牌督办的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名单一、河北省(1起)1.河北省承德市承德县北大地煤矿“3·25”重大瓦斯爆炸事故。

二、山西省(2起)2.山西省大同市环城高速“3·14” 重大道路交通事故。

3.山西省阳泉市盂县辰通煤业有限公司“5·18”重大瓦斯爆炸事故。

三、内蒙古自治区(1起)4.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包满铁路新建线路段“8·13”工程车辆重大溜逸事故。

四、辽宁省(2起)5.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市“6·29”重大道路交通事故。

6.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万达广场“8·28”重大火灾事故。

五、吉林省(2起)7.吉林省通化市二道江区宏远煤矿“8·10” 重大淹井事故。

8.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爱民医院在建住院部大楼工地“8·16”升降机重大坠落事故。

六、黑龙江省(2起)9.黑龙江省绥化市庆安县李贵渡口“5·23”重大水上交通事故。

中共中央国务院1号文件

中共中央国务院1号文件

中共中央国务院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2010年12月31日)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

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

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必须下决心加快水利发展,切实增强水利支撑保障能力,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近年来我国频繁发生的严重水旱灾害,造成重大生命财产损失,暴露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十分薄弱,必须大力加强水利建设。

现就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作出如下决定。

一、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地位(一)水利面临的新形势。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水利工作,领导人民开展了气壮山河的水利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为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安居乐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但必须看到,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水情。

洪涝灾害频繁仍然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仍然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水利设施薄弱仍然是国家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大,我国水利面临的形势更趋严峻,增强防灾减灾能力要求越来越迫切,强化水资源节约保护工作越来越繁重,加快扭转农业主要“靠天吃饭”局面任务越来越艰巨。

2010年西南地区发生特大干旱、多数省区市遭受洪涝灾害、部分地方突发严重山洪泥石流,再次警示我们加快水利建设刻不容缓。

(二)新形势下水利的地位和作用。

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

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事关农业农村发展,而且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

要把水利工作摆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推动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

2010一号文件解读

2010一号文件解读

2010一号文件解读:长久不变的土地承包面临巨大挑战在今年的一号文件第18号,题目叫“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重点讲了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的问题。

主要内容包括: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快制定具体办法,确保农村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

继续做好土地承包管理工作,全面落实承包地块、面积、合同、证书“四到户”,扩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范围,保障必要的工作经费。

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健全流转市场,在依法自愿有偿流转的基础上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严格执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加快构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体系。

按照权属明确、管理规范、承包到户的要求,继续推进草原基本经营制度改革。

稳定渔民水域滩涂养殖使用权。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

这是一个现状。

无地农民工新群体是土地长久承包面临的巨大挑战。

目前的土地长久承包,面临不少的挑战,其中之一就是“无地农民工”新群体的出现。

其实“无地农民工”这个概念很容易误导人,他们不是真的没有地,这个群体也没有动摇过去土地是农民社会保障的根基,因为他们的父母都有地,与一般的失地农民差别很大。

国家农村土地的大政方针如何与农村小社区的“均分地”矛盾相协调未来会演变得愈来愈尖锐。

疑问——为什么会产生“无地农民工”新群体?这是国家对农村土地慢慢固化的一个必然结果。

未来10多年以后,所有外打工的年轻人基本上都应该是“无地农民工”了。

“无地农民工”其实并不等于他们真的没有地,因为他们的父母有地,他们有继承权,实际上还是有地的,不过是随着农村土地的永久承包政策之后,他们出生就不再继续再如过去可以分得一份地。

这样做如同城市一样,在城市里一直是这个政策,并不是说你一出生就应该分给你一套房子,城市居民的房子只能通过自己辛苦工作来购买。

我国不少农村地区长期以来一直遵循“小集团均分土地”的传统,而2009我国在十七届三中全会上已正式规定给予农民土地永久承包权。

2010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2010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解读关键词一:调整财政收入分配格局要点:调整财政收入分配格局,增加对县乡财政的一般性转移支付,逐步提高县级财政在省以下财力分配中的比重,探索建立县乡财政基本财力保障制度。

推进省直接管理县(市)财政体制改革,将粮食、油料、棉花和生猪生产大县全部纳入改革范围。

稳步推进扩权强县改革试点,鼓励有条件的省份率先减少行政层次,依法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的体制。

