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心得:苏州园林的空间设计
苏州园林的空间美学
![苏州园林的空间美学](https://img.taocdn.com/s3/m/a576ce93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6e.png)
苏州园林的空间美学苏州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的典范之一,以其独特的空间美学而闻名。
苏州园林的空间美学严格遵循中国传统园林的设计原则,注重布局的合理性、空间的层次感以及景观的变化性。
以下是苏州园林空间美学的主要特点:第一,苏州园林注重“天人合一”的空间感受。
苏州园林一般采用封闭式的园林结构,被高墙、屏风等装饰物包围,以便让游客能够完全融入其中。
同时,园林内部的各个景点之间相互联系紧密,产生了一种与外部世界隔离的感觉,使人感到安静、放松。
第二,苏州园林强调空间的层次感。
苏州园林通常由多个景区组成,景区之间通过廊道、走廊、石桥等连接起来,在有限的空间内形成多样且富有层次感的景观。
这些层次感的变化不仅增加了游览的趣味性,同时也赋予了整个园林以立体感。
第三,苏州园林追求“景非景、景中景”的设计理念。
苏州园林中的景点与周围的环境是相互映衬的关系,不仅通过造景物来突出主题,更注重了景点与周围环境的融合。
例如,在园林中设置了一片湖泊,湖泊中的小岛上还建有亭台楼阁,使得景观呈现出一种嵌套的效果,形成了“景非景、景中景”的空间美学。
第四,苏州园林追求变化性的景观。
苏州园林的景观设计讲究变化,通过布局上的变化,使得每一处景点都具有独特的特色。
例如,在园林中常常能够看到景点与建筑物之间的变化,有的是亭台楼阁,有的是小桥流水。
这种变化性的景观设计使得游客在游览园林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发现新鲜的景点,增加了游览的趣味性。
第五,苏州园林注重空间的细节处理。
苏州园林注重空间的细节设计,并且注重空间中不同元素之间的协调与搭配。
例如,在园林的花坛中,花朵的颜色和种类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和安排的;在园林的池塘中,鱼儿和水草的种植也都有一定的规划。
这些细节处理使得整个园林空间更加和谐和舒适。
总体而言,苏州园林的空间美学通过合理布局、层次感、景观变化、细节处理等手法,使整个园林空间具有美感和趣味性。
苏州园林的空间美学不仅满足人们审美的需求,更能够给人带来心灵的愉悦和放松,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精髓。
苏州园林实习报告总结
![苏州园林实习报告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6523821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42.png)
苏州园林实习报告总结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有幸参与了苏州园林的实习项目。
这次实习让我对苏州园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感悟。
首先,苏州园林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美的景观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实习过程中,我参观了多个苏州园林,包括拙政园、狮子林、留园等,每个园林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我惊叹于园林中巧妙的空间布局和精致的景观装饰,无论是亭台楼阁、小桥流水,还是花木竹石,都显得非常和谐和自然。
这些园林不仅是人们休憩的好去处,也是艺术家们灵感的源泉。
其次,在实习过程中,我还学到了苏州园林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苏州园林起源于春秋时期,经过历代的发展和完善,形成了独特的园林艺术。
这些园林不仅是私人休憩的场所,也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想。
园林中的每一处布局、每一块石头、每一棵植物都有着特殊的意义和寓意。
通过实习,我对苏州园林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此外,实习还让我认识到苏州园林的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苏州园林面临着保护和开发的矛盾。
在实习过程中,我看到了一些园林得到了良好的保护和修复,但也有一些园林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我们应该加强对苏州园林的保护意识,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和保护。
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学到了关于苏州园林的专业知识,还提升了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苏州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习,我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博大精深。
我希望将来能够继续学习和探索苏州园林,为保护和发展这种独特的文化遗产做出自己的贡献。
总之,这次苏州园林实习是一次非常有意义和收获的经历。
通过实习,我对苏州园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感悟。
我相信这些知识和经验将对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苏州园林的空间美学
![苏州园林的空间美学](https://img.taocdn.com/s3/m/6b47bc65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f6.png)
苏州园林的空间美学**苏州园林的空间美学**苏州园林,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杰出代表之一,以其独特的空间美学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这种美学体现在园林的布局、建筑、植被和装饰等方方面面,共同营造出一种独特的、令人陶醉的空间艺术。
**1. 空间层次的巧妙安排**苏州园林善于运用空间层次的巧妙安排,使得整个园林呈现出层次分明、有机衔接的美感。
通过错落有致的回廊、桥梁、小道以及水池等元素,形成了一种层层叠叠的空间层次。
这种设计既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了复杂的景观,又使得游赏者在园林中流连忘返,不断发现新奇之处。
**2. 水的巧妙运用**水是苏州园林中极为重要的元素之一,其巧妙运用为园林增添了灵动和生机。
水池、小溪、水道等不同形式的水体被巧妙地融入到园林布局中,不仅起到了连接空间的作用,更在镜面反射中展现出建筑和植物的美感。
水景的设置既提升了整体的视觉效果,也为园林注入了一种宁静的氛围,使人仿佛进入了一个梦幻的世界。
