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合江县城旧貌新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合江县城旧貌新颜
一、教学设计意图
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为关于热爱生命的一组文章,我校课题组接受的任务是结合本主题设计一个群文阅读教学方案。我们本着选文的开放性原则,对文本的选择进行了很大的延伸,将对生命的热爱迁移到对家乡故土的热爱。在推进群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学校为每位实验教师订阅了指导实践研究的权威杂志《学语文之友》,这本杂志于实验教师而言如饮甘露,一组组精美别致的选文开阔了我们的视野,给了我们诸多的灵感。其中2015年第11期(3—6年级)的《走进亚马孙热带雨林——通过不同文体认识同一个地方》这组选文,几篇文章体裁各异,风格也不太一样,却达成了对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多方位认识。由此我们受到启发,我校地处合江县城,它是我校学生学习、生活、成长的环境,结合正在开展“中国荔城·幸福合江”的活动,经过课题组成员讨论,决定以家乡的变化为选文题材,确定议题。课题组成员在本土杂志《少岷》《合江文化》等刊物上摘选合江人自创的文学作品为一组选文,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合江县城的旧貌新颜,了解生我养我的地方的过去和现在。这组选文不但适宜四年级学生阅读,同样适宜五、六年级学生阅读,也是对我校正在编撰的校本乡土教材的很好补充。在我校开展《群文阅读课堂“5+2”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中,课题组群策群力,探索出了易于操作、实效性强的“五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主题回顾――阅读概览――片断分享――精彩赏析――主题拓展,配合使用“群文阅读记录表”和“画知识树”。
二、具体教学设计要点
(一)群文议题
182
小议题为“合江县城印象”。
(二)阅读材料
《老城记忆》《合江县志诗略》《合江码头文化》《古城新生》
(三)阅读目标
1.阅读群文,感受合江县城的旧貌新颜,感悟合江县城的可喜变化,加深合江印象。
2.用“五步教学法”模式指导学生阅读群文,让学生掌握默读、浏览、勾画、批注等阅读策略。
3.通过提炼合江县城印象主题词,构建知识树,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四)阅读重难点
县城发展历史,变迁过程,以及深层次产生变化的原因。
(五)教学准备
收集县城古照片,采集县城新照片。
(六)阅读过程
1.图片引入
PPT展示合江城旧貌新颜图片,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2.“五步教学法”模式学习第一篇选文《老城记忆》
(1)主题回顾,快速浏览文本。
(2)阅读概览,说说文章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老城,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并用词语概括。
(3)片段分享,组内讨论、勾画最精彩片段或句子,填写阅读记录卡。
选文标题最精彩的片段或句子
留下什么印象(用词语概括)
老城记忆
合江县志诗略
合江码头文化
文中勾画、批注
古城新生
183
(4)精彩赏析,以小组形式全班交流、赏析精彩片段或句子。
(在以上环节中,相机完善知识树。)
3.“五步教学法”学习其他三篇选文
以“一篇带多篇”的方式继续学习其他三篇选文《合江县志诗略》《合江码头文化》《古城新生》,选择一篇感兴趣的选文,按“五步教学法”模式分组学习。
