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钼靶X线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的随访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腺钼靶X线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的随访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钼靶X线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分析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10例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的钼靶X线诊断及病理诊断结果,根据BI—RADS进行评估。结果210例术后病理诊断,恶性病变135例,乳腺叶状肿瘤2例,良性病变73例。而钼靶X线诊断恶性肿瘤141例,良性病变69例。误诊18例,误诊率8.6%。病理诊断135例恶性病变者及两例交界性肿瘤中,伴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者59例,其中C—erbB—2阳性44例,C—erbB—2阴性15例。C—erbB—2阳性与淋巴结肿大(转移)有一定的相关性(P<0.001)。良性病变73例中,腋下淋巴结肿大者仅6例。结论结合病理诊断,仔细分析乳腺肿块的伴随征象,可提高钼靶X线检查的诊断正确率。

【关键词】乳腺肿瘤;钼靶;病理;随访

乳腺疾病是常见多发病,特别是乳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是威胁妇女生命健康的最常见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和治疗是决定预后的重要因素。钼靶X 线检查,是筛查乳腺疾病的重要手段,但在实际工作中,对一些不典型的隐匿性的肿块诊断难度较大,存在漏诊误诊现象。我院2008年3月至2012年5月已行钼靶摄片5400余例。从中筛选出210例住院手术并有病理诊断的患者,回顾性分析其影像资料,探讨不同病理类型的影像特征,分析漏诊误诊原因,总结经验和不足,以提高诊断正确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210例,女208例,男2例,年龄16~76岁,平均年龄(46±6.3)岁。

1.2 检查设备和方法GE Senographe700T钼靶专用X线机,2010年5月以后配备Konica Minolta regius model 190 CR,Konica 后处理系统,18×24 cm Konica IP板,Konica Minolta Drypro Model 873 干式激光相机。

患者均行钼靶X线检查,常规采用轴位(CC位),内外斜位(MLO位),必要时加摄侧位和局部点片,斜位要求包含同侧腋下软组织。自动曝光,22~35Kv,25~30 mAs。

1.3 资料分析以病理诊断为重要参考资料,由2名以上放射医师共同阅片(2010年5月以后全部为计算机资料),并根据BI—RADS(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进行评估[1]。统计方法用χ2检验。

病理标本均采用HE染色,常规切片,SP法免疫组化染色。乳腺癌病理报告中均有ER,PR,C—erbB—2三项检测。

2 结果

2.1 210例术后病理诊断,恶性病变135例,乳腺叶状肿瘤(交界性趋于恶性)2例,良性病变73例。而钼靶X线诊断恶性肿瘤141例,良性病变69例。误诊18例,误诊率8.6%。2010年5月以前,误诊率10.3%(13/126)[2],2010年5月辅助计算机摄影系统以后,误诊率5.95%(5/84)。

2.2 恶性肿瘤误诊为良性病变7例1例钼靶显示直径小于1 cm的圆形结节影,边缘光滑,无毛刺,无钙化,钼靶X线诊断为BI—RADS 3级,纤维腺瘤,术后病理诊断为髓样癌。2例直径4~5 cm的乳腺肿块,呈轻度分叶,无毛刺,无钙化。皮肤和淋巴结无异常,钼靶诊断为纤维腺瘤。术后病理诊断为乳腺叶状肿瘤。建议随访。1例X线表现为双乳退化型,右乳外上象限一类圆形低密度肿

块,4 cm×3 cm,密度欠均匀,边界清晰,术前诊断为BI—RADS 3级,乳腺囊肿,术后诊断为粘液腺癌。1例女性40岁患者钼靶显示双乳弥漫分布的斑片状增生影,左乳内下象限见簇状细小颗粒钙化(<10枚),皮肤及腋窝组织无异常,术前诊断BI—RADS 3级,双乳增生改变。因其家族中有乳腺癌病史,强烈要求手术切除,手术以钙化灶为中心局部切除,病理诊断左侧乳腺导管内原位癌。2例单侧乳腺局部红肿热痛,钼靶呈密度不均的片状致密影,皮肤增厚,无肿块占位现象,无钙化灶,无淋巴结肿大,X线诊断为乳腺炎,但抗生素治疗效果差,行手术局部切除后快速冰冻切片为浸润性导管癌,随后行改良根治术。