**3. 绿植的精心搭配**苏州园林注重绿植的精心搭配,通过不同种类的植物在空间中的巧妙组合,形成了独特的植被景观。
参差不齐的树木、藤蔓、花卉等,交织出一幅色彩斑斓、生机勃勃的画面。
这种绿植的搭配不仅丰富了园林的色彩,还在空间中形成了宜人的氛围,使人在其中感受到大自然的恩赐。
**4. 亭台楼阁的精致建筑**苏州园林的建筑艺术也是其空间美学的一大亮点。
亭台楼阁作为园林中的建筑元素,通过精致的设计和巧妙的布局,为整个空间注入了艺术的灵魂。
建筑的屋檐、柱廊、雕花等细节都展现出中国古典建筑的独特韵味,使得整个园林在空间中更显尊贵和典雅。
**5. 艺术品与装饰的融合**苏州园林还善于将艺术品与装饰巧妙融合到空间中,营造出一种文化艺术的氛围。
石雕、瓷器、木雕等艺术品被巧妙地置于园林中的各个角落,不仅起到了点缀空间的作用,更为整个园林增添了历史的艺术底蕴。
总体而言,苏州园林的空间美学体现在对层次、水、植被、建筑和艺术品等多个方面的巧妙运用。
苏州拙政园空间布局分析
![苏州拙政园空间布局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7e4ce26844769eae009ed67.png)
精心整理苏州拙政园空间布局分析作为江南古典园林的典型代表苏州拙政园是我国四大名园之一。
拙政园不仅具有江南水乡的特色,而且经历了几百年的历史,具有深厚的文化意蕴,拙政园的建园风格,构园要素,布局设计等方面都极具特色。
我们通过写生实习对拙政园进行考察分析,研究拙政园和谐的空间布局,丰富的空间层次以及园内丰计提供可靠的依据。
从这三个方面说拙政园整体的空间布局如、留园、沧浪亭、东园为主。
园的入口设在南端,经门廊、前院,过兰雪堂,即进入园内。
东侧为面积旷阔的草坪,草坪西面堆土山,上有木构亭,四周萦绕流水,岸柳低垂,间以石矶、立峰,临水建有水榭、曲桥。
西北土阜上密植黑松枫杨成林,林西为秫香馆。
再西有一道依墙的复廊,上有漏窗透景,又以洞门数处与中区相通。
中园是全园的精华之所在,园林以水为主,池中堆山,环池布置堂、榭、亭、轩。
其面积现约为18.5亩,其中水面面积就占了大约三分之一。
水面有分有聚,临水建有形体各不相同、位置参差错落的亭台楼榭。
西园面积约为12.5亩。
该园以池水为中心,有曲折水面和中区大池相接。
有塔影亭、留听阁、浮翠阁、笠亭、与谁同坐轩、宜两亭等景观。
又新建三十佗罗花馆”和景观并非工整对称,而是通过景区的划分建立空间系统的层级关系,而无处不在的对称和拟对称构图,同步加强着整体和局部的“身份”属性,以达到整个园区的平衡。
(1)远香堂与雪香云蔚亭构成拙政园中部园区的南北轴线。
雪香云蔚亭对远香堂,几乎对称、分别为北南两侧的中心建筑,前者占据竖向的制高点,后者占据体量之最。
从南北轴线上分析拙政园的建筑分布如下:两侧绿漪亭与海棠春坞相对,同位于水边退后于视线界面;待霜亭与绣绮亭相对,同位于山上,前者有植被映衬,后者体量较大;荷风四面亭与倚玉轩相对,同为两侧中心建筑的陪衬,皆可四面观景;见山楼与香洲相对,均为二层临水建筑。
在南北轴线上,南半确的节奏感。
(2)在立面上,(3一、拙政园中园空间布局分割方法从整体看中国古典园林在其造园的空间布置上,一个大空间由若干个小空间组合而成,个个空间即独立又相联系。
苏州园林实习总结(9篇)
![苏州园林实习总结(9篇)](https://img.taocdn.com/s3/m/c4848748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e1.png)
苏州园林实习总结(9篇)在作范文时怎么写好自己的工作重点呢?追求数字化管理的企业对文档编写的需求越来越高,人们对于范文的需要也在不断的提升,敬读阅读编辑整理的“苏州园林实习总结”。
苏州园林实习总结篇1苏州园林是中国江苏苏州山水园林建筑的统称,又称“苏州古典园林”,以私家园林为主,起始于春秋时期吴国建都姑苏时,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兴旺鼎盛于明清,到清末苏州已有各色园林一百七十多处,现保存完整的有六十多处,对外开放的园林有十九处。
在苏州园林短暂的实习结束,为此作一简单的实习总结报告。
大概是参观的内容太过丰富,同样作为四大名园之一的留园并未给我留下什么震撼,跟着队伍进入园中,首先经过的`是较为狭长的通道,同样是欲扬先抑的手法,出了通道才有另一番景象,留园整体给人的感觉并未有十分独特之感,但细看下来经过老师的讲解才发现其最有特色的当属她的建筑艺术与细节的处理。
印象比较深的是爬山廊转角处的排雨水结构的处理,在技术并不发达的旧时,建造者用才智解决了问题,作为同行后辈的我顿生敬仰之感。
对于水体来水的处理,这里采用了在墙角堆石,仿佛是破墙而入的山石引来了一渠清流。
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内外空间关系格外密切,并根据不同意境采取多种结合手法。
建筑面对山池时,欲得湖山真意,则取消面湖的整片墙面;建筑各方面对着不同的露天空间时,就以室内窗框为画框,室外空间作为立体画幅引入室内。
室内外空间的关系既可以建筑围成庭院,也可以庭园包围建筑,呈现出诗情画意的无穷境界。
对于虎丘印象最深的便是千人石与虎丘塔了。
这里留下了许多传说,或是与宗教神话有关,或是与名人奇事有关,真正的秘密大概只有这座经历了千年变迁的虎丘知道。
虎丘总体布局因地制宜,巧于因借,建筑风格与自然景观协调。
其形式有塔、殿、桥、亭、楼、阁、墓等;年代从五代延续至当代,呈现出宋、元、明、清、民国等建筑风格。
苏州园林实习总结篇2苏州园林是中国江苏苏州山水园林建筑的统称,又称苏州古典园林,以私家园林为主,起始于春秋时期吴国建都姑苏时(吴王阖闾时期,公元前5xx),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兴旺鼎盛于明清,到清末苏州已有各色园林一百七十多处,现保存完整的有六十多处,对外开放的园林有十九处。
工作心得:苏州园林的空间设计
![工作心得:苏州园林的空间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138e92c90c69ec3d5bb75ab.png)
工作心得:苏州园林的空间设计中国古典园林精粹于江南,重点则在苏州,大小园林数量之多造诣之精,乃当今世界上任何地区所少有。
当游走于苏州园林之中就会觉得原本零零散散的房屋、树木、花草、小桥不知怎的被一条条无形的纽带所连接,反而觉得疏密有序、错落有致,如画般深深地留在我们的记忆之中。
是什么将其联系呢?水,就是其各种纽带中最重要的一条。
亚里士多德认为,“美与不美,艺术作品与现实事物,分别就在于美的东西和艺术作品里,原来零散的因素结合成为统一体”,而苏州园林中的“水”就是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将苏州园林中各种零散的因素结合成统一体的纽带。
一、空间分割各胜尽然世间所有园林的面积都是有限的,而苏州园林的面积更小(相对北方宫苑园林)。
想在咫尺间营造出千沟万壑、层次多变、处处有景、方方有境的如诗如画般的园林胜境就需要在造园之初将其完整规划(当然这里还有一个“景到随机”①,亦即随机性一边造园,一边不断修改、调整),虽然这样的规划没有固定样式,但还是有道可循的。
也就是说在宏观地进行控制上艺术地把握大局,就像中国绘画美学中的“经营位置”②在绘画上要先“成竹在胸”。
正所谓“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③。
不管是中国绘画还是苏州园林,都是要求“意在笔先”④。
所以说苏州园林中的水在其功能上既起到了分割全园的作用,又起到了联络全园各个空间的作用。
在苏州“网师园”园的中心水体的功能布局上就起到了上述功能,使全园自然的分成了前后左右四个部分,使内部使用空间有机的自然分开,在如此面积的小园中可谓手法之妙、理水之精甲于它园。