(在以上环节中,相机进一步完善知识树。)
4.主题拓展,加深印象
(1)对比选文异同,从年代、文体、选材等方面比较。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简介心目中合江城印象,可用歌曲、绘画、文字等方式介绍。
(3)PPT出示原创方言说唱歌曲《我是合江人》,学生跟唱,进一步加深印象,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5.推荐阅读书目及旅游景点
(1)阅读《合江县志诗》《少岷》《合江文化》。
(2)游览福宝古镇、尧坝古镇、法王寺、笔架山。
(七)板书设计
以师生共画“知识树”来完成主
题回顾和阅读概览:树干表现为选文
议题,树叶表现为选文题目,果实则
对应篇目所表达的主题。最后通过描
述知识树来拓展本组群文主题和内
容,更好地整合和深化群文主题,丰
富主题内容。
184
选文:
老城记忆
长江、赤水、高洞河三江交汇之处是我的家乡合江县城所在。现在的合江城面积比我小时候大了许多倍,鳞次栉比的高楼,打着炫目广告的各种店铺,来来往往的汽车,宽阔的大街,匆匆的行人……这一切
都在昭示合江这座曾经的农业小城正向着现代都市的方向改变着自己。我爱今天充满现代朝气的合江县城,
也难忘小时蕴含浓烈乡土气息的小城合江。
小时候的合江城小巧玲珑,不到两平方公里,却拥有城内三山,城外八庙,九沟十八巷,三江六码头。
那时的家乡啊,宛如一幅立体的清明上河图。清一色的小清瓦串架平房,两层就是最高的了。因是山城,
那条依势而建的波浪般起伏的青石板独街颇具特色:起伏的街,像舞者舞动着的绸带,滚动着伸展开去;
又像弯曲流动的小河,沿途接纳如小溪般的小巷汇入。
家乡的巷,叫得出名的有十八条之多,尚有横七竖八叫不出名的,倘若你进了这样的巷子,会有一种“是不是要串到别人家里了?”的疑惑。有趣的是有的巷与水沟相伴或干脆建在水沟之上;有的巷像迷宫,
不小心误入了小巷,你就不知了方向,往往从这条巷子进去七弯八拐,又从另一条巷子出来了;有的小巷
小而窄,但进去却别有洞天;有的小巷看上去就像这家人门前的通道,你以为到此为止了,殊不知,拐过
去深着呢,通往你意想不到的另一出口;有的巷名称诉说着历史——“道府巷”,曾经是某某道台的官邸所
在,“馆驿巷”,曾经是来往客商的驿站;有的巷名称瘆人会吓你一跳,——“无常巷”,让你联想到传说中
头像鸡头,脚像鸡爪,手拿铁链随时奉旨取人性命的黑白无常;有的小巷名称又赋予你想像——“乌衣巷”,
你会在想到刘禹锡的“乌衣巷口夕阳斜”的诗句时也会联想,这里是不是也曾经有王、谢二家似的营衰呢。
家乡的沟独具韵味,尤以带水的沟:
“水井沟”,一年四季有清清的水从城外的山沟流下,经过水堰、农田再一路轻轻穿过沟边人家,缓缓
从青瓦房前淌过,然后汇入长江。那水,清得哦,恨不得喝上一口。不过没见有人喝,到常见三两少妇在
溪边洗衣,小孩在溪中戏水,走热了的人蹲下捧一捧清凉的溪水洗一把脸。
“小流水沟”,沟的左边一条能容两人对面而过的青石路随沟蜿蜒,一溜的青瓦矮房和相间其中的草房
相伴沟之左右。常见沟两边的人儿有的端条小凳坐在自家房檐下纳着鞋底做着针线活;有的用一把直角弧
形的刀做着木桶、木盆,或做着其他活计,他们隔沟互对摆着龙门阵,淙淙的流水伴着他们的谈笑,不急
不缓的流人长江。
“大流水沟”,在长江边,奇怪的是没沟也没见流水,也许流水就在宽不到20米,长不到500米像桥
一样弓形街的青石板下,我小时的家就在“桥”的最高的弓背边。大流水沟是那时合江最大的水陆码头。
来往客商成就了这里繁华,光旅店就有四家,茶馆、粮店、食店、杂货店应有尽有,还有无数的小摊小贩。
每天划破清晨的一声“熟鸡蛋过早——。”的吆喝是热闹的前奏曲,傍晚高亢悠远的川江号子是繁华一天的
收官戏。随着夜幕降临,四家旅店挂出各自的招牌灯笼,给奔波在外来不及回家的游人以无限温馨;沿街
小商贩们也将各自的小摊点上灯摆到街边;卖烤红薯的,烧包谷的,卖炒米糖开水的,醪糟汤圆的等等各
种小吃的纷纷拥到街上。印象中光顾夜市的多是那些纤夫,流水沟河边沿江停靠的一排排装满货的大大小
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