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季风 1 季风的定义 季风是一个古老的气候学问题,季风一词
季风的概念
季风的概念什么是季风季风是指在特定季节,由于地理和气候因素所导致的大气环流的现象。
季风通常在地球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出现,其形成和变化受到地球自转和气候系统的影响。
季风的成因1.地球自转:地球的自转导致赤道附近的空气速度更快,形成赤道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
这种压力差引起空气的水平运动,形成大气环流。
2.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在地球赤道附近较为集中,使得该地区的空气被加热,形成热带低压带。
而在高纬度地区,太阳辐射较为稀薄,导致该地区的空气被冷却,形成亚热带高压带。
3.大陆地形:陆地和海洋的分布也影响季风的形成。
大陆上的陆地加热和冷却比海洋更快,形成季风的间接影响。
4.南北气压系统:赤道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之间的南北气压差也会导致季风的形成。
这种南北气压差会引起大气垂直运动,从而形成季风。
季风的分类季风可分为两种主要类型:夏季风和冬季风。
夏季风夏季风一般从海洋吹向陆地,带来潮湿和暖热的气候。
它主要出现在印度次大陆、东南亚以及东亚的某些地区。
夏季风的产生是由于夏季陆地的加热比海洋快,导致热空气上升形成低压区,从而引起海洋上的冷空气流向陆地。
冬季风冬季风一般从陆地吹向海洋,带来干燥和寒冷的气候。
它主要出现在亚洲大陆的北部和东部,例如中国的东北地区和印度的德干高原。
冬季风的形成是由于冬季海洋的加热比陆地快,从而产生了陆地上的高压区,引起冷空气从陆地吹向海洋。
季风的影响季风对于地区的气候和农业产生了重要影响。
1.气候影响:季风带来了明显的气候变化,例如在夏季季风吹来时,气温升高,降雨增多,而在冬季季风吹来时,气温降低,降雨减少。
这种气候变化对于农业、水资源和能源的分配等有重要影响。
2.农业影响:季风的周期性变化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在夏季风的带动下,许多地区都能获得充足的降雨,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了水源。
而在冬季风吹来时,气温下降,农作物生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3.自然灾害:季风还会带来一些自然灾害,例如洪水、飓风等。
七年级季风的影响知识点
七年级季风的影响知识点季风是一种常见的大气环流现象,对于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地理学上,季风既是研究的重要知识点之一,也是七年级的必修知识之一。
本文将从季风的概念、成因、分类、特点以及影响方面进行全面论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季风的知识点。
一、季风的概念季风是指在不同季节,由于地球的旋转和吸热释热不平衡等因素,导致气流、降水和气温出现周期性变化的现象。
季风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常见的一种气候现象,也见于中纬度地区。
二、季风的成因季风主要是由于地球的日辐射不均匀,使得赤道地区的气温高于极地地区。
气流会随着温度差异、地形和水汽的吸放等因素而形成,进而形成季风。
三、季风的分类按照产生季风的地域性,季风主要分为亚洲季风、非洲季风和澳大利亚季风。
按照季节变化的特点,季风又分为夏季风和冬季风。
四、季风的特点夏季风:热带地区夏季是高压区,大陆上升气流较强,带来了大量的降水和热量,同时也带来了多样的生态系统;亚洲季风的范围最广,以印度次大陆的孟加拉湾区域为中心,覆盖整个南亚和东南亚地区;降雨量较大,是绿色大陆的重要来源。
冬季风:热带地区冬季是低压区,陆地高压消失,海洋流通,使得气流变弱,使当地降水量较少;亚洲的季风会向南延伸到印度半岛,产生了印度南岸地区的“冬季季风”。
五、季风的影响季风对人类的生产、生活、生态能源的开发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在农业方面,季风给予了亚洲大陆上水稻种植的良好自然条件,使种植面积广阔,产量大,亚洲成为了全球最主要的水稻生产地之一。
其次,季风的降水也影响了全球的河流,洪泛和干旱都能够影响河流的水位和流量,从而影响周边地区的生态水环境等。
另外,季风还影响着能源的开发,风能和太阳能开发都受到季风降雨的影响。
综上所述,季风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气候现象,对于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
通过对其概念、成因、分类、特点和影响的全面了解和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然环境,更好地进行学习和生产活动。
初中地理季风知识点总结
初中地理季风知识点总结一、季风的概念季风是一种特定地区在不同季节受到气候风向影响而出现的风。
它在一年中的特定季节吹来,带来了不同的气候和降水情况。
季风有冬季风和夏季风之分,分别对应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
二、季风的成因1. 季风的形成和产生主要与地球的公转、自转、地形、气压等因素有关。
2. 气候变化和温度差异是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
3. 地形地貌的影响:当大陆和海洋交替分布时,会形成明显的温差和气压差,从而影响了季风的形成和强弱。
三、季风对不同地区的影响1. 季风对大陆性地区影响明显。
这些地区在夏季受到暖湿的季风风影响,气温较高,降水充沛;而在冬季则受到干燥的季风风影响,气温较低,降水较少。
2. 季风对岛屿和沿海地区影响也明显。
这些地区在夏季受到暖湿的季风风影响,气温较高,降水充沛;而在冬季则受到干燥的季风风影响,气温较低,降水较少。
四、季风对城市和农业的影响1. 城市建设:在季风地区,由于季风的影响,气温高、降水充沛,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排水、防汛和防洪工作。
