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和变异
初中生物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整理
初中生物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整理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知识速记遗传与变异1.遗传:(1)概念:亲子间的。
(2)实例: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孩子的五官跟父亲或母亲很像等。
2.变异:(1)概念:亲子间及子代个体间的。
(2)实例: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豌豆的红花与白花等。
生物的性状1.性状:(1)概念:生物体的、生理和等特征的统称。
(2)实例:豌豆的形状、番茄果实的颜色、人的单眼皮或双眼皮等。
2.相对性状:(1)概念: 生物的性状的表现形式。
(2)实例:豌豆有圆粒和粒,头发有黑色和棕色等。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1.验证实验——转基因鼠:(1)研究的性状:鼠的。
(2)控制该性状的基因: 基因。
(3)结论:基因决定生物的。
(4)推论:生物在传种接代的过程中,传递的是。
2. 技术: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的性状。
3.生物的性状由控制,还受的影响。
随堂练习( )1.下列描述的现象属于变异的是①种瓜得瓜,种豆得豆②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③两只黑猫生了一只白猫④母亲双眼皮,女儿也是双眼皮A.②③B.①④C.③④D.②④( )2.下列各组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南瓜的黄色和南瓜的绿色B.金鱼的泡眼和鲫鱼的突眼C.猪的黑毛和羊的白毛D.水稻的直叶与小麦的卷叶( )3.在人类ABO血型系统中,有A型、B型、AB型和O型四种血型。
决定人的血型特定遗传功能单位是A.细胞核B.染色体C.DNAD.基因( )4.科学家将一种来自发光水母的基因整合到普通小鼠的基因中,培育出的小鼠外表与普通小鼠无异,但到了夜晚却能够发出绿色荧光。
科学家培育新品种小鼠采用了A.转基因技术B.克隆技术C.杂交技术D.传统生物技术( )5.如图,同一株水毛茛,裸露在空气中的叶和浸在水中的叶,表现出两种不同的形态,前者呈扁平状,后者深裂而呈丝状,这种现象说明A.生物的性状不受基因影响B.生物性状是基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C.生物的性状只受基因影响D.生物的性状只受环境影响6.(资料分析题)据报道,我国科学家已经开发出一种富含牛肉蛋白质的“马铃薯”新品种。
遗传与变异的辩证关系
遗传与变异的辨证关系: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的共同特征,它们之间是辩证统一的。
遗传比较保守,变异要求变革、发展,矛盾的两方面是相互制约相互发展的。
生物如果没有变异,那么生物就不能进化,而遗传只是简单的重复;生物如果没有遗传,就是产生了变异也不能遗传下去,变异不能积累,变异就失去了意义,生物也不能进化。
变异是在遗传的范围内进行变异,遗传也受变异的制约;只能使后代和上代之间相似而不相同。
所以说,遗传与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因,但遗传是相对的,保守的,而变异是绝对的,发展的。
在遗传的过程中始终存在着变异,遗传和变异是伴随着生物的生殖而发生的(遗传学上的生殖多指有性生殖)。
遗传变异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共同推动生物向前发展进行。
简而言之,遗传与变异的关系是:(1)遗传是相对的,变异是绝对的。
(2)遗传是保守的,变异是变革的、发展的。
(3)遗传和变异是相互制约又是相互依存的。
(4)遗传变异伴随着生物的生殖而发生。
遗传与变异的名词解释
遗传与变异的名词解释在生物学中,遗传与变异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遗传是指生物个体间传递特征和性状的过程,而变异则是个体间因遗传物质的差异而表现出来的不同特征。
本文将为读者解释遗传与变异的含义,并探讨它们在生物世界中的重要性。
一、遗传遗传是生物个体间传递特征和性状的过程。
在遗传学领域,人们通过研究遗传物质的分子机制和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式来探索这个过程。
遗传物质指的是携带基因的DNA分子,在细胞中形成染色体。
基因则是指携带遗传信息的DNA片段,它决定了个体内许多特征和性状的表现。
遗传的传递主要通过生殖细胞(精子和卵子)进行。
当两个生物个体进行生殖时,它们的基因会以不同方式组合,并传递给下一代。
这种基因的组合是随机的,因此下一代的特征和性状会有所不同。
此外,遗传也不仅限于个体与个体间的传递,还可以发生在同一个个体内不同细胞之间的传递,从而形成体细胞和生殖细胞的区别。
遗传在生物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使得生物个体能够从父母继承有利的性状,适应环境并生存下来。
同时,遗传也为种群的进化提供了基础,通过基因的传递和累积,推动物种的演化和多样化。
二、变异变异是指个体间因遗传物质的差异而表现出来的不同特征。
在生物界中,个体之间无法完全相同,就是因为它们携带的遗传物质存在差异。
变异主要有两种类型:遗传变异和环境诱导变异。
遗传变异是由基因的不同组合和突变引起的,它是遗传过程中的自然结果。
环境诱导变异则是由外部环境因素引发的个体表型和性状的改变,这种变异通常不会被传递给下一代。
通过变异,生物个体能够适应环境的不断变化。
一些变异可能会带来优势,使个体在竞争中更具生存能力;而一些变异则可能对个体造成不利,甚至致命。
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有利的变异会得到保留和传递,从而影响整个种群的特征和演化。
变异在生物界中也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产生。
由于每个个体都有可能发生变异,因此种群内的个体在某些特征上会呈现出一定的差异,这样就增加了物种的适应性和生态可持续性。
第二单元 《遗传与变异》 知识点
第二单元《遗传与变异》第1课生物的遗传现象1、遗传:子女和父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叫遗传。
2、遗传和变异是生命的最基本的两种特征,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
3、动物有遗传现象,植物也有遗传现象,所以说生物都有遗传现象。
4、动物亲代的相似点包括外形、毛色、花纹、神态及食物、生活习性等。
5、有关遗传现象的谚语和俗语有:(1)桂实生桂,桐实生桐。
(2)种豆得豆,种瓜得瓜。
(3)物生自类本种。
