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原因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三大因素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三大因素
全球医院网2011-04-08我要评论我要订阅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其形成的三大因素是:静脉血流滞缓、静脉壁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
具体介绍如下:一、静脉血流滞缓手术中脊髓麻醉或全身麻醉导致周围静脉扩张,静脉流速减慢;手术中由于麻醉作用致使下肢肌内完全麻痹,失去收缩功能,术后又因切口疼痛和其它原因卧床休息,下肢肌肉处于松弛状态,致使血流滞缓,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二、血液高凝状态这是引起静脉血栓形成的基本因素之一。
各种大型手术是引起高凝状血小板粘聚能力增强;术后血清前纤维蛋白溶酶活化剂和纤维蛋白溶酶两者的抑制剂水平均有升高,从而使纤维蛋白溶解减少。
脾切除术后由于血小板骤然增加,可增加血液凝固性,烧伤或严重脱水使血液浓缩,也可增加血液凝固性。
三、静脉壁的损伤 1、机械性损伤静脉局部挫伤、撕裂伤或骨折碎片创伤均可产生静脉血栓形成。
股骨颈骨折损伤股总静脉,骨盆骨折常能损伤髂总静脉或其分支,均可并发髂股静脉血栓形成。
2、化学性损伤静脉内注射各种刺激性溶液和高渗溶液,如各种抗生素、有机碘溶液、高渗葡萄糖溶液等均能在不同程度上刺激静脉内膜,导致静脉炎和静脉血栓形成。
3、感染性损伤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由静脉周围感染灶引起,较为少见,如感染性子宫内膜炎,可引起子宫静脉的脓毒性血栓性静脉炎。
以上便是关于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其中静脉血流滞缓和血液高凝状态是两个主要原因。
单一因素尚不能独立致病,常常是两个或3个因素的综合作用造成深静脉血栓形成。
(责任编辑:夏天)。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概述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临床上常见的周围血管 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及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本病 的发病率呈逐步上升的趋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 指血液在深静脉系统内不正常凝结,堵塞管腔,导致 静脉回流障碍的一种疾病。
一病因
血管内膜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是血栓形成 的三要素。
1、病室安全、整洁、减少不良刺激,使患者保持良 应用期间应注意肢端皮肤色泽及肢体肿胀情况。
病变静脉内直接用药可以使药物直接作用于血栓。 症状与血栓形成的时间一致。
肺栓塞典型症状好:呼的吸困难精、胸神痛、状咳、态咳血,。 有利于气血运行及疾病的康复。
膝关节屈曲15度,使髂股静脉呈松弛不受压状态,并可缓解腘静脉牵拉,避免膝下垫枕,以免影响小腿静脉回流。
周围型:也称小腿静脉丛血栓形成。血的周围血管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及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本病的发病率呈逐步上升的趋势
。
血栓局限,多数症状较轻,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小腿疼 病变静脉内直接用药可以使药物直接作用于血栓。
急性期患者应绝对卧床10-14天,患肢抬高,高于心脏水平20-30cm,以防栓子脱落引起肺栓塞。
五护理要点
一、一般护理 二、平卧位疗法护理 三、用药护理 四、肿消散外敷的护理 五、肺栓塞的观察 六、出血并发症的观察 七、弹力袜和弹力绷带的应用
(一)一般护理 制品,多食纤维素丰富食物,必要时用开塞露,芦荟胶囊等,避免因排便困难引起腹压增高,影响静脉回流。
下肢DVT多见于左侧且混合型较多,男性略多于女性,下肢肿胀、疼痛和浅静脉怒张是下肢DVT的三大主要表现。 左侧多见,表现为臀部以下肿胀,下肢腹股沟及患侧腹壁浅静脉怒张,皮肤温度升高,深静脉走向压痛。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溶栓、抗凝、等药物治疗。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名词解释是什么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名词解释是什么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简称DVT)是一种影响下肢深部静脉的疾病,其特征是在静脉腔内形成血栓,阻碍了血液正常循环。
DVT通常发生在下肢的深部静脉系统中,包括股静脉、腘静脉、腓静脉和足背静脉等。
本文将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原因、临床表现、预防方法以及治疗措施进行探究。
出现DVT的主要原因是Virchow三要素的不平衡,即血液在静脉内流动变缓(静滞)、血管壁受损和血液易于凝结(高凝血状态)。
这三个因素相互作用,导致了血栓的形成。
常见的血管壁受损原因包括手术创伤、外伤、炎症和肿瘤等。
而高凝血状态则可能由于遗传因素、药物使用、孕期等引起。
DVT的临床表现可以多样化,往往取决于血栓的位置和大小。
最常见的表现是患者感觉到肿胀、疼痛和乏力等症状。
此外,局部的红、肿、热也是非常常见的体征。
然而,DVT并非总是引起症状的,一些轻微的病例可能完全没有任何症状。
这就使得DVT的早期诊断变得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非常重要。
