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kV电力电缆技术规范.doc
20kV 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说明书
《2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 50053-2013目录1总则2所址选择3电气部分3.1 一般规定3.2 主接线3.3 变压器3.4 所用电源3.5 操作电源3.6 预装式变电站4配变电装置的布置4.1 型式与布置4.2 通道与围栏5并联电容器装置5.1 一般规定5.2 电气接线及附属装置5.3 布置6对有关专业的要求6.1 防火6.2 建筑6.3 采暖与通风6.4 其他本规范用词说明引用标准名录1总则1.0.1 为使变电所设计做到保障人身和财产的安全、供电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装和维护方便,制定本规范。
▼展开条文说明1.0.2 本规范适用于交流电压为20kV及以下的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的变电所设计。
▼展开条文说明1.0.3 2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应根据工程特点、负荷性质、用电容量、所址环境、供电条件、节约电能、安装、运行和维护要求等因素,合理选用设备和确定设计方案,并应考虑发展的可能性。
▼展开条文说明1.0.4 2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展开条文说明2所址选择2.0.1 变电所的所址应根据下列要求,经技术经济等因素综合分析和比较后确定:1 宜接近负荷中心;2 宜接近电源侧;3 应方便进出线;4 应方便设备运输;5 不应设在有剧烈振动或高温的场所;6 不宜设在多尘或有腐蚀性物质的场所,当无法远离时,不应设在污染源盛行风向的下风侧,或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7 不应设在厕所、浴室、厨房或其他经常积水场所的正下方处,也不宜设在与上述场所相贴邻的地方,当贴邻时,相邻的隔墙应做无渗漏、无结露的防水处理;8 当与有爆炸或火灾危险的建筑物毗连时,变电所的所址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 50058的有关规定;9 不应设在地势低洼和可能积水的场所;10 不宜设在对防电磁干扰有较高要求的设备机房的正上方、正下方或与其贴邻的场所,当需要设在上述场所时,应采取防电磁干扰的措施。
电力电缆技术规格书
CDP 油气储运项目设计规定CDP-S-GU-EL-003-2009/B电力电缆技术规格书2009-11-26发布2009-11-30实施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天然气与管道分公司发布前言为了加强设备、材料的采购过程管理,统一油气储运项目设备材料技术规格书的编制格式、主要订货技术要求和技术评分标准,按照中国石油天然气与管道分公司“标准化模块化信息化”设计工作的要求,特编制本技术规格书。
本文件适用于油气储运工程电力电缆采购。
本文件包括技术条件、数据单和技术评分表三部分内容:——技术条件部分为各工程项目通用并统一的技术要求;未经发布单位批准,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对该部分进行修改;——数据单是为了统一各工程项目实际使用,在工程项目使用中填入用于订货的参数;工程项目中的数据单应按照建设项目管理程序,经审批后用于订货;——技术评分表是为了统一招标投标过程中通用技术组评分标准,在工程项目使用中,可根据工程项目特点进行调整、修改,修改后用于工程项目的技术评分表应按照建设项目管理程序,经审批后方可使用。
本文件由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天然气与管道分公司提出并归口管理。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彭艮鹏王新坤付伟本文件评审专家组:孙宗源高秀春本文件由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电力室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联系人:杜庆山联系电话:本文件在执行过程中,如有任何意见和建议,请反馈至: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北京石油咨询中心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甲311号院中国石油管道大厦9层邮政编码100053联系人:陈怡静联系电话:电子邮箱。
目录第一部分基本要求 ..............................................................................................................................1范围................................................................................................................................................2 名词定义......................................................................................................................................3项目总体要求 (3)第二部分通用技术要求........................................................................................................................1采用规范、标准及法规 (5)2供货范围及界面 (5)3设计与制造 (6)4材料 (10)5检验与测试 (12)6铭牌 (16)7涂层、包装和运输 (16)8提交文件 (17)9验收 (17)10保证和担保 (18)第一部分基本要求1范围本技术规格书对电力电缆的功能设计、材料、结构、性能、安装、试验和采办提出了最低要求.。
20kV架空绝缘电缆技术规范
20kV架空绝缘电缆技术规范1 范围本技术规范规定了20kV铝芯交联聚乙烯(XLPE)绝缘架空电缆的使用条件、主要技术参数、功能设计、结构、性能、安装和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本技术规范适用于江苏省电力公司20kV系统所需的交流额定电压U(Um)为20(24)kV 架空电力线路用铜芯、铝芯、铝合金芯和钢线加强芯交联聚乙烯(XLPE)架空绝缘电缆。
本技术规范所使用的标准如遇与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时,按较高标准执行。
20kV架空绝缘电缆使用色带区分10kV架空绝缘电缆,色带宽2至3mm,厚1.5至2.mm,推荐橙色色带。
20kV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分为二类,Ⅰ类:中性点经低电阻接地系统;Ⅱ类: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或不接地系统。