(4)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第2课生物的变异现象1、变异:子代与父代之间,同一物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着一些不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叫变异。
2、同变异遗传现象一样,变异现象在生物界也是普遍存在的。
3、一猪生九子,连母十个样,三叶草长出四片叶子都是变异现象。
4、变异现象的两种形式: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可遗传的变异是遗传物质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变异。
如:高茎碗豆和矮茎碗豆。
5、不可遗传的变异:是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产生的变异,其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
如:用眼不当造成近视,车祸导致的残疾。
6、有关变异的谚语或俗语如:一树之果,有苦有甜;一母之子,有愚有贤;黄鼠狼生鼠辈,一代不如一代;龙生九子,个个不同;一猪生九子,连母十个样;7、形态各异的金鱼是人们有意识的利用野生鲫鱼的后代与亲代存在的变异培育而成的。
第3课寻找遗传和变异的秘密1、孟德尔是著名的遗传学家,被称为现代遗传学之父。
2、孟德尔发现豌豆有着不同的形态特征,他还发现这些豌豆的后代形态特征大都和它们的上代相似。
3、孟德尔的研究结论不能圆满的解释诸如有些动物其父母的皮毛都是褐色的,但它们的孩子却是白色皮毛这样的现象。
4、生物除父母的结合会出现变异外,生物自身也会产生变异,有的变异对生物有害,有的变异对生物有益,有的变异对生物即无害也无益。
5、袁隆平是我国著名水稻专家,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他经过多年选育培育杂交水稻新品种,使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解决了世界农业科研难题,2001年2月,他荣获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遗传与变异
遗传是生物进化的基础,保证了物种 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同时,遗传也是 生物多样性的来源,为生物适应环境 和自然选择提供了可能。
变异定义及分类
变异定义
变异是指生物体在遗传过程中发生的基因型或表现型的改变 ,导致亲子代之间或同一物种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
变异分类
变异可分为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三种类型。其 中,基因突变是基因内部结构的改变,基因重组是控制不同 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染色体变异则涉及染色体结构和数目 的改变。
转座子引起的重组在生物进化中 起重要作用,可以促进基因的交 流和物种的适应性演化。同时, 转座子的活动也可能对生物体产 生负面影响,如导致基因组不稳 定或引发疾病等。
04 基因突变
点突变
01
02
03
定义
点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单 一碱基对的替换、插入或 缺失。
类型
包括错义突变、无义突变 和同义突变。
遗传与变异关系
遗传是变异的基础
生物的遗传物质在传递过程中会发生改变,导致后代出现变异。因此,没有遗传就没有变 异。
变异是遗传的补充和发展
变异使得生物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有利于生物的生存和繁衍。同时,变异也为 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推动了物种的演化和进步。
遗传与变异相互作用
在生物进化过程中,遗传和变异是相互作用的。一方面,遗传保证了物种的稳定性和连续 性;另一方面,变异为生物适应环境和自然选择提供了可能。这种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了生 物的进化和多样性发展。
06 生物进化中遗传与变异作 用
遗传在生物进化中作用
遗传信息的传递
01
通过DNA的复制,将亲代的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保证了物种
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遗传与变异的概念
遗传与变异的概念一、遗传的概念遗传,通常是指亲代将自己的遗传物质传递给子代,使后代表现出与亲代相似的性状和行为。
这种由父母遗传给子女的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遗传。
遗传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规律,也是物种繁衍和生物进化的基础。
遗传物质是指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主要是指DNA和RNA。
DNA 是生物体的主要遗传物质,它由四种不同的碱基(腺嘌呤、鸟嘌呤、胸腺嘧啶和胞嘧啶)组成,通过特定的排列组合形成基因,从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和特征。
基因通过复制将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从而维持物种的遗传连续性。
二、变异的概忿变异是指生物体在遗传的基础上,因环境因素、遗传因素或其他未知因素的影响,导致个体间的差异或同一物种不同个体间的差异。
变异可以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两类。
可遗传变异是指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等能够遗传给后代的变异,而不可遗传变异则是指因环境因素或其他非遗传因素引起的变异,如环境适应性变异等。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在复制过程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
基因突变是产生新基因的途径,也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基因突变通常是不定向的,但也可以表现为一定方向的定向突变。
基因突变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有害的或者中性的,但在人为诱变因素的影响下,可以产生有益的突变。
三、遗传与变异的相互关系遗传和变异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一方面,遗传保证了物种的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使得生物体能保持一定的形态和特征;另一方面,变异则使得物种具有多样性和适应性,使得生物体能适应不同的环境和生活条件。
