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轴扭转减振器概述

合集下载

扭转减振器简要说明

扭转减振器简要说明

扭转减振器简介
1
扭转减振器是汽车离合器中的重要元件,主要由弹性元件和阻尼元件
2
弹簧元件用以降低传动系的首端扭转刚度,从而降低传动系扭转系统的某阶固有频率,改变系统的固有振型,使之能避开由发动机转矩主谐量激励引起的激励;阻尼元件用以有效耗散振动能量。

3、主要功用
(1)降低发动机曲轴与传动系接合部分的扭转刚度,从而降低传动系扭振固有频率。

(2)增加传动系扭转阻尼,抑制扭转共振相应的振幅,并衰减因冲击产生的瞬态扭振。

(3)控制动力传动总成怠速时离合器与变速器轴系的扭振,消除变速器怠速噪声和主减速器、变速器的扭振及噪声。

4、常见分类
按动力传递方式:
(1)摩擦式
类似于常闭式离合器,利用压盘和从动盘之间的摩擦力矩来传递扭矩,优点是扭矩传递有保护,超负荷冲击时可以通过打滑来消除,缺点是同心度无法保证,且不可调心;
(2)直连式
在原从动盘基础上进行改制,去除摩擦片,使用从动盘本体钢片与飞轮直接通过螺栓锁紧,优点是可以通过外径或定位销进行精确定位,缺点是减振器本体钢片薄壁区过大,有断裂风险;
5、与常规离合器的差异对比
(1)离合器存在分离、结合两种运行状态,而扭转减振器始终处理连接状态;
(2)离合器结合时,作用和扭转减振器一致,仅起到减振和吸能的功用;
(3)离合器分离时,可切断发动机动力传输,而扭转减振器始终保持动力传输;
(4)扭转减振器轴向安装需求空间尺寸相对离合器要少很多;
(5)由于扭转减振器始终在工作,相关受力零件的性能和寿命要求要比离合器高;
(6)离合器对动力系统有过载保护功能,而扭转减振器没有;。

最新发动机曲轴溷联式扭转减振器

最新发动机曲轴溷联式扭转减振器

发动机曲轴溷联式扭转减振器摘要发动机的扭转振动严重影响了整车的舒适性。

本文基于多级并联和串联扭转减振器的设计背景,提出混联式曲轴扭转减振器的设计,对扭转减振器的优化方案做了介绍,建立了两种三级混联减振器的简化模型,运用MATLAB软件对其参数进行优化分析,并运用CATIA软件对其进行实体建模。

分析完扭转减振器的优化参数,结果表明本研究成果对曲轴扭转减振器的设计有一定借鉴价值。

关键词:发动机振动;曲轴扭转减振器;混联;优化AbstractThe Torsional Vibration (TV) of engine seriously affects the comfort of vehicle.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parallel and serial multi-stage torsion damper design, the hybrid design of crankshaft Torsional Vibration Absorber (TVA) is proposed.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optimization program of the TVA and establishes two simplified models of hybrid tri-mode TVA. The paper analyzes the optimization parameters with MATLAB and modeling TVA with the CATIA. After analyzing optimization parameters of TVA,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 conclusions of this paper have some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design of TVA.Keywords: engine vibration; torsional absorber; hybrid-mode; optimization.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1 概述 (1)1.1课题背景 (1)1.2国内外现状 (2)1.3课题主要内容 (4)2 扭转减振器介绍 (5)2.1扭转振动的控制方法 (5)2.2扭转减振器的种类 (6)2.3扭转减振器的结构 (8)2.3.1 单级扭转减振器 (9)2.3.2 多级并联式扭转减振器 (10)2.3.3 多级串联式扭转减振器 (11)2.3.4 硅油-橡胶复合式扭转减振器 (12)2.3.5 弯扭复合式减振器 (13)3 扭转减振器设计理论 (14)3.1动力吸振器设计原理 (15)3.2多级扭转减振器简化模型 (16)3.2.1 两级并联式扭转减振器的简化模型 (16)3.2.2 三级并联式扭转减振器的简化模型 (17)3.2.3 两级串联式扭转减振器的简化模型 (18)3.3三级混联式扭转减振器传递率的计算 (18)3.4多级扭转减振器参数的优化方法 (24)4 三级混联式扭转减振器计算及优化程序 (27)4.1参数计算及优化程序界面 (27)4.2三级混联式扭转减振器参数计算及优化 (29)4.3三级串并联扭转减振器的优化结果 (33)4.4三级扭转减振器优化结果对比分析 (33)5 三级混联扭转减振器的建模 (36)5.1三级混联扭转减振器的建模 (36)5.2三级混联减振器的结构说明 (38)6 全文总结 (41)6.1主要结论 (41)6.2不足与展望 (41)致谢 (43)参考文献 (44)1 概述1.1 课题背景由于汽车工业具有很强的产业关联度,因而被视为一个国家工业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汽车被称为“改变世界的机器”。

