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脑科学理论与技术在脑功能障碍康复中的应用》项目简介
来自脑科学的前沿报告:构建数字化脑功能缺损远程医疗系统
该系统 为解决 以下脑缺损 问题 提供 了新 的方 向和解决方 案 :诵读 困难 ( yl i 、普 通 阅读 困难 ( ria edn D s xa e ) O dnr raig y
现代神经 科学认为 ,对 于神经的损伤 的治 疗最 好的方法 是针对大脑特 殊发育特点 ,使用生物物理刺激 的手段进行功
及其关键 。在此 阶段 中,大脑 的发育显示 出了与其 他器官的 特殊性 ,即作 为信息处理器 官 ,其发育并非如其他器 官一样
远程 医疗系统是 目前 国际上发展非常迅速 的一 门跨学科
高新科技 ,主要应用于公共卫 生以及医学数据库 ,临床 的诊 断 、会诊 、检查 和监护 ,与远程教 学 ,手术观摩等 方面 ,而 直接通过 网络对儿童脑功能缺损病 人进行治疗 尚不 多见 。远 程脑功能缺 损医疗平 台是一个 能通过 Itme 向需求人 群提 ne t 供真正的治疗服务的新型远程 医疗 系统 ,它使脑功 能缺 损治 疗 的”家庭 化” ”趣 味化”和”个性化 ”成 为可能 ,使尽 可 、 能多的患者在医院的管理下得到有效的治疗。
受激 素和营养 主导 。取而代之地 ,其接受的外界物理 ( 信息)
刺激 的影 响起到决 批评定 性 的作 用 。例如 ,在 出生后早 期 ,
如果 双眼接受 到的视觉信息不平衡 ,就会导致弱视 。继而 由 于大脑皮层 的 7 — 0 0 8 %的区域 都会受 到视 觉的影 响 ,可能会
引发更为严重 的脑神经损伤 。
dsb i )、阅 读 理 解 困难 ( rbe si raigcm rhn 能性 的治疗 。如美国视光学会对 于斜视 的保守 治疗 、弱视视 i it a ly Polm n edn o pee — s n 、拼 写 问题 ( pln rbe s 、记 忆 缺 损 ( m r i) o S el gpolm ) i Me o y d odr 、非听觉学 习困难 ( o— eb lerigdsbly 、 i res s ) N n vra la n i it) n a i 数 学困难 ( te ai iiut 、大脑 缺损导致 知觉一 知 Ma m t sd cl ) h c f y 认 缺损 ( curdba jr i ecpu lcg iv ect 、 A q i ri i u wt p reta—ont edf i ) e nn y h i i s 注意力缺损 (t ni i res 。 A t t nds dr) e o o
【课题申报】脑卒中后的认知功能康复
脑卒中后的认知功能康复课题申报书一、课题的背景与意义脑卒中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居高不下。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约为245万人,成为我国人口死亡原因的第一位。
与此同时,脑卒中后的认知功能丧失也成为了脑卒中患者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这不仅对患者本人的生活质量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认知功能是人类高级神经活动的核心之一,包括注意力、记忆、计算和语言等多个方面。
脑卒中后的认知功能受损常常表现为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计算能力下降以及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障碍等,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产生很大的困扰。
因此,积极开展脑卒中后的认知功能康复研究,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水平,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本课题旨在通过对脑卒中后的认知功能康复进行系统研究,探索有效的康复策略和方法,从而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水平,改善其生活质量。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 脑卒中后认知功能损害的评估与分类,包括认知功能评估工具的选择和评估方法的制定;2. 脑卒中后认知功能康复的干预策略研究,包括药物诱导、康复训练和心理干预等方面;3. 脑卒中后认知功能康复效果的评价,包括康复效果评估指标的选择和评估方法的制定;4. 脑卒中后认知功能康复的长期随访研究,探索康复效果的持久性和影响因素。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本课题将采用综合性研究方法,包括文献调研、实证研究、康复训练和随访研究等。
具体的技术路线如下:1. 文献调研:对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确定研究的基础和前沿;2. 实证研究:通过患者病历、神经影像学和认知功能评估等数据的搜集与分析,确定研究对象的样本特点和基线水平;3. 康复训练:将脑卒中后认知功能康复的干预策略应用于患者,进行系统化的康复训练;4. 随访研究:对康复训练后的患者进行长期随访,评价康复效果的持久性和影响因素。
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计算机辅助康复训练结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
.