在生物进化过程中,遗传和变异共同作用,使物种能够不断地适应环境变化并在生存竞争中获得优势。
没有遗传,物种就无法保持一定的形态和特征;没有变异,物种就无法适应新的环境变化。
正是由于变异的存在,物种可以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并不断进化。
在人类的遗传和变异中,也存在着类似的规律。
人类的遗传使得人类具有一定的生物学特征和行为模式;而人类的变异则使得人类具有不同的个体差异和多样性。
遗传与变异
病原生物的毒力变异可表现为毒力减弱或
毒力增强。最典型的例子是广泛应用于预
防结核病的卡介苗,它是卡氏、介氏两人将
有毒的牛型结核分枝杆菌用长期人工培养
的方法,经13年连续230次传代后获得的毒 力减弱但仍保持免疫原性的变异菌株。
又如,不产生白喉外毒素的白喉棒状杆菌,
当感染β -棒状杆菌噬菌体后,可将该噬菌 体的毒力基因整合到宿主菌中,再由毒力基 因编码产生白喉外毒素,致使细菌的毒力增 强。
二、 遗传性变异的发生机制
由于微生物个体微小、易于人工培养、繁
殖速度快、遗传物质较为简单,变异容易识 别,因而常以微生物(尤其是细菌)进行遗传 变异的规律和应用方面的研究。
(一)遗传性变异的物质基础
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是DNA,包括细
菌的染色体、染色体外的质粒、寄生在 某些细菌体内的噬菌体和基因转座子等。
很大困难。
知识拓展
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机制
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已成为当代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了解细菌 耐药性产生的机制,有助于正确使用和开发新型抗菌药物。细菌的 耐药机制有: 1.固有耐药性 由存在于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的。 2.获得耐药性 由于细菌的基因突变或细菌基因发生转移造成。 3.钝化酶作用 耐药菌株通过合成钝化酶作用,使抗菌药物失去抗 菌活性。 4.药物作用 靶位的改变细菌通过产生诱导酶对抗生素的作用靶 位进行化学修饰或改变。
岛素、生长激素、干扰素等。
遗传工程技术还可应用于生产具有抗原性 的无毒性的疫苗,这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新 的途径。
知识拓展
由玉米退化得到的启示
20世纪初,科学家们为了征服可恶的结核病,伤透了脑筋,法国 的细菌学家卡尔美和介林就是其中两位。他们为研制征服结核病 的疫苗,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失败。一天,卡尔美和介林路过一个农 场,看到地里玉米穗小叶黄了,便问农场主:“是玉米缺肥 吗?”“不,先生们,这种玉米引种到这里已经十几代,有些退化了。 哎,一代不如一代了。”场主苦笑着回答。卡尔美和介林立即从玉 米种子的退化联想到,如果把毒性很强的结核病菌一代接一代 定向培育下去,它们的毒性是不是也会退化?若将毒性退化了的结 核病菌制成疫苗,接种到人体不就可以预防结核病了吗?想到这里, 俩人十分兴奋,匆匆回到自己的实验室,开始了结核病菌的定向培 育试验,这试验一做就是漫长的13年。经过230次的传代,终于获得 了减毒的结核病菌并制成疫苗。肆虐人类的结核病终于被驯服了。 为了纪念这两位科学家,人们把预防结核病的疫苗叫“卡介苗”。
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遗传是有机体、物种或性状在生殖繁殖后,其后代代代相传的过程。
在进化生物学及
育种学中,遗传是指代代相传的特征,也就是后代继承其祖先的某些性状。
遗传概念经常
利用在生物繁殖上,使得物种能够获得优势,增加生物多样性,以及增强物种的竞争性能。
变异是指一个有机体,物种或性状在进化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
变异可能是真正的遗
传变异,也可能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局部变化。
在变异的过程中,某些物种的特征可能发
生较大的变化,这样物种就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从而有利于物种的进化。
因此,变异在
生物学中是至关重要的,对物种的繁殖有益处,是其进化前提,也是可变生物部列的发育
和多样性的重要原因。
遗传与变异之间既有联系又有联系,也可以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首先,遗传把物种
之间的差异传递给后代,使得物种能够产生多样化的个体。
其次,变异意味着遗传传递的
现役会改变,从而产生新的特征。
因此,遗传和变异在物种的发育过程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助于物种的多样性,不发现其互为补充,使物种进化得更迅速,更具适应性。
另外,遗传与变异也各有特点,遗传是一种相当慢的过程。
只有当继承者拥有优越性
状时,才会传播下去,而不可忽视的弱点也极易传播下去,因此疾病的传播主要是出现在
遗传中,物种容易遭受危害和灭绝。
而变异则是一种更加迅速的过程,有利有弊,使物种
得以迅速的适应环境,能够控制继续。
因此,遗传和变异在物种的发育进化过程中,都
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通过将二者共同发挥,才能让物种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和多
样性。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知识要点
1、不遗传的变异: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改变,不能进一步遗
传给后代。
2、可遗传的变异:遗传物质所引起的变异。
3、可遗传的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畸变。
4、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DNA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
5、基因突变
①类型:包括形态突变、生化突变和致死突变。
②特点:普遍性;多方向性;稀有性;可逆性;有害性。
④原因:在一定的'外界条件或者生物内部因素的作用下,使得DNA复制过程出现差错,造成了基因中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的改变,最终导致原来的基因变为它的等位基因。
⑤实例:人类镰刀型贫血病、白化病、太空椒(利用宇宙空间强烈辐射而发生
基因突变培育的新品种。
⑥引起基因突变的因素:
a、物理因素:主要是各种射线。
b、化学因素:主要是各种能与DNA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物质。
c、生物因素:主要是某些寄生在细胞内的病毒。
6、基因重组:指控制不同性状基因的重新组合,导致后代不同于亲本类型的
现象或过程。
①类型:基因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基因交换(同源染色