对于一些高危人群,如长时间卧床或长时间乘坐飞机的人员,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建议他们适当活动、穿着弹力袜、保持良好的水分摄入以及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此外,在手术前、孕期和其他高风险状态下,使用抗凝药物也是一种有效的预防措施。
对于已经确诊的DVT患者,及时治疗是至关重要的,以避免血栓的后续并发症。
药物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式,常用的药物包括肝素、华法林等。
此外,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静脉开路术或导管取栓术等。
这些治疗方法都需要由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和判断。
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外,改变生活方式也是DVT患者康复的重要环节。
患者需要遵守医生的建议,如定期服药和进行深静脉血栓的监测。
此外,坚持适量的运动,保持良好的饮食和体重控制,也有助于减少血栓再次发生的风险。
综上所述,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一种常见但又严重的疾病。
了解其形成原因、临床表现、预防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观察与护理
03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症状与体征
疼痛与压痛
疼痛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血液回流受阻,导致下肢淤血、肿胀,进而引起疼痛 。疼痛程度因个体差异而异,可表现为钝痛、胀痛或痉挛性疼痛。
压痛
在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部位,按压时会出现明显的压痛感。压痛范围与血栓的大 小和位置有关。
肿胀与水肿
肿胀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导致下肢淤血、肿胀。肿胀程 度因个体差异和血栓严重程度而异,可表现为轻度肿胀或明显的水肿。
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其家属提供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知识和健康教育,使其了解疾病的病因、 症状、治疗及预防方法。
生活指导
建议患者保持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饮食习惯,多饮水以降低血液粘稠度;避免穿过紧的 衣物和鞋袜,以免影响下肢血液循环;适当进行运动锻炼以增强身体素质和免疫力。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DVT的临床表现包括下肢 肿胀、疼痛、皮温升高、 浅静脉曲张等,严重者可 导致肢体残疾甚至危及生 命。
02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与危险因素
静脉壁损伤
静脉内膜损伤
由于静脉内膜具有良好的抗凝和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功能,若静脉内膜受损,可致静脉内血栓形成。
静脉壁损伤
静脉壁受到任何因素的影响,常见有机械性损伤、感染性和化学性损伤时,会使静脉内膜下基膜和结 缔组织中的胶原暴露,血小板发生黏附,并形成血小板凝块,黏附与损伤部位,进而启动内源性和外 源性凝血途径,形成纤维蛋白血栓。
保持患者下肢抬高,以利于静脉回流,减轻肿胀症状。
对于已经形成血栓的患者,避免对患肢进行按摩、挤压等操作,以免血栓脱落引起 严重并发症。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01
(DVT)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深静脉血栓形成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在肢体(通常是小腿或大腿)或骨盆深静脉的血液凝结。
DVT是肺栓塞的主要原因。
DVT由静脉回流受损,导致内皮损伤或功能紊乱,或引起高凝状态的状况所引起。
DVT可能无症状或引起肢端疼痛和肿胀。
诊断依赖病史和体格检查,确诊依赖客观检查,通常为超声多普勒检查。
当怀疑DVT时进行d-二聚体检查,阴性结果有助于除外DVT,而阳性结果不具有特异性,需要进行其他检查以证实DVT。
治疗通常是抗凝。
尽快予以充分治疗的情况下,预后一般良好。
常见的远期并发症包括静脉功能不全伴或不伴有静脉炎后综合征。
DVT最常发生于下肢或骨盆的深静脉( 腿部深静脉.)。
也可发生于上肢深静脉(占DVT病例的4%~13%)。
下肢DVT更可能引起肺栓塞(PE),可能是因为较高的凝血块负荷。
大腿的股浅静脉、腘静脉和小腿的胫后静脉是最常受累的静脉。
小腿静脉DVT较少可能是大栓子的来源,但可引起重复的小栓子倾注或散播到近侧的大腿静脉再从那里引起PE。
约50%的DVT患者有隐匿的肺动脉栓塞(PE),至少30%的PE患者有明显的DVT。
病因许多因素可导致DVT(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子)。
癌症是DVT 的危险因素之一,尤其在老年患者及有反复血栓的患者中。
分泌黏液的血管内皮细胞瘤与DVT的相关性最强,如肠或胰脏肿瘤。
在明显自发DVT患者中可能存在潜在癌症,但不推荐对患者进行广泛的癌症相关检验,除非患者有重大的癌症风险因素或者是暗示某种隐匿性癌症的症状。
病理生理下肢DVT 最常由以下因素引起:·静脉回流受损(例如在制动患者中)·内皮损伤或功能障碍(例如腿部骨折后)·高凝状态上肢DVT 最常由以下因素引起:·中心静脉导管、起搏器植入或注射药物引起内皮损伤所致。
上肢DVT偶尔表现为上腔静脉(SVC)综合征的一部分。
或由高凝状态、胸廓出口部锁骨下静脉受压所引起。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科普知识课件
知识课件