再拿苏州的“拙政园”为例,全园水体呈“T”型布置,亦将各部分功能分开,因其水面广阔,在江南园林中有“大园风范”,故使其整个空间疏密有致,可远观、可近玩,在“远香堂”可隔水远眺“勤耕”,在“野航”可隔曲桥而观“见山楼”,亦水之妙用也。
我们可假想于脑中,如此水不在,只有陆地、矮树,此园定会顿失闲野静逸之趣,而生市井喧闹之感,与其园名“拙政”更是搭不上边际。
苏州园林建筑欣赏心得体会
![苏州园林建筑欣赏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f86fb43f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e5.png)
苏州园林建筑欣赏心得体会苏州园林建筑欣赏心得体会我有幸游览了苏州的园林建筑,对它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苏州园林以其独特的设计和精湛的技艺,令人目不暇接,让人流连忘返。
在这次旅行中,我从苏州园林中汲取了许多启示和感悟。
首先,苏州园林教会了我关于自然与人类和谐共处的智慧。
苏州园林的设计深受自然景观的启发,不是简单地模仿自然,而是通过精心规划和布局来将自然元素与人文建筑融为一体。
走进这些园林,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人工创造的自然世界中,尽享自然之美。
这些园林中的湖泊、小桥、流水、假山等景致都是以山水画为蓝本,在设计中注重体现自然的美感和平衡。
其次,苏州园林给了我对空间利用的启示。
苏州园林大多面积不大,但在这有限的空间中却融入了许多景点和功能,呈现出紧凑而不拥挤的特点。
这得益于复杂的空间规划和灵巧的设计。
园林建筑中的小径蜿蜒曲折,使人无论在哪个角落都能感受到不同的景色和氛围。
在这样的设计下,每一处空间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给人一种宽敞而自由的感觉。
再次,苏州园林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苏州园林一般都有主题和寓意,其中融入了许多传统文化元素。
比如,园林中的假山被赋予了各种寓意,有的象征大山的威严,有的象征海洋的广阔,有的象征山水的虚实之美。
在园林中漫步,我们不仅能欣赏到精美的景色,还能感受到深厚的文化底蕴。
苏州园林有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气氛,这种氛围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弘扬的和谐与平衡的理念的体现。
最后,苏州园林让我重新审视了人们与自然的关系。
巧妙的园林设计表达了人类对于自然的崇敬和对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追求。
园林中的建筑、植物、水景等元素都融洽地融合在一起,呈现出一种和谐的空间。
这启示我们应当尊重自然,善于与自然相处,以保护自然环境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苏州园林的建筑不仅仅是一座园林,更是一座文化的宝库。
它们通过巧妙的设计和精湛的工艺,表达了人们对于自然的探索和对于美的追求。
此次旅行让我更加欣赏和理解苏州园林,也让我对我们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2024年苏州园林实习心得
![2024年苏州园林实习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7c703591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fb.png)
2024年苏州园林实习心得作为一名园林专业的学生,我有幸在2024年暑期获得了一次在苏州著名园林实习的机会。
在这段实习期间,我深入了解了苏州园林的历史和文化,参与了实际的园林设计和建设工作,收获颇多。
在这里,我将分享我在苏州园林实习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苏州园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苏州作为中国园林的重要代表,其园林充满了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
我参观了拙政园、留园、狮子林等著名园林,每个园林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韵味。
拙政园的布局精致而富有层次感,留园的水景设计优美动人,狮子林的假山巧妙融入自然景观。
这些园林不仅体现了苏州园林的精髓,也对我的园林设计观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其次,我参与了园林设计和建设的实际工作。
在实习期间,我被分派到一家具有丰富经验的园林设计机构,参与了几个园林项目的设计工作。
我和团队成员一起进行现场考察,了解项目要求和环境条件。
在设计过程中,我学习了如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如何通过布局和景观元素营造出丰富的空间层次。
通过和项目负责人的交流和指导,我逐渐提升了自己的设计能力和审美水平。
在实际的建设工作中,我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
我参与了园林施工的各个环节,学习了园林材料的选择和处理,学习了园林设施的安装和维护。
我还学会了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在和工人们一起工作时,学会了如何协调各方面的资源,以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
在苏州园林实习中,我还深入了解了苏州园林的文化内涵。
我参加了一些文化活动,如茶艺表演、传统绘画等。
这些活动不仅增强了我的文化素养,也让我更好地理解了园林艺术的特点和意义。
苏州园林注重自然与人文的融合,强调空间的变化和景观的精细处理,这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苏州园林实习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作为一名实习生,我缺乏实践经验,有时在项目设计和施工中会遇到问题。
但是,在团队成员的帮助下,我能够快速解决问题,并从中学到很多经验。
同时,我也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比如设计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的提升空间。
苏州园林实习心得(通用6篇)
![苏州园林实习心得(通用6篇)](https://img.taocdn.com/s3/m/54663451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d1.png)
苏州园林实习心得(通用6篇)苏州园林实习心得第1篇经过这次实训,我收获了很多,一方面学习到了许多以前没学过的专业知识与知识的应用,另一方面还提高了自我动手做项目的本事。
本次实训,是对我本事的进一步锻炼,也是一种考验。
从中获得的诸多收获,也是很可贵的,是十分有意义的。
在实训中我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
