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海琦版心理测量学重难点考点归纳整理1
心理测量(戴海琦版)课后习题答案
心理测量(戴海琦版)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心理与教育测量概论练习与思考练习与思考:1.与物理测量相比较,阐明心理测量的特点。
2.为什么人们不能象对物理测量那样容易接受心理测量?(此题为思考题)3.如何才能证明心理测量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解答要点:1.(1)从依据的法则来说,心理与教育测量依据的法则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理论。
(2)从测量的内容来说,心理与教育测量的内容是复杂的,内隐的,其测量只能是间接的。
(3)相对与物理测量的定量分析的精确度而言,心理与教育测量定量分析的精确度很低。
3.(1)从心理与教育测量的理论基础来看,心理测量是可能的。
(2)人的心理现象和知识水平如同其他一切物理现象一样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既有质的方面,也有量的方面,因此有必要测定出这些差异的数量。
第二章心理与教育测量的产生与发展>>练习与思考练习与思考1.简述古代中国对心理与教育测量的贡献及其特点。
2.心理与教育测量从卡特尔到比内的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出什么特点?(此题为思考题)3.推孟和韦克斯勒在智力测验发展过程中各有什么贡献?解答要点:1.在古代中国,在测验实践和测验理论方面都对心理与教育测量作出了贡献并具有自己的特点。
一、在测验实践方面的贡献。
1、在能力测量方面。
早在2500年前,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凭自己的经验观察,首先评定学生能力的个别差异,并将人的智力分成中上之人、中人和中下之人三个等级。
董仲舒已论及到注意测验。
刘邵把人的才能划分为12种类型。
6世纪中叶,中国江南出现了类似现在的婴儿发展测验的\周岁试儿\习俗。
出现于清代的益智图、九连环可以认为是最早的创造力测验。
2、在人格测量方面。
孔子把人分为狂者、狷者和中行3种。
刘邵根据阴阳、五行和形体的关系及其人的行为表现,把人的性格划分成12种类型。
3、在教育测量方面。
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测量出现于中国西周奴隶时期。
据记载,在西周的\国学\中已经建立具有相当系统性的教育测量制度。
《心理与教育测量》重点汇总
《心理与教育测量》重点汇总注:结构顺序按照戴海琦《心理与教育测量》一书,知识点根据真题略有增减,重点以红色加粗标注,次重点黑色加粗。
复习需结合学校范围,此文档仅供参考。
一、名词解释1.测量“根据法则给客体或事件的属性指派数字”,通俗地说,测量就是依据一定的法则使用量尺对事物的属性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
1.称名量表称名量表只是用数字代表事物或用数字对事物进行分类,其中的数字只是事物属性的符号,并不具备有意义的固定原点、单位的等距性和数字的顺序性,因而该类数字没有数量的意义。
2.顺序量表顺序量表上的数字不仅能够指代事物类别,而且能够表明不同类别的大小、等级或事物具有某种特征的程度。
3.等距量表等距量表不仅能够指代事物的类别、等级,而且具有相等距离的测量单位。
4.比率量表比率量表是最完善的测量量表,因为它除了具有类别、等级、等距的特征外,还具有绝对的零点或固定的原点。
5.测量误差测量误差指的是在测量过程中由那些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变化因素所产生的一种不准确或不一致的测量效应。
6.随机误差随机误差就是那种由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偶然因素引起的而又不易控制的误差。
它使多次测量产生了不一致的结果,其方向和大小的变化完全是随机的,只符合某种统计规律。
7.系统误差系统误差就是那种由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变因引起的一种恒定而有规律的效应。
这种误差稳定地存在于每一次测量之中,此时尽管多次测量的结果非常一致,但实测结果仍与真实数值有所差异,是不正确的。
8.信度信度指的是测量结果的稳定性程度。
换句话说,若能用同一测量工具反复测量某人的同一种心理特质,则其多次测量的结果间的一致性程度就叫信度,有时也叫测量的可靠性。
9.重测信度指的是用同一个量表对同一组被试施测两次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其大小等于同一组被试在两次测验上所得分数的皮尔逊积差相关系数。
10.复本信度复本信度指的是两个平行的测验测量同一批被试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其大小等于同一批被试在两个复本测验上所得分数的皮尔逊积差相关系数。
戴海崎《心理与教育测量》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能力测验(上))
第12章能力测验(上)12.1 复习笔记一、智力测验的一般问题(一)关于智力实质的理论研究1.智力的心理测量学理论(1)智力二因素论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首先利用因素分析方法,将心理能力测验之间普遍存在的相关归因于一种一般因素或共同因素的作用,他命名这种因素为G因素;后来,斯皮尔曼又提出还存在特殊因素(S因素),并由此构成他的智力二因素论,并始终强调G因素是智力的核心。
(2)智力多因素论美国心理学家瑟斯顿利用多重因素分析方法首先提出:智力的核心不是单一的G因素,而是许多主要的、基本的、彼此相关的智力因素群。
经过多年研究,分析出语文理解、言语流畅性、推理、空间表象、数字、记忆和知觉速度等七种最主要、最基本的心理智力。
吉尔福特提出一个新的智力结构模型,主要包括三个维度:①内容因素,指引起心智活动的各类刺激,包括:视觉(F)、听觉(A)、符号(S)、语义(M)、行为(B)。
②操作因素,指由各种刺激引起的反应方式与心理过程,包括:认知(C)、记忆(M)、发散思维(D)、聚合思维(N)、评价(E)。
③结果因素,指心智活动的产物,亦即对各类刺激的反应结果,包括:单位(U)、类别(C)、关系(R)、系统(S)、转化(T)、涵义(I)。
(3)智力层次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弗农提出了智力三层次模型,认为G因素处于智力结构最高层,贯穿于其他所有智力因素之中;第二层是言语智力和操作智力两个因素,分别控制着第三层的主要心理智力,如数学、语文、空间知觉等。
2.智力的生物学理论詹森的振荡理论是生物学理论中最有代表性的,该理论假设:每个结点的激活水平是振荡的。
对结点的刺激若超过了其激活阈限,则将沿着结点链传递下去直至最后的反应通道。
因而,对刺激作出反应的时间量,实质上依赖于两个因素:激活传导所必需经过的链的水平数;结点的平均振荡周期。
个体在这两个因素上的差异,导致了个体的反应时差异,并最终反映了个体在智力上的差异。
