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初中物理八上 4.2 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 教案 (1)
沪科粤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评课稿
![沪科粤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f53c2e03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56.png)
沪科粤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评课稿一、教材分析《沪科粤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是中国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和广东教育出版社共同编写的物理教材,适用于初中八年级学生。
本册的第四章是《物质的状态变化与物质内部结构》单元,其中一节是《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
该单元是在介绍物质存在的三种基本状态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了物质的状态变化——汽化和液化的特点。
学生通过学习实验和思考,深入理解汽化和液化的过程与特点,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应用这些知识。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目标: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并熟悉汽化和液化的过程与特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设计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增强他们对物理知识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1.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汽化和液化的过程与特点。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在导入新课环节,可以引入一个小实验,用一个水杯装满开水,然后将水杯倒扣放在桌子上,让学生观察水杯外表和水杯内部的变化,并提问学生对这个现象的解释。
2. 概念讲解通过导入实验的方式,引导学生提出汽化和液化的概念,然后教师进行概念讲解,包括以下内容:•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液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3. 实验探究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通过加热水杯中的水,观察热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从而得出一些结论,如:•加热过程中水面产生气泡,水面渐渐下降。
•水蒸气逐渐充满整个水杯。
通过实验观察和结论总结,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汽化的过程与特点。
4. 问题解决提出一个问题,如:为什么在炎热的夏天喷洒水会感觉凉爽?引导学生思考和猜想,并提出他们的解释。
然后,通过分组讨论和汇报的方式,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讨论与辩论。
《汽化和液化》教案 第一课时
![《汽化和液化》教案 第一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9da8da8f9b6648d7c0c74666.png)
《汽化和液化》教案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液体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能比较两种方式的相同和不同。
2.借助实验分析液体的蒸发的三个因素以及在实际中的应用。
确认液体蒸发时温度要降低,并以次来解释相关的现象。
3.理解液体沸腾的规律,确认液体沸腾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的。
液体沸腾时,温度不变,但要吸热。
4.根据实验数据作出液体沸腾的图像,并叙述沸腾的特点。
5.理解沸点的概念,能说出一ATM下水的沸点,了解低沸点物质在实际中的应用。
6.能用实例说明液化的两种方法和现象,确认气体液化时要放热,及液化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比较的研究方法;2.体会探究学习的方法;3.知道液化的两种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乐于探索自然现象;2.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3.认识交流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影响液体蒸发速度的三个要素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液体沸腾的规律。
教学方法实验法、讲授教学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和相关实验器材。
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会变干,衣服上的水哪里去了?——>>>汽化的概念: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二、新课学习汽化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的汽化现象。
【讨论】液体蒸发的快慢和哪些因素有关?(1)液体的温度越高(2)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3)液体的表面空气流动越快补充实例说明,人们利用蒸发快慢三个因素来加快或减慢蒸发。
【例】农民在收割后,把谷放在通风的操场上太阳底下摊开来晒,然后隔段时间会把谷去翻翻,这里面用到了哪些原理?还有:水在火炉上烘,水倒在盆中比装在杯中没的快;酒精擦上,用嘴吹……老师在黑板上分别用水和酒精写蒸发两个字得出结论:酒精蒸发的快,不同的液体蒸发的快慢不一样。
我们感觉到擦上酒精后手感觉凉凉的,能说明什么呢?液体蒸发要吸热,下面就通过实验来证明。
综合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和液体蒸发吸热的原理,结合生活蒸发给我们的好处和坏处。
八年级物理上册4.2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课件新版粤教沪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4.2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课件新版粤教沪版](https://img.taocdn.com/s3/m/c7014b45168884868762d650.png)
沸腾的条件是: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两个条 件缺一不可.
液化
气体液化成液体可以通过 压缩体积和降低温度两种 方法实现.
例4 夏天,小雨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 透明烧杯中,如图4-2-2所示.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 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变得模糊了.针对这一现象,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
答案:C
题型二 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例7 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
甲
乙
图4-2-3
(1)如图4-2-3甲是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读
数为__8_9_.5__℃.