本人解读:浙江是一直实行省直接管理县(市)财政体制,这样减少了一道上级拨付下级的财政资金时的转拨环节,省财政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倾斜优惠政策也减少了转拨的滞留环节,更是杜绝了中间环节截留挪用,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加速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加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经济互补的作用。

关键词二: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要点:密切跟踪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变化,适时加强政府调控,灵活运用多种手段,努力避免农产品价格下行,防止谷贱伤农,保障农业经营收入稳定增长。

2009年继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

扩大国家粮食、棉花、食用植物油、猪肉储备,2009年地方粮油储备要按规定规模全部落实到位,适时启动主要农产品临时收储,鼓励企业增加商业收储。

加强“北粮南运”、新疆棉花外运协调,继续实行相关运费补贴和减免政策,支持销区企业到产区采购。

把握好主要农产品进出口时机和节奏,支持优势农产品出口,防止部分品种过度进口冲击国内市场。

本人解读:提价与扩大国家与地方储备相结合,以市场调节为主,扩大储备为辅。

有效地避免谷贱伤农,提价可调动农民和种粮大户种粮的积极性,增加储蓄可作以丰补歉的作用,达到保农民利益,也起到了稳定市场的作用。

关键词三:农村干部实施一村一大学生计划要点:完善村党组织两推一选、村委会直选的制度和办法,着力拓宽农村干部来源,稳步推进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完善长效机制和政策措施。

创新培养选拔机制,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

按照定职责目标和工作有合理待遇、干好有发展前途、退岗有一定保障的要求,以不低于当地农村劳动力平均收入水平确定村干部基本报酬,并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业绩考核奖励制度,逐步解决好村干部养老保障问题,加大从优秀村干部中选任乡镇领导干部、考录乡镇公务员、招聘乡镇事业编制人员的力度。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解读课件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解读课件

背景一: 背景一: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改革30多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改革 多 改革 年回眸成绩斐然,非凡2009年风采依旧。具体有六变: 年风采依旧。 年回眸成绩斐然,非凡 年风采依旧 具体有六变: ①农产品供给能力的变化 ②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化 ③农民生活水平的变化 ④农村面貌的变化 ⑤农村体制的变化 ⑥对外开放中农业地位的变化
四、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 年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
---毫不松懈抓好主要农产品生产供给 ---毫不松懈抓好主要农产品生产供给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 个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 个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4个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 稳定发展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生产。 ① 稳定发展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生产。 推进菜篮子产品标准化生产。 ② 推进菜篮子产品标准化生产。 ③继续加大国家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 。 ④完善农业补贴制度和市场调控机制 。
四、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二 年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二 ---持之以恒增强农业发展支撑能力
①突出抓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突出抓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②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 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 ③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 ④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 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
⑤构筑牢固的生态安全屏障。 构筑牢固的生态安全屏障。
四、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五 年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五 坚定不移深化农村改革。 ---坚定不移深化农村改革。
5 .实施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实施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6.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制度创新。 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制度创新。 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制度创新 7.提高农业对外开放水平。 提高农业对外开放水平。 提高农业对外开放水平

《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10年第1号)

《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10年第1号)

《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10年第1号)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10年第1号《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浏览次数:319 加入时间:2010-5-13 15:46:18 来源:a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10年第2号《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已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第72次主席会议通过,现予公布,并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主席:刘明康二○一○年二月十二日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个人贷款业务行为,加强个人贷款业务审慎经营管理,促进个人贷款业务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设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以下简称贷款人)经营个人贷款业务,应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个人贷款,是指贷款人向符合条件的自然人发放的用于个人消费、生产经营等用途的本外币贷款。

第四条个人贷款应当遵循依法合规、审慎经营、平等自愿、公平诚信的原则。

第五条贷款人应建立有效的个人贷款全流程管理机制,制订贷款管理制度及每一贷款品种的操作规程,明确相应贷款对象和范围,实施差别风险管理,建立贷款各操作环节的考核和问责机制。

第六条贷款人应按区域、品种、客户群等维度建立个人贷款风险限额管理制度。

第七条个人贷款用途应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和国家有关政策,贷款人不得发放无指定用途的个人贷款。