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引用了下列标准的有关条文,当这些标准修订后,使用本标准者应引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有关条文。
GB 14049 额定电压10kV、35kV架空绝缘电缆GB/T 1179 圆线同心绞架空导线GB/T 12706 额定电压1kV(U m=12kV)到35kV(U m=40.5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及附件GB/T 3048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GB/T 2951 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GB 3953 电工圆铜线GB 3955 电工圆铝线GB/T 3956 电缆的导体GB/T 4909 裸电线试验方法JB/T 8137 电线电缆交货盘GB 6995 电线电缆识别标志3 使用条件3.1 海拔高度: 1000m3.1 3.2 最高环境温度 + 40 ℃3.2 3.3 最低环境温度-25 ℃3.4电缆导体的最高长期允许工作温度:交联聚乙烯绝缘90℃;3.5 短路时(最长持续时间不超过5s):交联聚乙烯绝缘250℃;3.6 电缆的允许弯曲半径:电缆外径D,小于20(D+d)。
D—电缆实际外径,mm;d—电缆导体的实际外径,mm。
4 技术要求4.1绝缘4.1.1绝缘应采用交联聚乙烯绝缘,绝缘性能应符合GB 14049《额定电压10kV、35kV架空绝缘电缆》的要求,绝缘料应采用耐候料。
20kV电力电缆通用技术规范
20kV电力电缆专用技术规范本规范对应的专用技术规范目录目录1总则 (1)1.1一般规定 (1)1.2投标人应提供的资格文件 (1)1.3工作范围和进度要求 (1)1.4对设计图纸、说明书和试验报告的要求 (1)1.5标准和规范 (2)1.6投标人应提交的技术参数和信息 (3)1.7备品备件 (3)1.8专用工具和仪器仪表 (3)1.9安装、调试、试运行和验收 (3)2通用技术要求 (3)2.1电缆结构 (3)2.2密封和牵引头 (5)2.3技术参数 (5)3试验 (5)3.1试验条件 (5)3.2例行试验 (5)3.3抽样试验 (5)3.4型式试验 (6)3.5安装后的电气试验 (6)4技术服务、工厂检验和监造 (6)4.1技术服务 (6)4.2工厂检验及监造 (6)4.3验收 (7)5产品标志、包装、运输和保管 (7)6投标时应提供的其他资料 (8)附录A供货业绩 (8)附录B工艺控制一览表 (8)附录C主要生产设备清单 (8)附录D主要试验设备清单 (9)附录E本工程人力资源配置表 (9)21总则1.1一般规定1.1.1 投标人应具备招标公告所要求的资质,具体资质要求详见招标文件的《商务部分》。
1.1.2 投标人或供货商应设计、制造和销售过铜芯或铝芯电缆的产品,且使用条件应与本工程相类似或较规定的条件更严格。
近3年至少有100km的20kV电缆产品运行业绩。
1.1.3 投标人应仔细阅读招标文件,包括《商务部分》和《技术部分》的所有规定。
由投标人提供的10kV电力电缆应与本规范中规定的要求相一致。
卖方应仔细阅读包括本规范在内的招标文件中的所有条款。
卖方提供货物的技术规范应符合招标书要求。
1.1.4 本规范提出了对20kV电力电缆技术上的规范和说明。
1.1.5 如果投标人没有以书面形式对本规范的条文提出异议,则意味着投标人提供的产品完全符合本技术规范书的要求。
如有偏差,应在投标书中以技术专用部分附录的格式进行描述。
20kV电力电缆技术规范标准[详]
20kV电力电缆技术规范标准[详]20kV电力电缆技术规范目录1 规范性引用文件 (1)2 技术参数及要求 (1)3 使用环境条件表 (8)4 试验 (8)5 产品标志、包装、运输和保管 (10)20kV电力电缆技术规范1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引用了下列标准的有关条文,当这些标准修订后,使用本标准者应引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有关条文。
GB 311.1 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GB 2952 电缆的护层GB/T 12706.1~12706.4 额定电压1kV(Um=1.2kV)到35kV(Um=40.5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及附件GB/T 2951.1 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第1节:厚度和外形尺寸测量-机械性能试验GB/T 2951.5 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2部分:弹性体混合料专用试验方法GB/T 3048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GB/T 3956 电缆的导体DL/T 401 高压电缆选用导则DL/T 5221 城市电力电缆线路设计技术规定江苏省电力公司苏电生[2010]1577号《输变电设备交接和状态检修试验规程》2 技术参数及要求2.1技术参数2.1.1 电缆技术特性参数表表1 电缆技术特性参数表序号名称项目需求值或表述供货方保证值1.1 电缆结构参数表1.1.1 电缆型号项目单位提供1.1.2 导体1.1.2.1 材料铜1.1.2.2 材料生产厂及牌号供货方提供1.1.2.3 芯数×标称截面积(芯×mm2)见物料描述(铜)见物料描述1.1.2.4 芯数×标称截面积(芯×mm2)(铝)1.1.2.5 结构形式圆形紧压1.1.2.6 最少单线根数(根)供货方提供1.1.2.7 单线直径(mm)供货方提供1.1.2.8 导体外径(mm)供货方提供1.1.2.9 紧压系数(≥)0.91.1.3 挤包导体屏蔽层1.1.3.1 材料半导电料1.1.3.2 平均厚度(mm)标准参数值0.81.1.3.3 最小厚度(mm)标准参数值0.71.1.3.4 外径(mm)供货方提供1.1.4 绝缘1.1.4.1 材料XLPE1.1.4.2 平均厚度不小于标称厚度(mm)8.01.1.4.3 最薄点厚度不小于(mm)7.21.1.4.4 偏心度(%)101.1.5 挤包绝缘屏蔽层1.1.5.1 平均厚度(mm)0.81.1.5.2 最小厚度(mm)0.71.1.5.3 外径(mm)供货方提供1.1.6 金属屏蔽1.1.6.1 铜带层数 11.1.6.2 铜带标称厚度(≥) 0.1(三芯)/0.12(单芯)1.1.6.3 搭盖率不小于(%)251.1.6.4 20℃时最大直流电阻(Ω/km)供货方提供1.1.7 填充层1.1.7.1 填充材料非吸湿性撕裂薄膜1.1.8 隔离套1.1.8.1 挤包材料供货方提供1.1.8.2 最小厚度不小于(mm)80%t1.1.9 内衬层1.1.9.1 材料供货方提供1.1.9.2 厚度(mm)供货方提供1.1.10 铠装层1.1.10.1 材料标准参数值镀锌钢带1.1.10.2 钢带厚度/钢丝直径(mm)240mm2截面以下钢带铠装厚度为0.5mm;240mm2截面及以上钢带铠装厚度为0.8mm21.1.10.3 钢带层数(层)/钢丝根数标准参数值1.1.10.4 钢带宽度(mm)供货方提供1.1.11 外护套1.1.11.1 材料PVC1.1.11.2 材料生产厂及牌号供货方提供1.1.11.3 颜色标准参数值黑色1.1.11.4 标称厚度(mm) 4.0(对应截面300、400、500)3.4(对应截面240、120mm2)3.2(对应截面70mm2)1.1.11.5 最薄点厚度不小于(mm)90%t1.1.12 电缆外径D(mm)供货方提供1.2 电缆电气技术参数表1.2.1 20℃时铜导体最大直流电阻0.268(对应截面70 