Efeto mp trAsi e r iigCo ie t n p zlo g iv mp ime tP s to e LIS u fc fCo ue ss dT ann mbn dwi Do e e i nCo nt eI ar n otSr k t h i h n,QI W e— U i
51 3 06 0)
【 要 】 目的 : 察 计 算 机 辅 助 康 复 训 练 结 合 盐 酸 多 奈 哌 齐 对 脑 血 管 意 外 患 者 认 知 障 碍 的康 复 效 果 。 方 法 :2例 摘 观 3
有认 知 障碍 的脑 卒 中患 者利 用计 算 机 的 生 动 画 面进 行 注 意 力 、 向力 、 觉 空 间 、 忆 力 、 算 力 、 行 功 能 、 决 问 题 及 定 视 记 计 执 解
语 言交 流 等 一 对 一 的针 对 性 康 复 训 练 并 每 日 口 服 盐 酸 多 奈 哌 齐 片 治 疗 。 治 疗 前 后 采 用 神 经 行 为 认 知 状 态 检 查 量 表
( S ) 观评 价 其疗 效 。 结果 : 疗 6周 后 , 治 疗前 比 较 3 NC E 客 治 与 2例 患 者 的记 忆 力 、 意力 、 向力 、 述 、 名 及 空 间 结 构 注 定 复 命
维普资讯
中 国康 复 ・ 0 7年 8月 ・ 2 第 4期 20 第 2卷
2 41
脑 卒 中后 认 知 障碍 的计 算 机 辅 卫 红 ,郑金 利
( . 州医学 院第三 附属 医 院康 复 科 , 州 5 0 5 ;2 中山 大 学 附属 第三 医 院康 复 医 学科 , 州 1广 广 1 10 . 广
hn o g,ZHENG -i Ji l.De a t n f “ “ M e cn n p rme t R 6z o o diie,T eTh r fiitd Ho p tlo a g h uM e c l h id Af la e s ia f Gu n z o dia
脑科学研究进展及应用
脑科学研究进展及应用脑科学是指研究大脑与神经系统的科学领域。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脑科学领域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人类大脑如何工作以及如何应对各种疾病。
本文将介绍脑科学的最新进展及其在医疗、教育、商业等领域的应用。
神经科学和认知科学正在迅速发展,人们对大脑结构和功能的理解正在不断深入,而这种理解正对医疗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例如,在诊断和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方面,人们已经运用了传统的医学技术,如脑电图和磁共振成像,但是这些技术仍有一些局限性。
最新的脑科学技术有望改变这种情况。
近年来,脑机接口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是在康复领域。
这种技术可以通过电极或其他传感器直接读取大脑的电信号,并将这些信号转化为身体动作。
因此,通过这种技术,残疾人可以通过思想来控制肢体运动。
这种技术对于患有脊髓损伤和截肢的人来说,是一种非常有益的治疗手段。
此外,神经干细胞研究正在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希望。
神经干细胞可以转化为许多类型的神经细胞,并在大脑中重新生成。
虽然还处于研究阶段,但是这种技术的未来看起来非常的光明。
除了医疗领域,脑科学的应用还包括教育和军事。
在教育领域,人们现在已经能够使用脑成像技术来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大脑活动。
例如,一些研究表明,某些学生可能更适合以视觉的方式学习,而另一些学生则更适合以听觉和口头的方式学习。
通过这种方法,老师可以更有效地教授学生,并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
在军事领域,脑科学可以帮助强调军人的心理健康和战斗力。
例如,许多军队都使用了神经反馈技术来控制士兵的情绪和焦虑。
另外,神经成像技术也被用来研究眩晕和运动疾病等问题与大脑的关系,以便军方能够更好地了解战地环境和士兵的情况。
脑科学的研究和应用还漫长无边,我们还可以在许多其他领域看到它的应用,如商业、体育、决策制定、人工智能等等。
这些应用将进一步推动我们对人类大脑的理解,使人类在各个方面更加智慧和健康。
神经康复治疗的前沿技术
神经康复治疗的前沿技术引言:随着人们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认知不断提高,神经康复治疗成为了帮助患者恢复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神经康复治疗的前沿技术不断涌现,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本文将介绍几种在神经康复治疗中应用广泛且有潜力的前沿技术。
一、虚拟现实技术在神经康复中的应用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通过电脑生成模拟环境,使用户可以与之进行互动交流的技术。
在神经康复领域,虚拟现实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康复训练中。
通过模拟日常生活场景或运动训练环境,患者可以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下进行运动和训练。
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少受伤风险,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强患者对自身能力的信心。
虚拟现实技术还可以为患者提供即时反馈和个性化康复方案。
康复师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设计虚拟训练任务,监控患者的运动数据,并给予及时指导和鼓励。
这种个性化的训练方式可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康复需求,提升治疗效果。
二、脑机接口技术在神经康复中的应用脑机接口技术是一种通过直接将人脑信号与外部设备相连,实现人机交互的技术。
在神经康复治疗中,脑机接口技术被用于帮助患者恢复运动能力或改善言语能力。
脑机接口技术通过记录大脑活动所产生的电信号,并将其转换为对应的指令,进而控制外部设备。
例如,在恢复运动功能方面,患者通过想象特定动作来产生特定的脑电波信号,并将其转换为对应肌肉群的刺激信号,从而实现受损运动功能的恢复。
此外,近年来还有一些基于脑机接口技术开发出来的辅助通讯系统,可以帮助患者改善言语障碍。
患者通过专门设计的脑机接口设备将思维转化为文字或语音输出,从而实现与外界的交流。
三、干细胞治疗在神经康复中的应用干细胞治疗是一种利用体内或体外提取的干细胞进行组织修复和再生的技术。
在神经康复治疗中,干细胞治疗被广泛探索,尤其是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阿尔茨海默氏病等领域。
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为多种不同类型功能性细胞的能力,可以替代受损的神经细胞进行修复。