贷款人应加强贷款资金支付管理,有效防范个人贷款业务风险。

第八条个人贷款的期限和利率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第九条贷款人应建立借款人合理的收入偿债比例控制机制,结合借款人收入、负债、支出、贷款用途、担保情况等因素,合理确定贷款金额和期限,控制借款人每期还款额不超过其还款能力。

第十条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照本办法对个人贷款业务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受理与调查第十一条个人贷款申请应具备以下条件:(一)借款人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或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境外自然人;(二)贷款用途明确合法;(三)贷款申请数额、期限和币种合理;(四)借款人具备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五)借款人信用状况良好,无重大不良信用记录;(六)贷款人要求的其他条件。

国家统计局公告2010年第1号--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行全面清理的公告-国家统计局公告2010年第1号

国家统计局公告2010年第1号--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行全面清理的公告-国家统计局公告2010年第1号

国家统计局公告2010年第1号--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行全面清理的公告正文:---------------------------------------------------------------------------------------------------------------------------------------------------- 国家统计局公告(2010年第1号)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规章清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2010〕28号)要求,我局对2010年1月1日前制发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行了全面清理。

现将清理结果公布如下:经清理,继续保留有效规章5件;继续保留有效规范性文件48件,废止规范性文件15件(具体目录见附件)。

特此公告。

附件:1.国家统计局现行有效规章目录2.国家统计局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国家统计局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九日附件1:国家统计局现行有效规章目录序号发布机关规章名称文号发布日期实施日期1国家统计局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管理暂行办法4号令1999年10月27日1999年10月27日2国家统计局涉外调查管理办法7号令2004年10月13日2004年10月13日3国家统计局统计执法检查规定9号令2006年7月17日2006年7月17日4国家统计局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10号令2007年4月30日2005年7月1日5国家统计局统计调查证管理办法11号令2007年8月27日2007年12月1日附件2:国家统计局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继续有效的规范性文件目录序号发文机关文件名称文号1国家统计局关于对外提供统计资料的几点意见统综字〔1988〕107号2国家统计局关于建立《统计违法案件通告制度》的通知统政字〔1988〕492号3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统计员岗位专业知识培训试行办法》的通知统培字〔1990〕11号4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农村基层统计工作规范化》方案(试行)的通知统农字〔1990〕428号5国家统计局关于颁发《统计信息咨询服务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国统字〔1994〕371号6国家统计局、人事部关于印发《统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暂行规定》及其实施办法的通知国统字〔1995〕46号7国家统计局关于在部分大中型企业和二级主管部门设置统计检查员问题的复函国统字〔1996〕268号8国家统计局关于对《关于在人口抽样调查中若干问题的请示》的批复国统字〔1997〕41号9国家统计局关于《统计法》第二十七条中“企业事业组织”认定的复函国统字〔1998〕70号10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建设部关于建立全国重点房地产开发企业联网上报制度的通知国统字〔1999〕84号11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科技投入统计规程(试行)》的通知国统字〔2000〕30号12国家统计局关于对股份上市公司以保密为由拒绝按时报送统计报表问题的批复国统函〔2000〕31号13国家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关于对保险公司营销员应如何统计问题的批复国统函〔2001〕126号14国家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关于市辖区是否应设立独立的统计机构问题的批复国统函〔2001〕162号15国家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办公室关于印发《中国政府统计标志使用规定》的通知国统办函〔2001〕158号16国家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高技术产业统计分类目录》的通知国统字〔2002〕33号17国家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关于对基层填报单位统计报表报送时间问题的批复国统函〔2002〕6号18国家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办公室关于印发《中国政府统计标志使用补充规定》的通知国统办字〔2002〕006号19国家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关于我国GDP核算和数据发布制度的改革》的通知国统字〔2003〕70号20国家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关于对国有公司企业认定意见的函国统函〔2003〕44号21国家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关于对非法人产业活动单位给予行政处罚问题的批复国统函〔2003〕51号22国家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关于统计调查对象所在地认定问题的批复国统函〔2003〕60号23国家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文化产业及相关产业分类》的通知国统字〔2004〕24号24国家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关于对乡镇及街道办事处统计机构执法检查职能问题的批复国统函〔2004〕184号25国家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关于对统计调查对象以保密为由拒绝按时报送统计报表问题的批复国统函〔2004〕198号26国家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关于对各类开发区职能部门统计行政执法检查权处罚权问题的批复国统函〔2004〕199号27国家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办公室关于《国家统计局报表制度格式规定》的通知国统办字〔2004〕46号28国家统计局、国家保密局国家统计局、国家保密局关于印发《统计工作国家秘密