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2焦卓维(浅谈中医护理诊断)详解

合集下载

中医护理诊法范文

中医护理诊法范文

中医护理诊法范文
首先是望诊。

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眼神、舌苔、舌质、唇色、手指甲等外部表现来判断患者的病情。

比如,面色苍白可能表示气血不足,舌质发胖可能表示湿热内蕴等。

望诊是中医护理人员最常用的诊断方法,通过细致观察可以发现患者的非常细微的病症变化。

其次是闻诊。

通过听患者的呼吸声、声音、咳嗽声、腹部肠鸣音等来判断患者的病情。

比如,呼吸急促可能表示心脏负担加重,咳嗽声低沉可能表示肺部有痰。

闻诊是中医护理人员通过听来判断患者的病情,有助于了解患者的病情发展趋势。

再次是问诊。

通过与患者进行对话,了解患者的病史、病情、患者主观感受等,并详细询问患者的病情变化来判断病情。

比如,问患者是否有咳嗽、发热、头痛等症状。

问诊是中医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的沟通了解患者的病情,从而制定护理方案。

最后是切诊。

通过对患者的脉搏进行切诊,了解患者的脏腑功能状况和气血运行情况。

中医认为,脉搏反映了人体的生命活动和脏腑功能的状态,通过切诊可以判断患者的病情。

综上所述,中医护理诊法是一种以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为主要手段的诊断方法。

通过这些诊法,中医护理人员可以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从而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

中医护理诊法在中医护理工作中非常重要,可以提高中医护理的效果,加速患者康复。

因此,中医护理人员需要不断学习和进修,提高自身的诊断能力和护理水平,为患者的健康服务。

中医护理学四诊及整体护理观37课件

中医护理学四诊及整体护理观37课件
中医养生方法包括饮食调理、运动锻炼、 情志调护等,这些方法在整体护理观中也 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饮食调理要求根 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提供合理的饮食建 议;运动锻炼要求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 ,制定合适的运动计划;情志调护要求关 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 。
整体护理观对现代医学的影响
促进医学模式的转变
人才培养
加强国际中医护理人才培养合作,推动中医护理教育国际化发展。
临床实践
开展国际中医护理临床实践合作项目,提高中医护理实践水平和服 务质量。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将中医护理学四诊及整体护理观应用于社区卫生服务,为居民提供 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
养老护理
结合中医养生和护理理念,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和护理 服务。
康复护理
将中医整体护理观应用于康复医学,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康复指导和护 理。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医护理学发展
学术交流
积极参与国际中医护理学术交流,分享研究成果和经验,提高中 医护理学的国际影响力。
推动中医护理的发展
整体护理观在中医护理中的应用有助于推动中医护理的发展和创新。中医护理注重个体化 和全面性,与整体护理观的理念相契合。通过将整体护理观与中医护理相结合,可以进一 步丰富和发展中医护理的理论和实践。
04
中医护理学四诊及整体护理观 在现代医学中患者的体味等,判断病情
整体护理观在中医护理中的具体应用
中医护理原则的应用
中医护理原则包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 、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等,这些原则在整 体护理观中得到了充分应用。例如,扶 正祛邪原则要求在护理中注重增强患者 的体质,提高抵抗力;调整阴阳原则要 求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调整饮食和 作息,保持机体阴阳平衡。