【精品】汽车曲轴扭转减振器的设计

【精品】汽车曲轴扭转减振器的设计

汽车曲轴扭转减振器的设计07汽车黄好锐一.摘要:为降低曲轴扭转振动对发动机前端附件驱动系统的影响,在介绍曲轴减振器参数优化设计方法及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对曲轴二级并联橡胶扭转减振器参数设计提出了一种新的优化方法,这种方法以同时降低曲轴和带轮的扭转振幅为目标对减振器进行优化。

计算结果表明,采用文中提出的优化设计方法设计的减振器,不但曲轴的扭转振动特性得到改善,曲轴带轮的振动也得到很好控制。

二.关键词:曲轴橡胶扭转减振器扭转振动优化设计振动模型三.前言;汽车发动机曲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件,它的制造工艺复杂,质量要求高。

当发动机工作时,曲轴振动主要为扭转方向的振动,同时弯曲方向也可能产生振动。

如何减小曲轴的振动,是发动机曲轴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

减少曲轴振动的常用手段是曲轴前端安装减振器。

目前在汽车发动机曲轴系统广泛应用的是橡胶阻尼式单级扭转减振器,其阻尼值偏小,常常达不到曲轴系统的减振要求。

本文介绍了当今国外发动机中应用较多的若干复杂结构型式的汽车发动机曲轴减振器,希望国内的发动机生产厂家在开发新机型时,应采用这些具有良好减振性能的曲轴减振器的新结构,以提高国产发动机曲轴的寿命和降低发动机的振动和噪声四。

目录;1.扭转减振器的设计2.曲轴轴系扭转振动设计3橡胶扭转减振器设计4.扭转减振器的DMF的性能设计5.扭转减振器的阻尼设计6.扭转减振器优化设计7.扭转减振器的模型设计8.结论五。

正文1.扭转减振器的设计扭转减振器主要由弹性元件(减振弹簧或橡胶)和阻尼元件(阻尼片)等组成。

弹性元件的主要作用是降低传动系的首端扭转刚度,从而降低传动系扭转系统的某阶(通常为三阶)固有频率,改变系统的固有振型,使之尽可能避开由发动机转矩主谐量激励引起的共振;阻尼元件的主要作用是有效地耗散振动能量。

所以,扭转减振器具有如下功能:如何降低主轴承的负荷和曲轴的内弯矩,减小曲轴的扭转振幅,把曲轴的共振转速移向发动机从不使用的转速区域内,把曲轴的扭转频率改到人们感觉不到的频率上去,避免在正常转速内出现共振现象,设计者必须结合自己的经验、现有的计算手段和试验条件,全方位考虑降低发动机曲轴与传动系接合部分的扭转刚度,调谐传动系扭振固有频率,增加传动系扭振阻尼,抑制扭转共振响应振幅,衰减因冲击而产生的瞬态扭振。

发动机的结构原理之4曲轴飞轮组结构与工作原理

发动机的结构原理之4曲轴飞轮组结构与工作原理
油螺纹等。
(6)曲轴的轴向限位 通常是通过在曲轴的前部、中部或后部安装止推轴
承来实现的(翻边轴瓦)。
连杆轴颈
止推垫片
主轴颈 主轴承盖
止推垫片
安装注意:
止推片有减磨层的一面朝向转动件。当 曲轴向前窜动时,后止推片承受轴向推力; 向后窜动时,前止推片承受轴向推力。
曲轴的轴向间隙的调整:
更换止推片的厚度。
3)结构:
连杆轴颈
前端轴
曲轴轴颈
平衡重
后端轴
曲柄
曲拐
曲拐:由一个连杆轴颈和它两端曲柄及主轴颈构成。
4)材料:中碳钢(汽)、合金铸铁(柴)、球墨铸铁。
5)分类:整体式(常用) 组合式(常用于连杆大头为整体式的小型汽油机和 以滚动轴承作为曲轴主轴承的发动机上)
6)组成: (1)主轴颈 ——用于支撑曲轴。 全支承:曲两轴边的都主有轴 一颈个数主比轴气颈缸者数)目。多强一度个、(刚每度个好连,杆减轴小颈了 磨损;柴油机和大部分汽油机均采用。
片式
飞轮: 掌握飞轮的作用