在临床实践中,科学家们已经成功地利用干细胞治疗手段帮助部分截肢患者重新长出健康的肢体,并且也观察到了在中风后恢复运动功能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
康复科研项目申报书
康复科研项目申报书一、项目名称《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脑卒中患者上肢康复训练系统的研发与应用》二、项目负责人姓名:_____工作单位:_____联系电话:_____电子邮箱:_____三、项目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脑卒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脑卒中患者常伴有上肢运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目前,传统的康复训练方法存在训练方式单一、趣味性不足、康复效果评估不够精准等问题。
虚拟现实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手段,具有沉浸感强、交互性好、个性化定制等优势,为脑卒中患者的上肢康复训练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四、研究目的本项目旨在研发一款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脑卒中患者上肢康复训练系统,通过为患者提供丰富多样、趣味性强的训练场景和任务,提高患者的主动参与度和训练积极性,同时实现对患者康复训练过程和效果的精准评估,为康复治疗方案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五、研究内容1、系统设计与开发基于虚拟现实技术,设计开发适合脑卒中患者上肢康复训练的系统平台,包括硬件设备(如头戴式显示器、手柄等)和软件系统(如训练场景、任务模块、评估模块等)。
结合康复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设计具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训练任务,如抓取、搬运、投掷等,以满足不同患者的康复需求。
2、训练效果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综合运用运动学、动力学、生理学等多学科的方法和技术,建立科学、全面、客观的康复训练效果评估指标体系,包括上肢运动功能(如关节活动度、肌力、运动协调性等)、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如穿衣、进食、洗漱等)、心理状态(如焦虑、抑郁等)等方面。
研究评估指标与康复训练效果之间的相关性,为康复治疗方案的调整和优化提供依据。
3、临床应用研究选择一定数量的脑卒中患者进行临床试验,将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康复训练系统与传统康复训练方法进行对比研究,评估其在改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心理状态等方面的效果。
分析影响康复训练效果的因素,如患者的年龄、病程、病情严重程度等,为进一步优化康复训练系统提供参考。
脑部损伤康复的最新进展
脑部损伤康复的最新进展脑部损伤是一种常见但非常严重的健康问题,它可能导致失去记忆、注意力不集中、认知障碍和运动控制问题等。
幸运的是,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脑部损伤患者康复治疗方面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最新进展。
本文将介绍脑部损伤康复的一些最新创新方法和研究成果。
一、神经可塑性与康复治疗1. 神经可塑性的重要性神经可塑性是指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作出适应调整、响应变化的能力。
近年来,研究表明,即使在脑部受损后,大脑仍然具有可改变和修正功能网络连接以进行恢复的能力。
这为脑部损伤患者提供了希望。
2. 康复治疗中神经可塑性的应用通过利用神经可塑性原理,科学家们开发出了一系列创新方法和技术来帮助脑部损伤患者康复。
例如,跑步机康复训练可以通过运动和平衡训练刺激大脑重新建立新的神经连接。
虚拟现实技术在康复治疗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模拟现实场景来促进大脑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行为和认知能力。
二、基因治疗的前景1. 基因治疗的原理基因治疗是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来修复或改变人体内部基因缺陷的方法。
在脑部损伤康复领域,基因治疗被广泛应用于修复受损神经细胞、促进新生神经元生成以及调控炎性反应等方面。
2. 基因治疗的最新进展最近的研究表明,利用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精确地修复或删除与脑部损伤相关的异常基因。
该技术对于恢复失效神经细胞功能和解决一些遗传性脑部损伤问题具有巨大潜力。
此外,科学家们还发现某些特殊基因能够促进神经细胞的再生和重新连接,通过基因治疗将这些基因导入患者体内,可以增强脑部损伤康复的效果。
三、综合康复治疗的优势1. 多学科协同工作的重要性脑部损伤康复需要多学科的专业团队进行综合治疗。
医生、康复师、心理咨询师等各类专业人员共同制定个性化治疗计划,并在实施过程中相互配合。
这种多学科综合康复治疗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同时减轻患者和家属的心理压力。
2. 应用创新技术与方法除了传统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外,利用新兴技术和方法来辅助康复也是十分重要的。
【AIE实验室】世界最新脑计划研究及其产业总述_144
人工智能学家人工智能学家出品作者:李承杰脑科学与人工智能是当前国际科技最前沿的热点领域,脑科学的发展为模拟、实现和应用神经系统的原理提供了坚实的生物理论基础,智能算法、大数据和应用模式的成熟为人工智能突破产业大规模应用的瓶颈提供了天时地利人和的环境。
近年来,这一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神经科学家、信息科学家和产业界的精英们跨界握手,深度融合,推动人工智能成为引领新的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首枚核弹,不仅惠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在可预见的未来将更深刻地影响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思维范式,成为人类认识世界的全新视角。
对人类而言,大脑的复杂程度及发挥的作用是其他任何器官无法比拟的,理解人脑的运行机制不但有助于帕金森氏症、阿尔茨海默氏症等脑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还可揭示人脑的高能效、高可靠性之谜,对人工智能研发具有重大意义。
同时,它还有助于破译人机界面智能化的世纪难题,开发全新的信息处理系统。