浅析中医护理诊断的确立

浅析中医护理诊断的确立

观察 , 面了解掌 握 患者 整 体 情况 , 全 充分 考 虑到 脏 腑经 络联 系, 患者体质状 况 、 外界 环境影响 , 能孤立 的只看 局部病 症 , 不
才 能为诊断提供可靠 的依 据。
22 整理资料 .
致 问题的原因是痔核脱 落 , 护理 手段 解 决不 了创 面 出血 问 用
问题 , 患 于 未 然 。 防
中医护理诊 断包括整体护 理诊 断和辩 证护理诊 断 。整体 护理诊断 , 包括精神 情志 、 食调 养 、 活起居 以及 对疾 病 的 饮 生
认知能力等 。而 辩证护理诊断 的内容 , 以针对 患者 的病 因、 可
病位 、 病性的不 同特 点 , 出具 有代 表性 的症状 或体 征 、 情 提 病 转化潜在 的问题等护理诊 断 】 。 中医学 的特 点是 整体 观和辩 证论 治 , 为人体 是 一个 以 认 脏腑经络 为核心的有 机整体 , 自然 界 的一切 事物是 人 体赖 以 生存 的必然 条件 , 因此 , 中医护 理诊 断 的提 出必须坚 持整 体观 和辩证 观 。 2 1 收集资料 . 在运用望 、 、 切四诊方法来 收集资料 时 , 进行 周密 闻 问、 要
易引起医疗纠纷 H 。 J
广 义的护理诊 断包括护理诊断 和医护合作性 问题两 个范
畴 。主要是关 于个体 或群体 对现存的或潜在 的健 康 问题或
生命过程反应 的一种 临床判 断 , 描述 的是特 定环 境下 的人类 行为反应 , 护士为达到预期结果 选择护理措 施 的基础 , 是 该结 果应 由护士独立 负责 J 。每个护理诊断要成立 , 须有名 称、 必 定义 、 诊断依据及原 因等组 成 J 。护 理诊 断特别 强 调一 个人 生命过程 中生命 、 心理 、 社会 、 文化 、 境等方面 现存 的或潜在 环 的健康 问题 , 属 护士 职 责 范 围内 , 用护 理 方法 解决 的 问 是 能

中医四诊护理课件

中医四诊护理课件
听声音
医生应仔细听取患者的声音,包括语音、呼吸、咳嗽、呕吐、呃逆等, 注意声音的高低、强弱、清浊、缓急等变化,以判断病情。
嗅气味
医生应嗅患者身上的气味,包括体味、汗味、口气、排泄物气味等, 注意辨别气味的新久、浓淡、纯杂等,以判断病情。
观察面色
医生应观察患者的面色,包括白、赤、黄、黑等,以判断患者的寒热 虚实。
切诊的技巧
在进行切诊时,医生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如力度适 中、感知敏锐、综合分析等。医生需要根据不同的病 情和病人状况,采用不同的切诊手法和力度,以获取 最准确的病情信息。同时,医生还需要具备敏锐的感 知能力,能够感知到病人脉象、肌肤等微小的变化。 此外,医生还需要根据综合分析的原则,结合望、闻、 问诊等其他诊断手段,对病情进行全面分析和判断。
发展
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中医四诊法也在不断发展,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如数字化 望诊、听诊器等,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同时,四诊法的应用范围也在不 断扩大,不仅用于临床诊断,还涉及到健康管理、康复等领域。
CHAPTER
问诊护 理
问诊的定义与目的
问诊定义
问诊目的
问诊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患者的全面信 息,为后续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同时也有助于建立医患之间的信任关系。
问诊的内容与技巧
问诊内容
问诊技巧
问诊的注意事项
01
02
尊重患者隐私
避免误导患者
03 注意语言沟通
CHAPTER
望诊护理
望诊的定义与目的
望诊的定义望诊的目的 Nhomakorabea望诊的方法与技巧
望色
望舌
望神
望形
望排出物
望诊的注意事项
CHAPTER
闻诊护 理

浅谈中医护理的特点和优势

浅谈中医护理的特点和优势

浅谈中医护理的特点和优势作者:李葳范永红来源:《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年第15期【关键词】中医护理;中医整体观念辨证;疾病预防指导【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15..02中医护理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的临床护理工作,除疾病相关护理外,还包括括起居指导、情志调适指导、饮食调护指导、中药给药指导、病后调护指导及疾病预防指导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中医护理的特点和优势。

1 以中医整体观念为指导原则中医护理是在中医整体观念辨证指导下的护理方法,全程突出体现的是整体护理的概念。

中医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不可分割,在生理上相互联系、相互支持而又相互制约,在病理上也相互影响。