2
四缸四行程发动机的曲拐布置
②直列四冲程六缸发动机发火顺序和曲拐布置
发火顺序:1-5-3-6-2-4
曲轴转角 (度)
0
60
~ 120
180 180
180 240 ~ 300
360 360
360 420 ~ 480
540 540
540 600 ~ 660
720 720
一缸 功 排 进 压
二缸 排 进 压
一、曲轴飞轮组的组成与结构及材料
飞轮
一)曲轴飞轮组的组成 正时齿轮
皮带轮 扭转减振器 起动爪
曲轴

汽车发动机曲轴扭振减振器设计

汽车发动机曲轴扭振减振器设计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Parts0引言众所周知,传统的曲轴扭振减振器的设计方案以及所需的设计手段和材料,都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来完成,此外,要通过多次的重复实验才能达到相应的要求。

显而易见,传统的曲轴扭振减振器的设计已经不再满足人们目前的需求,而是要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研究新的设计方案出来。

1对曲轴扭振减振器的概述1.1什么是曲轴扭振减振器每当汽车发动机开始工作的时候,曲轴便会开始发生周期性的变化,产生转矩作用,而各个曲拐之间发生周期性相对扭转的现象就被称为扭转振动,简称扭转。

曲轴作为汽车发动机不可缺少的零件之一,它的作用对发动机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对于曲轴扭振减振器的选择要格外谨慎。

对于扭振而言,由于它自身的特点,每当发动机转矩的变化频率与曲轴扭转自振频率相同或者成整数倍时,就会发生共振,而如果共振时扭振幅度和频率增强是,很可能会出现曲轴断裂的结果。

因此,要在保证曲轴不能断裂,就需要最大限度地消减曲轴的扭振,此时就需要曲轴扭振减振器来达到这个目的。

1.2扭振减振器的作用及分类扭振减振器根据主要功能和特性可以分为动力减振器、阻尼减振器、复合减振器三大类。

动力减振器如其名,主要是依靠它的动力特性来改变曲轴扭振的幅度,从而达到降振的效果。

阻尼减振器是借用了固体的摩擦和液体的黏性来阻尼力矩输入系统的振动能力,从而来降低曲轴扭振频率,比如常用的橡胶减振器和硅油减振器。

而复合减振器是现在最为主要的减振器,它不仅可以降低频率还能降低幅度。

随着汽车的不断发展,其发动机也逐渐向轻量化和大功率化方面靠近,以往的减振器已经不能满足目前汽车发动机的需求了,而复合减振器可以较好地达到这个要求。

汽车发动机曲轴需要扭振减振器的主要作用是可以减少汽车整体的振动和噪音,给开车人营造一个良好的行驶环境,还可以降低曲轴扭振的频率和幅度,删减扭矩波动。

除此之外,还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曲轴的寿命,减少耗损。

曲轴扭转减振器介绍

曲轴扭转减振器介绍

2 扭转减振器介绍2.1 扭转振动的控制方法对于曲轴的扭振,如果在内燃机工作转速范围内,根据扭振计算以及实测发 现内燃机确实存在着较大的扭转振动,就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以便将扭转振动 予以回避或者将其消减,以保证内燃机工作的安全可靠。

扭转振动的避振预防措 施有很多种,可综合归纳为以下三种方法[5,6]: (1) 频率调整法 由扭转振动特性可知, 当激励扭振的作用频率ω与扭转振动系统的某一固有 频率 ω0 相同时,将会发生极其剧烈的动态放大现象,即共振现象。