目录 介绍深静脉血栓形成 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 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方法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方法
介绍深静脉血 栓形成
介绍深静脉血栓形成
什么是深静脉血栓形成: 深静 脉血栓形成是指下肢深层静脉 内产生的血栓,可能造成严重 并发症。
血栓形成的原因: 血栓形成可 能是由于血液凝固机制紊乱、 静脉壁损伤或血液流动受阻等 因素引起。
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
高龄和肥胖: 高龄和肥胖可以增加深静 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遗传因素: 一些家族遗传疾病也可能增 加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预防深静脉血 栓形成的方法
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方法
血栓形成的预防措施: 长时间 不活动的人应该多进行活动, 保持血液流动,减少血栓形成 的风险。
均衡饮食和控制体重: 均衡饮 食和控制体重有助于降低深静 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方法
使用药物: 某些抗凝药物可以用于预防 深静脉血栓形成,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 用。
深静脉血栓形 成的治疗方法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抗凝药物和抗血小 板药物可用于减少血栓的形成 和阻止血栓的扩展。
手术治疗: 对严重的深静脉血 栓形成,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 疗,如血栓切除术或植入过滤 器。
介绍深静脉血栓形成
血栓形成的症状: 深静脉血栓形成常表 现为下肢疼痛、肿胀、发热和皮肤变色 等症状。
深静脉血栓的 危险因素
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
静脉狭窄或阻塞: 静脉狭窄或 阻塞可以导致血流缓慢,增加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长时间不活动: 长时间不活动 会导致下肢血液淤积,增加深 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下肢深静脉血栓
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随着血栓机化及再 通过程的进展,静脉回流障碍的症状逐渐 减轻,因而深静脉瓣膜破坏造成的静脉逆 流症状逐渐加重,后遗深静脉血栓形成后 综合征,处理方法根据病变类型而异。
闭塞为主者,以前述非手术疗法为主。 髂、股静脉闭塞而股静脉通畅者,在病情稳定后 可作耻骨上大隐静脉交叉转流术,使患肢远侧的高 压静脉血,通过转流的大隐静脉向健侧股静脉回流。 局限于股静脉阻塞者,可作同侧大隐静脉股----腘 (胫)静脉旁路术。 已完全再通者,因深静脉瓣膜破坏,静脉逆流 已成为主要病变,可采用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关闭不 全的手术治疗方案:1.股浅静脉腔内瓣膜成形术 2.股 浅静脉腔外瓣膜成形术 3.股静脉壁环形缩窄术 4.带 瓣膜静脉段移植术 5.半腱肌--股二头肌袢腘静脉瓣膜 代替术。
非手术治疗并发症
一旦出现出血并发症,除了停药外,应采用硫酸鱼精蛋白对抗肝素、 维生素K1对抗华法林; 使用10%6-氨基己酸、纤维蛋白原制剂或输新鲜血,对抗纤溶治疗 引起的出血。
手术疗法
1.取栓术
2.经导管直接溶栓术(CDT)
1.取栓术(thrombectomy)
最常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尤其是髂--股静脉 血栓形成的早期病例。研究发现:发病后3天内, 血栓与静脉内腔面尚无明显粘连,超过5天则粘连 明显,因此取栓术的时机应在发病后3~5天内。对 于病情继续加重,或已出现股青肿,即使病期较 长,也可施以手术取栓力求挽救肢体。手术方法 主要是采用Fogarty导管取栓术,术后辅用抗凝、 祛聚疗法2个月,防止再发。
并发症和后遗症
深静脉血栓如脱落进入肺动脉,可引起肺栓塞。 大块肺栓塞可以致死,小的局限性肺栓塞的临床 表现常缺乏特异性。 典型临床表现有呼吸困难、胸痛、咯血、低血 压和低氧血症等,严重者发病急骤,可迅速处于 晕厥状态,出现寒战、出汗、苍白或发绀,血压 明显降低等。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与预防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与预防静脉血栓(DVT)是临床常见疾病,尤其是长期制动的患者。
这不仅给患者及家属带来痛苦,而且也严重影响患者的功能恢复和康复治疗的进程,甚至危及生命。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关于下肢静脉血栓的原因与预防:一、下肢静脉血栓的病因1、静脉血栓:有23%~26%的急性下肢静脉血栓病人既往有过静脉血栓病史,且这些新形成的血栓往往来自原来病变的静脉,研究发现,复发的下肢静脉血栓病人血液常呈高凝状态。
2、外伤因素:创伤死亡的尸体解剖发现62%~65%的死者有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由于创伤可能导致下肢骨折,脊髓损伤,静脉血管损伤及需要手术治疗等,使创伤病人容易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另外机体创伤后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也促使血栓形成。