是一个让我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中的好机会,原先,学的时候感叹学的资料太难懂,此刻想来,有些其实并不难,关键在于理解。
在这次实训中还锻炼了我其他方面的本事,提高了我的综合素质。
首先,它锻炼了我做项目的本事,提高了独立思考问题、自我动手操作的本事,在工作的过程中,复习了以前学习过的知识,并掌握了一些应用知识的技巧等。
其次,实训中的项目作业也使我更加有团队精神。
从那里,我学会了下头几点找工作的心态:一、继续学习,不断提升理论涵养。
在信息时代,学习是不断地汲取新信息,获得事业提高的动力。
作为一名青年学子更应当把学习作为坚持工作进取性的重要途径。
走上工作岗位后,我会进取响应单位号召,结合工作实际,不断学习理论、业务知识和社会知识,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用精良的业务知识提升本事,以广博的社会知识拓展视野。
二、努力实践,自觉进行主角转化。
仅有将理论付诸于实践才能实现理论自身的价值,也仅有将理论付诸于实践才能使理论得以检验。
同样,一个人的价值也是经过实践活动来实现的,也仅有经过实践才能锻炼人的品质,彰显人的意志。
必须在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潜心体会,并自觉的进行这种主角的转换。
三、提高工作进取性和主动性实习,是开端也是结束。
展此刻自我面前的是一片任自我驰骋的沃土,也分明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职责。
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将继续学习,深入实践,不断提升自我,努力创造业绩,继续创造更多的价值。
我认为大学生实习难,就业难,除非你有关系,能给你简便找到工作,否则就难逃市场选择的厄运。
我在该公司实习总结了五个攻略,只能智勇双全,才能在这个社会中出人头地。
园林设计实习心得体会【精选三篇】
![园林设计实习心得体会【精选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eb69b21e3968011ca3009180.png)
园林设计实习心得体会【精选三篇】导读:本文园林设计实习心得体会【精选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这次实习让我清晰地感受到各地园林艺术的不同风格,不同魅力,领略到古今园林艺术迥异的美感。
同时也唤起公众对大自然,生态,环境等问题的思考与重视,还深切感受了中国园林的”移步换景“的园林风格,也体会了中国园林与外国眼林的充分融合,同时也认识到了自己设计的不足与幼稚!②江南园林流派以苏州园林为代表,有10个城市展园采用了这一建造手法,包括苏州园、南京园、成都园、济南园、长沙园、武汉园、南昌园、宁波园、岳阳园、常德园。
特点:空间布局灵活,多采用借景、对景、框景、障景等造园手法,布局紧凑,主要建筑以江南水街为轴线,采用“粉墙黛瓦”风格,色彩淡雅,轮廓柔和优美。
充分展现江南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特色和古镇风韵。
据称,厦门园博园的江南园林建筑是江浙以外规模的江南园林建筑群。
③岭南园林流派主要有广州、深圳、南宁、北海4个城市展园。
特点:受江南园林影响,又受西洋风格的影响,自成风格。
在近现代园林中,把园林引入酒店的做法就来自岭南园林,闽南地区的假山制作、花木营造都受岭南风格的影响。
④闽台园林流派共有14个城市展园,分为闽中、闽东、闽南、闽西和闽北及台湾地区展区。
特点:以闽台共有的地域特色古厝及骑楼街市,引入“茶艺、曲艺、园艺”营造闽台独特的文化氛围。
闽台园林受海洋文化影响,中西合璧,它的红砖文化和石文化很有特色。
⑤国外风格汇集园博园汇集了24个国家和地区的建筑佳作,有英式的自然风景园、意大利的台地园、中东地区的巴比伦空中花园,还有法国的皇家园林、立陶宛的俄罗斯风格建筑等。
同时也可以在园区内,随处可以感受到地域、历史、文化的特色在流溢。
岭南园在园博大道上向北走不远,折向东,就来到岭南园区。
亭、台、廊、桥、榭,格局看似随意,但走进局中,逡巡片刻,就发现原来竟是如此浑然天成,在碧水环绕之下,玲珑秀美、清新旷达的岭南私家庭院呈现眼前,分明已经达到“水随园转,园因水活”的意境,曲桥烟雨、云山叠彩、揽红跨绿尽显岭南园林魅力。
苏州园林空间布局总述
![苏州园林空间布局总述](https://img.taocdn.com/s3/m/54026635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21.png)
一、苏州园林空间布局简述
• 对比和衬托
利用衬托手法突出主题,在造 景中运用的也比较广泛,它能 够收到主次明明,小中见大的 效果。以低衬高,则原来的体 量显得更宏伟;以淡陈深或者 以深衬淡,可以使景物轮廓格 外鲜明;以暗衬明,则明处益 发魁丽灿烂。
一、苏州园林空间布局简述
• 对景和借景
苏州园林通常在重要的观赏点有意识的组织景面, 形成各种对景,随着曲折的平面,步移景异,依 次展开。这种对景以道路、走廊的前进方向和一 进门、一转折等变换空间处以及门窗框内所看到 的前景最为引人注意。
一、苏州园林空间布局简述
• 空间
苏州园林划分空间的手段是多样的,有墙、廊、 屋宇、假山、树木、桥梁等。其中假山和树木的 形象比较活泼,建筑物则较严整,交叉使用各种 手段,使景面有开有合,有虚有实,空间相互穿 插通透,这就增加了风景层次和深度。
一、苏州园林空间布局简述
• 观赏点和游赏路线
园中景物需要一条或者几条恰当的路线把它们联 系起来,才能发挥应有的效果。
一、苏州园林空间布局简述
• 空间
园林的空间处理也有大小、开合、高低,明暗等 变化。 一般来说, 在进入一个较大的景区前,有曲折、 狭窄、晦暗的小空间作为过渡,以收敛人们的视 觉和尺度感,然后转到较大的空间,可使人觉得 豁然开朗。
一、苏州园林空间布局简述
• 空间
所以在进入园门之后用曲廊、小院作为全园的 “序幕”,以衬托园内主景是各园常用的手法。
例如在总体布局上,从一区转入另一区时,空间 和景物不断变换,产生对比作用,使人游历全园 后,觉得内容丰富。
一、苏州园林空间布局简述
• 对比和衬托
苏州园林常用的手法有:用建筑物和白墙来衬托 花木、石峰;用平静深碧的池水来衬托峥嵘的石 山;用低浅曲折的池岸、平静简洁的桥梁和透空 小巧的亭榭来衬托水面的开阔。
浅析苏州园林的设计之美
![浅析苏州园林的设计之美](https://img.taocdn.com/s3/m/9deea75c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aa.png)
浅析苏州园林的设计之美苏州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代表之一,其在庭院、景观、植物、建筑等方面的设计和布局都展现出了独特的美感。
苏州园林的设计之美可以从多个方面来分析,包括布局规划、建筑风格、植物景观以及文化内涵等方面。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这些方面来浅析苏州园林的设计之美。
苏州园林的设计之美首先体现在其布局规划上。
苏州园林在空间的布局上讲究“小天地”和“多变化”,即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出错落有致、曲径通幽的景观。
苏州园林的设计追求景致的变化,步移景异,每一步都能发现不同的美景,让人置身其中仿佛进入了一个奇妙的世界。
布局上更加注重体验的层次感,让游人不仅仅是观赏,更是享受其中的心境。
苏州园林的建筑风格也是其设计之美的重要方面。
苏州园林的建筑多采用了江南水乡特有的建筑风格,即“小桥流水、人家舟楫”,建筑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浑然一体。
