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第1课明与暗》教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下册《明与暗》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1课明与暗【课题】明与暗【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懂得写实素描石膏几何体写生的意义;2、知道明暗的形成原理及其基本概念“三大面,五调子”3、了解在光的照射下,会产生深浅不同的明暗关系,把这种关系画出来,就能表现出立体感的物体。
【教学重点】知道明暗的形成原理及其基本概念“三大面,五调子”【教学难点】了解在光的照射下,会产生深浅不同的明暗关系,把这种关系画出来,就能表现出立体感的物体。
【教学过程】一、导入:注意观看屏幕上所展示的两张几何体图片,看一看它们二者之间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作品欣赏:二、探索新知:1、小实验:准备一张白纸和一盏台灯,在打开台灯在灯光的照射下情况下,怎样让一张白纸更具有明暗关系(小组进行讨论)?学生:小组讨论,组内推荐代表上台演示……2、观察下面一张图片,当光线照射到它们时,我们会发现什么?学生:观看、思考、回答……3、明暗规律的分布:①、三大面:②、五调子:三、主动参与:根据“明暗规律的分布”,讲解素描——球体的绘画步骤(通过投影仪)。
第一步:起稿。
利用正方形切出圆形,注意线条不要画的过死。
第二步:铺大关系。
从整体观察绘制出大的明暗关系。
第三步:深入刻画。
注意五调子在球体中的运用。
第四步:调整。
加强体积感,进一步区分黑、灰、白,使画面更加完整。
四、课堂实践:根据所讲内容绘画一张素描——球体要求:1、8开素描纸一张;2、工具:铅笔、橡皮;3、表现出球体的“五调子”的层次。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学生:思考、回答……教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所学知识结构图。
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第1课 明暗与立体》教案1
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第1课明暗与立体》教案1一. 教材分析《第1课明暗与立体》是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明暗与立体的基本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明暗与立体表现的方法。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明暗与立体的定义、明暗变化的原因、明暗与立体表现的关系以及明暗与立体在绘画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对明暗与立体有一定的认识,但还需要通过实践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明暗与立体的基本概念,理解明暗变化的原因。
2.培养学生运用明暗与立体表现手法进行绘画创作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明暗与立体的基本概念、明暗变化的原因、明暗与立体表现的关系。
2.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明暗与立体表现手法进行绘画创作。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明暗与立体的基本概念、明暗变化的原因、明暗与立体表现的关系。
2.示范法:展示优秀作品,分析作品中的明暗与立体表现手法。
3.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运用明暗与立体表现手法进行绘画创作。
4.互动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创作经验。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电脑、投影仪、绘画作品、画纸、画笔、颜料等。
2.教材: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第1课明暗与立体》。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一组明暗与立体变化的作品,引导学生关注明暗与立体在绘画中的应用。
提出问题:“你们认为什么是明暗?什么是立体?它们在绘画中有什么作用?”2.呈现(10分钟)讲解明暗与立体的基本概念,分析明暗变化的原因,阐述明暗与立体表现的关系。
通过展示优秀作品,让学生了解明暗与立体在绘画中的应用。
3.操练(10分钟)学生动手实践,运用明暗与立体表现手法进行绘画创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交流、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创作经验。
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下册《第1课明暗与立体》教案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重点关注了学生对明暗与立体表现方法的理解和应用。通过观察和参与学生的讨论,我有以下几点反思:
1.学生对明暗现象的兴趣较为浓厚,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和实践中。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日常生活例子,成功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为后续教学奠定了基础。
2.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学生对明暗对比和渐变的概念理解较为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生动形象地解释这些概念,运用更多实例进行分析,以便学生更好地消化吸收。
5.总结回顾环节,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有了较为全面的掌握,但仍有个别学生存在疑问。我会在课后及时关注这部分学生,解答他们的疑惑,确保他们能够跟上教学进度。
6.针对教学难点,我采用了示范、对比、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但从学生的实践成果来看,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4.欣赏名作:欣赏艺术家运用明暗技巧创作的作品,感受明暗在艺术创作中的魅力。
5.创作实践活动:结合生活实际,创作一幅以明暗与立体为主题的美术作品。