mm2)(Ω/km)0.153(对应截面120 mm2)0.0754(对应截面240 mm2)0.0601(对应截面300 mm2)0.0470(对应截面400 mm2)1.2.2 20℃时铝导体最大直流电阻(Ω/km)0.06051.2.3 90℃时铜导体最大交流电阻(Ω/km)0.3402(对应截面70 mm2)0.1955(对应截面120 mm2)0.0976(对应截面240 mm2)其他截面由项目单位填写1.2.4 90℃时铝导体最大交流电阻(Ω/km)0.07881.2.5 导体允许短路电流(250 ℃)(kA/5s)44.74(对应截面500 mm2)52.95(对应截面400mm2)41.48(对应截面300 mm2)33.11(对应截面240 mm2)16.41(对应截面120 mm2)9.42(对应截面70 mm2)1.2.6 允许屏蔽短路电流(kA/5s)2(对应截面500 mm2)2.2(对应截面400 mm2)1.5(对应截面70 mm2)1.4(对应截面120 mm2)2(对应截面240 mm2)2.1(对应截面300 mm2)1.2.7 电缆电容值(μF/km)供货方提供1.2.8 电缆电感值(μH/km)供货方提供1.2.9 电缆长期允许载流量(A)455(对应500mm)639(对应400mm)559(对应300mm)494(对应240mm)269(对应120mm)238(对应70mm)1.2.10 局部放电(灵敏度10pC或更优,15kV下)(pC)无可检测放电1.2.11 雷电冲击试验(导体温度95℃~100℃,正负极性各10次,kV)125(170)1.2.12 tanδ(导体温度95 ℃~100 ℃下)(≤)8*10(^4)1.2.13 导体半导电屏蔽层老化前后90℃时电阻率(≤Ω·m)10001.2.14 绝缘半导电屏蔽层老化前后90℃时电阻率(≤Ω·m)5001.2.15 出厂工频电压试验(5min,kV)标准参数值30.51.2.16 安装后工频电压试验(5min,kV)标准参数值151.2.17 电缆盘尺寸(mm)供货方提供1.2.18 电缆敷设时的最大牵引力(N/mm2)40(铝芯)70(铜芯)1.2.19 电缆敷设时的最大侧压力(N/m)50001.2.20 电缆重量(kg/m)供货方提供1.2.21 电缆敷设时允许环境温度(℃)(≥)-5~+401.2.22 电缆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的寿命(≥年)301.2.23 最大卤素含量(低毒电缆)(mg/g)供货方提供1.2.24 最大烟密度(低烟)供货方提供1.2.25 电缆阻燃级别ZC1.3 电缆非电气技术参数表1.3.1 绝缘1.3.1.1 老化前抗张强度不小于(MPa)12.51.3.1.2 老化前断裂伸长率不小于(%)2001.3.1.3 老化后抗张强度变化率不超过±251.3.1.4 老化后断裂伸长率变化率不超过(%)±251.3.1.5 电缆段老化后抗张强度变化率不超过(%)±251.3.1.6 电缆段老化后断裂伸长率变化率不超过(%)±251.3.1.7 绝缘收缩试验不大于(%) 41.3.1.8 热延伸1.3.1.8.1 负荷下伸长率不大于(%)175 1.3.1.8.2 冷却后永久伸长率不大于(%)15 1.3.2 外护套1.3.2.1 老化前抗张强度不小于(MPa)PE12.51.3.2.2 老化前抗张强度不小于(MPa)PVC12.51.3.2.3 老化前断裂伸长率不小于(%)PE3001.3.2.4 老化前断裂伸长率不小于(%)1501.3.2.5 老化后抗张强度不小于(MPa)PE---1.3.2.6 老化后抗张强度不小于(MPa)12.5PVC3001.3.2.7 老化后断裂伸长率不小于(MPa)PE1501.3.2.8 老化后断裂伸长率不小于(MPa)PVC1.3.2.9 老化后抗张强度变化率不超过---(%)PE±251.3.2.10 老化后抗张强度变化率不超过(%)PVC1.3.2.11 老化后断裂伸长率变化率不超---过(%)PE1.3.2.12 老化后断裂伸长率变化率不超过(%)PVC1.3.2.13 电缆段老化后抗张强度变化率---不超过(%)PE1.3.2.14 电缆段老化后抗张强度变化率±25不超过(%)PVC---1.3.2.15 电缆段老化后断裂伸长率变化率不超过(%)PE±251.3.2.16 电缆段老化后断裂伸长率变化率不超过(%)PVC501.3.2.17 高温压力试验,压痕深度不大于(%)PE501.3.2.18 高温压力试验,压痕深度不大于(%)PVC1.3.2.19 热冲击试验 PE ---2.20 热冲击试验 PVC PVC:不开裂1.3.2.21 低温冲击试验 PE ---1.3.2.22 低温冲击试验 PVC PVC:不开裂---1.3.2.23 低温拉伸,断裂伸长率不小于(%) PEPVC:201.3.2.24 低温拉伸,断裂伸长率不小于(%)PVC---1.3.2.25 热失重,最大允许失重(mg/cm2) PEPVC:1.5 1.3.2.26 热失重,最大允许失重(mg/cm2)PVC1.3.2.27 碳黑含量(%) PE PE:2.0~3.0 1.3.2.28 碳黑含量(%)PVC ---1.3.3 半导电屏蔽剥离力(N)8~402.1.2 额定电压U:20kV2.1.3 最高运行电压Um:24kV2.1.4 额定频率50Hz2.1.5 电缆额定电压标示方法以U0/U(Um)表示电缆的额定电压,这些符号的意义如下:U0 —设计时采用的电缆的每一导体与屏蔽层或金属套之间的额定工频电压;U—设计时采用的电缆的任何两个导体之间的额定工频电压;Um —设计时采用的电缆的任何两个导体之间的运行最高电压,但不包括由于事故和突然甩负荷所造成的暂态电压升高。
20kV电力电缆技术规范
20kV电力电缆技术规范20kV电力电缆技术规范目录1 规范性引用文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技术参数及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使用环境条件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试验..........................................................................................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产品标志、包装、运输和保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0kV电力电缆技术规范1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引用了下列标准的有关条文,当这些标准修订后,使用本标准者应引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有关条文。
GB 311.1 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GB 2952 电缆的护层GB/T 12706.1~12706.4 额定电压1kV(Um=1.2kV)到35kV(Um=40.5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及附件GB/T 2951.1 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第1节:厚度和外形尺寸测量-机械性能试验GB/T 2951.5 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2部分:弹性体混合料专用试验方法GB/T 3048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GB/T 3956 电缆的导体DL/T 401 高压电缆选用导则DL/T 5221 城市电力电缆线路设计技术规定江苏省电力公司苏电生[ ]1577号《输变电设备交接和状态检修试验规程》2 技术参数及要求2.1技术参数2.1.1 电缆技术特性参数表表1 电缆技术特性参数表。