(2)实验时,当水中有大量的气泡产生,且在上升过
程中体积逐渐_变__大___ ,直至水面破裂,水开始沸腾.
(3)当水温上升到80 ℃时,每隔0.5 min记一次温度 计的示数直至沸腾一段时间,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 像如图乙所示.根据图像可知,水的沸点为___9_9__ ℃;沸腾 前,水温变化的特点是___先__快__后__慢_____.写出形成这种特点 的两个原因:①水__的__温__度__升__高__,__加__快__了__汽__化__,__散__热__加__快__ ; ② 水__的__温__度__升__高__,__与__环__境__的___温__度__差__变__大__,__散__热__加__快_____.
(1)蒸发的快慢也与液体本身性质有关,如在其他情 况一样时,酒精比水蒸发得快.
(2)蒸发的快慢与空气湿度也有关系.湿度越大,蒸发 越慢,如夏天下雨前人们感觉闷热,就是因为空气湿度大, 人身上的汗液难以蒸发.
例2 下列做法中为了加快液体蒸发的是( D )
A.酒精灯不用时要盖上灯帽 B.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 C.蔬菜用保鲜膜包好后放入冰箱冷藏室 D.洗头发后用电吹风把头发吹干 解析:酒精灯盖上帽可以减小液体表面附近空气的流速,是 为了减慢液体蒸发,A不符合题意;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可 以减小液体的表面积,是为了减慢液体蒸发,B不符合题意;把蔬 菜用保鲜膜包好后放入冰箱冷藏室,减小了液体表面附近空气的流 速和降低了液体的温度,是为了减慢蒸发,利于保鲜,C不符合题 意;用电吹风吹湿头发,即加快了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速,又使 液体表面的温度升高,是为了加快蒸发,D符合题意.
八年级物理上册汽化和液化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汽化和液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d94b0e3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ec.png)
课题:第二章第二节汽化和液化(一)【教学目标:】1.体验蒸发现象,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液体在蒸发过程中需吸热的物理本质,了解其应用。
2.通过观察水的沸腾,记录数据、描绘图像,经历科学实验的基本过程,体会物理实验的魅力。
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3.知道蒸发和沸腾统称为汽化现象,汽化时吸热。
4.了解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重难点:】1.通过观察水的沸腾,记录数据、描绘图像,总结归纳出液体沸腾的特点。
2.了解液体蒸发时要吸热有致冷作用。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在黑板上用酒精写字,观察发生的现象,想一想酒精到哪里去了?二、互动学习知识点一、观察蒸发现象【做做议议】(1)在手背上涂一些酒精,观察酒精的变化,并交流手背上涂酒精的部位有什么感觉?(2)将温度计插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测量酒精的温度;再将温度计从酒精中取出,注意观察温度计的示数怎样变化?总结:物理学中把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液体在蒸发过程中需要从周围物体吸热,有致冷作用。
【议一议】在桌子上滴一滴水,我们怎样才能使一滴水快速的蒸发掉?总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的温度;(2)液体的表面积;(3)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4)液体的种类。
知识点二、观察水的沸腾【进行实验】⑴如图所示,向烧杯中注入适量的温水,用酒精灯加热,观察水中气泡的变化情况。
⑵当水温度升高到90℃时,每隔1min记录温度计的示数,同时观察水中气泡的变化情况,直到水沸腾。
⑶拿走酒精灯停止加热,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数据记录】/分【交流与小结】(1)水中的气泡在沸腾前由大变小,在沸腾时由小变大。
(2)由图像可以看出:沸腾前,水的温度不断上升,沸腾时,水的温度保持不变,(选填:不断上升/保持不变/不断下降)。
实验中,水沸腾时的温度是℃。
(3)停止加热,水不能(能/不能)继续沸腾。
可见,沸腾过程中需要(需要/不需要)吸热。
汽化和液化教案(通用5篇)
![汽化和液化教案(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b63711f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88.png)
汽化和液化教案(通用5篇)汽化和液化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液体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蒸腾。
能比较两种方式的想同和不同。
2.能用分子运动观点解释蒸发现象,能借助实验分析液体蒸发的三个影响因素。
以及在实验中的应用,能够列举并分析增大蒸发和减小蒸发的事例,确认液体蒸发时,温度要降低,并以此来解释相关的现象。
3.理解液体沸腾的规律,确认液体沸腾是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液体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但要吸收热量。
能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说明沸腾的实质。
4.能根据实验数据做出液体沸腾的图像,能根据液体沸腾图像叙述液体沸腾的特点。
5.理解沸点概念。
能说出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
了解低沸点物质在实标中应用。
6.能用实例说明液化现象,确认气体液化时,要向外放出热量。
能说出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能列举液化现象以及液化在实标中应用的事例。