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相关,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明暗与立体的基本知识,提高绘画表现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美术表现: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明暗与立体的基本表现方法,提高绘画技能,培养他们在美术创作中体现物体立体感和空间感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明暗与立体表现方法: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掌握明暗对比、明暗渐变等基本表现手法,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方法来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静物写生实践: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学会观察光线对物体的影响,并将所学明暗技巧应用到静物写生中。
-艺术作品欣赏:指导学生从艺术作品中分析明暗运用,理解其对整体画面效果的作用。
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下册《第1课明暗与立体》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下册《第1课明暗与立体》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暗与立体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掌握明暗对比、透视等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美术表现力和审美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环节,让学生体验明暗与立体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明暗对比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2. 立体感的表现手法及在美术创作中的运用。
3. 观察生活,发现明暗与立体在自然、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明暗对比、立体感的表现手法,并能运用到美术创作中。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明暗与立体在自然、生活中的具体体现,以及如何运用这些元素进行创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材、PPT、投影仪、黑板、粉笔等。
2. 学具:画纸、铅笔、橡皮、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具有明暗对比和立体感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元素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2. 新课内容学习:讲解明暗对比、立体感的表现手法,并结合具体作品进行分析。
3. 实践环节: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明暗对比、立体感的表现手法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明暗与立体》2. 课题: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下册第1课3.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作业设计等。
七、作业设计1. 画一幅具有明暗对比和立体感的作品。
2. 观察生活中的明暗与立体现象,用文字或图画进行记录。
八、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教学重点与难点是否突破。
2.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学生参与度如何,教学效果如何。
3. 对学生的评价是否全面、客观,是否关注到每个学生的进步。
4. 对本节课的改进措施和今后教学计划的调整。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1. 导入2. 新课内容学习在这一环节,教师需要系统地介绍明暗对比和立体感的表现手法。
六下美术1明与暗教案
修注栏
一、引导
1、要求学生坐姿正确,画板放在膝盖的前端,并与自己的脸保持平行,右手握笔的姿势保持自然,手握在笔的上端。
2、引导学生观察静物。
教师讲解有关明暗的“三大面,五大调”的知识。
三大面:受光的亮面,背光的暗面,介于受光和背光之间的灰面,也称“黑、白、灰”三大面关系。
五大调:亮色调、中间色调、明暗交界线、反光、投影,
亮色调与中间色调属于受光的亮部;明暗交界线,反光与投影属于背光的暗部,无论光源的强弱、角度、距离怎样变化,也无论物体表面起伏多么复杂,都不会改变五大调的排列秩序。
二、发展
引导学生欣赏石膏几何体实物,找出亮面、灰面、明暗交界、暗面、反光和投影,同时引导学生,观看教科书上的图例,了解明与暗的产生,以及物体受光面的明与暗的关系。
如暗部的处理要有深浅的变化,投影的处理要有虚实的变化等。
作业设计
学生进行学生。
板书设计
1《明与暗》
引导学生欣赏素描石膏几何体实物的习作,对照实物,比较它们的明暗变化,引导观察几何体三个面在光线的照射下会产生哪些变化,学习明与暗的表现方法,演示处理方法,课后拓展。
(1)展示学生作品,让他们学习讲评、分析。
(2)观察其他几何体在光照射下其结构特点及明暗变化,并进行写生
三、指导评价
总结回顾
让学Hale Waihona Puke 说说光线对它们的影响教学内容
六下美术1明与暗
教材版本
人教版
教案属性
共3课第1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了解物体在光照射下所产生的明与暗。
2、学习用铅笔表现石膏立方体或圆柱体的明暗关系。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比较物体在光照射下的明暗变化的原理和规律。
人教版 六年级美术下册《第1课 明暗与立体》教学设计
《明暗与立体》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与学生分析本课通过了解明暗造型的基本知识,尝试描绘物体的立体感,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增强他们的创作欲望,更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很好地理解“利用明暗色调来表现物体的立体形象是素描的一种基本方法”的含义。
本课的素描教学注重学生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合作能力的培养。
它要求学生了解明暗色调的形成,明暗调子变化的规律,通过实践活动表达一定的感受和思想,体验到表现的愉悦和创造的快乐。