2. 农业发展:季风地区的农业生产和发展也受到季风的影响,需要根据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制定不同的农业生产计划,合理安排作物的种植和收获季节。
五、世界各地的季风情况1. 亚洲季风:亚洲季风区主要分布在印度、孟加拉国、中国、朝鲜、日本等地。
夏季受到暖湿的南亚季风风影响,气温高,降水充沛,冬季则受到干燥的东亚季风风影响,气温较低,降水较少。
2. 非洲季风:非洲的季风主要分布在赤道以南的地区,夏季受到暖湿的西风季风风影响,冬季则受到干燥的东北季风风影响。
3. 澳洲季风:澳大利亚的季风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东部沿海地区,夏季受到暖湿的北部季风风影响,冬季则受到干燥的东南季风风影响。
4. 美洲季风:美洲的季风主要分布在中美洲和南美洲的部分地区,夏季受到暖湿的西南季风风影响,冬季则受到干燥的西北季风风影响。
六、全球气候变化对季风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季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气温、降水、风向和风力等方面。
八年级上册科学季风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科学季风知识点科学季风知识点
科学季风是一个跨越洲际的气候现象,主要发生在南半球。
它是一种明显的气压系统差异引起的季节性风。
在此文章中,我们将介绍八年级上册所涉及的科学季风知识点。
一、季风和风的区别
在学习季节性风之前,我们需要了解季风和风的区别。
季风是一种特殊的风,是由大气中的气压差异引起的,其季节性变化较强烈。
而风是自然界中空气运动的一种方式,其产生原因包括温度差异、地形和海洋等。
二、科学季风的发生原因
科学季风是由海陆温度差异和洋流造成的。
在夏季,印度洋和南海的海水温度高于陆地,造成了高温低压的海洋性气候。
空气在上升时遇到云层而冷却下来,水汽凝结并释放热量,使气压进一步降低,形成了季风。
在冬季,温度则相反。
三、季风的种类及其影响
科学季风可分为北半球的冬季季风和夏季季风以及南半球的相对季风。
由于季风的存在,其所带来的影响十分明显。
例如对农业、渔业、旅游业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四、季风的防护
季风可带来暴雨、洪水、飓风和干旱等气候灾害。
因此在季风地区,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这些措施可包括建设水库和防洪设施,以及相应的灾后修复工作。
结论:
科学季风是一个很复杂的现象,通常与极端天气和气候灾害有关。
因此我们需要更多的研究和理解,才能更好地预防和应对季风带来的负面影响。
【高中地理】季风的成因ppt
西 南 季 风 赤道低气压带
东 南 季 风
北大西洋 夏威夷高压
东
南
信
风
副热带高气压带
海平面气压图.swf
冬季—偏北风西北季风 风向 (寒冷干燥) 东 亚 夏季—偏南风东南季风 季 (高温多雨)
风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注意:东亚冬季风要强于夏季风
看各气压中心的气压差可知: 在冬季,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和阿留 申低压相差30百帕;夏季,印度低压和 夏威夷高压也相差30百帕,但冬季时两 个气压中心距离近,夏季时距离远,故 冬季时气压梯度力大,所以,西北风要 强于东南风。
高、低气压中心会产生季节变化,那么风向也会随之
发生季节变化,我们把盛行风向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的风叫做季风。
一、季风的定义
是指大范围内盛行风向随季 节变化而有规律改变的现象。
季风环流
亚洲季风环流的形成
亚洲季风(冬季)
在冬季,由于亚洲大 陆气温比邻近的海洋 气温低,因而大陆上 出现冷高压,海洋上 出现相应的低压。气 流大范围从大陆吹向 海洋,形成冬季风。
季风的成因
本课思路
一、季风的定义 二、亚洲季风环流 三、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比较 四、本课小结
引入
李商隐的诗句:“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
残。” 毛泽东的词句:“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风是怎么形成的呢?
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会产生气压梯度力,在这个力
的作用下,大气由高气压区向低气压区做水平运动, 形成了风。
祝身体健康,学习进步。
蒙古、 西伯利亚高 压
阿留申低压
北半球冬季风的形成
北大西洋 冰岛低压 亚欧大陆 蒙古 西伯利亚高压
名词解释(答案整理)
名词解释:1、季风(monsoon):是由于大陆及邻近海洋之间存在的温度差异而形成大范围盛行的、风向随季节有显著变化的风系,具有这种大气环流特征的风称为季风。
大陆和海洋间的广大地区,以一年为周期、随着季节变化而方向相反的风系,称为季风。
季风是海陆间季风环流的简称,它是由大尺度的海洋和大陆间的热力差异形成的大范围热力环流。
夏季由海洋吹向大陆的风称为夏季风;冬季由大陆吹向海洋的风为冬季风。
(2006)2、水循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的作用下。
通过蒸发、水气输送、凝结、下渗及径流不断地发生相态转变和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
(2006)3、大气环流:是指大气圈内空气作不同规模的运行的总称,指大范围内的大气层内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各种气流运行的综合现象。
是形成各种天气和气候的主要因素,可分为行星风系、季风和局部环流。
按水平尺度划分,有某个区域的大气环流、半球或全球的大气环流;在垂直方向有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或整个大气圈的大气环流;按时间尺度划分,有日、月、季、半年、一年至多年的平均大气环流。