因此耍避 开发生ω=ω0,的可能,也即避开动态放大最严重的工况,就可能免除扭转振动 过大所引起的一切后果。

本方法的基本概念就是使ω主动躲过ω0 。

这种方法主 要措施有调整惯量法、调整柔度法等。

通过调整,使系统本身的自振频率躲过激 振频率。

使振动应力降至瞬时许用应力范围之内,这样就避免了因扭转振动过大 对内燃机造成损害。

这种方法是扭转振动预防措施中应用最广的措施之一,这不 仅是由于它的措施比较简易可行,还在于当达到调频要求以后,它的工作将是有 效的与可靠的。

但频率调整法有个缺点是调频的幅度较小,以至于在实际应用中 受到限制。

(2) 减小振能法 激励扭矩是导致扭转振动的动力源。

由于激励扭矩输人系统的能量是扭转振 动得以维持的源泉,如果能够减小输人系统的振动能量,也就能直接减小扭转振 动的量级。

方法之一是改变内燃机的发火顺序,当在机器所使用的转速范围内, 危险的扭转振动是副临界转速时,有可能用此方法来消减危险的扭转振动,减小 其危险程度。

方法之二是改变曲柄布置, 在多缸内燃机中故意选用非等间隔发火, 适当选择曲柄角以改变曲柄布置,可以使任何主、副临界转速中的某些简谐扭振 相互抵消而避开危险的扭转振动。

方法之三是选择最佳的曲柄与功率输出装置的 相对位置,使二者的干扰扭矩互相抵消,可以消减曲轴的扭转振动。

(3) 装设减振器 装设减振器能改变轴系的扭振特性。

曲轴扭振分析综述

曲轴扭振分析综述

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四缸发动机曲轴扭振分析摘要在发动机工作过程中,曲轴上各曲拐所承受转矩的大小周期性变化的,而曲轴后端的飞轮具有大的惯量,转速可以看成是均匀的,所以各曲拐相对于飞轮就会发生大小和方向作周期性变化的相对扭转振动,产生曲轴轴系的扭转振动。

曲轴的扭转振动时,扭转变形的幅度大大超过正常允许值,轻则产生很大的噪声,是磨损加剧,重则使曲轴断裂。

因此在设计内燃机时,必须对轴系的扭振特性进行分析,以确定其临界转速、振型、振幅、扭转应力,以及据是否需要采取减振措施进而设计减振器。

本文中首先用pro/E软件对所要分析的曲轴进行建模,用其模型分析功能求取曲轴当量转动惯量,用其Mechanica模块求取曲轴的当量刚度;用矩阵法和霍尔茨法计算曲轴的自由振动,确定曲轴的固有频率和振型;通过对曲轴激振力矩的简谐分析,确定曲轴的单缸转矩振幅;通过对轴系强迫振动计算,确定曲轴的临界转速、共振时的幅值以及曲轴的扭振应力;判别扭振应力的大小是否超过允许应力,如果扭振应力接近或超过允许零件允许值,则对曲轴采取减振措施,设计合适的减振器。

关键词:曲轴;扭振;扭振减振器I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engine working,crank torque of the crankshaft is periodically changing,while the flywheel is approximately in uniform rotation because of the big moment of inertia of the flywheel.Therefor,the crank have a relative motion compared to the flywheel.,then,the torsional vibration of the crankshaft occurs.When the deformation amplitude of the crankshaft considerably more than the normal value,the engine will produce noising noise,and the abrasion increased,worse more,the crankshaft may crack even broken.Therefore, in the design of th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the shafting torsional vibration characteristics are analyzed to determine its critical speed, mode, amplitude, torsional stress, as well as designing torsional vibration damper.Firstly, model the crankshaft to be analyzed with pro / E software,then,we can get the equivalent inertia of the crankshaft and the equivalent stiffness;Secondly,calculate the free vibration of the crankshaft using matrix method and Holtz method,and determine the natural frequencies and mode shapes;Thirdly,determine the amplitude of the single-cylinder crankshaft torque,through analyzing the exciting moment of the crankshaft;Then,determine the critical speed of the crankshaft, crankshaft torsional vibration amplitude and stress by calculating the forced vibration of the crankshaft;Finally,judge whether the size of awkward vibration stress exceeds the allowable stress.If the torsional stress close to or exceeds the allowable value of the crankshaft parts,damping measures must be take to consideration and design the suitable torsional vibration damper.Keywords: crankshaft, torsional vibration, torsional vibration damperII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目录摘要 (I)Abstract ........................................................ I I 第1章绪论. (3)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3)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3)1.3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技术方案 (4)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5)第2章曲轴当量扭振系统的组成与简化 (6)2.1 当量系统的组成与简化 (6)2.2 当量转动惯量的计算 (7)2.3 当量刚度的计算 (10)2.4 本章小结 (15)第3章轴系自由振动的计算 (16)3.1 霍尔茨法计算系统的自由振动 (16)3.2 固有频率和振型的计算 (19)3.3 本章小结 (21)第4章曲轴系统的激发力矩 (22)4.1 作用在发动机上的单缸转矩 (22)4.2 多拐曲轴上第k阶力矩谐量的相位关系 (24)4.3 本章小结 (25)第5章轴系强迫振动与共振的计算 (26)5.1 临界转速 (26)5.2 曲轴系统的共振计算 (27)5.2.1 轴系共振计算 (27)5.2.2 共振振幅计算 (29)5.2.3 曲轴扭振应力计算 (30)5.3 本章小结 (31)第6章扭转振动的消减措施 (32)6.1 扭转振动的消减措施 (32)6.2 减振器的设计 (33)6.3 装减振器后扭振当量系统振动计算 (35)1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6.3.1 装减速器后轴系自由振动计算 (35)6.3.2 装减振器后轴系强迫振动与共振计算 (37)6.4 本章小结 (37)结论 (39)致谢 (40)参考文献 (41)附录 (42)2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第1章绪论1.1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曲轴的功用是承受连杆传来的离心力,并由此造成绕曲轴本身轴线的力矩,并对外输出转矩.在发动机工作中,曲轴受到旋转质量的离心力、周期性变化的气压力和往复惯性力的共同作用,使曲轴承受弯曲和扭转载荷。