3、手术创伤:手术后DVT高发病率显示手术是下肢静脉血栓重要的易患因素,病人的年龄,手术种类,创伤大小,手术时间及术后卧床时间等都影响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其中手术类型尤为重要,普外科手术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病率在19%左右,神经外科手术在24%左右,而股骨骨折,髋关节成形术,膝关节成形术则分别高达48%,51%和61%,手术中用核素扫描已能发现约有半数病人在下肢有125I标记的纤维蛋白原沉积,其余的在术后3~5天均能发现纤维蛋白原沉积,但这并不表明下肢静脉血栓术后马上发生。
4、血流缓慢有些人本身患有一些疾病,就需要卧床休息,或者是手术过程中所起的生理性反应,术后肢体制动、呈久坐状态或血管受压狭窄,都会引起肢体血流缓慢。
血流缓慢会导致其在瓣膜窦内形成涡流,瓣膜局部缺氧就会造成白细胞粘附因子发达,从而促成血栓的形成。
5、血管损伤例如手术、骨折、外伤、化学药物等等。
如果静脉损伤时内膜下沉和胶原裸露,就会使静脉壁电荷改变,导致血小板黏附。
受到创伤时,内皮细胞功能会受损,就会释放生物活性物质,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很容易形成血栓。
血小板因为静脉壁电荷改变的缘故,或内皮细胞损害使凝血系统启动而黏附、聚集就会形成血栓。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常见原因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常见原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是指血液中的凝血因子在下肢静脉内形成血栓,可能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栓塞症(deep vein thrombosis, DVT)和肺动脉栓塞症(pulmonary embolism, PE)。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 Virchow三联征:Virchow三联征是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基本原因,包括静脉血管壁损伤、血液凝固状态改变和血液淤滞。
静脉血管壁损伤可能由于手术、外伤、化学刺激或器械插入等引起,血液凝固状态改变可能由于肿瘤、妊娠、孕产期、雄性激素使用、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或突变等引起,血液淤滞可能由于长时间静坐、床位休息、长时间站立、肥胖、高龄等引起。
2. 血管内导管使用:长时间留置静脉导管或动脉导管可导致静脉血栓形成。
导管放置过程中可能会导致血管内损伤,并引起血液凝固,导致血栓形成。
3. 外伤和手术:任何外伤(尤其是下肢骨折和骨折复位手术)或手术过程中,静脉血液淤滞和血管壁损伤的发生率增加,从而增加了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4. 妊娠和分娩:妊娠期由于体内黄体酮和雌激素水平升高,导致血液凝固状态改变,加上子宫压迫静脉,使得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
分娩也可能导致静脉血管壁损伤。
5. 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或突变:某些人的体内存在凝血因子缺乏或突变,使得他们易于形成血栓。
常见的遗传性凝血因子异常包括凝血酶原、凝血酶和抗凝血酶蛋白C、S和抗抗凝血酶血磷脂抗体。
6. 药物使用:口服避孕药和激素替代治疗可能导致血液凝固状态改变,增加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7. 肿瘤:某些肿瘤(如胰腺癌、肾癌和直肠癌)本身以及它们引起的体内炎症和恶性肿瘤的高血液凝结状态,都可能导致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8. 高龄: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壁变薄、弹性下降,血管内膜容易受损,血管壁平滑肌功能减退等,都有助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
总结起来,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常见原因主要包括Virchow三联征、血管内导管使用、外伤和手术、妊娠和分娩、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或突变、药物使用、肿瘤和高龄等。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与对策2篇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与对策2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第一篇:原因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在下肢深静脉内形成血栓,常见于长时间不动、长时间站立或坐着、缺乏运动、手术后、受伤后等人群中。
其原因分析如下。
1. 缺乏运动:长期久坐、久站或久躺不动会导致肌肉活动减少,血液循环不畅,从而易导致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2. 静脉瓣膜功能障碍:静脉瓣膜是维持正常血流的关键,在长时间站立或其他情况下,腿部静脉血液会逆流,导致血栓形成。
3. 外伤或手术:外伤或手术后,组织损伤会引起血流减慢,静脉内血栓的形成机会增加。
4. 高龄和肥胖:老年人和肥胖者由于机体代谢缓慢,血液黏稠度增加,易造成下肢血栓。
5. 孕妇或卧床休息:孕妇和卧床休息的人由于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血液循环不畅,增加下肢血栓的风险。
针对以上原因,可以采取以下对策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1. 多进行体育锻炼:经常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可提高肌肉活动和血液循环,减少下肢血栓的风险。