范围的规定》的通知国统字〔2005〕56号29国家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关于认真贯彻实施《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的通知国统字〔2005〕58号30国家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关于实施《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有关问题的批复国统函〔2005〕142号31国家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办公室关于印发《国家统计局信访工作办法》的通知国统办字〔2005〕026号32国家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办公室关于统计从业资格考试等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统办函〔2005〕103号33国家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办公室关于印发《国家统计局新闻发布管理规定》的通知国统办字〔2006〕29号34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建设部关于加强房地产统计和规范信息发布工作的通知国统字〔2007〕10号35国家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关于对外提供企业基本情况和有关信息资料的批复国统函〔2007〕43号36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国家统计局保密工作规定》的通知国统办字〔2007〕66号37国家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办公室关于贯彻落实《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的通知国统办字〔2007〕73号38国家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关于确保上市公司统计年报及时全面准确上报的通知国统字〔2008〕20号39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国家统计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的通知国统字〔2008〕56号40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国家统计局政府信息公开指南》的通知国统字〔2008〕57号41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国家统计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规定》的通知国统字〔2008〕59号42国家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关于规范部门统计调查项目文本格式的通知国统字〔2008〕99号43国家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关于中石油中石化各级分公司和加油站单位性质确认问题的批复国统函〔2008〕25号44国家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办公室关于印发《国家统计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统办字〔2008〕44号45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国家统计局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办法》的通知国统办字〔2008〕50号46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国家统计局政府采购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国统字〔2009〕70号47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国家统计局巡查工作办法》的通知国统字〔2009〕122号48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国家统计局政府采购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国统字〔2009〕126号废止的规范性文件目录序号发文机关文件名称文号1国家统计局关于说明拒报统计资料问题的批复国统字〔1995〕220号2国家统计局关于对“瞒报统计资料”问题的复函国统字〔1995〕290号3国家统计局关于对虚报统计资料问题的批复国统字〔1995〕324号4国家统计局关于对迟报统计资料经催报后迟报与拒报界限认定问题的批复国统字〔1995〕360号5国家统计局关于对在统计执法检查中有关问题请示的复函国统字〔1996〕259号6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贸易企业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试行办法》的通知国统字〔1996〕364号7国家统计局关于对如何认定拒报统计资料行为的复函国统字〔1997〕282号8国家统计局关于对屡次迟报认定问题的复函国统字〔1998〕113号9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统计调查项目审批管理规定》的通知国统办函〔1998〕7号10国家统计局关于对政党机关或政府部门共同制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统计报表是否应当报经审批问题的批复国统函〔1999〕32号11国家统计局关于对《统计法实施细则》第二十二条和第二十三条有关问题解释的通知国统函〔2000〕106号12国家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关于报送企业集团统计报表问题的批复国统函〔2003〕148号13国家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国家统计局行政单位及有关事业单位开展有偿服务活动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统函〔2003〕181号14国家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关于虚报、瞒报、伪造、篡改统计资料数额较大或占应报数额的份额较多如何认定的批复国统函〔2005〕107号15国家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办公室关于印发《地方统计调查项目管理工作流程(试行)》的通知国统办字〔2006〕28号——结束——。

安委明电〔2010〕1号

安委明电〔2010〕1号

国务院安委会通知立即开展全国安全生产大检查国务院安委会关于立即开展全国安全生产大检查的通知安委明电〔2010〕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各成员单位:近期,部分地区、行业(领域)接连发生多起重特大事故,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也暴露出一些地区和企业安全责任不落实、安全管理不严格、隐患排查治理不认真和非法违法、违规违章现象严重等突出问题。

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高度重视,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发展方式,从根本上提高企业安全技术管理水平,采取有效措施,排除安全生产隐患,防止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为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精神,迅速扭转安全生产的被动局面,经报国务院领导同志同意,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决定,立即在全国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