曲轴扭转减振器项目介绍

曲轴扭转减振器项目介绍
曲轴扭转减简介震器项目介绍
Pulley Asm-damper-Crankshaft Introduction
Introduction for Tuopu R & D -- TVD
Pulley & Damper
q轮系 Pulley & Damper
技术能力
•扭转减振器 Torsional Vibration Damper (TVD)
Introduction for Tuopu R & D -- TVD
Input of subsystem parameter
技术能力

•曲轴+飞轮+活塞连杆机构数模 Get crankshaft subsystem mathdata
•CAE分析获得曲轴系的扭转模态和弯曲 模态 get torsional and bending mode frequency of crankshaft subsystem
•扭转减振器参数设计优化
技术能力
•惯量比 Inertial ratio
•固有频率 Natural frequency
•阻尼 Damping

Tuo p u
17
2200046--171
Introduction for Tuopu R & D -- TVD
Subsystem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
TVD Type

技术能力
• 硅油减振器&橡胶硅油减振器
Silicone Damper and Rubber & Silicone Damper
•Filled with silicone
Tuo p u
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课题背景
由于汽车工业具有很强的产业关联度,因而被视为一个国家工业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汽车被称为“改变世界的机器”。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包括对汽车舒适性、安全性等性能提出了越来越苛刻的要求。

为了提高汽车舒适性,减轻汽车的振动,首先要找到汽车的振源,汽车是多自由度的振动体,并受到各种振源的作用而发生振动,发动机就是振源之一。

当发动机工作时,曲轴在周期性变化的转矩作用下,各曲拐之间发生周期性相对扭转的现象称为扭转振动,简称扭振[1]。

发动机的振动关系到它的寿命、工作效率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曲轴系统的振动是引发内燃机振动的重要因素。

由于曲轴上作用有大小、方向都周期性变化的切向和法向作用力, 曲轴轴系将会同时产生弯曲振动和扭转振动。

因为内燃机曲轴一般均采用全支承结构, 弯曲刚度较大, 所以其弯曲振动的自然频率较高。

虽然弯曲振动不会在内燃机工作转速范围内产生共振, 但它会引起配套轴系和机体其它部件的振动, 是内燃机的主要噪声源。

对扭转振动而言, 由于曲轴较长,扭转刚度较小, 而且曲轴轴系的转动惯量又较大, 故曲轴扭振的频率较低, 在内燃机工作转速范围内容易产生共振,当发动机转矩的变化频率与曲轴扭转的自振频率相同或成整数倍时,就会发生共振。

共振时扭转振幅增大,并导致传动机构磨损加剧,发动机功率下降,甚至使曲轴断裂。

曲轴作为内燃机中主要的运动部件之一,它的强度和可靠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内燃机的可靠性。

因此, 扭转振动是内燃机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2]。

如何降低曲轴的振动是发动机曲轴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消减曲轴的扭转振动,现在汽车发动机多在扭转振幅最大的曲轴前端装置扭转减振器,目前在汽车发动机曲轴系统中广泛采用的是橡胶阻尼式扭转减振器(图 1.1),有效地改善了发动机曲轴系统的扭振特性,降低了扭振幅值。

a) b) c)
a)橡胶扭转减振器(CA8V100);b)带轮-橡胶扭转减振器;c)复合惯性质量减振器(尼桑VH45DE)
1-减振器壳体;2-硫化橡胶层;3-扭转减振器惯性质量;4带轮毂;
5-带轮;6-紧固螺栓;7-弯曲振动惯性质量
图1.1 橡胶阻尼式扭转减振器
这种减振器在曲轴系统中的匹配设计是基于动力减振器(动力吸振器)的设计理论。