2. 避免长时间久坐或久站:如果需要长时间久坐或久站,可尝试定期活动双腿肌肉,如抬腿、踮脚等动作,以促进血液循环。
3. 常穿压力袜:压力袜能有效提高下肢静脉血液的回流速度,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4. 饮食调节:控制体重,避免肥胖,保持均衡饮食,避免高盐、高脂食物。
5. 定期旅行时活动肌肉:长时间乘坐飞机、汽车等交通工具时,定期活动肌肉,如定时站立、进行踏步动作等,以促进血液循环。
第二篇:预防对策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疾病,在预防方面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 四肢肌肉锻炼:保持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特别是下肢的肌肉锻炼,如散步、跑步、骑自行车、游泳等,可以有效提高血液循环,减少下肢血栓形成的风险。
2. 避免久坐或久站:对于长时间久坐或久站的人群,应定期活动肌肉,如抬腿、踮脚,或者在工作间隙进行一些简单的运动,以保持血液畅通。
3. 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时间:避免长时间连续的工作或者久坐不动,应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时间,注意适时休息和活动,保证充足的睡眠。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进展_张凤
讲座
பைடு நூலகம்
嗽、尿潴留,饮食上要合理,营养均衡,保持大便通畅,因为咳 嗽、便秘、用力排尿会引起腹压增高,从而出现下肢静脉回流受 阻现象。宣传吸烟的危害性,劝告患者及家属禁烟,以免血管受 到刺激而引起静脉收缩。定期复查。
4 小结 深静脉血栓起病较急,严重者可引起肢体坏死甚至致命性 肺栓塞。深静脉血栓是骨科患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下肢深静 脉血栓是多种因素所致,并且易危及生命。临床上约 90%的肺 栓塞是由下肢深静脉血栓引起,近年来如何预防深静脉血栓及 其护理受到临床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及时的治疗和良好的护 理对促进患者康复非常重要。科学、有效的护理,使患者了解深 静脉血栓的相关知识,对于患者因疾病产生的焦虑不安、抑郁 等不良情绪给予心理指导,缓解不良情绪带来的影响,调动其 主观能动性,保持良好的情绪,增强战胜病魔的信心,使患者积 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对深静脉血栓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1 深静脉血栓的发病原因 1.1 静脉血流滞缓 手术及麻醉可致周围静脉扩张,从 而影响静脉回流[2]。在手术过程中、术后的卧床制动会使血流减 慢,血液停滞;同时,血管中的血液流动速度会受到石膏固定的 影响。 1.2 血管内膜损伤 血管壁是内皮细胞的天然屏障,手 术往往会致使这个天然屏障作用受到破坏,从而启动内、外源 性凝血系统,促使促凝因子和物质的大量产生,致使血液中大 量的血小板聚集。由于血管壁受到破坏,血管收缩,纤溶功能下 降,血浆中的抗凝物质不断减少,抗血栓形成作用不断减弱,促 进血栓形成[3]。 1.3 血液高凝状态 由于受到手术、麻醉及原发性损伤 的刺激,血栓激活产物会增多;因脱水及失血(如术前禁食水、 手术创伤)都会导致血液浓缩,致使血液中血细胞相对增多,血 液流动的速度减慢,使得血液凝固度进一步增加。手术还可引 起血小板数量的增多,术中、术后止血药物的使用以及血液制 品的大量输入均可导致血液高凝状态。其他的一些因素如吸 烟、高龄、心脑血管疾病、下肢静脉曲张等,均可增加血液的黏 稠度,从而导致深静脉血栓的形成[4,5]。 2 预防措施 2.1 一般预防 术前对患者及家属讲解深静脉血栓的病 因、特点、病情、手术方法以及常见并发症和预后,解除患者 的 焦虑情绪,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康复率。告知患者术前训练及 术后早期活动对防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和康复非常重要[1,6]。松 止血带时,禁忌骤然松动止血带,应分次减压,防止静脉血流陡 增。同时,刺激性强的药物对患者影响很大,在使用过程中要避 免。正确的体位有利于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不会影响深静脉 回流[7]。则伤口引流管要妥善固定,如果引流不通畅,可引起伤 口出血以及肿胀,静脉回流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8]。术后鼓励患 者在病情允许范围内尽可能早期下床活动,多做深呼吸及咳嗽 动作,加快静脉血流的速度,改善血流动力学,降低下肢术后深 静脉血栓发生率。
1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极 的 意义 ,现 报 道 如 下 。
动 、被动运 动做示 范 ,告诉患 者术后若 出现 下肢酸 痛 、肿胀 等
异 常 感 觉 ,应 及 时告 诉 医师 。
1 临床资料
3.1.2 尽量缩短禁食水时间 ,预防血液 浓缩 。
本组病例均为我院 2007年 1月 一2009年 8月期间 的住 3.2 术 中预 防 措 施
中剖 宫 产 5例 ,子 宫 肌 瘤 、烧 伤 、下 肢 外 伤 、甲状 腺 瘤 、急 性 阑 缓慢 ,药物 滞 留时 间长 ,对 下 肢 血 管 刺 激大 ,因此 ,汪宋 凤
尾炎和下肢脂肪瘤各 1例。DVT发生时间最短术后 2 d,最长 等 提 出应尽量避 免选 择下肢 静脉 穿刺 ,以免 引起 静脉炎 。
脉血栓形成进行 回顾性 分析 ,找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 ,针 3.1.1 健康 教育。术 前 由责任护 士向患者讲解 围手术 期 的
对原因提出护理措施 ,从 而 降低下肢深静 脉血栓形成 的发生 相关注意事项 ,尤其对 如何预 防下肢深静脉 血栓形成 的相关
率 ,对减少患者的痛苦 ,缩短住 院时间 ,降低 医疗费用具 有积 内容反复讲解 ,直到患者及 家属理解为止 。并 就下肢 如何主