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也存在着相互统一的关系,外在自然环境、社会因素的变化直接甚或间接地影响机体,从而产生相应的反应[1]。

在治疗上,也需要从整体出发,采取适当的措施,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 整体护理的特点2.1 辨证施护辨证论治,又称辨证施治。

是理、法、方、药运用于临床的过程。

辨证即是认证识证的过程。

论治又称施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辨证和论治是诊治疾病过程中相互联系不可分离的两部分。

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的手段和方法。

同理,辨证施护是将中医四诊收集的资料,分析、综合、概括、判断,对疾病进行证候定性,再根据征候的性质确立相应的护理原则和方法[2]。

中医认为,同一疾病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可以出现不同的证型;而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又可能出现同样的证型。

因此,在治疗疾病时要分别采取"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的原则。

同理,辨证施护也包括同病异护、异病同护两个方面。

例如同病异护,在麻疹初期,疹未出透时,应当用发表透疹的治疗方法,护理应忌油腻辛辣之品,可以麻黄、芫荽、浮萍等煎汤外洗以辅助发表透疹;麻疹中期通常肺热明显,治疗则须清解肺热,护理可以桑叶、菊花水煎代茶饮清凉解毒;而至麻疹后期,多有余热未尽,伤及肺阴胃阴,此时治疗则应以养阴清热为主,护理可以百合、石斛、麦冬、梨等水煎服养阴生津。

中医护理辨证范文

中医护理辨证范文

中医护理辨证范文中医护理是指以中医理论为基础,采用中医辨证施护的一种护理方式。

中医辨证是中医学的重要理论基础,它通过观察患者的脉象、舌象等指标,辨识疾病的病机和病情,从而指导医生制定治疗方案。

中医护理辨证则是将辨证思维运用到护理工作中,通过观察和分析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判断其病机和病情,并根据辨证结果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达到治疗与预防疾病的目的。

中医护理辨证是中医护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其目的在于通过辨证施护,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

辨证施护首先需要护士具备扎实的中医理论知识,包括中医基本理论、中医药理学、中医诊断学等。

只有具备了这些理论知识,护士才能辨别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判断其病机和病情。

中医护理辨证的具体方法主要包括四诊合参,即望、闻、问、切。

望指护士通过观察患者面色、眼神、舌苔等症状,判断患者是否有病。

闻指通过听患者的呼吸、咳嗽声音、语气等,进一步判断患者的病情。

问指护士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患者的主诉、现病史、既往史等,进一步确认患者的病机。

切指护士通过触摸患者的脉象,判断患者的脏腑功能和病情。

在进行中医护理辨证的过程中,护士还需要结合患者的病情,综合分析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确定辨证结果和护理措施。

例如,如果患者患有感冒引起的咳嗽,护士可以通过观察患者的舌苔变化,了解患者体内的病邪。

如果舌苔白腻,护士可以根据中医理论将患者当做痰湿从肺走向脾胃,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如给予祛湿解痰的药物治疗,或采取物理疗法如敲背、抹背等。

中医护理辨证还具有预防疾病的作用。

护士可以通过辨证施护的方法,及早发现潜在的疾病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例如,可以通过观察患者的脉象、舌象等,发现患者存在体质虚弱的情况,从而提醒患者注意调节生活方式、锻炼身体,预防疾病的发生。

总之,中医护理辨证是一种重视症状和体征观察,运用中医辨证思维指导护理工作的方法。

通过中医护理辨证,护士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促进患者的康复和健康。

中医护理诊断运用中常见的问题与策略

中医护理诊断运用中常见的问题与策略

中医护理诊断运用中常见的问题与策略中医护理诊断运用中常见的问题与策略关键词:护理程序;护理诊断;护理问题;相关因素整体护理的实施是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框架的基础上进行的,而护理程序中较为关键的一步,也是最难掌握的一步是护理诊断。

中医的护理诊断与国际通用的标准护理诊断有一定的区别,它是按照中医辨证理论的基本特点来拟定的。

根据自己多年来从事护理病历书写质量把关工作及对护理程序的研究,将主要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大家进行探讨。