3.智力的认知心理学理论智力认知成分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斯滕伯格提出。
《心理与教育测量》名师戴海崎讲义
《心理与教育测量》戴海崎讲义第一部分教材精讲[视频讲解]序《心理与教育测量》导学[视频讲解]心理测量理论部分心理测验部分心理与教育测量两大部分心理测量理论(重点、难点、掌握)重点掌握书中内容,视频辅助理解记忆全面掌握和深度理解研究生统考、复试、面试的重点心理测验(非重点、了解)书中和视频的内容结合了解,不需要机械记忆对整体框架理解,了解具体测验的主要思想统考中考的内容非常少,不会太具体,注意大题中可能需要了解一些具体测验的应用应用和测量方向的复试和面试中涉及的可能较大现代测量理论部分书本第十七章项目反应理论概化理论对应视频中的第15章、第16章(难点、了解),研究生统考几率较小,但是不排除一些概念和框架类的提问测量学方向的研究生复试和面试考试基本概念和思想的几率很大应对考试,结合视频理解书中的内容第一章心理与教育测量概论[视频讲解]第一节心理测量的基本性质一、心里测量应用的普遍性二、心理的可测性人的心里非物质,人的心理可测吗?孟子:权,然后知轻重;夺然后知长短。
物皆然,心为甚。
桑代克:凡客观存在的事物都有其数量。
麦考尔:凡有其数量的事物都可以测量。
辩证唯物注意的观点:人的外显行为客观存在,可以感觉、知觉,进而可以测量。
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可以通过测量人的外显行为而推测人的心理。
三、心理测量的间接性心理测量是一种间接测量。
间接测量必须找准中介媒质。
物理测量也有间接测量:测气温中介媒质:水银心理测量的中介媒质:人的外显行为外显行为:种类众多而且复杂多变心理测量的间接测量难度更大。
四、心理测量的定义广义测量定义:测量是依据一定的法则使用量具对事物的特征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
心理测量定义:依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使用测验对人的心理品质进行定量描述的活动。
定义理解1.心理测量依据的法则:心理学理论2.心理测量工具:测验。
测验的本质:一个一个精心设计、精心编排,被称为“题目”的行为刺激组成,“测验”内容千差万别,形式林林总总。
心理测量(戴海琦版)课后习题答案
心理测量(戴海琦版)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心理与教育测量概论练习与思考练习与思考:1.与物理测量相比较,阐明心理测量的特点。
2.为什么人们不能象对物理测量那样容易接受心理测量?(此题为思考题)3.如何才能证明心理测量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解答要点:1.(1)从依据的法则来说,心理与教育测量依据的法则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理论。
(2)从测量的内容来说,心理与教育测量的内容是复杂的,内隐的,其测量只能是间接的。
(3)相对与物理测量的定量分析的精确度而言,心理与教育测量定量分析的精确度很低。
3.(1)从心理与教育测量的理论基础来看,心理测量是可能的。
(2)人的心理现象和知识水平如同其他一切物理现象一样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既有质的方面,也有量的方面,因此有必要测定出这些差异的数量。
第二章心理与教育测量的产生与发展>>练习与思考练习与思考1.简述古代中国对心理与教育测量的贡献及其特点。
2.心理与教育测量从卡特尔到比内的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出什么特点?(此题为思考题)3.推孟和韦克斯勒在智力测验发展过程中各有什么贡献?解答要点:1.在古代中国,在测验实践和测验理论方面都对心理与教育测量作出了贡献并具有自己的特点。
一、在测验实践方面的贡献。
1、在能力测量方面。
早在2500年前,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凭自己的经验观察,首先评定学生能力的个别差异,并将人的智力分成中上之人、中人和中下之人三个等级。
董仲舒已论及到注意测验。
刘邵把人的才能划分为12种类型。
6世纪中叶,中国江南出现了类似现在的婴儿发展测验的\周岁试儿\习俗。
出现于清代的益智图、九连环可以认为是最早的创造力测验。
2、在人格测量方面。
孔子把人分为狂者、狷者和中行3种。
刘邵根据阴阳、五行和形体的关系及其人的行为表现,把人的性格划分成12种类型。
3、在教育测量方面。
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测量出现于中国西周奴隶时期。
据记载,在西周的\国学\中已经建立具有相当系统性的教育测量制度。
心理测量学知识重点
第一节概述第一单元测量与测量量表一、什么是测量测量就是依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
该定义包含三个要素:事物、数字、法则。
数字具有区分性、序列性、等距性和可加性。
二、测量要素(一)参照点确定事物的量,必须有一个计算的起点。
(二)单位好的单位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确定的意义;二是有相同的价值。
三、测量量表(一)命名量表如用1代表男,用2代表女(二)顺序量表既无相等单位,又无绝对零点,数字仅表示等级。
(三)等距量表其数值可做加减运算,但不能做乘除运算。
例如:温度的零点是人定的,0摄氏度不意味着没有温度。
(四)等比量表数值可做加减乘除运算一般来说,心理测量是在顺序量表上进行。
第二单元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一、心理测量的定义依据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通过观察人的少数代表性的行为,对于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做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
二、心理测量的性质(一)间接性(二)相对性(三)客观性:其实就是测验化的标准问题。
量具必须标准化,这是对一切测量的共同要求。
心理测量标准化包括如下内容:测验的刺激是客观的、对反应的量化是客观的、对结果的推论是客观的。
第三单元心理测验的分类一、按测验的功能分类(一)智力测验;(二)特殊能力分类(三)人格测验二、按测验材料的性质分类(一)文字测验(二)操作测验三、按测验材料的严谨程度分类(一)客观测验(二)投射测验四、按测验的方式分类(一)个别测验(二)团体测验五、按测验的要求分类(一)最高行为测验要求受测者尽可能做出最好的回答,这主要与认知过程有关,有正确答案。
智力测验、成就测验均属最高行为测验。
(二)典型行为测验要求受测者按通常的习惯方式做出反应,没有正确答案。
一般来说,各种人格测验均属典型行为测验。
第四单元纠正错误的测验观一、错误的测验观(一)测验万能论(二)测验无用论(三)心理测验即智力测验二、正确的测验观(一)心理测验是重要的心理学研究方法之一,是决策的辅助工具。
戴海琦心理与教育测量课后习题与答案
戴海琦心理与教育测量课后习题与答案心理与教育测量课后习题及答案戴海琦版第一章心理与教育测量概论练习与思考练习与思考:1.与物理测量相比较,阐明心理测量的特点。