在教学中,首先应该通过观察使学生明白明暗形成的基本原理和明暗变化的规律,是这节课的重点;同时,在表现技法上,可以让学生尝试以点、线、面为主要表现手段,来塑造物体明暗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分析,使学生初步了解物体在光线照射下所产生的明与暗,掌握物体明暗的发展规律。
(2)学习用铅笔画出这种深浅变化,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发现,使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和理解物体在光线照射下所产生的明暗状态,并能轻松地在几何体上找到亮面、灰面以及明暗交界线和投影。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理性观察客观世界存在的物体明暗,让学生感受美术与数学、等其它学科之间的密切关系,进而激发学生全面学习、全面发展的成长理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比较物体在光线照射下的明暗变化的原理和规律。
难点:能正确分析各物体的明暗关系,能初步用线条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
四、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充电台灯(3)白纸一张(4)石膏模型五、教学过程(一)欣赏作品,激发兴趣。
(1)出示作品,欣赏并观察作品是用什么方法描述出来的?(2)引出素描的定义:是一种以朴素的方式去描绘客观事物,并且通过以单色的笔触及点、线、面来塑造形体明暗的方法。
(3)为什么画家画的那么好呢?是因为画家掌握了明暗产生的规律和表现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大师徐悲鸿的作品,引导学生认识一个人成为美术大师得益于他们过硬的素描功夫,从而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课 明暗与立体》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课明暗与立体》人教版一、课程背景本课程为六年级下册美术课程中的第一课,主要内容为明暗与立体。
本课程将通过学习灯光和影子的运用,了解到明暗表现形式,掌握认识、理解和应用明暗关系的基础知识,为之后的美术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1.掌握明暗的概念,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2.了解立体的表现方式,掌握几何体的基本形状和特点;3.利用明暗和立体的表现形式,画出立体感强、明暗分明的画作。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明暗的标准运用和应用;2.教学难点:对光影和遮蔽的认识和掌握。
四、教学准备1.中考调色板、水彩笔、画笔、铅笔等绘画工具;2.黑白彩色印刷图集、几个正方体或长方体等可视物品。
五、教学过程1. 自然光和人工光自然光和人工光是形成影子的两种光源。
在教室内,我们可以使用一盏灯作为人工光,从不同的角度照射观察物品,在物品的不同位置观察到不同的影子效果。
2. 立体和几何体立体是指有高度、宽度和深度的物体,几何体是立体图形的基本单位。
在教室内,我们可以利用几个正方体或长方体等可视物品进行观察和比对,让学生了解几何体的基本形状和特点。
3. 用明暗表现立体感和深度利用明暗可以表现出几何体的立体感和深度。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演示、讲解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掌握如何运用明暗表现画作的立体感和深度。
4. 绘制作品利用教师提供的教材或工作纸,学生可以尝试绘制自己的作品。
教师可以在画作完成后进行评价,互相交流和分享。
六、教学评估1.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主动参与程度;2.学生的绘画作品创意和技巧;3.学生对于明暗与立体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七、家庭作业请学生带回家自行完成一个绘画作品,要求利用课程中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表达。
八、教学延伸1.可以观赏名著中画家的画作,进一步了解明暗和立体表现方式;2.可以深入探究明暗关系和色彩关系的连贯性,在画作中运用这两个因素,创造出更多的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艺术作品。
九、教学反思本课程的难度并不算太高,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掌握。
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第1课 明暗与立体》教学设计1
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第1课明暗与立体》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第1课明暗与立体》是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明暗与立体的基本概念和表现方法。
教材通过简单的几何体和日常生活用品的描绘,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明暗与立体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感和造型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对明暗和立体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方法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练习和指导来提高。
此外,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有待提高,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来激发。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明暗与立体的基本概念和表现方法。
2.培养学生的空间感和造型能力。
3.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方法。
2.难点:如何运用明暗与立体表现真实感。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明暗与立体的基本概念和表现方法。
2.示范法:展示优秀作品,分析明暗与立体的关系。
3.练习法: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提高表现能力。