1.对护理诊断的概念不理解,运用中无法表达在临床实践中往往会遇到需要确定护理诊断时,不知护理诊断到底是什么意思,因此出现了两种情况,一是无法表达,二是表达错误。

到底什么是护理诊断呢?护理诊断的定义是:“一个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是护士可以合法地独立处理的,通过施行护理措施以预防、解决或使问题改善、减轻。

”定义中认为应该重点掌握两点,一是“健康问题”,护士可以合法地独立处理的。

什么是健康问题呢?就是影二是响病人健康的现象和病人的需要。

例由于某种病因造成病人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甚至不能自理,因此说“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或生活不能自理”反应了影响病人健康的现象。

而护士在书本中由于对文字的不理解,往往容易表达错,如常见的错误有“生活护理”,这不属于健康问题,因此它们都属于行动或活动,而没说明现象或需要,正确的表达是我们前面举例的例子“生活不能自理”。

什么是护士可以合法地独立处理的呢?也就是独立完成的护理措施,而有些问题需在其他专业协作下(如医生)或指导下进行的护理措施,虽然也是以预防、解决、改善、减轻问题,但它就不属于护理健康问题了。

如鼻饲,它需要与医生和营养师作决定鼻饲的方法和量,因此就不能把鼻饲做为健康问题提出,但由于神昏病人不能进食会造成营养不良等问题,而且在鼻饲中有部分是护士可以独立解决的,如灌注的温度、速度等,所以可以用其它的方法确定护理问题,如“不能获得正常的营养”等。

中医护理辨证施护

中医护理辨证施护

运用问诊全面了解病情
• 详细询问病人的主诉、现病史、既往史、 治疗情况、生活习惯、饮食爱好、情志 状态等,为辨证施护提供可靠的依据。
• 如疼痛的程度和性质,只能由问诊得到 资料。
运用切诊探明疾病的性质
包括脉诊、按诊两个方面,判断 疾病的部位、性质和邪正盛衰以及 病变局部的部位、性质、大小等。
中医护理的根本原那么 扶正祛邪 护病求本 标本缓急 三因制宜 预防为主
必时〞、 “洒扫庭内〞、 “土厚水深,居之 不疾〞、“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喜怒忧 思悲恐惊 • 初步形成:战国-东汉 • ?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 华佗 •
中医护理开展史
• 开展阶段: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 • 孙思邈?千金方?首创葱管导尿法、灌肠
等 • 充实阶段:宋金元 食疗养生、调护 • 成熟阶段:明清 李时珍?本草纲目? • 当代护理学的蓬勃开展 • 1959?中医护病学?第一本中医护理专著
中医护理辨证施护
内容
• 中医护理 • 辩证施护
中医护理 是以中医根底理论为 指导,以整体观念和辨证施 护为特点的护理,历史悠久, 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在生 活起居护理、情志护理、临 证护理、饮食护理、技术操 作以及卫生保健、预防、消
中医护理开展史
• 中医护理的起源:夏-春秋 • “头有疮那么沐,身有疡那么浴〞 “饮食
中医护理优势
• 理论特色 • 中医护理方法优势 • 中医养生保健优势 • 护理操作优势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
疾病的转归与治疗以及护理得当密切 相关
• 病人遵医嘱的自我护理 • 儿女和家属的看护 • 专业的护理人员的看护
中医护理的根本特点
• 整体观念 • 辨证施护
整体观念Leabharlann •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中医护理方案解读