建筑的设计更注重于与自然景观相融合,形成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
建筑的风格多样化,有的呈现出古朴典雅的风格,有的则是精致华丽的风格,不同的建筑呈现了不同的美感,使得整个园林更加丰富多彩。
除了布局和建筑,苏州园林的植物景观也是其设计之美的体现之一。
苏州园林中常见的植物有盆景、假山、楠竹、台杉等,这些植物都经过精心的布置,既有自然生长的特点,又显现出人为的美感。
苏州园林的观赏植物注重于四季景色的变化,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雪,四季不同的植物景观带来不同的美感,使人在赏心悦目之余更能感受到自然的生命力和韵律美。
苏州园林的设计之美还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苏州园林的设计融合了中国传统的文化观念和审美意识,如诗词歌赋、绘画、人文历史等元素,融入到园林的各个角落。
园林艺术家们运用儒家、道家、佛家的文化理念,通过园林的布局和构造,营造出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精神意境,使得苏州园林不仅是景观的堆砌,更是文化的传承。
通过游人的观赏和体验,苏州园林的文化内涵能够给人以深沉的情感体验,使得游人更加亲近和理解传统文化。
浅析苏州园林的设计之美
![浅析苏州园林的设计之美](https://img.taocdn.com/s3/m/aa883846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0.png)
浅析苏州园林的设计之美【摘要】苏州园林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其设计之美体现在布局合理、建筑风格独特、植物布置精致、水景清幽和装饰艺术精湛等方面。
苏州园林的历史悠久,融合了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精华,具有独特的独特性。
苏州园林的设计之美不仅体现在其美学价值上,更体现在其对人们心灵的震撼和启示上。
人们在欣赏苏州园林时会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美,领悟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
苏州园林的设计之美对于园林规划和设计有着深远的意义,它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建筑遗产和审美遗产,启示我们要珍惜传统文化,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努力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生活。
【关键词】苏州园林、设计之美、布局、建筑风格、植物、水景、装饰艺术、历史、特点、体现、意义、启示1. 引言1.1 苏州园林的历史苏州园林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唐代,当时苏州因其繁荣的经济和文化而成为园林建筑的重要发展地区。
宋代起,苏州园林逐渐形成独特的风格,以精致小巧的布局和丰富的装饰艺术著称。
元代至明清时期,苏州园林达到鼎盛时期,各种园林相继建成,成为文人雅士们聚会谈文的胜地。
苏州园林的建筑风格也逐渐丰富多样,有别于北方的皇家园林,更注重私人生活空间的布局和设计。
在苏州园林的发展过程中,植物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各种名贵花草树木被精心布置,点缀出园林的美丽景观。
水景也是苏州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湖泊、池塘、流水等水体被巧妙融入园林设计中,给人以清新的感觉。
苏州园林的历史演变展示了中国园林建筑的丰富文化内涵和独特韵味。
1.2 苏州园林的特点苏州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其独特的设计风格和特点使其在世界范围内备受瞩目。
苏州园林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小巧精致:苏州园林以小巧而精致著称,虽然面积不大,但在有限的空间内却能充分体现主人的浪漫情怀和审美趣味。
每一个角落都被精心设计,使人感受到无限的美感和惬意。
2. 空间变化:苏州园林善于利用空间的变化来增加园林的层次和趣味性。
苏州园林实习心得600字(通用8篇)
![苏州园林实习心得600字(通用8篇)](https://img.taocdn.com/s3/m/a848be1c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ee.png)
苏州园林实习心得600字(通用8篇)苏州园林实习心得600字篇1苏州古典园林历史绵延20__余年,在世界造园史上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价值,她以写意山水的高超艺术手法,蕴含浓厚的传统思想文化内涵,展示东方文明的造园艺术典范。
实给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
在1997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将苏州古典园林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有谓“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苏州素以园林美景享有盛名,这些园林可分给宅地园林,市郊园林和寺庙园林三大类。
苏州园林多给宅地园林,由贵族、宦官、富商等所建,精致优雅。
这些园林反映出历代园林的不同风格,同给中国园林艺术的代表作。
走进苏州园林,你就走进了一幅画卷,不论在哪个角度,哪个方位,你的眼前都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可谓是没有一处不用心,没有一处不尽美。
下面我就重点讲下我们所去的拙政园。
通过这次实习工作,我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真正体会到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的真谛。
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的主题——规划使城市更加美丽。
这句话使我更加深刻的感受到城市规划的魅力。
的确,规划改变未来!在以后的的学习生活中,我一定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争取做一名合格城市规划人员,使我们的城市更加美丽!苏州园林实习心得600字篇2天,只能独自乘高铁回南京,但是总的来说,这次实习却是收获颇丰,大开眼界。
“虽为人做,宛自天开,源于自然,高于自然”,本就是中国古典园林营造的基本出发点,而园林里的山水、建筑无不寄寓著文人的情怀,取材于山野,建制于市井,将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思考托付于实体的园林之中,意境之深远着实令人赞叹。
苏州园林更是其中的佼佼者,虽低调的隐于城市,却难掩传承千年的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绚烂的光辉。