2.为什么人们不能象对物理测量那样容易接受心理测量?(此题为思考题)3.如何才能证明心理测量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解答要点:1.(1)从依据的法则来说,心理与教育测量依据的法则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理论。
(2)从测量的内容来说,心理与教育测量的内容是复杂的,内隐的,其测量只能是间接的。
(3)相对与物理测量的定量分析的精确度而言,心理与教育测量定量分析的精确度很低。
3.(1)从心理与教育测量的理论基础来看,心理测量是可能的。
(2)人的心理现象和知识水平如同其他一切物理现象一样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既有质的方面,也有量的方面,因此有必要测定出这些差异的数量。
第二章心理与教育测量的产生与发展>>练习与思考练习与思考1.简述古代中国对心理与教育测量的贡献及其特点。
2.心理与教育测量从卡特尔到比内的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出什么特点?(此题为思考题)3.推孟和韦克斯勒在智力测验发展过程中各有什么贡献?解答要点:1.在古代中国,在测验实践和测验理论方面都对心理与教育测量作出了贡献并具有自己的特点。
一、在测验实践方面的贡献。
1、在能力测量方面。
早在2500年前,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凭自己的经验观察,首先评定学生能力的个别差异,并将人的智力分成中上之人、中人和中下之人三个等级。
董仲舒已论及到注意测验。
刘邵把人的才能划分为12种类型。
6世纪中叶,中国江南出现了类似现在的婴儿发展测验的"周岁试儿"习俗。
出现于清代的益智图、九连环可以认为是最早的创造力测验。
2、在人格测量方面。
孔子把人分为狂者、狷者和中行3种。
刘邵根据阴阳、五行和形体的关系及其人的行为表现,把人的性格划分成12种类型。
3、在教育测量方面。
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测量出现于中国西周奴隶时期。
心理与教育测量学戴海琦第三版重点问答题及答案[大全5篇]
心理与教育测量学戴海琦第三版重点问答题及答案[大全5篇]第一篇:心理与教育测量学戴海琦第三版重点问答题及答案第一章、心理测量概述1、心理测量的含义、特点;测量的含义;要素;以及测量的量表(1)心理测量的含义:依据一定的法则,对人的心理特质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
(2)心理测量的特点––间接性:与物理的直接测量不同,从外显行为推测,以间接了解人的心理属性;相对性:测量的结果是与其所属团体比较而言。
客观性:即测验的标准化,是对一切测量的基本要求。
–(3)什么是测量:测量是根据法则给事物分派数字(S.S.Stevens)事物:测量对象,在心理测量中,想测量的当然是心理能力和人格特点;数字:代表某一事物或事物某一属性的量;法则:测量所依据的规则和方法。
(4)测量的要素:参照点:①测量工作中测量对象的数量的固定原点②绝对参照点:以绝对的零点作为测量起点,如长度/高度③相对参照点:相对零点,如温度[水冰点]、海拔[海平面] 单位①理想的单位一是要有确定的意义,不能有不同解释②其次应有相同的价值,即两个单位点之间差异相等。
(5)测量的量表:量表:任何可以使事物数量化的值或量的渐进系列。
①命名量表:数字仅仅代表分类,无任何意义;不可比较,如男女②顺序量表:可比较,没有相同单位和零点,不能加减;如名次③等距量表:可比较,有相同单位无绝对零点,可加减,不可乘除;适用多种统计方法:平均数、标准差等,如温度④比例量表:最理想的量表,有等距的的单位和绝对零点,有倍数关系;如年龄。
2、什么是心理测验,如何理解心理测验?心理测验的类型;心理测量的功能;(1)什么是心理测验:心理测验实质上是行为样本的客观的和标准化的测量。
①行为样本:有代表性的题目②标准化:测验的编制、实施、计分和分数解释的一致性。
③难度的客观测量:测验的编制、实施等过程中减少主试和被试的随意性程度即标准化,测验的难度水平应确定④信度:测验结果的一致性⑤效度:测验结果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山师2013年期末考试戴海琦版心理测量学重点
1.影响信度的因素:被试因素、主试因素、测试情景、测量工具本身、测试时间间隔2.影响效度的因素:a)测量的心理特质本身的特点b)测量工具的建构过程c)测量工具本身的信度d)效度验证时的被试群体e)效标的选取f)其他因素3.常模参照测验定义:通过测试将被试个体的心理发展水平与某一特定群体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比较,从而确定被试个体心理发展水平在这一特定群体中的相对地位的测验。
4.常模参照测验与标准参照测验的区别:常模参照测验是指对一个测验事先选取一部分样本,进行标准化,用统计手段进行处理得到一个常模,然后将测验投入使用,将每一个被试的测验结果与常模比较,获得在整个团体中的位置。
如现在很多被投入使用的测验,韦氏测验、比内量表等都属于常模参照测验。
标准参照测验是对要求掌握的知识、技能的一种测量方式,也就是看被试是否达到了所要求的标准,像现在的各种考试,包括考研都属于标准参照测验。
5.测验等值条件:①同质性:被等值的不同测验形式所测的必须是同一种心理品质。
②等信度:被等值的不同测验形式必须有相等的测验信度。
③公平性:如果两个测验是等值的,则无论以其中的任何一个测验为基础进行等值转换,所得到的转换关系都是一样的。
④可递推性:X=Y=Z,则X=Z。
⑤对称性:测验间的等值转换关系是双向的,可以将测验X上得分数转换为测验Y上的分数,反之亦然。
⑥样本不变性:X与Y测验之间的等值关系不随被试样本和测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6.项目反应理论和经典测量理论:a)测验对被试的评价依赖于测验项目的具体组合和项目数量b)测验性能指标的估计依赖于被试样本c)被试能力与项目难度两指标不一致性d)测验误差估计的不精确性7.概化理论与经典测量理论:a)概化理论在经典测量理论中的误差分析手段出于停滞状态的时候,给出了一套全新的测验误差分析方法,而且非常精细,是在经典测量理论基础上的一大进步。
b)概化理论引进了测验设计的思想和方法,是的测验工作在能按质量指标设计最佳测验和测验情景,为测量学的法杖打开的了新的思路。
心理咨询师心理测量学重点考点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
第六单元
第二节
测量的常模
1、常模团体定义:由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人所组成的一个群体,或该群体一 个样本。 2、全国性的常模一般 2000 到 3000 人为宜。 3、常模取样方法(随机、系统、分组、分百分位数、十分位数、四位分数)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第四单元
第四节
效度