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总体要求通过全面、深入的检查,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政府安全监管责任,严厉打击非法违法建设、生产、经营行为,推动企业进一步健全并落实安全管理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技术规程和标准,彻底排查治理事故隐患,认真解决安全管理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事故的发生。

二、检查范围此次安全生产大检查的范围是全国所有地区、行业(领域)的企业,重点检查煤矿、非煤矿山、化工、烟花爆竹、冶金有色、道路交通运输、水上交通、铁路运输、民航、建筑施工、水利、电力、农业机械、渔业船舶、特种设备、民爆器材、消防等行业(领域)的企业。

三、检查内容(一)企业方面。

在全面检查的基础上,重点检查企业项目工程设计是否符合安全规范,安全规程、管理制度是否建立健全,安全要求、岗位责任是否落实到位等情况,以及工艺系统、基础设施、技术装备、作业环境、防控手段等方面存在的隐患。

具体包括:1.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

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制及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及落实情况。

2004年--2010年一号文件解读

2004年--2010年一号文件解读

2004-2010中央一号文件基本背景:长期实行的城乡二元分割政策造成日益严重的城乡差距。

二元结构是指在一个国家、地区或实体内,同时存在着两种有重大差别的部分,而且两者又相互隔离、难以沟通的现象。

所谓城乡二元结构是指城市和农村在经济类型和经济发展水平、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享受到社会福利待遇和受教育机会,乃至在政治和社会权利方面存在重大差别的现象。

我国城乡二元机构与我国长期实行的户籍制度有着直接的关系。

我国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表现形式:体制的二元性、经济的二元性、社会的二元性。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三农”问题日益严重《中国农民调查》2004-2010中央一号文件关键词2004 促进农民增加收入2005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多予少取放活)2006 全面部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7 突出发展现代农业2008 加强农业基础建设2009 农业发展与促进农民增收2010 统筹城乡发展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2004)2004年2月8日,针对近年来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增长缓慢的情况,《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下发,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的第六个“一号文件”。

文件要求,要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民就业,加快科技进步,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业投入,强化对农业支持保护,力争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尽快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005)2005年1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即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第七个“一号文件”。

文件要求,要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2006年全面取消农业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06)2006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下发,即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第八个“一号文件”。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展农村小额保险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展农村小额保险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展农村小额保险2010-02-01 15:27:59 作者:bangong来源:浏览次数:5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7个中央一号文件1月31日由新华社受权发布。

这个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的文件推出了一系列含金量高的强农惠农新政策,强力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是其最大亮点。

一号文件全文约1.2万字,从健全强农惠农政策体系、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加快改善农村民生、协调推进城乡改革、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5个方面,着力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努力缩小城乡公共事业发展差距,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一号文件在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强化近年来“三农”工作的好政策,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原则和措施:对“三农”投入首次强调“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这一要求不仅确保“三农”资金投入的总量,更确定了比例要稳步提高;扩大了马铃薯良种补贴范围,新增了青稞良种补贴,实施花生良种补贴试点,把林业、牧业和抗旱、节水机械设备首次纳入补贴范围;首次提出要在3年内消除基础金融服务空白乡镇;拓展了农业发展银行支农领域,政策性资金将有更大的“三农”舞台;大幅度提高家电下乡产品的最高限价,允许各地根据实际增选一个品种纳入补贴范围,补贴对象也扩大到国有农林场区职工;增加产粮大县奖励补助资金,提高产粮大县人均财力水平,这将有利于提高我国800个产粮大县的种粮积极性,维护我国粮食安全。

一号文件强调,要积极扩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的品种和区域覆盖范围,加大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保费补贴力度。

鼓励各地对特色农业、农房等保险进行保费补贴。

发展农村小额保险。

健全农业再保险体系,建立财政支持的巨灾风险分散机制。

逐步扩大政策性森林保险试点范围。

推动农产品出口信贷创新,探索建立出口信用保险与农业保险相结合的风险防范机制。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
佚名
【期刊名称】《《吉林农业》》
【年(卷),期】2010(000)002
【摘要】2010年“一号文件”1月31日正式出台。

文件提出了“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四句话,明确了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的基本思路。