教学课时两课时(含实验)教学准备五组:铁架台。
酒精灯。
石棉网。
200ml烧杯。
酒精温度计。
硬纸板。
玻璃片。
一次性打火机。
30%酒精。
50ml注射器。
乙醚。
等。
棉签。
水。
视频仪。
投影片。
教学过程设计1.板书设计。
蒸发: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的汽化现象。
状态变化:液体气态。
蒸发能量变化:吸热。
影响因素:温度,液体表面积,风速。
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不同液体,沸点不同)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液化。
液化状态变化:气态液态。
能量变化:放热,影响因素:温度下降,体积压缩汽化吸热,液化放热,规律的应用。
低沸点物质的应用。
2.教学过程设计。
蒸发⑴分发器材,实验室上课无此步骤。
⑵让学生用棉签蘸30%酒精涂在手上,观察现象,讨论,归纳出蒸发概念。
⑶例举洗手后不擦干怎样使手快干,归纳出影响蒸发的因素。
⑷俗话说冷冷在风里,试用所学知识解释归纳出蒸发的能量变化。
⑸设凝,电风扇能对任何物体降温吗?⑹分组实验,水的沸腾。
注意观察现象,并描述。
a沸腾前,水的温度不断升高,沸腾时水的温度保持不变,同时有大量气泡从杯底及四周水中产生并迅速增大,汹涌冒出水面。
初中物理-八年级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教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011fdd9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37.png)
初中物理-八年级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教案教学目标:
1.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
2.掌握汽化和液化的条件和过程。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和条件。
教学难点:
汽化和液化的过程。
教学方法:
情景化教学法、实验教学法、思维导引教学法。
教学内容:
1.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和条件。
2.汽化和液化的过程和特点。
3.实验探究汽化和液化的条件和过程。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
2.讲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和条件。
3.讲解汽化和液化的过程和特点。
4.实验探究汽化和液化的条件和过程。
5.总结反思: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汽化和液化的特点和应用。
教学评价:
1.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2.学生的掌握汽化和液化知识的能力有所提高。
3.通过评估考试,学生对汽化和液化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得到了实际提高。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ee7c79fb84ae45c3a358ce5.png)
备课本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教案班级______教师______日期______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教师_______日期_______八年级是初中学生在校承上启下的关键的过度时期,在“以学生为本”,这样一个教学理念下,为了切实搞好各班物理科教学,力争让学生成绩有一定的提高,培养和发展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为九年级及中考奠定良好的基础,特拟定此计划。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为教学根本目标,以常规教研工作和教学常规的落实为主要工作,以校本教研为重点,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业务素质;认真学习课程改革精神并落到实处,按照学校教务处指导要求,加强对新教材研究学习,加强对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的研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使更多的学生提高物理成绩而努力。
二、学情分析我所授八年级二个班,大部分来自陆河县内,少数来自临近县--陆丰市和揭西县,由于我校七年级已经开始接触过物理一学期,所以这时候的八年级学生(插班生除外)对物理有一定的了解,大部分学生对学习物理有一定兴趣,特别是八(1)班重点班的学生,学习基础较好,学习氛围较佳,基础更为扎实,可以重点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
力争学习成绩大幅度超越次重点班。
八(2)班是普通班,是我教学一大难点,把好班教好,不能代表一个老师的有多好,能把普通班学生成绩大幅度提高,才是体现一位教师优秀教学的证明。
培养学生一定的学习物理兴趣,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培养他们一定的学习习惯,狠抓基础知识,杜绝难点,学习成绩尽量与重点班缩小差距。
三、教材分析(沪粤版教材编排特点)1、教材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培养的目标。
在内容上,注意从物理知识内部发掘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潜能,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
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汽化和液化的特点(第1课时)》新课标教学设计(附学情分析)
![《汽化和液化的特点(第1课时)》新课标教学设计(附学情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9394563e45c3b3567ec8b85.png)