张力 减退 ,泵学功能减退 ,静脉 回流减少。 (4)术后 牵拉 、压 开 床 面 。
迫 、器械损伤激活凝血机制 。(5)术前 、术 后禁食水 ,致 血液 3.3 术 后 预 防措 施
浓 缩 ,继 而导 致 血 液 高 凝 状 态 ,也是 下肢 深 静 脉 血 栓 形 成 的 因 3.3.1 禁 忌 使 用 止 血 药 物 ,尤其 是有 血 液 高 凝 状 态 的患 者 。
痛 、长时 间卧床等 因素 ,易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2)手 3.2.2 针对 DVT的好发部位 的护理措施 。DVT的好发部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与预防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其风险因素包括长时间卧床、手术后、体积过大的肿瘤、长时间乘坐飞机或长途汽车、怀孕等。
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老年人、长期接受激素治疗的患者、长期服用口服避孕药的女性等,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病率也较高。
了解和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对预防其发生有重要意义。
1. 长时间卧床长时间卧床不动是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卧床状态下,体位改变不频繁,缺乏运动刺激,导致下肢肌肉活动减少,拍打静脉回流顺利性下降,从而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
因此,在卧床状态下的病人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活动,如进行简单的肌肉锻炼、活动腿部、改变体位等方式,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此外,长时间在办公室或家中坐着工作也会导致肌肉长时间收缩,引起下肢静脉血流减慢,也可能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
2. 手术后手术后的患者由于需要卧床休息以及手术前的压力等因素,特别容易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
在一些高危人群中,例如已有下肢深静脉血栓既往史、正在接受激素治疗或使用口服避孕药等,需要特别增强预防措施。
实施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是手术后重要的一环,包括早期活动和使用肌肉泵增强器,如弹性袜等。
3. 肿瘤肿瘤患者长期卧床、放疗和化疗等治疗过程使得血管壁发生损害,在血管内形成血栓。
同时,恶性肿瘤分泌的凝血酶原活化物等化学物质,也可能刺激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
因此,长期接受肿瘤治疗的患者特别容易患上下肢深静脉血栓,需要特别谨慎,进行血栓形成的专门筛查和防止措施。
4. 长途旅行长途旅行常常需要乘坐飞机或长途汽车,时间较长,座位空间较狭小,无法活动,静脉回流受阻,从而容易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出现。
因此,旅游前,特别是对于乘坐飞机或长途汽车旅游的人群来说,应该采取适当的措施,如穿着紧身的弹性袜,适当活动、食物多样性等,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有哪些?一.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什么是下肢静脉血栓?下肢静脉血栓(Lower Extremity Venous Thrombosis)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主要指在下肢深静脉内形成的血栓。
在生理上,深静脉负责将血液从下肢输送回心脏,但当血液在深静脉内凝结成块时,就会形成血栓。
这种血栓可以导致深静脉阻塞,从而降低血液循环速度,引发下肢肿胀、疼痛、瘙痒、皮肤发红等症状。
而当这些血栓脱落并进入肺部,就会引起肺栓塞,这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可能会危及生命。
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病原因很多,最常见的则包括长时间静止不动、卧床不起、手术后、受伤、抽烟、服用避孕药等情况。
因此,了解下肢静脉血栓的原因和预防措施非常重要。
二.下肢静脉血栓是由哪些原因引起的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它的发生原因可能与多种因素相关。
以下是一些可能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
1.缺乏运动:缺乏运动是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长期久坐、躺着、行走、站立时间过长等,都会导致下肢的血液循环逐渐变差,髋关节以下肌腱组织的肌肉收缩减慢,这会导致血液在静脉内积聚,从而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2.龋齿:研究表明,牙齿不好的人往往容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此现象可能是由于感染所致。
因此,建议每年都要进行牙齿检查和保养,保证口腔健康。
3.遗传风险: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也可能是一种遗传性疾病。
如果您有家族病史,那么您可能更容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4.药物不当使用:一些药物被发现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之间有一定的关联,如口服避孕药、雌激素替代治疗、某些化学药物等。