大气环流主要表现为:全球尺度的东西风带、三圈环流(哈得莱环流、费雷尔环流和极地环流)、定常分布的平均槽脊、高空急流以及西风带中的大型扰动等。
大气环流既是地-气系统进行热量、水分、角动量等物理量交换以及能量交换的重要机制,也是这些物理量的输送、平衡和转换的重要结果。
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的非均匀分布是大气环流的原动力。
大气环流构成了全球大气运动的基本形势,是全球气候特征和大范围天气形势的主导因子,也是各种尺度天气系统活动的背景。
(2006)4、洋流:海水沿着一定方向有规律的水平运动,就是洋流。
洋流是海水运动的主要运动形式。
风力是海洋的主要动力,地转偏向力、海陆分布和海底起伏等等,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2006)5、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空间内生物成分(生物群落)与非生物成分(物理环境)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互相依存而形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高考地理季风知识点
高考地理季风知识点季风是自然界中一种特殊的气候现象,也是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高考地理考试中,季风是一个经常出现的考点。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季风知识,本文将从季风的概念、形成原因、分类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季风的概念季风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由于地球上某一地区地表发热强度变化,形成一定风向和风盛期的风系。
季风一般都有两个盛行风向,夏季为暖季风,冬季为寒季风。
在不同的地理位置和季节,季风的形成和特点也会有所不同。
二、季风的形成原因季风的形成主要源于地球的气候差异和大气环流的影响。
太阳直射区和副热带高压是季风形成的两个重要因素。
由于地球自转和倾斜,太阳的辐射不均匀地照射到地球不同的地区,形成了辐射热和位移热差异。
同时,副热带高压也使得季风发展和形成。
三、季风的分类季风可以按照地理位置和季节进行分类。
按照地理位置来看,主要可分为南半球季风和北半球季风。
南半球季风主要出现在澳大利亚、非洲和南美洲等地;北半球季风则主要出现在亚洲大陆。
按照季节来看,主要可分为夏季季风和冬季季风。
夏季季风主要是指夏季盛行的风,而冬季季风则指冬季流向的风。
四、季风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季风对人类的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农业和贸易方面。
在农业方面,季风的周期性变化可为农作物的种植提供水源和养分,使得农业生产更加丰收。
在贸易方面,季风风向的改变会影响海上交通,使得商业贸易受到季风季节的限制。
总结:季风是地理学中的重要概念,理解和掌握季风的知识对于高考地理的备考至关重要。
通过本文对季风的概念、形成原因、分类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论述,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季风的知识点,提高他们的答题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七年级上册地理季风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地理季风知识点地理学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而季风是地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谈到七年级上册地理课程中的季风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
1. 什么是季风?季风是指夏季和冬季风向相反的一种气候现象。
通俗地说,季风是指一种从海洋或海洋深处流向陆地的季节性风,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2. 为什么会有季风?季风产生的原因是地球的自转和倾斜。
在地球自转的同时,日照和热量的分布也在不断变化。
这种变化会导致大气环流系统发生改变,从而形成季风。
3. 中国的季风中国的季风主要分为夏季季风和冬季季风两种。
夏季季风带来的雨水让中国南部的农业得到了有效的保障。
而冬季季风则让北方地区更加寒冷干燥。
此外,这两种季风在带来不同气候的同时,还对我国的交通、港口等各个方面产生了巨大影响。
4. 印度的季风印度季风是指在南亚地区由印度洋风和点儿线系统共同组成的一种气候。
雨季一般在6月初到9月末,而10月到次年5月则是干燥的季节。
印度季风对印度的农业生产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影响了印度的经济发展。
5. 季风对人类的影响季风对人类影响非常大,尤其是在农业生产方面。
通过掌握季风规律,人们能够更好地选择种植作物和养殖畜牧,增加农业产量。
此外,季风还对人类的生活和旅游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6. 怎样应对季风?季风带来的自然灾害不容忽视。
对于那些生活在季风带地区的人们来说,很有必要认真对待季风。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场所安全管理,增强民众应对灾害的自救自护意识,都是应对季风的有效措施。
结语:季风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现象。
仔细研究和掌握季风对人类的影响,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自然、掌握科学,还可以帮助我们更有效地预防自然灾害,更好地维护我们的社会稳定和生生产生活的稳定。
幼儿园大自然地理教案:认识季风
幼儿园大自然地理教案:认识季风教学目标:1. 了解季风的定义和特点。
2. 认识季风对自然和人类的影响。
3. 知道中国和印度的季风情况。