1、效度的性质:相对性、连续性 2、测量的效度除受随机误差影响外,还受系统误差影响。 3、信效度关系:可信的测验未必有效,而有效的必定可信,信度是效度的 必要条件。 1、效度评估方法:内容效度、构想效度、效标效度 2、内容效度评估方法:专家判断法、统计分析法、经验推测法 3、构想效度评估方法:对测验本身分析、测验间相互比较<区分效度、因素 分析>、效标证明) 4、效标效度评估方法:相关法、区分法、命中率法 1、影响效度的因素:测验本身、测验中干扰因素<主试、被试>、样本团体 的性质<异质性、干涉变量>、效标的性质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第四单元
第五节
项目难度
1、难度的指标通常以通过率 P 表示。 2、P 值越接近于 0.50,区别力越高。 3、 选择题目时, 最好使试题的平均难度接近 0.50, 而各题难度在 0.50±0.20 之间。 4、
第一单元 正偏态分布
人 次
难度小
分数
B
第二单元
负偏态分布
1、项目区分度也叫鉴别力是指测验项目对被试的心理特性的区分能力。 2、美国测验专家伊贝尔鉴别指数 3、某一项目分数与效标或测验总分相关作为该项目区分的指标,相关越高, 表明项目越具有区分功能。
第一节
第一单元
心里测量学(要点概括)
心里测量学(要点概括)心理测量学【测量与测量量表】一、测量:依据一定法则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三元素:事物(测量对象属性特征)数字(某一属性的量,特征:区分性+序列性或等级性+等距性+可加性)法则二、测量要素:1.参照点:计算的起点—相对零点2.单位:测量的基本要求,条件:有确定意义+有相同价值三、测量量表:斯蒂文斯按量表精确程度从低到高分成4水平1.命名量表:只用数字代表事物,把事物归类(代号+类别)数字只作标记和分类不能作数量化分析2.顺序量表:指明类别,类别大小或某种属性程度无相等单位,无绝对零点,仅表示等级不表示属性真正量,绝对值3.等距量表:不但有大小关系,还有相等单位,数值可作加减运算,但无绝对零点,不能作乘除运算4.等比量表:有相等单位,有绝对零点,可作加减乘除运算心理测量一般在顺序量表上进行心理测量:依据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操作程序,观察少数人有代表性的行为,对贯穿人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作出推论和量化分析的一种手段特点:1.间接性:无法直接测量,测量外显行推论心理特质(描述一组内部相关,联系行为时使用的术语,对刺激作反应的一种内在倾向)2.相对性:对人行为比较时,没有绝对标准3.客观性:标准化(项目,计分原则和手续,分数转换和解释)按功能分:1.智力测验2.特殊能力测验3人格测验:问卷法(MMPI16PF EPQ)+投射法(罗夏测验,主题统觉TAT)材料性质:1.文字测验2.操作测验材料严谨程度:1.客观测验(直接理解,无须猜测遐想)2.投射测验(问题模糊,须用想象力,投射被试者思想情感,经验)测验方式:1.个别测验2.团体测验测验要求:1.最高作为测验(作出最好回答,有正确答案)2.典型行为测验(按习惯方式反应,无正确答案)错误测验观:测验万能论测验无用论心理测验即智力测验正确测验观:是决策的辅助工具不完善【三类心理测验】:1.智力测验:吴天敏-中国比内量表龚耀先-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韦氏儿童(C-WISC),韦氏幼儿(C-WYC-SI)林传鼎-韦氏儿童(WISC-CR)张厚粲-瑞文标准型测验(SPM)李丹-联合型瑞文测验(CRT)2.人格测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卡特尔16人格因素问卷(16PF)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MMPI)3.心理评定量表:精神病评定量表,躁狂状态….抑郁….焦虑….恐怖….心理测验发展:高尔顿-奠定统计学基础,提出气质特点和智能的遗传性,设计测量遗传差异的方法卡特尔-心理测验第一次出现在心理学文献中比内-世界第一正式心理测验【测验常模】常模团体:具有共同特征的人组成群体,或该群体的一个样本.条件:1.群体构成明确界定2.所测群体的代表性样本3.样本大小适当(经济实用,减少误差≥30或100,全国性2000-3000)取样:目标人群中选择有代表性样本4.标准化样组是一定时空产物(随时间,空间变更而失去意义)抽样方法:1.简单随机抽样2.系统抽样(整体无序,无等级结构)3.分组抽样4.分层抽样(先按某变量分类,再随机抽取)常模分数:施测样本被试后,将被试者的原始分数按规则转换出来的导出分数(有参照点和单位,与原始分数等值比较)常模:常模分数构成的分布心理测验分数的基础:一般常模+特殊常模(非典型团体建立)一、发展常模(年龄量表):1.发展顺序量表(最直观),多大的儿童具备什么能力和行为表示其发育正常.葛塞尔发展程序表按月份显示儿童运动水平,适应性,语言,社会性.16W-头平衡28W-手握40W-坐立爬52W-行走皮亚杰守恒理论5Y-质量守恒6Y-重量守恒7Y-容量守恒2.智力年龄比内-西蒙量表最早使用智力年龄概念-儿童在量表上得分,代表他的智力水平的年龄—智龄基础年龄+3.年龄当量(年级量表)教育成就测验中最常用二、百分位常模百分等级百分点四分位数十分位数1.百分等级(PR)应用最广指在常模中低于这个分数的人数百分比PR=100-(100*R-50)/N R-排名2.百分点(百分位数PP)(100-PR)/(S-PP)=(PR-1)/(PP-s)3.四分位数十分位数三、标准分常模将原始分数与平均数的距离以标准差为单位表示出来z分数Z分数T分数标准九分数离差智商1.线性转换的标准分数z分数z=(X-X)/SD,SD-样本标准差X-原始分数X-样本平均数Z分数Z=A+Bz2.非线性转换的标准分数原始分数不常态分布时,将其常态化-将原始分数转换为百分等级T=50+10z’麦柯尔最早用T分数:平均数-50标准差-10;标准九分:平均数-5标准差-2;标准十分:平均数-5标准差-1.5;标准二十分平均数-10标准差-3四、智商及意义最早的比内-西蒙智力测验无智商概念,只用”心理年龄”(MA)表示智商高低现在比率智商,离差智商1.比率智商(IQ):IQ=MA(心理年龄)/CA(十足年龄)*100高差智商(离差智商):以年龄组为样本计算而得的标准分数.韦克斯勒平均数-100,标准差-15IQ=100+15z’=100+15(X-X)/SD不同离差智商只有在标准差接近或相同时才可以比【常模分数表示法】1.转换表法:最简单最基本—常模表2.剖面图法—直观看出各部分测验表现的相对位置信度--同一被试者在不同时间内用同一测验(或相同测验)重复测量,所得的结果的一直程度只受随机误差影响,误差越大,信度越低实得分数(X)=真实分数(T)+误差(E)SX2=ST2+SE2信度;一组测量分数的真分数方差与总方差的比率rxx=ST2/SX2=1-SE2/SX2信度指标:信度系数+信度指数信度系数:rxx=ST2/SX2=rxt2信度指数:rxt=ST/SX测量标准误SE=SX(1-rxt)1/2信度越高,标准误越小.一、重测信度稳定性系数采用重测法前后实施两次测验,求两次得分的关系系数时间间隔2-4W,不超过6M缺点:易受记忆和练习影响相隔时间太长,则易受身心发展和学习经验积累的影响二、复本信度等值性系数两个等值但题目不同的测验(复本)来测量同一群体,求得分间相关系数(不掺时间影响)重测复本信度/稳定与等值系数两复本施测相隔一段时间优点:能避免重测信度的问题缺点:1.只能减少练习影响2.掌握解题原则三、内部一致性信度:反映题目间的关系,表示测验能测量相同内容或特质的程度1.半分信度:用半分法估计所得的信度系数.按奇偶将测题分成等值两半,求两半分数的关系系数—两半测验一致程度斯皮尔蛮—布朗公式rxx=2rhh/(1+rhh)rhh为一半分数的关系系数rxx为测验在原长度时的信度估计值2.