2.3 良性病变误诊为乳腺癌11例其中纤维腺瘤4例,重度乳腺增生症4例,慢性乳腺炎2例,脂肪坏死1例。4例触诊在皮下的肿块,钼靶表现为形态不规则的高密度分叶性块状阴影,皮肤略厚,悬韧带增粗,血管影增粗,其中两侧腋下淋巴结肿大,X线诊断为BI—RADS 4级,恶性可能性大,术后病理诊断为乳腺纤维腺瘤。而4例增生性疾病均表现为单侧乳腺形态不规则的高密度肿块影,密度欠均匀,边界不清,似有毛刺现象,无钙化,其中两例有家族乳腺癌史,术线X线诊断为BI—RADS 4级,乳腺癌可能,但术后病理为灰白质韧夹杂黄色油腻的肿块组织,诊断为乳腺增生症,伴导管扩张。2例表现为形态不规则的模糊肿块,边界毛糙并有毛刺现象,术前诊断为BI—RADS 5级,高度疑诊为乳腺癌,术后快速冰冻切片报告为慢性炎症伴淋巴组织增生。1例分叶性肿块密度不均,边缘似有毛刺,术前诊断为BI—RADS 4级,乳腺癌,病理诊断为脂肪坏死。

2.4 统计淋巴结病理诊断135例恶性病变者及两例交界性肿瘤中,伴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者59例;良性病变73例中,腋下淋巴结肿大者仅6例。统计乳腺恶性肿瘤患者的免疫组化染色,显示C—erbB—2阳性与淋巴结肿大(转移)有一定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本组中ER,PR阳性与淋巴结肿大无明确相关性。

3 讨论

3.1 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乳腺癌的典型X线征象常表现为边缘毛刺或分叶状的肿块,毛刺可呈尖角状,触须状,放射状等。伴随的钙化灶形态也常有性,一般呈不规则颗粒状,泥沙样,断针样;间接征象包括血管增多增粗,粗大引流静脉,皮肤增厚,乳头内陷,悬韧带肥厚,腋窝淋巴结肿大等。

而良性肿块常光滑,锐利无毛刺,边界清晰,良性钙化常呈较大较清晰的斑点状形态,且数目较少。本组误诊病例中,多数表现不具备特异性。复习文献发现髓样癌常为边缘光滑的圆形或分叶状肿块[3],间接现象也不明确。2例直径4~5 cm的轻度分叶肿块,无毛刺,无钙化,形似典型的纤维腺瘤,而病理诊断为乳腺叶状肿瘤,趋于恶性,值得在临床工作中进一步总结其特征性表现。粘液癌误诊为乳腺囊肿,则是缺乏仔细分析,形似囊肿,但其边缘仍可看到细小的毛刺。尽管细小簇状钙化可见于良恶性肿瘤,一般来说数目多者倾向于恶性,数目少则倾向于良性,本组误诊的原位癌肿块不明显,以增生为重,仅见到少许簇状钙化,所以我们在其后的工作中,只要看到分叉、杵状、断针的簇状钙化,不论数量多少,均建议活检行病理检查。另外,间接征象因胶片质量原因不能详细了解。一些形成肿块的慢性炎症、脂肪坏死等病变,尽管与乳腺癌的表现易于混淆,难于鉴别,若追问病史常有感染或外伤病史。增生一般呈对称性发生。我院普外科的手术方式是先行局部肿块切除,送病理科快速冰冻切片,半小时内科得知病理结果,也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过度治疗。

3.2 计算机钼靶摄影(CR)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在传统的钼靶摄片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