“山水花鸟之情趣,宋词之意境”尽在其中,迷人的不仅是风景,最是那欲说还休,寓意悠长的题咏,禅悟真道。
回校后,回顾了苏州园林的史料,描摹分析拙政园、留园、网师园、沧浪亭、退思园的平面和照片,经过仔细的整理和总结,得出以下几点浅要的收获:1.园林历史及成因,2.园林与城市环境的关系,3.园林灵活多变的空间布局和丰富的空间组织手法,4.精妙的园林建筑艺术,5.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苏州园林的空间美学
![苏州园林的空间美学](https://img.taocdn.com/s3/m/95da4c46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86.png)
苏州园林的空间美学
苏州园林的空间美学体现了一种典型的传统中国园林的风格。
它是一种典雅的、精致的空间美学,不仅给人以视觉上的快感,而且也能给人以心理上的安慰和精神上的宁静感。
在这里,传统中国文化的精髓和纯正的审美情趣都得到了完整的展现。
苏州园林的空间美学首先强调了节奏感的完美最终。
园林以山水组成的景观为基础,用层峦叠嶂的景墙、湖水的流动、苔藓的绿色、草坪的细腻、松竹的变化等元素,充分表现出空间的变化,营造出一道独特的由多个景观元素组合而成的空间序列,使园林有一种无穷的节奏感,令人叹为观止。
此外,苏州园林的空间美学还强调了空间结构的完美性。
园林空间由几何结构和功能结构相结合而成,把“三角”、“三角形”、“螺旋”、“圆形”、“水轴”等几何形状融入其中,呈现出生动的变化。
而功能结构则注重空间的可利用性,把阁楼、石墙、桥梁、灯亭等元素融入,让人有可能在此处休闲、赏景、安康。
苏州园林的空间美学还注重了空间美学性与建筑装饰性的有机结合。
园林对建筑装饰、景物框景、景观设计都有着极其苛刻的要求,明清时期为了营造出高雅古朴的气氛,精心布置了门楼、马厩、廊榭等建筑,精美的建筑装饰突显出园林的空间美学特色。
综上所述,苏州园林的空间美学体现出节奏感的完美、空间结构的完美、空间美学性与建筑装饰性的有机结合等特征,深深吸引着人们,充分表现出传统中国文化独特的艺术精髓与审美情趣。
苏州留园设计个人感受
![苏州留园设计个人感受](https://img.taocdn.com/s3/m/48f30d4e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13.png)
苏州留园设计个人感受一、留园的园林设计走进苏州留园,我立刻被其精美的园林设计所吸引。
留园的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其布局精妙,富有层次感。
园中的植物、山石、水景、建筑等元素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留园的园林设计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设计师的匠心独运,让人感受到一种恬静、雅致的美。
二、留园的历史文化价值苏州留园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留园原名“寒碧山庄”,是清代徽州木商叶休承于嘉庆元年(1796)所建,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间。
留园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在明末钱谦益的“寒碧山庄”旧址上兴建而得名。
它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是苏州历史文化的瑰宝。
在留园中漫步,我仿佛能够穿越时空,感受到古人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三、留园的自然景观苏州留园的自然景观非常优美。
园中的山水、池塘、溪流、瀑布等自然元素相互呼应,形成了一幅幅美丽的自然画卷。
这些自然元素不仅增加了留园的景观层次感,也让人感受到一种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感觉。
在留园中漫步,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天然的氧吧之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
四、留园的建筑风格苏州留园的建筑风格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代表之一。
留园中的建筑形式多样,包括亭台楼阁、廊桥水榭、民居古建等。
这些建筑风格独特,充满了中国古代建筑师的智慧和创造力。
留园中的建筑色彩以黑白为主,显得淡雅、古朴。
这种建筑风格不仅增加了留园的美感,也让人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总的来说,苏州留园的设计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传统园林和文化的魅力。
它的园林设计、历史文化价值、自然景观和建筑风格都让我为之倾倒。
留园是一座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园林,是一座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欣赏的艺术品。
环境设计苏州园林实习报告5篇精选
![环境设计苏州园林实习报告5篇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d90a5028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2e.png)
环境设计苏州园林实习报告5篇精选环境设计苏州园林实习报告1实习目的:通过对颐和园,北海,恭王府的实地参观,加深对中国古典园林尤其是皇家园林的认识,并通过实地感受,体会皇家园林的体量感和设计手法,转化吸收,应用于今后的设计当中.实习内容:15日——颐和园,紫竹院公园颐和园:东门进入,依次游览:仁寿殿,乐寿堂,邀月门,得和园大戏楼,长廊,云辉玉宇牌楼,排云门,鱼藻轩,石舫,豳风桥,玉带桥,佛香阁,智慧海,智慧海,知春亭,廓如亭,十七孔桥,龙王庙,东门返回。
紫竹院公园:逆时针游览。
16日——北海,恭王府北海:南门进入:团城,积翠堆云牌楼(桥),琼华岛,永安寺,悦心殿,白塔,琼岛春荫碑,依晴楼,濠濮涧,天蚕宫,静心斋,华藏界,西天梵境,九龙壁,五龙亭,出北门至恭王府。
恭王府:前宫后寝依次游览。
17日——北京植物园实习心得:一、颐和园颐和园除了在气势和尺度上压倒我之外,重要的是在一些细节上征服了我。
如视线,踏步等。
现面来详细说一下。
气势:梦回清朝,皇帝在这里会见群臣,两旁的禁卫军在背后幽深的宫殿的衬托下,给大臣们无限的敬畏感。
高密度的高大建筑群给他们的不仅是皇权的威严,更是统治者的神圣。
天下是他的,别人必须俯首。
正所谓,宫苑深深深几许,皇权浩大大几分。
梦醒了,眼前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凌乱中透着秩序,嘈杂中透着宁静。
当年面圣时的敬畏现在已被嬉笑所取代,好奇心驱使着所有的游人焦急的想进去探个究竟。
两种截然不同的环境,也象征着交替轮回的悲怆。
入园,迷惑,辨向。
麒麟依旧矗立在那,只是失去了昔日的风光。
环抱的建筑,让我感觉又来到了故宫。
举目四望,高大的宫殿充斥眼球,敬畏感油然而生,压抑感渐渐浮上心头。
园林在哪里?风景在哪里?游人带着这样夹杂着压抑的好奇心向内探寻,可高墙耸立,红柱林立,那种特殊的感觉不减反增,压抑凝在心头,渐渐沉重。