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换)。
②意义:是通过有性生殖过程实现的,导致生物性状的多样性。
遗传和变异的概念和关系
遗传和变异的概念和关系
遗传和变异的概念和关系
遗传和变异是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概念,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遗传是指生物在繁殖过程中传递下去的基因信息,是一种随着代
际交替而稳定地遗传的性质。
而变异则是指个体在某些条件下在基因
或表现型上发生的突变或变异,是一种对遗传性状的可逆改变。
遗传和变异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
首先,遗传为变异提供了基础。
由
于基因的不同组合,个体间的差异就会产生,这种差异即是变异的基础。
同时,遗传也是保障生物物种适应环境的重要手段。
基因的遗传
通过后代而不断积累,使得生物逐渐适应环境。
其次,变异和遗传之间也存在相互作用,即变异也会影响遗传。
例如,在一段时间内,环境因素的改变导致某个个体具有某个基因的变异,
这个变异也会被传递下去,成为该群体的一个特色。
最后,遗传和变异的关系还与生物进化密切相关。
进化是遗传和变异
的结果,生物进化背后是基因和基因组的变化。
正是通过遗传和变异,基因和基因组的频率不断发生变化,进而促进或减缓生物的进化。
总之,遗传和变异是构成生命的重要基础,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互相促进、相互作用的。
只有深入了解和研究它们的本质和规律,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命的奥妙。
中考复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1.生物的遗传和变异(1)遗传:指间的相似性。
例如,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2)变异:指间和间的差异。
例如,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金鱼品种多。
【点拨】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实现的。
2.生物的性状(1)生物的性状:生物体的、、等方面的特征。
例如,眼睛的颜色,头发的颜色、形状,身高,血型,能否卷舌。
(2)相对性状:种生物性状的表现形式。
例如,豌豆的圆粒和皱粒,人的血型有A 型、B 型、O 型和AB 型,狗的白毛和黑毛。
3.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1)转基因超级鼠:①过程:利用技术将转入核未融合的受精卵内,再将受精卵注入代孕小鼠的内,生出的小鼠个体较大。
②所用生物技术:技术。
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
③结论:控制生物的性状。
(2)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但有些性状是否表现,还受到的影响。
生物体有许多性状是和共同作用的结果。
(3)在生物传种接代的过程中,传下去的是控制性状的而不是性状。
【小试牛刀】1.性状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特征的统称。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生物体性状的表现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B.人的A 型血与B 型血是一对相对性状C.性别也属于人体的性状D.在生物传宗接代的过程中,传下去的是性状2.下列关于遗传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A.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基因传递给子代B.变异的实质是生殖过程中亲代与子代之间遗传物质发生变化C.生男生女取决于与卵细胞结合的精子中所含的性染色体D.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3.(2021北京房山二模,18)俗语“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说明生物界普遍存在()A.遗传现象 B.繁殖现象C.变异现象 D.进化现象1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手段。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1、遗传的概念、意义、物质基础
概念: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也就是下代与上代性状的相似性
意义:保持物种的基本稳定,使物种不断进化发展
主要遗传物质:DNA。
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遗传信息的中心)
2、基因与性状
基因的概念:有特定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基因与性状:一般地,控制性状的基因,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有性生殖生殖细胞中成单存在
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分别控制显、隐性性状
3、人的性别决定原理、方式
常染色体22对
人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类型:XY或XX
性染色体
数量:1对
男性:XY 产生两种精子X 和Y
性别决定方式:XY型
女性:XX 产生一种卵细胞X
4、生物的变异概念、类型
概念:生物亲代与子代间以及子代个体间的性状总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种现象称为生物的变异
变异
可遗传变异: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能遗传给后代的变异
类型不可遗传变异:仅仅由环境条件的不同而引起的变异
二、本单元主要考点:
1、说明植物嫁接的基本方法与原理。
2、概述花的结构与果实发育的关系。
3、举例说明昆虫、两栖动物、鸟类的生殖与发育过程。
4、解释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的区别。
5、分析、应用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
遗传与变异
Wild-type Heterozygous Bar Homozygous Bar Heterozygous Doublebar B+ / B+ B / B+ B/B BB / B+
800 facets
350 facets
70 facets
45 facets