高压电缆安装安全技术规程范本
高压电缆安装安全技术规程范本1、引言高压电缆是输送电力的重要设备,其安装质量关系到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为了保障高压电缆安装的安全性,制定本安全技术规程,以规范高压电缆的安装过程,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设备运行的稳定性。
2、高压电缆安装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高压电缆安装之前,必须做好以下准备工作:2.1 确认电缆路线及布设方案,保证布设路径通畅。
2.2 检查土建结构的支持能力是否满足要求,确认安装位置及方法。
2.3 确保相关安全防护设施完善,比如警示标识、防护网等。
3、高压电缆的铺设3.1 高压电缆的铺设应遵循规定的安装原则,尽量减少弯曲次数。
3.2 在电缆的弯头处应采取适当措施,避免过度弯曲导致电缆敷设不良。
3.3 电缆的接地应符合相关标准,确保接地可靠。
4、高压电缆的连接4.1 在连接高压电缆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连接方法进行操作,确保连接牢固可靠。
4.2 连接部位应进行绝缘处理,避免因接触而引起漏电及其他安全隐患。
5、高压电缆的封闭及保护5.1 完成高压电缆连接后,应尽快进行封闭及保护,防止外部环境的影响。
5.2 高压电缆的保护措施应根据相关规定执行,确保电缆的安全。
6、高压电缆的试验6.1 在完成高压电缆的安装之后,应进行必要的试验,确保电缆的质量合格。
6.2 试验过程中必须按照相关标准操作,严格检查电缆的质量。
7、高压电缆的验收及保养7.1 高压电缆安装完毕后,需经过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7.2 定期对高压电缆进行保养及检查,确保其安全可靠运行。
8、结语高压电缆的安装安全技术规程旨在规范高压电缆的安装过程,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希望相关施工人员能够严格遵守规程,加强安全意识,共同维护电力系统的安全。
电缆技术参数
本工程采用YJV/22-18/20kV-3*300mm2的电力电缆,具体技术参数如下:表4-1
表4-2电缆使用条件
一、电缆技术参数
1、本工程采用YJV22-8.7/15kV-3×400电缆,具体技术参数如下:
电缆使用条件:
3、本工程电缆选择钢带铠装交联聚乙烯绝缘三芯电缆YJV22-
8.7/15-3*300型,主要技术参数如下表:
本工程采用YJV/22-0.6/1kV-4*150mm2的电缆,具体技术参数如下:
表5-1
2、本工程采用YJV/22-0.6/1kV-4*120mm2电缆,具体技术参数如下:
二、架空绝缘线技术参数
1、本工程导线采用 JKLYJ-10kV-240mm²绝缘导线,其长期允许载流量为416A(参考值),最大输送容量为7205kVA。
该型号导线主要参数如下:
2、架空导线主要技术参数表
导线主要技术参数如下表:
三、避雷器主要技术参数表:。
江苏省20kv规范
前言本标准是根据江苏省电力公司推广应用20kV电压等级中压配电网的需要而编制。
由于现行国标、行标和企业标准等一般未涉及20kV电压等级设备的内容,为保证20kV电压等级的电气设备满足要求,特此编制《20kV变电设备技术规范》。
本标准是同时编制的11个20kV变电设备技术规范之一,这11个技术规范分别是:220/110/20、220/20kV主变压器技术规范110/20kV主变压器技术规范110/20/10kV主变压器技术规范20kV断路器技术规范20kV隔离开关技术规范20kV交流金属封闭开关技术规范20kV交流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技术规范20kV并联电容器成套装置技术规范20kV并联电抗器技术规范20kV中性点接地电阻成套装置技术规范20kV成套消弧装置技术规范本标准的编写格式和规则符合GB/T 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及DL/T 600-2001《电力行业标准编写基本规定》的要求。
本标准由江苏省电力公司生产技术部提出并解释。
本标准由江苏省电力公司生产技术部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苏省电力公司生产技术部、苏州供电公司、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汤峻、高山、陈少波。
20kV交流金属封闭开关技术规范1范围本技术规范规定了20kV交流金属封闭开关的使用条件、主要技术参数、功能设计、结构、性能、安装和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本技术规范适用于江苏省电力公司20kV系统所需的20kV交流金属封闭开关。
本技术规范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作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设备生产厂家应提供符合本技术规范、国家标准、电力行业标准以及国际标准的优质产品。
本技术规范所使用的标准如遇与设备生产厂家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时,按较高标准执行。
20kV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分为二类,Ⅰ类:中性点经低电阻接地系统;Ⅱ类: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或不接地系统。
GB 50053-2013《2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
《20kV 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268 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20kV 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的公告现批准《20kV 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0053 2013 ,自2014 年7 月1 日起实施。
其中,第2.0.2 、4.1.3 、4.2.3 、6.1.1 、6.1.2 、6.1.3 、6.1.5 、6.1.6 、6.1.7 、6.1.9 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原《lOkV 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 50053-94 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3 年12 月19 日1 总则1.0.1 为使变电所设计做到保障人身和财产的安全、供电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装和维护方便,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交流电压为2OkV 及以下的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的变电所设计。