文件中提到:国家将强力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

支持农民建房作为扩内需重大举措,积极推动建材下乡。

对农民增加良种补贴。

提高家电下乡产品最高限价。

拓展农业发展银行支农领域等。

一号文件是个风向标,具有重大现实和长远战略意义……
【总页数】6页(P9-1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32.31
【相关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 [J],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 [J],
3.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上) [J],
4.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下) [J],
5.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贴士:什么是中央一号文件?答:“中央一号文件”原指中共中央每年发的第一份文件,该文件在国家全年工作中具有纲领性和指导性的地位。

一号文件中提到的问题是中央全年需要重点解决,也是当前国家亟需解决的问题,更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难度。

比如我国是个农业大国,也是个农业弱国,农民在全国人口总数中占有绝大的比例,农民的平均生活水平在全国处于最低阶层。

而农村的发展问题千头万绪、错综复杂,因此“三农”问题就是目前我国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中共中央在1982年至1986年连续五年发布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具体部署。

2004年至2010年又连续七年发布以“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

就是每年中央下第一个的红头文件!因为每一年中央对工作有一个计划,将这一年的最重要的指示以文件的形式下发到各个省份、自治区,直辖市,然后各个省也会有自己的一号文件。

2010年中央1号文件全文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是夺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新胜利、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一年。

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关系全局、意义重大。

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毫不松懈地抓好“三农”工作,继续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新的贡献。

一、充分肯定“三农”工作成绩,清醒认识保持农业农村发展好势头的艰巨性复杂性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三农”工作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的一年。

面对历史罕见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面对多年不遇自然灾害的重大考验,面对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异常波动的不利影响,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齐心协力,广大干部群众顽强拼搏,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总体形势明显好于预期。

主要是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在自然灾害多发重发、农业生产制约因素增多的情况下,我们及时采取强有力的应对举措,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预计10616亿斤,创历史新高,连续6年增产。

二是在农民工年初大量返乡、农产品价格下行压力较大的态势下,我们千方百计开辟增收渠道,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实际增长8%以上,首次突破5000元大关,连续6年保持较高增幅。

三是在财政收入增速大幅下降、各方面支出需求大量增加的背景下,我们坚持加大“三农”投入,农村民生改善和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四是在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任务重、农村工作急事难事多的形势下,我们坚定不移地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农村改革有了新的突破。

五是在农村新旧问题交织、内外矛盾交错的条件下,我们积极化解各种不利因素,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三农”发展的巨大成就,为党和国家战胜困难、共克时艰赢得了战略主动,为扩大内需、推动经济企稳向好提供了基础支撑,为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突出贡献。

回顾2009年的农业农村发展,工作过程历尽艰辛,应对经验弥足珍贵,取得成绩来之不易。

一是归功于中央对复杂局面的驾驭能力。

党中央、国务院总揽全局、审时度势,及时采取加强“三农”的重大举措,着力化解宏观经济变化和自然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为在困难条件下做好“三农”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是归功于强农惠农政策的强劲推力。

增加农业补贴进一步调动了地方和农民积极性,加大公共事业投入进一步改善了农村民生,实施促进消费措施进一步开拓了农村市场。

三是归功于各地区各部门的工作合力。

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农口及涉农各部门认真履行职责,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形成了共同推动“三农”发展的生动局面。

四是归功于基层干部群众的创造活力。

广大基层干部尽力帮助农民排生产之忧、济就业之困、解增收之难。

亿万农民群众以积极的心态应对挑战,以坚韧的毅力战胜困难,以辛勤的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长期制约因素尚未根本消除、有些还会进一步加重,新的矛盾问题不断显现、有些还难以预料,2010年将是更为复杂而又十分困难的一年。

从“三农”内部看,面临“三个难度加大”。

一是现有基数高、基础设施弱,保持农业稳定发展的难度加大。

农业发展的各种支撑力量已经绷得很紧,基础脆弱、科技薄弱、后劲不足的问题凸显。

二是就业压力大、务农效益低,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难度加大。

随着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进程加快,农民转移就业增收空间收窄。

农资价格上行压力加大、生产用工成本上升,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比较效益不断下降。