鉴于此,脑科学被发达国家视为科研领域“皇冠上的明珠”。
数据显示,在我国,脑相关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已占死亡总数的25%以上。
据估算,我国未来的脑疾病负担可能达到每年上万亿元的水平。
脑科学研究的突破,必将推动脑疾病防治的根本进步。
可以说,脑科学是21世纪最富有挑战性的重大科学问题,也是当前国际科学前沿的热点领域,被视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引领新革命的重要引擎。
近年来,世界多个国家加快了脑科学研究的步伐。
脑科学研究已成“兵家必争之地”,吸引全球众多顶尖科学家投身其中。
2013年,欧盟启动10亿欧元“人类脑计划”;同年,美国宣布启动45亿美元美国“脑计划”;2014年,日本也启动了大型脑研究计划。
欧盟的计划侧重从脑连接图谱以超级计算机技术来模拟脑功能,美国的计划更关注研发新型脑研究技术,而日本的计划则聚焦以狨猴为模型研究各种脑功能和脑疾病的机理。
国际竞争如此激烈,中国怎么会落后据了解,“中国脑计划”的名称为“脑科学与类脑科学研究”(Brain Science and Brain-Like Intelligence Technology),主要有两个研究方向:以探索大脑秘密、攻克大脑疾病为导向的脑科学研究以及以建立和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为导向的类脑研究。
现代科技在治疗精神障碍疾病中的应用
现代科技在治疗精神障碍疾病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医学逐渐将科技手段融入到治疗精神障碍疾病的过程中,使得精神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更加科学化、精准化。
本文将从精神障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两个方面探讨现代科技的应用。
一、精神障碍疾病的诊断1. 电脑化精神障碍疾病评估电脑化精神障碍疾病评估是指将医生使用的标准化精神评估工具,数字化、计算机化的过程。
它不仅提高了评估的标准化程度,减少了因答题者智力因素、主观感受影响而产生的偏差,还将大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阅读、管理和存储等都更为便利,有利于医生合理、有效地进行治疗。
2. 脑电图(EEG)脑电图是通过电极采集头皮上的电活动,记录脑部神经活动的仪器。
脑电图在精神障碍疾病的诊断上有很大的作用。
例如,脑电图可以协助诊断癫痫、脑损伤等,并且有助于早期干预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障碍疾病。
3. 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一种通过利用核磁共振原理来获得人体组织结构影像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
MRI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脑部器官的结构和损伤情况。
因此,它可以作为辅助精神障碍疾病诊断的一种手段,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大脑结构是否正常,从而更为精确地诊断和治疗精神障碍疾病。
二、精神障碍疾病的治疗1. 脑电刺激技术(TMS、rTMS)脑电刺激技术是指以磁场或电流等物理方式直接影响或刺激大脑神经元,从而改变大脑的生理活动,达到治疗精神障碍疾病的目的。
其中最常见的为TMS和rTMS。
TMS是一种非侵入性的磁性脑刺激技术,它可以促进神经元的激活,从而改变神经传递状况,进而减轻患者的症状。
rTMS是通过磁场调节大脑神经元活动的技术,旨在通过调节神经元活动来改善多种神经疾病的临床症状。
如抑郁症。
2. 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帮助医生更快、更准确地做出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
例如,AI可以自动分析和概括大量的患者数据,识别患者特定的疾病模式、提取遗传信息、预测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从而帮助医生更为全面地了解患者情况,做出更好的治疗方案。
脑卒中康复中的新技术应用研究
脑卒中康复中的新技术应用研究脑卒中,这个让人闻之色变的疾病,不仅给患者的身体带来了巨大的创伤,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然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一系列新技术在脑卒中康复领域崭露头角,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虚拟现实技术(VR)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VR 技术通过创建沉浸式的虚拟环境,让患者仿佛置身于真实的场景中进行训练。
比如,患者可以在虚拟的街道上行走,跨越障碍物,完成购物等日常任务。
这种训练方式不仅增加了康复训练的趣味性,还能够更好地激发患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研究表明,VR 技术可以有效地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平衡能力、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
与传统的康复训练相比,VR 训练能够提供更多的感官刺激和反馈,帮助患者更好地重建大脑神经连接。
机器人辅助康复技术也是近年来的一大亮点。
康复机器人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提供个性化的训练方案。
例如,上肢康复机器人可以辅助患者进行手臂的伸展、弯曲、抓取等动作,通过精确的控制和力量反馈,帮助患者逐渐恢复肌肉力量和运动协调性。
下肢康复机器人则能够支持患者进行行走训练,实时监测患者的步态和姿势,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纠正。
这些机器人不仅减轻了康复治疗师的工作强度,还能够保证训练的准确性和重复性,提高康复效果。
脑机接口技术(BCI)则为脑卒中康复带来了更具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BCI 技术通过检测大脑的神经信号,将患者的意图转化为实际的动作。
对于那些运动功能严重受损的患者来说,BCI 技术可以帮助他们重新获得对外部设备的控制能力。
比如,患者可以通过思维控制轮椅的移动、机械手的操作等。
虽然目前 BCI 技术还处于研究和发展阶段,但已经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为脑卒中康复开辟了新的途径。
除了上述技术,功能性电刺激(FES)也在脑卒中康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FES 是通过电流刺激肌肉,使其收缩产生运动。
对于肌肉无力或瘫痪的患者,FES 可以帮助他们恢复部分肌肉功能,改善行走能力和手部抓握能力。