1.0.3 2OkV 及以下变电所设计应根据工程特点、负荷性质、用电容量、所址环境、供电条件、节约电能、安装、运行和维护要求等因素,合理选用设备和确定设计方案,并应考虑发展的可能性。
1.0.4 2OkV 及以下变电所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所址选择2.0.1 变电所的所址应根据下列要求,经技术经济等因素综合分析和比较后确定:1 宜接近负荷中心;2 宜接近电源侧;3 应方便进出线;4 应方便设备运输;5 不应设在有剧烈振动或高温的场所;6 不宜设在多尘或有腐蚀性物质的场所,当无法远离时,不应设在污染源盛行风向的下风侧,或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7 不应设在厕所、浴室、厨房或其他经常积水场所的正下方处,也不宜设在与上述场所相贴邻的地方,当贴邻时,相邻的隔墙应做无渗漏、无结露的防水处理;8 当与有爆炸或火灾危险的建筑物毗连时,变电所的所址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 50058 的有关规定;9 不应设在地势低洼和可能积水的场所;10 不宜设在对防电磁干扰有较高要求的设备机房的正上方、正下方或与其贴邻的场所,当需要设在上述场所时,应采取防电磁干扰的措施。
《2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20XX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2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20XX篇一: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第二节对建筑的要求第6.2.1条高压配电室宜设不能开启的自然采光窗,窗台距室外地坪不宜低于1.8m;低压配电室可设能开启的自然采光窗。
配电室临街的一面不宜开窗。
第6.2.2条变压器室、配电室、电容器室的门应向外开启。
相邻配电室之间有门时,此门应能双向开启。
第6.2.3条配电所各房间经常开启的门、窗,不宜直通相邻的酸、碱、蒸汽、粉尘和噪声严重的场所。
第6.2.4条变压器室、配电室、电容器室等应设置防止雨、雪和蛇、鼠类小动物从采光窗、通风窗、门、电缆沟等进入室内的设施。
第6.2.5条配电室、电容器室和各辅助房间的内墙表面应抹灰刷白。
地(楼)面宜采用高标号水泥抹面压光。
配电室、变压器室、电容器室的顶棚以及变压器室的内墙面应刷白。
第6.2.6条长度大于7m的配电室应设两个出口,并宜布置在配电室的两端。
长度大于60m时,宜增加一个出口。
当变电所采用双层布置时,位于楼上的配电室应至少设一个通向室外的平台或通道的出口。
第6.2.7条配电所,变电所的电缆夹层、电缆沟和电缆室,应采取防水、排水措施。
4.10对有关专业的要求4.10.1可燃油油浸电力变压器室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
非燃(或难燃)介质的电力变压器室、高压配电装置室和高压电容器室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低压配电装置和低压电容器室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三级。
4.10.2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变压器室的门应为防火门:(1)变压器室附近有易燃物品堆积的场所。
(2)变压器室下面有地下室。
(3)变压器室位于民用主体建筑物内。
4.10.6配变电所中消防设施的设置:一类建筑的配变电所宜设火灾自动报警及固定式灭火装置;二类建筑的配变电所可设火灾自动报警及手提式灭火装置。
4.10.7当配电装置室设在楼上时,应设吊装设备的吊装孔或吊装平台。
GB50053-2013《2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
《20kV 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268 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20kV 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的公告现批准《20kV 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0053 2013 ,自2014 年7 月1 日起实施。
其中,第2.0.2 、4.1.3 、4.2.3 、6.1.1 、6.1.2 、6.1.3 、6.1.5 、6.1.6 、6.1.7 、6.1.9 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原《lOkV 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 50053-94 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3 年12 月19 日1 总则1.0.1 为使变电所设计做到保障人身和财产的安全、供电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装和维护方便,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交流电压为2OkV 及以下的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的变电所设计。
1.0.3 2OkV 及以下变电所设计应根据工程特点、负荷性质、用电容量、所址环境、供电条件、节约电能、安装、运行和维护要求等因素,合理选用设备和确定设计方案,并应考虑发展的可能性。
1.0.4 2OkV 及以下变电所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所址选择2.0.1 变电所的所址应根据下列要求,经技术经济等因素综合分析和比较后确定:1 宜接近负荷中心;2 宜接近电源侧;3 应方便进出线;4 应方便设备运输;5 不应设在有剧烈振动或高温的场所;6 不宜设在多尘或有腐蚀性物质的场所,当无法远离时,不应设在污染源盛行风向的下风侧,或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7 不应设在厕所、浴室、厨房或其他经常积水场所的正下方处,也不宜设在与上述场所相贴邻的地方,当贴邻时,相邻的隔墙应做无渗漏、无结露的防水处理;8 当与有爆炸或火灾危险的建筑物毗连时,变电所的所址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 50058 的有关规定;9 不应设在地势低洼和可能积水的场所;10 不宜设在对防电磁干扰有较高要求的设备机房的正上方、正下方或与其贴邻的场所,当需要设在上述场所时,应采取防电磁干扰的措施。
20kV配电系统技术导则
20kV配电系统技术导则(试行)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浙江省20kV配电网规划、设计、建设和改造应遵循的主要技术原则。
相关工作除应符合本导则的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行业现行有关标准、规范和规程的规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导则的引用而成为本导则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改版均不适用于本导则。