中医护理方案解读

应用中医七情归属,了解患者情志状态
低血糖及酮症酸中毒的预防与处理
了解并发症的诱因、临床表现及应急救护措施
生活有规律,不得擅自停药。
定时监测血糖 严密观察患者有无低血糖反应
严重时配合医生进行抢救
六、健康指导
糖尿病足的预防
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足部检查
做好关键点的预防,定期检查、识别是否存在糖尿病足的 危险因素,穿合适鞋袜。
食疗方:白萝卜汁等。
阴虚火旺证:宜食滋阴降火之品,如甲鱼、老鸭、莲 子、百合、银耳、茼蒿、枸杞子、桑椹等。
食疗方:菊花茶、枸杞茶、银耳莲子百合饮等。
六、健康指导
气阴两虚证:宜食益气养阴之品,如瘦肉、蛋类、鱼
肉、山药等。
食疗方:皮蛋瘦肉粥等。
阴阳两虚证:宜食温益肾阳、补肾滋阴之品,如牛肉 、羊肉、虾仁、韭菜、猪胰、干姜、黑豆、黑芝麻等
附录三 护理效果评价—填表说明
指临床护理工作中针对某一主要 症状采取的关键护理措施,不包 含一般护理措施,如生活起居、 本方案未涉及,但 在临床中已实施的 “护理措施” 环境等常规护理。在相应的护理 措施后划“√”。
附录三 护理效果评价—填表说明
(1)指依据本病的中医护理方案,针对主 要症状采取的中医护理技术。护理方案中 未涉及但临床实际应用的,可在 “其他” 一栏补充说明。 (2)“应用次数”指在患者住院期间,应 用某一项中医护理技术的次数。 “应用时间”指在患者住院期间,应用 某一项中医护理技术的合计天数。
按摩睛明、四白、丝竹空等穴位以辅助通络明目。
遵医嘱予珍珠明目液滴眼或中药眼部雾化以改善症状 评估跌倒高危因素,落实防跌倒措施。
四、证候施护
皮肤瘙痒