《汽化和液化的特点(第1课时)》新课标教学设计(附学情分析)沪粤版物理《汽化和液化的特点》新课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体验蒸发现象,通过实验探究知道蒸发的吸热本质,了解蒸发可以制冷的应用;了解沸腾现象;知道蒸发和沸腾的异同。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现象,记录数据,描绘图象,经历科学实验的基本过程,体会物理实验的魅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物理变化的方法。
2.通过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概括,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做液体沸腾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及实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双边活动、实验操作、探究学习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意志品质;通过对“坎儿井”的了解,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及实验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和表达,总结出沸腾的特点,并对生活中蒸发现象的观察、分析得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学情分析】:汽化内容与生活、生产实际联系十分密切,体现了科学、技术、社会的密切关系.其特点是学生体验蒸发现象,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水的沸腾,记录数据,处理数据,团结协作经历科学实验的基本过程,体会物理实验的魅力.于在前一节中,学习了温度计的使用,而且沸腾现象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这种经历成为本课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为学习本节内容奠定了良好基础.【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析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用具】:酒精棉球、铁架台、温度计、烧杯、石棉网、三芯酒精灯、硬纸板、一次性纸杯、电风扇、投影仪、仙人掌、棉球。
【教学过程】:一、创设物理情景,引入新课1、你知道水有几种状态吗?这些状态可以转化?物态变化:物质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2、指导学生活动:把水擦在手背上,用嘴吹。
《汽化和液化》教案模板
![《汽化和液化》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4efe4461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f2.png)
《汽化和液化》教案模板1.1 设计意图1.1.1 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对汽化和液化现象的兴趣。
1.1.2 引导学生关注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1.1.3 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1.2 教学方法1.2.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汽化和液化的本质。
1.2.2 利用实验、讨论等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1.2.3 注重个体差异,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观点。
二、知识点讲解2.1.1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
2.1.2 条件:汽化需要吸热。
2.1.3 方式: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2.2.1 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
2.2.2 条件:液化需要放热。
2.2.3 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是液化的两种方法。
三、教学内容3.1 汽化现象3.1.1 生活中的实例:如水蒸发、酒精蒸发等。
3.1.2 实验观察:观察水在阳光下的蒸发过程,记录蒸发速度。
3.1.3 讨论:分析影响蒸发速度的因素。
3.2 液化现象3.2.1 生活中的实例:如空气液化、液氮制冷等。
3.2.2 实验观察:观察空气在降温过程中的液化现象。
3.2.3 讨论:分析影响液化现象的因素。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4.1.1 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及特点。
4.1.2 学会用实验方法观察和分析汽化和液化现象。
4.1.3 能够运用汽化和液化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4.2 过程与方法4.2.1 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4.2.2 学会合作学习,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2.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5.1.1 理解汽化和液化的本质及条件。
5.1.2 掌握影响汽化和液化现象的因素。
5.1.3 运用汽化和液化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2 教学重点5.2.1 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及特点。