教学准备:1. 图片、地图、PPT等教具。
2. 小学生容易听懂的语言。
教学过程:1. 自然界中的季风季风是指一定地区在特定季节内,由于地理因素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气流呈交替方向的大气环流现象。
它的特点是随着季节的更替,地区的主风向和气候都会发生变化。
2. 地理位置的影响季风主要受地理位置的影响。
由于各地的地形、海洋和陆地状况不同,影响当地季风的各种因素也就不同。
比如说,亚洲东南部就有一个很著名的季风,就是夏天从印度洋吹来,冬天则从内陆吹回去。
3. 季风对自然的影响季风的存在对自然环境有着极大的影响。
比如说,季风可以降雨,季风根据不同的季节来划分,有些季风产生大量雨水,带来了水资源,有利于植被成长和农业种植;有些季风夏季干旱,冬季寒冷,缺乏水资源,可能会导致植物和动物种群的减少。
4. 季风对人类的影响季风对人类生活和经济的影响也是非常深远的。
比如说,季风带来的雨水可用于种植农作物和供给水资源,为沿海城市的兴起提供了支持;夏季吹来的季风使得港口易于进出,从而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5. 中国和印度的季风情况中国和印度都是季风的重要地区,它们的季风情况也因地理位置而异。
在中国,季风一般可分为南方季风和北方季风。
南方季风主要带来的是酷热潮湿的夏天,而北方季风则主要带来的是干燥、寒冷的冬季。
随着季节的变化,中国南部的区域将经历大量的降雨,而在北部,气候甚至可能干旱。
在印度,季风一般可分为冬季季风和夏季季风两种。
夏季季风来自印度洋——印度洋是太平洋以南的一个类似于海洋的体积,因此夏季季风一般为湿润,而冬季季风来自内陆造成的干燥、寒冷的气候。
教学总结:季风是自然界中一种常见的气候现象,不仅对当地自然环境有着极大的影响,而且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也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
加强季风的认识是幼儿园儿童理解自然和地理知识的必要条件,也是了解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的最好途径。
季风与季风气候
季风对气温的影响
季风带来大量热量和水分,使气温升高 季风带来大量降水,使气温降低 季风带来大量冷空气,使气温降低 季风带来大量暖空气,使气温升高
季风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季风对气温的 影响:季风带 来大量热量,
季风气候的弊端
降水不稳定:季风 气候的降水量受季 风影响,容易导致 旱涝灾害
气温波动大:季风 气候的夏季气温高, 冬季气温低,气温 波动大
自然灾害频发:季 风气候容易引发台 风、暴雨等自然灾 害
农业影响大:季风 气候对农业影响大, 容易导致农作物减 产
应对季风气候的策略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 资源利用率
全球变暖对季风气候的影响
季风强度减弱:全球变暖导致季风强度减弱,影响季风气候的稳定性 季风区范围缩小:全球变暖导致季风区范围缩小,影响季风气候的分布 季风降水减少:全球变暖导致季风降水减少,影响季风气候的降水量 季风季节变化:全球变暖导致季风季节变化,影响季风气候的季节性特征
应对全球变暖的措施与建议
添加标题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推广可 再生能源
添加标题
保护森林:保护森林,防止森林砍伐,增加森林覆 盖率
添加标题
加强国际合作: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变暖 问题
添加标题
提高能源效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
添加标题
推广低碳生活方式:提倡低碳生活方式,减少碳排 放
添加标题
提高公众意识:提高公众对全球变暖问题的认识和 意识,促进公众参与应对全球变暖的行动
季风气候的气候特点
季风气候是地球上 最常见的气候类型 之一,主要分布在 亚洲的东部和南部。
第八章季风 1 季风的定义 季风是一个古老的气候学问题,季风一词
1 季风的定义季风是一个古老的气候学问题,季风一词起源于阿拉伯语“Mausim”,意思是季节“Season”,现在英语称“Monsoon”。
早期人们用季风来表示印度洋,特别是阿拉伯海沿海地区地面风向的季节反转,即一年中半年吹西南风,而另半年吹东北风。
2 海陆风热力环流白天,陆面气温高气压低,水面相反,气压梯度方向由水面指向陆面。
观测者感觉到的是向岸风。
高层风向相反。
陆面一侧形成上升气流,水面一侧形成下沉气流。
陆面与水面温差的结果形成了一个区域环流。
如空气中水汽较多,可在陆面一侧形成对流云夜晚的情况正好相反3 扩展的季风•随着人们对季风认识的不断深入,原有季风的概念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扩展,从单纯表示风向的季节性反转,扩展到表示几乎与亚洲、澳大利亚和非洲的热带、副热带大陆,以及毗邻的海洋地区所有的天气年循环相关的现象。
南亚是著名的季风区,季风的各种特征在这里表现得最明显。
季风对我国天气和气候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季风是盛行风向的季节变化,Ramage 总结了前人的工作,给季风作了一个具体的定义•1月与7月盛行风向的变化有120o ;•1月与7月盛行风向的平均频率超过40%;•至少在1月和7月中有一个月的平均合成风超过3m/s;•在5 o经纬度矩形内,这两个月份中每个月气旋与反气旋的交替出现至少每两年一次。
•1980年代,Webster(1987)又给出了一个更为普遍的季风定义:冬、夏风向的季节性反转和干、湿期的季节性交替出现。
自1980年代以来,季风研究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人们提出了反映季风强度与爆发时间的各种指数,对季风的区域特征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对季风形成的原因有了很多的认识。
总的看法是,季风是大气环流季节变化的反映,是不同地区热力对比的结果,即相对海陆风是更大尺度的“热生风”和“风生雨”的现象。
这种热力对比包括半球间的热力对比、海陆热力对比和高原与其周围同高度大气间的热力对比。