同质性信度同质性:代表测验内部所有题目一致性.各测题得分较高正相关,不论题目内容形式,测验为同质.库德-查理逊公式常用K-R20.在各测量难度相同或近似的情况下,用K-R21只适用答对一题记一分,答错无分克伦巴赫α系数:适用多重记分:多选人格量表态度量表等四、评分者信度:成对受过训练的评分者间平均一致性达0.9以上,才认为评分客观多个评分对象,以等级法记分时,采用肯德尔和谐系数(W)作为评分者信度估计信度与测验分数的解释rxx=0.9测验有90%变异是真分数造成,10%来自误差.信度可接受水平一般原则:rxx<0.70,测验不能用于对个人和团体的评价和预测0.70≤rxx<0.85时,可作团体比较;rxx≥0.85才可鉴别或预测个人成绩或作为解释个人分数的意义:测量标准误的应用作用:1.估计真实分数范围2.了解实得分数再测可能出现的变化情形标准误:SE=SX(1-rxx)1/295%或然水平置信区间:X-1.96SE<xt≤x+1.96se约95%可能性真分数在±1.96se范围内< bdsfid="129" p=""></xt≤x+1.96se约95%可能性真分数在±1.96se范围内<>比较不同测验中分数的差异:差异标准误:SEd=SX(1-rxx-ryy)1/2 1.96*SE>一个标准差(SD),才表明有显著差异影响信度的因素:样本特征:样本团体异质性影响(异质性高-高估测验信度)+样本团体平均能力水平(难度影响信度)2.测验长度:测验越长-结果越可靠,猜测因素影响越小斯皮尔曼-布朗公式导出:长度倍数:K=rkk(1-rxx)/rxx(1-rkk)测验难度:难度太大或太小,则分数范围缩小,信度降低洛德选择题平均难度5/1-0.7,4/1-0.74,3/1-0.77,2/1-0.85时间间隔:重测信度和不同测量时的复本信度影响间隔短,信度系数大;时间间隔久,变因介入可能性大,信度低测验效度:所测量的与所要测量的心理特点之间符合程度—心理测验的准确性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真实方差=有关方差+无关方差—ST2=SV2+SI2SX2=SV2+SI2+SE2效度系数=真实方差/总方差rxy2=SV2/SX2效度的性质:1.相对性:对一定的目标2.连续性:效度用相关系数表示,只有程度上不同效度评估:内容效度构想效度较标效度内容效度(逻辑效度):测验题目对相关内容或行为取样的适应性,从而确定测验是否所欲测量行为领域的代表性取样评估法:1.专家判断法:定义测验内容总体范围—编制双向细目表(确定内容和技能所占比例)—制定评定量表 2.统计分析法3.经验推测法特性:内容范围,时间特性表面效度:外行对测验表面检查确定.最高行为测验—表面效度,典型行为测验—低表面效度构想效度(结构效度):测量结果能否证实或解释某理论的假设,术语,构想,解释的程度如何评估法:1.对测验本身分析研究测验内部结构来界定理论构想2.测验间比较:相容效度(同类相关性)+区分效度(不同类测验相异性)+因素分析法3.效标效度的研究证明:(对照组)4.试验法和观察法证实3.效标效度(证实效度):测验预测个体在某情景下行为表现的有效性程度.被预测的行为是检验效度的标准—效标同时效度(诊断现状)预测效度(预测将来结果的测验)效标条件 1.有效反映测验目的2.较高信度,稳定可靠,不随时间变化3.可客观观察,用数据或等级表示4.简单,经济评估法:1.相关法(求测验分数与效标资料间关系)2.区分法(测验分数能否有效区分效标定义的团体.重叠量大,分数差异小,效度差)3.命中率法效度的功能:1.预测误差2.预测效标分数3.预测效率指数影响效度因素:1.测验本身因素:材料代表性测验长度试题类型难度区分度编排方式(先易后难)2.测验实施中干扰因素:1.主试影响因素(实施标准与否,引导语,时限,评分,测验情境,材料准备,其他干扰因素) 2.被试影响因素(兴趣,动机,情绪,态度,身心状况,是否合作)3.样本团体性质:1.样本异质性,异质性高,效度高(1.测验团体经选拔,2.选拔标准太难,都会造成同质)2.干涉变量:团体特征(年龄,性别,职业,智力,教育水平,动机,兴趣等)使测验对不同团体预测能力不同效标的性质:效标与测验分数之间是否线性相关(重要因素).皮尔逊积差相关系数的前提—假设两变量线性相关项目分析1.项目难度难易程度用通过率表示P=R/N*100%P越大,通过率越大,难度越低(在非能力测验中—“通俗性”)2.计算方法:1.二分法记分项目(选择题,对1分,错0分)27%高分组,27%低分组,46%中间组P=(PH+PL)/2平衡机遇对难度影响大吉尔福特校正公式:CP=(KP-1)/(K-1)K-备选答案数P-通过率CP-校正后通过率2.非二分记分法:不能用二分法计算时:P=X/XMax*100%难度水平确定:1.项目难度P接近0或1,无法区分差异;P接近0.5,区别力最好.最佳平均难度0.5±0.2之间2.测验难度:可从测验分数分布直接检验一般呈常态分布过难或过易:偏态分布(正偏态+负偏态)项目区分度(鉴别力):测验项目对被试的心理特征区分能力评价项目质量和筛选项目重要指标,影响测验效度因素计算方法:1.鉴别指数:按总分排列—确定高分低分组(分别总数27%)—高低分组通过率—计算鉴别指数D=PH-PL伊贝尔鉴别指数性能标准D:≥0.4—很好;0.3-0.39—良好;0.2-0.29—尚可,需修改;≤0.19—差2.相关法:点二列相关(二分名变量+连续变量)二列相关(两连续变量)Ф相关法(两二分名变量)区分度与难度关系:高难度对高水平者区分度高,中难度对中水平者区分度高.难度以常态分布为好【测验编制程序】一、测验目标分析:1.明确测验对象2.测验用途:显示性测验(样本测验-样本取自明确总体+标记测验-取自开放总体)预测性测验(预测没被测量的行为)3.测验目标:用来测验何种心理变量或行为特征工作分析+对特定概念下定义(流畅性灵活性等)+确定测验具体内容二、试题编写1.搜集材料:已出版的标准测验+理论和专家经验+临床观察和记录2.命题原则:1.内容(符合测验目的,代表性,内容不牵连)2.文字(准确,简明)3.理解(无争议,易理解)4.社会敏感性(禁忌)3.编制要领:提供型(论文,简答,填充)选择型(选择,是非,匹配)简答题:宜用问句,填充空格不宜太多,只一个正确答案三、编排和组织:难度逐步上升,同类测题组合一起,根据各类测题本身特点排列常见(并列直进式+混合螺旋式)心理测验的使用主试的资格1.知识结构2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3.职业道德(测验的保密和控制使用,被试隐私的保护)二.测验选择1.适合测量目的2.符合测量学要求(标准化,信度,效度,是否符合测试对象)三.测验前准备:准备工作(预告测验准备材料熟悉指导语熟悉具体程序)建立协调关系:主试和被试间友好,合作,能促使被试最大限度作好测验的一种关系实施及要素1.指导语(如何选择反应形式如何记录时限如不能确定该如何操作例题告知测验目的)2.时限(典型行为测验无时限;最高作为测验中,速度时重要因素)3.测验环境误差及控制1.应试技巧(对程序,技能熟悉程度)+练习效应(教育差,经验少,智力高;重测验速度,重复相同测验,时距)2.应试动机+测验焦虑(适度焦虑提高反应速度,高智力测验,成就测验,能力测验成绩,倒U型)反应定势(反应风格)独立于测验内容的反应倾向,由于回答问题习惯不同,能力相同得到不同测验分数1.求快-求精2.喜好正面叙述3.喜好特殊位置4.喜好较长选项5.猜测六.测验评分1.获得原始分(及时清楚记录反应情况标准答案—计分键将反应和计分键比较)2.原始分转换测验结果报告:测验分数综合分析 1.据测验特点分析2.勿将分数绝对化,轻易下结论(测前经历,测验情境)3.信度效度资料(最匹配情境,最相近团体)4.来自不同的测验分数不能直接比较)2.报告分数的具体建议:1.不把结果直接告诉本人或其他人,应告诉测验分数的解释和建议2.避免使用术语3.保证当事人知道测量目的4.使当事人知道和什么团体比较5.使知道如何运用分数6.考虑到测验分数给当事人的影响7.让当事人积极参与测验分数解释。
