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道和日本茶道的区别在哪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茶道和日本茶道的区别在哪里?

中国茶道和日本茶道的区别在哪里?

作为一个茶人,处于责任心和职业习惯,在本文一开始,我要首先要告诉所有读者,平常的许多惯常说法和习惯思维是错误的。比如有人说“日本才有茶道,中国只有茶文化”,有人说“中国茶道简单,日本茶道复杂”,有人说“中国茶道水平低,日本茶道水平高”,还有人说“中国茶道不太讲修养,日本茶道更讲修养”等等。

我们说日本亦有茶道,说起美学来,我们可以将日本茶道与中国茶道比一比。曾见与茶道相关的日本仕女图,纤细秀美,精致之极,仕女表情安详甜美,器具也是非常讲究的,其插花的时间恐怕比得上烹茶的时间了。茶道在日本不但盛行,且是一种严肃的活动,这正与其文化和美学观念相合,精致、纤细、洁净,就好象日本就是一部名著《源氏物语》,这部类似中国《红楼梦》的巨著里也渗透着日本的文化和美学理念。日本的茶道,我私下里认为,可欣赏而不可学,在气度上未免不足。其代表者就是表千家茶道、里千家茶道和武者小路茶道三大流派。其中尤以表千家茶道更具标杆性质。中国茶道文化底蕴厚重,一把旧壶,一

杯茶汤,掂在手里,随意率性,崇尚自然,气沉丹田,没有那样多条条框框裁切,细节处可透出行茶者诸多个性和衍变,有引人入胜的韵味,有心人品出禅、道、儒,静夜中品茗,一片禅心如月光洗浴的海棠,肝胆皆冰雪。我愿意融进这民族气息浓浓的茶里,十几年饮茶品茗,从未仔细考虑过什么茶道美学,从浑浑沌沌牛饮解渴,到啜饮品味,到将经历中的百般滋味融进杯盏里一丝丝品饮,这“道”

可意会不可言传。不同心情有不同的茶相伴,不同的茶由不同的长流壶、短流壶、无流壶来对应沏泡,不同的民俗地区对同一种茶可以有不同的沏泡法和品饮法。实际上是,无论你在任何地方、无论你喜欢和种茶,你都可能会遇到一种独特的泡茶和品茶方式,这就中国茶道的精彩纷呈和多姿多彩,茶道艺术和品茶过程一起,犹如知已好友一般,伴随着松弛和愉悦与国人们在一起。中国茶道流派以太极茶道为代表,它的追求茶道精神性与功能性阴阳融合的太极思想,也代表了大多数茶人的内心精神取向。日本茶道美则美矣,个中滋味远不及中国茶道耐品。佛教从天竺传入中国,中国将其融入儒家与道家,这才产生了中国式佛教“禅

”,禅自南宗六祖慧能以“顿悟”战胜了北宗神秀为主的“渐悟”后大盛。禅又自中国传入日本,日本国人将禅再次变化,融入大和民族的坚忍、纤细、精致,再加上略略感伤,因此日本的茶道也带有这样的