其风向的变化或季风气流的路径不但要考虑高低压系统之间的关系,还要考虑两个半球间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季风的概念
季风的概念季风的概念季风是指一种由于地球自转和不同地区的气压差异而形成的周期性风。
季风是气候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类的生产生活和自然环境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季风形成原因1. 地球自转:地球自转导致了地球表面不同地区受到阳光照射时间和强度不同,从而形成了温度差异。
2. 大陆和海洋:大陆和海洋在吸收太阳辐射方面存在差异,海洋吸收太阳辐射后会释放热量,使得周围空气上升形成低压带;而大陆则会把热量储存起来,使得周围空气下沉形成高压带。
3. 季节变化:由于地球公转轨道呈椭圆形,所以太阳直射点位置会随着时间变化。
在北半球夏季时期,赤道附近会出现高温低压带,从而导致季风向北吹;在冬季时期,则相反。
二、季风分类根据不同区域的气候特点和季节变化,季风可分为以下几类:1. 亚洲季风:主要影响中国、印度、东南亚等地区。
夏季时期,海洋上的低压带会导致空气从海面吹向内陆,形成了受到南海、东海和印度洋影响的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2. 非洲季风:主要影响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
由于赤道附近的高温低压带,冬季时期空气从北面吹向赤道,夏季则相反。
3. 澳大利亚季风:主要影响澳大利亚北部地区。
夏季时期,热带低压带会导致空气从海上吹向内陆;冬季则相反。
三、季风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1. 农业:由于不同时间段的降雨量和温度差异,使得不同作物在不同时间段种植更加适宜。
例如,在中国南方地区,夏季时期的雨水充足适合水稻生长。
2. 港口经济:由于季风带来的海洋气流,使得港口地区的水域更加安全,有利于船只出入。
3. 旅游业:一些地区因为季风的影响而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文化特色,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四、季风对自然环境的影响1. 洪涝灾害:由于季风带来的降雨量较大,容易导致洪涝灾害。
2. 干旱:一些地区在非季风期间缺乏降水,容易发生干旱。
3. 气候变化: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加剧,季风也可能会发生变化。
例如,在中国南方地区,近年来夏季时期降雨量逐渐减少。
东亚季风
33
五、东亚季风的水汽来源
①越赤道气流从南半球带来充沛水汽,直接进入我国南海及大陆中部和东部。 ②西太平洋副高西南侧东南风将太平洋湿气团带入亚洲大陆,影响我国沿海、 朝鲜、日本等地。 ③来自印度季风区的西南气流也将印度洋上充沛水汽带入大陆。
34
六、季风的形成机制
Halley(1686):季风形成的原因是 50年代以后:季风现象主要是行星风带季节性位移的结果。 70年代末:1979年季风试验,人们开始认识到青藏高原的热力 和动力作用以及南北半球气流间的相互作用的重要性。 现在:海陆热力差异、行星风带的季节变化、大地形的作用和 南北半球气流的相互作用。
17
亚洲季风环流系统
18
19
20
一方面它们的来源、季风成员及其影响的地区是不同 的。南亚季风源于南半球的马斯克林高压,在东非沿岸 (40°N)越赤道后形成索马里急流,以西南季风形式影响印度、 中南半岛和我国西南地区,对印度季风槽的形成和季风降水有 很大的影响。
东亚季风有它自己的成员,这支季风起源于澳大利亚高 压,在105~125 ° E附近越过赤道以后,在南海、西太平洋地 区也成为西南气流,由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影响,形成 ITCZ。副热带高压南侧的东南气流向北又变成西南气流,与北 方冷空气活动配合,在长江流域形成梅雨锋。
中国天气(八) —东亚季风
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气象业务培训部 宋燕 博士 教授
Email:songyan@
1
干旱
一、 东亚夏季风
参考书:
天气学原理与方法,朱乾根等,气象出版社
现代天气学原理,伍荣生,高等教育出版社
2
季风的概念
季风是一个古老的气候学问题,季风一词起源于 阿拉伯语“mausim”,意思是季节(season)。早期季风 表示印度洋特别是阿拉伯海沿海地区地面风向的季节性 反转,即一年中半年吹西南风,另半年吹东北风。
08--季风解析
2.2 冬季季风
亚洲冬季风起源于西伯利亚高压,当高压离开源地向南爆发 时,在其东侧和南侧可产生很强的北风和东北风,这就是冬 季风。
这种强北风和东北风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与非地 转运动有关。当东北季风向南流向南海及印度尼西 亚一带时,可形成冷涌,最后流入到赤道槽内,加 强那里的对流和降水。
四、我国雨季的起讫与东亚夏季风的 进退
4月初(盛期在 5-6月),华南前汛期降 水开始;华南前汛期暴雨过程很多,每 年都要出现10次以上的暴雨过程,多区 域性或连续性大暴雨,以及特大暴雨。 尤其是广东省,特大暴雨出现的频数及 其中心最大雨量都比广西和福建大得多。
二是台风汛期,有台风、ITCZ等热带系统造成的降 水。
3 夏季暴雨的天气系统
梅雨期大暴雨天气系统
700Hpa系统
切变 切变 低涡 低槽 台风 其他 合计 低涡
次数 百分率
18
(%) 36
7 13 10 2 14 26 20 4
0 50 0 100
地面系统
静百分率
4、世界上主要的季风区
• 世界上季风区域分布甚广: • 1)东亚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季风区。 • 大致包括我国东部、朝鲜、韩国和日本
等地。 • 2)南亚季风区
陶诗言等(1987)通过对亚洲冬季风 系统特征的分析,注意到东亚地区 的季风与印度季风之间不仅组成的 成员不尽相同,而且其变化的特征
也有明显的差异,首次提出东亚季 风系统的新概念,即夏季亚洲存在
世界地理 知识讲解 季风是什
什么是季风?年级:高二科目:地理时间:5/12/2010 20:31:52 新6156484
季风是什么?
是怎么形成的?
有什么作用?
还有什么跟季风有关系的知识?