最新-《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优秀12篇】
![最新-《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优秀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fb4949a9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c6.png)
《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优秀12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汽化和液化教案1教学目标:1、知道汽化、液化,理解汽化、液化可逆2、探究水的沸腾现象,知道沸点3、知道蒸发可致冷4、知道液化的两种方式5、结合生活中的物态变化激发学习物理知识、探究物理规律的兴趣教学重点:1、水的沸腾2、蒸发快慢的影响因素3、液化的方式教学难点:沸腾与蒸发的区别教学过程:复习引入1、熔化过程中,要吸热还是放热?2、晶体熔化条件、特征各是什么?3、凝固,要吸热、放热?4、由三态变化引入汽化、液化新课。
探究新知一、汽化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分类:沸腾、蒸发(一)沸腾1、定义: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剖析:①发生部位:液内和液表②发生温度:一定温度(沸点)③程度:剧烈2、水的沸腾实验:⑴目的:观察水的沸腾现象;沸腾温度⑴装置:注意:器材;组装等⑴沸腾前的现象:少量气泡形成,气泡上升变小,未到水面消失。
⑴沸腾时的现象:大量气泡形成,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
⑴记录表格时间/min温度/⑴⑴图像:(描点作图;图像分析)⑴沸点:定义: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②影响因素:液体种类;液表的气压(由学生阅读教材P60的小资料《几种液体的沸点》归纳)③水的沸点:1标压下,是100⑴补充:液体温度计中液体选用要求凝固点<被测液体温度<沸点3、沸腾条件:①温度条件:温度达到沸点②热量条件:不断吸热练习:如图所示,当烧杯中的谁沸腾后,试管中的水是否沸腾?4、沸腾的特征:①温度特征:温度不变(保持在沸点)②热量特征:不断吸热学生讨论:教材P60想想议议(如下图)——纸锅如何将水烧开的?⑴注意:不要让火苗烧到水面上的纸⑴水沸腾而纸锅不燃烧:纸的最高温度为水沸腾时的温度,达不到纸的沸着火点。
(二)蒸发1、定义: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气化现象。
汽化与液化教案
![汽化与液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a596380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8c.png)
汽化与液化教案汽化与液化教案教案一:汽化与液化的概念和原理一、教学目标1.了解汽化与液化的基本概念;2.掌握汽化与液化的原理;3.能够举出生活中的汽化与液化的例子。
二、教学内容汽化与液化的概念和原理三、教学重难点1.汽化与液化的概念;2.汽化与液化的原理。
四、教学方法讲解与举例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知通过向学生出示一个水杯和一些冰块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水的状态变化的思考,提出问题:“当我们将冰块放入水杯中,冰块会变成什么?”“当我们将水杯放在室温下,冷水的水温会变化吗?”引导学生思考。
Step 2 汽化的概念讲解汽化的概念:液体变成气体的过程叫做汽化。
通过向学生展示一杯开水冷却后的蒸汽,引导学生理解汽化的概念。
Step 3 汽化的原理讲解汽化的原理:汽化是由于液体内部分子间的吸引力减弱,分子速度增加,逐渐克服液体表面的压力并从液体表面逸出而形成。
这种分子从液体中逸出的过程叫做蒸发。
引导学生理解汽化的原理。
Step 4 生活中的汽化例子以水的汽化为例,通过实际操作展示水的汽化过程。
首先,向学生出示一个水杯,里面装有一定量的水,让学生观察水杯中水的状态。
然后,将水杯放置在室温下,观察一段时间后,再次观察水的状态变化。
Step 5 液化的概念讲解液化的概念:气体变成液体的过程叫做液化。
通过向学生展示一瓶气体充满的气球,然后将气球放入冷却液中,观察气体充满的气球变成液体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液化的概念。
Step 6 液化的原理讲解液化的原理:液化是由于气体分子间的吸引力增强,分子速度减慢,逐渐克服气体内部的压力并凝聚成液体。
引导学生理解液化的原理。
Step 7 生活中的液化例子以液化气的液化为例,通过实际操作展示液化气的液化过程。
首先,向学生展示一个充满液化气的气罐,然后将气罐放置在冷却液中,观察气体逐渐液化的过程。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汽化与液化的概念和原理,并能够举出生活中的汽化与液化的例子。
《4.2 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教案1
![《4.2 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cbca449d960590c69fc3760d.png)
《4.2 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汽化与液化及对应的吸放热。
2、知道蒸发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3、知道沸腾现象、沸腾的特点和沸点。
进一步熟悉温度计的使用。
4、能用汽化和液化的知识解释有关热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水的沸腾的实验探究过程,观察液体沸腾时的现象和特点。
经历用图像描述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过程。
(物理中常用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促使学生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知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的特点。