二、②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1.染色体组:遗传上把一个配子含有的染色 体数称为一个染色体组或基因组。 2.整 倍 体:如果细胞核内含有染色体组整 数倍的染色体,称为整倍体; 3.非整倍体:如果含有的染色体数不是染色 体组的整数倍,称为非整倍体。
C.在减数分裂中,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 染色单体之间对应片段的交叉互换,一旦交换发 生在连锁基因之间,使位于交换片段上的等位基 因互换,从而导致非等位基因间的基因重组。由 于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交换,而使原来在同一染 色体上的基因不再伴同遗传的现象称为基因交换。 连锁的基因之间能够发生交换,称为不完全连锁。 例如,F1灰身长翅雌蝇的基因型为BV/bv, 在形成配子时,如果在B—V之间发生交换,那么 它将产生BV、bv、Bv、bV四种配子。
结合到DNA分子上的化合物
吖啶类化合物的分子构型较扁平,能 插入到DNA相邻碱基之间使它们分开,导 致碱基对的增加引起移码突变。
2.物理因素
物理因素中紫外线是常见且常用的诱 变剂。其作用机制是,当它照射到DNA分 子上时,使邻近碱基形成二聚体(主要是胸 腺嘧啶二聚体TT)。二聚体的形成使DNA双 链呈现不正常构型,从而带来致死的效应 或导致基因突变,其中包括多种类型的碱 基置换。
突变发生的机制
1. 化学因素:碱基类似物、诱变剂、结合到DNA 分子上的化合物;
诱变剂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1、生物学上把子代与亲代以及子代个体之间相似的现象叫做遗传。
2、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3、细胞内存在着一些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
其化学成分主要包括蛋白质和DNA。
4、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是DNA,它是由两条长链盘旋而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DNA上有许多与遗传特征相关的片段叫基因,不同的基因控制生物的不同特征。
5每条染色体通常包含一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包含许多基因。
6、染色体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生殖细胞中成单存在。
同种生物的染色体数目相同,形态相似;不同种生物的染色体数目形态都不同。
7、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精子和卵细胞中都含有23条染色体,受精卵中有23对染色体。
8、染色体的组成: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由22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组成。
男性可以表示为22对+XY;女性可以表示为22对+XX。
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是卵细胞为22条+X,精子为22条+X或22条+Y组成。
9、生男生女是随机的、机会均等的,概率各占50% 。
男性性别决定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
10、受精卵形成时,决定人类的性别,由男性(精子类型)决定。
11、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叫性状。
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相对性状。
12、根据性状在亲代和后代中的表现规律,把相对性状分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两种。
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称为显性基因,大字母表示;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称为隐性基因,小字母表示;显性性状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隐性性状的基因是aa。
13、生物性状一般是由基因控制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一对基因控制一个性状。
14、生物学上把子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子代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的现象叫做变异。
根据变异的原因,变异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两类。
根据是否有利于生物自身的生存,变异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两类。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1、下列关于生物遗传变异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如果生物不发生变异,就不能适应变化着的环境 B.生物界遗传现象十分普遍,变异不断变化发展 D.生物的变异有些是可遗传的,有些是不可遗传的 2、下列现象不属于遗传的是( ) 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B.子女和父母相像 C.母女俩的发型相同 D.母亲是色盲,儿子是色盲 3、下列现象不属于遗传的是( ) A.子女的一些性状跟他们的父母相似 B.老鼠生来会打洞 C.龙生龙,凤生凤 D.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
(1)表格中所涉及的单双眼皮、有无耳垂等到特征在遗 传学上称为( ). (2)父母为双眼皮,而女儿为单眼皮,此现象称为( ); 父母的舌头能卷曲,女儿的舌头也能卷曲,此现象 称为( ). (3)假若双眼皮基因为A,写出家庭成员控制眼睑形状 的基因组成是:父( ),母( ),女儿( ). (4)这对夫妇若再生一个孩子,孩子的眼睑是单眼皮的 机率是( ).
7. 下列不属于遗传现象的是( ) A.母牛产下小牛 B.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C.一对双眼皮夫妇生下一个单眼皮孩子 D.一对夫妇有耳垂,生下一个有耳垂的女儿
解:选项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母牛产下小 牛”“一对夫妇有耳垂,生下一个有耳垂的女儿” 都说明了生物的亲子代之间在性状上的相似性,是 生物的遗传现象;而“一对双眼皮夫妇生下一个单 眼皮孩子”是亲代与子代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属 于变异现象,因此不属于遗传现象. 故选:C.