但鼓励根据本导则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导则。
Q/GDW 156 《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配电网技术导则》DL/T 599 《城市中低压配电网改造技术导则》《浙江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Q/ZDJ 04 《浙江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原则》Q/ZDJ 04 《浙江省城市中低压配电网建设与技术改造原则》3 一般技术原则3.1依据地区变电站供电范围或城市功能区域,20kV 配电网划分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分区配电网,分区配电网应有明确的供电范围,原则上不应交错重叠,并应随负荷增长及新增加的变电站进行合理调整。
3.2 划分分区配电网的主要原则是根据电网现状、负荷现状与预测结果、区域负荷密度、变电站位置、主变台数和容量以及线路走廊条件等因素来确定。
3.3 20kV配电网应有较高的供电可靠性,满足“N-1”准则。
20kV配电网中一条架空线,或一条电缆,或配电室中一台配电变压器发生故障停运时:1)在正常情况下,除故障段外不停电,并不得发生电压过低和设备不允许的过负荷;2)在计划停运情况下,又发生故障停运时,允许部分停电,但应在规定时间内恢复供电。
3.4 应加强电源点之间20kV 配网的联络。
电源点之间的20kV 配电网主干线,通过开关站、线路分段设备,形成环形网络,开环运行。
3.5 20kV 配电网应有一定的容量裕度,以满足用电负荷增长的需要,且当负荷转移时,不致使配电网的各元件过载。
3.6 20kV 配电网应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新建的电缆通道、开关站、配电站建筑应按规划一次建成。
20kV电力电缆技术规范
4.1.5 电力系统种类
为了便于选择电缆,将系统划分为下列三类。
——A 类:任一相导体与地或接地导体接触时,能在1min内与短时运行,接地故障时间不宜超过1h,对于本标准包括的电
缆允许更长的带故障运行时间,但在任何情况下不宜超过8h,每年接地故障总持续时间不宜超过
本技术规范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作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 和规范的条文,设备生产厂家应提供符合本技术规范、电力行业标准以及国际标准的优质产品。
本技术规范所使用的标准如遇与设备生产厂家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时,按较高标准执行。 20kV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分为二类,Ⅰ类:中性点经低电阻接地系统;Ⅱ类: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 地或不接地系统。
20kV电力电缆技术规范 20kV架空绝缘电缆技术规范 20kV中压环网开关设备技术规范 20kV油浸配电变压器技术规范 20/10kV油浸配电变压器技术规范 20kV干式变压器技术规范 20kV电压互感器技术规范 20kV电流互感器技术规范 20kV复合外套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技术规范 20kV户外柱上六氟化硫负荷开关技术规范 20kV户外柱上真空断路器技术规范 20kV户外柱上隔离开关技术规范 20kV柱上隔离负荷开关技术规范 20kV户外跌落式熔断器技术规范 20kV柱式绝缘子技术规范 20kV电力电缆附件技术规范 本标准的编写格式和规则符合 GB/T 1.1《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及 DL/T 600-2001《电力行业标准编写基本规定》的要求。 本标准由江苏省电力公司生产技术部提出并解释。 本标准由江苏省电力公司生产技术部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苏省电力公司生产技术部、苏州供电公司、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沈仲华、翁岳明、李鸿泽、费益军。
20kV电力电缆技术要求规范
20kV电力电缆技术规目录1 规性引用文件 (1)2 技术参数及要求 (1)3 使用环境条件表 (8)4 试验 (8)5 产品标志、包装、运输和保管 (10)20kV电力电缆技术规1 规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引用了下列标准的有关条文,当这些标准修订后,使用本标准者应引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有关条文。
GB 311.1 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GB 2952 电缆的护层GB/T 12706.1~12706.4 额定电压1kV(Um=1.2kV)到35kV(Um=40.5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及附件GB/T 2951.1 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第1节:厚度和外形尺寸测量-机械性能试验GB/T 2951.5 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2部分:弹性体混合料专用试验方法GB/T 3048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GB/T 3956 电缆的导体DL/T 401 高压电缆选用导则DL/T 5221 城市电力电缆线路设计技术规定省电力公司电生[2010]1577号《输变电设备交接和状态检修试验规程》2 技术参数及要求2.1技术参数2.1.1 电缆技术特性参数表表1 电缆技术特性参数表2.1.2 额定电压U:20kV2.1.3 最高运行电压Um:24kV2.1.4 额定频率50Hz2.1.5 电缆额定电压标示方法以U0/U(Um)表示电缆的额定电压,这些符号的意义如下:U0 —设计时采用的电缆的每一导体与屏蔽层或金属套之间的额定工频电压;U—设计时采用的电缆的任何两个导体之间的额定工频电压;Um —设计时采用的电缆的任何两个导体之间的运行最高电压,但不包括由于事故和突然甩负荷所造成的暂态电压升高。
2.1.6 电缆额定电压:18/20(24)kV。
2.1.7 电缆的绝缘水平(单位:kV):BIL —设计时采用的电缆的每一导体与屏蔽层或金属套之间的雷电冲击耐受电压之峰值。
2.2电缆技术要求2.2.1导体导体采用符合GB/T3956 的第2种裸退火铜导体或镀金属层退火铜导体,或裸铝导体或铝合金导体。
20kV配电设备技术标准
1)按材质导体分为铜、铝、铝合金等; 2)按特性、结构分为硬导体和软导体; 3)硬导体按照外形、结构分为矩形导体(也称板形导体)、槽形导体、管形导体等;
2
Q/CSG 11601-2007
4)软导体包括裸导体、电缆和架空绝缘电缆等;
5)架空裸导体分为耐热导线、防腐导线等;
Q/CSG
中国南方电网公司企业标准
Q/CSG 11061-2007