一路游览,奇松怪柏虽将视线引上天空,但建筑的威严,丝毫不能让我们放松心情。
偶遇漏窗,瞥见墙外幽静小景,心中一阵激动过后又被压抑淹没。
浅谈苏式园林造园心得
![浅谈苏式园林造园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8374679e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68.png)
浅谈苏式园林造园心得“我心中的苏式园林”——文人园林:意境、画境、生境园林设计最重要的要素就是:立意。
究竟要造什么样的园林:土豪园林亦或是文人园林?这里的文人不在是简单的读书人,酸腐气的人,而是有着文化姿态和风尚的人。
立意怎么来,从心中来。
其实人人心中都想有一块:桃花源记般的空间。
这些都没有对错与美丑,什么时代赋予什么样的园林。
苏州著名的环秀山庄这个登道,你以为前面是一堵墙,走进却发现一条路在石头边,你以为这只是条路,走进去才发现是一个山洞,你以为是一个山洞,走进去才发现是一个山涧,你以为是一个山涧,走进去却发现已到了天桥下,峭壁间。
你以为只是峭壁而已,却发现一顶石板桥就在峭壁后伸出了头;你以为只是一座临水石桥,却发现这只是连接另一座峰石的天桥而已。
你以为这是园林的全部,其实它仅仅是一座偏院。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便是我们要感受的意境、画境、生境。
立意体现在人立意最关键的是人,是主事之人;主事之人是主导园林这件事的人,并不一定是出钱的人,也可以是设计师。
我们很多时候造不出心目中的园林。
因为造一处中式好园,一定会花大量的财力和时间。
没有便宜的中式园林,便宜的最多是个园林小品。
一堵墙,一个天井之类的。
主事之人的气质决定了这个园林的气质。
古语有云:“三分工匠,七分主人”就是这个道理。
立意表达的就是一种情趣近代园林大师童寯在“东南园墅”中写道:“情趣在此之重要,远胜技巧与方法”。
无花木亦成园林。
情趣表现到了,把花木全部拔光,依然有它自己的味道。
喜欢园林的人一定是喜欢玩的人。
不同人生阅历的人对同一个场景或许有不同心境,人有喜怒哀乐的情绪,园林是一种情趣与理想的载体,与个人主观精神息息相关:园林并非只是一个被研究的客体,而是浸润其中、身心得以安顿的生活方式。
没有情趣的园林没有灵魂。
“浮生六记”、“红楼梦”中都有很多关于后花园的描述,很多人都读过,小姐与书生的爱情故事场景很多也在后花园。
这里可以看看很多小说插图和绘画。
苏州园林实习总结报告(2篇)
![苏州园林实习总结报告(2篇)](https://img.taocdn.com/s3/m/67f4687b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81.png)
苏州园林实习总结报告短短的九天实习很快就在火车的汽笛声中结束了,满载着大家的欢快和丰收的喜悦步入正轨-开始了新的学习。
很显然这次实习是轻松的快乐的,但我们没有因为轻松和快乐而乐不思学,实习的结果还是硕果累累的,我们见识到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我们见到了美丽的西湖,我们体会了麻雀虽小五味俱全的苏州园林,更有现代化的大都市上海留给我们的震撼,并身临其境的体验了一番现代化大都市的生活。
当然还有博物馆带给我们的深思。
令我们耳目一新,意犹未尽。
当然作为学习室内设计的一群人,实习的目的和实习后留给我们的任务才是至关重要,我们应该回味分析一下两类几乎完全不同性质的建筑环境特色,以及博物馆展厅设计的技巧和,这也是以后学习和工作中的有效阅历和实践内容,从中去领略实习带给我们知识和。
从苏州园林说起。
苏州古典园林的重要特色之一,在于它不仅是历史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
在园林厅堂的命名、匾额、楹联、书条石、装饰,以及花木寓意、叠石寄情等,不仅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同时储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思想和科学信息,其物质内容和精神内容都极其深广。
其中有反映和传播儒、释、道等各家哲学观念、思想流派的;有宣扬人生哲理,陶冶高尚情操的;还有借助古典诗词文学,对园景进行点缀、生发、渲染,使人于栖息游赏中,化景物为情思,产生意境美,获得精神满足。
而园中汇集保存完好的中国历代书法名家手迹,又是珍贵的艺术品,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
另外,苏州古典园林作为宅园合一的第宅园林,其建筑规制又反映了中国古代江南民间起居休亲的生活方式和礼仪习俗,是了解和研究古代中国江南民俗的实物资料。
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吴王的园囿,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的辟疆园,当时号称“吴中第一”。
以后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多。
据《苏州府志》统计,苏州在周代有园林6处,汉代4处,南北朝14处,唐代7处,宋代118处,元代48处,明代271处,清代130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作心得:苏州园林的空间设计中国古典园林精粹于江南,重点则在苏州,大小园林数量之多造诣之精,乃当今世界上任何地区所少有。
当游走于苏州园林之中就会觉得原本零零散散的房屋、树木、花草、小桥不知怎的被一条条无形的纽带所连接,反而觉得疏密有序、错落有致,如画般深深地留在我们的记忆之中。
是什么将其联系呢?水,就是其各种纽带中最重要的一条。
亚里士多德认为,“美与不美,艺术作品与现实事物,分别就在于美的东西和艺术作品里,原来零散的因素结合成为统一体”,而苏州园林中的“水”就是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将苏州园林中各种零散的因素结合成统一体的纽带。
一、空间分割各胜尽然世间所有园林的面积都是有限的,而苏州园林的面积更小(相对北方宫苑园林)。
想在咫尺间营造出千沟万壑、层次多变、处处有景、方方有境的如诗如画般的园林胜境就需要在造园之初将其完整规划(当然这里还有一个“景到随机”①,亦即随机性一边造园,一边不断修改、调整),虽然这样的规划没有固定样式,但还是有道可循的。
也就是说在宏观地进行控制上艺术地把握大局,就像中国绘画美学中的“经营位置”②在绘画上要先“成竹在胸”。
正所谓“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③。
不管是中国绘画还是苏州园林,都是要求“意在笔先”④。
所以说苏州园林中的水在其功能上既起到了分割全园的作用,又起到了联络全园各个空间的作用。
在苏州“网师园”园的中心水体的功能布局上就起到了上述功能,使全园自然的分成了前后左右四个部分,使内部使用空间有机的自然分开,在如此面积的小园中可谓手法之妙、理水之精甲于它园。
再拿苏州的“拙政园”为例,全园水体呈“T”型布置,亦将各部分功能分开,因其水面广阔,在江南园林中有“大园风范”,故使其整个空间疏密有致,可远观、可近玩,在“远香堂”可隔水远眺“勤耕”,在“野航”可隔曲桥而观“见山楼”,亦水之妙用也。
我们可假想于脑中,如此水不在,只有陆地、矮树,此园定会顿失闲野静逸之趣,而生市井喧闹之感,与其园名“拙政”更是搭不上边际。
故,水在园林的空间分割上还起到了距离美感的作用。
园林的设计者因成竹在胸,在园林的设计之初就已经安排好哪里是最佳的观赏位置与距离,在用岸与岸之间的距离加以确定。