气质。我认为日本茶道未得禅的神髓,因为“禅

”本身是不拘形式的,所谓无佛无祖才是得到禅机真昧,日本茶道是太拘于形式,约束了流派思想的推广。

中国的茶道是到六世纪(唐朝)时陆羽集前人之大成,再加上他自己的精心研究撰写『茶经』,进而推广传播,才奠定了茶叶今日之基础。陆羽的『茶经』分为三篇(即上中、下三卷),而事实上是分为十章如下:一之源:茶的起源,二之具:制茶的工具,三之造:茶的制造,四之器:制茶的器具,五之煮:茶的煮法,六之饮:茶的饮法,七之事:茶的历史,八之出:茶的产地,九之略:茶的概略,十之图:茶的挂图唐代陆羽『茶经』之内容作一简要的探讨—— 1.从前的固型茶,成以后是又乾又硬,要煮用时必须先用以火烤。2.烤时持茶近火,经常里外翻转;如是以火烤而乾之茶,则烤至火气透为止;如是以日光乾燥之茶,则烤至柔软舒展为止。3.烤过后,又须加以研碎;其粉末如米粉者方为上等,如细角者为下等。4.煮茶时之炭、薪规格:A.木炭为佳—如桑、槐、桐、枥之类。B.坚薪次之—膏多之木或无用废材不用。a.膏多之木:如柏、桂、桧。b.无用废材:指朽腐之木。5.煮茶之水,用山水者上等,用江水者中等,井水者下等,总之须用活水。6.煮水标准:A.第一沸:水沸之程度,如鱼目而微有声;使水合乎茶之量,以盐调味。B.第二沸:容器之边缘,泉涌如

连珠,水泡上升;酌水一瓢,以竹筷于水之中心回旋搅和,量粉末,投至水之中心。C.第三沸:如腾波鼓浪,煮至翻滚;取所酌之水止之,以育茶之华,并将火移开。D.过此以后则不可饮用。7.饮茶之法,趁″热″为之,边煮边饮。以上为陆羽所力倡的『茶道』,也是唐朝时集大成的饮茶方法,成为我国茶道最原始、最具体的指导原则,然而到宋朝时便革去一大部份。关于宋时的茶道讲究——宋朝饮茶的习惯,基本上固然依循唐时的准则,却从高雅的享受中去谋求发扬光大,尤其士大夫阶级争相讲究茶品、水质、火候、茶具、煮法、饮用之效果。此时『饮茶』习惯已成附庸风雅之士聚集的原动力,藉茶吟咏,各机其妙,甚至评茶论器,名目、花样百出,蔚成风气,因此『斗茶』也成为我国比赛茶之始。『斗茶』交战时,以三件事来分优劣:一为茶、二为水、三为茶具,彼此夸耀其优点(品种、采摘、制作、来源、水质、成份、质料、特色),优则称胜。关于明时的茶道改革可是唐、宋这套饮茶的准则,到了明时,固型茶惨遭潮流淘汰,改为以散型茶为主,煮茶也改为泡茶,至于过程方面就更见紧缩,只注重茶品、水质、茶具,其余则不在讲究之列;尤其对水质讲究到极致,除了使用泉水、江水、井水外,还风行雪水、雨水,甚至于露水、竹沥水。

民间所盛行之″功夫茶″,也是在改良泡散型茶

后的产物,且不再以大壶冲泡,而崇尚小壶泡法(重品茗、忌牛饮);对茶器、茶具之讲究,要求陶、瓷、紫砂土质良好、制作精巧、造型高雅,因此在官方及民间的推波助澜下,成就了傲视国际的『陶、瓷艺术文化』,其中以″景德镇″的瓷器与″宜兴″的紫砂茶具享誉

中外,间接地提升尔后「饮茶文化」走向精致化与生活化。

晚清时期,中国出现一些知名的茶人家族和茶叶、茶馆品牌,经过几十年和近百年大浪淘沙,迄今仍然生存和发展的老字号已经不多。太极茶道的茶馆经营风格保留着晚清时期的旧制旧规,连小二服装、泡茶器具、茶室环境、泡茶流程等都有独特的讲究。中国茶道讲究回归自然、纯朴本真,表现在太极茶道的各种茶道礼式之中。

从一套水丹青茶的行茶礼式来看:

1、首先有一碗迎客茶奉献给客人,以免使得客人在主人备茶时候有被冷落的感觉;

2、奉献茶点、茶食也是必需的一道服务,以便客人能够调整口味,提高品茶趣味;

3、接着,主人开始用短流壶沏泡水丹青,这个过程一般仅需五六分钟,用的水通常是雨水;

4、客人喝茶一段时间以后,主人就会拿着长流壶位客人冲茶,这个过程很受客人喜欢,是一种很民俗的礼式;

5、这之后还会奉上水果、茶羹之类的食品,调和肠胃,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