戴海崎《心理与教育测量》(第4版)全套资料【教材+笔记+题库】
戴海崎《心理与教育测量》(第4版)全套资料【教材+笔记+(1)梳理知识脉络,浓缩学科精华。
(2)详解课后习题,巩固重点难点。
(3)精选考研真题,培养解题思路。
第1章心理与教育测量概论1.1 复习笔记一、一般测量概述(一)测量及其种类1.测量的定义测量是指依据一定的法则使用量尺对事物的属性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
这一定义包含四个关键词:(1)“一定的法则”,是指任何测量都要建立在某种科学规则和科学原理基础之上,并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程序完成测量过程。
(2)“事物的属性”,是指所要测量的客体或事件的特定特征。
(3)“量尺”,是指测量中所使用的度量工具。
(4)“定量描述”,是指测量的结果总是对事物属性的量的确定。
“数量”不仅指描述事物特征的符号,而且指一种有序的量。
数量具有四个特性:区分性、序列性、等距性、可加性。
2.测量的精确度测量的精确度既与测量对象的性质有关,也同测量时所用的工具有关。
(1)测量的精确度决定于测量对象本身的性质。
可根据测量对象的性质把它分为三种类型:确定型、随机型、模糊型。
(2)测量的精确度决定于测量工具(量尺)的精密性。
尽可能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是保证测量精确度的重要条件。
3.测量的分类根据测量对象的性质和特点,测量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1)物理测量:即对事物的物理特征的测量。
(2)生理测量:即对机体生理特征的测量。
(3)社会测量:即对社会现象的测量。
(4)心理测量:即对人的心理特征的测量。
(二)测量的基本要素一个完善的测量数量必须具备两个基本要素,即测量的参照点和测量的单位。
1.测量的参照点(1)参照点的定义测量的参照点是指在测量工作中,测量前测量对象的数量的固定原点。
(2)参照点的分类①绝对参照点,即以绝对的零点作为测量的起点。
②相对参照点,即以人为确定的零点作为测量的起点。
(3)参照点的常见使用情形①最为理想的测量参照点当然是绝对参照点,因为它的意义最为明确。
②在人们难以找到绝对参照点的情况下,就必须改用相对参照点。
心理测量学复习重点方案
心理测量学复习重点方案
一、测量的基本概念
1.测量的定义和特点
2.测量的目的和意义
3.测量的分类和层次
二、心理测量的步骤与方法
1.测量目标的确定
2.测量内容的选择
3.测量工具的构建
4.测量工具的考试
5.测量结果的分析和解释
6.测量结果的应用和评价
三、测量工具的可靠性
1.可靠性的定义和特点
2.可靠性的评估方法
4.可靠性的提高途径
四、测量工具的效度
1.效度的定义和特点
2.效度的评估方法
3.内在效度和外在效度
4.效度的提高途径
五、常用的心理测量方法与工具
1.个别测量和群体测量
2.笔试测量和面试测量
3.客观测量和主观测量
4.智力测量和个性测量
六、测试的应用与发展
1.测试在诊断和评估中的应用
2.测试在选拔和招聘中的应用
3.测试在教育和职业指导中的应用
4.心理测量学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七、心理测量的伦理问题
1.道德和伦理的关系
2.心理测量中的伦理问题
3.心理测量的伦理原则和准则
八、心理测量的应用前景
1.心理测量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
2.心理测量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3.心理测量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心理学考研心理测量学笔记及复习建议(戴海崎)
心理学考研心理测量学笔记及复习建议(戴海崎)2016年心理学考研渐渐落下帷幕,很多考生在这场角逐中败下阵来,又继续投入到下一年的战争,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2017年要考研的孩纸们,是不是该快马加鞭了呢?!根据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知,心理测量主要包括两部分:心理测量的基本理论和心理测验及其应用。
心理测量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心理测量的基础、经典测量理论、项目反应理论和概化理论;心理测验及其应用主要包括心理测验的编制技术、心理测验的施测、测验常模、标准参照测验、常用心理测验和心理测验的应用等。
力比多学院考研心理学教研室对近十年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的心理测量部分历年真题解析进行解析:由上图可知:① 心理测量的简答题主要出在经典测量理论和心理测验的编制、实施这两部分,而综合题主要会在信效度部分出,有时会与统计结合起来;② 心理测量考查的两大重点部分分别是:经典测量理论和常用心理测验及应用;③ 信度与效度是经典测量理论中的重难点。
据此,力比多学院心理学教研室给出心理测量的复习建议为:a. 重把经测模型;b. 斩获信效和项分;备注:经典测量模型中的每一节内容都是重点,尤其值得强调的是信效度,这部分不仅会以客观题的形式考察,也常会出主观题。
c. 理解项反和概化;备注:对基本观点、基本概念的理解进行考察,考察形式一般是客观题。
d. 通晓测验编制、施测和常模;备注:心理测验的编制和实施通常会考察简答题,2017年力比多学院考研心理测量基础阶段讲义也汇总了这些题。
e. 必用测验。
大家都知道专业课在研究生入学考试中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如果想总分获得高分,专业课就必须考高分。
更多心理学考研核心笔记,力比多学院系统梳理,关注我们,免费分享。
心理测量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心理测量学导论1.1 心理测量学概述在学习本内容时,请思考以下问题:1、什么是心理测量?2、心理测量有哪些特性?3、心理测量面临哪些困难?4、心理测验有哪些类型?5、心理测验有什么功能?6、心理测量者应具备哪些素质要求和道德准则?小结:在第一单元的第一部分,我们讨论了心理是否可测,学习了测量、心理测量、心理测量学、测验、心理测验、量表的概念,研究了心理测量面临的问题,辨析了心理测量、测验、评估之间的关系,明确了心理测验的种类和功能,知晓了心理测量者应具备的素质要求和道德准则。
重点应掌握心理测量、心理测验的概念,量表的概念、要素与种类;了解心理测验的种类和功能。
1.2 心理测量学的历史在学习本内容时,请思考以下问题:1、心理测量在什么历史背景下产生?2、西方心理测量的先驱有哪些?3、西方心理测量什么时候产生?4、西方心理测量发展的历史如何?5、中国心理测量的历史与现状怎样?小结:在第二部分,我们介绍了心理测量兴起是历史背景,了解了西方心理测量的诞生与发展,关注了中国心理测量的历史和现状。
重点应理解心理测量兴起的历史背景,知晓心理测量的诞生与发展。