4.讨论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分享学习心得。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和教学图片。
2.画纸、画笔、颜料等绘画工具。
3.几何体和日常生活用品模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几何体和日常生活用品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明暗与立体的关系。
提问:你们认为明暗和立体是如何表现的?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优秀作品,分析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方法。
强调明暗对比、光线来源和线条运用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动手实践,尝试运用明暗与立体表现几何体和日常生活用品。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相互交流学习心得。
教师提问:你们在绘画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挥创造力,尝试表现更具立体感的画面。
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发挥想象力。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明暗与立体在绘画中的重要性。
第1课 明暗与立体(教案) 人教版(2012)美术六年级下册
第1课明暗与立体(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明暗与立体感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明暗对比的感知能力。
2. 通过观察、实践,使学生掌握明暗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
3. 培养学生的空间立体感,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明暗对比的感知与应用,立体感的培养。
2. 教学难点:明暗表现手法的掌握,空间立体感的呈现。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具有明暗对比和立体感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关注明暗与立体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1)明暗对比:介绍明暗对比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明暗对比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
(2)立体感:讲解立体感的含义,让学生明白如何在作品中表现出立体感。
3. 观察与实践(1)观察:让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感受明暗对比和立体感的存在。
(2)实践:学生分组进行绘画练习,尝试运用明暗表现手法和立体感。
4. 作品欣赏与评价(1)展示学生作品,让学生相互评价,发现优点和不足。
(2)教师点评,总结学生在明暗与立体表现方面的进步与不足。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明暗与立体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四、作业布置1. 根据本节课所学,自主创作一幅具有明暗对比和立体感的美术作品。
2. 观察生活中的明暗与立体现象,记录下来,与同学分享。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 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美术创作中更好地运用明暗与立体表现手法。
3. 鼓励学生创新,尊重学生的个性表达,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六、板书设计第1课明暗与立体1. 明暗对比2. 立体感3. 明暗表现手法4. 空间立体感人教版(2012)美术六年级下册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明暗表现手法”的讲解与实践。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理解明暗与立体概念后,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绘画技能的关键步骤。
以下是对这一重点细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明暗表现手法的讲解与实践明暗表现手法的重要性明暗表现手法是绘画中传达空间深度、形态结构和光影效果的基本手段。
六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第1课明暗与立体》教学设计人教版
六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第1课明暗与立体》教学设计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明暗与立体感在绘画中的重要性,并能运用明暗对比和透视原理创作出具有立体感的作品。
2. 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学会从明暗和立体感的角度去评价和分析作品。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他们对绘画技巧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教学内容1. 明暗对比原理:介绍明暗对比的概念,以及明暗对比在绘画中的作用,如何运用明暗对比来表现物体的立体感。
2. 透视原理:介绍透视的概念,以及透视在绘画中的作用,如何运用透视原理来表现物体的立体感。
3. 绘画技巧:介绍如何运用明暗对比和透视原理进行绘画创作,包括线条、色彩、光影等方面的技巧。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明暗对比原理、透视原理在绘画中的应用,以及绘画技巧的掌握。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明暗对比和透视原理创作出具有立体感的作品,以及绘画技巧的综合运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绘画教材、绘画示范视频、绘画作品欣赏资料。
2. 学具:绘画纸张、绘画铅笔、橡皮、彩色铅笔、画笔、颜料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具有明暗对比和立体感的绘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明暗对比和立体感在绘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明暗对比原理和透视原理,通过示范和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原理在绘画中的应用。