• 5.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 说明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着. A.遗传现象 B.变异现象 C.进化现象 D.生殖和发育现象
解: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性状的遗传实质 上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变 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间的差异.生物的遗传和变 异都是普遍存在的.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 选择,不断进化.生殖是指产生生殖细胞,繁殖 新个体的过程. 发育是指从受精卵形成胚胎并且 长成为性成熟个体的过程. 故选:A
遗传与变异
生物的亲代能产生与自己相似的后代的现象叫做遗传。
遗传物质的基础是脱氧核糖核酸(DNA),亲代将自己的遗传物质DNA传递给子代,而且遗传的性状和物种保持相对的稳定性。
生命之所以能够一代一代地延续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遗传物质在生物进程之中得以代代相承,从而使后代具有与前代相近的性状。
只是,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的个体之间,是绝对不会完全相同的,也就是说,总是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差异,这样现象叫变异。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而实现的。
遗传从现象来看是亲子代之间的相似的现象,即俗语所说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它的实质是生物按照亲代的发育途径和方式,从环境中获取物质,产生和亲代相似的复本。
遗传是相对稳定的,生物不轻易改变从亲代继承的发育途径和方式。
因此,亲代的外貌、行为习性,以及优良性状可以在子代重现,甚至酷似亲代。
而亲代的缺陷和遗传病,同样可以传递给子代。
遗传是一切生物的基本属性,它使生物界保持相对稳定,使人类可以识别包括自己在内的生物界。
变异是指亲子代之间,同胞兄弟姊妹之间,以及同种个体之间的差异现象。
俗语说“一母生九子,九子各异”。
世界上没有两个绝对相同的个体,包括挛生同胞在内,这充分说明了遗传的稳定性是相对的,而变异是绝对的。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遗传可以发生变异,发生的变异可以遗传,正常健康的父亲,可以生育出智力与体质方面有遗传缺陷的子女,并把遗传缺陷(变异)传递给下一代。
遗传和变异的物质基础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否有物质基础的问题,在遗传学领域内争论了数十年之久。
在现代生物学领域中,一致公认生物的遗传物质在细胞水平上是染色体,在分子水平上是基因,它们的化学构成是脱氧核糖核酸(DNA),在极少数没有DNA的原核生物中,如烟草花叶病毒等,核糖核酸(RNA)是遗传物质。
真核生物的细胞具有结构完整的细胞核,在细胞质中还有多种细胞器,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就是细胞核内的染色体。
遗传与变异
遗传定义:遗传(heredity)是生物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相似的现象。
遗传,一般是指亲代的性状又在下代表现的现象。
但在遗传学上,指遗传物质从上代传给后代的现象。
变异定义:变异指的是生物体子代与亲代之间遗传基因发生改变的现象,指同种生物后代与前代、同代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在形体特征、生理特征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差别。
变异分两大类,即可遗传变异与不可遗传变异。
现代遗传学表明,不可遗传变异与进化无关,与进化有关的是可遗传变异,前者是由于环境变化而造成,不会遗传给后代,如由于水肥不足而造成的植株瘦弱矮小;后一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所致,其方式有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与基因重组。
同源染色体定义:同源染色体(homologous chromosomes)有丝分裂中期看到的长度和着丝点位置相同的两个染色体,或减数分裂时看到的两两配对的染色体。
同源染色体一个来自父本,一个来自母本;它们的形态、大小和结构相同。
由于每种生物染色体的数目是一定的,所以它们的同源染色体的对数也一定。
同源染色体上常含有不同的等位基因,减数分裂时又进行了交换并随机地分配到不同的性细胞中去,这对于遗传重组有重要意义。
等位基因定义:等位基因(allele)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某一性状的不同形态的基因。
不同的等位基因产生例如发色或血型等遗传特征的变化。
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遗传效应,可将等位基因区分为不同的类别。
在个体中,等位基因的某个形式(显性的)可以比其他形式(隐性的)表达得多。
冈崎片段定义:DNA复制过程中,2条新生链都只能从5端向3端延伸,前导链连续合成,滞后链分段合成,这些分段合成的新生DNA片段称冈崎片段,细菌冈崎片段长度1000-2000核苷酸,真核生物冈崎片段长度100-200核苷酸.在连续合成的前导链中,U-糖苷酶和AP内切酶也会在错配碱基U处切断前导链,任何一种DNA聚合酶合成方向都是从5'向3'方向延伸,而DNA模板链是反向平行的双链,这样在一条链上,DNA合成方向和复制移动方向相同(前导链),而在另一条模板上却是相反的(后滞链)。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七单元第二章)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一、遗传的概念及遗传现象的判定:1、遗传的概念: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亲子间”是指父母亲与儿子女儿之间)或亲代与子代之间的相似性。
2、遗传现象的判定:(1)“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2)“母亲有酒窝,自己也有酒窝”。