脑功能影像技术在心理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估
脑功能影像技术在心理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估脑功能影像技术,是一种能够通过扫描脑部结构和功能来确定脑部异常状态的技术。
这种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心理疾病的治疗和评估中。
本文将探讨脑功能影像技术在心理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和效果评估。
一、脑功能影像技术在心理疾病治疗中的应用1. 神经反馈治疗神经反馈(neurofeedback)是一种利用脑电信号进行治疗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将电极贴在受训者头部,并将头部脑电信号反馈给受训者,使得受训者能够在无意中掌握注意、放松等技能。
在神经反馈过程中,脑功能影像技术通常能够显示受训者的脑部活动状况,从而帮助受训者对自己的脑活动状态有更深入的了解。
神经反馈治疗在许多心理疾病中都有应用。
例如,ADHD(注意缺陷多动症)患者通常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和过动等症状,而神经反馈治疗可以通过让患者感知到自己注意力的状态来帮助其减少注意力不集中和过动的行为。
抑郁症患者在神经反馈治疗中也可以通过观察自己的脑电波状态,来加强更积极的神经反馈,从而有助于改变不良情绪状态。
2. 磁刺激治疗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治疗是一种通过在头皮上施加强磁场来激活或抑制脑神经元活动的方法。
该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抑郁症、焦虑症等疾病。
脑功能影像技术在磁刺激治疗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测量神经元活动等方面来评估疗效。
例如,在TMS治疗中,神经元活动与治疗反应的关系可以通过脑电图、脑磁图等脑功能影像技术进行分析和评估。
3. 脑电疗法脑电疗法是一种将电极贴在头皮上,以影响脑部神经元活动和脑电波的治疗方法。
该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慢性疼痛、抑郁症、失眠等疾病的治疗。
脑功能影像技术在脑电疗法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对脑电波的分析来评估疗效。
例如,在抑郁症治疗中,脑电波的基线与治疗成功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使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等脑功能影像技术进行分析。
二、脑功能影像技术在心理疾病治疗中的效果评估1. 神经反馈治疗的评估在神经反馈治疗过程中,脑功能影像技术可以帮助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北京市科技成果转化典型案例集
北京市科技成果转化典型案例集(一)医疗健康领域案例名称:一体化脑机接口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案例简介:脑卒中是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需要长时间的康复训练才能恢复功能。
北京一家医疗技术公司基于一体化脑机接口技术,研发出了一套智能化康复训练系统,通过测量患者的脑电波,实现精准的思维控制,帮助患者实现肢体运动控制、语言表达等功能的恢复。
企业优势:该企业在国内首家引入脑机接口技术,并具有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
研发团队由多名优秀的科学家和专家组成,拥有丰富的研发和临床经验。
产品已经在多家医院与康复中心推广使用,在康复设备市场占有较高的份额。
社会影响:该产品为脑卒中患者提供了更加精准、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服务,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同时,该产品也为医疗机构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康复服务方案,切实推进了医疗健康领域的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
(二)新能源领域案例名称:高效半透明有机太阳能电池案例简介:传统的无机硅基太阳能电池存在重、脆、成本高等缺点,而有机太阳能电池具有柔性、轻薄、低成本等优势,但效率较低。
北京某科技公司在有机太阳能电池研发领域取得突破,推出了一款高效半透明有机太阳能电池,将可见光和近红外光源转化效率提升至9%以上。
企业优势:该企业在有机太阳能电池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具有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以及成熟的技术应用经验。
其独有的技术路线,充分发挥了有机材料的柔性和可加工性优势,解决了传统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效率低下和寿命短等问题。
社会影响:该产品在新能源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和市场价值,可广泛应用于物联网、智能建筑、光伏充电等领域,为推动我国绿色能源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数字经济领域案例名称:工业互联网平台案例简介:工业互联网平台是数字经济领域的重要应用之一,具有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特点。
在北京一家科技公司的推动下,该企业推出了工业互联网平台,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现设备监控、故障诊断、预测维护、资源优化等功能,提高了工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脑科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应用
脑科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目前对于人类大脑的认知和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许多科学家们从不同的角度和领域为此付出了很多努力。
目前,脑科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不断涌现出新的成果和应用。
最新进展1.大脑三维解剖图科学家们在大脑解剖学研究领域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他们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同时也借鉴草履虫等单细胞动物的一些特殊能力,将三维显微成像技术与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相结合,成功地创建了大脑的三维解剖图。