难点:有图像来处理实验数据。
三、教学准备酒精、水、温度计、烧杯、酒精灯、石棉网、铁架台、打火机、平底烧瓶、水槽、玻璃导管、停表、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我们知道,水在不同温度下,可以是固态、液态、或气态。
那么,各种物态之间是怎样转化的呢?这些变化有什么特点?(二)新课教学:1、物质的三态直接问学生水有哪三态?别的物质是否也有这三态?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其他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状态,老师总结:固态、液态、气态是自然界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归纳法)2、汽化的一种方式——蒸发用酒精在黑板上写出“液体”两个字,老师抓紧时间把盛有少量酒精的烧杯绕教室走一圈。
问学生黑板上的字哪儿去了?你们闻到了什么气味?学生回答问题后再给出汽化的概念。
红薯,萝卜切开后哪儿易干?(创设情景)再定义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的汽化现象。
池塘中的水蒸发不论在什么温度下都可以。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的教学:通过晒衣服和农作物(如稻子、花生、豆子、棉花等)的做法来归纳: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和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通快慢有关。
3、探究汽化的另一种方式——沸腾1)提出问题家里烧开水你们都看过,你能描述一下当时的现象吗?学生们试着说,然后师生共同归纳出:要进一步研究沸腾现象,还要通过实验仔细观察: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气泡的生成和变化情况。
汽化和液化(教案)
![汽化和液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d50d9b7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3f.png)
汽化和液化(教案)汽化和液化是物质状态变化的两种形式,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观察到水的沸腾现象,即水在加热过程中产生大量气泡,这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现象,当液体的温度达到一定程度时,液体内部的分子开始蒸发,形成气泡,同时液体表面的分子也开始蒸发,形成气泡,并逐渐从液体中释放出来。
沸点是液体在一定压力下的温度,当液体温度达到沸点时,液体开始沸腾。
蒸发是另一种汽化形式,指液体表面分子由于热运动而逸出液体,形成气态分子。
蒸发是一种吸热反应,因此可以产生致冷效果。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观察到许多蒸发现象,例如夏天地上的水会逐渐蒸发,湿衣服晒在太阳下也会逐渐干燥。
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沸腾和蒸发现象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同时,通过研究汽化和液化的概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质状态变化的过程和规律。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分析概括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热水加热时,水温上升,直到沸腾。
沸腾时,水内部产生大量气泡,气泡逐渐变大并上升到水面,最终破裂释放水蒸气到空气中。
撤去酒精灯后,水停止沸腾,说明液体在沸腾过程中需要吸热。
液体沸点是指在一定压力下液体沸腾的温度。
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而液体在沸腾过程中需要吸热。
在课本80页的小数据中,液体沸点标注“在标准大气压下”是因为液体沸点与大气压有关。
例如,在高压锅中,锅内气压高于标准大气压,因此高压锅内水的沸点也高于100℃。
而在高原上,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因此高原上水的沸点低于100℃。
需要记住酒精的沸点为78℃,水银的沸点为357℃。
通过制作纸锅烧水的实验,可以发现纸锅并不会燃烧,即使水沸腾。
这是因为水的沸点是100℃,而纸的着火点大约是183℃,因此纸锅并不会着火。
《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物质形态及其变化PPT教学课件(第1课时)
![《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物质形态及其变化PPT教学课件(第1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b9261f10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8a.png)
➢观察现象并记录在表格中
注意观察沸腾前和沸腾时气泡产生的部位以及运动 过程中大小的变化,观察水温度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从90 ℃开始计时)
时间/min 温度/℃
水中气泡 变化情况
0 0.5 1 1.5 2 2.5 3 3.5 4 4.5 … 90
沸腾前: 沸腾时:
沸腾前 沸腾时
➢根据数据绘制图像并得出结论
地面上的水,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无论温
度高低与否,最后水分都会跑掉 这种只在液体的表面进行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它可以发生在任何温度下。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讨论: 1.夏天晒衣服和冬天晒衣服,哪个时候衣服干得快? 2.吹风机、干手器吹热风比吹冷风哪种干得快?
结论: 液体温度越高,液体蒸发得越快。
3.晒粮食的时候,摊开的粮食比堆在一块的哪 个干得更快? 4.晒衣服时候,展开的衣服比团着的哪个干得 更快?