中医护理诊断

中医护理诊断

中医护理诊断中医护理诊断●第一章●内科急症护理计划(注:每节的大点是护理诊断/问题项目,小点是相关因素。

)第一节高热高热多因感受六淫之邪或内伤饮食引起,以体温超过39以上为主要症状。

多见于西医学的各种急性感染性疾患、胶原性疾病、中暑等。

1、体温升高⑴与外邪犯肺,肺卫失宣有关。

⑵与邪毒炽盛,正邪相搏有关。

⑶与热毒炽盛,壅结肠腑有关。

⑷与瘀血内阻,久而化热有关。

2、舒适的改变:烦渴多饮⑴与热盛伤津,气阴两伤有关。

⑵与汗出过多,津液损伤有关。

3、体液不足与邪热熏蒸,耗伤津液有关。

4、有口腔粘膜改变的危险⑴与热盛伤津,口舌干燥有关。

⑵与口腔卫生不良有关。

5、有外伤的危险与邪热炽盛,引动肝火而致痉厥有关。

6、自理缺陷⑴与患病卧床,活动受限有关。

⑵与体虚乏力有关。

7、焦虑⑴与起病急,缺乏心理准备有关。

⑵与疾病痛苦有关。

8、有复感外邪的危险与病后体虚,卫外不固有关。

9、知识缺乏与病人及家属缺乏饮食调护知识有关。

第二节神昏神昏多因感受时邪疫毒或热邪内扰、痰湿内阻所致,以神志模糊、不省人事为特征。

多见于西医学的各种急性感染性疾病、中毒性疾病、脑血管病等。

1、有窒息的危险⑴与呕吐物或痰液阻塞有关。

⑵与呼吸中枢衰竭有关。

2、有外伤的危险⑴与昏迷有关。

⑵与躁动不安有关。

3、体液不足⑴与不能经口摄入有关。

⑵与高热、出血、腹泻有关。

4、自理缺陷与神志不清无自理能力有关。

5、口腔粘膜改变⑴与用口呼吸有关。

⑵与禁食24小时以上有关。

⑶与口腔卫生不良有关。

6、便秘⑴与液体摄入量不足有关。

⑵与长期卧床,肠蠕动减慢有关。

⑶与胃肠热盛,津液耗伤有关。

7、排便失禁⑴与排便意识降低有关。

⑵与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有关。

⑶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有关。

8、排尿异常:尿潴留⑴与感染、外伤、疾病或水肿引起的尿道压力增高有关。

⑵与输尿管结石有关。

⑶与疼痛有关。

9、排尿异常:尿失禁⑴与感觉障碍,对尿意不能及时做出反应有关。

⑵与感染、神经功能紊乱使排尿无法预测有关。

中医护理诊断

中医护理诊断

中医护理诊断护理诊断是护理程序的第二个阶段。

在这一阶段,护士运用判断思维,从整体出发,运用中医理论,将四诊收集的病史、症状、体征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判断疾病的原因、病变部位、性质和正邪衰弱以及各种病变间的关系,从而作出护理诊断或提出护理问题的过程。

这一分析和综合评估的过程,在中医护理中主要通过运用辩证的方法进行。

目前,中医护理诊断的类型、组成形式以及陈述方式主要是参照西医护理诊断的模式。

但由于中医学有其独特性,通用的西医护理诊断名称并不完全适合在中医护理临床中使用,因而目前一般以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来描述中医护理诊断或提出健康问题。

一、中医护理诊断的特点1.以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为指导中医护理学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在对疾病的认识、观察、护理方面均充分体现了整体护理观念和辩证施护的特点。

由于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因而在对四诊所收集的各种资料进行全面、辩证的分析、综合后作出护理诊断或提出健康问题时,相对于西医来说,中医更注重整体。

对于症状、体征和证候三者,更注重证候。

由于生活起居护理、情志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等在中医护理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提出护理诊断或健康问题时,要充分予以考虑,以便于制定护理措施。

2运用中医术语描述病情由于中医学自身的特点,中医护理诊断不适宜运用西医的护理诊断名称。

同时,由于护理学在中医临床的实际状况,相对于西医具有完全不同于医疗诊断的名称体系,中医护理目前还没有脱离中医诊断模式,因而目前描述中医护理的用语,一般均与中医医诊断的用语一致,即用中医传统的疾病、证候、症状、体征用语作为护理诊断用于使用。

3遵循中西医结合的原则由于护理工作的特殊性,中医护理临床必须按照中西医结合的工作模式进行,因而中医护理诊断也就不可能脱离中西医结合的模式。

所以,在提出中医护理诊断时,也需要参照西医护理诊断的名称,某些中医护理诊断也是用西医护理诊断用语。

4 符合相因相宜的原则护理诊断或健康问题的提出应实事求是,可行性和针对性强,不牵强附会,符合中医护理的临床实际和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原则,以有利于护理措施和辩证措施的施行。

中医护理学习题目解析

中医护理学习题目解析

中医护理学习题目解析1. 中医护理的定义是什么?中医护理是一种综合性的护理学科,结合中医理论和护理学原理,以中医方法为基础,通过中医诊断和护理手段,对患者进行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的护理。

2. 中医护理的主要特点有哪些?中医护理的主要特点包括:- 强调整体观念:中医护理注重人体整体的平衡和调节,维持人体的阴阳平衡。

- 个体化护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护理方案,包括饮食调理、药物治疗、按摩推拿等。

- 综合运用中医技术:中医护理运用中医技术,如针灸、中药疗法等,以促进患者的康复和治疗效果。

- 强调预防为主:中医护理注重疾病的预防,通过调理身体,增强人体的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3. 中医护理在哪些方面可以应用?中医护理可以应用于以下方面:- 慢性病管理:中医护理可以帮助患者管理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通过中医方法调理身体,减少病情发展和并发症的发生。

- 康复护理:中医护理可以在疾病康复期间提供支持和帮助,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包括物理护理、心理护理等。

- 保健护理:中医护理可以应用于健康人群,通过中医养生方法,增强身体的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4. 中医护理的注意事项有哪些?中医护理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个体化护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护理方案,避免一刀切的护理方式。

- 合理使用中医技术:在应用中医技术时,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进行合理的选择,避免不必要的干预。