扭转减振器具有如下几个功能:
(1) 消减曲轴扭转振动,提高曲轴的疲劳寿命,减少应力水平;
(2) 传递扭矩,衰减扭矩波动;
(3) 减少整车的振动、噪音。

1.2 国内外现状
在国外,从十九世纪末开始对轴系扭转振动的研究,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由于多缸发动机轴系因扭转振动产生的事故突增,促使对轴系扭转振动的研究的深入发展,出现了许多种计算轴系扭转振动固有频率的方法,同时出现了测量轴系扭转振动的仪器,1916 年德国人盖格尔(Geiger )发表了用机械式扭振仪测量轴系扭转振动的文章,开始了扭转振动的实测试验阶段。

此后扭转振动研究的发展非常迅速,关于发动机曲轴扭转减振器的设计开发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展,开发水平已经日益成熟[3]。

上个世纪40年代就已由Brock 和Den Hartog 提出了针对单自由度无阻尼振系得最优减振器设计理论,其主要思想史将曲轴系等效成没有阻尼的单自由度系统,再在该系统上附加一个有刚度和阻尼的单自由度减振器,构成双扭摆如图
1.2所示,然后将主系统的扭转振动响应最小作为控制目标计算得到减振器刚度和阻尼的最优值,因其计算方法简单,随意一直沿用至今。

图1.2 单自由度系统和双扭摆
在国内,随着对内燃机污染(尾气、噪声)、油耗、可靠性、动力性、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已有的传统曲轴轴系设计方法也越来越难以适应内燃机设计的需要,不能满足人们对汽车舒适性的要求,因此出现了许多对曲轴扭转减振器的更精确、更全面的研究设计方法。

目前对于单级橡胶扭转减振器,已有较成熟的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如动力吸振原理法、多质量系统模型法及有限元模型法等。

这些方法在对减振器进行优化设计时大多以降低曲轴最大振幅为目标。

随着发动机发展的轻量化和高功率化,受到橡胶的低阻尼限制,单级扭转减振器已满足不了扭转振动的控制要求,目前,越来越多的汽车上已开始使用多级橡胶扭转减振器,然而对于多级混联式扭转减振器却很少有人提及[4]。

a) 曲轴轴系等效单自由度系统 b) 曲轴轴系双扭摆模型
近年来随着汽车发展的小型化、轻型化及对传动空间紧凑化、传动高效率化的要求,多楔带被广泛使用,这使得发动机前端附件(包括水泵、发电机、动力转向泵及空调压缩机等)由传统的多根带传动,变成了一根带、一次驱动的所谓蛇形带传动方式。

这种带传动方式不但使发动机前端附件驱动系统布置紧凑,节省空间,而且还同时具有平带传动的灵活性和V带传动的高效率特点。

1.3 课题主要内容
汽车发动机曲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件,它的制造工艺复杂,质量要求高。

在研究曲轴轴系扭转振动同时,如何减小曲轴的振动,是发动机曲轴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

为了减轻曲轴的振动,人们在曲轴前端安装了扭转减振器,对扭转减振器的研究也一直在进行。

理论和实践都证明了减振器的有效性首先要正确的、合理的选定三个主要参数:减振器的转动惯量、减振器的刚度及减振器的阻尼系数。

在已经发表的文献中,主要是针对串并联曲轴减振器的设计理论进行研究,鲜有文章对混联曲轴扭转减振器进行详细的介绍。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曲轴减振器具体结构形式进行介绍,同时对多级混联扭转减振器的设计在现有的理论上进行研究。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有:
(1) 介绍发动机曲轴扭转振动的控制方法,归纳当前国内外发动机中应用较多的曲轴扭转减振器的若干结构形式;
(2) 介绍动力吸振器的吸振原理和不同结构形式的曲轴扭转减振器的简化模型,依此提出三级混联式曲轴扭转减振器的设计方法,利用频率响应特性对多级曲轴扭转减振器的设计理论进行研究,提出选取各级扭转减振器设计参数优化方法;
(3) 介绍三级混联式曲轴扭转减振器的计算与优化程序,并分析优化结果;
(4) 介绍三级混联扭转减振器的建模过程,并对模型结构进行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