3. 绘画实践:让学生根据所学的明暗对比和透视原理,进行绘画创作,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和点评。
板书设计1. 明暗与立体2. 内容:明暗对比原理、透视原理、绘画技巧作业设计1. 创作一幅具有明暗对比和立体感的绘画作品,要求运用所学的明暗对比和透视原理,以及绘画技巧进行创作。
2. 写一篇关于明暗与立体的美术欣赏文章,要求分析一幅具有明暗对比和立体感的绘画作品,从明暗对比和立体感的角度进行评价和分析。
课后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明暗对比和透视原理在绘画中的应用,以及绘画技巧的掌握。
六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第1课明暗与立体》人教版
六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第1课明暗与立体》人教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明暗与立体感在绘画中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运用明暗对比表现立体感的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绘画实践,掌握基本的明暗处理技巧。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物体,让学生感受明暗与立体感的关系。
运用示范、讨论和实践,让学生掌握绘画中明暗处理的技巧。
鼓励学生创作个性化的作品,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和热情。
增强学生审美意识,提高艺术素养。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教学内容1. 明暗与立体感的概念介绍明暗与立体感在绘画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物体的明暗变化,理解立体感的形成。
2. 明暗处理的技巧示范明暗处理的绘画技巧。
讲解明暗对比、阴影、高光等在绘画中的应用。
3. 绘画实践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绘画实践。
引导学生注意明暗处理,表现物体的立体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明暗与立体感的概念及其在绘画中的应用。
明暗处理的绘画技巧。
教学难点明暗处理的技巧在实际绘画中的应用。
学生对立体感的理解和表现。
教具与学具准备绘画教材绘画工具(铅笔、橡皮、画纸等)实物模型或图片(用于观察和绘画实践)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物体的明暗变化和立体感。
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明暗与立体感有什么关系?2. 知识讲解讲解明暗与立体感的概念及其在绘画中的应用。
示范明暗处理的绘画技巧,讲解明暗对比、阴影、高光等在绘画中的应用。
3. 绘画实践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绘画实践。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
教师点评学生的作品,给予肯定和建议。
板书设计1. 《明暗与立体》2. 重点内容:明暗与立体感的概念明暗处理的技巧绘画实践作业设计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幅具有明暗对比和立体感的绘画作品。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表现个性化的主题。
课后反思针对学生的绘画作品,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美术第1课《明暗与立体 》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美术第1课《明暗与立体》教案第1课明暗与立体教学目标:1、了解明暗形成的规律,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方法。
2、能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创作出有一定创意和立体感的作品。
3、感受素描艺术独特的魅力和美感。
重点、难点:重点:认识明暗形成的基本规律和表现方法。
难点:运用多种明暗表现方法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一是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观察,使静态的课本内容动态化、直观化。
二是运用课件展示不同的表现方法,启发学生进行发散思维。
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展示一张平整的白纸,让学生观察,没有立体感,把纸张折叠后再展开让学生观察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时学生会发现纸张有了立体感。
为什么呢?因为纸张产生了明暗强弱的变化,明暗会使物体产生立体感。
这样引入课题《明暗与立体的表现》,简洁、直观,激起学生的探索欲望。
2、实验明理要想运用明暗来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就要知道明暗有什么规律。
请几位同学上讲台用小手电筒从不同的距离和角度照射石膏几何体或其他物体,观察明暗的变化,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从正、侧、顶、背面,全方位的照射、细心观察,学生很容易从光的强弱变化、角度的变化中得出明暗变化的基本规律:光线的强弱和远近不同,明暗色调不同光线和物体的角度不同,明暗色调不同物体本身色调不同,明暗的感觉不同光与明暗的关系:“三大面、五大调”3、观察感受,为了加深学生对明暗规律的认识,这个环节让学生把课前准备的学具,如幻灯图片或实物品拿出来,进行明暗变化的感受,对比观察“三大面,五大调”。
这样让学生自己操作、观察,与传统教学中教师演示、学生观察相比,学生的参与度更高、主动性更强、兴趣更浓厚。
4、尝试体验在学生明白明暗的规律后,让学生尝试用明暗变化的规律来表现物体的立体感。
方法是先展示用线条画好的三幅画:一幅树叶,一幅扇子,一幅苹果,让学生添加明暗,表现立体感。
这样“跳一跳,摘果子”,有利于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
六下美术1明与暗教案
六下美术1明与暗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明与暗的概念以及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和实践,培养学生对明与暗的感知能力。