答:
夏季,大陆强烈受热,近地面空气受热上升形成热低压(亚洲低压);海洋上气温低于大陆,空气密度大,气压也就高于大陆,北太平洋副热带暖性高压大为加强,气压梯度由海洋指向大陆,于是风由海洋吹向大陆。
冬季,亚洲大陆北部地表迅速冷却,低空气温很低,形成近地面冷性高压;而海洋上气温相对地高于大陆,北太平洋北部阿留申低压大为加强,气压梯度与夏季相反,由大陆指向海洋,风由大陆吹向海洋。
这种因海陆热力差异引起地面气压场转换,一年内盛行风向有规律地周期性改变,称为季风或季风环流。
亚洲东部是全球季风环流最发达地区之一,称为东亚季风。
海陆热力差异并不是产生季风的唯一原因,行星风带位置季节性移动,也能形成季风环流。
例如,当太阳直射在北半球时,地球上最热的地带移到赤道以北,地理上称为热赤道。
此时,原来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必然要越过赤道而吹向北半球,但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受地球自转影响而向右偏转,原来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以后便改向为西南气流。
这就是西南季风的形成原理。
由于夏季亚洲热低压(印度低压)势力很强,对越过赤道后的气流有强大的吸引力,所以南亚地区西南季风环流特别发达。
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西南部邻近印度洋,东部广大地区受东亚季风、西南部受西南季风强烈影响,所以我国是世界上季风发达的国家
夏季风温暖湿润,利于农业生产。
八年级上册地理季风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地理季风知识点八年级学生在地理学习中,需要接触到季风知识。
季风是地球大气运动中的常见现象之一,主要出现在赤道附近和印度洋、太平洋、南中国海等区域的海洋上。
这种气候现象会对当地的生产和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学习季风知识非常重要。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季风是什么。
季风是指在一年中不同时期,由于海陆地的热力差异,形成大面积地区性的风向和气候现象。
季风分为夏季和冬季两个阶段。
图示上,季风是由相对位置不同的陆地和海洋区域之间的高低温差异所引发的大规模气流轻链与峰链,在陆地和海洋之间交替作用,从而形成的季节性气候现象。
这种气候现象在中国、印度、东南亚等地区是很常见的。
其次,我们需要掌握季风的特征。
首先,季风会带来不同的降水量和温度。
季风风向和海陆热力差异都会影响到当地的气候,从而影响到总体的降水量和温度。
夏季时,季风会带来较多降水和涼爽的气温。
而冬季则是干燥和相对寒冷的气候。
其次,由于季风会带来周期性的气候变化,因此会影响到当地的农业生产。
例如,在中国南方,农民会根据季节性降水调整农作物的种植时间。
在夏季,太阳直射范围落在南方农村地区,大量热能和水汽蓄积在地面,形成大气锅,激发空气的上升气流,带来降雨的季风风。
冬季则是东北、华北的冬季风,冬半年风力显著加强,海上云量减少,这使得太阳能够直射到地面,因此当地的气温会下降。
最后,季风带来的自然现象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由于季风的特殊气候条件和地理位置,当地往往会面临某些自然灾害。
例如,在中国南方,季风给当地带来了大量降雨,因此面临着洪水、泥石流等灾害的威胁。
加上全球变暖的影响,自然灾害的概率还会增加。
综上所述,地理季风知识对我们了解地球物理大气运动、认知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徵、和农业生产有重要意义。
我们需要掌握季风的基本概念、了解季风的特征和影响,理解季风带来的自然现象,以及对可能引起的自然灾害的注意。
高中地理季风的知识点
高中地理季风的知识点季风是指在大陆和海洋间,由于冬季冷气为高压区,夏季暖气为低压区,形成的长时期风向的明显变化。
季风是地球气候的重要现象之一。
季风气候表现为明显的季节性,这一点在世界各地的地理上都有所体现,比如中国的季风地区,也就是高中地理中我们所说的季风气候。
一、季风的概念及特点季风是一种具有区域性的气候现象,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非常明显,包括亚洲东南部、印度次大陆和非洲东部等地区。
季风气候是季节性气象变化的结果,按照温度和雨量的变化周期分为两个季节,夏季和冬季。
夏季的季风特点是炎热、潮湿和多雨,而冬季的季风则是干燥、凉爽和少雨。
季风气候的特点是一个地区的气候在不同季节间形成鲜明的对比。
二、产生季风的原因季风是由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海洋和大陆在冬季和夏季之间温度的差异所产生的,这种差异引起了大气压力的变化,从而导致了季风气候的出现。
在夏季,热带和亚热带海洋地区温度升高,气压减小,而大陆地区温度升高,气压升高。
这种压力差异导致了季风气候的形成。
在冬季,海洋地区温度下降,气压升高,大陆地区温度下降,气压减小。
这种压力差异也形成了季风气候。
三、季风的分布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东亚、南亚、东南亚和南美洲热带地区。
其中,中国的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珠江中下游和黄河中下游地区。
中国的季风气候也又可分为南亚季风、东亚季风和海洋季风。
四、季风气候的影响季风气候对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都有重要的影响。
对人类来说,在不同的季节中需要采取不同的生产方式。
在夏季,由于气候潮湿、多雨、温暖,农作物生长较快,农民需要进行大量的耕作、灌溉和管理工作。
在冬季,由于气温低、干燥,农民需要进行农业生产的准备和补充。
对自然环境来说,季风气候对土壤、植被和动物群落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季风气候的强烈的降雨和风力会导致水土流失以及环境污染,同时也会影响气候变化和全球的大气环境。
总之,季风气候是地球气候中一种重要的气候现象。