(1)温度变化规律: 沸腾前,水吸热温度升高 沸点
沸腾过程中,水吸 热温度保持不变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叫做沸点
1234 567
(2)液体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阅读小资料
思考:如何把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分离开?
纸锅烧水
纸 锅
为
什
么
不
会
燃
烧
因为纸的着火点大约是183℃,而水烧开?时的温度约为
100℃,没有达到纸的着火点,所以纸不会燃烧起来。
比较蒸发和沸腾
相同点
发生部位
不 剧烈程度 同 点
温度条件
蒸发
沸腾
都是汽化现象,都吸热
只在液体表面进行 表面和内部同时进 行
缓慢,平和
剧烈
在任何温度下均可 达到一定温度时才
物理课汽化和液化教案设计
![物理课汽化和液化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68e9615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05.png)
物理课汽化和液化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理解它们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让学生掌握汽化和液化的原理,能运用相关知识解释一些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汽化和液化的定义2. 汽化和液化的原理3. 汽化和液化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原理及应用。
2. 教学难点:汽化和液化的原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2. 利用实验和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汽化和液化现象。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雾、露、云等,引导学生思考汽化和液化的概念。
2. 新课导入:讲解汽化和液化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它们的基本概念。
3. 原理讲解:详细讲解汽化和液化的原理,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实例来理解。
4.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如空调、制冷剂等,让学生了解汽化和液化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汽化和液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分享讨论成果。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思考题和实践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原理的理解程度。
2. 实验观察: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和思考,评估学生对汽化和液化原理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以及对汽化和液化应用的理解。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其他与汽化和液化相关的现象,如蒸发、沸腾等。
2. 介绍汽化和液化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化工、制冷等。
八、教学资源:1. 教材和教辅:提供相关教材和教辅,帮助学生深入学习汽化和液化知识。
2. 实验器材:准备实验器材,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理解汽化和液化现象。
3.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网络资源,如科普文章、视频等,丰富学生的学习渠道。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检查教学内容是否全面、深入,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42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
![42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b94196f504a1b0717fd5ddbc.png)
4.2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教材分析】:本节是初中物理八年级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变化》第二节内容。
汽化与液化在生活中最为常见,与生活联系紧密。
与内能热量、分子运动论的学习也有联系;研究方法是很多探究的模式;能解释很多有关汽化和液化的热现象。
所以本节是本章的一个教学重点。
沪粤版初中物理先介绍了汽化的方式之一——蒸发,然后重点安排学生探究汽化的另一种方式——沸腾。
通过学生实验,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用图像或文字描述水沸腾的特征。
在学生理解汽化现象的基础上,安排学生的活动,观察水蒸气液化的特点。
让学生观察物理现象,经历物理过程,学习物理知识,体现新课标的理念。
“课外活动”、“信息浏览”栏目中介绍了蔬菜和水果怎样保鲜、电冰箱的工作原理等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有助于学生关生活和生活中的电器设备。
【学情分析】:对于汽化(蒸发和沸腾)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一些感性认识,但是没有仔细观察过。
教师要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自己观察记录实验现象,然后用文字描述实验结论并且画好图像。
用坐标画图像,学生在物理课程中还是第一次接触,但这个方法在探究和表示物理规律(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时常常会用到,所以学生应该要学会。
教师不能越厨代庖。
对于液化,学生可能缺乏感性认识,教师应该创造条件,通过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和认识日常生活中的液化现象进而了解自然界中与液化现象有关的天然现象。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描述固、液和气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状态的物质及其应用。
(2)知道什么是汽化和液化,知道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3)知道什么是蒸发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知道沸腾现象和沸腾的特点,知道什么是沸点。
(4)能用汽化和液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2.过程与方法经历水的沸腾的实验探究过程,观察水沸腾时的现象,学习用图像法表示实验数据,发现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促使学生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知识。
初中物理最新课件-八年级物理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1
![初中物理最新课件-八年级物理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1](https://img.taocdn.com/s3/m/45b41c71b84ae45c3b358cc7.png)
★[发散] 小明则是用两只杯子来回倒水,过一 会热水也不烫嘴了。他俩谁的做法使水凉得更 快些?为什么?