5.肥胖:肥胖也是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之一。
由于过度肥胖会增加下肢的压力和负担,这意味着长度上的静脉更应该移动血液。
如果长度变长,则静脉可能会将血液慢慢流向小腿。
6.脱水:脱水也可以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因为脱水会导致血液浓缩,血液流体的黏度变高,血液流动性变差,从而增加血栓形成风险。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治疗
(优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 治疗
概念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在深 静脉血管内不正常的凝结,阻塞管腔,导致静 脉血回流障碍。全身主干静脉均可发病, 尤其是下肢静脉,又以左下肢最为多见, 男性略多于女性。下肢深静脉血栓若未及 时治疗,将造成程度不一的慢性深静脉功 能不全,甚至致残,在急性阶段由于血栓 脱落所引起的肺梗塞是临床猝死的常见原 因之一。
(2) 出血:溶栓治疗中最主要的并发症是出血,特
别应警惕胃肠道颅内出血,因此溶栓治疗前应检查
血型血红蛋白血小板及凝血功能;药量的调整通常
以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
维持在正常值的倍为宜。
并发症
(3)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是最常见最重要的并发症,在血栓的机化过程中静脉瓣膜
并发症
(1)肺动脉栓塞:肺动脉栓塞是DVT最严重的并发 症,发生率为20%-40%,约11%在出现症状的1小 时内死亡。病人如果出现胸痛、心悸、呼吸困难及 咳血等症状,立即给予平卧,避免作咳嗽及翻身活 动。报告医生,并给以心电监护,高浓度氧气吸入,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积极配合 治疗。
猝(死三的)常其见它原:血因CT之检栓一查。、中磁共,振成经像检导查、管放射直性核接素检灌查亦注具有溶优越栓性。药物溶解血栓。优势在于导 管与血栓的直接接触,溶栓药物的持续灌注,血栓得以迅 ⑤75 岁以上患者慎重选择
(二)静脉造影:是诊断DVT的金标准,能使静脉直接显像,可有效地判断有无血栓,能确定血栓的大小、位置、形态及测支循环情 况。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
• 19世纪著名医学家 魏尔啸(VIRCHOW )提出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是血液滞 缓,静脉壁的损伤和高凝状态。左下肢血 栓形成远远高于右下肢,特别是原发性髂 -股静脉血栓形成。有时下肢静脉血栓还 可以向心性延伸至下腔静脉,甚至堵塞肾 静脉而引起肾功能衰竭从而威胁生命。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措施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措施
一、形成原因
1•静脉壁损伤:静脉损伤时,可造成内皮脱落及内膜下层胶原裸露而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形成血栓,同时静脉壁电荷改变导致血小板聚集、粘附形成血栓。
2•血流缓慢:见于长期卧床、术中、术后、肢体固定等制动状态及久坐
不动等。
3•血液高凝状态:是最主要原因,见于妊娠、产后、术后、创伤、肿瘤组织裂解产物、长期服用避孕药,使血小板数增高、凝血因子含量增加,而抗凝血因子活性降低导致血管内异常凝结形成血栓。
血栓脱落或者裂解的碎片随血流进入肺动脉可引起肺栓塞,大片肺栓塞可致死应高度重视二、护理措施
1•饮食:进食低脂富含纤维素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尽量避免因排便
困难引起腹内压增高而影响下肢静脉回流。
2•体位:术后抬高患肢30度,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肢体肿胀。
3•活动:
(1 )鼓励病人尽早下床活动,加强日常锻炼,促进静脉回流。
(2)对于长期卧床和制动病人,应同时指导其家属加强病人床上
运动,如定时翻身,协助病人做四肢的主动被动锻炼,必要时穿弹力袜。
(3)避免在膝下垫枕过高、过度曲髋、用过紧腰带和紧身衣物而
影响静脉回流。
4•保护静脉:静脉壁损伤也是静脉血栓形成因素,长期静脉输液者应尽量
保护静脉,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
5•戒烟:长期卧床及手术病人应告知病人绝对禁烟,防止烟草中尼古丁刺激引起血管收缩。
6•及时就诊:若突然出现下肢剧烈疼痛、浅静脉曲张伴有发热等,应警惕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及时就诊。
下肢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下肢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下肢血栓是由于腿部静脉血管流动缓慢,使血液处于凝固状态,堆积在下肢静脉管内所形成的下肢血栓,长期卧床或者是生活中活动量小都会容易导致下肢血栓,一般从人体小腿开始形成,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病情严重,同时还会容易导致肺栓塞等疾病,对人体的危害非常大。
★下肢血栓病因1、血流淤滞状态血液淤滞是造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首要因素。
由于久病卧床,外伤或骨折,较大的手术,妊娠,分娩,长途乘车或飞机久坐不动,或长时间的静坐及下蹲等可使血流缓慢,淤滞,促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左髂静脉易受右髂动脉骑跨压迫(Cockett综合征),造成远侧静脉回流障碍,导致血栓形成。
2、血液高凝状态如创伤,手术后,大面积烧伤,妊娠,产后等均可使血小板增高,黏附性增强,易形成血栓。