这项成果是脑科学领域的一大进步,将有利于更深入地研究大脑结构和功能。
2.脑机接口技术脑机接口技术是一种基于大脑神经信号直接控制计算机或其他设备工作的技术。
由于该技术可以利用人类大脑的特殊能力,使残疾人等可以通过大脑信号控制肢体或电脑,使其与外界进行交互。
因此,脑机接口技术在医学和军事等多个领域中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3.脑神经网络的探索科学家们已经证实了大脑的基本神经元元件——神经元和突触的存在。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地提升,越来越多的大脑神经网络得以探索和解释。
随着越来越多的数据积累,科学家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不同的大脑区域如何协同工作,并逐渐发现其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关联。
应用1.神经疾病和心理疾病研究心理疾病和神经疾病一直是医学研究的难点之一。
近年来,关于神经疾病的研究成果和解决方案也都较为突出。
例如,基于大脑三维解剖图等成果,科学家们已经开始探索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病和癫痫等神经疾病的机制,从而制定更合理的治疗策略。
同时,借助于脑机接口技术,科学家们也在探索在心理疾病治疗中的潜在应用。
2.创新性技术和产品脑科学的研究成果也可运用到日常生活、娱乐和商业领域。
比如,基于脑机接口技术的游戏和交互产品,利用受试者的大脑信号控制手柄等设备,感受体验更加真实和多样化。
同时,在商业应用方面,基于脑科学的大数据应用也在不断发展,如利用大数据分析,科学家和企业可以深入了解人的反应和决策等行为模式,为企业制定更好的营销策略和产品设计提供参考。
《现代脑科学理论与技术在脑功能障碍康复中的应用》项目简介
《现代脑科学理论与技术在脑功能障碍康复中的应用》项目简介立项背景:各种脑病(或脑损害)如脑卒中、阿尔茨海默病(AD)及药物成瘾等,常会导致运动、认知、言语、精神等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也带来沉重社会负担。
常规康复手段大都是针对脑功能障碍本身进行“训练-再训练”,很少对导致功能障碍的原因如受损的脑神经环路和脑加工机制去促进其重塑和功能重组。
申请人发挥兼具脑科学、康复医学学历背景优势,带领团队利用多模态脑成像、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认知神经心理评测等技术揭示导致脑功能障碍的根本原因即神经环路受损及脑加工(模块/路径)受损机制,采用基于机制的优化康复训练和精准协同神经调控方法,突破了常规康复方法的疗效瓶颈,在国内外康复医学界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主要贡献:1、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首次通过手动作观察训练促进镜像神经元激活,改善脑卒中失语症和偏侧忽略症,通过功能性磁共振(fMRI)证明其神经机制。
2、神经调控技术的优化和改善药物成瘾的创新性应用:(1)整合经大脑皮质、经皮质-脊髓束、经外周支配神经及神经肌肉接头的同步/连续非同步多靶区电磁刺激,结合任务导向、核心运动与认知训练等康复技术,在脑功能障碍康复中取得明显效果。
(2)首次发现0.25/0.5Hz的重复性经颅磁刺激(rTMS)较常规1Hz rTMS更能促进脑重塑和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3)5Hz rTMS刺激的同时进行肌肉最大收缩较单纯rTMS更能兴奋运动皮质;(4)连续θ节律TMS可引起双侧半球皮质抑制;(5)在国际上首次应用10Hz rTMS兴奋海洛因成瘾者左背外侧前额叶,应用tDCS阴极刺激左右半球“额-顶-颞”交界区,显著降低患者对药物的渴求度。
2篇论文发表在Biological Psychiatry(IF>10),被Cell、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Brain等期刊正面引用。
无错性学习在记忆障碍康复中的应用
无错性学习在记忆障碍康复中的应用随着时代的发展,无错性学习成为了一种新的学习方法,其在许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一项重要的应用便是在记忆障碍康复中。
本文将从无错性学习的定义、记忆障碍的治疗及无错性学习在记忆障碍康复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无错性学习被定义为一种学习方法,即通过避免错误来加强学习效果。
其思想基础在于认知心理学的不同记忆系统。
人类的认知系统可以大致分为两个部分,即过程性记忆和声明性记忆。
过程性记忆与技能有关,通过反复练习而被加强,而声明性记忆则与特定信息或知识有关。
在无错性学习中,学习者可以将所学知识加强到过程性记忆中,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记忆障碍是指因为某种疾病或意外事故等原因导致的记忆缺失、遗忘和困难的症状。
多数情况下,记忆障碍的治疗需要依靠药物和认知康复。
药物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神经损伤,从而达到增加记忆能力的效果。
而认知训练则是通过一系列的认知练习来加强患者的记忆和认知能力。
无错性学习在记忆障碍康复中能够发挥出其独特的优越性。
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避免错误:记忆障碍患者在认知训练过程中容易出现误差,而无错性学习则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从而有效地减少学习者的压力。
2. 加强记忆效果:无错性学习的特点在于通过不断的反复练习从而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过程性记忆,这有助于记忆障碍康复患者加强记忆效果。
3. 促进积极体验:无错性学习通过提高学习成功率而促进了患者的积极体验,从而有利于提高患者对于康复训练的参与度。
4. 长时记忆效果:无错性学习可以将所学知识更有效地储存在过程性记忆中,这有助于加强长时记忆效果。