2.1 经典测验理论在学习本内容时,请思考以下问题:1、经典测验理论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2、经典测验理论的基本假设是什么?3、如何评价经典测验理论?小结:在本单元,我们学习了测量误差的概念和来源,讨论了经典测验理论的基本假设,分析的经典测验理论的优缺点。
重点是经典测验理论的基本假设。
3.1 心理测量的基本流程在学习本内容时,请思考以下问题:1、心理测量的基本流程是什么?2、如何实施心理测验?3、样对心理测验进行计分和解释?4.1 项目分析概述在学习本单元时,请思考以下问题:1、什么是项目分析?2、难度的估计方法有哪些?3、区分度的估计方法有哪些?4、难度和区分度之间的关系如何?5、怎样进行猜测度与诱答项分析?6、什么是项目反应理论?其基本原理和特点是什么?在第四单元,我们学习了项目分析的含义、目的、功能和内容,探讨了难度、区分度的概念及难度、区分度的估计方法,明确了难度和区分度的关系,对猜测度和诱答项进行了分析。
心理测量学知识点总结
心理测量学知识点总结心理测量学知识点总结1.测量:是依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
它包括事物、法则和数字(具有区分性、序列性或等级性、可加性、逻辑性的特点)。
2.测量的要素有参照点和单位。
3.参照点:是要确定事物的量,必须有的计算的起点。
参照点分为绝对参照点(代表“无”)和相对参照点(别代表“无”)4.好的单位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有确定的意义;(2)有相同的价值。
心理测量的单位别够完善,既无统一的单位,也别符合等距的要求。
5.测量的本质是依照某一法则将事物数量化。
即在一具定有单位和参照点的延续体上把事物的属性表现出来,那个延续体称为量表。
6.命名量表。
不过用数字来代表事物或把事物归类,数字只用来做标记和分类,别能做数量化分析,即别能讲A>B>C,也别能做加、减、乘、除的运算。
7.顺序量表。
其中的数字别仅指明类不,并且指明类不的大小或含有某种属性的程度,这里的数字包含数量关系,即能够讲A>B>C。
要紧用于分等或排出顺序。
心理测量普通是在顺序量表上举行的。
8.等距量表。
别但有大小关系,还有相等的单位,但没有绝对零点,即能够讲A>B>C,也能够做加、减运算,但别能做乘、除运算。
9.等比量表。
即有相等单位又有绝对零点,即能够讲A>B>C,也能做加、减、乘、除的运算。
1.心理测验:是依据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经过观看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关于贯通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做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
2.心理测验的性质:①间接性;②相对性;③客观性(包括测验的刺激是客观的、反应的量化是客观的和对结果的推论是客观的)。
3.按测验的功能分为:智力测验、特别能力测验和人格测验。
4.按测验材料的性质分为:文字测验和操作测验。
5.按测验材料的严谨程度分为:客观测验和投射测验。
6.按测验的方式分为:个不测验和团体测验。
7.按测验的要求分为:最高作为测验和典型行为测验。
8.错误的测验观:①测验万能论;②测验无用论;③心理测验即智力测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测量学重难点考点归纳整理一.心理测量的基本理论(一)心理测量的基本理论1)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1)心理测量的特点①间接性——心理属性是内在的不可直接测量到的特质,但可表现为一系列具有内在联系的外显行为,测量者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测量这些外显行为,并由这些行为判别特质的性质。
②相对性——对人的行为进行比较,没有绝对的标准,亦即没有绝对零点,我们有的只是一个连续的行为序列。
所有的心理测量都是看每个人处在这个序列的什么位置上,也就是只有顺序量表的特征。
③客观性——实际上就是测验的标准化问题。
测验用的项目,说明、言语、态度、评分、分数转换、解释都需要标准化。
2)心理测量的特征与分类:按所测量的心理特征分类:①能力测验②成就测验③人格测验按接受测量的人数分类:①个别测验②团体测验按测验目的分类①描述性测验②诊断性测验③预示性测验按测验要求分类①最高作为测验②典型作为测验按评价所参照的标准分类①常模参照测验②目标参照测验③潜力参照测验3)经典测量理论及其模型(1)基本定义真分数:反映被试某种心理特质真正水平的数值;其是一个在理论上构想出来的抽象概念,在实际测量中很难得到观察分数:实测到的分数;我们希望通过改进和完善测量工具及方法的方式来使得观察分数尽量接近真分数。
CTT 数学模型:观察分数与真分数之间是一种线形关系,并只相差一个随机误差 X T E =+其中X 表示观察分数;T 表示真分数;E 表示随机误差(不包含系统误差)(2)CTT 模型的三个假设公理①若一个人的某种心理特质可以用平行的测验反复测量足够多次,则观察分数的平均值会接近真分数;即E(X)=T 或E(E)=0 ;②真分数和误差分数之间的相关为零,即ρ(T,E)=0 ;③平行测验上的误差分数之间相关为零,即ρ(E1,E2)=0;平行测验:题目不同的测验测的是同一特质,且题目形式、数量、难度、区分度以及测查等值团体后所得分数的分布一致(3)CTT 模型的方差关系①在一次测量中,被试观察分数的方差等于其真分数方差与误差分数方差之和222X T E S S S =+②真分数变异还可以分成与测量目的有关的变异和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变异222T V I S S S =+(二)测量的信度与效度1)测量的信度(1)信度的定义:信度是指测量结果的稳定性程度;信度的三个等价操作定义:①信度是一个被测团体的真分数的变异数与实得分数的变异数之比②信度是一个被试团体的真分数与实得分数的相关系数的平方③信度是一个测验与其任意一个平行测验的相关系数(这个定义具有实际意义)(2)信度的三大作用 :①信度是测量过程中存在的随机误差大小的反应;随即误差越大,信度越低;②信度提供了测量误差大小的估计值;见(P71的公式)③信度可以帮助进行不同测验分数的比较,其公式:(见P72)(3)信度系数的估计:Ⅰ 重测信度:用同一个量表对同一组被试施测两次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计算:其大小等一同一组被试两侧测验所得分数的皮尔逊积差相关系数;实用的前提条件:①所测量的心理特性必须是稳定的②遗忘和联系的效果基本上互相抵消③两侧测验的间隔被试的特质没有变化Ⅱ 复本信度:两个平行的测验测量同一批被试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计算:其大小亦等于两侧测验分数的皮尔逊积差相关系数。
前提:①有条件构造出两份或以上真正平行的测验②被试有条件接受两个测验Ⅲ 分半信度:将一个测验分成对等的两半后,所有被试在这两半上所得分数的一致性程度也可以把对等的半测验堪称是在最短时距内施测的两个平行测验。