(3)“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儿子会打洞”。
二、变异的概念及其变异现象的判定:1、变异的概念: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子代个体间”是指“兄弟姐妹之间”)2、变异现象的判定:(1)“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2)“千姿百态的菊花”。
(3)“不同品种的玉米果穗”。
三、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实现的途径: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时通过“生殖与发育”来实现的。
四、生物的性状概念:是指生物体所有特征的总和,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形态结构特征(如:高矮胖瘦等)(2)生理特征(如:人的ABO血型等)(3)行为方式(如:各种先天性行为等)五、相对性状的概念及判定:1、相对性状的概念: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即:“二同一不同”,在这里要特别注意:“二同一不同”中的“不同”既可以是相反的,也可以是不相反的,如黑和白,黑和蓝都可以。
)2、相对性状的判定:依据概念中的“二同一不同”来判断。
例题:(1)山羊的毛较少,绵羊的毛较多。
(Ⅹ)→不是同种生物相比较。
(2)小强长得较高,小刚长得较瘦。
(Ⅹ)→不是同种性状相比较。
高是身高,瘦是体重。
(3)小红和小丽都有酒窝。
(Ⅹ)→不是不同的表现形式。
(4)公鸡的肉冠有玫瑰冠和单冠。
(√)六、生物性状的控制1、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即各种生物的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
2、“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也可以说“生物的性状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因为基因是遗传物质的一部分)”。
3、生物的性状受遗传物质的控制,但也会受生活环境的影响,如麦田中水肥充足的地方,麦苗比正常的要粗壮;同卵双胞胎因生活环境不一样,皮肤有明显的差异。
七、在生物的传种接代中,传递下去的是控制性状的基因而不是性状本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___a_a__X__B_X__b_或___a__a_X__B__X__B__,
1
2
10 __A__A__X___b_Y__或___A__a_X___b_Y____;
3
4
5
6
⑵若8号和10号结婚,生育子女中只
78
9
10
患白化病或色盲一种病的概率是_5__/_1_2__,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 是_1__/_1_2__; ⑶若7号和9号结婚,生育子女中患病类型有
显性 :重组性状(2) :隐性 = 9:3:3 :1
减Ⅰ时同源染色体分开,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遗传实质
等位基因随同源染 色体分开而分离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 基因自由组合。
联系
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减数分裂中,同 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按分离定律发生分离,而非
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则发生自由组合。)
生物的遗传物质—— 核酸
DNA
RNA
证据 主要载体 结构
单位
功能
肺噬 炎菌 双体 球侵 菌染 转细 化菌 实实 验验
染色体
化学组成 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空间结构
传递 表达
性状 蛋白质 RNA 基因
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同源染色体分离
等位基因分离
结构的改变 分离定律
同一个染色体上 非等位基因连锁遗传 同源染色体间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 等位基因互换
A、1/8 B、1/4 C、3/8 D、9/16 E、5/8
2、观察下
列遗传图,
回答:
甲
乙
丙
Ⅰ 1 2 3 4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B、伴X显性遗传
C A C Ⅱ
Ⅲ 11
56 7 12
Ⅳ
14 15 16 17
89 13
丁
10
C、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D、伴X隐性遗传 ⑴分析各系谱,指出所属可能遗传类型:
原理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
控制不同性状的 基因分子结构 染色体组成倍 染色体组成倍
变异实质 基因重新组合, 发生改变,产 增加,产生新 减少,产生新 产生新基因型。生新基因。 基因型。 基因型。
产生过程
减数分裂形成配 子时,非等位基 因自由组合。
DNA复制时, 基因中的碱基 对增添、缺失 或改变。
___白___化___病___或___色___盲____,后代患病的概率是 __5__/_1_2___。
练习:
1、某基因的一个片段中的αDNA链在复制时一个碱基由G C,
B 该基因复制三次后发生突变的基因占该基因总数的——( ) A、100% B、50% C、25% D、12.5%
2、控制人血型的等位基因IA、IB、i 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该图
解遗传题的一般方法:
一、依照题意,画出便于逻辑推导的图解;
二、判断遗传病的显隐性,及染色体位置;
三、根据表现型初步确定基因型;
四、抓住“隐性性状”深入探究—“隐性突破 法”; 五、逐对相对性状研究,各个击破;
六、根据后代性状分离比,来计算概率。 (注意性别比例的带入情况)
遗传病判断的一般方法:
肯定 1、无中生有为隐性,如是女儿定为常——常隐; 判断 2、有中生无为显性,如是女儿定为常——常显;
否定 判断
3、系谱中只有男性患者,且男患儿必患——
可能是伴Y遗传,否则必不是;