总之,无错性学习在记忆障碍康复中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在以后的康复训练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无错性学习在认知康复中的应用,加强患者的练习量,从而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计算机辅助认知康复在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病人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计算机辅助认知康复在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病人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谢玉瑶1,郑冬香2*,李圣娟1,李晨2,王欢1,王栋31.暨南大学护理学院,广东 510632;2.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3.深圳市大鹏新区南澳人民医院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application of computer⁃assisted cognitive rehabilitation in patients with 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XIE Yuyao, ZHENG Dongxiang, LI Shengjuan, LI Chen, WANG Huan, WANG DongSchool of Nursing, Jinan University, Guangdong 510632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ZHENGDongxiang,E⁃mail:*********************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summarized status quo of the application of computer⁃assisted cognitive rehabilitation in patients with 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including historical sources and development,advantages,intervention media,application and effects,and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on existing problems,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assisted cognitive rehabilitation suitable for patients with 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 in China.Keywords 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 computer⁃assisted cognitiv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review摘要主要阐述计算机辅助认知康复在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病人中的应用现状,包括历史来源与发展、优势、干预媒介、应用及效果,并就现存问题提出建议,旨在为开展适合我国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病人的计算机辅助认知康复提供参考。
脑科学技术在自闭症治疗中的应用
脑科学技术在自闭症治疗中的应用自闭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它会影响个体的社交和沟通能力以及行为和兴趣。
在过去几十年里,医学和科学界一直在致力于寻找治疗自闭症的方法。
近年来,脑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自闭症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一、神经反馈训练神经反馈训练是一种通过监测大脑活动来提高自控能力的方法。
对于自闭症患者来说,这种训练可以提高他们对于自己情绪状态和行为的认知和控制。
神经反馈训练依靠脑电图或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来实时监测大脑活动状态。
训练师根据监测结果为患者制定反馈计划,患者通过调整大脑活动来达到特定的训练目标。
神经反馈训练已经证实可以显著提高自闭症患者的社交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
二、虚拟现实治疗虚拟现实可以为自闭症患者提供一个受控的、安全的环境,帮助他们学习和练习面对现实生活中的挑战。
虚拟现实治疗可以通过让患者在虚拟环境中进行交互和学习来提高他们的沟通和社交能力。
例如,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患者可以在与虚拟人物交互的过程中学习面部表情、语言和社交技巧。
一些研究表明,虚拟现实治疗已经显著提高了自闭症患者的人际交往和社交技能。
三、脑机接口技术脑机接口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技术,它可以将大脑活动转化为机器控制的信号。
对于自闭症患者来说,脑机接口技术可以提高他们的沟通和交流能力。
例如,一些研究表明,自闭症患者可以通过脑机接口技术使用语音助手进行交流。
这种技术需要对患者大脑的特定区域进行监测和解码,因此需要特别的训练和技术支持。
四、药物治疗虽然脑科学技术在自闭症治疗中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药物治疗仍然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方法。
针对自闭症的药物主要是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和抗惊厥药等。
这些药物有助于缓解自闭症患者的症状,但是并没有治愈自闭症。
此外,这些药物也会带来一些副作用,需要特别小心。
总之,在脑科学技术的帮助下,自闭症治疗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
这些技术并非膜拜之物,而是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工具。
当然,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和检验来验证这些方法的效果和安全性。
现代技术在神经康复中的应用
, 这些有预 见作用 的功能神 经影像 学信
息能够帮助康复医 生选 择合适 的治 疗方 法。在 躯体 功能 康复 方面 , fM RI 揭示神经康 复干 预后相 应的 躯体 功 能代 表区 的代 谢发生变化 , 如让 被 试者 反复 学 习一 套复 杂 的 手指 运 动应 用 fM RI 扫描 , 可发现大脑皮层运动区 ( M 1) 激活范围变小 , 但训练 数周后激活范围变大且持续数月 , 表明 M 1 区加工 模式发 生改 变 , 提示康复干预 可重塑 大脑 皮质功 能区 , 从 而 代偿 部分 缺损 的功能区 , 完成相应的运动感觉功能 [ 2] 。
关键词 神经康复 ; 功能影像学 ; 人工智能 ; 神经干细胞 ; 功能锻炼 R49 局。 肌电诱发的神经肌肉电刺 激 : 是 神经肌 肉电刺 激与肌 电
中图分类号
神经系统疾病发 病率 高 , 且致残 率也 高 , 早 期应 用多 种神 经康复技术能最大限 度减 少患 者残疾 , 提高 患者 的生 活质 量。 随着物理、 电子、 人工智 能、 生物 技术 等飞 速发 展 , 一 些现 代神 经康复治疗技术极大的促进神经康复学发展 , 现综述如下。