提出问题:
水在沸腾时有什么特征?水沸腾 后如果继续加热,是不是温度会越来 越高?
结合右图谈你对沸腾的认识
1.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 液面上“白气”越来越多。 2.沸腾的时候水中发生剧烈的汽化现 象,形成大量的汽泡,上升,变大 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 发到空气中。 3.在水沸腾的过程中,虽然继续对它 加热,它却保持一定的温度不变。
沪粤版新教材同步教学课件
湿衣服为什么会变干? 想一想:
固 态
熔化 凝固
液 态
?
气 态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蒸发(例如:洒在地上的水干了) 汽化的两种方式 沸腾(例如:水壶里的水烧开了)
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并且只在液 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哪些因素能够影响液体蒸发的快慢?
不 同 点
发生温度 温度变化 发生部位 程度
任何温度 温度降低 液体表面 缓慢 1.都是汽化现象 2.都要吸热
相 同 点
• 雨是怎样产生的? • 掀开沸水锅的锅盖,可以看到有水 从锅盖滴下, 这里的水是从哪里来 的? • 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叫液化。 (液化吸热)
解释实验现象中的“白气”
l 水蒸气由管内喷出时,在管口外很短 的距离内我们什么都看不到,管内部分 的气体才是水蒸气。我们看到的雾状的 “白气”是已经液化了的细小的小水珠 成雾状。切不可把这些雾状物误认为是 水蒸气。生活中大家见到人呼出的“白 气”,打开冰箱冷冻室的门,门口出现 的“白气”,打开热水瓶盖子,瓶内冒 出的“白气”等等,都是水蒸气液化成 的小水珠成雾状。
观察实验,想想为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区别物质三种物态:固态、液态、气态。
知道蒸发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知道沸腾现象、沸腾的特点和沸点。
能用汽化的知识解释有关热现象。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水的沸腾的实验探究过程,观察液体沸腾时的现象和特点。
经历用图像描述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促使学生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知识。
重点、难点与关键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确定: (1)重点: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的特点。
(让事实说话) (2)难点:有图像来处理实验数据。
(学生的数学知识决定) (3)关键:做好水的沸腾实验。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演示实验』举例生活中水的三种状态和它们之间存在的关系,引出自然界物质的三种常见状态和说明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用酒精棉在黑板上写“水”字,酒精“水”字很快消失。
提问:酒精到哪里去了?引入这节课的内容“汽化”。
二、学习目标 三、新课讲解
(一) 物质的三种状态 :固态、液态和气态。
(二) 汽化:物理学中,把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
1、汽化的方式——蒸发
a 、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的汽化现象。
b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
⎪⎨⎧⇒⇒⇒快(通风处晾衣)液表气流越快,蒸发越空气流动的快慢)
快(晒衣、晒谷需摊平液表面积越大,蒸发越液体表面积的大小快(晴天晒衣易干)
液体温度越高,蒸发越液体温度的高低 2、蒸发的条件:
蒸发可以在任意温度下进行。
3、蒸发的特点: 蒸
发需要吸热。
(三)、汽化的方式二——沸腾 1、水的沸腾实验
a 、提出问题:沸腾与蒸发相比有什么特点?
b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c 、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2、
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不变注意:实验中,由于水中含有杂质及当日的气压不是标准大气压可能导致水的沸点不是1000C,“纯水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腾的温度是1000C。
”
a、沸腾: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腾时,继续加热,水温不变。
b、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不同的液体沸点不同。
c、沸腾的条件:
⎩
⎨
⎧
、持续加热
、达到沸点
b
a
d、沸腾的特点:沸腾需要吸热
四、小结: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
五、课堂练习
六、作业
七、板书设计
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
(1)、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2)、汽化:把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
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的汽化现象
(3)、汽化
沸腾:把液体的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1、液体的温度
(4)、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2、液体的表面积
3、液表面气流速度
1、达到沸点
时间t/min
温度t/0C
水中气泡变化
情况
(5)液体沸腾的条
2、持续加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