3.激发学生对艺术创作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PPT2.彩色铅笔、素描纸、黑色画笔、墨水等工具。
3.明暗对比的图片,如仕女图、静物画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利用图片引起学生对明与暗的思考:展示一张明暗对比强烈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明暗部分。
2.提问:你们观察到哪些明暗部分?明与暗有什么区别?3.教师解释概念:明是指被光线直接照射到的部分,反射光线多,色彩明亮;暗是指被遮挡、阻挡光线的部分,反射光线少,色彩较暗淡。
二、讲解(15分钟)1.利用PPT讲解明与暗的概念,并结合示例图片进行说明。
2.讲解明暗对比的作用:明暗对比可以突出画面的主体、增强画面的层次感,使画面产生丰富的空间和立体感。
三、练习(35分钟)1.让学生用彩色铅笔在素描纸上画出一幅简单的山水画。
然后,用黑色画笔或墨水在其中任选一部分进行着色。
要求学生合理运用明暗效果,强调画面中的光与暗,使画面更有立体感和层次感。
2.学生完成后,让他们相互评价彼此的作品,分析其中明暗应用的效果。
四、总结(10分钟)1.让学生就今天的学习进行小结,并总结明暗对比的概念和应用。
2.教师给予肯定性评价,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培养他们对艺术的兴趣和创造力。
五、拓展(自主学习)1.鼓励学生自行寻找一些有明暗对比效果的艺术作品进行观察和欣赏,并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观点。
2.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明暗对比效果进行实践,例如拍摄照片、绘制素描等。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图片、讲解概念、练习实践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了解明与暗的概念以及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
通过实践练习,学生掌握了明暗对比的基本技法,培养了对明暗的感知能力。
同时,通过观察和评价彼此的作品,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在拓展环节,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进行自主学习,提高了自学能力和创造力。
(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下册《明与暗》教学设计
(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第一课《明与暗》教学设计课题:第一课明与暗主备人:韩孝红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年级:六年级(下册)领域:造型·表现课时安排: 1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懂得写实素描石膏几何体写生的意义。
了解物体在光的照射下,会产生深浅不同的明暗关系。
把这种关系画出来,就能表现具有立体感的物体。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大,在小学高年级美术教学中,进行一些美术基础理论的教学,将有助于培养学生更科学的观察力与绘画能力的培养。
二、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比较,使学生初步掌握物体的明暗发现方法。
2.学生能初步运用明暗表现方法去观察、分析、描绘物体的立体感觉。
3.培养学生对客观世界存在的自然现象的研究兴趣。
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比较物体在光照射下的明暗变化的原理和规律。
难点:初步运用物体的明暗画法规律,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
三、课前准备教师:球体、立方体、圆柱体石膏模型,射灯,范画两幅,图片两幅,素描纸一张、铅笔学生:8开素描纸两张,绘图铅笔、画板、橡皮四、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引导阶段(出示两幅图片,一张用线画的苹果,一张是用明暗调子表现的苹果)师:这两幅作品有什么不同?师归纳:因为物体在光的照射下会产生深浅不同的明暗色调,如果我们能用笔把这种明暗色调表现出来,就能画出具有立体感的物体。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铅笔表现物体的明与暗。
(板书课题,导入新课)明与暗学生交流……给学生营造一个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1、明暗是怎样产生的?师:请同学们拿起一张白纸平铺在桌面上,你能看出它上面的明暗变化吗?接着双手把纸拿起来,把你的左右边的纸往下卷曲,这时,你看到了什么?为什么学生动手试做。
没有变化按照老师提示接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有助于学生理解物二、发展阶段会这样?师:谁还有别的方法能让这张纸产生明暗变化?师:同学们比较一下,这种折的方法与卷曲时所产生的明暗有什么不同?师:谁还有别的方法可以使纸再发生些别的变化?师:我们一起把纸揉皱,看明暗有什么变化?师归纳:纸上的明暗层次变得丰富起来了。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下册《明与暗》教学设计.doc
明与暗【教学目标】1.知识:通过观察、分析、比较,使学生初步掌握物体的明暗发现方法。
2.技能:学生能初步运用明暗表现方法去观察、分析、描绘物体的立体感觉。
3 •情感:培养学生对客观世界存在的自然现象的研究兴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比较物体在光照射卜•的明暗变化的原理和规律。
【教学难点】初步运用物体的明暗|師法规律,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
【教具准备】球体、立方休、圆柱体石膏模型,射灯,范画两幅,图片两幅,素描纸一张(4k)、铅笔生:8开素描纸两张,绘图铅笔、画板、橡皮【教学过程】一、导入。
(设计意图:给学生营造一个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出示两幅图片,一张用线画的苹果,一张是用明暗调子表现的苹果)师:这两幅作品有什么不同?学生交流...师归纳:因为物体在光的照射下会产生深浅不同的明暗色调,如果我们能用笔把这种明暗色调表现出來,就能画出具有立体感的物体。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铅笔表现物体的明与暗。