计算:先按照复本信度的方式计算出半个测验的信度,然后用斯皮尔曼-布朗公式校正()21hh XX hh r r r =+若两个分半测验分数变异不等时则用()22221a b XX X S S r S ⎡⎤+=-⎢⎥⎢⎥⎣⎦或221d XX X S r S =-前提:①通常在只能施测一次或没有复本的情况下使用;②由于将测验分半的方法很多,因此一个测验有多个分半信度值;Ⅳ 同质性信度:也叫内部一致性系数; 测验内部所有题目间的一致程度这里的一致性指有两层含义:一是所有题目都测的是同在一种心理特质,二是所有题目得分之间都具有较高的正相关;测量单一特性是同质性高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反过来,同质性高才是测验册的单一特质的充分条件;计算:K20公式:()()211i i XX X p q K r K S ⎡⎤⎡⎤=-⎢⎥⎢⎥-⎣⎦⎢⎥⎣⎦∑,K 为题目数,i i p q 为答对答错i 题的比例,Sx 为总分数的变异;(仅适用于0,1记分)K21公式:( 见P78)克龙巴赫α系数: ()()2211i XX X S K r K S ⎡⎤⎡⎤=-⎢⎥⎢⎥-⎣⎦⎢⎥⎣⎦∑,2i S 表示所有被试在i题上的分数变异;注意:α只是测验信度的下界的一个估计值,即α值大,必有较高的信度;但α值小,却不能断定信度不高;(不要求测验题目只是0,1记分,可以处理任何测验的内部一致性系数的计算问题)Ⅴ 荷伊特信度:提出用方差分量比来描写测验内部一致性方法;公式见P80;Ⅵ 评分者信度:多个评分者给同一批人的答卷进行评分的一致性程度计算:评分者为2用积差相关或等级相关,大于2用肯德尔和谐系数进行估计;(见心理统计学相关内容)(4)信度的影响因素与改进:(07年已考)影响测量信度的因素:测量信度是测量过程中随机误差大小的反映,随机误差大,信度就低,随机误差小,信度就高;(一)被式方面:单个被试而言:被试的身心健康状态,应试动机,耐心等会影响测量误差; 被试团体而言:被试团体异质时,全体被试的总分分布必然较广,以相关计算出来的信度就必然会大;(见P115的解释xE xx r 221σσ-=,分数的分布越广,分母越大,从而xx r 越大) (二)主试方面:主试不按照指导手册中的规定施测,故意制造紧张气氛,则会使信度大大降低;(三)施测情境方面:考场是否安静,光线,通风情况都可能影响信度;(四)测量工具方面:试题的取样,试题之间的同质性程度,试题的难度等是影响测验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五)两次施测的时间间隔:时间间隔越短,其信度越大,时间间隔越长,信度可能越小; 提高信度的方法:①适当增加测验的长度:r xx =k r xx /[1+(k -1)r xx ]②使测验中试题的难度接近正态分布,并控制在中等水平③提高测验试题的区分度④选取恰当的被试团体,提高在同质性较强的亚团体上的信度2)测量的效度(1) 效度的定义 效度:是指一个测验或量表示既能测出其所要测的心理特质的程度; 使用效度时应注意:(1)效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这种相对性表现在两个方面①效度是相对于一定的测量目的而言的;②心理测量不可能达到100%的准确,只能达到某种程度上的准确;(2)效度是测量的随机误差与系统误差的综合反映;(3)判断一个测量是否有效要从多方面收集证据;效度=S 2v/S 2x=r 2xy;其中,rxy 为效度系数;S 2v 代表有效变异数,S 2x 代表总变异数;效度的操作定义:效度是总变异中由所测量的特性造成的变异所占的百分比;(2) 效度的估计Ⅰ 内容效度:一个测验实际测到的内容与所要测量的内容之间的吻合程度;其中所测量的内容包括:欲测的知识范围以及该范围内各知识点所要掌握的程度两方面; 适用范围:内容效度主要应用于成就测验,也适合于某些用于选拔和分类的职业测验而不是和能力和人格测验(注意表面效度:最佳行为测验要求有较高的表面效度;其他测验希望表面效度低;)确定方法:(主要是逻辑分析法,思路是,请专家对测验项目与原定内容范围的吻合程度做出判断)①明确欲测内容的范围,包括知识范围和能力要求两个方面②确定每个题目所测得内容,并与测验编制者所列的双向细目表对照③制定评定表,考察题目对内容的覆盖率及其比例和内容的适当性并判断题目难度与能力要求间差异统计计算(克隆巴赫提出):从同一内容中抽两套平行测验对一批被试测验,两次相关高说明有效度(除非两个测验偏向同一方面);也可以用再测法,通过后测成绩与前测成绩比较,如果后测成绩显著优于前侧成绩,说明所测内容正是被试新近学习的内容;Ⅱ结构效度:测验能说明心理学上的理论结构或特质的程度,或用心理学上某种结构或特质来解释测验分数的恰当程度结构指用来解释人类行为的理论框架或心理特质,是心理学中抽象的假设性概念、特性或变量。
特点:①结构效度的大小首先取决于实现假定的心理特质理论②当实际测量的资料无法证实我们的理论假设时,不一定表明该测验结构效度不高③结构效度是通过对测量内容的选择的证据累计起来确定的,不是靠单一数量指标描述的确定方法:①提出理论假设,并把假设分解成一些细小的纲目②依据理论框架,推演出有关测验成绩的假设③用逻辑的和实证的方法来验证假设应用范围:主要用于治理测验、人格测验等估计方法:①从测验内部寻找证据,先考察测验的内容效度;其次分析被试的答题过程;再次,计算同质性信度来检验结构效度,当然测验同质只是结构效度高的必要条件;②在测验间寻找,将新编测验与已知有效的测验比较:相容效度法;区分效度法;以及因素分析法;③考察测验的实证效度:有两种做法,一种是根据效标把人非为两类,考察其得分的差异;另一种是根据测验的得分把人分为高分组和低分组,考察这两组人在所测特质方面是否确有差异;④多种特质-多种方法矩阵法;Ⅲ实证效度:一个测验对处于特定情景中的个体的行为进行估计的有效性,也就是说以实践效果作为检验有效性的表准根据效标资料搜集的时间差异,实证效度可分为同时效度和预测效度两种。
效标是衡量一个测验是否有效的外在标准,它是独立于测验并从实践中直接获得的我们感兴趣的行为;确定方法:①明确观念效标②确定效标测量③考察测验分数与效标测量的关系估计方法:①相关法——计算测验分数与效标测量的相关系数②区分法——被试接受测验后,让他们工作一段时间,再根据工作成绩的好坏分成两组。
这时再回过头来分析这两组被试原先分数的差异,将成绩与分数比较③命中率——决策的命中率是测验有效性的较好指标;(3)效度的影响因素与改进影响因素:测验的构成,测验的实施过程、被试情况、所选效标的性质、测量的信度 (测验长度与效度的公式)1()(xx xx xy y kx Kr r K Kr r +-=) 、其中y kx r )(是测验增长至原来的K 倍后,新测验与效标的相关;K 为增长的倍数;xy r 为原测验的效度;xx r 为原测验的信度;)提高方法:①精心编制测验量表,避免出现较大的系统误差②妥善组织测验,控制随机误差③创设标准的应试情景,让每个被试都能发挥正常的水平④选择正确的效标、定好恰当的效标测量,正确地使用有关公式;3)信度与效度的关系根据公式2222X V I E S S S S =++,可以得到信度与效度的关系如下:S 2v 是有效变异;S 2I 是系统误差的变异;S 2E 是随机误差的变异;前两者之和为真分数变异S 2T ;①信度高是效度高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②测验的效度受它的信度制约(三)心理测量的误差1)测量误差的定义测量误差:在测量过程中由那些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变化因素所产生的一种不准确或不一致的测量效应;心理测量的误差包括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