20kV配电设备技术标准
(试行) Technical standard of 20kV distribution electrical equipment (ForTrialImplementation)
2008 -11-10 发布
2008 -11-10 实施
I
Q/CSG 11601-2007
前言
为完善南方电网配电网电压等级配置、提高配电网的设备装备水平,推动 20kV配电电压等级应用 并做好相应的技术储备,提高配电网的供配电能力,保证配电网安全、经济运行,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执行国家和行业有关法律、法规、规程和规范,适用于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城市配 电网建设与改造中设备选型、订货及施工验收工作。
1
Q/CSG 11601-2007 表 4.0.1 20kV电气设备的绝缘水平、雷电冲击耐受电压和短时(1min)工频耐受电压 kV
系统标称 最高电压
电压(有 (有效值)
效值)
电气设备绝缘水平
额定雷电冲击耐受电压(峰值)/额定短时工频耐受电压(有效值)
系列Ⅰ注 1
系列Ⅱ
95/50
125/55
额定雷电冲击耐受电压
本标准由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标准化委员会批准。 本标准由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技术部提出、归口并负责解释。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佛山南海电力设计院工程有限公司、顺特电气有限公司、广州白云电器设 备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西安 ABB电力电容器有限公司、大连法伏安电器有限公司、深圳银星电力 电子有限公司、中山 ABB变压器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唐斯庆、李韶涛、刘映尚、白忠敏、郭晓斌、刘燕、邱野、杨成懋、黄志伟、 于志涛。
20KV架空绝缘电缆技术参数
20kV架空绝缘电缆技术规范1范围本技术规范规定了20kV铝芯交联聚乙烯(XLPE)绝缘架空电缆的使用条件、主要技术参数、功能设计、结构、性能、安装和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本技术规范适用于江苏省电力公司20kV系统所需的交流额定电压U(Um)为20(24)kV架空电力线路用铜芯、铝芯、铝合金芯和钢线加强芯交联聚乙烯(XLPE)架空绝缘电缆。
本技术规范所使用的标准如遇与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时,按较高标准执行。
20kV架空绝缘电缆使用色带区分10kV架空绝缘电缆,色带宽2至3mm,厚1.5至2.mm,推荐橙色色带。
20kV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分为二类,Ⅰ类:中性点经低电阻接地系统;Ⅱ类: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或不接地系统。
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引用了下列标准的有关条文,当这些标准修订后,使用本标准者应引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有关条文。
GB14049额定电压10kV、35kV架空绝缘电缆GB/T1179圆线同心绞架空导线GB/T12706额定电压1kV(Um=12kV)到35kV(Um=40.5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及附件GB/T3048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GB/T2951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GB3953电工圆铜线GB3955电工圆铝线GB/T3956电缆的导体GB/T4909裸电线试验方法JB/T8137电线电缆交货盘GB6995电线电缆识别标志3使用条件3.1海拔高度:1000m3.2最高环境温度+40℃3.3最低环境温度-25℃3.4电缆导体的最高长期允许工作温度:交联聚乙烯绝缘90℃;3.5短路时(最长持续时间不超过5s):交联聚乙烯绝缘250℃;3.6电缆的允许弯曲半径:电缆外径D,小于20(D+d)。
D—电缆实际外径,mm;d—电缆导体的实际外径,mm。
4技术要求4.1绝缘4.1.1绝缘应采用交联聚乙烯绝缘,绝缘性能应符合GB14049《额定电压10kV、35kV架空绝缘电缆》的要求,绝缘料应采用耐候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kV电力电缆技术规范目录1 规范性引用文件 (1)2 技术参数及要求 (1)3 使用环境条件表 (8)4 试验 (9)5 产品标志、包装、运输和保管 (11)20kV电力电缆技术规范1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引用了下列标准的有关条文,当这些标准修订后,使用本标准者应引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有关条文。
GB 311.1 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GB 2952 电缆的护层GB/T 12706.1~12706.4 额定电压1kV(Um=1.2kV)到35kV(Um=40.5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及附件GB/T 2951.1 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第1节:厚度和外形尺寸测量-机械性能试验GB/T 2951.5 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2部分:弹性体混合料专用试验方法GB/T 3048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GB/T 3956 电缆的导体DL/T 401 高压电缆选用导则DL/T 5221 城市电力电缆线路设计技术规定江苏省电力公司苏电生[2010]1577号《输变电设备交接和状态检修试验规程》2 技术参数及要求2.1技术参数2.1.1 电缆技术特性参数表表1 电缆技术特性参数表序号名称项目需求值或表述供货方保证值1.1 电缆结构参数表1.1.1 电缆型号项目单位提供1.1.2 导体1.1.2.1 材料铜1.1.2.2 材料生产厂及牌号供货方提供1.1.2.3 芯数×标称截面积(芯×mm2)见物料描述(铜)1.1.2.4 芯数×标称截面积(芯×mm2)见物料描述(铝)1.1.2.5 结构形式圆形紧压1.1.2.6 最少单线根数(根)供货方提供1.1.2.7 单线直径(mm)供货方提供1.1.2.8 导体外径(mm)供货方提供1.1.2.9 紧压系数(≥)0.91.1.3 挤包导体屏蔽层1.1.3.1 材料半导电料1.1.3.2 平均厚度(mm)标准参数值0.81.1.3.3 最小厚度(mm)标准参数值0.71.1.3.4 外径(mm)供货方提供1.1.4 绝缘1.1.4.1 材料XLPE1.1.4.2 平均厚度不小于标称厚度8.0(mm)1.1.4.3 最薄点厚度不小于(mm)7.21.1.4.4 偏心度(%)101.1.5 挤包绝缘屏蔽层1.1.5.1 