当游览者走到当初确定的位置时,眼前的景物定如风光照片般被定格在自己的眼前。
二、旷奥之替交映生境苏州园林中的空间分割,其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张显“旷奥之境”。
所谓旷如、奥如概念最早是唐代的柳宗元在其《永州八记》中的《永州龙兴寺东丘记》中提出的,他说:“游之适大率有二,旷如也,奥如也,如斯而已。
其地之凌阻峭,出幽郁,寥廓悠长,则于旷宜;抵近垤,伏灌莽,迫邃回合,则于奥宜。
”在苏州园林中,这种旷奥交替是很重要的一种对空间的处理手法,也能更好地在咫尺中营造出“咫尺山林”之感。
因上文提到南中国园林几乎均为面积相对较小的人工园林,要想营造出大山大水之感定要将小的变大、近的变远,这样才可成为有“居尘以出尘”之感的城市山林。
这种旷奥之变,也是一种对比的产生,和西方美学所说的“对比”甚同。
所以苏州园林但凡入口处均相对矮小,视线受阻,这就是所谓的“障景”手法。
如“网师园”进入正门后西面便是回廊曲折,正面为轿厅,目力所极均不过十五米。
过轿厅西行,穿小门行于回廊至道古轩正门。
因道古轩相对高大,周旁又有古树环抱,故游人至此在空间上的所观、所感虽有小的变化,但整体来说均为奥如之境。
待游人转过道古轩,目力所极均不过十米余,游人已有些厌倦奥如之境。
登云冈之时,视线向下,双腿用力,目力、腿力均有疲惫之感,待登上假山,眼前豁然开朗,见一偌大水面铺于山下。
站在云冈之巅,远眺对岸射鸭、琳琅馆,和风徐徐,阳光万点撒于水面。
水中之鱼闲散游之,整个水面如锦缎般泛着丝绸之光,疲惫之感顿消。
信步走下假山,过集虚斋,行于曲廊水畔,此段路程均为一边高墙素瓦,一边水岸曲折、波光粼粼。
游人可小坐于月到风来亭,亦可漫步曲桥,待斜倚射鸭之廊柱,远眺古道轩、集虚斋,又是再次的开朗豁然。
在苏州园林中,一般在大空间上来讲旷如之境来源于水面,而奥如之境则来源于山石、建筑等。
在院门入口的处理上,也均有奥如之感。
正像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所述:“山有小口……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这里面的“山有小口”和苏州园林中的“入门皆狭”也是有相通之处的。
狭后自然是旷奥相间,妙在互换。
《洛阳明园记》中有说:“洛人云,园圃之胜,不能相兼者六:务宏大者少幽邃,人力胜者少苍古,多水泉者限眺望。
”这样的表述是一种更高层次上对旷奥的解释。
人们在游览园林时,有时追求的是一种非预期的、非所料的感觉,这样才会在相对平淡的景物中寻到新鲜和刺激,产生一种出乎意料的惊异感。
如这句脍炙人口的“山重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⑤就是一种园林中所追求的旷奥互换。
由“疑”生“忽”,产生一种出其不意的奇趣之美,给人以极大的心理满足。
如中式的建筑、中式的散点绘画,锦匣般一层层、一套套,让观者新鲜不断。
三、引境衬境妙趣相生在苏州园林中的物质性建构序列中,水不但可以发挥其分割空间的审美功能,而且还可以起到衬托环境、引导游者思想的审美作用。
在这方面曹雪芹也是很有艺术经验的,如其在《红楼梦》第十七回中对林黛玉潇湘馆的描写——急抬头见前面一带粉垣,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众人道:“好个所在!”……进门便是曲折游廊……后院墙下忽开一隙,得泉一派,开沟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
贾政笑道:“这一处倒还好;若能月夜至此窗下读书,也不枉虚此一生。
”这泉、这水绕屋由后至前院,在翠竹下绕了个弯后流向远方。
多么生动的描写,这清泉引导着人们的思路真真切切的游览了一番黛玉的潇湘馆。
更点睛的在后面贾政的那句“若能月夜至此窗下读书,也不枉虚此一生。
”享一处景致,就不往世间一遭。
虽夸张但也让人信服,更说明潇湘馆的“美”在于静观,在侧面也借贾政之口反映了黛玉这样一位多情才女的思想。
由“开沟尺许”而流出的溪水,引出如此这般的思想内涵,怎能不说水在园林中这“引境衬境”的作用。
上一节所述网师园在水体南北观赏时水体的衬托作用,用了“豁然开朗”和“开朗豁然”,其间有所不同。
因第二次在射鸭上远瞻云冈的开朗豁然与站在云冈上远眺射鸭时的豁然开朗不同,原因在于水面。
因古道轩在南,射鸭在北,中隔一水面。
由南北眺,北面建筑处于阳面,而水面相对于阴处,加之射鸭在水上的婆娑倒影更将水面建筑衬托的挺拔刚毅;而由北南瞻,南面建筑全于暗面,而水面则相对明处,水面上万点金光,锦鳞游泳使得涟漪不断,时而建筑暗部反映出点点波光,故建筑又将水面衬托得更加婀娜绚丽,天光云影徘徊其间。
如此这般怎不说是人间仙境。
在狮子林水体上有一观瀑亭,此亭建于水面之上、曲桥之中,之所以叫观瀑是因为在狮子林西北处的假山上有一水口,泉水飞落直下,激起水雾如岚,后灌入水面,此处为观此瀑布的绝佳之所。
如此亭不建在水面之上而是造于地面,此处的意境绝不会有现在的感受强烈。
因为在置身水面之上观看瀑布飞流直下,首先知道此水之来源,这是中国绘画美学、园林美学中很重要的一点,正可谓“作山先求入路,出水预定来源。
”其次是眼见四周皆水,耳闻瀑声喤喤,顿感水面更加宽阔,瀑布更加壮丽。
再次为瀑布垂直流向,而水面为水平铺之,这一横一竖的布置为绝好搭配,古语有云“画有一横一竖:横者以竖者破之,竖者以横者破之。
”⑥这两个“破”前者称为“透领”,后者称为“穿插”。
作为此处主体的瀑布正是以竖破之,即发挥它此处景观的主体作用,又发挥它制高点铿锵有力的透领作用,使之成为一个完美的意境空间。
四、水岸蜿蜒纤曲导引本节所说的水岸是指可供游览观赏的水边路径,其间包含着各种曲岸、曲蹊、曲廊等各种在水边上的可通行的道路、建筑等。
因苏州园林相对北方宫苑园林在面积上均为小个体园林,若想营造出真山真水之感,定不能将园林的水岸处理的过于直白,那样定会破坏整园的自然意境。
苏州怡园的水岸处理是十分生动的。
游人如若环绕园内水岸,园内景致可游十之七八。
步入怡园“南雪亭”后便见院内水岸蜿蜒,绕岸一周景致颇多,廊、亭、斋、舫、山、桥,古木参天、怪石嶙峋。
水岸南面一带均为游廊,其间穿行于“可自怡斋”、“碧梧栖凤”等建筑。
在游廊左右均为廊柱,游人可左右观之。
过“面壁亭”后,眼前景物顿感精致,水面忽然变得小而清秀,游廊左面也由开阔而变成粉墙。
曲行至“舫斋赖有小溪山”又见一小湖面,可观对面之亭及远瞻“小沧浪”。
之后便可踏莎而行于土山小丘之曲、潜隐古木草莽之间了。
其间可仰望山巅古树,可俯视碧水映云,可近观春水拍岸,可远瞻楼台映水,此情此境不让瀛洲、蓬莱。
真可谓“仰接层霄,俯瞰碧水,如登妙高峰上,北固风云,海门风月,皆归一览”。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苏州怡园的曲径(其它苏州园林也有类似之处)不单是二度空间上左转右扭的小蹊,还是在三度空间里上下起伏的坡路。
这样的曲径使得游者在忽高忽低、忽左忽右的时候全方位的观赏了园林的美景、感受了意境,使得园林的这种“亏蔽”之情淋漓尽致的被游者所获。
而这种忽上忽下、忽左忽右的亏蔽之感,在艺术美创构的深静意境中远胜于让游者真真切切的观赏所带来意境的享受之感。
所以陈从周老先生说“园林与建筑之空间,隔则深,畅则浅,斯理甚明,……日本居住之小,席地而卧,以纸隔小屏分之,皆属此理。
”⑦所以说曲径是亏蔽重要的手法之一,使得江南小园有千岩万壑、方位莫测之感,再可移步换景、别有洞天,真的教人叹为观止!江南园林虽小,但如诗之佳句、词之小令,皆以少胜多,有不尽之意,寥寥几句,弦外之音犹绕梁间。
与那些长歌慢调的大园相比,江南园林更有天然优势。
由于水体在物质层面上的这些作用,使得园林更富于画意,更能引人入胜。
也更能在视觉和精神上导引人们发现美感受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