- 注意安全性:中医护理在应用中需要注意安全性,确保护理过程不会给患者带来伤害。

- 结合西医护理:中医护理可以与西医护理结合,综合运用,以提高疗效和护理效果。

以上是对中医护理学习题目的解析,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浅谈中医护理诊断与辨证施护

浅谈中医护理诊断与辨证施护

浅谈中医护理诊断与辨证施护
马桂珍;吴晶智;程云华
【期刊名称】《长春中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1(007)004
【摘要】中医护理诊断是现阶段提出的新课题。

因此.中医护理诊断有其独特的理论基础、护理目标及确定方式。

现针对中医护理诊断命名及与辨证施护的关系做一探讨。

【总页数】1页(P59)
【作者】马桂珍;吴晶智;程云华
【作者单位】长春中医学学院附院内一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8
【相关文献】
1.浅谈中医护理诊断 [J], 赵国华;李茂芳
2.浅谈中医护理诊断的教与学 [J], 周芳;李晋梅
3.浅谈便秘的辨证施护及中医护理干预体会 [J], 徐红梅;杜俊
4.中医护理诊断与辨证施护的关系 [J], 孙静;杨林
5.浅谈中医护理诊断 [J], 陈汝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中医护理诊断与医疗诊断的区别
区别项目 护理诊断 个人 对病理生理变化的一种临床判断 多是现存的 疾病的本质 医疗诊断
适用对象 个人、家庭、社区 诊断核心 对健康问题及生命过程问题 的反应的一种临床判断 问题状态 现存的或潜在的 侧 重 点 疾病的反应
决 策 者 护理人员 职责范围 在护理职责范围内进行
中医护理诊断的陈述方式
三部分陈述 PSE公式。
例如:痰黄粘稠(P) ;咳痰不爽( S);与肺阴虚有热、痰热 壅滞有关(E)。 三部分陈述多用于现存的护理诊断。因问题已经发生,故已 出现症状或体征 S。但目前临床上趋向于将三部分陈述简化为两 部分,即:PE或SE。例如: 痰黄粘稠 (P) :与肺阴虚有热、痰热壅滞有关(E)。 便秘(S):与胃肠积热有关;与气虚传导无力有关;与血 虚津少有关;与饮食不节、过食辛辣有关;与饮水过少有关;与 久卧、肠腑传导失司有关等 (E)。
3.护理诊断应是由护理措施能够予以解决的问题。
4.应贯彻整体护理的原则,必须体现整体性和动态性。 5.必须有可靠的依据,必须根据四诊所获得的评估资料 作出。 6.应指出护理的方向和目标,以利于护理方案的制定。 7.应避免容易引起法律纠纷的陈述。
中医护理诊断的陈述
(二)书写中医护理诊断的注意事项
8.中医的护理诊断与国际通用的标准护理诊断有一 定的区别,它是按照中医辨证理论的基本特点来拟 定的。中医护理诊断的描述,不必强求全部采用中 医理论,可用国际通用的标准护理诊断,例如:自 理缺陷:与肢体偏瘫有关;知识缺乏:与不了解骨 折的治疗康复知识有关;有废用综合症的危险:与 长期卧床,活动受限有关;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 险:与长期卧床,局部持续受压有关等。
数 量 可同时存在多个
医疗人员 在医疗职责范围内进行
一种疾病只有一个 相对稳定 用疾病名称或以原因不明的症状、 体征+待查表述。如眩晕、肠痈