4、系谱中都是母病儿必病,女病父必病——
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否则必不是;
5、系谱中都是父病女必病,儿病母必病——
可能是伴X显性遗传,否则必不是。
初步确定 隐性性状的基因型唯一 —— 必为纯合 dd ; 基因型 显性性状的基因型至少有一A —— 必有A__
_瓜__氨___酸__,__使___精__氨__酸___合__成__缺___乏__原__料___。_。
场所
细胞核
细胞核
细胞质
模板 DNA两条链 基因的一条链 信使RNA
原料 脱氧核苷酸 核糖核苷酸
氨基酸
碱基配对
A—T、T—A、 A—U、T—A、A—U、U—A、 G—C、C—G G—C、C—G G—C、C—G
产物 2个相同的DNA 信使RNA 蛋白质(多肽)
遗传信息 传 递
表达
生物变异与育种
育种方法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多倍体育种 单倍体育种
⑵如果酶Ⅰ和酶Ⅲ活性正常,酶Ⅱ活性丧失,则能否合成鸟氨酸和
精氨酸?___能___合___成___鸟__氨___酸___不__能___合___成__精___氨___酸______,原因
是____酶__Ⅰ__正___常__能__合___成__鸟__氨___酸__,__酶___Ⅱ__失__活___导__致__不___能__合__成___
C 不能表示的是——( )
IA
IB
A、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B、基因突变产生等位基因,等位基因间可通过
i
突变相互转化
C、这些基因的遗传方式属于伴性遗传
D、O型血的女性生出的孩子不一定只能是O型,
也可能不会生出O型血的孩子
3、某种群中发现一突变性状,连续培养到第三代才选出能稳定遗
A 传的纯合突变类型,该突变为——( ) A、显性突变(d D) B、隐性突变( D d) C、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 D、人工诱变
⑴这三种病毒分别属于:甲_D_N__A_病__毒__, 乙R__N_A__病__毒_, 丙逆__转__录__病__毒_; ⑵图中的3和10表示遗传物质的__D__N_A__复__制___过程, 图中2、5、9表
示__翻__译____过程, 图中1、8表示__转___录____过程; ⑶图中对中心法 则的补充是标号___6_、__7___; ⑷写出图中三病毒遗传信息的传递过
守“中心法则”,且“密码子”在生物界也是通用
的。
转录 DNA
逆转录
RNA 翻译 蛋白质
DNA(基因)中碱基数、mRNA中碱基数、 氨基酸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如下:
1 DNA(基因)中碱基数 = 2 mRNA中碱基数 = 6 氨基酸数
不同生物体内的核酸情况:
生物种类
结构
1.原核生物界 原核细胞
生物体内的 核酸
③不能产生正常配子,但可形成无籽西瓜 ④结出的果实为三倍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为了说明近亲结婚的危害性,某医生向学员分析讲解了下列有
关白化病和色盲两种遗传病系谱图。设白化病的致病基因为a,色
盲的致病基因为b,请回答(图中 2 和 10 为色盲患者,8 和 9 为
白化病患者)⑴写出下列个体可能的基因型:
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纯合体 杂合体
包 括
基因型
组 基 同源染色体 等位 包 合 因 相同位置 基因 括
显性基因 隐性基因
后 代
性状分离
控
控
制
制
表现型
构 性 同一性状的 相对 包 成 状 不同表现 性状 括
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
DNA的复制、遗传信息的表达的比较:
过程
复制
转录
翻译
时间 细胞分裂间期 生长发育的连续过程中
亲本性状 一对相对性状
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
基因位置
一对等位基因位于 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 同源染色体上
F1表现型
显性性状
显性性状
F1的配子 种类
各性别配子中都有 两种,数目相等。
各性别配子中都形成四种 类型,数目相等。
F2表现型 显性 :隐性 = 3 :1
细胞学基础
减Ⅰ时同源染色体 分开
练习: 1、一个转运RNA的一端三个碱基是CCC,此转运
A RNA运载的氨基酸是——( ) A、甘氨酸 ( GGG) B、丙氨酸(GCC)
C、谷氨酸 (GCG) D、脯氨酸(CCC)
2、已知甲、乙、丙三种类型的病毒,它们遗传信息传递如图:
甲
乙
丙
DNA
1
3
4
6
RNA
2
5
蛋白质
蛋白质
RNA 7
DNA 8 10 9 蛋白质
程。
练习: 1、 具有独立遗传的两对相对性状的纯种杂交
(AABB×aabb),F1自交得F2,请回答:
⑴ F2中亲本类型的比例是( E) ⑵ F2中重组类型的比例是( C) ⑶ F2中双显性的比例是( D) ⑷ F2中纯合子的比例是( B) ⑸ F2中重组类型的杂合子比例是( B) ⑹ F2中AaBb的比例是( B) ⑺ F2中Aabb的比例是( A)
同源染色体— —
可以在减数分裂中配对的一对染色体 (大小,形态一般相同。)
常染色体 在雌雄个体中没有差异的染色体
染色体— 性染色体 在雌雄个体中有显著差异的染色体
染色体复制后连在一个着丝点上
姐妹染色单体:一般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 DNA(基因)
两大遗传定律比较:
遗传定律 基因的分离定律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遗传物质
DNA和RNA DNA
2.原生生物界 真核细胞 DNA和RNA DNA
3.真菌界 真核细胞 DNA和RNA DNA
4.植物界 真核细胞 DNA和RNA DNA
5.动物界 真核细胞 DNA和RNA DNA
6.病毒界 非细胞 DNA或RNA 同左
有关染色体的一组概念:
染色体组——
二倍体生物配子中的一套染色体(大小, 形态互不相同。)
连锁交 换定律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自由组合定律
常染色体 性染色体
性别决定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
伴性遗传
结构、数目 发生变化
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 基因突变
单基因遗传病 多基因遗传病 染色体异常遗传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