(板书课题,导入新课)二、讲授新课。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有助于学牛理解物体明暗的产牛。
)1、明暗是怎样产生的。
师:请同学们拿起一张白纸平铺在桌面上,你能看出它上面的明暗变化吗?接着双手把纸拿起来,把你的左右边的纸往下卷曲,这时,你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学生交流……师:谁还冇别的方法能让这张纸产生明暗变化?学生:把纸折一下。
师:同学们比较一下,这种折的方法与卷曲时所产生的明暗有什么不同?学生交流……师归纳:卷曲时,明暗是从明到暗逐渐过渡的;折时,有明显的分界线,对比非常强烈。
师:谁述有别的方法?生:把纸揉皱。
师:我们一起把纸揉皱,看明暗冇什么变化?学生交流……师归纳:纸上的明暗层次变得丰富起來了。
我们发现,冇体积的物体在光的照射下,由于不同方向的体面与光源形成不同的角度,接受的光量也就不同,因而形成了明暗变化。
2、请我们大家來欣赏优秀的明暗关系作品和大师们的作品。
明暗与立体教案
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美术第1课
明暗与立体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准确观察物体的明暗变化;
技能目标:能找出找出立方体的明面、暗面和明暗交界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激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用铅笔画出圆柱体并表现它的明与暗;
教学难点: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
三、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铅笔、素描纸等;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如何表现物体的明与暗吗?
师:下面就让我们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明暗与立体》;
一、说一说:
师:课件出示课本第1页的几幅作品的图片,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这些作品有哪些特点?你的观察角度是什么?
生: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积极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回答;
师:及时总结。
三、试一试:
师:现在请同学们根据刚才观察的情景,用铅笔画出圆柱体并表现它的明与暗;
师:然后到讲台上进行作品展示;
生:认真进行创作;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上台进行作品展示;
师:对同学们的作品及时进行点评;。
明与暗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下册第一课《明与暗》授课教师:李红改单位:漯河市漯河小学《明与暗》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懂得素描石膏几何体写生的意义。
了解物体在光的照射下,会产生深浅不同的明暗关系。
把这种关系画出来,就能表现具有立体感的物体。
针对六年级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我设计了本课,并确定以下的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1)本节课教学目标:知识:通过观察、分析、比较,使学生初步掌握物体的明暗发现方法。
技能:能初步运用明暗表现方法去观察、分析、描绘物体的立体感觉。
情感: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以及对客观世界的探究意识(2)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我确定本课教学重点为: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比较物体在光照射下的明暗变化的原理和规律。
教学难点:初步运用物体的明暗画法规律,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
教具准备:师:球体立方体圆柱体石膏模型聚光灯范画两幅 4K素描纸一张铅笔学生:8K素描纸两张,绘图铅笔、橡皮、画板。
三、教学过程(一)、欣赏素描几何体作品,了解作品特点我利用情景教学的方法创设情景,同学们,老师带来了两幅美术作品,你们仔细观察一下,能看出这些作品有什么特点吗?师:对,这些作品都是用明暗造型方法表现的石膏体。
那么今天我就跟大家来共同学习新的一课“明与暗”。
(出示课题)【设计意图】给学生营造一个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二)、主动参与,观察体会,了解明暗的产生的原理和变化规律第一步:主动参与首先呢,我们来研究下明暗是怎样产生的。
(聚光灯下)你们来看,这是一张白纸,我们把它放在灯光下,你来观察一下,在它的表面上有没有明暗变化?谁能想办法让这张纸产生明暗变化?(学生上台演示)1、把纸卷成直筒形状,观察一下在光的照射下发生了什么变化?师总结:有了从明到暗的渐渐过渡的变化。
2、师:这位同学把纸折了一下,我们把它放到灯光下,又有了什么变化?师总结:对,明和暗有了一条明显的分界线,对比非常强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与暗
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懂得写实素描石膏几何体写生的意义。
了解物体在光的照射下,会产生深浅不同的明暗关系。
把这种关系画出来,就能表现具有立体感的物体。
课时 2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知识:通过观察、分析、比较,使学生初步掌握物体的明暗发现方法。
2.技能:学生能初步运用明暗表现方法去观察、分析、描绘物体的立体感觉。
3.情感:培养学生对客观世界存在的自然现象的研究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比较物体在光照射下的明暗变化的原理和规律。
教学难点
初步运用物体的明暗画法规律,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
教具准备:1. 球体、立方体石膏模型数个。
2.射灯。
3.摆放石膏形体的桌子,配以衬布。
4.投影仪。
5.范画两幅 6.铅画纸一张(4k)、铅笔、美工刀。
学具准备:8开素描纸,绘图铅笔、画板、橡皮
教学评价 1. 从学生作业中选出质量较高与较差的作讨论评讲。
2. 肯定作业中的优点,同时启发学生,指出缺点与改正方法。
3. 学生作业时,教师应该全面辅导、督促学生按要求、方法进行练习,发现典型问题时再作补充讲解。
教学过程:
活动一:欣赏导入
(设计意图:给学生营造一个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
1.同学们,我们看教室两边墙上,这些是美术兴趣小组同学们的素描作品,你们能看这些作品有什么特点?