变化情况 随护理对象反应的变化而改变 陈述方式 用PSE、PE、SE公式
五、中医护理诊断的排列顺序
排序方法1 按首优、中优、次优问题排序 首优问题:指威胁护理对象的生命,需要立即解决的问题。 如咯血、吐血、神昏等问题。对危重患者可同时存在多个首优 问题。 中优问题:指虽然不直接威胁生命,但给护理对象身心造 成极大的痛苦,严重影响其健康的问题。如眩晕、便秘、不寐 等问题。 次优问题:指护理对象在应对发展和生活中变化时所产生 的问题,这些问题与此次的发病或其预后不直接相关,也不是 很急迫,在安排护理工作时可以稍后考虑,或仅需要较少帮助 即可解决。如疲乏、精神困扰等问题。
中医护理诊断的陈述方式 合作性问题─潜在并发症 概念
合作性问题是需要护士进行监测以及时发
现其发生和情况变化的一些生理并发症,
是需要护士与其他健康保健人员尤其是医 生共同处理才能解决的问题。
中医护理诊断的陈述方式 陈述方式
潜在并发症 潜在并发症—心悸:与水凌心肺,心阳虚衰有关
潜在并发症—窒息:与痰阻气道,无力咳出有关
诊断依据
是指有此诊断的 病人所具有的一组证 候,有关病史和检查 结论是作出诊断的依 据。这些有关资料可 以是主观的,也可以 是客观的。 分为主要和次要依据
主要依据 证实一个 特定诊断所必须存在 的证候及资料 次要依据 可能出现 的证候或资料。
中医护理诊断的组成
原因和证候类型
原因是指引发护理问题的诸多因素,
二、中医护理诊断的组成
护理诊断
名称
定义
诊断依据
原因和 证候类型
中医护理诊断的组成
名称
是对接受护理者健康问题的概括性描述。
如:有感染的危险
如:焦虑 现存的护理诊断 有……的危险的护理 诊断
对接受护理者目前已 经存在的健康问题的 描述。
是对接受护理者可能 存在的健康问题的描 述。

包括生理、心理、环境和社会因素等。
证型类型是指疾病引起的,决定护理 问题性质的病变反应状态,这些证型都具 有一定的判断标准。
三、中医护理诊断的陈述
(一)中医护理诊断的陈述方式 三要素: P—健康问题 S—症状或体征 E—原因(相关因素) 1.三部分陈述 2.二部分陈述 即PSE公式。 即PE公式。
中医护理诊断的陈述方式
二部分陈述 PE公式
例如:有感染的危险(P):与脉络受损,邪毒内侵有关(E)。 二部分陈述多用于“有……的危险”的护理诊断。因问题尚未 发生,故没有症状或体征S,只有护理诊断的名称P和相关因素E。 区别省略为两部分和只有二部分的护理诊断,主要在于P这部分 。前者P为“现存”的护理诊断,后者P为“有……的危险”的护理诊 断。例如: 皮肤完整性受损(P):与长期卧床,局部持续受压有关(E) 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P):与长期卧床,局部持续受压有 关(E)
中医护理诊断的陈述方式
与有……的危险的护理诊断区别
通过护理措施得以预防或处理的并发症,属于
潜在的护理诊断(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只 有那些护士不能预防和独立处理的并发症才是合 作性问题─潜在并发症。
中医护理诊断的陈述
(二)书写中医护理诊断的注意事项
1.所列名称或问题应规范、明确、简单易懂。 2.一项护理诊断只针对一个健康问题。
浅谈中医护理诊断
焦卓维
一、中医护理诊断的概念
中医护理诊断是指接受护理者现 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而此问题是
属于护理职责范围内的,并且是运用
中医基础理论和护理手段来解决的护 理问题。
中医护理诊断的概念
中医护理诊断形成的原则
中医护理诊断的形成必须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内 容和术语必须与中医基础理论相统一。 中医护理诊断是以四诊为手段,通过观察了解病情获 得其评估依据。 中医护理诊断所确定的问题必须是护理职责范围内的 ,以护理手段来解决的临床问题,与医疗诊断迥 然不同。 中医护理诊断确立必须体现辩证施护原则并有利于中 医护理措施的运用和发挥。
中医护理诊断的组成
定义
是对名称的一种清晰的、正确的表达,
并以此与其他诊断相鉴别。如焦虑、恐惧
都属情志的改变,但焦虑的定义为一种不 愉快的、痛苦的情绪状态,同时伴有躯体
方面的不舒服体验。而恐惧的定义则为由
于一种被认为是危险的明确来源所引起的
惧怕感。

中医护理诊断的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