在高中地理学习中,需要加深对季风气候的了解,了解季风的概念、特点、产生原因、分布和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等方面,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季风气候知识。
季风的名词解释
季风的名词解释
季风是一种气象学现象,通常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发生。
它是由赤道气流和极地气流相互作用形成的,导致降水模式在这些地区出现明显的干湿季差异。
季风的名称来自于“季风”这个词的中文译音。
它是指由于不同季节交替出现风向和风量的变化而形成的气候现象。
在亚洲地区,季风对农业和水资源的影响非常重要。
季风通常在夏季时形成,随着季节的推移,风向和风量也会发生变化。
在亚洲地区,夏季风通常来自印度次大陆和南海,带来大量的降水,成为人们生活和农业生产的重要水源。
然而,在秋季,风向和风量会逆转,导致干燥的天气,使人们面临着粮食短缺和草原干枯等挑战。
季风对于全球气候和生态系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它对亚洲地区的气候和生态系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决定着世界上大部分地区的旱涝灾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季风的定义季风是一个古老的气候学问题,季风一词起源于阿拉伯语“Mausim”,意思是季节“Season”,现在英语称“Monsoon”。
早期人们用季风来表示印度洋,特别是阿拉伯海沿海地区地面风向的季节反转,即一年中半年吹西南风,而另半年吹东北风。
2 海陆风热力环流白天,陆面气温高气压低,水面相反,气压梯度方向由水面指向陆面。
观测者感觉到的是向岸风。
高层风向相反。
陆面一侧形成上升气流,水面一侧形成下沉气流。
陆面与水面温差的结果形成了一个区域环流。
如空气中水汽较多,可在陆面一侧形成对流云夜晚的情况正好相反3 扩展的季风•随着人们对季风认识的不断深入,原有季风的概念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扩展,从单纯表示风向的季节性反转,扩展到表示几乎与亚洲、澳大利亚和非洲的热带、副热带大陆,以及毗邻的海洋地区所有的天气年循环相关的现象。
南亚是著名的季风区,季风的各种特征在这里表现得最明显。
季风对我国天气和气候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季风是盛行风向的季节变化,Ramage 总结了前人的工作,给季风作了一个具体的定义•1月与7月盛行风向的变化有120o ;•1月与7月盛行风向的平均频率超过40%;•至少在1月和7月中有一个月的平均合成风超过3m/s;•在5 o经纬度矩形内,这两个月份中每个月气旋与反气旋的交替出现至少每两年一次。
•1980年代,Webster(1987)又给出了一个更为普遍的季风定义:冬、夏风向的季节性反转和干、湿期的季节性交替出现。
自1980年代以来,季风研究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人们提出了反映季风强度与爆发时间的各种指数,对季风的区域特征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对季风形成的原因有了很多的认识。
总的看法是,季风是大气环流季节变化的反映,是不同地区热力对比的结果,即相对海陆风是更大尺度的“热生风”和“风生雨”的现象。
这种热力对比包括半球间的热力对比、海陆热力对比和高原与其周围同高度大气间的热力对比。
其风向的变化或季风气流的路径不但要考虑高低压系统之间的关系,还要考虑两个半球间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这里可以描述印度洋上从南半球出发的一个质点,相对北半球亚洲大陆的加热,如何在南半球成为东南风,如何越赤道成为西南气流,如何在南海转变为东南气流的。
4 季风成员就风系而言,亚洲冬季风与夏季风的风向近于相反,但冬、夏季风环流系统并不是这种简单的反向关系。
季风环流系统有若干个成员组成。
在亚-澳和非洲地区,北半球夏季风环流系统比冬季风环流系统复杂得多。
5 亚洲冬夏季风系统对应于亚洲冬、夏季风系统,由于下垫面热源分布的不同,在夏季风期间,上升运动和降水出现在陆地,而下沉运动出现在海洋;在冬季风期间,上升运动和降水出现在海洋,而下沉运动出现在亚洲东部大陆。
亚洲冬季风起源于西伯利亚高压,当高压离开源地向南爆发时,在其东侧和南侧可产生很强的北风和东北风,这就是冬季风。
这种强北风和东北风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与非地转运动有关。
当东北季风向南流向南海及印度尼西亚一带时,可形成冷涌,最后流入到赤道槽内,加强那里的对流和降水。
6 越赤道气流与低空急流•索马里低空急流是北半球夏季的一支著名的低空急流,它与西南季风的活动有密切关系。
这支急流长约800~900公里,宽约300公里,厚约1公里。
7月平均最大风速在15m/s以上,逐日最大风速可达25~50 m/s。
这支急流一年四季都存在(图8-2.5),但冬季只在南半球出现,到4月才越过赤道。
它起源于南半球的马斯克林高压(中心位于30oS,50oE附近),2月开始北移,6月到达东非高原,然后折向东,沿索马里海岸进入阿拉伯海,直至印度西海岸。
6~8月期间位置稳定,强度达到最强。
10月初,这支气流又撤回南半球,而且强度也大大减弱。
•在东亚夏季风系统中也存在着一支源自澳大利亚的低空越赤道气流,它在100~129oE地区越过赤道,在我国的南海北部一带与低空急流连接,最大风速可达30m/s以上,对东亚的降水、暴雨起着重要作用。
7 季风槽和季风低压•季风槽是北半球夏季全球赤道槽的一部分。
在地面图上,槽从西非延伸至中南半岛,向上伸展可达500百帕,随高度向南倾斜。
季风槽由于受地形作用滞留少动,槽的位置大致与相对雨量最小区和雷暴频率最大区一致。
•每年6~9月的夏季风期间,在孟加拉湾北部生成的一种低压称为季风低压。
它和其他热带扰动一样,向西移动,生命期为3~5天,平均每月生成2个。
季风低压是一种强热带扰动,水平范围约1500公里,垂直范围约8公里,涡旋的中心气压为980百帕,水平风速20m/s以上。
8 对流层中层气旋对流层中层气旋主要出现在阿拉伯海北部,有时在孟加拉湾地区。