对,这些作品都是用明暗造型方法表现的石膏体。
那么今天我们就跟大家来共同学习新的一课“明与暗”。
(出示课题)
活动二:探究新知(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有助于学生理解物体明暗的产生。
)
1.我们首先来研究研究明暗怎样产生的。
(写生灯)你们来看,这是一张白纸,我们把它放在灯光下,你来观察一下,在它的表面上有没有明暗变化?谁能想办法让这张纸产生明暗变化?(学生上台演示)
你是把它卷了一下,来观察一下在光的照射下发生了什么变化?
总结:有了从明到暗的渐渐过渡的变化。
下面来看这位同学把纸折了一下,我们把它放到灯光下,有了什么变化?
总结:对,明和暗有了一条明显的分界线,对比非常强烈。
还有一位同学把纸揉皱了,看看它在灯光下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总结:纸上出现了丰富的明暗变化。
通过刚才的观察,你能总结出明暗时怎样产生的吗?
总结:对了,有体积的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呈现出一定的明暗变化。
活动三:观察体会(设计意图:通过对实物的观察理解,加强学生对物体明暗认识与体验,并为下一步进行实践创作做准备。
)
1.同学们这里有一个石膏球体,我们来观察,当光线照射的它时,我们会发现什么?(出示石膏球让学生思考、议论后回答)
总结:光照后,球体表面出现了明、暗半球。
你们再仔细看看,球体的亮部有没有明暗变化?暗部呢?
总结:球体的明暗变化比较复杂,而且是逐渐转变的,可概括为:亮面(即直接受光面),灰面(即侧面受光面),暗面(即没有受光的面),明暗交界线(区分明暗两部的界限),反光(侧面环境光影响),投影(物体挡住光源产生)。
(课件演示)
2.刚才我们分析了球体的明暗变化规律,其实任何物体在光的照射下都会产生这些明暗变化,我们来找找看。
(出示石膏几何体让学生观察)
活动四:主动参与(设计意图:演示绘画方法,给学生直观印象。
)
下面老师就用铅笔画素描的形式表现圆柱明暗关系。
1.第一步是整体观察分析,要确立光源方位,找出明暗交界线所在的位置。
2.观察好了就可以起稿了,用直线画出圆柱的结构轮廓;接着画出明暗交界线、投影;
3.然后就可以铺大色调了,铺出暗面、投影的基调;(注意:用直线排成块面,顺着球的弧面画;投影注意近实远虚。
)
4.最后进行细致刻画:从明暗交接线入手,先画出背光面基本调子;背光面近暗远灰,但不能比受光面的灰调亮;再从明暗交界线向亮调子由深到浅过度;亮调子用较硬铅笔画。
活动五:学生实践(设计意图:给学生营造一个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
作业设计:
1.学生选择立方体或圆柱体画出明暗素描,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2.注意把握以下问题:
A.灰调过少或高光位置不对;
B.明暗交界线不准;
C.投影不准;
D.排线问题;
E.反光太亮。
活动六:欣赏讲评(设计意图:给学生一个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平台。
)
1.教师把学生完成的作品摆放到前面,全体学生欣赏讨论,然后说出自己的观点。
2.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物体明暗变化的基本规律,知道了怎样运用明暗变化表现石膏几何体的立体感,希望同学们能将这些知识运用到绘画中,观察生活中各种不同物体的明暗,并用画笔把他们描绘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