平均厚度(mm)0.81.1.5.2 最小厚度(mm)0.71.1.5.3 外径(mm)供货方提供1.1.6 金属屏蔽1.1.6.1 铜带层数 11.1.6.2 铜带标称厚度(≥) 0.1(三芯)/0.12(单芯)1.1.6.3 搭盖率不小于(%)251.1.6.4 20℃时最大直流电阻(Ω/km)供货方提供1.1.7 填充层1.1.7.1 填充材料非吸湿性撕裂薄膜1.1.8 隔离套1.1.8.1 挤包材料供货方提供1.1.8.2 最小厚度不小于(mm)80%t1.1.9 内衬层1.1.9.1 材料供货方提供1.1.9.2 厚度(mm)供货方提供1.1.10 铠装层1.1.10.1 材料标准参数值镀锌钢带1.1.10.2 钢带厚度/钢丝直径(mm)240mm2截面以下钢带铠装厚度为0.5mm;240mm2截面及以上钢带铠装厚度为0.8mm1.1.10.3 钢带层数(层)/钢丝根数标准2参数值1.1.10.4 钢带宽度(mm)供货方提供1.1.11 外护套1.1.11.1 材料PVC1.1.11.2 材料生产厂及牌号供货方提供1.1.11.3 颜色标准参数值黑色1.1.11.4 标称厚度(mm) 4.0(对应截面300、400、500)3.4(对应截面240、120mm2)3.2(对应截面70mm2)1.1.11.5 最薄点厚度不小于(mm)90%t1.1.12 电缆外径D(mm)供货方提供1.2 电缆电气技术参数表1.2.1 20℃时铜导体最大直流电阻(Ω/km)0.268(对应截面70 mm2)0.153(对应截面120 mm2)0.0754(对应截面240 mm2)0.0601(对应截面300 mm2)0.0470(对应截面400 mm2)1.2.2 20℃时铝导体最大直流电阻(Ω/km)0.06051.2.3 90℃时铜导体最大交流电阻(Ω/km)0.3402(对应截面70 mm2)0.1955(对应截面120 mm2)0.0976(对应截面240 mm2)其他截面由项目单位填写1.2.4 90℃时铝导体最大交流电阻(Ω/km)0.07881.2.5 导体允许短路电流(250 ℃)(kA/5s)44.74(对应截面500 mm2)52.95(对应截面400 mm2)41.48(对应截面300 mm2)33.11(对应截面240 mm2)16.41(对应截面120 mm2)9.42(对应截面70 mm2)1.2.6 允许屏蔽短路电流(kA/5s)2(对应截面500 mm2)2.2(对应截面400 mm2)1.5(对应截面70 mm2)1.4(对应截面120 mm2)2(对应截面240 mm2)2.1(对应截面300 mm2)1.2.7 电缆电容值(μF/km)供货方提供1.2.8 电缆电感值(μH/km)供货方提供1.2.9 电缆长期允许载流量(A)455(对应500mm)639(对应400mm)559(对应300mm)494(对应240mm)269(对应120mm)238(对应70mm)1.2.10 局部放电(灵敏度10pC或更优,15kV下)(pC)无可检测放电1.2.11 雷电冲击试验(导体温度95℃~100℃,正负极性各10次,kV)125(170)1.2.12 tanδ(导体温度95 ℃~100 ℃8*10(^4)下)(≤)1.2.13 导体半导电屏蔽层老化前后90℃时电阻率(≤Ω·m)10001.2.14 绝缘半导电屏蔽层老化前后90℃时电阻率(≤Ω·m)5001.2.15 出厂工频电压试验(5min,kV)标准参数值30.51.2.16 安装后工频电压试验(5min,kV)标准参数值151.2.17 电缆盘尺寸(mm)供货方提供1.2.18 电缆敷设时的最大牵引力(N/mm2)40(铝芯)70(铜芯)1.2.19 电缆敷设时的最大侧压力(N/m)50001.2.20 电缆重量(kg/m)供货方提供1.2.21 电缆敷设时允许环境温度(℃)(≥)-5~+401.2.22 电缆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的寿命(≥年)301.2.23 最大卤素含量(低毒电缆)(mg/g)供货方提供1.2.24 最大烟密度(低烟)供货方提供1.2.25 电缆阻燃级别ZC1.3 电缆非电气技术参数表1.3.1 绝缘1.3.1.1 老化前抗张强度不小于(MPa)12.51.3.1.2 老化前断裂伸长率不小于(%)2001.3.1.3 老化后抗张强度变化率不超过(%)±251.3.1.4 老化后断裂伸长率变化率不超过(%)±251.3.1.5 电缆段老化后抗张强度变化率不超过(%)±251.3.1.6 电缆段老化后断裂伸长率变化率不超过(%)±251.3.1.7 绝缘收缩试验不大于(%) 41.3.1.8 热延伸1.3.1.8.1 负荷下伸长率不大于(%)1751.3.1.8.2 冷却后永久伸长率不大于(%)151.3.2 外护套1.3.2.1 老化前抗张强度不小于(MPa)PE12.51.3.2.2 老化前抗张强度不小于(MPa)12.5PVC3001.3.2.3 老化前断裂伸长率不小于(%)PE1.3.2.4 老化前断裂伸长率不小于(%)150PVC1.3.2.5 老化后抗张强度不小于(MPa)---PE12.51.3.2.6 老化后抗张强度不小于(MPa)PVC3001.3.2.7 老化后断裂伸长率不小于(MPa)PE1501.3.2.8 老化后断裂伸长率不小于(MPa)PVC---1.3.2.9 老化后抗张强度变化率不超过(%)PE1.3.2.10 老化后抗张强度变化率不超过±25(%)PVC---1.3.2.11 老化后断裂伸长率变化率不超过(%)PE1.3.2.12 老化后断裂伸长率变化率不超±25过(%)PVC---1.3.2.13 电缆段老化后抗张强度变化率不超过(%)PE1.3.2.14 电缆段老化后抗张强度变化率±25不超过(%)PVC---1.3.2.15 电缆段老化后断裂伸长率变化率不超过(%)PE1.3.2.16 电缆段老化后断裂伸长率变化±25率不超过(%)PVC501.3.2.17 高温压力试验,压痕深度不大于(%)PE1.3.2.18 高温压力试验,压痕深度不大50于(%)PVC1.3.2.19 热冲击试验PE ---1.3.2.20 热冲击试验PVC PVC:不开裂1.3.2.21 低温冲击试验PE ---1.3.2.22 低温冲击试验PVC PVC:不开裂---1.3.2.23 低温拉伸,断裂伸长率不小于(%)PEPVC:20 1.3.2.24 低温拉伸,断裂伸长率不小于(%)PVC1.3.2.25 热失重,最大允许失重---(mg/cm2)PEPVC:1.51.3.2.26 热失重,最大允许失重(mg/cm2)PVC1.3.2.27 碳黑含量(%)PE PE:2.0~3.01.3.2.28 碳黑含量(%)PVC ---1.3.3 半导电屏蔽剥离力(N)8~402.1.2 额定电压U:20kV2.1.3 最高运行电压Um:24kV2.1.4 额定频率50Hz2.1.5 电缆额定电压标示方法以U0/U(Um)表示电缆的额定电压,这些符号的意义如下:U0 —设计时采用的电缆的每一导体与屏蔽层或金属套之间的额定工频电压;U—设计时采用的电缆的任何两个导体之间的额定工频电压;Um —设计时采用的电缆的任何两个导体之间的运行最高电压,但不包括由于事故和突然甩负荷所造成的暂态电压升高。
2.1.6电缆额定电压:18/20(24)kV。
2.1.7电缆的绝缘水平(单位:kV):电缆额定电压工频耐压BIL 外护套冲击耐压18/20(24)kV 63 170 20BIL —设计时采用的电缆的每一导体与屏蔽层或金属套之间的雷电冲击耐受电压之峰值。
2.2电缆技术要求2.2.1导体导体采用符合 GB/T3956 的第2种裸退火铜导体或镀金属层退火铜导体,或裸铝导体或铝合金导体。
导体采用紧压绞合圆形导体,紧压系数不小于0.9。
导体截面应从GB/T3956列出的标称截面中选取。
导体表面应光洁、无油污、屏蔽无损伤及绝缘无毛刺、锐边,无凸起或断裂的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