三是投入需求大、国家财力紧,保持农村公共事业快速发展的难度加大。

从扩大内需、改善民生的大局看,需要进一步提高标准、充实内容、加大投入,保持农村公共事业快速发展的态势。

但在目前国家财力偏紧的情况下,要做到这一点确实比较困难。

从“三农”发展环境看,面临“三个不确定性”。

一是宏观经济影响的不确定性。

世界经济全面复苏将是一个缓慢复杂的过程,我国经济回升内在动力不足,存在着一些难以预见的风险。

这些都会以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影响“三农”发展。

二是农产品价格走势的不确定性。

从国际市场看,近年来影响农产品价格的因素日益复杂,除供求基本面的变化外,石油价格变动、投机资本炒作等的影响更加突出;从国内看,农产品价格在连年丰收之后面临下行压力,在成本推动和通胀预期影响下也存在上行推力,农产品价格走势难以预料。

三是气象条件的不确定性。

近年来我国极端天气事件明显增多,气象灾害突发频发重发、时空分布异常。

如何趋利避害,做到科学防灾、主动避灾、有效减灾,是一个新的重大课题。

面对来之不易的显著成绩,我们不能有丝毫自满;面对艰巨繁重的工作任务,我们不能有丝毫懈怠。

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坚定信心、振奋精神、乘势而上,善于把握机遇、敢于攻坚克难、勇于开拓创新,着力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中继续加强农业基础,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继续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继续增进农民福祉。

二、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全面优化农业农村发展环境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党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全局出发,针对工农、城乡发展不协调和二元结构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作出的重大决策。

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开启了破除城乡二元体制的历史进程。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摆在“五个统筹”之首,提出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对统筹城乡发展的制度建设和工作举措作出了全面部署。

在中央大政方针的指引下,我们大力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与时俱进地提出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新思想新理念,顺势而为地出台了一系列具有里程碑和划时代意义的新政策新举措。

在理论创新方面,提出了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作出了“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和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制定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基本方针,明确了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基本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根本要求。

在实践创新方面,推动公共财政覆盖农村,大幅度增加“三农”投入;推动城乡公平税赋,取消农业税、屠宰税、牧业税、农业特产税;推动工农业协调发展,实行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和粮食最低收购价制度;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行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大规模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农村电网、农村公路、农村沼气、危房改造建设;推动城乡平等就业进程,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逐步取消有条件的农民进城落户限制。

可以说,经过几年来的艰辛探索、不懈努力,我们已经鲜明确立起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基本构建起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体系,初步搭建起统筹城乡发展的制度框架,在统筹城乡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重大而坚实的步伐。

同时,必须深刻认识到,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是一个长期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当前,城乡发展不平衡仍是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的突出矛盾,制约城乡协调发展的深层次因素依然存在。

从市场属性看,资源要素总是自发地向高收益高回报的产业和区域配置,特别是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时期,更容易从农业转向工业、从农村流入城市,存在着推动城乡差距扩大的内在动因。

从制度惯性看,城乡二元体制延续时间长、积弊程度深,多重矛盾交织、多方利益纠结,有些方面改不动,有些改革难落实,传统体制仍然在许多方面、以多种方式顽固地发挥作用。

从思维习性看,长期形成的“城市中心”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根深蒂固,考核政绩过分看重GDP增长,衡量发展过分看重城市变化,招商引资过分看重二三产业,忽视“三农”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

更要看到,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与二元体制的运行惯性同步共振,利益格局的刚性制约与传统观念的严重桎梏相互叠加。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不动摇,咬定缩小城乡差距的目标不放松,推进破除城乡二元体制的进程不停步。

我国已进入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

做好新形势下的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必须深入领会和准确把握统筹城乡发展的科学内涵、目标任务、本质要求,认真总结和丰富完善统筹城乡发展的理论成果、政策举措、实践经验,确保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沿着正确方向继续向前迈进。

要牢牢把握加强“三农”这个根本立足点,做到国民收入分配真正向“三农”倾斜,公共事业发展的重点切实放到农村,改善民生的举措更多惠及农民。

要牢牢把握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这个重要着力点,将政府的公共资源更多地投向农村,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要素向农村聚集。

要牢牢把握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这个战略着眼点,增强城镇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在加快“三农”发展上下功夫。

要牢牢把握城乡改革联动这个关键切入点,把促进农民工融入城镇、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作为突破口。

统筹城乡发展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务必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精心安排、扎实推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