另一类由于先天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造成的AT-III、PC、PS和t-PA等的降低或活性异常,称为“遗传性血栓综合征”,也可导致静脉血栓形成。
3、静脉壁损伤静脉壁受到任何因素的影响,常见有机械性损伤,感染性和化学性损伤时,会使静脉内膜下基膜和结缔组织中的胶原暴露,血小板随后黏附其上,发生聚集,并释放许多生物活性物质,如儿茶酚胺、5-羟色胺等,同时在血小板凝血酶的作用下,通过花生四烯酸形成前列腺素PGG2、PGH2等物质,这些物质又可以加重血小板的聚集,有利于形成血栓。
★临床表现1、原发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血栓形成位于髂-股静脉,发病率比小腿肌肉丛静脉血栓形成低,左侧多见。
髂-股静脉是整个下肢静脉血回流的主要通道,一旦发生血栓形成,迅速发病。
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①患肢疼痛和压痛,血栓激发的炎症反应可致局部持续性疼痛;远侧静脉血液回流障碍则导致胀痛,站立时症状加重,在髂-股静脉行径上常可触及条索和压痛;②肿胀,由严重静脉回流障碍所致,故一般均颇严重;③患肢皮色发紫,严重者可致花斑状以至坏疽;④严重病例肢端动脉搏动明显减弱以致消失;⑤浅静脉曲张为代偿性,急性期多不明显。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怎么回事?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怎么回事?*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理病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因*一、发病原因经典的Virchow理论认为:血管壁损伤、血流异常和血液成分改变是引起静脉血栓的3个主要因素。
目前,分子水平的研究成果对这一理论有了新的认识。
静脉正常的内皮细胞能分泌一系列抗凝物质,如前列腺素I2(PGI2,前列腺环素)、抗凝血酶辅助因子、血栓调节素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活化剂(t-PA)等。
但在某些情况下,静脉内皮层可从抗凝状态转化为前凝血状态,内皮细胞产生组织因子、von Willebrand因子和纤维连结蛋白等,内皮层通透性增加,并可见到白细胞黏附于内皮细胞表面,而内皮细胞原有的抗凝功能受到抑制。
炎性细胞对血栓形成起着触发和增强作用,其分泌的白介素-1(IL-1)和肿瘤坏死因子(TNF)能促使纤维蛋白原沉积,并抑制纤溶;TNF可抑制内皮细胞血栓调节素的表达,使内皮细胞从抗凝状态转化为前凝血状态。
许多静脉血栓起源于血流缓慢的部位,如小腿腓肠肌静脉丛、静脉瓣袋等,临床上发现肢体制动或长期卧床的患者容易形成静脉血栓,这些都提示血流缓慢是血栓形成的因素之一。
与脉冲型血流相比,静态的流线型血流容易在静脉瓣袋底部造成严重的低氧状态,缺氧使内皮细胞吸引白细胞黏附并释放细胞因子,继而损伤静脉内皮层。
血流淤滞造成活化的凝血因子积聚,并不断消耗抗凝物质,凝血-抗凝平衡被打破,从而导致静脉血栓形成。
因此血流淤滞是血栓形成的又一因素。
血液中活化的凝血因子在血栓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被激活的凝血因子沿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途径激活凝血酶原,使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最终形成血栓。
如没有活化的凝血因子,即使存在血流淤滞和血管损伤,血栓仍不会形成。
同样单有活化的凝血因子,也无法形成血栓,活化的凝血因子很快会被机体清除。
因此静脉血栓是在多因素作用下形成的,而血液成分的改变是血栓形成的最重要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原因
导语:下肢深静脉血栓又称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那么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原因有哪些呢?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一般多见于静
下肢深静脉血栓又称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那么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原因有哪些呢?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一般多见于静脉血流滞缓和静脉壁损伤,对于患者的伤害是比较大的,一定要注意做好日常额预防工作,降低疾病的发病几率。
1.静脉血流滞缓
引起血液淤滞的原因很多,如长时间的制动、因病卧床、久坐、静脉曲张等。
手术患者手术中脊髓麻醉或全身麻醉导致周围静脉扩张,静脉流速减慢;手术中由于麻醉作用致使下肢肌内完全麻痹,失去收缩功能;术后又因切口疼痛和其他原因卧床休息,下肢肌肉处于松弛状态,致使血流滞缓,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2.静脉壁的损伤
(1)化学性损伤静脉内注射各种刺激性溶液和高渗溶液,如各种抗生素、有机碘溶液、高渗葡萄糖溶液等均能在不同程度上刺激静脉内膜,导致静脉炎和静脉血栓形成。
(2)机械性损伤静脉局部挫伤、撕裂伤或骨折碎片创伤均可引起静脉血栓形成。
股骨颈骨折损伤股总静脉,骨盆骨折常能损伤髂总静脉或其分支,均可并发髂股静脉血栓形成。
(3)感染性损伤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由静脉周围感染灶引起,较为少见,如感染性子宫内膜炎,可引起子宫静脉的脓毒性血栓性静脉炎。
上述关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原因的分析,希望帮到患者,也希望大家在日常的生活中要注意躲参加体育锻炼,提升自身的免疫力和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