2 现代电生理术在神经康复中的应用
包括 单纤维肌电图 : 是借助 于一根 特制的微 针电极 来记
录单个肌纤维电位 , 是在 神经 末梢、 单个 肌纤 维 以及 神经 肌肉 接头水平对运动单位进行研究 , 在 神经肌 肉接头疾 病的诊 断和 康复结局评价中起重要作用 , 如重 症肌无 力患者由 于神经 - 肌 接头处化学传递的障 碍 , 导致 突触 后膜 处终 板电 位波 幅下 降 , 不易引起动作电位的产生 , 在单纤 维肌电 图上表现 为肌纤 维的 传导阻滞及颤抖 ( 被测的 2 个运动 终板及 其在传递 时间上 的差 异 ) 的急剧增加 [ 3] , 这比 乙酰 胆碱 受体抗 体滴 度 的测 定和 重复 神经电刺激更敏感。另 外对 重症 肌无力 患者 治 疗康 复过 程中 定期进行单纤 维肌 电 图检 测可 以 评价 治 疗效 果 , 预 测 康复 结
“人工智能+智慧医疗”背景下脑机接口技术对脑卒中康复的应用研究
“人工智能+智慧医疗”背景下脑机接口技术对脑卒中康复的应用研究作者:冯洋武昊来源:《中国新通信》2024年第12期摘要:积极探索神经功能损伤的脑卒中康复治疗技术在近年来的医疗行业释放出巨大的潜力和价值。
康复医疗领域正在面临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数智时代为康复医学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为了满足优质便捷、智能高效的康复技术的迫切需求,一系列新型人工智能康复技术应运而生。
基于脑机接口的脑卒中康复技术的应用不仅加速了康复医疗领域智慧数字化产品的研发和普及,而且通过人机交互提高了脑卒中康复治疗的有效性。
关键词:脑卒中;脑机接口;康复近年来,在国家各项政策加持下,中国医疗科技发展势头迅猛,人工智能技术异军突起,催生智慧医疗蝶变。
迄今为止,人工智能技术与医疗行业的结合是未来大健康产业升级的重要一环,在生物技术、医院管理、健康管理、可穿戴设备、医学影像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就。
由此可见,人工智能赋能智慧医疗在精准医疗方面起到了联动作用,助力地方医疗服务能力提升与转型升级。
一、脑卒中康复治疗的研究意义脑卒中以“危、重、急”著称,是人类健康第一杀手,病中之最。
它是一种起病快、康复慢、危害创伤大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具有“四高一低”的特征。
随着时代发展进步,生活节奏日益加快,脑卒中患者数量不断增加,病患年轻化趋势明显,大部分病患会伴随各种后遗症和并发症,出现各种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认知障碍、言语障碍、吞咽功能障碍、感觉障碍等。
从宏观层面看,我国长期以来对脑卒中的研究和治疗耗费了大量的医疗资源,产生巨额的医疗花费,给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从微观层面看,很多病患伴随偏瘫,需要他人照顾才能维持生活,既给患者本人增添了痛苦,也给家庭也带来了负担。
因此,国内外科研院所和医疗机构越来越重视脑卒中的康复与治疗。
众多临床实践表明,脑卒中康复疗法对患者的卒中后恢复是行之有效的。
康复治疗是为了提高患者身体各项机能、减缓各项障碍,避免患病后遗症的发生,同时改善病患生活自理能力,从而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以及看护压力,帮助病患有尊严地重新融入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脑科学理论与技术在脑功能障碍康复中的应用》项目简介立项背景:各种脑病(或脑损害)如脑卒中、阿尔茨海默病(AD)及药物成瘾等,常会导致运动、认知、言语、精神等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也带来沉重社会负担。
常规康复手段大都是针对脑功能障碍本身进行“训练-再训练”,很少对导致功能障碍的原因如受损的脑神经环路和脑加工机制去促进其重塑和功能重组。
申请人发挥兼具脑科学、康复医学学历背景优势,带领团队利用多模态脑成像、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认知神经心理评测等技术揭示导致脑功能障碍的根本原因即神经环路受损及脑加工(模块/路径)受损机制,采用基于机制的优化康复训练和精准协同神经调控方法,突破了常规康复方法的疗效瓶颈,在国内外康复医学界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主要贡献:1、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首次通过手动作观察训练促进镜像神经元激活,改善脑卒中失语症和偏侧忽略症,通过功能性磁共振(fMRI)证明其神经机制。
2、神经调控技术的优化和改善药物成瘾的创新性应用:(1)整合经大脑皮质、经皮质-脊髓束、经外周支配神经及神经肌肉接头的同步/连续非同步多靶区电磁刺激,结合任务导向、核心运动与认知训练等康复技术,在脑功能障碍康复中取得明显效果。
(2)首次发现0.25/0.5Hz的重复性经颅磁刺激(rTMS)较常规1Hz rTMS更能促进脑重塑和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3)5Hz rTMS刺激的同时进行肌肉最大收缩较单纯rTMS更能兴奋运动皮质;(4)连续θ节律TMS可引起双侧半球皮质抑制;(5)在国际上首次应用10Hz rTMS兴奋海洛因成瘾者左背外侧前额叶,应用tDCS阴极刺激左右半球“额-顶-颞”交界区,显著降低患者对药物的渴求度。
2篇论文发表在Biological Psychiatry(IF>10),被Cell、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Brain等期刊正面引用。
3、利用神经环路交互联接和相互促进机制,
创新性地通过本体感觉及视空间认知训练改善脑卒中运动功能,并通过有氧运动训练改善AD患者认知功能。
4、基于认知神经心理学模型和多模态脑成像,揭示语言认知加工机制,创新语言认知康复方法:(1)首次提出文字阅读的“功能性中央凹分割”理论;(2)明确胼胝体压部神经通路在阅读中的作用,创新了阅读障碍康复新方法;(3)揭示句子理解及语义整合加工的关键脑区,为确定语言障碍康复训练策略和神经调控精准靶点提供依据;(4)重建大脑胆碱能投射通路,揭示认知能力衰退灰质白质机制,为采用基于机制的认知康复训练和神经调控提供依据。
应用推广情况和社会经济效益:镜像神经元康复技术在国家卫健委《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6》中获得推荐。
专利产品“镜像神经元康复训练系统”在国内100余家医院使用,造福数万患者。
rTMS/tDCS改善药物成瘾技术被写入国际专家共识和国内应用技术规范,并广泛应用。
通过项目相关论文(100余篇,SCI论文50余篇,IF>10分2篇,代表性SCI论文15篇)、国家专利(6项)、学会会议(国际会议20余次,国家省级会议60余次)以及媒体(中央电视台、上海电视台、文汇报等)途径对项目成果应用推广。
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及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