气旋最强的环流在700~300百帕之间,在地面和200百帕常常看不到闭合环流,水平尺度为1000公里,垂直尺度约6公里,这种气旋可产生大量降水。
9 亚洲季风•目前普遍认为亚洲地区季风是由不同的成员组成的。
这些成员包括南亚(印度)季风、东南亚季风和东亚季风。
认识这些季风成员主要是从它们的地理位置上分辨出来的。
南亚季风和东南亚季风所处的纬度较低,夏季风降水的时间比较长。
相反,东亚季风的地理位置较高,季风降水的持续时间较短。
但在东亚季风降水期间,南亚和东南亚的季风降水也进入一个强盛的时期。
•我国气象工作者把6-7月份的降水称为汛期降水,而把秋雨以及与台风相联系的降水称为台汛期降水。
从中国汛期降水的时间分布来看,主要降水集中在第34-39候。
于是我们给出第34-39候亚洲降水与850百帕流场分布(图8-3.1)。
从降水分布看,东亚地区从中国的中部经过朝鲜半岛到日本有一条雨带,这条副热带雨带与南亚和南海地区的热带雨带是相分离的。
分离的纬度大约在25oN附近。
东亚地区的副热带雨带显然是与梅雨锋联系在一起的。
另外我们注意到南亚和南海附近各有几个降水中心,东亚地区有几个降水向北发展的大值带。
流线图中我们用虚线标出了越赤道气流和季风槽的位置。
南亚印度半岛两侧的季风槽和南海季风槽与强降水有确定的位置关系。
•大约在110oE附近,中国上空850百帕上气流是辐散的,而在它的两边气流是辐合的,中国大陆上的气流辐合与辐散在降水场上也是有反映的。
图8-3.2是中国夏季(6、7、8月)的气候平均降水。
气候上这三个月的中国降水分布应该更大程度上反映的是季风降水。
降水分布中有两条相对少的带,分别在西部沙漠干旱区和中国东部沿110oE。
这样,通过这个降水分布可以看出中国存在三个主要的降水区。
最西北的降水区位于新疆北部,属于西风带降水。
东部的降水位于沿海地区,属于东亚季风降水。
中部的降水以青藏高原为中心,属于高原季风降水。
高原季风与东亚季风的分界线可以分别从夏季降水的低值带和低层气流的辐散带得到确认。
•由降水和流场分布可以确认,南亚季风的区域范围包括印度半岛、西部的阿拉伯海,东部包括孟加拉湾到达100oE的位置。
整个南亚区域的降水相对比较集中。
两个主要的降水中心分别在印度半岛的西侧和孟加拉湾地区。
西部以越赤道索马里气流与西风带气流相交的地方为界。
南亚季风的年际变化受到南半球越赤道气流和西风带气流的直接影响。
•东亚(副热带)季风雨带是随着季节变化逐步由华南向中国北方移动的。
导致这种季节移动的直接原因包括越赤道季风气流、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等强度的变化。
青藏高原的热力和动力特征以及南亚、东南亚的季风强度也会从不同的角度对东亚季风施加影响。
相比南亚季风和东南亚季风,东亚季风的影响因素更多,预报更有它的难度。
上述影响因子的强度变化会直接形成东亚季风边缘带的年际和年代际活动变化。
这个季风边缘活动带对我国的雨带分布影响很大,需要加强研究。
•我国气象学家高由禧先生早就认为存在高原季风。
从经过我国的低层大气流场上可以分辨出,110oE以西的气流是东南气流,也与越赤道气流有联系,是向高原辐合的。
随着高原高度升高,气流辐合产生的主要降水带大致沿100oE。
从卫星云图上可以观测到稳定维持的向北水汽输送带。
这条水汽输送带和西部降水带对稳定我国长江和黄河源头的水源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中国的版图上,高原降水反映的季风区覆盖了很大的一个范围。
高原季风反映在地形高度上与其他三个地区的季风不同。
但它也受到南亚季风、东南亚季风、东亚季风和西风带的影响。
由于观测资料缺乏,对高原季风的认识相对为少。
10 东南亚季风•地理位置上,东南亚包括南海、中印半岛和菲律宾等地,以南海为这一地区的中心。
长期以来南海区域和中印地区由于缺少观测资料,对东南亚季风的认识要比对南亚季风,甚至东亚季风还要少•我国气象学家(陶诗言和陈隆勋)利用陆地观测的降水资料分析得到,亚洲地区最早的夏季风降水开始于东南亚地区。
图8.8是夏季风降水爆发的时间发展图。
五月中旬南海季风开始爆发,五月20日华南季风降水开始,六月20日季风降水到达长江流域,七月20日降水到达华北。
七月30日降水到达华北的北部,这里可能是东亚季风影响的最北位置。
印度季风从六月初开始登陆并爆发,七月中旬季风降水发展到最北的位置。
可见,东南亚季风爆发在亚洲季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先头作用。
•南海季风爆发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在五月中旬的突然爆发。
这种突然爆发集中发生在南海的中部地区,并不包括北部和南海的赤道附近以及菲律宾和中印半岛地区。
南海中部(10-20oN,110-120oE)地区的平均降水(CMAP)、平均向外长波辐射(OLR)、上部对流层平均水汽亮温(HIRS)和西风都表现为这种突然的变化。
图8-4.2给出的是这4个要素的季节变化。
降水从五月第3候的4mm/d以下上升到五月第4候的6mm/d以上,风向从东风转变为西风,OLR和水汽亮温值也在这个时候发生了突然变化。
所以,人们把南海季风的季节突然爆发定在五月中旬或者五月第4候。
从五月中旬到十月底是南海的夏季风湿润期,其他的时间是相对干的时期。
从这个图上看,南海中部的干湿转换和干期与湿期的维持是很清楚的。
11 南亚季风人们对南亚季风的研究历史悠久,内容很多。
这里我们仅仅用现代观测资料比较南亚季风与东南亚季风的区别。
比较南海季风突然爆发前的第27候和南海季风爆发时28候的亚洲-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的气候降水分布看,27候,华南-日本的雨带是副高边缘西风带上的锋面降水。
南海中部是一个相对干的区域。
其西侧的中印半岛降水、南海南部的降水和菲律宾以东的降水与那里的越赤道气流有关。
可见,27候南海中部已经为四面降水所包围。
27候印度半岛上也处于干的少雨区中。
28候,随着西南季风气流的形成,整个亚洲雨带从赤道印度洋-孟加拉湾-南海-西北太平洋连成一条线。
正是这条雨带和与雨带相伴随的西南季风气流形成了南亚季风和东亚季风的季节性相互联系和向北的推进。
南亚季风与海季风的比较:•南亚季风在风和湿度(降水)上是一个渐变过程,而南海季风表现为突变过程•南亚年降水循环呈“Y”型,而东南亚呈倒“Y”型•两个地区的降水特征与低层流场差异有着密切的联系12 东亚季风•气候上东亚地区包括中国东部、朝鲜半岛和日本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